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启示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7 12:41:05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篇1

看了《动物世界》这本书后,我从书中了解了啄木鸟、食蚁兽的生活特性,从它们身上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同时也得到一个启发。在农村的果园里,我们常常发现害虫会钻进树干及成熟的果子里。为了保护果林,农民们只得不断地喷洒大量农药,这样做的结果呢?不但劳动成本提高,而且人们在食用这些使用过农药的果子时,超标的农药残留往往让人望而生畏。但如果灭虫不及时,人们也只能忍痛把那些已经“无可救药”的果树砍掉……现在的果园里,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啄木鸟来给果树们看病了。

大自然带给人们有许多启示:飞机是从蜻蜓飞行的原理中受到启发的,轮船是仿照海里的鲸鱼形态发明的,潜水艇则受到了鱼儿通过鱼鳔在水中自由升降的启发……那么我在想:我们何不仿照啄木鸟的嘴和食蚁兽的舌头来制造一种轻便的灭虫机呢?在这种灭虫机里,我们可以装上一块电脑芯片,这样机器就可以准确无误探测到病树。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操纵手柄上的一个红键,让灭虫机长长的探头顶端蹦出一个像啄木鸟嘴巴形状的喙,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灭杀树干内的害虫了。

从生活中得到了一个启发,从而也得到了一个创新的机会。

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

五(15)班 曹馨元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篇2

生活像一本书,它可以让我学到东西也可以得到启示。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我在花园里玩,看见两个姐姐在打羽毛球。我看着半空中羽毛球来回飞舞,像美丽的小精灵一样,把我看路的神。回到家我把事情告诉了爸爸。过了几天,我放学回家看你桌上放的衣服精美的羽毛球和球拍,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此以后,我就经常跟爸爸妈妈在楼下打羽毛球。开始的时候我总是打不好,甚至连发球也不行,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鼓励我并手把手地教我。可是我还是打不好,但是,爸爸一直鼓励我说那好:“你要好好的打,不要放弃,人总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只要坚持下去你就会成功,你就会是你就会是赢者赢者。”经过半年的时间,有一天我去花园找那两位姐姐打羽毛球那两个姐姐轮流打都输了,他们还说小妹妹你好厉害呀。有一次我大娘来了说:“盈盈你比以前有进步了呢!”听到他们这些夸赞我高兴不已,但这也离不开爸爸那句话————人总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只要坚持下去,你就会成功,你就会是赢者。

朋友坚持做每一件事吧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篇3

一、战争类事件对我们的启示

九年级世界历史教材主要涉及四种类型的战争:一是征服战争,如古代的希波战争、布匿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战争以及近代的拿破仑对外战争;二是反抗殖民压迫的战争,主要有美国独立战争、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三是世界大战,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四是地区局部战争,主要有中东战争、科索沃战争。

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如大量的人员伤亡、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人民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等。因此,从战争的影响角度来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从人类如何避免战争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国与国之间应该互不侵犯,和平共处,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事务中的争端;只有加强国际正义力量的团结与合作,才能有效遏制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人民是战胜人类面临的共同敌人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另外,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战争可以得出不同的启示。征服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和平的方式更利于文明的传播与发展,我们要用和平的方式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反抗殖民压迫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具有正义性;要热爱祖国,不畏,敢于反抗侵略;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等。世界大战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恐怖主义威胁人类和平,我们应反对恐怖主义,支持正当的爱国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对侵略者不能妥协纵容,要坚决与之斗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地区局部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不同民族、种族,不同的人们应共存共荣,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要反对种族歧视;第三世界国家要维护国家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

二、革命类事件对我们的启示

我们这里所说的革命包括两种性质的革命:一是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事件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等;二是无产阶级革命,主要事件有英国运动、法国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等。结合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得出启示:顺应历史潮流的革命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在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都涌现出了杰出的领导人物,人民群众在其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革命中或革命后各国都颁布了重要的法律文件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或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由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的启示是:杰出人物的活动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推动社会进步;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要根据本国的国情选择恰当的政体;要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另外,从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中还可得出启示:国家独立或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另一种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以运动和十月革命为例。我们回顾运动的发生和发展历程,可以得到启示:无产阶级革命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从十月革命中可以得到启示:要根据本国的国情选择恰当的革命道路和社会制度。

三、改革类事件对我们的启示

教材中涉及的改革有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日本的大化改新、俄国的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等。

了解这些改革后我们可以从总体上得出这样的启示: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改革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灵活应变。从背景来看,这些改革都是为了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危机或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本国国情。从内容来看,这些改革都涉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启示:改革要关注民生问题;改革要注意调动不同阶层的人的积极性。

另外,伯利克里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都涉及教育、人才方面的内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启示:要重视发展教育;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大化改新、明治维新分别是向中国的唐朝和欧美国家学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启示: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吸纳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启示:国家对经济要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与时俱进;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依据。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最终都失败了,并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导致东欧剧变的其他原因还有: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等。因此,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中可以得出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要警惕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等。

四、经济类事件对我们的启示

1.早期英、法、美等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早期英、法、美等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分别了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在第一次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得到迅速发展;通过开展殖民掠夺、开辟国外市场等方式,不断增加资本积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启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创新、科技的发展、对外开放等。

2.二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有: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有:美国的援助;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欧共体成立的促进等。二战后日本发展的原因有:美国的援助;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从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有:要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人才;要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等。另外从欧共体的成立对西欧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可以得出的启示是:要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合作与联合。

五、思想类事件对我们的启示

教材中提到两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和一次无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文艺复兴影响下的主要事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影响下的主要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事件主要有法国的巴黎公社、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启示: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等。

