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市场范文10篇

时间:2023-05-04 09:15:46

播音市场

播音市场范文篇1

(一)时尚化特征。随着新时期媒体受众对于媒体节目娱乐性需求的提高,很多播音主持工作都已经面向时尚艺术领域进行了自身业务的推进。因此,对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业务体系加以研究,并制定与播音主持行业实际需求相关的具体策略,可以为新语境下播音主持行业的优化发展创造较为成熟的基础条件,并保证其时尚化特征可以得到凸显,更大程度上迎合播音节目受众的心理诉求。另外,播音主持节目的创新已经不必再承担过多的意识形态压力。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需求,在维系正能量属性的同时,实施新媒体资源的传播。因此,对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业务进行价值分析,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其市场化播音主持风格的价值,并使语言资源可以更加完整的实现与节目受众的对接。另外,在当前媒体行业不断的融入市场社会的过程中,按照市场竞争的理念拓展播音主持节目的社会支持力度,是保证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工作得到完整的价值变现的关键。因此,对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行业进行市场化特征的展现,可以为播音主持节目实现广泛的业务对接并获得足够的市场认可创造有利条件,全面增强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工作运行质量。(二)亲和化特征。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文明程度的优化,播音主持的风格也越来越具备人性化特征。因此,增强播音主持语气的亲和力,可以保证播音节目得到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持,并使更多主持人凭借具备亲和化特征的语言提升对播音主持业务的对接价值,为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业务发展提供帮助。另外,在当前新语境环境下,播音节目的主体受众具备更高的情感诉求,尤其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保证播音主持语言的亲和性,是提升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工作质量得到全面优化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对播音主持业务进行情感改进,可以为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语言风格的改良提供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并使节目凭借自身的亲和属性,实现与听众的情感互动,增强节目的艺术价值。因此,在当前媒体受众对情感因素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播音主持风格的亲和化特征,是新语境下播音主持行业的主要特征。(三)个性化特征。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工作已经不需要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语言腔调的拿捏,也不需要在决定播音内容的过程中承受过多的主旋律压力,这就使得主持人拥有了更加成熟的创新空间,可以实现对播音主持行业的自主创新,并将个性展示作为提升播音节目人性化水平的关键,使媒体受众提升对节目的好感与认可水平。在当前的播音主持行业之中,一个节目的艺术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主持人的个性层面,尤其在播音主持工作已经实现了品牌化建设的情况下,很多栏目组已经使用主持人的名字作为栏目命名,大部分节目受众对节目的喜爱也主要是因为其喜爱主持人特有的风格。因此,展现个性化特点不仅是播音主持人在新语境下所拥有的最新权力,也是保证广播节目可以更好满足媒体受众需求的关键,成为了打造品牌化广播节目的关键,也使得很多播音主持活动都可以凭借个性化风格的展示,提升节目的艺术欣赏价值,并适应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行业发展需要。(四)艺术化特征。随着新时期广播听众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单纯的具备专业化和规范化特征的播音主持活动难以保证得到社会各领域的认可,必须对播音主持工作的价值进行完整的调查考核,才可以为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行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因此,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工作必须从内容的艺术价值研究出发,结合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行业特征,对播音主持的艺术风格进行全面的价值估测,以便播音主持工作者可以更好的凭借创新适应社会主体成员的需要。艺术化特征体现下播音主持工作的多个方面,虽然播音主持主要凭借单方向的语音播报进行完成,但部分播音主持节目需要使用连线和采访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节目价值。因此,对播音主持工作进行艺术性价值的研究分析,可以为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工作优化处置提供帮助,并保证播音主持内容可以凭借艺术价值的优化处置,进一步贴近社会主体人士对播音主持内容的依赖性,为播音主持工作的整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播音主持工作的艺术化发展还需要充分适应新时期社会公众的心理变化特点,只有充分的满足了社会主体人员的心理需求,才可以为播音主持工作艺术价值的实现提供帮助,并使新语境下的全部播音主持工作都能在艺术化价值得到变现的情况下实现优化处理。艺术化内容的融入是目前新语境下播音主持专业人士十分重要的问题。形象的来看,传统的播音节目内容的播报已经变成了播音内容的陈述,这种陈述具备较强的个性化特征,也可以使播音节目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艺术化风格的展现可以体现在脱口秀式的新闻节目之中,在当前新闻内容的创新已经得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允许的情况下,将新闻节目赋予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可以使播音主持的工作更大程度上实现了艺术资源的整合,以便更多的播音主持工作可以实现对语言风格的合理控制,并凭借艺术资源的应用,提升播音主持节目趣味性,为播音主持风格的全面优化创造较为成熟的客观支持。

二、新语境下播音主持人员的创新改变

(一)加强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内容创新。首先,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尤其要对我国播音主持行业的语境变化趋势具备充分的了解,以便对未来的播音主持环境拥有一定的洞察力,可以在培养自己主持风格的过程中,按照新时期的媒体受众特点控制自己的业务,保证对播音主持工作可以实现精准把握。在进行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行业风格创新的过程中,主持人必须加强对新时期媒体受众情感诉求的关注,调整传统的字正腔圆的播音腔调,可以允许一定的方言进入广播节目之中,使节目更加贴近人性化服务需求。播音主持人还需要迎合市场需要,使广播节目可以凭借创新机制获得更高水平的市场认可。(二)提升播音主持语言风格与时代需求的对接完整性。播音主持人需要加强对语言艺术的研究,结合语言风格创新的实际需要,对语言风格的价值进行完整调查分析,以便播音主持工作的推进可以足够完整的适应播音主持工作建设的实际要求,为播音主持专业人士更大程度上适应新语境下的主持人风格控制提供帮助。在播音主持人进行自身风格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时代的播音主持工作客观环境的变化特点具备完整的认识,保证自己制定的全部策略可以完整的实现与播音主持业务的对接,使播音主持工作可以足够完整的实现与时代需求的完整对应,以便节目可以凭借不断的创新,适应社会主流媒体受众对广播节目内容的最新需要,并为播音主持专业更好的适应新语境对播音主持工作的需要创造较为有利的条件。播音主持人还需要结合新语境下播音主持行业监管部门对主持人语言风格提出的要求,根据新时期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对播音主持工作更好的实现对播音主持内容的创新提供帮助,并使更多的播音主持专业人士可以成熟的适应语言风格优化控制的具体需要,以便播音主持的风格控制可以拥有更高层次的指导,并使播音主持工作人员可以长时间保持学习专业知识、理解高层次社会需求的习惯,并根据引导社会正能量的具体需要,对播音主持工作进行语言风格创新处理,以便播音主持工作可以在具备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更好发展。

三、结论

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是保证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工作质量得到全面优化的基础。因此,对播音主持领域的语言风格进行研究,制定符合新语境要求的具体优化策略,对提升新语境下的播音主持业务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慕怡,邹阳.当下语境中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J].西部广播电视,2018(03):138-139.

[2]战迪.试析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J].中国电视,2011(11):40-43.

[3]杨箐如.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探析[J].中国报业,2012(16):117-118.

播音市场范文篇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社会的形成、知识经济的到来、文化艺术、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上的变革等等,一方面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外部条件,一方面也为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鲜活丰富的内容。外部条件的变化促进了播音主持艺术自身各要素的不断优化。当然这种优化的实现,最终还要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内部动因起作用。具体讲,科技进步、经济改革落实在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传播上,导致了传统工具的更新,使传播条件改善、传播媒体增多、传播方式变革,呈现出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传播技术的数字化、媒体管理的产业化、媒体运作的市场化、传输方式的集团化、传播人员的职业化、受众需求的多元化、沟通方式的交互化等等。这一切又使得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条件、创作环境、创作工具、创作手段、创作样式、创作观念、创作依据、创作状态等发生着变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信息来源丰富,播出数量较大,传播频率加快,直播节目增多,受众更加主动,交流更加敏捷,节目相对独立,媒体竞争激烈。这一切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未来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模式,都在作用与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二、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趋向

研究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趋向,既要紧紧抓住其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由此产生出的基本特征,又要全方面、多角度来表明其表现形态。

1、“传与受”始终贯穿播音主持艺术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传与受”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抓住这一矛盾运动规律,就抓住播音主持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传与受”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现代社会,它在媒体安家。它用播音主持艺术创造解释自己,但它不会因为媒体的更迭而消亡,也不因为媒体、主持字面名称的消化而消失,今天叫播音员、主持人,明天叫传媒人、传达者,这些称谓都无关紧要。无论是广播、窄播,还是交互式传播,传的主动性和地位并没有改变,“传与受”这一矛盾的基本性质并没有改变。

2、“播音员”“主持人”界限缩小,趋于融合。这是因为上边所论述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运动所致。“播音员”“主持人”的称谓都只是一个过程,其本质和最终结果都是“传播者”、“传播主体”或“创作者”。从未来发展来看,播音员和主持人所从事的创作活动越来越趋于一致。在播音中要编排、要交流、要主持,在主持时要传达、要报告、要播出。事业的发展,由因人设岗、因人论岗变为以岗定人、因事论人。关键不在于你叫播音员还是主持人,关键是看你从事的是否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活动。未来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一专多能,由单一型变为复合型,“播音员”“主持人”实际的融合会在本世纪变为现实。

