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7 17:37:20

会计专业管理

会计专业管理范文篇1

摘要:会计专业培训要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我国会计教育组成部分的会计专业培训与知识经济的要求却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会计专业培训必须做相应改革。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会计专业培训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会计专业培训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会计;培训;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对我国会计职业的执业质量和会计培训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培训教学工作必须更新观念,顺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会计专业培训的特点,适时进行会计教学工作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探索培养适应新经济需求的会计人才的新途径。一、会计专业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缺乏针对性由于我国的会计专业培训教育一直以来大多都由普通高校举办,且教学师资等资源主要依赖普通高等教育的资源,会计专业培训也就自然承袭了普教的教学模式,然后缩减课时。教学计划即使修改也是委托普教的教师来代办,而对普教的教师而言,由于目前普教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以及学员基础差等因素,高职称和高水平的教师很少给参加会计培训的学员上课,他们并不了解这些学员的实际需求,不熟悉培训规律和学员学习特点,所以,制订的教学计划对学员而言,也就没有针对性。(二)实践教学环境和形式单一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就大多数会计培训的实际情况情况来看,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同时由于实验经费短缺,实训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采用的许多资料是由教师自编的,无法保证实习实训需求。这种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员解决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但毕竟与实际情况有一段距离。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因为合作方收入与付出不等同等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愿成为会计培训的会计实训基地。培训班实训基地的严重缺乏,使得学员的专业实习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三)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学员本身就是会计从业者或潜在的会计从业者,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加强职业素养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和途径。目前会计专业培训学专业课程体系很少涉及与这方面相关的课程。而且,教师也往往忽视了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在相关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片面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未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其中,难以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四)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不够完善,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现有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大多是产品制造型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项目,而对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没有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员知识面的拓展。会计模拟实验教材的项目还应进一步拓宽到其他类型的会计主体,如商业、金融业、行政事业单位等。另外,会计实践教学应包括会计(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三类学科的系列课程,还应包括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两种方式。但从许多培训基地的模拟实验教学来看,真实体现模拟实验的课程只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而涉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计算机操作也较少。枯燥的理论教学以及理论不能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导致学员被动地接受知识,所学的知识也做不到扎实和稳固。(五)师资队伍流动性强,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师资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执行者,对教学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会计专业培训教学师资力量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普教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但他们兼职成教教学,对会计培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相对了解较少。[1][2][][]二是在校就读的研究生,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广博的知识,并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易于与学员沟通,但他们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教学规律的研究,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三是退休老教师,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但对现代成教思想知之甚少,对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不够熟悉,甚至不会使用,影响了会计培训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二、提高会计专业培训质量的途径(一)改革教学方式,推广会计案例教学,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会计培训应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模拟内容的比重,以培养学员的实践操行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员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会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只有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学好。会计案例教学无疑是理论和实践性的契合点。(二)围绕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合理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层次和培养水平。在课程设置上应本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展知识背景和能力基础的原则,让学员学会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以因材施教为立足点,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基础性、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各门课程的衔接性,适当增加人文教育及职业素养的课程门类和课时,减少专业必修课,拓宽专业基础,突出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应以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为中心,学员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什么,就讲授什么内容。教学内容应以实用性知识为主,强调针对性,争取做到学即能用,适当补充会计实务中新出现问题的研讨专题课和“诚信、敬业”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着力培养学员的职业素养。(三)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到教学领域中的各种方法,它是在传统教学手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避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它是文字、声音、图像的结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发挥了教师和学员的个性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必须扩大现代化教学的范围,提高现代化教学的质量。(四)开展新会计知识讲座,完善师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众所周知,会计制度、会计法规更新快,会计知识也随之更新。作为会计专业教师应及时了解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积极参加新会计制度培训,更新知识。学校应根据会计制度的改革情况,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师资队伍,开展有效地教研活动,同时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新会计制度讲座,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员,使学员了解到最新的会计知识及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学以致用,跟上会计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1、熊守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2).2、刘天明.试论我国成人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3、林德明.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5(50).4、王如彩.高职高专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07(2).

会计专业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构建措施

为了能够保证非会计专业学生的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和素质达到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要求,很多高校在“创新性、高素质、宽口径”教学方针的指引下都对其开设了财务管理有关课程教学活动。[1]

一、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选择不够科学

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工作实际教学活动中没有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所安排的教学内容还有待调整和完善。我国现阶段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课时量、教学方法和会计专业较为相似,所用的大都是相同的教材,但是,因为二者的学习基础存在显著的差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大都只学习过基础会计知识,从而导致他们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丢失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二)教材选择不够合理

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选择的教材和会计专业的相同,但是,这类教材并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使用,由于他们在前期缺乏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税法等相关内容的铺垫,自身财会基础相对薄弱。[2]而会计专业学生所用的教材一般都是根据自我专业需求、学生未来工作要求来加以编写,与本专业其他教材之间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相应的联系,课程内容能够达到前呼后应的要求,部分交叉内容会通过其他课程进行讲解。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够科学

第一,网络辅助课程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没有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我国现阶段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选择的依然是教师讲授的模式,即使增添了网络辅助课程、网络课程等教学版块,但是,其难以发挥出相应的功效。师生互动平台无法得到全面的运用,学生提出的诉求难以得到回应,从而导致他们丢失交流和学习的兴趣。第二,选择的案例教学效果不够显著,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选择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案例教学的引导下,能够通过财务管理事例更好地将自我置身在决策的地位,并让他们做出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并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财务管理的学习,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对二者进行区分,从而导致案例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措施

(一)结合专业需求来组织教学内容

在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能够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对课程标准难度进行调节,非会计专业学生大都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以及工商管理等专业,他们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运用大都是通过解决一些非财务问题。[3]

(二)做好教学内容设置工作

首先,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授课过程中要能够重点讲解财务管理环境、目标以及概念,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把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市场营销的目标能够结合在一起;其次,重点对资金时间价值、收益及风险均衡结合在一起,这类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础所在,需要能够讲透、讲细,并结合营销相关案例来加以分析;最后,在对运营资金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要能够紧密联系市场营销相关知识,不断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方法选择

第一,教师要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对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理财理念和思想,提升自我分析和管理能力。[4]还要鼓励学生面对各种问题时,要能够通过网络辅助课程和网络课程平台进行交流,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在网上解答其存在的各种疑问。第二,做好案例选择,并且保证这种选择能够和专业特点相符合。根据学生专业特征来融合财务管理和本专业关系的共同点,并做好案例选择,保证他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案例学习提升自我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高校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构建要能够以培养学生利用财务管理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区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之间存在的差异,并选择积极有效的方式来做好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框架构建等工作,从而保证在完成基础性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陈粤湘 单位:湖南省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秀琴,徐亚明.高职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2,(01):123-124.

[2]张春宇.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5):133-134.

