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语文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6 13:02:59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1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Λ),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次。

删除:把多余的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l1处起)不计分。

During my last winter holiday, I went to countryside with my father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I find a change there. The first time I went there, they were living in a small house with dogs, ducks, and another animals. Last winter when I went here again, they had a big separate house to raise dozens of chicken. They also Iwent here again,they had a big separnte house to raise dozens of chicken.They also had a small pond,which they raised fish. My grandpa said last summer they earned quite a lot by sell the fish. I felt happily that their life had improved. At the end of our trip, I told my father that I planned to return for every two years, but he agreed.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定你是李华,你的新西兰朋友Terry将去中国朋友家做客,发邮件向你询问有关习俗。请你回复邮件。内容包括: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2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讲普通话、说文明语、用规范字成为湖北日报采编人员的共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一条中,明确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第五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报纸是大众传播媒介,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承载着引导社会、影响舆论、人文关怀、文化传承等诸多社会责任。报纸也是文化纸。湖北日报是省委机关报,有着66年多的光荣历史,如今更是强调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底线意识,以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格调、自觉维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努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

模范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讲普通话、说文明语、用规范字成为湖北日报采编人员的共识,在文明使用和规范应用语言文字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多次被评为全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多人次获评全国和全省先进个人。

二、制度上加强引导和规范,结合日常业务建设,加强内外部审读评报,取得明显成效。

在集团层面,湖北日报集团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由总编辑亲自抓,一名副总编辑任省语委委员、集团语委会主任,编委办主任和各媒体负责人任委员。集团语委会开展业务交流和研讨培训活动,还办有《字斟句酌》内刊。

在媒体层面,湖北日报编辑部加强内部业务建设和管理,主要通过评报、考核机制强化语言使用的监管。在采前会、编前会等例会中,都会直接点评字词句,强调语言文字的文明使用和规范应用。在开门办报工作中,湖北日报编辑部在全省聘请行风监督员,重视主管部门审读员的意见和建议,随时接受广大读者的“挑刺”,还在“读者”专版上开辟栏目,公开读者挑出的差错。不断健全、完善《湖北日报编辑部绩效考评实施细则》、《湖北日报编辑部报道差错责任追究条例》等业务规章制度,见报前写稿、编稿、检校层层把关,严格考核,见报后认真追究,依规处罚,通报公示。

维护和捍卫国家语言文字的规范性、纯洁性,坚决抵制网络低俗语言,不仅是纸质版的湖北日报义不容辞的责任,湖北日报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同样也有担当,坚持端正文风,讲究格调,禁止使用低俗庸俗语言,在导向、文字、风格上与纸质版的湖北日报执行相同的标准和制度。

三、在新闻实践中,自觉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做文明语言的传播者,彰显主流大报的风范。

语言文字天生就具有两个作用,保留知识和传播交流。湖北日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语言生活中的不断变化。网民数量攀升、网络语言的日新月异是不可否认的现实,传统媒体并不排斥新的语言现象,在更亲民、更“接地气”的稿件中,少量出现新鲜生动、简约快捷的网络词汇,应该是可以的。但是网络语言泥沙俱下,对于那些污染社会环境、违背公序良俗的网络低俗语言,决不能容忍。网络低俗语言,就像眼睛中的沙子,假如媒体不加过滤地照搬,不仅会会严重损害新闻媒体形象,更会给广大受众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带来不良影响。

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湖北日报要求采编人员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新闻实践中,带头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网络低俗语言。从自身做起,倡导文明风尚,严格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全面准确认识新闻价值,坚决抵制粗鄙恶俗语言和格调低下词汇,不以低俗取悦受众。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3

根据教育部批准的《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2013年湖北普通高考科目设置继续实行“3+X”,“3”为语文、数学、英语,由我省命题;“X”为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题。外语科目中,小语种(俄、日、德、法)也仍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题。

为了做好新高考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衔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组织成立了以学科教学专家、学科命题专家为核心的研究队伍,以教育部颁布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为依据,结合我省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在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在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反复探讨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湖北省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力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体现普通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保持湖北分省命题以来的命题特色。《考试说明》既是2013年湖北新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指导中学教学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4

一、广度

所谓广度,就是各省试题涉及到的区域文化的覆盖面要广,最好能覆盖整个地区。换句话说,就是这区域文化必须是本地区绝大多数人熟悉并有一定认同感的,而不是囿于一角。因为试题是面对全省所有考生的,如果涉及到的区域文化范围比较狭隘,不能覆盖整个区域或只为少数人所熟悉,那就会严重影响考试的公正与公平。比如江苏卷,它就不能选择像锡剧、淮剧、扬州小调之类地方色彩特别浓烈的小范围文化材料设置题目,因为它们的覆盖面都比较狭窄,只为某一地区的考生所熟知,若选择它们人题就必然会导致一种不公正、不公平的局面。

举例来说,2004年北京卷上有这样一道题:

例1.举出一个北京日常的口语词语,并就其形象生动的特点作简要解说。

细琢磨北京日常的口语词语,往往能看出北京人的智慧。说出话来,仿佛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形象,十分生动。比如,天刚黑,说是“擦黑儿”,刚和“黑”擦个边儿,多有分寸!又如,___________。

从日常口语的角度来看,这道题的覆盖面还是很广的。日常生活口语有着较为浓郁的地方气息,更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无论是谁,都无法脱离日常口语而独自生活。2004年的这道题,主要就是希望通过北京口语形象生,动的特点来体现浓浓的“京味儿”特色。而且,正是因为它覆盖面很广,也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热情,同时也能够通过学生的表达考查他们平日对生活是否有细致的观察。同样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还有2004年的广东卷。

例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采用了对对联的形式来表现独特的区域文化。荔枝、龙眼、木瓜是广东著名的水果,历史上坡也曾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所以说,上联区域文化的覆盖面是很广的,它的文化色彩也很浓厚。这样,从生活中熟悉的水果人手,下联的选择范围就很广,比如说花草、鸟兽、虫鱼等,都可拿来人对。这样看来,对下联应该是既有想象空间又有揣摩趣味的一件妙事了。

区域文化类试题的覆盖面要广,这是设置题目的一个尺度,而且是一个基本的尺度。失掉了这个尺度,区域文化类试题的考查将会变成一潭死水,彻底丧失生命的活力。

二、深度

区域文化类试题的考查除注意广度外,还要讲究深度。所谓深度,一是试题涉及的区域文化本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二是所出的试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可挖,不可失于浅显。

2005年的湖北卷在这两方面都可谓佳者。它选取了湖北的乡土文化、音乐、历史和本土作家的散文,地方特色十分明显。特别是在语言表达方面还选择了拟广告词来彰显自己的区域文化。试题是这样的:

例3.湖北省旅游局即将组团赴香港宣传湖北。请结合湖北人文、地理特点,为该团拟写一则推介湖北旅游资源的广告词。内容中应包含三峡、武当山和黄鹤楼。(不超过40个字)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拟广告词并不是新鲜的,但是将它与本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融为一体的,还很少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道出新的好题。首先,它新在要求考生熟悉湖北的人文、地理特点,能考查出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关心程度。其次,广告词要面对的是香港人,这就要求学生对三峡、武当山和黄鹤楼的相关文化知识有相当的了解,否则,写出来的广告词就会空洞无物,充其量也就是华丽辞藻的堆砌。第三,这样的广告词,要求考生在40字以内表达出来,对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是一种深入考查。所以,这道题能拉开考生的分数档次。总的来说,湖北卷的这道试题在深度考查方面是做得不错的。

2(104、2005年的重庆卷也涉及到了区域文化,考查形式是改错。

例4.(2004年)由于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能源需求的增加,天然气作为“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其地位冉冉升起。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守着储量丰富的重庆大气田,始终“气不足”“气不顺”。

例5.(2005年)重庆工艺美术的真正兴盛是在明末清初。明末清初,重庆的挑花刺绣迅速崛起,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从试题深度来说,这两道题的设置都不是太好。它们的重点都是改正语病,使得表达清晰明确、语意连贯通畅。而作为区域文化特色的重庆油田、重庆工艺美术,并不是考查的要点,只是句子描述的对象而已。从表面上看虽然涉及了区域文化,其实那些只是试题的附属品,和区域文化的考查有什么内在关系呢?更说不上考查深度了。面对这样的试题,考生往往更专注于题目本身,反而容易忽视题中所隐含的文化信息。

所以说,我们在看到区域文化能体现出各地自身特色的前提下,还应注意到考查的深度,千万不能“捡到篮里就是菜”。

三、信度

在考虑广度、深度的基础上,作为高考试题,我们还必须考虑到信度的问题,甚至可以说,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要高于广度、深度。假如说试题在广度、深度方面把握得很好,但是考查起来却没有什么可靠性、有效性,不能检测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基本素养与能力,那么就是徒劳无功的。

近日在某地高考模拟试题上看到这样一道题,感觉很不错,是一道考查信度很强的试题。(原题及参考答案请见本刊今年第2期第70页)首先,题中给出的这段话是纯粹的口语,它要求考生对日常生活口语相当熟悉,能准确理解,这样就能考查出考生在生活中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第二,要回答表格中的问题,考生的思维必须经过一连串的猜测、印证、想象、确认的过程,然后才能有定论,这对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一种很有效的考查;第三,在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方面,这道题对考生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文段中人物的爱好、不满和性格等问题,就需要概括表达。总的说来,这道试题着眼于阅读理解,全方位地考查了考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实际水平。这样的题目立足于考生所熟悉的生活,有一定的难度却又不偏,能看出考生的层次,用来考查考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可谓可靠、实在,有着较高的信度。

区域文化类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可谓初露锋芒,而要想使它永葆“青春”,信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注重信度,才可能使这类试题真正有利于选拔人才,也才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与肯定。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5

为了让研究更为客观、精准,本文采取的是封闭式语料库统计分析研究。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13年,我们共收集整理了277套高考语文试题,并以这些试题为语料建立语料库,对高考语文中汉字考查情况进行分期并分析相关问题。

在这277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有210套试题对汉字进行了单独考查,68套试题没有对汉字进行单独拟题考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1977年的29个省份的33套试卷中,没有单独对汉字考查的试卷有25套之多。如果把1977年的数据不计算在内,那么在1978年后的244套高考试卷中,只有43套试卷没有单独对汉字进行考查,占高考试卷总数的17.6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单独进行汉字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主流方向。

