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6:16

红色旅游文化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篇1

1.1历史背景

历史上的川陕苏维埃政府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设在四川,其分布区域包括巴中、广元和达州3地。巴中属于川陕苏区的一部分。1932年,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共设置40个县、市、区,其中四川设置37个。李先念、、廖承志和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和生活达3年之久。巴中具有特色的历史地位,是土地革命时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被称为“全国第2大苏区”。红四方面军蓬勃发展,有力支持了中共苏区的发展和建设,对红军的鼎盛和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以及元帅、大将王树声等446名高级将领曾在这里战斗。当时巴中人民有40万人,其中12万人参加红军,解放了23个城市,解放根据地4.2万km2,人口600多万,红军离开巴中时队伍壮大到10万人。在参加红军的12万人里就有4万多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至今全市还有6300多名老红军健在。

1.2文化背景

巴中文化是属于山地文化的巴文化,精神文化体现为有独特的观念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或人文精神。巴人以“良心”为其根本出发点,良心是其人性本体,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为“尚力尚勇”和“淳朴憨直”的阳与阴、刚与柔的二元人文精神结构。其次是物质文化,是指巴人加工自然环境和物质资料以满足自身各方面需要的产物以及加工工具等全部物质构成的总和。巴中有鲜明特色的物质文化,如建筑中的吊脚楼;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饮食中的辣椒、蕨巴、腊肉等;服饰、西兰卡普;虎钮于等。再次是制度文化,是指整个社会的组织构成及其协调机制,主要包括巴人的社会组织、语言和风俗习惯等。从社会组织看,主要是巴人古国和方国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军事制度等。语言方面,巴人的语言基本消失;从风俗看,巴人的习俗主要表现在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婴儿诞生、婚嫁、老人寿辰、死亡方面[1]。

2巴中红色旅游文化的形态结构

红色文化是诞生于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苏区时期,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优秀品质为内核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一种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文化形态。红色旅游文化是以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和娱6大要素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主体、红色旅游客体、红色旅游介体和红色旅游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在旅游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观念和外在表现的总和。红色旅游文化内涵体现为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德育教育价值。红色旅游文化同时包含文化视角中的红色物质文化、红色制度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3个基本形态[2]。

2.1红色物质文化

巴中的红色物质文化可以包含巴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物遗址为依托的红色文化、自然风光为依托的山水文化和社会风情为依托的民俗文化。巴中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物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将帅碑林、刘伯坚纪念园、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列宁公园、五一村、红军街、川陕红军党校旧址、红军练兵场旧址(红场和苟家湾)、红军兵工厂旧址、巨幅石刻(赤化全川)、红军入川第一镇(两河口)、空山红军洞、红军战壕、将军树、空山坝遗址和毛浴古镇等。巴中革命文物遗址的数量丰富,巴中市馆藏红军文物有10617件,其中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32件、三级文物2826件。已经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单位1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3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称为“露天红军文物博物馆”。巴中山水是佳景天成,特别的自然景点有巴中光雾山、诺水河、三江水乡、小巫峡景区、平昌佛头山、空山天盆风景区、南阳森林公园和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巴中特有的佛教文化表现在,巴中有东龛、南龛、北龛和西龛,尤以南龛最胜,规模宏大。南龛造像始创于南北朝,现有造像137龛,2000余尊,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南龛造像是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2红色制度文化

1949年6月,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3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列宁曾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现代运动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醒”,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为[3]。在具体实施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制度建设表现在建设了完整的党政机关,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参与革命。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党政军机关:建立川陕省委、县委、区委支部,建立川陕省委党校;建立省县区苏维埃政府,设立巴中特别区,洪口、苦草坝特别区;设立西北军事委员会,下设总指挥部、总政治部、总医院、民兵团、彭洋学校、兵工厂、造币厂和锅厂等。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围绕党在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斗争”、“武装建设”和“根据地建设”的中心任务,通过经济发展、政治斗争、文化普及和社会改革4个维度,形成方针纲要、政策法规和指令口号3种制度资源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动员体制,着力于当前形势下的5类重点群体,依托苏区与白区的两个场域配合,建构出涵括根据地各方面各层次各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立体系统。

2.3红色精神文化

巴中红军精神在诸多方面都有体现:红四方面军在巴中壮大,领导红军经历两次“反围”斗争,军队的团结一致,上下齐心,充分体现军人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精神;巴中红军还参加了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诗篇———红军长征。通江毛浴古镇有保存完好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训词,是对巴中红军精神的高度概括。长征红军曾经在四川境内先后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其中像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已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红色经典战例。

3巴中红色旅游文化的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理论普遍认为,教育功能是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教育的基本功能可分为两类:①培养人的功能;②对社会起作用的功能。一个国家通过它制订的教育方针来控制教育,教育又反过来巩固其统治服务,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发挥重要的作用。红色旅游文化作为教育资源,具有政治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的功能,如果通过深度挖掘红色旅游文化,还可以产生国防教育的作用。

3.1游览红色旅游遗址,听红军革命故事

游览巴中红色旅游遗址、博物馆等景点,听讲解员对红军革命事迹的讲解,游客受到红色文化的氛围和当地朴实尚勇的地方文化的熏陶,他们一边看,一边想,从而对朴素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产生自然的共鸣。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既能学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文化,同时也受到政治思想教育的洗礼。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很多人普遍感觉枯燥,看不见摸不着。通过在巴中红色文化遗迹实地参观浏览,听故事,接受红色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走访当地的农家听听地方逸闻轶事。旅游者同时游览“光雾山景区”,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山川的秀美,悠久的地方历史,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这也是对个人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一个过程。

3.2阅读红色文化书籍,听红歌,看表演和电影等

红色文化的精神文化包含了山歌、歌谣、戏剧演出、文告和通知等文化形式,都展示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在当代的文化形式就更加丰富多样了,如电影、电视剧、文艺节目、歌曲、节日表演等。简单的项目,也可以邀请旅游者共同参与到表演之中,见表1[4]。

3.3重视国防教育

在国防教育方面,我国《国防教育法》规定:“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和其他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和青少年宫等场所,应当为公民接受国防教育提供便利,对有组织的国防教育活动实行优惠或者免费;被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的,应当对有组织的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向社会免费开放。”在该法律中提到的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和其他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等场所既是国防教育基地,也是红色旅游景区。我们应该思考:把国防教育功能恰当地融入红色旅游的过程中,让游客一边看,一边思考国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带领游客探讨我们如何培养群众的、孩子们的国防教育意识,如何进行国防教育培训等。

3.4“红+绿”旅游组合活动

3.4.1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游览路线

巴中自然风景区有南江县北部的“光雾山景区”、阴灵山、地下奇城诺水河和南阳森林公园。人文风景包括恩阳古镇和南龛摩崖造像等。自然与人文旅游能够使旅游者扩展视野,熟悉地方特色文化,了解历史文化对巴中文明发展的影响。导游可以引导游客对比居住地与巴中自然人文环境的差异,感受特色文化的魅力。巴中的自然风光是佳境天成,光雾山群峰突兀,瀑布珠连,红叶映天;地下奇城诺水河百千溶洞,妙趣盎然,步移景换。南阳森林公园的植被以马尾松、杉木、柏木林为主,景点雄险秀丽,绵延数十千米。恩阳古镇,镇北有白云寺,镇西有文治寨、千佛岩,镇东有登科寺,镇东南有巍峨的义阳山、普贤寺、红梅阁等。历史上素有恩阳18景之说,如文治护城、千佛论法、五子登科、马鞍披霞等。

