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育儿十篇

时间:2023-04-02 12:23:24

家庭育儿

家庭育儿篇1

(一)缺乏正确的儿童观,儿童还不被作为独立的个体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权威型家长和家长制的作风受到了推崇,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以父母或是家长的想法来对儿童进行教育,以此来达到高教育的目标,这也使孩子成为家长意愿的替代品、孩子体现的是家长的自身愿望、孩子教育的结构成为了家长强制出的产品,这也是最为传统的亲子观。就现在而言,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中的和谐、民主、平等的亲子观念也逐渐形成。虽然传统的家长制家庭教育观念也逐渐的消失了,当先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平等、和谐的亲子观念,但是很多幼儿家长的儿童观尚不完善,认为儿童还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二)幼儿家长对有些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到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普遍运用的教育方法是灌输式、教育目标也不是子女的实际想法,教育的内容也重智轻德,对于这些来说,现代的教育观将教育非万能论作为基础,对教育的有效性、教育的原则、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之间的作用更加的重视,在对教育方法、教育任务、教育目标进行设立的过程中,也更加的突出了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健康发展为本这些理念。出了幼儿在教育观形成的时期所能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之外,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教育观,所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幼儿家长对家庭教育观念的全面性认识不深

儿童观与儿童发展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之间互为基础。儿童观必须要在对儿童的本质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对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遵循以儿童为本的基本原则,坚持将对儿童的发展进行有效地促进为原则作为基础来形成的。儿童发展观要将儿童观作为基础,还必须要满足三个要求:第一,对儿童的发展主体性尊重并且承认;第二,对儿童的发展潜能尊重并承认;第三,对儿童的发展差异性尊重并承认。在我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受到一些错误儿童观的影响,儿童发展观就容易变为以家长的愿望为基础,以家长的意愿为主体。

二、对我国当前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行有效的改善

当前,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引导的主要力量并不是专业的机构,而是图书出版商以及电视传媒。必须要承认的是,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图书以及电视节目对我国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想要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正确的培养只依靠这两种力量的作用是不可能完成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下面两个方面,第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在对图书的选择上以及收看电视节目上存在非常明显的随意性和随机性,无法为家长提供系统、稳定的指导;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图书市场中出版商有较大的差异,虽然有一部分家庭教育的指导产品质量较高,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不科学、观点较为偏激的读物,这些读物具有一定的误导性。所以说,相关的机构必须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一)构建部级的家庭教育指导机构

当前,我国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结构主要以妇联组织以及部分专业的学会为中心,对各种资源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政府需要对学术资源、行政力量以及资金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进行协同同坐,构建一个中国的家庭教育指导的权威性机构,主要负责对全国的亲子教育方案进行推行、研发、指导以及评估,以此来对亲子教育的实践工作进行引导。

(二)对图书和电视等传媒子单元进行规范和引导

当前,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方式仍然还是要通过报纸、图书以及电视。所以,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使得传统媒体对亲子教育方面的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进行有效的提高,对网络等现代化的媒体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此来使亲子教育的受众面和覆盖面都得到提升。

(三)鼓励幼儿园开展亲子教育课程

幼儿园是对家长培训活动进行开展的另一个渠道。当前,幼儿园由于受到自身资源的限制,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时候对外部的资源过度的依赖,也就是对校外的专家依赖过大。幼儿园由于对一些专家教授进行邀请过于的重视,而进行家庭教育活动所讲的主体也是由这些专家和教育随意决定的,这也就导致了学校全部家长的教育内容随意性较强,没有自主性、计划性以及系统性。为了使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必须要将幼儿园中具有实际经验的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将外部专家作为顾问进行指导,让外部专家能够给予主讲教师一定帮助,让教师能够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的进行完善,建设出亲子教育的体系。

