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地十篇

时间:2023-04-09 02:54:07

饮用水源地

饮用水源地篇1

饮用水水源保护是一项重大的民生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都对饮用水安全做出了重要的法律法规要求。

今年,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持续保持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的重点投入,在此基础上突出办好19件民生实事。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就被列入19件民生实事之一。近日,记者对成都市饮用水源相关问题作了调查。

为什么饮用水水源地在郫县

成都作为长江中上游的一个特大型城市,因为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沿袭,还有途经成都的金沙江、岷江等水系,让成都润泽千年。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的郫县刚好位于都江堰灌区上游,水资源更加丰富。这些都为郫县成为成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打下了基础。

不过,除了先天的优势,后天的完善也很重要。在2013年以前,郫县环保局还没有引进先进的水源监控方式,对饮用水水源的监控完全是依靠人力,郫县5个饮用水水源地新民场镇、唐昌镇、唐元镇等需要大量的水源巡查人员。但是因为没有追踪设备和及时快捷的传送设备,所以巡查人员到底有没有到现场巡查、巡查到的问题能不能及时反馈都成了制约郫县饮用水水源监控的瓶颈。而2013年后,郫县环保局引进了一套水源监控设备,这些为水源地的监测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同时,新民场镇沿河居住村民数量不少,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留下不少的生活生产垃圾,这些垃圾的排放势必会对水源水质产生影响。于是2013年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搬迁”开始了。

李婆婆是这场“生态搬迁”中的一员。过去她一家老小都住在新民场镇云桥村沿河道旁的农家院里,过着最有农村气息的生活。养几只鸡、几头猪,有一个自己的菜园,大部分时间李婆婆都在自家院子里活动,偶尔遇到赶场,就背个竹篓筐出门去镇上买点生活必需品。

由于李婆婆家院子紧挨河道,所以生活污水流进河道里的现象很常见。“有的时候我们起床漱口洗脸后,直接就把水倒在河里了。”李婆婆说,由于村上的人没有城市人那么讲究卫生,所以洗完菜后水都往河道里面倒。这样的生活方式,当时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然而,作为承担着成都市中心城区80%供水任务的郫县,饮用水水源地的地位不可小觑,它的水质优劣直接关系着绝大部分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上述状况必须改变。

2012年开始,成都市级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6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位于郫县重要取水点的自来水六厂进行饮用水源专项保护。

像李婆婆这样的农户,要理解饮用水源专项保护计划也许过于深奥,他们并不完全清楚这里面涉及的一环又一环的连锁反应。但是有一点他们却非常清楚,那就是他们需要搬离现在所居住的地方,搬入到由政府专门为搬迁住户新修的小区里集中居住。在郫县新民场镇随处可见“生态搬迁”的标语,该搬迁项目共需拆迁安置409人,192户。

从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里搬走,打破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李婆婆和许多村民都不舍和不情愿。然而这件关系到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事情似乎已经到了必须为之的时候,郫县环保局工作人员联合云桥村的村干部一起对当地村民进行了知识宣传和搬迁动员工作。

随着工作人员多次的政策讲解和实地的情况分析,云桥村的许多村民逐渐明白了原来居住的地方承担着如此重大的责任,而他们的一举一动更是关系到更多人的福祉。带着对老宅的依依不舍,沿河居住的村民都相继搬离,住进了“生态搬迁”小区里。

占地50余亩饮用水源湿地保护项目落户云桥村,是继“生态搬迁”后的又一个大动作。选址郫县云桥村,是因为云桥村地理位置特殊,成都自来水六厂的取水源徐堰河、柏木河、柏条河三大河流都途经此地,所以云桥村是成都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时下正值初春,云桥湿地保护区多数的植物还未展露新枝,大片大片的芦苇随着呼呼的寒风翩翩起舞。这时有两位修护工正在云桥湿地外修补路基,而云桥湿地也进入了休眠期,这段时期是不准游客进入的。

“这里的空气质量很好,是一个天然的氧吧。”黄木说,作为郫县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他们明显感受到了云桥村和别处空气质量的差距。由于这里是重要的取水口,所以一切生产生活痕迹都不能留下。

站在取水口,清澈的河水奔腾而下,卷起的一片片白浪似乎在昭示着这里优良的水质。

“夏天到这里来的感受又不一样了,现在觉得很冷,但夏天就觉得特别舒适。”环保局工作人员说。一边是湿地公园,一边是取水口,两岸没有生产生活污染,此地担负起了成都饮用水水源地的重任。

饮用水水源保护到底是怎样的

工作

28岁的刁杨和26岁的赵欢有很多相似之处,年龄相仿、从部队退役回来、年纪不大,却都已结婚生子,如今两人有着同一身份——郫县新民场镇的水源巡查人员。

见到二人时,他们正如平常一样戴着手套,拿着铁丝和铁锹在新民场镇一条长长的河道旁进行巡查。刁杨说每天巡查的工作都一样,开着县上派发的一辆标有环境监督大字的皮卡车,在新民场镇6个村来回检查有无河道安全问题和隐患。农村的小路多,许多地方皮卡车无法到达,他们就必须徒步进入巡查,而这些地方往往已人迹罕至了。从早上9点开始工作到晚上7点,据他们自己估算每天的路程大概在30多公里,上班时间几乎就没沾过板凳。

这一天,刁杨和赵欢第三次巡查到新民场镇一处河道,由于天气寒冷,这里除了路旁的柏杨树与之作伴,就只有一阵阵寒风和一波波奔腾的河水。他们细心地巡视着四周的情况,这时发现河道处的铁丝网被人为损坏,并且还有残留的一些野炊用具遗留在河道旁,于是他们迅速拿出定制手机将图像拍照后传送到郫县环保局饮用水源数字化管理平台。

与此同时,郫县环保局饮用水源数字化管理平台里,网格化视频监控室的工作人员小黄正追踪着5个乡镇的河道、桥梁等情况,在这个监控室里她一坐就是一整天,除了上厕所的空隙可以起来换个姿势,大部分时间她都必须密切关注各个监控点的情况。接到刁杨他们传过来的照片,小黄赶紧对照片地点、内容进行核查,判断了事件的大小后,依据相关办法及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管理平台处有三位工作人员,他们都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对于这份几乎没有节假日,眼睛几乎十几个小时不能离开监控屏幕的工作,他们轻松地说:“这就是工作,如果能发现一处问题,解决一处问题,那会让我们很有成就感的。”

在成都市郫县的5个镇有许多像刁扬和赵欢这样的水源巡查员,他们的工作就是及时将巡查中发现的水源问题发送到郫县环保局饮用水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处,管理平台会根据巡查人员提供的信息、图片或者视频及时给出方案。

这种物联网式的水源监控方式让过去复杂多变的水源监控变得清晰明了。

成都的饮用水水源水质到底怎样

从成都市环保局获悉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县城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8个。中心城区自来水二、五、六、七厂集中供水服务人口约500万人,设计日供水能力228万吨,2013年实际日供水量180.8万吨;其他区(市)县水厂集中供水服务人口约415.6万人,设计日总供水能力163.55万吨;2012年实际日供水总量98.4万吨(2013年数据暂缺)。县城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9项指标全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要求。

对于从未离开成都的人们来说,要分辨出成都市的水质优劣状况是比较困难的。然而对于一部分在外久居过的人来说,成都市的水质如何他们似乎最有发言权。

在上海工作快5年的王强在今年正式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成都,在“大肆”比较了成都与上海在发展上的差距后,他突然去厨房忙活了一番,再出现时,已经泡好了一壶茶。“上海水质硬,水质比较差,我已经很久不喝茶了。”王强说,回到成都后,他重拾了过去喝茶的习惯,相比较而言,成都的水质比上海一带好太多了,水质清澈、口味回甜。

