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营销策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6:16

保险营销策略

保险营销策略范文篇1

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保险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传统的营销模式已被打破,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一些新兴的营销模式正试图重整游戏规则,如“媒体营销”、“电话营销”、“方案营销”等全新的营销策略将被中国保险界首次引入。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方式将成为中国保险营销的发展趋势。包括媒体营销策略、电话营销策略和方案营销策略等。业内人士认为,寿险营销模式悄悄变脸,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所谓媒体营销是指保险公司利用大众传媒等工具传递公司和产品信息的一种营销策略。市场转型使保险公司必须改变过去不作广告的传统方式,通过连续的高密集度的广告投放吸引目标客户,目标客户可以拨打公司的免费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和完成初期投保。公司将根据客户电话所述资料寄出投保单,客户在签署名字后将保单返寄给公司。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实施媒体营销策略时,不论各保险公司选择怎样的宣传渠道、方式,都应遵循形象宣传不宜过分张扬,实力宣传要掌握好尺度,业务宣传切忌片面性,典型事例宣传切忌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一方面要注意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和各个短期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因而要注意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要始终保持一个险种给公众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在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变换广告方式、广告地点、广告色彩和广告的文化内涵,增加人们对产品的印象,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要求,在精神不变的前提下,不断给人们创造新鲜感、美好感和生命感,使产品保持永久魅力,起到“不变应万变”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内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对内培训的作用。对内培训的目标是建立管理者与营销人员之间的引导链,而传媒对顾客的引导,必须通过营销人员和管理者进行反馈。根据“内部营销”原理,保险公司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服务对象,因而保险广告传媒的真实性显得非常重要。这一点要求广告内容必须事先在内部传达,做好沟通,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并把这种做法作为固定的反馈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积淀传统文化价值和适应形势发展趋势,使保险宣传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公益服务;既有超前理念又具高科技含量的奇特概念。建立起一条管理者到营销人员,营销人员到客户之间的引导链,起到引导人们对保险产品认识、接受、熟悉、认证、产生强烈需求的作用。

所谓电话营销策略,是指通过电话方式实现保险营销目标的活动。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特别是一批外资公司的加入,电话直销的营销方式将成为保险营销,特别是寿险营销的重要策略。这是一种完全抛弃现在银行保险、个人和团险营销模式的营销策略。基本思路是:保险公司通过组建庞大的电话营销队伍并对其进行细分,通过银行信用卡附送小额保险和其他险种资料,随后电话营销人员将致电回报客户、介绍保险并询问是否有投保意愿。

随着保险市场的转型,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新模式,即从卖产品到卖方案的营销策略将成为保险业的主要方式。客户需要买什么样的保险产品?什么样的险种最适合客户需要?公司将通过方案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这就是所谓的方案营销。保险公司随时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的需要,成立由专业人士及营销精英组成类似“投资理财管家”的专门机构,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

“人本化”的营销团队管理策略

保险营销团队是实施保险营销计划的关键。在买方市场下,市场结构、消费动机、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前的营销团队管理已不适应这种变化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激励方式和“育人”机制创新营销行为和营销队伍素质直接相关,营销队伍的素质又与激励方式紧密相联。根据管理学原理,一个人具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多重需求。随着营销人员的地位、收入、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这四个方面也在不断变化,而目前团队的奖励大多重物质奖励,忽略了人的多面需求及其动态变化,以至于单纯的物质奖励因难以满足员工多方面需求而失效。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奖励方式创新,变单纯的物质奖励为复合激励,把员工的物质奖励和员工的个人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需求结合起来,把“制度留人”和“情感留人”结合起来,用“人本化”激励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营销队伍。

客户服务与促销渠道创新在市场定位、客户细分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性服务。操作方式上可由各大中城市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在各保险公司现有客户信息服务网站的基础上,组建一个面对全社会的“保险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一方面可对客户开辟一个统一受理服务需求的窗口,另一方面也为各成员间交流信息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渠道。各成员在对承保的保额、客户健康状况、风险事故报告等资料有疑问的时候,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向其他成员发出查询信息,以互通有无,控制逆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客户则可以向该信息平台发送投诉、理赔等服务需求信息,真正享受快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在重视客户服务的同时,保险人应根据消费者求新、求异、求变的消费心态,在银保(邮政)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促销渠道。比如和一些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营销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企业,与报刊投递公司,与家政服务和社区服务机构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产品推介、挂钩销售等,除可以借助与百姓生活最贴近的方式传递保险信息,相互促进销售外,还有助于明确促销活动的受众目标,扩大促销活动的受众范围,节约宣传成本。由于目标对象是已渗透的市场,因此更易被客户和公众接受,实现同一时间内的信息最大化。

注重发展的品牌营销策略

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保险市场的竞争最终是品牌与服务的竞争,如何把品牌、服务与营销机制融为一体,构建出以客户为核心、以品牌形象为价值标准、以服务为整体功能的品牌营销模式,是近几年来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营销理论中,把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所具有的一组信念称为品牌形象,而消费者由于个人经验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扭曲及选择性保留的影响,其品牌信念有可能与产品的真实属性并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实施品牌营销策略,进行消费者“心理再定位”和“竞争性反定位”来改变保险消费者的品牌信念。如果消费者低估了品牌的质量,营销人员就应重点介绍其品牌;如果购买者对品牌有了准确而足够的了解和评价,那么营销人员就没有必要对它加以介绍,因为过高吹嘘产品会引起购买者反感或不佳的评价。营销人员还可以设法改变购买者对竞争对手品牌在各不同属性上的信念。这一方法在购买者误信竞争者品牌的质量高于其实际具有的质量时特别有效。随着全面开放保险业承诺期限的临近,保险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通过品牌营销策略占据目标市场,把握好发展方向,无疑是各保险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我国保险市场是一个非均衡性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险种差异和服务差异,因此,保险营销应适应市场转型的需要,因地、因人、因险种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

实施“地区差异化”策略根据地域和区位不同,我国的保险市场可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市场。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客户群层次相对较高,需求多样化,观念更新相对较容易,基础建设较完善,网络硬件环境建设较好,加上数字签名等安全保障技术的应用,在外部环境上,城市完全具备推动网络销售的条件。尤其对于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白领,网络销售将是有效渠道,可采用人员推销、电话直销、委托中介、网络销售等策略。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没有普及电话,更不要说网络,而且老百姓的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水平较低,保险理念和保险观念缺乏,保险市场处于拓展和开发阶段,应采取人员直接推销、委托推介策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保险知识和保险意识低,应专门设计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保单和条款。

实施“对象差异化”策略由于个人的经历、意识、偏好等原因,使消费者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保险营销应特别注意不同消费者口味的差异。对象差异化营销策略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又要区别对待,像医生治病一样对症下药,像老师教育学生一样因材施教,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因地制宜;对象差异化策略就是要为消费群体的特殊需求而实行“定单”服务。老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只能是相识满天下,知己无一人。“顾客是上帝”只是相对的结论,你自己的顾客才是真正的上帝!即使你的产品质量再好,如果顾客错位,仍然无人问津。

实施“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策略根据供求理论,一种产品差异性越强,其替代性就越弱,越有利于市场的挤入,甚至占领市场,从而依靠顾客之间的心理攀比效应来吸引消费者。在竞争性市场下,保险公司不是依靠规模来占领市场,而是靠差异性长期赢得市场,开发新市场,创造新需求。各保险公司要通过险种、渠道、定价和促销的不同组合创造差异化;通过广告传媒形象和品牌效应、销售人员形象体现差异化,将这种差异化灌输到消费者头脑中,由业务人员把不同性质、不同公司、不同保险金额的产品加以组合,结合银行、证券的产品,做好差异化服务。

紧贴客户的优质服务策略

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服务销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服务竞争和买方市场下供求地位的变化,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为保障的市场化经营体系,引伸服务内涵,培育发展优势。在保险产品的一般技术质量指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们究竟购买哪一家公司的产品,主要取决于各公司及其产品的服务是否具体、周全和优质,是否具有特色。为此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延伸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随着垄断型市场向竞争型市场转变,保险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服务领域的宽窄,服务内涵的丰富与否将直接决定保险公司业务的数量和质量,甚至决定公司的发展。传统的人工服务,虽然服务内容比较全面,但效率低,服务面狭窄,而且还受到人员素质的限制,若开通免费电话咨询系统或网上查询系统,不仅服务面广、快速有效,而且还可以弥补人力不足的限制。如在银行为投保人设立专门保险费收取账户,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安全保密;又如保险咨询服务,其发展空间是相当广泛的。再如开设门店、设立电话服务中心、开辟电子商务网上售单、组织金融超市、发展银行业务等等,结合金牌和银牌营销队伍的培养,开展综合理财服务。这样既可以建立起一支真诚而稳定的客户群,又能贴近消费者需求,为公司永续经营打下扎实基础。

以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强化售后服务保险交易是一种“期货”交易,保险公司要为客户承担几年、几十年,甚至终身的保障和服务责任。所以保险产品销售后,营销工作并没有结束。理赔服务是保险公司展示自身优势和服务水平的窗口,而当前客户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保险公司在若干年后能否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做好长期的售后服务和理赔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转型下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各保险公司应以客户反映最多的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建立理赔责任追究制度和服务质量跟踪制度,对客户服务进行自查,强化售后服务,并以此为契机规范售后服务行为,以良好的售后服务树立公司形象,提高公司信誉,激发居民的投保动机,促进保险消费增长。

参考资料:

1.[美]罗佰杰著,《杰克·特劳特营销定位》,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美]查理·詹瑞特著,《反传统营销》,海南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晓珊,“改进保险商品的销售方式”,《中国保险报》,2001年10月23日

4.裴畅伟,“当前保险消费者的心态及营销对策”,《金融参考》2001年第11期

5.周立胜,“保险宣传别事与愿违”《中国保险报》2002年10月11日

保险营销策略范文篇2

关键词:保险市场消费行为营销策略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正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其主要标志是保险供给主体的竞争性和保险服务的差异性突显,保险消费行为的主导性增强,保险消费方式的选择性增多。保险市场的变化带来了消费者行为和动机的较大变化,消费动机与行为更趋理性和实效。这些变化无疑对当前的保险营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调整营销策略,对激发潜在保险需求,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策略

