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好十篇

时间:2023-04-06 05:52:22

生活美好

生活美好篇1

你站在窗前。

那儿有一块心形的玻璃云。

那儿风的叹息如你话语中的洞穴。

你是外面树中的幽灵。

街道安静。

天气,像明天一样,像你的生活一样,

部分在这儿,部分在空中。

你什么也不能做。

美好生活没有预告。

它经受住绝望的氛围

生活美好篇2

——题记

美好的生活,对于我来说都因为美妙的景色的衬托。我喜欢一个人静静欣赏这些生活的美好。

繁星,?砧?/p>

应该只有在夏天才能看到如此美妙的夜空吧。深紫靛色的天空,就像夜披着深紫色的天鹅绒斗蓬,小粒的钻石般的星子散得满天都是,星子特有的神秘脉络在宇宙间蔓延,缀满了天河。我不禁为此屏住了呼吸。那点点银光洒落,世间万物都被笼罩在一种朦胧之中。星子散发着储蓄已久的光芒,使那些贵妇人颈上的玛瑙项链顿时黯然失色。现在我只能用“璀璨”这个词来形容眼前的景象。

红枫,华丽

转眼,火红的枫叶就取代了夏日的璀璨。路边的枫树,红得刺眼。枫叶,只是默默地凋落。风,吹起落叶,盘旋着向上,却又在吹过的那一瞬间,刹那掉落。美,快得让人抓不到,一闪即逝。深秋的公园,遍地凋落的枫叶,火红的,枯黄的,青色的。所有该有和不该有的颜色都散落地分布在空旷的草地上。枫树就像染了鸡尾色头发的女郎。红是秋的主题,真的很华丽。

飞雪,唯美

生活美好篇3

除夕夜,当然要热热闹闹、快快乐乐的,我早已身着新衣,拿着打火机“啪啪啪……”地放鞭炮呢!爸爸妈妈则在厨房里做香喷喷的饭菜,包饺子呢!

“开饭喽!”妈妈一声呼唤着,立刻吊起了我的食欲,我放下手中的各种烟花,一看,餐桌上有着精致的盘子,代替了以前带着黑斑的饭碗,爸爸妈妈精湛的厨艺,让菜香四溢着,我不禁“口水流下三千尺”虽说客厅小,但摆设却井井有条,和昨天大不同了啊,我举起金属筷子,夹起一个挺着将军肚的圆鼓鼓的水饺,一股脑儿吞了下去,心中暗暗叫:爽。不一会儿菜上齐了,爸爸妈妈夜洋溢着开心的微笑吃起了饺子,边吃边说着工作的事,看他们边说边说边笑,莫不是加薪了?

春节联欢晚会在8:00准时开始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金碧辉煌的舞台,好几个少数民族在台上表演,虽然歌词听不懂,但我猜。肯定是赞扬新的一年生活会更加美好。

生活美好篇4

在评判21世纪经济发达国家的不同经济制度的优劣时,正确的标准应该是人们最基本、最深层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

人性关系到最深层的愿望和收获。数千年来,人文主义者思索了能带来最深刻、最持久满足的各种生活方式,并积累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深邃见解。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思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创业型和创新型经济在条件成熟之后如何萌芽生长,而不受限于条件的存在。

政治经济学如果不能吸取人文学科的精华,就会在这个领域变得很贫乏:在关于现代经济的新一轮辩论中,依旧无法提供强有力的佐证。

亚里士多德心目中的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的概念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它指的是人们在拥有某些生活必需品(如食物和住房)之后,经过深思熟虑会选择的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暗示,即便某人终其一生都在与世隔绝的岛屿(哪怕是富饶的岛屿)上追求“善”,通常来说,还是难以与人们在城市(或者说社会上)追求“善”相提并论。

可见,他认识到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开展交流和互补的重要性。所以,在选择合适的经济制度和学校里传授的文化时,这个社会必须弄清楚美好生活到底包含哪些内容。

他的这一思想暴露了自由主义认为美好生活就是自由生活的缺陷。某些社会可以有完全的自由,但犯罪、滥交和泛滥的文化会让大多数人感觉不幸福。

亚里士多德有关哪些内容不属于美好生活的论述颇为精彩。他认为,美好生活并不是做“政治正确”的事情,那些是政治家的目标。他接下来指出,善也不包括美德。要想追求美好生活,我们的确需要某些美德,但美德本身是不够的:如果你找不到通向幸福的正确道路,道德对你来说反倒是种痛苦。

