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菊花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7:11:10

饮用菊花范文篇1

关键词:饮用菊花;习性;栽培技术

前言

近年来,我县饮用菊花种植发展迅猛,为广大菊农带来非常不错的经济效益。但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及种植年数的增加,种植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将菊花的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一、菊花的习性

菊花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怕水涝,但苗期、花期不能缺水,属短日照植物,对日照长短反应很敏感,每天不超过10h的光照,才能现蕾开花。

二、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菊花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应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好。粘地、低洼地、盐碱地不宜种植,切忌连作。

2.2繁殖方法

2.2.1分株定植。在11月收摘菊花后,将菊花茎齐地面割除,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植株,将其根全部挖出,重新栽植在一块肥沃的地块上,施一层土杂肥,保暖越冬。翌年3~4月扒开粪土,浇水,4~5月份菊花幼苗长至15cm高时,将全株挖出,分成数株,立即栽植于大田,栽时株行距为40cm×40cm,挖穴,每穴栽苗1~2株,栽后盖土压实,浇定根水,一般1hm2老苗可栽15hm2左右的生产田。

2.2.2扦插育苗。在4~5月份或6~8月份,选择粗壮、无病害的新枝作插条。取其中段,剪成10~15cm的小段,用植物激素处理插条,然后将插条插入苗床,行距20~25cm,株距6~7cm,压实浇水,约20d即可发根,每隔1个月后追施1次人畜粪水,苗高20cm时可出圃移栽。

2.3移栽

分株苗于4~5月、扦插苗于5~6月移栽。选阴天或雨后或晴天的傍晚进行。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各40cm挖穴,穴深6cm,然后带土挖取幼苗,扦插苗每穴栽1株,分株苗每穴栽1~2株。栽后覆土压紧,浇定根水。

2.4田间管理

2.4.1中耕除草。菊苗移栽成活后,到现蕾前要进行4~5次除草。每次除草宜浅不宜深,同时要进行培土,防止菊苗倒伏。

2.4.2追肥。菊花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进行3次追肥。第一次在移栽返青后,施尿素150~225kg/hm2催苗;第二次在植株分株时,可施饼肥、人粪尿;第三次施肥在现蕾期。

2.4.3摘蕾。菊花分枝后,在小满前后,当苗高25cm时,进行第一次摘心,选晴天摘去顶心1~2cm,以后每隔15d摘心1次,在大暑后停止,否则分枝过多,营养不良,花头变得细小,反而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三、病虫害防治

3.1主要病害防治

危害菊花的病害很多,其中主要病害症状表现为:①白粉病。此病为害菊花叶片、叶柄及嫩梢。病部像撒了一层白粉即分生孢子和菌丝;病叶常扭曲变形,病重植株花蕾不能正常开放、生长停止,甚至整株枯死。②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紫褐色变成黑褐色,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遍及全叶。病叶枯死发黑,但不脱落。病株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至全株。③菌核性腐烂病。主要为害茎部。一般先在土表茎基部发生,病斑软腐,潮湿时出现白色菌丝。病斑绕茎一周时,叶片黄化下垂、枯萎,最后整株立枯,病茎中有鼠粪状菌核。

防治措施:①秋后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并集中烧毁。②加强土、肥水管理和打顶修剪等工作,注意选用壮苗,合理密植,不宜过密,保持菊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③4~10月发病期间,轮换选用化学药剂防治,如1∶1∶200倍波尔多液、20%粉锈灵3000倍液、70%乙磷铅锰锌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1000倍液、70%可杀得1000倍液、40%菌核净1000倍液,以及百菌清、克菌灵、灭病威、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根据病情确定喷药次数。公务员之家

3.2主要虫害防治

①蛴螬。为金龟子幼虫,在地下为害菊花幼根芽,可用辛硫磷1000倍液浇施防治。②菊蚜、叶蝉及蝽蟓。主要刺吸为害叶片及嫩枝。可轮换选用扑虱灵、好年冬、蚜青灵、快杀灵、大功臣、乐果等药剂防治。③卷叶蛾。主要为害叶片,可选用天王星、高效氯氰菊酯、功夫、敌杀死等药剂防治。

饮用菊花范文篇2

论文摘要饮用菊花的种植,为菊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菊花种植过程中,须了解菊花的习性,掌握菊花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繁殖移栽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

近年来,我县饮用菊花种植发展迅猛,为广大菊农带来非常不错的经济效益。但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及种植年数的增加,种植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将菊花的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菊花的习性

菊花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怕水涝,但苗期、花期不能缺水,属短日照植物,对日照长短反应很敏感,每天不超过10h的光照,才能现蕾开花。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菊花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应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好。粘地、低洼地、盐碱地不宜种植,切忌连作。

2.2繁殖方法

2.2.1分株定植。在11月收摘菊花后,将菊花茎齐地面割除,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植株,将其根全部挖出,重新栽植在一块肥沃的地块上,施一层土杂肥,保暖越冬。翌年3~4月扒开粪土,浇水,4~5月份菊花幼苗长至15cm高时,将全株挖出,分成数株,立即栽植于大田,栽时株行距为40cm×40cm,挖穴,每穴栽苗1~2株,栽后盖土压实,浇定根水,一般1hm2老苗可栽15hm2左右的生产田。

2.2.2扦插育苗。在4~5月份或6~8月份,选择粗壮、无病害的新枝作插条。取其中段,剪成10~15cm的小段,用植物激素处理插条,然后将插条插入苗床,行距20~25cm,株距6~7cm,压实浇水,约20d即可发根,每隔1个月后追施1次人畜粪水,苗高20cm时可出圃移栽。

2.3移栽

分株苗于4~5月、扦插苗于5~6月移栽。选阴天或雨后或晴天的傍晚进行。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各40cm挖穴,穴深6cm,然后带土挖取幼苗,扦插苗每穴栽1株,分株苗每穴栽1~2株。栽后覆土压紧,浇定根水。

2.4田间管理

2.4.1中耕除草。菊苗移栽成活后,到现蕾前要进行4~5次除草。每次除草宜浅不宜深,同时要进行培土,防止菊苗倒伏。

2.4.2追肥。菊花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进行3次追肥。第一次在移栽返青后,施尿素150~225kg/hm2催苗;第二次在植株分株时,可施饼肥、人粪尿;第三次施肥在现蕾期。

2.4.3摘蕾。菊花分枝后,在小满前后,当苗高25cm时,进行第一次摘心,选晴天摘去顶心1~2cm,以后每隔15d摘心1次,在大暑后停止,否则分枝过多,营养不良,花头变得细小,反而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3病虫害防治

3.1主要病害防治

危害菊花的病害很多,其中主要病害症状表现为:①白粉病。此病为害菊花叶片、叶柄及嫩梢。病部像撒了一层白粉即分生孢子和菌丝;病叶常扭曲变形,病重植株花蕾不能正常开放、生长停止,甚至整株枯死。②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紫褐色变成黑褐色,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遍及全叶。病叶枯死发黑,但不脱落。病株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至全株。③菌核性腐烂病。主要为害茎部。一般先在土表茎基部发生,病斑软腐,潮湿时出现白色菌丝。病斑绕茎一周时,叶片黄化下垂、枯萎,最后整株立枯,病茎中有鼠粪状菌核。

