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地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9:15:02

饮用水源地

饮用水源地范文篇1

一、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开展有序,措施有效,水质状况一直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但由于库区区域大、污染总量多、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权限有限等原因,开展水源保护的难度日益增大。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库区污染类型多样、总量较大。一是生活污染。水库周边住户主要集中在杜岙、白洋、双湖三个村,人口总量约3500人,其中位于里上游的杜岙村2351名村民和五磊寺100余名僧人产生的生活污水,都是通过上游径流直接带进里。水库周边砖瓦厂的民工有1500人左右,厂方提供的生活设施十分简陋,生活污水基本上也是未经任何处理直排入水库。二是生产污染。种植雷笋等经济作物是里上游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种植过程中产生的肥料、枯枝、泥石等污染物经雨水冲刷后,流入水库形成污染。杨梅种植过程中使用的有害农药,经雨水冲刷后也会对水体产生影响。环湖砖瓦厂在水库中取土导致湖水浑浊、水质变差;厂区内煤渣露天堆放,遇到雨天会流失至水库内造成污染;倾倒的断砖碎瓦等垃圾还会侵占湖面。三是旅游污染。水库周边风景秀丽,是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特别是在春秋两季,来水库踏青和烧烤的人非常多。由于缺少管理力量,沿湖随处可见旅游者遗弃的空瓶子、塑料袋、瓜皮果壳等垃圾,清理难度较大。里上游藏云溪是水库上游中污染最严重的溪流,众多香客丢弃的垃圾污物随着溪流进入水库。目前,藏云溪正在进行旅游开发,届时旅游人数将会增加,如果对这个问题不加以统筹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今后将对水质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二)水源保护权责不清、力量薄弱。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操作难,需要政府和各部门紧密配合。目前,适合我市当前实际的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的具体办法还没有出台,管理权限、责任分工、处置办法等等,都没有明确规定,造成了“都相关、全无责”的状况。虽然,水库管理处作为水源保护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管理责任,但是作为水利局下属部门,协调各方的难度较大。同时,因为缺少执法权限,只能在管辖范围内开展劝说、引导工作,很难对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查处,导致管理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同时,水库管理处水源保护力量总体还比较薄弱,主要依靠水库管理处的14名工作人员,管理设备十分落后,只能勉强应付日常管理工作,根本不具备全区域的管理、监测能力和条件。

(三)部分群众观念落后、自律不够。水库内养殖鱼类是为了进行生态保护,但部分群众根据传统观念认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水库内钓鱼理所应当。虽然进行劝说、教育,但是偷钓情况仍然十分严重,从每年4月到11月份,最多时每天达200余人。如果被钓的鱼数量大、种类集中,将严重破坏水库生态养殖和生态平衡,造成水库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水库水质恶化。还有的群众,生活习惯比较落后,随意向水源保护区倾倒垃圾,洗涤有毒有害容器,甚至是将动物死尸丢弃在湖中。此外,从每年5月份开始,来水库内游泳的人数陆续增加,最高峰时一天达到400人以上,大量的肥皂水和污垢溶入水库形成污染,由于没有执法权和可依据的法律法规,仅仅依靠教育说服,收效甚微。

(四)资金投入来源单一、增长缓慢。饮用水源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必须安排专项资金长期投入。目前,市政府尚未安排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资金,水库管理处日常的维护管理费用开支是唯一的保护经费来源,但也仅仅是每年10万元维修费和20万元的防污费,近几年来一直没有增加。相对于水库保护中垃圾集中清理、排污行为监管、偷钓游泳行为劝阻、水体保护项目建设等大量的工作来说,30万元的经费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对水库周边环境进行全流域管理。观海卫镇杜岙村地处水库上游,几年来,一直严禁该村兴办各类厂矿企业、餐饮项目,同时要求群众逐步减少雷笋等污染大的经济作物,但是因为资金补助不到位,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也间接影响了水源保护工作取得根本性改观。此外,因为经费缺乏,防污工程建设方面进展缓慢,库区居民迁移举步不前,管理监测设备陈旧落后等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建议:

一、理顺水资源保护工作体系。一是要加快编制出台适合我市实际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监测评估、维护管理、责任追究和应急处理机制,切实把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纳入到正常、有序的轨道上来。核定各水源地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标准,建立水源区域保护制度和排污总量管理制度,加强入河排污口和河流纳污总量的控制与监督管理;要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加强库区的森林保护和水资源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保护植被,退耕还林,涵养水源;二是要进一步明晰权责,建立饮用水源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将水源地保护区的主要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镇。水利部门要统一管理水源;环保部门要加强项目管理,严格环保审批制度,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搞好宣传工作;市建设、国土、卫生等部门和属地政府要共同参与,协同水利、环保部门做好水源保护、河道整治、污水处理、管网改造、垃圾处理、退耕还林等内容的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保护的综合研究治理工作。三是建立水源地保护行政责任机制。要切实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领导,把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二、实施库区污染综合治理。一是要逐步减少库区污染源。依照建设循环经济的总体要求,制定水源地产业发展目录,严格限制上马新的工业企业,并逐步关停或者转产库区周边粘土砖瓦窑。要加快库区农业种养植结构调整,关停禁养区内的养鸡场,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引导减少雷笋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并谋划适宜山林生长的更经济、更环保的农作物。加强库区村庄整体搬迁论证,待条件成熟,结合新农村建设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严格限制水库内游泳、钓鱼行为,加大对旅游人群的管理力度。二是建设防污治污设施。对库区周围村庄、厂房生活区内的群众生活基础设施进行必要改造,兴建生态厕所、垃圾集中收储站,实行垃圾袋装化,对杨梅、雷笋的废弃物进行集中清理。加快规划实施环湖污水管网建设,将库区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到污水管网。加大对上流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支持力度,在水面径流上游设置阻拦坝,控制污染物注入水库内。三是开展水质净化工程。要进一步开展机械制藻工作,采用有效降低水库水温和颗粒吸附的原理有效遏制水库藻类的爆发。采用生态养殖,按照科学合理的放养思路,合理分析、严格控制水库鱼种放养的规格、比例和密度,努力使水库内形成相对较平衡的生物链。对里杜岙主溪流、外白洋主溪流等水库上游溪流进行生态改造,并在水体内种植有益水草、水藻等植物,以达到截污、拦砂,吸收有害微生物,达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四是加大执法监管检查力度。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工作人员,积极筹建市公安局观海卫派出所水库执勤点,通过采取明查暗访、突击检查、日常管理等多种形式,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格行政执法,坚决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水源地的行为,为水源地水质净化提供坚强保障。研究建立水源地环保执法检查工作的长效机制,通过专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进一步提高环保的执法效率,加大环保的执法力度。重点对企业和各种畜禽养殖场所的执法和监督力度,切实做到废水零排放,废渣定点倾倒,建设配套的“三废”处理设备。