六、科技类事件对我们的启示

教材中涉及科技的内容主要有:阿基米德、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人物及其贡献,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从科学家们的贡献和发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有: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三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要重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想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就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小学教学最难的莫过于作文教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兴趣,习作教学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我尝试,使之充分暴露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指导,亦即在需要教的地方施教,使存在的问题得以真正解决,从而提高习作质量,是为“先写后教”。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谈谈对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用好教材,让孩子们爱上作文

写好作文,一方面要有大量的素材积累,另一方面要有自己本身的语言积累。“文由心生”。自己没有写的欲望,怎能写出好文章呢?如读到的《种太阳》:“奶奶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我种下妈妈的照片,希望能得到我亲爱的妈妈。”这是一个小朋友写的,多生动,多感人。如果作文是告诉孩子们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的心情,那我们不仅能让孩子爱上写作,同样也会看到出乎意料的动人心弦的好文章。

另外,如果老师细心的话,就会发现,练习中的口语交际在为本次的习作做进一步的准备。像习作四的口语交际:讨论班级公约。为习作四记下讨论会的主要内容和精彩、有效的发言,做了一个实践,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写作,这样会有内容可写。相应的还有:练习一中的“推荐和自我推荐”是让学生建议班级中哪些学生担任班委,同时为习作二的推荐提前做准备。所以上好口语交际,对学生写好作文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贴近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作素材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开拓素材来源。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让学生开阔视野捕捉素材,寻找活水。我激励学生参加一切可以参加的活动,向学生推荐富有儿童生活情趣的电视广告,“祖国各地”、“世界各地”等栏目,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一些新闻片、专题片。我和学生一起说所见所闻,谈所感所想,在学生兴致勃勃的时候,我问他们:“大家都看了,听了,也谈了,能不能写下来?”学生一个个欣然提笔。写得好的,我就及时给予鼓励。另外,我还经常和学生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又如学习了《凡卡》,让学生想一想写出凡卡梦醒后的故事。另外《20年后的……》编写童话等学生也很乐意写。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话可写,我经常读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文章,引导他们说出心中所想,引导他们逆向思维,敢于出头。经过这些训练,学生在写作时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我手写我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尤其是小学生仍处于模仿阶段,特别需要汲取优秀作品的养分。比如:在教完《草原》这课后,我就为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然后模仿作者原文的结构进行习作。平时可根据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情况进行练笔,比如《乡下人家》和《山中访友》这两篇课文学生都特别喜欢,感触很深,我就顺势让学生进行仿写和练笔,效果都不错。

平时可以通过写周记积累。周记的时间相隔较长,内容也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所以它是积累材料和练笔的绝佳途径。这样就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我平时教学中想了各种办法激励他们,每一次评语我都非常用心写,常常跟学生真诚地交流,发现一点优点立即给予大大的鼓励。有的孩子成绩不怎么样,但看到老师非常认真地听他“说话”,就开始乐于与我在纸上交流,我喜欢给予回复,有时候评语洋洋洒洒都要写去大半篇。慢慢地,学生兴趣越来越高,竟真有一些可看的语句。虽然每次改周记都需要很长时间,但学生都写得很用心,我读着也很快乐,透过纸背能看到孩子们水晶般清澈的心灵,写周记和批改周记成为我和孩子们最幸福的事。

四、指导修改,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什么”的内容问题得到了解决,接下来就要思考“怎么教”,其核心是引导孩子发现习作问题,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购物的启示》写道:“我”和一个同学去新华都购物。“我”买了自己最喜欢吃的牛奶巧克力,并对自己说不能多买,不能太贪心。突然发现脚下有一张10元的钞票,于是把钱交给失物招领处的阿姨。阿姨帮忙播放了失物招领的启示,很快就有一个失主把钱认领了回去。“我”感到很高兴,并得到这样的启示:“做人不能太贪心,要适量,不要把肚皮都快撑破了,你还要把那个东西使劲往自己那里硬塞。”

文章明明讲述的是拾金不昧的故事,启示应该是“我们要做一个拾金不昧的人”之类的,怎么就变成“做人不要贪心”呢?显然,“事情”和“启示”不吻合,不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那么,“事情”和“启示”如何做到吻合呢?只要对比一些恰当的文章例子,便一目了然。如有个学生写“煎蛋”,得出启示:“学一样本领要有耐心,不能太急躁。”一个学生写“钓鱼”,得出启示:“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有一个孩子写“弹琴”,得出启示:“做事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才能取得成功。”……这些文章都做到“事情”和“启示”的吻合,也就是通过前面的“事情”,能得出后面的“启示”,让读者信服,否则“启示”就是空洞的,就是不可信的。经过修改实践,学生不仅明白了什么是“事情与启示不吻合”,更重要的是获得问题解决的方法。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当写作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一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享受时,那貌似“老大难”的作文不就都成“小儿科”了吗?

参考文献:

[1]王贺玲.作文教学中个性化的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00.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篇5

启事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其常见的程度仅次于通知。初中生掌握一些日常应用文的写作是语文能力的外在表现、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一、启事的概念

启事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有事情需要向公众说明,或者请求有关单位、广大群众帮助时所写的一种公开向人告白事情的公告性的应用文体。单位或个人,凡有事情要作公开说明,以求大家了解或协助的,都可写成启事通过一定的媒介公布出来,小则一个黑板报启事,或一个大字报式的启事;大则或广播、或登报,或在电视等媒体上放映。启事的公开告白对象有两方面的情况:1.在告白对象无法确定具体人,或已确定具体人但不知此人身在何处的情况下,可通过公开告白形式使告白对象闻讯;2.有些事情的告白虽有具体对象,但告白人有意兼向社会大众。

一般来说,启事作为一种说明事项的实用文体,有如下几个特性:1.公开性。无论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启事,还是个人的启事,它们均是公开的,都希望特定群众或广大的读者了解或参加这种活动,以达到更好的向人告白的目的。2.目的的明确性。启事的目的非常明确,它一般是就某个问题或某一事件向相关人员或广大群众公示,以期得到大量的信息,达到解决某个问题,促进相关事业更好发展的目的。3.有些启事具有广告性质。可代替广告,但广告不能全代替启事,比如“寻人启事”,不能写成“寻人广告”。