会计专业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人工智能;管理型会计;培养模式

一、引言

近2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演化呈现加速的态势,从网络时代到大数据时代,而后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时间间隔不断缩短。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在可预见的未来,各行各业都将迎来巨大的变革。德勤财务机器人研发的成功与使用揭示了会计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会计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人机关系,从而影响会计教育。在会计人工智能的影响和冲击下,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逐步会被财务机器人所取代,基础核算岗位将大大缩减,因此会计教育只有转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培养管理型的会计人才才能走出困境。

二、西藏民族大学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卷调查

(一)关于西藏民族大学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设计

基于本项目研究的内容与目的,设计关于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34份,均为有效问卷。

(二)西藏民族大学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人员中,男生22名,女生112名;区内学生82名,区外学生52名。调查结果如表1、表2和表3所示。本次问卷主要针对学生对目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评价,学生对学校现阶段会计专业现有培养模式的态度以及学生认为目前会计专业转变培养模式的必要性进行调查,其中男生与女生、区内生源和区外生源对以上三个方面的态度有所差异。总体而言,有近30%的学生对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培养模式表示不太满意,有86.57%的学生认为目前会计专业转变培养模式非常有必要。

三、西藏民族大学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首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未能根据自身办学条件与办学定位开展差异化人才培养,错失了有效对接并服务于不同层次、区域会计职业社会需求的机遇。其次,传统的培养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与课时较少,且多依附于理论课程,不能满足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最后,课程设置偏重核算型会计人才培养,目前会计专业主要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其培养的重点依然是核算型会计,针对管理会计仅开设了一门管理会计课程,而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生还需要深入学习人机交互等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跨学科的知识储备。

(二)传统教学手段与方法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

目前在本科教育中,会计专业教师未能充分利用虚拟仿真、远程实训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而是更多地采用“粉笔+黑板+PPT”的课堂讲授模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填鸭式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不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现有教材不能满足“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前,会计专业教学所用的教材通常由任课教师从各出版社选择,而有些教师为了省去变换教材备课的麻烦,往往连续数年选用同一本教材,因此未能随着科技的发展,适应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四、西藏民族大学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一)革新会计人才培养理念

“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需要高校会计教育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将以学习知识为主转变到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四维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会计专业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同时还通过会计方法和技巧的系统训练,从而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与会计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参与单位的管理决策。

(二)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同时寻求行业与企业专业人士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建议,对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制定及完善。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制定上,结合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对课程和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减少对重复内容的讲解,将简单易学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课外开设讲座式、专题式的课程,针对当前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等方面的热点话题,每学期聘请知名教授、企业管理人员或行业优秀人才等开设讲座式或专题式的课程,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增强学生对前沿问题、复杂问题的兴趣,提高其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进行管理会计教学方式的创新及教材改革

为了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在教学中,就不能止步于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应该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案例教学和模拟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高校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过程中还应该逐步推进教材改革。目前,我国高校所使用的管理会计教材大多成型于20世纪70年代,教材内容的模式化早已不适应当代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从事会计专业的教师应依据教学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教材体系,达到为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提供专业支持的目的。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国家、省市级主管部门每年都会举办会计技能大赛、ERP沙盘大赛、财务分析与决策等大赛。目前各类大赛已将管理会计的理念引入竞赛中,对管理会计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力进行测评。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与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成立相应的财会类专业社团,利用课余时间举办能力考察范围、难度适中的学院级的各类技能大赛,摒弃为取得成绩而进行的精英培养,进行全员参与的普及式训练,整体提升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徐丽姬.财务机器人背景下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的探析[J].经贸实践,2018(19):90.

[2]张云娜.从财务会计转型角度谈管理会计人才培养[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0):209.

[3]褚静静,张红蕊.管理会计能力框架融入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研究: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16(3):41-43.

[4]刘金彬,赵蓓,曹明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财会月刊,2018(20):99-105.

会计专业管理范文篇4

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学生管理体制和策略,必须消除并得到积极完善。在学生管理体制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求学生管理者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有效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消除制约学生积极性的制度,增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教师必须制定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把管理工作的权限由教师管理转移到学生自我管理上,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各方努力帮助学生成才

要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各方努力。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学校要认识到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养,所以学校要积极地与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作为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会计学习的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做好准备。另外,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教师要瞄准会计职业岗位群,建设教学体系,不断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科学、完善的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解决学生在成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改正学生在会计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使学生更好地配合学校、教师实现自我管理,激发学生的成才欲望,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成才,有效促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三、突破学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管理工作中有一些重难点,如果教师做不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会计教学的进展。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主动地突破学生管理工作的重难点。如对于学生夜不归宿、学生欠费补缴、学生的就业压力大等问题,教师需要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上进有助于提高自己会计专业的学习效果、会计应用能力以及自己的综合素养等,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自己不断努力,有效成才,才能在未来谋得一份好工作。所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四、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会计专业管理范文篇5

1.会计学生自我教育现状

有很多会计学生,在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的生活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很突出的表现,就是学习不够主动自觉,不会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越发吃力,进而变为“平日不好学,临时抱佛脚”,“不求高分,及格万岁”。为什么会计学生会这样?原因是孩子缺少内动力。在高中之前的很多阶段,学生的学习都是被老师和家长推着走,甚至有学生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学的,学生内动力不足,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不能自律,完全靠他律的要求被动的学习和生活。成长是需要从内部打破的,这样,辅导员培养会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辅导员工作的让我深深的领悟到:抓住一切契机,引导孩子们进行自我教育,也许比居高临下的说教,河东狮吼般的训斥有效得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辅导员工作中,启发和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校的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同,并且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要求,自愿的行为,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而引导会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达到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石。自我教育的另一个方面是集体自我教育。“润物细无声”,最好的教育往往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影响力是大的,但往往也有居高临下的隔膜与局限,无论辅导员如何与会计学生打成一片,其影响也不如会计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那样无处不达、无时不在。因此,集体自我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教育手段。搞好集体自我教育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实行干部轮换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借鉴他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集体发展比较均衡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了按学年轮换干部的方法。我对每个会计学生都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我仍然采取了会计学生自报,原干部讨论,辅导员均衡的办法,仔细斟酌,不仅力争让每个学生各展所长,而且注意干部之间的配合与互补,为搞好集体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中,我更加切实地感到:只要给会计学生信心,其潜力就会开掘出来;给他机会,他就能发光;给他责任,他就能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