饮用水源地范文篇2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把水源地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抓好水污染治理,较好地保护了水源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

一是各级重视,保障有力。县政府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法律宣传教育,积极营造保护好水源地的良好氛围。各职能部门积极履行监管职责,积极配合,认真抓好各自辖区内的污染治理,促进了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是强化措施,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围绕县城饮用水安全这一目标,县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坚持日常监察与开展专项行动相结合,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排偷放污水、使用剧毒农药等违法行为,污染隐患得到有效控制;严格新上项目审批,要求符合条件的新上项目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把新增取水许可审批关口,严格禁止在保护区内新设入河排污口,有效保障了水生态安全。对供水系统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监测技术和水平,强化对水源水、出厂水的水质监测,促使供水企业规范运营,全力保障水质安全达标。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近期县政府组织水务系统对我县饮用水源井周边污染源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调查,调查结果为:

1、县城区。共有8眼水源井,井深450—500米,水质优良,在水源地设立了明显的保护区标志,周围100米以内均无污染源。县自来水公司制定了《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主管领导为水务局党总支书记、副局长,具体负责人为县自来水公司经理。

2、镇区。共有3眼水源井,井深450—500米,水质优良,周围100米以内均无污染源。自来水公司制定了《供水应急预案》,主管领导为水务局党总支书记、副局长刘凤军,具体负责人为自来水公司经理李宗力。

3、县乡村供水管理站。共有18眼固定水源井,井深410—500米,水质优良,各供水站及水源井周围200米以内均无污染源。县乡村供水管理站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主管领导为水务局正科级干部,具体负责人为县乡村供水管理站站长。

二、存在的问题

(一)水源地周边污染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调查发现,在我县水厂周边200米内有一养鸡场,对水源地造成了严重污染,建议县政府能协调解决此问题,尽快将养鸡场搬离,以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工作,确保我县重点区域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

(二)尚未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水源地保护工作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意识,甚至有的部门(单位)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水源地保护工作尚未形成合力。

三、几点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县城饮用水安全是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大事,也是全县人民高度关注的大事。县政府及各级各部门都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群众安全用水。

(一)进一步抓好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对《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按照要求在水源地设立明显的保护区标志和严禁事项告示牌等,进一步明确我县水源地保护的范围、保护措施和禁止事项等,使广大干部群众切实认识到破坏水环境的危害及后果和保护好水源地的迫切性。要加强对水源地保护区内企业法人、居民的宣传,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和自律意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共同参与、积极行动、自觉保护水源地的良好氛围。

饮用水源地范文篇3

第二条各市、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所辖行政区域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市、县(市)区水务部门负责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工程的管理;各市、县(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卫生监测和卫生监督管理。

建设、卫生、国土、水务、交通、林业、农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三条各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指导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要加强对辖区内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行业指导、监督和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对供水站和人员的资质管理,组织业务和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从业资格注册制度,实行行业准入控制和规范化管理。

第四条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由各县(市)区政府组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水务、规划、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饮用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情况等提出保护区范围划定方案,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五条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标志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绘制辖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布图。参照环境保护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实行单井保护,界桩每30~50米设置1个,宣传牌、警示牌原则上每个水源地设置一块;水源井必须建设泵房、管理房,院内路面进行硬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由地方政府责成相关部门负责管理和维护。

第六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已建成的小作坊、养殖户等建设项目及厕所、畜禽圈等,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布局规划,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逐步进行搬迁。

第七条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在准保护区内采取工程措施或者建造湿地、水源涵养林等生态保护措施,防止水污染物直接排入饮用水水体,确保饮用水安全。

第八条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限制和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

第九条各供水管理站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水井进行加盖处理,严格避免污染物进入,定时消毒,规范管理行为,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十条各供水管理站设立供水专管员,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系统档案。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环境管理状况(水源地管理及管理制度制定情况;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状况、面积;管理情况,包括管理机构、人员、经费、起始时间等)、水源地水文地质状况(包括机井状况、建井时间、抽水量及供水情况、静水位、水质、供水人口),地理坐标测量、污染源分布状况(水源地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状况以及排放情况;养殖数量、种类、饲养畜禽量;水源地及周边工业污染源的排污情况、排污量;水源地及周边生活人口及排污情况等)。

第十一条供水管理站要会同卫生防疫部门每年至少两次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保证工程受益范围内生活饮用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建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预测系统和监测信息公布制度。

第十二条各市、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环境监察、监测相关规定,依法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情况进行环境管理。

