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5 15:47:43

医疗设备论文

医疗设备论文篇1

1.1风险管理人员较少,技术人员培训欠缺

由于风险管理人员和整体专业素质的问题,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潜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从而对设备的学习、培训、维护要求逐渐增加,专业性也不断在提升,现有的从事该专业的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较慢,对一些大型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设备故障找不到解决方案。

1.2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有待提高

医疗设备使用期间存在操作风险和设备老化、故障等问题,这是由于相应设计缺陷造成的,责任人未做到严格监督医疗设备采购、验收、使用、使用后跟踪及日常监督等环节。

2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相应对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5]。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实现保障公众安全使用医疗器械的目标。根据该院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相应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措施。

2.1规范风险管理监督和法规制度建设

该院应依照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具体规定的相关政策制度,拟定出适合本院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与执行流程,对每个级别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合理分配,加强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提高风险管理工作价值。

2.2增加资金投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水平

国内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相应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目前风险管理法规标准、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医疗机构相关管理层应在宣传和培训方面加强教育,将风险管理意识做到全面化,灌输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认知度及管理技能。另外应增加资金投入在风险管理工作上,提高医疗服务人员对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意识及水平。

2.3建立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有效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的主要措施是将在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定期监测及建档[8]。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评估分析不同设备、环境下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使全程监控做到实处。为使医护人员在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严密精细,要加强医务人员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提升其风险评估的积极性。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其监管作用,对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督促,与临床科室交流学习,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相应处理,从而保障广大患者能够放心使用医疗设备。

2.4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

在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的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理等环节中,风险信息的准确收集和及时反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理论[8],建立管理制度,包含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检测、评价、考核及维护等,并分析、评估及防控医疗设备安全风险,定期安全监测医疗设备进行并进行电子建档,拟定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建议,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医疗机构内部建立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并把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作为辅助手段。

②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对医疗设备风险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范对策。使用前,加强风险分析防范医疗设备、进行评估管理不同环境下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分析、电气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性及放射防护。

③在使用医疗设备期间,拟定并严格执行操作制度,以防控为主进行维修,加强巡检及程序维护,将质量、计量检测及维修质量等管理放在首位。譬如: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整改处理呼吸机、监护仪、给类光学窥镜等。

④依据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全面重点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如高风险植入性材料使用管理、设备材料管理制度、一次性材料用后管理等。

⑤制定《完善的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安排责任心强的医疗设备风险信息监测人员,完善风险信息的收集工作,使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信息得到及时上报,有效收集,科学分析和综合利用,全面提高风险管理工作风险评价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整体上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水平。并加强不良事件教育,增强安全风险意识。

3结论

医疗设备论文篇2

影响医疗设备临床应用安全的因素

1医疗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

有些医疗设备在设计生产的时候就存在一定的缺陷,还有很多医疗设备为了追求利益完全是粗制滥造。这类医疗设备应用于临床,将严重影响临床的诊疗工作,甚至会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据统计,设计、生产及上市前由于临床验证的局限性而产生的安全问题约占10%~20%。

2使用操作不当

目前医疗设备品牌型号繁杂,各种功能也越来越多,临床医护人员缺少系统的操作培训,存在适应症选择不当甚至不会使用、乱使用,使得医疗设备没能在临床的诊疗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由于临床使用不当或错误操作、维护管理不善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占50%~60%。

3设备运行环境、性能退化和故障损坏

很多医疗设备对使用环境要求相当高,有些需要在无尘或层流环境下使用,有些则需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使用。实际情况是很多医疗设备的使用都达不到设计的要求。由于患者多、医疗资源有限及医工人员短缺等种种原因,造成很多医疗设备都在超负荷的工作,造成设备性能退化;各类原因引起的故障损害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占20%~30%。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QC)的概念最早形成于工业制造领域,其目的在于控制产品和服务质量,包括确定控制对象、制定控制标准、编制具体的控制方法以及明确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等过程[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临床应用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医院综合效益[4]。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管理医疗设备需要在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使用、淘汰和报废等整个寿命期内建立起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通过一整套管理和技术手段,定期和不定期地核查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能直观地反映医疗设备在使用和维修中的各项性能、指标,让医学工程师对医疗设备是否安全作出正确判断[5]。