二、启事的写作

一般来说启事没有文采讲究,只要把握一定的格式,能把告白的事项说清楚就可以。一般分三部分:

1.标题。在第一行中间用比正文大的字写上文种“启事”或说明事项内容和文种,如“招生启事”“征稿启事”“招聘启事”等,有的还写明启事单位名称,如“××单位聘请法律顾问启事”等。

2.正文。在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启事所说明的事项不同而异,总的要求是要说得有条理,清楚明白,简明扼要。正文后可以写上“此启”或“特此启事”的结束语(现在一般也不写这些套话了)。

3.落款。在正文后偏右,写上启事单位名称(已写入标题,后边就不必再写了),联系地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联系人,年月日等。

三、注意事项

启事的内容要考虑周到,一般要写得具体明确,令被告白对象能从启事文本中获取所需信息,如地址、时间、联系办法等内容更要十分具体明确。内容多的还应分项逐条地写清楚。但是,有的启事,如招领启事,目的是要失主来认领物件,为防止被人冒领,有些内容(如物件的数量、特征等)就不应该写得具体明确,而应在失主认领时当面核对。启事的语言要简明、通俗、易懂,切忌唆和卖弄文采,以及用文言文式的之乎者也。

四、启事的种类

1.寻访类。如寻物启事、寻人启事等。

2.招领类。拾遗者发启事寻找物(或人)的失主。

3.征求类。如征稿启事、征物启事、征求某种人才的启事、征婚启事等。

4.征询类。征询对某物的产权、对某件事情的结论有无异议。

5.通知类。邀集亲友、校友、会友、社会同仁举行某种活动,由于被告知者居住分散或不确定,往往发启事广泛告知。

6.声明类。遗失证件、支票,发启事告白社会有关方面,声明作废。

7.道歉类。社会活动中发生侵权行为,经有关方面调解,有时以公开道歉为和解条件,可用启事公开道歉。

8.鸣谢类。受别人祝贺、援助、恩惠之后,往往要表示谢意,用启事公开道谢,也兼有表彰之意。

9.辞行类。多用于个人或团体离开某地时向社会各界或亲友公开道别。

10.陈情类。对某事情或某一方针政策有异议,可用启事形式向社会公开陈述意见以征求支持者,或请求主持公道。

11.喜庆类。生活中遇有喜庆之事(如订婚、结婚、寿诞、荣膺、开幕、奠基等)公开告白亲友或邀集举行庆祝活动,均可以启事形式告白。

12.丧祭类。在操办丧事,举行追悼、祭奠活动时,除用丧帖告知亲友外,也往往同时发启事,以便对社会亲友广泛告白。

13.迁移类。厂家、店铺、机关团体的办公地址、个人住址等迁移新址时,如认为有必要向社会公开告白,也常采用发表启事的方式。

14.更改类。对已公布出的事项的文字错误做更改通知或勘误说明。

15.其他类。书刊出版发行的预告、预订,公开的警告或悬赏,公开推荐人才或出租出售物品,开业或停业的通知等,都可用启事形式告白大众。

【范文示例一】

“电信杯”全县学生书信大赛启事

为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加强情感交流,加快社会和谐建设的步伐,我县特举办电信杯学生书信大赛。应征书信必须遵循“健康的思想内容和真情实感统一”的原则,符合书信格式。书信的主题是“我的假期我做主”,旨在通过书信形式,让“减负”的呼声进一步落到实处,让学生有机会向老师、家长等充分表达自己对假期生活的畅想。本次大赛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县文明办、××县宣传部、××县教育局共同主办,××县电信局协办。大赛聘请县教育专家组成评委会,逐个评分,按各书信得分高低评定获奖等级。大赛设一等奖10名、二等奖50名、三等奖100名,分别发给价值10元、5元、2元的奖品;优秀奖500名,发给奖品或奖金;入围奖若干名(占参赛人数的20%);组织奖若干名,发给积极组织参赛的单位。大赛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并在《××县教育信息》《××县之声》及各校工作简报上公布获奖名单。本次大赛不收参赛费。截稿时间为2008年6月10日(以邮戳为凭)。请应征者将书信以16开稿笺分页誊写清楚,注明姓名、性别、年龄、学校、班级、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来稿由各个学校先自行收集,然后统一寄[×××100]××市××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学生书信大赛办公室收。

×年×月×日

【范文示例二】

××学校招聘学生会干部启事

经××学校行政部研究,为增强我校学生会工作的实力,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决定招聘学生会干部15名,即学生会副主席2名、宣传部3名、纪检部2名、学习部2名、卫生部2名、宿管部4名。招聘对象:初一、初二学生。报名办法:①上交一份个人自荐材料。②交最近一寸半身免冠黑白相片两张。③班主任的推荐意见。招收办法:经政审、面试合格后,按二比一的原则择优录取。试用期一个月,试用合格者,公示正式录用。

报名时间:2008年5月6日

报名地址:××学校团委办公室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激趣;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71-0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搞好教学,对有效传达知识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化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鲜活起来,实现有效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什么叫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定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那么“有效教学”的概念就可以界定为: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有效行为。有效的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有效教学的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本文将以初三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为案例,对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出自己关于启思激趣,实现有效教学的具体做法。《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新授课环节分明,环环相扣,从课堂的引入到最后的探究,课堂的刺激点很多。要实现这节新授课的有效教学,我们就要依据《评价标准》、结合有效课堂教学标准的要求去确定教学目标,课堂的教学过程都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激趣教学环节,只要全部实现这些教学目标,这节课就是有效甚至是高效的。为实现这节课的有效教学,笔者安排了以下几个启思激趣环节。