第十三条供水管理站要建立饮用水源地的定期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可通过拨打当地水务或者“12345”、“12369”举报电话等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第十四条各县(市)区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制定农村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提高预防和控制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饮用水源地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十一五”环保目标任务,从高邮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以改善饮用水源水质、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为目的,以彻底清查并严厉打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为重点,以部门联动和行政稽查为手段的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规范水源地的规划、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二、工作内容和整治重点

(一)以各乡镇(园区)、市有关部门为单位,在以前调查日供水500吨以上水源地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调查摸底,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摸清本辖区内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分布、水源取水来源、保护区划定和立标、保护区范围内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市(县)级地表水水源地调查范围为取水口上下游3000米。市(县)级以下地表水水源地为取水口上下游1000米,地下水水源地为取水口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各地要在6月25日底前完成基础情况上报。

(二)按照江苏省《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的要求,发改委要会同环保、水务、卫生、国土、农林等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8月22日以前编制完成,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应当包括饮用水源地周边产业布局、饮用水源地安全调查评价、饮用水源地保护范围、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饮用水源调(输)水工程建设、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及应急预案等内容。年底前完成城市备用水源地规划建设和市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工作。

(三)各乡镇(园区)、市有关部门要按照江苏省《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和国家环保总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审批、标志牌和界牌树立工作,6月30日前提出本行政区域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10月底前完成所有水源地标志牌和界牌树立工作。

(四)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新确定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市各有关部门要依照职责认真清查每一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隐患、违章建设等违法行为,确定整治内容,拿出相应整治方案,确保2008年底前完成。

三、工作要求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乡镇(园区)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次行动的重要性、艰巨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各职能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充分认识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2008年1月19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并决定于3月22日开始施行,《决定》进一步明确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的任务、保护区的范围、保护标准和整治要求。要认真学习贯彻2008年2月28日修订通过,并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已将优先保护饮用水源作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专门对饮用水源保护作出了具体规定,为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的整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二)要认真制定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是各乡镇(园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任务。各乡镇(园区)、市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2008年度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要全面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分工和责任,把各项任务层层分解下去。要突出重点,抓好落实,保证序时进度,有力推进专项整治行动,各乡镇(园区)、市有关部门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于6月底前上报市环保局。

(三)加强部门联动,形成整治合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涉及众多行业,各有关部门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确保整治措施落到实处。对查出的环境违法案件,属于工业企业污染的,由环保部门负责处理;属于违章建设码头、船坞及其他水上建筑物、构筑物的,由水务、交通、海事部门负责处理;属于应关停的企业,由工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关停;涉及违纪且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由监察机关负责查处;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办理;对严重破坏饮用水源的违法行为,由责任部门牵头,从严从重处置。

饮用水源地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保护好饮用水源安全为目的,以严厉打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为重点,切实规范水源地的规划、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采取部门联动和行动稽查等手段,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二、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环保局、公安局、发改委、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卫生局、水利局、交通局、工商局、监察局、司法局、信访局、各镇政府领导为成员的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调度汇总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组织对典型案件的查处,对各类整治情况进行指导、督办、稽查。

为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达到预期目标,各镇政府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务求实效。

三、工作内容

㈠以建制镇为单位,查清辖区内饮用水源(含备用水源)分布、水源构成、水质状况。划定并上报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

㈡排查辖区内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下游3000米和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周围1000米范围内工业污染源(点源)分布及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和流动源的分布以及污染程度;

㈢制定饮用水源地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㈣制定本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长效管理措施。

㈤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清查出的污染饮用水源的排污单位和问题进行整治;对涉及各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由市监察部门督办;对影响并污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企业,由各镇提出关停搬迁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四、时间及进度安排

㈠调查摸底、自查自纠阶段(2009年3月—7月)

在完成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各镇、部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确定挂牌督办的重点污染企业名单;制定本辖区集中饮用水源保护长效管理措施;组织水源地污染事故应急演练;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立标志牌;上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规划;对不合理的服务业、养殖业规划作出调整;自查自纠方案于4月上旬报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整治行动阶段性总结于8月上旬报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㈡集中整治阶段(2009年8月—2010年1月)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组织力量对排查出的重点企业、重点问题全面开展整治;对影响并污染饮用水源水质的企业,要实施关停搬迁计划;对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要提出限期治理计划;对经科学论证不再适合继续作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要及时作出宏观调整,落实相应资金并加快实施;对决定限期治理、关停、搬迁的企业及规模化养殖场以及调整后的服务业养殖业规划,要组成专门班子,落实专人,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到位。集中整治情况于2010年1月20日前报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㈢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2月)

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划定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清理整治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㈣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3月)

总结整治行动中的经验和不足,研究和制定饮用水源地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和措施,并于2010年3月底前报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有关部门根据整治行动中的组织领导、整治力度、水质达标率、群众满意率等有关情况进行评比,对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五、具体要求

㈠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作为政府部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实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来抓,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落实专项整治行动各项要求,彻底清除影响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隐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㈡突出重点,确保实效。以彻底清理整顿并严厉打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行为作为重点,查清本辖区集中式供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分布及污染情况,制定长效管理措施,并确保落实到位。

㈢部门联动,明确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建立信息通报、反馈和案件移交等制度,共同推进工作的开展。对专项行动中查出的环境违法案件,属于违章建设码头、船坞及其他水上建筑物的,由水利、交通、海事部门负责处理;属于应关停的企业,由工商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关闭、取缔事项;涉及需要追究行政责任的,由监察机关负责查处;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办案。对重大环境污染案件,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合处理。对一些严重破坏饮用水源的违法行为,可以由新闻单位予以公开曝光,以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建立专项整治行动报告制度,确保政令畅通。要确定专人负责行动信息调度和传递工作,定期上报工作简报、专项报告和阶段性总结。