1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内容

医疗设备使用质量控制伴随着医疗设备从进入医院使用到淘汰报废的全过程。医疗设备使用质量控制的主要工作有:计量管理、质量检测、维修、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及淘汰报废5个方面。(1)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医学计量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临床应用质量和使用安全,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计量关注的是医疗设备自身的性能指标是否准确,能否达到临床使用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对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加强计量监督管理、规范计量行为。医疗机构必须建立相应的计量管理体系及实施管理制度,对强制检定的医疗设备、器械计量工作实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管理。为了确保医学计量器具所出具的结果准确、可靠、有效,必须依据国家《计量法》的规定对医学计量器具定期进行检定。(2)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是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指根据计划定期对在用医疗设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性能测试,及时了解和掌握在用医疗设备的性能状况,确保应用质量和安全使用,达到最佳诊疗效果,将对患者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质量检测方式可分为:①验收检测:指医疗设备到货安装后在正式投入使用前所进行的相应测试阶段;②状态检测:指医疗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医疗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进行的全面测试阶段,以确保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最佳性能状态,并及时发现医疗设备性能的变化程度;③稳定性检测:指为了确定使用中的医疗设备性能相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变化是否符合质量控制标准而进行的检测,并对检测情况进行汇总,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完善质量检测工作。(3)医疗设备的维修: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目的是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使用率,降低医疗设备运行中的损耗和成本。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电路故障、机械故障及设备软件故障等,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只有及时排除故障才能保证设备安全、有效地使用。因此,不仅要求医学工程人员的技术熟练并且精湛,同时还要求其时刻做好维修准备。对临床科室而言,设备出现故障时医学工程人员能否及时到达现场,在短时间内找出问题并排除故障最为重要。医疗设备维修是医学工程人员赖以存在的基础,具有工作任务重,技术含量高,难度最大的特点,维修工作做不好,质控工作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维修工作不能放弃或弱化,还应加强,这是医工人员的生存之本[10],维修不是简单的进行修补,而是医学工程人员与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技术进行的较量,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和网络设施,随时与厂商或商、维修热线电话或专业网站取得联系,进行技术咨询,加快排除故障的时间。目前,维修主要有3种方式:自修、厂方维修和第三方维修。(4)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是构建医疗设备安全使用体系的基本保障。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对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①应根据设备的性能要求,对设备进行内外除尘清洁,、机械检查和坚固,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对维修保养情况和故障现象等进行详细登记;②对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是确保医疗设备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医疗设备效率的有效措施。PM是周期性地对仪器进行一系列科学的维护工作,医学工程人员根据设备情况、厂家资料与风险分析制定不同的详细检查和测试方法,针对设备的外观及附件、安全性能、功能检查进行常用性能指标测试和调整、电气安全测试、软件系统的测试、数据整理和备份等。PM能及时了解掌握设备的性能状况,减少故障及维修工作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保障医疗设备安全使用,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5)医疗设备的淘汰报废:医疗设备淘汰报废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过程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医疗设备的报废原因一般为自然生命中止、技术寿命完结、行令禁止及精度降级等。医学工程人员要按照质量控制检测标准对申请报废的设备进行技术鉴定,严格把关,给出客观真实的鉴定报告,应该报废的设备坚决报废,决不允许医疗设备“带病”工作。3.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医疗设备的风险范围有可能超出了可以接受的程度。2008年12月,我国正式出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上报原则、流程等做出了明确的具体规定。因此,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于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数据统计和检测

必须对质量控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和数据加以收集,并进行分类、归档和处理,从汇总后大量的原始检测结果中提取统计学信息,总结出设备运行维护中的规律,对质控工作效果以及人员绩效作出评估。质控结果对下一步设备的购置与临床使用提供了来自一线的客观参考数据,为医院决策层实时掌握医院设备运行情况提供数据参考。

医疗设备论文篇3

(1)“使用率”(每月、每季度)=(实际工作时数/额定工作时数)×100%或“使用率”(每月、每季度)=(实际完成检查(治疗)人次/额定检查(治疗)人次)×100%

(2)“利润率”(每月、每季度)=(月、季实际利润/设备购入价格)×100%

(3)“利润”(每月、每季度)=总收入—总支出。

(4)“还本期”=购入价格÷利润(本月收入—运行费用)÷12

(5)“运行费用”=人工费用+材料费用+维修费用+水电费用+房租费用

2医疗设备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

2.1静态分析法

是不考虑资金的利息所做的分析比较。我院目前暂时采用的是计算简单、直观易懂的静态分析方法,按季度统计。其计算方法如下:“月、季度总检测或治疗人次”:是指设备在本月或本季度内(上月、上季度26日至本月、本季度25日止)所作的检测(治疗)例数或工作小时数,反映设备的使用率。“月、季度总收入”:是指设备在本月或本季度内收回的资金。“月、季度折旧费”=购入设备价格÷折旧年限÷12(或4个季度),是指每月或每季度应承担的设备折旧费。设备的折旧年限按8年平均方法计算,设备折旧完后,不再扣取折旧费用。“总支出”=折旧费+人工费用+材料消耗+设备维修费用+水电费用+房租费“运行费用”=人工费用+材料消耗+设备维修费用+水电费用+房租费“人工费用”:按医院职工基本工资、各种津贴、岗位津贴、绩效工资的平均值×实际操作人数。“材料消耗”:按各科专用设备实际使用耗材数量×购入价格。“维修费用”:医疗设备维修时所更换的配件价格或购买设备维修合同的价格。“水电费”:安装水、电表,根据各科当月、季度实际使用数量×水(电)单价(也可参照设备的额定功率计算)“本月或本季度利润”=总收入-总支出。反映设备在本月或本季度内的纯收入。若算出的数据是正数,说明设备有盈利;若为负数,说明设备是亏本的。为简化计算房租等费用暂未考虑。“本月或季度利润率”=本月或季度利润÷购入设备的价格×100%把利润率在10%以上的定为效益优秀;利润率介于5%—10%之间的,称为效益良好,利润率在0—5%为效益一般,利润率为负数的,则效益查劣,为亏损设备。“还本期”=购入设备价格÷利润(本月收入-运行费用)÷12

