李清照醉花阴十篇

时间:2023-03-29 14:38:28

李清照醉花阴篇1

关键词:李清照 《醉花阴》 《武陵春》 愁情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诸多作品中有两个写愁名句,很能代表她的婉约词风。虽然同是写愁,但因所处背景和创作时的心境不同,其含义与情怀也不一样。透过诗词我们似乎看到一代女词人在那个特定时代中的命运浮沉和丰富沉重的情感世界。这两个写愁名句分别出自《醉花阴》与《武陵春》,现逐一来浅析这两处名句。

一.《醉花阴》——愁情闲美

李清照是宋朝礼部员外郎的女儿,十八岁嫁给宋朝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感情笃好,两人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集和研究,生活幸福美满。写这首诗时,赵明诚宦游在外,李清照因思念丈夫而觉生活孤寂,写成《醉花阴》一词,来寄托自己的相思离愁。

结尾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流传千古。新奇传神的比喻,言情含蓄的蕴藉,尤以“人比黄花瘦”最为精警。以人比花,并不始自李清照,如康与之就有:“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之句。但由于李清照词中的黄花是眼前之物,即景设喻,极其自然,而且不雍容艳丽,色泽以黄为基调,与“瘦”易于联系,再加上以优雅高洁为品,与作者精神有相通之处。这里作者以花自比,令人想象出这位美丽多情的由于日思夜盼望阔别久离的丈夫,而显得花颜憔悴,玉肌消减,弱不禁风。虽然不着一个“思”字,但人物的内心隐秘却披露无遗。

另外,就“人比黄花瘦”这一句,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去理解:有“贵公子”、“绿牡丹”、“状元郎”、“一品夫人”之类的名目,所以作者一物两比,既喻己,又喻夫。既有丈夫因思念自己而消瘦,更有自己对丈夫的深切、强烈的思亲之情。坦率地讲:“人比黄花瘦”——闺中的妻子比异地的丈夫更瘦。这就把两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共同相思的感情,委婉而恰当地表现出来了。

二.《武陵春》——愁情凄切

晚年的李清照时遇国破家亡。避难金华,丈夫病故,多年收藏的金石散失殆尽,故写下了上面的《武陵春》。这首词明白如话,读了它,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有感于花落春去的老妇人,在“日暮客愁新”的时刻,对镜空坐,懒于梳头。回想人事时势的巨变,痛感万事皆休。想说点什么,语未出口,泪却先流。这是多么凄凉的晚景啊!词的下阙流露了作者想要去春景尚好的游览胜地去泛舟消愁的愿望。但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已渗进了词人的心灵深处,是难以排遣掉的。这一句将无形的愁绪变为有形体、有重量的实物来加以描写,很是新颖别致,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首先,由舟的轻反衬出愁的重;其次,由舟轻不胜载愁,巧妙地赋予无形的愁以形状和颜色,使人联想到李清照心中的愁有如铅块,灰乌乌的,沉甸甸的。这愁搅得她“欲语泪先流”:这愁压得她轻舟载不动。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往昔,李清照坐在镜前梳妆,赵明诚常常是站在她的身后,从镜中欣赏她的秀美。而如今赵明诚撒手人寰,她只有空坐镜前。镜中的自己早就失去了昔日的风采,物是人非,哪有雅兴梳头呢?词中的“事事休”表明,这悲苦不只有赵明诚英年早逝一事,更有国家沦亡,山河破碎之悲。真可谓家事、国事、诸事皆休。其凄凉心境,非笔墨能尽。

三.愁情也美

青年时期的李清照被相思之苦折磨,形容憔悴如黄花。黄花虽瘦,但风姿秀美。所以《醉花阴》令读者感觉词人的心境虽惆怅哀婉。但并不悲怆绝望,仍能给人以爱的感染和美的享受。还有,词人当时家势显赫,生活优裕,所以,这里的愁只是闺阁思夫的一己闲愁。而晚年的李清照,形单影只,流落江南,那离乡背井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无依无靠之悲,使她身心憔悴,万念俱灰。这时李清照愁的深重,已不是“人比黄花瘦”的思夫愁绪所能比拟的。所以读《武陵春》,给人的是悲剧美的震撼。真可谓是一种愁肠,两样情怀。