三、结语

家庭育儿篇2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不仅需要高智商的人才,同时,还需要高情商的人才。又因为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情商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家庭中家长的个人观念以及家庭的社会地位也会影响到儿童情商。然而,家庭教育关系着儿童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儿童今后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加重视家庭教育给儿童情商带来的影响,从小培养儿童的个人家庭修养,从而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且通过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这为完善家庭教育给儿童情商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家庭教育;儿童情商;影响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有些家庭的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其家庭教育无法跟上现在时展的步伐以及时展的要求,这也给儿童情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家庭教育会给儿童情商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对于儿童自身素质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教育不足,这就严重阻碍了儿童自身的发展,也无法更好的培养情商。这就需要家长能够重视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通过创新家庭教育方法来促进对儿童带来的影响,这也是家庭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就要与儿童进行多多交流,以此来增多儿童接受家庭教育的机会,并且开发他们的情商,让他们不断培养情商,从而获得竞争力。同时,也要让儿童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从潜意识里重视情商的培养,这样也可以让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接受家庭给予自己的情商培养机会。而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然而这种问题学校并不能够解决,这就需要家长爱的教育来为孩子解决难题。所以,本文的研究对于儿童情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教育落后

因为有些家庭经济比较落后,这也使得家庭教育落后,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人员忽视了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在这方面没有给予重视,直接造成了儿童情商的发展。而且,由于儿童的家庭教育素养较低,在日后的成长与发展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不利于情商的培养,也会让他们因为情商不够而无法在社会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家庭教育可以更好的让儿童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也可以更好的促进儿童情商的发展。所以,对于一些家庭教育落后的地区,儿童情商的发展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并且会影响到儿童长大后的发展。总之,家庭教育落后是现在儿童情商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也是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影响的现状。

(二)家庭教育观念不足

而且,家庭教育观念不足也是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造成不良影响的原因。家庭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影响了儿童情商的培养。就是由于家人教育观念不足,家庭很多家庭都认为家庭教育并不重要,也不会重视家庭教育给儿童情商带来的影响。缺乏家庭教育观念,那么就会在实际行动上落后,这样就会使得家庭教育无法得到重视,从而进一步阻碍了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只有具备了家庭教育观念,家长才能更加重视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且置办更多的家庭教育资源,以此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从而促进儿童情商的发展。同时,只有提高家庭教育观念,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还有利于儿童情商发展。

三、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

(一)家长自身的素质带来的影响

儿童善于模仿自己的家长,如果家长自身素质不好,容易引导孩子形成一系列的不良习惯,这样也不能给儿童情商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如果家长自身的素质较低,那么也不会有更好的文化素养以及家庭素质来教导儿童,让儿童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如此一来,就会使得儿童从小就会养成一些坏毛病,严重影响了儿童情商的培养。所以,家长自身缺乏素质会使得儿童严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儿童情商的发展。

(二)家庭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

当然,家庭生活环境也是儿童情商发展的影响因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儿童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中,这样就会从小给孩子心中留下一个阴影,并且让孩子从小都接受一些不良的习惯以及生活,这样会给孩子提供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从而给儿童情商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优越而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那么从小就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让孩子从小就会接触到良好的东西,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可以让还是更好地培养情商,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家庭生活环境也会给儿童情商带来很大的影响。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还需要不断的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情商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在当今社会中,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智商,同时还有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当然,在家庭教育中,家庭以及家长对于儿童情商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并且家长自身的素质以及观念也是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所以,这就启示家庭能够培养家庭教育观,这样才能给儿童情商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作者:王瑜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渝江.农村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2]庞国斌.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唐维国.家庭教育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1(2)79-83.

[4]徐福荫.家庭教育方式创新与多元发展[J].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5]董亚芬.家庭教育的影响[J].外语界,2003(1).

家庭育儿篇3

关键词: 幼儿家庭德育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幼儿家庭德育作为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首要任务,指的是父母及其他成年人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幼儿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健康发展。在幼儿德育过程中,幼儿形成了个性化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人格,初步具备了道德评价和道德行为能力,是幼儿顺利从家庭教育阶段进入学校教育阶段的前提。然而,近年来在我国青少年教育阶段不断出现的“小皇帝”、“小公主”现象,却暴露了幼儿家庭德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加强幼儿家庭德育,提高幼儿家庭德育的质量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

一、幼儿家庭德育的必要性

(一)幼儿家庭德育具有早期性,是人类道德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人类道德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期是人类的道德情感和人格发展同家庭教育最为密切的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直接在家庭道德教育下形成,“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德育的成败直接决定了幼儿的道德品质是否形成。因此,幼儿时期的家庭德育是人类道德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人类道德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幼儿家庭德育具有弥散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幼儿的道德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幼儿家庭德育天然地拥有着弥散性,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以其自身的道德品行、言谈举止,随时随地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富之于形”中触动幼儿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实施道德教育。

