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卫生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5 11:56:42

饮用水卫生工作计划

饮用水卫生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城市人口;集中式;饮用水;资源保护;措施

引言:近年来由于水源地内人类活动增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强度增大,农业生产粗放、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等因素,使水源区水质呈现逐年变差的趋势。昆明市五华区,从昆明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高度出发,开展红坡、自卫村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出台《五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红坡、自卫村水库)保护总体规划报告》,严格管理控制饮用水资源安全。

1.工程概况

红坡、自卫村水库水源地位于昆明市西北部五华区西翥和黑林铺街道办事处,地理坐标东经102°35?~102°39?,北纬25°06?~25°09?,其中红坡水库属于沙朗河流域,自卫村水库属于新运粮河流域。根据《五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红坡、自卫村水库)保护总体规划报告》规划内容,通过水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在五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红坡、自卫村水库)保护整体工程实施完成后,使红坡、自卫村水库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标准。

2.工程设计内容

本工程主要包括:水源保护区划分,一级保护区内的耕地退耕,种植水源涵养林、自卫村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封闭、红坡水库库区内一级保护区封闭、水保林建设、水源保护标牌设施、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界桩设置。

3.工程分类项目设计

3.1 划分水源保护区

根据《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中规定,将红坡水库一级保护区划为:库区范围沿高程线2060.00m以下的水域和陆域,入库主河道陡坡河范围为河道上口线两侧沿地表外延50米以内的区域,上游大坝水库范围为水库正常蓄水位线(国家高程2116.8 米)以上水平距离50 米以内的水域和陆域;红坡水库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以外至径流范围边界以内的区域。

将自卫村水库一级保护区划分为:自卫村水库高程线2030.00m以下的水域和陆域,坝址处边界线为大坝坝顶上游线;自卫村水库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以外至径流范围边界以内的区域。

3.2 设计保护林带

根据森林水文学原理,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主要表现在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上,而这种作用是通过森林植物、枯枝落叶和森林土壤三个层次对降雨的拦蓄作用来实现的。一方面森林具有吸收和缓冲的作用,改变洪水流量的时空分布,谓之削洪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森林土壤的空隙、暂时储存一部分重力水,不断补给河流、水库,增加枯水期流量、谓之蓄水能力。按照规划实施进度,五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红坡、自卫村水库)工程,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实施完毕,分年度对红坡、自卫村水库水源地影响水源水环境最直接的一级保护区进行森林防护林带的建设,种植水源涵养林。

3.3设计保护区封闭

根据红坡水库和自卫村水库一级保护区特点,本次保护区封闭,红坡水库封闭整个一级保护区范围;自卫村水库封闭整个一级保护区。保护区封闭有植物封闭和工程封闭两种,本工程采用工程措施封闭,隔离防护采用水泥桩、刺铁丝形式。其中水泥桩采用预制钢筋混泥土桩,刺铁丝采用12#双股带刺铁丝。其中水泥桩高2m,地面以上高1.5m,间距3m,埋深0.5m,规格15*15*200cm;12#双股带刺铁丝沿水泥桩每0.3m 绑扎一个根。

3.4设计水源保护标牌、界桩、警示牌

3.4.1水源保护标牌、界桩、警示牌设置原因

饮用水源保护区界标,其功能主要有二,即一是作为标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边界的标志,二是起到警示的作用,提醒过往行人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需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管理规定进行行为。道路交通警示牌主要是应用于需于交通领域范围内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其功能是警示来往车辆、行人在保护区范围内需谨慎行驶。

3.4.2 水源保护标牌、界桩、警示牌设计

根据水源地实际情况和特点,本次设计工采用了标志牌、界桩、交通警示牌。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规范》对以上不同标志设置要求,红坡水库界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规格15*15*60cm,喷涂桩号和红白警戒色,沿一、二级保护区边界每100 米设置一根;标志牌按照取水口上、下游、左、右岸对称,中间距离适中原则设置,规格为牌身1200*790*120cm,基座为1400*340*300cm,采用白底蓝字、荧光字体,注明保护区级别、禁止内容、管理机构等内容;交通警示牌采用钢材制作,白底蓝字、采用反光油漆,注明保护区级别、长度,提醒过往车辆注意等字样。

3.5设计水保林

红坡、自卫村水库水源地,从近年的水质监测数据看,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均有超标现象,高锰酸盐指数、总磷超标率分别为8.33%、25.00%,从监测数据分析,污染源主要来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因此水土保持林的建设是保持水土的防护功能,是改善水环境的重大举措。水土保持林主要布设在难以自然恢复植被的侵蚀劣的荒坡地上,水保林必须做到工程整地造林、乡土树种造林、混交造林。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本地林木种类主要有松、柏、橡、杉、冬瓜及各种零星杂木。松树分云南松、华山松两种,特别是云南松性坚耐寒耐旱,适应性较强,冬瓜树分水冬瓜和旱冬瓜,水冬瓜生长在山箐沟谷附近,因吸收水份较多,长势较快。因此,结合水源保护区水土流失现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优先选用云南松和旱冬瓜作为水保林的种植树种,种植类型为混交林。

4.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措施

4.1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作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工作并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和颁布地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 防治管理规定。

4.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由地方环境部门会同水利、地质矿产、卫生、建设等有关部门共同划定,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跨省、市、县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位置划定和管理办法,由保护区范围内的各级人民政府共同商定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环境保护、水利、地质矿产、卫生、建设等部门应结合各自的职责,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必要时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减轻损失。

