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9:32:36

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篇1

一、带领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离开了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生活中离开了数学,那将是一个空洞虚无的世界。在教学中,要时时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身边的数学”。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善于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和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如国标本一年级第三单元《分一分》这一教材要求学生把研究对象按某种“标准”分成几部分,其实这一部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只是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就是数学。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如西红柿、白菜、樱桃、苹果、辣椒、豌豆、柿子椒、葡萄、萝卜、草莓。由于这一素材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就被激活了,讨论起来一发不可收:有的说:“我把它们分成两种,樱桃、苹果、葡萄和草莓是水果,西红柿、白菜、辣椒、豌豆和萝卜是蔬菜。”有的说:“我把它们按颜色分,红色的一类,有樱桃、苹果、萝卜、西红柿和草莓,剩下的是另一类。”还有的说:“我把它们分成两种,一种是樱桃和草莓,它们是我喜欢吃的,剩下的我都不喜欢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也懂得了:自己的身边处处是数学,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

二、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其年龄段感兴趣、做得了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四年级“生日派对方案”;五年级“我的设计”;六年级“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篇2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比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上学要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外出旅游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布置学生观察你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你家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2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直接利用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这些教学实际使我深深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3寻找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数学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教学环节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联系因此得到较好的体现。

4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没有办法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但如果不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又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如我在教学解决问题中的“行程问题”时,因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我就找了两辆遥控玩具车,让两位学生分别操纵,在教桌上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该如何解决。在教学“认识圆柱”时,我先在课前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圆柱”。用硬纸板、包装盒、彩纸等材料,依照圆柱制作起来,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学到了很多知识。

5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篇3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影响

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中,数学的基本知识显得尤为抽象,再加上小学生这个群体整体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多数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为出发点,并将数学的基本知识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真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首先,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动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例如:在讲《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可以让他们在教室里找一找哪里有角的存在,并让学生指一指角。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对角的理解加深,并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多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以实际的生活为导入,大大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每节课中,良好的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到《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老师可以问学生:“平常你们喜欢去逛超市吗?”学生:“喜欢。”老师:“为什么呢?”学生:“到超市可以买好吃的。”“可以买好玩的。”……老师:“那你们要买好吃的和好玩的需要什么啊?”学生:“钱。”老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讲一下人民币。”并拿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二、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社会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欠缺,因此许多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进行总结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老师可以创设一些让学生买东西的情境:你现在身上有50元,买了一包薯片花了12元,又买了一瓶饮料花了5元,现在你还剩多少钱?将这些枯燥的运算加上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会提起更大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善于以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增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学习和探讨的兴趣。例如:在讲按比例分配时,可以举例:“小丽和小王两人合伙开了一家超市,一年共获利10万元。如何进行分配这些钱比较合理?”学生:“平均分。”老师:“如果小丽投资了4万元,小王投资了2万元。那平均分这些钱还合理吗?”学生:“那就不合理了!”老师:“那该如何分这些钱呢?”从而提出按比例分配,加深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将所讲述的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所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在潜意识里,学生都会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励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每当讲完一节课,老师可以布置一下有关于实际的作业。例如:讲完按比例分配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课下观察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涉及这些知识,是如何应用的?讲完轴对称图形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些轴对称图形,并观察生活中的建筑或是用品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等等。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总之,数学即是生活,只有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数学知识引入生活,才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才能真正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并更热爱数学。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探索。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的思想。

作者:刘小琴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中心校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实践;应用分析

孩子的小学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着重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锻炼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慧眼,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每个家长一直追求的教育目标,同时如何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家长一直寻求的教育方式,小学数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具有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而小学数学中的探索实践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引领孩子自主探索思考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探索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好处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氛围,在小学学习中,尤其是数学,常常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倦的心理,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无聊,以完成老师作业为目的,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更别说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而探索实践教学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营造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自主探索,从而发现数学的乐趣,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深入对数学的研究,将数学知识真正的应用于生活,对于小学生,其自控能力差,缺乏学习意识,同时由于孩子天生具有好动的习性,因此倘若不对孩子进行数学方面的引导,很难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而小学教育大多数以兴趣为主,孩子对一门课感兴趣,就会用心的学习,自主探索,但倘若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则被动的学习只能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不利用孩子以后的发展,因此,老师需要在课堂上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并带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的思考,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实践,通过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孩子将学习的知识能够运用于生活中,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更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与提升。

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数学

小学数学虽然在难度系数不大,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是现代教育的重大问题,很多学生认为现代计算机如此发达,不会算的题直接用手机或者计算机,学习算数还有什么作用,但小学数学教育的本身是帮助学生更爱的理解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计算机虽好,但生活中的问题是复杂的只有有独立的意识,与分析思考能力,才能解决好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将生活带入课堂,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降低学习难度,使数学教学更接近实际生活,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数学知识,积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知识。

三、将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果数学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短短的45分钟的学习生活中,那数学的学习往往不够透彻,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因此只有将数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在生活中不断强化,才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教师可以利用完成数学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数学例子一一列举同时将实际生活的解决办法与数学知识进行类比,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真正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也能将数学真正的联系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

四、结语

数学教育是一场与生活十分密切的教育,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对优质人才的要求也很高,素质化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小学教育探究实践真正的发挥其作用,是现代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数学教育中,与实际生活联系,是对教学的知识最好的回顾,同时学会如何将实际生活与所学知识相互运用,做到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的加强对知识的巩固,更有助于培养孩子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生活中的数学带入课堂,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我们今后生活和学习奠基。

参考文献

[1]肖海鸿.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互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93-93.

