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生活感悟十篇

时间:2023-04-03 19:03:52

经典生活感悟

经典生活感悟篇1

1、每一棵大树的成长都要接受阳光,也包容风雨。

2、如果人生是一段旅途,快乐与悲伤就是那两条长长的铁轨,在我身后紧紧跟随。

3、如果我爱你,我就会理解你,通过你的眼睛去看世界。我能理解你是因为我能在你身上看到我自己,在我身上也看到了你。

4、心中有所牵挂,生命才会坚强。

5、都说人往高处走,可是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谁知低处纳百川!

6、说出来的不是苦,说不出的才叫苦。

7、把脸一直向着阳光,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

8、世界上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长久的拥有就是珍惜。

9、一帆风顺的人,往往经受不住挫折。

10、大海的宽广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生命的汪洋在于包容深深浅浅的缘分。

11、爱情无需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爱情,反而容易失去自我,事物原则,失去彼此之间应该保持的宽容可谅解,爱情也会因此而变成毫无美感的形式。(书《心里的锁》之“一捧沙”/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也引用过这句话)爱情就像一捧沙,抓得越紧,流失得越多。

12、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我们将前往何处。

13、人生有些事,错过一时,就错过一世。

14、没有幻想、没有期望,就如同鸟儿被捆住了翅膀。()过多的幻想、过高的期望,就像鸟儿不知飞向何方。

15、人生总有许多偶然和巧合,两条平行线,也可能会有交汇的一天。人生又有许多意外和错过,握在手里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

16、走的桥多,不一定走的路就多。吃的盐多,不一定吃的饭就多。走路的时候有伴就不觉得路远,吃饭的时候有伴就吃得香。

17、没见过草原,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没见过草原上的白云,不知道什么是空灵,什么是纯净。

18、要随波逐浪,不可随波逐流。

19、在无尽的追寻中,你会有一个又一个巧合和偶然,也会有一个又一个意外和错过。现实的城市犹如雾中的风景,隐隐地散发着忧郁的美,承载着没有承诺的梦……

20、人不要等明天,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

经典生活感悟篇2

1、当你仍想继续,永远不要说再见;当你还能承受,永远不要说放弃;当你舍不得一个人,永远永远不要说你不再爱他。

2、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3、约翰·列侬:老师问我长大想做什么,我说“快乐的人”。老师说我不懂问题。我告诉老师,是他不懂人生。

4、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5、幸福就是只要牵对了手,就算失去了方向感,也不会害怕。

6、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

7、生活中多少美丽圣洁的东西,都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迎面而来,再从身边一晃而过。凭着我们的凡胎肉眼,总是只能看见外表那眩目的光环,而且还多半是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任事后慢慢

8、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

9、生活就像忐忑,没有歌词,照样惊心动魄。

10、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11、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2、如果你想要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13、一生中,总有一个人,老是跟你过不去,说你不够勤快,比不上别人温柔,批评你乱花钱,嫌你不会打扮,你简直一无是处。可就是这个人,用他的勤劳滋养着你的惰性,用他的坚强呵护

14、做人比做事重要,大多数人都愿意多做事,做大事,但往往忽视做人。有的人不爱结交朋友,不爱巴结领导,不爱说讨好人的话,遇事固执己见。做了很多事,却受不到大家肯定。有的人做事不多,能力不强,却见职务在上升。没有办法,不要看不惯,社会本来就是如此,也改变不了,反倒是要多反思自己。

15、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6、助人不求感德,处世不求邀功,做事不求奖赏。处世无过便是功,作事无功便是过。为人,无悔便是道,无怨便是德。问心无愧足矣。

17、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8、谁,执我之手,消我半世孤独;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19、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20、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21、宽心谣: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

22、以得体为贵,饮食以素淡为贵。养身以寡言为贵,治家以勤俭为贵。做人以信仰为贵,做事以尽心为贵。

23、地品味。一旦细细追究,也许连已经拥有的那些平凡都会一同幻灭!

24、眼泪,是用眼睛表达情绪的唯一方式。

25、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城中都会有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总会因为一座城而想起一个人

26、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27、喜欢一样东西,就要学会欣赏它,珍惜它,使它更弥足珍贵。喜欢一个人,就要让他(她)幸福,使那份感情更诚挚,如果你做不到,那你还是放手吧!所以有时候,有些人,有时候,也要学会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28、一生当中,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就那么几次。大多数时光里,我们不是在重复自己的生活,就是在重复别人的生活。有时候干脆把自己的生存目标确定为:追求别人那样的生活。其实,真正的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样,而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29、一个人与其在别人指点下规规矩矩行事,还不如让他自己去闯闯,出点差错,反能获得更多的教益。

30、在有生的瞬间能遇到你,竟花光所有力气。在这日才发现,曾呼吸过空气。

31、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32、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也许会徘徊不定、犹豫不决。影响我们下决心的因素,往往既不是事情过于复杂,也不是我们的判断力不够,而是对于自己即将放弃的选择心有不甘,既想要鱼,又想要熊掌。这时候我们就要明白,没有舍就没有得,今天所放弃的,明天可能会加倍回报给你。

33、只有在离不开她时,我才会跟她闹着要分手。

34、有些爱,由心动开始。有些爱,由冲动开始。偌大的都市里,那些分不清心动还是冲动的情事,夜夜都在寂寞中发酵。如果那一夜,是情,不妨把爱留下。如果那一夜,只是欲,那请顺便把回忆也带走。