在对汉字进行单独考查的210套试题中,125套试题有单独考查汉字字音的题目,134套试题有单独考查汉字字形的题目,32套试题有对字音、字形、字义等进行复合考查的题目,7套试题有对汉字字音、字形、字义之外的内容的考查题目。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对汉字单独考查中,高考中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考查是主流题型,且所占总试卷数的比重基本相当。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对高考试题中汉字考查的具体情况进行梳理并进一步分期,考查其各时期的特点并研究其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

一、1977年:各省分别命题,单独考查汉字的试题套数偏少,但考查题型变化多样,考查内容以字音、字形为核心。

197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29个省市区各自独立命题。我们共收集到33套语文试题,其中单独考查汉字的试题仅有8套,没有进行汉字单独考查的试题为25套。该年度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给汉字注音

河北、辽宁、吉林3个省份的试题考查了给汉字注音,其中河北、吉林卷是复式题目:河北卷要求给词语注音并解释词语,吉林卷要求给形近字注音并用所给汉字组词。3个省份注音试题各有特色,河北卷要求给句子中加点词语注音,辽宁卷要求给一整句话注音,吉林卷考查给两对形近字“侮和诲”和“仰和抑”注音。

(二)改正错别字

河北、江苏、广西、甘肃和四川五地试题考查了学生改正错别字的能力。其中,河北、江苏、四川卷考查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广西和甘肃卷考查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就题目难度而言,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的难度要高于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的难度,因为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学生搜索范围大、改错目标性不强。特别提出的是,河北省的改错题把改错字和改使用“不妥当”的词语放在一个题目里面,是字词同考的复式题目,学生既要在一个句子中找错字还要改正“不妥当”的词语,相比单纯的改错题目,难度有所加大。

(三)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湖南卷考查的是根据注音写出汉字,考查了完整的一句话。在这几种题型里面,是难度相对较低的一种题型。

(四)给汉字注音并组词

要求用所给汉字组词的省份只有吉林省。由于吉林卷是在要求给汉字注音的情况下用所给的汉字组词,所以该题目也是一个复式题目。这个题目集中考查了汉字识、读、用的能力。

二、1978~1980:高考命题开始恢复为全国统一命题,汉字考查以完形填空为主,稳定统一,细微处稍有变化。

从1978年开始,高考采用全国统一命题的模式,1978~1980年这3年的汉字考查题目都采用了填空题的形式,并统一要求为“在下面的括号里(横线里)填进最恰当的字,每个括号(每道横线)只能填一个字”。1978、1979年卷是补充完整词语中所缺少的某一个汉字,1980年卷的4个小题中,第1小题的6个空给了拼音提示,是根据拼音写汉字,在一定程度上来看,也算是相对降低了试题难度。

这种题型对学生的阅读面、词汇量、词义辨析能力都有所考查。据当时的阅卷老师回忆,在学生的答卷中往往出现知道读音而不能够正确写出字形的情况。这几年对汉字的考查,体现了当时对“双基”的严格要求,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这种命题形式一定程度上对语文教学起到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作用。

三、1981年:一题多考的复式题目出现,要求对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1981年的考试题目,是要求给多音字注音,并根据不同的字音组词或造句。从命题上讲,这个题型比前几年的用拼音提示填词前进了一步,不仅要求直接书写拼音,而且要求辨清多音字,重视多义词。题目考查“哄”字的三个读音,可这三个读音只有声调不同的区别,这就给方言区或普通话不标准的考生带来了很大困难。这个题目可以说是1977年以来汉字考查难度最大的,也是区分度和信度不高的一个题目。据当时湖北省对考生的答卷情况调查,“从文科考生抽样的14个试场中,得满分(3分)者只有25人,占文科考生抽样的6.5%,而得零分者却有47人,占抽样的12.2%;得0.5分者97人,占抽样的25.2%,得1分者有106人,占抽样的27.52%;得2分者32人,占抽样的8.31%;得2.5分者21人,占抽样的5.47%。”[1]另外,山西省当时的统计分析认为“这个题难度颇大,失分率很高。完全答错的考生就占到56%的样子。许多考生不知此字是个多音多义字,或者虽知但不知‘多’在何处。因此,写一个拼音,标一个声调,组一个词就算完了。其次是读法与词义不一致的错误。有的考生把声调标对了,组词搞错了。把形似字与音近字混淆滥用造成错误者最多。例如,哄桥(哄、拱不分)、防哄(哄、洪不分)、哄托(哄、烘不分)等等,都属音篡义改,张冠李戴。从试卷中可以看到,城市考生成绩较好,农村考生普遍差些。说明城市中学比较重视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教学。”[2]

四、1982~1985年:在汉字考查中,以字音、字形的考查为核心,根据拼音写汉字成为主流题型,这种题型既能考查考生运用汉语拼音的能力,又能考查考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1982~1985年的汉字考查题目主流是根据拼音写汉字。1982年的题目是过渡型的,既采用了1978~1980年的填空题型和命题模式(单字填空),也开始进行了根据拼音写汉字的题型探索。1983~1985年,只考查了根据拼音写汉字。1982~1985年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不同在于:1982年是根据拼音句子(一长句一短句)写出汉字句子;1983年是根据拼音语段写出汉字语段,1983年在1982年的基础上突出了正词法问题,因为这一年的评分标准规定没有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汉字书写有错误的以词为单位计算,每错三个词扣一分;1984年是根据拼音句子写出汉字句子;1985年是根据词语所缺单字的注音写出该单字。就根据拼音写汉字的题型来看,这几年的整体情况是考查难度逐渐降低。据当时的命题人讲,这主要是考虑到全国范围内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上还不平衡,各地考生掌握普通话和拼音的水平不一的现实情况。[3]

另外,上海于1985年开始单独命题,对汉字的考查放在了现代文阅读题目中,既考查给汉字注音又考查了汉字造字法。对造字法的考查形式比较新颖:要求考生写出6个阅读材料中没有的以“贝”为形旁的形声字。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个复合考查了汉字字形和造字法的复式题目。对造字法这一考查题目,一些人当年就从阅卷角度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种题目加大了阅卷的劳动强度,需要对考生写的五花八门的各种疑似形声字进行核查,为了提高效率和阅卷质量,这种考查方式需要改进。[4]也许这种质疑是有道理的,迄今为止,这种题型没有被再次采用。

五、1986~1992年:选择题型成为汉字考查的主流,复式题型较多,考查内容和形式都处于探索阶段,字音、字形分题单独考查的主流题型模式出现。

从这个时期开始,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一般占3分。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其范围界定为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难读字等。

(一)1986年是高考考查汉字采用选择题型的第一年,全国卷和上海卷都对读音进行了考查,并且都要求选出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不同之处在于:全国卷是辨别词中汉字注音的正误,1个小题给出的四组词各不相同;上海卷是辨别句子中词的注音正误,两个小题各给出1个句子中两个词的4种注音的排列组合,让考生选出正确的一组。就难度而言,如果从考生需要识读的字词数来看,全国卷比上海卷稍微偏难;但全国卷的题目,完全出自教材中的词语拼音,而且都有注释,所以对南方的考生或普通话不是很好的地区考生而言,即使有些方音影响,但影响也不是很大。据当年湖北省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考生能够做对这个题目。另外,全国卷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字义,第二道题目共3个小题,要求考生为加点字从所给的4个释义中选择一项正确的,这个题型后来没有再出现。根据当年山东省的抽样统计,这个题目的3个小题当年全部答对的仅有36.8%。[5]

(二)1987年,全国高考有了三套试题:全国卷、上海卷和广东卷。该年度的3套题目都有要求选出字形或字音“全对的一组”,只不过全国卷要求选出字形和字音全对的一组,这是首次出现的音、形同题混考的复式题目,也是后来经常被采用的一个经典题型。上海卷是字音、字形分两题独立考核的题目;广东卷除考查读音外,在新高考时期首次以独立题目的形式考查了造字法:让考生选出“全部是形声字的一项”。全国卷的这道题目虽然是个创新,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当年山东考生答卷全错率占71%以上,是历年来失分最多的考查内容之一。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中学普通话和汉语拼音的教学仍非常薄弱。另外,该题在正确选择项中出现的“盘姗”一词,只见于课文注释,考生由于平时阅读不细、记忆不清,也应该是失分原因之一。[6]由此我们应该注意在类似题目命题方面,一定要考虑到语料选择的客观性、常用性等具体问题,以提高考查的信度和效度。

(三)1988年的全国卷、上海卷和广东卷,这3套试题相对之前都有了新的变化,一些新的汉字考查方式和题型都在这一年出现了。全国卷考查了字音和字义:第一小题是辨识并为形近字或同声旁形声字选择正确读音,第二小题是选择同形汉字字义相同的一组,这两种题型在全国都是首次出现;上海卷除考查了一组4个词的正确读音的选择外,还在全国首次考查了诵读中句中停顿的问题;广东卷该年度的两个题目都是1977年以来的创新题目:一个小题是以让考生选择音、形、义“全对的一组”的形式综合考查汉字音、形、义的复式选择题目,另外一个小题是考查汉字构造问题,让考生选出“构造各不相同的一组”。

(四)1989年全国卷、上海卷和广东卷的题目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对汉字注音进行了考查。不同的是,全国卷以选择字形和注音“全对的一组”的形式对汉字字音、字形进行了联合考查,是1987年全国卷曾经采用过的一种复式题目。

