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8:59:06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范文篇1

关键词:江西红色旅游营销战略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2004年底,国家颁布实施了(2004——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发展红色旅游,并给老区一定的政策扶持措施;2005年,被确定为“红色旅游发展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推动,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已经降临江西。作为革命老区的江西省,如何利用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江西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塑造江西“红色旅游,绿色家园”的品牌形象,树立江西“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以红色旅游带动江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新路子,是江西目前所面临的急需探讨的问题。

二、找准市场定位,拓展客源市场的目标市场战略

一般来讲,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都不可能满足整个市场和全部旅游消费者的需要,所以有必要把旅游市场按其不同的特点细分为若干块,把基本需求相同的列为同一个细分市场,这就叫做旅游市场细分。

对于江西而言,在市场客源来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江西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红色旅游”由江西率先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红色旅游已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法、培育和弘扬优秀民族精神的好形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新途径。为此,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开展非常重视,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江西应该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在巩固原有的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基础上,重新确立红色旅游的市场定位,大力促销江西红色旅游产品。

在目标市场定位上,一是由面向国内市场到瞄准国际市场。不应把红色旅游资源只看作是中国人独有的宝贵财富,而应把这种革命精神看作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并将其放人世界文化遗产的范畴中去研究、去保护、去挖掘。因此,在红色旅游的宣传促销上,要注重挖掘其人文意义和国际意义,派出旅游促销团奔赴国外进行旅游促销,使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唱响中华,走向世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二是由面向特定群体到面向社会大众石红色旅游是由革命传统教育演变而来的,接受传统教育的对象大多数是党员、学生和军人。如果红色旅游仍面向这些特定群体,就难以持续发展下去。为此,在红色旅游的规划和市场定位上,应当使红色旅游既适合年轻人的旅游时尚,又符合社会大众的旅游需求,还要注重开发红色旅游的“银发市场”。上世纪60年代,井冈山、南昌、瑞金等地曾是一代年轻人热血沸腾的地方,如今,他们逐步进人了老年,对红色历史充满了感情,对“红色摇篮”情有独钟。针对这一情况,通过举行“访革命圣地,寻青春之梦”的旅游活动,吸引这批老年人来江西革命老区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

三、开发特色产品和整合优势资源的产品营销战略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旅游消费动机的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人们不仅要满足于单纯的游览观光,而且对历史文化、休闲度假、民俗风情等旅游产品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单一的旅游产品对潜在游客的吸引力已大为减弱,因此江西也要克服低层次的观光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深度开发,打造江西红色旅游的精品,丰富和完善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

在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时,首先要注意开发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旅游特色,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根据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资源特色和价值大小,对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要以井冈山、南昌、瑞金为核心,高起点、高品位、大手笔地加以综合开发和利用,形成几条独具江西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打造江西乃至全国的红色旅游精品,把江西建设成为我国著名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次,整合优势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江西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山水、历史古迹、红色文化为主。江西省要巧打“红”、“绿”、“古”三色旅游牌,综合开发江西的优势旅游资源,应利用“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古色文化”三色旅游文化概念,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结合起来,形成江西三色辉映、风光无限的鲜明特征。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增加绿色、古色等内容,形成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景点,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这样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以提高旅游业的整体规模效益。

四、树立红色旅游整体形象的形象营销战略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结束了依靠单一要素来吸引客源的阶段,进人到了主要依靠旅游地形象招徕客源的阶段。

旅游形象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产品整体的印象和评价,同时它又对潜在旅游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著名的旅游胜地往往都凭着独特而鲜明的旅游形象吸引着大量游客。根据江西旅游资源条件、文脉特征和市场环境分析,其总体旅游形象定位应突破现有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形象局限,挖掘和丰富江西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为此,江西旅游整体形象应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游览观光、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疗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树立良好的江西旅游整体形象,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做好市场细分和市场营销策划工作,应紧紧围绕江西旅游整体形象主题,树立立体的江西旅游特色形象,瞄准主要市场,兼顾一般市场,发掘潜在市场。

二是设计反映江西旅游整体形象的旅游标志。在南昌或其他地方建立一个红色旅游标志性建筑物,并在全省主要交通口岸、机场、车站等大型公共场所树立一块醒目的红色旅游宣传牌。

三是挖掘整理红色素材,自创红色影视、歌舞、戏剧作品,为游客献上丰盛的文化大餐。如《去安源》《红井水》《八角楼的灯光》等节目不仅可让游客一饱眼福,还传播了革命历史知识。

四是唱响一支代表江西旅游形象的歌曲,可从《请喝一杯茶》、《井冈山上迎客来》等歌曲中评选一首,或另征一首,由此大力宣扬红色旅游,宣传江西这个革命老区。

五是摄制一部反映江西红色旅游精品的历史片和风光片,应突出江西红色旅游的历史意义及优越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等。

六是编制精美的江西红色旅游宜传图册,既要便于旅游者携带,又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利用价值,更要突出江西红色旅游的形象,内容应包括主要旅游景点位置、住宿设施条件、餐饮特色、购物区、娱乐场所和交通线路等。

七是举办一次“红色之旅导游大赛”,选拔优秀的导游人员,并从中确定一名为江西红色旅游形象大使,从而扩大和提高江西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八是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电子商务,建立和完善江西红色旅游网站。利用网络的宣传效应,宣传江西红色旅游的特色产品,推介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五、塑造红色旅游品牌的品牌营销战略

1.通过举办大型主题活动,为红色旅游大造声势,全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举行大型节会是打造品牌,提升形象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利用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举办红色旅游产品展览会、红色旅游文化节、红色旅游高峰研讨会等大型主题活动,为红色旅游大造声势,把红色旅游做成具有震撼力的产品,进而吸引人们的“眼球”,强化江西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

2.突出江西“红色”旅游营销主题,进行红色旅游品牌营销。江西不仅有秀美的山水,而且其红色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江西应当紧紧抓住这个“红色”的象征进行旅游品牌构建,“红色”是江西旅游的特色和优势,因而其品牌营销应始终以“红色”为核心,以“红色”为主线,突出江西旅游的“红色”主题。

红色旅游范文篇2

甘肃历史文化悠久,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转折点,见证了先辈为祖国统一顽强奋斗的历程,是全国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榜罗镇是目前甘肃旅游开发的重点,地处定西市通渭县西南部,2019年6月,榜罗镇文峰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发展前景不容小觑。就目前来看,榜罗镇红色旅游发展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几处:榜罗会议纪念馆、榜罗镇圆咀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警卫团驻地旧址、红军住宿一条街,其中警卫团驻地旧址和红军住宿一条街在原有遗址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榜罗镇会议纪念馆旧馆是红军将领曾经居住的地方,新馆和圆咀山纪念馆属于近年建成。

二、榜罗镇红色旅游景区公共艺术现存的问题

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这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进程,公共艺术也是如此。针对目前榜罗镇红色旅游景区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总结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缺乏创新意识。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圆咀山纪念馆等历史文物资料、遗址虽然保存尚好,但都比较平实普通,并不具有当地特色,表现力度不足,难以充分表达其凝聚的红色革命精神。长期以来,景区资源缺乏合理的开发和特色公共艺术的介入,使得当前榜罗镇景区形象与其他红色旅游区过于相似,景区公共艺术的展现形式和主题大多如出一辙,没有展现出榜罗镇应有的特色,因此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二)品牌意识薄弱。我国的品牌形象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发展重视起来,而通过对榜罗红色古镇的实地调研,发现就目前来看,当地对品牌形象的创造和维护还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对公共艺术的建设处于简单模仿阶段,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当我们在景区参观时不难发现,景区整体形象比较凌乱,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陈列的艺术品极少,例如圆咀山纪念馆周围,只有一排农作物使用的磨盘,展台的设计也比较随意,质量堪忧,存在安全隐患;景区中没有固定的垃圾桶,易导致环境问题的发生;道路目前还是由泥土推成,造成前来旅游的旅游车辆和行人行走的不便。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景区的发展和形象。从整体来看,目前景区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公共艺术的规划体系,各方面矛盾使公共艺术品牌形象无法顺利形成。因此,使公共艺术由单一向多样化、低质量向高质量发展已刻不容缓。(三)缺少大众参与和完善的运行机制。由于现行体制和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景区公共艺术建设的决定权依旧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民众很难参与到公共艺术的发展建设方案,间接影响到其对景区宣传的积极性。同时,资金不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资金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导致基础设施落后,景区周围环境与景区不搭。因此,为了避免独断专权、权利滥用,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打造亲民化设施。