35、含笑饮毒酒,也得为一个值得的人。他值得的话,那壶酒虽然很烈很苦,喝下去却也是甜的。

36、着你的浪漫,用他的所有填补着你的欲望,用他的忠贞护卫着你的美丽。于是,你慢慢不在意他说什么,而是坚定地跟他过下去。

37、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是相对公平。在一个天平上,你得到越多,势必要承受更多,每一个看似低的起点,都是通往更高峰的必经之路。让自己心情更平和一点,更豁达一点,对身边的过错淡然,让自己更宽容一点。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要求的少,计较的少。

38、有些东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弃;有些过去,关于幸福或伤痛,只能埋于心底;有些冀望,关于现在或将来,只能选择遗忘。虽然‘永远’只有简短的两个字,却无人能用文字说得完全,‘永远’到底有多远?真正的永远是藏在心里。尽管天会变,人会老,但那颗心不变。

39、一个人不能没有生活,而生活的内容,也不能使它没有意义。无论事情的大小,你都得自己先有了计划,先问自己做这件事有没有意义?你能这样做,就是奋斗基础的开始奠定,我始终不愿抛弃我的奋斗生活,我极端重视奋斗得来的经验,尤其是战胜困难然后踏进顺境,才觉得受用、舒适、愉快!

40、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41、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42、一辈子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永远痛失自己的欢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你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你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巧取强

43、找不到对的人,其实很可能是,改不掉错的自己。

4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45、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爱,勇敢地去原谅,能慷慨地因为别人的幸福而快乐,能够聪明地知道我们周围有足够的爱,那么我们就完成其他生灵从未知道的完整。

46、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在人生旅途中,遇到失意与困惑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心中的信念没有萎缩,即使凄风苦雨,我们也会不以为然。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得到中总会失去些什么,这是世之常理。

47、郑钧《溺爱》:只有你的未来,才能挥霍我的现在;只有我的最爱,给我最致命的伤害。

48、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放下和不断拿起的过程。放下压力,拿起轻松;放下烦恼,拿起快乐;放下自卑,拿起自信;放下懒惰,拿起勤奋;放下消极,拿起积极;放下抱怨,拿起感激;放下犹豫,拿起果断;放下狭隘,拿起豁达。所谓放下,并不是放下希望,而是放下绝望。

49、很多人闯进你生活,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然后转身离开。

50、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51、人品以正直为贵,心地以善良为贵。情感以真挚为贵,性格以坚韧为贵。待人以诚恳为贵,处世以谦让为贵。学问以通达为贵,技艺以专精为贵。言语以简明为贵,行动以稳健为贵。衣饰

52、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的时候你还能坚持去做。

53、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艺术家说: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54、既然两个人因为爱才在一起的,就认真经营这份感情,对待恋人要体谅,要包容,要信任,否则就别把他当恋人。记住你爱的人也是普通人,你自己也有犯错的时候,原谅他犯的错误,接受他指出你的缺点和不足,就是给自己不小心也犯错时他也能原谅你的空间。付出能付出的,结果不重要,幸福在付出中获得。

55、打开幸福之门有四把钥匙: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口中有德,就是说话要留有余地,不对他人施加“软暴力”;目中有人,就是要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将心比心,坦诚相待;心中有爱,就是要在心田种下爱的种子,并小心地呵护它成长;行中有善,就是人到哪里,就把爱带到哪里。

56、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经典生活感悟篇3

2、严峻的现实生活最能教育人,它使人减少了一些狂热,而增强了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

3、生活啊,生活!有时候它把现实变成了梦想,有时候它又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4、现实生活中的谎言太过美丽虚掩事实的真像即使在够真诚反而被人误解这是假意的谎言

5、这个世界,现实的不是人,而是生活,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随着生活去做某些改变,毕竟,我们要生活。

经典生活感悟篇4

我最初接触经典是在孩提蒙昧的时候,大概在四五岁时接触到孔子。父亲一开始就没要求过我去死记硬背,经常是带我去一个叔叔阿姨很多人在一起的地方,爸爸悄悄地对我说,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你看这么多人中,肯定有当老师的。你去看看,他们中谁对人特别有礼貌,谁特别博学,谁做事特别麻利,谁可能是老师。我跑来跑去地看,看到有些行为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于是对爸爸说,有个叔叔随地吐痰,有个阿姨高门大嗓地抢别人讲话,他们肯定不是老师。爸爸说,这也是老师。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看到比你好的人,你要跟他一样好,这是老师。见到不好的人,你要反省自己,你会不会跟他一样不好,所以这也是一种老师。

司马牛曾问老师:什么叫君子?孔子回答十分简单,说不忧不惧啊。一个人内心没有那么多的忧思,也没有太多的恐惧,就够了。司马牛觉得这太简单了,不忧不惧就能算是君子了吗?老师严肃地反问了一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人反省自己,上不愧苍天祖先,下不愧百姓儿女,那么他的心里何来之忧,何来之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标准吗?能做到这一点,还不是君子吗?君子坦荡荡,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坦荡荡,大了以后才有所感悟。君子坦荡荡,不是说任何事情都不进入,而是进入之后都能化解。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要做事,叩问内心做到不忧不惧,这在一个多变化、多价值判断的当下,这个标准当真不简单。读经典,一开始会觉得,真的很简单。读来读去,读懂了郑板桥的那句话:画到生时是熟时。你会觉得,最朴素的道理里,有它最恒久的含意。这说明什么呢?在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道理,往往是最难做到的。