4.3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其范围应按照不同水域特点进行水质定量预测并考虑当地具体条件加以确定,保证在规划设计的水文条件和污染负荷下,供应规划水量时,保护区的水质能满足相应的标准。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

5.结语

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生态效益,各级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工程施工期间政府应该加强检查核实项目具体内容,针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工程方齐心协力解决。为使水质保护目标的实现,主管单位要做好水源区的水资源保护宣传工程,让人人来参与水源保护工程。

参考文献:

饮用水卫生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99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近几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农村饮水安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水才是最安全的呢?首先我们得了解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二、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要求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准》。在农村最常遇到的是地下水含铁、含锰和硬度过高,这时需采取除铁、除锰措施。而降低水的硬度则比较困难,在农村中无法实现,遇到此情况只有另择水源。水的物理学指标包括氟化物、铝、砷、氰化物等有害物质,超过卫生标准时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含氟量过高的水,不宜作生活饮用水。农村饮水安全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群众对饮水安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强烈。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我区广大农村提供干净卫生方便的生活用水,可减少农村人口疾病的发生,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庭院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思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农村供水质量、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使农民群众早日喝上放心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防治并重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划定规划项目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集蓄供水和深水井供水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卫生的生活饮用水。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

(三)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多渠道筹资。依据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种类、特点,综合考虑区域的人口分布、地形地质、水源分布、地方利益等各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既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又是一项民心工程。为解决好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就必须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制定有效的资金筹措计划,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从农村实际出发,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

(四)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施工单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施工质量负责人和施工安全负责人,施工过程中,应作好材料设备、隐蔽工程等中间阶段的质量验收,作好材料设备采购、设计变更验收等记录。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需要变更设计时,应征得建设单位同意,由设计单位负责完成。通过层层管理,确保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五)、良好的运行管理体制。为确保工程长期运行,就必须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和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成立农村用水协会进行管理。建立水费收缴专账,实行水费收缴制度,走以水养水之路。由协会对工程设备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保证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饮用水卫生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 因素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10-01

一、全国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及政府的改善计划

根据2000年初各省调查资料汇总显示全国农村饮水困难人口为5020万。目前农村饮水困难问题已基本解决,今后的工作重点将着力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三部委联合制定的《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已经完成,根据这个规划,我国将投入18亿元国债资金用于改善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使2100万农村人口饮上健康水。

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目标已确定:“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地区以及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地区6000—80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目标是将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减半;到2020年基本解决我国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争取让3亿多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对饮水安全的基本要求,水利部和卫生部日前制订了《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将农村饮用水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分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指标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水安全或基本安全。

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在水质方面,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为安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为基本安全;在水量方面,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升为安全;不低于20—40升为基本安全;在方便程度方面,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为基本安全;在保证率方面,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

二、危及饮水安全的因素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按形式可分为:利用小泉小水提饮水,旱井旱池、旱窖供水和以深井、浅井、大口井提水三种方式。通常情况下水源卫生条件较差:以水库为水源取水的供水工程,汛期水体浑浊,加之净化措施少,影响了供水质量;以露天蓄水池为饮用水源的工程,没有较好的保护措施,集雨场卫生条件差,不经处理直接饮用,既不卫生,也不安全。而严重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三大隐患为:氟砷含量超标的饮用水、苦咸水、污染的地表和地下水。

医学专家介绍,“高氟水”顾名思义指水中氟含量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长期饮用高氟水,易诱发地方性氟中毒疾病。它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机体长期摄入过量的氟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毒性疾病。

砷及砷化合物(砷俗称砒霜)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等诸多权威机构所公认的人类已确定的致癌物。按照who的水砷标准,编辑

饮用水卫生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方法

安全可靠的饮用水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卫生部今年组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结果,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3.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饮用水不安全,给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的安全问题。跟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农村饮水工程的设施现状为:全国农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总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没有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检测设施;配备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

《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著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机遇期,虽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实际的污染负荷要降低很难。我国农村3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1亿,因此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贯彻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涵盖运行管理的全部过程,务必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保证工程能够发挥长远效益。

应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地确定保护区,并严格禁止涵养林和保护设施的破坏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和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建设。应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速清洁生产。定期检查集中供水的水源保护区,要对查出的问题大力整治并挂牌督办。对于项目的违法、违规建设,应责令其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于排污超标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做到达标排放或搬迁。应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严禁施用高毒或高残留农药,同时推广水产的生态养殖,并推进畜禽类粪便和秸秆的资源化有效利用。

4.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要重点解决较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切实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建设的程序实施工程。应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5.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应建立针对项目建设期的监督制度和运行期的评估制度。建设期中,有关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巡回

监督,并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工程是否达到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行期中,主要评估工程的管理情况和实际用户的满意程度。农村饮水安全的项目必须实行中期的管估和后期的评估制度。

6.应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水厂以及用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制、供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控饮用水的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等状况,做好定期检查。供水单位则应建立起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须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达标。

以较大规模的供水站为基础,在各区域设立好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全面的水质检测服务。强化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并完善农村饮水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卫生宣传教育。

7.做好典型示范建设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类型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区,加强示范地区的指导。

示范地区应将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有机结合,在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方法、技术线路、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有效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以辐射的方式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结语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安全问题。

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维持人的生存基本需求,每天必须得到最低数量安全饮用水为3~5 l。洗菜、做饭、刷牙、洗脸、洗手等需要20 l每天,加上卫生和洗浴等生活基本需求用水,大约每人每天需50 l。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人类80%的疾病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倩.农村饮水卫生[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2]曹升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吴晓萍.农村饮水安全分析[J].内蒙古水利,2007,(3).

