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之旅十篇

时间:2023-03-29 16:36:13

发现之旅篇1

美国妇女们总是说,她们希望能够“像法国女人那样购物”。那几乎是一项失传了的艺术,那种对细节的挑剔和对完美的追求,那种不辞辛苦和不厌其烦,那种集镇市场的喧嚣杂乱,仔细比较蔬菜的颜色和果皮的硬度,闻一闻香草是否够新鲜。把任何东西都戳开看看。然而现在,你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超级市场找到有机蔬菜的货架,购物的过程也像各式商品一样标准化了。效率的确高了,但是不觉得缺了点什么吗?

所以,当人们握住Anthropologie在纽约西百老汇分店的大门把手时,茫然的视线便会不自觉地一振。在这里,你简直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任何事物上。诱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且它们在其他的零售商店根本难得一见甚至绝无仅有。在一个装饰成塔斯干风格的饭厅展室里,放满了手绣的餐巾、玫瑰色的玻璃杯、巨大的珐琅茶壶、白铁烛台,它们全都放在一张风格粗犷的法国餐桌上面,周围是几个不成套的旧柚木椅子。这一切让你想起多年以前在乡间度过的那个美好傍晚。

在服装部,你看到的是出位时装、陈年旧货和异国风情的大胆结合。从中国式睡衣到印度纱丽,从的短裙到古典气息十足的羊毛衫,它们充分符合你对一个环游世界探索异域文化的女人类学家的衣橱的想象――现在你应该知道这家商店命名为Anthropologie的原因了。

连锁经营的Anthropologie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顾客在此停留的时间远远超过大多数的商店,平均达到l小时15分钟,个别地方甚至超过了4小时,每平方英尺的销售额超过600美元;平均每个顾客的购买额为80美元在过去的五年中,Anthropologie销售额以4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09年的预计销售额为2亿美元。

“一部分女性”的生活方式

已经使Anthropologie达到40家连锁店规模的总裁森克说:“我们的哲学是,省下别的商店投在广告上的钱,将它们用在为顾客创造一种超出其想象的购物体验上。我们不在宣传上花钱,而是投资于服务过程。”按照森克自己的说法,他的商店精心考虑到了与顾客接触的全部过程,事无巨细,都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大多数零售商的销售策略是,要么面向大多数消费者,要么专营某一个细分类别的商品。我们与他们的区别是我们把销售定位精细化到个人,为她提供从衣服到床单到家具乃至肥皂的一切商品”。

森克的这种经营哲学似乎来自于他的个人经验,他曾在高档百货店Bloomingdale's和零售店Williams-Sonoma工作多年。在谈到零售业的惯例时,森克不以为然,他说:“根据我的经验,大多数零售商往往从公司的角度或者说是商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他们谈论流行和品牌,但却很少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去探讨他们的顾客。而我们总是集中注意力,为那个我们知之甚详的顾客做所有恰当的安排。”

当问到Anthropologie的顾客都是哪些人时,任何一个店员都会告诉你他的顾客具有哪些特征年龄在30-45岁之间,受过大学或研究生教育,已结婚或者订婚,家庭年收入在15~20万美元之间――只收集这些干巴巴的信息当然没有意义,关键在于,Anthropologie利用这些信息去发现顾客的爱好、生活方式以及各种需求。森克说:“她(指女顾客)阅读广泛,热爱旅行,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这类女人可能在社会关系、兴趣、价值观和理想等方面各异,有的可能未婚但却有两个孩子,有的是瑜珈练习者,有的有丈夫和孩子并且对中国文化很痴迷,不过她们有一个共同点拒绝让自己的生活模式化、标准化。

故事与发现

为吸引这些顾客,Anthropologie并不只是靠自己独特的商品组合,比如将家具、服装、古董和礼品放在同一个卖场里销售,它还提供各种各样的新想法。实际上,Anthropologie所能提供的观念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按照它的视觉主管克里斯汀‘诺里斯的说法,“我认为每样商品都是一个故事”,“床上用品的故事并不只是关于床单和被褥,它还涉及对夜晚和场所的感受,关于壁墙上的画,炉膛里温柔的火焰,看上去感觉温暖的衣服等等所有这一切事物。”因此,“我们试图创造一个小的环境,将一个故事讲述出来。我们的想法是抓住顾客的注意力,使她能够思索房间里或者是自己心目中的每个角落,让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出来。我们在摆放物品的时候,也希望能够给顾客们以启示,使得她们能够想出自己从未想到过的搭配颜色和布料的新主意,或者是为绿宝石和皮革等开发新的用途。”

Anthropologie的一个奇特之处是在摆放物品的时候并未留出固定的走道。建筑师庞贝说:“从材料的使用到空间的安排我们都匠心独运。这里面没有走道。你可以四处游移,随心所欲。这种做法是潜意识的,但是很有效。顾客们总是很期待地想知道自己面前15英尺的地方摆放了哪些物品。无论有没有意识到,她们的感观被激活了。”这家商店的商品也往往不会令它的主顾们失望。为了能采购到符合商店风格的商品,Anthropologie的产品主管凯斯・约翰逊在过去的8年中跑遍了世界各地,为此他的护照增补了72页并全都盖满了签证。“我的任务是为我们商店制造一种奇妙的商品陈列氛围”,他说,“我们销售古董,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创造一种能唤起人们心理意识的氛围”。AnthroDologie关于采购的三项规定是1,采购商品应当具有跨文化的或者异域的情调,2,有女人味道,3,有现代感。

商品的新奇来自于员工们新奇的眼光,为做到这一点,Anthropologie鼓励它的员工经常旅行,参观博物馆或者参与各项“文化事业”。

归属感和成长体验

2000年,大卫・布鲁克斯在他风靡一时的新书《BOBOS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层的崛起》中,将宾西法尼亚的小城韦恩定位BOBOS的大本营。而早在1992年,Anthropologie就赶在所有那些代表BOBOS趣味的特色咖啡馆、健康食品超市和前卫小酒馆之前进驻了宾州的郊区。

其创始人理查德-海恩本人就是一个BOBO。在Anthropologie之前,他已经创建了Urban Outfitters连锁店。如今,拥有52家分店的Urban Outfit-ters已经成为城市中上层出身的大学生为自己采购服装和起居用品的首选地。

而对海恩来说,另起炉灶创建Anthropologie的动机非常直接:他自己的生活已经超越了Urban Outfitters所能提供的空间,他需要一个新的平台来反映自己改变的生活方式。

海恩请来了建筑师罗・庞贝,他为每一家Anthropologie设计了各不相同的富有想象力的空间,而海恩自己的人类学教育背景使他与庞贝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对方的创造力。两个人花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进行了一次“文化的奥德赛旅行”:他们一起旅行,读书,参观博物馆和展览,参加文化活动,浏览户外集市。而作为这次业余人类学探索的结果,庞贝说:“我们回到了一种更为朴实的感受之中。我们看到了丰盈的质感和发自内心的情感,我们发现了身体的意义。肌理是重要的,故事位于一切的中心。”

这些观念上的收获最终转化成了两个具体的营销理念。

首先,Anthropologie是一个使顾客成为自己的地方。庞贝说,“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方式集中在三个方面,你所拥有的,你所从事的,以及你所归属的。主流文化对人的评价主要依赖第一项。最近以来,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开始得到更多的强调。而我们则希望与最本质的方面直接产生联系。”此外,海恩和庞贝并不满足于让他们的顾客找到归属,更重要的是,Anthropologie将给他们带来成长和转变的体验。在这里,顾客与设计师的想象力同样重要,他们能够运用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发现之旅篇2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形成的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内。东边是亚太经济圈,西边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因而被视为“世界上最长且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该经济带覆盖总人口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

从古至今,安纳托利亚大陆一直是东西两地交流的桥梁,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联结点。古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经过中亚沿着不同路线穿过安纳托利亚大陆最后延伸到欧洲,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就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

今年是土耳其共和国建国90周年,现代土耳其是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工业和农业都很发达。土耳其目前经济实力排名列世界第17位,欧洲排名第6,经济增速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拥有现代化的通讯和交通网络,教育发达,民众安居乐业。

土耳其经济被IMF定义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该国正在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很多行业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包括农产品、纺织、汽车、船舶及交通运输设备、建材、消费类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

尽管土耳其意识到中国崛起的时间相对较晚,但两国关系在近几年加速发展。

两国领导人于2010年提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1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19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土耳其第三大贸易国,到2015年两国双边贸易有望实现更大的突破。

许多专家也指出,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往远远落后于应有的水平,这也是两国政府将去年定为“2012土耳其中国文化年”和将今年定为“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的原因。为加强两国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由土耳其-中国工商业协会主办、土耳其旅游与文化部协办的第一届土耳其文化与美食节10月初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这是土耳其年非常重要的活动,希望充分地向中国民众展现该国的风采。

发现之旅篇3

博若莱是法国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区之一。它西部的山脉形成一道边界,葡萄园沿着山坡向东延伸而去,随着山坡绵延起伏140公里,一直到索恩河谷。一路上风格各异而又相互连接的葡萄庄园构成了完美的美酒之旅。

法定酒产区

在这个风光迷人、民风淳朴的地区,已有着上千年葡萄种植历史。近50000英亩葡萄园,平均分散在12个法定产区中:博若莱区,博若莱村庄区,以及10款赫赫有名的博若莱酒庄区(布鲁依、谢纳、希露博,布鲁依坡、福乐里、朱丽娜、墨贡、风车磨坊、雷妮和圣-阿穆尔)。