[2]王伟.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时代教育,2017(4):168-168.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效果

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现在的课堂教学,数学课堂不仅让学生学会书本上的算术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应用数学,感悟数学,爱学数学。为了使得小学课堂的效率更好地提升,达到新课改的要求,生活化教学受到了一些小学老师重点的关注与应用。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未能很好地运用生活化进行教学,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将生活化引入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点。

一、生活化教学及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课堂中。[1]而是把生活现象与课堂的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例子辅助教学。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就能学会把课堂上的知识与身边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并试图利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自己生活经验来解决困难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相对其他知识比较抽象,一些教学知识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使一些小学生对数学感到神秘、枯燥、难解。[1]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把学生生活的体验结合起来,把静态的感觉转化为动态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神奇、有趣、容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许多都来源于实际生活,例如简单的运算、图形、钟表等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生活化教学是改进数学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从教材中挖掘生活内容

教材是依据教学标准、教学计划和学生身心发展所编写的教学用书。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已经有很多年了,一直提倡教学的内容要来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但教材在编写方面,有些内容还是没有做到有效的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比如教材中所呈现的例子虽然来自生活,但有时太过普通或太老旧,比如路程问题或相遇问题总是“甲车乙车”“从甲地到乙地”,这种语言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具体一些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更容易理解题意。还有一些南方学生、北方学生、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的有着不同的经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所差异。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生活内容,灵活使用教材,有效地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化建立联系,最大程度发挥教材的作用。

(二)从生活中筛选教学内容

都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要的是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眼睛,教师要细心琢磨研究教材内容,知道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才能从教材知识中找到真正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联系的点。例如学校举办运动会、比较每个检阅方队的人数、跑道的周长面积,这些场景都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数学知识,不仅能使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还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发现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仅为了计算或考试。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筛选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教师不仅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还要引导学生拥有发现数学的眼睛,学生感到数学就存在生活中也应用于生活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才能不断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一些老师鼓励孩子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数字、数学现象、数学问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发现数学原来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感受数学的奇妙,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看学生所写的数学日记,了解学生眼中的数学世界,读懂学生的心理,把学生眼中的数学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更加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无论处在哪个年级阶段学生,都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写数学日记,记录身边的数学现象,低年级可以从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写起,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公交车上有数字,车牌号上有数字,体温计上也有数字,不同的数字有着不同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妈妈煎鸡蛋有数学,汽车行驶也有数学。儿童能发现一些大人都想象不到的数学知识,写数学日记可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爱上生活中的数学。

(四)引入生活化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对于上好一节数学课非常重要,影响着学生对整节课程的兴趣和认知情况。现在,数学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绞尽脑汁运用各种各样的导入方式。例如:故事导入,问题导入、游戏导入等,但利用生活化教学来优化课前导入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后面内容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进行《平移和旋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提问,“你们喜欢做运动吗?你们喜欢做什么运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存有疑问,运动和这节课存在什么联系呢?教师接着启发“一些物体和图形和我们一样也喜欢做运动,让我们一起看看吧!”观看幻灯片的国旗在做平移运动,风车在做旋转运动等等。从而引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平移和旋转。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后面的学习。例如,在进行《温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同学们,今天好冷,你们知道今天的气温吗?”的生活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下一步提问“那你们知道气温是如何读、写,比较吗?”,引出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也更好地完成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导入教学内容,能够简单顺利地引出下一步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关注度,提升后续教学的效果。[1]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导入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入手。

(五)设计生活化课堂问题

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小学数学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生活问题与数学课堂问题结合到一起以此提升课堂效率。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课堂知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语和内容可以增加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完成知识点的教学后,提出“大家想一想,猜一猜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一千克、哪些物品是五千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说得多?”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教学内容与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探究与学习的自觉性。例如,在学习《长、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时候,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有困难需要你们的帮忙,老师家的窗户是边长300cm、高是200cm的长方形,想要在窗户上按上漂亮的窗帘,需要购买多大的花布呢?”“老师家的大床的长和窗户的高一样,窗户的长是床宽的两倍,要买一个喜欢的新床单,床单和窗帘一共要多大面积呢?”这样提问,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还能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对数学学习的信心。[2]

(六)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布置高质量的作业,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些教师留数学作业的方式都是根据教材或课后习题布置,这样布置作业比较单一,一定程度约束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将数学作业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对做数学作业充满期待,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提升了学生作业完成效率,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加法估算》时,教师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去附近的超市购买喜欢的商品,进行估计一共购买的商品所花钱数,在实际生活中具体了解估算的方法,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感到有趣而无压力,学生会积极主动完成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科学的认识小学数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也不是越多越好,它必须有个合适的“度”。有的老师掌握不好“度”,把生活场景牵强附会,照搬生活场景,这就失去了数学课的价值,把数学课上成了生活课。因此教师要形成对学数学生活化的系统科学的认识,掌握好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度”。数学课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要始终明确,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是为了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是优化数学课服务数学课方法,不要本末倒置。教师要掌握好数学生活化的深度,当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来“数学模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梳理清楚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师还需要掌握好数学生活化的可信度,只有真实可信的生活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共鸣,使得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与数学问题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把生活化教学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中是很有价值的,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处理身边的事物,真正地喜欢上数学。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采用生活化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形成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正确意识,积极主动地把生活化引入课堂教学,但是教师要掌握好生活化的“度”。不要强行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化联系在一起。教师要科学地把生活化应用到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庞敏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探讨[J].福建茶叶,2019,41(12):139.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篇6

