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的美学范文

时间:2023-04-10 16:0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街道的美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街道的美学

篇1

摘要:《盗梦空间》的成功不是偶然,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研究,在于它蕴含着多元的“召唤结构”,在动作特效、场景想象和故事内涵等方面能与观众的期待视野达到完美融,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观众的期待,这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关键词:《盗梦空间》;接受美学;召唤结构;期待视野

随着市场消费文化的日益成熟,各个学科与电影之间建立起日趋亲密的合谋关系,电影和美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2010年上映的美国大片《盗梦空间》,击败了与之同期上映的很多国产片,票房成绩长时间蝉联榜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接受美学兴起于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德国,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接受美学认为,单纯的作品文本或者作家研究忽视了在作品接受过程中人的交流和社会接受效果问题,因此,它侧重于研究读者的“接受规律”,形成了“作家―作品―读者”交互作用的批评新格局。他们认为,文本作品是一个多侧面的开放性的召唤结构,其中留有许多空白的“不定点”,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通过“召唤结构”和“期待视野”介入文本的历史生命创作,作品的价值才得以实现。所以,文学作品所产生的意义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的力量所形成,影视作品亦如此。导演在坚守自由意志进行创作的同时,也要重视观众的审美经验和意向性创造。《盗梦空间》的成功正与此有着重要关系。

一、 奇幻的宣传方式和策略开启了多元的“召唤结构”

接受美学将“作家――作品――读者”视作整体的研究视野,而电影文本中的“作品――宣传――观众”也是不可分割的复合格局,可以从中管窥电影作品成败的缘由。《盗梦空间》的宣传期间,科幻、爱情、动作等各种商业片该有的元素频频出现在网络、书刊等各种媒体上,客观上对观众形成强烈的吸引力,而最能吸引观众的还是宣传片中出神入化的蒙太奇应用,迷宫一样的结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的特技效果,观众就在好奇心理驱使下,产生了一睹为快的消费欲望。

此外,片名本身也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卖点。电影原名“inception”,有“开始、起初”之意。把inception拆开看,incept有窃取之意,这样就不难理解影片的主线了。而对于经受了“庄周梦蝶”哲学思想熏陶的中国观众而言,译成“盗梦空间”这样一个本身就炫彩的名字,即使不看电影介绍,也会被它吸引,产生好奇心理和理解欲望。因此,片名所暗含的一种召唤结构促使众多的潜在观众成为实际观众。

二、 奇观化的动作特效和场景想象以及深层次的故事内涵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契合

接受美学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期待视野,是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当艺术作品与读者在一定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化积淀、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等因素共同制约下形成的审美图式相契合而达到同质同构时, 它才会符合读者的预期想像,让读者乐于接受。

1.奇观化的动作特效和场景想象

欧美大片以其紧奏的情节,新奇的剧情,先进的制作技术改变着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电影的新奇、刺激成为中国观众不可或缺的期待。《盗梦空间》正符合了这些条件,就像它的宣传所说的那样,导演巧妙运用高科技手段和特殊的视听造型元素,呈现了一个令人折服的梦中梦:宏伟的街道和建筑以180度相折叠,镜子和廊桥的时断时合,水漫金山的壮阔,失重悬浮中的激烈拼杀……如此华丽的视觉盛宴和惊艳的想象力不仅仅是用刺激二字可以形容的,这些也正迎合了观众的审美心理期待。

2.深层次的故事内涵

《盗梦空间》像一个寻宝般的精神游戏,观众可以欣慰地发现,它给我们呈现的梦境,虽然是一个由金属材质建构的哥特式境界,但并不是硬邦邦的,而是顺应了你我都曾拥有过的梦中体验,让你在看梦的同时不自觉地充当了一个造梦者,使这个梦境的内涵有了无限的可能性。影片所关注的并非高科技或者人的头脑,而是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思维。在温情的面纱越来越单薄、人们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的时代背景下,电影所表现的对人的关注正好契合了这一时代主题。

影片对情感的诗意化、梦魇般地叙说,在情感体验上使作者的视界和读者的期待视野形成了完美的融合。影片以隐秘的方式呈现了人对情感的渴求,也再现了人在自然的渴求本能面前对欲望的抉择和反思。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梦,可是在现实面前,这样的梦往往像易碎的玻璃。柯布与妻子童话般的爱情画面感染了无数的观众,在那一刻,很多观众都萌生了“在他们的世界中白头偕老”的美好想象。而妻子坠楼以后,柯布内心的无法解脱,如同一根细线,也紧紧地揪住了观众的心,仿佛都能感同身受这样一种隐痛和无奈――面对逝去的爱,我们应该怎么释怀?电影中人物的梦境和情感引起现实人物的共鸣,这正是观众接受心理和审美需求的体现,导演正是抓住了观众对爱情的美好想象这一点,塑造了一个凄美的故事,达到了观众和电影文本的视域融合。

三、 对“期待视野”的超越

值得注意的是,当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和自己的期待视野一致时,会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接受的兴趣,而大量重复的作品出现,就会开始喜新厌旧,所以,艺术作品应该在一定的程度内注入新鲜的活力,使读者的期待视野受到挑战,让他们重新感到兴奋,进而确立新的审美期待。从超越的角度而言,《盗梦空间》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

普通人做梦,不论是美梦还是虚惊一场的噩梦,至多不过是潜意识的再现,梦境是不可触摸,无可复制,不能控制的。这样的典型经验使我们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期待视野,那就是梦的虚幻性和不可控制性。《盗梦空间》却在人们的固有思维上反其道而行――运用机器和药物,可以进入自己创设的多层次梦境,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梦境在供人畅游的同时,还可以植入或者盗取思想,这样新奇的假设使一部分观众恍然大悟,固有的思维使我们丧失了创新意识。影片在细节方面也给我们很多惊喜:在梦中的人都处于失重的状态;每一层梦境的主观时间都按照“缩放规律”计算,梦中的时间比现实的时间流逝得慢,而梦中梦的时间比梦又流逝得更慢……这种意外的感觉,就如片中初次造访梦境的Ariadne的感受一样。诺兰在构造情节和营造环境时成功超越了观众的期待视野,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享受和追求。

好莱坞大片往往喜欢以完满的结局收场,观众在饱经泪水的洗礼之后,心满意足的带着一个美满的梦离席。《盗梦空间》最后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模糊边界,给审美疲劳的观众一记新鲜的体验。一系列矛盾的画面相交替:孩子长大,陀螺没倒,戒指还带在手上……观众在回归的欣慰中产生了新的疑惑――柯布到底有没有回到现实?梦究竟从何开始?还是这一切就是柯布的一个梦?结尾戛然而止,但是并没有水落石出,我们像陷入一个结构复杂的迷宫中,至此,影片完成了由句号向问号的升华,目的在于让大家重新思考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相比于那些固定的结局,这样的意外更能引起观众的回味和反思,在重复的审美体验中获得新的超越。

《盗梦空间》不仅能带给我们惊奇刺激的美感直觉,还让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在此基础上引发反省和思考。它既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并超越了观众的期待视野,这正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参考文献:

[1] 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篇2

在孤儿院住了八年

1928年1月17日,维达·沙宣出生在英国伦敦东区一个贫穷的犹太家庭。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不知所踪,抛妻弃子。五岁那年,母亲实在无力抚养他和弟弟,把他俩送进了孤儿院——沙宣在那里一住就是八年!