防治措施:①秋后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并集中烧毁。②加强土、肥水管理和打顶修剪等工作,注意选用壮苗,合理密植,不宜过密,保持菊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③4~10月发病期间,轮换选用化学药剂防治,如1∶1∶200倍波尔多液、20%粉锈灵3000倍液、70%乙磷铅锰锌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1000倍液、70%可杀得1000倍液、40%菌核净1000倍液,以及百菌清、克菌灵、灭病威、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根据病情确定喷药次数。

3.2主要虫害防治

①蛴螬。为金龟子幼虫,在地下为害菊花幼根芽,可用辛硫磷1000倍液浇施防治。②菊蚜、叶蝉及蝽蟓。主要刺吸为害叶片及嫩枝。可轮换选用扑虱灵、好年冬、蚜青灵、快杀灵、大功臣、乐果等药剂防治。③卷叶蛾。主要为害叶片,可选用天王星、高效氯氰菊酯、功夫、敌杀死等药剂防治。

饮用菊花范文篇3

论文摘要饮用菊花的种植,为菊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菊花种植过程中,须了解菊花的习性,掌握菊花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繁殖移栽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

近年来,我县饮用菊花种植发展迅猛,为广大菊农带来非常不错的经济效益。但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及种植年数的增加,种植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将菊花的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菊花的习性

菊花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怕水涝,但苗期、花期不能缺水,属短日照植物,对日照长短反应很敏感,每天不超过10h的光照,才能现蕾开花。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菊花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应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好。粘地、低洼地、盐碱地不宜种植,切忌连作。

2.2繁殖方法

2.2.1分株定植。在11月收摘菊花后,将菊花茎齐地面割除,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植株,将其根全部挖出,重新栽植在一块肥沃的地块上,施一层土杂肥,保暖越冬。翌年3~4月扒开粪土,浇水,4~5月份菊花幼苗长至15cm高时,将全株挖出,分成数株,立即栽植于大田,栽时株行距为40cm×40cm,挖穴,每穴栽苗1~2株,栽后盖土压实,浇定根水,一般1hm2老苗可栽15hm2左右的生产田。

2.2.2扦插育苗。在4~5月份或6~8月份,选择粗壮、无病害的新枝作插条。取其中段,剪成10~15cm的小段,用植物激素处理插条,然后将插条插入苗床,行距20~25cm,株距6~7cm,压实浇水,约20d即可发根,每隔1个月后追施1次人畜粪水,苗高20cm时可出圃移栽。

2.3移栽

分株苗于4~5月、扦插苗于5~6月移栽。选阴天或雨后或晴天的傍晚进行。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各40cm挖穴,穴深6cm,然后带土挖取幼苗,扦插苗每穴栽1株,分株苗每穴栽1~2株。栽后覆土压紧,浇定根水。

2.4田间管理

2.4.1中耕除草。菊苗移栽成活后,到现蕾前要进行4~5次除草。每次除草宜浅不宜深,同时要进行培土,防止菊苗倒伏。

2.4.2追肥。菊花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进行3次追肥。第一次在移栽返青后,施尿素150~225kg/hm2催苗;第二次在植株分株时,可施饼肥、人粪尿;第三次施肥在现蕾期。

2.4.3摘蕾。菊花分枝后,在小满前后,当苗高25cm时,进行第一次摘心,选晴天摘去顶心1~2cm,以后每隔15d摘心1次,在大暑后停止,否则分枝过多,营养不良,花头变得细小,反而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3病虫害防治

3.1主要病害防治

危害菊花的病害很多,其中主要病害症状表现为:①白粉病。此病为害菊花叶片、叶柄及嫩梢。病部像撒了一层白粉即分生孢子和菌丝;病叶常扭曲变形,病重植株花蕾不能正常开放、生长停止,甚至整株枯死。②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紫褐色变成黑褐色,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遍及全叶。病叶枯死发黑,但不脱落。病株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至全株。③菌核性腐烂病。主要为害茎部。一般先在土表茎基部发生,病斑软腐,潮湿时出现白色菌丝。病斑绕茎一周时,叶片黄化下垂、枯萎,最后整株立枯,病茎中有鼠粪状菌核。

防治措施:①秋后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并集中烧毁。②加强土、肥水管理和打顶修剪等工作,注意选用壮苗,合理密植,不宜过密,保持菊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③4~10月发病期间,轮换选用化学药剂防治,如1∶1∶200倍波尔多液、20%粉锈灵3000倍液、70%乙磷铅锰锌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1000倍液、70%可杀得1000倍液、40%菌核净1000倍液,以及百菌清、克菌灵、灭病威、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根据病情确定喷药次数。

3.2主要虫害防治

①蛴螬。为金龟子幼虫,在地下为害菊花幼根芽,可用辛硫磷1000倍液浇施防治。②菊蚜、叶蝉及蝽蟓。主要刺吸为害叶片及嫩枝。可轮换选用扑虱灵、好年冬、蚜青灵、快杀灵、大功臣、乐果等药剂防治。③卷叶蛾。主要为害叶片,可选用天王星、高效氯氰菊酯、功夫、敌杀死等药剂防治。

饮用菊花范文篇4

关键词:饮用菊花;习性;栽培技术

近年来,我县饮用菊花种植发展迅猛,为广大菊农带来非常不错的经济效益。但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及种植年数的增加,种植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将菊花的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菊花的习性

菊花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怕水涝,但苗期、花期不能缺水,属短日照植物,对日照长短反应很敏感,每天不超过10h的光照,才能现蕾开花。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菊花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应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好。粘地、低洼地、盐碱地不宜种植,切忌连作。

2.2繁殖方法

2.2.1分株定植。在11月收摘菊花后,将菊花茎齐地面割除,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植株,将其根全部挖出,重新栽植在一块肥沃的地块上,施一层土杂肥,保暖越冬。翌年3~4月扒开粪土,浇水,4~5月份菊花幼苗长至15cm高时,将全株挖出,分成数株,立即栽植于大田,栽时株行距为40cm×40cm,挖穴,每穴栽苗1~2株,栽后盖土压实,浇定根水,一般1hm2老苗可栽15hm2左右的生产田。

2.2.2扦插育苗。在4~5月份或6~8月份,选择粗壮、无病害的新枝作插条。取其中段,剪成10~15cm的小段,用植物激素处理插条,然后将插条插入苗床,行距20~25cm,株距6~7cm,压实浇水,约20d即可发根,每隔1个月后追施1次人畜粪水,苗高20cm时可出圃移栽。

2.3移栽

分株苗于4~5月、扦插苗于5~6月移栽。选阴天或雨后或晴天的傍晚进行。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各40cm挖穴,穴深6cm,然后带土挖取幼苗,扦插苗每穴栽1株,分株苗每穴栽1~2株。栽后覆土压紧,浇定根水。

