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习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8 17:29:41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篇1

课程改革以来,有人提出:既然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是否能放弃会计原理的传统课堂教学而直接实施会计模拟实训呢?我们认为这样不妥。因为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学习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职业技能训练。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会计学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及其科学的核算方法。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具备较为完整的会计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会计实践能力。学生需要先通过课堂教学来掌握会计专业基本原理,并在初步掌握了现代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而后才能进行实训操练。会计知识的学习建立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不能简单地由会计模拟实训所能取而代之。开展会计模拟实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会计软件运用能力及网络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会计工作的适应性,巩固与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学习的理解与感悟。同其他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样,会计课程的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二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会计学科教学的有效形式。可以这么说,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是会计理论和实践二者结合的最有效的途径。

会计手工操作与电算化的关系

记账与报账等是会计最基本的工作职能。而文字及数字的书写则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工作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工作也与时俱进,电脑的运用已相当普及,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基本告别了账务手工操作,普遍采用财务软件进行电算化处理。会计模拟实训还要不要有手工操作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会计电算化全面普及,在经济管理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会计核算工作由传统的“珠算”基本为现在的“电算”所替代。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手工会计凭证、账簿等许多原始资料仍然存在。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会计从业人员的手工记账仍然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这也是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展示窗口。所以职业学校从会计模拟实训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学生进行手工操作训练。会计工作要求耐心严谨、细致认真,书写文字与数字要求规范;账簿、凭证、票据等要求页面清晰整洁、易于辨认。特别是阿拉伯数字的书写,更是要求规范严格。我们常在银行见到一些票据因书写不规范而被工作人员退回重写便是证明。但是,现实生活中手机、电脑的普及,使一代人丧失了了手写能力的锻炼机会。不管是实训操作还是日常书写,许多学生下笔随意,歪斜潦草。文字与数字或写得很大超出格子,或写得很小偏居一隅,又难认又难看。现在会计工作电脑的普及背景下,可以将手工模拟实训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结合起来。在手工操作训练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书写,一丝不苟地进行文字、数字书写训练。手工操作模式与计算机操作模式可以采用同一套训练资料,让学生先进行手工会计操作,然后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二者得出的结果,对照验证,取得一致结果。如先提供一套会计凭证、账本、报表等实训内容让学生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中进行实训,然后把所得到的会计信息,再在电算化模拟实训室中,利用财务软件重新演算处理一遍。藉此对比手工操作与电算化两种方式的差异。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与实际业务处理程序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会计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关系

会计实习论文篇2

1.角色分配将学生分两大组:

①手工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总账主管1名、成本核算1名、会计1名和出纳两名,即银行和现金各1名。按照会计准则每人分工不同。

②会计电算化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记账1名、复核1名、出纳1名、制单1名,进行分工,设置权限,明确其职责。工作要求:按照企业需求建立现金日进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各个明细账,将上期结余核对清楚,将准备工作安排就绪。

2.会计循环教师按照企业实际材料,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流程,按照会计循环独立操作。要求准确运用会计科目、借贷方向、金额等。为确保实习效果,要求整个模拟实习真实、具体,并尽可能地发放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编写、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除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外,还能锻炼实践技能的目的。

3.会计电算化结合专业特征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按照会计流程处理相应的会计实际工作,并打印出凭证及报表。

4.总结会计流程从月初到月底,在总账试算平衡以后,会计便可据此编制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然后将编好的会计报表,经过装订后交给任课教师,进行验收。此时,会计流程基本完成。这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经验。任课教师指导评价各组的“工作业绩”,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不足。对存在的通病,任课教师统一指导,重点强调,力争改正错误,以利下一步共同提高。

二、分析会计流程实践出现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会计科目运用不够准确,容易混淆,方向经常记错,造成账面不平衡,没法结账,给月末会计结账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二是会计格式填写不够熟练,不注重细节。会计模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制的和企业的原始凭证,有些原始凭证一式多联,各联都有各联的用途,而有些则是单联。对此,在实习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看到只要与某一项经济业务有联系,也不核对每联原始凭证的用途,就全部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这样,有的原始凭证只有一联单,学生不熟悉其余各联的格式,影响了原始凭证的审查力度。三是会计环节混淆,权限不分。四是由于涉及税金比较单一,到社会中这方面有些匮乏。

三、改进会计实习模拟教学的办法

1.指导学生多学多练教师利用理论课多讲实际例子,让学生多熟悉会计科目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变,准确把握借贷方向。将每张凭证的用途讲解清楚,在模拟实习时尽量贴近实际。

2.增加实践学习资料教师多联系企业及税务部门,了解会计税务更新知识,增加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了解税务登记方法,到企业可以顺利适应岗位要求。

3.改进模拟教学方式教师将原有的模拟实习方式再扩大,多设置一些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比如:仓库保管、销售人员、车间管理统计等。只要凭证涉及的业务,就都要有相应岗位,让学生每次实习都要轮换岗位,让学生在每个岗位上都体验工作任务及职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会计实习论文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毕业设计(论文)

一、高职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

2004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然而,由于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不到位、指导教师的水平不高和责任心不强、学生基础差而且不重视等因素,导致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空洞、东拼西凑、泛泛而谈、剽窃抄袭现象严重。

