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十篇

时间:2023-03-30 11:17:38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1

一、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对中长跑的认知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中长跑的认知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合理的成分。中长跑所要求的意志品质是和必须战胜肌肉长期紧张所造成的困难相联系,在途中不管神经、肌肉如何紧张疲劳,痛苦甚至出现极点时,都应克服困难,毫不松懈的跑到终点。因此,运动员必须具备自觉、主动、机智、持久、顽强、沉着、果断等意志品质。而有许多学生对中长跑没兴趣,认为该项目练起来单调、枯燥。在练习中,经常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全身无力、腹痛、呕吐等现象,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也相应变化。因此产生了害怕、抵触、反感、焦虑、烦躁、冷漠、低落等不良情绪,有少数学生在练习前还表现出脸色发白、心跳加快、四肢无力、不知所措的紧张状态。不合理的认知不仅影响了情绪、导致学生勉强行事,消极减速、有意减跑等行为。缺乏不畏困难、积极向上的进取性,承受不起较大运动负荷,甚至有半途告退的事情发生。

2志趣原因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兴趣爱好。据调查,我校学生对此毫无兴趣的占60.5%,体育锻炼要花时间而影响学习的占26%,怕锻炼后发胖影响体型的占21.7%。加之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意志力较弱,怕吃苦的占22.6%。

由于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缺乏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这些弱点在女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在中长跑测验中,意志品质较为薄弱的学生,对中长跑产生了较强的畏惧心理。

二、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

1.了解中长跑的特征

练习中长跑是为了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提高供血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代谢能力,是锻炼身体的良好方法。因此,中长跑的教学,必须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它的特性。学生第一次体验中长跑之前,必须明确地让他们了解中长跑的特点把“极点”现象说明清楚。甚至可以把“极点”,能体会到的同学都是正常人。强调当“极点”出现时应该采取的对策:调整呼吸,保持呼吸和步伐的一致。因为中长跑时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有机体需要更多的氧来维持运动中需氧量和供氧量的平衡。当供氧量不能满足需要时,组织内能量物质的分解与合成过程进行得缓慢,使能量供应不能满足跑的需要,因而使跑速下降、步长缩短、步频减慢。可见呼吸对发挥正确的跑的技术起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真正认识以上几点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学生就能主动去体验中长跑的过程生理感受,而当学生真真实实地体验过中长跑过程生理反应的感受以后就能轻易地克服中长跑的恐惧心理。目的用以解除思想上和心理上的紧张情绪,提高自信心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2.灵活多样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是一种生动活动泼,愉悦身心的教育活动。教师应该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选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了越野跑,如环绕树林、小溪边、田野上;或者根据学校不同的地形、环境进行中长跑练习;或者限时跑,如限5分、8分钟跑;或者根据在操场上画不同的图形跑;或者定距离跑等多样形式的练习来分散学生跑的注意力,使他们感觉不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采用榜样的教育,在学生中树立一两名榜样,使他们的心目中有榜样的力量促使他们有想练的感觉。同时可播放优秀运动员或有关奥运会的中长跑资料,使学生直观了解中长跑的技术及特点,从而激发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中长跑成绩更有提高。

3.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正面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正确思想认识,鼓励学生自觉地、刻苦地加强思想和身体素质锻炼,从各方面不断强化自己,培养自身的吃苦耐劳精神、顽强拼搏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懂得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

4.良好语言艺术运用

中长跑是一个长时间保持一定速度跑的练习项目,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语言精练,简明扼要,清晰准确,同时富有艺术性,有感染力和鼓动性,使学生在语言的刺激下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感情变化。力争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始终兴致勃勃地处于觅求知识,锻炼身体的积极状态。如,集体跑时可以加一些口号“锻炼身体,振兴中华”使学生更加兴奋,思想更加集中,并有朝气。对身体素质差的同学可以说“坚持,胜利在望。”如测验或者比赛时,对意志力差的同学如果剩下几圈时,说:“只有几圈了,”而不能说“还有几圈,”这样使学生的心理上感学到马上就完成,让学生感到老师平等待人,谦虚可敬,进而乐于接受教师的谆谆教诲,出色完成练习任务。富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做到任何情况下都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忍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积极而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勇敢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反之,对于责骂、训斥、讽刺、挖苦,学生会处于一种被动,抑郁不快的状态,既影响学习,又会产生心理障碍。

5.使学生正确运用,掌握判断知识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2

摘 要 单杠教学是体育系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绩及体育系的发展。为此,本文以某体育系学生为例,重点探讨了单杠课程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旨在提高单杠教学的效率,以供借鉴。

关键词 单杠教学 心理障碍 产生原因 方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且对体育教学效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体操是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的重点,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体操教学需要直接或间接与运动器材发生接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操教学的难题,也导致部分学生对此产生了心理障碍。但体操知识和技能是每个体育系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对增进自身的各项素质及面对各种挑战都有所帮助。由此可见,克服体操教学中的心理障碍是十分有必要的。单杠是体操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较大的难度,且单杠教学中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几率较高。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单杠教学活动中心理障碍产生的运用及其克服方法,希望能够推动体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某学院体育系的本专科学生(150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