3.4.2访问红军村

乡村文化旅游路线,红色农村可以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以逐渐培养成我国的国防教育基地,培养人民的凝聚力和军民鱼水情。这需要安全、制度的保障,在红色农村国防教育基地应该配置警卫办公室。参与性活动:通过一定的时间,让游客参与地方特色菜的制作、花卉种植、蔬菜的浇灌、采摘果实搬运等项目,参与劳动,充实自己。晚上可以在巴人广场播放革命电影,如《红叶铺满小路》,听红色戏曲,欣赏民间歌舞等。通江县毛浴乡“部级历史文化名乡”,唐朝称龙舌坝,后建茅峪镇,明朝称毛峪镇,清朝称毛浴。明、清两代皆为川东北军事重镇。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四方面军红十一师在毛浴乡建立了中共赤江县委、赤江县苏维埃政府及各级机关。在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期间,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的有关部门曾迁住这里。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党政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确定的“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红军训词。境内有红军标语22幅,红军遗址7处,红军故事、歌谣30余首。

3.4.3国防教育演练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篇2

[关键词]红色旅游;功能主义;翻译策略

广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在广西旅游中占据重要地位。据统计,广西共有各类红色旅游资源单体370多处,7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8处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10处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4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我国掀起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浪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些红色景区为了完善红色旅游建设,推广红色旅游文化,吸引外国游客,对景区文本进行了翻译。然而,跨文化翻译难度很大,这些翻译中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原文信息的传递,给外国游客带来了阅读及理解等方面的负担。有些译文未能充分发挥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导致部分外国游客的流失。为促进广西红色旅游走向国际的步伐,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提高文本翻译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广西红色旅游文化景区中的一处代表性建筑——阳朔徐悲鸿故居为例,对景区文本翻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1广西红色旅游文化景区文本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广西红色旅游文化景区中的阳朔徐悲鸿故居进行了实地调研,详细搜集了故居内的文本英译资料,发现存在一些问题:1.1译文中的背景知识缺失。就像王佐良先生在《翻译中的文化与比较》中所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人们会说: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确实如此;但是,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理解背景知识对翻译活动的意义非同小可,如对背景知识理解有误将会导致读者对原文理解的偏差,造成信息传达的不准确。【例1】原文:1953年,徐悲鸿辅导中央美院和浙江美院教师进修小组,这是他最后一次教学活动。译文:Intheyear1953,XuBeihonghostedclassforcapitalartschoolandZhejiangadvancedartistgroup.ThisisthelasttimeXuBeihonghostedpubliclesson.在本句中,中央美院(即中央美术学院)在1950年就已经正式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它的英文翻译应为“CentralAcademyofFineArts”,而译文中的“capitalartschool”是“国立美术学院”的翻译。译者由于对背景知识的不甚了解,给读者造成了理解偏差。因此,鉴于红色景区蕴含丰富的文化及背景知识,译者需充分理解并进行加工处理,才能做到准确传递原文信息。1.2译文中语法错误。语法使用的差之毫厘都会造成译文的谬之千里,因而在翻译时需十分注重语法的使用,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语法主要包括词法和句法,但却涵盖甚广,本文无法在面面俱到,仅就本景区一些典型例子做分析。(一)语态误用。英语语态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两种,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若使用错误,会使译文与原文信息截然不同。译者在翻译中出现过多处此类错误,需要得到改正。【例2】原文:1949年,徐悲鸿受委派出席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译文:In1949,XuBeihongappelntedbyPremierZhou,attended“TheWorldConferenceforConeervingPeace”.译文中出现了单词拼写等多方面的错误,此处仅在语态方面做分析。从原文“徐悲鸿受委派”可以得出:英译若以“XuBeihong”为主语,其应为动作的承担者,那么英译应为被动语态,即“XuBeihongwasappointedbyPrimierZhou”。诸如此类将被动与主动语态错用的问题,不仅仅是语法错误,并且改变了原文的本意,与原文传达的信息截然不同,有可能外国游客造成误导。(二)词组固定搭配使用错误。在英语语法中,一些词组的固定搭配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约定俗成的用法,一般都不能变动。译者在翻译中却犯了一些明显的错误。同样在例2的译文中,译者意把“受委派”译为“wasappointed”,“appoint”的用法为“beappointtodosth”,那么正确的翻译应为“In1949,XuBeihongwasappointedbyPremierZhoutoattend...”正确使用短语搭配,才能使句子或语篇流畅通顺,以便外国游客理解和接受。1.3译文中的生搬硬套现象。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内容,译者常常按照原文翻译把词组翻译为对应的英文,再将其生硬地连接为一个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句子,这样的逐字逐句翻译使得部分翻文过于“呆板”无趣。【例3】原文:1946年,徐悲鸿担任北平艺专校长时与师生合影。译文:XuBeihongwithhiscolleaguesandstudentswhenhewaspresldontofBeipingInstituteofFineArts.译文中除了单词拼写问题之外,还存在把原句中“徐悲鸿”“担任”“北平艺专校长”“与师生”这些单词或词组翻译出来,再组成一个自认为完整正确的句子,仅仅是通过逐字翻译来完成翻译任务,全句缺少谓语动词,如此“机械式”翻译不仅呆板,而且出现重大语法错误。不难发现,译者生搬硬套“机械式”翻译在故居翻译文本中多次出现,对景区文本翻译的整体造成了一定不良影响。1.4译文中的违背语言基本规则错误。英文文本中出现许多微小但又不容忽视的错误,包括不遵守英文字母大小写规则、单词拼写错误、标点使用错误等。译文“ThiswasAphotoofXuBeiHongattheageofseventeen.”“zhejiang”“capitalartschool”等显然犯了英文字母大小写不规范的错误。“appelnted”“presldont”“Exihibitlon”“victima”等错误的单词拼写在文本中比比皆是。这些错误比较低级,但是,某一个单词、一个标点的表述不当也有可能呈现出与原文意思完全不同的内容,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语言媒介,这样的错误实属不应该。

2从功能主义谈红色旅游文化景区文本翻译策略

功能翻译理论主要分为翻译目的论和翻译行为理论,其中,翻译行为理论是功能翻译理论的理论基础,目的论是核心理论。翻译行为理论由贾斯特•赫尔兹•曼塔里提出,把翻译当做以目的驱使、以结果为向导的人际交往活动,把翻译过程看作跨文化传递的过程;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弗米尔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它的核心是目的决定手段,认为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为总则,将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的活动,为翻译活动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基础。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来看,景区文本翻译是为了向外国游客传播红色文化,传递相关信息,吸引更多外国游客的目光,促进文化交流,那么要以外国游客的需要和目的为本,竭力克服文化差异问题,向外国游客传递完整的及他们想要了解的信息,在翻译中英遵循如下策略。2.1注重简洁性与明了性的统一。英译文本的受众为外国游客,英译文本应该符合外国游客的思维习惯,在翻译方法上可选择直译,在忠实于原文信息的基础上尽量使用简洁的表述方式,让游客一目了然,无需添加不必要的辞藻使文本侈丽闳衍,那样反而会使译文变得晦涩难懂。当然,译者应当视情况选择,是否要对外国游客完全不了解的事实或者景区中特殊文化的表达进行释义或者其他方面的处理,这样游客才能真正理解原文。比如我们在翻译“1946年徐悲鸿担任北平艺专校长时与师生留影”这个句子时,考虑到大部分外国游客不知道北平是北京的曾用名,可加上“BeijingusedtobecalledBeipingbefore1949”这样的补充说明,有利于外国游客的理解。2.2遵循英语表达习惯。被动式在英语语言中使用频率高,译者可将中文文本中的一些主动化为被动,符合外国游客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使英译朗朗上口,以便游客清晰地理解。以“这是徐悲鸿17岁时的照片,当时担任家乡女子师范、彭城高中、思齐女子小学三校图画教员”为例,译者将“担任……三校的图画教员”译为“hewashiredasthepaintingteacher...”。这样主动化被动的翻译更加容易被外国游客接受。另外,“参观须知”对于制约游客行为至关重要,理应将其划分为景区文本翻译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英语是一种强调委婉的语言,在翻译时要尽力避免过于强硬。如“爱护展品,不得随意搬动损害”可直接译为“Takecareofexhibits,please.”既简洁,又易被接受。2.3一致性和再处理。红色旅游文化的对外推广,旨在向外国游客讲述红色故事、还原真正的历史、体现国人英勇无畏和爱国主义等精神。英译内容要忠实于原文,用准确、具体的词汇进行翻译,保证文本必要信息的完整性,直观地传达原文想要传递的信息,使外国游客真正了解红色景区中曾经发生的历史故事和其中蕴含的文化。但是,英译不必包含原文的所有信息,对于外国游客没有价值的信息,无需在英译中展示出来,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删减不必要的内容,选择减译法,否则也只是附赘悬疣。