李清照醉花阴篇2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牌《如梦令》最早为唐庄宗李存勖所作。苏东坡《东坡乐府》卷下有《如梦令》一首,附有苏东坡的小序,说道:“此曲本为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

这首词是惜花伤春之作,通过对风雨后“花”的关切,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伤感。同时也反映了闺中的生活情趣丰富。

绿肥红瘦:指风雨过后枝叶愈发翠绿繁茂,而红花凋零稀少。“绿肥红瘦”将红花凋谢、绿叶茁壮的对比跃然眼前,生动形象的流露春花易凋、青春易逝的凄婉之情。

“肥”、“瘦”两字本来极为普通,几乎没有文学色彩。而李清照在这里却把雨后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表达了出来。这里的炼字功夫达到了一种传神的境界,即贴切又深刻。

这种诗词中炼字的精美在“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这样一些诗句中也一样发挥地淋漓尽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常记”引领全篇,奠定了这首词的回忆基调。在临水的亭台边,李清照在此独自饮酒,直到黄昏。或许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醉得格外酣畅却不知了归路。或许她是真的分不清“归路”,又或者她是刻意忘记了“归路”。

酒后荡舟,穿梭于幽香飘飘的荷塘,实为一件惬意的事情。荷花丛中惊飞的水鸟,带着主人公肆意的心情飞向空中。尽情,尽兴的快乐,青春年少的才女,乐游无羁的生活跃然纸上。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丑奴儿》本名《采桑子》,唐教坊曲有《杨下采桑》,调名本此。李清照的这首词一直被视为《采桑子》的一种变体。因为原本的《采桑子》规定是44字,而李清照的为48字。所以被称为《添字采桑子》,也叫做《添字丑奴儿》。

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南迁之后,文风跟前期的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个人生活中的种种不幸遭遇,使李清照极为痛苦。她现在的词作变早期的清丽明快为凄凉哀愁,主要抒发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感情。

透过窗棂,外面巨大的芭蕉树叶遮挡住阳光,灰色的阴影犹如李清照灰色的心情一样。叶卷叶舒之间,感情也随之变化起伏。

南方的夜雨连绵不断。冷冷清清的滴在芭蕉叶上,然后滑落。雨滴敲打着芭蕉叶,敲打着李清照孤寂的心。她怀念北方时期的生活,怀念失陷了的家乡故土。雨打芭蕉,常常作为诗歌中的一种意象,在宋词中广泛应用,用来形容惆怅孤寂的心情。

词中继续运用了叠词“叶叶”、“心心”使之朗朗上口,将女性心里的柔情展露无余。其中重复的“点滴霖霪”是词牌本身所决定的,但这里恰好巧妙的把南方夜雨深度刻画,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让人忽而感觉雨声就在耳边响起,久久缠绵。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来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属于慢词,慢词是节奏更加舒缓的乐曲长调。这个词牌名得名于南宋词人蒋捷的词。蒋捷的《声声慢·秋声》押的是“声”韵,加之节奏缓慢,所以听起来满耳的“声”字,就叫了“声声慢”。每一声都很慢。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去世那一年。李清照安葬完丈夫之后,大病一场。当时金兵南下局势紧迫,加之失去了丈夫,更是陷入了哀愁、凄苦的境遇,无人可去倾诉。内心的寂寞、凄凉、悲苦犹如泉涌一般,将她整个人淹没。

自古逢秋悲寂寥。李清照在这样惨淡的秋日里想“寻寻觅觅”一个温暖安逸的地方,可是只有她形单影只的“冷冷清清”。或许,她在流泪吧,年近半百的她伤心丧夫,又看国破家既亡。这是怎样的无助?也只有“凄凄惨惨戚戚”了……

独自一人饮“三杯两盏淡酒”,只有晚来的寒风相伴。天空中回荡一声哀鸣,南飞的大雁,留恋它北方的故土,作以最后的道别。

到处都是凋零的菊花,那些娇艳美丽的花朵如今却憔悴枯损,花瓣一片片的散落在地上,像是李清照凋零的青春一样,无情地衰败。守在窗边,没有人可以和她一起采摘赏菊,这样的日子是多么漫长,怎么样才能快点天黑呢?