一、启思导入激趣,实现有效教学

一节课的导入,既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一节好课需要有一个能吸引学生眼球、先激后启的导入,这样才能开启学生的好奇心,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因此,利用启思导入激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例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一课中设计的启思导入激趣环节。展示两杯不同酸度的新鲜柠檬水学生代表喝柠檬水,指出两杯柠檬水酸度不同老师讲解溶液的酸碱度定义,启发思考指示剂是否可以检测酸碱度演示实验:两杯柠檬水分别取样滴入指示剂得到结论:指示剂不能指示溶液酸碱度展示生活中表示溶液酸碱度的实例引出pH。启思导入激趣环节借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新鲜柠檬,当时学生一见到老师带来的柠檬就开始激动了,到老师请学生试喝两杯不同酸度的柠檬水时,课堂气氛进入了第一个高潮,学生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这是一个成功的课堂引入。由学生的切实体会把酸碱度带出,并通过滴入石蕊溶液的变色,让学生思考懂得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并知道指示剂不能鉴别酸碱度;最后通过大家熟悉又陌生的水标签顺理成章达成“知道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二、启思实验激趣,实现有效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亲自经历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其过程直观、富有启发性,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单纯讲授要有效得多。因此,利用启思实验激趣,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例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一课中设计的启思实验激趣环节。展示pH试纸阅读实验操作演示实验:pH试纸的使用操作学生实验:测定几种溶液的pH,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完成学案学生代表点评学案。附:思考的相关问题:①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能否精确到小数?②pH试纸能否直接伸入试剂瓶蘸取溶液?为什么?③测定前pH试纸被水湿润,对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操作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完成“阅读实验操作”、“观看教师规范演示”、“自己再亲自动手实验”、以及“讨论实验问题”的四个环节后,学生学会了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并通过测定pH操作规范,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实现有效教学。

三、启思导学激趣,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过程中,对于比较简单且可以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来获得知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阅读课本,填写学案来完成基础知识的落实,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感,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因此,启思导学激趣,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例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一课中设计两个启思导学激趣环节。

环节一:提出问题“pH跟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生观察课本第62页的图10-17,结合相关问题归纳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完成学案个别学生回答,互相纠正,归纳总结。附:相关问题――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酸性溶液的pH 7,pH越 (填“大”或“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的pH 7,pH越 ,碱性越强。中性溶液的pH 7。

环节二: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值测出来有什么意义”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个别学生回答,互相纠正,老师点评,完成学案。附学案问题:(1)pH

四、联系生活启思激趣,实现有效教学

生活中处处涉及到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思考、体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因此,联系生活启思激趣,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例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一课设计的联系生活启思激趣环节。展示有关头发的图片引入实验探究展示分别浸泡在水中、碱性溶液中1个小时的洗净后晾干的头发学生代表试试哪种头发更容易拉断得出结论:头发容易受到碱性溶液的侵蚀提出问题:洗发用品(包括洗发剂和护发剂)是中性、酸性还是碱性的演示实验:测定洗发剂和护发剂的pH值学生思考问题,完成学案个别学生回答,互相纠正,老师点评。附思考问题:(1)为什么我们使用的洗发剂一般都是碱性的?(2)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教学设计是“洗发剂和护发剂的酸碱性”,当把几种不同发质的图片展示出来时,学生又是一波兴奋,洗发剂和护发剂是他们天天需要用到的,与他们密切相关,学生十分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是有用的,学到的化学知识是可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设计目的达成,实现有效教学。这节新授课的教学思路清晰,环节分明,环环相扣,从课堂的引入到最后的探究,课堂的启思激趣点很多,学生投入度很高,课堂气氛热烈;同时学生在整节课中认真阅读、充分思考、亲自动手,再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重点落实到位,知识面也得到拓展,是一节有效、高效的化学课。

综上所述,通过恰当的启思激趣环节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轻松和快乐,产生对化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化学知识,这将产生一个良性循环,学生们将在这种循环中充分享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设计恰当的启思激趣环节,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璐.有效教学的定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2]黄玉真.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教学研究.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篇7

基金项目:2012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成果(2012-QN-466)

启发式教学内涵

孔子的著名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矣”,是对教育动机,教育过程,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概括,它很好的诠释了教学的一般规律。对于教学活动而言,教学活动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是客观规律与主观意识的统一。启发式教学其核心是“启”与“发”,“启”即启迪、启示、开导,强调教师的主观引导作用;“发”即发现、发觉,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启发式是的教师主观引导和客观教学活动的结合体,是理性教学规律和主观发现创造的统一;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知客观存在后产生的顿悟,是对客观认识的升华,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教学问题的提出

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等),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另外,从测试成长角度看,测试与评估是检验各校执行教学大纲情况、教学质量、学生水平的重要手段,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大纲指出,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评估手段,目前,各高校开展的教学改革已经使评价角度多样化,多样化的评价角度也要求高校教师调整思路,重视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来自不同评价角度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各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引导,启发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充分利用包含多媒体教学在内的各类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和启迪。

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在英语写作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者主张在学习过程中以教师起辅助作用,学生是学习的核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求知,主动地对自己知识框架进行构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引导者、互动者、反馈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创新,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

认知学习理论是多媒体应用在写作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认知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通过直观的视图,灯光,音效帮助学生对客观世界进行感知,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产生顿悟,产生新的观点,对写作而言,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形成写作思路,组织论据,形成论点,进而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教学的施教原则

突出建构学习过程性原则。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学习,一方面重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强调了多媒体作为特定条件和环境的促进作用。启发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动学习者,是思维创新的载体和产出者,教师教是外在的驱动力,是督促学生不断思维的外在因素,多媒体设定的在特定条件,在此环境下教师要积极利用此现代技术,突出学生发展的主动发展意识,突出学生发展的过程,突出学生知识的构建过程。