不同的土壤使得葡萄酒各具风姿。博若菜产区是这一地区最广泛的命名,南部的石灰土质地带,以生产清淡柔和的新酒闻名。中、北部的火岩石地区是博若莱村庄酒产区,不但生产新酒,也生产口味浓烈的佳美红葡萄酒。在博若莱最为著名的10个特级酒庄酒产区中,人们则需要满怀幸福地等待若干年,才能收获香醇的美酒。

博若莱新酒日

每年,全世界的人们都在等待11月第三个星期四的到来,那是开始品尝美酒的日子――“博若莱新酒日”。在这一天零点之前,博若莱新酒是绝对不能对外销售的,而从这天起,大约有6500万瓶博若莱新酒开始走向世界,与葡萄酒爱好者们共同分享。人们举行盛大的派对,尽情地喝酒狂欢。

让美酒,带你旅行

远处是圣里戈峰,眼前是明亮的村落,脚下是古老的酒窖。微风拂面,它含着轻柔的葡萄香。

村庄葡萄酒

将酒杯倾斜,你就体会到博若莱村庄酒的果香,坦诚而真实。38个村镇拥有“博若莱村庄酒”这一命名。樱桃红的美丽色泽,红色水果的香味,浓郁的黑茶麓子和草莓芬芳。口感平和甜美,可以完美地搭配各色菜肴,搭配猪肉制品更是绝佳。

谢纳葡萄酒(酒庄酒)

它沉睡在古老的酒窖中,像花岗岩一样安详。人们都说,谢纳葡萄酒具有唤醒口腔中辛辣味觉的魔力。这款酒曾获得路易十三的垂青,是博若莱酒庄酒中最“珍稀”的一款,它温文尔雅,口感柔和。拥有石榴红宝石般的色泽、丰富的架构、花木混合的香调,是不可多得的稀世佳酿。

布鲁依坡葡萄酒(酒庄酒)

在山体的斜坡上,由花岗岩和片岩组成了博若莱绝无仅有的风土特征葡萄园。这是一款高贵的酒,紫红的色泽,带着新鲜葡萄和鸢尾草的芬芳。它需要一段时间的耐心等待才能品尝到,品尝的时候,请将酒杯倾斜,就能欣赏到杯中美酒泛出万点樱桃色的波光,像极了布鲁依坡清晨迷人的霞光。

博若莱新酒

发现之旅篇4

那时,我们正在大树旁找昆虫,可怎么也找不到,就在我转头的一瞬间,我发现了一只大甲虫!陈秋杰看见了,差点儿蹦起来。

我拿起刚刚从教室里拿来的瓶子,把它放了进去。放好以后,我拿起一根树枝和它像剪刀一样的角斗了起来,可是那甲虫不知哪来的力气,一顶就把树枝顶断了。

我在大树皮的小洞里用树枝卷一点树胶把瓶盖盖紧了。陈秋杰怕这只甲虫被别人偷走,就说:“我在花台边上找到一个洞,我们把它藏进去,放学时再来取。”我点点头,按他说的地点把它藏了进去。

放学后,我把甲虫拿了出来,对陈秋杰说:“我们轮流把它带回家养,一直到它长大怎么样?”陈秋杰觉得挺好,就答应了。

发现之旅篇5

(一)青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端,面积72万平方公里。与其他中西部省区相比较,青海省既是一个特色突出、潜在优势深厚、尚不为人知的旅游资源大省,也是旅游资源开发小省和旅游经济弱省。总体来说青海省旅游业现状可以概括为:“一流资源,二流知名度,三流开发,四流交通,五流经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青海旅游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级旅游部门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宣传青海,如推出系列特色旅游新项目和旅游专线,开展节假日旅游活动,同时不断提高旅游综合质量,使青海省的旅游事业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2002年,青海省旅游业接待的人数和旅游创汇收入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使其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近几年伴随着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青海旅游业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1.旅游客源逐步扩大,创汇不断增加。2002年,青海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22.35万人次,创汇990万美元,旅游收入达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

2.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及民族风情旅游日趋升温。以青海湖、鸟岛、孟达天池、南山、互助北山、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可可西里、阿尼玛卿雪山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旅游人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塔尔寺、瞿坛寺、清真寺等宗教圣地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也日趋升温。

3.旅游业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已在显现。2002年青海旅游业为社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00余个。目前,全省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1.9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近7万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乡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收入。

4.旅游业引入市场机制,全力推进投资结构调整,一大批非公有制旅游企业蓬勃发展。目前,全省101家旅行社中,52%为股份制和民营企业;39家星级宾馆中股份制和民营企业占了38%。

(二)青海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青海省旅游业虽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同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各项旅游指标在国内仍处在落后位置。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观念相对滞后。青海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青海的经济发展落后,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普遍慢于东部其他省份,国有经济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人仍然抱着“靠国家吃饭”的老观念、老思想。要实现青海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摈弃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2.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还来自于其可进入性。进入青海省的直达客运列车太少,京广南线、宝成线、兰新西线等线路目前尚无列车开通。一到客运高峰,客票就十分紧张,许多西行的旅客因换车麻烦,只好放弃到青海游玩的意愿。省内的旅游专线和民航也存在着通达区不多、线路少服务设施陈旧和老化等问题。

3.旅游相关产品结构过于简单。青海省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青海有青海湖、日月山、鸟岛、塔尔寺等着名的旅游景区,但青海省对旅游相关产品开发利用非常不足。在东部发达省份,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而青海旅游的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

综上所述,青海省旅游产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克服上述3个主要问题,克服这些问题,并非一蹴而就。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防止在发展规划中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及作用的过高预期,避免因为盲目地“上项目”、“辅摊子”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旅游产业对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认识旅游业发展在青海省的重要地位,克服障碍因素,积极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正确定位青海省旅游的发展道路

(一)加强政府对旅游业的主导作用。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的完整表述是: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前提下,以政府政策为导向,全面发动社会力量,进一步加大旅游发展的力度,加快旅游发展的速度,使旅游业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政府主导并非不要市场机制的调解,而是以市场为主体,结合政策引导,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归根结底要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达到经济效率的提高。

政府在旅游业的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如何有效发挥出来呢?从旅游业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来看,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应体现在政策、资金和立法等多个方面:

1.制定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稳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府不仅是旅游业发展的投资者,而且应该是旅游业的管理者。青海省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对当地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2.根据本省旅游业发展计划,为增加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创造条件,加强资金导向。在青海省,资金短缺成为了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解决旅游业所需资金,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经验,征收一定的旅游税费,如在饭店、宾馆按房费确定一定比例,或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游客必经之地按票价的一定比例或固定数额征收。除征收旅游税收以外,政府还应该为旅游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如增发旅游企业债券,增加旅游企业上市公司;通过制定财政、金融、

税务、工商等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对旅游业的投入。

3.政府应该在大型旅游活动的宣传中发挥作用。青海省现在每年都举办一次“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王洛宾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吸引大批的游客来观光游览,以此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组织大型活动能形成总体形象。

总之,只要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坚持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必将迎来本省旅游业的繁荣。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青海省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当前追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本省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针。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已成为旅游界关注的重大话题。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7月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提出了一个为世人所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区的建设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立是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是整个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青海省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清新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没有蓝天、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对于旅游者来说是没有观赏价值和吸引力的。

2.处理好重点旅游区的开发和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的关系。在青海省旅游开发中重点旅游区应发挥其示范、带动、辐射的作用。示范作用,即各中心城市在旅游开发和旅游经营上依据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做出样子,开展城市旅游;带动作用,就是依托中心旅游城市,带动周边旅游开发,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的旅游经济和整体经济发展。辐射作用,即中心城市的旅游开发和旅游经济发展辐射范围放大到一个地区或一个省,甚至到部分省区。

三、发展青海省旅游业的相应措施和办法

(一)加快体制创新步伐,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举措在于进行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积极发展以特色旅游作为目标、以产品创新为推动机制的旅游开发模式。青海省旅游业发展从产业规模、经营效益、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产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和东部省份存在着明显差距,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等硬环境的制约因素外,软环境的落后,尤其是体制的落后更是一个重要因素。

青海目前旅游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交通服务瓶颈。现代旅游要求为旅游者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的交通工具,以缩短旅游者的旅途时间,减少疲劳度。而青海偏离中国经济中心和沿海高出游率地区,地域辽阔,景点间路线较长,路况较差,必须大力发展包括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三位一体的综合运输网,构建区域快速旅游网络。总之,要加快体制创新,加大对旅游景点地区城市建设的投入,从根本上搞好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合理开发利用优势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青海省的旅游资源繁多,千差万别,这些旅游资源的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青海省的自然、社会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等级和品位高,开发潜力很大。

1.原生态旅游项目。青海省的自然资源优势尤为突出,有大量的湖泊、草原、沙漠、戈壁、动植物,等等。其中草原生态旅游是很好的生态旅游产品,草原与数以万计的草原植物、动物,以及传统的游牧文化、风土人情相结合,构成了一类生态旅游目的地。

2.民风民俗旅游项目。青海省属于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大力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有很大的挖掘空间。青海省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大省,应抓住这一良好的自身优势而大做文章,而且青海省的很多少数民族在青海省是特有的,比如土族、撒拉族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青海“花儿”、玉树歌舞、土族的“安昭舞”、那达慕、赛马会、藏戏等对广大的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3.宗教文化旅游项目。神秘的宗教旅游资源已成为青海省旅游业新的亮点。青海是我国古代由中原通往西域、吐蕃(今)的要道,因此其文化受到了中原文化、印度文化及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加之青海省民族众多,宗教的文化底蕴非常浓厚。青海省的主要教派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位于青海省湟中县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的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是广大黄教信徒朝拜的圣地。昆仑山被视为万山之祖、王母娘娘的居所、道教祖庭,西宁的东关清真大寺是一处伊斯兰教庙宇。这些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品位高,更有很高的可游性。