3、播音员、主持人部分脱离媒体,出现“制播分离”或部分“制播分离”现象。由于媒体增多、竞争的激烈、产业化的管理、市场化的运作,也由于传播的集团化、节目中心制,使得一些非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如娱乐、综艺节目、少儿、专题节目、体育、科技等的主持人首先脱离某个媒体,伴随节目独立走向市场,以便服务于更多的媒体。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政治性决定了在未来的时间里,新闻播音员和新闻节目主持人仍然会就职于某个媒体。

4、播音员、主持人职业化程度加强。越是传播技术的现代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管理的产业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运作的市场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规范化,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化。规范化程度越高,其职业化要求也就越高。只有职业化的高水平,才能在未来的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中具有适应力、竞争力和生命力。其规范性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作为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纪律、语言的规范(按照国家等级标准要求上岗,未来人机对话、人机互动、人机并用,信息化社会,科技含量高的广电等传媒会率先使用,到时,语言不规范难以工作),还包括评估体系标准的规范等等5、播音员、主持人管理的专业化、制度化程度提高。由于“制播分离”,一些播音员、主持人脱离媒体,走上社会,由于媒体对播音员、主持人要求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由于市场机制需要一个相同的管理标准,给人以平等竞争上岗的机会和权力,要求国家主管部门设立或委托专门委员会进行专业宏观管理,制定相关法规法纪,依法管理。其管理不仅仅是“有了任务、有了工作去做”,还应该包括主动的测试、评估、监控、审核等等。管理部门要制定各个等级的上岗标准,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考核认定专业资格、水平,颁发相应证书,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抽查、考评。

6、中央、省、市电台、电视台等无论大台、小台,无论多媒、单媒,所有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由于传播信号上星、入网,都是面向全球播了,如收看省台已不仅仅是某省的观众,信号上星、入网,无论何地,有相应接受器的人都可收到。这就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要具有国家意识,都应具备对内对外宣传的素质要求,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要达到较高水平。播音员和主持人对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一些人也不能再靠着电台、电视台的光环生存了,要凭真本事,要在竞争中站住脚,脱颖而出。

7、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会更高,适应力会更强,种类会更多,个性会更鲜明。这是因为:

(1)电台、电视台、网络等电子媒介相互融合,使得播音员、主持人不光能出声在电台主持,也能上镜在电视台主持:反之也有可能成立。

(2)节目分化越来越细,主持种类越来越多。如文艺节目主持,又可细分为综艺类、娱乐类等;少儿节目主持也可有讲述式、游戏式、表演式等多种。细化后岗位多了,可能会出现一人多岗,这更要求主持人的适应能力要强。

(3)由广播到窄播又到交互式传播,21世纪不光是信息社会,更是美学的世纪,既传播信息也要出精品。所以,要求主持人要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专业水平和能力,富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

8、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属性呈多质性,播音主持艺术学科的知识构成呈复合型。其创作既有再造性,也有创造性,是再造和创造的统一。从对其符号系统重新构建来看是创造,从对前一次创作过程创造后所形成的创作素材来看是再造。这创造和再造,有时交互进行,有时同时开展。由于其技术含量增多,其知识结构表现为以新闻、语言、艺术、技术为主要版块的集成,是各知识结构群的有机统一。

9、创作主体知识结构加大,技术含量增多,能力增强。创作主体具有多种功能,以播为主,采访编辑兼做;以节目为单元,广播电视兼播,对创作主体能力方面的要求更多。上述各方面情况的发展,条件的变化,使得创作主体要具有政治辨别力、敏锐观察力、现场反应力、转换应变力、快速记忆力、信息采集力、语言表达力、艺术审美力、技术操作力、策划创新力、节目制作力、市场竞争力、媒体适应力、心理承受力、整体驾驭力和综合调节力,这样才能把握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运动。在上述新的变化中,创作主体的创作主导地位没有变,依然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创作主体作为党的宣传员、新闻工作者的身份没有变。创作主体运用规范化语言及副语言进行传播的手段没有变。尽管有数字机器参与,那只不过是语言的帮手、辅助而已,不能代替创作主体自身语言的表达。播音主持工作的性质没有变,播音主持的创造性在新的条件、新的形势下将更充分地显示和发挥出来。

10、播音主持创作依据节目稿件、音乐、画面、音响等要素,都在发生着不同层次的变化。节目的中心地位日益显现,人们的节目意识日益增强。部分节目脱离媒体而走向传媒市场;稿件形式的多样化,稿件体现形式的立体化,稿件有形和无形的弹性化;音乐、音响的电脑化、仿真化;画面图像的多维化、立体化等等,但是各种创作素材的创作依据地位没有变。、受众在新的时期,素质日益提高,审美能力日益增强,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多媒体、网络等由广播到窄播到交互式传播方式的形式,使其分类更细,其接收和反馈更为便利,越来越呈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但是受众的接收规律没有变,依然是物理—生理—心理的运动过程。民族审美心理没有变,受众者的地位也不因其主动性增强而改变。

三、如何面对未来

在21世纪的初期,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播音的样态特征,如前面所概括的:“变与不变的统一”。那些“变的因素”,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领域;那些“不变的因素”,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这些经验的新的挑战。可见,面向未来,迎面而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不断地解决新的课题中发展和前进。

在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实践中,创作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里提出挑战主要是针对创作主体而言。迎接挑战,就是要求创作主体能够做到适应、优化和统一,即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优化内部要素的构成,使“变”与“不变”的因素在播音创作中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在新的天地里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时代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促进传媒的发展和变革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更新观念,扩充现代知识结构,增强掌握和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工具的能力,提高语言功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因为越是与机器结合,越要求语言的准确规范,提高运用变化了的创作素材进行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能力,进一步树立为受众服务意识,满足受众更

高的信息需求和审美追求。科技的发展、传媒的进步,已经把广播和电视、中央台和地方台的播音员都推到了一个平台上,形成了平等竞争的状态,这对广大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一大批真具水平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必将应运而生。他们以节目为单元,以播音为主业,做到既能播音又能主持,既能干广播播音又能干电视播音,既能采访又能编辑,既能创意策划又能制作节目,成为高素质的播音主持艺术工作的创造者。

在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方面,要坚持正确导向,拓宽研究领域,紧密结合实践,服务传媒一线,总结历史经验,关注国际传媒,仅仅抓住规律,加强预测研究,组建研究梯队,活跃学术空气,开辟传媒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在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方面,要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力度,根据传媒一线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提高人才培养规格,更新人才培养方法,注重学员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做到发挥特色与拓宽口径、强化基础的有机统一,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专多能的播音主持合格人才。

在未来发展的世界中,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受众始终需求有声语言的传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不断以新的更加多样的形态呈现出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创作要素的优化、“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必将使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未来播音主持艺术的展望[J],语文建设,1996,6

[2]苏晓琼,播音艺术与主持艺术札谈[J]现代传播,1999,4

[3]苏晓琼,播音、主持艺术之我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3)

[4]孔宪毅,自然辩证法的根本出路在于原始性创新[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20(3)

播音市场范文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

信息化及网络化时代的发展,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提供了一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想真正在当前这个文化消费快餐时代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稳定地位,就必须积极满足市场及观众的需求,创新节目内容及播音主持形式[1]。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通过创新,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特有的魅力及蓬勃的生命力展现给观众,从而满足观众的需求,促进行业及产业的发展。

1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各行业竞争压力都逐渐增大,要求各行业积极利用创新性思维提升自身的灵活性、独特性与竞争力。科技的进步,传媒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审美标准不断提高,这些时代背景的变化,都要求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必须进行创新[2]。只有灵活地运用播音主持艺术,完成对节目的组织设计,才能满足当前群众的审美需求,展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魅力,提高其行业市场竞争力。

2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现状

2.1播音主持人专业素养及知识涵养有待提升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大部分是通过播音员主持人展现出来的,而当前播音主持行业内的一些主持人员在自身专业素养及知识涵养方面还有待提升[3]。我们都知道,一个专业素质较高的播音员主持人,往往能够为节目加分。但随着各媒体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加之培养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成本投资太大,导致播音主持行业内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部分缺乏知识涵养、低专业素质的人员进入了播音主持行业,严重阻碍了播音主持艺术工作的发展。如果一个播音员主持人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那么他(她)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就会相对较差,会对播音效果及节目现场的录制效果造成不好的影响。

2.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内容及形式陈旧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缺少必要的规范,导致播音主持节目内容及形式陈旧,甚至出现严重的模仿及抄袭现象,大大制约了播音主持艺术的展现及行业发展。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个节目得到观众的认可及好评后,这种节目形式会瞬间火爆全国。该节目中所提及的话题及游戏,在短时间内就会被别的节目模仿甚至抄袭,造成广播电视节目相似度过高,进而严重影响观众的收看热情[4]。

3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具体方法

3.1加强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整体创新意识培训

新时期,要促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对播音主持人员整体创新意识的培养。从某种程度来说,提高播音主持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实现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综合加强对播音主持人员采编能力、播音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积极总结经验,提升采编能力,创新主持环节,加强自身播音主持能力,形成个人独特风格,最终实现吸引观众的目标。

3.2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播音主持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新时期,随着“互联网+”相关概念的提出,各传统行业逐渐都在向互联网方向靠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人们的生活需求、思维方式、爱憎习惯等方面,进而有针对性地丰富节目内容和形式。加强节目与观众的网络互动,及时掌握观众喜爱的最新动态,积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节目创新,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

4结语

我们不难看出,时代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各行各业都要紧跟其后快速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就必须积极思考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利用创新性理念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对节目进行创新及改革,保持节目的新鲜及活力,满足观众的期待及需求,促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更好地发展。

作者:刘心怡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杜倩倩.论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130.