(五)1990年的高考,全国卷和广东卷是同一套试卷,汉字考查采用了1988年广东卷选择题综合考查汉字音、形、义的复式题目的形式。上海卷设两个题目考查了汉字:第一个题目是以选择注音和解释“全对”的一项的形式综合考查汉字的音、义,是复式题目,第二个小题是让考生在4个选项中选出有4个错别字的一项,且要求考生标出这4个错别字,这是首次在选择题中要求考生标示错别字的题目。无论是要求考生选出具体有几个的选项还是要求对选择项进行关键点标示,这应该是命题人为了防止考生猜选答案而做出的对策。据当年对全国卷答卷情况的抽样调查,虽然题目中的字词全部出自教材,但这一题目的平均得分仅为1.10分(满分3分)。从这个考查结果来看,一方面可以看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和基本识记能力都需要加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对待这类阅读量相对较大、内容复杂的题目时,解题思路还存在一定问题。我们认为这种题目赋分少,考查项目较复杂(综合考查汉字的音、形、义),是否在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上也存在问题,这种考查是否应该避免类似题目的命制呢?对于该年度上海卷的第二个小题,当年陈仲梁先生提出了表扬:“正确书写汉字,历来被认为语文知识中基础的基础,语文能力中基本的基本。由于印刷上的局限,以往考试往往只考别字而不考错字,因为印刷厂的铅字里不可能有错字。然而写错字的现象的确不同程度地在大部分中学生中存在,命题者大胆采用楷书编题,制版印刷的方法,终于使这道题醒目地出现在考生面前。这道题目的优点有三:1.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题中共有13个错别字,考查面较广,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每个考生都将亮出自己实际水平的真相,较为有效地抑止了猜测正确答案的可能性。2.具有切实的教学指导意义。常用汉字有三千多,容易写错的汉字约有二百多,倘能以此形式每年考查一次,可以连续命题十年而内容各不重复。这种题目的出现势必引起广大师生对正确书写汉字的高度重视,于是乎,这方面的教学可以出现令人满意的局面。3.丰富并发展了题型。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A,同时还要求把A中的错别字一一标出。评分标准还要求:‘标错一字扣一分,扣完为止’。因此这是一道选择题型和判断题型相结合的题目,丰富并发展了题型,而这种丰富和发展而并非刻意求奇,摆花架子的做法,而是一种提高考试效果的切实的进步。”[7]

(六)1991年的题目有三套:全国卷、“三南”卷和上海卷。全国卷有两个题目考查汉字:第一个题目是以选择字形、注音“全对的一项”的复式题目形式综合考查音、形;第二个题目考查笔画数,让考生选出笔画数不全相同的选项,这是1977年以来首次考查汉字的笔画数。“三南”卷的3个题目都属于创新题目:第一个题目考声母、第二个题目考韵母、第三个题目考汉字书写的起笔(第一笔笔划)。上海卷该年度的题目相对平稳,一个题目考字音,让考生选出“注音全错”的一项,是在全国首次出现的题型;一个题目考字形,但字形考查是让考生选择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也是首次出现并在以后的字形考查中成为主流题型之一。上海卷设两题分别考查字音、字形的模式,成为1991年后20余年的主流模式。本年度全国卷对笔画的考查是有争议的,因为在当时,一些辞书中对某些汉字的笔画数界定不统一,这让考生无所适从,自然也就降低了考试的信度。在这个问题上,当年的媒体已有议论,如李敦才、周如松分别撰写了《谈高考语文试卷的一道小题》《一道值得商榷的高考语文试题》,刊发于1991年第9期《中学语文》上,表达了类似我们上述意见的观点。

(七)1992年的全国卷、“三南”卷和上海卷各有特点。全国卷命了两个小题,第一个小题以选择字音、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的复式题目的形式综合考查汉字的音、义,第二小题考查字形,让考生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三南”卷也命了两个小题,第一个题目以选择字音、字形 “全都正确”的一组的复式题目的形式综合考查汉字的音、形,第二个题目考查字形,是判断题,要求考生判断句子中是否有错别字,如果有,标示出并进行改正,这一题目也应该是命题人为了弥补选择题考生猜答案的不足所为,但这也是具有创新性的题目,是1977年以来首次出现的题目。美中不足的是第一小题也进行了字形的考查,略显考点的重复。该年度上海卷的题目可以用“色彩斑斓”来形容:有选择,有填空,既有字音、字形的传统考查,也有规范、笔划和汉语拼音方案等的考查,是上海卷命题史上迄今最为繁杂的一年。它的3个选择题分别考查了“字形符合规范”、错别字、汉字笔画数,填空题明确要求考生“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它给出的是两个词语。给汉字注音,应该是上海考生的薄弱环节,况且在该年度题目中的注音,是要区分韵母的前后鼻音和声母的翘舌和平舌,这个要求应该算是高了些,但是当年的《考试说明》也规定,“能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给常用汉字注音。”

六、1993~1997年:中国高考标准化考试进行多年,题型开始相对稳定,语文试卷中对汉字考查内容进入以汉字字音、字形为主的时期,但具体考查形式和内容仍处于探索时期。这个阶段的试题基本以全国卷和上海卷为主,在汉字考查题目形式选取和内容命制上各有特色。

(一)1993年有三套题目:全国卷、新高考语文试卷和上海卷。这三套题目在汉字考查方面都是音、形分开命题,全国卷、新高考卷都以选择“读音全部正确”的形式考查了字音,这也是这种类型的读音考查题首次出现,和以往的“音、形、义”或“音、形”等混合考查相比,降低了难度,但考查重点突出了,对多音字这种汉语学习的重点内容的考查却深入了。这种适当降低试题的综合性和难度,突出考查测试重点目标的命题方式值得肯定。全国卷和上海卷都考了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的题目;上海卷对语音的考查是以把汉字用“汉语拼音的音序排列”的形式出现的,也是一种汉字读音考查的新题型。另外,上海卷本年度还考查了汉字用法,让考生选择错用“或”字的一句话。新高考卷单独考了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这也是一个创新,但相对全国卷和上海卷而言增加了难度,命题人也应该是出于防止考生猜答案的目的。整体来看,1993年语文高考试卷中对汉字考查的题目的创新点比较多。

(二)1994年,全国卷的两个小题中,第一个小题是传统的以选择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的复式题目的形式综合考查汉字的音、形,但这种复式题目相对于1993年的汉字字音、字形的独立考查,并不一定合理。将两者合成在一起进行考查虽有在同一题目中考查内容覆盖面比较大的便利,但也会有考查重点不突出,信度、效度、区分度等指数不科学的不足。第二个小题是首次创新题目:选择正确的汉字填空。该年度上海卷的题目是比较传统的两个小题,第一个题目是选择正确读音,第二小题是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该年度还有一套试题是上海的试点教材卷,但该试卷没有进行汉字的单独考查。

(三)1995年度的全国卷两个小题都是复式题目,第一个以选择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的复式题目的形式综合考查汉字的字形、字音。据当年的抽样调查,这个题目的得分率仅为27.02%,原因在于考生对多音字以及同音近义字的辨析能力不高,还有就是根据声旁来推断其读音,往往读错;同时也暴露了这种复式题目在考试中信度、效度等参数不高的问题。第二个题目以选择字形、字义“全都正确”的一组的复式题目的形式综合考查汉字的字形、字义,这也是首次进行汉字形义的复合考查,这个题目抽样调查的得分率也不是很高,仅为46.11%。上海卷的两个题目,第一个题目是以“选择注音正确”的一组的形式单独考查了汉字字音,第二个题目是借用1994年度全国卷的第二个小题的题型:选择正确的汉字或词填空。

(四)1996年的全国卷和上海卷都设了两个小题,分别考查了字音和字形。不同的是在考查字形方面,全国卷要求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上海卷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就难度而言,全国卷应该是高于上海卷,但全国卷却能全面、准确、客观地考查学生的识记汉字的水平。因为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如果考生采用排除法,即便不能够完全正确辨识所给汉字字形,却也能够选出正确答案,从而影响了考试的信度。

(五)1997年的题目,全国卷字音题是要求选出“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字形题是要求选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这样字形题的难度就相对有了提高,题型上继承和发展了1996年度的题型。上海卷的两个题目中,第一个题目要求选出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第二个题目是填空题,要求给汉字注音,这个题目就回归到上海市1992年“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的题目上去了。

七、1998~2003年:上海卷开始抛弃汉字单独考查题目,全国卷一直坚持汉字考查题目的命设,但在字音、字形考查的选择上一直处于摇摆状态,对字音、字形考查进行选考或全考,具体题型在以选择题为主导题型的基础上稳中有变。本时期共有23套高考语文试卷,其中上海的10套试题没有单独进行汉字考查,9套试题分别对字音、字形进行了考查,5套试题只选考了字音或字形。在选考的5套题目中,只有1套选考了字音。

(一)1998年,全国卷汉字读音的考查是以选择“加点字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部相同的”一组的形式对多音字读音进行的考查,这也是1977年后首次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多音字的考查;字形题是以选择“有错别字”的一组的形式对8对容易混淆的词中用的同音、音近字的使用进行的考查,如“求实”“实事求是”“直接”“直截了当”等。这是全国卷采用选择题题型以来,最具创新的一年,也是知识点比较明确、考查目的性比较明白的一年。与往年相比,这一年明确降低了考查难度,比如汉字的读音由1997年综合考查语音误读的多个特点,简化为只考查其中的一个特点――多音多义字误读;命题人员应该是考虑到对普通话推广程度不是很一致的原因,不同方言区学生对声调的区别可能难以精确掌握,所用语料中的考核中心字是声母或韵母不同的多音字;同时所选多音字又都是比较常用的,没有出现生僻字。汉字字形考查由1997年的四组16个词语里涉及到的7个错别字变为四组16个词语里只识辨一个错别字(同音异义词易写错),简化了考题的综合性,突出了考查重心。由于这些词语的意义不同,即它们应该是两个不同的词语,所以其中的一个语素必须使用不同字形的汉字,这些词语大多是常用的,这也有效降低了试题难度。

(二)1999年,全国卷考查的是汉字字形,要求选出选项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难度系数相对提高。高考汉字考查由以前的汉字字音、字形等进行“全面”考查进入到“选考”阶段,也应该是一种进步。在考试中如果强调考点的面面俱到,特别是机械识记知识点的面面俱到,无形中可能会加大试题难度、增加学生答题负担,反而对考查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和能力不利。

(三)2000年全国卷只考查了字形,且是要求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项,这是全国卷1993年以来汉字字形考查题目难度最低的一年,整个题目中只有3个错别字,量上比上年有所减少,意在降低难度,给学生和语文教学正确的导向;题目形式也是相对单纯的一年,该题型成为以后汉字字形考查的主要题型之一。该年度首次出现了北京和上海的春季高考试卷,上海的春季高考卷和夏季高考卷一样,也没有对汉字进行单独的考查,北京卷只考查了字形,但难度比全国卷要高,它是要求选出4组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北京卷,都注意了从使用频率高且错误几率也较高的语料中提取命题材料,以更有效地体现“考”的价值。