二、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程度不足。主要因为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 再加上大三学生已经走上实习岗位, 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实习工作和寻找工作上, 而这一阶段恰恰又是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关键时期。由于现实中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对就业并无很大影响, 所以许多学生采取了消极应付的态度, 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毕业论文的撰写,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2.偏离高职培养目标,毕业设计(论文)脱离就业实习。最近几年,根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异,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如高职培养目标的定位、高职的课程观、教学方法等。然而,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撰写要求等方面,仍然采用学科本位下的论文标准,强调毕业论文对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功能,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理论性、创新性。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是以就业为导向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毕业实习,在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之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3.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能力缺乏及异地实习等因素,教师指导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由于专业课程体系中很少设置有关的课程,学生文献检索能力、阅读文献能力、市场调研能力等毕业论文写作所需能力无法通过有效的途径得到,加上毕业设计(论文)与实习同步,学生异地实习,教师指导工作开展有一定困难。一方面,高职学生相对来讲文化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弱,加上大学期间相关课程的缺乏,让高职生写出有较高水平的毕业设计(论文)确实有些勉为其难。另一方面,老师受指导学生人数多、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等因素影响,致使难以达到预期的指导效果。

三、解决措施

网络环境下的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外语与旅游系为例)针对目前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院根据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建成了具备一定规模的“毕业设计(论文)”专业网站(省略),并自从2009年1月以来一直服务于外语与旅游系“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教学。有利于切实、及时、有效地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实习结合。一方面,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实习在时间上是同步的,将两者结合起来,有效的避免了学生为参加毕业实习而缺少时间和精力做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矛盾。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毕业实习是学生获得毕业设计(论文)第一手资料的有效途径。因此,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两个实践环节并行实施,既可以让学生有侧重地根据个人研究方向及就业需求选择实习单位,通过实习学生基本能够适应相关岗位的需求,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又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同步进行毕业实习,对所设计的内容作进一步检验,使毕业设计(论文)方案不断完善,更趋合理,更具实际意义。如酒店管理专业采取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实习捆绑式管理方法,有利于学生结合实习工作选题,使得毕业设计(论文)更具实用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任务和实习任务。

2.网络课程的应用,有利于资源共享,互助协作

①本网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板块:(1)课程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毕业设计(论文)案例、毕业设计(论文)视频、毕业设计(论文)大纲、毕业设计(论文)教案等。(2)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块: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流程图,提供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范文、毕业设计(论文)案例教程、论文写作指导演示文稿等供学生学习。(3)毕业论文工作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的档案模板、成绩汇总、选题统计等。(4)论坛。指导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登陆论坛发帖,对各种焦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种透明化、大众化的方式更有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每一个学生的论文完成进度与过程都会在论坛上详细体现,从选题、开题报告到论文一稿、二稿直至终稿都会提交到网站上,指导教师会在学生提交的帖子上进行回复与指导。

②资源共享,互助协作:实习学生不论身处何处,不需要指导教师面授,只要通过网络访问毕业设计(论文)网站,就能自主学习和更新维护个人相关信息,可以展现出学生主动、协作、探索式的学习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会计实习论文篇4

构建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硕士产学研合作教育,需要高校与企业做出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在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提升会计硕士职业能力这个目标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决培养环节遇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实践基地培养条件、管理机制和合作培养内容等方面。以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瑞华)实习实践基地为例,总结“农大—瑞华”产学研合作教育经验。该合作模式把会计硕士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农大培养为主,侧重理论学习,完成校内导师和第二导师共同选定的课程的学习。第二阶段以瑞华培养为主,会计硕士深入到瑞华参加实习、实践和撰写论文,培养实践和科研开发能力。第三阶段会计硕士将知识与实践凝练成学位论文。

(一)理论学习阶段

研一理论教学阶段,学院以全国会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为指南,在此基础上与实习基地共同探讨和商定培养方案。学院与瑞华的第二导师共同创建了会计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每一年度委员会都会通过座谈、专访等形式共同论证、修订培养方案,第二导师全程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计硕士的校内导师和第二导师根据会计硕士的培养方向在培养方案指定的课程中选课。校内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采用MPACC案例库中的案例和实习基地提供的案例进行情景教学,突出企业实际问题的讲解,与理论相得益彰,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实践阶段

选择审计方向的会计硕士,一般被推荐到瑞华实习。瑞华在实践教学的组织落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与瑞华共同制定了工作细则,制定了联合培养方式、培养费用、生活安排、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明确了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了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长效机制,2014年12月,学院申请瑞华为校级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出台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一个直接面向市场需求的校所合作战略联盟。2011年至今,会计学院以2011级、2012级、2013级会计硕士为运行实体、在多年产学研合作培养会计硕士的基础上,与瑞华就共建面向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达成共识,开展长期合作研究。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具有A+H股审计资格,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突出影响力的专业服务机构。瑞华对会计硕士实习生存在着强烈的内在需求,每年10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4月份,事务所会集中处理大量的审计业务,业务在短时间内骤增,而在其它时间业务量归于常态,所以会计师事务所非常需要实习生来所工作,达到三赢的目的,学校、事务所、学生三赢局面。瑞华实习生的年接纳量可达40余人,每年10月份会安排实习生统一进来连续培训17天,前10天讲解审计准则和职工制度要求,讲解事务所具体业务,后面7天讲解今年会计准则的变化。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实习生们对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事务所的工作内容也有所了解。在11月份陆陆续续地加入到对企业的审计工作,大的公司项目一般会比较多,一般会进驻几十人,实习生在其中做一些配合性的辅的工作,比如用事务所自己编制的审计软件,按企业的循环做一些简单的底稿,或者按照项目经理的要求去做企业循环中的某一部分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实习生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有所了解,通过审计,实习生还能分析出企业做的账正确与否,哪些部分存在问题,软件测试有异常的,实习生会反馈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进一步处理,进行一些补充的程序,或者是对企业发表意见。实习结束后学员撰写详实、深入的实践总结报告。实习生工作结束后毕业时,优秀学员会优先考虑留所工作,如果家不在当地的,还可以推荐到瑞华其他地区的分所工作,黑龙江分所出具鉴定和证明。