亚里士多德对美好生活的定义是什么?他将其概括为对知识的追求:“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理解……这种活动是至高无上的,因为理解是我们身上的最强要素。”

亚里士多德的核心观点是,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作为基础的财富的增长,一个人可以达到越来越高层次的满足,而不是在原有的层次上重复享受。从知识积累和知识追求中获得的满足是最高级的最终产品。

亚里士多德把“最高的善”和“至高活动”局限在获取知识上,这与现代价值观并不相符。毫无疑问,亚里士多德的这种狭隘看法与其社会背景的局限有关,他本人就是被封闭在由经典知识而非实际技能组成的世界里,只能通过苦修的传统道路获取进步。

很明显,如果我们把知识的范围拓宽,并将人们知识之外的其他一些目标考虑在内,这个悖论自然会消失。

下面我们将介绍后来的思想家的贡献。

实用主义者的美好生活

亚里士多德之后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哲学家引入了实用知识。“实用主义者”得此名的原因是,关注实现目标的手段,注意到某些手段可能有价值,某些可能没有价值。他们其实并不是那么功利地只关注追求的目标。

实用主义者关注知识的获取及其在生产或其他方面的用途。人们在工作生活开始时当然需要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解决常见问题时又会获得更多新知识。为了取得成功,他们必须能够满足技术方面的要求:解决问题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大量知识通常是令人愉悦的:无论其目的是不是追求知识本身,都会给人们一种掌控感和自立感。

实用主义群体的早期代表人物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他的著名诗篇《农事诗》之前一直被视作关于农业的初级读本,实际上,它在更深层次上是在探讨人性和古罗马文化。这部作品用了很大篇幅赞美农民掌握和应用的丰富知识,包括耕地、植树、圈养牲畜和蜜蜂等,表达了农民对工作的热情和丰收的喜悦。这部作品包含了维吉尔的不朽名句:知其所以然,幸福自然来。

伏尔泰也属于这一群体,在他从事写作的18世纪后期的法国,封建领主的势力正在萎缩,工商业的发展机遇被打开,他表达了行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他在其不朽作品《老实人》中写到,行动不需要任何社会理由或者是非判断。伏尔泰建议我们把这些都忘掉,因为商业活动本身就具有意义,而且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伏尔泰认为,社会缺乏相应的智慧、专业知识和善意,因此无法设计、运行和维护可能实现的最佳经济结果。尽管对很多重要的事情知之甚少,但我们可以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进而拥有美好生活,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经济体。

伏尔泰鼓励我们利用已经掌握的以及在前进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使生活变得更有趣味、更有收获。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是法国经济学家首先发现了企业家的关键作用。

在20世纪中叶,人们更加关注职业生涯带来的满足的性质,以及个人掌握和利用的知识对这些满足感的作用。这方面的思想先驱是约翰·杜威- -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影响哥伦比亚大学几十年的学术巨头。

杜威先于哈耶克认识到,普通工人掌握了工作需要的大量专业知识,并强调人们需要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即便是普遍教育程度的工人也可以参与其中并获得知识进步,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掌握某些技能(知识)。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影响深远的论文中对人类的需求进行了分类,在分类时,他为精通某种技能或产业的需求留出了位置。这种需求紧随最基础的生理需求和第二层级的安全需求。马斯洛还认识到了参与问题解决过程的需求,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

约翰·罗尔斯在其关于经济正义的权威著作的结尾处,非常清晰地描述了实用主义流派关于美好生活的理念- - -他称其为“亚里士多德派”的观点:人们在职业生涯中通过发掘自己的天赋或能力获取知识,这是自我实现的本质。这种自我实现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核心动力。

活力主义者眼中的美好生活

实用主义者几乎都干巴巴地把最美好的生活描述成一长串解决问题的实用行动,鼓励我们保持投入,从掌控中获得满足感。这一美好生活的概念虽然也有价值,但没有涉及对新的可能性的想象、新的征服以及“美梦成真”的满足和激动。

与实用主义版本平行,从古代社会起,就出现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关于美好生活的概念。哥伦比亚大学的雅克·巴尔赞和耶鲁大学的哈罗德·布鲁姆将其命名为“活力论”。