三、榜罗镇红色旅游景区公共艺术发展策略

景区公共艺术设施作为承载当地人文自然、地域性文化的艺术载体,如何利用公共艺术介入景区资源,展现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榜罗镇红色旅游正在飞速发展,景区资源规划和公共艺术建设逐渐协调统一发展。要打响榜罗镇红色旅游品牌,提高其知名度和地位,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和品牌意识的完善是当务之急,因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丰富公共艺术表达方式。通过深入研究榜罗镇的革命历史,发掘其潜在特点,要在其艺术造型和包装上合理运用,突出其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价值,运用现代网络科技,贴近群众,烘托气氛,利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对游客进行展示。首先,对各种陈列的历史文物资料进行合理包装,尽量在保持其原型的基础上按其原型修复,这样就能更好的再现当年的历史现状,使其更具真实性和亲和力,可以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刺激,为他们提供更真实的感知环境。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当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这时就应该借助艺术设计和造型来表达,可以建立雕像缅怀革命先烈、利用图片和壁画展览、电影解说等方式去介绍革命伟人的丰功伟绩,还可以通过表演话剧和歌咏比赛去铭记历史。通过这些方式会让来往的游客感受到榜罗镇红色旅游基地的与众不同和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提高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二)公共艺术介入当地旅游品牌的开发。从全国来看,各个旅游资源地都有独特的品牌旅游形象,对其本身而言,品牌形象从根本上代表着旅游本身的市场定位和受众人群,因此,在具体运用公共艺术时,应当确保其符合当地旅游品牌效应,避免盲目开发景区资源。公共艺术本身具有抽象性,近年来,现代科技的发展在文化、雕塑、建筑、绘画、影视等多样化领域都呈现出迅速兴起的趋势。面对广大游客的全新需求,公共艺术应当致力于承载新时代潮流文化,确保其价值所在,充分迎合大众取向,对于当地旅游景区而言,如果能将公共艺术融入当地具化形态中,游客就能切实感受到公共艺术带来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冲击。因此,在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时,应当结合当地景区地域性、生态性与人文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发出当地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文化。(三)创建优良环境,完善运行机制。长期以来,旅游业受到商业化影响,使得大众忽视了公共艺术的潜在价值,往往通过“东拼西凑、随意堆砌”应付过往游客,因此很难真正吸引游客,创建优良的旅游环境关键在于公共艺术与当地生态文化的结合,在对当地旅游景区具体开发时,应当选择具有独特性的标志去营造气氛,体现公共艺术的价值导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公共艺术运用于景区之中。同时,景区的建设和运营应当完善和落实相应的体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确定公共艺术介入景区的建设方案,结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审美理念、价值取向,为群众带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旅游地应当致力于构建完整度较高的生态体系,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游客享受到当地特殊旅游文化。

公共艺术引领红色旅游的发展,公共艺术的发展对旅游景区的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也激发着公共艺术的开拓创新,让游客置身其中,得到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榜罗镇的发展应当在加强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公共艺术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比例的前提下,通过公共艺术带动红色旅游的发展,更好地建立红色旅游文化,形成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内涵,因地制宜,人文与生态自然景观协调,同时结合公共艺术造型手法来提高、发展榜罗镇红色旅游产业。公共艺术的协调介入形成其独特的红色文化,极大地提高了红色旅游文化的魅力,为其日后的战略性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马永勇.遗产型景区游客行为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2]李俊.新疆红色旅游发展初探[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21(04):110-113.

红色旅游范文篇3

关键词:江西红色旅游营销战略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2004年底,国家颁布实施了(2004——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发展红色旅游,并给老区一定的政策扶持措施;2005年,被确定为“红色旅游发展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推动,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已经降临江西。作为革命老区的江西省,如何利用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江西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塑造江西“红色旅游,绿色家园”的品牌形象,树立江西“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以红色旅游带动江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新路子,是江西目前所面临的急需探讨的问题。

二、找准市场定位,拓展客源市场的目标市场战略

一般来讲,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都不可能满足整个市场和全部旅游消费者的需要,所以有必要把旅游市场按其不同的特点细分为若干块,把基本需求相同的列为同一个细分市场,这就叫做旅游市场细分。

对于江西而言,在市场客源来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江西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红色旅游”由江西率先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红色旅游已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法、培育和弘扬优秀民族精神的好形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新途径。为此,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开展非常重视,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江西应该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在巩固原有的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基础上,重新确立红色旅游的市场定位,大力促销江西红色旅游产品。

在目标市场定位上,一是由面向国内市场到瞄准国际市场。不应把红色旅游资源只看作是中国人独有的宝贵财富,而应把这种革命精神看作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并将其放人世界文化遗产的范畴中去研究、去保护、去挖掘。因此,在红色旅游的宣传促销上,要注重挖掘其人文意义和国际意义,派出旅游促销团奔赴国外进行旅游促销,使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唱响中华,走向世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二是由面向特定群体到面向社会大众石红色旅游是由革命传统教育演变而来的,接受传统教育的对象大多数是党员、学生和军人。如果红色旅游仍面向这些特定群体,就难以持续发展下去。为此,在红色旅游的规划和市场定位上,应当使红色旅游既适合年轻人的旅游时尚,又符合社会大众的旅游需求,还要注重开发红色旅游的“银发市场”。上世纪60年代,井冈山、南昌、瑞金等地曾是一代年轻人热血沸腾的地方,如今,他们逐步进人了老年,对红色历史充满了感情,对“红色摇篮”情有独钟。针对这一情况,通过举行“访革命圣地,寻青春之梦”的旅游活动,吸引这批老年人来江西革命老区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

三、开发特色产品和整合优势资源的产品营销战略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旅游消费动机的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人们不仅要满足于单纯的游览观光,而且对历史文化、休闲度假、民俗风情等旅游产品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单一的旅游产品对潜在游客的吸引力已大为减弱,因此江西也要克服低层次的观光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深度开发,打造江西红色旅游的精品,丰富和完善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

在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时,首先要注意开发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旅游特色,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根据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资源特色和价值大小,对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要以井冈山、南昌、瑞金为核心,高起点、高品位、大手笔地加以综合开发和利用,形成几条独具江西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打造江西乃至全国的红色旅游精品,把江西建设成为我国著名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次,整合优势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江西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山水、历史古迹、红色文化为主。江西省要巧打“红”、“绿”、“古”三色旅游牌,综合开发江西的优势旅游资源,应利用“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古色文化”三色旅游文化概念,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结合起来,形成江西三色辉映、风光无限的鲜明特征。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增加绿色、古色等内容,形成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景点,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这样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以提高旅游业的整体规模效益。

四、树立红色旅游整体形象的形象营销战略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结束了依靠单一要素来吸引客源的阶段,进人到了主要依靠旅游地形象招徕客源的阶段。

旅游形象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产品整体的印象和评价,同时它又对潜在旅游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著名的旅游胜地往往都凭着独特而鲜明的旅游形象吸引着大量游客。根据江西旅游资源条件、文脉特征和市场环境分析,其总体旅游形象定位应突破现有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形象局限,挖掘和丰富江西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为此,江西旅游整体形象应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游览观光、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疗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树立良好的江西旅游整体形象,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做好市场细分和市场营销策划工作,应紧紧围绕江西旅游整体形象主题,树立立体的江西旅游特色形象,瞄准主要市场,兼顾一般市场,发掘潜在市场。

二是设计反映江西旅游整体形象的旅游标志。在南昌或其他地方建立一个红色旅游标志性建筑物,并在全省主要交通口岸、机场、车站等大型公共场所树立一块醒目的红色旅游宣传牌。

三是挖掘整理红色素材,自创红色影视、歌舞、戏剧作品,为游客献上丰盛的文化大餐。如《去安源》《红井水》《八角楼的灯光》等节目不仅可让游客一饱眼福,还传播了革命历史知识。