2.4田间管理

2.4.1中耕除草。菊苗移栽成活后,到现蕾前要进行4~5次除草。每次除草宜浅不宜深,同时要进行培土,防止菊苗倒伏。

2.4.2追肥。菊花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进行3次追肥。第一次在移栽返青后,施尿素150~225kg/hm2催苗;第二次在植株分株时,可施饼肥、人粪尿;第三次施肥在现蕾期。

2.4.3摘蕾。菊花分枝后,在小满前后,当苗高25cm时,进行第一次摘心,选晴天摘去顶心1~2cm,以后每隔15d摘心1次,在大暑后停止,否则分枝过多,营养不良,花头变得细小,反而影响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3病虫害防治

3.1主要病害防治

危害菊花的病害很多,其中主要病害症状表现为:①白粉病。此病为害菊花叶片、叶柄及嫩梢。病部像撒了一层白粉即分生孢子和菌丝;病叶常扭曲变形,病重植株花蕾不能正常开放、生长停止,甚至整株枯死。②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紫褐色变成黑褐色,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遍及全叶。病叶枯死发黑,但不脱落。病株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至全株。③菌核性腐烂病。主要为害茎部。一般先在土表茎基部发生,病斑软腐,潮湿时出现白色菌丝。病斑绕茎一周时,叶片黄化下垂、枯萎,最后整株立枯,病茎中有鼠粪状菌核。

防治措施:①秋后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并集中烧毁。②加强土、肥水管理和打顶修剪等工作,注意选用壮苗,合理密植,不宜过密,保持菊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③4~10月发病期间,轮换选用化学药剂防治,如1∶1∶200倍波尔多液、20%粉锈灵3000倍液、70%乙磷铅锰锌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1000倍液、70%可杀得1000倍液、40%菌核净1000倍液,以及百菌清、克菌灵、灭病威、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根据病情确定喷药次数。

3.2主要虫害防治

①蛴螬。为金龟子幼虫,在地下为害菊花幼根芽,可用辛硫磷1000倍液浇施防治。②菊蚜、叶蝉及蝽蟓。主要刺吸为害叶片及嫩枝。可轮换选用扑虱灵、好年冬、蚜青灵、快杀灵、大功臣、乐果等药剂防治。③卷叶蛾。主要为害叶片,可选用天王星、高效氯氰菊酯、功夫、敌杀死等药剂防治。

饮用菊花范文篇5

过年,也叫除夕,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穷,平时不怎么喝酒,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们一般是不出门的,从正月初二开始,才开始串门,有客人上门,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子,斟上酒,共贺新春。

新年尹始,古人有合家饮屠苏酒的习俗,饮酒时,从小至大依次饮用。据说饮此酒可以避瘟气。

“岁酒”:这是朝鲜族酒的习俗。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药材,类似于汉族的“屠苏酒”,但药材配方有所不同。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民间认为饮用此酒可避邪,长寿。

饮用菊花范文篇6

关键词:园林植物;梅花;可食用;人文内涵;梅花宴;创新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洁脱俗的象征。梅文化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古以来大量的咏梅诗词是文人骚客展露才华、颂扬梅精神的体现,而梅花除了赏花、闻香外,还可入食。食用梅花种类主要是绿萼梅[1],其花蕾为绿色,花瓣为白色,开花有香味。用梅花做成的菜或点心叫作梅馔,梅馔也是梅花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梅馔文化除了利用梅花本身制作的食物外,还包括描述梅馔的各种诗词文章和相关典籍。梅花馔不仅仅只包括用梅花入食,将食品制作成梅花的形状也可称之为梅花馔。相比于实际食用梅花,人们更看重的是借由梅花这一象征所表达出来的美好含义和蕴含其中的精神寄托。

1梅馔文化概要

花馔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商初大臣伊尹在论说当时天下的“菜之美者”时说:“菜之美者,昆仑之苹,寿木之华。”华即是花,由此可见当时的古人已经用花来入菜,将花卉作为可食用植物的一部分,是菜食的一种。战国屈原《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代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中的“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等诗句都说明了花卉食用自古有之,从先秦到汉代再到唐代,未曾间断[2]。到了宋代,林洪所著的《山家清供》中更是集中记录了十几种与花相关的食谱,这其中就包括梅花汤饼、梅粥、蜜渍梅花和醒酒菜等数种以梅花为材料的食谱[3]。与林洪同时期的诗人杨万里也是一位梅花食用爱好者,他曾在朋友的宴席上明确表示白糖要全部留给他搭配吃梅花:“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冰盘物物佳。只有蔗霜分不得,老夫自要嚼梅花。[4]”以梅花为食显然并不能果腹,但由于梅花品性高洁、不畏严寒、坚贞傲雪,文人雅士认为食用梅花是一件雅事,可以借此抒发感怀、愉悦身心,彰显自己品位不俗。南宋杨万里在《瓶中梅花长句》中注解说:“……予独倚一株老梅,摘花嚼之,同舍张监簿,蜀人,名珖,字君玉,笑谓予曰:‘韵胜如许,谓非谪仙可乎?’”食梅到此种意境,诗人已然具有仙人的气质了[4]。由此可见,梅花馔自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寄托远大于其实际食用价值。

