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语言十篇

时间:2023-04-01 17:18:36

个性语言

个性语言篇1

1、简单的是我想你,困难的是我们不在一起。

2、时间的稀释,今夜的雨是不是可以洗去以往的沉痛。

3、天涯何处无芳草,穿条秋裤找一找。

4、世界那么大能认识你,我觉得好不幸。

5、山不在高,有仙则明,水不在多,能喝就行。

6、水清则无鱼,人贱则无敌。

7、问君能有几多愁,树上骑个猴,地下一个猴。

8、爱情是婚姻的坟墓,那小三是不是盗墓者。

9、放完烟花之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人民币得味道。

10、失败的女人,背后总有个多事的男人。

11、时间被爱情浪费,才算是一种浪漫。

12、当时的我们是个童话,()现在的我们是个笑话。

13、没有嫁不到男人的女人,只有娶不到女人的男人。

14、我不怕喝敌敌畏,就怕开盖有惊喜,畅享多一瓶。

15、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

16、你没有猪的形象,但是你有猪的气质。

17、本想华丽的转身,不料低调的撞墙。

18、花,不应凄零的凋落而拒绝开放。

19、如果菜里一定要有一只虫,希望厨师能帮它画个浓妆。

20、人世间最蛋疼的事儿,睡的好好的被尿憋醒。

21、如果连你都不理我,那我不就成狗不理了麽。

22、善良就是别人挨饿时,我吃肉不吧唧嘴。

23、是你不应该让我每天心里总是说不出的甜蜜,满是浓的化不开的柔情。

24、拿青春去碰瓷,摔坏了谁也赔不起。

个性语言篇2

语言无论是在舞台表演,还是在银幕表演,都有它极其的重要性,需要我们细细的领悟。语言是一种载体,一种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文化、情感、技术,达到相互了解的一种手段;语言能够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性格,它较之于动作,可以传达出更深刻、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即使在电影初期的默片时代,也需要借助于字幕来表达人物的对白与复杂的思想情感,尤其是戏剧表演更是语言的艺术。过去老人们常把看戏称作听戏,说明了念与唱在戏剧中的份量。广播剧单靠语言和音响就能令听众们跟着剧情喜怒哀乐,足以见语言的魅力和作用有多么大,演员必须把编导们用文字写出来的各种语句变成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语言才算完成了表演任务。离开了语言如何去表现?光靠动作表现的只是舞蹈和哑剧。

话剧、配音、相声、广播等,语言都是在表现人物,塑造人物,是与人交流,表达思想、主旨、意向、冲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所谓“言为心声”,语言能倾诉最细腻的情感变化,比如与不同的人交流,语言在节奏上、在语调上都会有所改变……舞台表演,由于空间的限制,要求所说的话要能使最后排的观众都听得清晰,所以声音要放出来一些,语调要适度夸张一些,这样也就涉及到了我们所掌握的那些语言基本功底。影视演员则要求说话要更贴近原生态,尤其是在高灵敏度的录音话筒前,哪怕是一个微微的呼吸,都能传达得清清楚楚。只有透彻地领悟人物,才能最终完成真实、生动和赋予感染力的台词。比如情绪紧张时结巴,喝醉时话说得含糊不清。生活中的人在说话,都是一边说一边思索的,有其即兴性与随意性。如果演员塑造角色,也能通过舞台表演出反映角色思想的活跃,情绪、心理的微妙变化,使人物真实可信,那么只有让那些语言拥有生动面貌,这样,人物才是真实可信的。在表演之前,需要演员对人物内心有充分的理解、分析,还要经过创造、提炼、设计,把那些台词变成人物经过思想的活的语言,才会使语言实现人物化,并且是自然流露。语调有抑扬顿挫的变化;语气有轻重缓急的不同;节奏有高低松紧,其变化万殊,微妙无穷;甚至每句不同的重音,所表达的意思就很可能完全不一样,演员只有细细的挖掘,才可能掌握表达角色的语言节奏变化。语调高低以及大大小小的停顿等符合角色的语言,这些都是由人物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来决定的,也是语言表达的多种手段,以此来揭示语言背后的意义。在生活中要对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语言特点多观察和积累,有了丰富的经验才能帮助演员来进行创作。另外,要结合台词课上学习过的那些知识真正活学活用,运用到舞台表演上,否则,所诠释的角色的语言就显得平板、直白,难以表现其丰富的内涵。

有很多的例子都可以说明,好的演员永远不会让你感觉到他是在“背台词”或者“念台词”,而是总能够通过语言无尽的变化,让剧中角色的内心情感变化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赋有生命力的声音,应该是可以塑造各种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气质的角色。一个人的本色声音,应该是只能适合创造一种类型的角色,那么想要适合更多的角色,当然得要变化,就需要不断琢磨、锻炼才能掌握。

个性语言篇3

关键词:油画语言;个性化油画语言

1 什么是油画个性化语言

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及表达感情的手段,是作为人类独特的符号系统。在这里语言更是被艺术家引用到艺术作品上,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生命的理解的方式。油画语言作为艺术语言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表达艺术审美的一种工具,也是艺术家进行形象思维并把它转化为物质形式的手段。油画从15世纪发明出来,在经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约,使其语言风格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艺术发展的今天,油画语言的独立都是建立在画家个性化修养与个性手法上,画家个性化的思想内涵、生活情感、创作经验也是油画自我语言的显著特征。因此,油画的个性化语言是在先天的生活环境与后天实践中形成的个性的、比较稳定的、独一无二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 油画个性化语言的关系及构成因素

从上面阐述的个性化语言概念中,油画语言指的是油画家借以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了属于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造型表现手段和主题方式的总和,也非常形象的揭示了艺术内容的手段。那么,构成油画个性化语言的因素也有很多种构成,从上面表述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将油画个性化语言分为两个主要因素进行列举。一方面,就是先天的生活环境、独立思维和灵性所带有的自我精神方面。每个画家的生活经历不同,所流露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那么对万物中所观察的角度与想象也是不同的。画家所处的生存状态在个性化油画语言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画家所处的生存状态一般可以表现为社会状态和自然状态。说大一点包含画家所生活地域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人文背景、风土人情等,说小一点包含画家的民族习惯、家庭教育、兴趣爱好、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画家在生存状态下,将内心的感悟表现在画面上,从选择的主题方向、色彩、构图上都是从自我精神中体现出来。另一方面,画家在创作实践中所探索的技术手法,也是油画个性化语言的重要因素。油画从15世纪产生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传统油画还是当代油画,很多艺术家在油画语言上的探索与尝试都付出了较多努力。油画的表现手法,经过每个流派的演变,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材料的运用与技法的娴熟构成了油画语言的比较具体的表现形式,因为每个画家的不同经历对材料与技法的处理方式往往会带着很强的主观意识,所以,我们不难看出画家的不同在油画语言的运用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别,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也就大大地丰富了油画的语言。独特性的技法很清晰地构成了油画语言的个性,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如此,进而会引起观赏者极大的关注与兴趣。虽然油画作品创作中的语言实质上还是对创作技法的展示,可是艺术创造是以审美为原则的,不会离开艺术创作中的各种技术,包括对色彩的运用,底子制作,肌理的制作和笔触的运用等。

