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高考十篇

时间:2023-04-08 16:44:18

播音主持高考

播音主持高考篇1

关键词:播音主持;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the broadcast television industry is gradually showing a growing“audience fragmentation”and“narrowcasting”development trend,more and more diverse audiences interest,so peoples quality of broadcasting moderator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creasing,radio host personnel training are also facing greater challenges.So the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nnovate,enhance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and method.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ofessional radio host universities training objectives,analyzes the current radio host professional training,as well as provide effective training measures to be able to provide some benefits to the radio host of high-quality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radio host;quality;personnel training mode

一、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播音主持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能够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这就是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也是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因此,高校必须要深入分析社会的实际需求,积极改革播音主持专业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社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可以选用“理论结合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为学生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知识架构,引导与鼓励学生积极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将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为学生在今后工作提供可靠的知识基础与技术保障 [1]。

二、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教育理念不够科学

首先,在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方面,一些高等院校尚未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为了扩大招生,有些高校降低了学生的入学门槛,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入校,然而却忽视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个人能力,于是造成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对大部分学生的教育也造成严重影响;其次,部分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学生的外表以及天生的资质,但是尚未充分认识到后天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一直持有传统的教育观念;同时,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尚未充分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思维拓展空间,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我国现有的已经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等院校大概有300多所,其设置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演讲与口才、普通话语音以及电视播音与主持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参照中国传媒大学在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上的设置。然而因为每个院校都具有自己不同的办学层次与人才培养规格等,相同类型的课程设置并不能充分发挥本院校的优势资源,而且也无法充分满足新媒体与广播电视对多种人才的需求 [2]。一些高校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往往重点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与发音等,但是却没有为学生提供类型化节目以及通识教育的训练,于是造成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缺乏深厚的内涵,在很多方面都较为相似,不具有独有的优势,根本不能充分顺应媒体“分众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无法成功的主持专业频率类型化节目,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

(三)、教学方法不科学

很多高校在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时候,往往采用理论授课和实践指导相互结合、镜头前训练和课堂授课互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尽管这些方法比较重视因材施教以及实践训练,然而因为这些训练基本上都是在学校的实训室内完成,依然属于校内教学的模式。而一些高等院校的实训环境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软硬件没有及时更新以及部门系统性存在缺陷等,这和实际工作有着较大的区别,不能为学生创设出实际工作的情境,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影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缺乏足够的现代化教学设备

许多高等院校现在还是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缺乏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这就为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虽然一些高校已经配备了硬件设施,然而很多设施都已经老化,无法紧跟时展潮流,无法充分满足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需求,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严重阻碍了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五)、评价内容单一

一些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在评价学生能力与表现的时候,往往侧重于学生在镜头以及话筒前的临时表现,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如平时的早功练声等,而且教师也很少关注学生对通识知识的了解程度 [3]。如此做出的教学评价会比较片面和单一,不能全面、系统的判断与评价学生自身的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而且不能有效的激励学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力。除此以外,因为高校教师通常都不坐班,在课堂上授课,而在课下却很少与学生交流、不能面授答疑,因此是导致评价比较片面的一个原因。

三、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在以往选聘播音主持人的时候,通常比较重视主持人的声音以及外表,却忽视人主持人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在新媒体时代,选聘主持人时应该更加重视播音主持人的自身修养与专业能力。而各大高校也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充分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而使其充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合理设置课程

目前,根据对上一年度央视评选出的30名优秀播音主持人进行的调研可知,其中10人具有播音主持专业背景,具有经济与管理学、新闻以及外语专业背景的分别是4人、4人以及3人,其他人员分别具有声乐、导演、法学以及医学等不同的专业背景。由此可知,我国的广播电视等媒体对主持人具有多元化的专业背景需求。所以在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不但要充分重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同时还要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其次,可以增设类型化节目(如《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等播音主持的训练课程,从而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特长,进行专攻学习;与此同时,还要剔除具有重复内容的课程。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加强资源的合理整合。

(三)、完善教学设备

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担负着培养优秀播音主持人才的重任,对专业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加大投资,提高教育成本,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学校要积极更新教学设备,淘汰已经落后的传统设备,配备一定量的现代化视听录播演摄控设备,而且还要设置充足的演播场地,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比较逼真的播音主持模拟环境中得到训练,有效培养学生在镜头前与话筒前的适应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四)、加强实践教学

基于播音主持教育教学的现状,各大高校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首先,学校可以和传媒机构合作,在传媒机构中创建教学实践基地,开展校外课堂,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以及参观,深入的了解播音主持人应该具有的能力素质以及岗位职责;其次,可以与传媒机构以及传媒公司合作,开办类型化节目配音与主持通道板,同时邀请著名的电视一线配音演员以及播音主持人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而且也可以针对不同的作品以及栏目对学生开展模块式的教学,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就业能力;最后,学校可以与传媒公司与传媒机构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硬件设施,例如学院礼堂以及演播室等进行节目的拍摄与录制,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播音主持人的培养需要多元化的师资结构与较强的师资力量。因此,各大院校应该创建多元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而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现在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通常为来自于媒体一线上的兼职教师以及学校的专职任课教师,因此,学校应该邀请更多的播音员以及主持人来校演讲或者授课,而且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聘请一些国内外的优秀专家学生来校授课,从而不断壮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内部教师的培训,为其创造更多出国深造以及去媒体机构实践的机会,有效培养教师的个人能力与专业素养 [5]。学校还要尽量为教师提供科研与技术创新的条件,进而促进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

(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由于播音主持专业具有其独有的专业特点,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综合、多元化的评价。首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进行横向比较,特别是针对以前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要重视评价的归纳性以及关联性;其次,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处于自然状态下(如早功练声等)的日常教学评价;再次,学校不仅要积极培养学生播音主持能力,而且还应该鼓励学生拓展视野、加强内在素养的提高,合理的评价学生的素质能力与知识掌握水平;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安排教师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面授答疑的机会,而且也能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最后,要引导学生多听、多看与专业相关的录像以及录音,而且要鼓励学生进行模拟,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或是互评。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广播电视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因此各大高校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加强教育改革,如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教学课程以及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设备与评价方法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而为广播电视行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吕炜.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新闻知识,2012,05(09):90-91

[2] 蔡蕊伊.试论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教师,2013,10(03):27-28

[3] 张倩.浅析播音主持人才专业技能与专业心理品质的培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03):120-122

播音主持高考篇2

摘要:国内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没有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体系,对高职高专如何培养具有采、编、播合一的并具有个性化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更没有新的科学的研究。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现状、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难点、教学研究的切入点与创新点、教学研究的思路、教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期为我国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与冲击,国外媒体到国内来参与竞争,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办台观念、用人机制、经营理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电视一线的改革直接影响着教学,我们急需研究在新的形式下应该如何培养具有采、编、播合一的并具有个性化的广播、电视播音员与主持人。