到了黄昏,又下起了冷冷的秋雨,一点一滴拍打在梧桐叶上,一点点一滴滴敲打在李清照悲痛的心中。

天,都在为她而哭泣。这样的光景,怎一个“愁”字能道尽呢?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此词最早见于北宋毛滂的《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等句。因据其意,取作调名。

这首词是李清照与赵明诚成婚两年后,因受朝廷党争牵连,被迫回到山东老家所作。全片抒发了闺中少妇在理应团圆的佳节,独自一人思念远方丈夫的忧愁之情。

浓云蔽天,薄薄的雾气又添朦胧阴暗,压抑着李清照的心。她带着无尽的忧愁过着没有亲人相依、没有爱人相伴、没有把酒登高的团圆日。香炉里飘出的袅袅青烟,消磨着“瑞脑”,消磨着时光。

夜凉如水的秋夜,冰冷的瓷枕,冰冷的纱帐,冰冷的身心,一时间,辗转反侧,睡意全无。

黄昏时分饮酒赏菊,即便是菊香扑满衣袖,也没有悠然恬淡的心境。西风乍起,卷帘而入,不顾思念孤独下憔悴不堪的李清照,肆意的吹。可怜的她看上去又瘦了,因为“心瘦”而“形瘦”,就好比那黄花,只是——她比黄花,还要瘦!瘦的是那么淋漓尽致,风过她似乎会倒下,叫人不禁从心的深处怜爱。

注:因《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三句中皆有“瘦”,李清照得之雅号别称“李三瘦”。

李清照醉花阴篇3

关键词:意象 意境 品析

在宋词的文化长廊中,李清照是一朵奇葩。她的人生经历令后人叹惋,但她在文学上的造诣却让后人叹赏不已。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选取了她的《醉花阴》与《声声慢》两首词,就可见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编者选择《醉花阴》而未选择影响更广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我想除其中的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外,此词在意象的使用上与《声声慢》在意象的使用上有许多相同点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作为可资比较的两首词,品读意象,进而品析意境应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意象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说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是诗人内心情感结构的审美化表现。诗人的情感结构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人生经历、修养、审美意识等因素构成。意象是诗人创造意境的手段、方法。在意象和意境中,由于“意”的不同,即使“象”相同,意境也是各异。也就是说,在同类的诗作中,描写的是同一个意象,由于主体感情不同,其产生的意境也不同。本文将就《醉花阴》与《声声慢》两首词进行具体探讨。

两首词都使用了相同的意象:黄花、风、酒、黄昏。意象相同但表达的情感不同,创造的意境也不同。《醉花阴》是词人早年作品,词人与丈夫赵明诚夫妻恩爱、志趣相投。时逢重阳佳节,秋高气爽,景色宜人。这一天,应是家人团聚,亲友相逢,佩茱萸,饮酒,可词人却与丈夫两地分离。重九佩茱萸,饮酒这种风俗从汉代就有记载,后在文人中广泛流行。《西京杂记》卷三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酒,令人长寿。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酒。”唐孟浩然《过故人庄》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两句使用“酒”“黄昏”“东篱”意象。细加品析,我们可感受词人内心的相思之情。古人有借“酒”的意象来消愁之意,李白诗云“举杯消愁愁更愁”,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醉花阴》中,词人也用到酒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愁绪,可这种愁只是单纯的思夫之愁。“东篱”暗用陶渊明的典故,借表现词人品格的高洁、孤傲。“暗香盈袖”化用古诗十九首诗句“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委婉含蓄地表达出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给人的视觉形象已是“憔悴损”,凋零、枯萎,不复充满生机,且与前文的“寒”字暗合。如今再也没有人来采摘,使词人想起过去的幸福生活,细捻菊瓣,含情相对。场景和谐而温馨。可冰冷的现实却是国破、家亡、夫死,孤苦一个人,内心凄凉、苦楚之情非外人能够体会。词人也饮酒,酒只会使她内心的凄楚之情更加淤积,不可化解。