油画个性化语言中的两个要素在关系上是相辅相成的,那么,画家不同的体验所导致的在思想上的个性化,也可以说成是在语言要素上的个性化,在语言形式上的个性化,也就是在技法上的个性化,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也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若画家的一些个性想法只是体现在思想上,这一切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了;相反,若没有表达的内容及理念,只是有娴熟的技术手段,对于万物只是把所看变成所画,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观赏价值的,同样也毫无灵魂。艺术只有把主观的思想用个性化的技术手段表现出来,形式与内容的结合,这样的画家必将引发出个性化的绘画语言,那么,最终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是最有观赏价值和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优秀作品。

3 独立个性化语言的作用

油画的个性化语言不是进行模仿或随意涂抹就能够得到的,也不是进行快速的集训而迅速练就出来的,它更加的需要画家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在传统训练中拓展创新,扬人之长,克己之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实践,执着追求着。开始创作时可以模范的进行,但要知道这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真谛。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说过:“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说明在进行模仿时要注意尺度,还要拓展心智灵魂,不能被模仿的技能和形成所限制。画画不能等同于机器,可以印刷出较多的作品。而是要非常充分的去认知和汲取对自身有利的观念和艺术思维,为了更加完整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言,也为自己在以后的艺术发展打下很扎实的基础。而画家要善于发现自己并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血脉的可能性,要树立不断探索及创新的意识等特质。还要及时的捕捉和判断自己在绘画上的个性化语言,以及发现艺术创造中的火花,对可能闪现的信息点的萌芽时期,进行反复的实践、研究与分析,使之得以不断的提高与延伸。要很清楚地认识到个性化的绘画语言一定会是属于自己的,也是画家衡量创作才能最好的标志,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艺术的负责和对观众的负责。

油画传入中国已经近100年,在这期间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东西方艺术的交汇融合。特别是进入21世纪极度全球化的今天,自我语言的探索任务对每个艺术家来说就更为重要。我们在体会自己民族特色,借鉴西方文化时,要将时代与全球趋势,以及民族特色有机结合。要更多地从艺术作品的内涵上来讲,只有把握好这个正确的方向,才会建立起自己的油画语言。现在中国艺术趋向多元化发展,如“方案艺术” “艳俗艺术” “观念艺术”等,这里的新生代画家在不断壮大的同时,我们更要追求独立的个性化语言,强调自己的艺术风格,才是当下所要做的。如今信息科技发展,市场价值的影响,使多数艺术家都被着迷,都是绕了几圈又回到最初的自己,也只有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的艺术家,才会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摸索和体会到他人无法取代与转借,也最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能把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很充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才能够使作品很有意义并获得永久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古德曼.艺术语言[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 武永年.西方油画语言探秘及其它[D].衡阳师范学院,1997.

[3] 胥宇鲲.论油画语言的层次美[J].美术观察,1999.

[4] 汪晓曙.绘画语言论[M].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

个性语言篇4

【关键词】媒体语言;言语交际;网络语言;共性;个性

语言是人类不断领会世界,并将其经验转化为知识体系的认知工具。对于个人而言,只有当人们利用语言这一工具,同时个人的认知有机会被传递给他人时,此时个人信息才会成为一种社会信息,而这一过程中,媒体作为“中间人”利用文字语言或有声语言等手段完成交际任务。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新型媒体,其语言在兼具当代媒体语言共同点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

一、新时期媒体语言的共性

苏联时期,思想政治上高度统一,传统媒体――报刊和广播电视,单纯使用语言去影响读者和听众,导致媒体语言仅仅发挥传达发话人信息和感染受话人的功能,而缺少两者之间的对话交流。苏联解体后,自由民主化,意识形态多样化成为俄罗斯主题思想,媒体顺应时代潮流完成了机制转型。媒体“完全拒绝担当指令者和好为人师的道德说教者的角色,不再把信息接受者只看成受作用的对象”。[1]可见,当今无论是传统媒体,亦或是新媒体都将信息接受者当成信息交际过程中的“合作伙伴”,而非“受命对象”,今日媒体语言的特点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言语交际内容的时效性

无论传统媒体,还是网络新媒体中当下关注的话题无不体现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捕捉热门话题,直接快速地反映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化。基于当今世界现实及俄罗斯自身国情背景,在媒体中大量出现与其相关的信息内容,如:нарушение прав человека“破坏人权”、война с террором“反恐斗争”等热点问题充分体现了媒体语言的现实性。

(2)言语标准界限的扩宽化

社会的民主自由导致言语行为的自由,政论体裁的文本形式较苏联时期日渐趋于民主化。而在言语交际中,由于语言标准限制有所扩宽,当今媒体语言打破中规中矩的状态,其中古词在今日俄罗斯媒体语言中时常出现:Ученые основывают свое заключение на исследовании, в ходе которого сравнивали мышей, коих постоянно тренировали, с теми, которые были лишены движения.其中коих 相当于俄语标准语中的?которых,虽然这一用法不符合俄语语法规则,但这一现象正体现了媒体语言中形成了一股独特的语言之风。

(3)言语标准的多样性

媒体语言中还表现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自身所能领会的俗语行话。习惯语(жаргонизмы)是局限在成员相对稳定和开放的个别社会群体中日常使用的词,这些社会群体的成员有共同的社会地位、兴趣爱好、活动取向或年龄段。[3]例如,СтёбCязык一词表示年轻人之间的谐谑语言,由动词стебать构成,原意相当于动词хлестать(鞭打)之意;而对于做生意的人之间常可以听到:"меня жаба давит." 其含义是 мне жалко (денег) “我舍不得花钱”。对习惯语的理解要求信息发出者与接受者之间具有共同的背景知识,属于特定的文化载体。不可否认,当今媒体作为信息交际的载体,在习惯语的流通过程中作用颇大。