就在不久之前,欧洲国家的高中和美国的大学都在西方文学经典的核心课程中引入了活力主义文学的内容。最早的活力主义者可能是公元前12世纪的古希腊诗人荷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他留下的史诗讲述了古希腊英雄的传说- - -他们的意志、勇气和耐心。

稍后,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描写的是关于个人探索的故事。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讲述了梦幻骑士的不切实际的梦想,它想传递的是,充满挑战和冒险的生活是实现人生满足的必要条件;如果西班牙荒漠的枯燥环境不能提供这样的挑战,就必须靠自己创造挑战,在必要时甚至需要想象这种挑战。

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王子认为如果想成为某个人物,就必须站出来反对国王,当然他很清楚可能遭遇失败并付出生命的代价。剧本也展示了哈姆雷特初期的矛盾与彷徨,因为采取行动会有失去一切的风险- - -他的地位和奥菲莉亚。

在18世纪启蒙时代,此类观点也得到了某些重要人物的回应。大卫·休谟在讨论法国的理性主义时,肯定了“激情”在决策中和“想象力”在社会知识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休谟可能算是第一位现代哲学家。

杰斐逊提出“追求幸福”的权利,并评论说人们到美国来就是为了追寻幸运。“追求”表达的意思是,获取财富比拥有财富更可贵,旅程本身就是目的。

在现代社会初期,浪漫主义作品中充满了对探险和发现的各种描写,及其所需要的意志和坚持。

接下来是现代主义哲学家。在美国哲学家中,描写活力主义最热情的莫过于威廉·詹姆斯,他亲眼见证了时代的活力。

詹姆斯1842年生于纽约,亲眼目睹了美国经济的巨大变革- - -从相对缓慢的爬升到爆炸性的创新。在他的伦理规范中,新问题和新体验带来的兴奋是美好生活的核心。如果说沃尔特·惠特曼是反映美国精神的诗人,詹姆斯就是概括美国精神的哲学家。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一种观念悄然兴起:每个人都有一个固定的本我,但人们成年后并不是很清楚这个本我到底需要什么。这种观念意味着,生活之旅不仅是自我实现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前进,而且是一次“自我发现”之旅。通过一系列尝试,我们会发现“我们是谁”,答案可能和旅程初期的设想有很大不同。

自命不凡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了大量的新观念,改变了我们对动机乃至生活本身的思考。

他探讨了深入未知的探险、战胜困难、遭遇挫折、学习在逆境中坚持以及“一切不能杀死你的,都将使你更强大”等内容,并提出了许多箴言,尤其是他看清了以实用主义态度看待美好生活的缺陷。

当我们为下次拍照节食,或者为创业项目省吃俭用时,我们并不是真正在为未来的收益作出牺牲,正如尼采所看到的那样,我们参与这些项目是出于内心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挣钱。他解释说,项目中遇到的障碍并不是得到物质回报需要的成本,相反,克服障碍本身就是满足感的源泉,因此这些项目本身就是回报- - -最有价值的回报。

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也是19世纪高度现代性的见证者和活力主义的又一杰出代表。柏格森继承了尼采关于人们需要挑战的思想,认为人民被生活的激流鼓舞,并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创造的进化”- - -这也是他的书名。柏格森讨论的主题是,深入参与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会改变一个人,使其不断“成长”。

实用主义者和活力主义者对待美好生活的态度差异之大令人吃惊。两个流派的词典中都收录有“障碍”一词,但其含义却截然相反。

在活力主义者看来,人们要主动寻找需要克服的障碍、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遇到任何障碍,就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向去找寻它们。而在实用主义者看来,人们从事某些最有希望成功的事业,在追求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障碍。

实用主义者没有说明人类所追求的成功到底是什么,只是说不管一个人的职业目标是什么,除非运气非常不好,这个人总是会遇到数不清的问题,并解决掉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才智,投入地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而由此带来的技艺精进是美好生活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称之为“成就”。

积极参与的价值和技艺精进的价值可以视为亚里士多德心目中的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尼采所说的克服障碍和柏格森所说的成长也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源头。

那么亚里士多德的观念(包括活力主义和实用主义两种解释)是不是社会的主流?

