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短语十篇

时间:2023-03-20 14:07:24

生活感悟短语

生活感悟短语篇1

1、神经绷得太紧,生活枯燥无味;偶尔放松心情,善于调节为最;做事不求最好,但求问心无愧;做人踏实认真,胜过取巧捷径;只要心态端正,一生快乐相随!

2、如果一个男人醉得一塌糊涂,言语含混不清地打电话给你,请你珍惜,因为这说明他想念你;如果一个男人在某个特殊的日子里,发一条莫名其妙的短信给你,也请你珍惜,因为这说明他在乎你。男人有时候就是个孩子,既需要女性之爱,也需要母性之爱。

3、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所以,不管遇到了什么烦心事,都不要自己为难自己,无论今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应该感到悲伤,微微一笑,一切都会过去的。今天是你往后日子里最年轻的一天了,因为有明天,今天永远只是起跑线。记住一句话:幸运来自于勤奋耕耘,来自于努力和用心。

4、没有人能打倒你,除非你自己。只有你心中有颗信念的太阳,无论走到哪里,那里都会有灿烂的阳光。积极乐观、自由奔放,生活就应该明明朗朗!

5、人生没有草稿,写完今天的这张就不可能再有同样的另一张。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当做不值钱的“废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纸张还有很多”,实际上,生活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和机会,每一笔下去都无法再涂改,我们每天写下的“草稿”,都会成为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

6、学会很乖,即使很多的时候你都很刚烈很倔强。学会不要每次都说出伤人的话,学会让自己的嘴巴过滤文字,因为别人认识你,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你的嘴巴,学会让自己的嘴巴很乖巧很温柔,相信,你也是最惹人爱的。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是最幸福的,心怀美好,精致如你……

7、人生四条不能走的道:不要抄近道,否则会白跑;不要绕远道,没准会迟到;不要走邪道,也许会坐牢;不要上黑道,难免不挨刀。踏实勤恳守法扬善,最终走上成功之道!

8、人生之高度,一靠实力,这是你与人抗衡的话语权,没有底气的愤怒毫无意义;二靠选择,做对事只能对一时,选择对可以对一生;三靠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做,小事情能够成就大事业;四靠境界,觉得生活是刁难,一开始你就输了,认为刁难是雕刻,你总会赢的,失去即得到,挫败即成功。

9、人生是一个车站,进来了出去了;昨天,是一道风景,看见了,模糊了;时间是一个过客,记住了,遗忘了;生活是一个漏斗,得到了,失去了;情谊是一桌宴席,热了,冷了;迷惘是一种态度,放纵了,收敛了;生命是一种坦然,也哭了,也笑了;短信是一道期许,聊表牵挂,就对了。

10、人生的路,走走停停是一种闲适,边走边看是一种优雅,边走边忘,是一种豁达。()何必把自己逼得那么累,埋着头赶路,路到尽头,却错过了乐趣,错过了精彩。不如一边追求,一边享受。看过的风景多了,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总有一些不愿想起,边走边忘,让美好储存,把颓废清空,人生的桌面上,只有幸福。

11、痛苦的对面是快乐,哭泣的对面是欢笑。换一个角度,变一个视角,体会眼泪也是一种快乐,懂得痛苦更能尽情欢笑。

12、爱情的路,也许很长,也许很暗,也许会没有一盏路灯点亮,甚至在爱情的铁轨上,会没有一辆列车抵达。但是,我依然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个人是属于自己的。只是,他还没有走到我的面前,我在等待,等待着他的到来!

13、遇到困难,越坚强的女人越有一股让人尊敬与心疼的魅力。坚强不是倔强更不是强悍,它是情感的理性依托。它让受伤的女人把目光投向远方,给自己一个信步生活的理由。坚强的女人会打一把钥匙解开心锁;借一方晴空,拥抱阳光。

14、懂得宽恕,懂得原谅,开心的是自己,懂得淡泊名利,懂得享受生活,放松的是自己,懂得珍惜,懂得关心,自己不会有遗憾,人生需要懂得很多,开心了就会放松,放松了活得就不遗憾。

15、有人说:坚硬的城市里,容不下柔软的爱情。其实坚硬的不是城市,而是她的心。一个人能对一个人有多大的退让和迁就,就是对她的爱有多深。如果,对自己的爱,超过了对对方的爱,她就不会迁就。在真正爱的时候,没有底线,就是她的底线!