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保险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传统的营销模式已被打破,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一些新兴的营销模式正试图重整游戏规则,如“媒体营销”、“电话营销”、“方案营销”等全新的营销策略将被中国保险界首次引入。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方式将成为中国保险营销的发展趋势。包括媒体营销策略、电话营销策略和方案营销策略等。业内人士认为,寿险营销模式悄悄变脸,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所谓媒体营销是指保险公司利用大众传媒等工具传递公司和产品信息的一种营销策略。市场转型使保险公司必须改变过去不作广告的传统方式,通过连续的高密集度的广告投放吸引目标客户,目标客户可以拨打公司的免费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和完成初期投保。公司将根据客户电话所述资料寄出投保单,客户在签署名字后将保单返寄给公司。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实施媒体营销策略时,不论各保险公司选择怎样的宣传渠道、方式,都应遵循形象宣传不宜过分张扬,实力宣传要掌握好尺度,业务宣传切忌片面性,典型事例宣传切忌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一方面要注意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和各个短期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因而要注意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要始终保持一个险种给公众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在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变换广告方式、广告地点、广告色彩和广告的文化内涵,增加人们对产品的印象,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要求,在精神不变的前提下,不断给人们创造新鲜感、美好感和生命感,使产品保持永久魅力,起到“不变应万变”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内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对内培训的作用。对内培训的目标是建立管理者与营销人员之间的引导链,而传媒对顾客的引导,必须通过营销人员和管理者进行反馈。根据“内部营销”原理,保险公司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服务对象,因而保险广告传媒的真实性显得非常重要。这一点要求广告内容必须事先在内部传达,做好沟通,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并把这种做法作为固定的反馈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积淀传统文化价值和适应形势发展趋势,使保险宣传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公益服务;既有超前理念又具高科技含量的奇特概念。建立起一条管理者到营销人员,营销人员到客户之间的引导链,起到引导人们对保险产品认识、接受、熟悉、认证、产生强烈需求的作用。

所谓电话营销策略,是指通过电话方式实现保险营销目标的活动。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特别是一批外资公司的加入,电话直销的营销方式将成为保险营销,特别是寿险营销的重要策略。这是一种完全抛弃现在银行保险、个人和团险营销模式的营销策略。基本思路是:保险公司通过组建庞大的电话营销队伍并对其进行细分,通过银行信用卡附送小额保险和其他险种资料,随后电话营销人员将致电回报客户、介绍保险并询问是否有投保意愿。

随着保险市场的转型,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新模式,即从卖产品到卖方案的营销策略将成为保险业的主要方式。客户需要买什么样的保险产品?什么样的险种最适合客户需要?公司将通过方案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这就是所谓的方案营销。保险公司随时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的需要,成立由专业人士及营销精英组成类似“投资理财管家”的专门机构,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

“人本化”的营销团队管理策略

保险营销团队是实施保险营销计划的关键。在买方市场下,市场结构、消费动机、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前的营销团队管理已不适应这种变化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激励方式和“育人”机制创新营销行为和营销队伍素质直接相关,营销队伍的素质又与激励方式紧密相联。根据管理学原理,一个人具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多重需求。随着营销人员的地位、收入、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这四个方面也在不断变化,而目前团队的奖励大多重物质奖励,忽略了人的多面需求及其动态变化,以至于单纯的物质奖励因难以满足员工多方面需求而失效。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奖励方式创新,变单纯的物质奖励为复合激励,把员工的物质奖励和员工的个人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需求结合起来,把“制度留人”和“情感留人”结合起来,用“人本化”激励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营销队伍。

客户服务与促销渠道创新在市场定位、客户细分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性服务。操作方式上可由各大中城市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在各保险公司现有客户信息服务网站的基础上,组建一个面对全社会的“保险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一方面可对客户开辟一个统一受理服务需求的窗口,另一方面也为各成员间交流信息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渠道。各成员在对承保的保额、客户健康状况、风险事故报告等资料有疑问的时候,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向其他成员发出查询信息,以互通有无,控制逆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客户则可以向该信息平台发送投诉、理赔等服务需求信息,真正享受快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在重视客户服务的同时,保险人应根据消费者求新、求异、求变的消费心态,在银保(邮政)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促销渠道。比如和一些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营销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企业,与报刊投递公司,与家政服务和社区服务机构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产品推介、挂钩销售等,除可以借助与百姓生活最贴近的方式传递保险信息,相互促进销售外,还有助于明确促销活动的受众目标,扩大促销活动的受众范围,节约宣传成本。由于目标对象是已渗透的市场,因此更易被客户和公众接受,实现同一时间内的信息最大化。

注重发展的品牌营销策略

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保险市场的竞争最终是品牌与服务的竞争,如何把品牌、服务与营销机制融为一体,构建出以客户为核心、以品牌形象为价值标准、以服务为整体功能的品牌营销模式,是近几年来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营销理论中,把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所具有的一组信念称为品牌形象,而消费者由于个人经验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扭曲及选择性保留的影响,其品牌信念有可能与产品的真实属性并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实施品牌营销策略,进行消费者“心理再定位”和“竞争性反定位”来改变保险消费者的品牌信念。如果消费者低估了品牌的质量,营销人员就应重点介绍其品牌;如果购买者对品牌有了准确而足够的了解和评价,那么营销人员就没有必要对它加以介绍,因为过高吹嘘产品会引起购买者反感或不佳的评价。营销人员还可以设法改变购买者对竞争对手品牌在各不同属性上的信念。这一方法在购买者误信竞争者品牌的质量高于其实际具有的质量时特别有效。随着全面开放保险业承诺期限的临近,保险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通过品牌营销策略占据目标市场,把握好发展方向,无疑是各保险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我国保险市场是一个非均衡性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险种差异和服务差异,因此,保险营销应适应市场转型的需要,因地、因人、因险种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

实施“地区差异化”策略根据地域和区位不同,我国的保险市场可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市场。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客户群层次相对较高,需求多样化,观念更新相对较容易,基础建设较完善,网络硬件环境建设较好,加上数字签名等安全保障技术的应用,在外部环境上,城市完全具备推动网络销售的条件。尤其对于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白领,网络销售将是有效渠道,可采用人员推销、电话直销、委托中介、网络销售等策略。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没有普及电话,更不要说网络,而且老百姓的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水平较低,保险理念和保险观念缺乏,保险市场处于拓展和开发阶段,应采取人员直接推销、委托推介策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保险知识和保险意识低,应专门设计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保单和条款。

实施“对象差异化”策略由于个人的经历、意识、偏好等原因,使消费者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保险营销应特别注意不同消费者口味的差异。对象差异化营销策略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又要区别对待,像医生治病一样对症下药,像老师教育学生一样因材施教,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因地制宜;对象差异化策略就是要为消费群体的特殊需求而实行“定单”服务。老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只能是相识满天下,知己无一人。“顾客是上帝”只是相对的结论,你自己的顾客才是真正的上帝!即使你的产品质量再好,如果顾客错位,仍然无人问津。

实施“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策略根据供求理论,一种产品差异性越强,其替代性就越弱,越有利于市场的挤入,甚至占领市场,从而依靠顾客之间的心理攀比效应来吸引消费者。在竞争性市场下,保险公司不是依靠规模来占领市场,而是靠差异性长期赢得市场,开发新市场,创造新需求。各保险公司要通过险种、渠道、定价和促销的不同组合创造差异化;通过广告传媒形象和品牌效应、销售人员形象体现差异化,将这种差异化灌输到消费者头脑中,由业务人员把不同性质、不同公司、不同保险金额的产品加以组合,结合银行、证券的产品,做好差异化服务。

紧贴客户的优质服务策略

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服务销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服务竞争和买方市场下供求地位的变化,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为保障的市场化经营体系,引伸服务内涵,培育发展优势。在保险产品的一般技术质量指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们究竟购买哪一家公司的产品,主要取决于各公司及其产品的服务是否具体、周全和优质,是否具有特色。为此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延伸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随着垄断型市场向竞争型市场转变,保险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服务领域的宽窄,服务内涵的丰富与否将直接决定保险公司业务的数量和质量,甚至决定公司的发展。传统的人工服务,虽然服务内容比较全面,但效率低,服务面狭窄,而且还受到人员素质的限制,若开通免费电话咨询系统或网上查询系统,不仅服务面广、快速有效,而且还可以弥补人力不足的限制。如在银行为投保人设立专门保险费收取账户,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安全保密;又如保险咨询服务,其发展空间是相当广泛的。再如开设门店、设立电话服务中心、开辟电子商务网上售单、组织金融超市、发展银行业务等等,结合金牌和银牌营销队伍的培养,开展综合理财服务。这样既可以建立起一支真诚而稳定的客户群,又能贴近消费者需求,为公司永续经营打下扎实基础。

以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强化售后服务保险交易是一种“期货”交易,保险公司要为客户承担几年、几十年,甚至终身的保障和服务责任。所以保险产品销售后,营销工作并没有结束。理赔服务是保险公司展示自身优势和服务水平的窗口,而当前客户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保险公司在若干年后能否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做好长期的售后服务和理赔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转型下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各保险公司应以客户反映最多的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建立理赔责任追究制度和服务质量跟踪制度,对客户服务进行自查,强化售后服务,并以此为契机规范售后服务行为,以良好的售后服务树立公司形象,提高公司信誉,激发居民的投保动机,促进保险消费增长。

参考资料:

1.[美]罗佰杰著,《杰克·特劳特营销定位》,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美]查理·詹瑞特著,《反传统营销》,海南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晓珊,“改进保险商品的销售方式”,《中国保险报》,2001年10月23日

保险营销策略范文篇3

关键词:保险市场消费行为营销策略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正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其主要标志是保险供给主体的竞争性和保险服务的差异性突显,保险消费行为的主导性增强,保险消费方式的选择性增多。保险市场的变化带来了消费者行为和动机的较大变化,消费动机与行为更趋理性和实效。这些变化无疑对当前的保险营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调整营销策略,对激发潜在保险需求,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策略

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保险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传统的营销模式已被打破,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一些新兴的营销模式正试图重整游戏规则,如“媒体营销”、“电话营销”、“方案营销”等全新的营销策略将被中国保险界首次引入。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方式将成为中国保险营销的发展趋势。包括媒体营销策略、电话营销策略和方案营销策略等。业内人士认为,寿险营销模式悄悄变脸,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所谓媒体营销是指保险公司利用大众传媒等工具传递公司和产品信息的一种营销策略。市场转型使保险公司必须改变过去不作广告的传统方式,通过连续的高密集度的广告投放吸引目标客户,目标客户可以拨打公司的免费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和完成初期投保。公司将根据客户电话所述资料寄出投保单,客户在签署名字后将保单返寄给公司。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实施媒体营销策略时,不论各保险公司选择怎样的宣传渠道、方式,都应遵循形象宣传不宜过分张扬,实力宣传要掌握好尺度,业务宣传切忌片面性,典型事例宣传切忌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一方面要注意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和各个短期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因而要注意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要始终保持一个险种给公众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在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变换广告方式、广告地点、广告色彩和广告的文化内涵,增加人们对产品的印象,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要求,在精神不变的前提下,不断给人们创造新鲜感、美好感和生命感,使产品保持永久魅力,起到“不变应万变”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内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对内培训的作用。对内培训的目标是建立管理者与营销人员之间的引导链,而传媒对顾客的引导,必须通过营销人员和管理者进行反馈。根据“内部营销”原理,保险公司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服务对象,因而保险广告传媒的真实性显得非常重要。这一点要求广告内容必须事先在内部传达,做好沟通,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并把这种做法作为固定的反馈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积淀传统文化价值和适应形势发展趋势,使保险宣传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公益服务;既有超前理念又具高科技含量的奇特概念。建立起一条管理者到营销人员,营销人员到客户之间的引导链,起到引导人们对保险产品认识、接受、熟悉、认证、产生强烈需求的作用。