(三)幼儿家庭德育具有权威性,可以高效率地实现对幼儿的道德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幼儿无论是在伦理道德上还是在物质生活上都对父母等长辈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这决定了父母长辈对幼儿有较大的制约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幼儿接受,家庭德育具有权威性,有利于幼儿形成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

(四)幼儿家庭德育具有及时性和个体性,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学校教育中,教育者针对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群体,进行的是群体教育,而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针对的教育对象是个体,进行的是个别教育,这是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而这也决定了幼儿家庭德育具有及时性和个体性,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纠正幼儿在道德形成和发展中出现的不当认知、情感和行为,促进幼儿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健康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幼儿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幼儿教育获得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下,幼儿家庭道德教育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制约我国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理念偏颇——重智轻德,呈现明显的功利色彩。当下的教育,呈现出重智轻德的倾向,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幼儿家庭德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重智轻德的错误倾向。许多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下,一味关注幼儿的智力开发,花费大量精力、财力和时间对幼儿进行识字、算术、美术、声乐等智力方面的培养,希望将孩子培养成智力方面的“神童”,而对幼儿的道德教育、人格塑造、生活习惯养成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导致我国幼儿在智育事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其他方面并没有获得均衡的发展,而家长也对幼儿家庭德育缺乏足够重视和充分投入,这对我国幼儿道德品质、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幼儿的健康成长都是不利的。

(二)方法不当——溺爱式与专制式教育方法盛行。方法不当是我国幼儿家庭德育中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增多,家长对“得来不易”的子女往往会百般溺爱,这就容易造成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发展滞后,或目空一切、胆大妄为,或性格孤僻、胆小退缩,不利于幼儿道德的形成和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许多幼儿家庭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观念的影响,过于注重家长权威,忽视幼儿的自尊心和独立人格,在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时严苛地要求孩子,专制式地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致使许多儿童自尊心受挫,道德情感和独立人格发展滞后,尤其是“爱”及“尊重”的道德教育缺乏,行为或叛逆、或怯懦,对孩子的道德发展乃至健康成长都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环境不良——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德育效果。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品行、言谈举止对幼儿道德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年轻的父母们工作繁忙,社会交往频繁,往往将教育孩子交给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保姆,或没有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或自身的教育理念同幼儿的祖父母辈相冲突,很难对孩子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更有甚者,许多家庭存在“环境污染”,有的家长只顾选择自己喜爱的娱乐节目和娱乐活动,放任电视节目和娱乐活动中的暴力、等不良因素对幼儿道德发展造成恶劣影响。这些不良的家庭德育环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道德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三、解决幼儿家庭德育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将幼儿德育放在幼儿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优质、高效地进行幼儿家庭德育的必备前提。要树立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单纯进行智力教育往往导致智力教育仅仅停留在“灌输知识”的层面,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并无多大益处,反而会因为无法达到预期的智力教育效果而引起幼儿厌学,更遑论单纯智育对幼儿道德健康发展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因此,优质、高效地进行幼儿教育,必须将幼儿德育放在幼儿教育的首要位置,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家庭育儿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 尊重 策略 原则

在人的一生中, 幼儿时期按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发展着,同时又被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影响着。从而形成了幼儿的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

一、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当今,一些幼儿家庭教育表现为明显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了高度竞争性,知识经济的兴起,强调了知识的作用。家庭顺应时代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加大智力投入,但不能片面地强化智育,夸大智力的影响力。许多家庭在幼儿的家庭教育理念上步入重智轻德的误区,呈现明显的功利色彩。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味关注幼儿的智力开发,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和时间,对幼儿进行识字、画画、声乐等方面的培养,而忽视幼儿的品德教育、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及自立性格的塑造等。这样做,对幼儿心身的健康的成长十分不利,可能从小就埋下性格缺陷的种子。而且,有失偏颇的“重智育”的教育理论还可能因没法达到预期的结果而产生不良的影响。家长们本意是要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事实上经常仅仅停留在“灌输知识”的层面,对幼儿智力开发无益。虽然智力经常是通过掌握知识而形成与发展的,但是,幼儿真正能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由于其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显然是十分有限的,而且一旦幼儿对“灌输的知识”产生烦厌,对其日后的智力发展更是适得其反。