16、人的烦恼就12个字: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带着简单的心情,看复杂的人生,走坎坷的路。人生,简单就快乐,生活,开心就好!

17、人生如镜,你的言行举止它都会一一呈现,如果你笑对人生,生活自然报以微笑;如果你愁眉苦脸,镜子里的你又哪会容光焕发呢!好好享受生活,笑对人生吧!

18、世上最深又最浅的东西是人的感情;最宽又最窄的东西是人的胸襟;最远又最近的东西是人的眼睛;最大又最小的距离是人的心距;最重又最轻的东西是人的态度;最美又最丑的东西是人的心灵。

生活感悟短语篇2

一、凸显精华,领悟真谛

研究伊始,我们首先从学习资料入手,组织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搜集了大量有关组块教学的文字资料与课堂教学音像资料,做到人手一份。

语文组块教学的教学思想:即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多次的深入学习使我们对语文组块教学有了这样的认识:(1)在内容上要凸显“开放性”,教案的设计要基于教材,植根于生活,要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融入课文、引进课堂,充实、调整、重组教学内容;(2)在结构上要凸显“灵活性”,突破以往的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教学结构,突出教学重点,拓宽教学时空;(3)在功效上凸显“增值性”,要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减少无效劳动。

二、潜心备课,锐意创新

真知需要实践来检验。理念培训结束之后,我们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备课活动。备课伊始,主要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汇集教师的智慧,在学习组块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领教师进一步领悟、创新教学模式。我们采用的集体备课方式是人人思考—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扬长补短—形成个案—课堂落实—课后反思。

通过集体备课,我们在教案设计中打破教材的局限,围绕语文核心知识,重组教学内容,唱好“三部曲”。

一是“减”。我们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那种事无巨细、从头讲到尾的做法,运用减法思维,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这个内核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等。

二是“联”。我们根据所要着力教学的“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之相联并适合学生需要的内容选编进来,从而在教学中以相同的内容丰富“内核”,以此拓宽学习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是“整合”。围绕“内核”,我们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理清序列,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块”。

三、巧妙整合,构建新的课堂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立足之本都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立足课堂,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多次实践与研讨,汇集大家的智慧,形成了以“组块课堂提效率,拓展阅读增情智”为主旨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导入,激趣激情——有效感悟,组块学习——有效拓展。

1.有效导入——激趣激情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是一种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过程。我们倡导教师根据教学特点,以疑激趣,以境激情,以有效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愉悦情绪。

2.有效感悟——组块学习

这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关键部分,是训练学生语文技能的核心之处。我们在这一环节凸显了组块教学的魅力。

词语板块、品读板块、练笔板块等组合运用,充分体现了组块教学这一模式的高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1)读,主要指诵读。诵读教学中我们坚持六个字: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其评判能力、学会鉴赏;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

(2)悟,即体验、感悟。语文学习应该注重积累和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替代单纯的理解分析,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引导学生把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联系起来、把听说读写联系起来、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逐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的灵性。

(3)习,即习得、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意之间的转化、整合。习的基本做法是:

读中迁移。即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体经验,创设综合性的说写活动,促使学生借鉴、迁移教材语言及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言语能力。如组织讨论、辩论、即兴描写、角色表演、创造性复述等。

生活感悟短语篇3

一、短剧表演,检测目标语言

英语的生命力在于交际,在于让学生在主动细致品味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实践运用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运用短剧表演的形式丰富学生认知感悟思维,帮助他们在主动实践运用中找到探学方法,有利于其增强综合表达能力。学生自创短剧并进行表演,能使英语语言展现得更有动感与活力光彩。

短剧表演,能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表达世界。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2“ What’s the matter?”的教学中,可根据插图表现内容,建议学生以“Did you meet the same thing?”为主题,围绕“Did you act the action?”建议他们进行主动模拟表演。有的学生以牙疼为原型,表演了患者、牙医等角色在相互对话中的情景;有的学生则以“头疼”为原型,表现症状。短剧表演,让学生在感受自我学习主体地位和价值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思维灵感,帮助他们有针对性掌握运用。

二、渗透背景,了解文化差异

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是W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更是学生了解文化的重要基础。渗透背景,帮助学生在主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挖掘相应内容知识,使他们在开阔视野的过程中形成敏锐语言感知。渗透文化背景,能使学生在梳理相应知识要点的同时,形成深厚知识底蕴和文化内涵。