2梅花食用方法

2.1做素菜。2.1.1生嚼。《花史》记载:“铁脚道人,常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则诵南华秋水篇,嚼梅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入肺腑。’”梅花带暗香,生于寒天雪地之中,和冰雪同嚼,寒香沁人心脾,清气满溢。2.1.2用白糖佐以梅花嚼食。南宋杨万里很喜爱这种吃法,直接写了一首《夜饮以白糖嚼梅花》:“剪雪作梅只堪嗅,点蜜如霜新可口。一花自可咽一杯,嚼尽寒花几杯酒。先生清贫似饥蚊,馋涎流到瘦胫根。赣江压糖白于玉,好伴梅花聊当肉。[5]”不仅能用梅花下酒,还能和着白糖直接生吃,这种吃法在当时清贫诗人的味蕾上还创造出了肉的味道。此外,他在另一首诗的诗句注释中解释了加糖生嚼梅花的味道:“余取糖霜,芼以梅花食之,其香味如蜜渍青梅,小苦而甘。[5]”此种搭配略带苦味而终甜,有点像蜜渍青梅果的香味,想必令人回味无穷。2.1.3凉拌菜。《群芳谱》记载:“宋宪圣后,每治生菜,必于梅下取落花杂之。”同样的故事在《山家清供》中“牡丹生菜”一篇里也出现过:“宪圣喜清俭,……每治生菜,必于梅下取落花以杂之,其香又可知矣。[6]”此种做法有点像今天的蔬菜沙拉,将各类生蔬凉拌,只不过在其中还要加上梅花,应是别有一番鲜嫩芳香。2.2做主食。2.2.1梅粥。《山家清供》里有“梅粥”的做法:“扫落梅英净洗,用雪水煮白粥,候熟,入英同煮。杨诚斋有诗曰:‘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6]”收集落下的梅花清洗干净,用雪水煮一锅白粥,等熟了之后加入梅花同煮,一锅梅粥就完成了。普通的米粥在加入梅花后增添了特有的清香滋味,既简单易做,又不失雅趣。梅花粥不仅是一道日常粥品,在药用上也有很好的保健养生效果。《采珍》集曰:“萼梅瓣,雪水煮粥,解热毒。”《百草镜》记载,白梅花可“开胃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7]。由此可见,梅粥能开胃生津止渴,并可入肝解郁,用雪水煮的粥还可解热毒,对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所引起的小腹胀痛以及肝郁犯胃引起的胃脘胀痛、食欲不佳、大便不调等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8]。2.2.2梅花汤饼。《山家清供》里有道“梅花汤饼”:“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尝作此供。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面做馄饨皮,每一叠用五出铁凿如梅花样者,凿取之。候煮熟,乃过于鸡清汁内,每客止二百余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后留玉堂元刚有和诗:‘恍如孤山下,飞玉浮西湖。’[6]”汤饼其实就是面片汤,先将白梅花和檀香屑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用浸泡过的水和面擀皮,用梅花形状的模具将面皮压制成梅花状,等到煮熟后放入清鸡汤内即可食用。每位食客只限量供应200余片,想必品尝的时候心内也不忘梅花。梅花形状的面片在清汤中上下沉浮,恍神间有如在孤山脚下,看到片片飞玉,漂浮于西湖粼粼碧波之上,充满意境之美。这道菜肴虽然没有直接食用梅花,但梅花的影子无处不在,既有梅之形状,又有梅之香气,吃的时候还能联想到梅花的景象,充分体现了古代文人食客的清雅之趣。2.3零食小菜。2.3.1蜜渍梅花。《山家清供》中有食谱“蜜渍梅花”:“杨诚斋诗云:‘瓮澄雪水酿春寒,蜜点梅花带露餐。句里略无烟火气,更教谁上少陵坛。’剥白梅肉少许,浸雪水,以梅花酝酿之。露一宿,取出,蜜渍之,可荐酒。较之敲雪煎茶,风味不殊也。[6]”此处白梅即为《本草纲目》中的霜梅,又叫盐梅,即用盐汁渍过的青梅,酸、咸、平、无毒,时间久了则表面上霜发白,故也称白梅。蜜渍梅花的做法就是剥一些白梅肉浸入收集好的雪水中,让雪水先吸收一些白梅果肉的酸咸味,再放入新采摘的梅花,浸泡一整夜,第二天取出用蜂蜜浸渍,即制作完成。这道梅花小菜可以下酒,与敲雪化水煮茶的风味相较,一点儿也不逊色。2.3.2醒酒菜。《山家清供》中另有一道小菜“醒酒菜”:“米泔浸琼芝菜,暴以日,频搅候白,净洗捣烂,熟煮取出,投梅花十数片,候冻芼姜橙,为鲙齑供。[6]”琼芝菜即石花菜,生长在海边的礁石上,可以用来做凉粉,该道菜品即为加入了梅花的石花菜凉粉。用淘米水浸泡石花菜,在太阳下暴晒,频繁搅动直到颜色变白,然后洗干净捣烂,入锅煮熟再取出,投入十几片梅花,等其凝固成冻后与姜、橙同食,酒后食用一块想必是神清气爽、一扫醉意。2.3.3潮汕梅花饼。这是一款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特色油炸小吃,由7个空心圆圈组成外六内一的六瓣梅花形状,色泽金黄,口感酥脆,因为造型像梅花所以称其为梅花饼。2.4羹汤。2.4.1汤绽梅。《山家清供》里有“汤绽梅”一条:“十月后,用竹刀取欲开梅蕊,上下蘸以蜡,投蜜罐中。夏月,以热汤就盏泡之,花即绽,澄香可爱也。[6]”用竹刀取下将开未开的梅花花蕾,用蜡封住上下两口,放进蜂蜜罐内保存,夏天用沸水冲泡,类似茶饮,花即会在水中绽开,饮用时不仅有香气,而且形状可爱,赏心悦目。此处“蘸以蜡”是指用蜡密封住梅花花蕾,这样可以保存花的形态和香味,“投蜜罐中”则是指用蜂蜜浸泡腌制,类似于今日蜂蜜腌制各种水果的方法。2.4.2暗香汤。明代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中有一道“暗香汤”,做法类似汤绽梅:“梅花将开时,清旦摘取半开花头,连蒂置瓷瓶内。每一两重,用炒盐一两洒之。不可用手漉坏。以厚纸数重密封置阴处。次年春夏取开,先置蜜少许于盏内,然后用花二三朵置于中,滚汤一泡,花头自开,如生可爱。”同样是未开的梅花,清早取下半开花头,连带花蒂置于瓷瓶内,按1:1的比例用炒盐铺洒,再用厚纸层层密封放在阴凉处,第二年春夏打开,饮用时先在杯中放少许蜂蜜,然后取两三朵梅花,用开水冲泡,花即开放,宛如新鲜花朵。暗香汤和汤绽梅的区别就在于,汤绽梅是以蜂蜜浸泡封存,而暗香汤的梅花是用盐来保存,饮用时再加入蜂蜜。此道饮品还可作药用[9]。《医统》卷九十八中收录暗香汤一方:“梅花将开时,清旦摘取半开花蕊连蒂置瓶内,每一两用炒盐一两洒之,不可以手触坏,用厚纸数重封固置阴处。次年取时,先置蜜于盏内,然后取花头二三个内于中,滚汤一泡,自开如新。”做法与饮用方法皆一样,作药用的主要功能为调节脾胃[1]。2.4.3不寒齑。在《山家清供》中有一道“不寒齑”:“法用极清面汤,截菘菜和姜、椒、茴萝,欲亟熟,则以一盃元齑和之,入梅英一鞠,名‘梅花齑’。[6]”齑,本意指捣碎的姜、蒜、韭菜等,菘菜就是今天的青菜,将它切碎泡在极清的面汤中,加入生姜、花椒、茴萝同煮,煮到烂熟时再加一捧梅花,即得“梅花齑”[9]。在冰雪未消的早春之时煮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梅花菜汤,祛寒生热,暖胃暖心,清白的汤中浮着粉色的梅花,有如雪满枝头中露出点点红梅,享用菜肴的同时亦能在想象中欣赏景色、感受温暖。2.5制茶。梅花可以用来制作梅花茶。上文提到的汤绽梅和暗香汤可以说是以梅花代茶的最早饮法[4],这2种食谱都是将梅花花蕾摘下储藏后以热水冲泡,制作和饮用方法都非常接近制茶和饮茶。除了这2种梅花饮品外,梅花还可与茶同植,让茶树浸染梅花的清香,这样生长的茶叶自带梅花的香味。另外,制茶时也可加入梅花,如同现代制作花茶一般,将绿萼梅将开未开时的花蕾与应季茶叶放在一起窨制,使茶叶染上梅花的香味。中医中将绿萼梅与绿茶同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可以理气疏肝、和胃止痛、增进食欲等。