朋友在一起聊天,经常会说到健康二字,但谁敢拍着胸脯说,我现在就是健康的。这是一个最朴素的标准。逢年过节,大家互致平安,祝你健康。绝大多数人真正问问自己,从心理到身体,也不能说自己就有病,有时不是这儿酸就是那儿痛,总之,一天到晚打不起精神来,这种状况就叫亚健康。我们不见得就是病人,但也不敢说健康就在我身边。也就是说,最朴素的标准在今天,往往也显得十分奢侈。如果能感悟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能真正地从内心敬仰圣贤。因为他们不用华采的词语,来让大家觉得一定要去膜拜,一定要去远离。他们不因自己的伟大而让万众折服,觉得不可企及。他们,是以自己一种朴素的人格,让大众觉得,这些朴素的真理,恒久不变。

道在人心,道不远人,你总归是能凭着生命的成长去接近的。

《论语》里面说孔子带着子路他们走在外面,有一群野鸡哗啦啦地飞过来,然后孔子脸色一变。野鸡飞起来了,后来一看,这个老头没什么恶意,刷刷刷又都落下来,落在他身边看着他。然后这个子路对它们拱了拱手,作了个揖,三嗅而作,这些野鸡又扑啦啦飞走了,这是一个多和美的天地同乐图啊!其实我们读经典非只读出庄严肃穆而忽略这些欢欣的画面吗?古人所谓人见秋风,可以思飞扬,那么见春风可以思浩荡,当我们的神思飞扬浩荡的时候,当我们欣赏节序如流、万物成长的时候,谁能说经典不活在我们的生命中。解读经典,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心去完成这样一番体悟,我想不是一个年头、一段经历、一个文凭可以回答得了的。也许这一生中永远在成长,永远在感悟,我今天谈的是今天的感悟,二十年后,三十年后,还有那个时候的感悟,但是我想这一生我会让经典活在生命之中,让经典活在当下,给我力量,让我自己的生命在经典里面不断成长。

素材运用:

经典生活感悟篇5

一、在涵泳中拓展经典的宽度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提倡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尝试带领学生进行“先秦诸子散文之经典导读”的拓展学习,通过阅读经典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首先,用讲故事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兴趣,我曾讲过《论语》对涩泽荣一的影响的故事,听完故事,学生感触很深,认识到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还影响邻国的进步。其次,我利用PPT展示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让学生通过诵读,激发探究的欲望。教师营造阅读氛围,建立整体阅读系统,帮助学生认识经典是智慧的设计者,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实践活动设想为有目的的活动。

二、在涵泳中体悟经典的深度

我带着学生涵泳经典,与经典对话,教导学生耐心聆听先贤教诲。学生通过经典学习,认识到经典名句看似简单易懂,却是人类智慧经验的结晶,具有丰富内涵;学生通过感悟经典,对生命有了新体悟,对自我有了新认识。学习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时,学生在记诵中感悟老子的辩证思想,认识到事物之间具有对立统一、互相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变,最后归于统一。学生在诵读中陶醉着,在诵读中收获着,明白了“以德养道”的真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建立辩证的思维方式后,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教育和成熟的自然过程训练自己的偏好,将这些过程看做是学习目的,做到学以致用。

三、在诵读实践中修身养性

1.在反复诵读中指导涵泳

在课堂上导读时,在具体操作中,我注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自我领悟、自我建构知识。在导读的同时,还带着学生深化、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涵泳中与文本融为一体,提高阅读效率,升华人格内涵。

2.在专题研读中教导涵泳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是孔子一生为学的写照,完整地叙述了孔子一生进学的历程,对青春期学生人格的形成帮助巨大。学生在诵读后能熟记句子,但对句子的理解流于形式,没有整体领会内涵;学生对“志”的理解简单,仅解释为“立志”。我就带领学生进行拓展探究,从细微处入手进行理解,使学生明白“志”是“三十而立”的前提,“志”理解为在心里“以圣人为志”,在外就是“学”,学习圣人。我引导学生从“学”入手,模仿圣贤言行,感悟内涵,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这样通过运用习得的知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古代文化内涵,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在模仿比较中树立以圣贤为榜样的行为准则。教师通过对拓展性经典的导读与精讲,让经典走进学生内心,使学生在涵泳中寻找开启先贤智慧的钥匙,感悟阅读快乐。

四、在涵泳典中走向快乐阅读

通过涵泳经典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也拥有了丰沛的人文情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独立思考,精确表达。在“先秦诸子散文之经典导读”的拓展中,学生学会了“面对面”学习方法。“面对面”和先贤交流情感(散文朗诵比赛);“面对面”和教师交流阅读感受(学―习得)。在“现场感”中训练培育阅读的自觉体验,多读书、肯思考、勤交流蔚然成风。经过多年努力,我欣喜发现,学生将在语文学习中的习得化成人生经验的习得,在涵泳中收获的是先贤的智慧结晶。涵泳经典活动真正成为快乐阅读活动。这就是我从先秦诸子散文入手涵泳经典的点滴尝试。

参考文献:

经典生活感悟篇6

关键词:古典诗歌;积累;诵读;感悟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用之不竭的文化遗产。作为一名中国人,从小感知古典诗歌语言的精妙,感受母语的优美,感悟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古典诗歌的教学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那么,小学古典诗歌的教学应该使用哪些教学策略呢?