2. 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幼儿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溺爱式与专制式。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行多年来使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呈倒“金字塔”式,必然对幼儿百般溺爱,衣食住行,大大小小事务,一概包揽。家庭的溺爱直接造成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膨胀或目空一切、胆大妄为或性格孤僻、胆小退缩,缺乏应有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难以健康成长。有的幼儿家庭教育则相反,只有一个,家长们出于“好好管教”的用心,信奉“不打不成才”的古训,从幼儿时“严格”要求孩子,甚至于虐待儿童。在家庭教育中,认为幼儿无所谓独立人格、自尊心,家长总是高上,权威在手,说一不二,专制式地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只有单纯服从,出现差错,非打即骂。这样的教育方式,置幼儿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家庭缺乏宽松的环境,自然无法形成健康的心态,最终会导致孩子自卑,心理不健康。

3. 缺乏健康的家庭教养环境幼儿家庭教养环境,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前者指家庭生活的环境、幼儿游戏环境、全家一起活动施行的条件,这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地改善,一旦产生,较为固定;后者主要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等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可操作性强。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深持久影响的主要是指后者。当前一些家庭存在着“环境污染”:电视、录像、音响,让幼儿耳濡目染了暴力;有些家长沉溺于“方城”,洗牌声、吆喝声、笑骂声夹杂,乌烟瘴气,幼儿处于自由放任当中;家长忙着做生意赚钱,疏于管教,经常用钱应对幼儿的要求;有的家长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这恶劣的家庭环境,幼儿在言行举止中会直接模仿,而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幼儿健康成长产生不久远影响。

二、 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现在的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家庭及其教育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那么怎样进行家庭教育,如何取得家庭教育的实效性,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教育一致性原则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奶奶亲、 爷爷疼、 姥姥抱、 姥爷背。有时爸爸妈妈说几句,姥姥爷爷就不高兴,孩子不愿做的事可以找 “代言人” ,导致家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看法、方法、做法不一致的现象。家人们将这些不一致,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的面前。这一切对孩子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他们是非不清,甚至是非颠倒,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盛气凌人、不懂礼貌、撒谎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可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多么重要。

要使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取得真正实效,一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做到正确意见大家都支持,错误做法大家都制止,并给孩子讲清道理。同时要讲究教育的艺术性,这样全家人紧密配合,才能形成一股统一的教育力量,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使孩子始终得到正确行为和思想的引导,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二是要掌握科学、 正确的教育方法,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实际情况来开展教育。三是要使家庭教育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幼儿园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幼儿爱党、 爱人民、 爱祖国、 爱社会主义,体、 智、 德、 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 “四有” 新人。家庭教育的目标只有和幼儿园教育目标保持一致,才能培养造就一代优秀人才。

2. 为人师表的原则

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强令不从。”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严于律己,做出示范,言行一致,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孩子,以道德榜样引导孩子。

3. 因材施教的原则

做父母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不同家庭中孩子的遗传、个性、能力、气质等方面均千差万别,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适时适当的教育,也就是知人善教,这是十分重要的。实践证明,家长只有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把孩子培养成真正有用之才。

4. 重视德育的原则

家庭育儿篇5

从孩子0~6岁这一阶段来看,儿童健康与家庭养育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在我们的专项调查研究中,1992~2012年这20年来,我们发现了上海地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变化,而这些问题,又与家庭养育有着深刻的关系。

儿童身心健康与家庭养育

首先,我们谈一下这20年来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 肥胖;

2. 视力不良;

3. 龋齿;

4. 心理健康;

5. 少女生育。

而儿童健康问题一般都跟家庭养育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肥胖和遗传、与喂养方式、营养结构,包括家庭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以下罗列出主要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因素。

1. 家族遗传。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做的青少年的专项研究数据显示,1/5的超重肥胖孩子,实际上跟家族史有主要的关系。

2. 家庭结构。比如离异家庭虽然不会必然导致儿童心理不健康,但是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却会导致家庭功能的缺陷,当家庭功能缺失时,就可能会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变差,造成和引发更多的问题。

3.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比如少女生育率的问题,在中国经济地位比较低的家庭中,就更容易发生。

4. 家庭生活方式。这对肥胖、龋齿、智力不良都有很大影响,比如青少年的体育锻炼,虽然每天要求1小时的体育锻炼,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体育锻炼的不足,加之课业负担过重,都使得视力、肥胖问题不断增加。