四是唱响一支代表江西旅游形象的歌曲,可从《请喝一杯茶》、《井冈山上迎客来》等歌曲中评选一首,或另征一首,由此大力宣扬红色旅游,宣传江西这个革命老区。

五是摄制一部反映江西红色旅游精品的历史片和风光片,应突出江西红色旅游的历史意义及优越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等。

六是编制精美的江西红色旅游宜传图册,既要便于旅游者携带,又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利用价值,更要突出江西红色旅游的形象,内容应包括主要旅游景点位置、住宿设施条件、餐饮特色、购物区、娱乐场所和交通线路等。

七是举办一次“红色之旅导游大赛”,选拔优秀的导游人员,并从中确定一名为江西红色旅游形象大使,从而扩大和提高江西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八是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电子商务,建立和完善江西红色旅游网站。利用网络的宣传效应,宣传江西红色旅游的特色产品,推介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五、塑造红色旅游品牌的品牌营销战略

1.通过举办大型主题活动,为红色旅游大造声势,全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举行大型节会是打造品牌,提升形象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利用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举办红色旅游产品展览会、红色旅游文化节、红色旅游高峰研讨会等大型主题活动,为红色旅游大造声势,把红色旅游做成具有震撼力的产品,进而吸引人们的“眼球”,强化江西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

2.突出江西“红色”旅游营销主题,进行红色旅游品牌营销。江西不仅有秀美的山水,而且其红色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江西应当紧紧抓住这个“红色”的象征进行旅游品牌构建,“红色”是江西旅游的特色和优势,因而其品牌营销应始终以“红色”为核心,以“红色”为主线,突出江西旅游的“红色”主题。

红色旅游范文篇4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倡导的“红色旅游”工程的正式启动,全国各地掀起了“红色旅游”的热潮。江西作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应把握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这一契机,找准市场定位,大力拓展客源市场,开发特色红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塑造江西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使红色旅游成为革命老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将从营销的角度,探讨如何发展江西红色旅游产业。

一、问题的提出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2004年底,国家颁布实施了(2004——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发展红色旅游,并给老区一定的政策扶持措施;2005年,被确定为“红色旅游发展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推动,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已经降临江西。作为革命老区的江西省,如何利用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进一步扩大和提高江西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塑造江西“红色旅游,绿色家园”的品牌形象,树立江西“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以红色旅游带动江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新路子,是江西目前所面临的急需探讨的问题。

二、找准市场定位,拓展客源市场的目标市场战略

一般来讲,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都不可能满足整个市场和全部旅游消费者的需要,所以有必要把旅游市场按其不同的特点细分为若干块,把基本需求相同的列为同一个细分市场,这就叫做旅游市场细分。

对于江西而言,在市场客源来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江西是中国“红色旅游”的故乡,“红色旅游”由江西率先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红色旅游已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法、培育和弘扬优秀民族精神的好形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新途径。为此,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开展非常重视,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江西应该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在巩固原有的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基础上,重新确立红色旅游的市场定位,大力促销江西红色旅游产品。

在目标市场定位上,一是由面向国内市场到瞄准国际市场。不应把红色旅游资源只看作是中国人独有的宝贵财富,而应把这种革命精神看作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并将其放人世界文化遗产的范畴中去研究、去保护、去挖掘。因此,在红色旅游的宣传促销上,要注重挖掘其人文意义和国际意义,派出旅游促销团奔赴国外进行旅游促销,使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品牌唱响中华,走向世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二是由面向特定群体到面向社会大众石红色旅游是由革命传统教育演变而来的,接受传统教育的对象大多数是党员、学生和军人。如果红色旅游仍面向这些特定群体,就难以持续发展下去。为此,在红色旅游的规划和市场定位上,应当使红色旅游既适合年轻人的旅游时尚,又符合社会大众的旅游需求,还要注重开发红色旅游的“银发市场”。上世纪60年代,井冈山、南昌、瑞金等地曾是一代年轻人热血沸腾的地方,如今,他们逐步进人了老年,对红色历史充满了感情,对“红色摇篮”情有独钟。针对这一情况,通过举行“访革命圣地,寻青春之梦”的旅游活动,吸引这批老年人来江西革命老区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

三、开发特色产品和整合优势资源的产品营销战略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旅游消费动机的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人们不仅要满足于单纯的游览观光,而且对历史文化、休闲度假、民俗风情等旅游产品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单一的旅游产品对潜在游客的吸引力已大为减弱,因此江西也要克服低层次的观光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深度开发,打造江西红色旅游的精品,丰富和完善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

在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时,首先要注意开发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旅游特色,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根据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资源特色和价值大小,对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要以井冈山、南昌、瑞金为核心,高起点、高品位、大手笔地加以综合开发和利用,形成几条独具江西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打造江西乃至全国的红色旅游精品,把江西建设成为我国著名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次,整合优势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江西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山水、历史古迹、红色文化为主。江西省要巧打“红”、“绿”、“古”三色旅游牌,综合开发江西的优势旅游资源,应利用“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古色文化”三色旅游文化概念,把“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结合起来,形成江西三色辉映、风光无限的鲜明特征。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增加绿色、古色等内容,形成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景点,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这样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以提高旅游业的整体规模效益。

四、树立红色旅游整体形象的形象营销战略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结束了依靠单一要素来吸引客源的阶段,进人到了主要依靠旅游地形象招徕客源的阶段。

旅游形象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各种旅游产品整体的印象和评价,同时它又对潜在旅游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著名的旅游胜地往往都凭着独特而鲜明的旅游形象吸引着大量游客。根据江西旅游资源条件、文脉特征和市场环境分析,其总体旅游形象定位应突破现有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形象局限,挖掘和丰富江西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为此,江西旅游整体形象应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游览观光、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疗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树立良好的江西旅游整体形象,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是做好市场细分和市场营销策划工作,应紧紧围绕江西旅游整体形象主题,树立立体的江西旅游特色形象,瞄准主要市场,兼顾一般市场,发掘潜在市场。

二是设计反映江西旅游整体形象的旅游标志。在南昌或其他地方建立一个红色旅游标志性建筑物,并在全省主要交通口岸、机场、车站等大型公共场所树立一块醒目的红色旅游宣传牌。

三是挖掘整理红色素材,自创红色影视、歌舞、戏剧作品,为游客献上丰盛的文化大餐。如《去安源》《红井水》《八角楼的灯光》等节目不仅可让游客一饱眼福,还传播了革命历史知识。

四是唱响一支代表江西旅游形象的歌曲,可从《请喝一杯茶》、《井冈山上迎客来》等歌曲中评选一首,或另征一首,由此大力宣扬红色旅游,宣传江西这个革命老区。

五是摄制一部反映江西红色旅游精品的历史片和风光片,应突出江西红色旅游的历史意义及优越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等。

六是编制精美的江西红色旅游宜传图册,既要便于旅游者携带,又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利用价值,更要突出江西红色旅游的形象,内容应包括主要旅游景点位置、住宿设施条件、餐饮特色、购物区、娱乐场所和交通线路等。

七是举办一次“红色之旅导游大赛”,选拔优秀的导游人员,并从中确定一名为江西红色旅游形象大使,从而扩大和提高江西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八是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电子商务,建立和完善江西红色旅游网站。利用网络的宣传效应,宣传江西红色旅游的特色产品,推介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五、塑造红色旅游品牌的品牌营销战略

1.通过举办大型主题活动,为红色旅游大造声势,全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举行大型节会是打造品牌,提升形象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利用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举办红色旅游产品展览会、红色旅游文化节、红色旅游高峰研讨会等大型主题活动,为红色旅游大造声势,把红色旅游做成具有震撼力的产品,进而吸引人们的“眼球”,强化江西红色旅游的品牌形象。

2.突出江西“红色”旅游营销主题,进行红色旅游品牌营销。江西不仅有秀美的山水,而且其红色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江西应当紧紧抓住这个“红色”的象征进行旅游品牌构建,“红色”是江西旅游的特色和优势,因而其品牌营销应始终以“红色”为核心,以“红色”为主线,突出江西旅游的“红色”主题。