2.2动态分析法。

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还要考虑资金投入的利息而引起的还本年限的增加,即动态分析法。当今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如果回收利率持续低于银行利率,将永远无法回收投资成本。但是,有些医疗设备以考虑社会效益为主,有些设备不体现直接经济效益而潜在间接效益,另当别论。

3做好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提高设备管理工作

(1)目前,自2003年第一季度起,我院将5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建立了经济效益分析季报制度。设备科人员根据科室的设备情况,将所有设备的收费代码详细列出来,根据医院财务科、医院信息平台一一的查出设备的总收入,设备的总检测(治疗)人次或工作小时数,设备的耗材、维修支出,进行计算分析形成报表,并将分析报表结果上报院领导以供购买设备时做参考。

(2)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是我院院长查房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将医疗设备的投入纳入科室的经营成本核算,使收入与医疗设备经济效益挂钩,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率,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

(3)引起广大职工关注医疗设备工作,对投资取向、售后服务、运行效益等作出监督。

医疗设备论文篇4

新形势下我国医疗设备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医疗设备管理的发展。

(1)缺乏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

我国的医疗设备管理是在人们的不断摸索总结中发展而来的,带有浓烈的经验主义的色彩,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因此,医院领导和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认识不深入,管理思路不够明确。

(2)没有将设备管理纳入医院战略管理体系。

医疗设备价值高昂,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往往需要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在购置这些设备时一定要站在医院发展战略的角度来进行论证,仔细研究医院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有的医院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或认识不够深入,做成了错误的决策,使得设备使用率低,经济效益差,运行成本高,性能不太稳定,经常处于维修状态,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巨大损失。

(3)医院领导对设备管理认识片面。

医院领导往往重视设备的采购管理而轻视设备的使用管理,重视设备的技术管理而轻视设备的经济管理,造成设备管理不全面,设备使用率低,经济效益差。

(4)缺乏专业人才。

医院设备管理人员多半是别的专业改行过来的,缺乏医疗设备专业知识。全国仅有几所高等院校设有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的专业人员重在工程技术,缺乏管理知识。医院对工程技术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待遇不高,大量的技术人员被医疗设备厂商挖走,造成医院严重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专业人才。

(5)设备配置不合理。

医院往往重视高精尖设备的购置而忽略常规设备的更新,重视重点科室的设备配置而轻视其他科室的设备装备,造成设备配置不均衡,难以提高整个医院的设备档次。

(6)管理手段落后。

现在大部分医院仍采用手工方式管理医疗设备,效率低,容易出差错,不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微机管理刚刚起步,管理模式不完善,适用范围小,鱼待开发推广。

2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管理应采取的策略

鉴于我国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笔者经过了多年的摸索,建立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2.1建立、健全设备档案

医院档案室应加强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4,5],对每台新购设备其原始材料、说明书、使用手册、合同、合格证(含设备配置清单)、安装调试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论证报告、年度设备效益分析等全部归档,所有设备资料齐全、数据准确、材料真实、定向明确、为医院选择最优的设备运行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2.2做好设备的效益分析。

医疗成本核算是提高医疗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可以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确定可行的分析项目,将设备仪器纳入医院战略管理体系,运行量化管理。这样就形成了医院、设备处、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科室三级链式管理模式,并以此进行常规定期工作。设备投入运行后,定期对其运行状况进行动态分析,按照医疗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考虑设备服务的对象情况,通过设备的使用情况、完好程度,就其年度的总收入减去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设备维修保养、水电费用、设备及辅助设备的折旧费用等,分析设备的收益情况及其运行状态,对效益不理想的设备进行分析,提出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的方案。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可以使医院领导对设备投入后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作为领导今后决策医用设备投资与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也是对医疗投资管理是否成功的最终评价。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投资决策时,尽管不能以赢利为唯一目的,但可以用动态的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结果作为重要评估因素,了解设备投资效益,找出设备投资低效率的原因.促使医院对设备的投入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医疗投资的盲目性和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投资的回报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率的监督管理。