[2]赵健敏,李绍明.浅析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6(12):123.

播音市场范文篇4

关键词:口语传播;民办高校;播音主持;教学改革

口语传播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受众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口语传播获取信息,这要求播音员与主持人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然而现有的播音与主持教育体系侧重于基础语音教育,未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转换力、语言创造力,学生只能在固有的模式下进行语言表达,致使其脱离校园环境后,较难根据工作岗位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因此,在口语传播视角下,探索我国民办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改革势在必行。

一、口语传播的溯源

“口语传播”一词由speechcommunication翻译而来。语言学家索绪尔将其翻译为“言语传播”;留美学者林灿初、鲁曙明等则将其翻译成“沟通交际”;我国学者将“口语传播”认定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人类运用语言手段组织信息、发送信息并反馈信息的互动行为[1]。口语传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自古罗马时代,就出现了以说服为最终理念的语言艺术。到了20世纪初,口语传播成了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新兴的一门学科。西方大部分综合性大学逐渐成立独立的传播学院,教授口语传播学相关课程,其研究重点为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交流互动,以及人类交流互动的信息组织、反馈效果等。西方在口语传播方面的研究历史悠久、成果颇丰,在中国同时期,相同层面的教学专著和研究成果比较鲜见,但从已有研究中我们可窥见一斑。最先将口语传播列为学科进行专业研究的是厦门大学,其堪称我国口语传播研究的领军院校,但厦门大学的口语传播研究仅针对研究生开展,没有普及至本科教育阶段。2018年5月,暨南大学为了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顺应潮流,对该校播音专业进行重构、改造升级,成立全新的口语传播系,培养全方位的口语人才。在诸多改革的高校中,实践效果最好的莫过于中国传媒大学。该校立足市场,将口语传播系引入校园,把原本重视新闻播音的单一培养体系,转变为向全社会提供口语传播工作者的复合培养体系。在此体系下,中国传媒大学培养出了许多知名度高的职业播音员、主持人等,该校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好地与市场融合。

二、我国播音与主持教育的现状

口语传播成为西方国家研究热点的同时,播音与主持教育在我国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即使像欧美一些传媒产业高度发达、学科研究高度细化的国家和地区,也没有过将播音主持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情况。部分学者认为播音主持是口语传播规范化、职业化的运用,所以播音主持应为口语传播的一个分支学科[2]。但资料显示,我国在1998年、2012年和2020年先后的3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都未将口语传播列为单独的专业或学科,只是将其置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门类之下,部分院校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开设口语传播课程。究其原因,大多数院校认为播音主持是通过语言将信息传播给受众的职业,是以口语传播为工具的人类活动。在口语人才持续短缺的今天,专业目录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逐渐凸显出口语传播研究的缺失。

(一)课程设置基础单一

纵观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院校关注学生在语音规范、语言技巧等微观方面的训练,如普通话语音基础、播音创作基础等,较少从口语传播学的视野对主持人进行观照。然而,若想培养学生的语言传播和人际沟通能力,课程设置更需要从口语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等方面入手,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部分高校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开设即兴口语课程,以锻炼学生的即兴表达能力。该课程通过模式化训练,使学生们学习“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虽然模式化训练可以弥补学生们对“灵光一闪”的依赖,可以使学生们在面对即兴的口语表达时能有备而来,有话可说。但从另一方面看,模式化训练也会削弱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与学习的持续性,降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

(二)专业教材短缺严重

我国播音主持艺术教育在口语传播方面缺失,除了上述主观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专业性教材的短缺,即使是被学界业界认定为领军院校的中国传媒大学,授课教材也仅为校内教师编纂的资料和讲义,暂未公开对外出版。目前市面在售的有“口语传播”字样的教科书主要有庚钟银编著的《口语传播范例与作品分析》,该书通过诸多实例分析口语传播的社会意义;来自台湾的李佩雯和秦俐俐共同编著的《口语传播》,该书系统地阐述了口语传播的历史与理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鲁景超根据校台合作获得的启示撰写的《电视口语传播理论和实践》;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於春编著的《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从表达与理解、即兴修辞等方面建构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理论框架。这些著作侧重于从理论角度对口语传播进行历史脉络的梳理与概念的厘清,对学生的口语传播实践指导意义略弱,且各高校可选择范围太过狭窄,资料不够全面,难以实现对学生系统的教育。

(三)人才培养脱离市场

身为媒介重要组成部分的播音员、主持人,其职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受众对节目的观感。因此,播音专业课程的开设更聚焦于直观外在的体现,通过普通话语音的矫正、副语言的训练等让该专业学生具备“主持感”,而一旦离开纸质稿件,其便陷入“失语”状态。另外,我国播音与主持教育事业的火热也与市场需求密不可分。目前,社会分工细化,各行业对口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反观我国的播音与主持专业教育,只能暂时满足媒体行业的需求,无法满足市场上其他行业对口语人才的需求,如礼仪、公关、销售、教育、导游、外交等行业。

三、口语传播视角下民办高校播音主持教育的革新

口语传播进入勃兴时代,社会及市场对播音主持教育产出的专业化人才需求旺盛,教育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需要革新。

(一)明确课程目标指向

在宏观层面,全国各高校需将口语传播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体系的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张政法从深层、中层、表层三重维度对口语传播进行分析,认为从深层看,口语传播应回归语言的思维、交际、审美三大功能,这是口语传播教育的根本依据;从中层看,口语传播教育的目标指向应该为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表层看,应正确认识语言样态的特点和价值,分析其不同并将其作为口语传播教育的手段与切口[3]。只有把握口语传播的三重维度后,才能明确口语传播教育的核心。

(二)调整人才培养体系

从中观层面看,应依据我国现阶段播音主持艺术教学的情况调整培养体系。民办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时常呈现出课程理论支撑薄弱、实践机会缺乏、教学效果检验不明确等缺点,导致毕业生出现职业生命周期较短、后劲不足等情况。大量模式化训练只能锻炼学生在固定板块的口语表达,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与自我修正能力。播音主持绝非简单的稿件阅读,它是一项需眼耳口脑综合运用的复杂工作。播音前,学生需发挥信息整合能力;播音中,学生需发挥稿件处理能力;播音后,学生需进行反馈的搜集与纠正。这均要求播音员与主持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厚的社会积淀。高校可积极进行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用实践加深理论认识。

(三)增设课程顺应需要

从微观层面看,建议增设或调整课程以顺应社会需要。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区别在于,民办高校更容易与社会接轨,这要求学校与社会形成有机互动。例如,以市场为导向增设口语传播概论作为专业基础课,使学生在播音学习的过程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重视学生语言思维、听知能力、语用能力的应用。同时,应辅以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新闻伦理与法规等先修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逻辑体系与行业认知。就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来看,不仅有进入传统媒体行业的,更有绝大部分走进了教育行业、新媒体行业,从事中小学教师、网络主播等职业。民办院校可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增加教育心理学、广播电视行业分析、文稿写作、主持方法与技巧、新媒体运营等课程,辅助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编辑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全媒体运营师网络视听主播从业资格证等,将教育成果进一步落地,将高校播音主持教育探索改革落到实处。

四、结语

主持人、播音员言语形态的规范性在社会中具有引领作用。从口语传播的角度,对我国民办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在现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口语传播学科的建构既能繁荣传播学相关分支学科,也能满足时代和社会的迫切需求。在立足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口语传播的课程设置或许可以向前更进一步,发展为通识教育课程,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均能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李亚铭,王群.口语传播学:一个亟待建构的新学科[J].编辑之友,2014(07):65-69.

[2]孙雪薇.口语传播视野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2):220-221.