3现代梅花饮食发展

3.1梅花饮食现状。近现代以来,食用花卉的风气日益兴起,根据不同的季节也有区分;春食槐花饼、槐花饭,夏饮百合汤,秋有桂花糕、菊花茶,而梅花作为花信风之首的初春第一花,在食用方面并没有槐花、百合、菊花、桂花等这些常见可食用花卉多,出现在餐桌上多是作为点缀,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掘。今年年初苏州的一家餐厅在梅花盛开时以梅花入馔,推出了梅花家宴,菜品丰富多样。其中冷盘为赏梅八味碟,主菜有红梅双虾、三白映梅、梅子焖肉、梅花三弄、梅树菜心、梅花汤饼、梅花元宝茶等,或将菜品制成梅花形状,或在菜上点缀一朵梅花,梅花元素无处不在,更有梅花汤饼这一改良后的传统美食,既沿袭传统又开拓创新,延续了古代花馔饮食文化。另外,苏州还有一家酒店制作的梅花宴也颇为雅致,体现在菜名均颇为雅致,犹如诗句:“雪绽寒梅蕊芬芳”“雪海飘香水清浅”“疏影悠然生玉露”“知访寒梅过野塘”。这一席梅花宴的菜品中所采用的梅花元素主要包括花瓣、花枝、话梅等,有一些菜品虽然没有用梅花制作,但造型宛如梅花,也可取梅花意境。除了这些梅花宴外,前两年,溧水也推出过“溧水梅花宴”品鉴活动,成功打造了一次梅花美食文化大餐,将梅花元素揉入当地本土菜品中,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菜肴,包括青梅焖羊肉、梅香鱼头等梅花相关菜品,体现了自然人文的饮食文化思想。梅花宴作为赏梅文化的一部分,食客在享用美食之外还看重在菜品中体现出梅的精神内涵,如能做到兼顾色香味和文化意境的营造,则梅花宴势必会在花期引领新的赏花风尚,创造更多效益。3.2梅花饮食的传承与创新。古籍中的传统梅馔做法大多已难以复制,当代的梅花菜谱在参考古代的基础上需要更多创新,开发出适应现代生活饮食习惯的新式食谱。这就需要现代厨师能够创造性地组合运用传统烹饪技法,运用充分借鉴与融合外餐的原辅料、烹饪技艺与方法,创意现代时尚花卉菜品。比如可以将中国的凉菜、卤菜等菜品制作方法与花卉食材进行混搭,创意出新式花卉点心。如“天山雪莲桂花糕”,不同于传统桂花糕用面和桂花直接制作,这道点心是采用雪莲煮水加入其他凝胶材料冷藏成型的新式糕点,与传统制法的桂花糕相比外观晶莹剔透,口感细腻软滑。也可进行国外烹饪制作技艺的借鉴与融合,如日本有一种刺身变鲜花拼盘,鲜花采用日本刺身的烹饪料理方式,作为主食食用[10]。梅花作为可食用花卉的一种,目前尚未培育出专门食用的品种。菊花同样是可食用花卉,近年来作为食材不断改良培育,已经生产出专门的食用菊品种了,在吃法上也发展出了许多新花样:菊花刺身、菊花羹、炸菊花、菊花水蛇羹、菊花鱼丸等,值得梅花饮食的发展参考借鉴。

4市场前景展望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饮食习惯也有了很大转变,更加注重食物自身的天然原味和营养价值,追求顺应节令的自然饮食。如果能在品尝食品的同时享受其附加的文化价值则更佳。梅花馔不仅取材天然、口味独特、营养丰富,符合现代人追求生态环保的饮食诉求,更蕴含着巨大的文化附加价值,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运输条件的提高,各地的梅花资源及其相关制品均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因此梅花饮食的推广市场前景广阔[11]。以梅馔为主题的餐饮产业发展的同时必将带动各大梅花基地旅游的发展,赏花的游客在欣赏过美景之后可以继续品尝由新鲜花卉制作成的美食,餐后可以捎带花卉点心的伴手礼。既发展了旅游产业,也创新了周边产品,将为当地旅游发展带来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钟芳.梅花馔[J].思维与智慧,2017(19):62-63.

[2]何小颜.味香色艳说花馔[J].文史知识,1994(5):46-50.

[3]郑辉,严耕,李飞.宋代花馔文化探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24-27.

[4]魏华仙.宋代花卉的实用性消费[J].中国农史,2006,25(2):132-140.

[5]杨万里.诚斋集[M].上海:上海书店,1989.

[6]林洪.山家清供[M].北京:中华书局,2013.

[7]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8]刘琪瑞.梅:君子风范,药食佳品[N].中国中医药报,2018-12-18(8).

[9]蒲三霞.浅析宋代梅花馔[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2(4):78-81.

[10]冉杰,刘军丽.中国花卉饮食文化与现代餐饮创意[J].食品界,2016(12):108-116.

饮用菊花范文篇7

关键词:中原;茶文化;特征;代茶品

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研究茶文化的成果极其丰硕。中原是中国南北茶文化的过渡区,中原地区不仅出产信阳毛尖这一佳茗,代茶饮品也极其繁多。中原茶文化具有历史传承丰满、文化底蕴深厚等特征。但目前学术界对中原茶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中原茶史、中原茶俗、中原茶文化与艺术设计(尤其是茶叶包装设计)、中原茶文化与英语教学、茶文化与中原旅游等领域,从宏观上概括中原茶文化总体特征的成果尚属鲜见。本文拟从宏观上探讨总结中原茶文化的明显特征。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名茶少而质高

茶树是热带、亚热带的树种,喜欢温暖、湿润、多雾的环境。在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北方,茶树难以成活。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即冬季平均气温0℃的分界线。淮河流经河南信阳市的北部,信阳市所辖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的湿润区,能够满足茶树生长的气温要求,是中原唯一的产茶区。除气温外,茶树对土壤、光照也有比较苛刻的要求。茶树喜欢干湿适宜、疏松透气的土壤,陆羽《茶经》卷上《一之源》称:“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1]3烂石砾壤,不易板结,透气性好,比纯黄土壤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茶树喜欢阳光,但光照又不能太强烈,否则不利于茶树的生长,“阳崖阴林”[1]3是茶树生长的最佳环境。信阳地区多位于大别山区,这里云雾缭绕,降水充沛,林荫丰茂,多烂石砾壤,是中国境内有名的产茶区。唐代时,信阳茶即被茶圣陆羽评为上等,《茶经》卷下《八之出》称:“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1]46其中的光州、义阳郡的地理范围与今信阳市及罗山、潢川、息县等地多有重合。唐宋时期的茶为蒸青饼茶,明代以来的茶为炒青散茶。虽然制茶、饮茶的方式变了,但信阳茶的品质未变。陆羽《茶经》卷上《一之源》称:“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1]3明代以来的信阳茶以毛尖为主,信阳毛尖为绿茶,品质上佳,以茶芽为主,茶叶多为卷者。

