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课程十篇

时间:2023-04-09 13:30:46

初三化学课程

初三化学课程篇1

关键词初三化学探究教学研究

化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它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应用性。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遵循新课程教学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以下是本人对化学探究教学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探究兴趣,作为化学教师,要根据学生以前所学的化学知识,以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还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多分析,勤思考。教师还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见解,表扬肯定其正确的想法,对于其中的一些错误要善于诱导,及时进行改正,深化学生的思想,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多为学生布置开放性或有梯度的化学问题,尽可能的为学生制造主动思考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原子”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当α粒子穿过金箔时,为什么只有极少数能够将其穿透,且没有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为什么一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从而改变了运用路径?为什么有少数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的质点又被反弹了回来?然后让学生根据以上问题展开讨论,以此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原子内部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而且带有正电,在原子核外还存在相当大的空间”这一现象。紧接着再提出问题:原子中的原子核带有正电,原子核外电子带有负电,那么原子带有什么电荷?原子能够分为原子核与电子,那么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学生最终明白了:原子中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是不显电性的。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所获取的知识,一般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即使忘记了,仍然可以通过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因为,这一方式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鼓励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探索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既是探索、发现、验证的重要手段,也是创新的根本。初中化学实验集“光、色、声、态”于一体,能够给予学生直观、形象的感性体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优势所在,通过实验,学生高度集中了自身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因此,作为化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作用,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化学教师应精心设计和安排每一个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探索性的实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以下几种探究性实验: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大理石与浓盐酸反应、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学生通过分别实验发现: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就停止了反应,打开瓶塞后可看到有大量白色雾气产生;而利用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时,速度却太快了,不利于观察;由此可见,这一实验最好选在大理石和稀盐酸进行反应,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过程,不仅有利于激发实验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与素养也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当我们学习类似于溶解的这类化学现象时,应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进行。

三、有效利用习题讲评等途径渗透探究思想

习题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重在“阅读”、“思考”、“共同探究”、“给出答案”几个环节。课堂知识要得到巩固,必须通过习题来完成。在习题讲评中采用探究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推理、信息处理等能力,有效地构建知识网络、对学生主动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建立都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铺设台阶,引导学生的思维指向到设疑一探索一发现一解决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启发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途径探索解决方法,自己体会、“发现”规律;再根据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逐步变换条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多方位展开,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去,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

总之,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探究教学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尝试,大胆实践,更好的发挥探究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郑长龙等主编.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蔡文广.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探究性教学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09,(11).

初三化学课程篇2

【关键词】跨文化护理背景 健康评估 三位一体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5-02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迅速发展,国际护理人才短缺。而确立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和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护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1]。如何与国际接轨,成为高等护理教育的当务之急,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护理专业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双语教学活动[2,3],但传统高校护理的双语教学仅靠开设一门英语课程,大部分学生只能掌握有限的英语,难以到达到专业精通的程度。双语教学是对英语教学规律进行深入探索而得出的一种培养并掌握英语能力的新教学方法,它顺应了近年来“英语教学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趋势(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满足了我国护理对双语人才的需求[3]。为此,在高校的护理专业教学中开展跨文化教育,是高等护理教育和时代进步自身的要求。

1.健康评估课程“三位一体”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模块建设

高校护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包括护理专业英语和(现代)医学英语的内容,而医学专业基础英语是其语言基础,护理专业英语又是基于现代医学英语基础之上的。因此这一课程是连接普通英语(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及最终达到用英语进行有效专业交流彼岸的桥梁。而在高校的双语教学中,英语水平的提升、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三者如何相互契合是高校护理专业双语教学课堂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真实再现高校跨文化教学现状,摸清高校跨文化教学中的根源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分析研究、改革高校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培养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综合双语教学、跨文化交流以及语言沟通文化应用等研究成果,以遵义医学院护理专业的健康评估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从技能培养、专业教学、教学素材、教学手段、师资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构建“英语+跨文化+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双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包括:英语(基础英语+专业应用英语)、跨文化交际学知识应用和护理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块。

1.1英语(基础英语+专业应用英语)

专业医学英语基础:健康评估课程注重医学英语语言的应用和理解,尤其注意基础英语中一些语法、词汇以及时态在医学英语中的出现和变化的特点。合理的选择各种类型的医学专业英语文章,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同时配以听说、翻译、临床同步练习等,有利于学生从基础英语转向专业护理医学英语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课程教学板块:

专业医学英语基础I:24学时(本科/研究生)

