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小灯笼十篇

时间:2023-04-11 05:13:44

自制小灯笼

自制小灯笼篇1

打工再好也是为人忙

替人买灯笼发现商机

2004年9月,李燕与妹妹同在一家火锅店做服务员,月工资700元。11月,妹妹改行去卖服装了,留下李燕一人。24岁的李燕在服务员中算是年龄比较大的一个,再加上她不爱说话,也很少参加店内经理组织的AA制聚餐。所以,人缘不是很好,经理不管是工作之内的还是之外的活都吩咐她做。12月29日,为了迎接元旦,经理一早就带领服务员布置店面,恰巧挂在门外的灯笼少了两个,经理嘴一张就让李燕去农贸市场买。李燕走了两家卖灯笼的摊床都没有买到,卖家说要下午灯笼才能到货,因为元旦前是需求旺季。做事认真的李燕又走了几家,最后在第5家摊床花30元买了两个灯笼。李燕出于好奇与卖灯笼的大娘聊了几句话,大娘说她要是会做灯笼就好了,批发给像她这样的小商贩肯定赚钱。大娘的一句话给了李燕提醒,她想到自己的父亲是做灯笼的高手,每逢过年,村里几乎每户人家都让父亲给做几个红灯笼,看着那红红的灯笼心里就会很温暖。从父亲手里学做灯笼技术,然后把灯笼拿到当地集市上卖,岂不比当这受气的服务员强多了,李燕暗暗下了决心。

2005年1月10日,领完工资的李燕回到了家。抱着几个月未谋面的女儿,她哭了,连说,妈妈再也不出去了,妈妈要凭自己的努力让女儿过上好生活。几天后,李燕回到娘家向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父亲高兴得一个劲地拍大腿,表示拿出祖传的制作宫灯技术,协助李燕完成创业梦想。

钻研宫灯技术

春节前后旺销

据李燕父亲讲,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统一天下后,为了庆祝这一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传入民间。“宫灯”之名由此而生。隋炀帝大业元年正月十五,在洛阳陈设百戏,遍布宫灯,饮宴畅游,全城皆灯,半月不息。隋唐之后,每逢元宵节,家家红灯高挂,处处明灯璀璨、人人提灯漫游,盏盏争奇斗艳。这种风俗,传至全国,藁城也成了宫灯滋生之地。了解了宫灯的历史后,李燕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她想,灯笼属于喜庆吉祥之物,企业开业、庆典、逢年过节家家都需要,尤其现在过春节不允许鸣放鞭炮,大红灯笼是最好的庆祝形式。

在父亲的教授下,李燕半个月就学会了技术。但出现了一个难题,因为制作出来的灯笼是圆形的,不方便存放。怎么才能将灯笼变成用时是圆的,不用时是扁的呢,李燕开始了琢磨。一日,她正对着灯笼想办法呢,丈夫抱着女儿来了,李燕看着女儿手里玩的能折叠的玩具,立刻有了灵感,把灯笼做成折叠式的使用起来不就更方便了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燕多次请教技术方面的能人帮忙设计。很快,一个由钢丝圈环组成钢丝骨架,在钢丝骨架外表用胶粘剂粘合上彩绸布,再用支撑杆把钢丝骨架的上、下两端支撑而成的灯笼诞生了。钢丝灯笼的最大好处是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使用灵活方便,不用时用双手自然下压灯笼,灯笼就会呈现扁形。技术改进获得成功后,又一个问题出现了,要想批量加工,就要有质量好价格又低的原料供应。为此,李燕再次来到藁城市,在一大型批发商场找到了理想的材料。卖材料的老板在知道李燕是要自己加工灯笼时,很是佩服她的精神和勇气,保证只要李燕能坚持下去,他就长期低价供货给李燕。

解决了两大困难后,李燕和父亲在家开始了灯笼加工。第一天,60cm的灯笼共加工了100个。第二天,加工了150个。急于看市场反馈的李燕就骑着自行车到集市上卖起了灯笼。一个15元,一对25元,一个上午就卖出了200多个。兴奋之下的李燕,动员全家人都参与到加工灯笼的工作中来,趁着春节前后多赚些钱。

家人的参与令灯笼产量上来了,李燕就负责起了销售,联系卖灯笼的商贩,找灯笼经销商。春节前,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灯笼断销现象,李燕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解了大家的围。截止到元宵节,李燕销出的灯笼就有3万多只,全家人坐在一起一笔一笔账的算,2万多元的纯收入让李燕吃惊不小。偶然得来的商机,让农家女李燕体会到了“暴富”的滋味,那她能将制作宫灯之路走下去吗?

多方寻找销路

一人带动全村致富

元宵节一过,家人制作灯笼的热情就没有了,丈夫说灯笼销售的好时候过去了,再制作灯笼也不会有人买,父亲劝李燕用赚的钱做点别的小买卖。难道灯笼只有春节才能卖吗?其他时间就没有需要灯笼的地方了吗?李燕从心里不信这个理。4月份,她一人去深圳、浙江联系灯笼的销路,顺便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因为李燕制作的灯笼能自由折叠,款式新颖,质量又好,深得批发商的喜欢。一名姓李的批发商当场承诺,李燕的灯笼有多少要多少,李燕问李老板这么多的灯笼都销往哪里。李老板告诉她,灯笼除了中秋、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是销售旺季外,平时的市场主要面对全国的企业,比如宾馆、酒店装饰用,酒厂、食品厂以灯笼为广告载体宣传用。近年来用“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形式为企业做广告宣传已逐渐成为趋势,这既符合国人的传统习惯,而且起到以灯美化环境、烘托气氛的作用。比起电视、报纸等广告媒体以其投资小形象直观的特点更容易让人接受。听了内行人的介绍,李燕茅塞顿开,风风火火赶回老家。