5. 养育方式。一位口腔科的医生曾这样对我说,现在孩子的咀嚼都是不够的,这样就会产生龋齿。以前的孩子吃得并不十分精细,硬硬的豆子“嘎巴嘎巴”地咬,而现在孩子连麻花都不吃了,越吃越精细。这跟家庭的养育是密切相关的。

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养育

从医学角度上说,亚健康概念是没有的,但从心理健康方面,高风险人群就是亚健康的概念,因为心理健康不是断裂的,从健康到不健康,是个连续的光谱;从健康到不健康,它一定是有个逐渐过渡的阶段。

我们在做心理健康研究评估时,常需要观察一些心理健康风险高的孩子,他们并没有心理疾病,但是属于潜在高风险的易感人群,遇到“风吹草动”就容易产生问题。2007~2010年的3年里,我们跟踪调查研究,找出风险因素,总结了十项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高风险因素:

性别、家庭感受、同伴取笑、同伴忽视、课业时间

数学困难、饮食状况、睡眠状况、同伴性别、居住环境

首先,可以看到家庭感受、同伴取笑、同伴忽视和同伴性别这几项都涉及到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不良是导致心理健康的一个高风险的因素。其次,单是红色标注的四项指标里是阳性的话,就已经存在高风险了。所以我们应该行动起来,积极地去进行系统干预和预防。

家庭育儿篇6

张洪河郭惠茜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日前,河北省唐山市妇联在对全市0至6岁儿童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虽然大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不低,但——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辅导孩子学习 调查显示,10%的家长对“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态度,大部分家长对此观点总体上倾向于认同,只有27%的家长完全不同意此说。对“孩子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情绪比学习还重要”这项调查,完全同意的家长仅占5%,有32%的家长完全持反对态度。 唐山市妇联少儿部工作人员指出,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而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培养的家教方式,不利于孩子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儿童教育中父亲参与程度低 调查表明,持有“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传统观念的父亲大有人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60%的母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有15%的家庭家教任务由祖父母承担,父亲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不过25%。很多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是态度简单粗暴,缺少耐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调查的家庭中,孩子父亲的学历总体高于孩子母亲,他们培养儿童兴趣、开发儿童智力方面比孩子的母亲有优势。父亲在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双方都参与家庭教育,父母行为方式互补,孩子能从父母双方身上吸取优点,有利于孩子完善的人格的形成。父亲游离于家庭教育之外,对儿童性格的培养也不利。 父母缺少科学系统的家教知识 调查问卷中有“家长列举自己读过的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书”这项内容,只有5%的家长读过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25%的家长读过《卡尔·威特》和《哈佛女孩刘亦婷》;23%的家长在这一项中列出的是《唐诗三百首》、《育儿家典》一类书籍;17%的家长的教育知识是从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获得的;25%的家长在这项调查中留下空白。 专家认为,由此可见目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虽有较高的积极性,但还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方法,处于盲从状态。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智力水平也不同,兴趣爱好也有差异,家长应以科学的态度,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及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家教方法,这样的家教才能成功。 儿童消费过高 这次接受调查的0至6岁儿童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调查发现,出于对孩子的爱护,家长都是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消费额占家庭总收入的35%以上,有的家庭甚至超过了50%。父母们在孩子们身上花钱不吝惜。有些家长因企业不景气下了岗,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孩子的奢求。 从事此项调查工作的唐山市妇联有关人员介绍说,太高的儿童消费不仅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更使儿童从小不懂得勤俭节约,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吃不得一点苦,容易使他们养成惟我独尊和自私自利的性格。(张洪河郭惠茜) 《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6日第2版

家庭育儿篇7

论文摘要:幼儿教育包括了幼儿因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两者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论文对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家园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能很好的进行相互合作、交流,以便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使教育真正服务于幼儿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也日益突显。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也随之备受关注。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一一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

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家庭育儿篇8

一、走出宠爱过度的家庭教育误区。

现在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不少家长在孩子面前百依百顺,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加之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的隔代爱,娇生惯养,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千方百计地满足幼儿的需要。另外,有的父母出于自私狭隘的偏见,对幼儿错误的思想行为,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犯错误,或顾及到自己孩子的名声、孩子的前途,而竭尽全力为幼儿开脱,不与幼儿园或学校配合,到头来往往是事与愿违、后悔莫及。宠爱过度易使幼儿自私、自利,以自己为中心。 如:在离园时,一位年轻的母亲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便问:“是不是你班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你的手去哪了?”之后又去找了老师……真是可悲啊!父母们的爱固然可钦可佩,但是应该想想,在宠爱幼儿的过程中,你是否想到了宠爱幼儿的后果呢?