饮用水源地篇2

一、国外规范化水源地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美国《安全饮用水法》和《清洁水法》为美国水环境和水资源管理建立了基本框架。《安全饮用水法》科学地制定了饮用水标准,建立了从水源保护、配水系统、水处理,到信息公开等多方面多屏障的水质保护体系。各州也采取建立保护区、开展环境评价和污染防治等多种方式保护水源:控制因生产或泄露而有可能污染地下水源的工厂位置,禁止如新建垃圾填埋场、中转站或大型污水处理厂等企业在水源保护区选址;要求地下油罐设置防护区;各州环境政策法令要求进行环境评价;各州制定水源水质标准时,人类健康标准是基础,并据此采取污染物控制措施。目前,加拿大采用生态系统管理(EcosystemManagement)和流域管理(WatershedManagement)两种方式保护地表水源。前者重视水资源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及水资源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环境间的联系;后者将水资源综合利用、保护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权交给地方政府,联邦和地方政府分别颁布联邦和地方系列的“水政策”(WaterPolicy)。地下水源保护由联邦、省、地方三级政府及相关机构负责:联邦政府负责解决跨界水源纠纷、省级政府负责水资源管理、地方政府负责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保护机构负责流域和地下水管理。德国《联邦水法》要求所有饮用水取水口都要建立水源保护区。100多年来,德国已建立近20000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德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特点:一是水源保护区的面积大,占德国土地总面积的13%;二是水源保护区执行的水质标准较严,地表水源一般要求54项参评的水质指标满足一级标准,只有个别可放宽为二级;三是保护区划分时充分体现“公众参与”的原则,划分水源保护区的过程中,涉及的居民及团体参与审查和评议,水厂作为主要受益者,需补偿居民及团体因建立水源保护区而遭受的损失。日本采用“多龙治水,多龙管水”的综合管理模式。部级层面涉水部门主要有环境省、国土交通省、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和经济产业省等。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分别对水质、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进行管理。为追求水质安全、确保水量,以及达到“双安”的饮用水目标,日本采取了工程手段保供水、技术手段保水质、行政手段保协作、法律手段保安全和应急手段保供水“五种手段”。其中,饮用水安全管理法律体系的建设是日本保障水质和水量安全的有效措施和坚强后盾。国外水源保护的经验启示我们,制定严格的水源保护法律法规、采用科学合理的水质评价方法、实施严格的管理手段、明确水源保护的具体要求和责任主体,是做好水源保护的重要措施。如美国用《安全饮用水法》和《清洁水法》奠定了水源保护的法律基础,采用法规强制措施和非强制措施处理水源的潜在威胁;加拿大明确了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保护水源的责任;德国在水源保护区划分、水质标准实施和公众参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日本采取了“五种手段”保障水源和供水安全等。总之,各国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规范化建设均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要求,其先进经验为我国水源地保护和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二、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与国外水源保护所强调的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管理制度严格程度相比,《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虽然明确了“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的要求和各级保护区内的禁止、限制行为,但并未涉及水源保护区建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也没有形成严格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提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的具体要求,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的目标是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要求,在“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的框架下,达到“水质、水量”双安全的目标和保障措施。因此,规范化建设应遵循“水质水量达标、污染综合整治、风险预警防范、分级分区控制”原则,建设内容应依据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的需求及水源保护区建设的现状进行统筹考虑和设计。本文认为,当前,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内容至少应涵盖建设目标、保护区建设、保护区整治、监控能力建设、风险与应急能力、管理机构与制度建设六个方面。

三、水源地建设目标

《水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第四条和第七条要求,“饮用水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均应规定明确的水质标准并限期达标”。“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其范围应按照不同水域特点进行水质定量预测并考虑当地具体条件加以确定,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和污染负荷下,供应规划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水源地建设目标”也是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的目标,即水量、水质安全。水量安全,要求水源地供水能力、供水现状均满足服务区域的需求。因此,水量目标既要考虑供水服务区域近期和远期水量需求、也要考虑供水工程设计和实际供水能力间的关系,保证供水量满足需求并禁止超采。水质安全,要求水源地水质满足规定标准,并要体现不同类型水源、不同级别保护区的差异。因此,地表水源应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一、二级保护区分别满足Ⅱ、Ⅲ类标准要求;地下水源应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满足Ⅲ类标准要求。

四、保护区建设

《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保护区建设”应以落实《水污染防治法》“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的基本要求为主,应包括保护区设置与划分、保护区标志设置和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三项内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水源地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也是保护区建设的关键。保护区划分应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88—2007),报经省级政府批复并按照管理部门要求备案;设置保护区标志,对影响水源水质安全的生产生活活动有警示作用,可起到保护水源的作用,标志设置应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在水源取水口和一级保护区实施隔离防护,可避免人类活动直接污染取水口;考虑到突发环境事故亦有可能影响取水口安全,仅设置隔离防护设施不能完全阻断污染物进入水体,因此地表水源还应在穿越一级保护区的道路、输油、输气管道等高风险区域,设置应急池、事故导流槽及防泄漏设施,避免突发环境事件对取水口的影响。

五、保护区整治

《水污染防治法》要求“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并明确规定了各级保护区的管理要求。“保护区整治”以落实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要求为主,包括一级、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整治,整治内容、要求及项目类型均应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条款。一级保护区。《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要求,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按照上述要求,一级保护区不应存在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也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与上述要求不符的,均应清拆或取缔,但保护区划定前已有的建设项目,应制定计划,限期搬迁。二级保护区。《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源。按照上述要求,二级保护区不应存在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水体污染。与上述要求不一致的建设项目或水体开发行为,均应进行整治。准保护区。《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在准保护区内采取工程措施或者建造湿地、水源涵养林等生态保护措施,防止水污染物直接排入饮用水水体,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有关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停止或者减少排放水污染物等措施。实施准保护区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并采取工程措施或建造湿地、水源涵养林等生态保护措施。按照上述要求,准保护区整治应以水源涵养和总量控制为主,具体内容应包括污染物总量控制、水污染物削减控制和水源涵养林、湿地等生态保护工程。

六、监控能力建设

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和监控,是为了正常情况下反映水源水质变化状况,异常情况下及时提示水质异常,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信息。因此“监控能力建设”应考虑日常监测和预警监控两个方面的要求。日常监测内容,应包括点位设置、监测指标及频次,具体要求应依据水源地日常管理的相关要求确定;河流型水源的预警监控断面,应设置在取水口上游大于2个小时流程的位置,湖库型水源应设置于支流入口处上游大于2个小时流程的位置,以保证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下游取水口有一定的应急响应时间。预警监控指标,应依据国家、省级、市级环保部门的监测要求,结合水源供水规模、环境风险大小等因素确定,预警监控采用自动连续监测方式开展。

七、风险与应急能力建设

风险与应急能力建设,是为了提高水源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影响水源安全的概率。因此“风险与应急能力建设”内容应主要考虑水源风险大小、事故应急等方面要求,包括风险识别与防范、应急水源建设、应急监测及应急物质和技术储备等;建设要求应根据风险源的排放特征、影响范围及可能造成后果分别确定。建立污染源风险识别与防范体系,是从源头降低风险的关键。点源和流动源是导致水源污染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存在点源和流动源污染风险的水源地,应建立风险源名录并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构建严密的应急体系是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有效手段。其内容应包括:应急水源建设、应急预案制定和定期修改、应急技术专家库、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等方面。具体还应提出应急水源不低于7天供水量的水量、可在2个小时内启动应急水源供水要求,以及制定应急预案、水源地常见污染物处置方案和技术专家库、配备应急监测设备等要求,确保出现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及时控制污染扩散并保障正常供水。