2.辅导员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自我教育”的策略

那么如何引导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呢?在具体工作中,我着重注意以下四个方面:2.1引导会计专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会计专业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而且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会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引导会计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认知,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针对集体自我教育问题,我要努力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可以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或者用榜样的教育力量来引导会计学生自我思考,培养会计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自我教育的核心。既要手把手地教方法,又要心贴心地谈思想,从订计划到写总结,从语言的表达到活动的组织,从日常管理到做思想工作,每个细节、每位干部都不能遗漏;善于发现问题,出现问题敢于承担责任;遇到的挫折时候,我给他勇气;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严格批评,热心帮助;取得成绩的时候,我积极鼓励;发生矛盾的时候,我耐心调解。另外,还要充分发挥会计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我特别重视抓新旧交替的工作,让新干部观察并帮助老干部工作;同时把集体的各项制度、干部的工作职责规范化、条文化,保证了制度的“连续性”,使“交接棒”的工作顺利进行。2.2放手让会计专业学生自己制定对策。明确了问题所在,接下来就是解决问题了。自主德育倡导全面依靠学生,让会计专业学生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通过自我规划,自我实践,将自主意识和能力内化变为自控自导行为,从而达到自我理性成长。让会计学生分组讨论,围绕相关主题设计活动,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会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针对自身实际和学习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苏格拉底说过:“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唤醒孩子们内在的生命能量,让会计学生自订方案,享受创造的过程,一定会比老师规定、会计学生被动去做有效得多。2.3善于激发会计专业学生自己去感悟。传统德育注重道德观念和知识的灌输,重在说教,忽视了学生的亲身实践和自身醒悟,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自我教育鼓励体验、注重实践,我认为学生精神生命的拓展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要给会计专业学生试错的机会,让学生体验过程,体验就是最好的培养。在集体工作中,我总是把干部推到前台,让他们去唱主角,即使有时做得不够好,我也不为一时的得失而越俎代疱。例如:在干部组织活动时,出现了个别人不服从指挥、懒散、不严肃等问题,学生想我“亲临现场压阵”,但我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先对个别会计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再与干部一起商量了对策,并鼓励他们大胆去组织指择。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只到场看过两三次,也没有指手划脚;而只是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干部参考。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组织中,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表现大多没有辜负我的期望。2.4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第一个环节,是会计学生对身心活动的自我总体评价,能在自我设计与自我实践中正确把握自我,认识自我,还有提高自我。有利于培养会计学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自我评价是一种关于内在的教育,能激发会计学生内在潜能,是会计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内在动力。

3.总结

总而言之,相对比传统的说教,通过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来塑造个人的优秀品质,效果要好得多。自我教育是由自我发现问题、制定对策、实践体验、自我评价等组成的动态结构。会计专业学生在自我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求,从而针对问题制定对策;按照自己的对策进行自我践行体验;然后用自己认可的价值观进行自我评价,形成对自己新的认识;最后形成新的自我教育的良性上升。在辅导员工作中,培养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的教育只有最终转化成学生的内在教育时,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充分肯定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使其能力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注释:

[1]齐敏,高校辅导员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会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反思[J],现代职业教育,2018

会计专业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智能财务;会计专业建设;问题分析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是2013年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专科层次的普通公办高等职业院校。高职会计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该专业设在会计学院,分为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方向。随着近几年学院的快速发展,会计专业在实训订单班建设、专业课程建设、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由于学院成为高职院校的时间较短,在郑州高职院校中仍没有处于领先地位。再加上近几年智能财务的出现,导致郑财院在会计专业建设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不能满足智能财务背景下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

在智能财务背景下,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的会计专业课程建设采用的还是传统设置模式,虽然近两年会计学院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但是智能财务融入会计专业建设的元素较少,受硬件设施限制,智能财务背景下无法将智能财务元素与会计专业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智能财务无法得到充分运用,造成教学效果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出现较大差距。

(一)课程设置落后、内容缺乏智能财务元素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仍然采用传统设置模式,没有突显智能财务背景下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课程的管理体系没有创新,首先是之前中职课程管理模式的一些简单填充与修改,没有考虑智能财务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其次,课程设置的结构不合理,专业细分方向间对比不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课程内容,没有各自的特点,职业特色不明显,结构主次不明显,缺乏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如会计学院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虽然有相应的专业实训周,考虑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但是实训教学周的课程内容仍有重复,实训课程的软件更新较慢,还是以前的老软件,没有大量引入智能财务元素,部分实训周设置的上课时间早于相应的会计理论课程,导致没有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当然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毕业以后实践能力缺乏。

(二)学院会计专业设计重理论而轻实训

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学院在实训课程设置上明显少于理论课程。虽然会计学院会计专业已经设置有像《模拟企业经营》《财税一体化》《企业仿真综合实训》《网中网》《管理会计综合实训》等实训类课程。但是学院并没有从根本上从人力及财力方面支持会计专业实训类课程的教学。加上硬件设施及实训场地限制,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受到了很大阻碍,理论教学仍是学院的主力军。而且实训教学由于学院的不重视,导致实训课老师没有太多的动力以及精力去探究智能财务背景下如何将智能财务融入实训教学过程中。在智能财务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应符合职业技能发展的特点,必须彻底改变原来重理论而轻实训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理论及实训教学的课程设置结构,从根本上重视实训教学。

(三)智能财务背景下教学模式有待改革

总体来看,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的教学模式仍是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仍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开展教学,跟不上智能财务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空谈要将智能财务融入教学过程,但是出现了形似而神不似的教学现状。远程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智能模拟教学演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没有被广泛运用。在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体验智能财务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影响,也无法适应智能财务背景下会计专业发展的步伐。容易造成学生与社会脱节,产生厌学心理,感觉所学非所用,对会计专业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智能财务背景下依据会计专业特点,传统教学模式需要改革,会计专业教学如果不能引入智能财务元素加强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学生将很难适应智能财务背景下会计专业的相关工作。近年来实训课程也渐渐引入到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比如沙盘模拟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实训教学过程中没能及时加入智能财务元素,多数教师没有参与到实训教学过程中来,更不用说将实训教学与智能财务元素地融合了。

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智能财务背景下专业实训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职业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在学校的实训室进行,校外的实训在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

(一)校内实训室条件较差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对校内实训室资金及人力投入严重不足,而且实训室的管理也不规范。目前会计学院只有一个企业仿真综合实训室,两个沙盘实训室,四个手工模拟实训室,没有专门的会计信息化实训室。由于会计专业学生人多实训室少,已经出现实训室混用的情况,造成了实训场地的破坏,管理混乱,达不到实训应有的效果,仅仅为了实训而实训。目前,实训室的设备陈旧,部分电脑出现报废情况,实践教学名存实亡。尽管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已经意识到校内实训室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相应的人力及财力投入仍有较大缺口。在智能财务背景下会计专业已经发展到了会计信息化阶段,但是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的实训室条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不能为企业提供适应智能财务背景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二)校企合作单位缺乏

目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单位并不是特别多,而且还有很多合作单位是小型服务型企业,比如酒店、保险、餐饮等服务行业的企业,而且提供的工作岗位与会计专业联系也不紧密。因为会计工作对专业及实践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很多企业不愿意将会计工作交给学校的实习学生来做,学生在小型企业里实习也体会不到智能财务在现代会计工作中的影响。虽然有部分大型的合作企业会提供会计的实习岗位,但是学生也接触不到核心的会计工作,做的都是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再加上部分实训指导老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没有较好实习机会的学生来说,校外的实习成为一种负担。