总之,青海要树立超前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深层次、高品位、多元化地开发青海旅游资源,量力而行地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和景点,逐步形成以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观光、避暑度假、登山、探险、徒步朝圣、野生动物观赏、民俗风情、森林生态、科学考察等为主的旅游产品,使“行、游、住、吃、购、娱”配套发展,资源得到深层次开发。

(三)树立良好旅游形象,加强旅游宣传,招徕旅游客源。

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体现在做好旅游服务和旅游公共关系的工作上。一个地区的旅游总体形象是该地区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树立起的一面与众不同、独具魅力的旗帜。像青海省这样旅游资源潜力巨大、旅游业发展相对缓慢的省份如何运用好策划、塑造和广泛传播自己的旅游形象异常重要。策划旅游形象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因地制宜。可以设计旅游地的形象标识,用鲜明、独特的图形符号或本地标志性景观的图象显示自己的特色,同时用精练、形象、明快、易记的文句加以概括,如“青海:长江、黄河的摇篮”或“青海:高原瑰宝”——以此来显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旅游形象是品牌经营这一当代商战策略在旅游地宣传中的运用和发挥,一经选定要相对稳定、长期使用、反复宣传,给人们留下深刻影响。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客源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或节庆活动设计的宣传口号。我们还应该在名人、大事上做好文章,比如:日月山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海北金银滩王洛宾先生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文化载体。

青海省的旅游业只有付出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只要我们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地制宜,发挥优 势,抓住机遇,发展大旅游,就一定能够加快青海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就一定能把青海建成山川秀美的旅游强省,从而带动青海省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发现之旅篇6

这是一代人的往事!年老的,可以在这里可以找到难忘的记忆;年轻的,可以在这里发现逝去的新奇。

找个时间,到北戴河集发观光园的民俗大院走走看看,肯定会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很多人看到架在木匠铺子前的双人抬大木锯时,都会禁不住走上前去拉上几下,并高兴地唱念着这首古老的童谣……一拉一扯中,大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小孩子也终于体验到了“拉大锯”的真正快乐。

这样的快乐场景每天都在北戴河集发观光园的民俗大院中上演着,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总能在这里体会男耕女织时代的农家生活习俗,为自己的旅行留下段美好记忆。

来到民俗大院,当我们看到马拉犁杖。锔锅锔碗、扬场、石匠凿石,钉马掌,辘轳提水等场景,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从前,赶马的吆喝声、凿石打铁的叮当声,摇辘轳井的吱呦声……再坐上那辆老牛车在院子里优哉游哉地转上一圈,时间似乎在倒流,全然没有了都市生活的嘈杂烦乱,所有的一切是那么地轻松自在。

绕着大院走一圈吧!你会发现,四周的墙体上赫然描绘着“亲尝汤药”“卧冰求鲤”……《二十四孝》里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个个故事画面,以简单的线条,干练的话语诠释着人间大爱。静静地看过、读过,就好像接受了一次次心灵的洗涤,一场关于亲情关于责任的思考,而后,带给我们的是至真至诚的感动。

在室内展厅,走进不同的作坊里,我们还可以亲自体验一下织布,做鞋弹棉花,做豆腐、磨香油的劳动乐趣,也可以买下那些自己加工制作的成果,留待回家再好好品味这份难得的快乐,真的给这次旅行增添了很多情趣。

走吧,来一场往事之旅,开心而快乐!

当你在都市生活中感到些许疲惫的时候,不妨到这样的民俗大院里转转,说不定就能找到一种你想要的感觉,悠然自得。

LINK

民俗大院简介

集发观光园民俗大院为免费游览项目,乘免费观光车可以直接到达。大院占地40亩,包括“院中园”和“室内表演展示”两大部分,“院中园”以雕塑和可参与活动的形式,展现我国北方农村传统的马拉犁杖耕地,播种收割拉大据石匠做活、辘轳井打水等手工业生产加工劳动场景:“室内表演展示”以手工业纺线,织布、缝补织渔网打铁做木工活推碾子拉磨,漏粉条,腌制咸菜和老式桌椅,板凳餐具等家庭装饰及生产,生活用具演示,展现农产品加工及其它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劳动场景,为游客提供了亲身体验参与劳动的乐趣,并展出了大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实物。

TIPS

集发观光园,夏季丝瓜,葫芦,葡萄三大长廊景观靓丽,热带植物郁郁葱葱,乘小船、和快艇荡漾戴河,到农家动物园看小猪高台跳水游泳等农家动物表演,各种娱乐项目有收费的,还有免费的尽情参与。采摘购买集发绿色蔬菜和水果。玩蹦极,高空滑索,戴河美景尽收眼底。

集发观光园位于北戴河海滨,距北戴河火车站205国道3公里,距京沈高速北戴河出口500米。

在北戴河火车站和海滨汽车站乘坐5路公交车均可到达集发观光园。

旅游服务电话

咨询电话0335-401 9002

订餐电话0335-401 2193

0335-5924888(团队)

发现之旅篇7

这一年,我们见到了什么?是90后的隆重登场,还是沈阳铁西腾笼换鸟的十年风云?是社保困局让普通职工扼腕,还是劳模收入的重新评估?是三地养老的焦虑,还是辽西北的那片林?是打工者被迫走向私暴力,还是忽视职业病比职业病本身更可悲的现实?是城镇化缺环造成的新型不平等,还是“六个专项行动”让辽宁工运再升级?是大红章下小百姓的无奈,还是大型商厦里联销员的复杂笑脸?

这一年,我们又听到了什么?是“我就想躺着活”,还是“坐着挣钱,站着做人”?是“我们连农村人都不如”,还是“优秀工人挣得比干部多”?是“我支持安乐死”,还是“我和赵本山都是命好之人”?是“我做的都是旁门左道”,还是“献完青春再献肺”?是“种子化肥都在涨,种那点地还不够费事的”,还是“企业没有理由怕维护”?是“制度是死的,心却是热乎的”,还是“这里有我最好的年华?”

……,……

这些见闻,这些声音,组成了编辑部同仁的共同记忆,也相信是一起走过一年的广大读者的共同记忆。记忆中最具活力和魅力的东西,当然是人。在“中国梦”展翅高飞之际,践梦者必定是人。这个梦不仅仅是家国情怀和公民责任,它还承载着积极进取、勇于担当,将个人价值与民族复兴融为一体的人格理想。我们何其幸运!这一年间,在《当代工人》的几页天地里,站立着一个个极具魅力的践梦人。仁心医者曹玉兰,诚信老人张振杰,执拗前行的曹树森,勇于担当的孟凡枕,给蛟龙号“安大脑”的刘开周,让痛苦充满美感的栾梅……

专家这个称谓,当下有些不受待见。与那些穿着学术溜冰鞋,在名利的冰场优美旋转的学者不同,这一年,为我们发声讲话的专家,穿的是朴素的思想衣,走的是扎实的学术路,犀利的目光,独到的见解,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感受,引领读者走向深度思考,进入更开阔的世界。

最后还要说说我们,编辑部的我们,《本刊策划》的我们,《特别人物》的我们,《世相掠影》的我们,时而忙碌,时而焦虑,时而沮丧,时而昂扬。个中滋味,千言万语,需要倾诉,并期待掌声。

通过奋斗来实现梦想,通过思考来提升境界,公平的社会环境,是实现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目标。这一年我们都哭了,也都笑了,用文字相互倾诉很多肝胆相照的话,用耳朵一起聆听到很多动人的声音。还是借用冯氏贺岁片的说话套路吧——2013年过去了,我们很怀念它!

曹树森 执拗之魅

大致上看,曹树森的人生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段。

早年他是体制内的工人。中学毕业后在家待业,偶尔到街道企业打零工。后来,曹树森成了沈阳冶炼厂正式职工,在铜冶炼分厂负责看护精炼炉。

他的人生轨迹在2000年8月8日戛然割裂:冶炼厂破产,曹树森下岗失业。其后,冶炼厂大批工人在体检中被诊断出金属中毒或吸收,曹树森也是砷吸收者中的一员。按照当时法律规定,中毒者有赔偿,吸收者就地解散,自认倒霉。

绝不认命!曹树森骨子里的执拗一下迸了出来。他和工友们四处告状,要为自己的职业病纠纷维权。市里,省里,中央;法规,文件,专家;隐匿,耍诈,斗智……13年时光,当年一起上访的几百名工人只剩下4人还在坚持,曹树森是其中的主心骨。他所经历的故事,常人难以想象,也绝非一两篇文字所能承载。

曹树森的索赔主张至今尚未实现。当然并非一无所得,因为熟知各种法律法规,生活中他多次成功替自己和他人维权。敢于向强大的不公势力说不,并取得胜利,让他颇为得意。不过,老曹心里最期望的还是能定上职业病。他一直执拗地坚信,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

(参见本刊2013.2B《“我的角色就是震慑社会丑恶现象”》)

孟凡忱 担当之魅

知道老孟经历的人,大都会替他惋惜。他是家里的独子,父亲办过工厂,母亲经营小店,家底殷实。青年时,孟凡忱凭着努力干到了高级工程师,风光得意。

后来新厂长上任。此时,正是国企改制的浪潮期,政府期望通过改制为其注入活力。可因急于求成,法律监管也不到位,操作中工人的利益往往被忽略。新厂长开始肆意侵蚀职工的合法利益。

有知识、懂法律的孟凡忱,挺身而出站了出来。“这是大伙的事,咱得帮助维护一下。”结果,他被拖进了无底洞:家底被掏空,家里企业逐渐荒废,至今养老和医疗保险尚未完全解决。