因为犹太人的身份,沙宣屡屡被伙伴们歧视。直到母亲改嫁,才得以把他和弟弟接出来。继父人很好,对沙宣兄弟俩关怀备至。十四岁那年,母亲的一个梦改变了沙宣的人生轨迹。母亲梦见沙宣一夜之间长大成人,拿着剪刀为陌生人剪发。醒来后,她回味良久,觉得“有一门手艺也不错”,不久沙宣就辍学了,被送到伦敦东区一个理发师那里当学徒。成名后的沙宣曾半开玩笑地回忆:“母亲强迫我成了洗头童,天知道我那时的梦想是去切尔西踢足球,或者成为一名建筑师。”

沙宣并不是一开始就出类拔萃,最初他只负责调配染发剂,和漂白粉、过氧化氢、氨水打交道。但他是理发店里最勤奋的学生。当时伦敦西区还有不少法国、意大利的美发学校,他每周都抽出两三个晚上去那些学校听课,“美发行业最有意思的事,就是利用别人的灵感,创造属于自己的新作品。”他还去上表演课,甚至参加了演讲艺术课——为了去掉自己一口伦敦土腔。

反法西斯的战士

平静的生活在1945年末画上句号。当时二战已近尾声,但纳粹余孽仍苟延残喘。在英国,出现了以奥斯瓦德·莫斯利爵士为首的右翼法西斯分子,成立了英国法西斯联盟。莫斯利是希特勒的狂热崇拜者,曾被BBC历史杂志评为“二十世纪英国十大恶人”之一。他鼓动联盟成员们在伦敦大街小巷传播反犹言论。沙宣的母亲在这年竟被莫斯利的一名心腹杀害。

突发的惨剧击碎了少年的心。为了给母亲报仇,沙宣在次年便加入了一个由前犹太军人发起的反纳粹组织——第43集团。“那年我还不满十八岁,集团成员大多曾是军队中服役的士兵,他们平均比我大五六岁,许多人还得过军功章。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清晨,我遍体鳞伤、浑身脏兮兮地走进发廊,一位顾客对我惊呼:‘你的脸怎么了?’我回话,‘没事,夫人,我不小心被发夹绊倒了。’”事实上前一天晚上,沙宣刚和第43集团的成员一起,与莫斯利的支持者们进行了一场动刀子的恶斗。1948年,沙宣还参加过第一次中东战争,作为以色列的军人为独立而战。沙宣形容与同胞并肩作战的时光,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

沙宣短发解放了女性

1950年22岁的沙宣从前线归来,开始认真考虑未来何去何从。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当时的传奇发型师雷蒙德,从此竭尽所能地学会了“一把剪刀能干的所有事情”。精湛手艺、亲和魅力及敬业精神,让他渐渐声名大噪。人们为了在朋友面前来一句“在沙宣那儿剪的头发”,宁愿付出一个上午的宝贵时间来排队等待。

自立门户的想法顺理成章产生了。继父在这时伸来援手,为他提供了1400英镑作为本钱,1954年,沙宣位于伦敦新邦德街108号的第一间发廊开业。上世纪50年代,高耸蓬松的发髻样式俨然是一种时尚。当时女士打理头发,要利用坚固底盘撑托,并用大量的发胶固定,往往耗费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即便是上床睡觉也要戴着卷发夹子拗造型。沙宣一贯秉持“少即是多”的理念,他提倡单用剪刀和梳子来创造发型。他摸索出一套根据个人特有的头骨结构,找出其适宜的几何形状来指导剪发,创造了自成一派的“造型剪”技巧。

1963年,发明了“迷你裙”的时尚教母玛丽·昆特,邀请沙宣为她和模特儿设计全新发型,要求既不能掩盖服装优点,又要设计独特、充满时代感。沙宣根据模特的不同轮廓,设计出造型简单但十分别致的各种短发,一时轰动了时装界和传媒。沙宣把剪发完全看作是一种艺术创作。他喜爱建筑艺术,尤其偏爱追求创意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包豪斯建筑,声称自己在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西格拉姆大厦等著名建筑中都汲取过灵感。

沙宣非常严格地管理美发沙龙,一旦发现员工的鞋子不够锃亮发光,就会命令他们回家。一次因说服不了顾客,他气得把剪刀朝空中扔了上去,结果剪刀牢牢嵌入了天花板。从最初“对于发型该是什么样子,到技术的磨炼完善,时间长达九年。沙宣最终得出了自己成熟的新理念:“洗过就好”——完全靠地球重力来保持漂亮的廓型,且不会在一次洗发后便消于无形。“我解放了女性。她们不再需要一周上三次发廊,只要每个月来一次就够了。”更重要的一点是,沙宣的剪刀,同时解放了女人的精神,不仅省去了不菲花费,方便省时的精练短发也让她们在职场上更具竞争力。这契合了那个时代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

缔造波波头不老的传奇

回顾沙宣四十多年的美发生涯,波波头大概是他最为人所知的经典之作。但他并非某些媒体所称“发明”了波波头,而是重新“发现”了它。“波波头”这种发型风尚,自1909年诞生已有百年芳龄。理发师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历史上圣女贞德的形象,将女孩的头发剪成男孩式样的齐耳短发。这个发型一问世,就被定义为“惊世骇俗”。一是让人性别难辨“有失体统”;另外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诱惑和罪性:一些地方的古老风俗中,女子在犯通奸罪后,才会被剃成短发作为羞辱。上世纪20年代,因为波波头要被开除,甚至丈夫要和妻子离婚,都是见怪不怪。

尽管备受争议,但这一发型还是以一种奇怪的力量俘获了众多女性追随者。20年代的“波波头”,俨然成为摩登靡丽的“爵士乐时代”的一个标志。一个短句变得十分流行:“Bob(剪短)your hair。”“波波头”正是因此而得名。有人描述,当时纽约的理发店,每天都有近两千个女士排着长队希望剪成这个发型。1929年经济大萧条袭来,歌舞升平的爵士乐时代结束,波波头也随之淡出视线。此后几十年中,这款发型一直处于平淡的寂寞之中。直到60年代,是对短发极有造诣的沙宣,重新将它变得炙手可热。

因主演《苏丝黄的世界》而在好莱坞一举成名的华裔女演员关南施,被誉为“东方的碧姬·芭铎”。1963年的一天,她带着1.2米的长发走进了沙宣的沙龙——这无疑是个极具挑战的任务。沙宣一刀剪去了她的长发,设计出了极其适合她的流线型的波波头。凭借一种艺术家的直觉,沙宣预感将要发生不寻常的事,他叫来顶级摄影师特伦斯·丹洛梵,将剪完头发的关南施径直带往丹洛梵的工作室,拍下一组照片送往英国版《Vogue》杂志。《Vogue》决定采用这组照片,甫一登出,这款又名“南施头”的波波头,便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风靡全世界,沙宣的名字也因此家喻户晓。

1964年沙宣首创五点定位剪法,创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几何等级剪法和多层次波波头。沙宣的盛名还扩散至电影圈。1965年,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冷血惊魂》一片,便是在沙宣伦敦的美发沙龙里拍的,凯瑟琳·德纳芙是该片主演。1968年,他又应波兰斯基之邀制造了一个轰动事件:为《失婴记》中的女星米亚·法罗设计了又一个脍炙人口的波波头,收费高达5000美元!“这是维达·沙宣发型!”法罗在这部电影里对一个角色说,“它可是非常时髦的。”