2.3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团队

医院的设备管理需要一个团队.成员之间要有良好的协助精神。在团队中构作两个互补环节.一个是管理人员之问的职能性互补,一个是与医生之间功能性互补。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其侧重的服务面,但在人手不够时,某侧重面的管理人员成为设备维护的临时长官,其余作为助手;以点带面,专一而兼顾:若遇到重大事件,则群起而攻之。医生具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在操作和使用新型的先进医疗设备方面少有障碍:但涉及到设备内在的构成工作原理和针对性的维护上.恰好是管理人员的专长,如医疗设备中的液晶显示器,医生可以根据显示图像内容来判断是患者的症结.而设备人员能够根据显示质量来判断液晶显示器的流明、对比度、分辨率和可视角度,两者互补,对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事半功倍。

2.4定期检查

仪器设备规范使用,从医院到科室进行科学考核,以考核结果制定奖罚制度,对由于维护保养适当超出使用年限仍能良好运转且性能稳定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操作规程或对工作不负责任未能完成指标的科室进行处罚,造成资产流失的,必须追究责任,奖罚分明,切将管理落到实处。

2.5医疗设备的维修

有了各类人才组成专业结构化的仪器维修管理队伍,才能创造设备的再生,实现经济效益。在新购大、中型设备使用之前,厂家应先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正规的维修培训,签定合同时要注明此点,此外,工程技术人员要积极参加设备的安装、调试、上机培训、验收等,这对以后的工作大有益处。维修分为预防性维修和改善性维修。预防性维修可对医疗设备的异状进行早期发现和早期修复。其优点是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和停机率,避免了严重故障的发生;缺点是容易造成过分维修,致使成本增加。改善性维修是对医疗设备的一些不合理的结构和故障率较高的地方进行改造。这种维修方式通过改进设计可永久地消除故障,提高仪器的可靠性。灵活地采用多种维修方式,可以更好地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实行专管专用,资源共享,尽量提高设备使用率.

2.6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要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高素质设备管理队伍是确保医院设备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和完好率的关键。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医疗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切实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医疗设备管理队伍。要加大培训投入,采取自学、外出进修、参加学习班和学术会议等多种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医疗设备管理的领导人才、管理人才、操作应用人才、维修保养人才。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可按医院床位数进行编配,根据不同床位规模,不同级别的医院可以按每15~25张病床编配1名设备工程技术人员,以满足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基本需求。

医疗设备论文篇5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

?[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 结

?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维新. 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 郑新敏. 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 浙江档案,1998(7),28.?

医疗设备论文篇6

关键词:医院 医疗器械 保养 管理

本文以下将我国目前医院大型医疗器械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同时,将大型医疗器械的有效保养、管理措施进行了综合阐述,从而提高整体医院大型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水平。

一、试析我国目前医院大型医疗器械管理现状

(一)分析医疗器械所具备的特质

第一,能够适应于医院工作环境。由于医疗器械所应用的环境会受到强烈的电磁波干扰,以及环境的湿气也会影响医疗设备的使用性能,因此,这些影响因素成为了医院重点关注的问题。医疗器械的影响因素不仅严重影响了诊断、治疗等工作,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潜在各种危险因素,与此同时,这些影响因素还严重影响了这些医疗器械的使用周期,给医院整体利益造成亏损,所以,品质优良的医疗器械能够适应医院工作环境,则会大大降低其保养、管理等方面工作量。

第二,能够具备一定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由于医疗器械对患者的病情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医疗器械应具备一定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不仅能够保障诊断患者病情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保障医院诊治效率。

(二)分析关于把握医疗器械管理的工作细节内容

第一,加强提高相关技术人员对医疗器械管理工作的意识。首先,在购置大型医疗器械设备的时候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例如:做市场调查、熟悉与确定医疗器械设备的型号以及售后服务等,其次,在购买大型医疗器械设备的时候需要选择信誉较好的公司,以保障该医疗器械设备的售后服务,同时还能够相关配件的供应。

第二,做好医疗器械设备安装招标工作,要注意招标过程中的标书的相关明确要求,同时,要求各厂家提供设备的有关电路图以及维修技术等材料信息。

二、关于大型医疗器械的有效保养、管理措施分析

(一)加强医疗器械相关资料管理工作

由于医疗器械有关资料是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并且对医疗设备档案的质量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做好医疗器械相关资料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保障医疗设备档案工作质量。另外,由于目前医疗设备相关资料管理制度存在着缺陷,以至于很多医院单位认为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只是一种形式,以至于医疗器械设备的有关资料严重缺失,如果一旦医疗器械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则严重影响了医疗器械设备的正常运转,继而影响了相关应用医疗器械的医疗工作。通过加强医疗器械相关资料管理工作实践后,医疗器械设备的档案管理工工作得到了重视,从而保障了医疗器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有效提高了其利用率以及完好率,使得相关医疗诊断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并且进一步提高了医疗诊断结果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二)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力度

为了保障患者疾病诊断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则需要不断的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力度,从大局利益角度出发,提高医疗器械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理念,同时,不断更新医疗器械设备,以降低患者诊治风险率,如此一来,不仅有效的提高了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率,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医疗诊断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在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力度工作以外,还需要对此管理工作制定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进而加大医疗器械管理力度,使得医院整体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三)真正落实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内容