回家后,李燕一边组织家人正常制作灯笼,一边亲自找企业联系灯笼印字业务。不到半年,李燕已小有名气,一家人制作灯笼的数量明显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李燕特把妹妹从城里叫回来,又让几名远房亲戚加入到了制作的队伍中。2006年元旦前,要货的订单一个接一个的来,黑龙江、辽宁的客户也发来了订单。有了订单,灯笼因为人手不够用,不能及时制作出来,怎么办。李燕经过反复斟酌,最后决定在村子里发展加工户,教村民灯笼制作技术。这个想法起初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出于长远考虑的李燕还是成立了云鹏宫灯培训中心,教村民制作技术,然后再从村民手里回收灯笼。刚开始,加入培训中心的人很少,村民都怕李燕是骗大家的。过了一段时间,村民见李燕真的兑现了承诺,大家都踊跃报名参加。每人制作一个灯笼会有0.3元的加工费,一个技术中等的人每天能制作200多个,一天获利60多元,不比白白在家闲着强多了吗。

自制小灯笼篇2

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它是基础性章节,是入门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在以后其它小节中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因此在本节中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通过大红灯笼的制作,初步体验WORD的神奇作用。为学生以后的成功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他们没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我校同学的情况,以演示、观察、启发、诱导为主,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了解图形格式。掌握了解绘制、复制、移动、组合图形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绘制、移动、复制图形的方法。

2.难点:使学生掌握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赏识教育、自我探究、协作交流、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激情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问在过节日的时候,互相祝福,护送礼物,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可以再网上祝福,也可以网上护送礼品,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最高兴的节日就是过新年了吧,家家还挂上了大红灯笼,你知道电脑中的大红灯笼是怎么做成的吗?今天我们利用WORD制作,教师把已制作好好的《新春灯笼》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对于喜庆的大红灯笼同学们都非常的喜爱,这时让学生观察:

新春红灯笼的各个部分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一:分析灯笼(小组讨论法)

观察后让小组互相讨论,总结出灯笼是由矩形、椭圆这两种自选图形经过绘制、复制、组合形成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制作灯笼(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把制作灯笼分为三个部分:

⑴、制作灯笼提手

自学探究:如何设置自选图形的格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同学进行阅读课本,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寻找设置自选图形格式的方法。讨论完成后,进行灯笼提手的制作。在同学们制作灯笼的过程中,这时教师巡视他们制作的如何,并对个别理解、掌握不好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和辅导,使学生掌握设置图形格式的方法。

。制作灯笼体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老师首先采用演示教学法。先让学生绘制一个椭圆并设置其图形格式。然后利用教学软件,师生一起进行协同操作:复制椭圆。复制完成后,调整椭圆大小和对齐椭圆。这样灯笼体就成功了。

⑶、制作灯笼穗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对设置图形格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下面制作灯笼穗依然采取小组讨论与合作的方法,进行自我学习,以提高同学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巡视,并注意以下点:

①及时对知识点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辅导。

②从审美角度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辅导。

③让小组合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4、展示灯笼总结回顾

展示孩子们的制作成果,让同学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自制小灯笼篇3

不同于现代形态各异的元宵花灯,在晋江的安海古镇,人们还保留着灯笼最原始的外形与内涵。这种古早的传统灯笼带有浓厚的宗教民俗气息,在小镇上,每一个传统节日人们都要挂上相应的灯笼。 新娘灯(即宫灯)代表婚礼喜庆;竹篾灯则表示丧葬场合。周岁生日、十六岁成人礼和七夕节要挂盏七娘灯,其灯高约二十五公分,呈筒状,灯身上绘有七仙女的图样。与七娘灯一般大小的普度灯更为常用,古镇中有民间信仰的民众,在农历中元普度时,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挂一盏普度灯,或曰“起路灯”。字姓灯是传统灯笼里最庞大的一种,大如水缸,繁复的纹样衬托着大写的家族姓氏。“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因此,过去每家都有字姓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字姓灯极为重要,在婚丧嫁娶等家族性质的大型活动中,象征着整个家族的尊严和形象。旧时若有男子入赘女方家庭,这类倒插门的婚姻便被称为“卖大灯”。

早些年在大泉州地区,有好几家制作传统灯笼的铺子,但随着一代代老手艺人的离去,泉州已经很少人会这样的手艺。张俊星老人的灯笼店,在安海古镇算是硕果仅存的一家。小店开在三里旧街已有几十年,早期还经营金纸蜡烛、鲁班尺八卦厘顶等民俗用品,后来则专做传统的灯笼。张俊星老人早年在安海八一厂工作,祖传的制灯手艺于他只是一项副业,直到退休后才和老伴两人专心做起灯笼。半年前,老人过世,只留下老伴独自维持这间老店。

虽是三里街繁华地带,灯笼店并不易找到。隐匿在牛肉店与杂货店中间,两扇暗红色的木门敞开着,不设招牌,只挂着两盏陈旧而巨大的字姓灯。年迈的阿婆告诉我,老伴走后,她通常下午才开门,灯笼也比从前做得少,“字姓灯”和“普渡灯”因为只有老伴会做,已成为绝品。即使会做的款式不多,她还是日复一日地延续老伴曾经执着坚持的手艺。从完整的竹子到画好的灯笼,一切繁复的工序全由她手工完成,因此,每天只做一道工序。

她拿出昨天扎好的十只竹筐,坐在小板凳上,开始糊纱布和纸。在她做灯时常坐的地方,旁边的小桌上摆满工具。她年事已高,动作依然利索,十个灯笼很快已糊好纱布和白纸,散落一地。她端过灶上已经煮好的一锅“琼水”,将灯笼的表面逐个刷过,是上彩前的打底,为了上彩时不至于在纸上晕开。接下来要将灯笼十个一串地挂在门口晾晒,等明天晾干了,再给它们涂上油彩。一枚纯手工制作的灯笼,售价不过二十元。阿婆说,两年前电视台采访后,很多人专程来看他们的灯笼,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拜师学艺,现在若有人真心想学,她愿意倾囊相授,只希望这门古老的技艺能传承下去。