饮用水卫生工作计划篇5

1.满洲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所长,内蒙古满洲里 021400;2.满洲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科,内蒙古满洲里 021400

[摘要] 目的 为全面了解满洲里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现状,寻找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合理配置卫生监督资源,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切实为广大群众的生活饮用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方法 采取深入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2014年对3家集中式供水单位总监督户次为40次,平均监督3.33次/季度,合格33次,合格率为82.5%;检测水样97份,合格85份,合格率87.63%。结论满洲里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较好。

[

关键词 ] 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

[中图分类号] R1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06-02

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健康和饮水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饮水卫生安全事关全市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全面了解满洲里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现状,寻找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合理配置卫生监督资源,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切实为广大群众的生活饮用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该研究对全市3家集中式供水单位2014年度卫生监督监测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全市集中式供水单位3家,水质检测机构2家。

1.2 调查方法

采取深入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问卷主要有国家通用的生活饮用水被监督单位信息调查表、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能力情况调查表、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实验室设备配置情况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职工总数、从业人员数、持健康证明人数、日供水能力、 供水人口数、水源水类型、制水工艺、消毒方式、实验室数和卫生许可证以及水质检测机构水质检验项目和实验室设备配置等内容,同时收集近2年水质监测情况、生活饮用水案件处罚情况。数据分析采用 sps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统计学中的卡方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全市集中式供水单位数为3 家,职工总数86人,从业人员数45人, 持健康证人数45人,持证率为 100%。日供水能力5.11 万吨,供水人口数 27万人。从水源类型上看,3家均属浅层地下水;从单位类别上看市政供水2家,自建设施供水1家。从制水工艺看,水源水均为一般处理。从消毒方式上看,3家均为二氧化氯消毒法。2家供水单位建有实验室。水质检测机构有2家,满洲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扎赉诺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设有理化检验室和微生物检验室,市疾控有关水质检测的设备共计12台,关于生活饮用水资质认定监测项目共计25项,扎区疾控有关水质检测的设备共计13台,关于生活饮用水资质认定监测项目共计26项。

2.2 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情况

从2014年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情况看,每季度至少开展了一次卫生监督工作。现场查看供水单位的卫生许可、供管水人员健康证、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组织制度、应急预案、制水工艺,消毒运转、储水设施清洗、操作记录、涉水产品索证、五病调离等情况。同时,开展了上级要求的相关专项检查工作。总监督户次为40次,平均监督3.33次/季度。从合格率上分析,总监督户次40次,合格33次,合格率为82.5%。

2.3 水质监测开展情况

2014年对3家集中式供水单位随机抽样共检测97份水样,合格85份,合格率87.63。2013—2014年满洲里市出厂水、末梢水监测合格情况比较见表1。经卡方分析,两组出厂水、末梢水均为χ20.05,1>3.84,P<0.05(出厂水χ20.05,=4.18,P<0.05;末梢水χ20.05,=3.97,P<0.05),2013年与2014年两组的出厂水及末梢水监测合格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2014年满洲里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合格率高于2013年。

2.4 卫生监督处罚案件情况

2014年共处理生活饮用水案件2起,违法事实均为水质检测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均为一般程序、自觉履行,共计罚款人民币6000元整。2013年无处罚案件。

3 讨论

由表1各项数据的比较,及统计学的分析,可见满洲里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明显改善,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存在着一定的原因、问题和困难。

3.1 生活饮用水水质改善的原因

在2013年水质监督监测合格率相对低下的前提下,满洲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主要从领导重视、扩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宣传力度、 增强监督监测的频次、落实监督监测结果及时上报,督促供水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强化供管水人员对生活饮用水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取得明显成效。

3.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供水单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各供水单位均存在:①没有按规定划定水源防护区(水源防护区的划定属历史遗留问题,有跨旗县地域和侵占草场之争,同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多部门联合参与划定),这无疑给全市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带来隐患;②近年来水源水水质不断波动与恶化,尤其耗氧量超标,水厂部分工艺有待改造与建设;③输水管网过于老化,急待更换。

3.2.2水质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距离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106项,有极大的差距,检测能力滞后[1]。原因:①极度缺乏高端精密的水质检测设备,只是具有少量的简单小型设备;②缺乏专业技术人才;③没有足够资金购置相关检测设备。

3.2.3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卫生监督人员不足,卫生监督人员超负荷工作,卫生监督经费严重短缺,这样会降低卫生监督的质量[2]。

4 对策与建议

①划定水源防护区,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政府应与相关旗县政府沟通协商,探讨制定可行措施,尽快由多部门联合划定水源防护区,同时供水企业必须采取更多措施保护水源井,遏止污染水源的活动发生。城市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事情,各级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及时沟通、加强协作、互相支持,让群众安全放心饮水。

②根据水质监测结果,针对水质情况的现状,对不符合要求的指标和潜在存在的不合格指标的威胁,供水企业应针对性地加强工艺改造,更换城区老化的管网输水管道,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最终保证供水水质符合标准的要求,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③增加卫生监督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加大卫生监督监测经费投入[3]。若要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06项水质指标分析的检测要求[4],那么必须加大对水质检测设备及资金投入,并需配备较强的技术力量。同时各水质监测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术升级,使其尽快熟悉水质标准的各项要求,而且熟练掌握检测仪器、设备的技术要点和检测方法。

④加强宣传教育,形成社会监督和高压严打氛围。充分发挥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大力进行生活饮用水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群众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不守法经营行为的曝光力度,对专项整治情况,重大案件查处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要及时进行通报,震慑不法行为和不法分子。大力营造声势,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强社会监督。

[

参考文献]

[1]谢仁圣.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17):2023-2024.