(4)英语外来语使用的广泛性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加强与西方国家交流的同时,语言中不可避免地借用大量的英语外来语。媒体作为一种沟通与交际的桥梁,其语言也必然紧跟潮流,于是媒体中英语外来语骤然增多。无论是报刊、广播电视还是网络中随处可见从英语中吸收的词汇。例如:Имидж(image)、презентация(Presentation)、номинация(nomination)等。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媒体中英语外来语的使用仍将不断扩大,在极大地丰富了俄语词汇自身的同时,对媒体语言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网络媒体语言的个性

1.交际方式创新性

随着媒体中言语交际范围拓宽,以及提高交际质量及速度等要求导致媒体语言中自发出现新文本形式,其充分体现于网络媒体语言中。作为新媒体语言的网络语言在兼有传统媒体中已存在文本形式的基础上,又以独特的文本形式和对话模式来传播信息、感染大众。互联网上论坛、聊天室等网络交际方式的出现正是网络语言所独有的信息文本交际形式,人们在此就某一热点话题进行“对话式” 交流,这种交际方式的创新给网民更多机会发表见解和主张,极大地提高了交际的有效性。

2.言语交际简洁性

在网络这个宽松的交际环境中,网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互动过程中形成别具一格的语言,即网络交际(论坛、网络聊天等)所使用的特殊用语。网络的出现带给人们方便、快捷交际的同时,决定了网络词汇的简洁性,于是词汇缩略形式是网络论坛及聊天室中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比如,直接对英语的缩略GL( good luck)“祝好运”或借用字母和数字组合14AA41 (One for All and All for One)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对英语音译后缩略Нет(интернет―internet)“网络”、Комп(компьютер―computer)“电脑”等;以及对原有俄语词的缩略щас(сейчас)、терь(теперь)等。这类压缩词作为互联网通信时代所形成的典型特点表达了现代人简捷的思维风格,同时也体现了网络语言的个性。

3.言语交际随意性

随着网络中新新人类的出现,新生代的年轻人张扬自我、追求个性,一些“新新话语”以非传统构词形式大量出现于网络中,网络中“怪词”成为一种幽默、风趣和时尚的代言,这类“网络俗语”(интернет-сленге)区别于其他领域的俗语行话,使用上更具有随意性。比如在年轻网民对话中школоло指代школа“学校”;ЖЖ、ЖыЖа相当于Живой Журнал“日志”等,这类词偏离了俄语标准语,不符合标准语规范,只是在网民之间,特别是年轻网民间约定俗成的表达。

网络语言随意性还表现在聊天室、论坛中表情符号的使用。网络语言中表情语言的创造弥补了网络交际缺陷。“表情语言用键盘上的简单符号来模拟人们的基本表情,把体态语运用到了网络语言中来模拟现实交际。” [3] 从而利用文字、图片、符号等手段促成有效交际。

个性语言篇5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这段文字是《红楼梦》的经典语句,描写形象生动,用词精准,人物语言、动作极具个性化,刻画出了王熙凤的泼辣虚伪、察言观色、八面玲珑、机巧善变、得宠有权的形象特点,突出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没有一处闲笔,较好地体现了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

记叙文语言的个性化既包括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包括叙述人语言的个性化。记叙文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能使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突出,能透露出人物的经历、知识水平、性格特征、情感倾向、思想深度、思维习惯等。写好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记叙文写作的重要方面,平时老师多有强调和训练,在此不再赘述,笔者着重要谈的是叙述人语言个性化的问题。

叙述人个性化的语言首先是作者本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包含着作者本人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该语言能透露出作者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情感倾向、思维习惯等。这种语言从用词、选用句式甚至到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如:

关将军原来是在刘备那个单位开工资的。徐州之战,刘备那个单位暂时停产了,职工们也都解散回家了,关将军也只好停薪留职,去曹操那里当了临时工。曹操那里是财大气粗的事业单位,给关羽的福利待遇自然也不错。当然,关羽干得也卖力,比如主动承包了颜良、文丑的“白马坡工程”,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定额指标。(谈歌《华容道事件的真相》)

这些错位的语言给人以很强的幽默感,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种诙谐风趣、活泼自信的性格特点。作者将自己的阅读知识与对现实的独特理解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自己鲜明的语言特色,语言极富个性化。

个性化语言是判断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是作文的亮点之一,是观察作者是否具有感受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但现实中学生作文的语言却与此大相径庭,要么语言干瘪,词汇贫乏,写出来的文章总是那几个词语,总是那几种句式,干巴巴的几条筋,读来味同嚼蜡。如:

在天刚黑的时候,我们总能看见市民在开展着各种活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物质条件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休闲文化活动也有了保障。如今,人们对休闲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也更强烈,要求也更高,活动的内容也更加丰富。

在万千家庭中,有一个普通的家庭――我的家。我家三代同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我们家休闲生活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各呈精彩》)

该语言无特色、无自我,以概括性的介绍为主,人物形象概念化,情感平淡,内容枯燥,毫无精彩生动可言。

陈词滥调、语言僵化:写时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写景物――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写外貌――大眼睛,苹果脸;写惊奇――嘴巴张成了O型;写着急――像热锅上的蚂蚁;写嘴馋――馋猫……

这些干瘪枯燥、人云亦云,无特色、无自我、雷同化、模式化、情感虚假的话语标本长盛不衰,当然就难以显示出个性了。

记叙文中这种枯燥、僵化的语言成了制约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瓶颈,这种情况如不改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很难提高,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要使学生文章的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重视生活、个性化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生活永远都是写作的源泉。不仅学生写作的素材来自生活,作文中的思想、观点、情感也是源于生活。所以写文章,首要的是重视生活,学会观察、思考生活。但现实是,学生学习苦、压力大、时间紧,整天埋在应试的习题中,很少有时间到大自然中、社会上去体验、感受更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缺少观察、思考生活的意识和激情,对社会、人生没有自己的个性体验,作文时只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只好写一些无特色、无自我、雷同化、模式化、情感虚假的语言,作文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因此,我们一定要设法唤醒学生那颗已近麻木的心,让他们对家庭、对学校、对同学、对自己、对自己有限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多点重视,多点敏感,多点思考。唯有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为生活所触动,内心有所感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写出个性化的语言。为此,教师应着意、设法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平时语文课上可经常让学生谈见闻,说感受,悟启示,多说身边事;习作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多写身边事,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力避假、大、空、套的语言等。