渗透文化背景,便于学生在综合融进知识过程中找到更多的认知切入点。如,在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教学中,可针对“banana milk”制作,从饮食文化的角度来深入剖析,帮助他们从中西饮食文化的角度剖析相应内容。在文化对比的过程中,可围绕“the culture of diet”,建议学生搜集中西方餐饮的不同内容,围绕“What should we do in the diet?”和“How to have dinner correctly?”等进行分析对比,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发现更多学习内容。围绕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剖析中西文化的不同。

三、融入网络,提升信息素养

利用网络来扩充认知思维感知,便于学生在不断调整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强化理解感悟。融入网络,能使课程资源不再以本为本,而是在让学生开阔眼界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学习重点。融入网络,能使学生在动感十足的语言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提升信息认知素养,便于他们在调整认知策略的过程中强化感悟体验。

融入网络,能使学生享有更多的学习资源。如,在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教学中,结合较为出名的美国NBA篮球赛,围绕“the knowledge of basketball player”,引导学生就“Who is your favorite basketball player?”进行主动表达,帮助他们在认真总结概括的过程中强化感悟。围绕“the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basketball player”,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有的学生以迈克尔・乔丹:美国NBA著名篮球运动员,被称为“空中飞人”为原型,阐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有的学生则以科比・布莱恩特为例子,阐述了他一直效力于NBA洛杉矶湖人队的故事,等等。

生活感悟短语篇4

人,刚生下来,有谁知道在想什么,有能想什么。襁褓中幼小的精灵,没有语言,渴了、饿了、病了,只有发出哭的信息,来表示自己的一切不妥。小脸上的甜蜜说明安然无恙。这就是人的第一感觉的表现。

感觉会伴随着一个人慢慢长大,好、坏、美、丑、黑、白、对、错……就凭感觉来区分。

大自然四季的变迁,人间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经历了过了就能感觉得到,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

要悟出人这一辈子太多的道理,光凭感觉是悟不出来的。悟性生存于个人心底深处善良的起点。

生命的价值,生活的快乐,是人的灵魂的寄托。

有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悟,就不知道怎样去悟。

有的人,想悟的时候,又找不到悟性。

有的人,都悟一辈子了,也没有悟出所以然。

有的人,干脆不悟,西里糊涂的活着。

有的人,不愿意去悟,根本就没有悟性。

…………

能悟出人生存在的价值,生活的才有意义,那是一个及其高尚的思想境界。

悟出了人生存的目的,就不会计较得与失的重要性。不会把金钱看的比命都重要,才知道什么是值得和不值得的。

能悟出人性的美,就不会产生那些肮脏的念想,去做那些损人利己的勾当。会去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应该帮助的人脱离困难、走出困境。

悟出了人生存的目标和方向,就会有信心的去做好自己的该做的每一件事情,才不会迷失自己,不会偏离向前行进的轨道。慢慢征途上会留下自己清晰的脚印。

悟出了人为什么而活,为谁而活,就会放弃该放弃,必须放弃的无奈和无聊的寂寞。

在平凡的日子里悟出追求,在艰辛的生活中悟出理想,在逆境中悟出你的成长,在平坦的路上悟出心里的坦荡。

人,心底真正悟出过往的沧桑岁月,会更加珍惜今天的一切拥有。

有了悟性的灵魂,同时产生品质的改变,提高道德的修养,文明的延续,情操的高尚。

悟到了不劳而获的羞耻,自食其力的安然,滴水之恩的源泉。悟出了自尊,自强,自立、自信、自我的存在意义。

悟性的美,客观的因素无法支配于其身,只有主观的意思才能主宰自己的良心去发现并释放出来。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生活感悟短语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舒展身心 阅读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的多数课堂都有相同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感悟还没有真正促使学生身心得以充分舒展,学生的阅读感悟的显得不够有效,更谈不上什么是高效。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克服如此现象,让学生的身心舒展成为促进学生阅读高效的理想途径。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有这样的思考和实践,现拙于笔端,权且抛砖引玉。