(四)2001年,全国卷以选择“读音有错误”和“没有错别字”的形式分别考查了字音和字形。北京春季高考卷跟进了全国卷2000年的模式,只以选择“没有错别字”的形式考查了字形,上海卷和上海春季高考卷依旧是没有单独进行字音或字形的考查。由于我国各方言区之间的语音差别较大,不同地域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别能力有一定差异。为了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1999年、2000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没有对汉字语音进行单独命题考查,只选考了字形,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教学中可以不对语音作要求。2000年10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1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进一步把推广和普及普通话上升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这一国家法律,2001年度教育部的《考试说明》也将语音列为考查的内容。与过去一些年份对汉字语音的考查一样,试卷中只要求考生对汉字字音进行识记,不要求进行拼写。今年为了降低难度,命题组专家在考查形式上也作了进一步的调整:一是由以往的选正确项改成选错误项,也就是说选项中只有一项的读音有错误,这就有效减少了错误读音在识别时对考生的干扰;二是只考查声母的误读,不涉及因方言不同而造成的声调问题,以往考查往往是对多音多义字的读音进行考查,而且多音多义又是语音中相对比较复杂的一项内容。

(五)2002年,全国卷首次以选择每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形式考查了同声旁形声字的读音,对字形的考查是以选择“有错别字的一组”的形式进行的。北京卷和北京春季高考卷题型相同:以选择加点多音字读音与所给该多音字读音“完全相同”的形式考察了多音字读音,是1998年全国卷采用该题型以来首次被其他试卷采用;以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组的形式考查了字形。该年度全国卷汉字语音的考查与往年相同的是,试题不要求考生使用汉语拼音拼写汉字的字音;但与往年略有不同的是,试题中没有给出需要辨识读音的汉字的汉语拼音注音(包括没有给出一组词语中相同汉字的汉语拼音注音),而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词语来辨识其中作为语素的形声字的字音是否相同。关于命设这种题目的目的,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说“主要是考虑到‘读音读半边’现已成为造成汉字字音误读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形声字辨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语音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从考试角度说,这也是对是否可能采用其他不同形式来进行汉语普通话语音试题命题的一种尝试。”[8]

(六)2003年,全国卷以选择“读音完全相同”和“没有错别字”的形式分别考查了字音字形,其中对字音的考查是考察了一组异形同音字,这也是高考首次考查同音字;命题人命设这类题目的目的一方面是考虑到每年语音试题的题型应有一定调整,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异形同音汉字的误读也是语文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语音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当年山东省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该年度的语音题目平均分为2.11,难度系数为0.704,得分不算理想,主要原因是该题目考查汉字所列词语是常用词语,但词语中的汉字不都是常用字,这就无意中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全国卷的字形题,是当年争议最大的题目之一,山东考生的平均得分仅为0.47,难度达到了0.16,考生仅误选“伶牙俐齿”一项的就有43%之多。“伶俐”义为“灵活”,是个连绵词,在这里被拆开了。“牙齿”,即口齿,意思是说话的能力,“伶牙利齿”即口齿伶俐,能说会道。不少考生不确知该词语的含义,片面地认为“利齿”似乎是“锋利的牙齿”;但没注意整个词语的含义,也没有注意“伶牙”不可理解。既然出现了这种考查结果,从一个方面也提醒命题人员在题目命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汉字考查对象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可考查性,以免有偏、怪之嫌。

北京卷和北京春考卷都是以选择“读音完全正确”和“没有错别字”的形式分别考查了字音、字形;该年度首次出现的安徽卷分别以选择同声旁形声字“读音全都不同”的形式考察了字音、以选择“没有错别字”的形式考察了字形。

八、2004~2006年:高考分省单独命题的省份增加、高考语文试卷份数增多,汉字单独考查呈现出考与不考、音形分题同考与音形同题共考、只考音或形与音形都考的多元化模式,但以选择题形式对字音、字形同时分题考查成为本阶段汉字考查的主流形式。

本阶段共有高考语文试卷53套,没有对汉字的字音、字形等进行单独考查的有7套,选考字音或字形一项的有7套,同时考查了字音、字形的有39套。在只选考字音或字形的7套试题中,1套选考了字音,6套选考了字形。

在部分进行分省命题后,以前全国统一卷尽量避免的对一些语音的详细区分点的考查却成为一些地方题目的追求。一些人认为考虑地方语言面貌设题可以对汉字语音起到纠偏和引导教学的作用。如在湖北省的试题中就有很好的体现,“湖北许多地方不分n、l;在韵母方面,前鼻音‘in、en’和后鼻音‘ing、eng’不分;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不分等。考查这些内容对纠正该地人的语音发音能起到很好的指向作用。2005年第一大题第一小题就选择了这样的字词:‘羚羊、邻居、可怜、孤苦伶仃;质问、桎梏、幼稚、炙手可热’;第一组加点字分别读líng,lín,lián,líng;第二组加点字均读zhì;2006年第一题选择了‘晨曦、妊娠、赈灾、海市蜃楼、振奋人心’;2007年第一题选择了‘应接不暇、应有尽有、点头应允、应答如流’就是为了区分前后鼻音的发音。”[9]

(一)2004年,全国共有15套夏季高考试题和两套春季高考试题。在这17套试题中,除上海夏季和春季高考试卷均如以往不单独考查字音字形外,其余15套题都分别进行了字音、字形的考查,赋分情况一致,均为字音、字形各3分。在字音考查方面,15套试题中,全国3卷、4卷和辽宁卷、浙江卷、福建卷,这5套试题都是以“选择汉字正确注音”的形式进行的字音考查;全国1卷、北京卷、广东卷、江苏卷、天津卷、重庆卷,这6套试题以选择“读音完全相同”一组的形式,考查易误读的汉字读音识记;全国2卷、北京春季高考卷、湖北卷,这3套试题以选择“读音完全不同”的形式主要考查了同声旁形声字的读音是否相同;湖南卷考查了多音字的读音判断,题目形式与2002年北京卷相同。该年度15套试题的字形考查都完全一样,即选择“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本年度一些汉字考查的题目也是有争议的,如全国卷的汉字字形考查,试卷认为包含有错别字的词语“毛骨耸然”“天随人愿”等在市面上某些成语类的词典中曾被收录,而试卷认定包含有错别字的词语“班配”在一些版次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也作为“般配”的异形词予以收录。考虑到这种情况,在实际阅卷中相关省区对选择这些选项(即认为该项没有错别字的考生)也是给分的。既然有的词典收录了这些写法,命题者在命题中就应尽量避免选用类似的词语来考查汉字字形。

(二)2005年,全国共有16套夏季高考试题和两套春节高考试题,除上海夏季、春季卷两套试题外,另外16套试题对字音、字形进行了单独考查。全国的3套试题只单独考查了字音或字形中的一项,其余13套沿用了2004年度的模式,分别考查了字音和字形。在字音考查中,北京卷、北京春季高考卷、广东卷、天津卷、重庆卷,这5套试题以选择“读音完全相同”一组的形式考查易误读的汉字读音识记;湖北卷以选择“读音完全相同”的形式既考查了同声旁形声字读音异同又以是否是同音字的形式考查了易误读的汉字读音;辽宁卷让考生选择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组”,难度相对比其他省份或全国卷题目偏高;全国卷2卷考查了多音字的读音,让考生判断每组3对、共4组12对词语中多音字的读音异同,选择“每组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这也是第一年出现的新题型;山东卷比较保守,沿用2004年度全国3、4卷的题型模式,让考生选出一组词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浙江卷和2004年度一致,还是选择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在字形考查方面,只考查了字形的全国2、3卷与其他省份试题一样,都是让考生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在语料选择上,除北京春考卷和江苏卷给出的是句子外,其余试题给出的都是词组。在句子中找出错别字与在词语中找出错别字有所不同,在句中辨析错别字,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境意识,另一方面也是从应用角度出发设计考题。当然,命题方式的变化,加之错别字的模糊度相对较高,因此这种题型应该比在词语中辨析错别字难度要大。在汉字语音考查的具体语料来源上,一般试卷大多数是选取教材中出现过的,也有一些选取了社会热词,如“斡旋”“福祉”等,这基本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在语音考查方面,一些地方的试卷考查了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等,这对普通话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是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的得分率也相对较低;在汉字字形考查方面,一般都没有出现当时争议比较大的“异形词”的考查,也基本没有出现地方色彩比较浓的方言词语,多数试卷取材朴实,一般都是选取教材中出现过的词语中的汉字。

(三)2006年度,全国共有16套夏季高考试题和两套春季高考试题,除上海夏季、春季卷、福建卷这3套试题外,另外15套试题对字音、字形进行了单独考查。全国的两套试题、安徽卷、山东卷只单独考查了字形一项,其余11套同时考查了字音和字形。在字音考查上,北京卷沿用了2004年全国3、4卷和2005年山东卷的模式,让考生选出一组词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广东卷是以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重庆卷是以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的形式考查了形声字读音和部分易错读字的读音,试题难度相对较大;湖北卷是以选择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形式考查了形声字读音;湖南卷考查的是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让学生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江苏卷考查了多音字的读音,即每组给出多音字的一个具体读音,让学生选择加点字注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这与2002年北京卷的题型模式一致;江西卷以选择“读音全都不同”的形式考查了学生辨识易误读字的字音能力;辽宁卷、四川卷是让学生选择“注音全部正确”的选项。在字形考查方面,这15套题中,两套全国卷都要求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难度比往年全国卷、比同年度其他省份试题都有所加大;湖南卷和重庆卷考查了“有错别字的一项”,其余11套题目全是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本年度试题中,浙江卷在一个题目中复合考察了字音、字形,让考生选择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一种复式题型,这是一种题型的回归,与1987年全国卷的模式完全一致。

九、2007~2013年:与前一时期相比,本阶段的7年中,汉字考查的题型基本和上一时期一致,多数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分别考查字音、字形,但本时期最大的特点是不单独考查汉字的试卷数量增加,只考查字音或字形一项的试卷数量整体上升。

本阶段的128套高考试卷中,28套试卷没有对汉字进行单独考查,44套题目只选考了字音或字形,56套题目同时考查了字音、字形。在44套选考字音或字形的题目中,35套选考了字音,9套选考了字形;在56套同时考查字音、字形的题目中,有5套是以一个题目联合考查字音、字形的复式题目。选考字形的题目数量下降,是和最近这些年加强在作文中和名句默写题目中错别字扣分要求有很大关系的,这也有效地避免了考点的重复考查。