整条街上,几乎每间杂货铺都有灯笼出售,然而一看便知是流水线产品,图案纹样充满匠气,全无手工制品的朴拙质感。现代制灯厂大都使用机械,只有老艺人坚持用手工破竹削篾,绷纱上漆。传统的制灯艺人还需懂得择时、开笔等民俗技艺,工厂的制灯工人却已无人通晓。

自制小灯笼篇4

星期天,我到一个小伙伴家去玩。她看到我以后就对我说:“雅香,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只灯笼好吗?”我说:“好是好,就是我不会做灯笼。”她说:“我会做,我做上手,你做下手,你只要帮助我拿一些东西就可以了。”我说:“那就这样好了。我在你做灯笼的过程中学习做灯笼的技术,然后自己回家去也做一盏灯笼。”“好呀,那你在我做的时候就仔细观察,有什么问题就问我好了。”

接着,她在家里找出了一个罐头,一根钉子,一把榔头,一个瓶盖,一根线和一支蜡烛。我就站在边上看她找东西,同时我默默地把这一些东西全部记在心里。然后,她对我说:“现在我们可以动手制作灯笼了。”接着,她又说:“现在,先在罐头上钉上几幅画,让灯笼变得更加美丽。当然你不一定像我这样做。也可以用上一些别的东西去让它变得漂亮。”我说:“等一会儿,让我回家去也拿上这一些东西来跟着你做。免得我回去以后就会忘记。”“好的,你快去快回。”我答应了一声,马上跑回家去拿来了和她一样准备好的东西。

来到她家,我看到她在罐头上钉了一幅画有旺仔牛奶上的人的画,我钉了一张叶子,一棵树和一个戴字。钉好了,她又教我做下一步的工作。然后,她说:“在两边钉两个洞,把线穿过去打上一个结,然后,把蜡烛上的油刮到瓶盖里。同时在瓶盖里放上一根蜡烛上的灯芯,做成一支小蜡烛。接着把这支小蜡烛点燃,放进罐头里面。这样,你只要提着这一盏自己制作的灯笼,人家都会向你投来羡慕的眼光。”我按照她说的一步一步地做了下去。很快就把一盏灯笼做好了。

这时,我看到那盏灯笼确实好看极了。罐头上钉出来的洞透出亮光,使那幅画变得非常漂亮。我就提着自己制作的灯笼得意洋洋地回家去了。

自制小灯笼篇5

关键词:剧作改编;色彩运用;空间造型;象征性符号

      张艺谋曾说过,“‘极致’是我一贯的追求。我要含蓄也要含蓄到极致,要独特也会是‘极致’的独特”。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他时刻为“极致”奋斗。在他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极致也时刻彰显着。

      张艺谋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著名作家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从小说到电影,从抽象的白纸黑字到具体可感的影像,因为艺术形式的不同,侧重点也各不一样。张艺谋用自己高超娴熟的导演技巧呈现给我们一部震撼的银幕佳作。

一  从《妻妾成群》到《大红灯笼高高挂》

      认真阅读一部小说,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塑造的形象,描绘的场景,人物的举止言行,都会形成与读者的思想中。一千个读者心中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可以任自己想象,然后勾勒出那些真善美,或者假恶丑。而仔细观赏一部电影,观众要面对的不再是书香纸卷,而是会直接形成一定视听觉冲击力的影像,它由一个个镜头、画面、段落、场景构成。它用画面和声音给观众讲故事。

      银幕上的二维空间和固定的放映时间,不容许电影太过拖沓冗长,如果把生活中的事无巨细、婆婆妈妈展现给观众,观影的厌烦就会随之而来。所以电影要求它的剧本要有扣人心弦、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简练集中的人物关系。

      倪震在改编《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剧本时,较原著做了很多改变。原著中,颂莲有很多面孔,她有伺候老爷时温柔如水的一面,也有面对“强劲对手”时狠心乖张的一面;她会憧憬自己曾经幻想的美满爱情,但面对陈家大院内那口死人井和后花园的阴气十足时,她又会陷入自己的消沉和悲哀中。当雁儿死后,她孤独地在封灯的屋子里自斟自饮,那时的她又是那么的无助。小说中的颂莲是一个立体的、矛盾的人。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人物似乎都变得比较平面,性格比较单一。颂莲踏进陈家大院之后,由一个自立的洋学生变成了一个和别的女人争风吃醋的姨太太。在那个大院里,那个永远只给人远景、侧脸的老爷象征着大院里的绝对权威,容不得半点背叛,他让人触摸不到,也捉摸不透;捧着佛珠,念叨着“罪过,罪过”的大太太毓如年老色衰,却依然仗着自己有儿子,端起正房的架子;永远笑咪咪的二太太卓云笑里藏刀,蛇蝎心肠;表面刁钻,内心善良的三太太梅姗敢爱敢恨,敢作敢为。这些人物形象都可以概念化,很容易就可以概括出他们的个性。这些都属于符号化的处理。

      在情节的处理上,编剧则注重突出主要矛盾。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集中体现的是大院高墙里女人的悲哀,而这种悲哀主要是通过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欲望压抑表现出来的。为了通过画面体现这种矛盾冲突,编剧删减了原著《妻妾成群》中的很多情节,譬如小孩子之间影射出的成人的矛盾,陈老爷五十大寿,飞蒲少爷重阳回家、教颂莲吹笛子、云南做生意失败等;同时还增加和改变了一些情节,例如原著中不曾提到的雁儿在自己房里点灯笼,和后来的烧灯笼逼雁儿认错,小说中的死人井在编剧手下也变成了死人屋……人物设置由多变少,矛盾冲突主要集中在对封建体制的抨击上,种种改变都是为了让导演通过画面上精致的视觉造型更好地把封建礼教吃人的故事讲给观众,

      导演在处理剧情时采用了因果式的线性结构,遵循故事情节发展的线性时间顺序。虽不及其他影片叙事结构,如交织式对比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梦幻式复调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来得更有张力,但在时间的缓缓流逝中见证大院女人悲哀的不完满结局,似乎更有震撼力,也更能突出作品的主题。