八、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

管理机构与制度建设目标,是为了落实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水平。因此,“管理机构与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应明确管理单位的责任及提高管理效率的措施,应加强档案管理、日常巡查和定期评估等管理制度建设。管理机构设置的具体要求应结合水源的重要性和供水规模提出,并应明确管理责任。国外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管理制度的作用。我国水源地管理也应改变“重法律法规建设、轻制度落实”、“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状,通过建立“一源一档”档案制度,不断完善日常巡查和定期评估制度等规范化管理的内容,推动水源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九、展望

饮用水源地篇3

关键词:水源地;地下水资源量;保护

1 水源地概况

羊角铺地下水水源地是邯郸市的城市饮用水水源,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羊角铺村,1982年11月建成投产。初期共有供水井9眼,地下水开采量为15万m3/d,1994年增至17眼,开采能力增加至27万m3/d。1990年以来,水源地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所在黑龙洞泉域泉群出水量日渐减少甚至时常断流,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2000年之后对该水源地进行了控制开采,水源地开采量逐渐回落,每天开5~8 眼水井。2007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到9万m3/d。黑龙洞泉域是邯郸市城区及泉域内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饮用人口达200多万人;位于该泉域内的羊角铺水源地承担着邯郸市主城区约70%以上的供水量,是保证市区居民生活和部分企业用水的“生命线”。

黑龙洞泉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部,包括峰峰矿区、涉县、武安、磁县、河南安阳县等地区,总面积2404 km2。黑龙洞泉域在区域水文地质分区上属太行山东麓邯邢地区南部水文地质单元(简称南单元)。该区地下岩溶水最低溢出口就是邯郸市峰峰矿区黑龙洞泉群。泉域1956~2002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59.3mm。

2水源地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2.1黑龙洞泉域的排泄情况

黑龙洞泉域岩溶地下水主要通过泉群溢出和人工开采的形式排泄出地表后予以利用。泉域内出露泉群主要为黑龙洞泉群,其次为白龙洞泉群。白龙洞泉群实测最大溢出量0.13m3/s,1966年即己干枯仍未复流。黑龙洞泉群自六十年初邯邢基地筹建开始设置水文观测断面,断续观测至今。此泉群根据实测溢出量资料和插补统计后有1956~2002年完整的溢出量资料系列,多年平均泉群总溢出量为6.80 m3/s,而1991~2002年12年间泉群平均溢出量为1.29 m3/s,其中10年出现6~12个月的断流,1995、1999年全年断流,仅两个大水年1996、2000年及下一年由于径流的滞后性出流量才大于2 m3/s,其余年份出流量为0.14~1.14m3/s均较小;最大溢出量为1996年仅为3.43 m3/s,远小于多年平均溢出量。

泉域人工开采量主要为矿井疏干水和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开采量。其中疏干水主要包括区域内的一些煤矿,如峰峰矿区的王风、义井煤矿,武安的阳邑煤矿等。工农业用水及生活用水主要是峰峰矿区、磁县、涉县、武安、安阳在黑龙洞泉域内的乡镇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及羊角铺水源地的引水量。羊角铺水源地多年平均向邯郸市供水5816万m3。

3黑龙洞泉域地下水资源量

3.1排泄量分析

根据1956~2002年历年总排泄量资料(含泉群溢出量和人工开采量),因地下水水位较深,潜水蒸发排泄很小,本次计算忽略不计;资料统计过程中水量做了工农业用水还原。通过对各项人工开采量和泉群溢出量统计得出1956~2002年泉域多年平均开采量为38873.7万m3,合12.33 m3/s。

3.2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黑龙洞泉域四周边界相对封闭,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补给、径流、蓄积和排泄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大气降水入渗是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而黑龙洞泉域的天然排泄及区内的人工开采是岩溶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根据水均衡原理,黑龙洞泉域地下水资源量应为各年的地下水补给量,该水量是当年的排泄量与地下蓄水变量之和扣除地下水灌溉回归补给量。

根据黑龙洞泉域历年地下水位观测资料,计算出逐年平均地下水位变幅;选取典型时段2001年1月~2001年6月(该时段降水量很少,补给量可忽略不计)的泉域排泄量,计算出含水层综合给水度μ为0.032,然后计算出逐年的地下水蓄水变化量,各年排泄量加蓄水变量扣除地下水灌溉回归量即地下水资源量。

根据以上计算出的1956~2002年共计47年的地下水资源量成果进行频率分析,得出黑龙洞泉域不同保证率的可供地下水资源量,详见下表:

4现状泉域地下水资源开采情况分析

经以上分析,泉域多年平均可供地下水资源量为12.69 m3/s,50%保证率地下水资源量为10.79 m3/s,而泉域内峰峰、武安等地本就煤炭企业众多,耗水量大;近年来,泉域内的邯峰电厂、新兴铸管、峰峰煤化工等众多高耗水企业,随着其企业规模、产能的扩大以及部分新兴中小厂矿企业的建立,每年新增开采地下水约6000万m3。目前泉域地下水实际排泄量达到14.23 m3/s,多年平均超采量达到4817万m3,50%保证率超采量达到10839万m3,该区域的地下水超采情况已十分严重。

5存在问题

5.1泉域地下水超采严重、泉群断流

黑龙洞泉域历年降水过程在一致性方面没有显著变化,而泉水溢出量逐年持续减少,甚至断流,主要原因是域内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并非降水补给量逐年减少或者有些年份没有补给。黑龙洞泉群自1987~2002年间除1989~1990年、1997年、2001年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断流现象,说明泉域内现状已明显处于超采状态。根据有关规划,泉域内还将新增或扩建部分企业,其供水水源仍拟采用黑龙洞泉域的地下水,这无疑将加剧泉域内地下水的超采形势。

5.2区域内水资源没有做到优质优用

泉域内地下水为岩溶水,水质较好,应优先用于生活用水;而区内一些大中型企业,长期开采地下水作为生产用水水源,各种水源和各类用水户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地表水和地下水缺乏统一调度,水资源配置没有做到优质优用。

5.3污水回灌污染地下水

泉域内沿滏阳河有多个排污口,大部分工业废水未经水处理而排进滏阳河。而因长期超采导致黑龙洞泉群干涸造成的污水回灌,不仅直接污染地表水体,危害环境,影响工农业生产,还间接造成泉域地下水水质的劣变,威胁着邯郸市城市饮用水源地的安全。

6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黑龙洞泉域的地下水已处于超采状态,且由于近年来泉域内泉群的时常干涸断流导致污水回灌,使泉域内的优质岩溶地下水正在遭受污染,严重影响了邯郸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羊角铺水源地的供水安全,因此各级政府应从民生角度高度重视黑龙洞泉域的水资源保护,在保护泉域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采取如强化节水、实施水源置换及建立水源地保护区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以切实保障邯郸市城市居民及泉域内居民的饮水安全,保障区域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彦宏、谷军方.黑龙洞泉域保护对策浅析.2007.

[2]邯郸市水利局.河北省邯郸市水资源研究. 学苑出版社.2008.