一、小学生身心舒展的阅读需阅读情境良好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在语文情境教学乃至当今的情境教育方面可谓有很大的建树。李老师的情境教学和情境教育,最能引起人们思考的是把一个个学生视为田野里的一朵朵花。把学生看着花?不但看到他们的美,更看到的是他们需要培育,需要给他们以阳光雨露的滋润。李老师已经是年逾古稀,但对研究还是那样执著,给我们的思考相当深刻。小学生身心舒展的阅读与情境教学乃至情境教育能否合拍?回答应当是十分肯定的。新课程涵盖的最基本教学理念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极力提倡的新教育,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贯穿教学课堂的始终,这说明以学生为主十分重要,现代教育技术已十分先进,教育技术资源已十分丰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身心更舒展地阅读感悟。譬如教学叶圣陶的《荷花》,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学生观看到相关荷花的视频,荷花在轻轻的乐曲声中绽放。荷花绽放呈现的美丽色彩和美丽的形状,令学生手舞足蹈。学生看到荷花的绽放,读着叶圣陶美好的语言表达,自己也似乎变了一个人。在让学生交流时,学生嘴里吐出来的一朵朵荷花是一朵具有一朵的姿势,一朵具有一朵的色彩,朵朵荷花都形象逼真,都生动有趣。

二、小学生身心舒展的阅读需阅读感受真实

小学语文教材文本中的篇篇目目,以叙事性作品为主。小学生阅读叙事性文本,要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是喜爱还是憎恶?是崇敬向往还是同情?没有学生真实的感受,又怎可说得出来呢?当小学生在阅读中说出如此之真实感受,学生的身心是何等的舒展乃是不言而喻的。小学语文教材篇目比较短小,虽然比较短小,但魅力十足,一字一世界,一句一天地的魅力完全具备。教学时必须力求让自己的一个个学生成为语言魅力的发现者和鉴赏者,每当学生发现具有魅力的语言,鉴赏出语言的相关或者就是全部意义上的魅力,学生的身心便可以充分舒展。譬如教学袁鹰的《白杨》中“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时,爸爸“嘴角浮起微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起先以为“微笑”的意义建立在小白杨上,但阅读感悟后隐隐约约地感到,爸爸不完全是因为小白杨,还有比小白杨更重要的东西。比较有意义地发现,爸爸微笑的是从小白杨上看到许许多多类似于小白杨的人时,将文中爸爸嘴角的微笑移到自己的脸上。因为这是小学生阅读感悟自己发现的,他们不但发现作者写爸爸嘴角露出微笑的原因,而且发现自己能够感悟。

三、小学生身心舒展的阅读需阅读感悟创新

语文教学实践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小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人人都有其创新的欲望和创造的可能。当学生实现着自己的创新创造时,他们欣喜若狂,这说明阅读创新感悟使自己的身心舒展,也说明身心的舒展给学生阅读感悟的创新带来的便利和便捷。譬如教学一代伟人的《七律・长征》,这是一首描写中国工农红军在上世纪30年间艰苦跋涉2500里战斗历程的不朽诗篇,当今小学生谁有那样的生活体验?又有谁见过那样的生活场面?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看红军长征波澜壮阔的视频,再阅读伟人的律诗,就显得比较轻松、容易许多。尤其是小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感悟中,可结合具体的诗句描绘具体的情节,战士们是怎样的“万水千山只等闲”,结合具体的诗句畅谈自己的感受:战士们“乌蒙磅礴走泥丸”又需要何等之英雄气概等。学习《七律・长征》不仅仅阅读感悟,还让学生将阅读感悟和具体的习作活动结合起来,获得比较理想的练笔效果。学生所改写的《七律・长征》还真有两下子,所改写的内容极具创新意义,尤其是相当多的学生以创新意义的表现手法,让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需要舒展学生的身心,更需要人们研究舒展学生身心的途径和办法。舒展学生身心的阅读教学,不能就是课堂教学上的简单热闹,而是学生学力的有效体现。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寻求更理想和科学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6.

生活感悟短语篇6

作文教学,学生普遍感觉难以下笔,或搜肠刮肚,书之言之无物;或虚伪造假,空洞僵化,言之无物,眼中无物,心中无情,缺乏真情实感。当然,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缺乏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是重要原因。另外,不可忽视的是,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自身阅历浅,课外阅读又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他们平时不注意周围的事物,没细心观察生活,不善于积累素材。笔者认为,要有效地提高其作文能力,就必须指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去,把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作为他们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例如,学习的感悟,生活中的挫折经历,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五光十色的社会环境等,我们都时时处处有与众不同的感悟。这些不同的感悟,通过我们的细心观察,并善于保持一颗敏感心,把自己经历的感悟写成文章,天长日久功到自然成。由此可见,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因材施教。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多做指导,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善于挖掘每个学生写作的长处,多指导学生从经历中、从自己的爱好中等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城市学生可以描绘自己生活的都市市井风情,农村学生可以从农业场景中下笔。此外,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如马航失踪、反腐倡廉、深化改革等大事件,大家都关心,都是有话可说的好素材。有了生活的积累,再加上教师的及时指导,写作时就会思路敏捷,下笔流畅,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真实生动,避免记流水账和面面俱到的弊病,使写作水平、写作技巧逐步得到提高。