从目前国内开设的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的现状看,尚没有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缺乏采访、编辑、即兴评述、节目策划、对手配合、设备操作等能力,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实践环节、教材等需要形成一个新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系统。从所了解到的教学现状、教育课题和相关科研项目上看,针对性的研究和讨论较少且不能适应广播、电视的播音与主持发展的需要,而已有的观点多为练习有稿播音,对无稿、个性化主持及对采访、编辑制作节目的能力的培养鲜有研究,对高职高专如何培养具有采、编、播合一的并具有个性化的播音员、主持人更没有新的科学的研究。

一、我国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现状

1.课程结构、设置、课时分配不合理,很多新节目类型没有科学的理论阐述,而有一些现今少用或消失的节目类型却仍在课程中,如文艺播音、通讯播音等;而新兴的广播、电视主持形式在教学中少有体现,如服务类节目、娱乐类节目、广告影视配音、活动与会议主持等。课程里除了播音与主持有稿专业知识,少有采访、编辑、即兴评述、节目策划、对手配合、设备操作等知识结构,也少有无稿主持的训练。

2.实践环节设置课时较少,特别是小课教学课时较少,而理论课较多,造成学生缺乏主持节目、采访、编辑、节目策划、对手配合、设备操作等实践能力。

3.考试制度落后,没有实行项目考核,没有实行教考分离,没有实行“会诊”等,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缺乏一套适合适应现今传媒的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材。

5.没有完全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原则,使学生主持个性发展不足。

6.没有完全实行项目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7.教学的定位不够准确,应做出修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日趋增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数量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增加,社会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逐步加大,高职高专播音与主持人的培养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体系,并且在教学质量上进一步提高。

二、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难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播、电视一线进行了改革,其越来越窄播化的发展,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有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即兴评述、节目主持、节目策划、对手配合、广播设备应用等综合能力,要求广播主持人应有个性化的魅力。

根据现今对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通过对我国电台、电视播音与主持现状、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的分析、调查、访问、交流,根据不断发展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的需要,尝试调整课程规划与设计、培养目标、改进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改进考试方法等,制定相应的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方案、实践方案、教材建设方案、课程考核方案等,探讨高职高专的课程改革模式,培养适应现今电台、电视台所需要的播音员与主持人。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改革的难点是:没有可以借鉴成熟的经验,没有改革成功的典范。

三、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研究的切入点与创新点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改革的主要切入点是:研究改革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进考核办法、创新改进教学方法等。

创新之处是:将构建新的课程结构、新的课程设置、新的培养目标、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新的考核办法、新的教学方法。

新的课程结构:实行“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改革,新的课程设置分为新闻类课程、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文学类课程,增开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电视化妆、声乐训练、表演基础、形体训练、影视广告配音业务、活动与会议主持、市场营销、非线编辑、网络新闻等。

新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省、市、县级台的具有个性的采、编、播合一的播音员、主持人。

实践教学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时做出成品节目,除了小课实践,还有安徽省电台、各地市电台、院电台、系模拟台、小课辅导间等为学生提供平台,增加实践时间,培养具有个性的、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

新的教学方法是:实行项目教学法,教学完成各个项目,提高教学效果。

四、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研究的思路

第一阶段:搜集信息,阅读文献,为课程教学改革做准备。

第二阶段:完成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教学双纲、实践教学训练方案、双项考核办法。

第三阶段:完成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中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的改革方案。

第四阶段: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五阶段: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修正、总结。

第六阶段:逐步编写高职高专专业教材。

五、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全面整理国内外现有的广播、电视主持与播音教育方面的文献和研究报告,形成研究的素材。

2.调查调研法:对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剖析广播电台的现状。对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的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了解教学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切入点。

3.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全面了解教学现状,为制订对应的主持与播音课堂教学规程和评价模式提供基础。

4.交流研讨法:研究并借鉴其他院校好的经验和做法。

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依据我国的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的教学现状,通过对高职高专的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培养的质量,提高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采、编、播的能力与个性发展的空间,推动我国主持与播音专业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秋燕.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M].科学出版社,2004,10.

[2]付程.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

[3]陈雅丽.实用播音教程广播播音与主持[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

[4]胡正荣.世纪初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6.

播音主持高考篇3

一、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现状

播音主持专业今年来逐渐变成考生报考的热门。各大院校也观察到了考生报考的趋势,为了迎合考生的需求,纷纷设立了相应的播音主持专业,使得播音主持专业从原来的只在艺术类专业院校当中存在发展成为了现在综合性高等学校当中的热门专业。全国大约有一百七十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在五千人,其中生源质量最好的是中央传媒大学,其次是浙江传媒学院等一系列开设较早的院校。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每个学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名字一样,但是培养方向却不尽相同,有的院校偏重于培养新闻类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有的院校则偏向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能够在专业领域内更进一步。同时,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也显露出多元化的趋势,以前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工作于广播电视机构等国家设立的机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向了互联网的有关行业,比如互联网主播等工作。

二、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质量低

播音主持专业主要是面向艺术类考生的一个专业,报考的门槛比较低。随着全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考生梦想成为一名主持人,同时高校根据考生的需求也设立了相关的播音主持专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报考播音主持专业,就会出现招生质量下降的问题。

(二)师资队伍薄弱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播音主持专业,导致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不能够满足这么大的需求,学校不得已只能面向社会进行招聘,这样招聘而来的大多是兼职的教师,他们的主业大多是主持人,虽然他们的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涉及理论知识方面难免会有些欠缺,长此以往对于教师队伍的平均专业水平是一种降低。

(三)教学内容陈旧

根据目前的播音主持专业发展来看,大多数的毕业生对于业务方面都不是很精通,很难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同时,因为学校在教学方面建设的不足,导致对于先进的教育方式普及困难,这就使得学生学习不到先进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发音、语言表达能力和节目主持等方面,而当前的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这种需求。随着全媒体时代电视广播的发展,网络直播已经逐渐变成最热门的广播方式,随着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大量涌入,这个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三、全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发展模式与培养方向

(一)专业培养与行业需求相结合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这其中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能够和实际的就业相吻合,这就导致了播音主持行业虽然有着大量的毕业生,但是却很难胜任相应的工作。因此,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紧紧结合当前行业所需,从而缓解行业内人才缺口和毕业生中就业难的矛盾。

(二)专业发展与个性化相结合

要对于学生而言通识教育是综合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就需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之后的竞争当中可以有竞争的力量。现代传媒是一个综合的项目,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个性特色。

(三)复合型人才的标签化培养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同传统的播音人才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对于复合型人才需要。复合型是指面对新的行业要求,播音主持专业的人不仅可以展现在语言方面的优势,同时还可以在其他方面也展现出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全媒体时代,对于平台而言,需要的是有鲜明特色的主播,这就对于播音主持人才要求有很高的辨识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受到大众的喜爱,以及更加容易被路人所知晓。

播音主持高考篇4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实践教学 模式探究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传媒产业更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伴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传媒产业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形成了巨大的人才需求量。然而,我国的传媒教育却明显滞后。单纯依靠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专业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目前我国已有超过200所各类大中专院校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或方向,涵盖了本科、专科、中专等各个层次,与此同时,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在数年间迅猛增长,由此也带来了教学班级结构日益庞大,生源更为多元等新课题。这就使高等院校不得不重新审视目前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现状,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并寻求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