所谓电话营销策略,是指通过电话方式实现保险营销目标的活动。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特别是一批外资公司的加入,电话直销的营销方式将成为保险营销,特别是寿险营销的重要策略。这是一种完全抛弃现在银行保险、个人和团险营销模式的营销策略。基本思路是:保险公司通过组建庞大的电话营销队伍并对其进行细分,通过银行信用卡附送小额保险和其他险种资料,随后电话营销人员将致电回报客户、介绍保险并询问是否有投保意愿。

随着保险市场的转型,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新模式,即从卖产品到卖方案的营销策略将成为保险业的主要方式。客户需要买什么样的保险产品?什么样的险种最适合客户需要?公司将通过方案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这就是所谓的方案营销。保险公司随时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的需要,成立由专业人士及营销精英组成类似“投资理财管家”的专门机构,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

“人本化”的营销团队管理策略

保险营销团队是实施保险营销计划的关键。在买方市场下,市场结构、消费动机、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前的营销团队管理已不适应这种变化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激励方式和“育人”机制创新营销行为和营销队伍素质直接相关,营销队伍的素质又与激励方式紧密相联。根据管理学原理,一个人具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多重需求。随着营销人员的地位、收入、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这四个方面也在不断变化,而目前团队的奖励大多重物质奖励,忽略了人的多面需求及其动态变化,以至于单纯的物质奖励因难以满足员工多方面需求而失效。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奖励方式创新,变单纯的物质奖励为复合激励,把员工的物质奖励和员工的个人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需求结合起来,把“制度留人”和“情感留人”结合起来,用“人本化”激励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营销队伍。

客户服务与促销渠道创新在市场定位、客户细分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性服务。操作方式上可由各大中城市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在各保险公司现有客户信息服务网站的基础上,组建一个面对全社会的“保险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一方面可对客户开辟一个统一受理服务需求的窗口,另一方面也为各成员间交流信息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渠道。各成员在对承保的保额、客户健康状况、风险事故报告等资料有疑问的时候,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向其他成员发出查询信息,以互通有无,控制逆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客户则可以向该信息平台发送投诉、理赔等服务需求信息,真正享受快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在重视客户服务的同时,保险人应根据消费者求新、求异、求变的消费心态,在银保(邮政)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促销渠道。比如和一些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营销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企业,与报刊投递公司,与家政服务和社区服务机构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产品推介、挂钩销售等,除可以借助与百姓生活最贴近的方式传递保险信息,相互促进销售外,还有助于明确促销活动的受众目标,扩大促销活动的受众范围,节约宣传成本。由于目标对象是已渗透的市场,因此更易被客户和公众接受,实现同一时间内的信息最大化。注重发展的品牌营销策略

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保险市场的竞争最终是品牌与服务的竞争,如何把品牌、服务与营销机制融为一体,构建出以客户为核心、以品牌形象为价值标准、以服务为整体功能的品牌营销模式,是近几年来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营销理论中,把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所具有的一组信念称为品牌形象,而消费者由于个人经验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扭曲及选择性保留的影响,其品牌信念有可能与产品的真实属性并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实施品牌营销策略,进行消费者“心理再定位”和“竞争性反定位”来改变保险消费者的品牌信念。如果消费者低估了品牌的质量,营销人员就应重点介绍其品牌;如果购买者对品牌有了准确而足够的了解和评价,那么营销人员就没有必要对它加以介绍,因为过高吹嘘产品会引起购买者反感或不佳的评价。营销人员还可以设法改变购买者对竞争对手品牌在各不同属性上的信念。这一方法在购买者误信竞争者品牌的质量高于其实际具有的质量时特别有效。随着全面开放保险业承诺期限的临近,保险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通过品牌营销策略占据目标市场,把握好发展方向,无疑是各保险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我国保险市场是一个非均衡性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险种差异和服务差异,因此,保险营销应适应市场转型的需要,因地、因人、因险种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

实施“地区差异化”策略根据地域和区位不同,我国的保险市场可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市场。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客户群层次相对较高,需求多样化,观念更新相对较容易,基础建设较完善,网络硬件环境建设较好,加上数字签名等安全保障技术的应用,在外部环境上,城市完全具备推动网络销售的条件。尤其对于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白领,网络销售将是有效渠道,可采用人员推销、电话直销、委托中介、网络销售等策略。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没有普及电话,更不要说网络,而且老百姓的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水平较低,保险理念和保险观念缺乏,保险市场处于拓展和开发阶段,应采取人员直接推销、委托推介策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保险知识和保险意识低,应专门设计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保单和条款。

实施“对象差异化”策略由于个人的经历、意识、偏好等原因,使消费者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保险营销应特别注意不同消费者口味的差异。对象差异化营销策略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又要区别对待,像医生治病一样对症下药,像老师教育学生一样因材施教,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因地制宜;对象差异化策略就是要为消费群体的特殊需求而实行“定单”服务。老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只能是相识满天下,知己无一人。“顾客是上帝”只是相对的结论,你自己的顾客才是真正的上帝!即使你的产品质量再好,如果顾客错位,仍然无人问津。

实施“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策略根据供求理论,一种产品差异性越强,其替代性就越弱,越有利于市场的挤入,甚至占领市场,从而依靠顾客之间的心理攀比效应来吸引消费者。在竞争性市场下,保险公司不是依靠规模来占领市场,而是靠差异性长期赢得市场,开发新市场,创造新需求。各保险公司要通过险种、渠道、定价和促销的不同组合创造差异化;通过广告传媒形象和品牌效应、销售人员形象体现差异化,将这种差异化灌输到消费者头脑中,由业务人员把不同性质、不同公司、不同保险金额的产品加以组合,结合银行、证券的产品,做好差异化服务。

紧贴客户的优质服务策略

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服务销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服务竞争和买方市场下供求地位的变化,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为保障的市场化经营体系,引伸服务内涵,培育发展优势。在保险产品的一般技术质量指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们究竟购买哪一家公司的产品,主要取决于各公司及其产品的服务是否具体、周全和优质,是否具有特色。为此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延伸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随着垄断型市场向竞争型市场转变,保险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服务领域的宽窄,服务内涵的丰富与否将直接决定保险公司业务的数量和质量,甚至决定公司的发展。传统的人工服务,虽然服务内容比较全面,但效率低,服务面狭窄,而且还受到人员素质的限制,若开通免费电话咨询系统或网上查询系统,不仅服务面广、快速有效,而且还可以弥补人力不足的限制。如在银行为投保人设立专门保险费收取账户,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安全保密;又如保险咨询服务,其发展空间是相当广泛的。再如开设门店、设立电话服务中心、开辟电子商务网上售单、组织金融超市、发展银行业务等等,结合金牌和银牌营销队伍的培养,开展综合理财服务。这样既可以建立起一支真诚而稳定的客户群,又能贴近消费者需求,为公司永续经营打下扎实基础。

以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强化售后服务保险交易是一种“期货”交易,保险公司要为客户承担几年、几十年,甚至终身的保障和服务责任。所以保险产品销售后,营销工作并没有结束。理赔服务是保险公司展示自身优势和服务水平的窗口,而当前客户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保险公司在若干年后能否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做好长期的售后服务和理赔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转型下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各保险公司应以客户反映最多的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建立理赔责任追究制度和服务质量跟踪制度,对客户服务进行自查,强化售后服务,并以此为契机规范售后服务行为,以良好的售后服务树立公司形象,提高公司信誉,激发居民的投保动机,促进保险消费增长。

参考资料:

1.[美]罗佰杰著,《杰克·特劳特营销定位》,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美]查理·詹瑞特著,《反传统营销》,海南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晓珊,“改进保险商品的销售方式”,《中国保险报》,2001年10月23日

保险营销策略范文篇4

关键词:保险市场消费行为营销策略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正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其主要标志是保险供给主体的竞争性和保险服务的差异性突显,保险消费行为的主导性增强,保险消费方式的选择性增多。保险市场的变化带来了消费者行为和动机的较大变化,消费动机与行为更趋理性和实效。这些变化无疑对当前的保险营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调整营销策略,对激发潜在保险需求,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策略

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保险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传统的营销模式已被打破,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一些新兴的营销模式正试图重整游戏规则,如“媒体营销”、“电话营销”、“方案营销”等全新的营销策略将被中国保险界首次引入。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方式将成为中国保险营销的发展趋势。包括媒体营销策略、电话营销策略和方案营销策略等。业内人士认为,寿险营销模式悄悄变脸,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所谓媒体营销是指保险公司利用大众传媒等工具传递公司和产品信息的一种营销策略。市场转型使保险公司必须改变过去不作广告的传统方式,通过连续的高密集度的广告投放吸引目标客户,目标客户可以拨打公司的免费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和完成初期投保。公司将根据客户电话所述资料寄出投保单,客户在签署名字后将保单返寄给公司。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实施媒体营销策略时,不论各保险公司选择怎样的宣传渠道、方式,都应遵循形象宣传不宜过分张扬,实力宣传要掌握好尺度,业务宣传切忌片面性,典型事例宣传切忌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一方面要注意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和各个短期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因而要注意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要始终保持一个险种给公众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在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变换广告方式、广告地点、广告色彩和广告的文化内涵,增加人们对产品的印象,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要求,在精神不变的前提下,不断给人们创造新鲜感、美好感和生命感,使产品保持永久魅力,起到“不变应万变”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内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对内培训的作用。对内培训的目标是建立管理者与营销人员之间的引导链,而传媒对顾客的引导,必须通过营销人员和管理者进行反馈。根据“内部营销”原理,保险公司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服务对象,因而保险广告传媒的真实性显得非常重要。这一点要求广告内容必须事先在内部传达,做好沟通,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并把这种做法作为固定的反馈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积淀传统文化价值和适应形势发展趋势,使保险宣传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公益服务;既有超前理念又具高科技含量的奇特概念。建立起一条管理者到营销人员,营销人员到客户之间的引导链,起到引导人们对保险产品认识、接受、熟悉、认证、产生强烈需求的作用。

所谓电话营销策略,是指通过电话方式实现保险营销目标的活动。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特别是一批外资公司的加入,电话直销的营销方式将成为保险营销,特别是寿险营销的重要策略。这是一种完全抛弃现在银行保险、个人和团险营销模式的营销策略。基本思路是:保险公司通过组建庞大的电话营销队伍并对其进行细分,通过银行信用卡附送小额保险和其他险种资料,随后电话营销人员将致电回报客户、介绍保险并询问是否有投保意愿。