二、走出儿童观的家庭教育误区。

儿童在不断成长发展之中,不像成年人成熟。既然不成熟,就会犯错误,而且有些错误还会反复地出现。因此,可以说失误和犯错误是伴随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儿童教育必须耐心地、细心地、精心地进行,对他们应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千万不可急于求成,寄希望于一锄头挖个井。

孩子的一些错误和缺点,在性质上常常与成年人不同。有的可以称之为“可爱的缺点”。即乍看起来是缺点,是错误,可一分析却有几分可爱之处。一位年轻的母亲回家看到儿子把刚穿的白衬衣用蜡笔画了好多图案,她盛怒之下,指着五岁的儿子大声呵斥、吼叫,还重重地给了孩子一巴掌。孩子大哭过后,母亲终于冷静下来,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干?孩子说:“某某小朋友的衣服上有好多漂亮的图案,小朋友都喜欢他的衣服,不喜欢我的。我想让我的衣服也变漂亮。原来,孩子也有自己的审美情趣!这是当母亲的万万没有想到的。盛怒之后的母亲那种错怪孩子的后悔心情可想而知!这便是“孩子式”的缺点和错误,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缺点?就因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加之经验不足,他们常常出于良好的动机,却办了坏事,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看待孩子的行为表现,重在看动机,而不应重在看结果。

三、走出远离孩子的家庭教育误区。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有的家长则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做买卖赚钱,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甚至让爷爷奶奶帮着带,缺少和孩子交流。而孩子需要父母成为他们的朋友。

曾记得一则广告:星期天了,一位父亲却因为工作太忙,即将出门,这时,他的孩子手捧着自己平日里最珍爱的储蓄罐站在他的面前,这里面是孩子平时一元一角省吃,省用存下的零花钱,孩子问爸爸:“爸爸你一天能赚多少钱,我用这些钱,买你一天的时间!请你陪陪我!”听到这个故事,我不免心酸,是啊,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的活动主要以玩玩具、看电视为主,他们面对的是冷冰冰毫无生命的物体。这也是大多孩子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所在。而我们家长应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避免因工作,家务繁忙而冷落孩子。

我们对一个孩子的教育成功就是100%的成功,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失败就是100%的失败,我们输不起,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交往、游戏,和孩子进行交流,茶余饭后,看电视时,走路之间,睡觉之前,请大家听听孩子的心声,满足孩子的交往需求,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四、走出物质奖励的家庭教育误区

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父母偶尔给孩子一些奖励,在本质上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奖励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时间,适合孩子的“奖品”,如果孩子无论做什么家长都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奖励,那样,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依赖与物质上的奖励,觉得除了物质奖励以外别的奖励都会没意义。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多以精神上的激励,促使幼儿不断取得进步。到达成功的彼岸。

五、走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教育误区。

家庭育儿篇9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 家庭教育

一、父母的教育

教育有规律,要特别注意农民工子女父教缺失的问题,及留守儿童和流出儿童的教育问题。孩子的教育,父母是有责任和义务的。比如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在一起,母亲的优势是培养孩子的亲密性,父亲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只有将父母和教育结合起来,才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对于留守儿童来讲,教育的主要责任应当说在父母及其监护人,学校所能承担的责任相对弱了许多。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的关爱温暖和家庭的感觉,这些只有孩子的父母和监护人所能给予,因此要大力向准备做父母的青年人宣传生、养、育的全过程。

做现代的符合孩子良好成长的父母需要“上岗执照”,这个执照并不是说不学习就不能生孩子,而是学好家庭教育的知识,才能保证把孩子教育好。从这一点来讲,是对父母有利的,因为跟他们的孩子终身的幸福有关。

现在特别需要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对父母进行必要的培训,因为环境的变化给这些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应,父母简单化的教育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实际上,农民工子女的问题应该准确地说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协调完成这样的教育任务,不能只是把责任推给某一方。

留守儿童的最大问题是亲情的缺失,任何一个孩子如果跟父母没有亲密的关系,都会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所以对留守儿童的这种援助的核心目标就是促进他们的亲子感情,而不是替代父母的责任。比如创造条件,使父母和孩子能够经常见面,或者直接地沟通交流。