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智能财务背景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实现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但是,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的会计专业师资团队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队伍结构分布不合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教师等。

(一)会计专业教师的结构不合理

智能财务背景下为了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符合时代背景的会计专业教育,必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然而,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教师的结构分布非常不合理。1.年龄结构不合理在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会计学院的会计专业教师中,四十岁以上的教师仅占15%左右,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老师占68%左右,三十岁以下的老师占17%左右。通过统计数据发现,四十岁以上的教师是教师团队的领导力量,但所占比例较小,三十岁以下的教师是会计专业的主要发展力量所占比例也很小。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年龄结构分布很不合理,远远没有达到职业院校的教师年龄结构标准。2.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目前没有博士学位的会计专业教师,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据主要地位。可以看出会计专业教师的学历虽然达到了职业院校的学历基本要求,但是缺乏高学历会计专业人才,缺乏名牌院校毕业的会计专业人才。学院的会计专业教师平均每周的课时都达到16节,再加上平时行政事务缠身,导致大部分老师没有时间进行专业继续深造以及学历的再次提升,专业知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新,很难适应智能财务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教师的发展受到限制。3.职称结构不合理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会计学院的会计专业教师以讲师及助教为主,副教授占比只有6%左右,职称结构分布不合理。

(二)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是2013年由中职郑州市财税学校转型升级成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主要来自以前的中职教师和近三年新招聘的高校毕业的青年教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与高等教育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虽然会计学院的双师型教师占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但是大部分都是只有相应的证书,而实际能力并没有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目前学院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2020年上半年也开始陆续派会计专业课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但由于时间较短,参与进来的老师还相对较少,还有大部分老师安于现状,对于挂职锻炼缺乏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从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研究——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江西财经大学,2016(12).

会计专业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专业相关度;模块化;会计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一般都会把会计学作为必修课程。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是比较完善系统的,而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政、税务、金融等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还仅仅是其本专业主干课程以外的辅助课程,往往采用从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中适当选取与本专业相关的一门或几门课程进行开设的模式,并且开设的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计划与会计专业没有明显的区别,在教学内容上或是适当简化,或是全盘照搬,不能有效适应不同专业对会计知识的不同需求,因而常常出现会计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脱离,会计教材的选择过深、缺乏专业针对性,会计理论和技能掌握片面,无法做到使非专业学生对会计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本专业的学习起到的促进作用有限。针对上述问题,就需要从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要求出发,突破传统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另辟蹊径,完善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设置、教材建设等问题。首先要打破传统的会计学科体系对会计课程的分类,把会计学知识分成几大课程模块,之后再把每个模块分成不同难度等级的若干层次,然后根据每个专业与会计学知识的相关度评出得分并给出不同分数相对应的课程模块和难度层次,最后由每个专业按照评分建议自主选择课程模块和难度层次,合理组合成一门或几门课程,安排授课。

二、基于相关度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进行模块化整合

(一)对会计学知识的重新整合要兼顾模块化和层次化,并通过相关度评分来实现。一直以来,会计学科体系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等主干课程,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于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这种课程安排是适合的,能使学生在毕业时对整个会计学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掌握。但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学相关的课程只是为了拓展知识面,以便更好地学习本专业课程,因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会计专业有很大区别,并且不同的专业对会计知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税务专业,就要求学生比较全面深入地掌握会计学知识,而市场营销专业,则只要求学生简单了解会计学知识即可。因此,要想更好地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需求,就应该突破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限制,把会计学系统知识做重新的整合。首先,把会计学科体系划分为几大模块,如有必要还可以划分出若干子模块,比如会计业务处理与报表编制模块就可以划分为制造业企业模块、商业企业模块、金融企业模块、建筑业企业模块、行政事业单位模块等。其次,再按照难易程度把每个模块划分为不同的难度层次,例如,会计业务处理与报表编制模块就可以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难度层次。最后,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选择,得出评分值,确定相关度,以达到学生在完成会计课程之后能了解会计学知识的全貌,而不是对会计一知半解。具体的模块选择和评分办法见表1,难度低分值较小,难度高则分值较大。(二)根据不同专业的相关度评分,选择一个或几个模块组合为会计教学课程。1.评分值小于7分,相关度较低的专业比如市场营销专业,其相关度评分为5分,相关度较低,建议这些专业根据表2中选择的模块,安排一门会计课程,帮助学生“懂会计”,了解会计与其本专业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专业课和从事相关工作。相关度较低的各个专业,如人力资源、商务英语等,对会计知识的需求基本相似,因此在选择模块和难易程度也基本一致。2.评分值在7分至15分之间,相关度中等的专业比如工商管理专业,其相关度评分为10分,相关度中等,建议该专业根据表3中选择的模块,安排一到两门会计课程,帮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懂会计”的基础上还能“运用会计信息为企业服务”。相关度中等的专业还有很多,不同专业对每个模块及难易程度的需求都不太一致,因此在选择时要根据本专业的特定需求来进行,比如工商管理专业可能侧重财务管理知识,国际贸易专业可能侧重会计业务处理,物流专业可能侧重物流企业会计处理等等。在设置课程时,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仅需简单了解的知识合并为一门课程,而将需要侧重学习的知识作为另一门课程。3.评分值大于15分,相关度较高的专业对于相关度较高的专业来说,其设置的课程与会计专业基本一致,只是难度有所降低,另外这类专业一般都要开设特殊行业会计类的课程。比如金融专业,其相关度评分为16分,建议该专业根据表4中选择的模块,安排三门或以上的会计课程,此外再单独开设金融企业会计专业课程,使金融专业的学生“基本掌握会计”还要能“运用会计信息为金融企业服务”,了解金融企业会计的特殊性,使其更好地从事今后的工作。相关度较高的专业对每个模块及难易程度的需求都不太一致,因此在选择时要根据本专业的特定需求来进行,比如金融专业可能侧重金融企业会计,税务专业可能侧重税务会计,财政专业可能侧重预算会计等等。