[2]池毓棣,池哲勖.基层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1,4(7):107.

[3]洪觉新,曾剑波.基层卫生监督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2(35):19.

饮用水卫生工作计划篇6

2011年@@@@以***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为中心,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力保辖区内不发生食物中毒、食源性疾患相关责任事件,结合我科实际情况,规范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制定2011年度工作计划:

一.加强廉政建设和执法教育,树立良好形象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惩防体系实施纲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继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积极推进制度改革和创新,健全落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以及各项反腐保廉制度,科室内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抓好制度的落实;加强权力运行风险重点环节的制约和监督,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决纠治吃、拿、卡、要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依纪依法办案,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树立“高效、廉洁、负责”的良好形象;完善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加强执法教育、执法指导和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基层监管效能。着重加强行政执法技能、电脑操作技能、法律法规专业化等方面的培训,着力提升监督员履行监管职能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以贯彻《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开展队伍学习教育活动,全科争当业务骨干。定期组织开展有益于监督员身心健康、锻造团队协作精神的各种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监督员的工作激情,全面调动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强队伍活力和凝聚力,努力营造团结向上、锐意进取、平安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规章制度,提升监管效能

实现监督工作的量化考核,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在正确处理好传统监督模式的基础上,找准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切入点,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卫生安全监督工作向现代化监管升级的转变,监管模式从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升级的转变,监管对象从个案执法向规范行业经营和信用管理升级的转变,监管方式在量化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向标准化综合管理转变,监管层次从低端监管向高端监管服务转变,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和效能。做到(1)整顿与规范并举;(2)打击与扶优并重;继续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坚持日常巡查监督和集中专项整治相结合,联合各方面的执法资源,发挥联合执法的威力,切实加大违法成本,营造良好的餐饮服务环境。(3)探索和创新并进,明确监督重点,勇于创新,敢于探索,转变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和效能。(4)建立健全科内的各项管理制度,协调与其他科室以及其他部门的工作关系。

三、按照“巩固、规范、提高”的方针,坚持不懈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监管是最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是我科的重点工作,我们将按照“巩固、规范、提高”方针,全力推动餐饮服务卫生安全要求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向纵深发展,不断建立和完善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巩固专项整治的成果,继续严格坚持食品安全监督卫生安全指标要求,以强化日常规范管理为重点,加大监管执法和巡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卫生监督程序;推进监管关口前移,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1、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大力查处无证经营行为,重点整顿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小型餐饮单位的餐饮食品安全。探索提高食品快速检验检测能力的有效方法。抓好重点时段、重大活动、重点区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预防。深入开展保健食品市场专项整顿工作。

2、重点对餐饮服务单位原料索证、加工经营场所、加工操作环节、从业人员健康状况、餐饮具消毒等内容进行检查,定期实施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完成日常监督、监测工作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测工作。

3、科内也将不定期对劳动纪律、监督笔录、(pos机)等监督执法情况、行政处罚档案、工作计划、工作小结进行检查,并有记录。科内监督频次和覆盖率信息公示,逐月完成量化考核。

4、对群众来信、来访、电话投诉工作做到及时调查处理,及时回复。及时上报各项工作的信息,每项工作完成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年底按时上交归档。按时完成每月工作,上报各种报表做到准确。

5.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监督执法程序、行政处罚档案的立案、建档工作。 [1]

2011年卫生监督员工作计划 >>查看更多

| | | | | | | |

查看更多>>

6.继续适时开展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组织培训工作。

7.努力提高卫生监督管理的科学性,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制,执行一岗双责制,把管辖区内的单位落实到人。科长每月不少于2次对监督员依照公务员考评制度实施督察,作为考核依据。

8、落实北京市卫生局下发的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今年对管辖区的餐饮单位,依据“北京市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办法”,全面实行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9.服从上级领导,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性、临时性监督监测任务,做好节假日及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防止食源性疾患及食物中毒的发生。

(2)

2011年卫生监督员工作计划 >>查看更多

饮用水卫生工作计划篇7

【英文摘要】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Ensuring the safety of the drinking water is greatly needed to guarantee health and the right to subsistence of people. Although our state has been playing much attention on the issu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legal guarantee in this field, such as there is short of special legislation, specific system from different laws can not coordinate ,and even conflict between each other, and the function of different departments overlaps in some degree. The paper will analysis and bring suggestion about how to improve legal system on the safety of the drinking water on the basis of status of our country and of experience on the issue of the USA.