随父母进城的儿童,首先我提供这么一个数据,现在调查发现,城市里的违法犯罪中,未成年人犯罪,有80%以上是农民工的子女,这说明要对农民工子女有更多关怀和帮助,最重要的就是密切亲子关系,给这些孩子以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时,充分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力,这是最根本的措施。

二、祖辈的教育

祖辈的教育具有诸多不足,如像溺爱、感觉麻烦、教育管理乏力(力不从心,对有些家庭而言,无论体力、心力、财力、能力都是挑战)、不同经历所形成的不同观念难以融合、包容孩子的任性、护短(容易重感情轻理智)、服务包揽过度、缺少现代知识、和老师沟通较少、教育环境相对封闭(由于老年人生理衰退,腿脚不便,喜静懒动)等。古人云:“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说明祖辈的教育中确实存在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说,祖辈的教育也有一定长处,如像可以以身示范,具有深厚的知识与人生修养(年事高阅历深锋芒磨尽),具有一定指导能力,在心理上和孩子具有一定的共性(第二次儿童期)、温和,可以进行平等交流,祖孙之间比父子之间更容易沟通、对话,具有充分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指导孩子学习。当然,祖辈对孩子的日濡目染更多,比父母更为专一、更为关心等,父母由于创业立业精力容易分散。

作为家长包括爷爷奶奶,其必须要明白正确与错误、是与非。我这里不仅仅指书本知识的对与错,更指所有对孩子会产生教育、濡染、影响的一切事物,包括对人、对物、对事、对己等。无论是祖辈还是长辈,在孩子面前必要明确对与错,在对与错上绝对不可退让,凡是错误的必须给孩子指出,而且一定坚持改正,绝不含糊、绝不退让、绝不妥协,这一点,特别要告诫所有的家长,特别要告诫所有的爷爷奶奶。

当然,我们需要明确地知道祖辈教育的不足而设法加以弥补。对留守儿童的监护需要一个能力的确认,不是所有的爷爷奶奶都有能力抚养。研究发现,在全国范围内,隔代抚养成功率不超过30%,所以有些地方办了一些寄宿学校,由学校集中管理,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三、两代人教育的利弊得失和优势互补

从长远看,我们主张亲子教育逐步代替祖辈教育,原因是祖辈教育弊大于利,有四个方面:一是如果长期由祖辈教育代替亲子教育,年轻的父母就无法亲自取得教育子女的经验,为以后的家庭教育带来隐患(年迈的祖辈,早晚要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回年轻的父母);二是由于祖孙两代年龄差距过大、祖辈精力不足、教育观念和文化水平的局限性等实际情况,相对来说家庭教育质量比较低,还有些老人生怕孩子的父母埋怨,往往保护过度,溺爱有加;三是祖辈辛苦一辈子,应该安享晚年,不应该再替第二代承担繁重的全部教育第三代的任务;四是祖辈教育的责任性低于父辈,即祖辈的服务意识往往强于责任意识,为子女分忧解难、帮助子女的思想强于成功教育的思想。

家庭育儿篇10

关键字:家庭音乐 孩子 音乐教育 教育方式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的政府有一项立法,规定每一位新生儿都必须获赠贝多芬和莫扎特的激光唱片。因为美国人在那之前有调查过一项音乐对孩子智力发展的作用,它表明聆听这两位大师的音乐能够提高幼儿的智商。伟大的爱因斯坦从小酷爱音乐,他曾经说过自己拉的小提琴不逊色于他在物理方面的才华。可见音乐对孩子在智商――也可以认为是感性认识上具有一定得作用。

目前,在科学领域没有具体的证据表明音乐对孩子智力的影响。但从身理学和心理学领域显示:音乐对人的感情和性格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当我们听到悲痛、伤感的音乐时,情绪也随之而低沉起来,当我们听到激情、动感的音乐时,情绪也随之高涨起来。对于孩子,我们也可以发现音乐对孩子在情绪上有很明显的表现,有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当孩子听到一首平静的钢琴曲是,他们的情绪就随之稳定和舒畅起来,以及积极和旺盛的精神状态,这时便是他们更容易发展想象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注意力的时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发现,一个音乐上能很强的人,往往这孩子在思维上非常灵活,当一个孩子能够轻松快速唱谱、唱歌、快速灵活演奏音乐时,一般来说他在各个学科的成绩都是比较优良的。这些都是音乐他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也是在自身的不断提高,从自身的审美角度提高、速视能力提高,锻炼了他们脑神经的灵活性和思维的敏捷性,使孩子更愉快轻松的学习和生活。所以适当让孩子接触和学习音乐对于孩子性格和智力的发展具有一定得积极作用。