1)专业护理学术语学2)护理专业经典SCI文章3)临床专业医学英语听说

1.2专业医学英语应用:健康评估课程注重将医学英语的教学与护理研究及临床护理评估相结合。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与需求,设计以下两个教学模块,包括:医学英语应用I:20学时(本科/研究生)

1)护理文献检索2)英文护理文献的快速阅读及理解 3)英文护理文献写作及翻译

1.3护理专业英语: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主要以阐述评估护理对象对生命过程及健康问题反应的基本方法,是护理学的方法论的课程,以约定俗成的护理专业英语术语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介绍整体护理程序,保证护理程序的顺利进行。使学生掌握护理评估过程的英语翻译与表达。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同时注重跨文化交际学知识的传播,使学生在了解中西医学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传播护理学、进行国际护理学学术交流。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

护理专业英语:24学时(本科/研究生)(其中临床实践训练8学时)

1)护理学国际会议文献翻译 2)护理学英语临床实践 3)模拟护理学国际会议交流能力

健康评估:8学时(双语教学):1)社会评估2)心理评估3)家庭评估4)文化休克

2.三位一体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2.1改变传统高校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讲解内容与安排学生自学内容相结合,扩充性课堂讲义内容与课本教材实际内容相结合,与学生互动翻译等练习和组织学生一起评判、讨论并加以分析相结合,组织学生反复练习临床护理相关口语与课程教学光盘的演示相结合。广泛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信息网络资源,使用MEDLINE、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等英文医学文献搜索和阅读,并在学校的网络中心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文章检索与阅读教学、网络医学专业新闻听力训练。注重学生的应用与实践,撰写护理论文常用语段,注重时态和语法的应用;要求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测试的学生面向全护理学系作护理专业健康评估的双语教学片段或用英语作护理科技报告。

2.2引入护理研究课题导向(Nurs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nPBL)的教学方法

英语护理查房的基本技能培训及对患者进行英语护理程序评估的师生模拟的情景教学比例较高;通过与护理专业双语教师的良好合作,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分组开展模拟英语护理教学查房,通过分病例、分科室及模拟英文问诊的护理查房训练等,使学生在护理评估的实践环境中熟练运用各个临床科室常用护理专业英语用语,同时从与患者单一的形式交流进一步扩大为:护理问题汇报、门诊评估对话、护理英语查房以及护理病例讨论等在内的多种语言形式交流训练。同时,设计了护理英语专题的临床实践活动,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小型护理英语临床实践活动。此法旨在深化课堂双语教学,促使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环境中,解决实际的临床护理问题。

最后,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阐述了跨文化能力、沟通言语与护理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关系,深入剖析跨文化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明确指出高校《健康评估》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为目标的跨文化教学。

3.实践

3.1 科研与临床实践

(1)借助学生的临床见习和假期的大学生实践活动,通过教师设计,师生共同参与临床见习。有针对的训练学生,例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查房、英语护理交班、双语角色扮演、英语护理病历分析等等。

(2)问卷调查:教师设计信效度较高的调查问卷,师生共同参与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数据分析,了解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统计学中的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分析。

(3)师生访谈:教师设计访谈提纲,从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访谈、德尔菲法剖析跨文化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2 课程准备与双语教学

(1)课程准备:首先进行《健康评估》课程的试讲,经护理学院专家组评选确定讲课教师。由于现阶段我国尚缺乏《健康评估》双语教材,我们参考了国外一些先进的《健康评估》教材,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健康评估》教材,教师自行编写双语讲义,发给学生使用。

(2)双语教学:《健康评估》一共82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6个,实验学时26个。使用全英文PPT,跨文化交流的“三位一体”双语讲授方式。即:课堂上较难的专业词汇翻译解释用汉语,课程中的难点、重点用汉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交替讲解。实践教学环节一共26个学时,采用英文病例或是英文SCI文章导入,采用情景教学法,由教师首先演示临床沟通用语和常见操作,学生角色扮演分小组进行英文沟通交流和评估。

(3)教学评价:采用教师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健康评估》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一共发放问卷140份,有效回收140份。回收率100%。

4.结果

4.1 学生对《健康评估》双语教学的总评:调查学生对整体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水平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4.2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0%的学生对该模式教学活动持肯定态度,10%的学生不赞成此种教学模式。

5.讨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以及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比邻香港、澳门,涉外医院的建立,外资医院在横琴的不断引入,跨文化交际和双语技能是满足今后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评估与基本交际的需要,因此这样的复合型国际护理人才越来越成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须[3]。本次研究有80%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模式对提高英语尤其是临床专业以及科研英语有极大的提高,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有益于掌握护理前沿学科知识,开拓国际视野。同时亦说明了该模式教学较适合于现阶段学生的专业水平;但一部分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度较低。对此,教师需要增强个体英语表达和翻译、沟通能力;对于学生应努力提高基础和专业英语水平。调查还发现1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双语水平不能驾驭双语教学的要求。因此,除了学生,我们的教师也应加强英语专业、基础以及口语训练,提高教学满意度。