3结语

红色旅游和红色旅游文化在我们向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英译文本作为其传播的一种载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谨记自己的任务,自觉承担历史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时刻提醒自己在进行一项促进跨文化交流的活动,译者可以借鉴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我国旅游文本翻译中的应用经验,明确翻译的目的和文本要发挥的功能选择合理适当地翻译策略,尽力呈现优秀的英译文本,向外国游客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促进红色旅游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林瑶,廖晋饶.浅析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J].北方文学,2017(21).

[2]王建荣.名人故居标识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5).

[3]张宁.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2000(5).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篇3

〔关键词〕沈阳;红色文化;设计价值

一、沈阳红色旅游文化现状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以红色文化为话题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已较为广泛。在我国一些红色革命老区旅游业蓬勃发展、红色文物古迹遗产的保护以及红色精神教育等方面的重视程度,皆可体现我国人民对红色文化的喜好与热衷。同时这也为沈阳红色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但目前针对沈阳地区的红色旅游文化研究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沈阳市现有红色文化遗址资源80余处,众多的红色文化纪念地形成了鲜明的红色文化内涵。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义勇军进行曲在这里诞生、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中国审判日本战犯旧址纪念馆、沈阳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等众多红色文化载体是都是沈阳红色文化的宝贵财富。曾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要着重对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进行传承,提升沈阳城市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用红色文化构筑城市之灵魂,最终将红色因子融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使红色因子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辉,为推进沈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红色引擎。

二、红色旅游文化价值及产品特性

红色是中国的象征色,寓意着吉祥与喜庆,红色文化也被作为中国特有的文明符号,红色旅游相关产品主要通过图形、色彩和文字三类要素来演绎红色因子。革命英雄人物形象、著名战役场景及枪支物件等战斗工具,为相关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各类图形素材。将红色文化设计因子抽象提取出来,有利于在相关产品设计开发中进行适度应用与创新。结合当代审美与文化精神需求的提升是红色文化旅游相关产品的设计核心,相关产品体系的不断完善,创新视觉设计渗透在红色相关产品的各个方面。当代社会公众审美取向更加多元化、包容化,对新鲜事物的尝试和接受愈发普遍。不同时代的消费群体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喜爱和偏好不尽相同,对红色文化的追求也有所异同,对红色文化相关产品的关注度自然也有不同。传统红色旅游纪念品因造型款式老旧,款式单一又缺少创新,很难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而通过视觉设计的多样性和载体多元化的丰富形式,逐渐符合部分受众群体敏锐的感知度,提升红色艺术时尚的审美偏好。对青少年群体影响较大,迎合大众时尚潮流并结合现代视觉设计手段运用到红色文化相关产品设计当中,易获得受众认可。红色文化相关产品的情感风趣性有助于拉近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距离感,唤起中年人对红色文化的情感以及老一辈对红色革命的追忆;其艺术创新性满足受众群体对红色文化独特美感的表达和对经久不衰红色文化的传递;其产品形式的多元化可体现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市面产品种类繁多,购买者可任意挑选出自己满意的相关产品载体,既实现红色文化元素的广泛运用,又能满足受众的不同诉求。1.红色旅游文化价值①文化价值红色文化鼓舞并激励着人们为理想和信念拼搏奋斗,是在物质条件匮乏年代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而逐渐形成的我国红色文化,使得中国人民更加具有凝聚力,并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红色文化中的精髓,即红色精神时刻鼓励人们勇往直前,作为人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当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红色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并继承发扬,可对当代年轻一代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树立起到一定帮助作用。②经济价值我国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红色旅游业的相关政策,极大促进了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和连带产业的发展。另外,众多改编后的红色影视作品也重新走入大众视野,如《建国大业》《红色娘子军》《亮剑》《八佰》等。其中今年上映的《八佰》上映34天就创造了将近30亿票房的好成绩。年是国庆70周年,随处可见的红色题材宣传画、标语及五星红旗的景象,大型商场、超市等各大购物中心随处可听到播放着改编版的红色歌曲,将红色文化植入人心的同时添加新的时尚元素,使红色经典“动”在我们身边。③艺术价值红色文化显示出的是一种独特审美旨趣,红色文艺作品大都伴随着我国重大历史事件而产生,特别是革命战争时期的文艺创作,壮美崇高的美学特征通过各种载体的感性显现,时代特征鲜明,传播力度强,深入人心,激发出人们心中高尚的情感和思想,很好地起到了教育和鼓舞人民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量以革命史实为基础再创作的作品,在对其进行审美观照时,最易获得壮美和崇高的情感体验,记录了特殊年代的历史印迹,艺术价值得到了普遍认可。以红色宣传画为例,其取材大多源自生活,曾被大量印刷,张贴在大街小巷,在革命战争年代鼓舞了军民士气,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感官,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感性形式上的大、内涵上的刚烈和力量上的强大等特点,唤起了人们内心的激情、勇气、力量。很多红色文化题材的艺术创作者正是受到了红色文化的感染,把激情倾注于作品,而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作品也充分展现了红色文化的强大感染力。2.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特性①直观感受性基于红色文化因子的设计产品具有直观感受性。对红色文化的视觉设计是时代的产物,根据受众对其视觉感官的需求,使基于红色文化设计因子的设计开发制作出相关产品具有直观的视觉感受,即购买者利用简短的时间无须深入了解产品每个细节内容,而是通过视觉的冲击得到直观的感受。红色相关产品其外形首先是人们读取的对象,购买者通过观看就能获得产品的特有信息,因此需用通过简约生动的设计来吸引购买者,在视觉设计中需要注意图文结合以及特殊地域元素的应用。②时效决定性运用红色文化因子创作的相关产品是一个快消时代的新产物,红色文化产品视觉设计的时效性与其商业性有很大关联,为了达到更好的商业目的,商家经常会选择不同节日做商品促销,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时相关产品的活动力度较大。红色文化产品的视觉设计保持时效性可让红色相关产品销售保持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令购买者耳目一新,刺激消费欲望,达到商业销售目的,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变化、商业的需求而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红色文化产品包含大量红色文化信息,在对其进行视觉设计过程中,需注意把控各要素之间的主次关系,合理安排位置排列关系和视觉冲击力度,便于购买者浏览之后的快速抉择。③情感风趣性红色文化的革命情怀及其文化趣味性使中小学师生寓教于乐,大学师生在互动中领悟红色情感趣味的真义。传承发扬红色文化因子需揣摩受众心理,关注用户情感体验,发挥情感攻势和心理暗示的力量,达到传播红色文化的目的。对红色文化因子视觉设计中的风趣性恰恰符合当代社会娱乐化的大方向,相关产品以幽默风趣的表现形式吸引大众目光,是一种视觉感受在心理反应的状况。目前消费特征随物质水平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对审美的重视,想要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让更多受众认可红色文化产品,就要考虑红色文化因子在现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多方面走访调查,以形式美感法则创造意念,让红色文化因子与现代设计接轨,保持视觉设计的创新化和多元化。④文化交融性依托沈阳红色文化中的红色因子设计相关产品,对带动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沈阳遗存大量革命相关事迹,蕴含着宝贵的精神与丰富的物质财富,是沈阳红色特色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当今,红色文化因子的相关设计应充分并合理运用文化本身具有的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特性,给受众带来更深层面的艺术体验。其中,调动主观抽象的思想价值在红色文化因子的视觉设计过程中值得重视起来,一件红色相关艺术品常因其积极的价值信念而使得购买者对其产生敬仰和崇拜。在红色因子的设计应用方面需全方位交融红色文化的艺术特点。此外,红色文化因子的视觉设计不能仅停留在其简单的文化层面上,还要感悟它所携带的红色革命精神文化价值,更深地溶入艺术创作当中。⑤艺术潮流性红色文化因子的艺术设计变化在视觉设计中对大量红色文化资源的高效传播,提取红色文化因子视觉要素首先要杜绝特效,以二维形态展现,有助于辨别,灵活运用做减法的设计原则,强调对一切红色视觉元素做减法,避免不必要的元素出现在产品当中,使得视觉展现层次清晰,注重技术美学应用,把握技术美和功能美的融合关系,帮助购买者迅速高效地达成商品选择,提高艺术潮流性。在结合现代潮流同时尊重红色文化因子原有的文化精神基础上,将传统和现代工艺及材料相结合并进行合理搭配使用,进一步创新突破,使红色文化相关产品具有现代感和潮流性,不断创新红色相关产品的视觉形态,创造出符合大众审美趣味的红色文化相关产品。⑥传播教育性众多的红色文化遗产,激励我们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向上、敬业奉献。红色文化相关产品对传递红色精神、传播红色力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必要将其融入现代教育中,时刻提醒当代人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在现代设计中,将红色文化因子融入文化教育的产品中,再现沈阳革命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增强大众对红色文化的了解认知,领悟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并提高思想境界,使不同受众体会红色文化力量,树立文化自信,从而自觉地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