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教学情境具有逼真性,创设情境的本质是呈现新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导致学生认知失衡,产生认知冲突。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尽量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中,使数学知识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例如,讲解“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创设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动物园里的动物正在召开大会,大象爷爷在台上说:“小动物们你们工作都很辛苦,我要奖励大家,你们说发什么奖励呢?”台下面的小动物们开始争吵,有的要骨头,有的要鱼,有的要桃子,有的要香蕉,有的要苹果……小动物们要的东西各色各样,大象爷爷非常为难,小朋友们能想一个好办法满足所有小动物的要求吗?再如,教师可以模拟超市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切身体验“购物”场景。活动中,学生熟悉元角分兑换、找钱方法,同时还掌握购物流程,积累了生活经验。

二、用生活语言传递数学信息,让小学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师生主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教师的语言素质好坏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成败。数学是枯燥、抽象的,教师要通过语言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地表述出来,这样才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当然,教师必须用数学术语授课,不能用方言表达。所以,数学教师的语言不但要精准,还要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例如,把认识元、角、分改成“超市售货员”活动;把“概率”知识设置成“这个游戏公平吗”的活动,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活动感到非常好奇,认为学习数学是很有趣、很有价值的事情。

三、运用生活化手段让学生经历小学数学化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强化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学习有用的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的背景材料,设置数学问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经历把生活中的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数学化过程。例如,教学“可能性”一课时,设计摸球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再如,教学“面积单位”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小木板,一张木板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另一张木板的是11平方分米。然后请学生区别它们的面积大小。学生热烈地交流,有的用观察法比较,有的用拼接法比较,有的用相同大小的纸片比较,有的用测量法比较……教师问:“你有更好的方法吗?”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充分展示各种想法。教师则抓住学生回答的时机,引导学生使用数格子的方法。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享受自主探索和个性发现带来的乐趣。

四、设计生活化、操作性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只有回到生活才能彰显其价值。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数学的落脚点。练习中,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同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做数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例如,教学“求平均数的问题”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放学后到超市进行一项调查,调查统一规格、不同品牌的10种白酒价格,看一看哪种品牌最贵?哪种品牌最便宜?算一算它们的平均价是多少?再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一下地板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再测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求出教室地面的面积,最后计算教室地面里铺这样的地板砖需要多少块?这个作业,学生必须通过实地测量得出数据,然后运用数学知识——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这种活动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篇7

一、创建高规格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学习环境。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本来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堂是漫长的,而且没有什么意义,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精神不够集中,导致课堂效率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创建情境的时候努力创建高规格的生活情境。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于数学的理解和计算,当教师把生活的情境模式带入到学习中的时候,学生会对这种学习方式产生一定兴趣,比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函数的时候,教师把古代劳动人民使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的故事加进去,肯定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总是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有很强的求知欲望,这就会让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充满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慢慢增强了。数学课堂的学习,关键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课堂,然后在实际中获得学习的动力,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越来越好,所以说创造生活的情境是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二、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实践性

很多东西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数学也不例外。在高中学生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尤其要重视这个问题,要在课堂过程中让数学生活化,然后在生活中采取经验,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导数的时候,教师要把实际中导数的运用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导数的意义。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将教学过程生活化,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知道理论知识的意义,还可以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好处,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总之,在当下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理论和实践在一起,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乐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数学,让数学更贴近生活,这样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秀丽 单位:省敦化市高级中学

第二篇

一、运用教学生活化来导入新知识

导入新知识,也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合理运用。教师需要充分地理解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精髓,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目的。教学生活化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更为充分的数学学习。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所带来的问题,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与学习而学习。这样就最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让学生来了解的中奖概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的用武之地,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二、运用教学生活化来让学生感受数学

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且深入地感受数学,认识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以及对于自己的提升作用。例如:在学习数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排队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在运用数列来应用到生活中。最大化地应用数学教学生活化来让学生找到学习的目的,并且让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处在一个高效的环境下运行。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的学习来更加完善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学生活化中,更加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指引,要更加符合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培养。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指引,让学生取得学习的最大成果。

作者:贾艳锦 单位:新疆农六师五家渠高级中学数学组

第三篇

一、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不能够十分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并没有将数学用于日常生活,学生往往不知道学习了这些知识点有什么用。教师则是更注重解题的方法、思路和步骤的讲解,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渐渐变成一种被动学习。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以应试为目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与实际的联系。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改变这种现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应用更加熟练,对于解决学习的兴趣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要将数学知识点放置到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其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便是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只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数学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使用都十分广泛。只是因为教师对于数学教学更注重讲解解题方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1.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生活化要与以往的教学方式区别开来,首先就要在教学内容上发生改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在新课教学时往往是将一个十抽象难懂的概念提出来后,再对这个概念进行剖析、解读。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概念的抽象,无法理解,感到学习难度很大。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实施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学生会因为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而对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教师进一步的分析则会很容易对知识有很好的把握和理解。比如,在提出导数这个概念时,如果是以教师直接提出概念,不与实际结合的方式进行的话,学生会对这个知识点的把握感到十分困难。因为概念很抽象,并不能很好地通过自己的想象来理解它。但是如果将概念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那么就显得容易许多。并且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思维,不受知识点概念的局限。