二、指导学生尝试多种文体的写作

写作训练,离不开多种文体的练习。如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一册都分不同类型、不同文体的单元。教师要根据各单元训练目标的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精讲、细讲,再要求学生写同类作文。学完第一单元莫怀戚的《散步》后,可要求学生写一些怀念幼时玩伴的记叙文;学完魏巍《我的老师》后,要求学生写自己小学老师的散文;学完朱自清的《春》后,要求学生写风景的抒情散文。甚至是诗歌、小说等,让学生放飞想象,浮想联翩,任其自由发挥,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及时鼓励、引导,使学生能够抓住不同文体的方法特点,学会灵活表达,在灵活的表达中逐渐学会写作。除了命题作文外,还可尝试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每学期还可以采用几次短文看图意、看漫画的方式让学生自拟题目,展开想象、联想写作。大多数学生是天真纯朴而又富于幻想的,有时他们的意识比教师还要超前,学生们想象力的敏锐和丰富是令人惊讶的。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是听、说、读、写的结合。不可割裂上述的密切联系,哪些为写作而写作看似能收一时之功效,其实害人不浅。尤其要反对对照作文样板进行机械模仿的不良行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然,如上所言,时下的中学生为应试而疲于应付,无暇读书。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为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语文授课的水平,展现自身的素养、魅力,把学生吸引到语文学习和阅读的海洋中来。如现在的语文教材篇目大都选自名家名篇,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教师上课就要使学生充分阅读,美读,领悟文字、文学之美,向学生提供一些优美的篇目,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阅读中浸润书香,进而积累下大量的知识,这样写作就不会有无米下锅之虞。当然,在信息时代的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方法,不至于在茫茫书海中迷失方向。

四、做好作文评讲

生活感悟短语篇7

一、体验,储备情感

情感是体验的催化剂。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可以学好语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情线,也称阅读情感。它是读者的主体感情和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感情双向交流、彼此碰撞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另一条是文学作品本身所提供的情感。当两种感情交融在一起时,就生发出新的情感体验,有共鸣,或陶醉、或感悟、或启迪;有质疑,或批驳、或鄙视、或漠然,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

对于每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是无法深切地感知海伦·凯勒每天生活在黑暗与沉寂中的痛苦的。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课前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让他们塞住耳朵,蒙上眼睛,保持半小时,尝试一下海伦·凯勒的生活,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某某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刚开始,我觉得非常好玩,故意在家中这儿摸摸,那儿撞撞。可是,不一会儿,我就觉得没意思了,只能摸索着坐在沙发上发呆。大概是因为耳朵捂得不太严,我的耳边隐约传来了电视广告的声音,我知道那是爸爸在等《新闻联播》。要是在平时,我肯定是赶紧按动遥控器,转换频道。可今天,我在身边摸索了半天,也没找到遥控器,倒是差点碰倒茶几上的杯子。我只好静下心来,凝神细听,这并不清晰的广告声陪伴了我很长时间,此时,我觉得它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经过漫长的等待,我忍不住取下了耳塞和蒙眼布,啊,我又回到了有声有色的世界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再看看钟,才经历了短短十几分钟,我真难以想象海伦·凯勒每天是怎样面对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样的沉寂的……

从学生的日记中,可以看到,通过这样的亲身尝试,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当初海伦的巨大痛苦,感受到了她内心的那种绝望和失落;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学会了摸盲文,学会了说话,考上了大学,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她坚强的毅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体会海伦的内心世界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感悟,激感

有了课前的体验,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情感储备。而在课堂上,学生只有借助文本材料,感悟语言文字,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产生更大的共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多,必须力透文字张力,引导学生领悟文字内涵,读懂、悟透文本,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才能营造浓烈的语文味道。