三、基于相关度的模块化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应注意将会计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时往往是就会计而学会计,而不是把会计当作本专业学习的辅助,这样就违背了许多非会计专业设置会计课程的初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担任非会计专业的教师要注意将会计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首先,在制定非会计专业的教学大纲时,应该与其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在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上与会计专业有所区别,同时还要注意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其次,要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考虑非会计专业的特殊要求,根据相关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块和难易程度来进行教学。最后,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既要全面掌握会计学科门类的各项内容,以适应模块化教学,又要注意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专业,更好地帮助学生将会计课程的学习与本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二)突破传统的纸质教材,采用网络教材平台。要想实现非会计专业模块化的会计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使用适合的教材能使教学事半功倍。由于模块化教学突破了原有的会计学科体系,因而原有的教材也就不再适用,应该以模块为基础重新进行教材建设。传统的教材形式不够灵活,内容一旦固定,很难随着需要及时变化,并且以模块化为基础重新编写教材的工作量也很大,因此要突破传统的纸质教材的束缚,建立网络化、无纸化的会计教材平台。先把每个模块不同难度的内容采用电子无纸化的模式安排讲义,上传至会计教材平台,然后在每个学期初把本学期需要使用的内容清单通知授课的学生,由学生自行下载,最后根据教学条件来决定是否需要打印出纸质教材。这样可以大大简化非会计专业教材建设的工作量,因为不同的专业对于会计知识的需求是不一致的,如果每个专业都编写完全适应本专业需求的会计教材,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让类似的专业使用相同的教材,又无法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而网络会计教材平台的建设可以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既减少了编写教材的工作量,又可以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三)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学相长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有的共识,但长期以来由于班额过大、设备限制,教学中主要采取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参与度不高。可以模块化教学为契机,着力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首先,由于模块化的会计教材平台是为所有学习会计的学生服务的,那么不同专业的学生就需要于学期初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选择不同难度的模块,因此每个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选教材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可以使学生及早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了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都是零起点来学习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会计原理、技能的学习中去,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理论基础之后,就可以结合具体模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金融专业学生学习银行结算方式时就可以采用“分组自学—课堂演示—学生讨论”的方式。

最后,在期末考核时也要另辟蹊径,改变原有的“一张卷定成绩”的模式。会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期末考卷很难做到考核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另外非专业学生学习会计主要是为本专业服务,而会计的期末试卷也很难体现这方面内容,因此笔者建议实行综合考评制度,主要包括理论考试、实务操作考核和研究报告三部分。

[参考文献]

[1]胡舟丽.非会计专业本科会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乡镇企业会计,2019,(2).

[2]刘勇强.本科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6).

会计专业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岗位导向;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课程体系构建

我国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人才培养形式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会计专业教师需要基于岗位导向,引进先进思想,积极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改革,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1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和体系构建必要性分析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个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同时提升了对会计专业人才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实际要求,需要为企业经营管理和日常商业活动组织的管理人员提供重要的决策信息,同时为流动资本市场的参与人员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和信息数据,为政府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制定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全面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1]。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升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重要性的认知,给予足够重视。但是,近些年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并不理想。根据用人企业的反馈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都难以达到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管理知识,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培养具备多元化结构知识和创新创造型思维的会计人才,提升会计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高职院校要积极创新改革专业课程,构建有效的课程体系,转变会计教学模式,适应时展,促进会计人才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育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过硬、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采用以往的会计学科教学形式,没有创新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虽然对教育环节进行了不断的强化改进,但是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以往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理论课程时只对教学内容进行直观展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型学习思维,降低了学生对会计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许多学生在选择对会计专业有较高的期望,有较强的自信心做到学有所成。然而高职院校长期使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掌握会计理论知识体系,产生挫败感,逐渐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难以提升实践学习的效果[2]。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我们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教师过于注重教材中专业知识理论的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之后步入社会岗位,难以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对学生自信心产生打击,逐渐被市场淘汰,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另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可以对理论课程进行直观展现,但是实践课程开展状态随意,大多数理论课程教师无法直接承担实践课程教学的任务,师资力量不足,造成会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现象,难以有效提升会计教学质量和效率。高职院校没有及时完善和改进教学硬件辅助工具,造成教学过程受到教学资源的制约,只能实施简单的会计实践教学,让学生难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高职院校难以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和目标。

3基于岗位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探究

3.1明确会计专业课程目标

各个行业的会计人员成长路径都是从新手到专家,从完成简单的会计工作逐渐向完成复杂的会计任务发展,从基层逐渐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水平。因此,高职院校要明确课程目标,结合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成长历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了解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能力和岗位任职资格。高职院校的课程目标制定要关注学生的业务实践操作能力,保证学生考取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

3.2确定会计专业学习领域,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基于岗位导向的改革会计课程,要结合会计岗位工作流程,确定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如出纳核算与管理、财产物资核算与管理、成本费用核算与管理、资本核算与管理、财务成果核算与管理、纳税申报与核算、财务报告及分析、稽核与综合管理[3]。另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要结合时展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大脑风暴法、张贴板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将学习领域具体化,对教学项目创设对应的学习情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领导者要积极鼓励会计专业教师结合现代学生特点和需求,创新教材的编写,同时充分应用现有的会计教材,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革新和完善,创建丰富多样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例如,教师采用嵌入式实训教学模式,将实训过程延伸到成本会计教学中,充分发挥丰富多样的会计实训软件的重要优势和作用,在成本会计每周的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合单项实训,突破传统抄写作业存在的局限性,帮助学生对每项费用的分配方法进行更加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同时将实训材料的账簿、凭证等相关内容在实践体验中进行适当的增加。教师在实践教学结束之后,可以设定一周的时间,开展综合实训教学,创造不同的真实情境,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岗位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与课程体系的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将实践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细化,考虑相应的课时量,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应用,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知识教学课时,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同时在教学具体操作中将实践环节进行全面落实。

3.3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评价是重要环节,需要对以往纸笔测试的考核模式进行创新,实行多元有效的评价方式,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和完整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会计专业的课程评价包含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通过教师、小组成员和学生协同制定考核评价表,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可以对实际学习情况和课程实施效果从实践操作、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等角度进行评价,结合用人企业实习岗位的要求制定考核指标,教师可以直接观察教学成效和会计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做出合理评价。

4基于岗位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探究

4.1分析会计岗位职责和能力需求

对会计岗位职责和能力需求进行全面总结,有利于构建会计课程体系。会计工作内容和特征会受到经济组织规模和性质的影响,对学生就业去向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去往企业,少部分学生在事业单位,在行政机关和其他经济组织就业的人数极少。因此,高职院校在设置教学内容时,需要以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处理为主。

4.2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分析

对会计岗位的实际能力需求进行分析,根据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的关系构建课程体系,主要分成会计职业基础技能课程、专项会计业务技能课程、特殊会计业务技能和综合会计业务技能课程,学习要层层递进加深,保持课程之间既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又有一定的独立性,构建不同会计岗位导向的课程体系。会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企事业单位中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内容,在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简化,弱化繁杂的理论体系,强化岗位职责相关的专业技能训练,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的实际效果。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中要有效突破会计专业现行的体系和结构,构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新型构架。比如,高职院校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中关于存货的知识与《存货核算与管理》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存货会计面学习和掌握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保证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3基于岗位导向会计课程体系构建涵义分析

基于岗位导向的课程形式,主要是将工作岗位作为核心选择,设置课程内容,以完成岗位职责作为会计学习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进行有效衔接,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全面整合,提升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对会计岗位的职责和技能需求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加强对各个岗位工作任务的实践,有效完成岗位任务。

5结语

高职院校现行的会计课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高职院校要基于岗位导向进行会计课程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改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促进高职院校培养高素养、高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梁丽华.基于岗位导向的职业学院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与课程体系构建[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8(28):7.