从90名学生中随机抽出45名进行分批座谈并做谈话记录,从中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和有价值的结论。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体操单杠教学心理障碍的资料,并对有关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缺乏勇气导致的心理障碍

体操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其要求练习者不光要有健壮的体魄更要具有过人的勇气,这是因为所有的体操项目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对于首次接触单杠课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对于那些缺乏勇气者,在练习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很放松地按照动作的要领去做,便很容易受伤,由此而产生心理障碍。如在单杠教学“杠上转体180度”这个动作,胆子越小,动作越不舒展就越容易从杠上掉下来而受伤。

2.动作理解性错误导致的心理障碍

并不是所有的体操动作只要示范就能让学生学得很好,单杠教学犹是如此,更多的是要通过语言讲解动作要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动作。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很好理解动作要领,但是也有的学生理解出现偏差而由此出现一些身体损伤产生心理障碍。如单杠教学后“摆转体90度下”这个动作字面意思是向下摆,这样很容易落地不稳受伤,其实应该是先向上摆。

3.动作技术掌握脱节导致的心理障碍

每个体操动作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部都有固定的连接,单杠动作更是有严格的节奏性。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动作节奏,不但不能很好完成动作,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如单杠教学中的“骑撑前回环”动作,这个动作要求骑撑状态下先撑起,把身体送出去,但很多学生把这两个环节一次性完成了,这样虽然转动速度快但没有转动半径很容易从杠上掉下来受伤而产生心理障碍。

4.自身结构导致的心理障碍

每个体育项目都有自己的选材特点,体操也不例外。体操项目要求身材中等,重心较稳等。但对于普修课,每个体育系学生无论身材如何都要进行体操学习。在单杠教学中,有些动作对于身材比较高大和上下肢比例不协调的人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更容易失败而产生心理障碍。如单杠上的“腹回环”身材较小者转动和上体较短者转动起来会较容易,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身的结构特点,这种无法克服的困难便会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

5.蛮练受伤导致的心理障碍

体操项目是一种需要综合智能的活动,单杠同样如此。其要求练习者在练习中要积极调动大脑进行思维,从而更好地运用支配肌肉进行工作,协调地完成动作。但有的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这样便很容易导致动作变形而产生心理障碍。如“后倒挂膝上”这个动作要先冲浪然后瞬间打腿才能上去,如果只是会打腿而不会冲浪,一味蛮练就很容易使手受伤,丧失练习勇气,产生心理障碍。总之在单杠教学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以上5个方面只是其中的一些表现,但是都是较为突出的表现,具体的比例如图1。

(二)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

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针对以上5种现象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1.针对缺乏勇气者而导致的心理障碍,教师应善于观察,多给予帮助,支持和鼓励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在技术的学习上可以适当给他们降低练习难度,由易而难逐步提高。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在轻松亲密的环境中使心理障碍得到缓解,进而克服。

2.针对动作理解性错误导致的心理障碍,应在实践的同时加强理论教育,任何体操实践课的学习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单杠也不例外。与此同时教师应积极讲解、示范,对于学生多次出现的错误应及时给予指导纠正,在纠正过后要让学生进行多次练习以形成动力定型,减少运动损伤进而克服心理障碍。

3.针对动作技术脱节导致的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时应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如先进行分解教学使每个动作环节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进行完整教学。再者,教师可以多用语言传达信号或者多示范以建立学生完成动作的信心,同时可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保护和帮助,从而使心理障碍逐步消除,舒展优美地完成教学动作。

4.针对自身结构导致的心理障碍,教师可以酌情降低练习难度,但同时应对他们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他们多进行一些身体素质的练习和心理疏导,更为重要的是让他们进行坚持不懈的技术练习。虽然单杠会使学生在练习中产生一些伤害,但此时教师应多关注他们。在心理障碍出现的瞬间给予学生及时帮助,让他们的心理障碍在第一时间得到克服,提高教学效率。

5.针对蛮练受伤产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应多做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循循善诱。要使他们知道,单杠教学虽然需要力量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更多的还要依靠本体感觉和神经,只有这样才能完美自如地完成动作,减少伤害从而减少心理障碍。

以上5条克服心理障碍方法只是针对不同情况提出来的,当然还有其它克服单杠教学中的心理障碍方法如谈话法、游戏法等。总之单杠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产生的心理障碍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单杠教学中轻松愉快地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的探讨,笔者给出以下几点结论及建议:(一)在单杠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用语言和示范去感染学生,为其克服心理障碍酿造良好的氛围;(二)单杠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因为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克服一切心理障碍的基础;(三)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使学生变压力为动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减少心理障碍产生的几率;(四)单杠教学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种保护措施,增强学生的信心,以克服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3