由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最早由原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开设,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形成了具有较为完备的专业理论体系――“中国播音学”,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而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或方向)的地方高校由于受到师资、设备、理念、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无法达到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条件,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继承但没有完全照搬中国传媒大学的模式,而是发挥自身特点,根据办学条件形成了与地方院校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部分高校的教学模式不仅偏离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身所特有的教学规律,也导致了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成为了地方高校传媒类院系发展的瓶颈。因此,对现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专业技能引导、检测和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拓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未来发展道路,充实和完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理论体系,更对地方高校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本科专业,增强院校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可以提高地方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实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应当在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经过众多院校的多年教学实践和研究,“大课讲授、小课训练、课余巩固"这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通过大课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大量的小课训练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对于提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

1.保证小课训练课时量。地方高校由于受到师资力量的限制,本应1:6的大课小课比,已经被压缩至1:2甚至1:1,这样的大课与小课的比例严重影响了该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地方高校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证至少1∶4的大课与小课的比例。

2.拓宽专业技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传媒产业当中重要的一环,随着现代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提高,“采、编、播”一体化的行业发展趋势的要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育已经不能只停留在教授学生学会“说话”――符合传媒生态的播音与主持,而必须具备传媒行业对于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一专多能。因此,在确立了“一专多能、专业共享”的主要思路后,即整合中文、广播电视、新闻等专业的相关课程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进行资源共享,以此提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适应传媒行业要求的能力。

二、拓宽实践教学的载体

普通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基本依靠课堂、实验室、实验器材等,对于硬件投入的需求较高。传媒产业属于高投入、高附加值、高产出的行业,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属于传媒产业中的一个环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要特定的演播室、演播厅、语音训练室等实训场所,对于地方高校而言,由于受到财力、师资及其他因素的制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预期成效。因此必须结合地方高等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法。

1.充分依托有形载体。教学工作离不开课堂,实践教学同样如此。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同时,将课堂延伸至校园,不受教室规模的限制,拓展至诸如舞台、操场、兄弟院校和广播电视媒体等。这样的教学延伸,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不仅能够将教学空间得到延展,而且能强化该专业学生的表现心理,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与兄弟院校的专业交流及向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实践学习,对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准了自己的风格定位。

2.积极拓展无形载体。教学空间的拓展对于突破教学设施的限制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积极拓展教学的“无形载体”同样对于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无形载体”,即将课堂延伸至各类型的比赛、演出等校园活动中去,通过“以演带练”、“以演带学”,“以赛带练”、“以赛带学”的方式,既契合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强烈的表现心理和表现欲望,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使得专业实践教育在演出、比赛当中能够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产生丰富的实践教学成果。

(1)专业演出带学。积极开展各类型演出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融实践教学于其中。

首先,进行短剧演出。通过对经典课本剧的挖掘、编排,以及自主编创新剧目,形成了具有校园影响力的话剧作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奠定了良好的语言表达基础,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较好的专业保证。

其次,进行专业汇报演出。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对于舞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但由于大多数学生缺少舞台的锻炼,对与舞台又充满畏惧感。普通高等院校由于受到师资力量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开设舞台表演课程,因此就使该专业学生真正登上舞台之后,容易忽略一些基本的舞台表演要领。因此,必须通过增加登台次数,增加舞台经验来消除这种不足。

(2)专业竞赛促学。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以个人能力为基础的综合素质的竞争更是当今社会对于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校园也不应该将竞争拒之门外。因而,开展朗诵、演讲等大赛,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实力能够在竞争中得到体现,同时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促使低年级学生向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水平看齐。

(3)专业平台提升水平。实践教学如果仅仅依靠实验室、实验设备是无法取得较好成果的。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之外,需要更高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来辅助教学工作。

目前,高校内大都办有校园广播站,且是各高校的主流媒体之一。这一平台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实践条件。在这一平台上,实践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应用,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教学锻炼技能,凭借通过广播站这一平台能将自己的技能充分发挥。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使得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发现自身不足之处,更为重要的是在尊重学生天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快乐中度过了枯燥的专业学习和专业训练过程,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三、建立专业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多以考试卷面成绩为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考核评价体系多是由专业教师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既不客观又缺少科学性。对于该专业而言,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使该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客观量化的方式来评价其学习成果,高校和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评价体系检验其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1.改变单一的试卷分数作为评判成绩的唯一标准。该专业实践性较强,作为一门“口耳之学”,专业能力不能靠试卷分数作为评判成绩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学习成绩的评定上,要多元化、多角度地进行考查。而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例如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主持等专业课程的考核,采用在现场规定时间内播报新闻、制作节目等形式进行较为妥当。

2.综合考评方式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单纯通过期末考核,不能体现学生平时上课表现。除了闭卷考试外,还通过将学生日常课程的到课率、作业完成情况、小课表现等方面因素汇入综合考评的范围。而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课程,如电视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现场出境采访等课程的考核中,采取现场实践考查和递交完成作品等方式作为成绩评定依据;在广播电视节目赏析、电视节目纪录片解说词写作等课程中,采取针对课程相关内容的具体理解和在学生观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的基础上,模仿、提高、创新等方面考查。在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更加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3.加大学生主动学习成果在学习成绩中的比重。在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灵活转换。在专业性强的实践性课程考评中,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的成效进行考评,使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进专业,制作较为专业的广播和电视作品。通过学生平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频率和成果,如外场主持、媒体实习、参加主持人大赛、广播剧比赛等,根据相关反馈,如比赛成绩、媒体口碑、证书等,依据级别不同,给予不同等级的成绩。

4.通过举办活动检验专业认知水平的提高程度。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与各种传播媒介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言行、仪表都应当恰如其分,符合所处场合的氛围和所应具备的礼节。因此,服饰搭配、仪表仪态、谈吐风度等都是组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成绩的因素。通过课堂讲授基本知识,然后举行相关演出,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课堂教学内容运用的熟练程度作为考核标准。

总之,随着中国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业界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应当顺应市场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导向,综合素质较高、富有创新能力的播音主持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姚喜双.未来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展望[J].语文建设,1999,(6).