(三)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研二下学期,则是一个将实践与理论重新整合的过程,会计硕士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与校内的导师进行交流探讨,将知识与实践凝练成学位论文,论文形式可以是调研报告也可以是案例分析。瑞华可以为会计硕士在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方面提供很多素材。在实习过程中,瑞华对几百家上市公司进行审计,上市公司的舞毕、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上市公司内控的不健全问题都可以进行研究,调查问卷的基础素材可以从事务所获得也可以从审计客户中获得。因此,会计硕士在实习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职业能力的提升,还有研究水平的提升。

二、应用效果

会计实习论文篇5

 

1国内外现状

 

毕业设计是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系统检验和评价,能衡量本科教学水平,锻炼学生研究能力。然而,单一模式的毕业设计一方面未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差异,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等方面成效甚微(江燕红,2014)。其中对单一模式毕业设计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选题脱离实际、教师难以关注、学生无意作为、答辩流于形式与抄袭造假严重等(饶家辉等,2014)。有学者提出应废除本科毕业设计,但教育界和学术界对“不应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观点”已基本形成共识(胡成,2011)。因此,为了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本科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是必然趋势(武云亮等,2013)。2009 年10 月,四川大学率先公开决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以多样化”。随后,宁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安徽财经大学等都相继出台了本科毕业论文多样化改革文件。

 

2校内现状

 

我校会计学专业是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与江苏省品牌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较高。最近学生人数激增给传统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一是分散实习难以获得符合要求的财务数据;二是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增加,工作量增大。三是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进行学术性毕业论文写作。综上所述,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在会计专业势在必行。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不等于宽泛化,因此,需要全新模式带动形式多样化的毕业论文达到预定目标。

 

行动学习法强调学生要组织学习团队,采取“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研究解决问题—展开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循环学习方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国外高等教育中有大量的硕士课程把行动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2009—2011年,应用于业界和硕士层面。目前,行动学习法应用还不多见,具有研究价值。

 

3实施方案

 

3.1毕业实习基地多样化

 

选择实习基地的首要条件是实习单位符合毕业设计要求,具体包括:硬件和软件设施良好,具备接纳实习生的能力;存在突出的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可提供毕业设计所需财务数据;具有长期合作的基础。为保障实习基地的长久性,校方应结合不同类型企业的特点,力促合作共赢。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繁忙的年报审计时段,可安排学生前往协助审计工作;对于企事业单位,校方可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服务。

 

3.2毕业实习分组多样化

 

毕业实习采用集中实习形式,每家实习基地安排一组学生。根据学生前三学年加权平均分排名,结合固定实习基地的数量进行实习分组,确保在各个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的学生调研水平较为平均,达到良好的行动学习法教学效果。

 

3.3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

 

毕业论文可采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财务分析报告、财务风险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类型。选题时,采取学生自由选择与指导老师参与协调相结合的方式,同一组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不得相同。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习基地的行业特点,进行分析,发现问题,与企业员工、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最后,对实习单位的特性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3.4毕业论文指导多样化

 

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按照毕业论文类型重新分组,然后按类型重新安排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分类根据其研究领域确定,保证对学生指导的专业性。对于计划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原则上,毕业设计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师从同一位导师,从而保证学生课题的延续性和前瞻性;对于直接工作的学生,试行双导师制度,校内指导老师从理论知识和报告写作等方面进行指导,校外指导老师从选题和项目实施方面给予帮助,并定时安排小组成员集中讨论。

 

3.5毕业设计评价多样化

 

毕业设计采用以下方式考核:

 

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学习态度,参与讨论情况,查阅文献、翻译文献、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定平时成绩;②教师根据实用性、逻辑性、分析能力、自主完成情况匿名评定分析报告(论文)成绩;③学术论文逐个答辩,其他类型分组召开研讨会,评审组旁听打分;④毕业设计成果创新点突出、被企业采纳或分析报告(论文)在正规刊物发表等特殊情况可得到额外加分。

 

4结论

 

行动学习导向的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通过自主选择毕业论文类型以及实践论题,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能够与现实状况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创新能力。

 

(2)能大幅度提升毕业论文的学术水平。在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背景下,只有一部分学生可以选择撰写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学生较少,指导老师也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指导,能够获得较高水平的毕业论文。

 

(3)能够加强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促进三个主体的协同发展。基于行动学习导向的毕业设计(论文)是以企业具体项目为主体,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研究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能够促进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促进三者共同提升。