(一)2007年度,全国共有19套高考试卷,其中只有上海有1套是春季高考卷,其余18套是夏季高考试卷。该年度上海两套卷、福建卷、宁夏卷都没有对汉字进行单独考查。安徽卷、北京卷、广东卷、江苏卷、全国1、2卷、浙江卷,这7套试卷只有1个题目单独考查了汉字,其中浙江卷是以复式题目的形式考查了字音、字形,其余6套试卷有3套选考了字音、另外3套选考了字形。湖北卷、湖南卷、江西卷、辽宁卷、山东卷、四川卷、天津卷、重庆卷,这8套试卷有两个题目分别考查了汉字的字音、字形。在字形考查方面,安徽卷、北京卷、全国1卷、辽宁卷、山东卷、天津卷、四川卷,这7套试题考查了“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在这7套试卷中,北京卷考查的是同一个汉字在每组词中是否被正确使用,在全国高考中首次出现这类题目;湖北卷、湖南卷考查了选择“有错别字”的一组;江西卷和重庆卷考查了选择“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这种题型最早出现在1993年的全国新高考卷中。在读音考查方面,广东卷、天津卷以选择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的形式考查同声旁形声字的读音识记;山东卷、四川卷以选择每组或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的形式考查了同音字、形声字、多音字和其他易误读字的字音,比较复杂,这种题型也不多见;江苏卷以选择“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的形式考查了多音字的辨识,这种题型也是第一次出现;湖北卷以选择“有两种读音”的一组的形式考查了多音字;全国2卷、湖南卷、江西卷、辽宁卷、重庆卷,这5套试题是以传统的选择所给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形式考查了易误读汉字的读音。浙江卷是复式题型,让考生选择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这种复式选择题型最早出现在1987年的全国卷中,与2006年浙江的题型一致。在命题中,有人强调要回归课本,但就目前多种版本教材并用、主要考查学生能力而言,过分强调课本似乎并不合适。比如本年度江西高考试卷第2题的汉字字形考查,语料全部出自教材,但学生得分率也仅仅为36%,可见降低难度与语料是否出自教材,关系也并不十分密切。

(二)2008年的20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安徽卷、北京卷、广东卷、江苏卷、辽宁卷、全国1、2卷、四川卷、延考卷,这9套试卷分别有1个题目单独进行了汉字的考查,且全是对字音进行的考查。湖北卷、湖南卷、江西卷、山东卷、天津卷、浙江卷、重庆卷,这7套试卷都有两个题目分别考查了汉字字音、字形;上海两套、宁夏卷、海南卷、福建卷,这4套试卷没有对汉字进行单独考查。在字音考查方面,安徽卷是以选择每组中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的形式、广东卷是以选择每组中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的形式综合考察了形声字、同音字、易误读字的读音,这与2007年度四川卷的考查形式一致;江苏卷是以选择每组中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的形式考查了形声字的读音;四川卷式以选择每组中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的形式考查了多音字的读音,四川卷在题型上有了改变,相对降低了难度。湖北卷、湖南卷、江西卷、辽宁卷、全国1、2卷、山东卷、天津卷、延考卷和重庆卷都是以选择“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或选择“读音有错误”的一项(只有重庆1套)的形式考查了易误读汉字的注音;浙江卷是以选择“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的形式考查了同音字的读音。在字形考查方面,湖北卷、江西卷、山东卷、天津卷、浙江卷都考查了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只不过浙江卷所给的是完整的句子,其余试卷所给的是词语;湖南卷考查的是选出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重庆卷考查的是选择“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相对而言,重庆卷的难度较其他试卷要高。北京卷是以选择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的形式在1个题目中复合考查了字音、字形。

(三)在2009年的19套高考试题中,安徽卷、北京卷、广东卷、江苏卷、江西卷、全国1、2卷和山东卷,这8套试卷都有1个题目单独考查了汉字。这8套题目中,北京卷是同时对汉字字音、字形联合考查的复式题目,其余7套试卷有6套考查了字音,1套考察了字形。湖北卷、湖南卷、四川卷、天津卷、浙江卷、重庆卷,这6套试卷有两个题目单独考查了汉字的字音、字形,上海两套试卷、福建卷、辽宁卷、宁夏卷,这5套试卷没有单独进行汉字考查,可见不对汉字进行单独考查的题目数量有所上升。在字音考查方面,广东卷、湖北卷、浙江卷以选择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的形式综合考查了音近字、形声字、多音字、同音字等的读音;四川卷以选择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的形式综合考查了音近字、形声字、多音字等的读音;江苏卷则以选择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的形式考查了多音字的读音;湖南卷、全国1、2卷、天津卷、重庆卷以选择注音“全部正确”或“有错误”(只有重庆一卷)的一项的形式考查了易误读的汉字的读音。在字形考查方面,安徽卷、湖南卷、浙江卷以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句话的形式考查了易错字形;湖北卷、四川卷、天津卷是以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的形式考查了易错字;重庆卷以选择“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词语的形式考查了字形。北京卷和山东卷都是复式题目,在一个题目中同时考查了字音、字形,让考生选择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选项,这是一种题型的回归。

(四)2010年,全国18套试卷中,安徽卷、广东卷、北京卷、全国1、2卷、重庆卷、江苏卷,这7套试卷都有1个题目单独考查了汉字。这7套试卷中,北京卷是同时对汉字字音、字形联合考查的复式题目,其余6套题目有5套考查了字音,1套考察了字形。湖北卷、湖南卷、四川卷、浙江卷、江西卷、山东卷、天津卷,这7套试卷有两个题目单独考查了汉字的字音字形,上海卷、辽宁卷、福建卷、新课标卷,这4套试卷没有对汉字进行单独考查。在字形考查方面,安徽卷、浙江卷以选择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的形式考察了字形;湖南卷以选择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的形式考查了字形;湖北卷的考查形式比较新颖,以选择“有错别字的一组”的形式考查了4组12对形近、音近、义近的词语中汉字的字形,这是往年没有出现过的内容;四川卷、江西卷、山东卷、天津卷对字形的考查比较传统,是以让考生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组的形式考查了一些词语中的字形易错字。在字音考查方面,广东卷、四川卷是以选择每组中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形式混合考查了音近字、同音字、形声字、多音字的读音,特别是考查了当地方言和普通话混读的一些词语中汉字的读音,这是这两地近几年的考查特色;湖北卷是以选择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的形式综合考查了同音字和形声字的读音;湖南卷、全国1、2卷、浙江卷、江西卷、山东卷、天津卷是以选择“读音全部正确”的形式考查了一些易误读的汉字的读音;北京卷的题目是以“选出全部正确的一组”的复式题目形式对字音字形进行的复合考查。

(五)2011年,全国共有17套高考语文试卷,安徽卷、北京卷、福建卷、广东卷、湖南卷、江苏卷、全国大纲卷,这7套试卷都有1个题目单独考查了汉字。7套试卷中,福建卷考查的是根据“拼音写汉字”,其余6套题目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其中5套考查了字音,1套考察了字形。湖北卷、江西卷、山东卷、四川卷、天津卷、浙江卷、重庆卷,这7套试卷有两个题目单独考查了汉字的字音字形;上海卷、辽宁卷、新课标卷,这3套试卷没有对汉字进行单独考查。在字音考查方面,广东卷、安徽卷是以选择每组中每对读音“都不相同”(广东)或“完全相同”(安徽)一组的形式混合考查了音近字、同音字、形声字、多音字的读音,这是广东卷多年的考查特色,安徽卷加入到这种考查形式中来的同时,四川卷在这一年放弃了这种形式;湖北卷以选择“读音全都相同”的形式考查了同音字;湖南卷、江西卷、全国大纲卷、四川卷、天津卷、重庆卷、浙江卷以选择“全都正确”或“有错误”(浙江卷)的一组的形式考查了易误读字的注音,这也是比较传统的考查方式之一。在字形考查方面,福建卷在多年不单独考查汉字后,本年度单独考查了汉字,且“根据拼音写正确的汉字”的题型,是1985年以来这种题型的首次回归;北京卷依旧是在一个题目中复合考查了字音字形;湖北卷、江苏卷、江西卷、山东卷、四川卷、天津卷、浙江卷都是以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或一句话(浙江)的形式考查了字形;重庆卷是以选择“有错别字”的一组的形式考查了字形。

(六)2012年,全国共有17套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安徽卷、北京卷、广东卷、江苏卷,这5套试卷都有1个题目单独考查了汉字,其中4套单独考查了汉字字音、1套单独考查了字形;山东卷、湖北卷、湖南卷、江西卷、四川卷、天津卷、重庆卷、浙江卷,这8套试卷都有两个题目单独考查了汉字的字音字形;上海卷、福建卷、辽宁卷、全国新课标卷,这4套试卷没有对汉字进行单独考查。在字音考查方面,广东卷、山东卷、江苏卷以选择每组中每对“读音都相同”的形式对音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等进行了考查;湖北卷以选择读音“全部相同”的形式考查了同音字;湖南卷、江西卷、全国卷、四川卷、天津卷、重庆卷、浙江卷都是以选择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的形式考查了易误读的汉字字音,这也是历年来比较传统的字音考查形式之一。在字形考查方面,山东卷、安徽卷、湖北卷、湖南卷、江西卷、天津卷、浙江卷都是以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或一句话(浙江)的传统形式考查了字形;重庆卷是以选择“有错别字”的一组的形式考查了字形;北京卷和往年一样,是以选择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的形式复合考查了汉字的字形字音。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6

论文摘要:九十年代之后.艺术家们在传统语言与西方现代思潮间作出取舍.在本土文化与国际语言问作出选择。在主流的学术上,对语言上的借鉴、创新、出奇是持鼓励态度的.但在艺术观念方面.则不鼓励走得太远.进入21世纪.一批艺术创作骨干相继在美术教育机构、学术研究机构走上领导岗位.繁琐的行政工作对他们的创作精力与时间多少有一定的影响。而此时.一批新人在创作上已崭露头角.湖北的经济发展滞后于沿海城市.艺术市场的薄弱不一定是件坏事它可以避免艺术家在创作上的浮躁与媚俗.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创作出有深度有力度、经得起历史筛滤和考验的艺术作品。

    湖北这地界儿,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自古有“九省通街”、“鱼米之乡”之美誉,拿到今天来说,就是信息交流极方便快捷,而且文人雅士温饱不愁。于是乎,湖北的美术在全国范围来看,其个性也十分的鲜明:艺术风格、流派及具包容性,也极具幅射性,稍耐住点寂寞,就很可能出精品。艺术气氛也十分自由活泼,造型艺术各个门类皆争芳斗艳,才子济济。