二  极致的色彩运用

      色彩在电影空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担着重要的叙事、造型功能。色彩的运用可以加强画面的现实感,对影片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强化,而且通过不同色彩的互文,色彩的内涵会丰富起来,进而更熟练地表达影片的主题。

      灰黑的深宅,灰黑的院墙,青灰的瓦,暗沉,阴郁,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一切都那么压抑。暗黑的冷色,是陈家大院的主色调,也是影片的主色调,它的压抑象征着大院女人的被压抑的悲惨命运。作为大院中唯一的亮色,红色,它鲜艳,浓烈,象征着热情、强烈的欲望。它的载体——红灯笼,成为大院里女人们争抢的目标,四位太太为了争抢它,尔虞我诈。当灰黑与红色形成对比,就具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影片中导演很用心地为画面造型,在冬天时给灰黑的大院里盖上一层厚厚的白雪。本来在灰黑的院里点起红色的灯笼,已经为幽深的宅院里添加了很多战争。当白色把一切覆盖时,灯笼的红色也慢慢变成黑色,院落里由原来的压抑变成了后来的窒息。灰黑,红,白,这三种颜色的交流、对比,为影片营造了一个诡异的世界。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同样体现色彩的叙事表意功能的是太太们的服装颜色。四位太太的衣饰分别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大太太是正房,是权威的象征,她在家中的地位无人能比,所以她的服装颜色以暗紫色、深褐色为主;二太太两面三刀,用各种手段来维系自己的地位,她的服装色彩为土黄、紫黄色;三太太曾是当红名旦,她的屋子像个戏台子,她的服装也像戏服,色彩斑斓,有红色、绿色,黑色,淡紫色等等;而四太太颂莲,她的服装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刚进门的白色,到得宠、失宠时的黄红色、花色、黑色,再到最后的白色的,颜色的变化象征着她的内心及命运的改变。陈家大院里四位太太的服装颜色变化,表现着她们的人物性格,同时也彰显着旧社会大院女人的悲苦命运及封建礼教思想吃人的主题。

三  极致的封闭空间造型

      《大红灯笼高高挂》在空间造型方面,努力追求极致,最大的特点就是封闭性的僵硬的空间。影片对陈家老宅的描绘用了数十个大俯拍全景,镜头里,封闭的大片灰色建筑便是陈家大院,高墙耸立,壁垒森严,凄冷阴森,排列整齐的一个个小院落,是妻妾们各自的阵地。这个幽深死板封闭的宅院,像一座大监狱,像一间大铁屋子,它与世隔绝,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在这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即使登上屋顶也望不到一点点希望,只有可怜的女人们在这 个世界里上演着自身的悲喜剧,还有一间死人屋诉说着试图走出去的女人们的命运。在这个深宅大院里,女人真实地存在却又那么微不足道,比如,四太太颂莲和三太太梅姗的几次见面中,都将两个女人放置在广阔的镜头中,镜头里的院墙那么高,那么暗,衣饰亮丽的女人却显得那么渺小。导演选用山西大院封闭的空间特点为影片的主题服务,凸显了宅院深深,冷酷无情的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

陈家宅院在影片中是陈家老爷太太的生活场所,但在张艺谋的匠心独运下,它变成了象征封建社会里权力的符号,它压抑了生命,扭曲了人性,绊住了自由。在陈家四位太太中,大太太和二太太已经习惯了被压制,她们在体制的束缚下过着自己愚昧的日子。三太太不甘寂寞,“走出去”与高医生私通,获得了一时的自由和解脱,却最终惨死于屋顶上那间充满鬼气的死人屋;四太太看透了大院牢笼内女人的悲哀,“人在这里算什么东西,像猫,像狗,像耗子,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念书有什么用,还不是老爷身上的一件衣裳,想穿就穿,想脱就脱”,可她也没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成为“脑子有毛病”的女人。

封闭的空间内,迟缓的摄影,缓慢的镜头切换,稳定的画面构图,几乎静止的长镜头,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僵滞和沉重。威严的高墙大院似乎不愿感受人们的勾心斗角,它的陈腐依旧。  

四  极致的象征性符号

      在封闭的陈府大院里,一阵阵清脆的锤脚声,和一次次重复进行的点灯仪式诉说着大院的故事,一个关于女人们的故事,一个没有灯笼就不完整的故事。当我们跟随导演的镜头走进陈家大院,我们就开始见证陈府女人悲剧的上演 。隆重的“点灯——灭灯——封灯”仪式在不同角度的镜头里把不易为人所知的男人与女人、女人与女人之间斗争完全外在化,形象化。黄昏时的点灯仪式开始,举灯人的脚步伴随着小锣鼓声,将象征宠爱和尊重的灯笼带到四位太太中。作为影片主要情节的妻妾争宠就是围绕着点灯的权力而展开的。在陈府大院中,不论春夏秋冬,不管风霜雨雪,也许是喜气洋洋的红灯笼,也许是阴暗压抑的黑布封灯,灯笼作为一种载体,与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红灯笼带来的是老爷的宠爱,姐妹的羡慕,下人的尊敬,它是陈府女人唯一的幸福;而被封的黑灯笼则象征着永远得不到老爷的宠爱,凄苦,孤独地过活,它是陈府女人不愿得到的不幸。导演在影片中多次展示点灯、挂灯、灭灯、甚至封灯仪式,仪式刻意的重复反映的是封建礼教在陈家大院内造成的永不停止的,一代代女人重复上演的悲剧。

      颂莲曾经和二太太卓云说过:“老爷愿意到哪院,去就是了,闹这些名堂,也不嫌麻烦?”卓云说:“点灯吹灯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其实这不是祖上的规矩,而是导演和编剧的“别有用心”。在妻妾成群的大家庭里,女人争风吃醋是永远不会缺席的。可要如何表现这种明争暗斗就需要导演动脑筋了。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点灯——灭灯——封灯”的仪式就是张艺谋为陈家量身定做的。