“黄昏”是时间词,古人常借这一词语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对于游子、思妇而言,黄昏是最让他们不堪忍受的,因为,已近黄昏说明一天即将结束,倦鸟亦会归巢,可他们却身心无托。如刘方平的《宫怨》:“纱窗日落渐黄昏。”韦庄的《小重山》:“情立,宫殿欲黄昏。”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冯延巳《清平乐》:“黄昏独倚栏杆。”《醉花阴》中,“黄昏”意象的使用与典故连用,表达清寂的意境,《声声慢》中,“黄昏”意象则与表达愁绪意象相组合。美学家布洛克说:“把一个柠檬放在一个橘子旁边,它们便不再是一个柠檬和一个橘子了,而变成了水果。”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具有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特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意象从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而来即含“寂寞”“孤寂”之意。“细雨”亦给人愁思如“丝”之感。绵绵秋雨下的人内心凄楚。词意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这种意象的并置具有强大的冲击力,表达出词人内心无以宣泄的孤寂凄楚之情。另外,两首词还都使用了“风”的意象。“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风是季节的象征、时间的化身。风卷珠帘,凸显的是帘子后面“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词人形象。而“怎敌他晚来风急”之“风”不仅是自然界的秋风,更融汇了政治、社会的内容。

布洛克说:“诗的独特意义完全来自于它的各个部分和各个部分之间的独特结合方式。虽然理解其中每件事物之一般意义时所需要的那种普通经验不可缺少,但它的意义主要还是来自于其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醉花阴》与《声声慢》都使用了相同的意象,可意象的组合方式不一样,意境也相去万里。《醉花阴》中“黄花”与“东篱”“酒”“黄昏”意象连用,营造了一种清新、寂静的意境。《声声慢》中“黄花”意象与“急风”“梧桐”“细雨”等意象连用,营造了一种凄惨、悲凉的意境。

参考文献:

[1]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李清照醉花阴篇4

吕小妹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111)

摘  要:本文以《醉花阴》教学为例,在“文本背景处”、“教学重点处”、“语言精美处”三个方面对这首古诗进行了拓展,来探索古诗教学中拓展的基本形式,浅谈拓展的基本要点,努力提高拓展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拓展形式;基本要点

在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地拓展,能够拓宽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增加学生的积累,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要让一首首古诗在课堂里面变得丰富多彩,拓展就是古诗词教学的“春风”。所以,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我们应该重视在古诗教学中巧妙地拓展。《醉花阴》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为李清照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教学中不仅仅要把握词人内心的“愁”情,还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全面了解李清照其人其作。为此,在这首词的教学中,可进行如下拓展:

一、在文本背景处拓展

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词常常是作者的经历、思想、情感的外观。因此,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就要对作者的时代、人生经历、思想感情等“写作背景”有所了解,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古诗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情感。教学这首词时,可对文本的背景进行这样的拓展:

1、当时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爱情深笃的夫妻却过起了“牛郎织女”的生活。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再没有欢声笑语。她的生活孤独寂寞、空虚无聊,更多的是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李清照就写了这首词给丈夫赵明诚,以寄相思之苦。

2、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琅嬛记》

上面的两则材料是李清照写作《醉花阴》的背景。阅读往往是需要知人论世的,尤其是古诗词阅读,因大多年代较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如果不做一点相关背景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可能很难体会作者的深层情感。因此,围绕文本拓展和延伸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帮助或辅导学生介入阅读情境,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二、在教学重点处拓展

《醉花阴》这首词的教学重点之一是作者以花喻人写愁,以物写瘦的方法使用,如果将这一方法讲解到位,本诗的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就把握了,为此,在这一环节上,可做如下拓展:

1、出示一组写愁的诗句,比较诗人写愁方法的不同。

(1)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

(2)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4)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引导学生分析古人是如何写愁的,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落红,愁是有数量的;李煜说,愁像一江无穷无尽无休无止绵绵不尽的春江之水;秦观说飞红万点愁如海,不仅有数量,还有深度。有如此众多的写愁高手站在李清照的面前,李清照如何写愁才可以在文学史中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呢?她是如何写愁思的?继而引导学生分析,李清照写愁的艺术特色: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者以花喻人,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淡雅、清秀,与作者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它象征高洁、淡泊,也酷似作者芳华和清品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比较恰当的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和内心情感。