随着保险市场的转型,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新模式,即从卖产品到卖方案的营销策略将成为保险业的主要方式。客户需要买什么样的保险产品?什么样的险种最适合客户需要?公司将通过方案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这就是所谓的方案营销。保险公司随时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的需要,成立由专业人士及营销精英组成类似“投资理财管家”的专门机构,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

“人本化”的营销团队管理策略

保险营销团队是实施保险营销计划的关键。在买方市场下,市场结构、消费动机、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前的营销团队管理已不适应这种变化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激励方式和“育人”机制创新营销行为和营销队伍素质直接相关,营销队伍的素质又与激励方式紧密相联。根据管理学原理,一个人具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多重需求。随着营销人员的地位、收入、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这四个方面也在不断变化,而目前团队的奖励大多重物质奖励,忽略了人的多面需求及其动态变化,以至于单纯的物质奖励因难以满足员工多方面需求而失效。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奖励方式创新,变单纯的物质奖励为复合激励,把员工的物质奖励和员工的个人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需求结合起来,把“制度留人”和“情感留人”结合起来,用“人本化”激励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营销队伍。

客户服务与促销渠道创新在市场定位、客户细分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性服务。操作方式上可由各大中城市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在各保险公司现有客户信息服务网站的基础上,组建一个面对全社会的“保险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一方面可对客户开辟一个统一受理服务需求的窗口,另一方面也为各成员间交流信息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渠道。各成员在对承保的保额、客户健康状况、风险事故报告等资料有疑问的时候,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向其他成员发出查询信息,以互通有无,控制逆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客户则可以向该信息平台发送投诉、理赔等服务需求信息,真正享受快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在重视客户服务的同时,保险人应根据消费者求新、求异、求变的消费心态,在银保(邮政)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促销渠道。比如和一些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营销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企业,与报刊投递公司,与家政服务和社区服务机构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产品推介、挂钩销售等,除可以借助与百姓生活最贴近的方式传递保险信息,相互促进销售外,还有助于明确促销活动的受众目标,扩大促销活动的受众范围,节约宣传成本。由于目标对象是已渗透的市场,因此更易被客户和公众接受,实现同一时间内的信息最大化。

注重发展的品牌营销策略

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保险市场的竞争最终是品牌与服务的竞争,如何把品牌、服务与营销机制融为一体,构建出以客户为核心、以品牌形象为价值标准、以服务为整体功能的品牌营销模式,是近几年来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营销理论中,把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所具有的一组信念称为品牌形象,而消费者由于个人经验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扭曲及选择性保留的影响,其品牌信念有可能与产品的真实属性并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实施品牌营销策略,进行消费者“心理再定位”和“竞争性反定位”来改变保险消费者的品牌信念。如果消费者低估了品牌的质量,营销人员就应重点介绍其品牌;如果购买者对品牌有了准确而足够的了解和评价,那么营销人员就没有必要对它加以介绍,因为过高吹嘘产品会引起购买者反感或不佳的评价。营销人员还可以设法改变购买者对竞争对手品牌在各不同属性上的信念。这一方法在购买者误信竞争者品牌的质量高于其实际具有的质量时特别有效。随着全面开放保险业承诺期限的临近,保险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通过品牌营销策略占据目标市场,把握好发展方向,无疑是各保险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我国保险市场是一个非均衡性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险种差异和服务差异,因此,保险营销应适应市场转型的需要,因地、因人、因险种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

实施“地区差异化”策略根据地域和区位不同,我国的保险市场可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市场。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客户群层次相对较高,需求多样化,观念更新相对较容易,基础建设较完善,网络硬件环境建设较好,加上数字签名等安全保障技术的应用,在外部环境上,城市完全具备推动网络销售的条件。尤其对于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白领,网络销售将是有效渠道,可采用人员推销、电话直销、委托中介、网络销售等策略。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没有普及电话,更不要说网络,而且老百姓的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水平较低,保险理念和保险观念缺乏,保险市场处于拓展和开发阶段,应采取人员直接推销、委托推介策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保险知识和保险意识低,应专门设计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保单和条款。

实施“对象差异化”策略由于个人的经历、意识、偏好等原因,使消费者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保险营销应特别注意不同消费者口味的差异。对象差异化营销策略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又要区别对待,像医生治病一样对症下药,像老师教育学生一样因材施教,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因地制宜;对象差异化策略就是要为消费群体的特殊需求而实行“定单”服务。老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只能是相识满天下,知己无一人。“顾客是上帝”只是相对的结论,你自己的顾客才是真正的上帝!即使你的产品质量再好,如果顾客错位,仍然无人问津。

实施“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策略根据供求理论,一种产品差异性越强,其替代性就越弱,越有利于市场的挤入,甚至占领市场,从而依靠顾客之间的心理攀比效应来吸引消费者。在竞争性市场下,保险公司不是依靠规模来占领市场,而是靠差异性长期赢得市场,开发新市场,创造新需求。各保险公司要通过险种、渠道、定价和促销的不同组合创造差异化;通过广告传媒形象和品牌效应、销售人员形象体现差异化,将这种差异化灌输到消费者头脑中,由业务人员把不同性质、不同公司、不同保险金额的产品加以组合,结合银行、证券的产品,做好差异化服务。

紧贴客户的优质服务策略

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服务销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服务竞争和买方市场下供求地位的变化,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为保障的市场化经营体系,引伸服务内涵,培育发展优势。在保险产品的一般技术质量指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们究竟购买哪一家公司的产品,主要取决于各公司及其产品的服务是否具体、周全和优质,是否具有特色。为此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延伸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随着垄断型市场向竞争型市场转变,保险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服务领域的宽窄,服务内涵的丰富与否将直接决定保险公司业务的数量和质量,甚至决定公司的发展。传统的人工服务,虽然服务内容比较全面,但效率低,服务面狭窄,而且还受到人员素质的限制,若开通免费电话咨询系统或网上查询系统,不仅服务面广、快速有效,而且还可以弥补人力不足的限制。如在银行为投保人设立专门保险费收取账户,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安全保密;又如保险咨询服务,其发展空间是相当广泛的。再如开设门店、设立电话服务中心、开辟电子商务网上售单、组织金融超市、发展银行业务等等,结合金牌和银牌营销队伍的培养,开展综合理财服务。这样既可以建立起一支真诚而稳定的客户群,又能贴近消费者需求,为公司永续经营打下扎实基础。

以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强化售后服务保险交易是一种“期货”交易,保险公司要为客户承担几年、几十年,甚至终身的保障和服务责任。所以保险产品销售后,营销工作并没有结束。理赔服务是保险公司展示自身优势和服务水平的窗口,而当前客户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保险公司在若干年后能否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做好长期的售后服务和理赔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转型下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各保险公司应以客户反映最多的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建立理赔责任追究制度和服务质量跟踪制度,对客户服务进行自查,强化售后服务,并以此为契机规范售后服务行为,以良好的售后服务树立公司形象,提高公司信誉,激发居民的投保动机,促进保险消费增长。

参考资料:

1.[美]罗佰杰著,《杰克·特劳特营销定位》,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美]查理·詹瑞特著,《反传统营销》,海南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晓珊,“改进保险商品的销售方式”,《中国保险报》,2001年10月23日

保险营销策略范文篇5

所谓媒体营销是指保险公司利用大众传媒等工具传递公司和产品信息的一种营销策略。市场转型使保险公司必须改变过去不作广告的传统方式,通过连续的高密集度的广告投放吸引目标客户,目标客户可以拨打公司的免费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和完成初期投保。公司将根据客户电话所述资料寄出投保单,客户在签署名字后将保单返寄给公司。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实施媒体营销策略时,不论各保险公司选择怎样的宣传渠道、方式,都应遵循形象宣传不宜过分张扬,实力宣传要掌握好尺度,业务宣传切忌片面性,典型事例宣传切忌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一方面要注意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和各个短期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因而要注意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要始终保持一个险种给公众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在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变换广告方式、广告地点、广告色彩和广告的文化内涵,增加人们对产品的印象,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要求,在精神不变的前提下,不断给人们创造新鲜感、美好感和生命感,使产品保持永久魅力,起到“不变应万变”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内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对内培训的作用。对内培训的目标是建立管理者与营销人员之间的引导链,而传媒对顾客的引导,必须通过营销人员和管理者进行反馈。根据“内部营销”原理,保险公司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服务对象,因而保险广告传媒的真实性显得非常重要。这一点要求广告内容必须事先在内部传达,做好沟通,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并把这种做法作为固定的反馈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积淀传统文化价值和适应形势发展趋势,使保险宣传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公益服务;既有超前理念又具高科技含量的奇特概念。建立起一条管理者到营销人员,营销人员到客户之间的引导链,起到引导人们对保险产品认识、接受、熟悉、认证、产生强烈需求的作用。

所谓电话营销策略,是指通过电话方式实现保险营销目标的活动。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特别是一批外资公司的加入,电话直销的营销方式将成为保险营销,特别是寿险营销的重要策略。这是一种完全抛弃现在银行保险、个人和团险营销模式的营销策略。基本思路是:保险公司通过组建庞大的电话营销队伍并对其进行细分,通过银行信用卡附送小额保险和其他险种资料,随后电话营销人员将致电回报客户、介绍保险并询问是否有投保意愿。

随着保险市场的转型,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新模式,即从卖产品到卖方案的营销策略将成为保险业的主要方式。客户需要买什么样的保险产品?什么样的险种最适合客户需要?公司将通过方案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这就是所谓的方案营销。保险公司随时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的需要,成立由专业人士及营销精英组成类似“投资理财管家”的专门机构,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

“人本化”的营销团队管理策略

保险营销团队是实施保险营销计划的关键。在买方市场下,市场结构、消费动机、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前的营销团队管理已不适应这种变化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激励方式和“育人”机制创新营销行为和营销队伍素质直接相关,营销队伍的素质又与激励方式紧密相联。根据管理学原理,一个人具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多重需求。随着营销人员的地位、收入、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这四个方面也在不断变化,而目前团队的奖励大多重物质奖励,忽略了人的多面需求及其动态变化,以至于单纯的物质奖励因难以满足员工多方面需求而失效。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奖励方式创新,变单纯的物质奖励为复合激励,把员工的物质奖励和员工的个人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需求结合起来,把“制度留人”和“情感留人”结合起来,用“人本化”激励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营销队伍。

客户服务与促销渠道创新在市场定位、客户细分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性服务。操作方式上可由各大中城市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在各保险公司现有客户信息服务网站的基础上,组建一个面对全社会的“保险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一方面可对客户开辟一个统一受理服务需求的窗口,另一方面也为各成员间交流信息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渠道。各成员在对承保的保额、客户健康状况、风险事故报告等资料有疑问的时候,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向其他成员发出查询信息,以互通有无,控制逆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客户则可以向该信息平台发送投诉、理赔等服务需求信息,真正享受快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在重视客户服务的同时,保险人应根据消费者求新、求异、求变的消费心态,在银保(邮政)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促销渠道。比如和一些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营销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企业,与报刊投递公司,与家政服务和社区服务机构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产品推介、挂钩销售等,除可以借助与百姓生活最贴近的方式传递保险信息,相互促进销售外,还有助于明确促销活动的受众目标,扩大促销活动的受众范围,节约宣传成本。由于目标对象是已渗透的市场,因此更易被客户和公众接受,实现同一时间内的信息最大化。