连伊丽莎白·泰勒也被打动了,一次在机场转机时特别把沙宣请去,给他一把梳子,说:“你很懂头发。”要知道,泰勒的一贯发型可是沙宣风格的反面。甚至这股风潮还波及到了男性,蜚声全球的“甲壳虫”乐队,五个小伙子都顶着波波头在高唱摇滚……波波头所代表的反叛不羁的内在精神,暗合了整个时代的节拍。至今在“时尚女魔头”的原型安娜·温图尔(美国版《Vogue》主编)、贝嫂维多利亚·贝克汉姆,乃至奥巴马的妻子米歇尔身上,都可觅得各种波波头的踪迹。

开创沙宣品牌的财富故事

生活在明星俱乐部里的沙宣却不喜欢混小圈子,他热衷于把自己的声名推向全球。在80年代,他开设过自己的电视节目“你崭新的一天(Your New Day)”。

凭借和头发打了几十年交道的经验,沙宣自行主持研发产品,1973年首次推出二合一香波,并创造了以“沙宣”命名的产品线,生产香波、护发素和各类美发产品。沙宣开始环游世界,用数不清的发型来推广他的理念,推销他的美发系列产品。他是把美发商业化的先驱。如今全球美发行业的规模已高达410亿美元。沙宣1983年将产品线卖给理查森·维克斯公司,当时年销售额已超过1亿美元。1985年,维克斯公司又被宝洁公司收购。有人评价沙宣:“这个人完全改变了我们的行业。”

不久,沙宣发廊也由他的前同事买下,沙宣本人就此“息剪”,不再直接参与经营。他由此寻找一些新的事业机会:早在1969年,他就在英国开办了首家美发学院,沙宣将更多精力放在将美发学院推广到全世界,开创了美发教育机构的连锁。如今大部分的发型师都可算是半个沙宣门徒。沙宣还很看好中国,在上海新天地和红坊相继开设的沙宣美发研修学院,是在亚洲仅设的两家学院。至今沙宣美发机构仍以高级时装会的节奏,每年两季度最新的沙宣时尚发型……

沙宣共结过四次婚,2002年他与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女儿凯蒂亚,因服药过量死亡,年仅33岁。沙宣后来坦言:“我用一贯的方法克服这件事,那就是埋首工作。”2010年沙宣诊断出患上血癌,但他和第四任妻子犹妮拒绝向媒体透露。他一边接受治疗,一边打理业务,工作量“足以令年纪比他小一半的男子精疲力竭”。他对医生说:“我不能死,我的电影和书刚要发行。” 2010年5月,一部历时三年打造的传记片《沙宣魔法师》在美国翠贝卡电影节上映,为世人呈现了一艺大师的传奇人生。

篇3

体育舞蹈是以人的形体动作为主要内容,将音乐、服饰以及运动者的表现内涵融为一体,抒发人的内心情感的身体运动,以达到健身、娱乐的目的。早期,体育舞蹈被称为舞厅舞或舞会舞,作为人们自娱自乐和交际的一种工具,多出现在西方的大型聚会场合。现在,体育舞蹈又被称为国际标准舞或国际体育舞蹈,也就是人们通常称的国标。这是从最早期的交谊舞演变而來的一项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舞蹈运动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它将艺术、体育、音乐、舞蹈、服饰设计等内容融为一体,包含了生理力学、运动训练学、解剖学、舞蹈学、美学、心理学、音乐学、服饰学等。

二、美育

美育的理论最早是由德国人席勒提出的,他既是诗人,又是哲学家和美学家。到了20世纪初期,王国维和等人将外国的美育理论引入中国,并将美育的外文译为美感教育美育和审美教育。我们的许多学者认为,美育是对人在美学方面的教育,让教育对象具有感受美、辨别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从而能够感美、知美、懂美,促使受教育者追求人生的精神层面的情趣,提高理想境界。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美育以其他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为媒介,在高校中有序、健康地开展,体育舞蹈就是其重要媒介之一。

三、体育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

体育舞蹈在高校不断普及和发展,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也不在断显现,并被人们所熟知和认可,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体育舞蹈让学生学会欣赏美

长期的体育舞蹈教育会逐步强化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受益终身。体育舞蹈各舞种的艺术造型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人们所获得的欣赏美的效果也不同。体育舞蹈的风格有的典雅、大方,有的热情、欢快,有的舒展、奔放,与优美的音乐相配合,给人以高雅的美感。高雅的气质配以华贵亮丽的服饰是体育舞蹈的另一特点。舞者身着华丽的服饰,显示出不同的风度和气质,更加衬托出舞者优美的身体曲线,让人欣赏到舞者健康向上的精神和美丽的舞姿。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身体得到了锻炼,形体得到矫正,更加具有美感,在舞蹈优美的音乐和高雅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感知、想象、理解等教育活动,可以提高自身欣赏美的能力。

(二)体育舞蹈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体育舞蹈可以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同样参加体育舞蹈练习的学生也会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和训练,创造出健康、积极、乐观的各种艺术美。体育舞蹈教学对学生的仪态要求严格,做到一举手、一扬头、一迈步、一起身等都要传递美感。例如,教师在训练中经常要求学生:眼平视、颈要直、肩展开、腰立直、腹微收、膝要活等。学生从头到尾都要保持着优雅的、美丽的身体姿态。这些姿态或动作不仅给欣赏者以美感,让人赏心悦目,而且也让学生本身精神饱满,体会自身美的一个过程。另外,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编排的戏剧性的舞蹈场节或情节是学生感受体育舞蹈魅力的重要环节。男女学生在舞蹈创作和表演中,运用肢体语言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让观众深受感染,从而产生视觉和心灵上美的震撼。学生在给群众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体会到创造美的快乐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愉悦。

(三)体育舞蹈让学生学会传播美

篇4

所谓媒介融合,不仅仅在于建立一个多媒体的操作平台,更在于各媒体间建立的合作方式。因此,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1]。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学生的新闻报道策划能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教学理念成为新闻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问题与挑战。本文从新闻报道策划与媒介融合的教学实践入手,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呈现的新特点,并从亲身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的新特点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介成为百姓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影响着媒体的新闻策划与生产。我国的新闻专题策划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一)多媒体联动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形式

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0.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2]。通过网络获取新闻成为大多数年轻一代关注新闻的主要方式,并且随着社会化新型媒介如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的广泛普及,网民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更加注重分享和转发,成为新闻信息传播广泛度的主要推手。在此大背景下,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在内的国内传统主流媒体纷纷推出自己的APP,借助互联网多媒体联动,使同一新闻资源可以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中得到共享,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受众的互动参与成为策划的重要内容

传统媒体的新闻策划更多的是以引导舆论、激发热情为重心的策划,而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策划已经无法适应满足社会的需求,策划更多的强调受众的参与程度以及活动本身带来的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在一些公益活动的新闻策划中最为常见。从2011年起,《南方日报》不间断地策划了“幸福厨房”公益活动,旨在为全国范围内缺乏午餐条件的学校建设以“加热自带午餐和集中蒸饭煮粥”为主要功能的电器型“幸福厨房”。2013年6月,南方公益执行团队联合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幸福厨房”专项基金,面向全社会公开募捐,截至2013年12月,“幸福厨房”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154间。

(三)新闻内容更加分众化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方向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尝试新媒体运营,推出不同的介质,分享同一新闻资源,但如果只是简单的信息分享,很难实现真正的转型,因为不同的介质对同一新闻资源的要求并不同。借助大数据对每种介质的受众实现良好精准的定位,积极地使新闻内容分众化,成为众多媒体的必行之路。如2013年底,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策划了“2014生活微行动”,倡导大家通过一系列微小行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策划组针对网友受众的特征,在微博上发起志愿者征集活动,并应邀数十位演艺界明星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加盟“微行动助力团”,配以大量的图片、视频进行宣传,不到半个月,就有7万网友参与转发与评论,并承诺愿意加入到“微行动”中来。电视媒体通过微博平台与网友良好互动,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