对于学生,理想的双语授课比例应该是各占一半,最好是中英文对照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不是很理想,尤其是专业和口语水平。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英文的比重。同时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英文回答问题的频率较低,20%的学生表示没有使用英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些都说明学生在双语教学的主动学习有待提高。

《健康评估》双语教学不但是让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护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意义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双语教学通过英语学习护理专业知识为目的,促进学生对中国和英美两种不同文化的沟通与交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双语教学可使学生产生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国家应在教育体制和政策上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扶植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护理学《健康评估》双语教学模式之路[4]。

参考文献:

[1]衡艳林.《外科护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99-100.

[2]吕探云.《健康评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初三化学课程篇3

以新课程改革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组织学习工作。

针对我省新高考“3+2方案”,加强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确保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争取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教研基地,加强基地的校本课程研究,用多种方式培养基地化学教师队伍,提升基地化学教研组的教研教学水平。

加强课题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中从实施、评价和教学技术等方面开展多角度、多层面的专项性的课题研究。

加强青年化学教师培养工作,重点抓好青化会活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学习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做好20__年省初中化学竞赛和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赛组织工作。

充分利用“化学工作室”(原化学教师电脑沙龙)良好的基础条件,加强“使用先进教学媒体,利用丰富网上资源,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的专题研究,办好化学教师自己的网页。

具体工作分述如下:

一、新课程试验

1.新学期前,用专家讲学、研究课、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新一轮培训工作。

2.继续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

实施方面,继续加强教材教法和课堂教学研究,总结一年来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成绩,把教师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专著。

评价方面,扩大“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过程记录研究”的研究队伍,加强化学学习的过程评价;做好今年《化学考试说明》的使用与研讨工作,搞好初中化学学习的终结评价,为今年化学课程改革划上圆满的句号,也为明年的课改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3.成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学习组”,用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学习活动,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4.2月底或3月初,组织化学教学研究人员等,参加省学会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活动;4月份,对XXX市武进、金坛地区进行新课程调研。

二、常规工作

1.初三年级

(1)利用本学年第一学期的期终化学教学调查测试题,认真做好初三化学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在开学初进行一次教学质量分析。

(2)由初三年级“中心教研组”牵头,以“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学习研究组”为骨干,利用专题讲座、研究课、研讨会、“教研沙龙”研讨活动等形式,分“常见的酸碱盐”、“食品中的有机物”、“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复习”等若干专题,每月进行1~2次教研活动。力争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能落实到化学课堂教学实际中去。

2.高一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__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一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由高一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在2~5月份,以“元素周期律”和“硫及其化合物”等为课题,开研究课2~3节。

(3)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研究。进行1~2次研讨活动。

3.高二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__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二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由高二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在2~5月份,以“有机物”等为课题,开研究课2~3节。

(3)以“化学选修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为课题。进行2次专题研究活动。

4.高三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__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三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3月份,进行“20__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的学习与研究,召开专题研讨会。

(3)4月份,在省奔牛高中召开本学期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研讨会”,对“一模”做仔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为第二轮复习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4)5月份,对“二模”进行专题研究。

(5)由高三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针对各个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开研究课2~3节。

三、课题研究

1.围绕初中新课程改革,在国家课标组的直接指导和华师大科研处的领导下,展开一个有系统、系列化、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网络。

2.在南师大的“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组的领导下,成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策略研究”子课题组,正式启动研究工作。

3.围绕高中新课程改革,积极寻找研究课题,尽早组织研究队伍,展开专题研究。

4.开展“XXX市市中学青年化学教师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策略”课题的调查研究,寻找较高层次的挂钩单位,正式启动研究课题。

四、学科竞赛

1.3~4月份,认真做好江苏省20__年初中学生化学竞赛的组织参赛工作。

2.5月份前,认真做好20__年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准备工作。5月份,做好20__年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组织工作。

五、基地建设

1.加强学科基地化学组的教研力度,省常中、一中、三中、田中和新桥中学重点开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近5年化学高考试题走向研究”。以加强教学研究为策略,课堂教学提效为重点议题,提高教学质量,争取高考好成绩。

2.XXX市一中、三中、田中、实验初中、十五中和新桥中学将与教研室一起,共同进行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研究。基地学校要通过研究,积累课改经验,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3.加强化学学科基地学校之间的交流,互相进行听课、座谈,交流理论学习体会。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六、师资培训