见义不为,无勇也!老孟看见了,斗争了,担当了,可他赢了吗?如果没有当年的仗义出头,老孟的结局绝不会如此。采访中,我曾问他后悔不。他回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后来我去过老孟家里两次。每次去,他都会早早备下几个热菜,要跟我喝酒。可面对他,我却有种说不出的愧疚之感——看过我写完的稿子,老孟评价说“很中庸”。当下,媒体已经变得越来越理性,再也不会像当年那样大张旗鼓地痛斥某个无良之辈了。

(参见本刊2013.5B《“总要有人来维护职工的权益”》)

王文河 咄咄之魅

王文河的锋芒,我在第一次采访中就感受到了。

大约是2010年年初,他到杂志社反映情况。我坐下准备洗耳恭听时,王文河抬头看了我一眼,说:“我觉得你应该拿个录音笔,录下来。”作为来访者却对记者诸多要求的,他是我遇见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王文河曾经是沈阳冶炼厂铜冶炼分厂的工人。冶炼厂破产后,他成了职业访民,常到杂志社反映情况。一来二去,知道了王文河更多的故事:亲戚家房子被拆迁,警察到场不大爱管,他上前记下警号,对方立刻就严肃认真起来;他到宾馆打工7年,单位不给缴纳保险,协商未果他四处举报宾馆的违规和不合格,单位不胜其烦最终认栽。

王文河咄咄逼人,但绝对是有理有据。这些年他四处搜罗各种法规文件,并悉心研究,很多法条内容和文号都能脱口而出。有时我遇见生僻不好查阅的法律文件,找他也许就有收获。

知道一个打更的下岗工人成功在事业单位办了退休,有领导直呼厉害,我却丝毫不觉意外。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不怕纠纷,很享受战斗的状态,乐在其中。

有人指责王文河之流就是刁民。但当劳动侵权普遍存在时,这样的力量也许是纠偏的反向作用力。

(参见本刊2013.10B《一个更夫的退休求证》)

栾梅 开悟之魅

本来约好了采访,刚走出大连火车站却收到了栾梅的婉拒短信:对不起,我打算取消采访。我状态不好,不愿在人前呈现病重的样子。我以为她腿病复发,却没想到她已是癌症卧床。

一番电话争取,我终于见到了栾梅。她是个漂亮的女人。大眼睛,双眼皮,五官轮廓分明,妆容化得也得体。如果站在人群中,肯定非常抢眼——可惜,她的双腿因病站不起来。

她并不认命。小时候,扶着墙做家务。结婚后,依然坐着轮椅收拾屋子。她很要强,学会了繁复的中医针灸,考取了两个行医资格证,诊所的事业也蒸蒸日上。此时,癌症却不期而至。“命运无常!”采访中这个词在我心里不停闪现。

史铁生曾写道: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从小就伴着腿病之痛,中年时再次被迫承受癌症之痛,栾梅不得不开悟。“一切挫折,都是开启莲花的淤泥。”这份觉悟,有种令人压抑的沉重。

栾梅住在诊所二楼。上楼时,黑暗、局促、狭小的楼梯,逼得我低头、弯腰、小心翼翼,生怕踏空而跌倒。后来回想,也许这正是一个隐喻:生命就是黑暗中的行走,谁也预料不到前路是崎岖,还是平坦。

(参见本刊2013.11B《在内心的平原,我指挥千军万马》)

刘开周:深潜之魅

2013年,刘开周被党中央和国务院授予“载人深潜英雄”称号。在中国载人深潜史上,他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事实上,在2012年6月之后,中国应该很少有人没听过刘开周的名字了。

那个月,中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数次下潜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其中3次超越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还曾经和神舟九号的三名航天员海天对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纪录。刘开周不仅是三名潜航员中之一,更是“蛟龙”号的研发人员。作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开周负责研发的控制系统包括潜水器信息感知、导航、控制、综合信息显示和控制数据后处理,相当于“蛟龙”号的大脑,他也因此被称为掌握“龙脑”的人。

刘开周否认自己在智力上有超乎常人的优势,只承认自己还算努力,有些“能坚持的韧性”。他把自己的成长归结成一系列“没想到”:没想到高考时胡乱选的自动化专业很适合自己,没想到读研时遇到了自己喜欢的机器人方向,没想到碰巧参与了“蛟龙”号的研发,没想到最后自己成了“载人深潜英雄”。可以理解为这是当事人的谦虚,或者这就是一个可以产生精英的路径,从容、单纯、功到自然成。

关于未来,刘开周已经有了很明确的目标,“参与国家海洋战略,能干什么就干什么。”2014,刘开周将在他的深海梦想中继续深潜。

请见本刊2013年7月A版《给蛟龙安一个大脑》

张振杰:诚信之魅

保管着12家邻居的家门钥匙,张振杰老人是名符其实的“钥匙管家”。

第一个把钥匙交给他保管的邻居是因为常常忘记带,留一把钥匙在张振杰夫妇家以备万一。之后的邻居则各有各的原因,有的是请老两口在下雨时关窗子、收衣服,有的是总出门请他们帮忙照看水、电、煤气,还有的是担心父母年纪大记性不好,请他们照看……

张振杰为什么能让大家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交到他的手上?无它,诚信而已。

从1997年回迁算起,张振杰夫妇在狮慈社区住了16年了,即便如今已经年过花甲,两位老人依然坚持每天清扫整栋楼的楼梯和小区的院子;他们的小仓房里永远备着各种工具方便邻人使用;赶上谁家买秋菜缺人手,张振杰一定是重要劳动力,哪怕他今年已经67岁了;要是哪家没空交水电费,甭担心,直接交给这老两口,绝不会出差错。邻居们更忘不了,曾经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住户暖气管爆裂,水淌到一楼,是张振杰带头淘水。寒冬的夜里,他的裤子湿了半截,还咬着牙清理水结成的冰直到天明……

作为2013年感动沈阳的十大人物之一,张振杰的评语是“德耀邻门”。确实,这样的身边好人,谁会不信任他呢?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张振杰老人,《当代工人》向您致敬!

请见本刊2013年8月A《老来大家的伴儿》

赵明:孤独之魅

赵明的孤独似乎是注定的。

半年前,因为向政府申请公开大连女骑警相关信息,赵明意外地成了焦点人物。在N个媒体的深入采访后,人们发现,为了当地的各种不合理情况,他告过政府,越级致电过公安部,还找过国务院减负办。

在告状、维权和给政府“挑刺”方面,这个退休警察竟是个骨灰级的老手。多年来,他执着地给政府找“麻烦”,他甚至建了一个“赵明维权网”,专门用来交流相关信息。他是个体制内的异类。

成为异类总是要付出代价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早已满头包”。因为越级上报,他被全面审查;因为公布信息,他的网站被封过好几次。这次女骑警事件爆发后,老领导怪他为什么不事先打声招呼,同行埋怨他胳膊肘朝外拐,还有人问他是不是和媒体联手策划了这次事件。多方压力之下,他理所当然的再次成了“赵氏孤儿”。

赵明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孤独。即便经历了女骑警风波的炙烤,他仍然会坚定的告诉别人,“女骑警应该适格。”他还开始了新的行动。最近的消息是,他在帮几百个因为档案丢失而无法办理保险的职工争取权益。

这会让他陷入新一轮的孤独吗?即使会,这也是种可敬的孤独。

请见本刊2013年10月A版《孤独地认个死理儿》

曹玉兰:仁心之魅

从17岁到现在,曹玉兰在沈阳市于洪区和平村行医已经快50年了。从卫生员到赤脚医生,再到乡村医生,光孩子就接生了1000多个。她记不清上次和老伴在一张桌上安安生生地吃顿年饭是啥时候的事了,只记得每逢节日就要做好准备,因为这时总是肠胃病的高发期。

村里很少有人叫她“曹医生”。几十年来,老辈人叫她二姐,小辈人叫她二姨,就像大家真的是一家人一样。因为身边有位亲人般的好医生,村民们早已习惯一般病症不出村。他们受益于她的医术,更信赖她的仁心,因为他们已经见过太多足以让他们啧啧称赞的例子。

别人看病挣钱,二姨看病常常要搭钱。贫病的老年人就诊,她让儿媳妇买鸡蛋、罐头护送到家;过端午、中秋,她提前包粽子、买月饼送给患病的低保户;要是病人需要转去大医院治疗,她怕病人路上不便,连坐车的零钱都给备好。

一个老五保户生前一直受她照顾,送饭、洗衣服、洗脚、剪指甲,村里人慨叹:他那么大味道,你咋不嫌他脏呢?