【关键词】心理障碍;产生原因;游泳教学

0.前言

游泳是一项特殊的体育运动,它在塑造形体、健美健身等方面都有着自己举足轻重的价值和作用;同时,在特定的条件和事件下,它也是一种自救和救助他人的生存手段和技能。然而,在一贯的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它运动场地的特殊性,对它产生了畏惧感和抵触感,这样的现象根本无法去完成学习和训练。所以,必须得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和办法来让学生克服、消除这样的心理障碍,这是学生是否能学习这门特殊运动的关键之处,同时也是基本条件。

1.高校游泳教学中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独立存在的,都是具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所以,游泳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和障碍也存在着内在压力和来自外界的压力:

内部原因:

1.1对游泳提不起来兴趣

拥有多大的兴趣,决定着对这门体育技术学习的认知能力的高低,有的学生由于兴趣浓烈所以他对这门运动的学习很上心,有的学生可能对游泳一点兴趣或者只有极小的兴趣,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的大小的问题。

1.2没有自信,意志力薄弱

一些学生的不够自信,往往在动作练习时,总是不敢迎难而上,缺乏恒心和毅力,由于受到外界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压力,很可能就造成了一些心理上的压力。

1.3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很多人在学习这门体育技术的时候就是抱着试一试,或者是只把它当成是一门挣学分的课程而已。

1.4身体素质较差

作为游泳运动本生的运动环境就是在水下,有的学生因为身体素质较差,不能适应水下环境。比如有的学生由于先天性或者后天性的生理因素,导致自身的抵抗力低下,这就无疑给自己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心理、生理压力。

2.外部原因

2.1自己经历及外界传播恐惧的影响

初次下水时,由于对游泳抱有新奇感和好奇感,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溺水和呛水事件的发生,并对以后照成心理阴影和心理暗示这件事情的危险性的连锁反应。由于这样的经历会照成蝴蝶效应,这样的混沌现象,很快在学生中传开,以至于很多学生都会对此产生畏惧感。

2.2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影响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影响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不能忽略的,这点集中表现在教室的教学质量、教学的素质、教学的方式方法,例如,有的教师由于自身水平的有限性,在特殊教学中的教学风险就相当大,这也变相的导致学生没有了安全感,从而失去对游泳的兴趣。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只有运用了恰到好处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的进度。

2.3教学环境的影响

每个高校由于其地域和性质的不同,所以,其发展的进度和所需的物质条件也就不尽相同,那么在修建教学场地上也就可能造成其的不完善性,并且在很多高校中,游泳的教学场地几乎都是露天的,这也就使得游泳教学很大程度上都收到了气候条件的牵制,因为是露天游泳池,所以它本身的安全系数也会降低。

2.4地点环境的改变

很多的体育项目都能在陆地上完成,一般在陆地上进行体育活动,无形中,学生会觉得很踏实。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多大的心理压力,但是,游泳这门运动必须在水中教学,学生会觉得没有陆地上有安全感,一害怕一紧张这就无疑在环境上给学生造成了心理负担。

3.心理障碍的解决途径

3.1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

健康这个词,在所有人的眼里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在游泳教学中,可以给学生灌输健康的理念,让他们树立健康意识,只有更好的去学习和锻炼,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当学生意识到这些的时候,也会刺激他的心理,使他的心理恐惧和障碍减小,甚至,消除心理障碍。

3.2专门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训练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边教学边讲授一些克服解决心理障碍的方式方法,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特别针对一些,心理素质极其差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使用自我暗示法,或者教师运用激励法去刺激他。

3.3教师要时刻注意保护和关心学生

教师在游泳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关心和保护,这是解决学生心理障碍最直截了当的办法。让学生心里觉得受到了老师很好的保护和帮助,这样他们会倍加的感觉很安全,对学生要时刻不忘关心,让学生感觉到被重视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水中或者岸上运用正确的保护方法,来消除学生对水的心理恐惧,有效的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快乐和安全感,借此,保证教学的有序正常进行。

3.4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学是个双边的过程。一边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和最终的目的。教师作为一个传授技术知识的人,所以,要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基础技能和教学的专业知识运用正确、正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尽可能的提高教学的安全性。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4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 解题障碍 数学学习 初中生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会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适应二十一世纪新型劳动者的需要。而列方程解应用题正是为了适应这方面的需要;列方程解应用题从本质上讲就是把应用题中所包含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数学的抽象语言(符号语言)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去解决问题,故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关系到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从近几年各地中考命题来看,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题量逐年加强。但很多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存在题目太难、难做高分,不会做的畏惧心理。让学生认为数学学科学习困难,导致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因此如何克服初一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教育的一个重点。通过对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发现以下问题:人教版的教材和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比较,应用题的内容变化很大。大多数教师对自己的应用题教学感到比较满意,但也只是认可到只有大约一半的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过程中畏难情绪严重。绝大多数教师比较清楚学生解应用题的障碍,但是缺乏深入的研究,也苦于没有较好的教学策略。