(四)网络新闻策划日益活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大新闻网站也顺应潮流,不断推出赋有自己特色的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从而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2012年,腾讯网和新浪网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的“地球一小时”倡议,精心策划了“地球一小时”网络专题报道。在各种专题的吸引下,全球超过5000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参与了2012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一共有124座中国城市加入到活动中来,并公开了自己的环保承诺。随着互联网使用的进一步深入,借助网络进行报道策划已经成为重大国际、国内新闻事件报道的主要方式。

二、媒介融合给新闻报道策划教学带来的新挑战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等特点,对新闻策划教学理念与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教授新闻策划的知识和技巧为主。这些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其必要性,但也存在过于理论化,与业界实践存在一定脱节的问题。媒介融合背景下,业界需要既有扎实的人文社会学科基础知识,又能突破专业界限,熟练使用多种媒介手段,能够同时胜任文字、摄影、摄像、录音等各种工作。这些变化要求学生及时掌握媒介形态的变化,熟悉业界优秀生动的实践案例,具备复合型的能力,才能及时跟进适应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策划的需要。

(二)传统的教材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有所脱节

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新闻策划专业教材建设较为积极,涌现了一批优质的专业教材,比如蔡雯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2004年)、赵振宇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2008年)等。同时,受出版时间较早的影响,这些教材大都存在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关注不多,甚至没有关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教学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依靠教师自己总结摸索合适的教学内容。

(三)实践环节薄弱与媒介融合下新闻策划的需要不相适应

当前,高校的新闻教学实验室设备往往落后于业界的更新速度,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跨媒体设备更是匮乏。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大多以课堂讲授加一点实习作业的模式开展教学。这种实习作业往往由学生随意进行,多是一些应付之作,起不到实践的作用,不利于提升学生跨媒体的新闻策划技能。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教学的改进措施

目前,大部分的国内大学新闻院系都将新闻策划作为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掌握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策划能力,是新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案例教学,促进学生适应全媒体环境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飞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这些特点都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思维,摒弃陈旧的教材与案例,打破传统报道形式,创新信息多样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众多优秀的新闻报道策划案例,让学生充分掌握全媒体下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方针、方法等。同时,客观而言,高校授课教师往往多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进高校教学,本身大多没有新闻策划的实战经历,对案例的讲授往往也是照本宣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入在新闻媒体一线工作,具有实战经验的新闻策划专家讲解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新闻策划的基本理解。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适应新媒体需求的业务技能

早在1908年,密苏里新闻学院创建人沃尔特?威廉姆斯院长就提出“学习新闻最好的方式是动手实践”[3]。实践教学法以教导学生掌握理论精髓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激情,使学生能够脱离模拟情境的练习,进入到实操中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而在新形式下,新闻策划不再局限于采写编评这些基本的业务技能,对策划前期的调研、用户需求的分析、策划实施过程的把控与调整,实施后的总结报告等成为策划的重要内容。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对此已进行为时多年的尝试。依托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在信息技术方面优势,强化新闻传播系学生掌握摄影、摄像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针对大三的学生,每年开展媒介融合的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媒介技术手段,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如广播、报纸、微信、微博等,将选题呈现出来并付诸实践。这项活动脱离了课堂模拟实践,充分利用广州媒体融合的优势,延伸到媒体产业链的各个领域,直接与社会对接,充分锻炼发挥了学生的策划能力,很多策划可以直接投入运行,收效颇丰。

篇5

关键词:舞蹈教学;兴趣;舞台实践;体验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129-01

一、舞蹈在舞台表演实践环节的现状

在很多舞蹈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缺乏舞台表演实践能力。学生平时在台下跳的非常好,人整体上很放松,没有任何紧张感,动作很活跃,表情也很丰富,舞姿也很完美。可是当真正登上舞台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头脑中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跳,或者出错归根就低问题就在于学生在平时训练时很少上舞台、实践少。因此,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舞蹈艺术实践作为舞蹈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必要内容,以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多方面技能为目的,吸收能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舞蹈师资,促进我国舞蹈教育发展。

二、舞蹈课堂教学是舞台表演实践的指导

一个舞蹈学生对舞蹈理解能力和熟练情况直接可以从舞台表演情况反映出来。那到底什么事舞台表演呢?舞台表演就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灵活动作,舞蹈表演是和个人在生活中的真实感情的体验和舞台下学习积累紧密相连的。它是一个舞蹈学者在生活体验之后经过舞台艺术加工、创作的感情再现。在舞台上进行舞蹈表演时,要真正做到“神形兼备”,通过恰到好处的表演来使舞蹈和整体形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果想营造出良好的舞台气氛,舞者要从一塔上舞台就要完全融入到舞蹈中,从艺术修养方面给去体现舞蹈。因此要在平时训练的一点一滴中培养舞蹈表演能力。舞蹈课堂教学是从本质上去规范舞蹈学生的专业系统技术问题,是提高学生舞台表演水平,总之,舞蹈课堂在舞蹈的学习中占主导地位,也就是说没有正规科学系统的舞蹈课堂教学,就没有成功的舞台表演实践。

三、舞蹈舞台表演实践是舞蹈课堂教学的真实体现

现代社会对艺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没有艺术实践的舞蹈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体系。在一些学校的舞蹈教学中要体现出舞蹈实践教学的内涵,它既要开展科学系统的课程教学,又强调舞蹈的艺术实践,提倡课堂理论与舞台实践要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舞蹈的艺术表现是依靠丰厚的理论知识和舞蹈基础技巧的,而舞蹈的艺术实践正好是舞蹈课堂上理论与技巧的表现形式。另外还可以通过舞蹈艺术实践来进一步的补充舞蹈的理论与技巧,一方面丰富了理论知识和熟练了学生的舞蹈技能技巧,另一方面给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舞蹈技能以及相对应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艺术实践来达到感性与理论的统一结合,不断地提高舞蹈舞台表演技巧和能力。

四、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有机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开展多形式的课堂教学、充实舞蹈教学内容

现在很多舞蹈教学课程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舞蹈教学。因此,我个人认为,舞蹈教学课程的设置就应该以多元化的形式将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舞蹈的舞台表实践融会贯通,以此进行舞蹈教学。

(二)创造艺术实践环境、营造舞蹈学习氛围

舞蹈教学要重视艺术实践,时刻要为学生们提供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为他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要经常举行一些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艺术交流。要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大量的舞台实践能够更好加强他们的真实的舞蹈表演能力,舞蹈舞台实践是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缩短课堂与舞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和促进舞蹈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上台进行舞蹈实践是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积极性。舞蹈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跳舞,还应把如何上台进行舞蹈表演当做授课的一个重要部分。

五、结束语

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相结合,能使教师认识到舞蹈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还必须紧密结合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其他因素。如开拓学生思想,积极促进在课堂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扩大学生视野,创造积极、上进、融洽的学习环境。舞蹈教师要更加重视对学生舞蹈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是学生在真正的舞台表演时能够充分表现自己。