红色旅游范文篇5

一、利用红色旅游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在基石

革命传统包含着英勇奋斗、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革命传统与革命精神在这种内涵上的统一,使得对革命精神的弘扬,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游客进行着无声的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的主要内容,虽然只是一些遗迹或纪念馆,却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真实见证,是老一辈革命精神的呈现载体。红色旅游载体所蕴含的这种革命精神也就构筑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在基石。

1.红色旅游载体中蕴涵着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幼小到强大的发展过程。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党没有明确自己的领导地位,当大革命失败后,致使许多革命者不幸遇害;在紧接而来的革命武装斗争中,又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没有深刻把握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经验采取生搬硬套,使革命陷入危机,最后被迫长征。从上海一大会址到井冈山、到瑞金、到遵义、到延安,这一个个革命遗址就是对这段历史的生动反映。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中国革命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而这种成熟和发展依靠的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精神。可以说,一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史。

2.红色旅游载体中彰显着顾全大局、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甚至用生命换来的。追寻革命遗迹,我们聆听到的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感受到的是革命前辈那舍身成仁,英勇就义的奉献精神。在红军长征时期,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敌人更是围追堵截,但我们的战士没有怯懦和退缩,他们生死相依、不怕牺牲、忠心耿耿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流血牺牲,这种牺牲自我的精神一直照耀着整个长征的路途。如在飞夺泸定桥中,我们的红军战士在面对敌人的密集炮弹、万丈急流时,他们丝毫没有畏惧,他们抓着铁索,一步一步向前挪动,其中有三人就当场牺牲。这在体现忠心为国、视死如归的自我牺牲精神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他们顾全大局、集体至上的思想信念。

3.红色旅游载体中浸透着不惧困难、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在抗日战争甚至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一直闪耀着一种精神那就是不惧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拼搏精神。革命先辈们在艰难险阻中不怕吃苦、艰苦奋斗、为着革命的理想奋勇前进的拼搏精神在根据地,乃至革命活动过的所有地方都烙下了深刻的痕迹。他们为我们塑造了学习的光辉典范。从一件件满是补丁的衣服,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革命环境的艰难、革命生活的困苦。但更让我们看到的是他们面对这种困境的拼搏精神。在1941年前后,因日本帝国主义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包围及严重的自然灾害,给革命带来了极端困难的局面。在这种生死存亡之刻,直面死亡威胁之下,中国共产党就是依靠着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拼搏精神才使革命渡过难关,并最后焕然一新,才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革命的胜利。

二、利用红色旅游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意义

红色旅游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将革命历史资源与旅游巧妙结合的一种创新,它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游乐功能于一体,具有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精神内涵丰富和实现形式多样的特点。在大学生的德育培养方面,红色旅游是难得的新平台、新课堂,具有很强的学习与教育功能。在新时期,红色旅游为大学革命传统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2]。

1.红色旅游“寓教于游”让革命传统教育成为课堂之外的教育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传统革命教育还采取课堂上那种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显然已行不通,理论上的抽象和空乏更是让当今大学生提不起兴趣,更别说深刻体会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了。这也是当今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如何让革命传统教育走出困境,让优良的革命传统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红色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红色旅游通过学生的参观游览、参与活动、互动交流等方式受到教育和感染。这种“寓教于游”的方式让学生走出了只重理论教学的呆板课堂,让学生亲自去革命遗址中感受和体会,这使得其感受更为深刻,理解更为透切,也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须要用感光和行动来体会和领悟的教育方式,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3]。

2.红色旅游“寓教于行”让革命传统教育成为自主学习的教育新时期的大学生大多厌恶被动接受的灌输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教育,如果还采取灌输式教育的方法,则很难让新时期具有强烈好奇心和叛逆心理的大学生接受,更别说受到道德情操的洗礼。红色旅游这种“寓教于行”的教育方式,因其“行—知”的内在特质,让大学生在实践或情影体验中得到启示和感悟。比如重走长征路,通过重走长征路,让学生主动地去感受和体悟革命的艰险,长征精神的伟大。在这种感悟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完全是主动的,其所得的感受直接来自于自身的所思所感,而不是被动接受。因而也使得这种教育更深刻,更有效果,也更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接受心理。红色旅游这种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精神以旅游这一时尚形式传输给大众,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其效果更为显著。

3.红色旅游“寓教于乐”让革命传统教育成为潜移默化的教育红色旅游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其中一个景点或一幢建筑就可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就可能凝结着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当游客在观光游览时,在参与红色活动时,在聆听革命故事时,被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时,他们可能就已经在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并受到身心的震动。红色旅游就是通过这种游览、参与、聆听等方式,让人们在兴致勃勃的旅游过程中,不知不觉、自觉自愿地受到熏陶、接受教育、身心得到锻炼,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且对游客今后的人生也许会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4]。

三、利用红色旅游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方式

红色旅游是一项重大的教育工程,是培育“红色”下一代的新课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需要。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成长直接关系到祖国的伟大复兴。但当前,红色旅游还没有被作为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方式,相关方面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为给高校红色旅游教育的有序、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支持,试探究如下几个问题以供参考:

1.构建大学生红色旅游的开展机制从开展基点上,国家应该给大学生参观红色景区开辟绿色通道。对于学生参观红色景区,目前全国已有相当部分地方开始完全或部分免费开放了,比如湖南的韶山纪念馆、山西的百团大战纪念馆、江西井冈山的安福县全部景点,等等。但还不全面,还没达到开展大规模学生红色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国家虽然已出台了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个人参观实行半票的规定,但各地方对政策的执行还不到位,没有真正把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因此还需要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为大学生红色旅游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从开展主体上,高校应该在财政支出和组织开展方面出台相应的实施方案。在财政方面,为确保红色旅游活动的开展,高校应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项资金,来加强和促进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目前高校通过红色旅游,组织学生进行专门革命传统教育的情况还很少见,大都只作为娱乐性活动而开展。在组织开展方面,因高校人数众多、规模庞大,为确保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的安全、有效、有序开展,在得到国家政策扶持的同时,高校还应出台相应的开展方案及组织细则,从而使大规模开展红色旅游教育有其可行性与操作性。从开展客体上,红色旅游景区应为高校学生旅游教育打造专用平台。一方面旅游景区要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德育队伍,确保在引导参观和安排讲解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高素质的德育指导。另一方面红色旅游景区应和学校一起协商探讨,建构红色旅游的可规模化开展模式。高校大学生规模庞大、人数众多,只有打造一个专门的参观平台,构造一个针对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又具有可行性的开展模式,才能真正有效、有序、长久地开展下去,并取得成效。

2.探索大学生红色旅游的实施原则首先,因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大学生红色旅游应遵循“就近旅游”原则。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国各地,而高校所在地或附近也不乏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比如湖南的故居、刘少奇故居、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等;江西省的革命摇篮井冈山、南昌起义会址、红都瑞金,等等。这种资源优势不仅为高校就近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可能,而且对高校大规模的开展红色教育也十分有利:由于旅游景区距离近,一方面其有利于红色旅游的组织管理,可以为高校节省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则有利于高校和景区及时的沟通和协商,为高校红色教育有效的组织与开展提供信息便利。其次,因旅游时间的季节性大学生红色旅游应遵循“避峰旅游”原则。所谓“避峰旅游”就是为避免旅游的高峰而岔开旅游时间,从而确保质量的一种旅游方式。旅游具有很明显的季节性和节日性特点。一般来说,三四月是春游高峰,五一、十一、中秋等则是节日出游高峰。规定高校相应的出游时间,一方面有利于避免不同高校同时挤对同一景区的局面,同时也有利于调节高校与非高校游客数量季节性高峰的出现,从而不会因游客过多而对景区接待产生太大压力。针对这种带有季节性和节日性的旅游,采取“避峰”原则很好地实现了游客分流,能使红色教育得到有序、有效地开展。再次,因旅游目的的多维性大学生红色旅游应遵循“教乐相兼”原则。开展红色旅游一是要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无论在景区的建设上还是导游的讲解上都要深化其内在的精神实质。比如,在讲解图片时,不仅要讲清其故事原委,更应要透过图片揭示其深层的内涵,因为一组图片不止是某个时段的历史记录,更可能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的彰显。再有,红色旅游本质上是旅游的一种形式,我们在强调其教育性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娱乐性。红色旅游作为德育的一种新形式,只有充分发挥其“寓教于乐”的“乐”,才能达到它应有的教育作用。“教”“乐”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在开展红色旅游时要充分注意“教乐相兼”的原则[5]。