二、多读经典,扩大视野,丰富体验,形成个性化的感悟

限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既然不可能深入社会,行万里路、增知识、长经验,那就要通过读“万卷书”来扩大视野,弥补现实生活体验的不足,以利形成个性化的感悟。经典作品内容丰富而深刻,不仅能增长知识、丰富生活体验,还能拓展思维,触发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阅读经典不仅可以大量积累词语、句子,可以借鉴布局谋篇、叙事手法,更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增长自己的阅历,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感悟,这是语言个性化的内因。为此,不仅要博览还要特别注意阅读的方式,如进行专题阅读、比较阅读、评点阅读等。常言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书读得多了,思想就深刻了,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有了,看问题就能见本质,对人、事、物的理解就是个性化的,对社会、人生的体验就是个性化的。独到的见解有了,诉诸文字,个性化的语言也就有了根基。所以,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在了解别人观点、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真正自己的体验。

三、多积累好词语,常模仿经典句,打好语言个性化的基础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平时可以将自己灵感闪现的或道听途说的,有特点的、鲜活的、生动的词语和句子随时写在自己的日记本或小册子上。在教材学习、课外阅读中遇到鲜活的、蕴含丰富的、富有哲理的、能显示个性特点的好词、好句、好段切不可放过,要随时记下来。学生也要试着运用,要仿写创新,仿用鲁迅的话来说:总之,要拿来,要或运用或改造,要变成自己的。经过这样长期的学习积累、仿写运用,自己就会储备大量的词语、句子,一旦自己对生活有了个性化的体验,诉诸笔端,语言怎会不具有个性化,文章怎会不打动人,作文何愁得不到高分。

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创设语言个性化的环境

作文是一种生命流动,我手写我心,它首要的就是要写真情感,写真体验,只有个人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才是独特的,才是个性化的,为文造情,感情虚假都不能打动人,都不具有个性化。其次,形式自由,长短不限,减少写作限制。写作时学生只有进入一个自由的状态,才有可能触发联想,开阔思路。命题写作要贴近生活,自由写作要不拘形式,不拘文体,内容开放,长短不限。认为诗能表达情感就写诗,感到剧本利于表达则写剧本,想要刻画人物、叙述故事可写小说等,同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对字数不作限制。总之,写作要以自己有感悟,有体验,有话可说,有利于感情表达为原则。再有,教师在作文批改、讲评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性化的表达,指导学生欣赏个性化语言,以强化学生个性表达的意识,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大胆运用新思想、新观念、新形式、新语言来张扬个性,展现风采。对学生的奇谈怪论,不当表达要宽容,要引导修改。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不断出现新的亮点,就会越来越具有自己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个性语言篇6

【关键词】个性图武 绘画创作 视觉语言

“图式”一词最早是从德语翻译过来的一个哲学概念,在英语中,“图式”为“schema”,意为概要、略图、图表、图式、模式。“图式”一词早在18世纪康德的哲学理论中,被主要定义为先验的观念构架,即认为在人的经验之先,独立于经验之外,人就已经有了各种图式的概念,先验图式的来源是人自身的想象力。而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其著作《艺术与错觉》中,对“图式”进行了这样的阐述:人们通过教育、环境等经验获得的观念化了的艺术风格样式,这种形象的东西在人们的记忆中存留,成为它向外界作出视觉反应的知识基础。他认为图式是在经验积累上的一种参与知觉活动的潜在经验的心理形态。对造型艺术而言,主要指图形的样式,它是艺术家借以表达情感理念所必须使用的具体而独特的个性符号,是个性化了的、凝固的媒介状态,其演变、发展受时代、民族与地域的制约,它包含了艺术家的情感与精神意图。总而言之,“图式”是一个非常具有学理性的概念,它最初来源于人对自身以及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自身想象力无比丰富;客观世界又无限繁复,我们应当建立起一个范畴去把握它,所以进入绘画领域,我们就把这个范畴称为“个性图式”。

绘画属于二维平面的视觉艺术,而绘画作品的创作就是个性图式的建构和解构的视觉思维过程,以形状、线条、明暗、色彩、质感及立体感等视觉要素组成的个性图式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话语特征,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状态的主观阐释。它既是客观现实世界的个人经验反映,又是每位艺术家自身所持观点、理念的表达方式。而个性图式中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由此,笔者为个性图式做出了这样一个定义:艺术家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以个体的独特思想、情感体验以及知识经验为基础,并将以此形成的对客观物象的认知通过思维的提炼、加工从而转构为艺术图形,进而形成具有独特观念意识和审美体验的个性化的图样。

自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术新潮以来,“个性图式”的概念逐渐成为专业绘画人士和评论界谈论的一个热点。个性图式受到艺术家瞩目的原因,大体上有两个:第一,现代绘画的发展要求绘画的“自身界定”;第二,艺术家渴求被自我及他人认同的心态。无论绘画的发展还是艺术家的自身需求,都要求现代绘画作品具备个性化特征,因此个性图式对于艺术家的绘画创作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从现代绘画发展看,传统意义上的图式语言常为画面最终所表现的情节等服务,因而往往画面内容是第一位的,图式只是为构成情节而服务;现代主义绘画所关注的重心已经由画面内容转向绘画独有的形式、材质、表达观念和表现状态等因素,强调个性语言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因此个性图式语言本身成为现代绘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从艺术家的自身需求看,每位艺术家都需要有个人的鲜明的图式语言,因为无论是画作的欣赏者亦或评论家,他们都会倾向于首先认同那些在众多的画作中最独特、最有深度的作品。因此,艺术家必须创造一种独特的个性图式语言来作为充分表达自我的方式和途径。而他的艺术成就和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能否找寻到一个个性图式语言的专属空间,至于能达到怎样的境界和高度,那就要看自身的修养、才华是否充分,是否具有非凡的思想深度和独特的表现力了。

众多因素影响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运用个性图式。主观上,绘画创作是艺术家构建自我内心世界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艺术家积极地创造和使用其个性语言。图式的演变都是由极具个人特色而又充满内在情感的个性语言所推进的。客观上,正如之前贡布里希所说的,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大环境的差异导致了艺术家观念的差异,艺术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特定历史时空的限制,由此产生了迥异的风格流派。所以,翻开美术史,我们既能感受到典型的个人图式语言,又能看到艺术家所具有的鲜明的地域风格和时代风貌。除此以外,艺术家在追求个性图式语言的过程中,会面临认知领域的影响――也就是自识和共识的平衡问题。自识是艺术家对自身心理特征的感悟和认识,共识是可以引起公众判断和认定进而认同的图式语言。艺术家应努力形成和确立的是既会被公众认可而又区别于他人、传达艺术家意图的独特个性图式。