播音市场范文篇5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播音主持;转型发展

全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传输速度大大提升,新闻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广播新闻播音主持工作面临创新化、个性化及多元化的挑战。媒体融合不单单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代表着思维与理念的充分整合,传统媒体必须主动积极适应全媒体环境,同时守住新闻人的职责与使命。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应从多个层面积极创新转型,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从节目内容、播音风格等角度,和受众交流互动,巧妙地渗透情感因素,切实增强广播新闻播音主持的趣味性和影响力,使广播新闻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一、全媒体时代概述

(一)全媒体的定义

全媒体主要指利用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多种媒介形式,实现业务的融合,通过广播电视、电信、互联网的有机融合,实现多种终端的兼容和匹配,最终使终端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全网信息的媒体形式[1]。

(二)全媒体时代的特点

1.信息集成。在全媒体背景下,信息实现了有机整合,来自四面八方的碎片化信息,全部集成在媒体平台上,充分实现了信息的统筹和流动,为广大受众提供了便捷。而且信息的发送与接收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传播突破地理与时间,舆情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2.形式丰富。传统的媒体行业往往以单一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播报,而全媒体时代能够将信息以文字、声音、画面等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还延伸出了影视、动画、VR等形式,不仅大范围地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受众,还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生动形象。3.全方位融合。全媒体不是进行单纯的跨媒体连接,而是实现所有传统、新兴媒介的深度融合,改变了传统的媒体行业。4.受众细分。当下,受众分层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新闻媒介应该应用大数据技术等,将受众群体细分,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媒介内容,以此提升受众的忠诚度,在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上,推动媒体产业自身的持续发展[2]。

二、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

(一)媒体融合深入推进

全媒体给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媒体市场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新媒体的应用载体,日益先进的智能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科技不断进步,相关研发人员不断改进新媒体和智能产品,使两者成了目前市场上最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且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方面展现出了特有的优势,就影响力和价值来说无可比拟。与此同时,全媒体时代,各类媒体平台都积极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数据的获取和整合,并通过数据分析准确地向各层群体推送信息内容,完成信息的,使信息视角变得更加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一些十分火爆的信息还能够同步更新到各大媒体平台及智能终端,新媒体逐渐展现出传统媒体并不具备的优势。过去,广播、电视、报刊等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实现统一,媒体和媒体之间存在十分明显的界限;之后,广播和电视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现在,各信息传输平台逐渐统一,全媒体时代造就了多元的互动环境,媒体与媒体之间实现了深度融合。年轻人成了新媒体的追捧者,而老年人也逐渐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慢慢改变了自己的习惯,导致电视的收视率下降[3]。

(二)受众需求发生改变

全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能够根据自身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等灵活选择收听或收看的新闻,从过去的被动接收新闻信息到当前的自主选择新闻信息,广播新闻信息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老一辈的受众更加关注健康、养生信息,年轻一辈的受众则关注娱乐、新奇事件。在这样的环境下,广播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应当朝着何种方向迈进,成为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现阶段,应当全面了解受众的精神追求及审美需求,掌握实际思想动态,进一步挖掘和形成自己独有的播音主持风格,让新闻节目的质量和吸引力不断提升,让新闻播音主持元素更加丰富。例如,笔者所在的安徽新闻综合广播的《政风行风热线》就是一档新闻类全媒体节目,节目以“报道社会热点、强化舆论监督”为主,安排了政策解读、焦点关注、热点透视、记者调查、厅局长上线、受众投诉追踪反馈等内容。该节目每天中午11点播出,在无线广播和安徽网络电视台同步直播,同时在学习强国、安徽广播电视台官方APP海豚视界和海豚听听客户端直播,并和网友实时互动交流,受众参与度极高,节目影响力很大。在这一过程中,受众不但能够直接听广播,还能够“看广播”,直播镜头将广播直播间呈现在受众面前,不但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拉近了其与主持人的距离[4]。

(三)社交软件竞争激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新闻节目因编排模式传统固化,制作方式千篇一律,报道内容大同小异,主持语言缺少鲜明特色,不具备亮点和看点,无法有效吸引受众的目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社交联系方式变得多种多样,除了打电话、发短信,还可以通过QQ、微信联系。同时,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不仅可以从广播电视上获取新闻内容,还可以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浏览新闻。这些社交软件上播发的相关信息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且处理方法灵活,如自媒体配音、找群众实话实说,甚至说当地方言等,满足了不同受众的口味。现阶段,多元化的新闻节目依靠电视、微信、微博等终端进行传播,受众具备自主选择权,能够自行选择广播新闻。如果新闻节目内容过于老套,形式过于陈旧,难以激发受众的兴趣,受众就会通过其他软件获取信息,久而久之,广播节目的收听率会逐渐下降,所以应当尽快促进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

三、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播音主持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转变新闻播音工作理念

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播音主持应积极转变工作理念,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结合市场发展需求,从多个层面创新转型,由此有效提高广播新闻播音主持和全媒体环境的发展契合度,以此推动广播新闻收听率的不断提升。首先,播音主持人应深刻地认识到新闻话语权的转变,从以往的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挖掘信息,保证受众和主持人的地位平等,突出受众的主体性,全面调动受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主持人的引导作用,发挥其在受众心中的影响力。无论是直播、节目主持还是采访,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播音主持人都必须保持冷静,快速调整思路,尽可能在危机中找到契机,要直切主题、铺展延伸。其次,主持人还应善于从受众角度出发,使新闻事件的发展动向和受众保持同步,有目的地发挥广播新闻的影响力并不断扩大。要通过不断挖掘传统媒体有价值的资源,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积极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不断丰富自身的主持风格,从而有效拓展受众群体的覆盖范围。

(二)凸显新闻节目特色

全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人们不仅对新闻内容有个性化的需求,对播音主持人的个人风格也有多样化的需求。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如果故步自封,缺乏创新,势必会被市场淘汰。面对多元化的群体,播音主持人必须积极拓展思维模式,凸显新闻节目特色,在客观公正地将新闻内容播报出来的同时融入情感,适当创新播报方式和风格,在把握群众审美和喜好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功底和专业技能,进而兼顾坚守底线和创新,确保新闻播音主持之路的长远发展。如今,直播、Vlog等媒体形式的盛行,使广播新闻播音主持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在以往的播报过程中,主持人和受众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主持人无法和受众进行良好的交流互动,受众也无法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而如今,广播新闻必须凸显自身的特色,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采集、制作、解读等环节,和受众进行平等友好的交流,以此获得更多受众的喜爱。

(三)提升播音主持队伍整体水平

职业是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在节目中所呈现出的自身状态与风格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主持人的内在修养。优秀的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应当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拥有丰富的内涵,从而有效驾驭节目,真正突出自己的主持风格与特色。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的专业水准面临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时代,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应当不断深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依靠逻辑思维和主持语言的加工,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其中,换位思考非常关键,新闻播音主持人必须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对自身工作予以反思,要真正结合受众需求,为他们带来品质更好、更有深度的新闻信息,这要求新闻播音主持人拥有更高的职业素养。主持人可以不定期到央视的知名新闻栏目中交流学习,外出进修等,持续提升综合素养。同时,媒体平台还应积极鼓励主持人通过自学等形式,更新文化知识,积极了解社会热点[5]。

(四)创新节目形式和传播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主题也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迈进。自媒体的出现特别是网络平台的发展,使各类通信工具逐渐演变为新闻传播平台,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其可以在智能手机与电脑上获取最新信息,同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在这样的环境下,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必须不断挖掘传统媒体有价值的资源,创新节目形式和传播手段,充分发挥出传统媒体的优势,不断优化自身的主持风格,从而有效扩大受众群体的覆盖范围。以安徽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客户端推出的海豚视界APP为例,其是安徽广播电视台的官方APP,提供安徽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直播电视、安徽融媒体资讯等,功能全面。同时,安徽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及时各类重大事件及突发事件相关信息资源,由现场记者发回报道,给群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播音主持人还积极和现场的记者及群众展开互动,邀请群众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声。大量网友在直播平台上踊跃留言、发表看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移动终端平台交互性和开放性的优势,全媒体的宣传效能也得到彰显,这也是对播音主持人综合能力的考量[6]。

(五)打造主持人的品牌效应

全媒体时代,信息爆发式增长,大众逐渐失去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因此,市场越来越注重品牌效应,媒体行业也开始注重特色品牌的建立。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也要从品牌打造入手,通过多种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影响力,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使广播新闻节目的权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得到扩大。与此同时,在创新驱动的背景之下,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也要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注重品牌的打造和维护,以此扩大广播新闻的覆盖面,吸引更多的人收听广播新闻。广播新闻播音主持人可根据现阶段受众解读新闻的心理过程和特点,主动配合新闻一线的画面、音频等对新闻内容进行多角度解析,也可参考传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配合相关专家的新闻互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节目品牌。如今,网络红人都具备鲜明的个人特色,能够让受众记住自己,而主持人也要积极学习这一优点,不仅要靠声音、风格等吸引受众,还要给受众带去新鲜、生动的体验。诚然,新闻播报需要严肃认真,但是播音主持人可以重点打造个人标签,塑造自身的个性形象,形成不同的风格。以我国播音界的榜样为例,齐越雄浑豪放、夏青严谨端庄、方明潇洒飘逸、铁城铿锵酣畅、罗京持重稳健[7];再如,丁一兰充满朝气、热情饱满,葛兰清新明快、朴素大方,林如大气深沉、典雅自然等等。他们在播音主持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5年12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出品的《王冠红人馆》节目,是以王冠个人命名的财经脱口秀节目,在蜻蜓FM上点击量破亿,深受全国听众喜爱。节目制作人兼主持人王冠本身就是一名财经评论员,“财经视角、全球视野,且知识丰富、聪明机智、轻松幽默”,这是全国听众对主持人王冠的一致评价。节目组有60后、70后、80后、90后的主持人,风格各异的主持人能为听众带来大视野、全方位的财经信息解读与时代浪潮感受。在融媒体发展时代,《王冠红人馆》采用平视姿态及更大的视野格局为全国听众送上听觉盛宴。现在,受众也可以在央视APP看视频直播,财经不再是冰冷枯燥的数字,“政策+视野+细节=你我的生活共鸣”。主持人不仅把直播当成工作,更将其视为和受众的聚会,用声音推动时代的脚步不断前进,网友在央视频上给节目点赞、留言、关注。这档节目现已成为央广央视的爆款,主要原因就是主持人塑造了鲜明的个人特点,在受众中拥有较高的认可度,在新闻媒体行业打造了较好的口碑。

四、结语

在全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播播音主持人必须准确定位自身,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认识,深入分析研究全媒体时代新闻行业的突出特征,不断丰富主持内涵,积极推进主持风格的创新与转型,从而让广播新闻节目变得更具吸引力,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冰.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中国有线电视,2021(05):537-539.