会计实习论文篇6

[关键词]高职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设计开发

一、高职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开发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实践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还可以使实践教学数据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得到有效保证。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能够促进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与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实践指导教师实时传输相关教学数据信息。基于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程项目设置、时间安排、考核方式等信息,从而有利于其有序完成实践课程的学习目标。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并不相互排斥,两者可以十分准确地同步,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实践课程和教学规划能够通过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得以有效落实,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实施学分制时,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能够同步获得学生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所选择的课程状态,学生也可以在系统中便捷、实时地了解实践课程的具体安排。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全面保障各个部门管理的有效性、同步性、实时性。高职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电子信息平台主要包含教学、行政与图书等管理系统,而早期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是教学管理系统的独立子系统,其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问题,即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之间的系统标准并不一致,数据缺乏兼容性,实现信息共享的难度比较大;系统信息缺乏一定的即时性,难以及时充分反映实践训练的具体状态;未深入分析系统中的大量数据,并进行深度挖掘,导致系统决策支持能力与教学质量备受影响。

二、高职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顶岗实习设计

(1)通知一般来说,学生到校外参加实习的地点都比较分散,教师难以集中相关通知,甚至与学生联系的难度都很大。学生通过定期登录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及时获取学校或者教师所的信息,教师也不用担心会与学生失去联系。专职教师具有、删除、修改通知的权限,学生与校外的指导教师可以实时查询相关通知。(2)单位单位管理主要包含两部分,即实习单位管理与招聘单位管理。学生在实习单位联系书中,详细填写实习单位的具体信息,以便于教师后续实时查看;招聘单位的信息学生只能查看,不得修改。学生填写联系书之后,专职教师可以浏览实习单位的详细信息;校外指导教师填写招聘单位的信息之后,专职教师可以浏览招聘单位的信息。校外指导教师在系统中具有添加、修改、查看招聘单位信息的权限,而且其所添加的信息能够为实习单位合理选择所需的技术员工提供帮助,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3)实习计划书实习计划书就是学生在参与单位顶岗实习之前,针对实习活动的具体规划。学生具有填写、修改和删除计划书的权限。在学生填写完实习计划书之后,专职教师可以查看并批阅,而校外指导教师也有查看的权限。(4)实习日志实习日志详细记录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心得体会与总结等相关内容,学生根据专职教师的具体要求定期填写日志。专职教师可以实时查看日志,以便于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校外指导教师也可以查看日志,以了解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5)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就是学生针对实习过程中的具体项目进行总结报告。在实习活动结束之后,学生需要详细填写报告并上传网络,专职教师进行批阅并评定成绩。教师应一一检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并从中积累一定的实习教学经验。校外指导教师详细审阅实习报告后,给学生一个相应的成绩。

2.毕业论文设计

(1)课题对于毕业论文设计而言,选题是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好的课题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毕业论文设计可以将学生的创新创造力全面发挥出来,对于其以后就业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学生在研究活动开始之前对科研课题的文字说明。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主要是由学生填写开题报告,详细叙述课题概况,并上交教师进行审阅。(3)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任务书是指在毕业设计的前期,指导教师针对毕业论文设计项目,提出任务、指标、原则、要求的任务性文件。任务书由教师进行填写,并上传到数据库,学生可以浏览,并根据具体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4)毕业作品毕业作品就是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课题项目后所获得的成果。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上传毕业作品,教师进行审阅并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5)毕业答辩毕业答辩是一项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的正规审查毕业作品的形式。教师在审阅毕业作品之后,会组织安排学生答辩,对其作品进行评定,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6)交流记录学生在实习时,教师需帮助学生缓解环境变化与心理变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十分关键。首先,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交流方式,如QQ、微信等,但沟通方式不能太繁杂,否则会影响学校对教师的考查。其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资料不能太散乱,否则会影响教师实时跟踪学生的顶岗实习状况。应把学生实习期间与专职教师、校外指导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记录加以管理,以利于学校对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高职院校内部的专职教师可以添加、查看并删除具体记录。

3.统计查询设计

统计查询设计就是针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查询,并设置一定的查询条件,以此统计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数据,如在学生基本信息中可以查询各系部、班级学生的具体信息,还可以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三、高职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实现

1.运行环境

基于B/S模式的“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网络管理系统”,学生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后,要尽快到网络上,才可以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所以,学校网站应安装IIS,以此为载体并调试网站。IIS是互联网信息服务,也是微软公司所提供的以Internet运行为基础的服务器组件,其主要包含Gophe与FTP。IIS安装配置完成之后,可以利用ASP与Java等语言进行页面编写,进一步实现相关扩展功能。