2、再出示一组以物写瘦的诗句,让学生品析体会本诗手法的精妙

学生分析出以花喻人,以物写瘦的手法之后,教师再出示一组以物写瘦的诗句,比较同样是以物写瘦的诗句与词句相比哪一个更好?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如梦令》

“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 (程垓《摊破江城子》)

在比较中得出,李清照词中这个比喻与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却始终不见一“菊”字。词人用“东篱把酒”这样的典故与“暗香盈袖”的描写,突出咏菊的话题,“菊”的色、香、形态,俱现笔端。清代陈廷焯《云韶集》评价说:“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这三句共同创作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仁的境界。尤其是帘卷西风,时令与环境气氛做烘托,使人马上想到一副西风瘦菊的画面。很有意境美。

三、在语言的精美处拓展

李清照醉花阴篇5

关键词:李清照;悲喜;国愁;情愁 ;家愁;美愁

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果仅仅用一个“愁”字概括其一生,那就太有失偏颇了,那么除此之外,她还有什么呢?

钟鸣鼎食之家,翰墨书香之族 ,李清照出生在山东济南,父亲李格非在朝为官,同时也是苏轼的学生,母亲名门闺秀,善文学,在这富裕宽松书香袭人的环境中,培养了她对文学的极大兴趣,她也因此度过了无忧无虑的欢乐童年。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之作。词人命酒备舟,畅游清溪,因沉醉不知归路而误入藕花深处,哪知这里芳香流溢,色彩缤纷,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展示了少女无尽的欢乐。

十六岁的少女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了。举步街巷生辉,顾盼里闾增色!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枝叶繁茂,江花凋零,表面上是对春天将逝的惋惜,抒发伤春、惜春之情,实则以花自喻,慨叹青春易逝,可见少女时期的她也像普通少女一样盼着出阁嫁与如意郎君。

自从16岁开始来提亲的官绅子弟走马灯似的踏破门槛。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后花园里打秋千,忽有客人来,李清照鞋也顾不得穿,和羞走,金钗溜,走到门边却又回头,瞧那客人怎生模样。并且掩饰慌乱与羞涩,低头嗅那玉指间颤动的青梅。直到有一天当朝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的走进了她的生活。婚后二人琴瑟和鸣,过着只羡鸳鸯不羡的生活夫妇二人都钟情于金石书画,闲暇时就一起品赏古文字画,发思古之幽情。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通过买花、赏花、 戴花、比花充分说明了年轻词人的,调皮,反应了婚后生活的甜蜜,“出过门像赵飞燕,眼下赛过杨玉环”。

甜蜜的生活总是短暂的,李清照20出头,便遭遇离别之苦,夫君正式踏上仕途,开始负笈,李清照面对空房,日复一日,怎能不“别有忧愁暗恨生”,思念连着思念,此时她落笔填词轻松优雅的小令不见踪影。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婚后受滋润,日复一日地玉润珠圆,堪比那位肥而不腻的杨玉环。可是赵明诚一走,她又瘦了。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是什么教人瘦,不言自明。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落花飘零有意,流水东逝无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离愁别绪,正是爱之深思之切的表现,但李绝不是只会在叹息中自怨自艾的思妇,她在空房里苦心修炼文学,将中国文字淬炼的炉火纯青。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把这首《醉花阴》寄给赵明诚,赵叹赏不已,欲与娘子比个高低。他闭门三日,一口气填了五十首《醉花阴》,连同娘子的新作,一并拿给他的朋友陆德夫(当时文坛颇有名望的点评家)看,陆德夫玩赏再三之后,对赵明诚说:只三句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陆德夫的点评传遍京师,后世传为佳话。令多少儒生捋须而诵,多少名媛捧心而吟。

赵家失势。赵明诚黯然脱下官服,携李清照避居老家青州。 官虽不存,事业还在,夫妻二人从此剔除讹谬,整理校勘,编著《金石录》。前后用了十多年。幸福的女人忙着幸福,无暇写作。1125年赵明诚调任淄州,上任没几天,金人向北宋开战,从燕京打到太原,战火烧向洛阳汴京。《金石录后序》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李清照对未来的恐惧,很快得到了验证,噩梦走到光天化日之下,国恨家仇正慢慢植入她的肌肤,流进她的血液,这一年的五月,健康突发兵变,对军事一窍不通的赵明诚仓皇逃向安徽。