      灯笼代表的欲望以及享受捶脚、随意点菜的一切权利,在妻妾之间掀起一次次风浪,同时还影响着陈府的丫环。雁儿,这个被老爷喜欢、被老爷摸过一把的女孩子,也幻想着在自己的房间里点起红灯笼,幻想着自己享受捶脚的特殊待遇,幻想着一个属于自己的太太梦。当自己打着补丁的红灯笼被四太太颂莲扔到雪地里,自己被当众训斥时,她的太太梦碎了,看着自己的灯笼被大火一把烧毁,她不愿认错,在雪地里跪着,直到被冻晕。雁儿最后死了,死前还喊着颂莲的名字,临死之前都恨着这个夺走她太太之位的女人。雁儿直到死都没从灯笼象征的美梦(也许是噩梦)中醒来。雁儿的悲剧其实也是所有大院女人的悲剧。戏子也好,女学生也罢,太太何妨,丫头又何妨,都是女人,都是大院的女人,都是大院悲剧的牺牲品。

灯笼注定了一些女人的悲剧,也注定了一些大院男人的悲剧。飞蒲应该是爱颂莲的,可是他不敢爱,他只敢在封灯之后走进颂莲的房间,可是在颂莲表露真情时,他又狼狈地逃开了。他被大院里的欲望和体制阉割了,他也是大院代表的体制下的悲剧。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导演张艺谋运用符号化、仪式化的语言把封建体制真实具体地表现给观众,让观众更深刻地体味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在这部将第五代风格发扬到极致的作品里,张艺谋为《妻妾成群》做出了完美的注释,同时也为自己的艺术生涯更添精致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周佳丽.极致的民俗与彰显的寓言——从《大红灯笼高高挂》看张艺谋的改变策略[J].长城,2009年第六期.                     

[2]张丽.浅析张艺谋电影的符号化意义特性[J]. 电影评介,2011年第七期.

自制小灯笼篇6

[关键词] 民间艺术; 花灯艺术;武威

[中图分类号]K89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2-0069-02

丝绸之路承载了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历史,同时又孕育了无数流光溢彩的民间艺术,其中凉州(今甘肃武威)的传统花灯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技艺而著称于世。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在这一天里,人们不单单可以享用美味的汤圆,还能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去观看丰富多彩的花灯以及绚烂的烟火。汤圆这种传统的节日食品已经突破了其时间限制和制作工艺的局限,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够吃到各种风味的汤圆。而烟火更是经常可见,每逢节假、单位庆典、门市开业,都可一览烟火的绚烂。花灯则与它们不同,时效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只能在元宵节才能登台亮相。花灯代表着元宵节,代表着新一年红红火火、光光亮亮。

花灯又叫“灯笼”、“纸灯”,是根据实物(多为动物和植物)的外在形态,利用彩色纸张和竹枝、竹篾等材料,运用特殊技法制作而成的供人观赏的灯笼。古时的灯笼大多是供人照明使用的。发展到后期,人们将普通照明的灯笼制作成各式各样、色彩丰富的花式灯笼,在元宵之夜悬于半空,再附上谜语,栩栩如生,趣味十足。

武威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传统手工花灯艺术从汉代在此设郡开始,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间付诸了历代匠人的心血,使花灯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而从本世纪开始,在元宵佳节的夜晚,传统手工花灯作品就很少见了。老工艺者们都说花灯制作流程繁复、成本高,没有市场;再者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愿意继承这门传统手艺。笔者幼时的每个元宵之夜都可以观赏到美丽多姿的花灯,更有幸的是,笔者的亲人中就有民间花灯艺术的传人,所以,可以亲身经历其复杂而又有趣的工艺制作过程。武威花灯的制作过程非常繁复,其主要的制作过程如下:

一、准备阶段

武威花灯制作过程有固定时间段,它必须在正月十五之前做好,以便人们元宵夜悬挂观赏。灯笼本身制作工艺又比较精细,所以,需要一定的制作时间。因此,花灯订制必须尽早,以便匠人准备材料。

武威花灯的种类很多,样式也很精美,形状酷似实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武威花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花灯:跑马灯,悬于空中,内轴自动转动,带动外层画面一起转,外层画面的内容一般是成语故事或谜语故事,极其有趣;莲花灯,酷似出水之莲,优雅淡然;金鱼灯,貌似金鱼,自由自在;白菜灯,皓翠相间,朴素雅丽。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宫灯、桃子灯、苹果灯、小鸟灯等,都惟妙惟肖。第二类是生肖属相灯,是根据当年的生肖属相所制作的花灯。一般是只制作当年的属相灯,也可根据要求制作其他生肖之灯,以作陪衬。十二生肖花灯应有尽有、形态百姿、栩栩如生。

匠人会根据订购人的需求制作各种花灯,同时,基于制作流程的繁杂和数量的庞多,匠人会约其亲属共同完成。

二、选材阶段

待样式选定、工匠齐聚、工具备全之后,就该选材了。武威花灯的选材要求非常严格。

花灯的制作材料主要分三类,首先是花灯的骨架用材。花灯之所以有形,就是因为有一个骨架。这个骨架是用手指一般粗、竹节较小的竹枝和质地柔韧的竹篾捆扎而成的。匠人都会精选骨架所用之材,以便扎出牢固的、形象的灯笼骨架来。

其次是纸张,也就是灯笼的表面用纸。这种用纸也分为三类:一类是特殊的彩色皱纹纸,五彩颜色,手感粗麻。这种纸是根据灯笼的样式而选定颜色,最后经过裁剪粘贴在骨架上。它能反映出灯笼的形态美。第二类是油光纸,纸面光洁,手感平滑。第三类是五彩箔纸,分金、银、紫、铜等颜色,主要用于附加装饰之用,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选材的最后一类是附件,也就是灯笼中的照明用品。古时候的灯笼主要是在笼中安放蜡烛,而今天的灯笼中是安放电灯泡。还有许多动物灯笼的眼睛也是灯泡制作的。不同的灯笼要根据其特殊性选用不同颜色、不同瓦数的灯泡。