可持续性原则。开展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学会开展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做到能观察,会观察,观后能思考,善思考,会思考,思考好。教师教的过程是让学生如何更好、更有效的学习,更全面的发展,有持久的发展。启发式教学就是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各种外在条件有效转化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鉴于英语写作与其他课程不同,语言写作教学是抽象的,形式是客观的,文字材料是在客观的基础上主观形成的,英语写作学习以思考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发展为主,英语写作教学主要是启发学生写作思维,且让这种思维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教育教学自身规律,是语言文化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每一门课程知识的编排,都是经过思考或实践检验的,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主次分明,简略得当。在启发教学内容时同样也需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这样符合课程发展规律。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样也是从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心理渐进历程,他们知识的建构也是是由简到繁,有少到多。由感到理,由表及内,由具体到抽象,启发教学不能逾越学生前认知水平。英语写作课程实施启发式教学,就要教师在内容的安排上,遵循写作理论和技巧本身之间的内在逻辑顺序,在启发问题的设计上.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不可有过大的跳跃性。如果超出了学生的前认知能力和知识基础,结果是“启而不发”,教师的启发式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回应学,达不到启发引导的效果。

启发式教学的施教手段

启发式教学“启”是重要环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创作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拘于教学条件所限,很多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展现,仅仅靠黑板和粉笔加教师的口述展开,探究受限于口头阶段,无法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启发方式有限。总的来说传统启发式教学手段主要有:言语启发(利用讲故事、提问讲解等)、直观图示(利用挂具、挂图、教具实物等进行图示)、方法启示(归纳、演绎、类比等)等,这些方法有一定效果但也具有一定局限性,使用不方便,启发效果也不尽人意。

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教学的施教手段

多媒体环境下的启发式教学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和一些数学教学软件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启发式教学的局面,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师的启发过程也因此变得多样化。多媒体条件下的英语写作的启发式教学,在综合运用传统启发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多媒体的应用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多种数学情境以启发引导学生,如创设教学气氛,选择主题情境,开展头脑风暴,设置真实情境互动等。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启"导学生创造条件,而且还可以帮助克服传统教学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内容。许多过去想到而做不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现在可以通过对多媒体的有效利用轻松达到目的,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易于实现通过场景的设置达到启发的目的。

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教学的施教内容

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教学使教师“启发"的内容更加丰富,许多在过去直接灌输给学生的教学内容,现在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加以处理,丰富学习内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原来难于实施启发点拨的教学内容,现在可以在多媒体协助下用以启发学生学习。比如:在英语写作最基本的文稿格式方面,仅仅依靠教师口头的说教,强调文稿格式的重要,效果难尽人意,因为学生不能从直观的感觉上得到感知,更谈不上启示,而通过多媒体的帮助,文稿格式的安排美观度显而易见,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得到启示。

第二,原来可以实施启发教学的写作教学内容,现在在多媒体技术的条件下使启发的内容更加深刻。比如:在英语写作中仿写方式中,原来的仿写拘于时间空间有限,只能模仿,纠错功能不是很强,师生互动性也欠缺,而利用多媒体的强大优势则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自我词、词组等自我纠错功能,是错误很快的得以纠正;在互动性上,学生也通过博客、论坛、WIFI、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大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互仿,评的时间也从课上向可惜啊延伸,这样条件下的启发式教学,对师生来讲,写作语言语料库量大大增加,启发的角度也会变的更容易和多样化。

第三,启示内容更加生动,由于多媒体条件下是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因此,能满足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对各种环境设置的需求,包括背景资料呈现、和语言写作本身知识的呈现等,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场景,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引导,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制作的动画和课件等搜集素材,拓宽写作思路。

小结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瑰宝,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华,在多媒体得到广泛应用的现代英语写作课堂,充分灵活使用启发式教学手段,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又能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写作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和语言输出能力。因此,多媒体条件赋予“启发”以新的含义和新的手段,富于启发式教学新的生命和意义,对多媒体环境下实施英语写作启发式教学的施教原则进行研究,必然会对外语写作课堂带来新的变革、思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顾日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

[2]吴云助.高校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态度——以对安庆师范学院的调查中国大学教学为例[J] .2009(6).

[3]向巧云.文化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回避现象”实证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2012(3).

[4]徐忠勇.多媒体条件下启发式教学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2012(12).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篇8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机械基础;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07-02

中职类学校的学生生源一般文化基础薄弱,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不高。选择中职基本上都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学得一技之长从而步入社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从初中阶段单纯的学习文化理论知识,中职生需要接受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尤其是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如果直接把书本上的枯燥的理论填鸭式地一股脑倒给学生,学生很难消化。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规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站在学生的角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过程变为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启发式教学的重点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机械基础的教学中,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作如下分享。

一、置疑法

有疑问才能激发探求疑问的欲望。中职学生仍然处于对大千世界的无限好奇之中,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机械基础知识设置成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的兴趣都集中到“疑”上。置疑以后,不要让学生立即回答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先处于盲知状态。比如在讲授渐开线齿廓时,首先要复习前面所学的齿轮传动的基本类型中按齿廓曲线的分类知识。然后提出问题,引出本节学习的重点:渐开线以及其他知识。置疑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最后的“无疑”。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教室向学生展示模型,通过对实物的感性认知,启发学生系统地学习新知识的教学方法。采用演示法,可以在演示实物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把感性知识和书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螺纹的参数”这一课时,先让学生熟悉台虎钳。对于台虎钳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要让学生观察螺纹结构在什么地方,台虎钳的工作台是什么样的,然后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这样的演示,学生对螺纹的理解就大大加深了。在此基础上,要把螺纹的几个主要模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使用演示法,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没有教师有效引导的演示就会变成杂耍剧而失去控制。尤其是当代中职生活泼好动,难于驾驭。所以,演示要为课堂教学而演示。