三、红色旅游产品设计传播推广的作用

红色旅游相关产品的设计传播对红色文化的推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国家层面来说,设计传播红色文化相关产品可有效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沈阳市经济水平的发展,进而更好更快地促进辽宁省的综合发展,以及红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对不同红色区域而言,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与红色因子的结合,为现代设计的创新发展融入复古红色革命元素,有助于进一步规范设计模式,丰富设计内涵,提高设计效率,拓展文化传播方式。推广红色文化相关产品可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化发展,创新优化区域文化传播载体,与现代化设计接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红色文化在相关产品设计方面与时俱进和不断突破创新,对当代设计打造红色文化性艺术作品创造机遇和挑战。红色文化相关产品的传播对人民群众来说是有着特殊的情感寄托。打造精品红色相关产品,带动地区红色旅游,增加红色文化产品爱好者从业岗位,提高就业者的工作机会,进一步传承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普及当代人对红色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满足广大消费群体对红色文化精神情怀的追求和向往,有助于进一步发展沈阳地区的经济水平,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促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结语

虽然现在已不再是革命战争年代,但红色文化在新时期仍不断散发着自己独有的魅力,基于沈阳红色旅游文化的相关产品设计开发研究可将历史中的红色因子继续发扬传承,并将时隔久远的红色文化注入新温度、新内涵。传播推广沈阳红色旅游文化从国家层面来看,对树立我国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良好的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并能够有效地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更多的海内外人士认识到我国以及沈阳地域红色文化的博大精深,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文化自信,从而更好更快地提升民族自信,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就沈阳城市来说,红色旅游文化相关的设计推广有助于沈阳市地域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有助于当地政府更有效地保护并传承红色遗址遗迹,为红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柳鹏.辽宁红色文化遗址资源传承与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7.

[2]万宁.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的辽宁红色旅游品牌传播研究[D].渤海大学,7.

[3]沈阳日报.焕发红色文化新活力点燃沈阳发展新引擎[EB/OL].

[4]李翔.海南红色文化的符号化研究[D].海南大学,6.

[5]李真真.红色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上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4.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红色旅游文化;爱国意识

我国红色革命历史当中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旅游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能有效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有利于保护以及利用我国优秀的革命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红色革命中的先进文化。目前我国社会各方面都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社会大发展大变革交织并行,各个学段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弘扬革命传统是国家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但是在教育大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学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在整个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格格不入,落后于时展。处在青春期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都会有强烈的旅游欲望,在高职教学中融入红色旅游文化,不仅能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可行的实践优势。

当前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一,学生上课态度消极。受到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少人认为高职院校文化课教学只是调节学生学习氛围的一个陪衬,不如技术性专业技术教学实用,没有考虑高职院校文化教育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重要的潜在意义。这种观念导致学生不愿意上文化课,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消极应对,从而影响高职院校教学的发展。第二,教育方式传统缺乏创新。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比较传统单一。再加上高职院校教师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不是很高,学校内部职称评定方面也存在困难,使得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低从而导致他们很少去钻研教材、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的方法。因此,在课堂上也就很难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导致高职院校教学效果不佳。红色旅游文化融入高职教学的意义第一,红色旅游文化有助于学生摆正人生位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重点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红色革命历史以及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他们崇尚追求的革命目标,是红色旅游文化中的核心内涵。红色历史文化中凝聚了的党的实践探索与中国人民的智慧经验。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融入红色旅游文化,在红色革命历史以及老一辈革命家伟大情怀的影响下,能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人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学生摆正自己所处的位置,不断地去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最终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第二,红色旅游文化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高职院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一样,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高职院校教学不仅是整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承担着为国家培育人才的重要使命。从宏观层面来说,高职院校对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具有重要影响。红色旅游将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产业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全面传播传统革命精神的教育方式,也是最贴近革命历史和生活的大课堂教育方式。红色旅游文化对青年学子精神面貌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红色旅游文化的熏陶,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以及学生的爱国意识,引领高职院校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质素。运用红色旅游文化促进高职教学发展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利用红色旅游文化提高学生民族自信心。

高职院校是育人单位,其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不仅是加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因此,在高职院校教学中融入红色旅游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强化学生建设祖国的使命感,要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只有变得强大,才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第二,利用红色旅游文化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不断改进,高职院校的师生关系是处在不断变化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现有知识出发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教学活动是需要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这样学生才能科学掌握现有的知识经验,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因此当下高职院校要有效利用红色旅游文化,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水平,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进行红色旅游,通过让教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让教师感悟红色文化,增强教师为国家培育人才的精神意识,全面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使教师在红色文化的引导下,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第三,利用红色旅游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良好的核心素养是引领学生积极成长的重要精神支柱,当下高职院校开展核心素养培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高职院校要利用红色旅游文化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通过历史情境教学以及参与红色旅游的实践性教学方式,通过开展“重走长征路”“重上井冈山”等红色旅游活动,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红色革命教育环境氛围,利用红色旅游文化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表现在人文基础薄弱、知识结构片面以及人生观、价值观认识模糊,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不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现状非常令人担忧,长期忽视文化教学,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中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红色旅游文化熏陶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注重红色旅游文化知识教育,为国家培养出爱国、有着崇高理想、具备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植桐.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旅游资源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探索[J].农村实用技术,2020(5):30.

[2]李颖.试论延安红色旅游资源在高校旅游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陕西教育(高教),2017(4):40-41.