[2]刘畅.探究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J].采写编,2021(04):83-84.

[3]陈珺.全媒体时代新闻播音主持人发展新路径[J].新闻文化建设,2020(04):57-58.

[4]王茹婷.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转型策略研究[J].记者摇篮,2021(04):142-143.

[5]沐婷婷,张滢.刍议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记者观察,2021(09):40-41.

[6]苏子勰.新闻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大观(论坛),2021(02):84-85.

播音市场范文篇6

关键词: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特征

一、前言

随着传媒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形式的不断涌现,大众对播音主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既需要满足大众的要求、符合普通大众的审美愉悦,又要保持独特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在当今语境下,对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充分把握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特征,保持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发展与时俱进。

二、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亲和力

在当今语境下,视频网站、自媒体等新的媒体形式得到广泛使用,播音主持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播音主持需要通过借助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形式开展知识和内容的传播,因此,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亲和力变得更加重要。在当今语境下,大众不再只是一个观众或者听众,而是作为一个实时可以参与的受众,因此,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亲和力十分重要,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大众在当今语境下,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并且可以通过实时信息或者评论进行参与,播音主持的语言更需要有亲和力,以方便实时地互动和交流。在当今语境下,新媒体时代的特征非常明显,即使是传统的媒体也开始进行主动的革新和转变,具有亲和力变成对播音主持的一个新的要求,语言艺术具有亲和力的播音主持人也非常受欢迎。同时,播音主持语言具有亲和力的主持人,也可以带动相关节目点击量增加,促使新闻事件迅速传播。此外,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亲和力特征,也说明传统媒体的严肃性正逐渐被打破,泛娱乐化时代和互动媒体时代到来。除了新闻联播等需要严肃态度的媒体之外,许多传统媒体在语言艺术的特点上和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持人的语言艺术更具有亲和力和表现力,加入了更多的大众化语言,语言更易于大众接受,传统媒体推出的一些栏目也开始倾向于互动参与的类型,播音主持的语言也更具有亲和力。

三、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个性化展现

以当下受大众欢迎的节目《朗读者》为例,主持人董卿,在节目的开始之前先以一段优美的个性化语言,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和展现,为受众营造一个主体氛围,先“抓住”大众的心,然后,引领大众进入当期节目主体,节目的序曲非常成功。个性化的语言是该节目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泛娱乐文化的发展,促使个性化语言的展现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今语境下,许多受欢迎的主持人都有语言艺术的个性化展现,他们会根据主持经验和节目风格,根据节目进度,灵活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艺术,通过对大众心理的把握和恰到好处的语言拿捏,营造气氛、制造共鸣,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和可观赏度,因此,一个具有鲜明个性语言和丰富主持经验的播音主持,可以化腐朽为神奇,通过个人的影响力,提高节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纵观当下的众多节目,什么是个性化的语言艺术呢?对播音主持人而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此外,还需要节目主持人根据节目的内容和编排,突破传统形式和传统语言风格,结合自身的主持经验和主持风格,灵活运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艺术。杨澜、崔永元、董卿、撒贝宁等著名节目主持人之所以受到欢迎,除了因为他们的语言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之外,还因为他们扎实的主持功底、丰厚的文化积淀、随机应变的现场能力和对大众心理的准确把握,因此,单纯追求语言风格的个性化是不可取的,只有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主持方式,才可能更好地展现语言艺术的个性化。

四、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思维时尚化

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还具有时尚化的特征。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化和泛娱乐化是两大特点,许多网络流行语迅速传播,新词汇不断涌现,因此,播音主持需要对新网络流行语进行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对新知识和新文化进行及时地获取,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体系,以避免播音主持语言与时代脱节。播音主持在新的语境下和新媒体环境下,更加接近服务行业,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迎合市场受众、满足大众的获取感。佛系、吃鸡、为……打Call等网络流行语具有鲜明的时尚化特点,播音主持人需要根据实际,不断地学习和使用具有时尚化的语言,不但可以为大众创造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而且,可以有效增进自身在受众中的欢迎程度。

五、结语

随着新媒体形式的出现和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播音主持人需要研究新变化、新特征,分析自身所擅长的语言形式,建立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语言艺术体系,提高语言艺术的亲和力和表现力,增加语言艺术的时尚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切实做好播音主持工作。

参考文献:

[1]高维聪.浅析播音主持的艺术性魅力展现[J].中国传媒科技,2013(04):49-50.

[2]尹颖.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4(13):118.

播音市场范文篇7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媒体;播音主持;技巧;特点

广播电视行业在新媒体时代面临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为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率,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掌握播音主持技巧,通过创新工作思路、改变工作策略来全面提升节目质量,从而吸引受众注意力。实际上,播音主持语言具有较明显的特征,如规范性、严肃性、时尚性、审美性等,然而工作技巧的灵活运用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播音主持工作者勤加练习、自我总结与改进,从中实现自我价值,为广播电视的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1播音主持语言的基本特点

1.1规范性

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员,应保证语音、语法的规范性,从而体现职业素养,维护广播电视台的良好形象[1]。播音主持语言具有规范性和标准性,这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保持理性思维,准确把控语感,熟练运用普通话,向广大受众传递精准信息。当前,各种新媒体迅速普及,播音主持语言所谓传播范围扩大,且传播速度加快,因此,播音主持工作者需要更加重视语言的规范化使用,并且在规范性和艺术性之间做好平衡。

1.2严肃性

播音员、主持人应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在话筒前保持端庄态度,慎重而不失言,尽可能向受众传递真实的情感,赢得受众信任,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奠定广播电视节目基调,并逐渐扩大受众群体[2]。播音主持语言的严肃性主要体现在语体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这要求工作人员细致揣摩、用心感受语言的力量,全面发挥广播电视的传播功能,最终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1.3时尚性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要顺应时代要求,保证语言的时尚性和丰富性,这既能彰显播音主持工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独特风格,又能向受众传递流行元素,打破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在受众心目中的刻板印象。换言之,具有时尚性元素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语言能够快速走进受众内心,让受众对节目产生深刻印象,进而受众能够利用节目信息更好地进行工作和生活[3]。为确保广播电视节目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充分了解广大受众对于广播节目的收视习惯及收视需求,并动态了解网络流行语的更新情况,通过在节目中运用时尚性广播电视主持语言,提高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满意度,真正提高节目收听收视率。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栏目,结合当天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主播们用通俗化的语言传递主流声音,引起广大受众的高度关注,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换言之,语言特征的时尚性一旦得到了播音主持工作者的应有重视,就能够扩大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份额,并提升节目的市场竞争力。

1.4审美性

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审美性特征逐渐凸显,即播音员主持人借助语言艺术向广大受众传达出声音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与受众同频共振,从而吸引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注意力,提高受众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的满意度[4]。播音主持语言审美性的凸显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声音圆润饱满、发音字正腔圆的基础上,将口语、书面语以及整句、散句进行有机结合,并创新性地运用诗意化或者押韵的语言,以增强播音主持语言的表现力,形成个人独特的播报风格,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2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技巧提升及运用

2.1播音主持的语言技巧提升

一方面,广播电视媒体要积极组织播音主持语言技巧培训。广播电视台对于播音主持工作者来说是实战基地,因此,广播电视台应重视播音员、主持人的技能提升。基于此,广播电视台需以培训方式满足培训对象在理论知识学习、专业素养强化、专业技能提升等方面的需求,因为良好的播音主持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在工作环节做好总结,并不断汲取新的内容,从而充实、创新播音主持节目内容,逐渐提高节目收听率和收视率。除此之外,广播电视台应多次组织从业人员的实训练习,因为广播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技巧高低与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经验密切相关,只有经过多次反复训练,不断在实践中磨炼,才能进一步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技术水平,打造出具有专业水准、职业能力的优秀播音主持队伍,使广播电视节目赢得越来越多受众的喜爱。另外,专业的训练还有助于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素质,使其不断增强自信,同时保持平和心态,在播报节目的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保持镇静,不紧张、不慌乱、不怯场,发挥出正常水平,实现完美播报、主持[5]。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台应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播音主持工作者个人发展与广播电视台整体发展存在紧密联系,要做好个人步伐、整体步伐的协调工作,紧跟新媒体行业发展趋势,以便在新时代中立足,更好地服务于受众与社会。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工作者来说,应尽快适应新媒体时代变化,改变播音主持思路,并发挥自身在语言特点控制层面的独有优势,力争在新媒体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推动广播电视媒体持续、稳健发展[6]。换言之,要想在新媒体浪潮中永葆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新时代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工作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这既能巩固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主流地位,又能引领社会大众保持积极向上的正确价值观,为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稳健发展提供动力。