1.开学初,各年级以“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与评价”和“本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分析”为重点,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活动。

初三化学课程篇4

关键词:初三化学课;课程改革;实验课

化学实验课是初中化学课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弱化了实验课在初三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在新课标改革后,初三化学的实验课重新被重视起来,如何提高初三化学实验课的效率是我们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一、初三化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在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和学生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并没有把实验课和理论课一样对待。在他们看来,实验课就是让学生自己去玩一玩,而教师只需随便地关注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就致使教师在上课先不会好好地备课,因而在实验室中就不能很好地给学生指导,这致使实验教学的效率非常低。

2.教材和评价模式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教材中没有将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做一个很好的区分,这就致使常常在教师手里可以非常顺利做好的实验在学生手中就非常难以有效顺利地完成。此外,在实验教学的成果鉴定和评价中,我们可以发现,最常见的就是写一份书面实验报告。这造成了在实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缺点在实验的评价和鉴定中得不到反映,造成了学生在实验中缺乏合理的目的。

二、解决对策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初三化学的实验课会接触到诸如氧气、硫酸等一系列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材料,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做到规范条例,按照实验顺序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们学生平时在试卷上写实验方法和程序都是井井有条的,可是一到实验课就慌乱了,因此教师在实验课中强调试验规范是必要的。

2.将实验延伸到生活中去

初三人教版的化学教材,其许多实验的选编都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的,比如各种气体的化学性质以及燃烧、爆炸以及提纯等许多方法在我们生活中都是很有用的。

总之,初三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经验还需要慢慢积累,这需要我们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邱志伟.浅谈初三化学教学中重视实验的探索和认识[J].化学教学,2002(2):10-12.

初三化学课程篇5

以新课程改革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组织学习工作。

针对我省新高考“3+2方案”,加强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确保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争取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教研基地,加强基地的校本课程研究,用多种方式培养基地化学教师队伍,提升基地化学教研组的教研教学水平。

加强课题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中从实施、评价和教学技术等方面开展多角度、多层面的专项性的课题研究。

加强青年化学教师培养工作,重点抓好青化会活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学习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做好2003年省初中化学竞赛和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赛组织工作。

充分利用“化学工作室”(原化学教师电脑沙龙)良好的基础条件,加强“使用先进教学媒体,利用丰富网上资源,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的专题研究,办好化学教师自己的网页。

具体工作分述如下:

一、新课程试验

1.新学期前,用专家讲学、研究课、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新一轮培训工作。

2.继续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

实施方面,继续加强教材教法和课堂教学研究,总结一年来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成绩,把教师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专著。

评价方面,扩大“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过程记录研究”的研究队伍,加强化学学习的过程评价;做好今年《化学考试说明》的使用与研讨工作,搞好初中化学学习的终结评价,为今年化学课程改革划上圆满的句号,也为明年的课改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3.成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学习组”,用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学习活动,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4.2月底或3月初,组织化学教学研究人员等,参加省学会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活动;4月份,对xxx市武进、金坛地区进行新课程调研。

二、常规工作

1.初三年级

(1)利用本学年第一学期的期终化学教学调查测试题,认真做好初三化学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在开学初进行一次教学质量分析。2.高一年级(2)由高一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在2~5月份,以“元素周期律”和“硫及其化合物”等为课题,开研究课2~3节。3.高二年级(2)由高二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在2~5月份,以“有机物”等为课题,开研究课2~3节。

(3)以“化学选修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为课题。进行2次专题研究活动。

4.高三年级(2)3月份,进行“2003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的学习与研究,召开专题研讨会。

(3)4月份,在省奔牛高中召开本学期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研讨会”,对“一模”做仔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为第二轮复习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初三化学课程篇6

【关键词】微课 初中化学 教学 作用 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3-01

引言

微课又称为微课程,常常以较为短小的教学视频为教学方式,讲述的内容较为短小精简,不论移动观看还是在线观看,均可以方便学习者进行学习,在很多方面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为初中化学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弥补了传统化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1.微课的含义及其特点

1.1微课的含义

2008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戴维-彭罗斯首次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其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针对性开发了对应的教学视频,实现了可以进行在线学习与移动学习。微课的具体含义为:教师以教学微视频为载体,充分的借助视频、音频课程资源将自身所要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或者某个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还能够较好的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知识点学习的需求。

1.2微课教学的特点

微课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容量少、规模小、导向性较强、适应性较强,具体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所用时间较短,微课的一般时长在5min到10min左右。初中化学微课主要研究的对象为化学反应机理、物质性质、化学实验等方面,与传统的初中化学45min的教学方式有着较大的不同。