    说到艺术传统,湖北可没有什么“形”来标榜,不象京城有“京派”,上海有“海派”,广州有“岭南派”;但却有“神”可秉承—楚文化。楚文化那浪漫的、天马行空般的狂放不羁和态意纵横,湖北的美术人倒是深得其精髓。敢想敢为,新人辈出,使得湖北的美术永远是那么生命力旺盛,血液永远是那么的新鲜。

    当代的湖北美术,往前推一点,可从1920年说起。那一年唐一禾、唐义精与蒋兰圃创办了中国内地最早的美术学校—武昌美术专科学校,后改名为武昌艺专。武昌艺专汇聚了湖北地区许多优秀的美术家并培养出许多年轻有为的艺术创作人才,为新中国湖北地区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发展作出了奠基与开拓性的贡献,并成为当地新艺术的创作中坚。

    新中国成立伊始,在湖北美术界较为活跃出名的仍然是传统的书画,代表人物有王霞宙、张肇铭和张振铎等。1956年,湖北艺术学院成立,其美术分部由西画功底深厚、创作上已取得相当成就的杨立光任院长,当时在油画技术与创作上有突出成就的还有钱延康、刘依闻等人。雕塑方面,有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的刘开渠弟子张祖武,他于1958年完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碑主体雕像《志愿军》,其带有苏式风格的英雄主义气概及整体而又写实的扎实功底,得到国内美术界一致好评。刘政德亦在当时以其雕塑技术和成就享有声誉。在美术理论方面,五六十年代已取得成就的有阮璞、刘纲纪、汤麟。阮璞主要在传统的中国美术史、中国画学方面有深人的研究,刘纲纪则在中国美学的研究上颇有独到的见解与心得。正是这些名家的突出贡献,使得湖北成为全国美术教育与创作的一个大省,并在美术各个领域齐头并进。1965年,湖北省美术院成立,省内诸多艺术家和前辈聚集于此,有专门的画室以供创作,成为湖北省一个重要的美术创作基地。

      “文革”期间,湖北美术遭受较大损失,湖艺美术分部停办,教师解散。1972年恢复。

    进入八十年代,春风劲吹。随着改革开放,艺术家们一改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单一创作倾向,冲出一大批强调时代精神与个人风格相结合的代表人物,湖北老一辈的艺术家周韶华、陈作丁、汤文选、鲁慕迅、邵声朗、魏扬等人,于1980年成立“晴川画会”,他们在琴台举办画展,惩意挥毫,直抒胸臆。陈立言、聂干因等中青年国画家成立“申社”,成为当时湖北画坛活跃的一个因素。1983年,周韶华在京举办“大河寻源”画展,其跋涉万里的壮举和气势雄浑的画风给国内画坛带来不小的震撼。同年还有《湖北省美术院作品展》和《湖北连环画研究会作品展》在京举力、,广受好评。在《湖北省美术院作品展》上,唐小禾、程犁夫妇的壁画创作《楚乐》尤为引人注目,并奠定下湖北壁画在国内的地位。油画创作方面有尚扬的《黄河船夫》《黄河十月》,蔡迪安、李宗海的《南下》,他们以磅礴恢弘的大场面,丰碑般的历史和时代瞬间,娴熟的控制和表现技法,为湖北的油画创作奠定下在全国范围内的举足轻重之地位。黄雅丽的雕塑《山泉》亦因其清新感人而广受好评。《湖北连环画研究会作品展》更引起同行的惊叹,以李全武、徐勇民的《月牙儿》和郭召明、乐明祥的《女大学生宿舍》为代表,突破一些主题禁区,题材更加广泛和多样化,湖北连环画以其整体实力走在全国的前列。1984年5月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和湖北省美协在武汉召开了《全国连环画艺术研讨会》以上三个在京举办的展览展示了湖北老、中、青三代在各个美术种类所取得的成就与整体实力,并揭开了湖北省美术黄金时代的序幕。此外,以写实雕塑而著称的湖北老一辈雕塑家张祖武、刘政德,大胆解放思想,革新观念,创作出引人注目的大型的环境雕塑,如张祖武为广东高州水库所做的组合雕塑及刘政德为葛洲坝所做的抽象几何雕塑(方案),获得国内美术界一致好评并深具影响。1985年12月湖北省美协邀请了北京、西安、天津、四川、广东、南京等地国画创新画家举办了《全国国画新作邀请展》,我省国画家唯李世南参加此展,此次展览率先高扬国画创新在全国美术界引起震动。

      随着国门敞开。一时间,西风劲吹,国内美术界尤为敏感,大量的艺术思潮、观念、形式被介绍引进,面对光怪陆离的西方现代艺术,中国的艺术家们,特别是中、青年艺术家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模仿与借鉴的热潮。此时艺术理论的探讨亦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一些带有浓郁探讨色彩的艺术理论刊物随即出现,当时全国著名有湖北美协创办的《美术思潮》,对当时的美术潮流进行关注、支持和理论上的探讨,文风犀利,思想活跃,使得新潮美术在湖北显得异常蓬勃,涌现出不少探索性的青年艺术家,如魏光庆、方少华、李邦耀、肖丰等。由于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使得湖北实验性艺术在当时形成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在国内新艺术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备受各方关注,这场艺术革新运动波及全国,史称“八五新潮美术”。1986年10举办的首届“湖北青年美术节”更是一次省内创新艺术的大检阅,同时给予美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泛与包容的空间。其中傅中望、黄雅莉的雕塑,魏光庆、方少华、李邦耀、肖丰等的油画,张广慧的版画都颇引人注目,这批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年轻人与稍后的“部落、部落”群体的代表人物董继宁(部落之酋长)、魏光庆、李邦耀、方少华、郭正善等,他们虽然在形式语言上有较重的模仿西方艺术的痕迹但不难看出热血的青年艺术家们,希望在自身地域性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传统中找寻与当代国际性的艺术潮流相融合的途径。1987年4月,中国美协专门邀请湖北优秀青年美术作品(从湖北青年美术节展览中挑选)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不久“北方极地文化”艺术家群体的中坚人物舒群、王广义、任歌相继来到湖北武汉,以及一批中央美院、浙美、广美的毕业生的到来,给湖北新艺术注入了更为新鲜活跃的血液,使当时的艺术探索更进了一步。以王广义、魏光庆、李邦耀为代表的“波普”现象以任哉为主的“新历史主义”小组,都活跃一时。这时,湖北美术创作在形式、观念上都更加前卫化、西方化。

    进人九十年代后,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促使艺术家对自身的艺术作出定位调整,大家回到艺术本体,热衷于探讨语言本身—技术语言、材料语言和表现语言。有功力的老一辈美术家用新的表现方法否定已有的传统案臼,年轻艺术家则思想活跃,大胆求新求变,把新语言发挥到极至。这时出现一个重要人物,湖北美术学院的油画家尚扬,一改昔日沉稳写实的绘画风格,推出形式抽象而结构化的《状态》《大风景》,用色和谐雅致,颇具文人儒雅风范。尚扬虽人到中年却能大胆革新,努力探索,成为湖北青年艺术家的楷模。一些中青年批评家一方面在理论研讨中努力与艺术实践发展同步,一方面积极关注全国动态及当地艺术家个体,使湖北艺术力量更加雄厚。在壁画方面,唐小禾、程犁夫妇的《火中凤凰》《埃及七千年文明史》《天长地久》《天籁》等与两位作者在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得金奖的陶版壁画《楚乐》相比,无论在视觉图式、题材内容、材料语言、美学意蕴上都显示了一个极大的跨度,巩固了其在中国壁画史上的地位并带动了湖北壁画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国画方面,已有相当成就的老一辈国画家汤文选、鲁慕迅、冯今松老当益壮,锐意变法,把传统精髓和现代风格熔于一炉。声誉鹊起,尽显风流的年青一代国画家陈孟听、陈运权、李乃蔚、李峰在对民族文化的吸收和继承,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转换,对时代精神的感召和颂扬,对个体风采的表现和塑造都贯穿于他们的创作之中,使艺术本体得以张扬。水彩水粉方面,陈少平、魏正启、华纫秋、白统绪、刘寿样、王涌、陈国庆以传统的审美、当代的技法挥洒出一方亦幻亦真之天地。版画方面除老前辈武石仍在孜孜不倦地耕耘外,查世铭、魏谦、张广慧等一批具有扎实学院派功底和版画制作技巧的中青年版画家脱颖而出,以其辛勤的艺术劳动、大胆的创新探索而致版画在湖北美术中开出一朵奇葩。

    这一时期是艺术间题大反思时期,艺术家们在传统语言与西方现代思潮间作出取舍,在本土文化与国际语言间作出选择。在主流的学术上,对语言上的借鉴、创新、出奇是持鼓励态度的,但在艺术观念方面,则不鼓励走得太远,希望保持着中国的本土的文化意识和精髓。湖北艺术家深得其领,在国、油、版、雕等各个领域均有上佳表现,取得辉煌成果。自全国第七届美展后,国画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并多次在全国性大展上获奖赢得较高声誉的青年画家有董继宁、陈运权、徐勇民、陈孟听、李乃蔚、李峰等人;油画方面的有石冲、冷军、周向林、李宗海等人;在版画方面的有魏谦、张广慧等人;雕塑方面有傅中望、项经国等人,水彩水粉方面有刘寿祥、王涌、陈国庆等人。

    湖北经济改革发展的滞后与缓慢,无疑对美术人才的流失有着重要的影响。进人90年代,一批在创作上取得一定学术成就和崭露头角的画家、理论家南下北上,多少使湖北的画坛有所沉寂。由于商品经济成为社会大背景,由于过于强调“艺术市场化”和“与国际语言接轨”,使得艺术价值评判标准发生偏差。好在湖北地处华中,对于京城如火如茶的学术探讨和“洋务”运动,以及南方的商品大潮,留守下来的艺术家和新兴崛起的艺术家们保持着相对的清醒。油画、雕塑少有群体社团的出现,艺术家开始注重个人的学术探索,其创作带有浓重的哲学思辨和人生反省的色彩,如魏光庆、石冲、冷军、傅中望等。特别是石冲和冷军的油画创作,在湖北“波普”解体沉寂之后,为湖北再次赢得学术关注,他们在传统技术日益瓦解并有被舍弃趋向的时候,高举传统技术之大旗,并将其推向极致,迫使人们不得不发出惊叹,而其创作观念却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与探索意味。魏光庆则在观念艺术的探索上走得更远,成为湖北前卫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在雕塑方面,傅中望在传统与当代的语言碰撞中,探索其观念的实验意义。经过一个时期的自我否定之后,将目光转向中国建筑中的桦卯结构,力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一种契合当下又区别于西方的东方精神。在国画方面,周韶华作为老一辈的艺术家,却一直锐意开拓求新求变,在美术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此外以聂干因、朱振庚等为代表的“重彩表现”派以其独具的探索和展现风格,引起国内学术界关注。