三、情境法

所谓情境法,就是由教师设计出带有一定困难的作业,通过制定几套方案,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案并克服困难完成作业的实践学习情境。例如在学习“带传动的松边位置”时,教师提问“带传动的松边放在上方还是下方合理”,学生一般都认为应放在下方。教师马上再问“带轮的包角大带的传动能力强还是包角小带的传动能力强”,同学们都知道小带轮包角大带的传动能力强。教师再问“带的松边放的位置对小带轮的包角有何影响”,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学生就会发现刚开始他们的回答错误,从而也明白了为什么带的松边应放在上方。情境法的应用首先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过程。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开创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机械专业的职业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无疑是一项基本技能,那么经常性地进行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实战状态,熟悉工作环境,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

四、多媒体法

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论性很强,有些内容由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缺乏,很难理解和学习,而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则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使学生能够很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内容。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未来的制图可能要完全依赖于强大的软件系统,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早地熟悉自己的又一个基本技能,可以说对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类比法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所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并通过学生的总结转变成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积累。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知识点串联,这样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机械类基础知识都是具有密切联系的,所以,教师更要引导启发学生利用已知的知识去探求未知的知识。例如在讲解“气压传动”时鉴于该知识点与旧知识点“液压传动”在传动原理和传动特点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可用与液压传动类比的方法讲解。类比法的教学要求教师善于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只有把具有同类特征的事物都联想在一起,才能在更大范围内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才能把知识学得更加牢固。

六、故谬法

所谓故谬法就是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关键处时,故意出现错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纠正错误的一种教学方法。错误的设置要巧妙,既不能让学生一下子就听出从而使错误过于简单,也不能把错误设置得过于隐秘,这样就会出现课讲完了也没有学生听出错误的情况。讲课的时候如此,在课后的练习时仍然可以设置错误,也可以故意重犯错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警惕,避免以后重蹈覆辙。例如蜗杆传动中利用左右手定则判断蜗杆轴向力方向和蜗轮转向时,蜗杆轴向力方向应与大拇指指向相同,而蜗轮的转向应与大拇指方向相反。这里同学们很容易出错,因此在讲解练习时故意把方向搞反,然后再强调正确的答案。

在“启发式”教学中,由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智力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思维被打开,学生变得有话可说,课堂进入“白花齐放”的状态,从而激活了机械基础的课堂气氛。学生不再害怕老师,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在急需高素质人才、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启发式”教学的意义是深远的,在新时代的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有着其他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激活机械基础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篇9

“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儿现在海防,明日便入广西,应陆将军之招也。初八日通香港,因行踪须密,故不登岸。又虑大人惊忧,故不先禀告。今儿不久到广东矣。侍奉之日在即,谨先以数语报平安,藉纾慈念。

此福安

儿宏叩禀阳三月十八日”

这是一封1916年写成的信函。出自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之手。

1915年,袁世凯,这一倒行逆施之举引起了公愤。蔡锷秘密离开北京,到云南揭起反袁义旗;梁启超也到了广西,策动西南军阀陆荣廷反袁。1916年3月15日,表面拥袁,暗中纠集却反袁力量的陆荣廷在柳州通电宣布广立,护国讨袁。4月6日,广东宣布独立。同年5月1日,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在广东肇庆成立,陆荣廷、梁启超等为抚军。

在这封致父亲的信札中,梁启超透露了他的行踪。为掩人耳目,他先从上海赴香港,再转道广西。虽然,陆荣廷宣布广立时,梁启超还在赴桂途中,但计划是在梁启超离沪前即定好了的。陆荣廷“言将起义,极愿得梁任公相助”。因此,陆采用梁起草的文电以两人名义布告天下。

风雨飘摇的乱世里,本该拿笔的柔弱文人不得不扛起了大旗,也留下了一份历史的见证。当事件裹挟着时间远去化作历史,作为过程的载体和见证者,文物并没有随当事人离去而沉默,反而在今天成为一场又一场交易的主角。

从“过云楼”到“南长街54号”

9月17日,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匡时”)召开了“梁启超与现代中国——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新闻会”,宣布一大批梁启超档案即将被列入其秋拍阵容。这批梁氏档案是由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后人整理收藏,包括信札、手稿、书籍、家具等共计950余件文物,底价5000万元人民币。

从在匡时获得的资料中显示,287通信札,涵括梁启超胞弟梁启勋收藏的梁启超信札240余通、康有为信札23通等。通信方涉及民国政坛风云人物袁世凯、冯国璋、孙传芳等。

此次拍卖的重头戏是梁启超的亲笔往来信札。一方面,作为书法作品,对热衷中国艺术品收藏的藏家而言,“将大书法家梁启超的手书”收入囊中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回避的一代大家,其信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司法等方面内容,它的史料价值与研究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这批文物对于研究梁启超而言,能够重新评估任公在历史上的意义。他的伟大是被低估的。”匡时拍卖副总经理谢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这一点,“透过原件感受到他的谋篇布局、语气、侧重点,对于更直观地分析他当时的心境是任何其他东西所不能比的。”

该档案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也专程前往参观。春拍就曾成功运营,将一级文物“过云楼藏书”拍得两亿一千六百二十万天价的匡时拍卖,也不断地在制造吸引眼球的话题。

“过云楼藏书”拍卖是将关于这家江南著名私家藏书楼的买卖成功地发酵成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引发北京与江苏两地的古籍争夺战,引起了广泛关注。匡时拍卖也因此在内地拍卖行业的地位也扶摇而上,成交额从2008年排名第七,今年一跃挤进前三。

借鉴“过云楼藏书”的推广经验,在“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的宣传上,匡时也表现得不遗余力。新闻会、学术研讨会、全国巡展、演讲周等活动已经赫然落在日程表上。据谢晓东透露,此次梁氏档案的推广与之前稍有不同,除了与清华大学合作以上活动之外,匡时还准备做一些线上推广,有关梁氏精美信札的参与性活动、讨论性活动,但具体细节示时间而定。“从公司的角度而言,这是一次宣传品牌价值的机会。”谢晓东对记者表示。