对整治工作消极应付、敷衍塞责,甚至为违法排污企业包庇说情的,对瞒案不报、有案不查或干扰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干预办案的,要严肃处理;对查处不力,谎报、瞒报、漏报本地突出环境问题,引发群众上访、污染事故和纠纷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饮用水源地范文篇6

一、贺州市姑婆山林业保护区概况

1.1地理位置概况。贺州市姑婆山林业保护区位于广西东北部;湘、桂、粤三省(区)交界处的萌渚岭南端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境内,距市区(八步)中心仅26公里,姑婆山方圆80公里是天然动植物王国,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座,最高峰海拔1844米,是桂东第一高峰。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30″~111°37′30″,北纬24°34′26″~24°42′05″1.2林业生态状况。贺州市姑婆山林业保护区属萌诸岭支脉、山脉从湖南江华县进入广西,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由马鞍山,天堂顶(海拔1844米),姑婆山(海拔1730米)等主峰连成西南走向山脉主体。地势丘壑起伏,露出的底层多为岩石,土壤相对单薄,品质不佳,河流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为百分之四十二,而在生态上起维护作用的非经济性的植物只占百分之二十三,而且林区中,幼林所占比例很大,对生态环境起到的保护作用微乎甚微,总体上贺州市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自我修复能力相对要差,需要人为的规划建设。

二、贺州市饮用水水源危机现状分析

2.1水资源污染。贺州市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工业化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城镇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饮用水系,水源再利用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增加,可利用水资源愈发减少,群众可饮用水储量下降,用水形势日见紧张。2.2水资源破坏严重。多数民众被经济利益吸引,破坏性地砍伐林区树木,开垦荒地,使林木资源特别是水源地周围的林木遭受严重的损坏,更有甚者引发水土大范围的流失。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滞后的生产观念和生产设备,都是直接或间接造成农林资源以及与其息息相关的水资源枯竭的魔爪,多个与山区相邻的村镇对森林进行无节制的砍伐,或卖出树木,或者开垦新田,原本就脆弱的水资源循环系统更加岌岌可危。2.3资源保护意识低。改革开放后,群众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向着城市化和工业化一路高歌猛进,大片的林区被开发,却忽略了对资源的保护,这种釜底抽薪式的开发,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和水资源再生系统造成极大影响,部分群众乃至领导班子,都存在“经济政绩大于一切”的错误观念,这也是贺州市水资源形式危急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贺州市姑婆山森林水源地生态保护规划设计

为解决贺州市饮用水水源污染危机问题,我们重点对其水源地林业生态系统予以全面保护,其具体规划设计如下:3.1加大植被种植工程力度。贺州市本身资源资质偏低,人为的后期改善尤为重要。以种植为主要手段,同时开展封山作为配合,按类别实行不同方略,坡度大的地方采取防护为主的治理模式,坡度平缓的区域,应开展以旅游景观为主的,经济生态的开发模式,防护为主的地带,主要种植具备发达的根茎、抗逆性强、固水保土功能出色的阔叶植物和针页林,这样就可以弥补当地树种的空白,按照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模式进行保护。3.2封山育林工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功能,只要人为破坏减少,在几十年的时间内,系统会恢复资源循坏能力,主要在人力不可及的区域实行。在封山的地区,封作为主要手段,,造林,发育、维护同时进行。,尽可能保护、维持,修复恢复这些区域,整体上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效益。3.3退耕怀林工程。退耕还林是整个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此工程主要以水资源附近的田地为规划重点。坡度为二十五度以上的耕地为退耕还林的重中之重。之后的生态工程主要发展景观型和经济型两种,以生态效用为规划前提,种植具备观赏性的花木,草坪,果树,尽可能兼顾群众的经济利益,这样既保护了水土资源,又维持居民的经济利益,同时还美化了环境。3.4加强可持续发展观念教育。可是续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旨在建立科学,合理,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坚决不做竭泽而渔的发展,这对改善贺州市生态林区与水资源不平衡的状况具有指导性意义,唯有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和群众的觉悟,才能根治这种窘境3.5加强运营管理。政府设立示范林区,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建立吻合保护水资源原则的无公害生态园区,兼并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增强对园林用水的节流,再利用,制定合理的调节方案,方法。尽量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使用更生态更科学的培植方法。建立科学健康的管理运营方式,构建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发展体系,长此以往,贺州市一定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四、结语

饮用水源地范文篇7

[关键词]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档案;管理规范化

1.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实现创新,同样需要相应的信息技术创新,以构建出全新的管理模式,实现环境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规范化管理流程,加强改革创新,在降低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同时,提升环境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全面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2.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档案概述

环境档案记载各种环境监测过程中记录的具备保存价值的信息,主要包括数据、文字、图标及照片。环境档案来源于规定的区域,即环境监测领域,就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而言,就主要涵盖该地区以内、在环境监测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是环境管理中最为直接的历史记录,具备较强的可靠性。环境档案包括以下特点:首先是完整性,环境监测管理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环境档案保护了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档案,所有的记录档案的格式必须统一、文字和图表必须清晰,并建立完整的更改、补充制度,全方位确保环境档案的准确性。