    进入21世纪,一批艺术创作骨干相继在美术教育机构、学术研究机构走上领导岗位,繁琐的行政工作对他们的创作精力与时间多少有一定的影响。而此时,一批新人在创作上已崭露头角,在艺术新观念泛滥的今夭,他们不再将兴趣放于艺术观念的革新之上,而是更加感性地去体验和表现发生在自身周遭的各样变化,他们的学院派手法走向身边的现实生活,从观感上更显亲切。可以预言,他们将为湖北的美术创作添上更加绚烂亮丽的一笔。

      湖北的理论工作者对于湖北的美术创作曾经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青年理论家有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李江涛、娄宇,湖北美院毕业的张听、西安美术学院毕业的沈伟,他们的努力和作为将对湖北美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

      当然,艺术市场的疲软和艺术品推出途径的单一薄弱,亦是阻滞湖北美术发展的关键。这方面除了期待湖北整个经济带动文化的腾飞,其美术教育机构、展览机构、创作机构以及美协等应加大对外的交流力度,并着重培养出一批有较高层次和能力的艺术活动家,卓有成效地使湖北美术创作学术化,市场化并在国内国际的推出与交流形成一个良性氛围。目前两院(湖北美术学院和湖北美术院)都拥有了一流的展馆并积极地筹办着各类学术展览,为湖北艺术人才的推出和宜传做好了准备。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7

国际合作办学是市场营销专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阐述了湖北民族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以期为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市场营销;国际合作办学;SWOT分析

一、国际合作办学的优势分析

1.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开展,由吴建清书记,戴晓明校长亲自牵头,分项落实,出访,接待,国际学术交流工作井然有序。管理机构方面,学校成立了国际交流合作处,协调国际交流与合作。关于国际合作办学的规章制度方面,学校出台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如湖北民族学院“十二五”教师海外交流规划;湖北民族学院出国(境)人员管理规定(试行);湖北民族学院关于外事工作归口管理的暂行规定;湖北民族学院外国文教专家聘请程序;湖北民族学院外国文教专家管理暂行规定。

2.学校组织了特别针对医学院和经管学院的双语教师口语培训。医学院和经管学院是未来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较多的学院,为此,学校专门组织了主要针对这两个学院的双语教师口语培训工作,学校聘请了多名外教担任培训老师,培训方式多种多样,既有课堂讲授,又注重学员与老师的课堂交流,以及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为国际合作办学师资力量的保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学校多次派遣有一定英语基础,有意愿从事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师出国访问、交流。学校自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以来,多次派遣年轻的、有英语基础、有意愿从事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师赴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访问、交流,教师们在全英文式的环境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并在与外国高校教师的学习交流过程中感受着与我国高校教育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二、国际合作办学的劣势分析

1.合作办学的经验不足。目前学校的友好学校虽然有二十多所,但真正开展合作办学的只有文传学院的新闻采编专业,以及将于2015年与英国德比大学合作的旅游管理专业。但这些专业与市场营销专业在专业性质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他们的办学经验不能完全用于营销专业。

2.学校地理位置偏僻,知名度不高。湖北民族学院位于鄂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多山与丘陵,交通极为不便,宜万铁路的开通大大增加了恩施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但湖北民族学院在外省,甚至在我省的其他地区,仍然鲜为人知。

3.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湖北民族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当前仅有专业老师八名,虽然在专业知识方面各位老师有深厚的功底,但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以及课堂授课方式的转变,很多老师在时间,精力方面都无暇顾及,特别是纯英语式的教学,对很多老师而言仍然是相当大的挑战。

4.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湖北民族学院的学生主要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他们在学习英语基础方面相对而言更加薄弱,如一些来自新疆地区的同学,他们在中学阶段完全没有接触过英语,上专业英语课他们就已经非常吃力,更不用说全英文式的教学方式了。

三、国际合作办学的机会分析

1.国际合作办学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有利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的日益普及,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以及复合型的知识结构,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无疑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最有利的途径之一。

2.国际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深造,但仍有很大部分学子由于高考失利等原因,徘徊于高校的大门之外,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在基础知识方面略微降低要求,使更多的适龄青年有机会接受国内外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国际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也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

3.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国际合作办学的法律法规,为我国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随着国家《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实施管理办法》的颁布,目前我国的国际合作办学已进入了规范发展的阶段,国际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高校在不断增多,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办学经验,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可以借鉴很多职业学院以及高校的办学经验为我所用。

四、国际合作办学的威胁分析

当地经济发展落后,收入水平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县(市)是全国闻名的贫困地区,当地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产品,经济作物,以及青壮年外出打工所得,相对于其他城市,恩施很多地区居民收入只解决温饱问题,面对合作办学上万元的学费,很多家庭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湖北民族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学校知名度不高,师资力量和学生生源方面的问题,市场营销专业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为我们创造的有利条件,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趋利避害,使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合作办学走上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尧文群.我国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现状的认识与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09)

[2]叶敏.论国际合作办学的现存问题及改进策略[J].工作研究,2009(18)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8

【导语】面对目标,信心百倍,人生能有几次搏?面对成绩,心胸豁达,条条大陆通罗马。 给自己一个恰如其分的自信。

参加2017年湖北随州高中会考的考生可点击进入《湖北随州高中会考报名网站:随州市教育局》进行湖北随州高中会考报名。

点击进入>>>随州高中会考报名网站:随州市教育局

报名方式:

湖北随州高中会考网上报名时考生直接通过互联网登录《随州市教育局》网站,湖北随州高中会考报名平台(szsjyj.cn/)进行报名。

(一)报名点学校

1.审定考生报名资格;

2.指导考生了解网上报名有关说明,在报名系统中进行报名操作;

3.通过系统打印考生报名信息,由考生签字确认;

4.指导报名信息有误考生在网上进行更正重新打印报名信息签字确认。

(二)市、县(市、区)教育考试机构

1.核查报名点学校的报名信息;

2.在系统中设置考点并指定考生参考地点。

会考时间及科目: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9

创刊不满一年,在湖北省内期发行量便稳居10万份,可谓开局不凡。

《帅作文》周报是一份由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办、《楚天都市报》倾力打造的语文教辅类周报,于2011年1月5日正式创刊,面向全国发行,著名作家王蒙和曹文轩担任顾问。面世以来,《帅作文》周报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写作能力为宗旨,倡导“说真心话,写帅作文”,把握中小学语文教学最新动态,邀请名师指导,内容权威实用,在湖北省语文教育界声誉鹊起。

《帅作文》周报在北京、武汉分设编辑部,是湖北省新闻单位与部级出版单位的首次跨地域合作。

――《帅作文》简介

2011年1月5日,由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办、楚天都市报主办的《帅作文》周报正式创刊。这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贯彻落实中央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精神,深化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与创新步伐的一次全新尝试。

初出茅庐,《帅作文》周报便面临市场混乱、低价倾销等压力和挑战。但是,《帅作文》周报编辑部创新经营思路,以品牌推广战略迅速打开局面,从语文教辅报刊中脱颖而出。

教辅鱼龙混杂 市场竞争惨烈

目前,湖北市面上有影响的语文教辅周报不下10种。一些周报创刊时间较早,在湖北市场根深蒂固,其办报风格和内容已被很多师生接纳;一些报纸由民营书商个人承包,不仅报纸内容粗糙,而且以极低的折扣向学生倾销。此外,部分教辅类报纸漠视质量和品位,大量刊载试卷和习题,一些懒汉老师以加强配套练习为由,极力向学生推荐这类所谓的教辅,以减轻教师自身的工作量,却让学生淹没在题海中。

由于粗制滥造的教辅资料占领了大量市场,加之部分地方教育机构主办一些辅导类报刊挤占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帅作文》周报进军教辅市场,便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

据介绍,2005年教辅新报刊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价格战便愈演愈烈,不少教辅报刊被迫降价,且疲于应付,整个教辅类报刊市场经营状况开始走下坡路,成本增加,利润和效益开始下滑。

近几年,随着“减负”、“一费制”等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影响了教辅报刊的发行。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明文规定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购买和征订一切形式的教辅资料,2002年几乎所有的教辅报刊订数平均下滑了30%,诱发了教辅市场的恶性竞争。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情况是,湖北省中小学生人数和学校数逐年下降,而面向中小学生发行的教辅报刊有减少的趋势,但下降的幅度远远跟不上学生人数下降的速度。教辅报刊将目光聚集在不断萎缩的“蛋糕”上,这也加剧了教辅市场的竞争。有专家称,恶性竞争是教辅类报刊发行量下滑的罪魁祸首。

倡导素质教育 促进内涵发展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帅作文》周报编辑部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决抵制粗制滥造和低价倾销,摸索并制定了一系列应对策略,积极倡导素质教育,促进报纸内涵发展,并以此拉动《帅作文》周报在省内外的发行。

《帅作文》周报创刊之初,编辑部便制定了与众不同的办报宗旨:立足于课程改革,着力提高中小学生语文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为全省中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搭建平台。

按照上述办报宗旨,《帅作文》周报在编辑环节紧扣教学进度和实际,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了一批栏目,从阅读、鉴赏和写作三个层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帅作文》小学版鼓励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孩子们把写作当作快乐的事,激励他们天马行空地幻想和想象,并创新性地推出亲子作文栏目,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玩,在玩中教孩子写作;初中版则定位于系统化地指导学生突破写作难点;高中版意在引导学生体会、鉴赏文学之美,吸引有写作潜质的少年展露文学创作的才华。

《帅作文》周报编辑部联合省内一批一线知名教师形成智囊团,定期“会诊”和供稿,提高了报纸的品牌效应。编辑部利用帅作文网站,为特级教师、特约编辑和签约小作家制作精美的页面,吸引专家和有写作潜能的学生定期为《帅作文》周报供稿,报纸质量迅速提升。