注重发展的品牌营销策略

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保险市场的竞争最终是品牌与服务的竞争,如何把品牌、服务与营销机制融为一体,构建出以客户为核心、以品牌形象为价值标准、以服务为整体功能的品牌营销模式,是近几年来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营销理论中,把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所具有的一组信念称为品牌形象,而消费者由于个人经验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扭曲及选择性保留的影响,其品牌信念有可能与产品的真实属性并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实施品牌营销策略,进行消费者“心理再定位”和“竞争性反定位”来改变保险消费者的品牌信念。如果消费者低估了品牌的质量,营销人员就应重点介绍其品牌;如果购买者对品牌有了准确而足够的了解和评价,那么营销人员就没有必要对它加以介绍,因为过高吹嘘产品会引起购买者反感或不佳的评价。营销人员还可以设法改变购买者对竞争对手品牌在各不同属性上的信念。这一方法在购买者误信竞争者品牌的质量高于其实际具有的质量时特别有效。随着全面开放保险业承诺期限的临近,保险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通过品牌营销策略占据目标市场,把握好发展方向,无疑是各保险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我国保险市场是一个非均衡性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险种差异和服务差异,因此,保险营销应适应市场转型的需要,因地、因人、因险种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

实施“地区差异化”策略根据地域和区位不同,我国的保险市场可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市场。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客户群层次相对较高,需求多样化,观念更新相对较容易,基础建设较完善,网络硬件环境建设较好,加上数字签名等安全保障技术的应用,在外部环境上,城市完全具备推动网络销售的条件。尤其对于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白领,网络销售将是有效渠道,可采用人员推销、电话直销、委托中介、网络销售等策略。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没有普及电话,更不要说网络,而且老百姓的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水平较低,保险理念和保险观念缺乏,保险市场处于拓展和开发阶段,应采取人员直接推销、委托推介策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保险知识和保险意识低,应专门设计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保单和条款。

实施“对象差异化”策略由于个人的经历、意识、偏好等原因,使消费者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保险营销应特别注意不同消费者口味的差异。对象差异化营销策略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又要区别对待,像医生治病一样对症下药,像老师教育学生一样因材施教,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因地制宜;对象差异化策略就是要为消费群体的特殊需求而实行“定单”服务。老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只能是相识满天下,知己无一人。“顾客是上帝”只是相对的结论,你自己的顾客才是真正的上帝!即使你的产品质量再好,如果顾客错位,仍然无人问津。

实施“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策略根据供求理论,一种产品差异性越强,其替代性就越弱,越有利于市场的挤入,甚至占领市场,从而依靠顾客之间的心理攀比效应来吸引消费者。在竞争性市场下,保险公司不是依靠规模来占领市场,而是靠差异性长期赢得市场,开发新市场,创造新需求。各保险公司要通过险种、渠道、定价和促销的不同组合创造差异化;通过广告传媒形象和品牌效应、销售人员形象体现差异化,将这种差异化灌输到消费者头脑中,由业务人员把不同性质、不同公司、不同保险金额的产品加以组合,结合银行、证券的产品,做好差异化服务。

紧贴客户的优质服务策略

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服务销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服务竞争和买方市场下供求地位的变化,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为保障的市场化经营体系,引伸服务内涵,培育发展优势。在保险产品的一般技术质量指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们究竟购买哪一家公司的产品,主要取决于各公司及其产品的服务是否具体、周全和优质,是否具有特色。为此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延伸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随着垄断型市场向竞争型市场转变,保险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服务领域的宽窄,服务内涵的丰富与否将直接决定保险公司业务的数量和质量,甚至决定公司的发展。传统的人工服务,虽然服务内容比较全面,但效率低,服务面狭窄,而且还受到人员素质的限制,若开通免费电话咨询系统或网上查询系统,不仅服务面广、快速有效,而且还可以弥补人力不足的限制。如在银行为投保人设立专门保险费收取账户,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安全保密;又如保险咨询服务,其发展空间是相当广泛的。再如开设门店、设立电话服务中心、开辟电子商务网上售单、组织金融超市、发展银行业务等等,结合金牌和银牌营销队伍的培养,开展综合理财服务。这样既可以建立起一支真诚而稳定的客户群,又能贴近消费者需求,为公司永续经营打下扎实基础。

以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强化售后服务保险交易是一种“期货”交易,保险公司要为客户承担几年、几十年,甚至终身的保障和服务责任。所以保险产品销售后,营销工作并没有结束。理赔服务是保险公司展示自身优势和服务水平的窗口,而当前客户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保险公司在若干年后能否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做好长期的售后服务和理赔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转型下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各保险公司应以客户反映最多的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建立理赔责任追究制度和服务质量跟踪制度,对客户服务进行自查,强化售后服务,并以此为契机规范售后服务行为,以良好的售后服务树立公司形象,提高公司信誉,激发居民的投保动机,促进保险消费增长。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已从垄断市场演变为竞争性市场。针对市场转型带来的消费行为的变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传统保险营销模式面临诸多挑战。要保持保险业持续发展,必须改变营销方式,调整营销策略

关键词:保险市场消费行为营销策略

参考资料:

1.[美]罗佰杰著,《杰克·特劳特营销定位》,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美]查理·詹瑞特著,《反传统营销》,海南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3.晓珊,“改进保险商品的销售方式”,《中国保险报》,2001年10月23日

保险营销策略范文篇6

关键词:市场营销;保险市场营悄;保险公司

一、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保险企业大多数还处在一种推销或者说推销营销转变的阶段,营销观念还处在萌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来研究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策略则应先了解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追求市场竞争,忽视市场定位

一些保险公司单纯地把市场营销当作市场竞争的一般手段,为了取得所谓的竞争优势,在几乎所有的业务领域、所有的市场机会都使出浑身的解数,投人大量的人财物参与竞争。这种脱离实际、漫无边际和缺乏针对性的经营方式,没有将竞争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市场分析基础上,忽视了竞争者的定位状况和目标客户对保险产品的评价;没有通过市场细分来发现市场机会,确立明确的市场定位。

(二)重视产品创新,轻视产品推广

一个险种究竟有没有市场,关键就在于能否通过有效的推广工作,使客户了解、接受和喜欢保险公司的产品。当前,保险公司都热衷于保险产品的创新,在保险产品的设计、开发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投人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往往忽略或轻视产品的推广。一些保险公司在产品推广阶段,投人的人力少、推广的方法单一,推广的对象不明确。产品推广的滞后,不仅会影响产品的全面销售,也不利于收集反馈信息,进一步推动产品的改进和创新。

(三)缺乏科学的市场营销计划

保险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就是对市场营销根本的、全局性的、长期性的谋划,它是动态的、发展的,由于我国保险公司诞生的时间短,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还比较淡漠,缺乏科学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实践经验,保险从业人员缺乏市场营销知识,更缺乏吸收现代市场营销成果并运用于指导实践的能力,将保险公司市场营销视为个人行为发展客户的过程,不是根据客户的需求系统完整地制定市场营销战略,而是简单地层层下达指标,用强制命令开展经营活动,为完成短期任务指标不计成本。同时,营销活动缺乏整体和长远观念,不能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营销战略,也使业务人员偏重于依靠个人完成任务指标。

(四)缺乏完整的市场营销战略

由于未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策略方法,甚至没有树立起市场营销观念,以致简单地将个人展业行为加以利用和扶持;由于市场营销战略体系的不完整性,制定和实施市场营销战略缺乏必需的基础和条件,导致保险公司与客户关系依赖于个人关系。

(五)缺乏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

现代市场营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是仅靠某个部门或某些人可以完成的,而需要保险公司各部门、各环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由于缺乏市场竞争需要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致使许多员工对市场营销知之甚少,缺乏正确的观念和理论指导,依赖于个人展业行为方式。

(六)保险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严重破坏了保险营销非价格竞争的原则

许多保险公司在招收没有任何保险知识的营销人员后,经过2个星期左右的培训后就可以上岗推销保险。由于一些营销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或缺少保险及相关知识,在推销保险时经常出现误导陈述、保费回扣、恶意招揽等违规、违法现象,破坏了保险业的声誉。在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保险市场日趋活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保险市场“不太成功”的营销策略已经成为摆在国内保险公司面前1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策略

现代保险市场竞争给保险营销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一是在保险需求还不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保险产品供过于求,保险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二是保险险种同质化率高,保险产品的差异性在短时间内被抵消,领先优势很难保持长久;三是保险微利时代到来,各家保险公司经过近几年的价格大战和保险市场的逐步规范,,使得险种价格变化空间缩小;四是“一招先,吃遍天”的大众保险营销时代已经结束,保险公司很难再靠一个点子或一个策划就找到了打开市场的有效途径。针对以上难题,笔者认为我国保险公司应采取以下市场营销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调整营销策略

针对我国保险营销的现状,改革营销机制,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树立以市场为本,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思想,确立以获取企业自身利益为目的的营销观念。以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前提,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自身经济效益的新型营销观;其次要力求保险产品适销对路,依据社会公众的需求,设计开发保险产品,要借助经纪人、人拓展保险市场空间,调动企业职工特别是营销人员的积极性,树立依法经营的思想。通过改革营销机制,调整营销策略,从而促使本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最后还要注重研究企业自身形象的宣传。企业形象的自我设计,主要以信誉为内涵。企业形象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到保险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经营成果。只有注重对自身企业形象的宣传,使社会公众增强对本企业的了解、认同、接纳和信赖,才能使自己在保险市场激烈的竟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尽管我们国家的保险事业发展很快,保险费收人占国民经济的比例逐年提高,但保险市场仍然蕴藏着发展的潜力,因此要拓展营销空间,以新的营销策略去调节供求关系,满足社会公众的保险需求,从而巩固发展业务和确保市场地位。

(二)将“以客户为中心”作为保险公司的最基本经营原则

作为保险公司,在推行差异化服务的时候,不能光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必须秉承“客户至上”的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更多地关注客户,尊重客户,了解客户,围绕客户这个中心,多为客户着想,切实做好差异化服务这篇大文章。要多深人客户中间,认真倾听客户的反映,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客户的需求为指南,及时调整和增加差异化服务的内容,使推出的各项服务更加贴近客户,从而取得更好的实效;要端正思想,转变作风,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客户,为了客户一切,为了一切客户”的思想,变消极应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把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要坚持无断层服务,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全员化服务,把保险服务贯穿于展业、承保、理赔等全过程,使客户从投保开始到保险责任终止,都能享受到优质的保险服务。