2.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目的

过去的教学模式,教师总是以一种灌输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咀嚼老师已将嚼烂了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负面影响。学生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更多的是以一种听众的姿态出现,课堂是教师的主场。教师则是将一些解题方法、思路、步骤进行传授,忽略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衔接。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却没有明确地将数学问题的生活化提出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这种方法来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

3.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外乎教师将知识点向学生强行灌输,不断反复,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其实并不可取,而数学教学生活化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加贴切地讲解知识点。那么,具体应该怎样进行呢?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真正以课堂的主要对象来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互动中来。让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优点都能真切地体现在每个学生身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利用学生群体来进行实际问题的结合。比如,在学习概率这一部分知识时,我们可以从全班同学中抽出3名不近视的同学参加空军体检。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就进行现场实验。这样不仅会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点,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真正有用。

三、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乐趣

以往的数学教学多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讲解往往脱离实际,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无聊的,由此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动力,继而对数学学习没有了信心。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要很好地体现其与实际问题结合的乐趣性。教师可以用一些数学小知识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是最有效的。如三角函数的学习,我们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学生参加升旗仪式时,自己与五星红旗的距离等问题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理解。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十分有必要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改变以往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的排斥和厌学情绪,能够以往枯燥的数学教学课堂添加更多的乐趣。

作者:王成 单位:甘肃省金塔县中学

第四篇

一、教学内容及方法紧贴实际

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模式需要老师多方面改变教学体制,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讲

首先,老师要注重生活化数学的导入。课堂导入是学生从课下到课上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成功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充沛的精力认真听讲,所以课堂导入在整堂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了达到课堂导入的良好效果,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是十分必要的。先从与数学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现象及问题出发,给学生们一个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再逐步引到数学知识上,经过这样一个过渡,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其次,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时刻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活化的数学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涉及线面关系等。学习立体几何需要学生具有空间想象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长时间培养出来的。

2.从教学方法来讲

教学的成效是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为了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老师要采取新颖而创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例如,在学习概率和统计时,老师先以生活实例引出统计方法和概率的计算方法及其意义。然后老师给学生留一个社会实践式的作业,确定好调查主题,要求学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某个范围的居民进行调查,最后把调查结果统计出来,并算出每种结果的概率。在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由于亲力亲为,对概率及统计的各方面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能解决好生活中关于概率的实际问题。

二、应用高中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把教育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教育,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学校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知识与丰富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和生活的能力。比如学生在进行环球旅行时,可以根据已经学到的求解圆弧长度的方法来计算自己的航行路线及所用的时间,从而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旅行。为了改善当前不理想的数学教学环境,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必然趋势,是值得高中教育者进行研究和落实的重要教学措施。

作者:张鹏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

第五篇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描述数学

部分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不能把自己的生活数字化,这就说明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路看待数学问题,学生只有学会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抽象化,他们才能用数学思路去解决数学问题。如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节的数学知识时,一名学生谈到他遇到过一个关于三角函数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不能准确地表述自己要描述的意思,他要么在描述的时候遗漏了重要条件,要么在描述条件的时候让人产生理解性的歧义,经过教师的引导,他将遇到的数学问题描述为数学问题1:如图1,O点有一物落入水中,OA为河岸,该物漂流的角度与河岸角度为15°,速度为每小时2.5千米。某人从O点出发,跑到河岸A处,他的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他在河岸A处驾驶水上工具向B的方向行驶,若水上工具的行驶速度为每小时2千米,他是否能在B点追到该物品?若他必须在B点追到该物品,最低的行驶速度必须为多少?以学生遇到的这个数学问题为例,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不能解决数学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强。因为他们不能用数学思维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就不能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描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解读数学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把生活化的问题转为数学化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就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想问题。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能力的表现之一,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应用能力。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规律

当学生学会了用数学思维看待数学问题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数学问题中的规律,学生只有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抽象规律,才能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办法。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以后,学会用函数的方法描述坐标中的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谈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时,可能有些数学教师会感到很困惑,这些数学教师认为以上的问题1和问题2不都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那又何必提出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呢?本次研究提到的数学问题1和数学问题2都是学生经过数学思考以后,已经用数学思路来描述的问题,它们已经不是真正的生活问题。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大量的数学问题,学生要解决这些数学问题,需要运用到自己学过的很多知识。从以上的遗传算法的描述与计算可以看到,它涉及到函数问题、集合问题、概率问题等,学生要解决这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就必须把这些生活的问题全部转换成数学问题,这个转换将是全面的、系统的、细致的转换,学生要完成这种数学转换,必须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系统。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研究、实践的方法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解决这些实际生活问题的时候,需要把这些生活化的问题转为数学化的问题,在转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到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重视把生活化的数学转化为数学化的教学,从以上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教师以此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将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作者:刘艳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

第六篇

一、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教学方法比较多,教学生活化是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那么,什么是数学教学生活化呢?所谓数学生活化,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点和生活中相应的现象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从表面到本质、从抽象到具体,将相关的生活现象运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解释说明,课堂和生活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发展进步,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时展的需要,是数学活动本身的需要,也是现实生活本身的需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于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数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由于其复杂难懂、计算麻烦,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没有好感,认为数学缺乏趣味,在该教学现状下,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必然的趋势,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途径