一、注重积累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这些被经久传唱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中国民族所推崇的优秀的道德思想:如《易经》中“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精神。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加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陶冶高尚的情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汉语以及汉语所承载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对内容的横向延伸

课文中的一些诗歌是以节选的形式来出现的,这对于理解诗歌的精神内核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北京师范大学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节选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月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首诗被冠以“孤篇盖全唐”的美誉,但是课本仅仅节选其中的四句,学生很难体察诗人在依人月色背后对于人生哲理的探寻。而教师可以出示全篇,让学生在感受江边月色美好的同时,更能体会到诗歌悠远的意境。

2.对诗人的纵向扩展

在小学诗歌中,一些诗人的多部作品被选入教材,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如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他的作品就被反复提及,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而在《绝句》中,一个悠闲自得、闲雅疏狂的诗人映入眼帘。在诗人的不同时期,随着诗人境遇与心境的变化,诗人的作品风格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师如果可以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加以介绍,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就会对作者及其作品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3.形成主题教学

在课本中节选了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以此为契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杜甫的《月夜》等诗歌都可以加以学习,形成关于“明月”的主题教学,让学生感悟到明月所蕴含的思乡怀人的文化意味。另外,教师也可以将古典诗歌进行分类教学,如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诗等。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学习古典诗歌,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4.了解诗歌意象所承载的文化意味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些意象已经浸染了文化色彩,具有了某种特定的文化意味。如“月”具有思乡怀人的文化意味;唐诗中,“柳”往往具有“留”的文化意味;“岁寒三友”则往往象征着君子坚贞的节操与高尚的气节。如果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适时地将这些渗透其中,势必会让学生体会到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注重诵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极为重视古诗教学中的诵读:“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指导,引导学生感知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并在诵读中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内容,体验情感。”[1]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诵读,让学生读出感情,在读中体悟诗歌的韵味。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感悟古典诗歌独特的韵律与节奏。

三、注重感悟

王力先生曾经指出:“西洋的文字是法治的,中国的文字是人治的。”[2]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感悟,感悟诗歌的意境美与语言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真正地潜心走进文本,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教师可以通过描述、多媒体授课、出图等方式为学生进入古典诗词的意境搭建桥梁。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来感悟诗歌的语言美。古人作诗讲究“炼字”,教师如能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用词的准确与精妙,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在小学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积累,注重诵读,注重感悟,让学生充分感受母语的精妙,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经典生活感悟篇7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主要讲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沿途历经磨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故事情节曲折,师徒之间的真挚感情也感人肺腑!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撩一下关于初一西游记的读后感600字,请您阅读。

初一西游记的读后感600字1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

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初一西游记的读后感600字2我翻开《西游记》时,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它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著作,是根据唐代玄奘到遥远的古印度天竺取回佛经的事,加上自己神奇的幻想而写成的。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每次读起它来,总令我回味无穷。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去取经,一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了真经。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风趣生动,在其中也包括了对师徒四人的种种考验,其实,在我们所看到的取经途中,有许多妖精都与天上地下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说来,无论是天上还是地上在那些的统治下,都隐藏着丑恶,神仙也不例外,由此可见当时王朝统治的腐败。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不受约束,敢于抗争的一个人物,那就是孙悟空!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对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有探索的好奇心,玉皇大帝要捉拿他,他绝不屈服,还上演了“大闹天宫”呢!不过他有时也有些任性……

虽然这样,但唐僧师徒四人在途中对付妖魔鬼怪时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由于师徒四人团结一心,终于如愿以偿,取得了真经。我想,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一样的,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轻易地放弃,可不能像猪八戒那样,一旦遇到困难就喊散伙,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就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虽然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这样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力,在以后的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才能更顽强的去面对!

我读完《西游记》这本书,我不禁在想,我们这一代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那就是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的精神……今天,我就更加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一直流传到现在了。

初一西游记的读后感600字3读名著,发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不同时期的大家都对名著有所解读。然而我们写的读后感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从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东西就好了,这也是名著传递给我们的思想。

《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啦!因为他总是聪明过人、助人为乐、能分辨好人与坏人,来守护唐僧和弟兄们。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我们。或许由于唐僧遇到麻烦的事情就不动脑筋,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帮助的缘故吧,有时才会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这足够说明了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好的意见,反而会更糟糕。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我也很喜欢猪八戒。我觉得他是个性格单纯但很可爱的人。他不会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却有正义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会去做。他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师傅的安全,而不考虑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动脑筋,但是人们觉得他笨的可爱。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敌人的胆量。不过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细考虑,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凭自己的实力去做。

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初一西游记的读后感600字4这次,我读了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里面曲折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西游记》记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这些活灵活现的人物中。我最喜欢有七十二变本领的英雄人物——孙悟空。

孙悟空是《西游记》里主人公,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敢与玉皇大帝斗,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敢与妖魔鬼怪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敢与一切困难斗,决不退缩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唐僧四人都有缺点,孙悟空的毛躁,猪悟能的懒惰,沙悟净的沉默,唐僧的懦弱。可是他们却带着各自的缺点取到了真经,并修成了正果。这说明只要有信心,能克服自己的缺点,坚持下去,就能成功。

记得有一次,我们体育课考800米。800米,当我听到这个数字时,不禁被吓了一跳。要到我参赛了,当我跑到一半时,我体力不支,两条腿像是被灌了铅似的。正当我犹豫要不要放弃时,猪八戒和孙悟空忽然跳了出来。猪八戒说:“放弃吧!别再跑了,跑了也没用。”孙悟空说:“你可别听老猪的话!跟困难斗一斗,成败不重要,只要你努力就好了,这样才不会遗憾。”正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我下了决定:听孙悟空的话,坚持下去,不管成败!我又继续跑了下去,不久,我冲过了终点线,战胜了困难。

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只要有毅力、有耐心、能坚持,就能在学习上,生活上取到真经,修成正果!