3.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档案管理的现状

3.1环境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的落实较差。近些年来由于水源地环境监测部门制度的变革,导致环境档案管理人员频繁调动,再加上没有相应的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对于业务的操作流程不够熟悉,很难胜任环境档案管理工作。而在归档、转档等情况中没有按照手续办事,存在一定的档案密封性较差以及档案造假的情况,这对档案的真实性和隐私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2管理不够规范,档案管理意识有待提升。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严格遵守“环境档案管理材料收集归档规定”办事,且一些管理部门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就算有相关规则,也不过是流于形式,档案管理人员只是充当档案的保管员。此外,一些人员对于档案管理意识不足也是一大问题,对于相关档案材料没有及时收集和归档,导致其中部分档案出现丢失或者损坏,较为显著的就是环境监测材料的丢失。而在档案的记录当中,存在填写格式不规范,填写内容过于随意以及审核标准不准确等,这就直接导致环境档案的管理工作不够严格和细致,存在一定的客观随意性,不利于向上层单位提供第一手资料。3.3档案管理较为分散。首先是由于近几年来管理机构改革导致环境档案管理较为分散,比如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在职人员档案以及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这些管理只是停留在不丢失的状况。其次是管理档案的硬件设备不够完善,设施的配置不到位,到不到相关规定标准,管理手段和管理设备都还停留在一个十分落后的水平,不利于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实现。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环境档案管理事务量不断增大,一些管理部门在选择档案管理设备时还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多数采用因地制宜的存储原则,还在采用原始的手工操作,不仅现代化水平较低,还使得在档案查询或者管理当中十分繁琐,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4.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策略

4.1完善硬件设备,规范管理制度。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完善相关的基础硬件设备,注重硬件等方面基础设备的完善,这是保证档案完整的前提条件,并根据“环境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出一个坚固的、防水防火的专用档案库,并且档案库中要按照每20平米一千卷的规格进行资料的摆放,其中还要配置灭火器等工具。这是管理条例的明文规定,需要将环境档案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做到档案的放置、档案的查阅以及办公进行分开管理,将管理库中的防火防潮以及防蛀等工作做到位。档案库内还有必要配置计算机或者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办公室拥挤或者资金投入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防止出现多部门多人员监管,却无一人负责的情况出现,管理的错位或者交叉也会极大地影响到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其次是注重管理制度的建设,环境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建立一个档案归档整理、人员职责以及检查核对制度,并将这些制度落实到实处。4.2构建档案管理责任制度。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档案人员要确保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系统、规范及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其次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明确分管领导和项目档案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确保档案管理与环境监测建设同步进行,做到“三纳入”、“四参加”、“五同步”。“三纳入”工作主要包括纳入环境监测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及流程;纳入环境监测的日常管理;纳入环境监测的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其次,做好“四参加”,即相关管理人员参加设备、材料技术协议的洽商;参加环境监测过程;参加环境监测的评价等。“四新”成果的积累、开发。4.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管理水平。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档案管理的专职人员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或者专业知识。首先,需要大力进行对环境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提升全体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让其意识到环境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就是设备的现代化,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手段和管理方式层出不穷,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让在职员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让其能够胜任现代化管理工作的需要,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专业水平,保证其岗位的稳定性。4.4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信息时代最注重的就是信息技术现代化,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进行档案管理是时代变化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必经之路。首先,管理部门可以利用扫描仪或者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将档案以数字信息的方式输入到计算机当中,将纸质文字、图片上的信息全面转化为数字信息,实现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的并存。其次就是对管理档案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建立出一个巨大的数据库,采用相关的管理软件进行档案目录的编制,这不仅极大了档案的管理效率,还有利于档案信息的检索,对提升环境档案信息的实效性有重大意义。4.5保证档案内容的真实和准确。信息管理模式更加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遵守相关规定,实事求是的对档案进行严格把关,不断提升档案的真实性以及价值。一位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度,然后是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要对每一年度的环境资料进行严格鉴别,防止其中混入弄虚作假的文件进入,保证档案的准确性和真实性。4.6对相关管理内容再度充实,提升环境档案的利用率。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充实环境档案资料,在信息化的新形势下,需要采用相应的档案管理措施来提升档案的利用价值。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相应的制度特点进行改革,具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地展开管理工作,有选择性地进行档案材料当中内容和项目的开发,不断扩大环境档案的收集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包括环境监测的基本信息,还需要包含一些典型特征,需要反映出环境管理的真实情况。4.7严格按照环境档案规范化管理流程。档案材料需要各科人员在进行整理之后上交档案室存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同意开展鉴定、分类、整理立卷等工作,严格按照“中国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进行组卷。首先要清理文件资料,从某项检测工作的全过程形成的具备价值的文件资料,在经过清理、重组之后进行分类组卷。其次是分类整理排序,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采用“年度-问题-保管期限”的分类办法,即首先将归档材料根据年度进行分类,再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分类,在问题之后按照保管期限分类,该办法的好处就是每年的档案能够按照顺序依次上架,不需要预备留空,库房的管理及检索都十分便捷,且遵循纸质档案在前,光盘档案在后的顺序。三是质量要求,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档案原件内容必须真实且准确,对于已经损毁的文件,需要及时修正,在档案转移时,需要双方共同签字,从根本上确保档案不会丢失,并确定档案的管理责任。四是页码编写,环境档案必须要按照页数进行编码,只要有文字或者图表的档案都需要进行编码,并采用阿拉伯数字,避免空号或者重复的事件发生。最后是目录编写和小标题编写,每一份环境档案资料都需要拟定标题,没有标题的档案需要根据内容重新拟定,在标题的拟定过程中,需要遵循简洁、精炼的原则。具体规范化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5.结语

新时代的到来给广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需要管理部门抓住这些机遇,搭建出高效、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管理人员进行观念上的更新,并根据当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在创新管理制度的同时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实现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全面提升环境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于亚弘.做好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管理观察,2020(15):64-65.

[2]井柳新,马林青,孙宏亮.关于饮用水水源环境档案管理规范化框架的构建[J].环境保护,2020,48(12):68-70.