面对高宗的软弱和丈夫的不争,李清照在逃亡至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处,心潮澎湃,挥笔写下千古流传的《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直接指责高宗及一大帮逃跑主义者,寥寥20字,出离了愤怒,转为愤怒的平静,把李清照推向杰出的爱国女词人。

李清照的遭遇绝非如此49岁的赵明诚在逃亡途中病亡,夫妇二人倾尽毕生精力和财力,苦心搜集的金石书画遗失殆尽。47岁的李清照在身心俱疲中整整逃了100天,有趣的是,她在海上逃亡中写出了平生的豪放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兵荒马乱,颠沛流离,行无居所,一个与她同悲同恨同记忆的人,张汝舟走进了她的生活。但他的目的是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所以将张汝舟告上法庭 ,但依宋朝法律,妇告夫者,与夫同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朝中友人帮忙,虽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

一曲《声声慢》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幸福与苦难,分割了李清照的一生。赖有她,我们才知道,一个宋代的女人是如何幸福的,又是如何被残酷的命运之手反复摔打。谁怜流落江湖上, 冰肌玉骨未肯枯!

参考文献:

[1]刘小川.《品评中国文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5.1日

李清照醉花阴篇6

一、前期作品《醉花阴》赏析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词牌名。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它写了女词人自己在重阳节的感触。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与丈夫各处一地,重阳节到,更加深了内心的寂寞,引发了对远人的思念。

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着重写在室内的感受。首句写天气不好,天空布满“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挨,只好待在屋里独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真是百无聊赖!

“佳节”句点明时令是重阳。古人对重阳节(九月九日)是十分重视的,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清照在此点出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怎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佳节又重阳”的“又”字,是有很浓的感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接着写时令转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半夜凉初透”,看来不只是写时令,更是写孤独愁闷的心情。

下阕着重写室外独自把酒赏菊的愁情。“东篱”句是回过头来写这天“黄昏后”,强打起精神来“东篱把酒”。古时,把酒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李清照当时虽无这个兴致,但也总要应个景吧,再说白天已经在屋里闷坐了一天,傍晚也该出来散散心了。重阳是盛开的时节,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袖花香。然而,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那日夜思念的远人啊。“有暗香盈袖”是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的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莫道”句是写自己心中愁情万斛,只得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可偏又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使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对照自己,不禁感叹“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写出了离愁之重,思情之深。

这首词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作者善于在自然景物描写中加进自己浓重的感彩,使客观环境和内在情绪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形神俱佳的艺术形象。最后三句,用黄花来比喻人的憔悴,以消瘦暗示相思之深,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和谐,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后期作品《声声慢》赏析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是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集,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描写了丧偶流离的不幸给她精神上造成的巨大痛苦和悲伤。情调虽然低沉,却反映了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全词开篇连用七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动作、环境到内心感受,多层次,多侧面地描写了一个无伴的妇人内心空虚、茫然失措,四顾寻觅的恍惚、凄惨、悲的心态,由浅入深地写尽了词人的悲怨之情。接下来写“乍暖还寒”“晚来风急”的物境,使她“将息”不得,“敌他”不得,而空中飞过的雁不正是“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句中曾给她带来丈夫书信的那群鸿雁吗?可雁虽在,人已不在了,哪里还有丈夫的书信啊!

词的下半阕,词人首先写满地黄花,无人共摘,一任风侵雨掠。同是黄色的,南渡前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与丈夫的离别,使她忧愁得比黄花还瘦,还有比这更深的恋情吗?我们从中也看出词人孤芳自赏的矜持和洒脱,这是另一种美的情趣。而南渡后的《声声慢》中的却是“满地黄花堆集,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时的已是零落堆集,无人堪摘了。这里不只是说丈夫去世了,如今还有谁将它采撷,只能任它零落堆集了,同时还隐含有词人预感生命将逝的悲哀。

后面接着写独守窗儿,呆滞木然地挨到黄昏,却又遭阵阵苦雨,折人心脾。通过满地堆集憔悴的黄花的描写和自喻,抒发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叹,突出词人晚景年老色衰、孤苦无依的困境。最后则通过梧桐细雨对心灵的敲击,将愁情推向高潮,导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绝望呼告。

李清照醉花阴篇7

下面我就以李清照词两首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例来谈一谈我的这种感触。

新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选了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与《声声慢》。按照常规,这两首词是分开来讲的,我参考了几个教案,也是分开来讲的。但是通过分析后我发现,这两篇课文表达的情感都是一个“愁”字,为什么不可以以“愁”为线索将这两首词串起来一块儿讲呢?