1.重视课本中的背景材料,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数学教科书,每一章节前面都会给出一段背景材料,主要是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一些需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却忽略了这些背景材料,认为其可有可无,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就将背景材料略过,直接进入章节主题,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则先教学,再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背景材料中的问题,这样一来,这些背景材料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殊不知这些背景材料可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背景材料的使用应贯穿本章学习的始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背景材料,了解背景材料,并将背景材料的疑问带入学习本章内容中去,让学生试着去解决这些疑问,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运用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现象,学习身边的数学知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数学学习有关的内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比如,立体几何的教学,当学习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各种建筑物,也可以利用教室里的桌椅板凳,讲授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关系,将平行、垂直、相交等空间关系都用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就将数学抽象难懂、复杂的特点淡化了。对于数学问题,不是讲大道理就能解决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就要从生活出发,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真正地热爱数学,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兴趣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教师来说,要培养学生兴趣,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将教学的内容从抽象变为具体,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趣。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可以开展小组论坛,让学生研究身边的数学知识,找一些简单易行却能发现深奥数学原理的实例,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踏实地学习、步步为营,不断地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常亲近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成为学生的导师,不断引领学生发展。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教师亲近学生,学生才会真正愿意学习,而不是对教师敬而远之。对于需要特殊照顾的学生,教师要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教师要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其次,教师也要给学生轻松、愉快的感觉,减少学生的压力,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常联系,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生家长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是一种激励机制,即使是再小的进步,得到教师的鼓励,也会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这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学习产生兴趣。高中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整个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也是严谨巧妙的,数学的抽象与复杂是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能够感受到的,而数学的巧妙与神奇,我们只有在实际生活中才能体会。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神奇,比如,教师可以用讲小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神奇之处。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教师就可以引用国际象棋发明人的故事,要求国王奖赏麦粒,在学生看来,和国王的想法是一样的,殊不知所需的麦粒的总数庞大到吃惊,究竟有多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把这些麦粒装进的麻袋排成一队,将绕地球好几圈的结论,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知道数学的神奇与奥秘。除了在教学中积极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和内容,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要通过一些恰当的数学游戏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新颖的课堂讲授方法,教师可以采用讲解小故事的形式,在教学的时候给枯燥的数学公式套上一身生动有趣的生活化的外衣,这样的方式形象且富有感染力,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简单的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就在生活、学习中,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把抽象化为具体,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既使学生在愉悦中轻松的学会了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恰当设置疑问,制造“悖论”,激发兴趣

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构建轻松的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踊跃地学习,要想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设置疑问,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留出自由探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会激发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制“造悖”的方式,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对枯燥的数学内容产生强烈的猎奇心理。现实生活和数学理论知识之间是存在着差距的,利用这种差距,极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比如,在学习条件概率时,有这样一个问题:用高射炮打中飞机的概率是50%,那么同时用两门高射炮打一架飞机,打中的概率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会有一些同学简单地将概率做加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概率为百分之百的事件,而且不能采用直接相加的办法,这就引起了学生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核心就是有效地将理论联系到生活实际中去,加强课堂的生活化,确保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日常生活保持密切联系。知识源于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学生来说,学到还要用到,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要面向生活、面向实际,书本知识要用于生活,将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才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书本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书本知识,让学生将书本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本文就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含义和具体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虽然在实际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但我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数学教学生活化会发展得更好、越来越有成效。

作者:何嘉卫 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胜境中学

第七篇

一、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现象,学习身边的数学知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数学学习有关的内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对于数学问题,不是讲大道理就能解决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就要从生活出发,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真正地热爱数学,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兴趣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教师来说,要培养学生兴趣,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将教学的内容从抽象变为具体,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有趣.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可以开展小组论坛,让学生研究身边的数学知识,找一些简单易行却能发现深奥数学原理的实例,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踏实地学习、步步为营,不断地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常亲近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成为学生的导师,不断引领学生发展.对于需要特殊照顾的学生,教师要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教师要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其次,教师也要给学生轻松、愉快的感觉,减少学生的压力,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常联系,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生家长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进步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是一种激励机制,即使是再小的进步,得到教师的鼓励,也会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这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体会“神奇”

高中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整个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也是严谨巧妙的,数学的抽象与复杂是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能够感受到的,而数学的巧妙与神奇,我们只有在实际生活中才能体会.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神奇,比如,教师可以用讲小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神奇之处.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教师就可以引用国际象棋发明人的故事,要求国王奖赏麦粒,在学生看来,和国王的想法是一样的,殊不知所需的麦粒的总数庞大到吃惊,究竟有多大,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把这些麦粒装进的麻袋排成一队,将绕地球好几圈的结论,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知道数学的神奇与奥秘.除了在教学中积极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和内容,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数学知识,要通过一些恰当的数学游戏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新颖的课堂讲授方法,让学生在简单的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就在生活、学习中,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把抽象化为具体,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既使学生在愉悦中轻松的学会了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恰当设置疑问,制造“悖论”,激发兴趣