二、代茶饮品众多

除信阳外,淮河以北的中原各地市并不产茶叶,人们习惯饮用各种代茶饮品。在中原居民的心目中,“茶”不仅指茶叶、茶水,还指可浸泡饮用的树叶或其他植物的叶子,菊花、玫瑰等花卉,冬凌草、地黄等中药材,干枣片、山楂片等干果片,生姜片、白萝卜片、绿豆等食材,甚至白开水、荷包蛋和部分流食也被称为“茶”。中原地区常见的代茶饮品主要包括以下种类:(一)树叶或其他植物的叶子。茶叶是茶树的叶子,在得不到茶叶的地方,人们自然想到用其他树叶来代替茶叶。早在金代,河南人就开始用温桑树叶来加工“茶叶”了。《金史•食货志》载:“章宗承安三年八月,以谓费国用而资敌,遂命设官制之。以尚书省令使承德郎刘成往河南视官造者,以不亲尝其味,但采民言谓为温桑,实非茶也,还即白上。”[2]1108金代以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中原地区的一些普通百姓喝不起茶叶,便采柳叶、枣叶、苹果叶、柿叶等制“茶”,人们称这种代茶的树叶为“托叶”或“粗茶”。与茶叶的采摘、制作讲究时令相似,中原人民制作“托叶”亦十分讲究时令,一般在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清晨采摘树叶,如《阳武县志》载:“五月五日为‘端阳节’……日未出,采树叶作茶。”[3]343《淮阳乡村风土记•信仰民俗》载:“五月:五日(即端阳节),我处是日向有采药、采茶一俗,迄今依然盛行。采药、采茶均于是日日未出前行之,谓一见红日即失去药、茶之效用。”[4]165淮阳,即古之陈州,今属周口市,境内并无茶树,淮阳人端午节清晨所采之“茶”,应为树之嫩叶。与树叶类似,中原居民也采竹叶、艾叶、黄蒿叶制“茶”。如明嘉靖《尉氏县志》卷一《风土类•岁时》载:“三伏日,采黄蒿阴干,以为来年正月‘元旦’煎汤和蜜汁饮之之用,云辟瘟病。”[5]92(二)以花卉代茶。与南方产茶区的人们喜欢喝纯净茶香的茶叶不同,北方人喜欢喝混有茉莉花、玫瑰花、蔷薇花、木樨花、梅花、桂花、菊花、莲花、兰花等花朵的“花茶”(花和茶)。在“花茶”中,花与茶的比例要适当,“量茶叶之多少以加之。花多,则太香而分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其美,必三分茶叶一分花而始称也”[6]6308。中原居民还将花和茶的“花茶”发展为全为花卉制作的花“茶”。在中原地区,最受人们欢迎的花“茶”是“菊花茶”。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菊花可医“目欲脱,泪出”,能“养目血,去翳膜”[7]930。中原菊花茶的产地主要有三:一是焦作市下属的温县、沁阳、武陟、孟州。焦作一带原属怀庆府,这里的菊花被称作“怀菊花”,属“四大怀药”之一。二是豫东的开封市,开封菊花品种繁多,菊花被誉为开封的“市花”。三是豫西北的林州市,该市的茶店乡近年来积极发展大行胎菊种植,生产菊花茶。(三)以中药材代茶。在中国历史上,有“汤”“熟水”等中药饮剂。其中,“汤”又称“饮子”,是中国古代用甘香味的中草药研磨成屑和水煎煮而成的保健养生饮料。“熟水”是中国古代用开水冲泡甘香味的中草药或植物花、叶而成的保健养生饮料。受历史上中原居民饮用“汤”“熟水”习俗的影响,中原居民有冲泡具有温补养生作用的中草药做为茶饮的习俗,最常见者有冬凌草、地黄、枸杞子、国槐米等。冬凌草,又称冰凌草、冰凌花、冻凌草,有杀菌消炎的功效。以冬凌草制“茶”,是济源、鹤壁等地居民的传统。地黄有干地黄、生地黄、熟地黄之分,以地黄制“茶”,采用干地黄。干地黄有“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助心胆气,强筋骨长志,安魂定魄”的功效[7]1020。河南焦作生产的“怀地黄”品质最为优良,医家称:“怀庆山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7]1020焦作人以当地所产优质地黄为主,辅以大洞果(胖大海)、枸杞子、冰糖等,制成“六味地黄茶”。枸杞子可“坚筋骨,耐老,除风,去虚劳,补精气”[7]2113。枸杞子入茶的历史十分悠久,元代类书《新编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即有枸杞子、面粉、江茶、酥油等制作“枸杞茶”的记载[8]130。国槐米,长期服用,可以“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合房阴干煮饮,明目,除热泪,头脑心胸间热风烦闷,风眩欲倒,心头吐涎如醉,如瀁瀁舡车上者”[7]2005-2006。(四)以果干代茶。大枣富含糖分、维生素C和铁等营养成分,有“维生素之王”之称。随着茶文化的世俗化,至迟明代时人们开始浸泡大枣以代茶饮。在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三回《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中,黄花观观主即用红枣茶招待唐僧师徒四人,“却拿了十二个红枣儿,将枣掐破些儿,摁上一厘,分在四个茶盅内;又将两个黑枣儿做了一个茶盅,着一个托盘安了”[9]896。豫北的滑县、内黄盛产大枣,新郑盛产金丝小枣,人们除了鲜食外,也将大枣切片晒干,以代茶饮。山楂又称红果、朹子,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辉县、林州市以盛产山楂而闻名。北方人喜饮山楂片冲泡的“茶”饮,酸甜可口,既能生津止渴,亦有消食化积、活血散瘀的功效。(五)以食材代茶。中原人有感冒发烧、头痛脑热的小毛病,喜欢切几片生姜或白萝卜以代茶饮。绿豆有防暑解毒的妙用,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多熬绿豆汤以代茶饮。在豫东南的周口农村,人们习惯将白开水称为“茶”。平常待客,饮以白开水。只有贵客临门,才撒入一些白糖或红糖,称之为“糖茶”。也有一些县市以荷包蛋待客的,称之为“鸡蛋茶”。在周口农村,晚上有喝“米茶”者。与大米粥不同,“米茶”水米分离,并不相融。在豫西的渑池等县另有一种“米茶”,“元宵日,以米麦杂菜、杏仁为粥食之,曰茶”[10]330。偃师县又称为“面茶”[11]289,宜阳、洛宁两县则称为“打茶”[12]448;[13]218。这种“茶”实际是米粉做成的“粉粥”。与粉粥相类似,而有“茶”之名者,还有民间小吃“杏仁茶”和“油茶”。“杏仁茶”以河南开封的最为著名,它选用精制杏仁粉为原料,配以花生、芝麻等十余种辅料,用铜制龙凤大壶烧制的沸水冲制。“油茶”是河南武陟的著名风味小吃,其主料为精制面粉,配以淀粉、花生、芝麻、小磨香油、怀山药、茴香、花椒等辅料。在“杏仁茶”和“油茶”之中,均与真正的“茶”无涉。