2.2播音主持的语言技巧运用

2.2.1综合职业技巧播音主持工作的受众群体较广泛,要想出色胜任此项工作,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综合职业素养,即掌握专业知识、树立正确三观、坚定理想信念等。新媒体视域下,播音主持工作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对此,播音主持工作者要从容应对,在语言技巧运用中掌握方式方法,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为广播电视台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首先,受众心理分析技巧。播音员、主持人在全面了解节目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准确了解受众的心理诉求,强化共情能力,借助播音主持语言力量去带动受众及感染受众,以获得受众对节目的认同[7]。其次,掌握学习技巧。新媒体时代下,新技术、新设备大量出现,这要求播音主持工作者保持学习心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来丰富自身知识储备、锻炼新技术及设备操控技巧。再次,氛围渲染能力。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应掌握节目气氛活跃及氛围渲染技巧,即根据节目背景及节目内容,充分运用多样化播报技巧,从而调动受众情感,使受众心系节目动态跟进节目后续报道。例如,报道人员伤亡事件或对逝者表示哀悼时,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调应低沉、哀婉,同时配备较悲伤的音乐,以达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而在播报令人喜悦的新闻事件时,应选择轻松欢快的乐曲,播报语调喜悦激昂,使广大受众感受到幸福洋溢的气氛。2.2.2语言节奏技巧广播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所用的语调、语速将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播出效果。不同节目内容对播音主持的语言风格、节奏韵律有不同要求,对此,播音主持工作者要适当把握、精准运用语言技巧,从而优化节目效果。当播放欢快的节目时,悦耳的语调、合理的语速是丰富受众收视体验的关键。当节目内容比较严肃时,应该适当控制语速,使节奏缓慢一些。播报国家重大新闻事件时,播音员、主持人应在节目播出前仔细阅读节目稿,充分掌握节目内容,做到吐字清晰,保证每句话的每个词、每个字达到新闻事件精准传播的要求。节目播出时,对节目整体节奏要有准确把握,并进行适时调整[8]。尤其是在对突发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更要保持灵活性,根据新闻内容变换播报情绪、调整播报语气,使自身的表情、语气与新闻事件的基调保持一致,这是保证节目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果播音员、主持人在播报新闻节目时语速过慢,则很容易导致受众注意力分散甚至走神。面对这种情况,播音员、主持人可以适当调整语速和语调,用稍快的语速和高亢的语调进行播报,以吸引受众注意力,提高节目传播质量。实际上,播音员、主持人对语调、语速的良好把握能力是在长期的工作经验中不断积累的,这要求播音主持工作者用心掌握语言的播报节奏技巧。2.2.3情绪情感技巧播音主持工作中,负责播音主持环节的播音员主持人应带有丰富情感,并且语言应接地气,使节目内容尽快引起受众共鸣,增强受众与广播电视节目间的联系。播音员主持人投入真情实感的同时还应控制好个人情绪,以此调动受众情感,使受众对播音员主持人更加信任,能定期收听收看播音主持人的节目。这既能拉近受众与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距离,又能增强受众对节目的喜爱度。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前,播音员主持人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对节目本身的了解及自身播音主持风格的设计,将符合节目特点的情感恰如其分地投入到节目中,使节目效果更加自然、真实,达到感染受众的目的。2.2.4互动沟通技巧要想提升播音主持技巧,应从基本的人际交往做起,制定合理的交际策略,引导播音员主持人形成规范的交际理念。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员主持人应对交际中的语言提高重视程度,即正确认识交际语言的现实意义和对受众的引导作用,因为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会使受众产生不同的理解,进而间接影响受众的收视行为以及广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播音员主持人应恰当运用互动技巧,积极与受众进行沟通、交流,这种简单快捷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拉近播音员主持人与广大受众的距离。这既能丰富取材路径,又能充实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为节目的改革创新提供丰富的“养料”[9]。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台的播音主持节目虽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相关软件进行播放,但是却无法直接与受众进行交流,如果播音员主持人不注重在节目中与受众进行互动,就会大幅度降低受众对节目的认可与喜爱程度。新时代下,互动沟通技巧创新式运用十分必要,具体来说,播音员主持人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表情、声音及肢体语言,在准确把握受众心理、注意力及情绪状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恰当的引导和调动,以实现真正有效的互动,从而使整个节目达到预期的播出效果。由此可见,播音员主持人掌握交际策略,充分发挥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本质作用,就能真正得到受众的支持和认可,对于受众来说,也会从中提升个人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播音主持不注重分析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性,仅采用一成不变的交际方法,那么其播音主持能力会渐渐弱化,所主持的广播电视节目也会失去生命力,得不到受众的喜爱和支持。

3结语

在广播电视台的转型发展过程中,节目播音员主持人应强化责任意识,高度重视播音主持语言特征的熟练把握和技巧提升。在新媒体蓬勃发展、后来居上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台应抓住发展机遇,有效应对发展阻力,积极组织播音主持工作者进行语言技巧培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有效应对传统媒体发展受到的冲击,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力,使其在新媒体视域下完成自身的转型和发展。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应掌握综合职业技巧、语言节奏技巧、情绪情感技巧、互动沟通技巧,提高自身综合职业素养,积极参与广播电视台的创新改革,扩大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面,增强节目吸引力,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耿.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记者摇篮,2018(5):66-67.

[2]郎海燕.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情感表达处理措施探析[J].新闻文化建设,2020(9):76-77.

[3]庄园.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的技巧和特点探讨[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22):82.

[4]阿来依·托合它汉.新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与创新[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1):66.

[5]李琦.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的技巧和特点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7(4):130.

[6]浦映.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技巧和特点分析[J].新闻传播,2019(10):106-107.

[7]傅喜春.探析提高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的策略[J].传媒论坛,2020(6):60.

[8]高原.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的技巧和特点分析[J].声屏世界,2020(17):37-38.

播音市场范文篇8

关键词:新文科;技术;艺术;思想

众所周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从新媒体发轫到融媒体发展,再到智媒体的蓬勃兴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了更为全面的含义。新文科的提出打破了学科知识的壁垒,冲破知识文化的窄纵划分,消散了固有认知的边界,以一种全新开阔的视阈厘清事、理、情、趣的多重认知。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应置身于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的学科构建范畴之中,在实践中,不可忽视其人才培养的规律。本文认为应以专业技术、艺术水准、文化品格为原则底线,理念、路径、拓展为发展思路,探讨新文科背景下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策略。

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的理念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所谓“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讲的是内心澄明才会有所思考,精神居在胸中,意志力的统辖不可忽视,可见态度感情的酝酿对于行文章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新文科视阈下,播音主持专业作为一个“出口信息”的专业,内在情思文法的构思显得格外重要,要想达到刘勰所说的“理得而事明,心敏而辞当”,就需要有完备齐全的专业技艺理论、情感生发的艺术性灵、析理辨美的人文情思,才能更好地完成学科知识的交融、艺术创作的通达。重构专业认知。浙江传媒学院教授金重建认为:“播音主持内涵的丰富性,创作过程的复杂性,使得中国播音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这种丰富性与复杂性警示着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要突出专业意识,拥有系统成熟的创作思路,并且这种创作思路是开放融合的。张颂先生曾系统论述播音主持专业是建立在哲学、美学,新闻与传播学,语言及语言应用学,文学艺术这四门学科的基础上。当前,播音主持专业需要继续拓展外延,以人文社科为经,以自然科学为纬,把握时代的命题,掌握电子商务、法学知识、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在5G成熟、6G酝酿的阶段,了解电商直播、网络营销的规律,熟知法学规范与互联网技术,才能更好地依托文化、面向市场。焕发艺术灵感。文科作为一门思想学科,性灵的陶冶、情感的酝酿一直以来都居于核心位置,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是一项复杂性工作,人才培养需要注重“情真意美”的价值取向。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时,不知不觉中有着灵感思维的迸发。在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规格上,要多让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美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帮学生理解形式与内容,通晓人情人性,是非判断有着明确的价值尺度,把诗意的精神带入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实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性灵迸发,不知不觉中实现神与物游、物我一致。展现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音声性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显著特征,人文精神体现的是对人情人性的通晓,对是非价值的判断。声音凝聚力量,语言传递温度,从物理空间的声音传导到心理空间的传递要展现不同的情感态度与人文关怀,例如在。2020年8月,央视微信自媒体《主播说联播》了主持人海霞对农民工李小刚朗诵的《再别康桥》的评论,话语之中充满了肯定与赞赏,态度十分热情,海霞还表示想邀请李小刚一起交流切磋专业。这体现了主持人对平凡普通百姓的关注,其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让人倍感温暖、如沐春风。