在学习海伦学摸盲文一段时,我设计了“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画一画,写上你的感受”这一环节,并采用了默读深思,以静制动的策略,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独特体验,通过圈点批注、交流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汇报各自体验的收获。交流中,学生有的从“不分昼夜”“拼命摸读”“不停地书写”等词语体会到了对于正常人能很快学会的单词,海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其艰难程度常人难以想象;有的从“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如饥似渴”等词中读出了海伦对知识的渴望;有的从“摸出了血”感受到了海伦顽强的意志。带着这些感悟,再通过朗读吟诵,“活化”了课文内容,情感体验的深度让学生感受海伦由沉寂、暴躁变得对生活充满着信心与希望,让人物的形象激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三、想象,升华情感

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此时,学生已进一步了解了海伦这一令人感动的人物,也有许多的感受需要倾吐。于是,我充分利用文字空间,拓展文字的张力,让学生紧密结合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近海伦的内心世界。

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此时此刻,你就是海伦,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把你怎样做、怎么想,以及当时的心情写下来。”在经过短暂的沉寂后,学生的笔“沙沙”地响了起来,他们尽情地放飞着思维,通过笔尖,与海伦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有学生这样写道:

我夜以继日地苦练着,当周围的人都已休息时,我还在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有时我会感到特别累,当疲倦袭来时,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为了能和伙伴们一起说话,一起游戏,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有时,我不能判断自己发音是否正确,我多么渴望萨勒老师来到我身边,当我感觉自己读对一两个单词时,我又是多么希望老师能与我一起分享喜悦。

也有的学生这样写:

炎炎夏日,我练得口干舌燥,我摸索着为自己倒上一杯水,喝上两口,继续练习。为了能发出“妈妈”这两个字,我用手触摸着自己的嘴唇,感受着它的颤动,一遍,两遍,三遍……啊,对了!对了!我欣喜若狂,真希望此时妈妈就在我身边,我要对着她,深情地叫一声“妈妈”。

在想象中,海伦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学生获得了如临其境的体验;在想象中,学生走进了她的内心,体会和表达出了她的心声。

生活感悟短语篇8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学生 语言 认知感知

语感(Language sense)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首先提出的,他认为Language acquisition mechanism in everyone’s mind(每个人的头脑里有语言习得机制)。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作为一种后天习得的学习心理活动,体现了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理解,是自动化了的认知过程。学生的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语言实践量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而阅读认知则是学生积累丰富认知思维的重要途径方式。围绕阅读来优化教学思维策略,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学习过程中来升华认知理解。

1. 阅读优化对学生英语感知力引导的意义探析

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课题中有一项“语感阅读模式” 的研究,强调以意义为核心,通过整体信息的输入、盘活、输出来做到以读为本,拼读领先,读听结合,形成语感,分级加量,促说带写。由此,可见,阅读优化对学生英语感知力引导主要有如下意义:(1)积累丰富语言文化知识的认知。语言感知来源于文化知识的支撑,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积累前提下的综合认知感悟,阅读则是其中有效的方法。(2)学生思维活化的重要引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按照文本指导来与文本对话,不仅能够有效发现问题,更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思考探究策略,深化认知。(3)学生正确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催化剂。英语具有一定表达要求和特色,而语言感知及综合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理解感悟与英语运用的灵活性和地道性,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2. 阅读优化对学生英语感知力的引导方法运用

2.1营造阅读质疑思考学习氛围,增强语言感受力

语言学习首要的前提是学会认识,以此来形成一定的感性认知。这种对语言学习的感受力是学生语言感知形成的重要基础。阅读则是指在帮助学生增强英语学习自觉主动性的基础上,切实增强语言感受力。

语言信息理论认为大量的语言输入能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正是告诉我们阅读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为学生创设质疑思考的学习环境氛围,以利于学生自学;多鼓励学生运用文本中词汇短语来概括文本表达内涵,以培养整体学习能力;多建议学生运用多元化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考探究过程。

以阅读质疑思考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能帮助他们增强语言感受力。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8A Unit 4 Wild animals的“Reading Giant pandas”教学中,可要求学生自主质疑思考基础上,围绕“What is the value of the giant panda?”来自主质疑思考,并能够尝试运用文本中词汇短语来概括交流,以增强语言感受力。

2.2突出阅读表达多样探究过程,提升语言认知力

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化知识有效途径,而表达探究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理解感悟,是一种语言感受到理性认知的转化。教师可根据文本阅读不同和学生的语言认知差异鼓励他们尝试和探索运用多种形式深入学习思考,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学习疑难问题进行思考,以形成初步认知感悟;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好同桌、小组、角色、师生等学习力量尝试运用对话交流、讨论表达等形式来深化阅读认知,形成有效的认知感悟能力。