奔流的河,如果没有暗礁的阻挡,就无法激起迷人的浪花;羽毛丰满的小鹰,如果没有暴风雨的搏击,就无法实现展翅高飞的自由;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长大”。

初一西游记的读后感600字5千百年来。中华经典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对我们的影响也非常之大。---题记

经典文学作品为什么可以“经典”?经典文学是因为经典时间的考验的典籍叫做经典。

我阅读为吴承恩的《西游记》,主写师徒四人去西方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不就是人生的坎坷,人生的不如意吗?我思量了一下,那取到的真经又算什么?我想了许久,也没有想到那代表什么,或许我年龄不大,未经历过什,也许等我长大后,我才能知道那“真经”代表什么吧,但我相信,“真经”一定是一本本巨大的“宝库”,因为它蕴含了你的一生。

读《西游记》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其徒弟猪八戒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猪八戒总爱说,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还有对师弟说你会你的流沙河,我回我的高老庄,每次看的我是又好笑又好气。为什么说猪八戒对我的影响最深呢,这些缺点引起我的思考,在人生道路上,如猪八戒一样,那么会取到真经吗?答案是不能的。在人生当中,我们应该勤劳一点,努力一点,自信一点去面对人生中的坎坷,才能获取“真经”。

那么会有人问了,猪八戒为什么也能取真经,成正道成佛呢?那是因为他的身旁有孙悟空,,有唐僧这样的良师益友处处帮助他,克制他,教训他,所以在人生中谁没有几个朋友,几位老师呢,每个人几乎都有,但又有几位良师益友呢?所以交朋友也很重要,好的一位朋友,你受益终生。

读《西游记》对我的影响很大,他让我知道人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崎岖不平,这样勇敢的你,一定会有大作为。也让我懂得,人生在世,交友需谨慎,多交益友,少交损友。

初一西游记的读后感600字6优秀的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她是我心中的好书。

《西游记》产生于明朝,作者是吴承恩。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最有趣的,最引人入胜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民族精神的瑰宝,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本书,我虽热已经看了好几遍了,但总是看不厌,一有空,还是要看上一会儿。

这部小说先写石猴出世大闹天宫,再写唐僧,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历经艰险,降魔伏妖,扶善除恶,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难关,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变化多端,人物形象描写的活灵活现,语言生动诙谐,它散发了无穷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了我。

经典生活感悟篇8

关键词:中华经典;诵读;意义;有效途径

在牧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对孩子读书、阅读习惯的培养。大多数孩子就读于牧区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功能一定程度的弱化甚至缺失也影响了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在牧区寄宿制学校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对于学生道德品质及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必要性

1.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经典诗文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优秀的传统道德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主要指以儒家伦理文化为基础,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精华。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孝敬父母的意识淡薄这一社会现象,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道德的力量。

在诵读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效仿古人高尚的品质,从诵读经典中找到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使学生的脑海中刻下发愤读书、孝敬父母以及行为准则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激发学生勤学上进,起到很大作用。

2.形成多种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同时,大量的背诵和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基础,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课内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主要方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是语言学习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同时,朗读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在经典诵读的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课内带领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时,可以按以下做法具体操作:

1.反复诵读,自我感知

在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分强调学生对古诗文的含义理解。由于学生年龄偏小,理解能力有限,对古诗文中的深刻含义和意境的理解难免有不到位的情况。作为教师,应把握“不求甚解”的原则,不能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在带领学生诵读的过程中,要求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从而锻炼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2.适度讲解,交流体会

学生在反复诵读,初步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可将自己诵读的感悟与学生分享,在此过程中还可对高年级学生讲解诗文的写作手法、诗文特点、谋篇技巧。通过教师的适度讲解,学生原本对诗文的理解也会逐渐由模糊变清晰,由零乱变条理,由感性变理性,语文学习才能融会贯通。

3.入情入境,合理想象

经典诗文年代久远,学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要求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利用音乐、背景、动画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让学生进入古诗的画卷中,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才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与理解。

三、课外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主要途径

1.排演中华经典诵读小节目

学校可以定期举行以“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文明”等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丰富的活动形式使原本枯燥的诵读内容鲜活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展现了学生表演、舞蹈、音乐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更达到了“活动育人”的目的。

2.举行“经典诗文背诵大擂台”活动

班级可采用周赛、月赛等形式,利用阅读课、课外活动等时间,推选出班级内的背诵冠军。学校可在期中、期末组织两次大型“经典诗文背诵大擂台”活动。这些竞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背诵经典诗文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投入到经典诵读活

动中。

3.开展“中华经典”手抄报比赛活动

教师可组织学生绘制古诗配画手抄报。学生把诵读过的古诗文,加上丰富合理的想象画面,精心设计,绘制成图文并茂、别具一格的古诗配画手抄报。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培养文字组织及美术设计等综合能力。

4.开展“我与中华经典”为主题的读后感交流活动

学校可借助主题班会、少先大队活动、团支部活动、道德讲堂等平台,开展主题系列活动,要求学生把诵读经典的体会写出来,交流心得,畅谈收获。

经典生活感悟篇9

中华文化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它不但可以提高文化素养,而且可以励志明德、启迪童蒙,指引其终生发展的方向。而国学经典中蕴含着的大量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只有通过亲身诵读才能深刻体会,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亲近和获得圣人的不言之教。把国学经典引入校园,并在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路径和价值诉求的研究中独辟蹊径,才能使国学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绕于耳――听读

听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校园内,国学声声不绝于耳,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对国学经典的感知逐渐由模糊到清晰,通过反复巩固,达到诵读的目的。①学校设立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站,内容包括国学经典朗读、赏析及轶闻趣事等;②校园音乐融入国学经典歌曲和中国古典名曲,让学生在古典乐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③将配乐诗朗诵设置为上下课铃声,陶冶学生心灵,点燃学习热情。