【关键词】饮用水安全;饮用水源;生态补偿;公众参与

【英文关键词】the safety of the drinking water; the head of drinking wate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ublic participation

【正文】

水是生命之源。2007年1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说,目前全球有11亿人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这一问题可能因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等原因而加剧。联合国甚至警告:如果世界人口持续增加,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将不得不为获得安全的饮用水而苦恼。饮用水安全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挑战。

饮用水安全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约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血吸虫病区约11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相当一部分城市水源污染严重,威胁到饮水水质。

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保障人们生命健康和生存权的迫切需要。保障人的生命健康和生存权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利,正是现代立法的核心理念和最终目的。因此,为了保障饮用水安全,运用法律调节机制成为必然选择。尽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但是在法律保障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专项法规规范,散见在相关法律中的具体制度未能很好衔接协调甚至相互冲突,不同部门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职能交叉等。本文将针对我国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的现状,借鉴美国相关的经验,分析提出改善我国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制度及机制的建议。

一、饮用水安全相关问题概述

什么是安全的饮用水?不同国家的政府制定的安全饮用水标准不同,而且同一个国家政府制定的安全饮用水标准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1]

《1998年世界发展指标》认为,安全的水是指经过处理的地表水和未经处理但未被污染的水,如泉水、安全的井水和得到保护的钻孔水。在城市地区,水资源可以是公共取水处,或取水距离不超过2米的储水管。在农村地区,安全的水意味着家庭成员不必为取水而每天花费过多的时间。足够数量安全的水是指能够满足新陈代谢、卫生和家庭需要的量,通常为每人每天20升。

我国2004年水利部和卫生部联合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安全饮用水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该指标体系将农村饮用水安全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

2006年,我国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1985年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进行了修订,联合了新的强制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新标准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统一了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标准并实现了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

无论安全饮用水标准体系如何不同,水量和水质是饮用水评价的两项基本指标。水量保证和水质达标是安全饮用水的基本要求。在水质方面,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的为安全,符合《农村实施准则》要求的为基本安全。低于《农村实施准则》要求的则为不安全。在水量方面,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升的为安全,不低于20~40升的为基本安全。常年水量不足的,属于农村饮用水不安全。在我国,根据气候特点、地形、水资源条件和生活习惯,将全国划分为5个类型区,不同地区的安全饮用水量标准有所不同。安全饮用水水量标准从一区到五区分别是每人每天40升、45升、50升、55升、60升。基本安全饮用水水量标准从~区到五区分别是每人每天20升、25升、30升、35升、40升。

二、我国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现状

我国现有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法律依据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4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水……等资源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是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保护的法律规定。例如第3条规定: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应有明确的地理界线。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1996年)第13条规定:饮用水水源地必须设置水源保护区。保护区产禁修建任何可能危害水源水质卫生的设施及一切有碍水源水质卫生的行为。第15条规定:当饮用水被污染,可以危及人体健康时,有关单位或责任人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向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第33条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第34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第67条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恢复原状,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第56-63条对饮用水源保护作出了规定。例如,第56条规定: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保护饮用水水源的实际需要,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范围,确保饮用水安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又如,第57条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

另外,针对我国城市饮用水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编制的《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解决205个设市城市及350个问题突出的县级城镇饮用水安全问题。

纵观目前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法律规定,我国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专项法律法规,没有形成协调统一的法律体系

目前没有关于饮用水安全的专项法律法规规定,只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规定》(国家环保局、水利部等五部委1989年联合颁布),《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建设部1999年颁布并于2004年7月修正)、《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部、卫生部1996年联合颁布)等部门规章。这些规章效力层次较低,规定的基本又是饮用水安全的某一领域,缺乏统筹与协调。

2、 现有法规分散、标准不统一

我国目前有关生活饮用水安全的法律法规分散在环境、卫生、建设等法律法规中,因此,存在各法律法规之间内容不配套、标准不统一,特别是涵盖范围不全面、法律规定不具体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地方政府有关生活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的规范化制定。

3、 关于饮用水水源保护的规范不力

我国目前的水源管理体制由水利部、地质矿产部等14个部、局共同管理,水源管理中权利分散现象十分严重。跨行政区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调控力度不够。

三、美国《生活饮用水安全法》

《美国生活饮用水安全法》(Safe Drinking Water Act,SDWA)最初是于1974年由美国国会通过的,其目的是通过对美国公共饮用水供水系统的规范管理,以确保公众的健康。该法律于1986年和1996年进行修改,要求采取很多行动来保护饮用水及其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泉水和地下水水源(安全饮用水法的规定不包括用水人数少于25人的井)。该法授权美国环保署建立基于保证人体健康的国家饮用水标准以防止饮用水中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污染。美国环保署、各州和供水系统共同努力以确保饮用水符合标准。

最初的安全饮用水法把水处理作为向居民水龙头提供安全饮用水的主要方法。1996年的修定版即现在使用的安全饮用水法比最初版本大大地改进了,认识到水源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改进水系统的筹资和公众信息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通过从水源到供水的水龙头的整个过程的保护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安全饮用水法应用于美国的每个公共供水系统。目前美国大约有170,000个以上的公共供水系统,他们几乎为所有的美国人供水。保证这些供水系统的供水安全的责任是由美国环保署、各州、部落、水系统和公众一起来分担的。安全饮用水法提供了一个让上述各方一起工作的筐架来保护这种亟有价值的资源。

美国环保署以保护健康为基础,考虑可获得的技术和费用,科学地制定了国家的饮用水标准。除了建立这些标准以外,美国环保署还提供有关饮用水的指导、帮助和公共信息,收集饮用水的信息和检查各州的饮用水的计划。对于水系统的最直接的监督由各州饮用水计划来进行。为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针对水中的污染,安全饮用水法建立了多道屏障。这些屏障包括水源保护、水处理、配水系统的一体化和公共信息。遍布全国的供水系统依靠公民咨询委员会、价格委员会、志愿者和市政领导来积极的保护全美国每个社区的饮用水。