饮用水源地篇4

一、金乡县城市饮用水现状及水资源污染态势

1、城市供水现状。金乡县属黄泛冲积平原,地下水含量较丰富,赋存于第四系冲积松散层孔隙之中,地下水垂直分布为淡―咸―淡型,浅层淡水含氟含盐较高,中层为咸水,深层淡水水质良好。供水水源为深层地下水,其中居民用水主要由自来水公司供给,工矿企业用水多为自备水源。

全县现有较大水厂1座(不含厂矿自备水源)设计日供水能力1.2万m3,主要取自王丕和城区水源地。目前全县日需水量1.0万 m3,年供水总量约350万m3,城区自来水供水服务面积10km2,用水人口约9万人(不包括大厂矿和自备水源单位),市政用水普及率约70%,人均生活用水量标准约每天每人120L左右。

2、水资源污染态势。金乡县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境内河流水质普遍污染,有的甚至达到严重污染;各城镇周边河道两岸附近的地下水水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饮用水水源井也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如果对水污染日趋严峻的态势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控制和治理,金乡县未来的缺水问题将更加严重和尖锐。

二、饮用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金乡县城市饮用水情况来看,城市供水能力基本能够保障需求,枯水季节局部区域供水不足,城市饮用水总体上较为安全。但由于该县城市饮用水仍存在着突发性水污染,以及来自上游和全县本身的工业、生活排污物的威胁,城市饮用水安全仍面临一些问题。

1、供水水源仅靠地下水。供水水源依靠地下水,供水形式单一,如果出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将难以保证城市供水需要,城市饮用水安全将受到较大威胁。

2、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尚未完成。中心城区尚有部分仍使用长达30-40年的老管道,管径偏小,且由于使用年限长,腐蚀及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需要进行维修改造,去年取水量为200万m3,但售水量仅为140万m3,管网漏失率最高达30%。同时存在市政供水普及率相对较低、供水管网与水厂建设不配套和管网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3、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水质呈下降趋势。全县至今还没有建成一座集中的综合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内部的污水处理标准和处理程度都普遍较低,工业及生活废污水基本上都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导致了水体丧失使用功能。在局部河段和地区,水质性缺水已初现端倪,一些地区已经直接或间接利用被污染的地表或地下水进行灌溉,其利用量很难准确估算,这些水基本上都是超V类水。

三、水质污染的原因分析

1、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工矿企业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这给本来就水量较小的河流造成难以承受的污染。消解不了的污染物随水流向下游,同时随着河道的测渗进入地下,使浅层地下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由于水资源贫乏,沿河两岸大量抽取河道水灌溉农田,造成土壤中有害物质成分的增加,加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物随水下渗至浅层地下水,导致浅层地下水达不到饮用水标准。

3、法规建设与机构设置较为滞后,部分水源地虽然划定了水源地保护区,并制定了水源保护条例,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以及对水源地当地权益的忽视,导致保护工作难以推进。

四、加强饮用水安全的对策建议

加强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关键是建立科学的城市安全饮用水供水体系和安全合理的城市饮用水应急和备用水源机制,加强对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治理力度,确保城市饮用水的安全。

1、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今后金乡县水源保护工作应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点源污染的控制,并加强管理以及面源污染的控制。

2、加强备用水源的规划、保护和有序开发。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需水量将进一步增加,城市来自地下水以外的供水规模也应进一步扩大,应进一步加强对东鱼河引黄尾水和引南四湖水的开发利用,作为城市备用水源的规划和保护,并按照饮用水安全需要有序开发,以满足城市饮用水应急和备用需要。

全县要逐步形成以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供水为主,再生污水及雨水利用为辅的水资源供给格局。合理确定地下水与地表水分配方案,使城市饮用水互为补充,互为备用。要加大地下水水源地建设,提高供水保证率。今后要适当开发东鱼河引黄尾水和引湖水,扩大供水规模,建立既安全又合理的城市饮用水水源供水结构。

3、进行针对性污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重点不仅在于控制水源地点源污染,而且应当控制水源地土地利用格局和土地开发强度。金乡县应在污水处理厂建设等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的同时,配合多级水源保护区建设,通过多层次多方式调控水源地土地利用,构筑针对取水口及上游来水的圈层性保护格局,从规划层面预防水源地污染事件的发生。

4、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法规体系。目前《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中都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方面的原则性规定。

该县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划定一级水源保护区、二级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并配套以具有针对性的水源保护条例,通过政策法规、环境标准标准等手段限制区内污染排放,以达到保护水源的目的。必须加快出台关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地方法规,建立水质旬报制度和制定《金乡县水功能区管理办法》。

饮用水源地篇5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S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污染现状

1.1 地表水污染现状

我国长江沿岸及以南省市主要以地表水作为饮用水源,如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和广东等省地表水供水比例高达90%以上。近期,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了水环境状况。公告表明:我国7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1997年以来,我国城市及其附近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高锰酸钾指数和氨氮。刑小茹等人[4]在对中国部分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水质进行评价后发现,地表水总氮的超标非常严重,超标率达到46.1%。而从污染区域分布看,污染较重的城市河段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黄河的部分支流、辽河流域和京杭运河以及南方的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另外,据国家环保总局最近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13个重点环保城市的222个饮水地表水源地平均水质达标率仅为72%,不少地区的水源地呈缩减趋势,有的城市没有备用水源。在环境保护部门所进行的水源监测的结果表明,大部分江河、湖海等地面水受到工业废水的污染;27条河流有15条受到污染,其中以沿岸工业城市下游污染较重。在对长江干流的21个江段监测的结果中,有12个江段检出汞,最高的超标40倍。长江干流的主要鱼类中100%检出汞,含量最高的超标10倍。

1.2 地下水污染现状

我国华北、西北城市主要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如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和陕西等省的地表水供水比例均在30%以下。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水源遭到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源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源只有3%。同时,城市地下水污染存在逐步恶化的发生有机有毒污染的趋势。根据《2005年国土资源公报》,全国158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检测资料显示,污染趋势加重的城市有21个。

唐克旺等人对全国城市1817个集中式地下水供水水源地进行了调查。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全国城市饮用水地下水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十分严峻,有899个(占总数49.48%)的水源地存在水质安全问题,其中Ⅳ类轻度不安全的水源地占20.69%,Ⅴ类严重不安全的水源地占28.78%。从一般安全评价结果看,存在水质不安全问题的水源地共705个,占总数的38.8%。其中Ⅳ类轻度不安全的水源地占18.55%,Ⅴ类严重不安全的水源地占20.25%。从有毒评价结果看,存在水质安全问题的水源地达423个,占水源地总数的23.28%。其中Ⅳ类轻度不安全的水源地占9.19%,Ⅴ类严重不安全的水源地占14.09%。如表1所示。

2 防治措施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饮用水源地的污染已经较为严重,已经威胁到了一部分人的健康。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证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具体建议如下。

2.1 加强水质监测,实行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7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卫生部门展开了广泛的水源监测工作。其后,环境保护部门也相继进行了水源监测。目前,我国的水污染问题相当严峻,如果以受污染的水源作为饮用水源,居民的身体健康是比受到严重影响,国内外曾发生的一些因水源污染引起的灾害性事故都显示,加强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非常必要,这方面的研究已引起重视。

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以风险度作为评价指标,把环境与人体健康联系起来,定量描述一个人在环境污染中暴露时受到危害的风险。通过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可以将水环境质量和公众的健康危害联系起来,并定量地描述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危害的程度;通过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可以直接得出环境质量的综合结论,确定污染物的主次及治理的优先权,从而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主要决策对象。

2.2 生态防护与水质改善

对于不合格的水源水,应在进入水厂工艺之前经过预处理,并设置具有一定停留时间的水库或过渡水体,在该水体区域内强化生态功能,通过生态防护的方法有效改善水源水水质。生态防护的方法主要有生态护坡、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水生植物人工湿地等。

2.2.1 通过生态护坡改善水质

针对普通混凝土的缺点,利用生态混凝土进行护坡有利于大幅度提高环的生态功能、生态修复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生态混凝土时采用特殊级配的集料和胶凝材料,在力学性能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的同时,形成蜂窝状的结构,形成连续多孔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表面适宜微生物富集及绿色植物生长。保证了边坡空气、水、土壤之间的互通,使土壤、河道内的昆虫和微生物拥有平衡的生存环境,而且可改善周围的大气环境,产生良好的景观效应。

2.2.2 通过水生植物型人工湿地改善水质

人工湿地应用于污水处理已近半个世纪,以其能耗低、简单易行,良好的净化效果和独特的生态功能而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其应用范围被扩展到处理富营养化淡水水体领域。

2.3对饮用水水源保护进行立法

2.3.1确立水源保护原则。确定水源保护原则是全面构建水源地保护制度的前提和依据。要构建水源保护法律制度应当坚持和遵循以下原则:保护绝对优先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科学保护区域协调原则等等。

2.3.2建立水源地保护的行政管理体制。城市水源与一般水体不同,需要实行更严格和有效的行政监督和管理。

2.3.3划定水源保护区。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提出划定方案,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对饮用水源进行保护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2.3.4公众参与水源保护。参与水源保护是公众普遍享有的环境权,不是用水者的专利。我国立法已均对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环境保护作出了相关规定。在现有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下,保护城市饮用水源,核心任务是要处理好保护水

3 总结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虽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在世界上处于落后地位。而现在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的饮用水源正在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淡水资源更为匮乏。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现在的严峻形势,意识到现有的污染已经对人体的健康和生态平衡产生了威胁。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动的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水源地的水质质量,同时对已污染水体进行治理,已达到切实改善水源地的不良现状,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刑小茹,曹勤,刘京,等. 中国部分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1):961-967.