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的路径

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器而后识器。”诚然,任何学科的学习要先下笨功夫,才会有质的提升,对于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路径同样适用,先要下足笨功夫、苦功夫,才会有艺术通感。因此,技术层面的打磨、艺术人才培养内涵的深化、多层次文化的溯源探究就成为路径提升的有效方法。夯实专业基本功要求。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有特殊的要求,从早期的“声美、上相、内涵深”到如今的“能写、会编、有创新”,这都是对于播音主持艺术人才传播力方面作出的要求,所谓传播力指的是先天条件所具备的传播的潜能与后天习得的媒介素养能力。现如今,关于传播力的要求还得加上多才多艺会学习。多才多艺需要培养广泛的兴趣,涉猎不同的文艺技能,做到“一专多能”;会学习,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对于关联性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专业性知识能把握核心要义、机制原理,在实操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入到语言表达层面。对于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训练需要有这样的认知:书面文字语的严密逻辑训练要把握情感思维训练的精神引领,即兴口头语的情感思维训练需要把握自然科学的逻辑辩证、客观冷静的行事作风,二者美美与共,最终呈现出温度与气度并存的中国播音风格。拓宽专业培养眼界。中国语境下的新文科建设具有其兼容性和特殊性。兼容性体现在,面对国际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人文学科危机”,眼下跨界人才居多,压缩了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就业机会,这使人们不得不拓展专业培养的眼界。在人才的输出终端上,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应转变向传统媒体就业倾斜的思路,面向市场,拓宽就业边界,强化基底素养。特别是在融媒体背景下,5G传媒生态成熟,传媒教学场景需要重构认知。首先,要有互联网产品经理人思维,把教学平台从课堂展示变为线上展示,培养学生采编播一体化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从学会经营作品到经营节目的思想转变,比如可以把学生实践作业用大屏与小屏结合的方法在抖音、微博、喜马拉雅、蜻蜓FM上,通过经营作品形成一种节目版块思维意识的构建。其次,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化,学生可分为复合知识技能型人才、复合媒体经营型人才、复合通识采编型人才……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把握“一专多能”的培养思路,以宽口径窄出口的方式培养学生,开辟学生专业定制化培养路径,面对不同的学生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定量教学、定制培养、定标考核、定期检验、定性分析、定向走岗的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地为业界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能力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打造复合型精品专业人才,让艺术人才也能抢占其他就业岗位。嫁接多层次文化生成基因。新文科背景下,播音主持艺术人才,技术层面要有较强的媒体实战能力,“采编播评”缺一不可,人才的培养要有较强的场景适应性:从内容上看,需要运用不同的话语样式;从形式上看,需要调整不同的话语心态;从时空层面上看,需要面对多样化受众层次。主持人汪涵对主持人的概念论述独到:主持人的“主”指思想,“持”指技巧,“人”指情感。可见,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重在思想能力,对知识文化素养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不同的文化素养、经验水平会影响着技巧的使用,方法论的把握,最终形成不同的播音主持创作风格,在实践活动中体现着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格魅力。例如,董卿的优雅大气、汪涵的幽默机智、撒贝宁的睿智稳重……这些不同风格的主持人皆有风度,皆成性格,他们都是不同的学科背景却造就的有声语言传播的典范。

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的拓展

眼下播音主持艺术教学的重心仍在语音发声、稿件创作,即兴口语表达、职业素养教育却稍显不足,教学上效果上大多只能达到基础性目标,拔高性、竞争性目标稍显不足,这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升自我,使之具有个性化。播音员主持人培养出口应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精品专业人才,其风格差异化是提升的关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播音学》主编张颂曾在《播音语言通论》一书中论述:“风格的占有者,必须是独创者,不接受现成公式,不追赶时髦,却钟爱独特体验,独特感受、独特表达样态。”那么,新文科背景下对于风格独创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提升策略应如何?产学研三结合。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是出口消耗专业,扩大内需、稳定外需是播音主持工作行之有效的发展途径,所谓扩大内需,就是要不断汲取的多学科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养分,做到多知全面;稳定外需,就是要行成稳定的播音风格,训练出行之有效播音风格状态,在进行语言表达的传播活动时,要做到具体感受与整体感受相统一;在进行专业学习培训时,要做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统一;在进行业务研讨时,时代精神与历史使命相统一,这样才能把握专业发展的脉搏,守正创新,在专业学习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著名主持人康辉在2020年11月3日晚,一人用了22分38秒的超长口播精彩的完成了一万八千余字的播出任务,其文学博士背景、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强大的播出平台造就了他的职业高光。一专多能的职业发展理念,在产学研的培养思路上焕发出强大的生机。跨学科思维构建专业。新文科的核心内涵在于打破学科之间专业壁垒,用开放的视角看待文科教育。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可以采用“播音主持+”的方式建设学科,播音主持+新闻传播,用新闻传播规律探讨播音主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以一种主持传播的视角重新审视学科建设;播音主持+自然科学,用自然科学的研究精神结合播音主持的表达方式,用全新的视角培养出专家学者型主持人……打破学科边界,拓宽眼界视野,使得知识体系得以贯通,催生出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独特个性。播音主持从业者中,历来就有很多跨专业的人才,撒贝宁是法学专业背景、何炅是阿拉伯语专业背景、朱迅是日语专业……他们的主持风格具有独特个性,深受观众的喜爱,这都给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更多启发。事实证明,跨学科、跨背景、跨思维的素养教育要与专业教育并行推进。深化人格化传播。自古以来,大学教育就以三纲八目为核心,三纲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今,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同样需要以此为基础,并不断深化人格化传播。培养学生在表达有声语言信息场的时候,能够从节目播出背景、时展背景、内容价值背景出发,真正做到张颂所说的“一吐为快”的播讲愿望,对事物有基于真理的价值辨析、情感取向的态度倾向。主持人的人格在一次次的传播实践中便自发生成,使得受众对节目与播音员主持人产生同等的价值印象,主持人人格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节目风格的呈现。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1+1》是由白岩松主持,他面对新闻事件敢于发声,揭露事实真相,态度鲜明地进行时评,让观众对《新闻1+1》节目产生了较强的信服感,深化了该节目的人格化传播。结语眼下,注意力经济发展大行其道,多平台传播成为常态,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应成为紧迫任务,这是时展机遇。新文科背景呼吁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法,静水流深,真水无香。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应渗透古典意境的内涵,追求意到、声美的文化内涵,在技术层面熟练把握,抓住人文契机的内涵,向美而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好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柴华.中国文化典籍精华文心雕龙[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金重建.播音主持艺术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3]张俊宗.新文科:四个维度的解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6(05):13-17.

[4]彭雨晴,刘玉萍.泛媒体化时代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变革路径[J].中国主持传播研究,2018,(00):167-172.

播音市场范文篇9

关键词:“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改革

“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相关专业课程群中起着承前启后的连接作用。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以语言发声、表达为基础,培养学生各类广播节目的播音主持技巧,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节目播音主持能力、即兴口语评述能力以及对节目的掌控能力。然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行业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涌现出自媒体、大众广播、第三媒介时代等新概念及新应用形式。在新形势下,高校广播专业人才的培养迎来了新的机遇及挑战。

一、机遇与挑战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广播行业也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传统行业门槛被打破,广播行业不再是少数事业单位所独占的行业,众多企业甚至个人都可以合法进入,进而带动了整体行业发展;而广播从业者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平台实现自身的广播职业梦想;行业人才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广播主持等岗位,从节目策划、编排、录制、后期制作等多方面,为从业者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岗位机会。对于诸多高校来说,在专业方向、人才就业等方面有了更广阔的培养空间。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广播类节目不断推出新颖的内容及形式。而广大受众在接受丰富媒体信息的同时,自我意识和素养不断提高,对广播内容及质量产生更高的要求。面对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如何保持广播节目的吸引力,将是广播行业及从业者面临的重大挑战。在传统广播方式中,广大受众主要是媒体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受众有更多的机会及方式参与广播节目的实时互动,但实时互动也带来了更多节目内容的随机性,这给广播从业者尤其是节目主持人掌控节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通过新技术、设备的不断发展应用,媒体信息可被传送的效率越来越高,相应受众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一条负面信息传播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将越来越大,因此对广播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面临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新要求及挑战,高校也应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做出适时调整。