[2]李营,张晓东,邹伟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02):33-36+39.

会计专业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大数据战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三教改革

2020年6月,“信息技术赋能会计融合创新”高峰论坛暨2020年影响中国会计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评选结果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它标志着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并将为会计的改革提供动能,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不断创新,以顺利完成会计转型。

一、大数据战略下会计面临改革与创新的新形势

2016年10月,在认真总结全国会计管理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财政部颁布并实施《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紧接着,2017年财政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也相继出台。在“云物大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对新经济深度渗透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知识型会计人员面临巨大的挑战和转型。高速发展的大数据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正不断融合创新,助力我国经济新发展。会计作为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物换时移中逐步向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迈进。大数据战略下,会计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还急需具备信息技术思维方式,掌握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能力。传统的封闭式会计核算环境逐渐转变为业财一体的开放状态,会计工作模式也正发生巨大变化,会计面临前所未有的创新与改革新形势。

二、大数据战略下,高职会计专业“三教改革”是关键

(一)传统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特点。目前的高职会计专业尚属于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是非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它基于传统的课程体系理念,构建了传统的教师打造、教材配套、教法设计三位一体。相较于目前“云物大智”的时代背景,其日渐不适应当下大数据战略对会计人才的发展新需求。大致表现如下:课程体系过于陈旧,人才培养目标已不匹配新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综合业务能力新需求;教学过程中,重财务轻业务,重理论轻实践,产业行业与教学缺乏有广度有深度的融合,教改探索流于形式;教学过程以教为主,学为次,重在知识灌输,且教学手段与形式单一化,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的专业学习自主性与实践体验性差;教师团队没有呈现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组建,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知识师资不能恰当整合。传统的高职专业教学,无论是从课程体系的架构,到教师团队及师资素养层面打造,还是从教材的配套丰富到教法的拓展优化程度,都已经无法胜任当下大数据信息技术融合行业产业所需的社会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任务,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亟待顺势改革[1]。(二)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及其内涵。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启动,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该方案中提出了关于职业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并指出“三教”改革,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是“双高计划”建设中“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在进行“三教”改革时,应把握好整体观、目的性、方法论等三个核心问题。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三教”改革是不可割裂的系统工程,须统筹规划;“三教”改革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三教”改革的方法必须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找准突破口。当前,“三教”改革已进入落实攻坚阶段,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赋能”教师以提升素养能力,“升级”教材以推动教材改革,“激活”教法以推动教学改革。“三教”改革是落实“职教20条”根本要求、争创“发展试验区”核心要务,促进职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三)高职会计专业“三教改革”是大数据战略时代的关键。随着“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提出,以“云物大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时代飞速到来。高速发展的大数据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正在深度融合,会计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各行各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出现了结构性转变。但是,作为培养会计人才主力军的高职会计专业,因教学过于传统,已经无法满足这一时代背景下的行业产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复合性需求。为了顺应大数据战略时代对新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计必须要转型,而教改是促进转型的关键。基于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作出相应变革,以应对大数据战略下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选择。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三教”改革任务的提出,高职会计专业“三教改革”已迫在眉睫。而将大数据信息技术融入高职会计专业“三教改革”既是关键,更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三教改革”的重难点[3]。