[2] 格日勒. 我国饮用水源保护的现状及立法建议[J],资源与产业,2008,10(1):80-82.

饮用水源地篇6

关键词:饮用水;水质;监测

1水库概况

二龙山水库位于东辽河的上游,是四平市唯一的大型水库,也是四平市最重要的水源地,发源于辽源市东辽县辽河源镇,坝址位于石岭镇二龙村,距四平市45公里,是以城市供水,防洪除涝、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建在东辽河上游,流域面积3676 km2,占东辽河流域面积的32.8%。上游主要有东辽河干流和其支流孤山河(北大河)两条河流,其余入库支流大小20余条。

2工程水质监测的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获得安全饮水是人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人权。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重要水源地生态保护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饮用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切实做好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中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为了做到及时全面反映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水质变化情况,准确预警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隐患,迫切需要在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的同时,根据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评价灵活的要求,建设先进的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更加高效地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3工程水质监测项目与监测断面的选择

3.1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为入河排污口,湿地进出口。根据排放废污水的性质,入河排污口分为工业废水入河排放口、生活污水入河排放口和混合废水入河排放口。

3.2监测要素

主要监测内容为水质和水量(流量)。

根据排放废污水类型,有针对地进行水质监测;对于特殊排污单位,应根据废污水性质,按照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增加相应的特点污染物监测项目。具体监测项目见表3.2-1。

3.3监测要求

监测方式:

水质和水量的监测宜同步进行。本项目分期建设约定的一定排污量控制规模的入河排污口和湿地进出口应进行水量和主要水质监测项目的同步自动监测,其他水质项目应采用常规人工监测方式;其余入河口排污口水量与水质项目采用常规人工监测方式。

3.4监测断面的选择

(1)在取水口上游100米处设置监测断面;同一河流有多个取水口,且取水口之间无污染源排放口,可在最上游100米处设置监测断面。

(2)入河排污口下游100米处设置监测断面;湿地进口上游100米处设置监测断面;湿地出口下游100米处设置监测断面。

(3)水库:原则上按常规监测点位采样,但每个水源地的监测点位至少应在2个以上。

(4)采样深度:水面下0.5米处。

4工程水质自动监测体系

自动监测系统由取水单元、水样预处理单元、配水单元、水质自动监测仪器、辅助单元、控制以及通讯软件单元等6个单元组成(见下图)。系统具有数据填报及时、数据结构规范、系统易于维护等优点,在数据管理模式上突破了层次清晰、灵活、有效、准确地从监测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的技术瓶颈,从而能灵活地通过对饮用水源地测点属性的调整提取符合要求的监测数据,更好地适应了深层次的数据分析和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1)取水单元包括采水泵及配套装置、输送管道、压力感测和组阀控制等部分;

2)水样预处理单元包括初级过滤装置、沉沙装置和管道组阀控制等部分;

3)配水单元包括精密过滤装置、进样泵、取水分配杯和管道组阀控制等部分;

4)辅助单元又由6个子单元组成,包括:清洗单元、废液收集单元、纯水供给单元、压缩空气单元、除藻单元、防雷单元、电源保护及恢复单元等部分,用以保证过程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5)控制单元采用基于PC/PLC/嵌入式系统的可编程系统,包括工控系统、PLC、触发和信号线缆分配系统等部分,控制各系统仪表并实现超标数据和系统状态异常等诊断、报警和处理;

6)通讯软件单元由数据采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水质监控系统管理软件组成。兼容有线和无线传输方式,生成数据主动上传至监测中心站。系统提供的短信通服务第一时间让用户掌握现场状态和信息。

7)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最核心的部分之一是其控制、通讯及软件系统,概括起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现场控制单元:

现场控制单元采用基于PC/PLC/嵌入式系统的可编程系统,按照预设的程序控制现场各种设备运行,实现采水配水、测试、反冲清洗等操作,同时实现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报警信息和用户管理的控制。

数据采集与传输单元:

饮用水源地篇7

关键词:饮用水 水源地 生态补偿

黄璧庄水库作为省会石家庄的水源地,以及首都北京的备用水源地,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地区性缺乏,以及上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但来水量严重不足,而且水质也无法得到有力保障。这就让我们必须尽快建立一种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手段来提高周边,特别是上游地区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提高改善上游地区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而来保护我们这盆清水,保障我们的生命之源。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黄璧庄水库上游主要来水源冶河,近年随着上游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取水量越来越多,上游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但来水量逐年减少,而且水质也得不到保障。不仅如此,经实际调查上游地区的植被破坏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逐年的加剧。针对目前这些情况,上游地方政府虽然制定了环保和封山育林等措施,但情况仍在逐年恶化。形成目前这一局面的因素众多,但主要还是经济利益的问题。一方面是水资源收益如何进行合理化的分配;另一方面就是水资源收益方如何向水资源提供方进行合理有效的经济利益补偿。通过水资源利益的分配和补偿,来促使普通百姓进行环境保护,促进地方政府进行环保投资,限制一些环境污染比较重,需水量比较大的产业,进而来保护我们这有限的水资源,保障我们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这些就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来进行规范管理。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牵扯到市场和政府,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普通老百姓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等等好多群体的利益,是一个庞大而且繁杂的工程。这就需要由政府站出来,作为主导力量,建立一个平台来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水资源做为一个公共产品,就需要政府进行统一的规划,来保证社会的基本需求。在明确主导后,我们就需要来确定补偿机制的方式、对象和渠道。

首先,既然确定补偿,就要有补偿的方式,特别是在面对“水”这一个特殊的公共产品。政府在其基本职能里边,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为社会提供基础的公共产品。即是公共产品,市场也就不能进行有效地调配,也没有能力进行。作为政府,就需要通过公共财政进行购买,然后再向市场进行配售。政府可以建立相应的税收和财务制度,来保证这部分资金的来源,建立一个公共基金来完成。当然作为市场也不是一点不可为。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建立融资平台,同时让水资源的受益方进行合理的付费。目前,成立的供水集团就是一个方面有力的尝试。总之,就是要以政府采购为主导,市场化运作为辅助的方式,对提供优质水资源产品的一方进行补偿。

其次,要明确补偿的对象,也就是优质水资源的提供者。首先明确“水权”。在华北和西北等资源性缺水的地区,由于一条河流流经很多地方,一个流域内又没有统一的水资源规划,水权分界不清晰,这一问题就更加的突出。例如黄璧庄水库主要的来水源――冶河,上游就被各个地方在违规的情况下逐级开发,使得来水量逐年减少。这不仅影响到水库的长久运行,而且还给上游的防洪安全带来隐患。要明确水资源的补偿对象,首先要明确水权。这也就需要同级政府之间的协调,上级政府的统筹,来完成水权的划分,也就是水资源利益的重新分配,这必须通过行政手段来完成。这样钱也就知道补偿给谁了。

第三,资金补偿渠道的建立和完善。资金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解决:一方面,由政府通过立法,完善相关的税法和财政预算来解决。通过征收“水资源税”,让水资源的受益者付费。另一方面,政府要在每一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提高转移支付的比例,成立水资源保护基金。在这方面,浙江等地方已经开始了积极地探索。在有了“米”之后,就是要确定标准的问题了。因为补偿的标准更真切的涉及到水权者的利益。它需要做大量科学的调研,对涉及的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护,上游地区因此而丧失的发展经济的机会成本,水资源管理运行机构的正常运转管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考虑周密。最后就是“米”分配的渠道了。应该由政府主导,建立一个平台,协调各职能机构,完善管理法规制度,把资金管理好,用到位。同时要完善监督,确保资金的安全,让水资源的提供者得到真正的实惠。

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非一蹴而就的,需要以政府作为主导力量,各利益群体之间要相互协调,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加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平衡各方面利益分配,才能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才能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才能为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葛颜祥,梁丽娟,接玉梅.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与运作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09).