1、障碍的形成

1.1 题干较长时,数据较多时学生就会产生题很难的畏惧心理,导致学生不愿动手或怕动手的心理。如题四中,本来是很简单的源于生活的应用题,由于数据较多题干较长,学生就不愿动脑思考,动笔计算。

1.2 未知数的设立,初一学生未能从小学的计算方式在转变到新的运算方式里面,习惯用小学方法进行解答。对未知数的设立不够理解。

1.3 不能找到等量关系,许多学生在解题时不能找到等量关系,如第二题中,隐含的航程是一定的,学生不能很快甚至不能找出此等量关系。导致不能列出方程。

2、应对的措施

2.1 对题干较长,数据较多的处理方法。对题干较长的处理方法,采取这类小练习应具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每步过渡都有铺垫等特点,若再加上适当的图表,学生做起来就不会感觉有太大困难。显然,小练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完成,符合“学生参与原则”;围绕原问题,小练习按“小步走”的方式依次提问,难度由浅入深,符合“循序渐进原则”;小练习将原问题的基本面逐步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解决原问题的方法与自己熟悉的方法之间的关系。

2.2 对未知数的设立。对题二中的顺风问题我采取亲人体验法,让学生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举骑自行车为例(因为大多数学生会骑自行车),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并同时讲清,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所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一个是水流速,一个是风速。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同时给出:顺水行船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理解记忆。

2.3 对等量关系的问题解决,采取四种问题的分析,加强学生寻找等量的锻炼。四种题型的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比小学所用的硬方法解应用题要容易简单得多,但因为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方程,对列方程解应用题普遍感到吃力。主要原因是学生理不清题目中各个量的关系,无法找到等量列出方程。

2.4 种常见题型找等量列方程的要点如下:工程问题:此类题目一般是有几个对象参加完成工程任务,题目条件1、给出几者之间工作效率的关系:题目条件2、这项工程分几个阶段完成或是由几个对象完成。条件2是列方程的关键,其等量关系就是几个阶段的工程量加起来就是总工程量,或是几个对象的总工作量加起来就是总工程量。行程问题:最常见的是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其中相遇问题的要点一般是所用的时间相同,但是由于速度不同,从而导致路程不同;追及问题则是路程相等,所用的时间之所以不等,是因为速度的差异。等量关系就是一方的路程或是时间加上差异量跟另一方相等。上述问题是初一列方程解应用题最常见的题型。

总而言之,列方程解应用题,要点是理清题目的层次,分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或是一个量变化前后的关系,从而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值得肯定和推广的学习方法

3.1 加强基本训练

如简单的例题:1、根据数量间的关系让学生先讨论列出表示未知数的代数式,使学生会用代数式正确反映复合数量关系。如:甲数为a,乙数比甲数的3倍还多8,乙数是多少?2、要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沟通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内在联系,列出代数式。如“一匹布长34米,用这匹布裁剪了15件同一规格的衣服还剩1米布,平均每件衣服用布x米”。要求学生根据下列问题列出相应的代数式:a.做15件衣服用的布?b.剩下多少米布?以上两项训练也可以反过来进行,即根据代数式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或所表示的数量。3、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某些句子写出或补充数量关系式,帮助学生把列方程解复合应用题的思考重点引向寻找主要数量关系方面。

3.2 注意思考方法

从算术法解应用题过渡到方程解是思考方法上的一次转折和飞跃。学生在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过程中,要把未知数和已知数一样看待。这样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就成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而复合应用题数量关系较复杂,在多个相关的基本数量关系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那么寻找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也就是列方程解复合应用题的关键。另外列方程解应用题又是以算术解法作为基础的,同样需要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综合。

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先确定题中的主要等量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法列方程的思考方法,运用分析的思考方法列方程一般是在主要数量关系比较明显时采用 从部分入手,引导学生先根据未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已知数的直接关系,用代数式或算式表示新的数量,然后找出主要等量关系,把代数式或算式组合为方程,帮助学生掌握综合法列方程的思考方法。

运用综合的思考方法列方程一般可在主要等量关系比较隐蔽时采用。有时可借助图解如线段图,框图,表格图等方法,直观形象地反映数量关系,便于学生寻找主要等量关系。

3.3 注意一题多解

按照例题中“想一想”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应当注意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找等量关系,开拓学生地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一道题,是用方程解容易还是算术法解容易,掌握两种不同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力求解题时省时。

这时要组织学生从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两种思路的本质差异上加以区别。方程解法使从等量关系出发,由已知推算未知另外要求用方程解的同时也应注意让学生会用算术法解。这样通过对比,也可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两种不同的思路,而且体会到用方程解逆向复合应用题的优越性,从而提高学生用方程解法的自觉性。

4、结语

在采取上述方法的教学过程后,我觉得学生普遍对列方程解应用题不在心存畏惧,对我所发现的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变。因此我认为上述方法对初一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起到了效果,发挥了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士琦.数学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3.

[2]陈焕斌.列说解题反思[M].中学数学研究,2006(9)15-16.