三、大数据战略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途径探析

借鉴我国会计专业改革学者的一些新思维、新理念,本文以大数据战略下的信息技术为背景,结合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特点,围绕着课程建设这一改革纲领,本着教师是根本、教材为基础、教法是途径这一系统化理念,拟从课程体系构架、产教融合构建、教师塑造、丰富教材、创新教法等五个方面探讨教学改革,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为首要任务,致力于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培养出适应新经济发展、适应行业产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以大数据环境为背景,以课程建设为纲领,坚持“三教”改革的系统性。第一,课程体系是教学内涵,教改要以课程建设为纲领。作为“三教”改革的核心点,课程建设是“三教”改革的纲领。高职会计专业改革也要以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为改革纲领,系统化地实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会计作为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换时移中逐步向信息化、数字化迈进,会计工作模式已然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封闭式会计核算环境逐渐转变为业财一体的开放状态。众所周知,要想顺利进入会计行业,必须具备过硬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会计行业进入全新的时代。在大数据环境下,会计信息最显著的特征是数字化、智能化。无论是在会计信息的收集层面,也或是会计信息的处理及其报告层面,都趋向于信息化发展。与此相适应,会计人员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体系也不断更新迭代。在行业产业融合大格局之下,社会要求会计人员在熟悉基本会计核算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财务运营与控制、预测与决策、业务经营与筹划、战略部署与实施等管理会计的多元化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最大化挖掘数据内涵、探索数据价值,深入参与到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决策中去。上述对会计人才的社会性行业产业需求,必将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纲领性建设。高职会计专业改革只有站在课程建设的这一制高点上,才能深入有效地开展“三教”改革。第二,借助大数据环境的支撑,将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从教育类型上区分开来,建设类型不同的课程体系。推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并及时将行业与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准则等作为内容模块,融进高职会计教师素养里、体现到教材中,贯穿至教法上。这既是“三教”改革的价值所在,也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改革的意义所在。第三,重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大数据战略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云物大智”时代处处体现了“科技赋能”的企业创新,故新经济发展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理应是是信息技术思维与会计能力并重的教育,将云物大智的新科技充分赋能于高职会计专业新教育。现在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条件是“信息+会计+管理”的复合式,这个复合式里的地源参数可以是跨专业、跨行业、甚至是跨校门、跨国家。基于此,在大数据战略背景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更意味着对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义。比如可以定义如下:以全方位服务行业产业经济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新经济秩序的建设需要为导向,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通识学科科学理论基础知识为前提,深入培养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等会计学专业知识,熟悉会计法、税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掌握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拓展能力、具有高度创新思维、人文素养和职业操守,并能胜任各类行业企业组织的会计实务、会计鉴证、会计咨询及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专门人才。该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突出“应用性与拓展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会计趋向信息化、趋向管理化”方向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4]。“云物大智”时代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以大数据为背景,侧重会计信息化管理化方向。在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都嵌入信息技术知识:具体来说将计算机基础知识,C++编程设计、办公软件高级运用、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等信息技术知识分阶段、分层次、全环节地嵌入会计专业的课程学习中,让学生逐步形成专业学习的大数据观,培养出既能梳理业务流程,又能处理业务信息;既通晓会计核算,又熟练战略管理和统筹运营的新经济时期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二)以大数据环境为支撑,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打造产教融合平台,引领高职学生从“就业导向”转入“产业需求导向”。第一,“三教”改革的目标是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实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三步走:首先是培养出学生的岗位职业胜任力;继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能力,以此来促进提升高职学生面向行业产业的全面综合职业能力。上述三步骤循序渐进,目的明确,可以引领高职学生从“就业导向”转入“产业需求导向”。第二,要实现上述三步走,必须以大数据环境为支撑,以产教融合为改革的着力点,构建产教融合的新格局、新平台。通过融合平台的开放共享,全方位、全过程地实现校企互动交流与合作,协同育人。具体实施分三个层面:首先是借助大数据构建产教融合的格局与理念,将会计教学纳入业务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产教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其二,基于产教融合平台的可持续性效用,还需要制定利于维护产教融合平台的标准化管理系统,以保证其在协同育人模式上的效用化;其三,适时更新并优化产教融合平台,创新高职会计专业育人机制,让产教平台的育人流程接地气。(三)以大数据环境为依托,构建复合型知识体系的教学团队“教师”改革,既是作为“三教”改革中的核心。一环,也是整个“三教”改革的根本。如果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是生产关系,则会计专业教师如同生产力。而在大数据战略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与专业教师的关系更具有大数据挖掘的内涵。会计,其产业与行业特征极为明显。相应地,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其角色不应该局限于仅仅由学校专业老师担任。在产教融合教改新格局、新平台下,“教师”这一角色,需要融入大数据技术、产业与行业等多种元素。比如可以通过实施“双流向双融通”模式,院方与企业或行业的业务专员、大数据技术人员互相兼职互相聘用。通过跨行业跨专业引入信息技术、企业运营、会计实操等方面的专家,打造高职会计专业的最强师资。如此多方流向多方融通之下,既能带动培养出会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实践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又能构建出适应高职会计专业的结构化师资团队。归纳起来,对教师的改革,首先从重新定义高职院校“教师”角色入手,进而组建成复合型知识体系的教学团队。这个改革进程,不仅是教师自我升华的过程,更是教师本身知识结构的重构过程。(四)以大数据环境为依托,创新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形态“三教”改革下,教材改革是基础,它首当其冲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必须改革传统单一的纸质化教材,借助大数据环境,依托产教融合新平台,不断创新高职会计专业教材新形态。而教材的改革,本着创新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高职会计教材理实配套化。将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相配合,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训教学环境仿真。将两者相配合,可以打破理论教学的本位束缚,加强与行业产业的联系,强化高职教育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第二,高职会计教材职业体系化。比如适应龚晓利大数据战略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途径探析社会行业与产业的需求,体现职业要求的进阶性,从初级会计到中级会计,进而到高级会计;或者从小微企业会计核算监督,到中型企业、集团企业、跨国企业的预算、决策;从体现单纯的会计业务核算,到着眼管理会计的视野等等。又如向下联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向上联合本科院校,开展会计专业分层分级培养计划,构建“中—高—本”的分层分级教材体系,合理拓展课程广度,适当提升课程难度。借助大数据环境,体系化的教材可以更好的从不同维度展示出会计专业本身的博大精深及其行业产业特性,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第三,高职会计教材互联网资源化。比如开发与维护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互联网平台+”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体系;推广在线数字化课程,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需求。通过建设网络资源化的教材体系,能及时将行业产业的新规范、新准则等内容模块融入到教材教学中,从而更便捷、有效地服务于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五)以大数据为依托,创新并完善高职会计专业教法形式“教法”改革是“三教”改革的途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务必以大数据环境为依托,创新并完善高职会计专业教法形式,形成多样化的教学风格,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在此过程中,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明确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意义,还要通过拓展应用大数据信息的程度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价值。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丰富专业课堂,从整体上来提升会计教学的质量与效果。1.以大数据环境为依托,借助产教融合新平台,将企业经营运作与会计业务核算相融合会计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会计操作时,既要进行会计业务核算,还要将企业经营运作与会计业务核算相融合,还原出经济实质,这既是对会计专业教师的能力挑战,也是对会计专业传统理论教学的创新突破。它需要教师最大限度地了解行业生存背景,熟悉企业运营流程与环节,挖掘行业产业的经济利益流向,将行业产业运营实体的价值链活动与会计核算紧密融合。同理,在会计操作中,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经济事项发生后的会计核算,而应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核算?还可以如何核算?信息技术下怎样提高核算效率、现有的核算需要哪些数据来支撑、可以形成什么数据结论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从原有的业务核算追溯至核算的经济源头——即经济活动的本质。相应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理应从基于大数据战略下的行业产业及其经济活动入手,以大数据环境为依托,借助产教融合新平台,将企业经营运作研究与会计核算教学相融合。2.以大数据为依托,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比如问题式研究性教学、资料库平台化教学、仿真演示型教学、影像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模块化教学等方式。教师要掌握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场景、学生素质水平等因素灵活变通地选择,以为学生呈现出优质的教学课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3.实施项目化教学,以产业项目对接具体会计流程或任务将专业课程回归经济业务的本质,剖析产业项目,以产业项目对接具体会计操作流程和会计任务。借助大数据环境,有针对性地将产业项目的对接内化为会计专业教学课堂中的重难点和知识要点,进而形成教师教案中的若干任务清单。课程讲授中,以该任务清单内容为目标导向,要求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深度学习,逐一自主地完成任务清单的内容并通过考核。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又能逐渐内化成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行业产业紧密联系。4.继续创新并不断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配合理论教学铺垫能力基础,实训教学打造环境“夹逼”。将两者相配合,可以打破理论教学本位束缚,不断加强与行业产业的联系,体现高职教育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理论教学有深度,有维度,着眼于会计功底扎实;实训教学可真实、可仿真,体现出产业环境塑人。比如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仿真实训中,引入情景化,实施情景化仿真教学。让学生扮演基于不同层面、不同环境、不同类型的会计专业适用角色,例如会计实务类角色:会计、出纳、经费人员、主办会计、CFO等;经营运作类角色:采购员、销售员、生产计划员、CEO等;政府主管类角色:税务专员、财政专员、企管专员等。课前学生对角色触及的产业行业展开情景调研;课中实施情景创设、展开情景演练;课后总结归纳环节演绎,既体现了情景教学法在会计课程中的应用,更可以有效运用行业产业环境倒逼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学以致用、用而须学的宗旨。而有大数据环境为依托,在理实配合的课堂教学得以开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及时学习会计领域发展的前沿与新规,掌握“业财税”一体化理念,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会计视野与素养,善于发现会计操作中的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养成,不断深化学生的会计高素质技术技能能力[1]。5.实施信息云技术教学,构建会计专业云平台其一,大数据战略下,云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数字体系,是信息服务的技术规范,也是未来业务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而会计具有理论体系专业化、数字化、实践操作规范化等特征,使得云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具有了模式化场景。对教学而言,利于构建会计专业云平台。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云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仍然围绕“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从传统地主要服务企业集团,转向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基于“会计+业务+税务”三位一体融合的交互式定制服务。基于这一特性,通过构建会计专业云平台,得以实现信息云技术教学,开启会计教学与大数据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智能化专业教育新时代。其二,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融合,组合并优化配置各种传统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方法与新经济发展中的信息技术适用性充分融合。同时,在上述的融合中,还需要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学习习性,构建出适应新环境下的会计专业云平台,开设专业云课堂,比如云班课、阿里钉钉等。同时还能借助云平台与更多先进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共享优质资源,将共享资源带进课堂,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三,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设备,依赖互联网,开展线下线上相互融合,实施信息化技术型教学。比如现阶段比较流行的“智慧职教”、“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等平台模式。通过移动互联既方便教师进行备课、上课(课前整理与组织教学资源、课中互动激发专业探讨、课后及时有效评价),也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形成学生学习报告。以大数据作依据,可以在报告中详细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学习效果评价,最终对学生学习辅之以目标导向。同时完善碎片化学习,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6.推进“1+X”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大数据环境下,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正在深度融合,推动着商业模式、经营理念发生剧烈变革。在日益变快、信息充斥和距离弱化的社会化环境中,创新务实能力、跨界平衡思维、商业敏锐洞察能力在商业经济价值判断、经营分析决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人员想得到进一步提升,就必须拥有灵敏的系统化信息思维、创新务实能力、精准的宏观分析和微观运作能力,既能协助企业管理者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又能规划出适应行业企业长期发展的财务战略,最大化地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也因此,社会针对会计人员的行业与产业准入提出了“1+X”证书的需求,这就要求推进“1+X”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进入高职会计专业的课堂。基于“1+X”的会计能力考核范畴,有必要涵盖系统化的智能会计课程内容,比如融合业财税智能机器人+项目会计+管理会计等,打造出1+X的功能性课程模块:例如智能化建账、智能化会计确认、智能化经济业务审核、智能化会计记账、智能化财务分析等模块。针对开发的功能性课程模块,展开多元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均可以借鉴计算机中的兼容原理组建一个跨专业的结构化教师团队,有效实现专业与专业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同共进。并在此基础上定期不定期开展实施关于“1+X”发展创新的教学研讨,展开教师合作等[5]。7.改革教学考评模式在大数据战略下,为了完善教改,高职院校还需要探索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考试评价模式,内容应该涵盖对学生的考试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对会计专业教师的评价,既要注重教师会计专业本位知识的熟练及提升,也要引入信息技术运用及与专业本位知识融合程度的评价。对会计专业学生考核同样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比如除了加强对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考核,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还需将学生对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相关操作能力纳入考核范畴。同时,必须注重过程化、多元化考核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而不是单一化地用专业理论知识考试的某一分数来片面评价学生课程掌握实力,否则评价结果会因不系统、不全面而无效。而且,通过过程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更能激发学生对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的兴趣和关注度。