饮用水源地篇8

关键词:永城市;水资源;现状;饮用水;对策

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当前,随着城镇化进展的加快、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再加上各种规划的不协调,我国地下水开采量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全国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是当前我国的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发言中提到, 全国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水源水质环境安全受到威胁。因此,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用安全,科学合理的保护地下水资源迫在眉睫,也成为我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永城市供水基本情况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地理坐标:北纬33°42'~34°18′,东经115°58′~116°39′。西部和西北部与夏邑县接壤,北、东、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安徽省砀山县、萧县、濉溪县、涡阳县、亳州市毗连,全市面积1994km2。方圆100km内有陇海、京九、青阜三大铁路干线交汇,区内铁路、公路交织成网,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交通运输条件。

(一)地貌、地质特征

永城市在区域性地质构造上,位于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北支南侧东延部分,为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内之华北凹陷的一部分,以北东—北北东向构造为主体,东西向及近北西向的构造次之,控制着该区地层的展布。地层从古至新,依次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新三系及第四系。

永城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坡降在1/5000左右,海拔高度30.7-37.7m。地貌可分为3个类型:

①剥蚀残丘:位于永城市东北部和东南部;

②黄泛沉积平原:分布在沱河以北及十八里乡以西;

③湖河相沉积低平地:分布在市区以南和双桥乡以东。

永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位于黄泛沉积平原、湖河相沉积低平地交汇处,部分井眼处于人工湖周围。

(二)水文地质

本区地处黄河故道南缘,水系发育,沟渠纵横,走向呈西北—东南,水系流向东南,属淮河水系。区内共有大小河沟26条,其中王引河、沱河、浍河和包河四条骨干河流均由西北向东南流,汇入淮河,属洪泽湖水系,水源地位于沱河两岸,沱河切割深度5.0m左右,河流水位一般低于浅层地下水水位,形成排泄地下水水的水道,只有在洪水期间对地下水有短暂补给。沱河发源于商丘东北侧响河,流经本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流量随季节性变化很大。最高水位标高34.79米(1963年),最大流量671m3/s(1982年);最低水位标高27.64m(1982年),常年流量2—3m3/s 。

二、用水及供水状况

(一)水资源状况

永城市水资源总量32389.2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784.9万m3,地下水资源量25266万m3,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量661.7万m3。由于受上游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污水的影响,永城市主要地表水河流水质基本上维持在IV类水水质,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因此,永城市生活饮用水主要采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

(一)地下水资源状况

永城市位于隐伏的秦岭东西向构造体系的东端和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上第三系地壳一直处于下降,因而沉积了较厚的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平均厚度达375 m,是该区地下水的主要赋存空间。各段含水层组的埋藏条件、富水程度、类型差异较大,以埋藏深度分为浅层地下水和中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埋深在60 m以上,赋存于全新统和更新统上部冲积层的地下水。含水层上部岩性以粉砂、细砂为主,可见3-6层,两极厚度10.5-44.0 m,平均厚度为26.0 m。浅层水一般无压,水位标高28.63-30.49 m,单位涌水量3.32-7.8t/h•m,渗透系数2.27-11.07 m/d,导水系数161-382m2/d。浅层水的补给源是降水的入渗,其次是河水高水位短暂的侧渗补给和农灌的回渗补给。流向呈北西一南东方向,与现代地形倾向一致,水力坡度为0.005,其水平运动迟缓。排泄的主要途径是蒸发和开采两个方面。浅层水一般为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水温15-17℃,PH值一般在7.24-8.30之间,为弱碱性水,矿化度一般小于1克/升,浅层水氟含量0.4-1.5 mm/l。

中深层水地下水深在60m以下,赋予于第四系更新中下部和上第三系新统冲湖积层的地下水。中深层水的补给源主要为侧向径流补给,其次为较长期的垂直渗透补给,流向与现代地形坡降一致,呈北西---南东向,主要排泄途径是向下游侧向径流排泄,其次是局部地段的集中开采。中深层水为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水温18-20℃,PH值一般在6.70-8.25之间,为弱碱性水,矿化度一般在0.7-1.43g/l,中深层水氟含量0.5-2.35mg/l,总硬度一般为2.16-6.99德国度,中深层水由于埋藏深,其上有较厚隔水性好的隔水层,自然保护条件好,除氟含量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二)永城市地表水资源状况

永城市地表水主要河流为沱河,沱河水势平稳,水面宽度200-250 m,两岸设有防洪堤,堤宽30-50 m。永城张桥处沱河干流上建有节制闸,张桥闸控制流域面积2237km2,闸以上河道最大蓄水量695万m3,一般蓄水500-600 m3。据永城沱河水文站水文观测资料,沱河张桥处历史最大流量476 m3/s,相应水位34.92m,最枯流量0.12 m3/s,相应水位27.65 m。沱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39亿m3,75%保证率径流量为0.584亿m3,95%保证率的径流量为0.167亿m3。根据监测报告沱河水水质基本维持在《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V类水水质水平。沱河张桥断面以上永城境内无大的污染源汇入。目前沱河是上游地区的泄洪河流,沱河红旗闸上蓄集有来自上游地区的大量污水,水质类别为V类,污水一旦下泄,必然会影响下游永城段,因此,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源。

三、用水及供水状况

2010年城市用水总人口20.2万人,用水总量1201万m3,饮用水源地集中式供水量912.5万m3,服务人口17.2万人,自备井分散式供水288.5m3。其中居民家庭生活用水754万m3,生产运行用水161万m3,公共服务用水91万m3,其他用水量45万m3,漏损量150万m3。

四、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评价

(一)水质标准及评价指标选取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三级标准进行评价。永城市新城水厂委托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郑州监测站监测的指标共88项,本次水质评价选取毒理学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两大类共20项指标进行评价。

(二)评价方法

饮用水源地一般采用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永城市城市饮用水地下水井群饮用水源地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

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即:

式中:Si――第i种污染物的标准指数;

Ci――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平均值(mg/L);

Cs――为第i种污染物的标准值(mg/L);

pH的标准指数为:

式中:pHj―pH在j点的监测值;

pHsd―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pHsg―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Si值越小,水质质量越好,当Si超过1时,说明该污染物浓度已超标。

(三)水质现状评价

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郑州市监测站对新城水厂水质监测结果及评价指数见下表:

表2-3永城市新城水厂供水水源水质检测结果及污染指数一览表

(四)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评价结论

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永城市新城水厂地下水井群饮用水源地除氟化物没有达到III类标准外,其余项目均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III类标准,适当除氟后适宜做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

五、饮用水水源地氟化物超标原因分析

永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氟化物超标主要是水文地质原因造成的,永城市地处商丘东部,属于豫东平原,为传统的高氟区,水流经高氟矿床或高氟岩石时,使地下水氟含量超标;此外,含氟岩石的风化与淋溶以及地下水对含氟矿石的溶解也导致地下水氟含量增高。