(三)建立以市场营销为导向性的公司组织机构

公司组织机构对公司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保险公司制定和实施市场营销战略,必须要有高效的营销组织加以支持,保险公司营销组织的基本功能在于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高效率地向客户提供满意服务。因此,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组织,是保险公司市场营销顺利开展、选择、培养“忠诚客户”及“黄金客户”的组织保证。同时,还要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客户经理制是现代保险企业在拓展业务过程中建立的以客户为中心,把推销保险产品、传递市场信息和管理客户融为一体,为客户提供新型的全方位保险服务体制。这就要求保险公司要从组织机构上、人力资源安排上和服务内容上确保其自身经营人员与特定的客户有一个明确、稳定和长期的服务对应关系。因此,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是保险公司市场营销的必然选择。公务员之家

(四)重视关系营销在保险公司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在公众的消费价值观由感性消费时代、理性消费时代跨人感情消费时代的过程中,消费者更多地注意在商品的购买与消费过程中是否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即追求商品的“附加值”。购买保险是高层次的消费,广大客户认购保险更多的是建立在知识、信息、信任、关系、他人赞扬等基础上。这里建立关系、寻找恰当的保户就显得十分必要。美国咨询企业贝恩公司的研究显示,保留顾客和公司利润率之间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性:在保险企业中,保留顾客方面增加5个百分点,利润可以增加50%。波士顿论坛公司调查也显示:留住一位老主顾只需花费一位新顾客巧%的成本。留住顾客是保险企业所要面对的关键性战略问题。因此,一个保险公司,要想在市场上建立永久的地位,必须建立稳固的顾客关系,这就要求现代保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关系作为营销手段去加强公司与客户以及公司与市场的交流。保险商品和服务都会因为这种交流而不断转变、修改、完善乃至创新。具体说来,保险营销中的关系营销应体现在:建立并维持与顾客的良好关系,例如,营销人员应主动、真诚、热忱地告知有关个人的一些背景以增加客户的信赖感,同时营销人员在与客户交往中应表现出与其相似的目标、兴趣、价值观,以专业形象影响客户,取得他们的信任。促进与竞争者合作关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保险营销策略范文篇7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现状;网络营销;策略

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强调财产保险公司应注重营销渠道的构建,为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创设条件。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财产保险公司以“网络+营销”的模式,搭建新的营销渠道,是拓展营销市场,实现创新发展的中不要之举。我国保险网络营销起步晚,但在20余年的发展之下,逐步形成了“线上+线下”的营销体系,适应了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在新的视域之下,财产保险公司积极拓展网络营销渠道,是基于新时期的发展需求,更是构建行业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本文立足对财产保险公司网络营销的研究,就如何构建具有创造力、竞争力的网络营销策略,做了如下具体阐述。

一、财产保险公司网络营销的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财产保险公司依托互联网,构建网络营销渠道,是拓展产品辐射力、提高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从我国保险网络营销保费收入来看,网络营销收入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2017年网络营销收入1835.29亿元,同比下降21.83%。但网络营销仍是各大保险公司的重要营销渠道,在市场营销份额中占有较大比重,是财产保险公司营销战略构建的重要领域。从产品角度来看,网络营销的保险产品涉及面广,意外险、财产险、理财险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营销渠道,实现市场营销的铺展。但是,网络营销存在不足,往往难以提供专业人士对产品的面对面介绍,网络营销在成交量上相对较少,且营销的难度较大,对营销策略要求高。如表1所示,是2018年2月大型保险公司在淘宝网保险产品的营销情况。从中可以知道,网络营销市场比较良好,特别是对于大型保险公司而言,良好的社会信誉,促使很大部分消费者选择网络方式购买,并且价格更加优惠,促使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成交量较大,且存在广大的潜在用户,财产保险公司潜在的营销力比较强。此外,财产保险公司网络营销的构建,以第三方平台为主体,通过开设光放旗舰店等方式,实现网络营销的开展。当然,像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大型保险公司,实现了产品在线投保服务,在网络营销建设方面更加完善,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渠道网络。

二、财产保险公司网络营销策略

在新的时代环境之下,财产保险公司在网络营销策略的构建中,应立足网络环境,通过特色产品开发、综合服务机制的构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这是实现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财产保险公司而言,网络营销策略的实施,着力点在于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产品开发力度,形成网络营销产品体系。当前,保险网络营销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良好的竞争优势。为此,财产保险公司要注重产品创新,强化产品开发力度,逐步建立其完善的网络营销产品体系。首先,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产品开发力度,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构建市场竞争力。特别是特色产品的开发,能够形成更好地网络营销优势,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其次,要积极构建网络营销产品体系,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创设出多样化的保险产品;再次,深化第三方平台建设,在资源整合中,实现网络营销渠道的优化。如,以阿里巴巴、腾讯实现产品网络对接,在产品网络营销构建中,实现产品体系的延伸。如,腾讯财付通的“人人保”产品,就是基于平台合作下,财产保险公司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产物。(二)以优质服务为导向,提高网络营销服务质量。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提高网络营销服务质量,是实现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为此,一是要以消费者为主体,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为网络营销的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条件;二是强化网络安全管理,规避网络风险,通过优质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让消费者体验优质的保险服务;三是积极推行“私人定制”服务,针对消费者的性别、职业等特点,推出个人定制保险套餐,最大程度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全面的保险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口碑。(三)积极整合营销渠道,构建“线上+线下”模式。财产保险公司在新的营销环境之下,应着力推进营销渠道的整合,在“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中,提高公司的网络营销能力。首先,在线下营销的同时,要强化与线上营销资源的衔接,在两者资源的整合中,提高网络营销能力,以更好地补充“线下”营销的需求;其次,要依托“互联网+”,在新媒体平台上,拓展网络营销渠道。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实现网络营销市场的拓展,积极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再次,财产保险公司要完善内部组织架构,开发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在不同的营销渠道中,实现产品效能的整合。

总而言之,财产保险公司在网络营销的构建中,应以新的营销视域,搭建新的营销平台,为产品营销体系的形成,提供有力保障。在本文的探讨中,财产保险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的实施,着力点在于完善三个面的工作:一是强化产品开发力度,形成网络营销产品体系;二是以优质服务为导向,提高网络营销服务质量;三是积极整合营销渠道,构建“线上+线下”模式,提高网络营销能力。

参考文献:

[1]武克美,朱琪花.论保险网络营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保险研究,2017(11).

[2]张永哲,张楠.保险网络营销发展策略思考[J].知识经济,2016(15)

[3]慧君,刘建华.新时期我国保险网络营销研究[J].中国保险,2017(6)

[4]王立新.线上保险:颠覆传统的全新保险销售与服务模式[J].中国商论,2016(17)

保险营销策略范文篇8

(一)广西巨灾保险现状。广西地区属于沿海省份,且山区较多,其囊括的巨灾风险种类也相对较多,包括气象类型、地质类型、生物类型等灾害。广西沿海地区以及南部地区遭受台风灾害的影响比较大。从地质类型的灾害上看,广西地区由于暴雨较多,夏季为泥石流多发季节,导致地质灾害中的泥石流频发。而滑坡灾害方面,广西全境都会发生滑坡灾害,滑坡灾害类别很多,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在生物灾害上,广西时常发生虫灾,尤其是蝗虫灾害,对广西农业有较大危害。2016年,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开始在广西地区推行,并成功制定了《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为地震巨灾保险分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总体而言,广西目前针对巨灾保险所制定的政策起步较晚,发展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1]。(二)广西巨灾保险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在多种类的巨灾风险环境下,导致广西巨灾保险发展未能到位的具体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缺乏保险供给方。我国针对巨灾风险的保险业务进展迟缓,相关保险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供给和需求意愿不足。广西地区巨灾发生的频率不低,造成的损失比较大,风险难以衡量,重灾区的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比较高,赔付资金多,利润较低,这与保险企业经营的利益最大化目的相背离,因此愿意开展巨灾保险业务的企业较少[2]。2.缺乏保险需求方。由于各种因素,广西地区虽然遭受较多种类且程度不一的巨灾风险的困扰,但由于针对巨灾风险以及保险的宣传不足,很多民众并不熟悉巨灾保险。一些民众考虑到巨灾的发生频率比较低的特征,会产生侥幸心理,会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并不一定会遇到巨灾,因而就不会有投保的需求。3.政府对自身的定位不精准。广西作为自然灾害发生率高且灾害种类较多的地区,其相应的巨灾保险政策起步却相对较晚。直到2007年,广西才开始正式建立政策性农房保险制度。此外,广西地区发生自然灾害之后,通常由政府完成救灾以及灾后重建,相关资金出自政府财政以及自治区和全国各地的捐赠,致使保险公司很少参与,很少发挥作用。