[3]程东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6(7):106-109.

[4]杨冬霞.针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旅游的意见探析[J].河北企业,2015(6):132-133.

[5]杨哲.利用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效探究[J].才智,2014(20):178.

[6]侯爱萍,周新辉,姜文荣.把“红色虚拟旅游”引入到高校纲要课教学中[J].山东高等教育,2014(3):55-59.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篇5

南充红色旅游文化产业

南充市在我国四川省东北部,该城市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四川省四大城市之一。1年8月下旬,四川省在旅游工作会议中主推了两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其中一条就是以川东北广安、南充故居作为核心的将帅故里游。此外,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明确要在全国范围内培育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而南充市就是以渝中、川东北为重点的川陕渝红色旅游区[2]。正是因为南充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才为南充城市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红色基础。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南充旅游文化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南充城市文化具有的魅力,促进南充经济发展。高校教育视域下南充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加强红色旅游发展意识高校在教学中要加强自身红色旅游文化发展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国家需要提高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对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度,并且要给予一定的引导,鼓励高校借助开展红色旅游文化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实现寓教于乐,保证高校教育水平得以提高。其次,在高校角度上。高校需要把学校领导作为切入点,在教育过程中融入南充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相关内容,为南充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保证南充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发展可以顺利进行[3]。

建立专业、高素质导游队伍

高校教育视域下南充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导游队伍专业素养较低的问题。南充红色旅游基地和高校都必须重视这种情况,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解决因导游讲解员专业素养不足给学生带来不利影响这一问题。现今就需要建立起专业化高素质的导游队伍,以这种方式解决导游队伍水平低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首先,在红色旅游基地角度。南充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建设需要着力解决导游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具体的讲解工作开展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所以,很难通过在较短的时间里大批量更换原有导游讲解员的方式实现。现今,南充红色旅游文化建设需要聘请权威的人士对原有讲解员进行专业、系统性的培训,以这种方式来提高导游自身红色文化素质;在培训的内容方面,也需要紧密地将南充红色旅游文化和当前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实现南充红色旅游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4]。其次,在高校自身角度。高校在开展南充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以前,需要先做好调查分析工作,结合学校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要求和目标理性地选择红色旅游合作基地,保证对红色旅游合作方导游讲解员队伍整体水平做出详细的评估,保证导游自身具有扎实的南充红色文化内涵,并做出合理性的选择。鼓励大学生参与红色旅游活动现今一些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南充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大学生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为了自身的发展,高校需要积极地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红色旅游活动中,保证大学生对南充红色旅游文化发展产生兴趣。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加大南充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宣传、推广力度。在高校中可以借助校园网络、报纸、广播等方式推广红色旅游项目,积极地阐述参加南充红色旅游项目对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作用,真正地突出红色旅游项目所具有的寓教于乐的作用[5]。第二,对南充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拥有良好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南充红色旅游项目的发展,只有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才能使红色旅游项目在开展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消除学生对参加红色旅游文化活动的艰苦印象。

鼓励南充红色文化产品创作

在现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对于文化产业方面的发展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充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也需要承担起发展红色文化事业以及提供优质红色文化产品的责任。首先,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立足南充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台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红色文化传播激励机制,奖励创新优秀红色文化产品或具有现实性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鼓励将红色文化精神引入日常生活中,最终形成崇尚红色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良好氛围。其次,繁荣发展红色文化。鼓励借助多种类型、题材、形式对南充红色文化作品进行创新,还需要借助人们喜欢的方式传达南充红色旅游文化精神[6]。

加强高校教育教学人员队伍建设

高校教育教学人员可以更好地推动南充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课堂质量、讲授红色文化数量、红色文化产量等方面都直接影响了南充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传播工作。要想加大高校教育教学人员队伍的建设力度,就必须提高高校教育教学人员挖掘和运用南充红色文化资源的主体能动性;让南充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在高校教育中发挥正能量作用,就必须全面调动教学人员的主体意识。教学人员必须要养成自觉运用南充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意识,保证运用的质量得以提高。还需要加强教学人员的专业素质,教学人员要将南充旅游文化精神传授给受教育者,就必须加强教学人员的自身素质,保证自身的言行一致。教学人员的专业能力也需要加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具有较强说服力的方式将南充旅游文化产业的魅力展示给受教育者,提高红色文化具有的吸引力[7]。南充红色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也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高校教育的视域下,深入挖掘南充红色文化具有的育人功能,把旅游的方式作为主要的传播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来传播弘扬南充文化,为南充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响.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文旅融合的困境与路径[J].学术交流,1(07):11-12.

[2]赵军峰,冉启英,谢红雨.绿色发展视阈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0,6(01):127-3.

[3]崔瑾瑜,张晓萍,张薇.红色旅游文化发展对文创产品品牌建设的影响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0(08):31-.

[4]张庆波,于志永.红色旅游文化发展对文创产品品牌建设的影响研究[J].艺术家,0(0):12.

[5]周巍.新时代推进红色文化大众化的主要成就[J].红色文化学刊,1(02):84-1+.

[6]张敏.红色旅游的文化价值及育人功能探析[J].西部旅游,0(06):25-28.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篇6

一、贵州红色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崛起

当代我国红色旅游得到迅猛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自然环境、悠久历史、多元少数民族文化等有利条件,旅游业在贵州的经济发展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贵州文化旅游中,红色旅游近年来迅速崛起,红色旅游的足迹丰富。有广为人知的1935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

红军在贵州的多次战役,诸如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等都为我们今天所熟知,并仍然津津乐道着。我省保留下来的红色文化资源较多,如“黎平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的赤水红色旅游文化遗址、息峰集中营旧址等等。遵义市已经被国家旅游部门列入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的10个“红色旅游基地”之一。据统计贵州省“2008年全省红色旅游综合收入39.36亿元,同比增长21%;接待红色旅游游客841.30万人次,同比增长15%”。红色旅游在贵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据2006年贵州已编制完成的《贵州省红色旅游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5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打造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建设目标。2010年我省现有部级、省级、地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多个,大量的革命历史遗迹已成为红色旅游的丰富资源,并已经完成了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贵州红色旅游已经成为青少年以及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传承红色革命精神集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精品。每年贵州的红色旅游基地都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学习。目前,我省正在大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投入大量资金对红军当年的战斗遗址进行保护,并与当地的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为整合为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可以说贵州红色旅游是贵州旅游业中崛起的生力军。

二、贵州红色旅游的当代多重教育功能

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红色旅游也步入了一个关键期。从2004年以来,红色旅游一直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但是,在经济和教育的价值取向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平衡点。旅游行业能够拉动社会的交通、电信、贸易等行业的发展,有些地方为了增长经济效益,更多的忽视了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呢?根据红色旅游具有的政治性、教育性和纪念性等特性,笔者认为红色旅游文化的多重教育功能集中体现在政治教育功能、经济发展教育功能、社会文化传播的促进功能三个方面。贵州红色旅游是社会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将历史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巧妙结合,更因其文化感染力,多被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它使得是文化、政治、教育工作的有了一个形象的教育新方式。首先,政治教育功能方面,红色旅游基地的实物历史,极大的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感官,使之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我国革命的艰难困苦,以及共产党员的爱国与坚贞等等。其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爱国主义教育的活的教育重要方式。在艰难的革命历程中是解放人民的信念,对民族、民主的追求。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理想与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其次在经济发展教育功能上,贵州红色旅游不但传递着革命的历史,而且更传承着革命的精神,包括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遵义会议精神,红军的不怕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新时期的党员、青少年以及广大的建设者,在生活、生产中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实事求是、革命乐观主义等精神,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再次,在社会文化传播的促进功能上,发展贵州的红色旅游并且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可以由红色旅游带动其他绿色风景旅游、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等等旅游品牌。在贵州红色旅游发展基础上各种旅游资源的互相带动与整合,积极有力地传播了贵州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以及贵州地红色精神。其文化传播的功能,有力地点亮了贵州的旅游亮点。