篇6

【关键词】 热痹康汤;关节炎,胶原诱导性;基质金属蛋白酶-3;实验研究;动物;大鼠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主要累及关节,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突出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活动期的RA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水平明显升高,提示MMP-3在RA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采用牛Ⅱ型胶原蛋白(CⅡ)和弗氏不完全佐剂诱导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观察热痹康汤对大鼠血清MMP-3的影响,探讨热痹康汤治疗RA的作用机理。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雌性Wistar大鼠50只,体重(100±10) g,购于广西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2 实验试剂 弗氏不完全佐剂、牛Ⅱ型胶原蛋白(由美国Chondrex公司生产);MMP-3检测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

1.3 实验药品 热痹康汤(由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新药研发中心制备提供),药物组成:秦艽15 g、防风10 g、桂枝10 g、威灵仙10 g、制川乌10 g、地龙10 g、桑枝15 g、葛根15 g、忍冬藤15 g、青风藤15 g、黄柏20 g、苍术15 g;甲氨蝶呤片【由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生产,生产批号20070121】。

2 方 法

2.1 动物造模及分组 50只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后,造模方法参照文献[1]方法进行:在无菌条件下,用0.1 mol・L-1冰醋酸充分溶解牛II型胶原蛋白(浓度为4 mg・L-1),置冰箱4 ℃过夜后,再与等体积弗氏不完全佐剂(1 mg・mL-1)混合、震荡至充分乳化,制成CⅡ乳剂,置冰箱4 ℃保存备用。实验时于每只大鼠颈、背部多点皮内注射CⅡ乳剂0.25 ml,14天后再次注射(方法和剂量同上)。造模成功后(评分4分以上)随机分为模型组、甲氨蝶呤组、热痹康汤高剂量组、热痹康汤中剂量组、热痹康汤低剂量组共5组,每组10只。

2.2 给 药 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100 g)-1灌服,每天1次;甲氨蝶呤组予灌服甲氨蝶呤药液2.7 mg・kg-1,每只约0.405 mg,每周1次;热痹康汤各剂量组,分别灌服热痹康汤(含生药16 g・kg-1、

8 g・kg-1、4 g・kg-1)2 ml・(100g)-1,每天2次。共治疗28天。

2.3 项目检测

2.3.1 关节肿胀评分 参照有关文献[2]采用0~4级关节评分法。0分:无关节炎;1分:小趾关节轻度肿胀;2分:小趾关节和足跖肿胀;3分:踝关节以下的足爪肿胀;4分:包括踝关节在内全部关节肿胀;关节指数积分越高,关节症状越严重。评分4分以上为造模成功。

2.3.2 MMP-3检测 治疗结束后,腹腔注射水合氯醛将各组大鼠麻醉,腹主股动脉抽血,分离血清并放置冰箱-20 ℃保存备测。MMP-3的测定采用ELISA试剂盒,并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检测。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以表示,不同组间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

3 结 果

治疗28天后热痹康汤各剂量组MMP-3水平均有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热痹康汤高、中剂量组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4 讨 论

RA是一种系统性、全身性的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出现滑膜炎症、增厚、血管翳形成、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是一组在结构上具有极大同源性,能降解几乎所有细胞外基质成分的酶,主要参与组织重建与修复、炎症反应、伤口愈合、软骨基质的降解和骨吸收等,在关节炎等病理状态下,使基质发生不可逆的降解以及关节内炎症反应逐步加重,MMPs的异常表达可促进RA的发生和发展。

MMP-3是金属蛋白酶类的主要成员之一,是导致软骨降解最重要的蛋白酶,它在滑膜、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细胞外间质的降解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软骨的降解,使软骨基质崩解,从而导致软骨的破坏[3]。MMP-3能激活胶原蛋白酶、间质胶原酶及进一步的酶链反应,作用于软骨引起骨组织的破坏。同时,炎性浸润的滑膜细胞滑膜绒毛样生长形成血管翳;血管翳沿软骨表面逐渐侵入与软骨紧密黏连形成软骨-血管翳,促使软骨变性和进一步破坏[4]。国外有研究表明,在早期的RA患者中,外周血清MMP-3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并且与ESR、CRP、放射学评分、关节功能评定呈正相关[5,6]。

MMP-3在RA关节破坏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RA早期疾病活动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和炎症标志物,可作为反映病情活动指标以及滑膜损害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热痹康汤是庞学丰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方,具有清热利湿、除痹止痛之功效。我们用热痹康胶囊治疗湿热型RA患者发现,该药能明显降低患者的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沉、免疫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关节功能,无明显毒副作用[7]。动物实验表明,热痹康汤能降低CIA大鼠血清IL-1β、TNF-α、IL-6的水平,升高IL-4的水平[8,9]。本研究结果表明,热痹康汤能降低CIA大鼠血清MMP-3的水平,能减轻关节滑膜的炎症,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5 参考文献

[1] 邓安梅,仲人前,陈孙孝,等.关节炎中B7:CD28/CTLA-4共刺激途径的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16(8):412-414.

[2] Larsson P,Kleinau S,Holmdahl R,et al.Homologous Type II 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 in rats[J].Arthritis Rheum, 1990,33(5): 693-701.

[3] Cawston T,Billington C,Cleaver C,et al.The regulation of MMPs and TIMPs in cartilage turnover[J].Ann N Y Acad Sci,1999,878(1):120-129.

[4] Ainola MM,Mandelin JA,Liljestrom MP,et al.Pannus invasion and cartilage degradat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Involvement of MMP-3 and interleukin-1β[J].Clin Exp Rheum,2005,23(5):644-650.

[5] Yamanaka H,Matsuda Y,Tanaka M,et al. Serum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 as a predictor of the degree of joint destruction during the six month after measurement, in patient with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2000,43(4):852-858.

[6] YoungMin S,Cawston T,MarshallN,et al.Biomarkers predict radiographic progression in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perform well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arkers[J].Arthritis Rheum,2007,56(10):3236-3247.

[7] 庞学丰,蒙宇华.热痹康胶囊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86例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0(2):106-108.

篇7

Selective killing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ased on adenovirusmediated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 gene transfection under the driving of KDR promoter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target killing effect of adenovirusmediated 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 gene (HSVtk) transfection under the driving of KDR promoter on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 vitro. METHODS:By using AdEasy system, recombinant adenovirus plasmid containing KDR or cytomegalovirus (CMV) promotercontrolled HSVtk gene (AdKDRtk and AdCMVtk) was constructed. After packaging and amplification in 293 cells, the virus was used to infect KDRexpressed human umbilical venous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and KDRunexpressed CNE2.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ganciclovir (GCV), the survival rate of genetransfected HUVEC and CNE2 was evaluated by using MTT method. RESULTS:The AdEasy System produced a high titer of the recombinant adenovirus (1×1013 pfu/L). Under infection index of 100, with increasing GCV concentration from 0 up to 50 mg/L, the survival rates of AdKDRtktransfected HUVEC and CNE2 decreased from (89.4±4.6)% and (91.5±4.4)% to (22.9±4.7)% and (71.4±2.9)% at proper order respectively (P0.05). CONCLUSION:Adenovirusmediated HSVtk transfection under the driving of KDR promoter could yield the specific killing effect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with treatment of GCV.