在确定了这样的思路之后,我首先介绍了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并强调了她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特色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的。前期词在内容上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风格清丽明快;后期词表现爱国精神,抒发伤时怀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风格凄凉低沉。然后在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练习之后,请两位学生激情朗诵,这样就营造了浓浓的抒情气氛。接着,我按照以“愁”为线索将两首词串起来的思路来讲这两首词的内容和特色。

我先讲两首词的意境:《醉花阴》离别相思之苦清新寂静愁;《声声慢》国破家亡夫死之痛凄惨悲凉。

《醉花阴》写于前期。丈夫宦游在外,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季节正值重阳,气候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橱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冷气袭人!词的上片,作者从“永昼”的无聊和“半夜”的寒冷方面写自己的孤单寂寞,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思念之殷切。下片继续着对时间的交代:写“永昼”“半夜”之外的“黄昏后”。作者为了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和打发自己的空虚生活,携酒去东篱观赏,但其结果却是酒不能解愁。看到在西风中摇曳的黄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就更增加了内心的愁苦!这首词的总体风格是委婉、含蓄的,作者并不直接说出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地抓住了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期的作品。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再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在词的下片又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最后,又从时间和天气上来写:白日漫长,她独自一人要苦熬苦等才能到天黑,但是到了黄昏时候,又有秋雨点滴作响,这种景象,这时的情绪,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全词展现出的是作者那种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总体上来说,这两首词都写“愁”。《醉花阴》写与丈夫短暂离别的相思之苦。这种愁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声声慢》写国破家亡夫死之痛。这种愁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家国之愁。在意境方面,《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天气初凉和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声声慢》营造的是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这样,我抓住这两首词都写“愁”的特色,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处理,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内容集中,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兰亭集序》时,我一直苦苦思索:这篇文章比较枯燥,怎样导入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然我灵光一闪,以故事导入:很久很久以前,公元353年,永和九年,王羲之等41人在阴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在兰亭集会,他们在水边洗濯嬉戏,祈福消灾,饮酒赋诗。他们作的诗汇编成集,王羲之为其作序,即《兰亭集序》。以这样的形式来交作背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篇文章要求全文背诵。为了帮助学生背诵,我在讲课过程中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因为理清了思路,才能轻松背诵。

第一段的思路:作者依次记叙了集会的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地点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缘由(修禊事也)、与会的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周围的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人物的活动(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第二段的思路:先描写了天气情况(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然后写了作者的活动和感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第三段的思路:先感慨人生的短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然后写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再写不同的人生却有相同的感受(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最后写作者的感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第四段的思路:先写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与古人的感受如此相同(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再写后来明白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最后写录诗集、写序的原因(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李清照醉花阴篇8

描写重阳节的古诗词

1、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5、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6、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李清照醉花阴篇9

是她诉出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丈夫的思念。

是她唱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李清照——易安

她是一位平凡的女子,但她不仅是一位平凡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懂得知足常乐、理解生活真谛的女子。

那是一个多么愉快的日子,暮色苍茫,在盛放的荷花之中,有一叶扁舟,静静地,静静地,随波荡漾,融在这青山秀水之中。船上正坐着一个游兴未尽,醉意未消的女子,似乎也沉醉在这世外桃源之中。渐渐地,渐渐地,小舟泛到了茂密的荷丛里,“惊起一滩鸥鹭”。在这大自然的杰作中,李清照为之沉迷,仿佛这溪水,也像她的心一样,是那么的,清澈透明。像她这样一个出身于名门世家的贵族女子,,能置身于平凡当中,而把权贵抛掷之九霄云外,不易,不易。

她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但她不仅是一位知足常乐的女子,她更是一位温柔婉约,深爱丈夫的女子。