三、发挥红色旅游的多重教育功能,促进贵州红色

旅游的进一步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根据贵州红色旅游所具备的政治教育功能、经济发展教育功能、社会文化传播的促进功能等多重教育功能,贵州红色旅游承担起旅游、军事训练、党员培训等多重社会功能与责任。在大力发展我省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的问题,比如说把红色旅游过于市场化,盲目追求盈利,导致贵州红色旅游缺乏品位、泛滥化、庸俗化;部分红色旅游基地的宣传力度不够、景区内的垃圾处理、卫生等基础设施简陋等等问题。如何进一步促进贵州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在大力发展当代贵州红色旅游的同时怎么避免贵州的红色旅游资源的人为损失与发展中的不足呢?笔者认为我们必须站到一个综合的角度去看,除了要进一步建设好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措施以及做好横向上的地区旅游资源综合整合外,更要着重于对红色文化本身的多重教育功能的保护。具体来说,红色旅游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是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多重教育功能的适应力以及旅游服务的支撑力。就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来说,对红色遗址客观存在的合理的科学的维护是最为基础的,保持其历史原貌以及真实性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够因市场需求而忽视或者矫饰红色旅游文化的客观历史依据。红色旅游景区内的旅游基础硬件设施的完善、旅游服务态度的提高等,都属于红色旅游服务的支撑力。深刻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红色文化内涵,增强红色旅游文化感染力以及扩展红色旅游文化的多重教育功能的适应力,是贵州红色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我们可以看到增强红色旅游文化的感染力,是我们宣传红色旅游文化的切入点,而文化的感染力往往又是红色旅游文化的多重教育功能的适应力的根基。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篇7

1.红色旅游形成的背景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出现,60年代渐具雏形,80年代随大众旅游的兴起而加速发展,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则兴起为专项旅游产品。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之下,全国的红色旅游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当前,红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旅游活动。而红色圣地则成为全国人民心中永恒向往,陕北也成为这些永恒圣地中的一大亮点,随之兴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

2.红色旅游的含义

所谓中国的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陕北的红色旅游具有以下三个功能:

第一,独特的教育性。主要指以了解和学习中国革命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为游客营造一种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第二,独特的革命历史性。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中的一些旧址、陈列的物品有着及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段革命历史的一个很好的见证,可以让人们切身的体会到实地实景的厚重的历史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独特的体验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的参观、瞻仰与学习活动的综合。它与游客的亲身体验和参与是分不开的。例如在陕北开展的“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的参与性活动,真正的达到了寓教于游的目的和境界。

陕北红色旅游的这些特点相比于其他地方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二、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特殊优势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陕北作为一块正在迅速崛起的“红土地”,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诗史,给革命后代留下了永远值得学习传承的伟大精神和永远值得寻访缅怀的红色圣地。据统计,延安市对外开放的红色旅游景点已达13处,其中4A级3处,3A级2处,2A级3处,主要有: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瓦窑堡、洛川会议旧址以及全面展示共产党13年延安历史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陕北也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榆林市红色旅游起步相对较晚,主要开发了米脂杨家沟、佳县神泉堡、靖边小河村、吴堡川口等革命旧址。随着延安市“1510”工程和米脂“转战陕北纪念馆”项目的完成,大陕北范围内的红色旅游就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发挥出综合的优势,产生巨大的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把握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陕北红色旅游资源的富集,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不能因为其“富有”就忽视了对它的保护,而且必须按照文物保护所应有的规律和规范性要求进行,不仅要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保护文物的环境风貌。

红色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积极实施精品红色品牌战略,不断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步伐。

三、陕北发展红色旅游的步骤

1.从纵向深度丰富延安红色旅游产品,深入挖掘红色旅游产品内涵

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的档次水平,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科学化和现代化。可以使用声、光、电的形式展示中共在陕北十三年的光辉历史画面,还可以精心塑造的蜡像等形式,生动地再现、、等革命历史人物。

另一方面,把红色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随着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人们既需要接受旅游文化的熏陶,又需要消费舒解身心、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的产品。而体验式旅游则迎合了这一发展趋势。

2.加强陕北红色旅游资源与地方特色资源的整合

横向扩展大陕北红色旅游,全力打造红色旅游中新的景点,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销量,把红色与寻根祭祖旅游、黄河文化旅游、草原黄土文明,陕北民俗风情游等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形成陕北地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有效的延长红色旅游的周期,使产品更充实,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3.突出红色旅游的产业特点,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红色旅游景点的开发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先开发当前被国家列为红色旅游线路中的纪念地,暂时不具备开放条件的要做好当前的保护工作。所以,陕北旅游业发展,应该抓住中央实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一号工程”的大好机遇,重点改造建设好延安、榆林两地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故居等景区景点建设,使其成为陕北红色旅游的“名片”。

4.突出红色旅游个性

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就是说它可以和很多旅游形式相结合。所以就需要很好地处理红色旅游独特性和复合性的关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有意识的培育红色旅游中的一些新的增长点。

陕北有党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给我们留下的近四百处革命旧址,同时还有浓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等品位很高的旅游资源。因此,必须搞好红色旅游资源与这些旅游资源的整合,连点成线,区域成片,形成整体,共同做大做强。

四、结论

旅游是产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旅游项目更具有无限的活力与魅力,旅游借文化以获得新的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民族历史文化、区域文明共同组合而成文化旅游的基本内容。正是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特色的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饮食、建筑、园艺等等使得旅游富有文化内涵,而文化的持久性也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因。

旅游文化的塑造是通过分析和评价旅游地的文化背景,立足旅游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确定旅游文化的主题。旅游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构成旅游地的特殊文化背景。它是旅游地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过程中,通过文化的创造、交流和融合逐渐形成的各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精品。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并将对今后旅游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产生持续影响。

因此,如何促进陕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是陕北旅游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篇8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旅游文化;功能

旅游是传播文明、传承文化、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近年来,注重对旅游文化的挖掘,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文化内涵、文化影响,成为旅游业界的共识。正如所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新时代旅游文化的发展必然要承担新的文化使命,要着眼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挖掘。旅游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功能表现如下四个方面。