家庭作为孩子最早接触声音(音乐)的地方,为了使孩子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用音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我们需要营造一定的环境和使用一些适当特殊的音乐教育方式方法:

1、创造家庭音乐环境

首先作为父母的要自己喜欢音乐、并适当的了解音乐,选择一些适当的音乐给孩子聆听。以音乐为乐,营造一个欣赏、感受音乐的环境,喜欢聆听孩子歌唱,那么在洋溢着音乐的家庭气氛中,孩子也就不知不觉的受音乐的感染。

2、鼓励孩子倾听

家长可以从鼓励孩子聆听音乐入手,有意识和目的的引导孩子去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和大自然的各种声响。让孩子感受到不同声音在音色、时间上的变化。如:开关的声音、开门的声音、脚步声、洗碗声等等各种日常声音。

3、培养和训练孩子的乐感

有些孩子唱歌时在节拍、节奏、音调上不够准确,这都是乐感不够好的表现。这些都可以通过日常培养和训练强化。具体的可以:播放一些旋律好听、鲜明的曲子;带着孩子一起念打手拍念节奏、念歌词;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如;小鸡、小狗、小猫、切菜等声音;模仿各种节奏,如:敲筷子,数拍子、打手拍等,在日常的游戏中去巩固孩子的音乐乐感。

4、训练孩子模仿唱歌

孩子到3岁以后基本上都可以正常交流,这个时候正好是开发孩子音乐的最佳和最早的时期。选择一些孩子喜欢听的歌曲,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卖报歌》、《春天在哪里》等歌曲,让孩子适当的模仿唱歌的声音,对于发育的孩子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这对孩子声带发育具有一定的良好作用,最重要的可以培养孩子更加好的音乐感觉,从而在可以使孩子在性格上更加活泼开朗。

5、选择合适的乐器学习

一般经济条件允许的家庭都会选择4岁左右开始培养孩子弹奏钢琴。钢琴是乐器之王,对于任何一个学习音乐的人都必不可少,所以如果条件可以的,给孩子找个乐器老师,培养孩子在手上音乐表达的情感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家长们需要给孩子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多鼓励和支持孩子。可以以家庭汇报的形式给孩子一个舞台和空间,让孩子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既增加了孩子的音乐兴趣,又培养和发展了孩子。

6、培养孩子的音乐创造

孩子在发育发展的过程中,思维比较清晰,通常在音乐的熏陶下会无意识的哼唱自己所知的曲子,家长在日常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可以细心的去发现孩子自己的所编唱的调调。把它记录下来,如果有钢琴的,那就可以叫孩子自己弹唱出来,适当的训练孩子写谱的能力,这对后期的音乐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7、合理安排音乐学习时间

通常孩子可能上午和下午都在学校上课,家长们可以利用放学的时间给孩子播放些清音乐,舒缓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压力,是孩子既能享受的学习音乐,又能学习好功课。对于音乐的专业化训练一般选择孩子上午上学前6-7点和下午放学后,大概17-18点这个时间,根据孩子的注意力,一次练习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

8、选择正确的音乐聆听

孩子还处于青春期,不适合听一些网络流行歌曲,也不听听懂比较高雅的古典交响音乐,家长可以选择一些胎教的轻音乐、古典的钢琴小曲和一些小学生唱的儿歌给孩子听。这些曲子才是吻合儿童心理的发展的需要,才能在学习音乐的教育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促成作用。

最后,孩子的音乐学习并非一天两天,一次两次就能学成的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良好的教育开端是孩子的根本,用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法是获得更大提高的方法。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未来更好的成长和壮大,所以希望家长们通过对音乐教育的了解,能够有效的结合实际去培养和训练孩子,使孩子在活泼快乐的音乐中熏陶中性格更加开朗,德智体美全面。成为祖国、家庭未来的优秀新一代。

参考文献:

[1] 孙慧. 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J].中国教育文摘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