社会上总是有人拥有为群体或社会服务的愿望,例如无国界医生组织;或者拥有表现奉献精神的愿望,如巴赫创作的清唱剧;有人喜欢社会企业家的角色,如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还有人醉心于追求和征服美色,如萨德侯爵和卡萨诺瓦。然而,这样的人生都不是活力主义的生活动力的反例,只是追求的方向不同而已。

只是在大多数人心里,物质主义的美好生活概念同亚里士多德的观念旗鼓相当,并在某些国家占据主流地位。

从物质主义视角来看,大多数人的生活是由获取收益、积累财富或权力的愿望推动的。人们追求财富的持续积累,直到能支持高标准的消费或休闲甚至两者兼得。中国的主要改革者邓小平宣称“致富光荣”。在加尔文学说中,获取财富能得到上帝的祝福,一个人积累的财富数量是上帝眷顾的标志- - -财富越多,证明其越受上帝垂青。在美国,人们普遍认为财富积累的主要动力是造福社会。

然而,有两个最常见的例子表明亚里士多德的解释依然成立,即人们的生活是由对知识的渴望推动的。

第一个例子是,在微软公司积累了巨额财富后,比尔·盖茨成立了规模庞大的慈善基金会,为促进贫困国家的经济发展寻求新途径。第二个例子是,德国商人海因里希·施里曼致力于获取大笔财富,并明确宣称这主要是为他此后对特洛伊城的研究提供保障。

乔治·索罗斯和沃伦·巴菲特的生活动力也许只是希望展示他们对资产市场和产业投资的洞察力超乎常人。但大多数人的财富积累(包括巨额财富)可能只是追求安全、舒适、优雅、自豪、尊严等。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中有个说法,高强度和高目标的职业生涯是某种伤口的标志,受伤者希望通过成就抚平创伤。更可悲的是那些获得了巨额财富却不知道怎样发挥其价值的人,新兴富豪阶层的高自杀率或许就能说明问题。

生活美好篇5

风吹响梦的彩铃,飘飞的思绪遨游在梦的世界里。深蓝的大海梦里有,无垠的天空梦里有,心里所向往的一切都将会以梦的形式展现在我眼前。

每个人都一定有自己的梦,作为一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庆幸,我将所有不好的心情在梦中倾吐,以在梦中得到安慰。

无聊时,有梦伴我行;伤心时,有梦安慰我;失望时,有梦鼓励我;高兴时,有梦同我一起分享。因为,梦中有挚友,梦中有着金黄色的太阳,有着耀眼的光亮照着无尽长路。向往梦,更希望把现实过得像梦一样。

我努力,我尽力,我更要让梦一步步走向现实,走进未来,美好的梦定会为我带来不一样的美好生活。贪图梦的美好,迷恋梦的优雅。万花丛中一点绿,只为那显眼的绿,令人向往,不可多得,不然可就失去了最终的美,变的平凡无奇,梦,也同样。

不多的梦更令人痴迷,在梦中,我与多年不见的朋友相遇,一起谈笑,谈起过往,不免有些忧伤,暗骂自己不知珍惜,如今想见,已是难上加难。梦教会了我很多,让我回首过往,告诉我,有得有失。树叶飘零,伤心时秋便来了,看枯枝干叶,想起来年满树绿,就释然了,患得患失只会苦了自己。只因有梦,平凡的生活不再平凡。我会奋斗,在现实中寻觅梦的踪影。

抓住梦,留在现实,让生活更加美好。不必在哭泣,泪水不属于我,强颜欢喜我也不需要。孤单被我抛弃,笑容成了朋友。梦驻足,为我绽放最美的花朵。彩带飘飞,系着我和梦。

生活美好篇6

虽然说,民族复兴指数这样的概念有些新奇,很多人可能会对它有不同看法,但为了对某些事情进行评测、衡量,“指数”这个概念还是经常被用到。除了GDP指数、股票指数这些与国家经济相关的指数标准,还有“美好生活指数”、“全球幸福指数”、“快乐星球指数”等与个人生活相关的指数。

通过下文的比较,“美好生活指数”可能是目前最能反映国家幸福程度的一个指标。不久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重点推荐过“美好生活指数”。