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构建轻松的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踊跃地学习,要想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设置疑问,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留出自由探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会激发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制“造悖”的方式,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对枯燥的数学内容产生强烈的猎奇心理.现实生活和数学理论知识之间是存在着差距的,利用这种差距,极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比如,在学习条件概率时,有这样一个问题:用高射炮打中飞机的概率是50%,那么同时用两门高射炮打一架飞机,打中的概率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会有一些同学简单地将概率做加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概率为百分之百的事件,而且不能采用直接相加的办法,这就引起了学生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核心就是有效地将理论联系到生活实际中去,加强课堂的生活化,确保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日常生活保持密切联系.知识源于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学生来说,学到还要用到,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要面向生活、面向实际,书本知识要用于生活,将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才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书本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难题,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书本知识,让学生将书本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作者:张春凤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

第八篇

一、高中教学生活化的相关概念

(一)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当前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更多的增加一些实际的动手案例才能切实的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水平。数学这个学科设立的本质目标,就是通过相关数学公式和理论的了解,从而更好的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进行研究,在生活中了解数学知识,数学学习之中增加生活阅历和经验。因此在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之中,开展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现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当前我们需要适当的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和数量,从而保证学生增加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当前社会经济在快速的发展和进步,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之中的重要性也随之显现出来,我们可以利用数学观念来解决很多实际遇到的问题,因此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增加他们的数学理念。

(三)有效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进步才能实现,和谐发展的理念不仅仅在生活之中有所体现,同样在我们的数学课本之中也有一定的显示。数学课本之中所讲述的一些内容和公式,能反映当前我们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因此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不仅能够有效的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同时也能增加他们对于社会的了解程度,实现社会的快速变革和发展。

二、促进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一)利用当前所掌握的生活知识和经验

落实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目标,就需要我们教师更多的设定一些生活场景,帮助学生找到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理论和知识。学生在参与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之中,就可以很好的了解自己在学习什么内容,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什么类型的生活问题。课堂之中增加了这些内容和模式,就能很好的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比如高中数学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章节就是空间立体几何的内容,而我们教师则可以将立体的图形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以教室作为一种实际的图形进行分析,这样在解决立体几何的问题时就简单很多。在平面几何之中有一个定理,主要内容就是在同样一个平面之中,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是属于垂直的关系,那么这就代表这两个角之间是相等或者互补的关系。针对这样一个定理来说,让同学们记住是非常简单的,但是怎样让他们了解这个定理的实际应用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教师除了以实际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之外,还可以将这个命题进行反向的推理,看看是否也能够证明是一个真命题。这样同学在利用一些空间的教具进行研究思考之后,就会发现这个命题的反向命题是假命题,并不成立。从这个教学案例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理论转换成为简单易懂的知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反向思维逻辑能力,同时也能对这一项数学知识掌握的更好。

(二)采取适当的生活化教学方式

根据相关的理论研究可以看出,学生在一堂课之中的注意力的有效期是短暂的,因此教师应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吸引他们了解更多的数学内容和知识。教师在这节课程的开端,可以以同学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为背景,再结合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作为引导,就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比如在讲解函数图像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实际的情景,让同学们根据这些案例进行解题,更好的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总之,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发出更多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更加了解数学。

作者:黄金南 单位:福建泉州安溪县第一中学

第九篇

一、开设生活场景,提高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提高数学问题的生活化水平,开设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拓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够有所提高。因为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生活积累,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开设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场景,从而更好地开展数学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三角形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也可以问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三角形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样,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的积累,对于这个问题肯定会有自己的理解,会有某一个生活场景中包含了三角形,学生能够轻松回答这个问题,同时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为什么应用三角形,通过利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学生能够很接近的回答这个问题,这样就通过生活化的场景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数学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开设生活场景,提高教学内容生活化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大部分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应用或者原型,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提高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找到高中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关系,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许多数学知识都是生活中事物抽象而成的,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找到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事物的联系点,这样就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概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比如,那天下雨那天不下雨,这是一个概率事件;一个骰子掷出去出现的情况也是一个概率事件,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就能够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数学,也能够找到简单的方法。

三、开设生活场景,提高学生探究生活化

在提高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高探究的生活化,应该在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中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在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设计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场景中探究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村委会或者居委会的选举中去,利用这样的一个机会,让学生找到统计中的各个数据,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开展探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四、开设生活场景,提高课后作业生活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只会让学生做一下书本上的习题,然后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对一下答案。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学生很容易出现应付的心理,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影响数学知识的学习,还会阻碍学生的数学思维拓展。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尤其是提高作业的生活实践性,最好是巩固每天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去完成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的锻炼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很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很好地保证了数学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完《几何体的体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测量和计算一下自己的卧室或者是家里厨房的体积,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完之后有一个很好的复习和锻炼的机会,同时因为这个数学文图完全是处于生活场景中,又会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习题,能够使学生有效巩固和记忆数学知识,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结语: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篇8

不同论者关于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概念的表述有所不同,故首先对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内涵进行分析,以防造成理解与实践中的混乱。在众多研究者所表述的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概念界定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张俊(2005)从幼儿数学经验的角度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是一个(数学经验)不断地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过程,是一个让每个幼儿能够“学自己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过程;[3]曾钰(2015)将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界定为教育者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事物中提取教学素材及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与数学相关的活动,并通过主动探索、操作形成相关的数学认知,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4]对上述概念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学者对于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界定有两个共同点:一是认为数学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二是数学教育最终的目的是用之于生活。可见,数学教育生活化不是简单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表面衔接,而是进行内在、高度自然的整合。从数学教育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实施乃至最后的评价与反思均需与生活相衔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引导幼儿理解数学并学会运用数学。