以上材料备齐,就可制作花灯了。

三、制作阶段

武威花灯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一)捆扎骨架

武威地区把制作花灯的过程叫作“糊灯笼”。所谓“糊”,就是将面和胶块在高温下融合为一种具有粘合性的糊状物,以此为粘连物把灯笼的骨架和纸张粘起来。这种粘连物叫作“浆糊”。在扎灯笼之前,匠人还要根据灯笼的样式、大小、各部位的特征,截取固定长度的竹枝和竹篾子,这叫“裁竹”。老匠人们扎灯笼的骨架不用铁丝、线绳一类的东西,而是用长条纸搓捻而成的一种似线绳的纸绳捆扎。这种特殊的纸绳叫作“捻子”。等匠人们把裁好的竹枝、竹篾子用捻子通过“十”字交叉法扎好之后,再在捻子的一端抹上浆糊以加固捆扎之处。这样一个灯笼骨架就成形了。

(二)裁纸

每一种灯笼都有自己的形态、样式、颜色,匠人便根据这些要求去选择和裁剪纸张,以备下一步粘糊骨架而用。如制作莲花灯,就剪出莲花瓣样子的纸张;如制作金鱼灯,就剪出鱼尾、鱼鳞等样子的纸张。

(三)烫染

为了制作的灯笼更加逼真,匠人们必须采用烫染的工艺。如一些植物花灯的叶子是有棱有角、有层次的,就必须用特制的弯月形铁剪烧至六成热的时候,把剪好的纸张夹住,一剪子一剪子地烫出皱纹来,这样才能做出逼真的植物叶子来。因为买来的纸都是一色的,有些动植物的色彩是混合色,所以,要进行染色。如制作白菜灯,需要用白、绿相间的纸张制作叶子,匠人们就在白纸上刷一行绿色,然后再用干净刷子蘸上水压着一半绿色往下刷,这样就可以刷出白、绿相间的混合色了。这个过程中,对烫染的要求非常高。烫剪的温度要适中,温度高了会把纸烫破;温度低了烫不出效果。而染色也要仔细,须反复刷染,最后将染好的纸晾干即成。

(四)糊制

待骨架制成、纸张剪成、烫染完毕之后,就是组装灯笼了。匠人会把剪好烫染已成的纸张用浆糊把骨架粘糊出来,然后进行装饰、放灯、拴绳。这样一套工序之后,一个完整美丽的花灯就制作成了。

四、展灯阶段

自制小灯笼篇7

第一项,是嘉宾介绍和嘉宾致词。在吕向阳社长的讲话中,有一句话,我特别认同:劳动最光荣,传统很重要。各位小记者们将才情与民族精神,融入“神灯”之中。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花灯的含义,也道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

第三项,是讲花灯。由李福蔚老先生为我们讲述元宵节的习俗以及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在此,我了解到了:节日是祖先根据代代相传的生活习俗所定下的日子。所谓的过年,就是人们庆祝丰收,总结上一年,规划下一年生活的节日。我还了解到了送灯笼的规矩:一、舅舅给外甥送;二、外公给外孙送;三、婆婆给未过门的儿媳送。元宵节,是要“闹元宵”的,装社火,放天灯,挑灯笼,吃元宵,吃 凉 粉等,这些都是元宵节的习俗。而挑灯笼的含义便是送光明,送吉祥。为了送吉祥,我们特地自己做灯笼。50岁的李文科夫妇,这两位民间艺人便是今天我们做花灯的老师了。李文科老先生主要以制做蟾蜍灯为主,蟾蜍灯为三足蟾灯,蟾蜍脚会动,很生动,如同活了一般。

看完李老的灯笼后,这便开始了第四项,做花灯。首先,要将竹篾扎成骨架,我做的灯是兔子灯,所以将骨架扎成了兔子形。之后,便开始了下一步,糊纸。我先将浆糊涂抹在骨架上,再将彩纸粘贴在骨架边缘,等待浆糊干后将多余的部分剪掉,再糊另一块方格,但要将兔身的上下两块空格留出来,以便装手攀。糊纸好难哦,尤其是圆弧的部分,但我思索了一下,将多余部分每隔一段剪一条缝隙,留出空间,便没有了突起,因为这个,还有辅导员老师夸我聪明,动手能力强呢!之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兔子糊好了。把兔子糊好了以后,在头顶粘上红纸剪成的耳朵,在身子后面粘上尾巴,外形便做好了。之后,开始上色,我将提前准备好的毛笔伸入特制的颜料中,这是一种专门画灯笼的颜料,有三色:红、黑、绿,很是好看。

自制小灯笼篇8

张风军可不认同父亲的话,到底有没有人买只有试过才知道,更何况在家乡确实人人会做灯笼,但别的地方的人却未必会做,所以张风军还是义无返顾地组织村民们成立了一个小小的灯笼加工厂。灯笼很快就生产出来了,可是怎样才能联系到客户呢?那时候的普通老百姓只有发电报和写信两种长途联系方式,思前想后,张风军决定给外面写信推销灯笼。

整整一个月,张风军写了800多封信,他在信里介绍了灯笼的特点和价格,没有确切的收信人,他就靠着合理想象,在信封上写某市某单位的负责人收,比如“石家庄市百货大楼负责人收”等等,连具体的街道和门牌号都没有。此后一个多月音讯全无,可到了第二个月,各地的订单竟然像雪片一样飞来,共有6000多只灯笼的订购量,张风军又惊又喜,连忙请全村人帮忙日夜赶制灯笼,完成交易后,他整整净赚了一万元,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