医者仁心。

发现之旅篇8

生命之水

威士忌(Whisky)这个字来自苏格兰古语,意为“生命之水”(Water of Life)。最早的威士忌是中世纪爱尔兰教会僧侣的杰作,而且,最早的威士忌就是单一麦芽威士忌。因为100%采用大麦,制作精良,成本很高,政府为了保证大麦的供给,对酿酒商课以重税,高额税收导致了非法蒸馏和走私。当时,哄骗税务官成为苏格兰全国上下的一种游戏,巧妙戏弄他们的“英雄事迹”被编入了一些酒厂的历史之中。无论是起源还是品质,苏格兰都是单一麦芽威士忌的代名词,但同样拥有清澈水源、优质大麦、泥炭和清爽适度气候的爱尔兰、日本、澳洲东南部的塔梅尼亚岛也是制作单一麦芽威士忌的代表产区。点评人:谭观荣,1974年开始品酒,被威士忌爱好者们称为“威士忌传教士”,拥有英国WSET认证的品酒师资格,国际饮品集团公司副总裁。每月从香港飞来北京数次,在书虫和单一纯麦威士忌俱乐部讲授单一麦芽相关知识,几年来一直不断尝试着苏格兰各个酒庄的单一麦芽,有失望,有欣喜,也对此有了很多新的发现,所以谭观荣称自己的品酒经历为发现之旅。威士忌如何单一?所谓威士忌是指将以谷类为原料所制成的蒸馏酒装入木桶后使其熟成的酒类,其中相对更常见的是各种派对上喝到的调和式威士忌,如芝华士,它以多种麦芽威士忌与谷物威士忌加以调和所得。人们只将同一间蒸馏所生产的麦芽威士忌装瓶制成的产品称为“单一麦芽威士忌”,它风格丰醇多变,清晰表现出了该蒸馏厂的特色。常见的迷思

喝威士忌一定要是净饮。

正确认识:

威士忌的经典饮用方式是净饮、加冰或加水、搭配干姜水。有人认定只有纯饮才能获得单一麦芽威士忌的真谛,但威士忌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学习的,加水后能充分释放出威士忌的香气,冰块则令其味道更炽烈,你喜欢怎么喝就怎么来。

威士忌年份越老越好。

正确认识:

酒越老会越贵,但不一定更适合你。因为威士忌在整个成熟过程中会改变其风味和内部不同元素的平衡,并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的阶段,每款酒的不同年份会找到适合它的人。老酒虽贵,但只有自己喜欢的那款最好。

威士忌的原酒就是琥珀色的。

正确认识:

刚经蒸馏所得的原酒为无色透明的状态,此时尚不能称为威士忌,必须将其储存于橡木桶中待其熟成,橡木桶中的成分也会在此时分解并混入酒中而使酒形成琥珀色,味道也会变得更加柔醇浓郁,同时,酒液总量会因蒸发而减少。经过橡木桶熟成的过程后,如假包换的威士忌才能呈现于众人面前。

谁是绝配

雪茄

雪茄和单一麦芽威士忌的搭配是劳斯莱斯级别的,一个散发着醇厚的芳香,另一个则能赋予优雅和谐的甘美口感,二者搭配起来留给口腔的是浓郁迷人的余味。烟草和大麦都对产地水土具有极强的表现能力,所以雪茄和单一麦芽威士忌都是个性鲜明的,一般来讲,只要遵循柔和雪茄搭配清淡威士忌和浓郁雪茄搭配浓烈威士忌的大原则,就不会出太大的错误。

中国美食

中国菜博大精深,菜系繁多,用中菜来配搭威士忌,不难有出彩精妙之作。例如,建立在海边的酒厂特有的烟熏味威士忌,搭配上干捞翅之类的食材,很容易让你找到平衡;肉类食品本身的脂肪含量比较高,配上淡雅清香的波本桶威士忌,酒中的草香味能更清晰地表达肉的质感,若用陈年的雪莉酒桶储存的单一麦芽威士忌来配潮州菜,酒的果香和食物的肉香配合得天衣无缝,令人回味无穷。

音乐

声像品鉴是一种颠覆传统的全新品鉴方式,为格兰杰独创。声像品鉴通过人声和音乐天衣无缝的配合,无限拉近酒与人的距离。放松,沉静,戴上耳机,泉水般流淌的音乐将每一个毛孔抚平,仿佛回旋在脑海中的虚幻之音,在耳畔窃窃私语、轻轻吟唤,男声深沉而富有磁性,女声极致魅惑却又俏皮可爱,伴随轻柔缥缈的背景音乐,仿佛置身世外,魂游仙境。轻轻摇动酒杯,慢慢欣赏格兰杰稀印,深琥珀色落日的光辉、阿鲁巴咖啡的浓郁及异域的橘香……

巧克力

山崎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酒液凝聚着麦香、果香、木桶香等多种醇香,尤其是以酒龄18年以上的西班牙雪莉酒桶熟成原酒为主,经过长年陈酿的Full Body(浓郁型)酒型。日本水橡木桶中的长期熟成麦芽原酒带来了深邃而独特的伽罗香气,口感极其柔顺。在山崎的官方网站上,推荐其品饮方式是一口矿泉水令口中清爽后,再品一口又是一种新鲜的感觉,而配酒小吃推荐干果、巧克力或奶酪等。4步成为顶尖品酒高手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品酒,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会的。想要品出单一麦芽威士忌的味道,靠的不是知识,而是经历。

first 和朋友一起品尝

与对单一麦芽威士忌稍有认识的朋友一起品尝两三款不同口味的单一麦芽威士忌是很好的选择。只要有两三次的品酒经验,大部分人都可以成为专家;也可以光顾专业的单一麦芽威士忌酒吧,酒吧服务员将根据你的饮食喜好向你推荐适合你的威士忌。

second 品酒的顺序和要诀

品威士忌顺序是观色、闻香、品味。不同的威士忌在色泽、香气与滋味等方面均会有所差异,只要多方面尝试比较甚至挑战品酒的话,必能体验到其中趣味。

1)将20-30毫升威士忌倒入玻璃杯中并仔细观察其色泽。即使同为琥珀色,也会有浓淡、偏红或偏黄等色泽上的差异。光泽与透明程度等也是必须注意的重点。另外,可将玻璃杯身略微倾斜,越是由酒质浓厚的麦芽原酒制成的威士忌,在杯中滑动速度就会愈加缓慢。

2)品尝酒液最直接的芳香。饮用前先晃动杯中的威士忌,使其与空气接触后,再迅速吸入一口酒香,接着再将酒杯靠近鼻尖缓缓地品闻香气,酒香会逐渐产生变化,最初的香气称为前味。

3)将少许酒液含入口中,确认酒的浓度与滋味。拥有芳醇浓郁滋味的威士忌称为Full Body,滋味轻盈爽口的威士忌则称为Light Body。用舌身仔细探询酒的滋味,包括甜味、盐味、酸味,味道是柔醇顺口或厚重辛辣、酒的烈度是炙口或是带着沉稳润暖的滋味等……

4)享受入喉后的尾韵。良质麦芽制成的威士忌入喉后涌出的尾韵丰富多元,如淡雅或丰润、还包括香气是否明显,甚至是尾韵持续的时间长短等……

5)加水稀释并重复同样的动作。在遵循上述品酒步骤净饮后,再加约为三分之一倍至同等倍量的水,接着再重复一次同样的品酒步骤。加水能使威士忌的香味更易溢散而出,滋味也会更明显。

third 形成自己的风格

品尝和体验的经历是一场发现之旅。若你平时的口感偏重,你会喜欢浓郁型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如果喜欢清淡,那淡雅的单一麦芽威士忌更适合你。单一麦芽威士忌的品尝节奏,最基础是清爽简单,再继续就是复杂、余韵悠长,层次丰富,并一直保持变化。香味上,从果香到烟熏、谷物的味道,中间有不同风格,相对来说,果香更重的更年轻,或者是充满烟熏、皮革的浓郁型,也有将两者融合起来的,但两者谁也不盖过谁。

fourth 成为顶尖高手

寻找之旅中不必执著于产区和品牌,那些有独特个性的威士忌尽量去尝试体验,而成为顶尖高手的定义是,你能在品尝中领悟威士忌的各种风味特征,以及知道各风味形成的来由。

麦芽香:作为原料的麦芽本身的香味或酵母等产生的香味。比如麦芽、土豆泥、谷物、面包、玉米、冲好的咖啡。

水果味:让人联想到果实的甘甜美味,多是在发酵和蒸馏过程中产生,比如葡萄干、干果、布丁、柠檬、酸橙等。

花香:各种花以及植物类的芳香,在发酵和成年过程中产生,比如紫罗兰、金银花、薄荷、干草等。

泥炭味:制作烈性麦芽威士忌时焚烧泥煤所产生的烟熏味以及受海风影响产生的味道。如泥煤烟、烟熏、篝火、海草、湿土、海边空气等。

果仁香:在储藏陈年过程中或发酵过程时产生的让人联想到高级脂肪酸以及乳制品、冰激淋等香味。

木香:白橡木桶储的酒会发出香草和香料味道,比如香草、蜂蜜、牛奶糖等。

葡萄酒味:由最初储藏雪莉酒的桶发出的香味,香浓诱人,比如雪利酒、红葡萄酒、橡胶、全熟的苹果。

虚味:蒸馏过程中所产生的混杂香烟味和皮革味、油香味,比如香烟、吐司、皮革、亚麻布、腊肠、蜂蜜、干酪等。

打开过的威士忌能保存多久?

最佳答案是自己亲自验证。因为由于环境以及威士忌本身的不同,保存时间也会有很大差别。如果在适宜的保存环境下,威士忌要在开瓶后一年内饮用。一年之后,威士忌的味道,尤其是果香就会受到较大影响。

究竟该如何保存威士忌?

一个稳定、阴凉的环境对威士忌就足够了。把它竖直放置,开瓶后的需要密封保存,另外还要隔绝阳光和高温。

橡木桶决定 Whisky

25年后,再回忆第一次喝single malt whisky仿佛仍是昨日之事,这决定了他从生物化学博士转为酿酒师。当他踏遍世界各地,搜索最激发威士忌口味的木材,并亲手砍伐下来,细数年轮来决定是否适合时,是他觉得最有意思的经历。

ZEST:与混合型whisky相比,single malt whisky的魅力在哪里?您认为什么样的威士忌可以被称作是“好的”?