二、溢于眼――默读

泰戈尔说过,鹅卵石的完美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环境的熏陶,尤其需要美化、诗化、艺术化。校园环境教育理念正是寓教育于无声无息之中,潜移默化,论道而不说教,让学生于举手投足间与古代先贤进行着一次又一次对话。①门口:利用学校电子屏幕开设 “一分钟课程”,精选国学经典,每天滚动播出,让学生在进出校门的短短一两分钟里,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②院墙:在校园周围院墙上装饰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大理石浮雕;③墙壁:镌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14字校训;④楼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别设置 “中华经典浸润人生”的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精粹长廊、“诗味书香弥漫校园”的书法艺术文化长廊;⑤教室:班级文化板块、在黑板报中开辟国学文化知识专栏;⑥校报:在学校创办的《春华秋实》月刊彩印校报上,开辟国学教育专栏,全面系统地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国学经典知识。

校园书香盎然,国蕴飘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显现一个鲜明的特征――国学经典。学生课间驻足浏览、欣赏,既对五千年的文明有初步的了解,其中涉及的修身、求学、创造等知识又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吟于口――诵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一至六年级分别开设不同的国学课程: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笠翁对韵》,三年级《论语》《孟子》,四年级《大学》《中庸》,五年级《老子》,六年级《史记》《资治通鉴》。不同学段采取不同的诵读方法。

1. 低年级:故事代讲,熟读成诵

3~15岁是记忆力的高峰期,对儿童来说,记忆方法至简,无非是诵和背,在这之前唯一要做的就是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来模仿。在每个班安装包括“神奇汉字”“国学故事”“水幕电影”等内容的国学资源库,国学经典以动画故事的形式来展现。比如,讲李渔的《笠翁对韵》“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时,给孩子们讲一下卞和和杨震的故事;在讲“雄文能徙鳄,艳曲为求凰”时,讲一讲韩愈和司马相如的故事……教师以故事代讲,并且联系实际,学生不讲自通,也对国学产生了兴趣,很容易熟读成诵。

2. 中年级:自读自悟,导读成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传统语文教学中提出少讲、精讲或不讲,偏重于学生个人的感悟和体会。重读,能够让学生利用大量的时间去自读、自悟,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加以点拨,或只对某些词句略加解释,或学生交流,即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讲《论语》中“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读这句话,伯夷、叔齐感悟到二人正是因为对过去仇怨的忘却,才能心胸坦荡,而那些心胸狭窄之人,总是记着别人的不是,这样他自己也不得自由。所以,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总是心怀美好,不计前嫌,不怨天,不尤人,这样,不仅自己对这个世界、对他人的怨恨少了,相对的,他人也受你宽容、博大心胸的影响,少生怨恨之情。

听懂与读懂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自己下功夫读懂的、感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牢固的,才是真知。

3. 高年级:温故知新,情读成诵

古人品鉴诗文,主张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也就是通过诵读,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其中的情味和旨趣,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国学知识积累和储备,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已经能够大体读懂《庄子》中《濠梁观鱼》之类的国学经典,此时,要求学生诵读和精思同步进行,要仔细揣摩作品意义,以及作者境况和情志,将心比心,成为作者千古知音,情读成诵,正所谓“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四、归于心――品读

诵读国学经典,并不是看谁背得多、背得快,而是要使学生的反复诵读和理解感悟活动化、生活化,建立学习的人文环境,形成一种精神气场,从而内化为学生的气质修养。结合下面的活动,力求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上升一个层次:①话国学――国学经典演讲赛。说出你最喜欢的国学经典及喜欢的原因,对学生所掌握内容进行深化;②演国学――国学经典迷你剧表演赛。将国学经典小故事编成通俗易懂的校园剧进行展演,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积累进行完美演绎;③写国学――国学经典辩论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五、动于手――赏读

儿童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内化与外化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结果,要把外在的、社会的各种道德规范变为个体内隐的心理特征,还要把个体内隐的心理特征变为个体外显的行为和习惯,实现内外转化的关键是?惯。因此,学校将“启蒙养正,明理成人”作为办学理念,在学生的习惯培养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平台,使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在生活实践的特定情境中心有所悟、心有所动,进而回应、共鸣、践行,实现诵读的最高境界――赏读。

1. 寸草报春晖――我感恩

孝,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是百善之先,也是爱心的原点。请在爱的天平上把父母为你做的事和你为父母做的事列举出来,作为砝码放在天平的两端,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得太厉害,如果是,请你加重砝码。

爱的天平

父母为我做的事 我为父母做的事

写着写着,学生惊愕不已,有的学生甚至落了泪,在多数学生的天平上,“父母为我做的事”竟然写满了整张纸却依然没有写完,而“我为父母做的事”却空空如也。学生当场宣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学习上、生活上让他们放心,并制作感恩卡,制定感恩计划。随后,开展评选“班级十大孝子”“校园十大孝子”活动,让评选上的孝子在全校师生及家长面前讲一讲自己的“孝事”。家长动情地说:“孩子变了,变文绉了。”孩子们诵中悟,悟中用,真正使“孝”深入校园,深入孩子们的心里。

2. 《弟子规》力行表――我践行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对于经典的诵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培养良好情操和行为习惯的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学习《弟子规》,制定实践《弟子规》力行表,让学生把《弟子规》精神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并让学生详细登记,互相交流、监督,共同进步。

3. 座右铭――我能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会刻骨铭心。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意行整合学习,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来实现的。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这是孩子们在学习《欹器》一文后得到的知识,而“谦受益,满招损”这个道理又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孩子们根据欹器的原理自己动手制作,并将自己的座右铭及原因贴在欹器上,放在写字台的旁边用以鞭策自己。

我们来欣赏一下孩子们的座右铭:

我的座右铭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班干部,我总是要求同学们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等,但是我自己有时候却做不到,所以,我要以此来监督和鞭策自己,做一名合格的班干部。