六、 水厂饮用水除氟工程改造

(一)饮用水除氟必要性分析

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元素之一,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当人体内氟含量过低时,会出现龋齿,但摄取过量的氟,不仅易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并且可引起人体器官、神经系统和细胞膜的损害。高氟地下水在我国分布广泛,遍及27个省、市和自治区,全国各地约有7226万人引用含氟量超标的水(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1.0mg/L),因此,控制和消除饮用水中氟的污染,研究经济、实用的除氟剂与除氟方法,对防治地方性氟病、改善居民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意义。永城市地下水氟化物中深层水氟含量0.5-2.35mg/l,因此,需进行除氟。

(二)除氟工艺选择

针对永城市地下水氟化物超标可采用活性氧化铝吸附法作为核心处理单元。活性氧化铝(γ-AL2O3)是最常用的吸附除氟物质。含氟水经过比表面积较大的活性氧化铝吸附过滤层,在PH值6~7.5的条件下,水中氟离子被吸附生成难溶解的氟化物而被除去,其反应式如下:

(Al2O3)n×OH-+F-(Al2O3)n×F-+OH-

氟离子被吸附后在滤料表面生成难容氟化物,运行一段时间后,活性氧化铝失去除氟能力,需要进行再生。吸附剂失效后,用硫酸铝溶液进行再生,以恢复其吸附能力。再生反应式为:

(Al2O3)n×F-+OH-(Al2O3)nOH-+F-

处理后氟化物可达≤1.0mg/L,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适合人群饮用。具体改造工艺路线如图6-1。

参考文献:1.《永城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技术划分报告》

饮用水源地篇9

关键词:铜川 水源 保护 对策

一、铜川概况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总面积3882平方公里。铜川境内的河流分为石川河和洛河两大水系。石川河水系主要由漆、沮两水组成,市内流域面积2240.8平方公里。石川河水系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7条,主要河流有漆水河、沮河、赵氏河、浊峪河、清峪河、赵老峪河等。洛河为铜川东北部的界河,境内流程35公里,流域面积1648.8平方公里。洛河水系中流域面积在1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78条,主要河流有白水河、清河、五里镇河、雷源河等。

漆水河流域共有三个源头。一个是源自宜君哭泉的淌泥河;一个是源自金锁关镇的柳林沟。两个源头在金锁关镇三岔路口桥下汇合,至柳湾水厂河段收集,从源头到水厂流程约40余㎞,经过一个镇(金锁)、11个村、“两坊工业区”,沿途各类企业百余个,约万余人口。第三个源头是纸坊马勺沟,源至蒲家山经5㎞到纸坊村口汇入一级保护区——柳湾水库。

沮河是我市饮用水源的主源,主要源头有五条:第一条是跨地区从旬邑穿山引流至玉门川河的干流;第二条是从三郑沟里流出在陈家山矿取水井处与玉门河汇合流入干道;第三条是杏树坪村河为源头15㎞流入刘家河汇合;第四条是崔家沟韭菜沟的水经10㎞流入瑶曲镇与贾曲河、闫曲河汇合后流入沮河;第五条是赵氏河,源自旬邑的兔娃梁28㎞流入柳林村口汇入沮河。

沮河源自马栏河经石门全程约100㎞,流域经过三个镇、三个大型企业、三个中型企业、一百多个小型其它各类企业、五十余个村庄,约十万人的生产生活地,汇入桃曲坡水库。

二、饮用水源地概况

1、饮用水源地基本情况

我市城镇饮用水源地共有3处,其中集中式城市饮用水源地2处,即漆水河柳湾水源地和沮河桃曲坡水库水源地;集中式城镇饮用水源地1处,即宜君县西河水库。

(1)柳湾水源地。位于漆水河上游,距北市区10公里,为河流型水源地,是北市区主要供水水源之一,年取水量500多万立方米,供水人口20万。该水源地经省政府2007年9月批准,一、二级保护区面积共21平方公里。

(2)桃曲坡水库水源地。位于沮河中游,距耀州区中心14公里,为水库型水源地,年取水量900多万立方米,供水人口28.4万,该水源地经省政府1999年6月批准,一、二级保护区面积共43.6平方公里。

(3)西河水库水源地。位于宜君县县城以西3.5公里处,属湖库型水源地,年取水量38万立方米,供水人口1.2万。该保护区经省政府2007年9月批准,一、二级保护区面积共15平方公里。

2、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

(1)工业生产对水源地的影响在桃曲坡水源地上游,分布有多个煤矿,虽多数矿都建有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收水管网不完善,另有时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造成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直排污染水源。

(2)交通运输对水源地的影响柳湾水源地所在的漆水河与210国道、铜黄高速公路并行,过往车辆造成道路扬尘和浸漏的油滴,经雨水冲刷进河道污染水质;桃曲坡水源地所在流域内过往车辆主要为运煤车辆,其抛撒煤粉和扬尘对水源地污染也不可忽视;西河水源地位于公路边,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3)居民生活对水源地的影响柳湾水源地和沮河上游沿210国道两边和漆水河两岸居住的村民,生活污水均属无组织排放,垃圾随意堆放,遇到降水冲入河道造成污染。

4、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情况

(1)法律法规体系建设。2001年出台了《铜川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并以市政府第36号令。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先后印发了《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柳湾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和《铜川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任务和职责。2003年成立了铜川市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站,编制5人,重点负责沮河上游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

(2)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关闭取缔了柳湾水源地上游210国道两侧违规洗、修车点28家,非法煤场7家;建设了金锁卫生院医疗废水和铜黄高速铜川北服务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施了柳湾水源地防护及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一级保护区内河道两侧防护网6246米,沿210国道砌筑挡污墙1860米、安装截污管道1105米、垃圾屋18座、污水收集管网3600多米、建成40立方和30立方道路污水应急收集池各1座,设立了水源保护区标志石碑16块、宣传牌14个。投资1400多万元建设了2公里长的庙湾挡污堤防工程。实施了西河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整治工作,关闭了保护区内所有违法排污口,拆除了违法建筑物,建设了一级保护区的物理隔离网.

(3)环境监管工作。市政府印发了《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对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一是督促沮河上游的西川煤矿等7家煤矿,共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了14台(套)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14台(套)自动在线监控设施,使水源地上游工业企业污水治理实现了全覆盖,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台账和运行记录,将处理设施运行费用纳入生产成本,防止企业偷停环保设施;二是开展了水源保护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治理农村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加大废弃物、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成了1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工程。

(4)整治、评估工作。坚持日常检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每年开展一次水源地水质评估工作。桃曲坡水库水质全监测分析项目109项,为了解富营养化对水质的影响,我们增加了透明度、叶绿素两项监测指标,即目前共监测分析111项;柳湾水质监测指标为109项.

(5)应急工作。2006年6月市政府印发了《铜川市城市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制作了应急处置流程图,针对柳湾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进行了应急演练。投资90多万元,建立了我市水源应急物资库,贮备了柴油发电机、帐篷、橡皮筏、吸油材料、应急灯、防毒面具等,极大地提升了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近年来,共成功处置了延西高速宜君段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糠醛泄露、硝酸泄露事件等10余起,有效保护了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近年监测结果表明,市级两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在98%以上;西河水库水源地水质29项指标一年监测2次,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目前水源保护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我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点多、线长、面广,210国道、包茂高速、西延高速等,多条公路从保护区通过,治理任务重,保护难度大。尽管做了不少工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省政府批准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方案中一些措施还没有很好落实到位。如方案要求柳湾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不得有居民、农田等,不得建设与供水无关的其它任何设施等,而我市相关搬迁、取缔工作还没有实施。水源保护区受特殊地形限制,区内沿公路、河岸设置的垃圾台、厕所和居民生活污水在收集处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等。

2、受农村面源污染的影响,水源地个别指标如总磷、总氮还不能稳定达标。个别单位对保护饮用水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些单位还没有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没有对这项工作进行检查考核。乡镇没有配备专职的环保专干,没有指定负责环保工作的领导,一旦遇到问题,很难协调。

3、缺乏权威性的制约措施。总是被动的唠叨督促工作,缺乏市县(区)镇上、中、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没有形成工作上的合力,不能及时协调和解决.