首先,建立完善、健全的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以保障大型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其次,优化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并且做好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工作,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保障其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从而降低医院单位医疗成本费用,为医院单位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第三,在应用医疗器械设备进行疾病诊断工作的时候,需要按照其操作程序以及方法进行正确操作,从而保障医疗器械使用周期;第四,引进相关技术人员。当医疗器械出现故障问题的时候,通过相关技术人员的维修,能够有效保障医疗器械正常使用,从而提高医疗诊断工作的可靠性。

(四)加强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管理意识

为了保障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则需要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责任心,使得相关医务人员全面掌握医疗器械的操作程序,从而有效延长大型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制定医疗器械设备的相关考核制度,以提高相关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为医院单位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五)完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体制

首先,在医疗器械出厂前严格对其进行把关;其次,建立大型医疗器械设备质量反馈信息体制,并且完善相关统计信息资料,从而使得大型医疗器械设备质量得到保障,从而为医院单位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结语:

本文将目前医疗器械的应用情况以及所具备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同时,将大型医疗器械的管理以及保障工作内容进行了综合阐述。大型医疗器械对于相关医务人员诊断工作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大型医疗器械管理与保养工作对医疗诊断活动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雪梅,李睿,丁国武.合理配置和利用大型医疗设备资源,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基于对甘肃省的调查分析[A]. 转型期的中国公共卫生:机遇 挑战与对策――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世界公共卫生联盟第一届西太区公共卫生大会、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9.

[2]肖穗春,李双明,林碧君,谢镜添,梁穗谷.影响我院电子病案发展的因素和对策[A]. 第一届亚太地区国际病案信息管理学术会议暨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4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

医疗设备论文篇7

一、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的形成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在各自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文字、图纸、照片等具有参考和保存价值的各种材料,记录了设备从需求、论证、采购、装备、使用、质控、维护、变更、报废的全过程。在具体实践中,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一卷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主要包括:设备购置请示、论证报告、批文、招投标文件、合同、开箱、安装、调试、验收、维修记录及随机文件(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单、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系统手册)、设备移交、调配变更、报废处理等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除了具备上述材料外,还应包括机电设备进口证明、海关免税证明、报关单、外贸合同、质量保证书、商检报告等。从医疗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看,它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档案材料多,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医疗设备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医疗设备是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硬件资源,如何管好用好医疗设备,首先必须建立较为全面的医疗设备档案。医疗设备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是设备日常管理的重要依据。管理者要对医疗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必须借助设备档案经常了解设备的分布情况,使用率、完好率、检修率、报废率和效益等。二是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三是设备维修、检修的必要参考资料。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不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必须不断维护和检修,设备的维护检修可能要经常翻阅档案,参考和查阅说明书、线路图、操作手册及系统应用软件等资料。四是处理医疗设备纠纷的依据。在医疗设备管理中,难免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技术资料的丢失、购买后质量不好或缺件、不按操作规程使用造成设备或配件损坏、经济效益发挥不好等。这些问题要明确责任进行处理,就必须依据医疗设备档案中的材料,按制度进行分析和落实责任。这样才能使管理水平逐步提高,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五是信息共享的基础。随着医疗设备档案的数字化和医院、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医疗设备档案信息将更好地为各类人员所共享和服务。

三、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举措

1、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组织机构。为了搞好设备档案管理,医院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根据相关法规制定本单位的档案管理目标、管理细则、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许多医院形成的医院、科室和具体管理人员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就是很有效的组织架构。

2、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是做好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根本保证。包括档案收集和归档、档案利用、保管、借阅等制度,并将这些制度纳入医院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办法之中。为了提高档案的有效利用率,尤其要完善档案收集制度。从医院整体角度看,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分散于各职能科室和使用科室,材料形成的这种分散性往往会影响档案的收集工作。这就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档案收集制度,在提高医院相关人员档案意识,积极配合档案部门工作、主动归档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档案材料的传递,登记制度,确保档案材料的系统、完整性。

3、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医疗设备档案的收集、整理、完善、保存是一项任务重、工作量大而又需要认真才能完成的工作,目前存在着资料管理的不完整性、任意性、资料查找的不方便性、盲目性等缺点。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档案信息组织方式,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后输入微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数据库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在档案的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行微机化操作,使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进入现代化管理阶段。

医疗设备论文篇8

【关键词】医疗设备;报废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设备在医院的大量使用, 淘汰、报废、换代设备的时间越来越短,回收设备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科学管理好医疗设备的、发挥设备的最终效益,成为医院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2005年至2010年我院医疗设备报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医疗设备报废的方法,旨在探讨规范医疗设备使用和报废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