【Keywords】 endothelium, vascular; KDR promoter;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 adenoviridac

【摘要】 目的:体外实验评估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胸苷激酶系统(HSVtk)杀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方法:采用新型AdEasy系统,构建受KDR启动子和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调控并可表达HSVtk基因的AdKDRtk和AdCMVtk,在293细胞中包装、扩增后,体外分别感染表达KDR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和不表达KDR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用丙氧鸟苷(GCV)处理受染细胞,并以MTT法检测其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病毒滴度均为1×1013 pfu/L. 在感染复数(MOI)为100的条件下,GCV浓度由0增至50 mg/L时感染含AdKDRtk的HUVEC细胞和CNE2细胞存活率从(89.4±4.6)%和(91.5±4.4)%分别下降至(22.9±4.7)%和(71.4±2.9)%(P0.05). 结论: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胸苷激酶系统具有特异性杀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

【关键词】 内皮,血管;KDR启动子;单纯疱疹病毒属;胸苷激酶;腺病毒科

0引言

肿瘤生长有赖于血液营养和氧气供给,阻断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和血管化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灭瘤或阻止肿瘤转移有效的途径[1-2].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给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研究表明胸苷激酶系统(HSVtk/GCV)能有效杀伤血管内皮细胞[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所发现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中最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其生物效应是通过其特异性受体(KDR)介导的. 我们研究以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系统结合丙氧鸟苷(ganciclovir, GCV)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为进一步开展靶向鼻咽癌血管的自杀基因疗法奠定实验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带有HSVtk基因的由CMV启动子驱动的重组腺病毒(AdCMVtk)和带有HSV tk基因的由KDR启动子驱动的重组腺病毒(AdKDRtk)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博士后工作站构建并提供[4]. GCV购自Roche公司,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购于GIBCO BRL公司. MTT, DMSO为Sigma公司产品. 6孔板、96孔板为Corning公司产品. 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赠送). 人胚胎肾细胞系293细胞,表达KDR的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博士后工作站博士赠送.

1.2方法

1.2.1重组腺病毒载体AdKDRtk和AdCMVtk的包装与扩增293细胞在T25培养瓶中培养至汇合度为50%~70%时,分别用线性化(经PacI酶切)重组腺病毒AdKDRtk和AdCMVtk载体转染,操作步骤按Lipofectamine2000产品说明书进行. 转染后第10日,收集细胞,反复冻融3次. 取1/3病毒上清再感染293细胞大量扩增,3 d后收集细胞,PBS重悬,反复冻融3次. 最后,CsCl梯度离心纯化.

1.2.2病毒滴度测定测定前1 d,在24孔板中接种293细胞(2×105个/孔),第2日依次加入按10倍倍比稀释的待检病毒悬液400 μL. 37℃感染60 min后,吸去400 μL上清,加入1 mL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后观察GFP阳性细胞数,并按下列公式计算病毒滴度:病毒滴度(pfu/mL)=(GFP阳性细胞数×病毒上清稀释倍数)/0.4 mL.

1.2.3细胞培养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人鼻咽癌细胞珠CNE2在DMEM培养液(含100 mL/L胎牛血清)于37℃,50 mL/L CO2的孵箱中培养.

1.2.4体外GCV敏感实验在96孔板中分别接种HUVEC或人鼻咽癌细胞珠CNE2 (2×103个/孔),次日加入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 (0, 1, 10, 100)的AdKDRtk或AdCMVtk病毒系列稀释溶液. 培养16 h后,吸尽培养液,实验孔换之以含0,1,10或50 mg/L GCV的新鲜培养液,而对照孔换之以不含GCV的新鲜培养液,37℃继续培养5 d. 每孔重复3次. 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指数.

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均数差异,以双侧P

2结果

2.1重组腺病毒的产生及浓度测定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293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有GFP表达. 经3次293细胞内的扩增、CsCl梯度离心后,测定病毒滴度为1×1013 pfu/L.

2.2体外GCV敏感试验以不同MOI的AdKDRtk分别转染的HUVEC和CNE2细胞对GCV有不同的敏感性,以MOI=100时最为敏感. 此时,GCV浓度由0增至50 mg/L,感染的HUVEC细胞和CNE2细胞存活率由(89.4±4.6)%和(91.5±4.4)%分别下降至(22.9±4.7)%和(71.4±2.9)%. 随GCV的浓度增加,两细胞的存活率不同. 随着GVC的浓度增加,感染的HUVEC细胞与CNE2细胞存活率有明显差异(P

表1pAdKDRtk MOI和pAdCMVtk MOI为100时,不同浓度GCV下细胞生存率(略)

bP

以不同MOI的AdCMVtk感染的HUVEC和CNE2细胞对GCV均有相似的敏感性. 随着MOI和GCV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当MOI为100时,GCV浓度由0增至50 mg/L时,HUVEC和CNE2细胞存活率分别变为(12.8±2.6)%和(18.8±6.1)%(P>0.05,表1).

3讨论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先决条件之一,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比例约为1∶100,毁损相对较少量的血管内皮细胞就可使供血区内大量的肿瘤细胞发生缺血坏死,这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策略,比直接针对肿瘤细胞的治疗具有更确切的疗效[5]. 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利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自杀基因系统HSVtk/GCV5FC可在体外有效地杀伤血管内皮细胞[6]. 由于腺病毒可广泛感染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目前所采用自杀基因系统一般以CMV作为启动子,但它缺乏特异性杀伤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 因而,基因治疗的靶向性调控已成为决定基因治疗效果及可行性的关键因素.

KDR具有在肿瘤组织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地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而其他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很低表达或不表达的性质,使KDR可成为一个高度特异性和效率的靶向肿瘤血管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系统的启动子. 本实验我们分别采用表达KDR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和不表达KDR的鼻咽癌细胞系CNE2[7],研究了腺病毒介导的、分别以KDR为启动子和以CMV为启动子驱动的HSVTK自杀基因系统对这两个细胞系的杀伤作用. 结果CMV为启动子驱动的HSVtk可将两种细胞系大大杀伤, 表明以CMV为启动子驱动的HSVtk在两个细胞系中都表达,并且将药物前体大量地转化为细胞敏感的毒性物质而杀伤细胞. 而以KDR启动子调控的HSVtk,只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杀伤,而鼻咽癌细胞系CNE2仍保持很高的生存率, 说明以KDR启动子调控的HSVtk只在表达KDR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并将GCV比较彻底地转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敏感毒性产物杀伤细胞. 但在CNE2 细胞中,由于CNE2细胞不表达KDR,故HSVtk不能在CNE2细胞表达,GCV不能被磷酸化而转变为细胞毒性产物,细胞也不被杀灭.

本结果表明,由于CMV缺乏特异性,导致其调控的自杀基因系统也缺乏特异性杀伤的能力. 而KDR启动子驱动的HSVtk自杀基因系统,只在具有KDR表达的血管内皮细胞发挥杀灭作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提示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的HSVtk自杀基因系统可在以肿瘤血管为靶点的肿瘤自杀基因治疗策略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Shahin R, David L, Robert B, et al. Vascular and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novel targets for antiangiogenesis therapy[J]. Nat Rev Cancer, 2002,10(2):826-835.

[2] Napoleone F. VEGF and the quest for 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J]. Nat Rev Cancer, 2002,10(2):795-803.

[3] Hall SJ, Mutchnik SE, Chen SH, et al. Adenovinusmediated HSVtk gene and GCV therapy lead to systemic activity against spontaneous and induced metastasis in an orthotopic mouse model of prostate cancer [J].Int J Cancer,1997,70(2):183-187.

[4] 刘晓平,,张超. HSVtk基因治疗靶向载体的构建及特异性表达分析[J]. 癌症,2006,25(2):179-184.

[5] Kong HL, Crystal RG. Gene therapy strategies for tumor antiangiogenesis[J]. Natl Cancer Inst,1998,90:273-286.