2.系统实现

(1)用户登录界面系统用户能够基于任何电脑进行IE地址输入,自动进入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网络管理平台登录界面,并选择用户身份,输入用户名与密码,进一步确认信息。在登录界面上包括专职教师、校外指导教师、学生三种用户类型,不同的用户身份登录系统时,所拥有的权限也各不相同。管理员将用户信息导入数据库,登录时学生使用学号、教师使用教工号、校外指导教师使用编号,默认用户名与密码相一致,在首次登录之后可以进行修改。(2)顶岗实习的实现在顶岗实习中要科学设置学生的实习状态,学生在实习之前,要详细填写顶岗实习联系书;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登录系统填写实习计划与日志;在实习结束之后,应如实填写实习报告书。学生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日志时间跨度与内容的填写,以便于详细记录顶岗实习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并上交实习日志,由校内的专职教师进行批阅和审查。系统中,在批阅学生实习日志的页面会详细列出学生的基本信息,专职教师可以审查学生的顶岗实习日志实现界面,还可以浏览并审核学生已经写好的实训日志,并给予其相应的评价。通过顶岗实习日志列表中的姓名,系统可自动打开学生的实习日志查阅状况,会显示学生的基本信息及其填写的日志内容。(3)毕业论文设计的实现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应先选择课题,然后填写开题报告。通过登录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下载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模板,学生根据规定格式进行开题报告详细内容的填写,即毕业论文设计的背景意义、基本内容、关键性问题、调研综述、方案论证、指导教师意见。学生将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全部填完之后上传数据库,并交由专职教师审查。在审核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的页面上,通过审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列表,专职教师可以查看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情况,并能审阅开题报告的详细内容。专职教师批阅后,应填写具体的指导意见,并传输到数据库。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完成之后,也需要把毕业作品和相关资料传输到数据库,并交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查。(4)统计查询的实现统计查询实现了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内部海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并构成了一定的图形表格,即按照系部、班级对岗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毕业项目图进行分类统计,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与教师的指导记录。以学生基本信息查询为例,可把所有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列表,按照系部、班级、姓名等项目进行筛选查询。

会计实习论文篇7

[关键词] 网络化; 学习; 会计专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5. 07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5- 0107- 01

由于互联网和网络教育环境的普及和发展,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网络化学习(E-learning)方式[1]。网络化学习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网络化学习方式比传统学习方式更适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但是,目前国内外对网络化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化学习资源和网络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上,而忽略了对网络化学习的主体即学习者个人的相关研究。因此,有必要在相关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会计专业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构建的基本要素及知识转化模型进行研究,以提高会计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缩短其将会计理论知识转化为会计实务处理能力的时间。

1 相关基础理论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构建会计专业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涉及的相关基础理论包括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理论和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等。

1.1 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

要把握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内涵,首先应理解个人网络化学习的内涵。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由学习者、学习资源、支持要素所构成的个性化学习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个人网络化学习者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进行个人自主学习,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个人知识库,实现知识的迁移、创新和增值[2]。

1.2 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是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自己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并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应用的信息,以此扩展个人知识的一种战略与过程。其目的在于整合自己的知识资源,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3]。

2 会计专业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要素

会计专业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和支持要素。

2.1 主体要素——会计学习者

学习者是学习过程中信息行为的实施者,是个人网络化学习的执行者,最主观、最能动,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习者已有的个人知识库、信息需求强度、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吸收能力以及信息利用能力。

2.2 资源要素——会计学习资源

会计学习资源主要指会计学习材料和相关参考资源,如各种会计基础课程和实验课程、会计上岗证、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高级会计实务和注册会计师等各类会计考试课程及相应的习题库资源等。

2.3 支持要素——进行网络化学习的一切辅助要素

会计学习者进行网络化学习的一切辅助要素,包括各类硬件和软件、学习平台、学习氛围、导学者、学习伙伴、管理者等[4]。

3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模型

3.1 模型定位——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个人知识管理模型

如果说个人资源管理使会计课程转化为会计理论知识,个人知识管理则使会计理论知识转化为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个人网络化学习要想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需要对会计理论知识进行管理,需要强调会计理论知识的迁移、创新和增值,及提升为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因此,个人网络化学习需要由个人资源管理向个人知识管理转化,即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模型应定为于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个人知识管理模型。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个人知识管理的目标在于重新构建个人知识库以实现会计理论知识向会计实务处理能力的提升。

3.2 模型框架——知识螺旋增长模型

基于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个人知识管理从纵向学习过程来看,是学习者根据学习需要从互联网知识仓库中搜集、评价客观会计理论知识成为学习者个人表观会计知识;对个人表观会计知识组织、分析并与个人其他知识整合成为个人主观会计实务处理能力,以实现会计知识的转移、创新和增值,是知识链形成过程;将个人主观知识显现、共享又成为客观知识,是会计知识创造、整合、开发和利用的知识创新过程。从客观会计理论知识到主观会计实务处理能力,整个会计知识链实现了会计知识的迁移、创新和增值,将个人会计实务处理经验共享,又成为客观知识,这样周而复始使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呈螺旋形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 罗华,阮建海. 基于个人网络化学习体系的学习策略探讨[J]. 图书·情报·知识,2006(11):107-109.

[2] 财政部. 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 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N]. 中国会计报,2010-12-31.

会计实习论文篇8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深化教学,“基础会计”课程已成为财会专业学生们的必修课,然而如何提高学生们在学习之后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一直是一大难题。基础会计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于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能大力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中才能使知识升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实践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会计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进行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本文从改善理论教学、组织模拟实训、练习会计书写、实地观摩学习等方面几方面进行研究,为能够更好的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能力的优秀会计人才提出几点建议。