Dr. Bill Lumsden:对我自己来说,single malt是属于所有威士忌中最高端、顶级,口味最为复杂、香味最为浓郁的威士忌。single malt是威士忌中的劳斯莱斯。另外,single malt一直严格按照苏格兰的传统酿制手工艺,小批量生产,几百年一直没有改变。与属于大众化口感的调和型威士忌相比,single malt的特色更鲜明,它体现了每家酒厂的风格和特性,每家酒厂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酒厂酒的口感是独特的。这也就是single malt与调和威士忌的区别。

好的威士忌口感要柔和,香气要丰满而且富于变化,不能偏苦或者偏涩。

ZEST:苏格兰的single malt whisky在全球最为知名,它与美国、爱尔兰、日本产相比,其特性在你看来是什么?

Dr. Bill Lumsden:美国的威士忌在我看来分为两种,波本或田纳西,口感主要来自陈年橡木桶的风味。不酿制single malt whisky,主要是谷物混合威士忌。爱尔兰威士忌呢,经过三次蒸馏,不同谷物混合酿制,口感较淡。从风格上来说呢,日本是最接近苏格兰single malt whisky的。日本目前约有七家single malt whisky酒厂,苏格兰则有一百多家分布在整个境内,所以苏格兰single malt whisky风味的丰富性和不同种类,是远远多于日本;但从整个single malt whisky酒业来说,日本比较接近苏格兰,它几乎百分之百地按照遵循苏格兰的方式、器材来酿制。

ZEST:你第一次喝苏格兰的single malt whisky,是什么时候,什么感觉?

Dr. Bill Lumsden:我始终记得第一次喝它,就仿佛是昨天发生的。那是在1984年4月份,在一个大学生庆祝的聚会上,我第一次品尝single malt whisky。坦白地说,第一次尝的威士忌就是格兰杰经典系列。正是那次品尝,让我有了有朝一日能够酿制single malt whisky的想法。两年前,当我把这款酒重新推出市场时,我还是极力想将当时的口感融入其中。

ZEST:你在这个领域的最大贡献是对木材的创新。听说您足迹踏遍世界各地,搜索最好的、能够成就上乘威士忌、激发出各自独有的香味的木材。为什么你格外注重橡木桶对single malt whisky的作用?

Dr. Bill Lumsden:我相信在所有对单一麦芽威士忌产生影响的外来因素中,橡木桶是最大的因素,所以我会对木材特别着重去研究。因为所有威士忌的蒸馏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的,但具有60%的影响,令酒有不同口感的因素是陈年橡木桶,包括口感、色泽、品质。另外,威士忌陈年过程中,因为大多数苏格兰的橡木桶都陈酿过其他酒,再倒出和风干后储藏威士忌。这些橡木桶本身已带有的这些成分也会在储藏时对威士忌产生不同影响。另外,橡木桶使用的次数也很重要,使用次数越多,橡木桶对酒的影响越小。

ZEST:此前在一些关于您的资料里看到多处提及您在木桶管理方面的监控措施,这些措施究竟是指什么?为什么你选择了奥索卡橡木桶?

Dr. Bill Lumsden:我们在美国设立了专门的工厂,每年在密苏里州的奥索卡山脉上寻找长势缓慢的橡树,研究得出,美国奥索卡山区的奥索卡橡木桶能给予威士忌浓郁的口感和香味。因为奥索卡的树木生长环境相对恶劣,树木的年轮非常细密和丰富,用这样的树木造成的橡木桶会有更多的细孔,令酒在陈年时与橡木桶进行充分的吸收和交换。砍倒的树被劈成木条,自然风干,这个步骤大约耗时两年,能增加橡木的甘味。将木条做成桶以后还要经过烘烤,我们加工橡木桶是重烘轻烤的,如果被烤得过度会使储存的酒变得又涩又辣。这之后我们把桶租给美国酒厂用来存放波本酒,为期四年,然后运回苏格兰,这样就“制造”出了旧橡木桶。这些理想的旧橡木桶能让格兰杰威士忌酒色更深、层次丰富、口感丰柔。不管蒸馏器有多好,如果不能用好的橡木桶来陈年,一样不能酿出好酒。

ZEST:在具体使用哪一种桶的方面有讲究吗?什么时候该使用波本桶、什么时候用雪莉桶?

Dr. Bill Lumsden:我们只使用美国白橡木桶来陈酿格兰杰经典系列,令它的风格柔顺,带有甜美的香草味和椰香味。经典系列通常会先在波本酒桶中酝酿十年,再在以前装过雪莉、波尔图或苏玳葡萄酒的橡木桶中窖藏酝酿。经典系列在雪莉桶里陈酿过后,威士忌带有明显的雪莉特点,颜色相对深,有浓郁的果仁、太妃糖甜味;而经过波特桶里陈酿后,有黑巧克力和薄荷的味道。

ZEST:酿造格兰杰whisky,除了橡木桶,还有什么是重要的?

Dr. Bill Lumsden:影响威士忌的元素非常多,最重要是橡木桶的选择,其他最重要的两项,也是格兰杰独一无二的。

格兰杰使用苏格兰优质单一麦芽以及独特的泰洛希泉水,泰洛希泉水深埋在地下超过百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为确保泉水清澈明净,不受污染,格兰杰购买了泰洛希泉水周围方圆250公顷的土地。相对其他威士忌往往以江河水为原料,这一举措造就了格兰杰与众不同的独特口感和卓越品质。此水源是酒拥有花香味非常重要的因素。

与此同时,格兰杰使用全苏格兰最高的蒸馏器。蒸馏器的高度意味着只有极轻极纯的原酒才能升到蒸馏器最顶端,最高处利用双重蒸馏法提炼,保证了格兰杰纯正细致的口味,也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麦芽的原味。原酒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净化,只有最纯净的会保留下来制成酒。而在与蒸馏器反应时,酒会与其碰撞,产生不同的酒味。

ZEST:经典系列保持了1843年的真正原味时,如今,经历了一百多年,它正面对的难题是什么?

Dr. Bill Lumsden:对于我来说,维护格兰杰的经典品质和口感,让更多大众喜爱它是我的职责。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喜欢经典系列的口感,如果一定要创新和改变,我会选择在经典款的基础上,制作出符合现代人口感和理解的其他作品。

ZEST: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对于这次登陆中国的格兰杰五款佳酿,有什么饮用的建议?它们如何配餐?

Dr. Bill Lumsden:稀印系列创意性地融合了格兰杰最稀有珍贵及最醇厚悠久的威士忌精华;加入高温烘烤的巧克力麦芽等成分以强化口感;喝稀印时,希望大家品尝时加冰块。其实正是当我看到亚洲人喜欢辛辣食物,给予了我创造稀印的灵感。因为稀印包含了很多辛辣香料味,所以在单独喝它时,你可以品尝到很多佳肴的感觉。

品尝三款窖藏陈酿系列时,建议大家最好是净饮或加少许净水。谈到配餐,例如雪莉酒适合搭配甜辣酱做成的食物,或果味蛋糕。

如果是品尝经典系列,建议大家喝酒时大胆尝试饮用方法,也可以搭配比较清淡的食物,例如白灼虾或水果,能融合格兰杰的花香与美味的果香。

谈到喝酒,不要拘泥于专家建议,喝酒是为了开心,但品酒时,不建议加冰、水以外的东西,因为它会破坏酒本身的原汁原味。

HOW TO喝得正确

只要掌握些许诀窍,就能使单一麦芽威士忌的味道大增。

纯饮

要想慢慢品味纯净的味道,就直接饮用。推荐使用郁金香杯型,在杯中倒入1/3-1/2。为了使因威士忌变热的舌头和喉恢复过来,事先准备好凉的矿物质水,交替饮用。

对半加水

酒味过浓或第一次品尝威士忌时,最好开始纯饮,然后用常规的对半加水法。推荐滴一滴纯净水或者蒸馏水在里面,这时的威士忌,香味会立即被打开。

加冰块

在敞口杯中加入大块冰,再倒入杯子容量一半左右的威士忌,慢慢品尝会很舒畅。其要点在于冰块,要用好喝的水制冰,以及大块、没有棱角的冰最好。

威士忌苏打

在大玻璃杯里慢慢加入大块的冰,倒入杯子容量1/3左右的威士忌。加入威士忌2倍量的冷苏打,不让气泡溢出,慢慢混合即可。弹跳的香味和流过喉咙的感觉,让人十分爽快。格兰菲迪克12年

Glenfiddich 12 Years Old一款淡质细腻又不乏华丽口感的威士忌,它代表了“新鲜”和“绿色”。1963年,格兰菲迪克酒厂先于其他公司推出了单一麦芽威士忌。目前,其销售额约为世界市场总量的15%,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单一麦芽威士忌。

色泽:淡黄绿色。芳香:拥有上等甘甜的香味,竹林的清香及相当浓郁的麦香。味道:薄荷、柔和、口感清爽。嫩嫩的感觉但不是没有成熟的味道,稍微有点酸味。整体印象:麦和麦芽的味道混合,细心品尝,那种味道就更加鲜明。

在酒吧里点这款酒,酒保如何看你:

Glenfiddich 12年只能算是入门级别single malt。它是大众品牌,一般夜店爱好者都喝过,只能说,你的口味很具有single malt的典型。

麦卡伦12年

The Macallan 12 Years Old麦卡伦是第二家拿到许可证的酒厂。麦卡伦有几个传统,其中最重要的是:使用高价的“黄金种子”大麦;使用当地最小的蒸馏机直接加热蒸馏;用雪莉桶储藏陈年。麦卡伦拥有成熟的果实味和芳醇的雪莉酒香,其复杂的口味让人难忘。