[3]毕一鸣.主持艺术的新视野――传播学视野中的主持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播音主持高考篇5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问题;措施

广播电视播音节目是人民群众获取各类新闻信息和开展学习的主要平台,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言语不规范不仅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信息的获取,还会影响人民群众的认知,特别是在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融媒体背景下,所以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在主持节目时要时时刻刻规范自身的语言习惯,对于一些“网络用语”要合理谨慎使用,坚持以规范的语言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概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主要指的是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在主持广播电视播音节目时运用合理规范的语言对节目内容进行播报,主持人在使用语言时不盲目跟风,符合国家语言表达正确使用标准。尤其在融媒体背景下传统的广播电视播音与网络媒体相互结合时,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更需要规范语言的使用。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常见问题网络语言甄别使用能力有待提高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在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进行选择时只重视主持人的广播电视播音能力是否符合要求,往往忽略深入了解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缺乏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广播电视节目时可能会出现随意使用网络语言的问题,没能谨慎使用网络语言。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缺乏语言系统化管理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在要求主持人规范广播电视播音语言使用时没有制定语言系统化管理机制,没有严格规定语言的使用标准用法,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使用语言时缺乏完善的拦截机制,这不仅仅会体现出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性不强,还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的看法。忽视对节目主持人的培训提高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没有对主持人定期培训,节目主持人可能会出现自身专业性跟不上时展的变化,语言使用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造成语言歧义的问题。

主持语言规范化对于播音主持培养的重要意义满足融媒体时代主持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考虑到目前融媒体时代的特殊性,播音主持行业不仅需要提高职业素养的培养,还需要重视主持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目前我国的主持人培训标准也需要随着融媒体的不断发展而进行提高,需要从完善培训的基础理论体系建设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角度来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确保主持人的高素质发展。因此,在进行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教育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从理论层面提高主持人的基础,还需要强化主持人的实践能力,进而充分发挥播音主持的专业才能,提高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涵养。提高主持人的独特鉴赏能力对于播音主持人来说,通过进行融媒体背景下语言规范化研究,能够有效提高主持人的鉴赏能力,通过高频度的训练,能够让播音主持人形成正确价值观,从而让主持人可以按照正确的思路对话题进行剖析,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主持人的创造力,形成独到的见解。信息资源海量增长与受众的互动性增强目前,呈现在广播电视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的信息资源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之前,一些通信不发达的农牧地区,很多人只能通过收音机来获取媒体信息,这种现象较为普遍。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化,很多的受众获取信息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和网络直播等多种信息平台来获取媒体信息,这就对从事播音主持行业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挑战。主持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重视播音语言的规范,才能够提高评论讲解的精彩性和信息容量的丰富性,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特别是考虑到互联网融媒体时代下,本地的受众除了收听收看本地电视节目之外,有更多的自由去选择其他地区的电视节目,这就给传统媒体主持人带来了新的影响和挑战。在过去的传统广播时代,电视台主持人就像电影明星一样,广大受众只能在电视上可以看到主持人,很难与主持人进行互动与接触。然而,在目前互联网和融媒体的发展下,相关的受众能够利用微博、直播平台、热线电话等形式直接地与播音主持人进行互动,向主持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受众与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人的互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也对播音主持人提出了较高的语言主持要求。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在对节目主持人进行招聘筛选时应该要严格筛选条件和流程,应选择出专业能力符合要求以及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持人。融媒体时代下新兴媒体层出不穷,除了改变以往的信息传播模式之外,还衍生出了一大批网络语言,例如“柠檬精”“酱紫“真香”等词汇,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若是缺乏正确的网络语言甄别和使用能力,在使用网络用语时可能会出现不当的网络语言引发热议的情况,还有可能会出现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没有考虑到广大受众群体的年龄段,一味使用网络语言虽然可以拉近与年轻民众的距离,但对于一些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网络用语的受众来说,频繁使用网络语言只会导致这部严把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筛选流程关分受众的流失,所以严格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筛选流程可以有效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另外严格主持人筛选流程还可以避免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招聘人员收受贿赂现象的发生。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在严格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招聘筛选时可以从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这两个方面出发。

例如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从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出发首先可以通过该应聘人员就读的学校专业水平进行初步了解,之后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还可以让应聘人员上交就读的高等院校成绩单和是否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类似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活动,有无获奖证书等,了解应聘人员对就读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舞台表现能力。最后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可以拟订一份现场考题,比如“如何在网络语言泛滥的情况下正确使用网络语言”,要求应聘人员在五分钟之内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主持,通过应聘人员的现场表现进一步了解应聘人员的应变能力。其次,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在对应聘人员进行初步筛选之后,还需要对应聘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方面进行了解,首先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可以通过一些模拟场景对进入复试应聘人员进行考核,之后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再安排相应人员观察应聘人员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例如是否有助人为乐,细心,随机应变和判断等特质。通过这两个方面了解应聘人员的基本情况,保证在招聘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时可以筛选出更为优秀的人员。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在严格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筛选流程之后还应该在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内部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语言系统化管理机制,通过语言系统化管理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出现语言使用错误,并及时纠正的情况,实现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使用规范化。特别是在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融媒体背景下,一套合理科学的语言系统化管理机制不仅仅可以提高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专业能力,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合理规范地使用语言,给人民群众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还可以及时拦截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出现的语言使用错误,并给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留出一定的时间及时纠正语言使用。

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想要制定出一套合理科学的语言系统化管理机制时可以从创新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和借鉴相关媒体企业的管理机制这两个方面着手。例如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在创新自身的语言管理制度时可以发动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内部人员的创意,首先可以让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内部员工每个人对传统的语言系统化管理制度提出自身的意见看法,并对员工表明只要创新意见被采纳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之后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再统一收集广播电视播音各职员的创新表,最后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可以从中筛选出合理科学的意见,对传统的语言系统化管理机制进行更新,制定出一份更为合理科学的语言系统化管理机制。其次,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还可以安排相关人员去与相关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学习相关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的语言系统管理制度来对自身的广播电视播音节目进行创新发展。比如可以使用节目时间延迟的方式,在受众与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之间留出十秒钟的时间,这十秒钟的时间可以让语言广播电视播音栏目组审核人员及时发现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使用问题,并提醒节目主持人,让节目主持人及时纠正。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不断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播音媒体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注重对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培训受众,提高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的收视率。但在吸引受众方面,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不能一味迎合受众的需要,只依靠通俗的语言满足受众,要根据广播电视节目的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找到属于自身的语言特色。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也要重视对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培训,让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可以认清自身的语言使用习惯,确保语言规范化使用。例如广播电视播音媒体企业在对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进行培训时首先要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节目主持人进行精准定位,比如新闻报道节目需要主持人在使用语言报道新闻时要发音标准,语速适中,而娱乐节目主持人就需要主持人在使用语言时幽默风趣,可以放松观众的心情。之后广播电视播音媒体可以根据不同主持人的特点邀请不同方面的专家对主持人进行培训,比如对新闻报道主持人进行培训时可以着重培训如何正确使用语言的结构,如何掌握标准发音等内容,从中提高广播电视播音新闻栏目报道主持人的专业能力和语言使用的规范化。

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明确指出,广播电视节目在选择主持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综合素质的考量,不能录用任何存在争议的主持人来主持节目,避免对节目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也体现出了我国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重视。因此主持人的选拔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于高素质人才的筛选。在进行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选拔的过程中,需要改变选拔的理念,向主持人综合能力的方向进行倾斜,从而选拔综合素质更高的播音主持人,让播音主持人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依靠个人的素养和主持语言来提高节目的质量,进一步促进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进步。在原有的选拔过程中,广播电视台在进行播音主持人选拔时,更重视主持人外表和形象的选择,而将主持人的语言规树立正确的选拔理念范能力放在第二位。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逐渐加快、信息传播途径持续丰富,这都进一步提高了观众的观看要求,因此对主持人的职业素养以及语言规范就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融媒体背景下,主持人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表形象,还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规范以及文化修养。这就要求各大媒体部门要树立正确的选拔观,在选拔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于主持人职业素养、语言规范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导向选择,让主持人具备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从而助力节目的高质量呈现。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在规范节目主持人的言语方面主要存在没有严格筛选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标准,缺乏广播电视播音语言使用管理以及忽视在培训过程中提高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掌握能力这三个问题,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若想要在融媒体背景下规范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言语就需要重视并解决这三个问题。上文针对这三个问题提出了几点对应措施,希望对广播电视播音节目组完善语言使用规范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荆.融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提升路径研究[J].传媒论坛,2019,2(14):81-82.