将阅读理解通过语言表达,能够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内容了解的同时,深化语言表达运用,提高运用准确性和灵活性。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Welcome to Hong Kong”教学中,可就“What 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来表达自己的阅读认知过程,以强化理解感悟和表达运用。学生在探究表达过程中,能够深化文本认知感悟,促进知识内化生成。

2.3注重生活情感体验补充共鸣,深化语言融合力

建立在生活认知体验基础上的阅读,更是有效认知感悟的基础。敏锐的语感与实际生活的敏锐感受密切联系。因此,英语语感的培养应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为基础。教师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人物的神态,揣测人物的内心,设想环境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阅读认知,更能够提升学习自信和自觉。

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学生会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而产生情感的波澜,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这种情感的共鸣是朗读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体现。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文感兴趣,让学生能够带着情感主动学习。其次,选好情感激活的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文作为语感训练的材料,让学生在诵读时将形象与感情相融合,读出气势和韵味,悟出仅凭英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再者,建议学生能够运用文本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能够和文本对话,和文本中的角色人物对话,将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自我的思想感情,从而对英语语言产生融合力。

通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感悟,能够让学生不断积累生活认知情感。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2 Colour的“Reading A Colours and your mood”教学中,可建议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与颜色运用相关的生活视力,像绿色军装、白色医服、黑色孝服等,建议学生能从文本素材中挖掘有效信息,并能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沟通,切实提高语言感知的融合力和情感性。

3. 阅读优化对学生英语感知力引导的几点思考

通过阅读来帮助学生深化语言学习认知过程,能让学生在深化理解感悟基础上形成敏锐的语言学习思维和感知。在运用过程中应该突出如下几方面:(1)注重学生自主阅读和主动思考习惯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读起于思,思源于疑”过程中发现问题。(2)突出学生语言的综合表达力培养,建议学生能够运用多样化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维认知,使得语言感知能够“外化”。(3)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阅读思考认知策略,形成正确学习方法,促进知识技能内化生成,满足其发展需要。

4. 结束语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在课程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思考来强化语言思维感知,引导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法方法。通过正确引导,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正确语言感知是增强英语学习灵活性和敏锐性,促进听说读写等水平的升华;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综合语言实践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思维策略。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 吕建强. 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尝试[J]. 职业技术教育, 2011(07).

[3] 张晓娟. 中学生英语语言感知能力培养策略之谈[J]. 文理导航(中旬刊), 2010(02).

生活感悟短语篇9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这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70首古读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推动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反思过云,我们说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悟,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课题的界定

近十年来,在美国兴起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亲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实际上,阅读也需要倾吐,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犹如吃饭,吃饭自然是吸收,但必须分泌唾液、消化液,伴阴着倾吐消化液才能吸收食物营养。由此看来,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毫无疑问,必须十分尊重学生这种自主性。

三、课题操作策略

1、自主感悟,读准诗句。古诗语言精练、储蓄、优美,道德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

2、自主理解,画诗意图。激发学生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诗句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画诗意图。古诗把诗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熔铸在短短的几十字中,以少胜多,以大见小,给古诗教学鉴赏者留下充分的再创造的余地。

3、画演古诗,探究诗意。古诗意境深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诗意图形成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悟又深了一层,在教学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结合自己画出的诗意图,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讨论交流,体悟情理,品语言美。进一步启示和激发学生深入地体验和审视感受,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引导学生放宽思维,说自己想说的,不要盲从于书本。

5、创设情境,感悟朗读,感受意境美、音乐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试,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要求教师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四、课题实验成效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无论在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上,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并能通过赏析,理解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悟,达到会背诵。

2、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发挥古诗教学的特有魅力;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3、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与鉴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活感悟短语篇10

写作能力,是指能自动化地运用各种书面言语方式撰写文章的能力,本质上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技能。智力技能的培养需要经历由知到能的心理转换过程,即智力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掌握知识为基础的,因此,培养写作能力就应当遵循知能转换的规律。前人的写作实践及其理论概括为后人学习写作提供了大量感性和理性的写作知识,现代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按照知能转换的规律建立“感悟---明理---尝试---转换”的写作训练程序,引导学生由知而能地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