[3]郑志强.大数据环境下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与实施[J].办公室业务,2020(06):102+104.

[4]郭婧.新形势下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优化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7):84.

[5]陈淑花.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现状与提高效率的对策探析[J].农家参谋,2019(24):214.

[6]吴斌.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做好本单位环境保护档案收集工作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15):85-86.

[7]任维翠.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4):139.

[8]赵香宇.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及相关建议[J].黑龙江水产,2019(03):11-13.

[9]徐丽梅.做好环境卫生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对策[J].兰台内外,2017(03):73.

饮用水源地范文篇8

20**年我局全面开展了37个大中型水库水质监测工作,监测成果作为了市政府对各区县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考核的唯一依据。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市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总结会议上,我们的监测工作和监测质量得到了市领导和有关各部门的高度肯定。2009年。市政府决定将水质监测范围扩大到219座小ⅰ型水库和6万亩压减珍珠养殖水面。为了全面完成2009年度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监测任务,履行好市委市政府赋予的监测职责,积极配合市水利局完成好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局里已于2月10日召开了全市水环境监测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监测和取送样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水环境分中心负责水样分析和技术指导、取送样设备购置与发放,各县局(站)负责各自辖区范围内的取送样工作。2月底已经完成了第一季度大中型水库水质监测,各县局站给予了积极配合,很好地完成了第一次取送样工作。3月份要全面启动小ⅰ型水库水质监测。4月份将要启动珍珠养殖水面水质监测,今年的水环境监测任务将会十分繁重,分中心和各县局站一定要高度重视,用质量和责任作保证,认真完成好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水环境监测工作。

要高质量地完成好今年的水环境监测工作,我认为一定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水资源保护,维护河湖生态健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对水环境监测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市委市政府把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监测任务交给水文部门,赋予水文部门监测职能,今年又把水文局列为××市政府2009年“十件实事”之“帮助20万农村人口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压减珍珠养殖面积6万亩,小ⅰ型以上水库禁止投肥养鱼”工作的责任单位之一,并纳入了市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这是对水文部门的高度重视,是对水文部门监测能力的充分信任和肯定,这项工作也是充分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全面展示水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大力提升水文社会公众形象的极好机会。各单位(部门)要本着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监测工作摆在与防汛测报同等重要的地位,全面部署,高度重视,优质完成。

二是要从组织领导上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强组织协调。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监测工作由局领导牵头,局水环境监测中心具体组织,负责水样分析与报告编制、技术指导与工作协调,各县局(站)负责取送样工作,各县局站一定要和区县水利部门、畜牧水产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及时向区县分管领导汇报,落实和争取相关工作经费,在水利、畜牧水产部门的配合支持下,细化好工作方案,落实好人员,强化责任,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开展好此项工作。局分中心和各县局(站)负责人是此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抓紧抓实,确保任务完成。

三是要从质量意识上引起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心,加强质量控制。质量是水文人从事技术工作的生命,是一以贯之的追求,是优质服务经济社会的基础与保证。要保证监测质量,质量意识、质控体系必须贯穿始终,分中心要加强对各县局站的技术指导,开展必要的技术培训,要让参与取送样的同志知晓每一个环节的注意事项,确保每一个水样公正、客观、真实反映水源地的本来面目,确保取送样质量。水环境分中心的分析人员更要加强监测规范的学习,熟悉自己负责项目的操作技术规程,对分析过程中的异常问题要及时和分中心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进行研究分析

饮用水源地范文篇9

1水源基本状况

该县城居民供水主要由自来水公司负责,现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处,分别为东水源地和西水源地,分布于县城东西两侧,水源地类型为地下水型水源地,归属自来水公司管理。东水源地始建于1986年,配套水厂1座,1000m3蓄水池2座,现有供水井3眼,目前已封填停用。西水源地始建于2001年,配套水厂1座,1000m3蓄水池2座,高位水塔1座,现有供水井3眼。6眼井均实现自动化控制,水泵由电子控制,可根据用水量将井水泵入各自水厂储水池(2×1000m3)。加氯消毒后通过变频加压向配水管网供水,通过配水管网供用户。夜间用水量较小,通过高位水塔进行自流供水。东西水厂供水管网相通,可实现供水互补。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2]

2.1水源取水量保证状况(WG)分析

东水源地设计取水量210万m3,实际取水量为0,水源地实际取水量小于设计取水量,因此判定取水量保证率WGR1为100%;西水源地设计取水量210万m3,实际取水量189万m3,水源地实际取水量小于设计取水量,因此判定WGR2为100%。该县城水源地取水量保证率(WGRs)为100%。则WG=WGRs×100=100。

2.2水源达标状况(SQ)分析

地下水型饮用水源水质评价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进行,根据各组分含量将地下水质量分为5类:Ⅰ类、Ⅱ类适用于各种用途;Ⅲ类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中等,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Ⅳ类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Ⅴ类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2020年对西水源地水质进行了93项全指标监测。涉及的分析仪器有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仪、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根据监测数据,对全年的水质检测指标进行评价,监测指标全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以上水平,检测评价结果均为Ⅲ类,评价结果均为“较好”。水源达标状况评估内容为水量达标率(WSR)和水源达标率(WQR)。西水源地水量达标率(WSR)为100%,水源达标率(WQR)为100%。2020年未对东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所以认定其水源达标率(WQR)为0;东水源地达标取水量为0,取水总量为0,所以认定其水量达标率(WSR)为100%。水源地水量达标率(WSRs)为100%,水源达标率(WQRs)为50%。则SQ=(WSRs×0.7+WQRs×0.3)×100=(100%×0.7+50%×0.3)×100=85。