[2]崔晓峰.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创新路径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14):143-144.

播音主持高考篇6

关键词 新时期;播音主持;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9-0102-02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使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迅速,积极运用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广播电视设备,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节目制作能力与质量。同时,人们欣赏水平的提升,对播音主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讲,播音主持指的是传播主题借助于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所开展的传播活动,文本语言、口头语言组成了有声语言;而播音主持人的表情、眼神、装扮等则构成了副语言。 

1 播音主持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进入21世纪之后,传媒业之间存在着日趋激烈的竞争,播音主持人发挥着桥梁作用,有机联系起广播与受众,在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相关部门的领导也曾经讲过,在广播电视发展迅速的大形势之下,播音主持人的工作具有较大发展前景,担负着重要责任;甚至播音主持人的水平,会直接决定到广播电视工作水平。近些年来,在广播电视报纸的基础上,网络媒体也涌现出来,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影响范围不断加大,出现了虚拟主持人,在较大程度上挑战到了播音主持人。那么为了促进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就需要正面现实,大力创新,提升个人主持水平和综合素质。 

2 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现状分析 

2.1 播音主持从业人员需要提升职业化和规范化程度 

广播行业发展速度的加快,要求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职业化和规范化程度;播音主持人除了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之外,职业道德素养也是必须要具备的。要想在激烈的广播行业竞争中生存下来,就需要不断提升职业化和规范化程度,这样也可以促进播音主持工作的创新。 

2.2 播音主持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全面能力 

现阶段媒体行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且受众素质越来越高,对播音主持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就需要具备全面能力,坚持创新,将全新多样化的节目内容提供给受众,促使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得到满足。只有这样,广播节目的受众群体方可以得到扩大,获得健康 

发展。 

2.3 播音主持从业人员需要承担更大的职责 

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要求播音主持从业人员承担更大的职责;不能够只待在演播室里,还需要结合市场发展需求,将采访、策划、编导等职责融合起来,提升个人素质。 

3 新时期电台播音主持创新的实施策略 

3.1 理论创新 

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播音主持理论还比较的落后,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特别是播音主持行业的进步,需要深化理论研究,以便与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所适应。 

首先,充分重视播音主持理论。部分播音主持人因为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或者是有一定的优越感,导致出现片面认识,以为只需要将稿子字正腔圆的读出来,避免有错误出现于节目主持过程中即可。但是在时间推移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有些播音主持人在岗位上工作多年,但是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理论知识较为欠缺,业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还有一些播音员则仅仅会念稿子,发挥传声功能,如果改变了工作内容,就无所适从。因此,播音主持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方可以结合时展要求,积极创新。 

其次,对传统播音主持理论有机改进。有声语言经过了较长历史的发展,播音主持的时代烙印较为明显。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出现的播音主持理论,政治色彩较为浓厚,而新时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结合节目类型与内容,改变传播形式,进一步完善播音主持理论。 

3.2 实践创新 

首先,创新形式。现阶段,十分详细的划分了多媒体、网络等传播方式,主动性和选择性较强,但是却没有改变受众接受规律与民族审美心理特征。要将播音主持的特色体现出来,就需要积极创新形式。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要勇于解决困难,适应、优化和统一形式,通过不断改变,有机结合播音创作的共性,创新播音主持形式,焕发生命力。 

其次,创新内容。一般来讲,有专门的人员来撰写稿件与文案,播音主持人往往是播报记者、编导设计好的节目,个人选择余地较小。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播音主持人需要理解、消化与吸收原有稿件和文案,用自己的语言和风格合理转化,通过二度创作,将个人一些创意与见解加入进来。要对播讲目的正确把握,将个人思考和创意适当融合进来,方可以有效提升播音效果。以某电台节目为例,基本上属于知心大姐类型,但是主持人一反常态,采取了直接的回答语言,果断干脆,部分人员甚至接受不了,但是这档节目的受众规模却一直扩大,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创新了语言特点,贴合了受众需求。 

最后,创新风格。新时期下,对主持人的个性化特点要求更高;在激烈竞争之下,播音主持人只有具备了个人特点和独特风格,方才被观众认识和记忆。要结合节目类型与特点,找准个人位置,发挥独特魅力。很多主持人会对成名之人盲目的模仿,不仅个人特点遭到埋没,还会引起观众的厌恶;如部分节目主持人盲目模仿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小S,无法令观众接受。因此,只有科学创新,树立风格,方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的革新,对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虽然内外部形势不断变化,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声语言的传播依然有广阔的发展天地,播音主持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方可以满足受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对于播音主持从业人员来讲,需要不断提高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与专业水平,树立独特风格,找准定位,创新形式、内容等,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生军.新时期电视播音主持创新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5,7(6):195,180. 

播音主持高考篇7

关键词:播音主持;语言;魅力化;规范化;个性化

一、播音主持语言魅力化的思考

(一)关于声音魅力的思考

播音员主持人主要是通过他的声音让受众感知节目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和感情的。这其中就涉及到播音员主持人的用声。从国内成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状来看,已经体现出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声音能让观众“过耳不忘”,不仅仅是他们的睿智,他们的声音也成为保持电视收视率的原因之一。总之,甜美耐听的声音魅力,是其他美不可取代的。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好声音的标准是音色好、音域宽,听着舒服,但是不仅于此,还在于有没有个性,音频、语调、语气能不能很好地传递感情、获得信任、表达想法。好的主持人在这方面应该得到均衡发展。

(二)关于语言个性的思考

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做为一级媒体或者某一节目节目的代言人,要以语言为载体,向受众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知识,并与受众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所以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想说”,其次就是要“会说”。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必须拥有富有魅力的语言风格,这是播音员主持人作为节目代言人赢得读者的徽章和凭证。而受众的需求就是让主持人借助专家的深度,以独具个性的,有能为受众所喜闻乐“听”、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做节目。成功的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的应该具有有鲜明的个性。我们不难发现,在众多的播音员主持人当中,凡是受到受众欢迎的,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二、播音主持语言规范化的思考

(一)播音主持工作者语言不规范的表现

(1)文字方面的不规范:文字,是播音、主持展开工作的重要载体,而正是这个载体,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第一,误读文字的声调。比如说将毛遂自荐中的遂误读成阳平等等;第二,被比较相近的字混淆视听。比如说将武陟县的陟误读成涉;第三,对不认识、不熟悉的字只读半边。比如说将威慑中的慑字读成聂这个音;第四,对多音字的不理解而导致误读。比如说将鲜为人知的鲜字读成鲜花的鲜,误读成阴平;第五,儿化音读得不标准、不恰当;第六,没有充分的了解词义。比如说一位莘莘学子,而莘莘学子是一个代表群体的名词,是不能够用一位这种限定、代表数量的词来连接的;第七,对方言的滥用。比如说发小这个词,是北京人的方言词,指的是从小到大的朋友、哥们儿,但是对于北京以外的大多数人却是不能理解的。