“匡时知道自己的劣势。做规模做不过,我们选择做价值,尤其突出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匡时公司董事长董国强曾在“过云楼藏书”成功拍卖之后对媒体表示。同样,谢晓东也坦言,作为公司的战略性品牌项目,不为其经济价值,更看重的是所带来的社会价值。

“目前,对梁启超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学术界,而我们要通过商业运作,更多地为社会大众所认知。”匡时公司还将联合中华书局出版《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图录》对外,“这样操作无疑会影响内容的独有性,换做另一家机构也许不会这样做。”谢晓东对记者表示。

拍卖的秋天

自1992年,北京市政府举办“92国际拍卖会”以来,文物拍卖已从“冷宫”走出,发展了20年。但关于如何规范的进行文物交易,却一直拖延到2011年9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启动的第一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和示范企业评定工作。

当年74家参评企业,市场份额占据我国2011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75.78%。最终公布的只有44家企业达标。经历了混乱的野蛮生长年代,存活下来的企业越来越开始思考其生存之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两三年内,中国文物艺术品出现了新一轮火爆行情:2009年一件清代乾隆时期的宫廷纪实绘画作品《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拍卖成交价高达1.34亿元人民币;2011年,元代画家王蒙的绘画作品《稚川移居图》,以4.025亿元人民币成交……

截至去年底,中国境内从事文物拍卖的企业数量已达309家。最近,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领军企业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还到香港拓展文物艺术品拍卖业务,而国际老牌拍卖企业苏富比也将业务拓展到北京。而类似匡时这样走专业性拍卖路线的后起之秀,也逐渐摸索一条属于自身特色的营销之路。

尽管如此,拍卖市场的冷热总是来得特别早,在2011年春拍创纪录之后,秋拍的成交马上出现了萎缩(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艺术品拍卖全年成交总额为934亿,秋拍成交总额为428.07亿,成交率41%)而2010年全年的数据仅有573亿成交额。据中拍协提供的2012年上半年经营报告显示,今年1-6月,成交额仅有924074.7223 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47.35%。

在北京的一家古玩城里,记者观察除了两三个专程从外地赶来求鉴定的物主之外,整栋楼里都非常冷清,不少店家还未开门。记者向一位专门从事文物交易的店主质疑此事,她表示,文物买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来回博弈很多回合也未必能够成交,因此这说明不了问题。店面不是主要的,很多人长期在外跑生意。

但在该店主看来,整个市场“不可否认,自去年秋拍以来一直处于低谷状态。藏家不愿出货,基本上都是囤货,想等市场环境好一点儿之后,再拿出来。”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在分析秋拍市场时提到,观察今年的拍卖,一定要有一个前提:由于市场信心的动摇,加大了人们对于市场风险的预期,避险情绪的蔓延逐步成为市场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气氛。

海外回流的尴尬

迄今为止,2012年秋拍的预热也未能给这个渐冷的初秋增添一丝温度。西沐认为,目前市场上好的拍品征集非常难,导致很多公司去海外征集。

事实上,海外回流藏品并不是新鲜事。很长时间以来,文物回流之后,除了部分进入博物馆之外,相当多的部分进入了艺术品流通领域,发生二次交易。如果细分的话,有相当部分进入了拍卖市场。

而进入拍卖流程的最大问题是:曲高和寡。姑且不论真伪难辨等技术问题,但是与《文物法》的冲突和高企的价格,就足以令人忧虑。

如圆明园兽首失踪多年后一个个进入公众视野。同为圆明园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铜像,从2000年第一批入诸视野的7件兽首铜像文物开始,其价格总体呈现不断上扬的趋势。2000年铜牛首、铜猴首的回归,一共花去北京保利集团1593万港币;随后被拍回的铜虎首耗资1544万港元;2007年,铜马首的价格飙升至6910万港币;2009年,鼠首和兔首铜像竟又拍出了2800万欧元(含佣金当时计约3亿元人民币)。而每次圆明园文物拍卖消息传出时,国家文物局需要表态,或者禁止国内文物收藏单位参与文物竞拍。如铜马首就是澳门赌王何鸿燊拍下捐赠的,国内资本即使有实力也很难以合理的身份参与交易。

近年来,国内的民间资本开始参与海外会有文物的交易,但是占比并不高。据中拍协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外回流文物占全年两季大拍20%的市场份额。但精品不多,“海外文物的回流能够起到活跃市场的作用,但是需要把关。现在国内的鉴赏能力参差不齐。真正好的鉴赏家都是要活跃在一线市场上,学院派在这方面欠缺。”天雅古玩城副总经理杨实说。

同时,高达30%的进口关税、增值税的综合税负也让很多本就资金不足的企业望而却步。特别是自今年4 月以来,北京海关针对艺术品进口环节进行了持续的查税活动,震荡了整个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信心。匡时也成立了北美代表处,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侧重点并不在此,要依整个市场环境和政策情况而动。

杨实告诉记者,当年流通出去的文物,除了八国联军的掠夺,出口外销,建国后因财力不足先买后卖的一部分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赚取外汇的需要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赝品。

曾作为中国赴法国追索圆明园兽首律师团首席律师的刘洋对记者表示:“我国的《文物保护法》是世界上最好的法律,但是与现实相比有点过于理想主义。很多规定并不细致,与市场不符。”他认为现在的海外文物回流基本上演变成一种市场行为,国家很少再参与其中。

文物除了具备一般鉴赏艺术品的稀有性,因其特殊的史料研究价值,也一直备受推崇,成为拍卖宣传的噱头。但其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是否有违了文物保护与文物研究的初衷呢?