美国环保署为国家建立了从水龙头流出的饮用水的标准,以确保美国供水的始终如一的质量。环保署根据对健康的潜在的威胁和在水中出现的几率来确定污染物的优先次序。美国环保署在建立饮用水标准时也要做成本——效益分析并从受益各方获取信息。美国环保署向各州的饮用水计划提供补助金,并帮助各州建立专门的基金来资助公共供水系统的改善费用(称为饮用水州周转基金)。国家安全饮用水法是通过法律强制执行的,也即环保署和各州可以对于违反饮用水法的供水系统采取执法行动。如颁布行政命令、采取法律行动或罚款。同时环保署和各州都将致力于提高各供水系统对于安全饮用水法的理解使其更好地遵守该法。

安全饮用水法认识到,由于每个人都要饮水,每个人都应该有权知道水中有什么和水来自于何处。当水质发生了严重的问题时,供水者必须尽快地通知用户。整年都为相同的人群服务的供水系统每年必须向用户递交有关水质和水源的用户信心报告。各州和环保署每年必须就水系统遵守饮用水安全标准作出年度总结报告,并将该报告公布与众。公众必须有参与制定水源评估计划、使用饮用水州周转基金贷款计划、州能力发展计划和州工作人员证书计划的机会。

四、完善我国饮用水法律保障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国现有饮用水安全保障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较成熟的安全饮用水法的经验,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我国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基本法律制度,尽快出台《饮用水水源保护法规》

我国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规定还存在许多空白。目前,我国饮用水源的主要污染源是城市生活污水、面源污染等,可是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予以调控,极不利于对饮用水源的保护。[3]同时,现行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规定》,不仅效力层次较低,而且适用范围主要是污染防治,然而饮用水安全问题超出了水污染防治的范畴。因此,建议尽快整合和完善有关制度,出台相关法规。

2、 扭转多头管理的体制,加强跨行政区法律调控力度

由于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出于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客观需要,应当由水务部门统筹考虑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水源工程的建设、饮用水源的保护以及对供水企业的水质管理和行业指导等,并牵头组建统一的饮用水水质检测网络和组织信息工作,在饮用水安全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其他相关部门,如卫生部门环保部门,应配合水务部门做好饮用水安全工作。另外,有必要制定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的决策和管理政策,建立起综合的决策机制。

3、 完善生态补偿、公众参与等法律制度建设

完善跨行政区饮用水源的补偿机制。上游污染饮用水源导致下游受损,上游应对下游给予补偿。上游为了保护饮用水源,不能进行本应进行的开发活动,下游得到好的饮用水源条件,是以上游的经济发展的限制为条件的,那么下游就应当给上游一定的经济补偿,或国家以公共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补偿。我国也应借鉴美国安全饮用水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并加强我国在安全饮用水保障领域的公众参与制度。

4、 在理顺体制、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出台综合性的《饮用水安全法》

我国政协委员杨文龙认为:“我国在生活饮用水安全方面有相当广泛的立法基础。从经验借鉴的角度看,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了生活饮用水的立法。我国制定生活饮用水安全法的时机与条件均已具备,应尽快予以制定。”因此,应尽快出台综合性的《饮用水安全法》,对饮用水安全进行全过程监控,真正做到依法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注释】

[1] 吕亚龙,《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问题及政府管制》,载于《生态经济》2007年12期第34页。

饮用水卫生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集中式供水;监测能力

农村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千百万农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农村供水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建设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掌握浙江省农村集中式饮水工程供水的卫生现状,根据《浙江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2013 年在全省范围内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水质分析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内容与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

按照浙江省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选取40个监测县,共计7908个水厂,按照水源类型、水处理工艺、供水规模等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确定1000个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点,具体分布见图1。

1.2 调查及采样方法

按照《浙江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格,调查各监测点的水源选择、净水工艺等,开展丰水期和枯水期水厂现场调查和水质卫生检测,每个监测点设2个采样点( 出厂水1个、末梢水1个),合计1000个采样点,水质监测指标包括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共20项,共计集中式水样3973份。

水样采集、保存、检验按照GB /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1]进行。依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进行评价,以所有检验项目均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判断样品为合格,其中1项及以上项目不符合标准判断为不合格。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资料核实后,通过MS Excel 进行录入,采用SPSS 10. 0及DUNCAN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2.结果

2.1水源类型

在7908个水厂中,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共计5635个占71.25%;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有2273个占28.75%,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占了绝大部分,见表1。

2.2 净水工艺

在7908个水厂中,完全处理的水厂有1282个占16.21%,沉淀过滤的水厂有3576个占45.22%,仅消毒的水厂有1034个占13.08%,未处理的水厂有2016个占25.49%,从调查结果看,仍有部分农村集中式供水没有任何水处理工艺,采用的是较不安全的直供水方式,见表2。

2.3 水质状况

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监测的总合格率为46.72%,其中枯水期合格率为58.57%,丰水期合格率为35.03%,出厂水合格率为44.60%,末梢水合格率为48.82%,见表3。总体来看,枯水期合格率高于丰水期合格率,末梢水合格率略高于出厂水合格率,此结果主要与我省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存在的净水处理工艺不完善、消毒设备配置率偏低以及消毒设施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有关,也与广大农民群众改善饮水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需求有一定的距离[3]。

从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监测结果看,所有检测指标中,达标率最低的指标是总大肠菌群为57.44%,其次是耐热大肠菌群为61.92%,第三是浑浊度为86.03%,以上三项是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这与我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消毒设施的配置和使用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见表4和表5。

3.讨论

3.1现存问题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浙江省集中式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安全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集中式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合格率较低,全省40个县(市、区)的集中式供水监测水样中的总合格率为46.72%。