(2)表达方面方面的不规范:表达指的是播音员、主持人先对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进而通过自己的内化,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传播。可以说播音员、主持人的表达方式,是将听众、观众与所传播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重要载体,如果听众、观众不能够理解、明确传播的内容,那么这个表达方式就是错误的。比如说现在很多的主持人、播音员盲目的去跟随流行、时尚,港台腔、网络语言,甚至在语言中不断的夹杂英语词汇等等,而原本应该是操着一口流利的、标准的普通话播音员、主持人,也故意卷着舌头导致翘舌音不翘、前后鼻音分不清、轻声或者儿化乱使用,甚至频繁的在话语中使用哇、耶、MY GOD等中英文词汇,这样不仅仅无法实现煽情的目的,更会让听众、观众感觉到播音员、主持人的做作,从而直接的影响到节目的质量,影响到普通话的正确推广。

(二)规范播音主持语言的措施

(1)加强对语音、文字方面的继续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够成功的实现自我升值,从而才能够获得听众、观众的肯定,最终获得事业上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要想加强自身对语言、文字的继续学习,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第一,专业的书籍,比如说可以找出普通话与本地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并且严格的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发音要领以及按照《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等等,来进行强化性的训练、有针对性的改正,这样就能够循序渐进的更加熟练、掌握更对的语音知识;第二,可以将自己的发音与更加专业、更加成功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发音进行对照、对比,从中借鉴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并且在自我监督的过程中,逐渐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第三,要多争取机会去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比如说多参加一些专家教师的指导,或者是接受正规化的训练;第四,要从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的积累知识,从而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

(2)培养自身独特的文学气质:文化气质,可以说是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文学精华之后的一种外在的体现,也可以说是人通过内心感受之后表现在外观上、语言上的一种品质以及道德素质。由此可以看出,文学气质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独特气质,因为播音员、主持人要想能够更好的满足听众、观众的审美要求,就必须不露痕迹的去吸引听众、观众,并且让他们能够如痴如醉的沉迷在播音员、主持人的话语中。比如说如果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起来非常流畅、非常优美,而且文采飞扬,那么听众、观众就会自觉的跟着兴趣盎然,从而敞开自己的心扉,对主持人经过播音再创作后融入其中的文学思想感情产生应和与共鸣。尽管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学气质表现不一,或明朗、或含蓄、或严肃、或活泼、或豪放、或柔婉等等,但只要能把思想和感情巧妙融入其中,让审美情趣负载着艺术之美,让语气负载着思想之魂,就能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具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深入每个受众的心田。

三、播音主持语言个性化的思考

每一个成熟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其播音创作实践过程中。总会体现出个人才能的特征。这些特征突出地表现在独特的审美感受、理解和有声语言的表达形式上。这种在播音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个人才能的特征和与其他播音员、主持人相区别的不同特点。就是我们所说的播音创作中的个性。 播音创作的个性与播音主持风格是不可分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一致的:“播音风格,就是指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从主观上看。播音主持风格实际就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创作个性在播音作品中的自然流露:别林斯基说“一个人的一切作品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怎样分歧,还是有着共同的面貌。标志着仅仅为这些作品所共有的特色、因为它们都发自个个性,发自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我:”这就是说,一名播音员、主持人不论他创作的播音作品内容和形式怎样不同。都要通过他所特有的思想感情。独特审美感受、语言表达才能、性格气质等的过滤。从而在播音和主持作品中打上个性的烙印。显示出个性的特征。播音员、主持人的个性互有差异,反映到播音作品中就形成不同的播音风格。刘勰说: “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这是对个性与风格关系的极好说明。

参考文献:

[1]王雪,刘宁.播音主持工作者应具备的各项素质[J]科技传播.2012年05期.

播音主持高考篇8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 语言传播 艺术类招生

2014年云南省实行了播音与主持艺术省统一考试,这是云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一个大的跨越。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统考进行分析,提出一些云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省统考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省统考的一些建议。也对其他各个省份的艺术类省统一考试具有参考作用。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最早始建于1963年,中国传媒大学是第一所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目前这个专业的招生办法采用的是教育部在2007年的《二00七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招生办法》中规定两种:一种是省级招生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省统考),一种是招生院校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校考”)。这两种方式可以根据各个省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进行考试。

而中国传媒大学一直都是采用“校考”的方式录取的。1996年之前是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录取,后改成按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录取,从2004年开始恢复实行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录取,文化课成绩只是作为参考。

最早实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省统考的是河南省,河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统考开始于2006年。

一、云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的发展现状

云南省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也是普通话很难推广的一个省,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建立,不仅使云南省建立了新的学科,也对云南省普通话的推广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云南省在2014年以前都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校考”形式进行的。由于云南省属于“重方言区”,生源也不是很多,所以很少有高校会来到云南组织“校考”,也就是说云南省本省的播音与主持艺术考生只能考自己省具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校。在这样的情况下,云南省的播音与主持统考就对于考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云南省教育厅在2013年11月7日《2014年云南省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科类的通知》,其中规定2014年云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省级统考定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考试的报名考试时间为2014年1月10日――1月14日。

二、云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省统考考试的内容和流程

1.云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省统考的内容

云南省播音与主持专业统考考试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分为四项:(1)、基本条件;(2)、朗诵指定文学作品;(3)、播报指定新闻稿件;(4)、即兴评述。第一项基本条件是根据考生自己的条件和在考试中的一举一动而打出的分数,满分20分。第二项朗诵指定文学作品是根据考生的语言表达、情感表达、吐字发声等方面的掌控程度打分,本项满分25分。第三项播报指定新闻稿件是根据考生的新闻感、亲切感、对象感、新闻中的重音、停连、节奏等方面的掌控程度打分。本项满分25分。第四项即兴评述其实就是对指定新闻稿件的评述,这一项主要是根据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即兴的语言表达能力,头脑反应能力及思维的深度对考生整体评估而打出分数。本项满分30分。第二、三、四项考生每一项的展示时间在1分钟以内,第一项没有具体的展示时间,根据第二、三、四项中的表现给出分数。

2.云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省统考的流程

云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省统考不分初复试,只有一试。在考试过程中,考官需要计时,以保证每个考生的展示时间基本相同。如果不超过考生的展示时间,考试中途考官不允许打断考生。这种考试方式是一个创新,也保证了云南省播音统考时间上的公平性。

考生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准备考试,在进入考场后,前一位同学开始考试,下一位同学开始抽题。也就是说每位同学的准备时间只有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前一位同学考试结束下一位同学开始考试。先进行指定文学作品的朗诵,后进行指定新闻稿件的播报,最后对指定新闻进行评述。

三、云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统考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艺术类的人才最需要的是个性和创新,高校更是想要招到具有个性和创新的考生。考试的方式、流程和题目就在其中起到重要的地位。怎么在公平考试的前提下让考生展示出适合这种艺术类的才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这样的几点基础原则下,云南省的播音与主持艺术省统考还存在一些问题:

1、题目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1)、临场发挥的题目过少

播音员与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而最出彩的就是即兴的妙语连珠和幽默的化解现场的各种危机。这就要求播音员与主持人不仅要有很好的语言表达功力,即兴反应能力和处理危机的能里也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播音与主持的考生通常被大家称为“半路出家”,认为只要发声系统完好,都可以学习这个专业,这是错误的思想。而在错误思想的引导下,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考生考高分,把所有学生都刻画成一个样子,甚至准备了所谓的“即兴评述模板”。就让即兴评述失去了它原本产生的意义。让本来在考试中就少的临场发挥的题目更加没有作用。

(2)、新闻播报和即兴评述一体化

云南省播音与主持省统考中,指定新闻稿件也是即兴评述的题目。这样就要求在选题的时候必须既要适合播报,还要适合评述。而在现实中,并没有这么多又适合播报还适合评述的新闻稿件。这很不利于评委挑选好的学生。

2.分数设置的问题

(1).在云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省统考当中,播音与主持艺术的满分为100分,而文化课的满分是750分,这两个分数之间的差距有些大,这样外省的想要在云南省招生的高校就要注意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比例。为外省招生带来难度。

(2).云南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省统考中,形象气质20分,文学作品25分,新闻播报25分,即兴评述30分。四项分开打分。播音与主持这个专业就是一个综合素质的体现,只有这四项不能代表对主持人的评分,也同样不能代表对考生的评分。如果一位同学的声音特别好、形象气质很有主持的风格,其他方面可能还没有入门,其实这样的他就是一个很有潜质的播音员主持人。评分标准中没有单独的出现音色给分,而音色给分只是包含在文学作品或者新闻播报当中,这样的一个有潜质的同学很可能因为这样的评分标准失去了考取优秀大学的机会。

3.考试环节设置的问题

播音主持高考篇9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 毕业作品设计; 作品; 文案阐释 ;创新; 改革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考查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集文学、新闻学、传播学、文艺学等交叉综合学科知识,在夯实专业核心能力的同时,拓展专业综合技能。而传统的论文写作无法全面考核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且与专业培养目的相距甚远。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应尊重艺术教育规律,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综合考评学生专业水平,构建完善的作品设计模式及评价体系。

一、播音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必要性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基于地方性高校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探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切实的服务市场发展,是播音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基本要求。通过毕业设计,锻炼学生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社会经验,提高专业操作和创新水平,检验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成果,为学生走向传媒市场打下基础。

(二)专业特点及就业竞争需要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四年以培养学生普通话语音发声、播音创作、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等能力为主。课程教学有较强的实践性,深度结合专业特点,打破传统论文毕业论文写作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在人才市场中,制作精良的作品能体现学生业务能力,及岗位胜任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充分展现优势,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媒体融合发展需要

从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到新媒体跨屏直播,从众电视台APP上线到GCTN开播,媒体深度融合时代已经到来。在以技术发展为依托的传媒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浪潮中,播音主持岗位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播音专业毕业生如何适应多平台主持报道,如何掌握策划剪辑技术等多技能,是播音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毕业设计“作品+文案阐释”模式构建

(一)“作品+文案阐释”模式定位

毕业设计形式,避免了单一论文或单一作品创作的片面性,将理论与实践科学的结合,从而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的专业水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在参照传统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结合专业实际,采取“毕业作品制作+节目文案阐释的”形式。学生通过专业思考和调研,撰写节目文案,作品围绕文案,制作以适应广播电视或新媒体节目播出要求的音视频作品。充分考查学生在播音专业学习中,“采、编、播”等方面综合专业能力。

(二)“作品+文案阐释”制作流程

①策划阶段:学生选题围绕当下广播电视或新媒体节目样态,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构思并搜集材料,完成文案创作。②拍摄录制阶段:在反复修改确定节目文案的基础上进行节目的拍摄录制工作,导师依据毕业作品文案跟进录制拍摄进度。导师依据毕业作品文案内容当面c学生审阅毕业作品,帮助学生完善提升毕业作品。③作品定稿及答辩阶段:反复修改达到标准后,导师指示学生按照论文格式规范完成毕业作品文案定稿,进入预答辩和正式答辩。

(三)“作品+文案阐释”制作要求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文案阐释部分需结合当下传媒节目发展,独立创作撰写。策划周密,与专业结合密切,富有现实意义与前瞻性。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作品部分设计整体要符合广播电视或新媒体播出需求,内容积极,健康向上,选题具有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或意义;结构独立完整,形式新颖独特,编辑思维明确,体现较强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侧重播音主持专业基本功,定位准确,主持风格语言样态与节目内容及设计相统一,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三、毕业作品设计评价及监控体系

(一)学生自我定位及评价模式

在毕业作品创作过程中,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地位确立”转变,充分激活学生对于毕业作品创作热情,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对专业进行自我考量定位,对自身专业水平做出准确判断。以此为依据设计调整作品制作方向及侧重。

(二)导师评价及质量监控机制建立

导师评价对于学生毕业作品设计考核尤为重要,如何监控毕业作品设计全过程,保证作品及文案有据可查,有理可依。可参考普通论文撰写管理办法,制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作品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下文简称办法,《办法》从学生选题、策划、撰写、拍摄、修改、定稿等方面严格规定阶段要求与评价内容,考核项目全面,切实把控学生创作进程。《办法》中逐步推进考核过程,难易适中,符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范畴内基本要求。

(三)答辩组评价及质量把控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作品设计可采用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相结合方式。答辩专家组结合文案阐释观看毕业作品,在预答辩中对学生毕业作品进行综合会诊,经修改达到标准后,参加正式答辩。预答辩设置目的在于在导师首次把控质量的基础上,二次检验毕业作品质量,提升正式答辩顺利通过几率。

四、结语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作品设计“作品+文案阐释“模式的建立,能充分体现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毕业作品设计的改革,为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是高校传媒专业教育适应全媒体时展的重要解决路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作品改革务必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及评价水平,提高学生创新突破能力,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培养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行业精英,服务于传媒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一青.地方高校传媒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析――以常州工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为例[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6:59-61

[2]卢振杰.创建毕业设计新模式推动编导专业新发展――以播音与节目主持方向为例[J] 沈阳大学学报 2012.4

[3]罗香玉.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改革途径探析[J] 科教导刊 2016.1:33-34

播音主持高考篇10

关键词: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艺术院校

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展时间并不算长,中国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建于1923年,是外国人办的。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于1940年12月,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中国电视事业由此诞生。当时北京电视台播出节目的频率仅为每周四次,北京全市能收到节目的电视机也仅有几十台。但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猛,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电视台360家,广播电视台1300家。电视节目套数2058套,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4.54%。①