服务于中、高考备考,为考生提供权威的备考信息,也是《帅作文》周报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2011年高考大纲、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公布后,编辑部第一时间约请教学一线专家对高考语文大纲和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进行解读,并刊登解题思路及精彩范文,其内容在市场上领先一筹。在2011年的高考中,《帅作文》周报“押中”高考全国卷Ⅱ原题;在同年的中考中,《帅作文》周报出版的作文训练题,与多个地市州中考作文题不谋而合。

《帅作文》周报还邀请知名作家对中小学生给予具体写作指导。人民文学出版社是新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学出版门类最全、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文学出版机构。借助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帅作文》邀请著名作家王蒙、曹文轩担任顾问,并约请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80后作家安意如,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诗人詹福瑞等文坛知名人士,为《帅作文》撰写了一系列的封面稿件。

此外,《帅作文》还和楚天都市报联手在湖北省举办“名家教你写作文”系列大型公益活动,邀请了董宏猷、徐鲁、陈应松、刘益善、樊星、刘川鄂、刘富道、胡翔等知名作家走进课堂与中小学生面对面,讲授写作经验;组织了“北京文学之旅夏令营”等品牌活动,让学生与曹文轩、保冬妮、李冬华、徐则臣等知名作家面对面交流,提升了《帅作文》周报的品牌影响力。

为了给中小学生提供展示写作才能的舞台,发掘有写作潜能的“小作家”,2011年5月23日,《帅作文》周报启动了“2011年楚天杯全国中小学生帅作文大赛”。目前,此项赛事正如火如荼,不仅吸引了湖北省5万中小学生参赛,还吸引了来自美国、瑞典和澳大利亚7所孔子学院的数百名学生参赛。

畅通发行渠道 创新经营思路

在教辅报刊经营市场化过程中,“内容为王”逐步被“渠道为王”取代。正如美国管理大师杜拉克说的那样,“得渠道者得天下”。《帅作文》创刊后,编辑部采取“广撒网”的模式,先依靠商制造声势,吸引读者眼球。短短几个月时间,《帅作文》周报不仅在武汉、天门、恩施、咸宁、随州、鄂州、潜江等省内地市州站稳脚跟,还将触角伸向贵州、浙江、江苏、深圳等省市。

随着《帅作文》周报质量的稳步提升,编辑部逐步认识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把《帅作文》做大做强,单靠商这一条发行渠道显然不够,应寻求多种渠道的整合,以构建发达的发行网络。

经过不断摸索,编辑部渐渐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发行模式:推行商片区,激励商以灵活的机制和熟稔的人脉关系,进一步拓展市场;依托楚天都市报庞大的发行网络,推行“套订”业务,即订阅一年或半年楚天都市报,赠送一年或半年的《帅作文》;和湖北省邮政报刊发行局签订协议,利用邮政系统“无孔不入”的势力范围,拓展邮发渠道;编辑部还积极和省内外培训机构“联姻”,由编辑部“直销”《帅作文》。

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篇10

武汉科技大学位于“九省通衢”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教育部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中冶、中钢等六家国家特大型企业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等学科协调发展。学校设置有15个举办本科教育的学院(部),69个本科专业。学校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8个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一级学科(覆盖学校72个二级学科)。目前共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装配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校园总面积180.3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3.94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丰富,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6亿元。学校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拥有教学团队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特色专业7个,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资源共享课程6门,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项,规划教材10本,获批建设专业改革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超过80%,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比例为55%。学校拥有双聘院士8人,国家“”创新人才3人、“长江学者”1人、“配套引智工程”项目2项,湖北省“百人计划”6人,“楚天学者”60人,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30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6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9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1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63人。

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4%以上。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专业简介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系统的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环境设计方法与技能,熟悉相关设计法规,并具有良好的环境整体意识和综合审美素质,能从事城市环境总体策划、建筑形象设计、室内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艺术初步、室内设计原理、人体工学、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装饰构造与施工等。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与设计能力,适合于专业设计公司、文化出版部门、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影视传媒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从事标志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印刷设计、商业插画、品牌形象设计、展示设计等视觉设计工作的复合型专业设计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造型、设计概论、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标志设计、摄影基础、POP与DM广告设计、书籍整体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展示设计、品牌形象推广、设计心理学等。

绘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绘画艺术实践、研究、创作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艺术、教育、研究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宣传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艺术概论、人体素描、色彩、绘画材料分析、油画人体、写意花鸟、人物白描、透视、艺用解剖、创作。

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动手能力强,能适应当前工业设计发展的新潮流,掌握产品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在产品开发设计领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概论、 造型基础、设计表达、工业设计史、设计方法课程群、人机工程学、模型制作、 产品材料与制造工艺、民间艺术、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饰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价值工程。

公共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公共艺术专业设计、创作等方面的专门知识,能在文化艺术、教育以及相关设计行业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圆雕、民间传统造型语言、公共空间营造、陶艺、城市雕塑设计、镶嵌艺术、装饰艺术、漆画、纤维艺术、数码表达、艺术概论。

招生专业、学制、层次、科类、人数

专业名称

学制

培养层次

招收科类

招生人数

环境设计

4年

本科

文理兼收

68

视觉传达设计

4年

本科

文理兼收

34

绘画

4年

本科

文理兼收

26

产品设计

4年

本科

文理兼收

68

公共艺术

4年

本科

文理兼收

34

注:

①具体招生专业和人数以各省级考试招生部门向社会公布的为准。

②学费标准:按湖北省物价部门当年核定的标准执行(2014年我校实行学分制收费方式,学分制学费由按学年计收的专业注册学费(简称专业学费)和按学分计收的课程学分学费(简称学分学费)构成,专业学费标准为7070元/年·生,学分学费标准为80元/学分·生)。

③招生地区: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

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1、凡符合2015年各省规定的高考报名条件,且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的考生可以报名。

2、若所在省份有统一要求,考生须先参加省级美术类专业统考且成绩合格,方可报名。

3、凡本年度在任何一所高校的专业考试中被认定有作弊行为的考生,不得报名考试;即使在我校报名考试成功,一经查实,也将会被我校取消考试资格或考试成绩。

报名方式与程序

1、考生只能在生源所在省份报考,不得跨省报考;考生须现场报名或网报后进行确认,不接受函报等远程报名方式。

2、我校专业考试不区分专业,考生报名时不需要选择专业,报考的专业以高考电子档案上的志愿信息为准。

3、报名时携带近期同底一寸免冠照片2张备用(视考生所在省份情况而定)。

4、现场报名程序:

① 验证:考生出具身份证原件、省级美术类专业统考证原件。(如身份证丢失,须提供本人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贴有本人照片、写有身份证号的证明的原件与复印件)

② 缴费:按标准缴纳报名考试费用。

③ 考生确认准考证信息:工作人员输入高考报名号,打印准考证及存根;考生对准考证及存根上未填的信息进行补全,并对所有信息的正确性进行签字确认。

④ 审核发证:考生将签字确认后的准考证及存根交给工作人员审核,无误后盖章发放准考证。

5、湖南省考生按照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的相关要求进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确认。

6、湖北省考生在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网址hbea.edu.cn/)进行网上报名、缴费并打印准考证。

考试

1、我校艺术类专业基础考试科目与时间统一安排为:素描(上午)、色彩(下午),时长均为180分钟。

2、我校艺术类专业基础考试地点与时间安排详见下表:

省份

报名与考试详细地址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江苏

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市建邺区北圩路41号)

1月22-23日

1月24日

福建

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福州市仓山区上三路8号)

1月22-23日

1月25日

河南

郑州市106中学(郑州市中原东路124号)

1月23-24日

1月25日

安徽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丹霞路8号)

1月23-24日

1月25日

湖南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考点

3月2-3日(网上报名)

3月5日

浙江

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

3月2-3日

3月5日

河北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信工路18号)

3月13-14日

3月16日

湖北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标准化考场杨汊湖基地(武汉市江汉区常青五路)

2月28日-3月6日(网上报名)

3月17日

注:最终安排以各省级考试招生部门向社会公布的为准。

专业合格的认定办法

1、外省考生,按照“专业校考成绩”排序划定专业合格线;湖北考生,按照“专业综合成绩=专业校考成绩×60%+省联考成绩×40%”排序划定专业合格线。

2、对所有省份考生,专业考试合格还必须达到以下条件:

①考生的专业校考单科成绩不能低于50分(我校的单科满分为100分);

②若所在省份有统一规定,考生须在省级美术类专业统考中成绩合格。

3、考生在4月中旬可通过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zs.wust.edu.cn查询考试成绩及合格信息,我校不再单独寄发纸质合格证。

正式录取

1、我校的正式录取全部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

2、我校录取的考生应参加所在省份组织的省级美术类专业统考和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并均达到合格要求,填报我校志愿,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对于不区分文理科投档的省份,文理混合排序录取;当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接收非一志愿生源。对于文理科分开投档的省份,文理分别排序录取;当某一科类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则优先将该科类的多余计划调剂至另一科类录取第一志愿生源,仍不足时,再考虑接收非一志愿生源。

3、高考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份相应录取控制分数线。高考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50分(满分为150分,满分不是150分的省份依此比例类推),但专业成绩特别优秀(外省考生专业校考成绩排名在所在省的前5名,湖北省考生专业综合成绩排名在前15名)且第一志愿填报我校的,不受此限制。

4、录取时对进档考生按“综合总分”进行排序,计算公式为:

①对外省考生:综合总分=专业校考成绩×70%+高考文化成绩×30%

②对湖北考生:综合总分=专业综合成绩×70%+高考文化成绩×30%

5、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安排专业。由于我校专业考试不区分专业,合格考生可在高考电子档案上填报多个专业,并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6、不限外语语种,但考生进校后均以英语作为第一外国语组织教学。

7、无往届生与应届生限制,无男女比例限制。

8、对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9、对于各种增加高考文化分数投档的考生,依照国家优录政策的有关规定执行。

10、如果生源省份有特殊要求,则按生源省份招生政策规定执行。

其它事项

1、考生报名考试期间,往返路费和食宿均自理。

2、除试卷外,请自备考试用具、画具、水粉颜料等。

3、考试中不得使用“定画液”。

4、由于评卷、登分、统分工作任务繁重,我校恕不接待电话查分。所有考生可于4月中旬在我校本科招生网上查询考试成绩及合格信息。

5、新生入学时,须凭专业准考证、身份证及录取通知书报到。新生入学后,我校将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如发现有弄虚作假等问题者,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取消其入学资格。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武汉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430081 招生咨询电话:(027)6886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