[3]陈英和等.关于数学应用题心理表征策略的新理论[M].心理学,2004(1),2-4.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5

【关键词】高职生 学习心理障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071-01

一 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障碍的表现

1.无目标

没有规划人生目标,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的动力也没有,生活的目标是顺其自然,这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反映出来的一个问题,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主要表现有:学习不主动,缺乏动力和热情,课前、课后不预习、不复习,对老师安排的任务不认真完成;上课不听讲,没精神,下课生龙活虎,精力旺盛;经常无故迟到,千方百计逃课;白天睡觉,晚上彻夜上网。

2.很自卑

自卑的心理现象在高职学生中较常见,很多高职学生觉得自己各方面低人一等,高考失利后恐惧失败,什么事情都不敢尝试。

3.懈怠

很多的高职学生对自己要求不高,学习怎样也无所谓,考试能蒙混过关就行,一些荣誉方面的事情想都不想,看起来冷静自制,无所欲求,实际上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缺乏理想。

二 造成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

1.心理素质脆弱

心理素质脆弱,由于教育和家庭的影响等方面的原因,这类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以往的生活模式已形成,只能接受成功,而不能经受失败,因而在新的环境里容易受挫,一旦挫折强度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失望自卑,心灰意冷,萎靡不振。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没有目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觉得学到的知识对今后没有什么用处,得过且过。

3.不良社会传媒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

大众传播手段越来越先进,大学生辨别能力差,崇尚科学但又盲目崇拜。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不能配合学校的教育,对孩子不能正确加以教育和引导,从而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

三 解决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策略

1.要重视预防机制的建立完善

第一,狠抓学生的入学教育。入学教育是让高职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合理自我定位的第一步。所以,学生入学后一定要开展入学教育,教师应在学生入学开始,就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没必要对高职学生的身份感到不适应,帮助他们分析职业教育的现状,引导其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地位和意义,充分认识高职生的社会价值,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使命感,强化学习的动力和对学习的兴趣。

第二,授课教师各方面素质的完善。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关心和爱护,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从心里真正接纳教师、爱教师,最后转化为爱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信赖,也会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等;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注意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

注意培养高职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健康的学习心理包括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定的学习信念、顽强的学习意志、良好的学习行为、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学习心理教育,提高学习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教师应注重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引导其平静而又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确立合乎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第二,加强学习动机教育。合理的动机是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因此,一方面进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教育,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帮助他们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方向性和有序性。

第三,学习兴趣的养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对一项工作感兴趣,在工作中可以发挥出60%~80%的潜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抓好专业教育,加强对专业的特点、历史以及发展趋势的介绍,知之深,方能爱之切。再次,要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另外,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以增强学习信心。

3.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事实证明,学校教学抓得紧,校风校纪严明,学风就好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一些,问题就会少一些。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人文内涵、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校的首要大事。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6

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出于对这一科的好奇和兴趣,很愿意学这一科。由于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具体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致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天长日久,便由喜欢到畏惧到厌恶以至最后放弃这一科的学习。

一、掉队原因探析心理障碍是掉队的重要原因。造成学生掉队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中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母语的语言、?语法、词汇相当熟悉。当他们接触一 门与母语表达方式迥然不同的新语种时,由于两种语言的三要素相差甚远,在接受目的语教育时,心理上产生一些障碍。这种心理障碍首先表现在语言转换过程的不适应:汉语为方块字,英语为拼音文字;汉语的字有四声,英语每个词有重音,且有连读、失去爆破、辅音同化等方面的问题;汉语的词基本上是双音节,而英语每个词的音节不一。初学者不掌握目的语这些特点,一部分学生常常是用学习汉语的规律来指导自己学习英语,因而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所以,初学者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他们不断克服这种旧的认知习惯,建立新的认知习惯,克服母语的干扰,不断扫除心理障碍的过程。这个过程过渡得越快,外语学习效果就越好;难以克服,则掉队。

2.教师对如何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研究不够,指导跟不上去。

由于教师不掌握学生心理障碍,单从技术(知识和技能)上指导,矢不中的,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方法的不力,使这些本来可以争取过来的“同盟军”,没有争取过来。掉队生队伍的不断扩大使掉队生在心理上也得到“安慰”。他们觉得既然有这么多人都不学英语,我何必勉强跟着学,我倒不如把这个时间用到数学、语文上,用到这些学科上还能有点效果,用到英语上是白费时间。这种情绪一旦在班里蔓延开来,则愈加不可收拾,甚至会影响到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中等学生。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7

摘要:近年来,受市场经济调控等各种原因影响,大量职工被迫下岗,同时面临着重新就业的问题。中年女性的下岗再就业也存在着很多障碍,其中类似于情绪失落、就业压力增大等心理障碍显得尤为明显。本文就中年女性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心理障碍特征,提出如何创造有利社会条件的相关对策,帮助广大中年女性克服下岗再就业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 :中年女性 下岗再就业 心理障碍 社会条件