幸福指数

无欲无求最幸福

幸福指数是对人们幸福感的一种量化。幸福指数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他认为,幸福=效用/欲望。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无欲无求是幸福,幸福与你拥有的东西,做过的快乐事情成正比,与你的欲望成反比。他还把影响效用的因素分为物质财富、健康长寿、环境改善、社会公正、人的自尊五大类。

幸福指数公式

然而,萨缪尔森的幸福指数只能定性,还无法细致定量。英国心理学家罗斯威尔对幸福做过长时间的研究,他给出了一个公式,即幸福=P+5E+3H。其中,P代表个人性格,包括个性、应变能力、适应能力、人生观、世界观、忍耐力等;E代表生存需求,包括健康、交友状况、财富等;H代表高级心理需求,包括自尊、自我期许、雄心、幽默感等。在这种分析下,性格、生存需求、高级心理需求在幸福感中所占的权重已经明显不同。

不丹的“国民幸福总值”

但被更多民众知道,并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幸福指数”是30多年前由不丹国王旺楚克提出并最早付诸实践的,在“国民幸福总值”这样的指标下,他创造了“不丹模式”。

“不丹模式”和“国民幸福总值”理论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成为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十分感兴趣的经济学课题。不丹被认为是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推出的“国民幸福总值”,具体化为四大支柱: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的保留,及优良的治理制度。不丹的发展不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追求实现这4个目标。而这4个目标,又可以通过9大类来衡量,包括教育、心理幸福感、健康、时间支配、文化多样性和恢复力、善治、社区活力、生态多样性和恢复力,以及生活水平,每大类还有8个子项,共72项。这些数据每3年修订一次,而GDP只占幸福总值的1/72。

快乐星球指数

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在于公民的幸福。GDP可以被政府用来当做政绩,但个人的生活美好、幸福程度绝对不是GDP所能全面反映的。因此,只将GDP作为衡量标准,无疑已经不合时宜。这也就是为什么诸如“快乐星球指数”、“美好生活指数”会被提出,并开始得到更多人的重视。

快乐星球指数(HappyPlanet Index)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快乐星球指数由英国的民间智库新经济基金会(NewEconomics Foundation)提出,最初制作于2006年,通过一套评价标准,对地球上各个国家进行评价。

报告对全球14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幸福星球指数”的排名,衡量标准是根据各地公民的预期寿命、对生活的满意度计算的,但也考虑各地人均消耗资源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高,排名越低,故排名较前的几乎都是中小型国家。

快乐星球指数自称是“可持续的幸福指数”,完全摒弃了GDP,甚至,因为GDP往往是建立在碳足迹之上,快乐星球指数可以说是反GDP的。根据其2012年的最新报告,在151个国家中,“快乐星球指数”最高的前10个国家分别是哥斯达黎加、越南、哥伦比亚、伯利兹、萨尔瓦多、牙买加、巴拿马、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危地马拉,除了越南是亚洲国家,其他都是拉丁美洲的国家。在大国中,巴西、印度、英国、日本、中国、美国、丹麦分别排21、32、41、45、105、110位。西欧国家的幸福程度要高于这些拉丁美洲国家,但因为在人均碳足迹方面减了很多分,因此,欧美国家“快乐星球指数”的分数普遍较低。幸福度排在前7位的国家分别是丹麦、加拿大、挪威、瑞士、荷兰、瑞典、委内瑞拉;平均寿命最高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日本、中国香港、瑞士、澳大利亚、意大利、冰岛、以色列。人均碳足迹最高的国家分别是卡塔尔、卢森堡、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丹麦、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快乐星球指数的计算方法:“快乐星球指数”=幸福感×预期寿命/碳足迹

笔者的“快乐星球指数”自测

笔者在新经济基金会的官方网站上回答了46个英文问题,得到的测试结果是59.2分,而普通用户在该网站进行的测试成绩平均分为53.8。经过这个测试,我的预期寿命是81.2岁,高于男性平均寿命,但比测试者的平均寿命85.9岁要低。

碳足迹:笔者得分3.32,比平均值4.05低

幸福程度:笔者得分8,平均值7.12

最近心情:笔者得分15,平均值18.7,英国人的平均值是19.6

工作生活表现:笔者得分5.33,平均分5.5

活出自我:笔者得分5,平均分5.03

自信而独特:笔者得分5.67,平均分4.78

全球幸福指数

生活美好篇7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个天天唠叨我的妈妈,温柔不发火的爸爸,调皮捣蛋的弟弟,我们每天都过着快乐的生活。每天放学回来的时候,妈妈第一句话说的就是作业完成了吗,没有完成就快去写吧;放假时,我们会一家人去哪里哪里玩上一整天,忘记所有的烦恼;无聊时,我们会都对方笑,生气时我们会体谅对方。总之,我们每天每年都是这样平平淡淡地过的,虽然没有那些人有钱,但是我们过的生活依然很美好啊!