1具有政治导向功能

1.1旅游文化体现国家意志。文化是不同的社会群体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风俗、习惯以及群体整体意识体现出来的一切活动。曾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1]旅游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统一领导,把维护社会主义发展、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兴盛作为其发展的最终目的,因此旅游文化也应以此为目标,并顺着这一目标来发展。旅游文化主要以向社会提供旅游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功能。旅游文化所展现的这种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又必然具有政治性,会受到政治的制约,从另一种层面说它就是社会政治的独特产物,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治思想的集中化。具体而言,旅游文化主要是在景区宣传、文化景点、文明旅游等方面,对作为旅游主体的游客在价值标准、思想信念、道德准则、行为方式等方面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体现国家意志。1.2红色文化增强国家认可。红色旅游文化能够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史、共产党人的奋斗史是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红色旅游文化中展示给旅游者的历史故事和革命发展轨迹,能够使人们鲜明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差异和优越性,资本主义的自私自利与社会主义的共建共享精神在这种比较中得以鲜明体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路自信也得到了历史的鉴证。通过红色旅游文化的传播,人们能看到共产党人不怕牺牲、不畏困苦的革命勇气和大无畏精神,能看到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关心爱护人民群众的那份真情实意。红色旅游是讲述在“人民于水火、民族于危亡”之际,共产党人扛起民族大义,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感天动地的历史伟业和伟大壮举,这些先进个人、感人事迹、无私精神,让人们不仅能够正确地看待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更能真切地感受到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重承诺,同时也更能坚定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我们的革命走向成功,只有共产党人才能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可以说,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时代和历史做出的正确选择,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历练和洗礼后人民的选择。红色旅游文化增强了国家认可,坚定了永远跟党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1.3红色旅游文化还能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红色旅游对于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感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2]虽然红色旅游景区所在地的“硝烟散去”,但是当旅游者驻足在红色景区景点时,人们看到的绝不仅仅是绵延的群山、巍峨的峰岭,一定能透过这些景致感受到共产党人振臂高呼的呐喊、浴血奋战的身影,学习到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勇气,不断开拓进取、不倦进取之心的意志。红色之旅让人民群众学习到共产党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懈奋斗的精神,感悟到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倒下去又站起来,他们带领人民群众消灭了剥削,推翻了封建王朝;消灭了压迫,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列强的侵略;他们带领人民群众奔走在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上,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在爱国主义精神的促使下,艰苦奋斗,勇于拼搏。言之所见、心之所感,人民群众会深深地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深深地体会到我们党的民本情怀,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支持国家的各项改革发展,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孜孜不倦地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简而言之,红色旅游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能使旅游主体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和对旅游文化的吸收中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来自其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认同,来自于对历史故事的感动。旅游者参与到红色旅游活动中后会产生一种体验、感悟,或潜移默化地被感染、受熏陶,进而产生一种思想上的共鸣,坚定向榜样学习的信念,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的认同,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进而实现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和理想信念的坚定,从而达到政治导向的效果。

2具有民风净化功能

2.1旅游文化宣扬优风良俗。民风民俗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民风民俗就是其核心的旅游吸引力,是旅游发展的基石。具体而言,优良的民风民俗必然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方旅游特色的体现,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优秀民俗文化能够凝聚民心、教化人心,是情感的纽带,能够增进乡土生活的幸福感。发展优秀乡风民俗,可以增强乡村文化驱动力,有助于充分发挥民俗文化作用。因此,发展旅游文化,就要积极利用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正能量,把传统道德约束与村民自律、村组织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和谐稳定。要在旅游文化的发展中传承民风民俗,使文化得以认同和传承。如在发展观光农业、现代农庄和特色小镇等旅游产品时,无形中推广了当地的旅游文化,也就是当地的民风民俗,使优良的民风民俗得以继承、发展。2.2旅游文化规范陋习恶俗。民风民俗与群体行为规范有类比性,都是社会互动产生的结果。社会互动是新的群体行为规范的产生过程,也是陋习恶俗不断被修正、完善甚至淘汰的过程。因此,研究群体行为对民俗民风的引导作用,对于规范陋习恶俗具有重要作用。这需要运用健康、积极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来规范群体行为,净化民风民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思想的旅游文化,以旅游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和修正群体行为,对于弘扬文明规范,规范陋习恶俗,能起到良好效果。同时,旅游文化也能够有效地摒弃恶俗的民风民俗。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恶俗的民风民俗会因其不具备良好的社会效应和产品效应而被遗弃,没有了旅游市场也就没有了发展的平台和条件,优良的民风民俗就自然而然成为旅游的重要产品,得以发扬光大。随着旅游文化和旅游文明的发展,不文明、不科学的习俗、习惯就会逐渐被摒弃,民风民俗也在这种摒弃中逐步得以净化。如国家全力倡导“文明旅游”,以建立“文明旅游规划”、“文明旅游档案”、“不文明旅游黑名单”等方式,让文明之光照耀旅游,就是对民风民俗的一种净化。同时,通过旅游活动,本地居民与游客之间的交流、接触和互动,或多或少会影响本地居民的习俗习惯。

3具有精神教化功能

3.1旅游文化弘扬正气教化人。“正气”又称“正能量”,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品质。旅游文化主要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达到教育、教化众人的目的。以“景区宣传”渗透教育。景区是游客停留时间最多的地方,是旅游的吸引力所在,也是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窗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旅游景区内广泛宣传,以宣传标语、专题活动等方式,积极向游客传播,让游客在耳濡目染之间了解熟悉内容,在旅游过程中不自觉践行价值理念。当前,旅游景区景点积极跟进时代步伐,弘扬主旋律,以道德讲堂、成人礼、实景演出、公益电影、VR动漫等多种多样的新形式、新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了众多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寓教于乐”,引导和鼓舞人民群众昂扬向善,从善如流。以“文明旅游”规劝教育。针对不文明旅游现象频发的状况,自2015年以来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文明旅游宣传和整治工作,《文明旅游公约》,建立不文明游客黑名单制度,开展文明旅游专题宣传、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让文明成为旅游新常态。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景点是引导教育。人民群众通过红色文化景点、廉政文化景点感受先进人物的品德、优秀事迹,领略革命志士、民族脊梁的“无私奉献、舍生忘死、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思想精髓,知廉耻、懂敬畏,进一步牢固树立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廉政意识,努力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的滋生,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3.2旅游文化以优秀产品鼓舞人。旅游文化根源于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培育了一大批影响古今、闪耀寰宇的仁人志士、名篇大作和历史故事,书就了中国古代秦国一统、汉唐盛世、康乾中兴等恢弘篇章,是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记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情感。旅游“讲述”历史和文化,开发了一大批旅游文化产品,给人以精神的慰藉和鼓励。以万里长城、北京故宫、秦始皇陵为代表的历史景点,让人顿生“叹为观止”的民族自豪感;以泰山、张家界、九寨沟为代表的自然景观,让人充满“江山多娇”的国家自豪感;以名人故里、伟人故居为代表的人文景点,让人收获“荡涤心灵”的正能量;以红旗渠、十八洞村为代表的乡村景点,让人感受“人定胜天”的自信豪情。优秀的旅游文化产品能让人在心理上产生思想共鸣和文化认同,鼓舞人民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定的理想信念投身到工作和生活之中。

4具有文化传承功能

4.1旅游文化保护“实体文化”。旅游实体文化包含文物古迹、自然景观等一切实体旅游产品,是承载了记忆的历史“活化石”。有人说,旅游意味着开发和破坏。其实这是割裂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保护和开发并不是绝对对立排斥的,它们有着共同的利益趋向和价值取向。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旅游实体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就要求科学评估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坚持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原则,科学处理二者的关系,追求通过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既保护了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又以一种新的方式,让这些历史的印记面见世人,焕发出新的光彩。4.2旅游文化继承“精神文化”。首先,优良的民俗风情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需要依赖的重要吸引物。[3]从这一点来说,旅游文化对于民俗风情具有继承和保护的作用,如:云南纳西族文化、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如果不是以旅游方式面向世人开放,让世人所熟知,也许这些文化和文明早已离我们远去。其次,传统的习惯习俗是一个的独特标志,是旅游的魅力所在。旅游文化较好保存了当地的习惯习俗,并让游客在当地体验体会本地的习惯习俗,如饮食习惯、语言习惯等,具有较好的体验效果,能够增强旅游的体验性。再次,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温良恭俭让、敬老爱幼等传统文化,作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考量标准的旅游文化,本身就是积极的宣传和传播,让之成为社会的公德和提高公民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并且通过景区景点的展示、精彩的旅游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地展现给广大的游客和市民,是旅游文化一直在践行的原则。同时,旅游活动的交流与融合,使当地传统的精神文化与外地的文化甚至外来文化进行了积极的比较、融合,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创新力,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4.3旅游文化创造“规范文化”。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了制约不良的旅游风气和现象,旅游自身所创造出的“旅游规范”,也逐渐成为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文化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净化风气的重要法宝。如2016年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是我国首部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营活动和旅游活动的法律,标志着我国旅游业正式进入法制发展的轨道。如何遵守《旅游法》,用以保障旅游活动的公平正义,这本身就是一种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创造的新生文化。因此,旅游文化是创造规范文化的重要来源。当然,在创造的同时,旅游文化也在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原有的规范文化,使之更加科学和有效,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进步。旅游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旅游文化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公民道德是旅游文化发展的活水源泉,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依托每年50亿人次的国内游客量,旅游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领域可以大有作为,并且已在红色旅游、文明旅游、生态旅游等具体实践中发挥了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2]夏友照.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4.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篇9

值此“××县第四届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我谨代表××*旅游局向本届旅游文化节的胜利开幕表示热烈祝贺!