(2)微生物指标超标是影响工程水质的主要因素,主要超标指标为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以及浑浊度等感官指标。

(3)净水工艺流程的完善程度和运行管理水平均应进一步提高,本次监测显示,采用完全处理的工程仅占16.21%,甚至有25.49%的工程未采取任何处理措施,是造成水质不达标的重要原因。

3.2 对策与建议

(1)加强监测工作管理,落实监测配套资金。各监测县要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落实配套经费,不断加大监测资金投入,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2)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一是要努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的开展并逐步规范。二是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三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监督管理,促进各地加强和完善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营管理;四是要建设一批水质卫生管理示范区,模范带头,推广交流。

(3)加强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和协调机制建设。发改、水利、卫生、环保、建设等部门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监督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努力确保农村饮用水的安全。

(4)加强农村饮水卫生安全的宣传。结合工程建设和水质卫生监测,积极向社会和广大农民群众宣传饮水卫生安全方面的知识以及使用自来水的益处,提高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 GB /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2] GB /T 574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S].

[3]李连元,张岚,王丽等. 2004年全国十省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能力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2):2303-2305.

作者简介:

徐栋(1985-),男,工程师、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治理

饮用水卫生工作计划篇9

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事关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建设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饮水的安全问题。跟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人类的疾病80%是引用不安全的水和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造成。维护生命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能够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环境。

我国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中不安全人口约为3.2亿人,占我国农村人口的34%.而其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口为2.26亿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70%;水量低、保证率低以及取水不便的人口为9558万人,占饮水不安全人口的30%.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2674个县,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调查人员总数20多万人,调查完成了《县级农村饮水现状调查报告》和31个省(区、市)的《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

农村饮水工程的设施现状为:全国农村人口中的分散式供水人口为58106万人,是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362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农村的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直接取用河水、坑堵水占21%,引泉占9%,集雨工程占3%.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多数为单村集中式供水,占总工程数的91%,这类供水工程只有水源和管网,没有水处理过程和水质检测设施;配备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8%左右。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1)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约为84万人。《环境公报》表明,我国年废水的排放量为670多亿,在七大水系的407个监测断面中,只有38.1%的水源满足饮用水的要求。而28个重点湖库,只有7个符合饮水要求,比例为25%.跟据对我国44个城市的地下水调查表明,其中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数百种有毒的有机物。以往水质超标大多表现为物理和细菌指标方面,而现在是化学和毒理学指标不合格。我国农业生产的化肥用量超过3,600万吨,而农药的用量超过100万吨,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及废水的排放显着增多,对湖泊、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氨氮污染和磷污染。

(2)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饮用高氟水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而主要分布区域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黄淮海地区。

(3)饮用水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超标的问题,如曾经的血吸虫病区。

(4)饮用水中铁锰等其他元素超标的为4,410万人,在东北地区、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由于水文地质的原因,地下水的水质物理性状较差(发红或黄色)。

(5)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季节性的缺水和水源保证率低等各种问题为9558万人。

三、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饮水工程的建设和供水量的标准较低,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而水质不达标准的恶劣情况却十分普遍。

1991年我国制定的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饮用水指标从35项减少为20项,而指标值却放宽为三级。其中,一级饮用水指标值与国际标准一致,而二、三级指标值中除毒理学指标,其他各项指标都存在放宽现象。

农村饮水的处理设施大多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通常都很少经过处理,几乎都是直接供水到户。地表水源有些会在水源点投放药物消毒等,做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具有工程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导致维护、管理和经营的难度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

1.加强领导和责任分工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控制,首先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将任务层层分解,完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好各项任务。监督有关部门职能管理,在密切配合的同时,加大力度,共同努力做好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各级发改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规划的编写、报批、项目审核、计划执行以及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水利、工商、卫生多部门负责编写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计划,组织并指导项目的具体实施及实际管理。卫生部门应负责急需解决的地区氟病、砷病、血吸虫病的病区范围和饮用水项目建成后的水质监检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

2.组织好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很大,在中央宏观规划的指导原则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能动性,由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的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与标准等规范下,编写细化辖区内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分步的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办法,培训技术管理人才,组织好设计力量,培养典型和示范,用点带面,逐步推广,加强监检力度,严格把好质量关。

实施方案要尽量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要根据水源地、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条件,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合理确定方案;建设集中式的供水工程,建好管网延伸和水厂等;当条件不具备,可使用分散式供水。如制水成本过高,可采取分质供水,首先保证饮水和做饭的生活需要。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机遇期,虽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实际的污染负荷要降低很难。我国农村3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1亿,因此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工程建设,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贯彻在工程实施过程的规划、选址和建设,涵盖运行管理的全部过程,务必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保证工程能够发挥长远效益。

应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地确定保护区,并严格禁止涵养林和保护设施的破坏行为,因地制宜地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和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建设。应加大治理污染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加速清洁生产。定期检查集中供水的水源保护区,要对查出的问题大力整治并挂牌督办。对于项目的违法、违规建设,应责令其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顿或拆除;对于排污超标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做到达标排放或搬迁。应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严禁施用高毒或高残留农药,同时推广水产的生态养殖,并推进畜禽类粪便和秸秆的资源化有效利用。

4.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力度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以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要重点解决较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强化农村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切实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建设的程序实施工程。应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5.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制度