红色旅游范文篇6

关键词:中国红色旅游旅游旅游文化

一、红色旅游的含义。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为外在形式,以其所具有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达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目的的旅游活动。

二、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红色旅游是反映中华民族革命英烈们为保护民族、振兴中华而戮力同心、同仇敌忾的团结奋斗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与民俗文化、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与革命精神,生动地融入了国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好形式,是一件利党利国利民的实事好事”。

三、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活动形式较单一、死板,吸引力不足。

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开发以橱窗、实物展示等静态的呈现方式居多,这种形式既不生动又不活泼,对于旅游者而言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旅游者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共鸣及互动,旅游者参与程度极为有限。尽管从内容上看,这些红色旅游旨在让游客感受红色文化及革命历史,是高尚而积极的。但是由于形式单一、死板,最终不可能吸引大量游客,影响红色旅游的效果。且红色旅游虽然承载着宣扬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丰富内涵,但它毕竟是一种旅游形式,因此,除了突出其“红色”

的特点外,还应注重它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的一般特征,即娱乐性和消遣性,而只有充分利用更多有效而多样化的形式加强游客在红色旅游中的参与性,提高红色旅游本身的趣味性,才能促进红色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不高,重复建设严重。

很多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肤浅,未能将红色旅游的内涵和精髓深度发掘,脱离了红色景区的传统历史文化,而过于凸显其政治色彩,旅游活动面狭窄、活动内容浅表。因此,很难让游客融入其中。有一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因为地理位置、知名度和开发程度等原因,一直存在低层次重复建设的问题,严重浪费了资源。目前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的项目中缺乏“精品项目”和“亮点项目”,难以“留住”游客。此外,有一些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特点不明显,旅游景区内或周边被一些大型现代化建筑物环绕,破坏了“红色”景观,使旅游景区整体风格不协调。

3.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伴随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不高,重复建设严重而来的还有红色旅游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交通和通讯的畅通和发达是形成开放型红色旅游的必备条件,特别是在目前全国红色旅游突飞猛进发展的这一阶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则成为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而且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和红色旅游景区的长足发展。因此,加快进行红色旅游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4.红色旅游区“各顾各家”,缺少统筹规划,难以形成大气候。

在全国红色旅游大兴起的形势下,各地应该将自己区域内的红色旅游发展置于全省、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全局中,这样才能做到整体统筹规划,避免各个红色旅游景区的雷同发展,促成全国红色旅游统筹而又各自凸显特色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又要使各个红色旅游景区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真正站在全局的高度具体落实,这样其主打路线的选择、旅游品牌的树立、旅游项目的策划、旅游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就会具有大局和长远的战略,以此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5.游客类型相对单一,消费水平不高。

目前国内红色旅游景区娱乐、疗养等功能不突出,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且游客群单一,大多是以红色旅游景区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所以青少年是游客中的主要组成成分。而且多数是团队旅游,停留时间短,消费不高,因而收入也不高。此外,红色旅游区周边的集群景观或配套的系列性旅游项目缺乏,也影响了游客在景区停留的时间,大多只停留短短两三天,影响了景区的收益。

四、如何保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国掀起红色旅游浪潮的今天,如何针对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推动和保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持其持久的生命力,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进一步扩大红色旅游的综合效益,注重整体有效规划。

发展红色旅游应当注重综合效益,把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使红色旅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促进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提炼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将在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的革命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英雄事迹充分挖掘和展示。各地区应将本地区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置于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注重统筹互补,形成气候。

2.构建红色旅游产业格局。

目前,国内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多采取展板、实物展示等单一的形式,形式简单,内容缺乏吸引力。不少旅游专家表示,只有将红色旅游内容丰富了才能吸引游客,如果红色旅游线路做不到精耕细作,没有众多游客的参与和整个社会的认同,红色旅游就成了一个空泛的概念,爱国主义教育也相应削弱了效果。

3.丰富红色旅游内涵。

国内有许多红色旅游点“孤立”存在,没有与其它旅游项目或景区形成集群效应,再加上红色旅游景区展示形式单一、乏味等原因,造成游客在红色旅游景区逗留时间短,能观赏的有价值的景点较少,无法在红色旅游景区形成中长期的游客群,游客消费有限,“回头率”低,经济效益低下。因此,要改变红色旅游区的现状,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就要变“单色”为“多色”,让“孤景”成“群景”,促进多元化游客类型的形成,提高景区的消费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公务员之家

4.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在交通、餐饮、住宿及其它各项配套服务中凸显优势,在方便游客的同时,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也带动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红色旅游范文篇7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内涵品位高,体量规模大,赋存形式多,实际影响广,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在全国一路领先,取得了巨大成就。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切实搞好革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要求,依靠江西红色资源所具有的独特性、垄断性和先发性等优势,红色与绿色、古色旅游互动发展,进一步突出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完善红色旅游发展的“一个龙头、两个集散中心、三个支点、六大区域、三大协作区”的总体布局,加强红色旅游宣传推介,注重区域合作和和谐发展,将红色旅游同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发展山区经济,改变老区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把江西真正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强省和旅游经济大省。

红色旅游发展是典型意义的政府主导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根据该模式的要求,江西发展红色旅游必须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1.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的全面启动原则:要充分认识到红色旅游所具有的重大的政治功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等三方面属性,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教育功能、先进文化的传播功能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抓。进一步挖掘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发挥红色旅游的经济功效,走政治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进的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协同互动原则: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红色旅游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形式,从起步到发展都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导,各级政府要在进一步指导红色旅游业健康发展方面有所作为。而各红色旅游景区必须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民间资金和外资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全社会办红色旅游的局面。红色旅游是绝对不允许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出现差错的。所以要由政府做好政治上的保证,而文化建设需要全民的参与[3]。遵循市场规律,按市场化的原则运作红色旅游,真正的把红色旅游推向市场。

3.统一规划、总体布局、分层开发的协调发展原则:坚持对全省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空间、结构和开发时序进行统一部署和总体规划。发展红色旅游要有长远眼光,各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要服从大局,在盘活全省红色旅游业的前提下,按照“一个龙头、两个集散中心、三个支点、六大区域、三大协作区”的总体布局,优先建设重点景区,以重点景区的发展带动其他景区的发展,促成江西红色旅游协调发展,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共同发展的局面。

4.求同存异、深挖主题、创新形式的特色发展原则:各地发展红色旅游要注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尊重客观现实。“红”是红色旅游发展的主题和品牌,但红色旅游和其他各种旅游一样可以形成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红色旅游区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好,人文积淀丰厚,有着发展其他多种旅游的良好基础。红色旅游应主打“红色”品牌,力推复合型精品,逐步形成红色主题、多彩内容的红色旅游新理念[4]。各个景区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改变单一的旧址观光、馆舍展览形式,开发成融瞻仰、教育、观光、休闲、体验、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从而进一步地丰富红色旅游内涵,开拓红色旅游市场。要充分发挥各红色旅游区的自身优势,形成一个主题,多种形式,差异化开发,个性化发展的红色旅游新气象。

5.明确目标、立足国内、走向国际的战略提升原则:目前江西红色旅游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国际市场份额很少。针对国内国外市场失衡的状况,应采取措施促进红色旅游走向国际市场。国内红色旅游在保持游客人数稳步增长的同时,努力提高质量效益。快速发展国际红色旅游,以增加红色旅游外汇收入,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改善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结构,提高红色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红色旅游产业整体素质的要求。各红色旅游区在开发过程中,要明确并坚持这一目标,深刻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做大做强国内市场;同时拓宽思路,放眼未来,把红色旅游推向国际市场,积极地将中国红色文化推入世界文化遗产体系。