三、历史传承丰厚

中原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以前中原居民初习茶事,唐代中后期饮茶之风在中原地区逐渐普及,至北宋时中原茶文化发展到极盛。金元以后中原茶文化开始转型,一方面简单易行的泡茶代替技艺复杂的煎茶、点茶,另一方面诸多“汤”“熟水”开始有了“茶”名,出现了众多的代茶饮品。(一)唐代以前中原居民初习茶事。一般认为,中国人饮茶是从巴蜀等西南地区兴起的。早在西晋时,即有四川人在京师洛阳售卖茶粥,陆羽《茶经》卷下《七之事》引西晋傅咸《司隶教》载:“闻南市有蜀妪作茶粥卖,为廉事打破其器具,后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困蜀姥,何哉?”[1]33这反映了饮茶习俗通过民间由四川向中原地区的传播。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至迟北魏时,茶饮已传入北方中原地区了。在当时的朝廷及贵族的宴会上常设茗饮,以茶待客在社会上层中也已经开始出现。不过,虽然当时北方人开始模仿南方人饮茶,但真正喜好饮茶的仍然是那些南方移民。中原地区的居民,尤其是社会上层对饮茶还抱有一种鄙视和排斥态度。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载:“(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道肃一饮一斗,号为漏卮……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自是朝贵宴会虽设茗饮,皆耻不复食,唯江表残民远来降者好之。”[14]109-11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中原地区的人们对茶饮由声闻渐进为始习,为以后唐宋时期茶饮在北方中原地区的流行奠定了初步基础。(二)唐代中后期中原饮茶之风的普及。饮茶之风在中原地区的普及有一个渐变发展的过程,杨晔《膳夫经手录》载:“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已后盛矣。”[15]524这大体反映了唐代中期以后北方中原地区饮茶的传播情况。中原地区普通百姓所消费的茶叶多是通过当地的茶市购得的。当时贩茶的商人很多,他们通过长途贩运,满足了各地对茶叶的需求。据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所载,广大北方地区所消费的茶多由茶商从江淮贩运而来,数量巨大,“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16]51。茶肆是以聚众饮茶为主业的营业场所,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休闲的环境,它是随着唐代茶市的兴旺、饮茶之风的盛行应运而生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所载的“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16]51,便是广大北方中原地区茶肆兴起的史实记述。北方中原地区各地的城市中和交通要道上多开设有茶肆,供应茶水。都城外的州县也开设有茶肆,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载:“九日,到郑州……遂于土店里任吃茶。语话多时。”[17]187-188这是州郡有茶肆的记录。李肇《唐国史补》卷中《陆羽得姓氏》载:“巩县陶者多为瓷偶人,号陆鸿渐。买数十茶器得一鸿渐,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18]242说明当时中原地区连县城都有茶肆,而且数量不少,从祈求“沽茗”之利看,茶肆业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三)北宋中原饮茶之风的鼎盛。北宋时,中原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原茶文化代表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最高水平。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六云:“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祐陵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19]106文中的祐陵是指宋徽宗。而宋徽宗《大观茶论》则自负地称:“龙团凤饼,名冠天下……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20]86宋人生产的龙、凤、石乳、白乳等极品茶,“以充岁贡及邦国之用”[21]4477,百姓难得一见,当时即有“黄金易求,龙团难得”的说法。明代以前,人们多说“吃茶”。之所以言“吃”,是真的将茶吃到肚子里去的。宋人“吃茶”的方式是点茶(亦称“分茶”),即将团茶(又称“饼茶”“片茶”)或散茶先加工成茶粉,加少许温水调成膏状,然后慢慢用汤瓶注入适量的开水,边注水边用竹片制成的茶筅搅动,使茶与水均匀地混合,成为乳状茶液以供饮用。从后世中原地区的米茶、面茶、杏仁茶、油茶等“茶”的食用方式,仍然可以看到宋代点茶的影子。上层人士吃茶,吃的是茶香真味。但下层百姓吃茶时,有加盐、姜、香药等作料的风气。因为茶叶产自南方,中原下层百姓不容易得到茶叶,一旦得到茶叶,又以为茶叶味道不好,所以爱在茶叶里放入许多调料煎点。如苏辙《和子瞻煎茶》云:“又不见北方俚人茗饮无不有,盐酪椒姜夸满口。”[22]48苏轼《和蒋夔寄茶》一诗中记蒋夔寄给苏轼“紫金百饼费万钱”的上等好茶,苏轼引以为奇货,觉得“吟哦烹噍两奇绝”“只恐偷乞烦封缠”,不料“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23]655。北宋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中所煎的“阿婆茶”,里面加了“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江南橄榄连皮核,塞北胡桃去壳柤”[24]39。添加作料的这种吃茶方式,更是被米茶、面茶、油茶等所直接继承。在吃茶之风盛行的背景下,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社会风俗中,茶文化的因素日益增多。普通百姓开始把饮茶作为交际的手段。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民俗》记载:“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则相徣动使,献遗汤茶,指引买卖之类。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邻里互相支茶,相问动静。”[25]451来客献茶的礼俗在这一时期也普遍化了。宋佚名《南窗纪谈》载:“客至则设茶,欲去则设汤,不知起于何时,然上至官府,下至里闾,莫之或废。”[26]9(四)金元中原饮茶之风的变异。北宋灭亡后,中原地区沦为金朝的统治区域,饮茶之风在金朝各阶层中仍很盛行。《金史•食货志》载:“比岁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2]1108茶叶消费是金朝的一项重要开支。如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有大臣称:“今河南、陕西凡五十余郡,郡日食茶率二十袋,袋直银二两,是一岁之中妄费民银三十余万也。”[2]1109金代统治者屡次下令禁止民间饮茶。如金章宣泰和六年(1206年)十一月,“遂命七品以上官,其家方许食茶,仍不得卖及馈献。不应留者,以斤两立罪赏”[2]1108-1109。与宋人的来客献茶不同,金代的女真人有宴罢饮茶的习俗,《大金国志校证》卷三十九《婚略论中原茶文化的特征姻》载:金人婚嫁时,“宴罢,富者瀹建茗,留上客数人啜之”[27]553。这种饮茶习俗对金人统治下的中原居民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金代《董解元西厢记》卷一[仙吕调]《恋香衾》所称的“饭罢须臾却卓(桌)儿,急令行者添茶”[28]10就是这种习俗的反映。宴罢或饭罢,客人即将离去。中原地区人们的传统习俗是客人欲去则设“汤”,金代时又增加设茶的习俗。一时间,饭罢有设茶的,有设“汤”的,也有茶“汤”俱设的。设茶、设“汤”的社会意义混淆,为以“汤”代茶和后世的“汤”取茶名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金(南宋)元时期,“熟水”的泡饮方式直接启发了明清茶叶的泡饮。“熟水”多冲泡饮用,《新编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饮食类》所记“紫苏熟水”条载:“紫苏叶,不计多少。须用纸隔。焙,不得翻,候香。先泡一次,急倾了。再泡留之食用。大能分气。只宜熟,用次冷伤人。”[8]134先泡一次,迅速倾掉,再泡热饮,这与明清以来茶叶的泡饮方法何其相似。“熟水”为新的饮茶方式——泡茶在技术上做了充分的准备,缺少的是茶由团茶(饼茶、片茶)向芽茶的华丽转身。(五)明清以来中原饮茶之风的转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九月,朱元璋“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29]2741。团茶的饮用迅速退出历史舞台,新兴的芽茶系炒青制作而成,“旋摘旋焙,色香俱全,尤蕴真味”[30]147。芽茶的饮用系用开水冲泡而成,明人对这种新的饮茶形式十分自负,认为“今人惟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瀹便啜,遂开千古茗饮之宗”[29]2741。由煎点蒸青团茶粉到冲泡炒青散条茶,明代以来人们的饮茶之风实现了一次大的转型。明清以来,中原居民多喜欢冲泡信阳毛尖等绿茶。由于绿茶没有发酵,且多为质嫩的茶芽制成,故冲泡时不用沸水,而是将开水降温之后再用来泡茶。除绿茶外,中原居民还喜欢饮用各种花茶,香气溢人的茉莉花茶更是受到青睐。