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互相帮助的同学,见面就掐的死党,还有知心的好闺蜜。每天我们在学校上课下课都会在一起玩,伤心的时候会互相倾诉,开心的时候会一起开心。当我遇到困难时,同学会来帮助你;受到伤害时,好闺蜜会来安慰你;被别人欺负时,死党会来替你出头,虽然天天吵架,但也因为和他们的吵架,我的生活才会过得这么多姿多彩。

在我的生活中还有一群在我身边的老师,她会要求我背课文,写作业,考到多少分以上。考试进步时,她会夸奖我,考试退步时,她会批评我;问题不会时,她会细心教导我;因为没有考好而失魂落魄时,她会来语重心长地开导我。没有老师教的知识,就不会有现在优秀的我,有老师才会有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所成就。

生活美好篇8

1、结局:徐天被抢救之后醒过来了,但她醒来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小白,而徐天独自在美国,不过边志军和梁晓慧在一起,贾小朵和徐天终究还是不能在一起。

2、《美好生活》是由刘进执导,张嘉译、李小冉、宋丹丹、牛莉、李乃文、辛柏青、姜妍、岳以恩、程煜、陈美琪主演的都市情感剧,该剧讲述了徐天留美十年,曾经愤世嫉俗的“社会青年”在感情危机和事业低谷的双重打击下决定回国,不巧却因为旧疾复发病倒在机场,紧要关头换了一颗心脏保命。手术之后一直住在母亲刀美岚的婚姻介绍所,碰上了前来相亲的梁晓慧,两人从素不相识到了后来成为了精神伴侣,梁晓慧一度认为徐天和在事故中过世的前夫过于相像,以至于一直不敢确定这种妙曼的暧昧,直到心理医生边志军化解了晓慧的困惑。而偶然的一次电梯事故,晓慧的助手贾小朵莫名的喜欢上了这个中年大叔徐天,感情的萌芽在这几个毫不相干的人物间蔓延生长。

(来源:文章屋网 )

生活美好篇9

虽然,我生活在城市,但我远远没有那乡村孩子的幸福,那快乐。我希望我能和他们一样生活在乡村。

春天,我可以和小伙伴们去田地里捉昆虫,在田野里奔跑着,虽然有时会被石头绊倒,但那一点也不疼,因为那开心已淹没了疼痛,我很快乐。“呀!捉到了!捉到了!”我终于捉到了,是我捉到的第一只昆虫,那时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我最开心的时候!

夏天,我可以和伙伴们去游泳,去小溪里嬉戏。我们在水里打水仗,捉小鱼,和鱼比赛。玩累了我们潜下水,去水里寻找漂亮的鹅软石,带回一两颗,当作漂亮的摆设。

秋天,我可以和伙伴们玩游戏,去那田野里玩游戏,因为那时候是玩捉迷藏的最好时候,玉米长高了,那叶子足以遮掩我们。“开始了,我要捉了。”每当听到这个声音,我们便听着脚步声来藏,我们小心翼翼的走动着,生怕被听见了,每当被发现的时候,那脚步声是最好胡信号,可以让我的同伴知道我被捉住了,要重新选择地点,这时候是最激动人心了……直到我玩累了,不然我到天黑也不肯回家。

冬天,我们可以在家门口堆雪人,那每一个堆好的雪人都是我们打雪仗时的阵地,一般我们要堆好几个,万一一个雪人被打蹋了,我们则会去另一个阵地,直到我们的阵地都被击垮,不然我们就还没有输。每一次我都要玩到手冻的红彤彤的,直到我不能在拿起雪球,好比不能在拿起枪,我都不会放弃,回到家,把脸用热水洗干净,把手浸泡在热水里,是那时最舒服的事。等我暖和好了,我会在上战场。