一、改善理论教学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学习《基础会计》课程必须先有足够的理论准备。纯理论教学又是非常枯燥无味,难以接受的,而这种现象在各学科课程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要改善理论教学的可接受性,就必须在理论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讲授理论中适当添加案例,涉及有关单据、凭证、帐簿及报表等会计资料时,应通过实物展示,包括空白的会计资料及已填制好的范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种展示可以是实物、投影,或者多种手段相结合。并且这种展示要重复多次,以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促进理论学习及消化。课堂教学中还应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练习,填制有关单据、凭证或帐簿、报表等,边学理论,边进行练习,以便及时更好地掌握填制会计资料的方法和技巧,不能把填制会计资料都集中到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过于集中的实际操作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所有的实务操作方法及技巧,影响实训环节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模拟实训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理论上的一般理解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实践,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基础会计的理解。多数院校的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安排在学期末进行,而且只完成一套业务设计较完整的企业会计业务案例的处理。这样的安排能使实训集中进行,各项实训业务连接紧密,思路连贯,便于形成全局观念。但从业务操作只做一套综合题的角度来考察,难以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从数量上说,至少应完成二套以上的业务实训操作,以达到“熟能生巧”,增加记忆的效果。若只做一套业务实训就会存在学生因时间紧迫不能顺利完成任务,而只参考一些同学的答案,从而导致整个操作过程完成后没有多少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以致实训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时间上说,安排二套业务实训的做法可根据需要调整每套业务的题量,也可相应调整实训时间安排。组织模拟实训,配备师资又是一个关键,指导实训课的老师最好是“双师”型的教师。如果实训指导教师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模拟实训效果就难以保证。因此,各高校都应加强对会计“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

三、增加书写练习

从事会计工作有一手规范、整洁的字是一项基本要求,是实际工作中用得着的真本事。书写流利、规范能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会计书写技巧是会计专业人员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高校在《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应当安排这项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增加会计书法练习的教学环节。书写练习主要内容是汉字的基本功、数字的小写、大写及会计资料的填制方法的训练。通过有实践经验的老师讲授,使学生对会计书写练习有一定的了解并加以练习,达到提高专业技能之目的。会计书写教学安排方案;总课时约2O学时,课堂讲授三分之二的时间,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体会。当然,掌握一门技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课后学生仍然需要自觉多加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开设会计书法课程让学生掌握会计书写的规范和技巧,增强学生毕业后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转贴于

四、实地观摩学习

前面的各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理论和实践中的知识与技能储备,但是,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些知识或技能的学习还是支离破碎的,还未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和全面感受,因此,观摩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是完成《基础会计》的实训后,安排学生观摩学习,这是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重要一环。模拟实训环节所接受的业务类型及信息毕竟是有限的,通过观摩学习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增进感性认识,会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更透的理解。有效的观摩学习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全面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场景,架起从理论通向实际的桥梁,从而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但往往实际中,观摩学习多数时候是走过场,没有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要达到良好的观摩学习效果,就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观摩学习首先是要有计划

在计划安排观摩学习的内容要具体,重点要突出。观摩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被参观单位的基本情况,单位性质、机构设置、所属行业、业务规模、盈利状况、财务机构的岗位设置、职责分工、相互牵制制度及业务流程等。重点应放在原始凭证以及业务处理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帐簿和报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原始凭证是办理会计业务的起点,正确把握原始凭证,是正确处理会计业务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而依据正确的原始凭证编制正确的记账凭证,以及正确地进行登记账簿,是正确编制报表的基础。

2、要组织编写观摩学习指导书

观摩学习往往是时间紧,任务重,多数单位又不太乐意接受观摩学习。为了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提高观摩学习的效率,就必须组织编写适用的观摩学习指导书。观摩学习指导书应包括以下内容:观摩学习的内容及重点、观摩学习的时间安排及各项内容的先后顺序、指导人员讲解和答疑及讨论的安排、观摩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学生通过事先阅读观摩学习指导书,了解观摩学习的有关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有助于提高观摩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达到缩短在被参观单位停留的时间,减轻被参观单位及有关岗位人员工作负担的目的。

3、教师要对观摩学习进行适当指导

任何活动都要有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会计观摩学习也不例外。指导教师应对整个观摩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地监控和适当地指导,确保观摩学习活动按照计划的时间和环节顺利进行,完成计划所确定的学习目标。

实践性教学是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从整体出发、从实际出发。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深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明伦.新世纪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2,(7).

会计实习论文篇9

关键词 深度学习;学习环境;信息技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44-03

1 深度学习概述

我国学者黎加厚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在众多思想间进行分析和联系,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1]。深度学习是一种学习者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有效途径,更加重视对知识的深层加工、深刻理解以及长久保持。此外深度学习要求能够实现知识建构、问题解决以及知识的迁移应用。通过对深度学习概念的深度剖析,笔者以为深度学习具有图1所示特征。

2 学习环境设计的相关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四个属性,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2]。

情境――学习环境设计中的学习情境创设要为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提供帮助,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协作――学习者在学习中要积极进行有利于学习效果的互帮互助,因此,“协作”是学习者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必须积极考虑和精心设计的环节。

会话――“会话”是协作学习的中心环节,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情感沟通及知识探讨。

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习惯,选择有用的信息资源,然后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构建出新的知识系统和认知结构。

情境认知理论及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 情境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可总结为:1)强调情境要真实,它是一切进行认知学习和认知行为的基础;2)学习的有效进行要有一定的情境或文化背景,学习是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积极互动的过程;3)强调学习中要有认知工具辅助,还强调构建学习共同体;4)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个人理解,并且要对学习过程积极反思;5)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帮促者。