应建立针对项目建设期的监督制度和运行期的评估制度。建设期中,有关部门要对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巡回监督,并重点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工程是否达到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情况。运行期中,主要评估工程的管理情况和实际用户的满意程度。农村饮水安全的项目必须实行中期的管估和后期的评估制度。

6.应加强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加强对饮用水的水源、水厂以及用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制、供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及时掌控饮用水的水源环境、供水水质等状况,做好定期检查。供水单位则应建立起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水厂应采取必须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达标。

以较大规模的供水站为基础,在各区域设立好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全面的水质检测服务。强化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并完善农村饮水的安全监督体系以及卫生宣传教育。

7.做好典型示范建设

结合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类型不同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地区,加强示范地区的指导。

示范地区应将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与新农村的建设有机结合,在饮用水安全的发展方法、技术线路、管理和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有效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以辐射的方式带动类似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结语

饮用水卫生工作计划篇10

第一条为保证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安,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任何人都有权举报和投诉。

第四条县卫生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卫生管理

第五条凡在我县境内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必须取得县卫生局签发的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四年,每年复核一次。有效期期满前六个月重新提出申请换发新证。卫生许可证的申领程序按《省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条申请发放卫生许可证,需向县卫生局(设在县行政服务大厅的卫生窗口)提交如下材料:

(一)《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二)供水单位水源卫生防护带平面图;

(三)制水工艺流程图;

(四)净水剂、消毒剂的名称、规格、用量、检验合格证;

(五)从事制、管水人员名单及培训、体检合格证;

(六)水质检验室专职检验人员名单;

(七)县卫生局认为必需的其他资料。

第七条县卫生局对申请单位提供的资料审核后,受理申请,指派2名以上卫生监督员于15日内完成对申请单位的现场卫生监督审查和水质抽检工作。审核合格后,签发卫生许可证。

第八条生活饮用水的水源选择、水源卫生防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源应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防护的水源。取水点应设在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上游。

(二)新建、改建、扩建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选择,应根据当地水文、环境影响评价资料、取水点及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和地方病等因素,从卫生、环保、水资源、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经县卫生局水源水质监测和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三)供水水源水质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的规定。采用地表水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应符合GB3838要求;采用地下水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应符合GB/T14848要求。

(四)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范围及防护按照《关于印发市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通知》(政办[]108号)执行。

第九条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水净化处理工艺应当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规范;

(二)出厂水应进行消毒处理,并保证末梢水中消毒剂余量符合标准;

(三)供水工程中的输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应当密封,定期清洗、消毒,严禁与排水设施相连;

(四)其他单位自备的供水系统,严禁与镇集中式供水系统相连;

(五)新设备、新管网使用前及旧设备、旧管网修复后应当进行冲洗、消毒。管网末梢前端易污染处应定期放水、清洗及消毒。

第十条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配备水质检验仪器、设备和人员,对水质进行日常性检验。检验项目必需包括:浑浊度、色度、肉眼可见物、PH、消毒剂余量等;鼓励企业开展更多项目的检测,暂时不能开展的项目(除上述必检项目外)可以委托有检验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

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定期将水质日常性检验检测资料报送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第十一条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当建立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制定水污染事件处理预案和报告程序。

第十二条从事制水、供水、管水从业人员及检验室人员,必须经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取得培训、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体检、培训周期为一年。

第十三条检验室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第十四条供水单位在采购净水剂、消毒剂、管材、管件等涉水产品时,必须索取生产厂家《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产品检验报告单等资料。

第三章卫生监督

第十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农村集中式供水项目时,县卫生局应当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参与选址、设计审查及竣工验收,并负责饮用水水源的水质监测和评价。

第十六条县卫生局根据需要可以确定具备条件的单位,作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检验单位。

第十七条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监测频次:

(一)发证监测:发证前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各监测一次;

(二)监督监测:每个季度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各监督监测一次,遇有传染病流行或汛期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第十八条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指标:按《省年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改水项目技术方案》规定执行。具体指标为:

(一)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度)、浑浊度(NTU)、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见物、pH、铁(mg/L)、锰(mg/L)、氯化物(mg/L)、硫酸盐(mg/L)、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mg/L以CaCO3计)、耗氧量(mg/L)、氨氮(mg/L)。

(二)毒理学指标:砷(mg/L)、氟化物(mg/L)、硝酸盐(以N计)(mg/L)。

(三)细菌学指标:菌落总数(CFU/mL)、总大肠菌群(MPN/100mL)、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

(四)消毒剂含量:采用氯气等消毒的测定游离余氯,用二氧化氯消毒的测定二氧化氯余量,采用臭氧消毒的测定臭氧余量等。

第十九条县卫生局发现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被污染可能危及人群健康或者因饮水污染出现介水传染病或化学中毒事故时,可以采取下列应急控制措施:

(一)报县政府批准后停止供水;

(二)立即组织人员调查发现并控制污染源,切断污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第二十条发生饮水污染事故的单位和接收病人治疗的单位,除采取抢救措施外,应当保护现场,保存被污染的水样,并及时向县卫生局报告。

第二十一条县卫生局接到饮水污染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现场调查,并组织医务人员抢救病人。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或涉及饮用水卫生安的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由县卫生局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已取得许可证的,原发证部门可以依法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集中式供水单位安排未取得体检合格证的人员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或安排患有有碍饮用水卫生疾病的或病原携带者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的,由县卫生局责令限期改进,并可对供水单位处以2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卫生局责令限期改进,并可处以2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修建危害水源水质卫生设施或进行有碍水源水质卫生作业的;

(二)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项目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参加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供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