广播电视的迅速发展,对广播与主持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于是吸引了广大学子的积极报考。而报考人数不断增加,很多高校争相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字, 教育部2001年共批准7家高校设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02年批准11家,2003年9家,2004年2家,2005年14家,2006年12家,2007年16家,2008年18家,2009年12家②,仅在9年中教育部就批准101所高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膨胀速度之快可见一斑。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不仅有综合大学、艺术院校, 甚至还有工程科技学院这样的工科院校。但是,却出现很多高校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播音主持人才,这是奇怪而矛盾的现象。

根据教育部要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主干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主要课程包括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文艺作品演播、播音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由此可见,该专业是建立在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两大基础上的。因此,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也绝不是单一的、片面的,而要求学生有更加全面的素养。艺术类高校在语言发声、表演等课程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综合性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文学等课程又有着更强的师资力量。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艺术类院校开办该专业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就艺术类院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来说,在继承语言发声、表演等课程优势的基础上,需要更加重视新闻传播学课程的基础,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

为什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要重视新闻传播学的基础呢?这与我国广播电视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而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状况又与我国国情息息相关。我国正处于前现代化向现代化发展的阶段,人民的物质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广大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关心也处于不断增加的时期。这与西欧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别。以美国为例,美国已经处于由现代化向后现代化发展的阶段,其广播电视必然成为娱乐的宠儿。因此,美国的广播电视业娱乐化成分浓厚。但是,中国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中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中虽然有了很多娱乐休闲的节目,但是,新闻报道、评论类节目还是主流,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大众舆论的引领者。

主持人又是广播电视不可或缺的。尤其是电视,被称为“主持人媒体”,可见主持人的重要性。新闻类节目讲求真实性、公开性,而主持人又是节目的把关人,对于新闻报道评论的尺度把握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主持人,已经不可能只是看着提示器上的字幕,然后朗读一遍。对于普通话的的确要求是很严格的,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比较基础的要求。更高层次的要求,是主持人参与节目的创意和制作。所谓新闻报道,首先就是发现新闻,那么主持人就需要有着对新闻的敏感性,即新闻敏感度。这恰恰是新闻学的原则素养。新闻学(journalism),围绕的是新闻。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报道,就必须先发现,所以,在新闻学中,就给我们全面讲解新闻是什么,新闻报道的原则,同时教给我们全面看问题的一种思路,这样大大有助于我们提高新闻敏感度和对新闻的理解力。而只有主持人自己对新闻有着发现力、理解力,也才能向观众报道客观的新闻,同时也能够在报道中自觉体现新闻的价值。这要求主持人具有新闻专业素养,甚至是从事新闻报道的经验,如记者编辑的工作等。孙玉胜在《十年》中,总结出了一个“记者――名记者――主持人――名主持人”的模式。悉数中外各电视台著名的播音主持人,都有从事新闻工作的背景,如美国CBS电视台的丹•拉瑟,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白岩松、柴静等,都曾经长时间从事新闻编辑报道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新闻工作者的经验,拥有者良好的新闻素养。他们对新闻有着极高的敏感性,同时也能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社会责任性。这些都是成功的主持人所必需的。从上述例子可见,拥有新闻学基础素养,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是多么重要。

播音主持,面对的是广大的听众和观众,那么,有必然关涉到传播学的相关认识和技能。传播学(Communication),即交流,而播音主持正是与听众、观众的交流、传播。广播主持人与收音机旁的听众,电视主持人与电视屏幕旁的观众,等同于面对面的交流,是人际传播。在所有传播方式中,人际传播最少界限,最易达到效果。因此,这就要求主持人能够将新闻、观点、评论等传达给受众,主持人的传达水平则将影响到受众的接受,进而影响受众的观点、选择,从而导出了收视率、频道竞争。而广播电视的线性却使其不如报纸文字让受众印象深刻,所以,广播、电视需要借助声音、图像,进行深入报道,这即是麦克卢汉所谓的“冷媒介”需要的深度带入,用深度报道、不断重复重点,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传播理学中,人对于外界的关注都是选择性的,因此,对于受众来说,他们对信息的接受也是选择性的,此为“选择性注意”。人的关注是很有限的,因此,主持人应该能够在重要新闻处通过声音、语调和详细的描述来引起受众的注意,从而才能够吸引受众。

电视最吸引观众的莫过于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直播,而这些直播的最后的组织者即是主持人。因为直播不是“新闻联播”式的播报,直播不能确定事件各个过程的精确时间。而且,期间很有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因此,在演播室的主持人在之前要对整个直播的事件有着深入的了解,对其背景资料做了充分的熟悉和准备,在主持时,即可应对突发的进程停滞,介绍相关背景、与嘉宾互动,来填充时间,而不是把观众无助地晾在电视机旁。

对于直播,主持应该提前准备稿件,应该是提纲,允许发挥的空间。在报道是可根据时间自由调整,展开收缩自如。这些都需要新闻采写报道素养,即记者的本领。1997年香港回归全程直播中,白岩松作凭借机敏的观察能力和即兴而又准确的表达能力,对现场做了最精彩的报道。可见,新闻采写和即兴发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平时也要学习新闻采写,加强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同时还应该积极参加新闻采写工作的实习,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以保证在广播前、摄像机前表达清晰、准确、凝练而又不失幽默风趣。

当然,除了上述的新闻学素养,社会学、心理学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新闻报道不可避免的要和社会上各种突出问题有联系,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度报道也是对主持人的考验。主持人应该具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而社会学之类的学科的学习,能够使得主持人有新的思考角度,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进行剖析,进行深入报道。同时,社会问题又会牵涉到人类个体,而人又是被自己的心理所驱动。因此,在对新闻报道中,主持人也需要对人物进行一定的心理分析,从而揭示人物活动的心理,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从而给受众了解真相提供必要的解释,帮助受众看到事情的本质。而社会问题的产生,必然牵涉到国家制度面、政策面、文化面,因此,也需要主持人对社会各个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给受众提供全面多样的思考角度,从而揭示事情真相。

在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优秀的主持人稀缺,但是很多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不好就业,“主持人相对过剩”问题很明显。只有具备过硬的语言发音素养,加之新闻传播和各类社会人文学科基础,以及新闻采写编辑能力,才是用人单位所想要的播音主持人。所以,现在的播音主持人更加需要的是对新闻全面、客观、多样的把握和呈现。由此可见,艺术类高校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发挥自身语言发音、表演等优势的同时,重视新闻传播学课程的基础,注重对学生的社会、人文甚至自然科学的广泛了解和关注,在教学中注重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新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那么,必然是要培养出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的。

注释

①数据来自中国广播网/,中国中央电视台网站/default.shtml

②数据来自中国教育部门户网站/

参考文献

[1]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8月第一版.

[2]迈克尔•埃默里 埃德温•埃默里 南希•L•罗伯茨,展江译.《美国新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3]詹姆斯•卡瑞 珍•辛顿,栾轶玫译.《英国新闻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Stewart L. Tubbs:Human Communication.

[6]毕一鸣.《关于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定位的思考》.现代传播 双月刊,2007年第6期(总第149期).

[7]李雅林.《热办下的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新闻大学,2008.2(下半月).

[8]张晓克.《试论新闻主播的语态把握问题》.新闻知识,2008.08.

[9]栾洪金.《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思考》.新闻教育,2008年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