情境认知理论为学习环境的设计给予诸多启示,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1)提供合适的活动和任务;2)创设贴近事实的学习情境;3)促进知识建构;4)提供适合认知工具作为教学支架,辅助学生学习;5)提供真实的评价反馈。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及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 维果茨基提出社会文化发展的学习理论,他认为社会交互作用对个体的认知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并向人们解释了要进行合作学习的原因。因此,社会文化理论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启示有:1)要注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环境中尽量提供学生和教师便捷的交互途径,这样的交互对学生个体的知识获得和认知发展是极为重要的;2)学习环境的设计需要根据学习者学习中的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当的教学支架,使学习者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3 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

设计思路

1)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大量知识的持有者,教学过程就是实现知识的传递。而在深度学习课堂中,教师角色是知识意义建构的帮促者。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应和理解动态的环境;学生要主动地学习,甚至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不再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知识意义建构者。这种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能同时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践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2)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应该具有真实性,即知识生成的环境应尽可能地与概念被实际应用的情境相接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习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相关的实践展示相互关联起来,指导学生来探究问题的原型。这种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为指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做了有意义的铺垫,有助于学生积极的知识迁移。

3)提供多样的认知工具。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引和扩充学习者思想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3]。它能促进学习者完成认知,帮助学习者进行思维,有助于培养学习者创新思维、综合思维。提供多样的认知工具,有助于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风格。

4)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活动具有社会互动性,学习的过程要以某种社会文化为背景,然后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设计模型 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的搭建,核心就是促进各个要素之间的交互,形成相互促进的协调机制。汉纳芬认为,学习环境的设计必须是一种贯一设计(Grounded Design),即要符合贯一设计原则[4]。他认为贯一设计原则有四大条件:1)设计必须以普遍接受的理论框架作支撑;2)所得的研究结果与研究方法必须相一致;3)可以适当地在可参照的环境中对设计的过程进行启发式的应用;4)贯一设计模型会在应用中得到验证。

该模型的设计思路整体上坚持了贯一设计的原则,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设计,如图2所示。

4 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案例――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信息技术是门年轻的课程,深度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创设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基于以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持下的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笔者认为如下面所述。

学习任务设计

1)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教师一定要从教学三维目标出发,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去设计与之对应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自学教材,实现问题解决。

2)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由于不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水平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由浅及深、先易后难,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通过不同程度任务的完成,增强学习者学习自信。

【案例】图文混排――学制贺卡学习任务设计:1)在Word软件中实现简单的图文混排;2)利用教师所给素材制作精美贺卡;3)学生自己收集素材设计一张贺卡来表达“爱心或祝愿”。

学习情境设计

1)情境创设要有启发性。创设情境即教师采用一定的语言、动作或借助多媒体的形式拉开一堂课的序幕,自然过渡到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让学习者进入充分的学习准备状态。

2)情境创设要有真实性。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真实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使用真实的任务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来展开教学探究的过程,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促进学习者实现迁移。

【案例】图文混排――学制贺卡学习情境设计:1)展示“贺卡”作品,进行情境渲染,将学生带入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2)展示界面更为精美的“贺卡”作品,教师兼用生动的语言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

学习活动设计

1)学习活动中要实现互动性。在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中,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交互性的实现。通过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互动,在学习者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不同个体之间取长补短形成群体动力来弥补自主学习的不足。

2)学习活动设计要有多样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多样的学习活动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能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参与机会,易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图文混排――学制贺卡学习活动设计。1)师生问答互动方式。针对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展开课堂活动,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2)小组竞赛方式。自由选择小组成员来收集材料,在规定时间内设计以“爱心与祝福”为主题贺卡,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增加学生与计算机之间互动,既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又能训练智力,扩大他们的视野。

辅助工具设计

1)辅助工具的设计要有多样性。教师要提供包括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等媒体信息的辅助工具,这样得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不同的渠道引导学生进行高阶思维,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的。

2)辅助工具要有适用性。在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中,教师应当根据学习活动的需要提供合适的学习工具,并对学习工具作简要介绍,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工具。

【案例】图文混排――学制贺卡辅助工具设计:1)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小助手,课堂讲授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拓展性任务,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2)教学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在视频中来展示主要的操作步骤,方便学生参考,弥补班级授课的不足。

评价反馈设计

1)评价要实现多元化。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以固定的模式和答案对学生进行评价。

2)评价要有激励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使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响应,使他们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同时,除了教师,要把评价引伸到课外,给学生的学习不断地注入新的催化剂。

【案例】图文混排――学制贺卡评价设计:1)学生自评,学生对“贺卡”制作过程中自己的收获和需要继续提高的地方进行总结评价;2)小组互评,展示各组的作品进行组内、组间对比评价;3)教师评价,教师做全面的总结评价,不仅是对自己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提升的肯定,更是激发起自身的自信心和内驱力。

参考文献

[1]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21.