从课文中感悟写作知识

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不仅指向作者想要表达的事物,同时也指向作者希望表达的令读者更易接受的方法。所以,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不仅向学生呈现了思想内容,而且也向学生展示了写作手法。例如,毕淑敏的《我很重要》一文不仅呈现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对社会僵化思想的不满,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同时也展示了先抑后扬以及理性分析和情感渲染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实际上,从教科书编写的角度说,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与恰当有效的写作手法也正是选择课文的重要取向。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阅读中感悟写作的知识。

客观地说,课文只是为学生获取写作知识提供了一个通道,而怎样使学生从课文中取得这些知识才是关键。在以教师分析课文为主的讲授式教学中,学生得到的只不过是一些关于写作方法的术语。那些诸如“间接描写”、“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等词,只不过是教师硬贴到学生脑门上的标签而已。充其量,这些术语只有在学生面对那些封闭型的客观试题时才会被想起,而在作文时,能自觉地想到并运用这些方法的学生恐怕难得一见。

语文教学应当彻底废除那种由教师去讲解课文写作特点的做法,而遵循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观察发现,去引导学生从课文提供的言语现象中自觉地丰富写作表象,认知写作知识。规律出自于众多的同一与反复之中,学生可以从大量的课文阅读中领悟写作的“诀窍”。无论是发现学习还是同化学习,自觉的知识都能有效地改变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如果能让学生从文章现象中感悟到写作的知识,就能有效地促进其写作知能的转化。

从知识短文中掌握写作理论

如果说课文只是给学生提供了写作表象和感性知识,那么,语文教学就应当引导学生利用语文教科书中提供的知识短文或其他相关资料,将对写作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发写作行为的质的变化。

我国现行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大都围绕课文系统编写了一些跟课文的知识特点相关的短文。例如,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中有“叙述纵横求变化(关于叙述的技巧)”、“浓妆淡抹总相宜(关于描写的知识)”、“评事论理表见解(关于议论文的写作)”,等等。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重视知识短文学习的现象,有的教师随意处理这些短文的内容和教学时机,有的教师甚至旁搁闲置这些短文,这是很不应该的。其实,这些短文主要是作为教科书的知识载体而设置的。只有正确理解这些知识短文的功能属性,将其纳入教学内容的范畴,在通过课文学习丰富学生言语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这些短文,才能帮助学生将作为书面言语策略的写作知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水平,融入其认知结构,为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习作中进行知能尝试

写作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只是写作能力培养的必要通道。现代语文学习中,有效的写作能力培养不能指望于对范文的简单模仿,也不能囿于教师个性化的评价导向,而应当谋求于在运用写作知识中掌握写作策略,进而形成创造性的写作素养。作文教学不应与写作知识相脱离。

改变写作知识教学与学生习作训练相脱离的现状,首先应将写作知识纳入作文教学的范畴,在学生习作过程中贯穿写作知识的运用。语文教学中,写作知识的教学大多局限于阅读教学时对课文写作特点的分析概括。实际上,由于文本解读的复杂性以及“策略学习”意识的淡薄,阅读教学的大量时间被用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而对写作特点的教学,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用时的处理上都是被忽略的,更何况,这样的写作特点教学,我们还很难把它界定为写作知识的教学。而与此相应的作文教学则是以“练”为主的,教师有限的指导也大多指向于“写什么”,特别是面对现时流行而内容宽泛的话题作文,选材问题更是几乎成了唯一的指导内容。这样的教学,已经导致了学生作文能力形成发展中的一个断层,即学生缺乏对写作知识的理性学习,而直接从阅读课文时获得的写作表象进入了写作过程。这样的写作训练,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对于间接经验的简单模仿,要想转换为写作智能是极其困难的。

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把作文教学变为知能结合的尝试过程。配合习作任务进行写作理论的学习,或配合写作理论的学习布置习作任务,这是将写作知识的教学纳入作文教学的必要而有效的方法。将写作知识的运用作为习作评价的标准之一,也是推动学生写作知能转换的必须而有效的手段。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完成知能转换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习作训练,只是对写作知识的一种有益尝试。从心理发展的过程看,写作能力的最终形成,应当是在写作知识的运用达到了自动化程度的时候,此时,写作知识的运用已经达到了无意注意的状态。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超越课堂训练的局限,在更接近于实际生活需要的学习情境中逐渐淡化写作过程中的写作概念活动,强化写作过程中的行为操作方式,以实现写作的知能转换,形成写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