篇8

关键词:街道;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心理

《街道的美学》一书作为卢原义信多年来对街道、广场构成方面研究成果,应用格式塔心理学以及其它现代建筑理论,并引用中国的阴阳之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环境与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归纳出正是东西方在文化体系、空间观念、美学理论以及哲学思想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城市街道景观,并对如何接受外来文化和继承民族传统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

一 简单的记述形式

本书虽然属于专业书籍,但是语言通俗,行文流畅,对于初涉建筑领域和相关领域的读者来说也很适宜。读完这本书我们很容易在生活中认同作者的观点,一个好的建筑,它和所处的场所应有着天然的契合,不然,再美观的建筑都让人不舒服。我想在我们的城市中这并不难理解。

作者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言简意赅,甚至有点“平铺直叙”,却将深邃的建筑专业知识不知不觉地深入到非专业的大众的心里。拉近了读者对建筑知识的距离感,亦能增加读者们继续研读的兴趣。

二 专业的思考与憧憬

本书作者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测量数据,游历各国的实践经验,都是我们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质,而且作者为国家的落后而感到羞愧和努力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为自己国家出谋划策的精神更应该时刻鞭策着我们中国的每一名设计师。就当今中国城市迅猛发展下所存在的许多弊病,作为城市的设计者我们有责任进行反思和检讨。

《街道的美学》一书中提及到了作者对于城市建设方向和宗旨的许多想法、观点,其中涉及到了当时日本国内发展的种种状况,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写照。

在《街道的美学》一书中,芦原义信便提出了, “东亚的城市缺乏固定形象” [1]40.

我国城市化进程开展得如火如荼,却形成“千城一面”, “千楼一面”的局面,失去了品味的人居环境.犹如没有个性的脸,让人记不清长相。让我感慨万千的是,虽然还没有真正地成为一名城市建设者,但在学习了专业知识后,不禁为重庆的城市景观、规划建设成果忧心。作为接班人的我们应该思考发展的道路究竟在何方!

三 艺术接受心理为基础的理论和观点

这部著作就以街道的视觉秩序作为建筑空间布局形成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形成不同的建筑外部空间的视觉秩序规律。书中有多处观点和理论,均源自观察者的心理角度,讲求理论联系实际,使其研究成果能够深入人心.

“所谓‘阴角’,以‘升’为例,系……这种外部空间的构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法则来分析,如……” [1]56

“阴角”空间,是《街》一书中提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里,主要是作为研究广场设计而引出的。在建筑的外部空间中,“阳角”空间是很容易 创造的,相对的,从街道与建筑的关系来说,“阴角”空间却通常很难成立。相对中国、日本这样对建筑外部空间约束交叉的国家而言,对外部空间没有赋予“图形 ”特性,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城市设计中,我们通常运用图底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我们通常要将图底关系以及图底关系反转并列进行研究,后者的目的也就是将建筑外部空间图形化,然而在实际设计中,外部空间并没有被赋予更多的图形特征。

“作为街道来说,或是由于美观,或是由于富于人情味,均能吸引人。”[1] 158

环境从根本上讲应该是充满人性的。人的尺度、人的行为、人对环境的参与、人的心理才是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以人为本成为环境设计的基本观点,人类的户外行为规律及其需求是任何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依据。城市中的道路是重要的流通场所和市民公共活动场所,是典型的线性环境,而且人们通常是以一定的速度在道路空间中进行活动,因此,绿地景观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在这个特殊场景下,人的视觉及行为特点,使绿地设计更趋于科学性与合理性。例如,绿地的布局方式、面积和形态要依据道路的路幅宽度和交通量而定:1、交通性主干道;2、交通性次干道;3、生活性道路。

景观设计,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特别是接受者的心理角度,是非常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领域。通过简单的图底关系,是观赏者的视觉感受更为丰富。芦原义信这种以接收角度为基础所研究的理论,不仅在本书中贯彻始终,在他的其他著述中也有所提及。

结语

篇9

【关键词】视觉秩序;街道建筑空间;建筑平面布局形态

前言:街道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受历史背景、人们行为习惯等影响,在长期的积淀中逐渐形成生活场景、空间序列、形态肌理、功能关联等内在秩序,人们对这一空间进行感知的时候会形成敏感的视觉秩序,但由于建筑平面布局的丰富多样,使街道的空间形态的尺度、空间闭合、空间划分等受到破坏,街道的视觉秩序也因此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研究力度,提高街道的视觉秩序。

1建筑平面布局形态与街道人文特色

1.1延续城市肌理

材料表面的细微的结构就是肌理,肌理的色彩和变化会赋予空间一种物质知觉。城市的肌理的构成通常是包含城市的建筑等实体的结构组织、方位、格局、大小。例如北京的城市肌理,从微观尺度、宏观尺度来看,可以发现城市具有一定的规律,从而形成古城城市特有的肌理和格局,但是当代的街道设计,则淡化和毁灭了古城原有的城市特征。因此,在进行街道建筑平面设计时,应当在保证原有的城市肌理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行,对建筑物临街处的组合方式、面宽、体量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如在更新改造中华门东地区时,保持了城市原有的肌理,采用量体裁衣的方式,保证建筑体量上不被破坏,使当地的文化得以延续[1]。

1.2保持地域特色

在进行街道建筑空间的设计时,设计来源的重要源泉之一就是城市代表性的特征符号,加强对延续地域文化的重视,有利于在街道平面设计时创造出更加鲜明的街道形象。例如在设计昌都昌庆街时,以当地传统民居柱网为建筑柱网的基本参考模型,同时保留当地传统民居的柱廊、三合院、天井等建筑特色进行平面空间设计,另外采用曼陀罗的平面形状,以几个重要的生活广场为中心节点进行街道建筑空间设计,然后根据广场的形状对建筑平面形状进行削切处理,从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街道空间。

2建筑平面布局形态与街道视觉美学规律

2.1节点空间

在面对一条长度相对较长的街道时,如果在设计中没有进行适当的节点划分,就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乏味。街道空间如果缺乏明晰的层次,就会使街道变得平淡。利用建筑平面布局等要素,对街道空间进行恰当的尺度划分,可以增加街道的趣味性。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亲切的城市空间布局中,街道的宽度通常小于24.38米,文雅的空间布局中,街道宽度通常小于137米。因此,相关学者提出,可以在街道每隔30米处设置一个节点,构建成一个新的节点空间,有利于序列创造街道空间。另外设计节点空间还可以根据街道地势地貌变化、街道转折处和交叉处、绿化广场、标志性建筑、历史性建筑等特点。例如根据标志性建筑物设计节点空间,节点之外的建筑平面设计采用整齐的布局方式,节点处的建筑平面布局可以在平面形态、体量、距离、方向、组合方式等方面突出设计彼此间的差异性,形成强烈的主要空间、次要空间,塑造出具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的整体形象[2]。

2.2空间层次

在街道空间层次的设计中,可以采用主从法进行明晰,主要是突出视觉的中心和街道的重点,将街道次要要素进行弱化。可以利用形态变异的基本原理,在进行建筑平面布局时利用对比街道动与静、规则与特异、繁杂与简洁、大与小的方式,或者通过位置、方位、构图、轴线等明晰空间的主次。例如在严整的街道建筑空间构图中,在轴线中心位置上的建筑和中轴线位置上的建筑,使整个建筑布局中的最重要的建筑。而在不对称的街道建筑空间中,中心位置是最为重要的。如圣马可广场上的钟塔[3]。