在我国社会现有问题中,下岗再就业问题的形势较为严峻。下岗再就业对于员工个人来讲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不仅需要针对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进行深入学习,还要承受来自社会人际关系以及自身方面巨大压力。其中中年女性的下岗再就业存在着较大难度,就业形势也相对处于劣势,对于中年女性的心理也将产生不小的冲击。因此,针对以上因素,政府应该致力于打造有利于中年女性克服下岗再就业心理障碍的社会条件,促进中年女性下岗员工积极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下岗再就业。

一、中年女性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心理障碍特征

大部分中年女性正处于生活安逸、工作稳定的享受时期,虽然中年女性往往对事业的发展意识较为薄弱,但其生活状态是稳定、安逸的。这种优质的生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份稳定的工作,一旦受到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年女性下岗,便会打破往日平静的生活态势,使其产生了一些不良心理反应,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对下岗再就业的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受到历史因素影响,我国大多数中年女性在适合学习的时期经历了文革,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中年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自卑心理也随之而来。另一方面,中年女性在生理上往往处在更年期,身体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身材和外貌也无法与年轻时相提并论。身为女性往往很难接受这一现实,致使自卑心理加剧,逐渐开始怀疑自己甚至产生自我否定心理。由于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状态,社会交际能力也随之下降,对下岗再就业的积极性也无法提高,逐渐形成下岗再就业的主要心理障碍。

2.畏难心理。处于失业状态的中年女性往往没有一技之长,无法进行专业性较强的特别工作,并且受到年龄的影响,对新事物缺乏兴趣,同时社会交际能力也不够强大,使得中年女性的生活空间较为狭窄,不能经常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在下岗再就业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畏难心理,不愿意去主动争取再就业机会,害怕竞争所带来的失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常处于被动状态。

3.抱怨心理。下岗中年女性的情绪缺乏稳定性,很难冷静、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不能够完全认识到导致自己下岗失业的根本原因,往往将错误责任推卸至其他因素,并且习惯抱怨、怨天尤人,自认为世界不公平,没有为自己提供合适的平台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这种强烈的抱怨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心理障碍的形成,导致中年女性失业者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很难立足自身,更不用提再就业。

二、如何创造中年女性克服下岗再就业心理障碍的社会条件

1.从法律层面上保证中年女性对下岗再就业的可操作性。虽然我国存在着有关保障女性就业权益的法律规定,但是在具体对再就业的可操作性上较为薄弱。实际市场调控过程中仍存在着歧视女性就业的行为。因此,需要相关政府部门针对该现象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为中年女性克服下岗再就业心理障碍提供充足的法律力量

2.政府实行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大多数中年女性失业者在面临下岗时,往往会感到无助和迷茫,这时就需要外界力量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政府实行有效地扶持政策,对迫切需要帮助的下岗中年女性实施最直接的经济帮助,对减轻失业者的心理压力也有帮助。根据对青海省各个市县一些下岗中年女性的调查显示,不同地区的受调查者对该地区再就业问题关键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政府实行扶持政策需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就业情况,通过不同的扶持途径,最终达到同一效果。

3.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失业会带给下岗中年女性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心理层面上,政府在提供给下岗中年女性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机会等实质性帮助的同时,还要及时提供心理层面上的援助。通过对心理的检测、交流和辅导等方式,为其舒缓不稳定的情绪、提高社会归属感、调动就业积极性,从根源上为克服下岗再就业心理障碍提供援助。

总之,政府需要根据下岗再就业的心理障碍特征,提出并实行帮助中年女性有效克服心理障碍的政策,为其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从根源上消除负面影响,从而再就业。

参考文献

[1]王颖.关于提高下岗失业女性就业素质的几点思考[J].中国妇女网,2007(8)

[2]伍君仪,刘晓星,伍展虹.失业人员最易自杀[N].广州日报,2009(9)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口语学习;情感障碍

0.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世界语言和国际官方语言,在国际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几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内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英语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二语言,但是我国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尤其是农村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十分滞后。当今社会英语口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是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英语口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为了弄清农村初中生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我对某农村中学初一和初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课堂的现场考察,经过分析发现,初中生英语口语的学习与他们的情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校初中生在英语口语的学习当中所存在的情感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缺乏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自卑心理、淡漠心理,下面我将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

第一,在英语口语学习兴趣方面,由于农村普遍存在初中阶段才开始接触英语,英语口语的学习基本没有什么经验,如果在寻常的英语学习中没有激发他们学习的因素,将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在英语口语的学习带着较为强烈的消极、厌烦乃至抵触情绪,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将大幅度降低,从而降低对英语口语的学习质量,英语口语的表达方面能力。

第二,在英语口语学习自卑心理方面,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极将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尤其是在英语口语的表达方面。自卑心理的学生在英语口语的学习当中,往往表现为缺乏主动、缺乏积极的口语学习热情、没有学好口语的信心,不主动进行英语的口语表达等。