二、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2008年起,用两

年时间将已形成的一批重点红色旅游区高标准地建设成为不同发展模式的红色旅游区,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进一步确定江西作为红色旅游强省的地位。再用三年时间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使江西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红色旅游“首选地”之一,主要红色旅游区成为国内外旅游热点,同时力争成为全国的红色旅游学术研究中心和信息资源中心,从各方面巩固江西作为红色旅游故乡和红色旅游强省的地位。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要注重社会综合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具体目标

1.政治目标: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青少年思想教育,以此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通过红色旅游改变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旅游型新农村,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2.文化目标:红色旅游要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重要途径;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注意保护旅游区原生态文化,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风情、风俗、风物;红色旅游要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课堂,弘扬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所承载的艰苦奋斗、努力工作,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崇高精神。

3.经济目标: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使其成为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优势产业。到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40%以上,相当于全省GDP的4.28%。

4.社会目标: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社会经济的引擎作用。通过红色旅游对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力转移,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5.人才目标: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红色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依托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探求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争取能在未来几年之内提高从业人员的学历,使学历层次高级化、科学化、合理化。

6.专题产品:开发好一批成熟的、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红色旅游产品,按照旅游“十大要素”的要求,高标准搞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和线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把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人民军队寻根游、工人运动探源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红色旅游产品和红色旅游文化节事活动打造成为精品项目。中国论文联盟

7.旅游目的地:建设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把井冈山、瑞金、南昌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把萍乡、上饶、赣州建设成为国内著名、国际有一定影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同时建设一批省内著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8.旅游节事:组织举办在国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各类会议、展览、招商活动,加深社会对“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认同感;组织召开中国现代革命史重大事件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制造轰动效应,招徕旅游者,提高江西知名度,保持社会对江西红色旅游的持续关注。重点巩固“红博会”、“红歌会”“军乐节”的优势主导地位,办出规模,办出水平,办出影响,使之成为全国红色旅游标志性的会展品牌。力争把“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办成国内主要的旅游高峰论坛会议。

三、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战略选择

红色旅游发展总体战略是指导红色旅游发展全局的计划和策划,是对发展红色旅游相关重大问题的全局性、战略性的谋划,兼顾到红色旅游所具有的政治性、经济性、文化性三者统一于一体的发展实际,政府主导的地区联动;市场导向的多色互动;适度开发的持续发展,产品开发的精品名牌,效益驱动的管理创新是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选择:

1.政府主导下的地区联动战略模式:政府在红色旅游的发展中应承担主导的作用,要有长远目标,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对省内外红色旅游资源的组合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做到各景区在空间上的融会贯通,在旅游目的地形象上的统一,在客源上的共享,以传统景区带动新兴景区,促进区域红色旅游整体联动高速发展。红色旅游区域合作还要求红色旅游资源与区域内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合作开发。

2.市场导向下的多色互动战略模式:红色旅游能否持续发展,最终由市场来决定。红色旅游的发展,不能脱离市场。在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红色旅游的前提下,发挥多种资源的互补作用,把分散的红色、绿色、古色等多色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多色互动的局面,增强江西红色旅游的整体实力。加强与其他资源的有机结合,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5]。

3.适度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革命文物是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革命遗址的保护和红色旅游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走开发与保护、发展与稳定相结合的旅游发展道路。把旅游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红色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4.统筹规划下的精品名牌战略模式:统筹规划红色旅游发展,以全面盘活红色资源、实现共同发展;认真做好红色旅游区域规划,以充分发挥整体效益。为此,江西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应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着力开发红色旅游精品,重点推出精品线路,重点创“红色摇篮,绿色宝库”井冈山、“江湖都会地,华夏英雄城”南昌、“新华摇篮,红色故都”瑞金等几个名牌,深挖其人文内涵,大手笔策划和建设,增加其动态参与性活动,营造整体环境,推出针对不同客源市场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各个景区优势互补,相得益彰[6]。

5.效益驱动下的管理创新战略模式:在兼顾政治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探求红色旅游发展的创新之路。用新方法来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以便更有效实现旅游综合效益。实施管理创新的“五个一”工程: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并在红色旅游区付之实践;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并借鉴推广;进行一项制度创新并作为改革示范。

四、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举措

1.战略布局

按照“井冈山为龙头,南昌和赣州为集散中心,南昌、井冈山、瑞金为支点,综合建设井冈山、瑞金、南昌、萍乡、上饶、九江(庐山)六大红色旅游区域,跨区合作构建湘鄂赣、赣浙沪、“中央苏区”三大红色旅游协作区”的总体布局,为实现红色旅游互动发展,近期在全省重点建设十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井冈山“革命摇篮”景区,南昌“英雄之城”景区,瑞金“红色故都”景区,安源“工运摇篮”景区,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弋阳革命纪念馆,新建“小平小道”,于都“长征始发地”景区,永新三湾改编旧址,萍乡、铜鼓、修水秋收起义纪念地景区。十个重点景区作为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重点产品和红色旅游线路组合的主要部分,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2.战略举措

办好一个“红博会”:由省政府牵头,继续联合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旅游

局等中央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市有关部门,在全省各地和省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精心办好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今后,“红博会”实行市县“申办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充实活动项目内容,注重创意设计,加强媒体宣传造势,吸引更多展团参展,使之成为充分展示江西主题形象、全面整合旅游产品、广泛吸引八方来客、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国性旅游经典盛会。

举办系列高峰论坛:继续办好地方系列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包括已举办过的井冈山红色旅游高峰论坛、萍乡赣湘红色旅游合作高峰论坛、瑞金红色旅游高峰论坛等,其他有条件的红色旅游区也可在近期举办类似的论坛活动,旨在造势发展;在此基础上,在南昌举办第一届江西红色旅游高峰论坛,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以及旅游政府部门官员就发展江西红色旅游的重要问题建言献策,以后每一届高峰论坛的实行“申办制”。让地方和省红色旅游高峰论坛成为每年江西红色旅游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为江西红色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按照打造“数字化江西旅游”的总体要求,将红色旅游信息平台作为全省旅游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全省红色旅游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程专家咨询小组,加快红色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及信息化队伍建设,切实拓展信息技术在红色旅游各生产要素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建设覆盖旅游咨询、旅游服务、旅游宣传、旅游网络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旅游企业宣传等方面的全省红色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并逐步健全信息平台服务功能,促进江西红色旅游发展[7]。

建好一批教育基地:在建设好目前江西省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有关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江西红色旅游的知名度。近期,高要求、高标准建设好新建“小平小道”景区、莲花“一枝枪”纪念馆、新余罗坊会议纪念馆、尋乌调查纪念馆等教育基地,争取晋升为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做好一个总体规划:在2004年印发的《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基础上,邀请熟悉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旅游专家队伍,举全省旅游智库的智慧编制好《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在对全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在产品整合、战略举措、宣传营销、资金筹措、保障体制等方面给予具体可行的实施意见,统领江西红色旅游朝健康、稳定、协调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黎洁,赵文红.旅游企业经营战略管理[J].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1.

[2]张辉.旅游经济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155.

[3]吴必虎,余青.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3.

[4]黄细嘉.红色之都,多彩苏区[J].江西社会科学:增刊,2005:62-63.

[5]谢雨萍,胡海胜,郑艳萍.论庐山红色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752-756.

[6]龚志强,江小蓉.浅议红色旅游开发的新思路[J].商业研究,2006,(16):200-202.