我的座右铭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次考试,我都会名列前茅,因此很是骄傲,也就瞧不起那些学习不如我的同学,通过这句话我知道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要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

经典生活感悟篇10

《青少年书法》杂志与书法网联袂推出“经典竞临”,旨在引导大家根植传统、取精用宏而又能有所专攻,我们知道:只有致力于对经典的取法和学习,才能更长远地放眼于未来……

本期我们推出了“经典竞临” 第二期:王羲之《得示帖》的竞临。《得示帖》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得示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活动自2007年6月1日在书法网,截至7月1日,点击次数达7575次,回复帖子数达131楼,由此可见书法作者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和对经典法帖的尊重。本着百花齐放的原则,我们在启事中要求作者的临作分为实临和意临,可以在原帖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写出自己对王羲之《得示帖》的理解和临摹的体会。从上传的作品来看,大多数作者依帖而临,对经典的理解和把握都非常到位,临摹水平之高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还有些作者将自己的多遍临摹作品全部上传的,这种精神实在令我们钦佩!不过,从其前后临习的作品看来,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经过评选,最终10位作者的作品入选,并选发了几位网友的深刻感悟。作者入选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如下:

胡海成陈东旭罗胜福陈辉郭建峰严成刚迟平李立山金恩楠孟克

根据我们的承诺,所有入选作者的作品刊登于我刊青年版“经典竞临”栏目,入选作者获得该期杂志一本。同时我们也对所有参与竞临、发帖支持的网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羲之《得示帖》

如图:

释文: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版本不同,释文可能存在差异)。

江苏 严成刚创作感悟:

对于王羲之的《得示帖》以前也只是在网络中欣赏过,而且也没有深入地去揣摩。感谢《青少年书法》、“书法网”联袂推出“经典竞临”,是这一活动才让我更关注此帖。从认真读帖到深入临帖,反复研究其线条、笔画、结构、布局。深感其为节奏韵律极高的法帖。如“天”、“下”二字与“雾”字在大小方面的比例,后者是前者的十几倍。这样的大小之变,核心的技巧方法,就是笔画越少的字,越是写得紧而缩,笔画越多的字,越是写得大而放。这样,可以造成强烈的大小对比。收缩字的外轮廓,字的体量就小,外轮廓舒放,字的体量就将大。或者有意夸张某一笔,外轮廓自然开张,字的体量就大。另外“雾”字,将字写大、写聚、写粗、写实,而将“天”、“下”写小、写空、写细、写虚,产生强烈的轻重对比。

以上仅粗浅认识,有机会将再深入精临,吸收其精华!

北京 孟克创作感悟:

愚以为临帖之法在于知其难处与妙处,吾观《得示帖》,其难处有二:一曰行笔无偏锋,虽笔势跌宕腾挪,然锋不偏,无一失笔,故能提按有度。二曰尽阴阳变化之理,阳则沉实庄重,阴则灵动活跃,阴阳变化合乎自然。另有一妙处,曰沙场点兵,若“明”、“雾”、“触”、“故”等字,居中正之所,如将军立马之态,岂不妙哉?

黑龙江 金恩楠创作感悟:

原来一直临习《圣教序》,《得示帖》没临过几遍,今重新拾起,临时感觉气韵不畅,手有些生硬。我认为一个帖拿来后要先读帖,读懂它,甚至了解书写者当时的心情、状态。这样才能意与古会。然后就是“干活”。多临几遍,了解笔法,抓住字型。这样再深加工,就会理解王字了。我每天晚上写几张,用北京徐大成的笔和荣宝斋的信笺,后由于时间关系没坚持下来,选了一张自己较满意的发上来,还存在某些地方用笔不到位、行气不畅的地方,只求大家多给建议。谢谢。

广西 罗胜福创作感悟:

对于右军书法,在参加竞临之前我我一直未敢涉足,只在观望。而二王尺牍,自然流露,书卷气浓,气质优雅,是我梦寐以求的境界。临羲之书法,应以一帖为中心,反复读帖,揣摩其用笔、用墨、行气及章法等,然后对比其同类作品,以把握其大致风格,进而体味其神采韵致,才好下笔。临《得示帖》,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把握:一是章法行气。此作虽是尺牍小品,但却气象恢弘,节奏明显,特别是几处连笔,不容小视。二是使转。特别是转折处的用笔,变化多端,值得玩味。

河南 陈辉创作感悟:

我平时用中长锋羊毫加健用习惯了,所以不管什么帖,都是一枝笔“打天下”(小楷除外).我对书法临帖和创作的理解是不择纸笔,自然流露,只要气息和笔法正确就可以了。王羲之《得示帖》的临摹难度较大,我临习的感受是:不能一味地追求字形的相似,应该在洞悉王字笔法的基础上追求晋韵,从用笔节奏的快慢上来把握性情的流露。临摹王羲之的字,只要理解了他的笔法,即使结构不太像也有王字风韵。

临摹工具:中长锋羊毫加健,一得阁,毛边纸,铁盘。

北京 李立山创作感悟:

前些日子听了个讲座,里面提及摄影的原理是通过视域有限的镜头,摄取拍摄对象的一部分,并且通过聚焦,对准一点,虚化其他许多被认为是次要的东西。作为审美的主体也是如此,生活在一定的社会里,受时代文化的影响,带着生活中的感受去寻找传统借鉴,时代已经规定了他们特定的立场和视角,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又会对特定视角范围内的东西加以洞察。

古往今来,书法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对王羲之的书法,明项穆《书法雅言》中认为“兼乎钟张”,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归根到底,由于时代环境不同,他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到了王羲之书法的不同侧面,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明代有明代的抉择,米芾有米芾的判断,康有为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必须承认,对传统的兴趣来自现代需要,对传统的观察受制于现代需要,对传统的阐述也来自现代需要,传统本质上是现代的翻版。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纯粹的记述是个神话。那我又是怎样处理的呢?