2.3管理状况(MS)分析

2.3.1保护区划分(PD)东水源地、西水源地均已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18),划分保护区并获批复,所以PDi均为100%;行政区域内保护区划分完成率(PDS)为100%。2.3.2保护区标志设置(PS)东水源地及西水源地分别设置标识牌2块,道路交通警示牌2块,基本起到了警示及预防保护的效果。但是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3],还应增设水源地保护宣传牌,介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地形地貌、划分情况、保护现状、管理要求等,所以东水源地及西水源地保护区标志设置完成率PSi均为60%。行政区域内水源地保护区标志设置完成率(PSs)为60%。2.3.3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PF1)东水源地应完成的隔离防护工程量1800m,东水源地应完成的隔离防护工程量1960m,均已完成,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完成率(PF1)均为100%。行政区域内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完成率(PF1)为100%2.3.4一级保护区整治(PCR1)实地调研统计未发现一级保护区内有排污企业、网箱养殖等项目;东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有民宅多处,占地约90000m2,西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有民宅多处,占地约30000m2。城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整治状况用一级保护区整治完成率表示,包括建筑物清拆率、排污口关闭率和网箱养殖取缔率3个指标。东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整治完成率(PCR1)为67%,西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整治完成率(PCR1)为67%,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整治完成率(PCR1s)为67%。2.3.5二级保护区整治(PCR2)调查走访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其内不存在排污口,排污口关闭完成率为100%;二级保护区内城镇居民均位于建成区内,生活污水全部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二级保护区内污水收集率可以达到100%,所以生活污水处理完成率为100%。二级保护区内无畜禽养殖场及散养活动,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完成率为100%;无网箱养殖活动,网箱养殖整治完成率为100%。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整治率(PCR2s)为100%。2.3.6准保护区整治(PCQR)调查走访准保护区,其内不存在工业污染源,所以工业污染源(含工业园区)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无污染物消减目标量,所以准保护区内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率为100%;无规划水源涵养林建设面积,所以水源涵养林建设的完成率为100%。水源地准保护区整治率(PCQR)为100%。2.3.7监控能力(WM)监控能力状况(WM)为常规监测(MI)、预警监控(WE)和视频监控(VS)的加权平均值。西水源地2020年度完成了93项分析指标,完成了监测任务,因此常规监测(MIs)为100%;依据《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773—2015)要求,东水源地及西水源地日供水规模均小于5万m3,因此判定预警监控(WEs)和视频监控(VSs)为完成率均为100%,监控能力状况(WM)为100%。2.3.8风险防控(RMR)水源地准保护区及其密切相关的汇水范围内未发现可能影响饮用水源安全的制药、化工、造纸、冶炼等重污染行业、有毒有害物质使用、产生或排污企业及重点污染源,判定该水源地风险源名录完成率为100%。东水源地和西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存在县级以上公路的穿越现象,存在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情况,水源地尚未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因此判定东水源地及西水源地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建立率均为0%。东水源地风险管理(RMR)为50%,西水源地风险管理(RMR)为50%,水源地风险管理(RMRs)总体状况为50%。2.3.9应急能力(EME)本次评估城市应急能力为定性指标,主要评估城市应对重大突发污染事件的技术储备、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等。自来水公司已编制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但该应急预案未报县政府批复执行。虽然制定了应急预案,但是《饮用水源保护区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中,没有提及后备水源的建设与管理情况,没有污染事故发生后水源应对措施,缺乏应急管理技术储备,没有定期组织开展关于饮用水源的应急演练,没有建立应急预案的定期修订制度。综合上述情况,东水源地及西水源地应急管理完成率(EME)为17%行政区域内水源地可互为备用、有可替代的水源或实现多水源联网供水的,视同行政区具备应急供水能力,应急供水能力EMS为100%;否则为0。有东水源地及西水源地两处水源地,但是东水源地已封井停用,所以同行政区不具备应急供水能力,应急供水能力EMS为0%。应急能力完成率(EMEs)为8.5%。2.3.10管理措施(MSR)管理措施用管理制度完成率表示。包括水源编码、水源地档案制度、保护区定期巡查、环境状况定期评估、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信息公开等6项内容。东水源地及西水源地管理制度完成率均为100%。水源地管理制度完成率(MSRs)为100%。MS=∑(INDEXi×Wi)×100=73.475式中:INDEXi包括PD、PS、PF1、PCR1、PCR2、PCQR、WM、RMR、EME、MSR;Wi表示权重。

2.4评价结果分级

2.4.1分类评价结果分级(WG、SQ、MS)≥90,评估结果为优秀;60≤(WG、SQ、MS)<90,评估结果为合格。综上所述,该县水源地取水量保证状况(WG)为100;水源达标状况(SQ)为85;环境管理状况(MS)为73.475。该县需加强保护区标志设置、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和管理措施等建设,保证取水更加安全。2.4.2综合评价结果分级SWES=0.1×取水保证状况(WG)+0.6×水源达标状况(SQ)+0.3×环境管理状况(MS)=0.1×100+0.6×85+0.3×73.475=83.0425。综合评估分值SWES≥90,评估结果为优秀;80≤SWES<90,评估结果为良好。根据综合得分,参照综合评估分值与结果对照表,该县水源地综合评估结果为良好。

3环境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3.1保护区标志设置问题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建设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交通警示牌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宣传牌。在东水源地与西水源地分别设置了标识牌2块,尚未达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设置的要求。

3.2水源地应急管理能力滞后

缺乏应急管理技术储备,没有定期组织开展关于饮用水源的应急演练,没有建立应急预案的定期修订制度。

4对策及建议

4.1加强监管、促进整改

应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设置水源保护宣传牌和交通警示牌,介绍当地饮用水水源地的地形地貌、划分情况、保护现状、管理要求以及提示过往车辆及行人谨慎驾驶或行为等。