1设备报废原因

1.1长久使用、自然淘汰,这是大部分设备报废的主要原因[1]。设备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使用物理耐用寿命年限,厂家不再生产,属正常老化,应当报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因为医院大多数为国产医疗设备,只有少数进口医疗设备。它们技术性能简单,电子化水平不高,多以机械结构为主,所以设备的修复比较容易。同时医院在医疗设备采购经费上的投入不足,大部分医疗设备使用年限已达到或超过了其物理耐用寿命,在确实无法修复时,才自然淘汰报废。

1.2更新换代,停止使用。经济耐用寿命是由高效、先进、经济等观念决定的[2]。主要原因有:①技术先进性:现有医疗设备已为效率更高的设备取代;②求医者的需求的变化,现有提供的临床资料为别的先进设备所取代;③服务规模扩充,现有医疗设备的服务能力已不能够满足使用,需要用更大服务能力的设备来替代;④现有医疗设备的继续使用导致经济效益不佳的状况。因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设备的更新速度加快,科室引进了更先进的设备,一些老型号的设备逐渐被停止使用,即使未达到它的使用年限,也只能报废。

1.3设想管理不周,使用不当。由于使用者责任心不强,或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或无专人管理,造成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或设备损坏,提前报废。

1.4维修能力不足导致无法修复。由于维修经费和维修人员的能力所限,使一些出现问题的设备无法再投入使用。

1.5论证欠周密,闲置不用。少数科室在论证时欠周密,有的甚至无论证,买回一些并不需要的设备,然后闲置不用,若干年后以过时为由报废[3]。

2 设备报废的管理措施

2.1加强论证,完善管理。大型设备需反复论证,而论证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各种类型设备名目繁多,即使同类型产品性能差异也很大,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故障率等有关内容,货比三家,甚至多家,使购进的设备能充分、及时发挥作用。设备到货后,及时验收,及时反馈信息,对不合格产品禁止使用。

2.2 提高维修水平,加强常规维修。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是管理的延续。目前医疗设备的维修,大多处于初级滞后阶段。打破落后的维修惯例,必须制订出设备的预防、维护计划,认真实施。要尊重设备维修工程师的劳动,作到计划与工程师责任相挂勾。同时,维修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维修水平,引进人才。发挥各自的维修专长,取长补短,将维修引向社会化,专业化。

2.3 严格报废手续。

2.3.1医疗设备报废标准 医疗设备报废是指在设备失去使用价值或修理价值时医院对医疗设备采取的处理方法[4]。如何衡量医疗设备是否达到报废的标准,应从5个方面进行把关:①物理原因报废;②设备修理价值终止。③设备陈旧落后:有些设备虽然也熊使用,但是技术落后,性能差、效益低。不能满足临床和实验室的需求,此时也应报废。④有些设备虽然来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使用频率高、环境及人为等因素导致各方面的技术指标经过维修工程师的维修和计量检测仍无法达到一般使用要求的,也应办理报废。⑤大修费用高,继续使用经济核算成本高的设备也应办理报废。

2.3.2医疗设备的报废程序 首先要建立组织机构,确定工作依据,仪器设备的淘汰报废涉及固定资产的变更,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把握标准,严格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明确仪器设备淘汰报废的基本条件。在设备使用年限的界定上,参照生产厂家的规定和其他单位的做法加以界定,对于超过年限但运行情况良好、技术性能尚能满足需要的设备暂时不作处理。

成立技术鉴定机构:技术鉴定专家组应由设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使用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负责对相关仪器设备的技术鉴定并按照仪器设备性质进行分类,即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类、医疗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类。严格报废流程,按使用单位申报技术鉴定设备管理委员会审议报批的流程进行。医疗设备报废程序。一般是由使用科室填写报废申请单,一式三份写明报废原因,设备主管部门应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技术鉴定,提出报废意见。按报废设备原价值的大小,分别由各级医疗设备主管部门审批。①医疗设备原价值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报废,由医院器械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上报上一级医疗设备主管部门备案;②医疗设备原价值在100万元以下,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设备报废,由医院器械管理委员会审批备案;③医疗设备原价值在50万元以下的设备报废,由医院医疗设备主管部门审议评定后,报医院器械管理委员会审批备案。

3设备报废后的处理

3.1已报废的仪器设备有保留价值的,可留作教学,有的可合二为一拼装成一个好的,减少报废数量。

3.2电子仪器可由维修部门拆零修配。

3.3医用消耗废旧材料回收后,可由后勤部门尽量利用。

3.4传染性、污染性的废旧器械和材料,应作焚毁处理或按国家规定渠道处理[5]。

3.5对外转让:可对一些尚有利用价值的报废设备,转给他人,再创价值,取得经济和社会两个效益[6]。

4结果

经过5年规范化的管理,我院设备利用率显著提高,合理报废,减少浪费,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对临床和科研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5讨论