3建筑平面布局形态与街道自然特征

3.1地形特征

在平坦的街道中,通常以交通性来进行构建街道视觉秩序,重视顺应街道的实际走向,同时削减街道的单调性,在视觉感知能够连续的基础上,对建筑和街道进行有节律的组合。在街道地形起伏的情况下,就会增大可见范围,与街道相组合的建筑艺术的构图也不存在视野限制的问题。当街道两侧的地形存在高差时,就会增加街道两侧建筑的景深层次,从而增加视觉在平坦处的停留视点,因此在建筑设计时要注意建筑间的层次关系,突出地形的特征,根据地形形态的风格进行协调的设计,达到丰富街道景观、强调街道地形特征的目的。例如某山地海滨城市,利用街道的自然地形,设计出垂直等高线的道路,从而形成特色的街道建筑空间。

3.2自然要素

街道的自然要素主要包括植被要素、自然水体要素。植被要素和自然水体要素中的味、影、色、光、形等是城市进行街道建设和建筑设计时不可多得的创作素材。在街道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精心设计、审慎利用,为街道设计增光添彩。当面对点状自然要素时,应当将其设计为视觉秩序中的焦点,根据使用需要和地形特征可将建筑平面设计成众星捧月形或原地退让,以此来节省出更多的节点空间,使街道和建筑平面形成独特的标志性场所。当面对线状自然要素时,可以根据建筑平面之间的排列特征,设计出相应的街道特征空间,建设人们休闲的场所。例如香港某街道,该街道总长达370米,在进行设计建筑时使用形式和材料比较的单一,建筑平面整洁,凸显出街道中心成排的老榕树,从而形成街道休闲、散步的特色[4]。

结论:综上所述,街道视建筑空间觉秩序在构建的过程中,有效的结合建筑要素、非建筑要素、人们生活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才有利于建造生动的城市环境。同时加大对建筑平面布局形态的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完善的设计,有效利用环境因素,不断创造出更加和谐优美的街道建筑空间,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岑. 城市外部空间构形手法对建筑复合空间设计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杨书群. 现代建筑创作中结构与建筑形态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篇10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207-02

英国伦敦,是除了意大利,我一直期盼能够触摸的地方,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我对于英国早期电影的钟爱,好比《傲慢与偏见》、《诺丁山》、《英国病人》。

以上两幅图,分别是伦敦1999年和2011年的景象。细看两幅图,并不是和之前的一样,都选自同一角度的对比,从谷歌地球所看到的,还是和之前看到的城市一样,十几年的变化,英国的成长也是像树一样,主干还在,有的,只是枝叶的修剪。主要是想讲讲右边这幅图,这只是英国街道的一小幅图,他的街道,所呈现的,是大的街区的划分好之后,然后再以略微的个性配合整体进行内部的规划。依旧用谷歌尺子量了街道的宽度,量了很多,在我量的所有街道之中,最靠近水域的街道也不到20m,和厦门的演武路比,好像还略微窄了那么一点儿。接下来,我要写的东西,就更有意思了。

上图,仅仅只是伦敦某个小街道,仔细看看红绿灯所在的位置,有一个特别可爱的处理――安全岛。如果能够更加仔细一点儿,看看小汽车所在的路面,是刚刚好够一辆小车通过,略微抬高的两边道路和中间的安全岛,可想而知,是供人行走的地方。那么浓烈的感受到人性的思考和建设,有点儿可惜的是,谷歌地球没办法在街景模式中使用量尺,只能在模糊的空中,靠颜色的区分来量得街道的宽度,图中,安全岛的左半边,车道通行的宽度也就3.2m左右,右边的也就4m左右。就这么近的双行道距离,似乎是将人的安全问题考虑到了极致,不仅设置了安全岛,还用以红绿灯来限制车速,这样还不足以满足安全的需求,还将安全岛和两边的人行道都略微抬升,限制车辆的通过面积。甚至在有些地方,还设以矮小的栏杆。在看了这样的精巧设计之后,再进行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在没玩没了的街道上行走?为什么厦大西村前面要设置栏杆?为什么要走那个很远又是唯一的人行天桥?街道存在的意义何在?是为车辆服务,还是为人服务?

安全岛,在伦敦的街道,是显而易见,并且是大量存在的。在这样的城市下行走,并且思考,倘若街道真的是为人而服务的,那么,在车辆大量涌入城市的今天,是不是有必要处处为车辆考虑?那又是不是,一味的想尽办法,绞尽脑计,拓宽街道,给车道和人行道腾出空间,就是唯一处理人、车和街道的关系?显然答案是“不”。除了整顿和向“外”,向“内”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交叉路口,合理设置添加安全岛,在笔直的街道,寻找合理的突出点,将人行街道的某点,向车道拓出,除了可以打破整条笔直街道的格局之外,还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车速,保障过路人的安全。

这个地方,也是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眼球的一处,可能是已经偏离了市中心的原因,没有市中心的街道看起来那么狭窄,开阔了些。房屋并不是紧挨着人行道的,我不懂是出于什么原因,人行道和房屋之间,除了大门处搭出来的几级台面台阶,剩下的地方用以铁栏杆围住,能清晰看到,路面是高于房屋的,至少一层楼是有的,可惜了,没办法走进看个究竟。从大门出来,小踱几步,下几级台阶,便到了人行道,再往前走几步,便是车道,车道上的车,人行道的人,几级台阶隔开的房屋和人行道,这么极好的保障了房屋的私密性,也恰到好处的创建了轻松的人行道,车道和人行道,靠抬升一级路面用以区分,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处理,人行道的台面应该是有些向3车道略微向下倾斜的,如若我的猜想没错,这样处理的原因,是出于雨天的考量,雨天时候,雨水能够顺着倾斜的台面排水于车道,而车道上,是有许多镂空的排水道的,不会给城市造成排水不畅的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人行道靠近房屋的边缘一侧,直接向下排水,造成一种屋顶式的垂直滴水,保障了下面空间的安全性。

这是某一个街角的路面铺装处理,左下边的条状铺设,是人行道,用于人过马路的那一段,右下边的深灰色,是用于车辆通行的地方,三种铺装,并不是直接的衔接,相互之间,是有收边细节的,虽然很简单,但是也体现出了城市也爱美的心思。有一种,马路,也等同于客厅和卧室之间的关系一样。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垂直人行道和横向人行道的交界处,是有将两者的台面处理得几乎在同一高度的,而右边的车道和垂直人行道,是有一个略微抬升的高差的。这些,都处理的这么精细,真的很钦佩这样的点缀。感慨之至。

以上这两幅,也是偶然进入到室内所看到的景象,让我想起来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他是这样形容的“欧洲人习惯将家的味道蔓延到街上,将街道,和房屋内部同等对待,即便是行走在街上,也如同置身室内的感受是一样的。”

这个城市,是极爱花的,除了这种图之外,前面的几张图,有些也有花的存在,这样的小花卉,遍布伦敦的住宅墙壁外,路灯上,似乎是这里人的一种精神象征,浪漫,朝气蓬勃的一种绅士风度。似乎,花,就是这里人存在的一种最好的证明。尽管他们明明知道,从家里看不到外墙壁上的花朵,但他们依然选择这么做。整条街道的房子是各式各样的,,却也能通过高度上的调节,以及立面的平整性,使其平等,每一座房屋,都稳稳实实的坐落在一起,和五彩斑斓的花朵一起,守望相互,不卑不亢。

伦敦,我是极喜爱这里的,花香四溢。人,路,车,房屋,路灯,都相处得那么刚刚好。

一切,都来得那么恰到好处,不少不多,花香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