第三,在英语口语学习淡漠方面,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没有正确的认识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本土语言的本位思想十分严重,从而导致学生往往忽视了英语的学习,在英语口语的学习方面,更是漠然视之,这样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英语成绩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久而久之也会变得淡漠学习。

2.克服情感障碍的意义。据有关专家研究结果,在英语口语的学习当中,英语的认知特点与情感特点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一方面,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情感方面在英语口语的学习当中具有两个重要的意义,克服情感障碍、解决情感障碍方面的问题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效果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消极的情感则对语言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众多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当中,情感方面的因素是首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情感方面的问题不仅仅对英语口语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在英语口语的教学当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十分重要。因此,既关注认知也关注情感是语言教学中不可缺的, 关注情感可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语言学习也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比如, 合作的语言学习有助于发展学习者人际交往能力, 而人际交往能力正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3.克服情感障碍的措施。从上述克服情感障碍的意义上可以看出,在农村初中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当中,帮助学生克服情感障碍十分重要,针对如何克服学生的情感障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转变学生对英语口语的不正确认识,纠正学生的的英语口语观念,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英语口语的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在英语口语的课堂教学当中,播放英语电影、英文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并在课堂上多采用英语口语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英语口语的练习,促使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学生在英语口语学习方面不主动开口说英语是因为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和家长等均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口语学习的自信心,比如,教师、同学等适当鼓励等。

其次,从教师的方面来看,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在英语口语的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营造一个有利于英语口语学习的氛围。由于英语口语的学习在说方面的练习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办黑板报、英文诗歌的朗诵、创办英语角等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口语学习环境,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采用英语进行交流,比如,吃苹果,可以说“eat apple”、平时的问好多用“Hello、Good morning”,自我介绍多用“My name is······”等[2]。

4.结语。总之,英语作为我国的第二语言,在英语口语的学习当中,情感因素十分重要,只有在转变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情感观念和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口语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口语学习情感障碍,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说英语的环境和氛围,才能突破农村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瓶颈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促进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9

分析孙先生造成家庭生活不和谐的原因很简单,夫妻二人存在误区,误解。孙先生对糖尿病引起的功能障碍(印,男性俗称阳痿)认识不够。而妻子的误区是缺乏对糖尿病丈夫的理解和对糖尿病并发症基本知识的了解。

糖尿病的代谢紊乱,使得男性分泌雄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发生障碍,以致相应的激素水平降低,造成生殖内分泌激素分泌功能障碍,引起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的困扰下,血管壁发生痉挛,动脉挛缩而导致供血减少,自然而然地会损害功能:而大血管硬化及微血管改变,甚则微血管闭塞,也是糖尿病性阳痿的重要原因。此外,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也可影响。据美国调查资料显示,200万糖尿病患者中有100万左右的患者存在印,占50%。年轻糖尿病患者(30-35岁)出现印的机率为25%,而50岁以上者较多,60-65岁糖尿病人ED发生率为75%。国内对6700多名男性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印的患病率高达78%。

性生活也是一种体育锻炼

孙先生担心过性生活会使糖尿病病情加重,这实际上是心理障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迈克尔?西里戈廉教授指出,“性生活也是一种体育锻炼。”如果一个人每周有3次性生活,一年内就有150次左右。如果每次性生活以10-15分钟计算,共计1500~2250分钟,相当于25~38小时的运动量,需要消耗7501~11250千卡热量,相当于慢跑120~180公里的距离。这与糖尿病运动疗法是一致的。还有资料报道,体重55公斤的人在时,每分钟消耗的热量是42卡,相当于网球双打,每分钟消耗的热量是40卡。可见合适而规律地进行活动,更能促进身体能量的消耗,并增强体质。国外资料报告,根据性活动持续的时间、性反应和的重复情况,大约需要消耗600千卡的能量。这相当于要求糖尿病患者一天的运动量。

心理性阳痿与器质性阳痿关系密切

没有任何资料能证明,糖尿病正常性生活会使糖尿病病情加重或恶化。糖尿病人可以进行正常的性生活,良好的状态,良好的是“性”福的源泉。但当糖尿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尤其是心、脑、肾受到损害时,性生活不宜过度,情绪不宜激动。

糖尿病并发障碍,可分为心理性阳痿和器质性阳痿。相当一部分患者属心理性阳痿,如患者对糖尿病疾病的焦虑是导致阳痿的重要心理因素。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轻度的障碍(不易、硬度减弱、持续时间变短)后,害怕性生活等心理压力会进一步加重阳痿的程度。如果此时糖尿病得不到良好的控制,轻度的障碍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就会发展成血管硬化,微血管闭塞,继而成为器质性阳痿。

面对性生活,您该怎么办

1、首先要进行心理调节,消除焦虑,克服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精神到肉体都要放松,必要时还应去看心理医生。

2、大家常说“我的健康我做主”,糖尿病患者要“早发现、早诊断”,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如病变较轻,治疗较早,尚有恢复的可能,让患者远离ED等并发症,留住或重新找回“性”福。