二、“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改革内容探讨

“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一)课程目标改革。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将语言表达技巧等节目主持能力的培养作为“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而随着产业变革,对行业人才的岗位需求进一步分化,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可以承担节目策划、录制、主持、后期制作等不同岗位的职责。对此,高校应从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及岗位竞争力等需求出发,依据广播节目制作流程,分析和选择岗位能力因素,将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内容加入到课程教学的目标体系中。(二)教学内容改革。学以致用,学以就业。在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播音技能和声音形象的塑造已不再是“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能力培养的唯一目标。在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了播音表达等基础能力的学习训练外,还应围绕职业综合素质,适当增加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训练。例如在受众获取信息资源迅捷的今天,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难以获得满足。为了提高节目内容的吸引力、增强受众的关注度和忠诚度,广播播音主持要能迅速从众多最新信息资讯中攫取受众最感兴趣的热点,快速完成节目内容的策划、编排等。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适当加入信息搜索、甄选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节目组与受众之间的实时互动性得到加强,但同样也增大了节目内容的随机性,这对广播播音主持的临场处理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应加入相关能力的学习和锻炼。面对网络自媒体平台成本低等冲击,广播播音主持需要坚守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坚持传递信息的艺术性和正面性,对此,在“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中还应适当加入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伦理道德等教学内容的学习。(三)教学方法改革。“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传统教学中一般沿用“先大课理论后小课实训”的教学方法,在先学后做、被动模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性,较难进入职业角色,所学习的训练技能往往与实际岗位要求相脱节。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资源优势,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做出调整及改革,如在理论教学中结合优质网络广播资源的回放进行点评,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在分组实训中,以项目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从人员分工、市场调研、受众分析、节目策划、后期制作等多个环节中系统了解广播节目的制作过程,并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掌握相关技能及技术工具的运用方法;在实践练习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媒体平台,自制作品,一方面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市场化竞争氛围。(四)考核方式改革。“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多数还采用闭卷考试+口语考试的方式,在理论考核中只注重考核学生的记忆性知识,口语考试也是在自主选择稿件后录制完成一期广播节目的音频作业,再由专业教师一一回放打分。一方面现有考核方式不能全面、综合地考查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另一方面考核的流程繁琐、效率低下。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可以提前组织学生按照分组确定内容主题,准备节目相关素材,利用广播节目网络在线直播的方式进行考核,由专业老师通过网络观看或收听节目进行同步打分,其他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在线收听观摩学习并对喜欢的节目给予关注,最终综合专业打分和网络关注度确定最终考核成绩。该考核方式既可以从专业角度考核学生各项能力素质,又可以通过行业市场检验教学效果,并提高考核工作的整体效率。

三、结语

“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改革在不断探索中推陈出新。新媒体时代为广播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多样化的网络广播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要坚持与时俱进,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为播音主持行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岚.广播节目播音主持教学改革路径初探[J].视听,2017(12):226-227.

2.单艳军.高校广播播音主持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视听,2017(05):326-327.

3.解岩.《广播播音与主持》课程实践路径改革实施方案[J].新闻传播,2017(01):44.

4.杨宁.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创新发展[J].天中学刊,2014(06):131-133.

5.李侦侦.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改革思路[J].西部素质教育,2017(16):172-173.

6.杨康.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现状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3):128.

播音市场范文篇10

【关键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提高;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得到全面普及。在这一大环境下,人们对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加推崇,对播音主持则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一档广播电视节目当中,播音主持的能力水平会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人,提高该群体的播音主持水平,已成为摆在广播电视媒体业内的棘手问题[1]。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水平展开策略分析。

一、提高专业素质,专业态度面对工作

对于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而言,专业素质是能力水平的根本评判标准,要想提高主持水平,则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具体来讲,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的专业素质包含如下几方面:其一,正确使用口语。广播电视节目面向的是全国的观众,而不同地区的观众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为了更好地满足大部分受众的需求,播音主持需要采用通俗化的语言与大众化的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播,确保广大受众能够准确理解信息[2]。因此,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一定不能在字词读音、表达语法方面出错,而且要保证发音清晰,让所有观众能听清、听懂;其二,调整良好的播音状态。播音主持人在播音前一定要先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保证以良好状态面对观众,对节目质量起到增益作用。在主持前要先熟悉稿件,在脑海中过一遍,可避免直播时慌不择言。许多优秀的播音主持人都会在直播前通过深呼吸去调整自己的状态,一开机便能看到他们热情洋溢的微笑,所以播音主持人在平日需要加强舒缓心情方面的训练,调整良好的播音状态;其三,合理把控播音速度。互联网技术的发达也进一步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所以播音主持每天接触到的信息明显增多,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播音任务,许多播音主持人会在播音时出现语速较快、吐字不清的情况。所以,播音主持人需要对语速合理把控,每分钟播报300字左右最为合适,而且平稳的语速能让语言表达更生动,能让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感到舒适。

二、注重道德素质,时刻规范自身言行

大多数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来自广播电视媒体,而播音主持作为新闻的“传声筒”,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新闻传播效果,除了能扩大舆论传播范围以外,甚至会形成后续的连锁反应。所以,身为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播音主持人不管是在节目中还是在节目外,都要规范自身言行,注重道德素质的提高[3]。而道德素质作为评判播音主持水平的关键指标,注重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能够强化播音主持人的大局观与开阔视野,也能引导其言行得到规范,养成良好的主持习惯与生活习惯,成为知行统一的播音主持人。而要想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播音主持人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一方面,需要丰富道德认知。播音主持工作面向的是广大观众,所以算得上是一个公众人物,其道德素养会有一定的示范效应,所以必须在平日通过加强学习去丰富自身道德认知,保证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积极健康且有规律;另一方面,需要树立责任意识。身为公众人物,播音主持还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严以律己,与嘉宾、与观众进行友好互动,以自身人格魅力去得到受众认可,打造良好的播音主持形象。

三、提升政治素养,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需要发挥出宣传利器的作用,通过广播电视节目去传播信息,扮演好舆论传播者与制造者的角色[4]。对于播音主持人而言,要想将新闻信息进行高质量传播,则要坚定思想信念,时刻保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一名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人,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是一名有觉悟、有思想的爱国者,所发表言论一定要遵循政治正确的原则。目前,我们会发现有少部分工作经验不足的年轻播音主持人,在社交媒体的部分言论主观色彩明显,这样就会形成一定的误导,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身为播音主持人,不能将自身思想与个人情感摆在工作思想的前面,要努力提升政治素养,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和要求自身,向广大受众传播正能量。

四、形成主持风格,个人魅力吸引受众

新时代的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并非定位于信息传播“机器”,而更要求用自身独特的主持风格去传播言论。所以,新颖独特的播音主持风格才是当前广播电视节目所需要的,广为人知的主持人如何炅、鲁豫、李咏、撒贝宁等,都凭借着自身强烈的个人主持风格而备受肯定。同时,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这一行业的从业者数量越来越多,倘若在播音主持工作中无法彰显个人风格,则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要提高播音主持水平,则要致力于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扬长避短,得到受众认可。当然,形成自己的风格不代表以牺牲思想、哗众取宠为代价,而要在保证播音主持质量的前提下,凭借个人魅力去吸引受众,树立自己的标签,成为一名优秀播音主持人。

五、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电视节目效果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广播电视节目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现象,最能吸引受众的节目往往是新颖的节目形式或节目内容,在这一背景下,播音主持的创新能力则显得尤为关键。而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的创新,并不局限于理论层面的创新,更关键在于通过实践与思考去创新节目形式与内容[5]。当然,也有人认为播音主持这项工作的创新空间不大,但在实际情况中,播音主持人要在什么时机说什么样的话,如何保证节目氛围不尴尬,如何衔接节目保证顺畅串联,这些都是播音主持人可以创新的地方。此外,播音主持人还需要在转达观众互动信息方面添加自己的理解,将其转化为更委婉、更风趣的语言予以表达,提升节目效果,这也是播音主持的高水平体现。培养播音主持创新能力的过程,实际也是促进其个性化发展的过程,既要把握好播音主持规律,也要彰显个性,将个人发展与媒体发展紧密联系,才能保证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六、深入一线采访,激发播音创作灵感

作为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人,同样要重视深入一线采访,唯有了解百姓的生活百态,才能激发播音创作灵感,提升播音主持水平。播音主持人的创作主要是根据稿件进行的二度创作,如果一个播音主持人缺少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那么在播音时只能简单地将文字转换为声音,难以将文字间蕴含的精神实质、人物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当然,笔者并非要求播音主持人时刻跟随记者前去采写每一条新闻,而是要更多地与新闻参编人员交流,寻找新闻创作中的真情实感。特别是当前中央提出的宣传报道要“三贴近”之后,如今电视媒体纷纷推出了许多民生节目,而此类节目对播音主持人的生活体验与观察要求更高,所以必须深入一线采访,激发播音创作灵感,不至于在接触文字稿件时不知所云。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媒体市场竞争日渐加剧的大环境下,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与发展,进一步加速了行业竞争与媒介融合。而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代表,播音主持作为从业者一定要审时度势,顺应时展而不断提升自我,从业务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主持风格、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着手,实现播音主持水平的全面提高,适应时展潮流,力求在提升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方面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洁兰.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新媒体研究,2016(04):159-160.

[2]张岳.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07):147-148.

[3]孙泽华.浅析播音主持对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掌握[J].新闻研究导刊,2018(15):205.

[4]袁祥仁.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言语交际及情感表达的重要性[J].新闻研究导刊,2018(20):9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