四、结语

推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大数据战略化的教学改革,涉及众多层面,是一项集大数据、云技术、智能化、大物流等信息技术和会计理论、会计实践于一体的复杂的综合工程,其核心是课程体系建设、教师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一定要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宗旨,将“三教”改革作为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坚持教师为根本、教材为基础、教法为途径的系统闭环意识,牢牢把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性和方法论。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为首要任务,致力于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培养出适应行业、产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数据战略下,信息技术如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一双羽翼,为“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做出全新的诠释。

参考文献:

[1]王晓月.“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法改革路径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1):238-239.

[2]李忠华.浅析“三教”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N].中国建设报,2020-04-08(5).

[3]李敏,陈蕾冲,张庆萍.“云物大智”背景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升级改造研究[J].财会学习,2020(33):177-178.

[4]赵春艳,毛腊梅.大数据战略下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金课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29(12):116-120.

会计专业管理范文篇10

1.1程教学的需求具有多样性,而在实际的教学内容方面,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区别,首先对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原则等基本理论进行相应的介绍,其次是学习会计账户和会计分录,最后是对证账表的操作。我院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会计课程名称是《会计学基础》,开课时间是大一的第二学期,周学时为4,共计86学时,其中理论、实践、集中实训的课时分别为40、16、30。与我院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程相比,其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基本没有区别,很多教师在讲授《会计学基础》课程时,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教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如何学会做会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准确地把握教学的侧重点。事实上,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进行会计核算不是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主要目的,通常情况下,作为未来物流企业的管理者,他们学习的重点在于懂得会计基本操作的流程后,对会计信息进行使用,进而为物流企业管理做出决策。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果体会不到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的意义,那么学习就会缺乏积极性,并会对该课程产生厌恶感,这正是该门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缺乏针对性导致的。

1.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会计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会计实践教学具有特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它会延续、补充和深化会计课堂理论。在会计教学中,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应用较少,进而不能锻炼学生的会计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得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非常地低,进而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受教学条件、实训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安排了集中实训,但是缺乏仿真性,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资料多是虚拟的,而且是打印出来的黑白样式,在原始凭证方面,种类少,而且缺乏相关的印章,学生没有机会填制真实的凭证,进而难以找到填制凭证的真实感觉,所以在填制部分凭证方面,学生表现的较为生疏。

1.3教材选用不合理在会计教材选用方面,高职院校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任课教师普遍存在将会计专业使用得教材应用到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的出发点,还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侧重点,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之间对会计课程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我院物流管理专业选用的就是王红娟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的《基础会计》教材,而此本教材是我院经管系教师参与编写的主要针对会计专业应用的一本通用教材,这种忽视不同专业的差异性,选用通用教材,将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2提高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设想

2.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不会从事会计工作,通常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管理人员是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他们需要具备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以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制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就需要与会计专业有所区别:一是求学生在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了解会计基本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懂得物流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如何在会计核算(或会计资料)中体现;二是能够看懂会计报表,利用各种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知识对物流企业经济活动状况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2.2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本着“必需”“、够用”“、易学”、“实用”的原则。非会计专业可以保留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账户、会计分录、证账表等内容,这些内容要精炼、简单,将原先几章的教学内容整合到一章,同时增加财务分析,报表分析等相关内容,在设置财务分析、成本分析、报表分析这几章内容时,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是重点。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会计入门知识。为了便于学生了解会计课程与物流管理专业之间的联系,在开设本课程之前,对会计与物流专业之间的联系,以及会计在物流专业岗位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学生意识掌握会计这门商业语言是必须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接着对会计核算原则与基本假设、账户与复式记账等进行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同时简化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循环这部分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通过实践进行感性的认识。②物流企业常规业务核算及报表编制。在基础会计中,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对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能够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按物流企业经济业务循环的方法进行授课,具体包括:筹集资金及购置设备的核算、供应阶段的核算、经营服务阶段的核算、销售阶段的核算、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等。将教学内容与物流企业实践进行结合,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③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在讲解会计报表时,重点阐明物流企业会计报表之间的差别,说明会计报表结构与会计报表分析之间的关系,解释如何计算和分析财务指标,以及如何利用附表和附录阅读会计报表的方法和技巧。

2.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课程实训安排上首先保留传统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完成证—账—表等一整套的账务处理,但课时不需占用很多,而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锻炼分析物流企业财务会计报表,通过报表提供的各项数据,帮助物流企业进行预测、决策,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要的管理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