其次,微课所含内容短小精简,在微课视频设置时,从教材所含重点知识为出发点,根据学习难点针对性选取微课内容,虽然其中所含的教学内容较少,但是总体的导向性、目的性较强,所以,更能够将主题突出,内容也更加的精简。

第三,所含的资源容量非常小,微课视频所占空间多数均为几十兆,格式可以转变为各种媒体播放格式,不论下载到MP4、电脑还是在线观看均是非常便捷的,非常适合教师观摩、学习者学习。

第四,微课所含内容较为实用,其构思往往为教学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在化学微课中也通常包含一些探究性试验问题,可较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2.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主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资源,可将初中化学的相关知识点导入到化学课堂中,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教学,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微课使用到初中化学课前的探究环节中,帮助学生实现对本节化学课程所含知识点的“深度”探究。微课作为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产物,可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带来较多的便利,特别是微课可以进行无数次的播放,可以帮助一些掌握知识点较慢的学生课下进行独自的学习,这对于提升学习自主学习化学知识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也必然得到有效的提升。

2.2多种媒体进行配合,实现对初中化学课堂的优化

初中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其中包含有很多探究性试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入微课资源,不仅可以为初中化学提供出有效安全的试验素材,同时教师可充分的利用微课实现对学生学习化学思路的引导,特别是一些有危险性的试验、试验现象较为模糊的试验,教师可通过微课的方式进行展示,既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优化整个初中化学课堂,增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2.3化难为简,突破初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

化学知识整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包含有较多的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可将传统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点形象化,以更为直观、更为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效的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与难点问题的突破。

3.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3.1初中化学教学微课应用的原则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微课应用时首先必须将微课的特点突出,这就需要对知识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取,重点应当突出,内容应当精简,保证各个知识点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其次,微课的应用必须保证实用性与多样性,这就需要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从不同的方面与不同的角度创设化学教学的情景,既保证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又保证化学课程的生动性。

3.2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本文以沪教版初中化学中的燃烧的条件为案例分析微课在初中化学中的实际应用。

结合初中化学燃烧的原理,确立微课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的教学目标:首先认识燃烧的特征,其次,可根据燃烧的特征对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第三,掌握燃烧的条件之间的关系。

了解了需要掌握的目标之后,初中化学燃烧的条件微课设计的内容为:首先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的现象将初中阶段燃烧的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其次,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借助微课视频的方式将燃烧的条件中具体的对应关系找出,通过概念图的方式将何种物种在燃烧的条件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进行生动形成的讲解,从而有效的将燃烧的条件从新纳入到对应的认识结构中,从而实现燃烧的条件的网络化与系统化。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前期的制作工作,首先在时间上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微课时间控制在6min左右。其次,在进行声音的录制时,应当保证声音的抑扬顿挫。第三,在进行画面的选择时,应当保证选择的画面生活形象,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生动性,还可以增强化学知识点表达的准确性。

为了更好的增强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应对微课视频进行进一步的后期完善处理,使微课能够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需求。

结束语

当前微课在我国初中化学教学中已经开始了应用,特别是在化学实验演示、较为抽象的化学概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总体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微课成为了简单的片段教学,并没有将微课所包含的微评价、微策略、微内容及微目标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在将微课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深入的理解微课的精髓,掌握微课应用的要点,使微课教学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初中化学教学,不断的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君芳,贺俊崎. “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析[J]. 继续医学教育,2014,11:71-73.

[2]王同聚.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2:112-117.

[3]刘赣洪,袁文珍,宋江雪. 中小学教师微课偏好内容分析研究――以江西教师网点击率前500名的微课为研究对象[J]. 上海教育科研,2015,08:38-42.

初三化学课程篇7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衔接课;课堂教学实施

学生在初中只接触了一年化学,而高一化学教学又是初三化学的知识深化和能力提升,为保证高一学生对高中知识平稳过渡,我带领全组老师首先对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做深入研究。

1 全组教师研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1.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多元化、选择性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要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多元化、选择性的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选择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1.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更注重课程的多元化,课堂的时效性

从初中化学单一性的一维课程变为高中化学多样性的二维课程,模块多,弹性大,具有很大的选择性,这也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1.3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知道,初中学习更多体现了直观感性经验,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这是由于初中化学知识迁移太少,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而高中学习更多要求抽象思维、思维的创新和拓展,也就是要具有创新思维意识,不再是根据经验来解决问题。正视初高中学习思维品质的差异,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矫正我们的高中学习,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顺利完成初高中的学习衔接,更好地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高中学习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化学语言的抽象化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而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思维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的高一学生难以适应,导致成绩下降。