个性图式语言作为艺术家主观个性的视觉表达方式,只有形成外在视觉表现力与内在意识感染力的呼应,才能完成艺术家所欲表述的意愿。也就是说,每幅完整的画作的个性图式语言应该都包括了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最基本的感受层,通过作品中的视觉元素构建的画面所表现出的视觉效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形式感、表现力;第二层是意象的喻指层,这是艺术家通过其个性图式语言所表达的一定的喻指和隐喻,通过视觉语言构建的具象或是抽象图式,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观念传达出去。欣赏者则通过艺术形象或个性图式的视觉感受去追溯或窥测艺术家的表现意图。

尚辉说过:图式个性是指画面整体的结构、造型、空间、视角、色调、氛围、意境上显现的个性区别,它强调视觉感官上的节奏、韵律、张力和错觉。图式个性所呈现的艺术主体的个性往往是隐蔽的,它呈现的是视角与视觉的独特性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审美体验的独特性。因此,个性图式对于艺术家绘画创作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个性语言篇7

关键词:艺术家个性观点艺术语言表达方式

“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肖像。它们全都是我的孩子”[1],这是雕塑家布朗库西的一句话。他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艺术家与他自己作品之间血脉相连、骨肉相亲的关系。

认识自我的个性与观点

艺术家的个性决定了艺术作品的语言方式。绘画原本就是艺术家个体的事情,它是艺术家有感而发的产物[2]。艺术家在绘画时是用自己的观点去再现外界的事物,所以作品中必然鲜明地带有艺术家自己的个性特点。艺术家在抒发自己的感受之前,必须要十分坚定地认识自己的观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忠实于自己的情感。因为只有找到和面对自我,才能看到自己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个性和语言特点。你的个性就是你,你的绘画语言也是只属于你自己的绘画!

创作者在对自我的认识和对艺术的理解中,必然在思想中经历无数次最为艰巨的痛苦挣扎。而人的每一个时期对自己的认识都会有变化,自然作品也会变化。那么究竟什么是那个不变的真实的自我呢?

笔者的一位沉默寡言的年轻同事办了个展。他希望表现年轻人自己不愿走出的天真心理和童贞被持久坚硬的现实摧毁时的一种伤感的情绪。但是他想表达的内容观点和他所采用的艺术语言之间是矛盾的。作品风格强悍凌乱看不到他的真实情绪。任何一幅作品他都投入了心思,但是每一张作品都粗糙无比。从中可以看出他十分惧怕这种风格拴牢他,就此给自己定了位。他对自己作品无法操纵的感觉,告诉了观者他对绘画、对他的心灵其实都是无能为力的。他不得不跟着作品表面的形式走,可是内心深处又十分憎恨和仇视它、想甩掉它。无奈的他总希望在下一张作品中找到自己,讲出他自己的真心真意。然而,由于他并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自己,所以他对任何一张出自自己双手的作品都极端仇恨和狂躁。悲愤的泪水和鼻涕一股脑儿地洒向画布,使得作品成为他抱怨的工厂。画得越多就越是折磨,越是迷失其中。最后,他的画展变成了一个宣泄自己暴力的万花筒,所有的作品均呈现出爆炸般夺人耳目的效果,使人观后疲惫不堪。由此可见,尽管他年纪轻轻就办了个展,可他并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为他用粗暴的方式回避自己的无能为力,不能真实地讲出自己的确切感受,更没有采用适合自己的语言。

被称为“20世纪最聪明的人”的艺术家杜尚就是一位叛逆的代表。他的作品透露出他的智慧。他从来就坚定地用自己惊世骇俗的作品,表现着自己对传统的反叛和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然而杜尚也经过许多徘徊的时期,他曾经在野兽派还是立体派之间犹豫不决。他在向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学习的时候,心里却总在寻觅只属于自己的语言方式。直至1917年,他利用现成品,带有“R.Mutt,1917”字样的男用陶瓷小便器来展出的作品《泉》,把一个新观念引入了美术,使高高在上的美术殿堂,能放弃神圣的、特选的、傲慢的姿态,向现实的生活、普通的事物、平凡的爱好,敞开其厚重的大门,使美术的景观更为丰富多彩。这样的做法,或许包含着种种不尽相同的因素:对传统美德的漠视,对雅俗趣味的一视同仁,对创作活动的游戏态度,对固步自封的反感,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等等,但这一创新的巨大影响却是不容否定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不少美术运动都离不开杜尚的启示[1]。

在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的旅程中,艺术家一定要知道什么是每一个阶段的真实自我。对自我的信心,对自我的失落,对自我的一切感受都应有十足的认识。由此,创作的每一阶段的作品语言形式都会“画由心生”,并准确地再现,自然地叙述艺术家自己的个性与观点。

表现自我的语言方式

艺术家的个性,也就是艺术家自己的观点一旦被自己认识到,他就具备了继续前进的基础。时代的变化带动各时期艺术家的思想的改变,艺术家思想观点的改变自然也会改变他们的艺术作品[3]。

什么又是那个最符合自我的独特的语言呢?带着思考一路坚定地寻找,一旦明了自我,找到那个符合自我的表达方式,定是豁然开朗的感受!好似我们经过一条深不见头的地下隧道,在黑暗中紧张地摸索,感受到几乎绝望的痛苦。直到在期盼中感到光芒,看到前方浑圆的洞口投入绚烂的光彩,瞬间感受到希望和兴奋,不由得要欢呼,要加快脚步,要喜上眉梢。真正的激动不单是因为你走出了黑暗,重要的是你终于找到了光明。笔者的一位老师非常勤奋,终日与画布交谈。十年来他画了不少作品,但他依旧感觉他的绘画语言不合乎他的本心本性。如何在作品中准确地呈现自己的语言,成了他日思夜想的一个问题。这其中的困惑致使他经常感到沮丧。终有一日当笔者再次见到他时,他无法掩饰自己的欢乐。可见找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是多么珍贵难求。

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的艺术才华是世人公认的。他曾说过:“绘画仅仅是探寻和实验。我从来没有把一幅画当作是艺术品来画。它们的一切都是探寻。我不停地寻找,而在这整个探寻中就有了合乎逻辑的结果。”毕加索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分析立体主义阶段和综合立体主义阶段,无一不给美术圈带来新的震撼。如《阿维侬的少女》刚诞生时,毕加索那些前卫的朋友也有些难以接受和适应,可是它的影响还是扩展开去。今天,这幅应和了新的审美要求和趣味的作品,已经是现代主义公认的少数经典之一。美术史书通常把它诞生的时期当作立体派出现的标志。这一切正好凸现了他横溢的才华,只有他才能那么迅速地创造一种只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形式,也只有他才敢那么轻狂地抛却过往,重新寻找再次创造下一个新的独特形式来取代以往的成就。他的这种不断创新的艺术特色就是他个性中永远年轻、敢于挑战的真实反映。所以无论语言形式怎么更换,他作品的精神都永远属于他。