二、消费者巨灾保险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本研究以广西地区为例,从消费者感知、消费者个人因素以及市场因素、保险因素四个维度入手,分析其购买行为的具体影响因子。消费者感知主要指人们对巨灾风险的看法和感受,属于主观层面的指标。本研究以广西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三个方面入手,调查消费者对该地区巨灾风险的感知水平,并且认为,消费者对巨灾风险的感知水平越高,其购买巨灾保险的可能性越大,对此提出本文的假设1:消费者巨灾风险感知水平与其购买保险的概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个人因素主要指消费者行为的基础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选取消费者年龄、性别、收入以及职业四个因素作为个人因素的具体影响指标,用以分析该因素对消费者巨灾保险购买行为。只有具有一定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群体才会具有小概率风险保险的购买需求。本研究据此提出假设2:消费者收入与购买巨灾保险的概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从性别方面看,日本Livedoor网站在总结最新研究报道时表示,女性在感知能力上远胜于男性。因此,可认为在面临风险时,女性更倾向于提前做好风险规避,对此提出假设3:女性购买巨灾保险概率显著高于男性。从年龄方面看,通常认为年龄越大的群体经历的自然灾害也会相对较多,年轻群体的经验时间跨度始终从属于年龄大的群体,因此,可提出本研究的假设4:消费者年龄与其购买巨灾保险的概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从职业方面看,巨灾保险具有较强的政策属性,政府对于巨灾风险止损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公务员群体可能会对政府的救济能力拥有较高的信任度;企业员工对市场动向了解更深,更倾向于从自身入手寻求保障;自由职业人员既没有对政府具有极高的信任度,也没有较强的保险意识。综上提出本文的假设5:公务员的巨灾保险购买概率最低,企业员工购买概率最高,自由职业者购买概率较低。市场因素方面,利率水平是消费者购买保险的基础衡量因素,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消费者倾向于将闲置资金用于投资保险产品;而利率较高时,消费者则更倾向于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以获得收益。对此,本文提出假设6:利率水平与消费者巨灾保险购买概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另外,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当物价水平过高并且发生通货膨胀时,消费者的保险需求则会下降。因此提出本文的假设7:通货膨胀率与消费者巨灾保险购买概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保险因素可主要从巨灾风险暴露额度以及政府救助额度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描述。巨灾风险暴露额度主要指巨灾风险发生后所暴露的财产价值,风险暴露的财产金额越高,人们的保险需求越高。对此,本文提出假设8:风险暴露额度与消费者巨灾保险购买概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另外,政府救助额度是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我国在巨灾救助上对社会公众具有极强的引导甚至替代作用,政府的救助越强,人们在巨灾风险规避和止损上对政府的依赖性越强,自身购买巨灾保险的概率越低,对此提出本文的假设9:政府救助额度与消费者巨灾保险购买概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可将本研究提出的假设体系总结如下:(二)研究设计。1.数据来源与处理本研究通过对南宁、桂林、北海、梧州、百色、玉林以及贵港在内的地级市展开问卷调查,调查时间持续一个月,具体为2018年6月,在线上、线下共发放3500份调查问卷,剔除228份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272份,有效率为93.49%。其中,问卷发放地区的分布无显著差异,具体如图1所示。另外,由于保险购买以具有经济能力并且具备清晰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为主,因此本研究样本年龄均选择在20-80岁之间。问卷共包括2个部分,分别为风险感知部分、个人信息部分。其中,风险感知部分主要围绕广西地区较为常见的三类巨灾风险,并分别从被调查者对风险参保的自愿水平、保险效果的直接性程度、个人所具备的风险知识、科学风险知识、风险的控制性、新奇性、伤亡的瞬间性、毁灭性潜能、恐惧感9个风险评估维度入手进行被调查者的风险感知评测。每类风险的每个维度风险感知均通过7分标度的likert量表进行衡量,1为完全否定,7为完全肯定,最后进行感知总分统计,得分越高则表示感知水平越强。个人信息部分内容主要囊括四项,分别为年龄、性别、收入、职业,其中,职业主要分为公务员、企业员工以及自由职业者三类。另外,市场因素所囊括的利率水平、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以及保险因素所包括的巨灾风险暴露额度、政府救助额度数据均通过《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官方网站披露的权威数据获得,数据采集的样本时间跨度为2010年1月-2018年1月。采用SPSS19.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2.计量模型设定在上述基础上,本文最终选取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构成的变量体系如下表所示:在指标体系基础上,本文借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消费者巨灾保险购买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该回归分析目的旨在解释被解释变量与众多解释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与相关关系,从而得出影响消费者购买巨灾保险行为的显著影响因素,用以指导保险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本研究中的被解释变量为购买概率(P),该指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得出,购买巨灾保险为1,未购买则为0;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包括了感知因素、个人因素、市场因素以及保险因素,并通过20个指标进行具体的数量分析。为了寻找解释能力较强的解释变量,并同时降低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本研究采取SPSS19.0建立回归模型,具体路径为“Analyze—Regression—BinaryLogistic—Backward:conditional”,其中,分布回归概率的进入临界值为0.05。经计算,模型中最终剩下的解释变量包括Age1、Age2、Income3、Income4、Job2、MD、GD、BD、IR、PL、Exposure、Assistance。被剔除的变量如下表所示:从剔除的变量来看,Age3为56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人群,该年龄段人群巨灾保险购买概率较低。56岁及以上年龄的群体多为上世纪60年代初期以及50年代的人,该年龄人群目前多为社会发展的主体甚至决策层,其购买消费多以“朋友传播”为主要方式;而我国巨灾风险以及保险尽管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巨灾保险制度的真正起步与发展却始于2013年(2013年9月,原中国保监会批复深圳作为全国巨灾保险首批试点地区之一),因此,巨灾保险的概念以及体制对于该年龄阶段的人群而言是相对陌生的,其购买该类保险的概率低也符合实际情况。其次,Income1、Income2主要指月收入在5000以下的人群,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披露的关于2018年广西全区经济运行情况,2018年,广西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为1790.42元,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21485元,同比增长7.9%。可见,5000元及以下月收入水平的群体在广西地区偏向于平均水平,收入处于较低阶层,不具备保险投资能力,因此其购买巨灾保险概率较低。另外,Job1、Job3分别代表公务员以及自由职业者,上文提及,该两类职业人群购买巨灾保险概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政府替代效应的依赖以及对保险市场的不了解,回归的剔除结果恰好佐证了本研究在理论分析中剔除的假设。为了剔除不具有显著性影响效果的变量干扰,本次实证将采取ENTER策略重新构造Logistic回归方程,构建的方程如下所示:PI=11+e-ziLogitp=Z+∑αiAi+∑βiBi+∑γiCi+∑δiDi在上述公式中,Ai为第i位被调查的消费者感知水平,分别包括对MD、GD、BD的感知水平;Bi为第i位被调查的消费者个体因素,具体包括Age1、Age2、Income3、Income4、Job2计项指标;Ci为市场因素,主要包括IR、PL;Di为保险因素,主要包括Exposure、Assistance。αi、βi、γi、δi为相应变量的相关系数,Z为常数项。(三)实证检验。1.回归分析在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回归系数被用于表示其对被解释变量的独立作用程度。为了获取这一数据,本文首先对各类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系数标准化处理,处理公式为:βi=bi×siπ÷3≈bi×si1.8138在上述公式中,βi主要指第i个解释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i主要指第i个解释变量的非标准化回归系数,si则主要指第i个解释变量的标准差,1.8138主要为标准Logistic分布的标准差。在上述基础上,本文最终得出如下回归分析结果:从上表可知,最终的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对消费者巨灾保险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的主要包括55岁以下年龄阶段的人群、月收入在5000以上的人群、企业员工、利率、物价水平、各类巨灾风险感知水平以及巨灾风险暴露额度、政府替代额度几项指标。最终得到验证的为本研究的假设1、假设2、假设5、假设6、假设7、假设8、假设9。2.模型评价从模型的输出结果看:-2Loglikelihood=683.208NagelkerkeR2=0.782,df=8,Sig=0.000可见,本研究中的模型整体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从下表可知,本研究中的模型对于广西地区消费者购买巨灾保险行为影响的预测准确率为93.08%,样本数为3272,Cox&SnellRSquare=0.654,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四)结论。从上文理论与实证分析基础上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个人因素中,年龄在20-55岁之间的消费者,其购买巨灾保险的概率更大且无性别上的显著差异;其次,在广西地区的平均收入现状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水平,且月收入在5000以上的人群购买巨灾保险的概率更大;另外,企业员工更倾向于了解以及购买巨灾保险,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并非巨灾保险的主要消费群体。2.感知因素中,消费者对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的感知水平均与其购买巨灾保险的概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广西各地受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对相应灾害的了解程度越深,其通过保险规避或者降低巨灾风险损失的意愿越强,购买巨灾保险的概率越大。3.市场因素中,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率均与消费者巨灾保险购买概率呈显著相关性关系。其中,利率水平与消费者巨灾保险购买概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货膨胀率与消费者巨灾保险购买概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巨灾保险具有普通保险相同的市场影响机制。4.保险因素中,风险暴露额度与消费者巨灾保险购买概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巨灾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越大,其对社会的影响越深刻,越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其对风险灾害的感知水平。另外,政府救助额度与消费者巨灾保险购买概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政府的替代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巨灾保险市场发展,在提高人们对政府信任度与依赖度的同时,也将降低其购买巨灾保险的意愿和概率[3]。

三、广西地区巨灾保险营销策略的优化

根据广西地区消费者巨灾保险购买行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优化该地区巨灾保险营销策略的建议:1.制定个性化巨灾保险产品,做好消费者画像的营销工作。消费者的个体因素特征是影响其巨灾保险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对于保险企业而言,充分了解目标营销群体对于提高其产品业绩具有关键作用[4]。对于广西地区而言,相关企业应将营销重点置于月收入>5000元且年龄在20-55岁之间的企业员工群体中,对该类群体进行更进一步地画像刻画,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其巨灾保险需求,为详细的产品类型制定提供依据。2.以地区巨灾风险类型为基础,制定针对性巨灾保险营销宣传计划。加强广西地区巨灾风险宣传,重点培养巨灾风险重灾区区域居民的防灾防险意识,具体措施可包括张贴宣传海报、干部下基层宣讲、发放宣传手册等。关于宣传的内容,基于广西巨灾风险的特殊性,可将宣传以及巨灾保险的影响重点置于风灾、洪灾等巨灾保险产品中;对地质灾害严重的山区,保险企业则应将营销重点置于泥石流、滑坡等巨灾保险产品中,以提高该地区人们对巨灾风险的感知水平。3.构建市场信号研究部门,灵活调整营销策略;同时,建立起巨灾风险费率精算机制,为巨灾保险制度落实提供依据。一方面,市场因素是巨灾保险营销效果的重要参考因素,对此,企业可建立起市场信号研究部门,在汲取前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根据利率、物价情况及时调整保险产品的营销战略。另一方面,由于广西地区的自然地质形势相对复杂,对于不同的地区,巨灾风险费率厘定的难度也相应较大。这就需要引入保险企业以及各级政府机构共同参与到巨灾风险地图的绘制中,在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的巨灾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具体类型、频发区域以及频率等,为相应保费的制定奠定真实有效的基础。4.利用大数据强化产品印象,实现与政府救助的协调配合,以达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效果。风险暴露额度是每次巨灾风险发生后必须统计的公开数据,对于该类数据,保险企业可借助当下各类计算机工具进行进一步地数据挖掘,为扩大目标性群体对相应巨灾风险的了解程度奠定基础,并据此提升目标群体对巨灾风险的感知水平。其次,企业应在政府救助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巨灾保险产品的定位和营销策略,尽可能避免与政府救助领域重合,从而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卓志,邝启宇.巨灾保险市场演化博弈均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风险感知和前景理论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4(03):194-206.

[2]段胜.巨灾损失指数在巨灾风险综合评估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保险研究,2012(01):14-20.

[3]曾立新,孙立娟,吕文栋.巨灾保险下减灾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激励措施:基于美国巨灾保险项目的经验[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03):38-46.