色泽:稍微带红的樱花颜色。芳香:口味甘甜,带有奶油香、雪莉酒香以及葡萄干、咖啡豆、木莓点心等香味。味道:雪莉酒香、微微带苦的可可豆。整体印象:喝起来甘甜,雪莉酒味道有点强。

在酒吧里点这款酒,酒保如何看你:

我会以为你懂一点single malt,因为麦卡伦本身是酒产量和知名度最大的,而且麦卡伦经常推出不同风味和年份系列,就看你点哪个系列了。

格兰杰 10年

Glenmorangie 10 Years Old格兰杰清淡华丽,让人想起鲜花和柑橘类水果的香气,具有清澈纤细的口感,其杰出的品质即使在苏格兰也是数一数二的。其球形蒸馏机在苏格兰岛是最高大的,可产生出纯净的酒质,而以各种各样的木桶再成熟酿制出的威士忌也很出名。

色泽:亮金黄色。芳香:成熟的水果味,甜甜的口香糖味,阳光的味道,香蕉一样的甜味。味道:奶油加水果混合的味道,花蜜味道,桂皮曲奇。

整体印象:香气味道都很有魅力,给人高级而优雅的印象。

在酒吧里点这款酒,酒保如何看你:

在中国,稍微懂一点single malt的人,不是在喝麦卡伦,就是在喝它。

格兰威特 12年

The Glenlivet 12 Years Old格兰威特酒厂所处位置拥有清新的空气、优质的水源、丰富的泥煤,曾有很多秘密酿酒的酒厂设在这里。因创立时就已获得很多好评,在1824年苏格兰酒税法调整后,这里成为第一个领取到生产许可证的酒厂。

色泽:浅金黄色。芳香:青苹果的香味,纯净清澈的香气,草的清香。味道:香草味,蜂蜜的甜味,牛奶巧克力的芳醇,青苹果的味道,让人感到淡淡的苦味。整体印象:非常清爽,加水之后味道有些变化,最好是纯饮。

在酒吧里点这款酒,酒保如何看你:

这说明你懂单一麦芽威士忌,对相关品牌有一定了解,懂的不仅仅局限在最出名的那一两款。

拉佛多哥 10年

Laphroaig 10Years Old拉佛多哥酒厂这种威士忌不仅有烟熏味、泥煤味,还有药用的碘香味。不管是不是喜欢,一旦品尝到这种威士忌就会让人无法忘记。储藏的特征是只使用过一次的波本桶,给威士忌的风味加入甘甜的口感。

色泽:淡琥珀色,稍许的香橙色。芳香:药品,咖啡一样的苦香味,柠檬的酸味,一些豆乳和黄油。味道:虽有泥煤味但甘甜,芒果味和葡萄味,还有一点豆乳味。整体印象:隐藏着碘香味,可以感受到水果的甜味。

在酒吧里点这款酒,酒保如何看你:

你对单一麦芽威士忌是有足够的基础认识的,我会因此不再小觑你。因拉佛多哥的泥煤味太重,它通常适合已经拥有一定威士忌经验的老手,而不适合新手品饮。

巴布莱尔 1997年

BALBLAIR 1997 Year 巴布莱尔是苏格兰最古老的蒸馏酒庄之一,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回1749年。它曾经被作为调和式威士忌的基酒,所以巴布莱尔是属于饱满、麦芽香气重、酒体平衡的酒。1996年巴布莱尔重新生产单一麦芽酒,并且回到过去比较浓重的泥煤味道,也就是这家酒庄早期传统的风格。

色泽:隐约琥珀色中带金。芳香:菠萝、杏仁、柠檬、香辣气味、持久甜味。味道:带橡木味、辣味、葡萄干味、持久香草味、口感顺滑。

安努克12年

An Cnoc 12 Year Old除了蒸馏器仍是百年前经典的模样,1894年建厂的安努克依然保持了古法小量制法,他们认为这正反映出威士忌本身风味个性的过程。安努克因量少而不知名,它们的坚持却在苏格兰威士忌中有着相当的历史重要性。

色泽:琥珀色,略带黄。芳香:温柔、十分芳香、带蜜糖和柠檬香味。味道:入口甜美,含清新开胃的果味;余韵持久、口感顺滑。

山崎12年

YAMAZAKI 12 Year Old近几年来,日本单一麦芽威士忌逐渐受到人们追捧,而山崎是日本单一麦芽威士忌的发祥地。山崎12年风味甘醇,因略带清新淡雅的酒香,荣获了2003年ISC国际洋酒比赛金牌奖,它打破了“只有苏格兰产的威士忌才是最好的威士忌”的传统概念。

色泽:淡淡的金黄色,浅红茶色。芳香:甘甜的果味,富含香蕉等成熟果实的香味,蕴含着葡萄干香味和水果蛋糕的香浓味,带有微微的肥皂味,透着木材切口处的淡淡木香。味道:以果味为主,加上香蕉味和黑蜜糖以及香草味,同时带有柠檬皮一样的苦味。

余市 12年

YOICHI 12 Year Old日本威士忌之父竹鹤政孝为制作出真正的威士忌特意选择与苏格兰本土具有类似的严峻气候的北海道地区作为生产地,充满了男性阳刚味道,是在日本诞生的正规苏格兰威士忌,被著名的威士忌评论家Jim Murray列为“世界六大麦芽威士忌之一”。

色泽:淡烘焙茶色。芳香:有着威士忌专属的芳香,以及如胶合板及油纸般的木材气味,开瓶一段时间后能闻到近似贺喜巧克力的香气。味道:近似高级口香糖、糖浆、软糖、甜柿等食物的滋味。

布什米尔 10年

BUSHMILCS 10 Year Old布什米尔1608年获得生产许可证,它的生产工艺与苏格兰威士忌没有大的差别,但蒸馏时使用的是爱尔兰威士忌的传统制法,即3次蒸馏,同时是当前爱尔兰唯一一家制作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酒厂。

色泽:浓琥珀色。芳香:果实香,栀子花香,香草味,波本桶香很浓,雪莉酒香。味道:麦香,微微的香料味,葡萄皮和青苹果的香味。

云顶 10年

发现之旅篇9

法定酒产区

在这个风光迷人、民风淳朴的地区,已有着上千年葡萄种植历史。近50000英亩葡萄园,平均分散在12个法定产区中:博若莱区,博若莱村庄区,以及10款赫赫有名的博若莱酒庄区(布鲁依、谢纳、希露博,布鲁依坡、福乐里、朱丽娜、墨贡、风车磨坊、雷妮和圣-阿穆尔)。

不同的土壤使得葡萄酒各具风姿。博若菜产区是这一地区最广泛的命名,南部的石灰土质地带,以生产清淡柔和的新酒闻名。中、北部的火岩石地区是博若莱村庄酒产区,不但生产新酒,也生产口味浓烈的佳美红葡萄酒。在博若莱最为著名的10个特级酒庄酒产区中,人们则需要满怀幸福地等待若干年,才能收获香醇的美酒。

博若莱新酒日

每年,全世界的人们都在等待11月第三个星期四的到来,那是开始品尝美酒的日子――“博若莱新酒日”。在这一天零点之前,博若莱新酒是绝对不能对外销售的,而从这天起,大约有6500万瓶博若莱新酒开始走向世界,与葡萄酒爱好者们共同分享。人们举行盛大的派对,尽情地喝酒狂欢。

让美酒,带你旅行

远处是圣里戈峰,眼前是明亮的村落,脚下是古老的酒窖。微风拂面,它含着轻柔的葡萄香。

村庄葡萄酒

将酒杯倾斜,你就体会到博若莱村庄酒的果香,坦诚而真实。38个村镇拥有“博若莱村庄酒”这一命名。樱桃红的美丽色泽,红色水果的香味,浓郁的黑茶麓子和草莓芬芳。口感平和甜美,可以完美地搭配各色菜肴,搭配猪肉制品更是绝佳。

谢纳葡萄酒(酒庄酒)

它沉睡在古老的酒窖中,像花岗岩一样安详。人们都说,谢纳葡萄酒具有唤醒口腔中辛辣味觉的魔力。这款酒曾获得路易十三的垂青,是博若莱酒庄酒中最“珍稀”的一款,它温文尔雅,口感柔和。拥有石榴红宝石般的色泽、丰富的架构、花木混合的香调,是不可多得的稀世佳酿。

布鲁依坡葡萄酒(酒庄酒)

在山体的斜坡上,由花岗岩和片岩组成了博若莱绝无仅有的风土特征葡萄园。这是一款高贵的酒,紫红的色泽,带着新鲜葡萄和鸢尾草的芬芳。它需要一段时间的耐心等待才能品尝到,品尝的时候,请将酒杯倾斜,就能欣赏到杯中美酒泛出万点樱桃色的波光,像极了布鲁依坡清晨迷人的霞光。

博若莱新酒

发现之旅篇10

的确,筷子是可以代表中国的一件优良产品。相对于西方的刀叉而言,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用户层面,筷子都体现了典型的东方哲学思维与生活方式,以不变应万变,用一种工具实现了各种进餐方式。而西方的刀叉则是用不同形式的刀叉解决不同的食物类型,一一对应。东西方不同的思维逻辑在两种不同的餐具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与筷子一脉相承的还有中国的马褂与旗袍,一快布往身上一披,留四个洞伸出头、双手与双脚。而西方的服装如同刀叉一样,基于功能的需要,演变得越来细分。中国传统的马褂、旗袍并没有流传下来,或许旗袍还有人穿,但只是因其优雅出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而并未成为主流。而筷子却是流传下来了,至今在整个亚洲依然广泛使用,为什么?因为筷子依然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旗袍或许依然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情趣,但已不符合当下的生活方式。而马褂两者皆不符合,所以就进博物馆了。