4.水源保护工作职能部门的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是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二是硬件设施落后,设备不全,现有装备器材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建议及对策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实利益.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扎实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2、强化监督、严格执法。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和集中整治活动,加强对水库库区及上游河道的监控,做到依法从严、从快查处,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同时,对在保护饮用水源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内及上游地区石油类和危险化学品运载、装卸和储存设施的监管,督促其完善防溢流、防渗漏、防污染的措施。

4、抓好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素质。环保工作者要树立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采取多种形式,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提升业务素质和水平。

饮用水源地篇10

关键词:地下水;不确定性;三角模糊数;健康风险评价;水源地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7)03-0080-06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water contaminants on public health,a fuzzy model based on triangular fuzzy number theory was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human health risk of drinking groundwater well fields in Shizuishan city in this paper,and then the effects of uncertainties on health risk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alth risk is not sensitive to the parameter-value-related uncertainty.The pollutant-concentration-related uncertain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ssessment.If the changes in concentration a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the calculated risks will be smaller.By using the above model,we obtained the health risks of carcinogens and non-carcinogens in the drinking water well fields of Shizuishan.The chemical carcinogenic risks are much larger than the noncarcinogenic risks,which are all close to the permissible level of 1.0×10-4 a-1.Cr should be the priority concern in th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due to the high carcinogenic risk.The human health risks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are ranked as follows:NO.2 well field> NO.5 well field >NO.4 well field >NO.1 well field.

Key words:groundwater;uncertainty;triangular fuzzy number;health risk assessment;well field

S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1]。饮用水源地水体水质状况对人类的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已成为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控制与防治工作的重点[2-4]。

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可定量描述水体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5-9],但由于该评价系统中包含着大量不确定性信息,如(1)污染物浓度的不确定性,(2)参数选择的不确定性,即人均饮水量、暴露时间、体重等个体差异,常规的确定性方法难以准确反映区域水环境健康风险的真实情况[10-11]。由于模糊数学法可将模糊概念定量化、精确化,三角模糊数法已成功地解决了风险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12-15]。但是大多数研究仅注重方法的应用,而很少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对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当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小时或相对稳定时,一般采用平均浓度表示水体水质状况,此时是否会造成有效信息丢失,对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多大,如何客观地揭示水环境健康风险,均成为风险管理者评价风险评估结果可靠程度的重要依据。然而,很少有文献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因此,本文基于三角模糊数建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石嘴山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健康风险进行评价,分析污染物浓度及参数不确定性对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以期为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安全保障和健康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1.1 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饮用含有毒害物质的水源是污染物造成人体危害的主要途径[12]。健康风险评价是美国国家工程学院和国家科学院于1972年首先提出的,我国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美国国家环保局在健康风险评价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性文件、准则和指南,将健康风险评价步骤分为:危害识别、剂量―反应评估、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这一体系被包括欧盟和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广泛采用[16]。本文采用美国国家环保局推荐的风险评价模型,对饮水途径产生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17]。

式中:Rci为化学致癌污染物i通过饮水途径产生的平均个人致癌年风险(a-1);Di为化学致癌物i通过饮水途径的单位体重日曝露剂量(mg/(kg・d));qi为某种化学致癌物通过饮水途径的致癌强度系数(mg/(kg・d));Q为人均日引水量(L/d);Ci为化学致癌污染物的浓度(mg/L);L为人均寿命(a);W为成人体重(kg)。

式中:Rnj为非致癌物质j通过饮水途径导致的个人致癌年风险(a-1);Dj为非致癌物通过饮水途径的单位体重日曝露剂量(mg/(kg・d));RfDj为j非致癌物参考剂量(mg/(kg・d));Cj为非致癌污染物的浓度(mg/L);其它符号意义同前。其中,化学致癌物同样可导致非致癌风险。

1.2 三角模糊数理论

若a1=a2=a3,则为实数。考虑到各因素的非负性,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为正的三角模糊数,即有a1>0。三角模糊数中,一般结合数理统计方法确定a1、a2、a3的值。根据数理统计方法可知,常态分布或近似常态分布的数列,有95%以上的数据落入(±2σ)之间,故将-2σ的值确定为a1,数据平均值为a2,+2σ的值确定为a3。

三角模糊数的隶属度表示最小可能值和最大可能值区间内各数据相对可信度的大小,不同可信度水平α(0≤α≤1)代表不同的数据区间[20]。计算中,通常将三角模糊数转换为α-截集来简化运算,α越大表示越接均值,数据出现的频率越大,区间范围越小,可信度水平不低于α的数据区间可表示为

1.3 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糊模型

对于不同的可信度水平α(0≤α≤1),根据式(1)-式(4),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模糊模型为

式中:α、α、α、α分别为污染物浓度、成人饮水量、体重、人均寿命α-截集的三角模糊数;αci、αnj为α-截集对应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若有多种致癌物或非致癌物,参照三角模糊数运算法则,通过累加计算得到总风险水平。

2 石嘴山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健康风险评价

2.1 水源地概况

石嘴山市位于银川平原北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第二大城市,总人口73.41万,城镇人口约占70%,是国家重要煤炭工业城市、宁夏能源重化工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内干旱少雨,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64.17 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2 174.24 mm。

区内第四系分布广泛,第四系沉积物以洪积、冲积和冲湖积为主,地下水赋存条件良好。根据区域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及钻孔资料,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可分为单一潜水区和多层结构区。由于单一潜水含水层及多层结构区承压水含水层埋藏较深,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水质较好,是石嘴山市居民生活饮用主要水源。2012年,石嘴山第一水源地、第二水源地、第四水源地和第五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达2 160万m3,供给服务人口约51万人。

石嘴山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每月进行一次水质监测,尽管水质日常监测为饮用水源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水源地水体中污染物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尚不清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源地健康风险管理控制的针对性。本文选取2013年12个月的地下水质监测资料,基于上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糊模型,对各水源地地下水中As、Cr、Cd等3种致癌物和Fe、Mn、Cu、Zn、NO3、NH4、F、CN、Hg、Pb等10种非致癌物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评价。

2.2 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根据美国国家环保局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参数值,结合中国人口统计数据及参考相关文献[12-14,21,22],确定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糊模型中成人日引水量的三角模糊数(1.6,2.2,2.8)L,成人体重W的三角模糊数为(45,65,85)kg,人均寿命的三角模糊数为(65,75,85)a。化学致癌物致癌强度系数q和非致癌参考计量RfD采用美国国家环保局推荐值,见表1。

各水源地污染物浓度统计结果见表2。若年内水源地地下水污染物浓度发生变化,根据数理统计方法确定污染物浓度的三角模糊数;若污染物浓度未发生变化,则将浓度以常数代入模型。例如,第一水源地As、Fe、Mn浓度分别为0.000 3、0.015、(6E-4,2.3E-3,6.1E-3)mg/L,表明地下水中As、Fe浓度不变,仅Mn浓度发生了变化。

2.2.1 基于不确定信息的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对于不同隶属度α(α∈(0,1)),可将上述三角模糊参数可表示为区间形式,计算得到不同隶属度的健康风险。α=0分别为可能风险值的上限和下限值,α=1为最可能风险。以石嘴山第二水源地As和Cr为例,分析不确定性对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As浓度三角模糊数可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