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砥砺,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一年重阳节,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李清照为了抒发自己对他的思念,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陆德夫称为“三句佳绝”。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不仅仅是一位诗人,她更是一位爱国英雄。

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许多壮士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李清照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彻底成为了幻影。在那种离乱的年代,悲愤欲绝的她写下了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映证了她的一生,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她并没有退缩而丢下国家置之不顾,而是忍辱奋起,动员有更多的人能像项羽一样宁死不屈,保卫国家。然而对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的愤恨,再加上多年的背井离乡,以及她对丈夫的思念,让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她的心已经残碎不堪了,最后只能寂寞地死在江南。

李清照醉花阴篇10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菜花——指油菜花。

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

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

曲院风荷

【清】陈璨

六月荷花香满湖,

红衣绿扇映清波。

木兰舟上如花女,

采得莲房爱子多。

夏吟

【宋】戴石屏

乳鸭池塘水浅深,

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

摘尽枇杷一树金。

初夏绝句

【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

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

始知身是太平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描写夏天的诗

【标题】:观刈麦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古

【内容】: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标题】:晚晴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五律

【内容】:

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标题】:游赤石进帆海诗

【年代】:南北

【作者】:谢灵运

【内容】: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肌?瞿肆昵罘。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标题】:夏日联句

【年代】:唐

【作者】:李昂

【内容】: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

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主——柳公权

【标题】: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年代】:唐

【作者】:岑参

【内容】: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藤花I客簪。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初夏】

已过浣花天,行开解粽筵。店沽浮蜡酒,步}载秧船。古俗交情久,丰年乐事偏。

出波莼菜滑,上市J鱼鲜。僧阁梅山麓,渔扉禹庙肌5で嗖豢苫,得句一欣然。

【初夏】

已作梅黄雨,犹余麦秀寒。穿林红练带,拔地碧琅>葡虺畋弑。麓硬『罂怼K老始酰槔艺仕帷

【初夏】

麦秀微寒后,梅黄细雨前。湖滩初集鹭,堤柳未鸣蝉。琴带轻阴润,巾因小醉偏。晚来幽兴极,又上钓鱼船。

【初夏】

白白糍筒美,青青米果新。衰迟重时节,薄少遍乡邻。梅市花成幄,兰亭草作茵。极知欢意尽,强起伴游人。

【初夏】

淡霭轻锶胂某酰淮靶侣棠裣嗪簟3雒乓拙氤9槲裕淠压さ杂椤

花径蝶闲无堕蕊,酒楼人散有空垆。闽川茶笼犹沾及,肺渴朝来顿欲苏。

【初夏】

雨足移秧后,风和剥茧初。昏昏时就枕,贸贸却寻书。晚步身须杖,晨兴发废梳。满城车马客,谁复问何如?

【初夏】

百叶盆榴照眼明,桐阴初密暑犹清。深深帘幕度香缕,寂寂房栊闻燕声。

细诗聊凭几,静思棋劫对楸枰。浣花光景应如昨,回首西州一怆情。

【初夏】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b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初夏】

翦韭腌荠粟作浆,新炊麦饭满村香。先生醉后骑黄犊,北陌东阡看戏场。

【初夏】

稻未分秧麦已秋,豚蹄不用祝瓯窭。老翁七十犹强健,没膝春泥夜叱牛。

【初夏】

买得新船疾似飞,蚕饥遥望采桑归。越罗蜀锦吾何用,且备豳人卒岁衣。

【初夏】

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古来江左多佳句,夏浅胜春最可人。

【初夏】

杜鹃血尽啼未歇,蝴蝶梦残心更狂。我自人间少情者,老来十倍惜年光。

【初夏】

赐食金盘出宝闺,玄熊掌映紫驼蹄。侯家但诧承恩泽,岂识山厨苦~?

【初夏】

隋家古寺郡西南,寺废残僧只二三。藜藿满庭尘暗佛,时闻铙鼓赛春蚕。

【初夏】

渺渺荒陂古埭东,柳姑小庙柳阴中。放翁老惫扶藜杖,也逐乡人祷岁丰。

【初夏】

老翁卖卜古城隅,兼写宜蚕保麦符。日日得钱惟买酒,不愁醉倒有儿扶。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