保险营销策略范文篇9

关键词:保险市场消费行为营销策略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正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其主要标志是保险供给主体的竞争性和保险服务的差异性突显,保险消费行为的主导性增强,保险消费方式的选择性增多。保险市场的变化带来了消费者行为和动机的较大变化,消费动机与行为更趋理性和实效。这些变化无疑对当前的保险营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调整营销策略,对激发潜在保险需求,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策略

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保险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传统的营销模式已被打破,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一些新兴的营销模式正试图重整游戏规则,如“媒体营销”、“电话营销”、“方案营销”等全新的营销策略将被中国保险界首次引入。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方式将成为中国保险营销的发展趋势。包括媒体营销策略、电话营销策略和方案营销策略等。业内人士认为,寿险营销模式悄悄变脸,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所谓媒体营销是指保险公司利用大众传媒等工具传递公司和产品信息的一种营销策略。市场转型使保险公司必须改变过去不作广告的传统方式,通过连续的高密集度的广告投放吸引目标客户,目标客户可以拨打公司的免费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和完成初期投保。公司将根据客户电话所述资料寄出投保单,客户在签署名字后将保单返寄给公司。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实施媒体营销策略时,不论各保险公司选择怎样的宣传渠道、方式,都应遵循形象宣传不宜过分张扬,实力宣传要掌握好尺度,业务宣传切忌片面性,典型事例宣传切忌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一方面要注意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和各个短期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因而要注意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要始终保持一个险种给公众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在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变换广告方式、广告地点、广告色彩和广告的文化内涵,增加人们对产品的印象,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要求,在精神不变的前提下,不断给人们创造新鲜感、美好感和生命感,使产品保持永久魅力,起到“不变应万变”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内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对内培训的作用。对内培训的目标是建立管理者与营销人员之间的引导链,而传媒对顾客的引导,必须通过营销人员和管理者进行反馈。根据“内部营销”原理,保险公司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服务对象,因而保险广告传媒的真实性显得非常重要。这一点要求广告内容必须事先在内部传达,做好沟通,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并把这种做法作为固定的反馈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积淀传统文化价值和适应形势发展趋势,使保险宣传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公益服务;既有超前理念又具高科技含量的奇特概念。建立起一条管理者到营销人员,营销人员到客户之间的引导链,起到引导人们对保险产品认识、接受、熟悉、认证、产生强烈需求的作用。

所谓电话营销策略,是指通过电话方式实现保险营销目标的活动。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特别是一批外资公司的加入,电话直销的营销方式将成为保险营销,特别是寿险营销的重要策略。这是一种完全抛弃现在银行保险、个人和团险营销模式的营销策略。基本思路是:保险公司通过组建庞大的电话营销队伍并对其进行细分,通过银行信用卡附送小额保险和其他险种资料,随后电话营销人员将致电回报客户、介绍保险并询问是否有投保意愿。

随着保险市场的转型,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新模式,即从卖产品到卖方案的营销策略将成为保险业的主要方式。客户需要买什么样的保险产品?什么样的险种最适合客户需要?公司将通过方案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这就是所谓的方案营销。保险公司随时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的需要,成立由专业人士及营销精英组成类似“投资理财管家”的专门机构,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

二、“人本化”的营销团队管理策略

保险营销团队是实施保险营销计划的关键。在买方市场下,市场结构、消费动机、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前的营销团队管理已不适应这种变化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激励方式和“育人”机制创新营销行为和营销队伍素质直接相关,营销队伍的素质又与激励方式紧密相联。根据管理学原理,一个人具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多重需求。随着营销人员的地位、收入、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这四个方面也在不断变化,而目前团队的奖励大多重物质奖励,忽略了人的多面需求及其动态变化,以至于单纯的物质奖励因难以满足员工多方面需求而失效。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奖励方式创新,变单纯的物质奖励为复合激励,把员工的物质奖励和员工的个人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需求结合起来,把“制度留人”和“情感留人”结合起来,用“人本化”激励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营销队伍。公务员之家

保险营销策略范文篇10

关键词:人寿保险;营销渠道;营销策略

在保险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保险行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的加大。所以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好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的地位,就需要我国的保险行业不断的对自身的营销策略进行改变,同时也应对自身的产品种类进行开发。以求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的变化,并更好的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

一、目前我国人寿保险的营销策略

(一)针对价格的营销策略。在人寿保险的营销策略中,价格策略是使用比较频繁的策略,也是在所有营销策略中,最为有效的一种。人寿保险在运用价格策略的时候,通常是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其一是,减低价格的策略,其二是,实行价格优惠的策略,其三是,价格差异的策略。这三种策略的有效结合和实施,能真正的使价格策略的优势得以体现,但在运用价格减低的策略时,也要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尤为注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避免在竞争中出现不良的竞争方式。所以在实行减低价格的策略时,不能一味的对保险的价格实行大幅度的降低,而是要在对间隔降低的过程中,也要对其他方面的费用进行一定的提升,这样才能避免不良竞争现象的产生。

(二)针对服务的营销策略。在人寿保险的营销策略中,对服务策略的运用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在进行服务策略的营销过程中,首先要对宣传环节的工作引起重视,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科学技术也同样在发展,一些新的媒体形式,也随之出现。这些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信息的宣传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人们的思想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在对保险的信息进行宣传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有关人员的服务态度,保证每个受众都能对保险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从而增加保险的业务成交机率,并且人寿保险公司要不断的推出一些符合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保险内容。这样才能激起群众的购买欲望。其次,在实施服务策略时,要对相关的环节提高重视,达到从细节上打动消费者的目的。

(三)针对制度的营销策略。营销策略中的制度策略,要求相关的法律体系一定要完善。近几年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人身安全的重视度也在提高,所以这种现象也带动了我国人寿保险行业的飞速发展。有关的法律部门,也对于保险行业此种发展情况,制定了一些比较完善的法律规程,确保保险行业能够得到科学安全的发展。当然,只有对保险行业进行保护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还应对保险行业内部的一些恶性的竞争现象的发生,实时一些有效的惩罚措施。最大限度的维护保险行业市场的公平。同时还应对人寿保险行业的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重视,不断实现保险行业制度的科学化,对保险行业的口碑进行提升。

(四)针对种类的营销策略。在人寿保险的营销工作中,保险的种类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保险种类的开发,要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而进行,这样的开发出来的保险种类,才能在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中,谋求到一定的发展道路。对保险种类的开发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有消费者需求的影响,还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会对保险中种类的开发造成直接的影响,其他的影响因素,主要的就是文化水平和一些民族之间的差异。其次对保险种类进行开发的工作,还要注意开发的阶段性,在不同的时期,开发的重点也应有所变化,这样才能更符合市场的发展要求。

(五)针对促销的营销策略。在保险的营销策略中,促销策略也是比较常用的,当然还有广告策略的应用。广告作为一种信息的宣传方式,其宣传的范围比较广,所产生的宣传影响也比较大,并且广告的宣传形式和宣传的途径也是较为丰富的。在生活中,一大部分群体都会比较相信广告的真实性,所以保险的广告要是做的好,那么人们对保险的接受度和信任度也会比较高。这样也可以从侧面促进保险的销售。当然,在促销策略中,还有公关策略的应用。公关在各个行业中,都是为了增加自身的形象而设置的部门,所以公关策略的有效运用,可以提升保险公司的整体形象。

二、目前我国人寿保险的营销策略中的问题

(一)对市场的分析不全面。目前我国人寿保险的营销策略虽然多样化,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就是保险公司对保险的销售市场没有进行全面的调查,而盲目的将一种产品投入市场,这样的销售结果,只会是保险的销售情况会比较惨淡。保险公司对客户的需求不够了解,同时对社会需求的走向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都不了解,这样只会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会对保险的销售造成阻碍,长此以往会对保险公司的效益提升造成阻碍。

(二)工作人员的素质低。在保险的销售过程中存在有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比较低的问题。保险的销售主要是用人来实现的,所以销售人员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保险的销售情况。并且保险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其需要的人才肯定也是在不断的增加,人一多的地方就容易乱,所以销售人员的增加,会给保险企业的人才管理造成一定的困扰,这些管理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保险企业的整体形象。当下保险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相关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并且保险行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对其的要求也不会太高,所以招聘到的员工的素质也不会太高。

(三)传统营销观念的影响。任何企业的良好发展都是由正确的指导理念来指导完成的,只有良好的精神导引,才能形成正确的工作观念,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所以保险行业也是一样,但是在传统的营销观念中,对营销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所以也就没有形成有指导意义的营销策略。保险行业的这种传统的陈旧的营销观念是阻碍其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传统的保险行业的营销观念中,注重了企业的效益,而没有注重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这样的营销理念会导致保险的销售会出现滞销的情况。这些陈旧的观念都是制约保险行业发展的诱因。

(四)产品的种类少。保险行业在目前销售中的保险种类比较少,主要的保险险种,还是一直以来大众比较认可的那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但是,保险行业并没有根据市场的这种发展情况而对自身的保险种类进行开发,这就造成了消费者选择的局限性。并且保险行业在对保险的险种进行开发时,没有先进的理念作为指导,大多开发出来的保险的种类,都是依据企业的利益来定位,而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市场的需求。所以开发出来的险种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五)售后服务系统不完善。在保险行业中,营销策略固然是重要的,但一些相关的售后服务也是比较重要的。目前,国内保险行业对其售后的服务并不重视,在大多数销售人员的眼中,只要把产品推销出去,目的就达成了。所以在销售的过程中,销售人员会无所不用其极的适应各种手段,对产品进行销售,并且还会对消费者进行反复打电话的游说。当消费者够买了商品后,有关的销售人员的态度就会成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对于客户的一些售后服务工作做的很不到位,这就容易造成消费者心理的不满。这样的不满情绪会使得消费者向身边的朋友倾诉,那么其保险行业的信誉就会随之下降,信誉的下降必定会带来产品销售量的下降,从而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三、我国人寿保险营销策略的创新方法

(一)转变营销观念。改变目前我国人寿保险行业存在的营销策略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营销观念的转变。在人寿保险的行业中,最常用的就是营销策略的推销手段,所以一定要对营销策略的观念引起重视。正确的营销理念可以使保险行业能够依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制定自身企业的营销策略,所开发的商品也会更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样的营销理念可以为保险行业带来更多的消费者,同时提高保险公司的整体形象,进而提升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保险销售管理者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提升,目前在保险行业工作的一些员工素质良莠不齐,所以也不能很好的对产品的特点进行把握,销售的数量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针对这种情况,保险公司就应对目前拥有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并且对新员工的招聘要求进行一定的提升,这样可以使其保险企业能够增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当然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是工作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对员工的思想进行教育,使其能够重视到产品售后的一些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从细节上赢得更大的效益。

(三)增加产品种类。从事保险行业者应依据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对自身的产品进行不断的开发,为消费者提供一些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也能更多的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在对保险的种类进行开发工作时,首先要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然后依据不同的客户的需求来对保险的种类进行开发,这样比较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保险种类销售的效果会比较好,只要运用正确的宣传方式,增加对新产品的曝光率,就会赢得更大的消费市场,从而增加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

(四)转变产品营销方式.在保险公司对其的保险进行销售的过程中,主要有两种销售的渠道,一种是线上销售,一种是线下销售。线上销售就是指通过网络或者是通信工具的使用对产品进行的销售手段;线下的销售,更多的是通过人的推销来进行,有可能还会产生一些销售。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销售的方式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的销售方式才能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能更满足和保险企业的发展需求。通过上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人寿保险的营销策略的手段虽然也比较多,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阻碍保险行业发展的因素,所以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才能保证保险行业的平稳快速发展。并且,可以不断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比较有利的地位,同时还能提升保险公司自身的经济效益。

作者:孙洪亮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婷.我国人寿保险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刍议[J].经济经纬,2007,5(03):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