2 初高中课堂教学方法对比及指导

初中课程迈向高中课程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迈向一个较高的台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与初中有较大的差异。很多学生感到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一半以上学生感到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一半以上学生认为高一教学课堂容量大,内容难度大,找不到重点。其实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初高中知识没有衔接好。现将初高中学习内容、方法及对策简单介绍一下:

2.1 由初中知识“是什么”转向高中知识“为什么”

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性的知识占一定的比重。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反应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仪器的名称、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等。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在学习方式上,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了记住是什么之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需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2.2 由“死记硬背”转向寻找规律性记忆

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较少,很多学生靠死记硬背也可以在中考时考高分;而高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或记忆后必须理解,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高中化学,因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而导致事半功倍。

2.3 处理好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三个衔接

(1)知识衔接

考虑到初高中的过渡,刚进入高一学习化学时,课本通常会回顾初中知识,并将原来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新知识的框架中,将已学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2)心理衔接

进入高中后,学习的外部环境和课本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同学们刚开始容易产生一些畏惧情绪,这很正常,但要及时调整好心态,稳定好情绪,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3)方法衔接

初高中化学学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都重视双基、重视实验等,但随着所学内容的加深,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也逐渐增强,同学们必须把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转化为记忆和逻辑思维并重的学习方法。

3 具体做法

3.1 抓好课前预习。预习可以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做好准备,能够带着问题听课,增强听课的目的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前预习就是读、划、写、记。读就是通读课本,归纳课本含义;划就是要划出重点、要点和关键词句;写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和疑点写下来,带着疑问去听课;记就是把重要的概念及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备方法等记住。正如古人所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3.2 掌握听讲方法。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其次要专心听讲,紧跟老师的讲解思路,积极思考;再次要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注重理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答案,此外,也还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课堂笔记应记纲要、思路、要点和问题,并及时做好笔记整理,处理好听、看、想、记的关系。

3.3 做好课后复习、课下作业。课后复习、作业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复习和作业可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并且通过归纳、整理将知识系统化,使知识真正被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知识链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4 学会归纳小结。在一个章节或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要进行小结。小结时应做到:揭示和突出已学知识的重点内容和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内在网络;力求用简明、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可编写提纲或摘记要点,其中图表法尤其值得提倡。

5.掌握解题策略。 化学学科的解题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首先要认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给出了什么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回忆知识点,确定解题方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有关的化学概念基本理论、计算公式等化学知识,设计一条解题途径,制订出解题的方案。正确解题,把解题的思路一步步表达出来,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解题结束时,要注意检查,以提高正确率。展开思路寻找规律。这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容易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一道题目做完以后,通过回想和总结解题思路,从中悟出规律性。

初三化学课程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

初中化学是学生以后化学知识学习的基础,过去的作业设计比较单一,这就要求我们开发作业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校本作业的设计与开发虽然有自身的长处,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缺陷。那么,实际教学中要如何完善校本作业的有效性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是笔者的个人经验总结,供大家交流参考。

一、校本作业设计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化学教学效率

新课程教学目标下,不只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设计也要讲求艺术性。

1.缺少课堂作业,师生互动过少

课堂作业是教师在课上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的方式,通过课堂作业的布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并对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因此在进行课堂教育教学中,课堂作业应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但是笔者在十几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却忽视了。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任务过重。教授知识是课堂授课的主要内容,教师一直将知识的传授放到了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尤其是在进行新课改后,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操作等,教学任务加重。

(2)教师教学缺乏效率。效率与质量是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既要保障课堂质量,也要注重课堂效率,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目前很多教师很难兼顾质量与效率,在将质量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一直难以提升,因此课堂教学占用了课堂作业的时间,造成师生间互动减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下降。

2.作业数量过多,学生负担过重

与课堂作业不同,绝大多数初中化学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十分的重视,尤其是针对初三学生,为了保障初三学生能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大多数化学教师一般会对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其中校本作业是主要内容。但是通过实践证明,题海战术对于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并没有实际意义,反而有可能造成物极必反的效果。我国施行的是全日制教学,因此学生白天要在学校进行一整天的学习活动。由于化学教师布置的化学作业量过多,和其他学科共同作用使得学生的休息时间被压缩,学生睡眠不足,严重影响学生第二天的学习状态。