结语

成功总是需要经历全方位的锤炼和长期艰难的过程,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位艺术家来说都是一样的。艺术家必须通过痛苦的剖析真正认识自己的个性观点,并且需要努力掌握运用最准确的艺术语言方式来讲述和表达自我的感受。经历了以上的过程,艺术家和他的艺术作品才能完全融为一个整体。两者之中相互交融不分彼此,见到作品就好像见到了艺术家本人。最终,艺术作品真正成为了艺术家的心灵之门,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的思考。由此看来,寻找自我的个性和观点,寻找属于自我的艺术语言方式,是一个艺术家真正成为自己艺术作品的主人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欧阳英.十大美术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个性语言篇8

[关键词]动画 视听语言 特征

动画作品从实拍电影的视听语言中汲取养分,发展创新,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视听语言风格。正是这种个性化的视听语言,使得动画作品充满生机与活力。从“动画”的名词称谓上。可见运动的视觉形象在动画作品中的中心地位。动画创作中需要重视画面的作用,但也不可忽略听觉语言的重要影响。动画作品中的声音元素在叙事表意方面有其自身的特征和独到功用。借鉴影视声音的分类方法。可将动画作品中声音划分为语言声、音效声和音乐声三大类别。它们在动画作品表现中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影视听觉语言的特征。

1、大音稀声―慎用的语言声

动画作品中,语言声的发声主体包含了动物、植物乃至无生命的器物。创作者为使语言声成为有效的情感交流工具,通常对其作省略或写意化处理,以简约之声表达无穷之音。动画语言声呈现出的一大特点是对语言声的谨慎使用,台词的设计力求简约。乃至省略,叙事表意大量通过视觉形象、音效和音乐来展开。作品中较少出现分散观众视听注意的语言声。因而在视听感知上更易引发观众注意。在作品读解上也更加明了,区域共通性增强。这个特征在风格样式各异动画短片中表现尤为突出,如pixar公司动画短片《许愿池》(One Man Band)和《棋逢敌手》(Geri's game)等作品,整部影片不含任何语言声,观者的注意力被集中于画面上。这类动画语言声的禁用并未影响作品的认知判读,因为夸张的造型和动作已使影片的叙述表意清晰透彻,语言声在这里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由于语言声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在传情达意方面过多使用语言声将降低动画作品的情感共鸣。基于此种考虑,许多动画作品在语言声的使用上强化了主观情绪性的特点,角色的语言声经常被变形处理成无法辨听内容细节的写意化声响效果,力图减少声音的区域局限性。严格地讲,此种语言声已经做为一种人类共通的效果声存在了。我们可能无法识别语言声代表的具体言词,但可通过其写意的音调、音量去感知角色的性格特征。7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鸟》(For the Birds)中,鸟儿们之间的争吵、起哄、讥笑等语言声就被处理成了介乎人类语言与鸟类语言之间的一种效果声调。令观众于滑稽、幽默之中感受到角色们所传达的信息。

2、众妙毕鲁―具有表现力的效果声

与语言声不同。效果声具有表意真实性和区域共通性,能够唤起不同生活地区的人群相似的心理感受,因而在动画作品中得以广泛使用,成为动画中的常态声音类型。具备现实质感的音效将高度假定的画面造型归入观众熟识的认知体验中,基于生活真实的效果声在听觉感受上可引发观众强烈的临场环境感。对于动画场景的建立具有不可取代的听觉辅助功用。日本动画片《大炮之街》(CANNON FODDER)中,随时出现的令人焦燥的蒸气喷发声和机器轰鸣声,将普通家庭身处穷兵黩武国家机器重压之下的生存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效果声营造的临场感有力烘托了环境氛围。

在声音效果的使用上,动画作品也显示出了较强的主观情绪性,动画创作者对画面内容的诠释往往通过主观化的声效来展开,如在表现角色尴尬窘迫时,使用下降音调的主观化音效:在表现角色得意忘形时,则使用上升音调的效果声,都旨在通过效果声的情绪化作用来传情达意。

3、乐为心声―烘托气氛的音乐

动画作品的画面形式感弱化了语言声的叙事作用,强化了音乐的氛围营造、情绪感染和节奏形成作用。许多动画短片声音构成中仅有音乐和效果声,通过音乐声、效果声和画面这些人类通用艺术语言形式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图。2001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父与女》(father and dauther)中没有出现任何语言声。短片以优美的风琴声配合版画般画面表现女孩对父亲的深深眷恋,在情绪化的音乐和装饰风格的画面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下,作品主题得到尽致的阐示。

与传统影视比较而言,动画更加强调音乐的“装饰”作用,通过对于音乐声音色、强度、的重视和利用。使得动画作品首先在听觉感知上产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画面的造型与运动感知提供了一种心理准备。动画短片《僧侣和鱼》(Monk and fish)中,短片中部跳跃的音符中修士们近乎孩童般返璞归真的嬉戏,天真而富有情趣,与片首沉闷音乐中空无一人的修道院场景形成强烈的视听对照:待至片尾颇具浪漫主义幻想的部分,僧人与鱼儿一同飞行于空中之时,舒缓到音乐使得影像变得愈加虚幻与空灵,整部短片在音乐的多样对照中形成压抑、欢快、空灵。节奏变化之美感。

4、异曲同工―声画对位

个性语言篇9

    风景油画创作的个性语言体现画家个性特质和审美倾向。风景油画的发展在于每个油画家不间断地探索和人性个性地展现。成功的作品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画家独特的个性化语言蕴含其中。这种个性化的语言,不仅仅是指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画家的差别,而是指在风景油画创作的过程中,他们表现出的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独特的理解和看法。这种不同来源于画家不同的艺术经历,不同的性格、气质,不同的地域民族,不同的社会时代等。对这些个性化语言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无疑对我们探索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景油画个性化语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风景油画个性化语言产生的原因

    (一)地域性的差异对风景油画的个性语言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疆域辽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差异很大,生活在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生命状态各不相同,这一切造就了风景绘画个性化语言的鲜明独特性。