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的报废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使用科室的使用成本、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院更科学地进行设备管理和保证设备更新的手段。按照设备管理要求,进行人、财、物的最佳组合是管好用好设备仪器的根本;降低投入,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增加效益,则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是保证。从操作规程来说,对已安装好交付使用的设备,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上岗理论学习和操作。条件允许的同时,技术员最好在生产设备单位观看、操作实践,了解操作全过程及备性能、设备构成及安装,避免盲目地操作,造成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或者不能使用。在掌握设备报废条件及尺度时.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应严把技术关。及时将该报废设备报废掉,不该报废的设备维修好,坚决避免随意报废、人为报废的现象,给医院造成损失和浪费。

目前医院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7]:定期检修保养不及时,购置论证不充分,验收安装把关不严。致使有的设备经常处于故障状态,无法正常使用;有的设备使用率不高,长期闲置;有的设备性能差,达不到设计技术指标。因此要加大设备维修和保养力度,引进维修人才,并依托各专业的技术力量,提高维修保障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社会技术资源,形成高效的维修服务体系,加强维修和日常保养,延长设备寿命。规范设备购置论证程序,建立完善的论证机制,特别要注重设备技术性能和预期使用率的论证,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故障率等有关内容,货比三家,甚至多家,确保所购设备技术先进、使用率高;严格把关,做好安装验收工作,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必须明确验收标准和违约责任,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与厂商联系,依据合同条款进行退换、索赔,确保设备质量优良;要完善淘汰报废工作制度,明确实施程序和审批权限,定期开展设备的淘汰报废工作,并结合设备质量等级评定,及时发现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和改进。

总之,规范医疗设备报废在医院管理中有着重要意义,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海波,张小武.大医院报废设备去向探讨[J].医疗装备,2001, 14 (8):38

[2]杨满香.医疗设备使用和报废的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4),227

[3]张福勇,田映华,张炳岳.医疗设备动态管理的探索[J]医疗装备,2003,16(1):37-38

[4]袁丽艳.加强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J].医疗装备,2001, 14(11):33-34

[5]于京杰,等.医疗设备报废的科学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8(1):73-74

医疗设备论文篇9

关键词:医疗设备;预防性;意义;方法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地位的提高,医疗设备的作用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和地位,医疗设备在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起到了尤为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相比与资本主义的世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医疗设备的研发技术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进口的t疗设备的数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进口的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高昂且耗费时间。为了有效地保障医疗设备的使用性能,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便不可小觑。

1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的必要性

1.1 维护保养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由于目前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维护的工作人员对设备的维修意识还停留在旧时代,因此对于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处于被动状态,只有当医疗设备出现问题和事故了,才真正的去维修医疗设备。这样不仅耽误了病人治病,造成医疗事故,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拉低了经济效益。

1.2 维护保养是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的有效手段

医疗事业是有其特殊性的,就医看病是无法预知和不可耽搁的,医院和卫生所必须随时保障医疗设备的功能性和完好性。假如在病人看病和治疗的过程中医疗设备出现了问题,那么不仅会给病人的人身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而且也会给医院的声誉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便会大大降低此类情况的发生,及时挽救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针对不同的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做好预防性工作[1]。随时了解和记录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磨损程度、上次的维修时间等详细的情况,及时、准确、具体的掌握每台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做好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评估。

1.3 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可以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当今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谁掌握了最新的科技谁就提前赢得了经济效益,医疗事业也是如此。医疗行业的设备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同行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医疗部门在想方设法缩短成本回报期,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利益。因此,这就要求医疗设备在使用期内维持最佳的运行状态,尽可能在其工作使用过程中发挥其最大的功能性,从而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

2 提高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的措施

2.1 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流程中的结合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互联网时代,是计算机高度智能化的时代。因此,应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流程中的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强大与智能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越充分,那么其预防准确性就越高,维护成本就越低廉。人力的工作能力必定是有限的,这使得他们很难满足医疗事业的突发性和未知性,因此,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智能化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医疗设备监控的效率以及延长了最佳状态工作的持续时间,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

2.2 做好维护记录和保养计划

由于目前我国的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力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做好维护记录和保养计划是加强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直接保障。针对维护记录和保养计划的设置,医院的相关人员应该针对不同的医疗仪器和设备做到不同的维护记录和保养计划,因为不同的设备有着不同使用频率和耐损率,昂贵的设备与低廉的设备耐损率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说在尽可能节约预防性维护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和保证医疗设备的工作性能。应做好完善详细的日常计划:具体时间的安排、指定保养的设备、指定维护的工作人员等。保养安排应涉及的内容有:对设备的清洁、除尘、加油、刷漆、紧固、局部检查等。落实计划,实行计划的监督责任制,规定到人,对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规定的人员应进行一定的惩罚,减少此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2.3 提高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素质