××县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发展旅游业,发展旅游的思路清晰,措施得力。近几年来,××县充分挖掘利用旅游资源,大兴旅游产业,加快开放引进,旅游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旅游经济稳步增长,社会效益日渐显现,带动作用日益突出,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呈现出草原风情与大漠风光于一体,现代文明与历史积淀交织的独特风景,原创: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奇特,历史遗产也很丰厚,哈巴湖、南海子、花马寺等景区(点),已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此外,还有人类改造自然的典范沙边子生态治理区,有隋代长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家古城趾、窨子梁唐墓群等众多历史遗存,有依托小流域治理开发的“农家乐”,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为盐池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年,由于××县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力,哈巴湖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部级自然保护区。××县红色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是我区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县以举办本届旅游文化节委契机,发扬奋发图强的革命老区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坚定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加快促进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文化旅游等旅游产品的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加强旅游规划,加快景区升级改造,着力打造盐池旅游文化品牌,实现旅游富县、旅游强县。我们坚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盐池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红色旅游文化范文篇10

甘肃历史文化悠久,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转折点,见证了先辈为祖国统一顽强奋斗的历程,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榜罗镇是目前甘肃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处定西市通渭县西南部,2019年6月,榜罗镇文峰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发展前景不容小觑。就目前来看,榜罗镇红色旅游发展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几处:榜罗会议纪念馆、榜罗镇圆咀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警卫团驻地旧址、红军住宿一条街,其中警卫团驻地旧址和红军住宿一条街在原有遗址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榜罗镇会议纪念馆旧馆是红军将领曾经居住的地方,新馆和圆咀山纪念馆属于近年建成。

二、榜罗镇红色旅游景区公共艺术现存的问题

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进程,公共艺术也是如此。针对目前榜罗镇红色旅游景区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总结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缺乏创新意识。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圆咀山纪念馆等历史文物资料、遗址虽然保存尚好,但都比较平实普通,并不具有当地特色,表现力度不足,难以充分表达其凝聚的红色革命精神。长期以来,景区资源缺乏合理的开发和特色公共艺术的介入,使得当前榜罗镇景区形象与其他红色旅游区过于相似,景区公共艺术的展现形式和主题大多如出一辙,没有展现出榜罗镇应有的特色,因此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二)品牌意识薄弱。我国的品牌形象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发展重视起来,而通过对榜罗红色古镇的实地调研,发现就目前来看,当地对品牌形象的创造和维护还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对公共艺术的建设处于简单模仿阶段,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当我们在景区参观时不难发现,景区整体形象比较凌乱,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陈列的艺术品极少,例如圆咀山纪念馆周围,只有一排农作物使用的磨盘,展台的设计也比较随意,质量堪忧,存在安全隐患;景区中没有固定的垃圾桶,易导致环境问题的发生;道路目前还是由泥土推成,造成前来旅游的旅游车辆和行人行走的不便。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景区的发展和形象。从整体来看,目前景区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公共艺术的规划体系,各方面矛盾使公共艺术品牌形象无法顺利形成。因此,使公共艺术由单一向多样化、低质量向高质量发展已刻不容缓。(三)缺少大众参与和完善的运行机制。由于现行体制和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景区公共艺术建设的决定权依旧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民众很难参与到公共艺术的发展建设方案,间接影响到其对景区宣传的积极性。同时,资金不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资金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导致基础设施落后,景区周围环境与景区不搭。因此,为了避免独断专权、权利滥用,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打造亲民化设施。

三、榜罗镇红色旅游景区公共艺术发展策略

景区公共艺术设施作为承载当地人文自然、地域性文化的艺术载体,如何利用公共艺术介入景区资源,展现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榜罗镇红色旅游正在飞速发展,景区资源规划和公共艺术建设逐渐协调统一发展。要打响榜罗镇红色旅游品牌,提高其知名度和地位,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和品牌意识的完善是当务之急,因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丰富公共艺术表达方式。通过深入研究榜罗镇的革命历史,发掘其潜在特点,要在其艺术造型和包装上合理运用,突出其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价值,运用现代网络科技,贴近群众,烘托气氛,利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对游客进行展示。首先,对各种陈列的历史文物资料进行合理包装,尽量在保持其原型的基础上按其原型修复,这样就能更好的再现当年的历史现状,使其更具真实性和亲和力,可以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刺激,为他们提供更真实的感知环境。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当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这时就应该借助艺术设计和造型来表达,可以建立雕像缅怀革命先烈、利用图片和壁画展览、电影解说等方式去介绍革命伟人的丰功伟绩,还可以通过表演话剧和歌咏比赛去铭记历史。通过这些方式会让来往的游客感受到榜罗镇红色旅游基地的与众不同和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提高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二)公共艺术介入当地旅游品牌的开发。从全国来看,各个旅游资源地都有独特的品牌旅游形象,对其本身而言,品牌形象从根本上代表着旅游本身的市场定位和受众人群,因此,在具体运用公共艺术时,应当确保其符合当地旅游品牌效应,避免盲目开发景区资源。公共艺术本身具有抽象性,近年来,现代科技的发展在文化、雕塑、建筑、绘画、影视等多样化领域都呈现出迅速兴起的趋势。面对广大游客的全新需求,公共艺术应当致力于承载新时代潮流文化,确保其价值所在,充分迎合大众取向,对于当地旅游景区而言,如果能将公共艺术融入当地具化形态中,游客就能切实感受到公共艺术带来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冲击。因此,在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时,应当结合当地景区地域性、生态性与人文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发出当地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文化。(三)创建优良环境,完善运行机制。长期以来,旅游业受到商业化影响,使得大众忽视了公共艺术的潜在价值,往往通过“东拼西凑、随意堆砌”应付过往游客,因此很难真正吸引游客,创建优良的旅游环境关键在于公共艺术与当地生态文化的结合,在对当地旅游景区具体开发时,应当选择具有独特性的标志去营造气氛,体现公共艺术的价值导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公共艺术运用于景区之中。同时,景区的建设和运营应当完善和落实相应的体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确定公共艺术介入景区的建设方案,结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审美理念、价值取向,为群众带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旅游地应当致力于构建完整度较高的生态体系,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游客享受到当地特殊旅游文化。

公共艺术引领红色旅游的发展,公共艺术的发展对旅游景区的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也激发着公共艺术的开拓创新,让游客置身其中,得到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榜罗镇的发展应当在加强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公共艺术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比例的前提下,通过公共艺术带动红色旅游的发展,更好地建立红色旅游文化,形成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内涵,因地制宜,人文与生态自然景观协调,同时结合公共艺术造型手法来提高、发展榜罗镇红色旅游产业。公共艺术的协调介入形成其独特的红色文化,极大地提高了红色旅游文化的魅力,为其日后的战略性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马永勇.遗产型景区游客行为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2]李俊.新疆红色旅游发展初探[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21(04):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