我选择了两种范本,并尽量用两种方式阐述和表现,里面加入了一些个人的主观处理:对点画的形态加以变形,以求整体的统一。事实上,这样的还原根本做不到,用佛家的话讲王羲之在当时的存在,王羲之在后来的发展,我们今天与王羲之的相遇,都是一种因缘,都是条件和原因的假合。处在迁流变化之中,没有自在的实相,我们只能顺了这种因缘,根据当下的感触、现有的资料条件和知识结构去重塑我们眼中的王羲之.

好久没动笔写字了,闲来无事临习,在法度和自娱之间徘徊,成此习作,发来求教于方家!

吉林 迟平创作感悟:

《得示帖》是王羲之尺牍书法中随手拈来的精品,凡4行32字,行草书,唐人白麻纸摹本,原与《二谢帖》共摹一纸上。通篇来看,笔画长短、粗细,字形大小、正、聚散,用笔轻重、虚实,对比强烈,除了它本身高超的技巧和潇洒的风格外,短短的四行字中,充满了非常丰富节奏和韵律。“得示”二字,中规中矩,“欲足下”三字连绵一行,第二行“吾亦劣劣”四字一笔书,与“得示”形成反差,并呼应“欲足下”三字。“明日出乃行”笔精墨妙,气势贯通。第三行特别是“雾、故、也、迟”等字,形墨色对比强烈,抢人眼球。整篇笔势畅达,飘逸潇洒。特别要注意的是,“耿”、“劣劣”、“顿首”等字的末笔,形成一种类似的“音符””,形成“三角”形状,对全篇节奏和韵律起到了调和统一的作用。

这种四行式章法,也为今天行草书创作带来启示。特别是用中堂式创作“二王”一路七言绝句行草书,可以直接借鉴。

临帖:笔以精品狼毫或加健白云笔为妙,纸应以不太吸水的毛边纸为佳。字形原大小为宜。

湖南 陈东旭创作感悟:

二王尺牍的自然、大度一直是我所心仪的。这件临作为放大且改变章法的意临,但用笔和结构并未作太大变动,重在体会线条的轻松游走。感受经典被打破顺序带来的不同感觉,整个书写过程是非常畅快的。

浙江 胡海成创作感悟:

临作以实临为主,力求在整体章法和字法上接近原帖,尽量保持书写的连贯性,减掉摹本中由于人为因素留下的做作痕迹,对线条粗细稍作夸张,以增强块面对比,视觉上给人以少许冲击,速度较慢,尽量抓住细节之处。

工具:中短锋兼毫笔,偏软;毛边纸。

网友 草石居主创作感悟:

吾常习《集王书圣教序》,师友均言字字如算子,不成书也,告以与王羲之尺牍掺临或可免之!遂购得彩色精印本读之、临之。临写时注重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关系、大小错落、用笔节奏之疾徐、上下承接、递相映带、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寻找“势”与“意”结合的连绵行气。

网友 6月10日创作感悟:

王字的核心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是在自然书写当中把一种风流倜傥的笔法融在里面,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王国的境界,用笔节奏疾徐,上下相承。这是今人很难跨越的,临写的时候总感觉无法将用笔的质感和墨色的变化表达出来。

网友 大道无形创作感悟:

二王法书实为学书之人不可回避的一座高峰。王羲之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1600余年,书写乃当时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王羲之大概不会想到千百年来后人对其父子的顶礼膜拜。二王的成就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与魏晋精神的滋养,后代帝王的宝赏亦推波助澜奠定其帖学霸主地位。

尽管我们不能揣摩先贤当年专注书牍的情状,或坐或卧、捉笔翻飞、心无旁骛……然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真情、率性与法自我出的自信,足以让我们注目、景仰。

师其迹亦欲师其心,临王书《得示帖》忽而有感。

网友 韩心创作感悟:

记得哪里看到的,说是初临帖最好是保持原样大小,找与古人相似或相似质地的笔、纸来临写,这样更有利于体会先人在书写时笔画、意境等的各种细微变化。临写主要以实临为主,耐心地一字一字细细临写,尽量保持原帖大小,但是写来写去还是大了少许。

下期“经典竞临”预告:

竞临碑帖:孙过庭《书谱》(局部)(如左下图)

释文:疑称疑 得末行末 古今阻绝 无所质问 设有所会 缄秘已深 遂令学者茫然 莫知领要 徒见成功之美 不悟所致之由 或乃就分布于累年 向规矩而犹远 图真不悟 习草将迷 假令薄解草书 粗传隶法 则好溺偏固 自阂通规 讵知心手会归 若同源而异派 转用之术 犹共树而分条者乎 加以趋变适时(版本不同,释文可能存在差异)。

规则:2007年7月10日,由《青少年书法》杂志和书法网联袂推出范本,请大家依帖而临,并将作品拍照后发于书法网“碑帖新临”版。同时附上200字左右的临帖感悟和对该碑(帖)的理解。谢绝抄袭和应付。临作可以为实临,也可以为意临。

受杂志发稿所限,自7月10日至8月20日为一期,8月20日至25日为评选时间,评选结束后我们将在书法网及时公布入选名单,同时本期竞临将刊发于2007年第9期《青少年书法》(青年版)杂志。

不方便拍照的请直接将作品寄至《青少年书法》杂志社,由《青少年书法》杂志编辑负责拍摄并于书法网“碑帖新临”版。

地址:(450002)郑州市经五路66号《青少年书法》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