红色旅游范文篇8

关键词:江西;红色旅游;井冈山;心理效应

江西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和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为后人留下了一大笔永远值得学习和传承的伟大精神,也为江西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所谓的“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所以,发展红色旅游是“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的政治工程;是“挖掘一种内涵、铸就一种精神”的文化工程;是“开发一方红,致富一方人”的经济工程;是“三位一体”、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江西的红色与绿色、古色的交相辉映,构成了江西品味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江西的一座座名山、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村庄,都见证着一个个历史的奇迹,传扬着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全省16座名山,座座风光旖旎,文化底蕴厚实,也几乎都与红色紧密相连:井冈山是中国近代革命的“第一山”;庐山是国共合作的一座桥梁;三清山是红十军常驻地和活动地;龟峰是弋(阳)横(峰)暴动举行地;武功山是红军长征后留守人员打游击的战场;大余的梅岭是元帅历险地……

红色,正成为江西旅游的主色调;红色旅游,正在被打造成江西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热线。2004年,江西“红色旅游”大步向前,全省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达1350余万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77亿元,占全省接待国内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近1/3,红色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2.2%。2004年,革命圣地井冈山共接待游客162.97万人次,增长34.6%;红都瑞金市共接待游客53.5万人次,增长31.4%;而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接待人数则同比增长60%以上。由此可见,江西省红色旅游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态势。那么如何把握旅游者心理需求、刺激其对旅游产品的消费欲望、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呢?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有关江西红色旅游产品营销中的心理效应。

红色旅游产品作为我国众多旅游产品中一个重要的分类,它也脱离不了普通旅游产品的一些特点,所以在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过程中有其特点,也有其作为旅游产品的普遍规律。要搞好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首先应了解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其次是了解旅游购买产品的过程。最后要依此据采取相关措施,最终实现其销售的目标。

一、在红色旅游中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旅游者的购买受多种行为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旅游者自身因素,如旅游者个人特征、家庭、需要、购买心理和购买动机等;另一类是外界因素,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相关群体因素、企业营销策略因素等。

旅游需求是人类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人们要求变换生活环境以调节生活节律和探奇求知两方面。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旅游心理是复杂的,同时,随着国内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对过去红色记忆的怀念之心促成了人们产生了解红色革命历史的情结。所以,在实现红色旅游产品营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消费者购买同一红色旅游产品的不同心理特征,就江西红色旅游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来说,旅游企业主要应针对消费者的如下心理特征开展营销服务工作。

1、旅游者的游览观光心理。游览观赏心理是自古以来游客的一种最普遍的旅游心理。江西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中国“红色摇篮”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始发地、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诞生地等等众多中国革命之最,江西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将众多的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为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旅游概念,赋予其旅游产品更鲜活的生命力,规划并制定众多供旅游者游览观光的旅游线路是一大难题。红色旅游中主题是红色革命历史,如果仅仅只是千篇一律的革命故事、革命纪念地的宣传或游览,难免会让我们的旅游者审美疲劳而产生一种枯燥的感觉。为此,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要考虑到交通、地源、自然资源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比如:在设计旅游线路中要充分考虑红色旅游资源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相结合的方案,用科学的发展观赋予红色旅游产品以新的生命力。

2、旅游者享受红色教育激励性的心理。红色旅游,是我国现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是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传统与特点。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焕发出无比强大的革命精神,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无疑起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国建立后,我们仍然依靠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精神力量不断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物质力量。然而,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也像经济工作一样,需进行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形式也必须跟上社会的现代化,才能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所接受,进而在全体人民中形成一股凝聚力,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江西省在组织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活动中广泛联系实际,开展了“上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唱一首红军歌、吃一顿红军饭、看一场红色歌舞、走一段红军挑粮路、写一篇参观学习心得体会”等“六个一”活动,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欢迎。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教育了人、振奋了精神,又促进了江西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旅游者对红色革命的求知探索心理。江西是一个红色旅游资源大省,被称为“红色摇篮”。这里有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这里还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利用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江西省培育和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形式。在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旅游者的好奇心,关注旅游者对那段渐渐离我们远去的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的情愫,将相关知识组合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的求知探索心理。红色旅游产品的宣传区别与其他的旅游产品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真实,完完整整的还原历史,让我们的旅游者获得更多的知识享受与革命情怀的熏陶。

二、旅游者购买红色旅游产品的过程

旅游者要想称心如意地购买红色旅游产品,就必须了解红色旅游产品所具有的特性。由于红色旅游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在空间上具有不可转移性,所以,人们可以在异地购买红色旅游产品,但只能在红色旅游产品所在地消费产品;加之红色旅游产品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红色旅游产品所处的特定空间环境,使得同类的风景与文物古迹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情调与文化。因此,消费者在作购买决策时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大不相同。不管消费者在实际购买时花费多少时间,对任何一种产品来说,它的第一次购买一般都要经过这样一个购买过程,即认识需求——收集信息——比较选择——购买决策——购后评价5个阶段。为此,旅游企业必须充分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广泛宣传介绍旅游产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促成旅游者在众多旅游产品中作出抉择。

三、促进红色旅游过程中购买行为的营销策略

1、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加大对江西红色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心理学认为:重复就是强化刺激。通过大量的宣传使消费者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刺激,从而达到保持记忆的目的。由此,旅游企业应采用大众传播媒介、新闻会、各项节庆纪念活动、展览会、广告、企业刊物等形式,高频率、高密度地进行宣传,使将要推出的旅游产品深入人心。

应通过举办红色旅游系列活动,打造好“红色摇篮”品牌。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建立红色旅游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为发展红色旅游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举办红色旅游博览会,包括江西红色旅游图片展,红色旅游产品展示推介会、红色旅游风光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红色旅游导游大赛等系列活动,宣传推介江西省红色旅游产品,着力打造“红色摇篮”品牌。另外,通过的衬托宣传加大“红色”概念的渗透力度,例如:已经在全国开展了两年的“红歌会”得到一个很好的反映。

2、提高信息来源的可信度,加强对红色旅游产品的宣传。在旅游产品营销过程中,如果传递的信息内容权威性高,其可信赖程度就强,旅游者就易信服;反之,信息内容缺乏权威性,其影响力就弱。如果旅游者对一些新景点的信息尚不了解或知之甚少,甚至持怀疑态度,作为旅游企业的经营者,就需利用名人效应或有关学术机构的鉴定来提高自身信息的可信度,一般来说,“宣传者威信的高低与其效果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被宣传者的态度转变与宣传者的威信有直接关系。通过举办大型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活动,让广大的潜在旅游消费者对信息的了解有一个直观、真实的平台,例如:2002年举办“血染的丰碑——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事迹爱国主义教育全国巡回展”;2003年举办了井冈山精神大型展览,在北京掀起“井冈热”;2004年1月江西省联动北京、上海等七省市签署了《七省市共同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吹响了共同发展红色旅游的号角。

另外,江西在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的过程中,政府也对整个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江西省政府批准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提出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布局和目标。江西省按照“一个龙头、四个基点、三个集散中心、六条精品线路”展开红色旅游产品运作。通过3年努力,要开发好一批成熟的红色旅游产品,打造出具有震撼力的“红色摇篮”大品牌,建设成快速增长的红色旅游产业,培育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在红色旅游产品营销中正确运用心理学中片面说明与全面说明的方法。旅游者的态度对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作用重大。旅游者的态度具有两重性,即一方面是有利于其作出购买决策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是阻碍其购买的消极态度。作为红色旅游产品的经营者,就要想办法鼓励和引导旅游者的积极态度,减少和转化其消极态度,从而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片面说明是只提对自己有利的论点,以影响旅游者的态度;全面说明是将有利论点与不利论点同时提出,让公众从比较中得出自己的结论,表明自己的态度。一般地说,全面说明比片面说明效果好,但要以旅游者的文化素养为前提,对文化素养低的旅游者来说,片面说明的效果反而更好。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表明:从意见沟通关系的角度来看,说服是使人们态度转变的最直接因素。但说服是一种系统沟通,它首先要考虑的是被说服者原有的态度是什么,其次要考虑用什么样的信息来说服,最后要考虑被说服者接受这些信息时有什么动机。

从现代营销学理论讲,营销人员所面临的是一种双向沟通,一方面要尽量设法把双方的目的统一起来,减少矛盾与冲突;另一方面,更要善于以消费者的眼光看待问题的实质,把双方围绕交换行为而展开的努力统一起来,寻求合作,促成交换的实现,顺利完成推销任务。

4、对红色旅游景点进行“增新、改老”,以提高红色旅游产品形象。所谓“增新、改老”,就是适应旅游发展需要,开发新的红色旅游资源,开辟新的旅游景点与线路,改扩建老的红色革命景点,从而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形象。首先,对原有“南昌-吉安-井冈山线”、“赣州-瑞金-于都-会昌-长汀-上杭-古田线”、“井冈山-永新-茶陵-株洲线”、“黄山-婺源-上饶-弋阳-武夷山线”等4条精品线路,在原有的旅游线路基础上还可以整合优势红色旅游资源,开辟新的旅游线路,使其更能让旅游者心动。比如说,开辟以红色革命时间先后顺序或者长征在江西的行程路线为线路的新的旅游线路。