二、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之“生活”

在生活化数学教育中,数学应是富有生活意义的,“生活”是其中的关键,故在此有必要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中的“生活”进行阐释。(一)必定是儿童之“生活”数学教育生活化之“生活”,是指幼儿之生活,而非成人之生活。成人与幼儿虽生活在同一天空下,接触的事物也似乎是相同的,但成人与幼儿真正所接触、所观察、所体会到的生活有诸多不同。儿童生活与成人生活相比,成人生活更多地体现人类文化,而儿童生活是从体现自然开始,逐渐走向文化。[5]若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之“生活”看做成人之生活,如教师在幼儿园(或班级)之生活,则虽均是以幼儿园(或班级)为背景的生活,是教师与幼儿一起经历之生活,但幼儿与教师的所观、所想、所感均有所不同。如此虽表面联系了幼儿之生活,实则极易忽视其内在需求,未能联系其真实经验,并不能够真正实施适合幼儿的数学教育,不能达到更好地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及数学能力发展之目标。其实,传统教育也十分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只是联系的是成人的生活、幼儿未来的生活,远离了幼儿当下的生活。若将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之生活看做是“成人之生活”,则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可见,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是一种对主体之关注,对幼儿之关注,对幼儿生活之关注,对幼儿当下现实生活之关注。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只见生活,而不管是谁之生活;只见生活,而不见幼儿”的状况出现。(二)必不是日常生活之重复杜威非常重视生活和经验在教育中的作用,作者赵真同时认为“学校教育并不是日常生活的重复,有意识的教育就是一种特别选择的环境,这种选择所根据的材料和方法都特别能朝着令人满意的方向来促进生长”[6]。可见,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之“生活”绝不是指简单地对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机械重复,而是结合幼儿教育的目的及当下幼儿数学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对幼儿的生活进行分析、选择与提炼,对那些能够满足幼儿当下数学学习需求的相关生活现象进行教育上的处理与呈现,使数学教育与生活相融合,使提炼出来的生活具有数学教育的意义。因此,把握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之“生活”的关键,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提升,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上升为幼儿园的数学活动。

三、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之“数学”

幼儿教育生活化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是适宜于幼儿发展的教育路径,但数学是一门具有自身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所以必须明确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中的“数学”是何含义,避免出现两个极端。(一)避免数学简单化。数学只是“生活世界”中的一小部分,是对生活的一种提炼,两者相比较的话,生活更加具体和感性,数学则更富有抽象性和理性,数学教育生活化并不意味着“生活就是数学”或“生活可以替代数学”。将生活等同于数学,会造成数学的泛化或形式化,导致数学简单化,使数学教育失去数学味儿。比如,若在幼儿数学教育中过分依赖生活情境,过于放大“生活化”,仅停留于日常生活情境的热闹与有趣,整个数学活动变成了生活场景的复演,必然会掩盖数学的本质,难以为幼儿带来数学上的智力挑战,这就会出现数学活动的偏离,导致数学活动无数学的怪相。数学活动缺乏数学味,幼儿数学教育也便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因此,一定要明确数学生活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如积累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维等,而“生活化”只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方法。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带来的只是表面热闹下隐形的时间浪费和数学发展的延误。所以,要避免“具体形象的东西太多,而数学内涵太少”的情况。(二)避免极端数学化。避免过于放大生活化的同时,也要避免“极端数学化”的现象,因为极端数学化下培养出来的幼儿便成了过于数学化了的人,这种人又成了过于分裂于生活、不完整的人,是与教育目的相背离的。数学生活化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数学、学习数学,生活化是为数学服务的,但若是过于放大生活中的数学———“如果把这种手段和方法机械而呆板地运用,过于强调理性思维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作用,则培养的人或多或少是‘数学人’或称为‘数学化了的人’[7]”。“数学人”是把数学活动当作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将生活世界进行纯符号性的数学化是他的存在状态。[8]可生活中不仅仅有数学,它不过是万千世界中的一小部分,只是对生活进行提炼的一种方式。生活化是为了数学教育,但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幼儿更好地生活。教育想要培养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一个适宜于当下社会生活并为未来美好生活做准备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用数学进行思考的“数学人”。例如,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自然测量是为了帮助幼儿了解测量的本质并为今后学习标准测量做准备,但若因为要比较班里两个小朋友中哪个更高一点,便用小棒、水彩笔、积木等物品进行自然测量后再进行比较,倒不如直接让两个小朋友站在一起更一目了然,更简单机智地完成了当下的任务。过于放大生活中的数学,即过于强调数学化会使幼儿的思维形式化,则变成了数学机器,只会用数学的逻辑去思考,忽视了生活中的其它方面,必将有碍其生活。所以要防止将生活过于数学化,数学取代生活的倾向。