[2]段金菊.e-Learning环境下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2012(5):38-43.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会计实习论文篇10

 

一、引言

 

大学教育的使命是文化的传授、专业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未来的科学研究人员(奥尔特加·加赛特,2001)。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就需要推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而研究性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学专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正所谓“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然而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专业培养方案雷同、课程体系设置相近问题。近几年来,随着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各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在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偏重于会计实务的教学,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各高校纷纷采取措施来增加会计理论课程的开设。据笔者不完全统计,70%左右设有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高校现在已经开设了会计理论课程,但课程名称并不统一,大致可归纳为三类名称:第一类称为会计理论,第二类称为会计理论专题,第三类称为会计理论基础。尽管名称不统一,但是其教学内容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涉及会计基本理论的讲授。根据笔者近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在开设会计理论课程的高校中,有些教师仍然像会计实务课程一样,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研究性课程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性质

 

会计理论课程主要是面向高年级会计学本科专业学生开设,重点介绍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理论、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理论、会计前沿理论、管理会计理论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探索研究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升学深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它一般设置为选修课,也有高校设置为必修课。通常一周安排2—3课时。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教学目标设置

 

对本科生而言,学习专业知识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习会计理论有助于其对会计实务的理解、分析,并对会计实务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加深对会计实务的掌握,因此开设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不但能向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根据这一思路,可将本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为以下几方面:

 

1.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巩固已学会计实务知识。学生前期所学的专业课程大多数是实务性课程,包括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通过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到系统的会计基本理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先实务后理论,先简后难,不断拓展实务的范围,启发学生探究在其他可能情况下该如何处理类似问题,总结提升理论知识,使学生具有更高的应用会计基本知识的能力和处理现实会计实务的能力。亨德里克森(1992)指出,会计理论是一套逻辑严密的原则,能够使实务工作者、投资者和债务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会计实务,提供评估当前会计实务的概念框架,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建立。可见会计理论对于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训练学生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会计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设计上,可以围绕某一理论专题进行课堂研讨。由教师布置研讨专题内容,再由学生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利用课堂时间由学生来展示其研究成果或观点并展开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献资料向学生介绍会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比如规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文献资料搜集方法的同时了解会计研究方法,这为今后学生进一步深造或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一定的研究基础。

 

3.提升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和实务处理能力。会计理论课程的内容之间逻辑性是非常强的,比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就是一个理论较为严密的逻辑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理论与实务之间有了一个联系的桥梁,据笔者多年观察发现,在学生学习会计理论课程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变得清晰了,特别是遇到较为新颖的业务,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理论来进行解答。学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专业课程成绩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选取

 

(一)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内容

 

会计理论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理论主要是指财务会计理论,广义的会计理论包括财务会计理论、审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作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可将会计理论按照内容划分为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应用理论和会计理论前沿三个部分。

 

1.会计基本理论。这部分主要是围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的内容,包括会计目标的内涵及主要观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内涵及国际比较。这部分内容是会计理论的主体内容,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2.会计应用理论。这部分主要是有关会计准则理论的内容,包括会计准则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渊源、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问题、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评定标准问题。这部分内容与现在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协调密切相关,也是各国规范会计实务的主要依据,与当前实际联系紧密。

 

3.会计理论前沿研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涌现出的新的会计问题和热点问题,会计理论需要对其做出解释,比如会计行为理论、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碳会计等,这一部分内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作一定灵活的安排,也可以学术报告的形式来开展教学与研究。

 

(二)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材选取

 

教材作为高等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参考,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依据,尤其对本科生来讲,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他们的专业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综观国内高校会计本科会计理论课程的教材,下面选择以下几本有影响力的著作:

 

1.《会计理论》,葛家澍、杜兴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该著作较早地引进了西方会计理论,并且注重结合中国会计的实际和作者自身的观点来撰写,创新发展了我国的会计理论,是一本会计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主要内容如上页表1所示。

 

2.《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该著作引用、吸收了美国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依照西方会计理论内容和结构撰写,侧重于财务会计理论,其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3.《会计理论》(第四版),魏明海、龚凯颂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该著作按照财务会计理论、成本控制理论和管理会计理论三部分进行撰写,其特点是内容由浅入深,教材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做到及时更新。其主要内容如表3所示。

 

根据对三部教材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会计理论相关著作既存在相同或相近的内容,也存在不同之处,作为研究性课程,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其中一部作为教材,其他相关著作作为教学参考,博采众长,使得学生既能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又能关注当前理论前沿的动态和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发展。

 

四、会计理论研究性课程的教学方法

 

会计理论是对会计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会计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并不断发展。鉴于在讲授会计理论时,学生已经学习完了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实务性课程,因此在讲授会计理论课程时要突出其理论性与研究性,一方面要系统介绍会计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现有的会计实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以下几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导入式教学方法

 

在每一章节讲授理论之前,给出简短的案例来引导、启发学生。例如通过安然事件,引出高质量会计准则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以问题导向来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有更为广泛的知识面。

 

(二)合作互动式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一个人讲到底的单项信息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与多向交流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需要讨论的专题,由班级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研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凝练成为研讨小组的观点,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展示。例如在讲授会计准则国际比较这一专题内容时,笔者就把授课班级分成10个小组,每一小组负责某一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情况资料的搜集,然后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教师在他们讲解的基础上对不正确的地方给予纠正,接着再进行国际比较分析,这样使得学生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都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协调也会有更深的理解。合作互动式的教学达到了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共享学习成果的效果。

 

(三)名作名篇评析课堂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精品力作或专业权威期刊最新的名作名篇,比如《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等杂志上发表的会计类论文,由学生事先进行仔细阅读,并且撰写读书笔记,教师再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进行一定的评析,主要围绕论文的选题、论点以及论证方法等几方面展开,这样使得学生对会计论文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了最新的理论前沿动态和创新观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今后学生的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会计理论课程以研究性课程形式来进行教学是一次尝试,也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实务的变化,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会有所变化,因此我们在其课程教学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注重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举一反三,从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