4.2水源地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水源地应急管理能力包括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修订与备案;应急演练;应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物资和技术储备;应急防护工程设施建设;应急专家库建设,该县虽然制定了《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但是其中缺乏应急管理技术储备,没有定期组织开展关于饮用水源的应急演练,没有建立应急预案的定期修订制度。因此需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关于饮用水源的应急演练,并建立应急预案的定期修订制度。

4.3风险源的调查及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的建立

对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每年定期调查可能影响饮用水水源安全的制药、化工、造纸、冶炼等重污染行业、有毒有害物质储存、产生或排污企业、重点污染源,并且制定相应管理措施。一经发现,马上给予处罚并对其限期搬迁。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存在交通干线穿越,考虑到危险化学品运输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确保水源地供水安全。

5结语

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情况和环境管理状况,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并进一步完善评估技术方法,为后续开展年度环境状况评估和年度变化趋势分析奠定技术和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本超,王凤艳,李锦时,等.哈尔滨市区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22):9-11.

[2]中国环境科学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HJ774—2015[S].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饮用水源地范文篇10

我市地表饮用水源地主要有洋河水库、石河水库、桃林口水库和汤河备用水源地。地下水源地2个,分别是柳江地下水源地和枣园地下水源地,目前暂未使用。从环保部门对三个地表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结果看,桃林口水库和石河水库水质良好,洋河水库个别指标超过国家Ⅱ水质标准。

造成洋河水库水质个别指标超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洋河水库上游淀粉加工废水排入西洋河。在西洋河卢龙县境内,农民利用白薯生产淀粉,由于加工户分散,难以集中治理。虽然采取了调整种植结构、构筑拦水坝等措施,但尚未根本解决;二是矿山开采和选矿行业对河水库水质构成威胁。三是洋河流域分布部分畜禽养殖场,粪便随地表径流排入洋河;四是上游农田退水和村镇生活污水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五是西洋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六是洋河水库多年蓄集的底泥释放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这些问题,使水源地富营养化进程加速。因此,我市饮用水源地环境集中整治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工作目标和组织领导

紧紧围绕水质改善目标,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对全市饮用水源地进行全面的综合整治,严厉打击饮用水源地内的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规范水源地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喝上放心的水。

为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统一组织协调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调度汇总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组织对典型案件的查处,对各县、区整治情况进行指导、督办、稽查。

三、整治措施及时间安排

(一)调查摸底阶段(7月27日-7月29日)。按照属地原则,各县区要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力量排查辖区内各饮用水源地及上游淀粉加工、矿山开采、选矿等工业污染源个数、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排放和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情况;集中排查农村地区规模化养殖、粪便处理及对饮用水源的危害情况。7月29日前各县区将排查出的工业污染源及畜禽养殖情况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集中整治阶段(7月30日-8月6日)。各县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工作方案,对清查出的重点企业、重点问题开展全面整治。对严重污染饮用水源地水质的企业,制定和实施取缔计划。对取缔的企业要采取拉闸断电、拆除设备等强制措施;对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实施停产和限期治理,没有完成治理任务的不准恢复生产;对位于洋河较近、可能威胁水质安全的农村规模化养殖场,要采取搬迁或关闭措施。对决定取缔、停产、限期治理的企业和搬迁、关闭的规模化养殖场,各县区政府要组成专门班子,落实专人,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落实到位。各单位整治方案于7月29日前报市专项整治办公室,关闭取缔污染企业等集中整治情况于8月5日前上报市专项整治办公室。

(三)检查验收阶段(8月7日-8月9日)。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县区饮用水源地集中整治情况进行全面督查验收并通报检查结果。

四、责任分工

各县区人民政府:对这次专项治理负全责。具体负责调查本辖区内饮用水源地及上游淀粉加工、选矿、采矿及畜禽养殖场的基本情况;关闭取缔对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关闭位于河道附近的农村畜禽养殖场;取缔水库内网箱养鱼。

环保部门:负责专项整治的组织工作,督导各县区污染源调查、污染企业关闭和农村畜禽养殖场搬迁、关闭和规范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矿山开采、选矿企业的土地使用审查管理,关闭没有手续的矿山和铁选企业,并进行严厉处罚。对已造成生态破坏的企业,责令企业进行生态恢复。

水务部门:负责河道的清理整顿工作,严厉查处非法占用河道堆放尾矿、建筑垃圾和挖沙等违法行为。

林业部门:负责对毁林开矿的监督检查工作,对发现的毁林开采行为进行严厉处罚,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电力部门:负责对关闭取缔企业采取拉闸断电措施,拆除供电设施,不得擅自恢复供电。

农村信用社:负责停止对违法企业的信贷业务,并要收回原有贷款。

公安部门:负责专项行动的安全保障工作。对触犯刑律的违法企业和个人采取强制措施,绳之以法。

五、有关要求

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认真制定方案。开展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是各级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本地区的专项整治方案,明确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确保专项整治效果。

(二)加强组织协调。各县区政府要成立相应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按照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全面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分工和责任,把各项任务层层分解下去。各区县要确定专人负责信息调度和报送工作,定期上报工作简报、专项报告和阶段性总结。

(三)突出工作重点。要突出专项整治的工作重点,抓好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特别是要抓好污染企业的关闭取缔和畜禽养殖场的搬迁、关闭工作,对重大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对触犯刑律的要坚决依法惩处。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关闭取缔企业死灰复燃。

(四)形成工作合力。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涉及各个部门和单位,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信息通报、反馈和案件移交等制度,共同推进专项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