“据我观察,文物拍卖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收藏投资行为,很少有永续性的收藏。”谢晓东对记者表示。

变成一场交易

一旦牵扯到利益纠纷,就不再单纯。也正因此,拍卖市场喧闹多。

梁氏档案的拍卖也未能幸免——梁启超后人认为,匡时宣传打着梁启超的招牌,但事实上拍卖这批文物与他们无关,是梁启勋后人所为。这令其感到非常气愤,“梁任公生前曾对家人交代,他离世后,他的遗作都应捐献给国家,不能出卖,作为梁任公后代,我们从未出售过梁启超的文稿和物品。这次违背梁启超意愿的拍卖行为与我们无关!”

匡时公司方面对此回应,展品的真伪不存在问题,不会影响拍价。但对存疑部分,会要求梁启勋后人给予更多的证据。

市场的浮躁与混乱让专注于收藏的杨实觉得有些惋惜,“收藏是为了研究,讲求完整性与精品。但从投资的角度而言,更多地是对利益的追逐。两者之间的出发点不同,处理方式就不同。”

生活中的启示作文篇10

【关键词】跨语言语义启动;非对称性;意义模型

1.跨语言启动的非对称性及以往的理论解释

1.1跨语言语义启动的非对称性

De Groot 等人以荷兰语―英语双语者为被试用同源词及非同源词材料来考查跨语言条件下的启动现象,要求被试完成词汇判断任务。实验发现在非同源词对的条件下,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表现出明显的L1至L2方向的启动效应,但没有发现L2至L1方向的启动效应[1]。后来研究者们采用不同的实验任务,其实验结果就不一样了。例如,Grainger 等人在研究中运用翻译对等词材料让高熟练的英―法双语者完成词汇阴、阳性的范畴判断任务[2]。结果显示,在范畴判断任务中,L2-L1 方向上也出现了启动效应。后来的很多研究也证实了这个结果。跨语言启动的非对称现象表现为一对翻译对词等的启动中,在L1-L2 方向存在跨语言启动效应,而在L2-L1 方向不存在启动效应,而且这种非对称现象只存在于词汇判断任务中,而在范畴判断的实验任务中无论是L1-L2 还是L2-L1 方向都不存在非对称现象。

1.2对跨语言启动不对称性的以往理论解释

第一种理论解释认为L1作为母语在加工过程与L2相比其编码频率相对较高,内部工作效率也高,双语者在获得L2语义信息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L1信息的复制或转换的过程,所以对L2的加工效率较低。因此导致L1与L2的连接强度的差异。对L1词汇进行加工时,系统可以迅速处理并且使其指向各种相关联的经验,所以在L1-L2 方向可以产生启动现象。而当对L2词汇进行加工时,由于系统加工效率低,来不及使其指向相关联的经验,所以L2-L1 方向不出现启动现象。这种观点虽然能够解释语义启动的非对称性现象,但无法解释范畴判断任务中非对称现象的不存在。

第二种理论解释--Kroll的非对称性模型。根据该模型的观点[3],L1和L2的概念表征是共同的而词汇表征是分离的。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之间都有联系,只是之间的强度不一样,L1的词汇表征比L2 的词汇表征大,L2到L1的词汇表征联系强度比L1到L2的词汇表征联系强。L2-L1 方向的不需要通过它们共同的概念表征,直接通过词汇连接的,因此在L2-L1 方向上不会表现出启动现象。而L1-L2方向由L1的词汇表征激活共享的概念表征再通达L2 的词汇表征,即L1-L2方向也出现启动效应。

2.意义模型及其主要观点

为了能很好的解释跨语言语义启动的非对称性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最近,Finkbeiner等人(2004)以日语-英语双语者为被试,在一系列掩蔽翻译启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双语者语义表征的意义模型( sense model) (见图1)。

Finkbeiner 等人认为,语义因素对跨语言启动不对称现象的产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跨语言启动不对称现象出现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启动词能够激活目标词中的多少个语义。

图1 Finkbeiner等人(2004)提出的意义模型

在词汇决定任务下,没有范畴判断任务中的分类线索可以利用, 因此要激活一个目标词, 必须激活它的所有语义。如图1 所示,对于kuroi(L1)与black(L2)这对翻译对等词,日语为母语的被试能掌握kuroi 的8 种语义,而只能掌握black 的少数语义,例如,只能掌握共同语义“黑色”。当第一语言kuroi 作为启动刺激时,它的8 种语义均被预先激活,其中包括那个共享语义。此时black 作为目标刺激,已被启动刺激激活的语义数目和完全激活这个词所需的词义数目比率为1:1,因此被试对black的反应时间缩短,出现了L1至L2方向的启动效应。反之,当用第二语black 来启动kuroi 时,预先被激活的词义数目为1, 即那个共享语义。而激活kuroi 需要的语义数目为8,此时的比率变成1:8。也即是说,在L2 启动L1 的情况下,L1 的词义只有极少数被启动词激活,所以没有出现L2至L1 方向的启动效应。

而在范畴判断任务中,范畴起到了类似上下文的提示作用,从而帮助被试提取与此范畴相关的语义信息,并抑制了其他与范畴无关的信息[4]。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从L1到L2方向,还是从L2到L1方向,目标词的意义量全部(或大部分)被预先激活,从而会造成两个方向对称的跨语言启动效应。

Finkbeiner等人(2004)提出的意义模型能够成功地解释跨语言启动效应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意义模型将启动效应上升到双语语义表征的差异层面,是双语记忆表征研究的一大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De Groot A M B,Nas G L J.Lexical representation of cognates and noncognates in compound bilinguals.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1991,30 (1):90-123.

[2]Grainger J,Frenck- Mestre C.Masked priming by translation equivalentsin proficient bilinguals.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1998,13:601-623.

[3]贾楠.中、英双语语义通达机制模型研究简述.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