首战告捷,张风军觉得写信推销的见效还比较慢,就干脆提上几只样品灯笼,直接坐火车到外地去找客户。短短半年时间,张风军几乎跑遍了全中国,他包里的火车票越攒越多,发回家的订单也越来越多。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张凤军的灯笼工厂已经是一家非常专业化的公司,不过他觉得要想拥有更高端、更广阔的市场,就一定要在工艺上改进提高。他到处物色人才聘请到村里做工艺升级指导。很快,灯笼的品质上去了,销量也从原先的每年十多万只猛增到了一百多万只,成了国内知名的灯笼企业。

自制小灯笼篇9

一、活动时间

2016年2月22日(正月十五元宵节)下午2点至5点。

二、活动地点

xx县文体公园西侧xx广场(文体活动中心西邻)。

三、主办单位

xx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xx县灯谜协会

唐山xx实业集团公司

四、活动主题

拥抱xx,拥有未来

五、竞猜形式

1、自由猜

谜友及群众在现场根据500道谜语题目自行猜射,每猜对一个即可到兑奖处兑奖。

2、即物猜

由组织者分别口头宣布谜面和谜目(共10个),现场观众采取抢答形式猜射。猜中什么就发什么奖。谜底所涉及的物品就是奖品。当场发放奖品。

3、抽奖猜

由组织者设置5个谜语,分5轮次进行,题目均与xx实业集团有关。猜者将答案放入答案箱中,第一轮答题结束后,由主办方领导现场从答题箱中抽取答题券,被抽中者即为获奖者,当场发放奖品。依次类推,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轮。

六、场地布置

1、在xx北侧入口处设置一对灯笼柱,灯笼柱上设有谜语对联。

2、主场地挂有会标:

“xx杯”xx县2016年元宵节灯谜有奖竞猜

3、主会场设置谜题展示牌。展示牌上公布500题谜语谜面和xx宣传图片,答对后在谜版空格处填写上答案。

其中,有关xx集团内容谜语、文字类谜语、社科类谜语、自然科学谜语、其他类谜语各占20%。

4、主会场设置大小灯笼为主场景。移动灯杆30个,并借助路灯灯杆悬挂灯笼。场地主色调为喜庆的红调。每个灯笼(或拉线)上均垂挂谜题条,突出喜庆气氛。

5、设置音响设备。

6、设置工作用桌椅。

七、责任分工

1、现场布置组:杨xx等在场工作人员。

①提前购置和准备相关用品。如铅丝、绑丝、灯笼、灯笼柱、办公桌椅、音响、灯笼杆等。

②前一天做好各项准备。当天上午9:00起,在现场抻铅丝、挂灯笼、安灯、连电路、设置谜语牌。下午1:30,在广场北侧布置灯笼柱,灯笼柱门上悬挂横幅会标:“xx杯”xx县2016年元宵节灯谜有奖竞猜活动;彩虹柱对联设置。

③负责现场设施设备的架设、看管以及下撤、回收工作。

2 、现场裁判组:戴成龙等。

①正月初一前制作谜题500条。

②正月初十前,完成谜条喷绘制作任务。标顺序号彩喷打印。

③完成底签、兑奖券、抽奖答题卡的制作。

④负责猜射现场所包区域内的灯谜报底、判断、贴底签、发放兑奖券等工作。

⑤负责向现场观众答疑解惑、传授灯谜知识等,且注意维护现场猜射秩序,确保谜条、灯笼及其它设施的完整性。

具体操作办法:设立4个猜射区域。每个区域内设1位裁判员、报底台。(报底台需摆放贴有标志的桌子2张,备有《谜底目录》一份、底签若干、兑奖券若干以及笔、浆糊等)。各裁判员必须理解所包区域内所有灯谜的扣合原理,做到现场判断答题是否正确,以便及时发放兑奖券和粘贴底签。

3、奖品发放组:刘xx

①负责购置奖品,一谜一奖(500份)。及物谜10个。抽奖奖品5个。

②负责奖品的保管和发放。要粘贴好“奖品兑现处”引导标志。

③凭兑奖券发放奖品。做到准确、及时,勿造成堆积和拥挤现象;

④妥善做好剩余奖品的安置和保管。(兑奖处可安排在南侧遮雨廊前。如人员较多可搬至篮球场适当位置)。

⑤制作(喷绘)抽奖谜目、抽奖办法。制作抽奖投票箱。

4、抽奖组:刘xx

①提前制作抓猜“谜券”若干。谜券上须印有填写谜底、猜射人姓名和联系电话的空白。不允许重复投券。

②负责现场抓猜谜券的发放、回收。对回收的谜券应迅速作出判断,将答案正确的谜券投放到猜射箱内,现场准备手提电脑一部,随时记录谜券投放信息,及时发现重投人员。

5、现场宣传组:段xx

负责广播宣传、宣布谜底、广播通知等事宜。联系电视台。

6、安全保卫组:刘xx、公安、交警、城管若干。

负责维护现场秩序、车辆停放等。

7、其它工作

①召开活动协调会。所有工作人员、保安、记者、摄像、xx地产公司等若干参加。会后,工作人员按照分工开始做准备工作。

负责人:刘xx

②活动在正月十五下午5点30前结束。中午工作人员用餐。

负责人:刘xx

③为使宣传“xx”的效果更好,建议xx地产在活动地点摆放宣传xx地产的相关内容。(或者发放楼房开盘信息等)。

负责人:杨xx

④准备无线扩音设备1--2套,供现场抽奖维护秩序、领导讲话、宣布获奖结果用。

负责人:刘xx

⑤协调xx公司安排两名电工,接彩虹柱用电。

负责人:杨xx

⑥向老干部局借6张桌子。

负责人:刘xx

八、组织领导

组织单位:xx县文联、灯谜协会、xx实业集团

领导小组名单:

自制小灯笼篇10

1、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城市化:民间工艺美术运用的材料大都是自然界中的材料,要将民间美术移植到我的美术课上,我首先要解决在城市中找到可替代的材料。以我做的灯笼为例:我做的手提灯笼俗称“六格灯”,它原身是用芦苇杆折成六个等大的正方形,然后用线,角对角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框架。如果要给城市学生介绍“六格灯”的制作,城市中芦苇是很难看见的,材料是个大难题,材料的性质要满足芦苇的硬度和韧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决定用一次性筷子和吸管来做框架,用一次性筷子的硬度作支撑、吸管的韧性做连接。所需材料确定了,筷子和吸管之间如何连接呢?这又是摆在我眼前的难题。如果用502快干胶,在吸管的包裹下,胶水很难快干,而且有些材质的吸管还会被502胶水溶蚀。如果用打火机烧熔吸管来连接,学生很难掌握火候。烘烤的时间短了,学生用手按压吸管,吸管粘不住筷子。烘烤的时间太长,吸管会熔融甚至会燃烧起来,高温度会把学生的手烫起一个小水泡。由于学生很难掌握筷子和吸管连接的技巧,学生做的灯笼的骨架也很不牢固,极容易散架,对学生的信心打击很大。后来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思考,我让学生改用线来穿过四根吸管段,筷子夹在两根吸管中间,收紧线,一个正方形的框架就成功了。相对其他两种方法,学生较容易掌握。在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这种例子很多。本来觉得是很好的材料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就有可能出问题,我在实际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实践和摸索。城市生活中生活材料一点都不缺乏,但自然资源是非常缺乏的。民间的草编玩具非常有特色,但要介绍给学生,材料又是问题,草编的材料是棕榈树叶。想要找到与之相应的材料来替代。我尝试着用学生美术配套材料袋里的8K卡纸做。我把8K卡纸横着裁成0.5厘米宽的纸条做草编青蛙,成功了!我又可以把它介绍给我的学生们了!可乐瓶、废报纸、易拉罐、鸡蛋壳……在一般人看来是生活中的废料,但在我眼中,它们可是我要找的宝。

2、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制作过程的步骤化:由于我从小喜欢美术,所以对民间美术也特别感兴趣,制作起来也较得心应手。但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无疑是陌生的。他们平时很少接触工具,也少有动手的机会,所以动手能力难免会比较薄弱。如何切筷子?如何绑线?如何涂胶水?如何糊纸?每一步的注意点都要为学生讲清楚。如何把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传授给我的学生呢?我首先自己掌握,并将制作步骤过程化。以灯笼的制作为例,我分了不同的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元宵节的民间习俗和灯笼背后的故事: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对灯笼有一个初步印象,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整个制作过程及材料。第二课时准备材料:这节课我要学生截取26根筷子,每根筷子长12cm,6根吸管每根截成4段。这里我要教学生截筷子的方法,如何拿刀?如何割筷子?第三课时骨架制作:要对学生讲清楚穿线和扎制的手法。第四课时糊灯笼:这节课主要给学生讲解如何糊纸?如何整理架子?如何在灯笼骨架糊好后,每个面都保持正方形,并且纸面平整。第五课时装饰与美化:让学生用国画、剪纸、甚至用粘纸来装饰。学生按照我设定的步骤完成每一步该完成的事情就很容易得到成功的结果。

3、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制作教学的分层化:现在我所教的学生的年龄段是预备年级和初一。预备年级的学生和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预备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动手能力比较薄弱,对立体的空间的理解能力不够。对于预备年级的学生,我重新设计了灯笼的制作方法。用8K的卡纸横放,上下两端各剩下3厘米的距离,画好横线。中间位置画上1.5厘米间隔的竖线,总数20根。标好两线相夹的纸条的序号。挖除2、4、6、8、12、14、16、18标号的纸条,并把10和20沿下方横线处切断,其余单数序号的都留下。切去除标有序号外的多余的那块纸片,并把整张卡纸卷成筒状。1和20相接并固定纸筒。以最初上下3厘米处为折线,把纸条上下两端向外翻折出折痕。下拉10和20的纸条,让整个灯笼骨架的身高为18厘米时,用胶水固定10和20下端的纸条,这样只要粘好我设计好的瓜瓣状的纸,整个灯笼的大致外形就成功了。这种方法相对切筷子,搭骨架等的灯笼制作工序相对简单一点,预备年级的同学相对较容易掌握。所以我觉得在初中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层,实现分层教学,每个年级虽然可能都是制作灯笼,但难易程度要有区分。根据学生所处年级段,同样的灯笼的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我虽然没用灯笼这节课在初二,初三上过,但灯笼的样式和材料我也已经考虑清楚,初二可以教他们做一个较为简易的兔子灯或鱼灯,初三可以教学生们手牵式的兔子灯。材料可以网上购买碳纤维或玻璃钢材质的细杆。由于学校非常支持我的美术教育工作,所以材料不成问题。

4、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制作课程的民俗化:以上我只是着重用灯笼的制作来介绍我在民间工艺美术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当然民间工艺美术中可以挖掘起来带入课堂的内容有很多。我可以根据不同的民俗节时为学生介绍不同的工艺作品的制作。比如放寒假前可以为学生介绍窗花,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不同变化难易程度,让学生知道过年的传统。清明节可以为学生介绍风筝,端午节可以为学生介绍香囊的制作等。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制作过程,又了解了我们国家的民俗文化,丰富了美术课堂,也能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

5、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制作的个性化:我在进行民间美术教学中也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给学生自己创作的机会,当然也要降低难度。比如画脸谱时可以把印有五官的图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一点可参考的材料。如果纯粹让学生自己画,学生的绘画能力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样就会让学生倍受打击。学生可以拷贝图案到自己的创作媒介(可能是一次性盘子或鹅卵石、鸡蛋等)上后,他们就可以是自由地创作,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由以上方法我还可以让学生创作燕子风筝上的图案,给他们一个外轮廓,让他们自己创作。降低绘画难度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力,学生也很容易得到成功的喜悦。又如灯笼的制作,前面的四个步骤可以限定,但装饰与美化可以让学生发挥个性,可以是国画,也可以是剪纸,甚至用买来的彩色粘纸,只要他们装饰得漂亮,具有个性,没有什么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