四、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之关键

(一)实现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和谐统一。若要真正发挥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作用,就要还原数学与生活的真实联系,实现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和谐统一,使幼儿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在提升幼儿数学能力的同时,引导其爱上数学,学会恰当地运用数学思维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同时又是为生活所服务的,所以数学生活化应是在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返璞归真。教师应创设适宜的数学氛围,引导幼儿像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时那样对数学进行探究,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与提升,形成数学规律,了解数学的形成过程;并运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数学应用中体会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只有这样才能还原数学与生活的真实联系,只有经历数学产生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数学,只有将数学规律运用于生活,幼儿才能真正学会如何使用数学,如此才能具备可发展的数学能力。(二)体现数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又受到所处社会的文化制约,在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时,除了注重数学的科学价值外,也要体现其人文价值。蒋家尚(2017)总结数学教育具有理性精神培养、自我人格完善、艺术水平提升、科学素养提高以及思维能力培养等人文价值。[9]幼儿数学教育虽更多的是数学上的启蒙教育,但在进行幼儿数学教育时,除了要引导幼儿感受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丰富幼儿数学知识、提升幼儿数学能力外;也要注重数学人文价值的发挥,在数学教育中提高幼儿的文化修养,如引导幼儿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数字的魅力、公平竞争的精神以及数学家的坚韧品格等。如此才能达到数学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真正发挥数学教育的作用。五、结语本文从“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出发,探究了其主要概念和关键之处。首先,其“生活”必定是幼儿的现实生活,而且必定不是幼儿日常生活的简单重复。其次,对其“数学”的理解与运用,应避免数学简单化和过于放大生活中的数学两个极端。最后,在具体实施时应注意实现“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和谐统一”和“体现数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两个关键点。

参考文献:

[1]魏婷婷.关于“数学生活化”的再辨析———从美国的“木匠教学法”看我国的“数学生活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3):77-78.

[2]高蕊.幼儿园大班生活化数学教育的研究[D].鞍山:鞍山师范学院,2016:12.

[3]张俊.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9.

[4]曾钰.昆明市C幼儿园小班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探索[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1-88.

[5]侯莉敏.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4):90-93.

[6]赵真.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现状研究———以福州市A园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16.

[7]王宽明,刘静.关于数学生活化价值取向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2).60-61.

[8]程广文,顾泠沅,王建磐.论数学课堂与生活世界[J].教育科学,2001,17(3):31-33.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篇9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

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在教学中用生活实例阐释某些数学知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是因为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如: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如蜜蜂营造的蜂房,它的表面就是由奇妙的数学图形——正六边形构成的,这种蜂房消耗最少的材料和时间;

数学知识是抽象但又是具体的,抽象决定了它难以想象和理解,利用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其中一些数学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某些数学知识形成、发展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建立起对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让学生领会、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从人类生活中来,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数学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能满足学生对外界新颖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感到好奇和兴奋,同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如学习“同类项”这个概念时,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把握同类项的特点,老师会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学生都熟悉的画面:5只老虎、4只天鹅、5只孔雀、4只狮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并要求学生比较,哪些为同类的量,有几种分类的方法?它们分类的标准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小组内交流,得出共同的认识:分类标准必须具有相同的特征;然后再显示一个多项式,让学生说出其中的单项式,并将它们分类,得出不同的类别,指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地归纳出了同类项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类比得出并掌握了同类项的概念和识别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

三、数学可以回归生活,可以服务生活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篇10

【关键词】联系生活;教育理念

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紧跟课改步伐,人们对数学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各种生产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说数学学科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工具之一。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学生抱怨学习数学没有多少用处,学习数学却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应积极发掘生活中的问题,将其转化成课堂中的数学问题。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互结合,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真正的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从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把学生拉入其中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融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我总是积极的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课堂上的数学问题,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有亲近感。例如,在学习新课知识时,我选用了这样一个问题:为鼓励和表扬七年级(6)班在期中考试中成绩取得进步的同学,老师派班长到文化用品商店购买奖品,经过讨价还价后,最后以八折的优惠价购买了一些文化用品,商店老板:你这些商品成本64元,我就赚了16元,问题来了:1、这些商品花了多少钱买的?2、商品的标价是多少元?3、老板赚的钱是成本的几分之几?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应用题,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阅读题目后,拿纸拿笔积极动手,开动脑筋进入思考状态。通过尝试练习,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学生也就容易理解掌握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二、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认识客观事物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教师教授知识的时候,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融入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体味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所以,在给学生们归纳了“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式时,提问学生去商场购物时是否遇到过举行优惠打折的活动,问题一出来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了自己购物的经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习热情高涨。与此同时,出示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解答,学生们更加跃跃欲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发散思维的培养需要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

在构建生活的课堂,联系学生实际的教学中,联系的实际问题还应具有挑战性、激励性,使学生产生困惑、激活思维,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中出示例题:昌婺百货超市卖一种书包时,先按成本提高50%标价,再打八折(标价的80%)出售,可以赚8块钱。这种书包每个进价是多少元?如果不打折可以赚多少钱?设置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去商场购买东西时,是不是做到了明明白白消费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解题的积极性,自觉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再设置相关问题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提问一:利润8元是从哪里来的?提问二:书包的标价是多少?售价是多少?可以发现有很多学生采用设未知量依据提问二用含未知量的代数式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早就列出关系式把问题解决。得出结论了。

四、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要善于观察生活

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教育界提出了“大众数学”的教育理念,强调在学校数学教学中,要教会所有学生都要学好数学,不仅要学生掌握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而且要促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学习更多的数学。“大众数学”的实质是指对数学教学进行再创造,使之顺应学生的需要,顺应社会的需要,从抽象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象牙塔,走向生活,走向大众。大众数学的引入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体会数学这一学科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关系,更好的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客观世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获取知识,丰富适应社会生活必须的数学经验,掌握必要的应用技能。每次课堂中分析讲解例题之后,往往会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出题目互相交流解答,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五、在实践与发展中取得进步必须能感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