3、在控制糖尿病的基本治疗原则下,辅以B族维生素、扩血管药物、补肾壮阳的中药或针灸治疗。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过度饮酒、熬夜等。

4、夫妻家中自助疗法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配偶的关心、体贴和谅解很重要。妻子应鼓励丈夫过性生活,可延缓或防止丈夫产生器质性阳痿。(1)做身体抚摸训练。除了生殖器,身体其他部位都可以抚摸,根据被抚摸的感受随时调整抚摸的部位和方式,每天至少训练20分钟,坚持1周,环境要保持温暖、安静和不受干扰:(2)进行包括生殖器的全方位身体抚摸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患者的功能会逐渐有所恢复:(3)刺激和抑制的训练。患者保持被动和无状态,配偶用手刺激。再用手指施力挤压冠状沟部抑制,如此反复训练直至能充分。

5、合理的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

西地那非(商品名:万艾可):空腹状态下口服,对大多数患者的推荐剂量为50毫克,性活动前1小时服用,实际在性活动前0.5-4小时内任何时间均可服用。

伐地那非(商品名:艾力达):推荐起始剂量为10毫克,性活动前大约25-60分钟服用。

他达拉非(商品名:希爱力):具有更长的作用维持时间,一般推荐剂量为10毫克。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来就高于常人,这类改善ED的药物普遍存在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血压升高等风险,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吃正常量的1/2到1/3,千万别过量服用。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不要乱服药,特别是“补肾壮阳”的保健品,盲目滥补不但起不到“壮阳”的作用,反而有可能越补越“虚”,使印的症状更加严重,雪上加霜。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篇10

一、掉队原因探析

很多英语老师们认为心理障碍是掉队的重要原因。造成学生掉队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初一年级的学生对母语的语言、语法、词汇相当熟悉。当他们接触一 门与母语表达方式迥然不同的新语种时,由于两种语言的三要素相差甚远,在接受目的语教育时,心理上产生一些障碍。这种心理障碍首先表现在语言转换过程的不适应:汉语为方块字,英语为拼音文字;汉语的字有四声,英语每个词有重音,且有连读、失去爆破、辅音同化等方面的问题;汉语的词基本上是双音节,而英语每个词的音节不一。初学者不掌握目的语这些特点,一部分学生常常是用学习汉语的规律来指导自己学习英语,甚至在表达时也是用汉语的思维表达英语。因而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所以,初一新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他们不断克服这种旧的认知习惯,建立新的认知习惯,克服母语的干扰,不断扫除心理障碍的过程。这个过程过渡得越快,外语学习效果就越好;难以克服,则掉队。

2.教师对如何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研究不够,指导跟不上去。由于教师不掌握学生心理障碍,单从技术(知识和技能)上指导,矢不中的,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方法的不力,使这些本来可以争取过来的“同盟军”,没有争取过来。尤其是在平行班级里掉队生队伍的不断扩大使掉队生在心理上也得到“安慰”。他们觉得既然有这么多人都不学英语,我何必勉强跟着学,我倒不如把这个时间用到数学、语文上,用到这些学科上还能有点效果,用到英语上是白费时间。两次的期中,期末考试班级里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出现不及格的现象,而且这种情绪在班里蔓延开来,则愈加不可收拾,甚至会影响到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中等学生。到了初二,落后面开始增加了。这次八年级的期中考试已经有30人不及格,而且现在学英语很被动,无法张嘴用英语表达。在课堂上都是很羡慕的看着别的同学大声发言。而自己却低着头,声音小的连自己都听不见。

3.现行中学英语教材每节课的份量很重,外研版的教材对听说技能要求较高。不能单靠听、说这两项能力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获得,还要其他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佐助才能培养出来。在课堂上教师既要讲,又要引导学生练,还要考虑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等问题。由于教学内容多,教学模块内容深,时间紧,班级人数众多,学生们的性格有的开朗,发言的机会也多。有的内向发言的机会就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学校采用加课时的办法,有的采取赶进度的办法。加课时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赶进度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加之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贪玩,一堂课的时间也仅能听见20分钟,要不然就开小差,眼睛也不跟着老师走,而是在发呆,课后更不大动脑筋研究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没有及时解决,便滑了下来。

4.有的学生已抱定初中毕业后不继续升学的打算,他们觉得不值得在英语学习上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这一部分学生是不好争取的。父母的期望值不高。但这部分学生毕竟是少数,他们的影响力在学生中不大。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后协同班主任去做这些学生和他们家长的工作,多给掉队生讲一些身边有远大志向的学生的事例来开导他们。有的掉队生就是在一念之差的驱使下便索性和英语“告别”的。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做些个别工作,使他们回到学习英语的队伍里来。

二、全面、准确地贯彻大纲

克服心理障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是防止大面积掉队的重要措施:全面、准确地贯彻教学大纲,对防止大面积掉队有重要意义。

大纲把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目的定为打好初步的基幢。把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视为实现真实交际的准备阶段,而不是要求学了英语立即用英语去进行真实的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