目前先进的电子医疗设备涉及了多种学科,例如电子、生物、化学、物理等,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维护人员必须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是严谨的,医疗事业更是崇尚严谨和认真,因此,他们必须具备过硬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在工作中从容不迫应对各种医疗设备的维护。现在又是互联网时代,因此目前大多数的医疗设备都与互联网相结合。由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医疗设备操作和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的考验,因此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提高医疗设备维护和维修人员的工作素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真正专业的维修人才才能意识到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能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医疗设备的运行状况,对何时需要维护设备可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大大降低医疗设备出现运行故障的概率。

3 结束语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必须严肃对待,提高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维护工作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至关重要。因此,将先进的医疗设备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做好维护记录和保养计划不仅是做好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城市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医疗设备论文篇10

关键词:医疗设备 ; 医院 ; 地位;作用

医疗设备是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条件,其发展不仅促成了新的医学学科形成,而且从整体上推动了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疾病类型也在朝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医院管理要想在未来取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成就,必须在医疗设备上努力,通过客观上的工作,减少主观上的恶性循环和不必要的问题发生。从目前的情况来分析,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医患关系的解决、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学理论的进步,都与医疗设备具有较大的关系。从小的方面来说,医疗设备管理,关系到医院管理能否平稳进步;从大的方面来说,医疗设备管理能够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日后必须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和准则,强化积极作用,巩固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

本研究主要对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阐述,现报道如下。

1 医疗设备管理的任务

在医院管理工作当中,医疗设备管理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作存在,经过分析和讨论,认为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项任务:①医疗设备管理,需要按照经济实用原则来进行。根据医院的实际条件和医疗需求,提供适当数量的设备,并且把握好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年限。还有,医疗设备必须是从正规厂家,通过正轨渠道采购而来,绝对不能出现质量上或者性能上的问题。②要在经济效益上获得提升。医院并非是慈善机构,来往患者在接受医疗设备的治疗以后,会向医院交予相应的款项,此时会产生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经济效益也需要适度,不能单纯从医疗设备上谋取,一旦超过某种限度,势必会造成医院的各种纠纷,并且对医疗事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③需要与临床和医学技术各科室紧密结合参与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的技术,适时的引进新设备,促进医疗事业更好的发展[2]。综合来说,医疗设备管理的任务较多,必须结合客观实际,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实现更大的进步。

2 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

当今,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对医疗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的上升。就目前的情况来分析,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医疗设备管理,不仅仅是买设备、发放设备这种单纯性的事务性工作,而是一种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医疗设备管理,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要从正轨渠道去采购和应用,要符合国家的各项标准,严格遵守行业内的一些行为准则。另外,医疗设备的应用,必须采用配套的医疗技术,例如腹腔镜技术、微创技术等等,不能胡乱搭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业性必须达到要求,否则无法实施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导致患者的病痛治疗不彻底,甚至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恶化。②医疗设备的管理,正在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正在朝着一个非常积极的方向发展。当今的各大医院为了减少医院纠纷,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效率,开始从设备本身出发,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制度,不断的根除各种问题和安全隐患,实现工作上的良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地区都在研究符合医院和医疗设备的管理系统,以此来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将各项工作都输入系统,进行最理性的分析,根据得到的结果和实际情况,做出最有效的管理决策,防止个人因素或者是舆论上的压力,导致医疗设备管理处于不利地位。③医院的领导应当给予高度重视,要加强管理机构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建立健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同时,还要注重管理人的思想品德、专业技术、管理水平的培养,造就一支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廉洁奉公的管理队伍[3]。

3 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对于医疗设备管理而言,已经成为了医院管理当中的核心工作,并且影响着医院的发展与进步。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发现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主要具有以下几项作用:①医疗设备是医学诊治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保障。在医院管理当中,包括人员管理、技术管理、档案管理、治疗管理等多个方面,所有工作得以进行的基础在于,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稳步进行。就医学诊治为例,运用到的医疗设备有听诊器、血压测量器、体温计等等。倘若是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例如冠心病、心绞痛、肝肾功能障碍等等,就需要运用到24h动态心电图测量器、血液分析仪等等,这些仪器设备能够为医生提供最准确的患者生理数据,以此作为诊治的依据和判断的标准。②,医疗设备不会自动实现价值,实现价值要依靠有效的运作和科学的管理。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知不觉就实现了对医疗设备的管理、促进医疗水平进步、搞好科室关系等多项工作,减少了医院管理当中的矛盾与冲突,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③医疗设备管理,促进工作人员了解医院当中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工作目的、需求等等,充分利用管理的杠杆作用,实现管理出安全、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的目标。从这一点来说,医疗设备的管理,可以持续性的为医院输送不同领域的人才,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不会增加主观上的不良因素影响,对客观上的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助力。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当中的地位、作用不可忽视,日后需要进一步努力,根据医院的具体服务方向,患者的实际需求,国家的相关规范,巩固医疗设备管理的地位,增强医疗设备管理的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研究对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相应的阐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设备管理已经建立了独立的体系和工作框架,日后需要通过实际情况的结合,不断的注入更多有效的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案、备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积极推进医院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娜.论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