生活美好篇10

关键词: 高雅情趣 调节情绪 缓解疲劳 职业选择

音乐学科是从小学就开始开设的一门课程,和体育、美术被并称为“音体美”,属于副科行列。从课时安排上,基本上是一周一课时,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这一周一课时的课有时候也保证不了,有时候需要让位于一些主科占用。无论是从家长还是学校来说,音乐课都是可有可无的课,这造成了目前音乐课的尴尬境地。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是在中考高考考试制度未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实际上大家实行的还都是应试教育,毕竟,最后考上好一点的大学才是根本。这就是有些超级学校屡受批评,但是家长孩子趋之若鹜的原因。尽管这些超级学校管理甚为严格,连吃饭、睡觉、上厕所都要规定好时间,甚至有的学校在教学楼外面加上防护网(名义上是为了学生的人身安全),把教学楼搞得像监狱似得,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这类学校的偏爱。每到招生季节,这些学校总是被来自全省各地(甚至是全国)的师生围个水泄不通。有些人想从这些学校走出来的学生身上找到反对这种教育模式的理由,但是失望之极,从学校走出来考入一流名校的学生无不对学校感激不尽,毕竟,如果不是母校的培养,那么自己哪有机会步入一流学府深造呢?正可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如果让我们再重新选择一次的话,我仍然选择我的母校,对于当初的选择,毫不后悔。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一门副科的音乐课,其该何去何从呢?我觉得至少应该让家长和学生明白这样几个道理。

首先,音乐属于一门艺术,属于高雅的情趣。情趣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高雅的情趣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低俗的情趣体现了人们甘于生活的堕落。音乐就属于高雅情趣的一种。通过上音乐课,可以让人们喜欢上音乐,培养自己具有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爱因斯坦在闲暇的时候就喜欢拉小提琴,他曾多次提及这一情趣对其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且很多奇思妙想都是受到了音乐的启发。还有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他的夫人蒋英就是著名的音乐家,夫妇二人闲暇时一唱一和,陪伴他们度过了一段最艰难的岁月,可见音乐对人的印象是多么大。事实上,如果人们不培养自己具有高雅的情趣,就有可能沾染一些不良习气,就会被低俗的情趣控制。比如,为什么有的孩子常常迷恋电脑游戏呢?从很大一个程度上讲,是因为孩子在业余时间没有被高雅的情趣占满,所以这不良的兴趣就钻了空子。从这个角度讲,一些家长在周末业余时间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都有益于孩子培养高雅的情趣,降低了孩子沾染不良洗好的几率。但是有一点我要提醒广大的家长朋友们,在报各种兴趣班的时候,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听一下孩子自己的意见。事实上,很多家长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报上了很多课外兴趣班,孩子从这个班到那个班,周末时间搞得比周一到周五都累,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反感,从而使得孩子对所谓的各种兴趣不感兴趣,失去快乐,一旦到了这种地步,我们的良好初衷可能就达不到了。无疑,音乐是一种高雅的情趣,如果学生爱唱歌,则可以参加一些简单的关于乐谱类的培训,更多的则完全可以跟着录音机学习,跟着电视机学习甚至是跟着电脑学习。只要热爱,学习的方式可以不必计较。君不见,有多少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歌手唱出的歌照样可以打动许多观众吗?

其次,音乐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音乐是一种高雅的情趣,当人们被一些消极情绪控制的时候,我们听上一曲婉转的曲子,不良情绪顿时烟消云散。经科学证明,如果长期被不良的情绪控制,人们就可能患上各种疾病。比如,如果一个人经常爱生气,那么,脾气暴躁的他如果不能及时抒发郁积在心中的怒气的话,可能就会对他的肝脏造成伤害,因此说怒伤肝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在被不良情绪控制时高歌一曲,或者听上一曲美妙的曲子,就怒气顿消。从这个角度讲,音乐可以让人驱散不良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一点就是当人们在劳作时可以唱一曲帮助自己缓解一下疲劳,我们不是见过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吗?像星光大道的朱之文,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吗,就是喜欢唱歌,无论是农忙,还是农闲,就是爱唱上一嗓子,可以说走到哪,就唱到哪,无关荣誉与利益,就是感到快乐,唱歌给自己带了来了快乐,结果从一个村子唱到了央视舞台,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音乐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的生动例子。当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