    1、江南水乡地域:纵横交错的水系,是江南特有的自然地域特征。把江南水乡风景作为主要创作题材的画家以吴冠中为代表。他的风景油画充分体现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他早期的作品秀丽清雅,田园水渠、农家院落、树木鸟雀,在他的笔下显得意趣盎然,别有一番诗意。1980年代开始,他油画和水墨画齐头并进,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绘画媒介间,寻求绘画语言的沟通和移植。后来,吴冠中将油画色彩语言整合为黑、白、灰三种色阶,在黑白之间传达着对故乡的眷恋。白墙黑瓦的幽静水乡,古朴的江南民居建筑,再加上小桥、流水、水上的一两只小船,画境具有东风诗意。其点线面的组织具有强烈的现代形式构成美感,同时又呈现出一种江南风景所特有的明净亮丽,含蓄空灵的东方意境美。江南到处都是一样的白墙黑瓦和竹林,竹林是吴冠中家乡的江苏宜兴的特色之一。吴冠中用油画画竹,《竹园》就是吴冠中表达“竹映粉墙认家乡”的作品。画面那浓郁、蓬松随风摇曳的竹林风貌,以及那干枝交错,春笋密密的林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再看吴冠中的油画《黄山松》,其对松树和山体形状的概括塑造,画面构图及块面构成,既富于现代意味的形式感又有明显的中国画韵味。

    2、东北山地地域:东北素有白山黑土的俗称,尤其是大面积的山地广布,为东北艺术家准备了独特的地域性创作题材和艺术创作源泉。在当代画家赵开坤所创作的东北山村风景油画中,有健硕雄伟的大山,一望无垠的田野,依山而建的尖顶瓦房,东倒西歪的杖子,简易的苞米楼子。各种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无数框架的网格结构中形成形与形之间的对比,形成气氛安静祥和的东北山村特有的美丽意境。山地雪景是东北地域景色的代表题材,对雪景的描绘是赵开坤艺术中比较典雅和抒情的一部分,代表性的有《长白雪景》系列。此作品没有刻意表现长白山冬雪的广袤苍凉,而是妙取山之一隅:近处的路上有清晰的车辙,路旁的农舍里冒着袅袅炊烟;不远处,松柏挺立的山梁上白雪皑皑;红色的墙壁与远处淡蓝的天空相映成趣,让画面在色彩的对比中充满活力;整个画面充满牧歌式的宁谧与祥和。茂密的森林景观也是东北地域的代表景色,赵开坤的《白桦林》系列是描绘东北这一地域性景色的代表作。其用粗犷的笔法和淋漓的色彩,描绘出秋日白桦艳明浓烈的生命状态,林间深重的阴影和树干上明亮的光线将物象分割成一个个浓郁的色块,在远处蓝色的映衬下,近处的暖色愈加明朗和绚烂,那成熟的草地,缤纷的树叶,坚强的树干,遥远的白云仿佛一群舞蹈的精灵,让观众不经意间产生一种欢呼的冲动。远处和近处的,高处和低处的白桦树,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在蓝天和远处大山为背景的衬托下,白桦树显得更加婀娜多姿。描绘东北山地题材的风景画家还有很多,例如白羽平、韦尔申、张若钦等,他们分别用自己不同的视角描绘、阐释了东北这片静谧苍茫的洪荒景致。

    3、西南丘陵地域: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多为盆地、山地、丘陵地,其中广西溶岩地貌分布广泛,是中国溶岩地貌分布最广,最典型的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集中的地方,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特色。把西南丘陵风景作为自己主要创作题材的众多油画家中以张冬峰为代表,他油画中描绘的是广西农村最平常的田间景色。一座平地上突兀而起的小山,下面是广西特有的块状农田,偶尔的几所农舍点缀在田间地头,田埂道旁几洼清澈的池塘。或者呈现在画面上的是亚热带气候中丘陵地上的一片葱绿,丰茂的植被下偶尔露出一些沉默而干渴的红土地,几簇零星的灌木点缀于远处的山丘上,丘前偶尔几洼小池塘的出现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秀色。另外以西南丘陵地为主要创作题材的画家还有雷波、杨诚、刘绍昆等。着名画家阳太阳从自己的艺术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古代画论中所说“画以地异”、“写画多有因地而分者”的道理,认为画家们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画自己所熟悉的家乡景色和气象,形成鲜明的地域和文化特色。从1953年水彩画《漓江木排》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到他晚年的山水代表作《青罗碧玉图》,都是以广西的风景作为创作题材。另外还有黄格胜的《漓江百里图》,谢森的《苗乡十月》,刘晨的《百色起义》,李伟光的《远山》,苏旅的《古老的巴寨》等等,都是广西地域性题材的绘画作品。

    4、西北黄土地地域:位于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由于干旱少雨,地面上的植被很少。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是黄土地风景绘画题材产生的地域性自然因素。在当代一直把西北黄土高原景色做为自己描绘对象的画家很多,崔国强是其中之一。崔国强生于斯长于斯,对黄土地情有独衷。他的油画作品《残雪》,画面上的景物是西部农村随处可见的情景,然而在这平常不过的景色当中,画家以极具写意性的艺术手法和内敛的情绪表达,呈现给观者一种深邃的审美体验。透过微冷的空气,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一阵阵熟悉的温暖从眼前慢慢进入心灵,令我们久久地品读和回味。对黄土地的深层体悟和勤奋的写生经验,使崔国强油画风景的西北地域性气息充满了整个画面。他关注自然界中视之平常的场景,以高超的绘画技艺赋予它们丰富的审美涵义。那些延绵的土坡、广袤的原野、矍烁的杨树、平凡的农舍,总是无比宁静与安详,在高超的绘画技巧当中体现了画家细腻而丰富的内心,总会引起观者淡淡的惆怅与暖暖的乡思。他的艺术精微而沉静,具有深重的文化意蕴和浓郁的色彩。这就是画家崔国强眼中的西北黄土地。对西北黄土地情有独衷的画家还有尚扬,尚扬早期创作的《黄河五月》、《黄河的船夫》、《黄土高原村庄》、《爷爷的河》,都是对黄土地一往情深的描绘。另外还有丁方的《黄土地》系列。

    在地域性风景绘画中,画家除风格迥异之外,还都有一个相对钟情或者专注的地域特征,而且多数画家对这一地域特征的把握过程一般较长甚至一生难舍。同时发现,对有某一地域特征风景的不间断描绘,还蕴藏着画家们难以割舍的特殊情感寄托。风景画的地域性最能准确地反映出作者的艺术追求及风格特征,也最容易通过风景画解读画家内心情感及情感寄托。对所描绘的地域自然景色痴心不改,对自己所描绘的题材都有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情投入,非常人能比,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化语言。