红色旅游范文篇9

1.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红色旅游景点都由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一起管理,由于各自职责的不同往往产生冲突。旅游部门有开发景点的积极性,却要受到文化部门的限制。而文化部门为事业单位,缺乏发展红色旅游的内动力,即便有开发的想法,但经验和能力又有限。同时,文化部门出于对文物资源保护的考虑,也不愿放手让旅游部门来开发。这种管理体制造成了部门间的利益冲突,使其难以形成合力,对我国红色旅游发展极为不利。

2.资金管理乏力

我国红色旅游资金大多数是由政府拨款扶持的,商业投资较少。尽管政府设立了红色旅游专项基金,一些景点也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拨款,但由于资金管理不力,一些景点的改扩建工程往往都因受资金数量、使用方式和资金到位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而搁浅。由此导致红色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开发利用不足、建设档次低、陈列馆陈旧甚至破烂等一系列问题。资金管理乏力成为制约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使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3.质量管理老套

红色旅游质量管理主要指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我国多数红色旅游景点目前仍以传统的参观、观光等游览方式为主,缺乏参与性项目。此外,景点强调教化功能,开发的内容形式、展示方法和导游词的设置都只基于让游客了解历史。然而,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旅游活动,亦是以休闲为目的的。红色旅游质量管理的这些方式不能为旅游地招来更多游客,更不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4.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红色旅游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但整体素质偏低。虽有调查显示这种现象是由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旅游行业而致,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对在业人员培训意识不强,对人员招聘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造成红色旅游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红色旅游管理问题的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

针对红色旅游多头管理的现象,要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可借鉴其他景点的成功经验,如四川华蓥山“国家拥有资源、民间投入资本、委托专家管理”模式,它实现了所有权、开发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并使国家利益的长期效益、企业开发项目的经济收效和专家管理的品牌效益达到了和谐统一。另外,景点所在省市要建立统一的红色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驱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助跑器和动力源。

2.强化资金管理手段

资金管理手段有效与否是红色旅游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各景点除积极争取国家、政府的各种资金外,还要树立市场意识,广泛吸纳社会投资(包括投资商、当地居民、社会团体等)参与景区建设,包括采取招商引资、股份制开发等方式,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另外,要成立专门的红色旅游资金监督与调查委员会,以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同时,为了确保专款专用,要把资金的利用情况适时公布,以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3.创新质量管理方式

在红色旅游质量管理的思路上要努力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现实需要,要体现时代感,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以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增强旅游产品的综合吸引力。在具体操作时要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做到深度开发与创新开发相结合,以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品位。同时,红色旅游景点应与其他景区和其他旅游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开发,以拓展红色旅游的市场空间。为了改变教化式的讲解方式,可设计开发吸引游客参与的互动节目,以丰富游客的身心体验,避免枯燥与单调。4.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市旅游局要组织专家编写相关教材,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要定时组织人员到旅游发达地区学习,吸收外地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实行导游人员竞聘上岗,让游客选择自己喜爱的讲解员,进而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另外,应从高校相关专业中吸收优秀的毕业生,在全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旅游营销人才和旅游高层管理人才。

三、结论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管理不当而造成的。本文分析了我国红色旅游管理中的四个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归纳如表。

参考文献:

[1]张广瑞刘德谦魏小安:2004年~2006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9

[2]冉燕:红色旅游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以四川红色旅游开发为例[D].四川大学,2005

红色旅游范文篇10

一、健全红色旅游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的有效渠道

1、引进专业人才。在专业人才的引进渠道方面,首先应该本着德才兼备、择优录取的原则,可以考虑吸收旅游大专院校优秀毕业生,优先考虑自愿参与到红色旅游队伍中来的人员;其次可以吸收旅游业内有经营管理经验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要注意全面考察被吸收人员是否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素质的要求;同时,红色旅游业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在人才引进后,不仅要考虑使用,更要考虑培养,以便更好地留住人才,改善人才的工作待遇和工作生活环境,给他们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2、培养内部人才。在培养机制方面,应营造有利于红色旅游人才培养的政策环境,出台有利于红色旅游人才成长的具体措施,实现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在培养方式方面,可以通过培训学习、考察学习、网络学习、调研学习等方式,提升红色旅游管理水平。在培养内容方面,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不仅要有业务技能和业务水平的培养内容,还要重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因此,红色旅游人才队伍的培训工作要有全面性,旅游培训工作只有将职业道德、理论素养、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红色旅游人才队伍的素质。

3、吸收各类相关的专门人才。红色旅游是由红色和旅游两个属性组成的新概念,这内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与旅游学理论的结合,特别是中国的红色旅游能满足国民的精神需要,也将逐步被国际市场所认可,这客观上对旅游资源的人力开发提出了综合广泛性的要求。为适应新时期国民素质教育的需要、民族精神培育的需要及当代社会现实的精神需求,从人力资源的开发方面来讲,需要建筑、地理、园林、历史、文化、民俗、经济、旅游、管理、外语等各领域人才的通力合作,这对确立灵活的用人机制,有效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服务于红色旅游事业,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

二、提升红色旅游品牌的多功能立体化效应

1、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导向作用。主题鲜明是红色旅游产品的第一个突出特点,集中反映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主题上。因此,如何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导向作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其次,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再者,旅游从业人员的讲解工作也要到位,红色旅游中的讲解员是否掌握相关的技能,是否能让游客得到深深的感染,对实现红色旅游主题的教育目的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提升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根据文化形态学的理论,红色旅游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形态、精神文化形态和行为文化形态。而精神文化形态是红色历史的观念形态的反映,是红色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传播和展现,是红色旅游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贯穿于旅游文化三种形态之中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精神。[1]因此,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也成为红色旅游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着力点。首先,应保护好红色旅游的物质文化;其次,开发多层次的红色旅游产品;再次,深度挖掘红色旅游的精神文化。

3、重视红色旅游的社会价值。红色旅游的社会价值,总的来说是指具有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持续健康发展的价值。红色旅游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关乎到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具体表现在当地百姓生活水平的高低、就业率的多少及当地景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情况等等,还关乎到整个国民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状况。更重要的是,通过红色旅游所承载的红色精神、红色文化有效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包括和谐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营造红色旅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氛围

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是天生就具有的,它受到社会庞大的环境影响,其中社会舆论所形成的观念环境对人的思想意识、情感世界、道德取向等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和感染作用。“社会舆论的力量是无形的,表面上似乎没有力量,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社会舆论的力量和影响,是绝不可忽视的。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能对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性情,影响人的气质和社会的风气,形成某种道德的氛围。[2]由此可见,在红色旅游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可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培育健康向上的红色文化土壤,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红色旅游中的实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1、加强红色影视作品的影响力。“红色影视"是以革命话语为主要形式创作的影视作品。凡是反映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进行的浴血奋斗,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付出的艰辛努力的影视作品,都可以视为“红色影视"。由于影视作品具有视听享受的功能,较之阅读静态的红色书籍而言,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如反映中国革命处在艰难岁月的《井冈山》和《长征》,通过这些作品的渲染,不仅能让人们对历史文化和红色精神有直接的强化刺激作用,还能吸引广大观众前往红色景区的,促进红色旅游的践行,更好地使受教育者在红色旅游活动中感受历史的真实脉络。

2、借助其他各种传媒渠道。除了加强红色影视作品的创作和宣传以外,也不能忽视其他传媒渠道来传达丰富的红色经典,如网络媒体、广播、讲座、报刊杂志、文学艺术、诗词歌舞、书法绘画等。特别是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大众媒体,是常见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能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定期举行红色旅游论坛峰会。通过红色旅游论坛峰会,不仅可以解决现实中多头管理的问题,理顺管理体制,还能对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红色旅游中的价值进行有益的探讨和总结,让难以解决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想法和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从而会更有效地促进红色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红色旅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四、加强红色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