3.作业缺乏针对性,难易把握不当

现代教育虽然进行了不断发展完善,但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仍采取学方式,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注。由于自身素质不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等原因,造成学生中出现学习成绩上的差距。由于存在这种学习上的差距,在面对同样的校本作业时,学习好的学生会轻而易举的完成,而学习稍差的学生,难以独立解答,因此使得一些学习差的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由此可见,多数学校对于初中化学校本作业的设计仍存在问题,其在作业难易程度的把握上存在不足,影响了校本作业作用的发挥。人教版下册课本第76页第4题: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①该溶液没有变质。②该溶液部分变质。③该溶液全部变质。请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检验以上假设,简要叙述实验步骤和现象,并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笔者在多年的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初三学生接触化学时间不长,在新授课时面对这么大的题目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束手无策的,尤其是假设②,由于检验变质程度的关键在于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NaOH,因此在检验NaOH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案要想方设法排除Na2CO3对检验结果的干扰。由此可见,题目难度梯度过大,容易导致课堂效率的低效。

二、优化校本作业设计,提高化学教与学的质量

教学是一个多元素的有机体,作业设计也是这个有机体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

1.重视课堂作业,合理进行课堂授课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知道课堂作业对于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首先应重视课堂作业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合理地进行课堂作业的安排,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有关化学教育工作者还应积极地对化学教材进行完善,增加校本作业中课堂作业的比重,让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教学。

2.提升作业质量,减少作业数量

题海战术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同时也不利于成绩的提升。因此在倡导教育改革的今天,应积极地对自身观念进行改变,提升做题质量的方式。首先,教师在进行校本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重视质量而忽视数量,减少学生作业的布置量。其次,初中化学教师应注重化学作业的多样性。传统的化学作业以习题为主,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因此在进行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有关教师应注意初中化学校本作业的多样性。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习题的安排外,还要加入一些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均衡作业难度,照顾落后学生

初三化学课程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困生;教师队伍建设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材(苏科版)》与教学大纲指导,数学教师应当明确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即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苏科版初中数学教学,这些年来一直贯彻与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从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工具以及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革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现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基于我国经济化、信息化与素质化社会背景下,新课改也面临了一些传统与现实的困境,制约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1.过度预习,导致教学设计失质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想要更好地实现其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教学,课前预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教师进行指导与规划,针对一些课本上的新课内容与数学理论进行预习,从而服务于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然而,物极必反,一些年轻教师过度地强调划分课前预习内容、教学范围等,其等同于提前告知初中生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与目标,导致课前预习过于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却违背了“以人为本”教学中的教师职能:教学组织、指导与参与。例如,“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一课中,提前进行了过度的预习,导致对线段、射线、直线等教学内容成为学生的已知知识,进而影响了教学设计与“疑”的情境创设以及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从而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不显著。

2.教学太精,思维创新能力不足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大部分的教师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形成一套较为优秀的教学方式,更是懂得教学的要点、重点以及难点等。从初中数学基础教学的角度而言,其优秀不言而喻。然而,应试化的教育体制以及新课程改革,其数学测试、考试等内容也得以改善与提升,变得更加素质化、灵活化以及知识化,但初中生往往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归根结底,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对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等过分把握,虽然形成了较多精心化、设计化以及易懂化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帆风顺”,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与知识的探索与理解,课堂教学有“交流”、无“争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未能高涨以及未能形成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导致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在一些初中数学测试与考评中,优秀成绩的学生数量较少,多数为普通成绩,证明了新课程改革未能实质上取得成效。

3.教师失职,教学职能转变单一化

所谓的教师失职,笔者认为可作如下解释:初中数学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以及参与者,有时候会出现一堂数学课结束,其教学职能仅发挥为主导者即教学职能转变单一化,未能全面贯彻与落实“以学定教”的人本教学理念,也未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忽略了多种教学职能的转变过程,从而导致其教学效率缺失科学发展观,无法逐年提升其教学水平。

4.重形失质,忽视“学困生”教学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普及化,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也就是无法形成专业化与职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根据笔者实践所得,大部分的年轻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技能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就缺乏了传统的优秀教学经验,只知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提问、解析等过程的开展,却忽视了针对“学困生”的教学。不懂得结合学生的综合学情以及个人性格特征等方面,只知教学设计的按部就班,从一定的程度上出现“重形失质”的不良现象。例如,优秀学生不断提升、普通学生原地踏步、“学困生”出现弃学,此类教学结果,大大地违背了我国中小学数学素质化教育理念以及减缓其教育进程发展。

二、优化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两点想法

1.加快专业化与职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加快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初中数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仅提升教育的内需,即教学师资力量,更是有效地规范教师的素质、技能、知识等方面。如此,才能全面性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是推进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专业化与职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策:(1)发展教师学术交流以及教研活动;(2)进行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等方面的培训;(3)各年级召开演讲、经验交流等活动,形成新老教师互相交流学习。笔者认为,如此,才能更好地加快专业化与职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提升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2.关注“学困生”,提升学生数学整体水平