    (二)性格、气质的差异对风景油画个性语言形成有密切关系

    个性化绘画语言既包含了画家先天的气质特征,情绪记忆,形象思维,冲动等,又包括画家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生活经验,思想倾向,趣味理想,艺术能力等,是画家个人的,独特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在风景油画创作过程中,画家性格与艺术气质成为主导个性化艺术语言形成的关键因素。不同性格的画家个体对其内心情感的自觉调节方式不同,绘画风格的表现也千差万别。画家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认知水平的差异,使风景油画创作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了个人独特的情感色彩。因此,可以说性格是风景油画创作个性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就会有相应的个性语言表现。画家显露在作品中的创作个性,都是受自身性格特征影响而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和艺术家的其他活动一样,风景油画创作也受到艺术气质的影响,且表现得更鲜明,更突出。独特的气质,会使他所描绘的事物带上符合其思想本质的特殊色彩和独特风格。比如梵高,把苦难和绝望倾注在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中,辛酸的笔触饱蘸着烈焰般的色彩,这是一种天才才能具有的语言。看他的《麦田上的野鸦》,蓝色的天空深沉而神秘,天际的落日和提前升起的月亮似两个滚动的光晕,黑色的鸦群如飞动的线条,橙黄的麦田热浪般涌向天边,仿佛要顶住蓝天与鸦群的重压。笔触粗短有力,形成强烈的颤动感,流露出画家内心难以抑制的激情与骚动。看他的《向日葵》,如在烈焰边,烈焰灼烫着我们的灵魂和躯体。

    (三)艺术经历的差异也是风景油画个性语言形成的重要原因

    中国最早的一代油画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赴欧洲学画,回国就大量介绍油画,培养新人,形成最早的中国油画。对中国美术教育有深远影响的徐悲鸿、颜文梁鲜明地将西方学院派风格引进中国,刘海粟、林风眠、吴冠中则更多地将西方表现主义与中国传统国画意象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学院派也好,表现派也罢,他们多对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1、受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画风影响的徐悲鸿、李毅士、颜文梁等,着重写实主义的油画风格和技法,并以师法自然为本,遵循客观事物的忠实描绘,并在国内画坛加以推广和发扬。当时的风景画,受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柯罗和米勒的影响,推崇自然风格,追求光线表现和对自然的忠实描绘。例如颜文梁《风景》描绘雪夜、小桥、桔权、淡月,徐悲鸿《漓江山水》描绘漓江山崖、石壁、流水、纤船,都是按照中国山水的客观物象,使用油画材料和技法,表现中国风景。这时的油画在用笔、用色技法上,仍然有明显的欧洲油画特征。

    2、受印象派之后的各种现代绘画流派影响,国内画坛进行新的探索和改革。代表人物有刘海栗、林风眠、吴大羽、潘玉良。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影响,这些油画家更加注重内心主观感受的表达。林风眠对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的变革采取了一种顺势推进的策略。他的绘画是“以固有文化为基础”,把中西绘画的长处加以“调和”并赋予其独特风格。他试图用中国画的写意抒情风格与西方绘画印象派以来的现代审美追求相沟通。他指出了东西方风景画的不同之处:西方的风景画是对对象的描写(画),东方的风景画是印象的重现(写)。主要原因在于:风景画适合抒情的表现,而中国艺术之所长适在抒情,中国风景画形式上的构成,较西方风景画完备。西方风景画以摹仿自然为能事,只能对着自然描写其侧面。中国的风景画以表现情绪为主,画家饱游山水情绪浓厚时一发心中之所积,叠峰层峦以表现深奥,疏淡以表高远。可以看出,林风眠一直在探寻着一条中西融合之路。刘海粟认为“融合中西”决不是生吞活剥,不是一半西画,一半中国画,而是让两者不同程度的精神结合起来。刘海粟反对守旧,注重创造,认为艺术家的最终目的是达到自己创造,个性语言也异常鲜明。

个性语言篇10

关键词:刘兰芝;个性化语言;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05-01

在中国文学史上,刘兰芝无疑是一位具有传统美德的光彩照人的形象。她言辞得体,举止端庄,性情温顺,堪称汉代妇女的典范。她不仅有着无与伦比的外在美,同时具有无可挑剔的内在美。在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尊、自强、清醒、坚毅的独立意识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悲剧命运,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有着深远的社会批判意义和美学伦理价值。他的身上集中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不幸命运,很值得我们加以探讨。

纵观全文,我们能够看出,人物对话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凸显着人物形象。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全诗突出的艺术成就。

本文试图从刘兰芝的语言来探究她的性格,请方家指正。

作为我国古代最长的民间叙事诗,刘兰芝一出场就表现得不同凡响。我们从她对丈夫焦仲卿深情的诉说中可以体会到她的苦衷。请看“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由此我们不难看到,她的聪慧,她对丈夫事业的理解,她的勤劳,还有她所面对的痛苦。从她违心地提出“遣归”,可见其秉性刚烈,不甘受虐的性格。她绝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不懂得爱情的女子,但她更追求独立的人格。当然,她也清楚,如果被“遣归”将要面对的悲剧。

当焦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拒绝之后,他幻想再度“迎娶”兰芝的时候,刘兰芝不像丈夫那样还存在着空想,她对冷酷的现实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而是怀着无限的委屈和悲痛留下物件,深切叮咛,善解人意,催人泪下。且看“无复重纷纭……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一字一句饱含着无奈和忧伤。

当我们看到刘兰芝在整好衣装离开前拜别阿母的话“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这样的语言显示了她的自重。再看她对小姑的告别:“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虽然她对婆婆有很多的说不出的不满,但仍然在离别时叮嘱小姑好好地伺候婆婆,她是多么地善良啊!同时她和小姑之间的姐妹一般的感情也很令人感动。

在送别途中,当焦仲卿对刘兰芝信誓旦旦时,刘兰芝也是充满期待但又很理智地说道:“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事实果然如她的预料,进一步表明她对丈夫的爱以及对生活更清醒的认识。

当刘兰芝回到家后,母亲让她答应县令的提亲时,她含泪说:“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她的忠贞跃然纸上。当刘兄逼迫她再嫁时,刘兰芝的话更让人痛心。“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面对势大的太守,面对粗暴的哥哥,她是多么的无奈啊!她明白局势已不可挽回,索性坦然应之,为后面的以死抗争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