再来看关于“极简”的问题。有哪一件产品是可以像筷子那样准确的表达“极简”的呢?无论是使用方式还是哲学思考。而刀叉相对而言显得太过复杂。那么,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极简”是源自于中国,而不是日本,也不是德国包豪斯呢?但是在当下从产品的角度来讲,将极简发扬光大,畅销全球的却是美国的苹果。

那么苹果的设计是美国的么?苹果的设计总监乔纳森坦言苹果极简的设计语言源自德国的博朗,前博朗设计总监迪特. 拉姆斯的设计“十诫”对他影响至深。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关键所在:一件优良产品的诞生是基于这个国家成熟的产业背景与强势的文化背景。之所以苹果没有诞生在德国,也没有诞生在日本,更没有诞生于中国,即便是生产在中国。因为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信息产业基础,但毫无疑问的是苹果的产品是代表美国设计的。

所以这是一个关于产品的国家性与民族性的问题,这不是单靠设计师能完成的,一件优良产品的诞生到畅销全球,必须需依托于一个国家产业基础的成熟及文化的强势,接下来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回到中国,要做一个看上去像中国的产品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该产品如何基于本土的产业基础与文化基因,并在全球畅销,产生影响力,比如德国的汽车、意大利的家具、箱包。

在工业革命之前,产品设计的国家性与民族性是显而易见的,产品最终呈现的结果受当地的材料、气候、人文、审美与生活形态的影响很大,不同国家的产品自然流露出不同的气质风格。

比如在北欧国家漫长寒冷的冬季使得人们长时间的呆在室内,北欧国家的室内家具与灯具呈现一种耐人寻味的简约与温暖,每一件室内用品都能让人长时间细细地品味。在北欧的芬兰,白天很短,夏天的色彩是如此地绚烂,所以色彩对于芬兰人有心理治疗的效果,芬兰人对于光线与色彩非常敏感,这种缘于气候的心理特征也会自然的流露在他们的设计当中。之所以意大利的高端家具和箱包会畅销全球,是因为意大利脱胎于传统手工艺的强大产业基础。

在全球化的今天,产品的国家性正在减弱,因为产品诞生的各个环节已被分解到全球各个国家。欧洲人向全球销售他们的奢侈品,因为他们的历史。美国是后起之国,最好的汽车与家具不会出现在美国,但苹果必然诞生在美国。再后起的新兴国家还有机会么?韩国的三星做到了,但我们也会从韩国的汽车中感到一种浮躁。在韩国的产品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一种国际化的影子。中国是有历史的, 遗憾的是如同我在前文中所谈到的,中国在近现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工业设计断代史,其结果是可怕的,迄今我们都没有恢复过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农业文明时的产品设计,或称手工艺产品,有着很强的区域性、地理属性的特征,受到该区域的气候、原材料、加工工艺、原住民生活方式等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谈这个时期的产品设计的国家性与民族性,是显而易见与自然而然的。如马来西亚的吉隆坡盛产锡矿,于是诞生了迄今拥有128年历史的全球第一的锡品牌――皇家雪兰莪。

接下来便发生了工业革命,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原有的手工艺特征逐步被工业化大生产的产品特征所取代,尽管莫里斯的“新手工艺运动”有所反抗,但随后的包豪斯很快建立了工业文明初期产品的设计与审美标准――极简,这在接下来的时代中的被演变成了一种国际化的设计风格。

全球化的今天,产品设计的国家性更多的是体现在精神层面上。精神的寄托依然源于历史,源于手工艺时代的优良工艺、独有的原材料资源,尽管这一切在今天已不复存在了。即便仅仅出于品牌对于商业价值的考虑与追逐,他们也会去向公众强化这一点。因为这是一笔很多新兴国家与新兴品牌所无法抗衡的垄断财富。

所以美国是无法诞生奢侈品的,英国既不设计车,也不生产车,但可以销售车文化,而韩国是无法诞生豪华轿车的。

为此,一家韩国的汽车品牌――KIA曾委托我们YANG DESIGN的设计策略研究所为其做了一份研究报告,关于中国人的奢侈感。他们不解的是为什么在中国,昂贵的德国轿车有如此好的销量。

(本文节选自书籍《杨明洁设计发现之旅》第三章)

《香港・味道》美食艺术展东西荟萃惊艳登场

香港素以“美食之都”享誉全球,也一直是北京市民长假出境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近日一场名为《香港・味道》的美食艺术展在北京拉开帷幕,主办方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驻京办)主任朱曼铃和香港旅游发展局(旅发局)大中华区域总监叶贞德共同出席了开幕会。展览以美食为媒介,结合现代科技的互动模拟,生动演绎出香港东西荟萃的文化底蕴,启发观众对香港多元美食的无限想象。展览于1月17日至19日一连三天在北京东方新天地商场地下一层举办,观众参与现场互动活动更有机会赢取免费香港机票、酒店及美食尊享礼遇等丰厚好礼。《香港・味道》美食艺术展从多元角度展示香港美髓,将融合东西的香港美食文化与艺术结合,令参观者感受到香港既传统又摩登的时尚美食风情。整个展览共设三个部分,陶艺家朱芳毅以香港知名美食为灵感创作的“物件香港――记忆飨宴”,力求颠覆观众对食物的认知;“美食之最大赏投影区”让观众运用科技互动品尝得奖菜式;“粥粉面饭影音录像区”以精致的美食纪录片带领大家挖掘香港地道美食背后的故事。

Tokyo TDC世界字体设计年赛展深圳展出

2014年1月18日,全球最受瞩目的字体设计赛事之一Tokyo TDC世界字体设计年赛展再度入驻华・美术馆,在深圳展出。Tokyo TDC(东京字体指导俱乐部)成立于1987年,至今有27年的历史,它每年从世界各地的优异参赛作品中选拔顶尖之作,授予Tokyo TDC大奖,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国际性设计年赛。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是2013年年赛中评选出的各类获奖作品的原作。展品共计165组,包括平面设计、字体设计、装帧设计、标识与陈列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实验作品以及交互媒体设计。2013年的TDC依旧沿袭以往的赛事规则,评选出全场大奖1名、特别奖2名、TDC奖5名、字体设计奖1名以及RGB奖1名,书籍设计奖空缺。美国设计师施德明(Stefan Sagmeister)凭借字体作品《Now Is Better》斩获全场大奖,中国香港的创意人又一山人(黄炳培)凭借《妙法/自然》获得TDC奖。来自美国、日本、瑞士、中国香港、韩国、意大利等国家的10位设计师/设计团队分获各奖项。入围本次Tokyo TDC 2013年年赛的中国设计师26人,黄炳培(又一山人)作为唯一的中国评审,全程参与了TDC的评审工作。

2014 KOLON SPORT新纪元

秉持“Your Best Way to Nature”,在户外的传统风格上增添现代感,每季度试图探索自然新领域的KOLON SPORT,通过2014年春夏系列产品,跨越40年的品牌历史,翻开了历史新篇章。在过去的40年里,“通往自然”始终是KOLON SPORT发展的指向,同时也是产品设计灵感源泉。其产品适用的自然领域,超出山峰的界限,触及到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环境。作为户外品牌,KOLON SPORT正是以这种方式呈现出了最具创意性的产品系列。 从上述旅程获取灵感,本季新品采用了具有种族部落感的红色、艳黄色、淡棕色等更具暖意且柔和的色彩;同时,与深海蓝色共同演绎的粉色、浅橙色、薄荷绿等淡雅色调,打破常规,增添了新鲜感。

KOLON SPORT,将借助本次14年春夏系列产品,开启一扇新门,走进不断进化及变化的崭新层次。

然而,与此同时,不会忘记大自然的哲学和根基,因为,这是自KOLON SPORT品牌诞生之日起,大家一直坚守的基点。

YANG DESIGN中国未来移动音频及娱乐趋势研究

2013年底数据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首创新高,平均收入的娱乐花费走势增高,尤其在互联网消费领域。作为专业的策略研究与设计咨询机构,YANG DESIGN在2013年受全球领先的音响生产商及娱乐影音系统品牌BOSE委托,针对中国的未来移动音频及娱乐趋势做深入调研,根据不同年龄段消费群体的兴趣特征、消费习惯,以及移动音响设备的技术和市场现状,完成有中国消费代表性的产品开发策略研究报告。

在这个项目中,YANG DESIGN的策略研究员以中国移动化娱乐市场(包括网购、视频、电子游戏、电子书、电子音乐、社交媒体等)迅速扩大为切入点,根据不同年龄的划分提炼了三种代表性消费族群:“SoLoMo族”“自我心情控”“空巢族”。“SoLoMo族”会集中在60后和70后,特征是移动生活碎片化,喜欢一站式的分享,对照片和线上定制音乐感兴趣;“自我心情控”集中在80后和90后(偏90后),注重解压,并且享受在浴室、床上的音效解压;“空巢族”是在人口老龄化宏观现状下日渐被关注的群体,集中在60岁左右,对移动设备的连接需求、从身心健康出发的老年娱乐活动关注度高,他们享受移动化公共娱乐以及服务程度高的老年群体链接。针对这三个群体,YANG DESIGN为BOSE提出中国未来受欢迎的可开发移动音频及娱乐产品建议。

杨明洁,著名工业设计师,YANG设计顾问机构创始人,德国工业设计硕士,曾任职于慕尼黑西门子设计总部。

囊获了包括五项德国红点奖以及德国iF、日本G-mark、美国IDEA奖、亚洲最

具影响力设计银奖在内的六十多项设计大奖,并担任了iF中国设计大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大赛评委。其作品展出于全球各大设计展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