现阶段“95后”的初中生,受其成长环境以及学习经历的影响,出现部分“学困生”的问题也应当值得十分关注。就笔者所知,有两点:(1)有部分家长在对待自身孩子数学“学困生”的状况,其表现为不重视的态度;(2)部分“学困生”其内心对待教师、数学以及学习兴趣等三方面存在消极的态度。综述上述现象,也让教师无法用心、细心与耐心地对待“学困生”,“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变得与“学困生”无关。然而,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多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关注与关爱“学困生”的生活与学习,多进行语言、内心以及情感的交流,以鼓励、谅解的交流技能为主,赢得“学困生”的信赖,让“学困生”也热爱教师与数学以及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解决“学困生”的不良发展,从而提升初中生数学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小红.初中数学实验教材(苏科版)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10.

[2]童莉.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陈祥富.新课标下提升初中数学问题教学实效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9).

初三化学课程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构建;高效课堂

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着力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致力于三维目标的确定,着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精心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为确保数学质量的提高和培养数学人才而不懈努力。

一、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内涵

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必须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与思考,在一定的时间内高效、快捷地完成各项数学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旨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师与生、生与生高效互动、沟通与交流的课堂。

二、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基础

1.基于交互式教学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应始终坚持交互式的教学理念,给学生的学生提供学习框架,致力于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所谓三维目标,主要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定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学科知识和核心知识,注重的是在具备一定基本能力的前提下对信息的获取与收集、处理与应用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学习的能力的提升;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就是人类在生存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和方法;“过程”,主要是指应答性的学习环

境与交往和体验;“方法”,则是指诸如自主合作探究等一般学习

方式以及诸如发现式、交往式、小组式等具体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定,“情感”既包括了学习兴趣与责任,也包括了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的态度和宽大仁厚的人生态度。而“价值观”在注重个人价值的同时更注重个人与社会价值之间的相互统一,在注重科学价值的同时注重科学与人文价值之间的相互统一,在注重人类价值的同时注重人类与自然价值之间的相互统一,使得学生源自内心的确定真、善、美人生价值追求和人与自然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现代学习理念。因而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紧密结合新课改下的教学任务,根据当代学生的需要,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课程目标的设计,并应用到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之中,将传统的单一目标转化为多维目标,也就是从传统的知识与技能转化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堂。

2.基于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的备课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精心的备课,就不可能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因而教师必须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备课的同时还应备学生,即研究学生对教材所掌握的情况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期望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确立了三维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课堂教学,就应抓住短短的45分钟,致力于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没有绝对性的最好的、万能的教学方法,而且采取任何方法都必须基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潜能的激发,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否则采用任何教学方法都没有实际意义。

三、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方法

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以苏教版教材为例,结合常见的问题情境创设、实物以及电教三种教学方法分析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1.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应用

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的事物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苏教版八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过程中,笔者为确定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性,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很多问题需要借助数据进行精确量化,如公路上车辆的速度从A地到B地的距离以及物体的大小重量等。我们虽然常见,可又难以解决,如果在公路上选取某一标志为参照物,量化目标离开参照物的距离和方向就能准确的定位,将公路作为一条直线,以正负号表示车辆移动的方向。这一教学情境在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上,让学生熟悉以线为基准来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从而感受到“数轴”的模型,进而给之后以两条线作为基准点的位置作铺垫,学生经过问题的变化而感受其形成的过程和重要性,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起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实物教学策略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实物教学策略,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思维障碍的克服。例如,在教学有关“圆的概念”时,为了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定义,笔者拿出挂钟让学生看钟表的三根针,从而了解到三根指针所运动的轨迹形成三个大小不同的圆,三根指针分别是大小不同圆的半径,从而引出直径的定义,学生通过观察和教师的讲解就很好地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

3.多媒体教学策略的应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已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创设问题情境,还能揭示抽象的概念,并能在知识点多时利用多媒体节约时间以及德育教育的渗透。尤其是动手实践方面的知识点,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及相关定理和公式等都需要学生进行操作和测量,此时如果应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更加真实科学地表现数学中的客观事实。

总之,就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上只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的几点浅见,仅供同行参考与交流。在交互式教学理念下,教师要确定三维教学目标,为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而精心备课,并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着力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为培养数学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秋林.浅谈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小学电教:下,2010(6).

[2]范新林.实施链式教学促进教学高效[J].上海教育科研,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