四、文化底蕴深厚

在中原地区,茶与普通百姓的生活、伦理日用紧密结合,茶文化底蕴深厚。中原茶文化偏重礼俗和实用,这与重视精神陶冶的南方茶文化有显著的区别。在中原地区,除日常家居饮用外,茶和各种代茶饮品广泛用于迎宾待客、男婚女嫁、岁时祭祀等。(一)家居用茶传承吃茶习俗。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区,由于不是产茶区,过去贫穷的普通百姓多买不起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用茶不多,也有饮柳叶、竹叶、枣叶、苹果叶、柿叶、艾叶、芝麻叶等“粗茶”的。日常家居喝茶的,多是有钱有闲的社会上层人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原饮茶群体有所扩大,茶叶消费有所增加。中原的日常家居用茶更多的表现在饮用代茶饮品上,尤其食用称为“茶”的糊汤上。在豫东南的周口农村,过去晚上人们见面,常问:“喝罢茶了没有?”这里的“茶”是指面粉熬煮的“粉粥”(又称“糊涂”)。在泌阳、舞阳、宜阳、阳武、洛宁、新安、偃师等县,人们在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正月二十三的“填仓节”、二月二日的“龙抬头节”,有食米粉、菜、豆等熬成的“米茶”(又称“面茶”“打茶”)。开封的“杏仁茶”和焦作武陟的“油茶”更是人们喜爱的两味民间小吃。这些名为“茶”的糊汤类粥食,或熬煮,或冲点,从中均可看到明代以前人们“吃茶”的影子,是吃茶文化在中原民间的传承,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茶文化的大众化和世俗化。(二)待客用茶表达好客之情。中原居民热情好客,客人到家,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水,是对客人的极大尊重。光绪二十年(1894年)《阌乡县志》所载的“士相见礼”称:“执事者进茶,宾受茶,揖辞,退揖。”[31]128这是晚清豫西阌乡县士绅彼此相见的用茶之礼。普通百姓也以茶敬客,民国年间河南驻马店正阳县人们过“旦日”(春节)时,“老幼男女皆新衣,设酒果、茶点款贺客”[32]137。以茶待客的这一做法在民间文学中亦有反映。在《淮阳乡村风土记•民间文艺》中有一首“花学生”拜访丈人家的歌谣,其中有“四嫂打火装上烟,五嫂烧茶六嫂送”的接待词[4]151。茶和烟一样,是接待贵客的必需品。《淮阳乡村风土记•民间文艺》中还有一首麦收后出嫁女回娘家而不受嫂子待见的歌谣,其词称:“小黄鹭,黄又黄,打了麦,上了场,提起篮子瞧俺娘……俺娘让俺喝盅酒,过来过去用眼瞅;俺娘让俺喝碗茶,过来过去用眼斜;俺娘让俺吃块馍,过来过去用眼锄(睹)。俺也不喝您里酒,也不教您用眼瞅;俺也不吃您里馍,也不教您用眼锄(睹),俺也不喝您里茶,也不教您用眼斜。”[4]153歌谣中提到了酒、馍、茶,酒在前,茶在后,是当地酒饭之后再饮茶这一习俗的反映。在中原的部分县市,有时招待客人的“茶”并非真正的茶叶。将并不是茶的待客饮料称之为“茶”,是来客敬茶礼俗高度发达与茶原料匮乏矛盾背景下形成的民俗,它充分体现了中原居民对茶礼的崇尚。(三)婚嫁用茶寓意爱情忠贞。茶用于婚礼,自宋代始行。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民俗》中即记载有当时东京(今河南开封)居民结婚之前一天,女方到男方家“铺房”时,“女家亲人有茶酒利市之类”[4]479。古人由于种茶技术的局限,茶树移植则不活,故古人将茶树称为“不迁”,茶成为忠贞爱情的象征。因此,人们将婚礼用茶看得比聘金还要重要,如河南漯河郾城“将娶,先期男家行聘礼,以绸缎、羊酒、茶饼等物”[33]373。在豫西的新安县,男方送聘礼至女方,“女家则请族之有德望者作陪,盛筵相款,且预制新夫妇鞋各一双,茶碗一对,与米面肉之半作回,谓之‘过礼’,亦曰‘送书’”[34]594。女方家送男方家一对茶碗,寓义新婚夫妇成双成对,彼此忠诚,相敬如宾。也有一些地方人们婚娶时不用茶或茶碗,但定亲的聘礼却称“下茶”,意即此事不可移易、更改。如在河南上蔡的传统定亲仪式上,男方要送给女方六斤称之为“茶果”的点心。从表面上看,点心与茶没有任何关系,而命名为“茶果”,用之于婚礼,这就寓义深刻,意味着男方“下茶”定亲,永不反悔。除婚前礼仪用茶外,在不少地方的结婚仪式上,更少不了新娘子向公婆献茶的礼仪。在献茶仪式上,新娘子首次称呼自己的公公婆婆为爸妈,意味着从此以后成为一家人,自己也要和新郎一样孝敬父母。(四)祭祀用茶沟通祖先神灵岁时祭先祀神,常供之外,往往用茶。在豫南的信阳平桥区,人们除夕祭祀祖先时,“祭品丰俭称家,并陈果实、酒茗、粳米饭”[35]704。在光山县,在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时,“夕以饴茗斋供”[36]90。饴是胶芽糖,用来粘灶王之嘴,免得他到天上有不利言语;茶则是给灶王润口的。既给灶王润口,又要粘住其嘴,这灶王也实在难当,反映出中国人对神既敬奉又捉弄的态度。信阳平桥区和光山县均位于豫南大别山的产茶区,人们以当地所产的茶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可谓当然,不足为怪。中原地区的不少地方,并非产茶区也以茶茗祭祀祖先和神灵。如豫北的浚县,“元日”时,“先期作汤饼,汲井花水烹茶,晨兴设几陈于前荣,家长率众北面,阙九顿首,然后祀影堂,启门诣各祠庙进香,往来相贺”[37]305。豫西的灵宝县,农历六月初六有“士民各赴先茔,奠茶汤,化纸钱”的习俗,之所以如此,“盖因盛暑苦渴,亦仁孝之俗也”[38]279。在舞阳、汝阳、南阳等地,八月十五中秋节祭月时,除了瓜果月饼之外,也要用到茶茗[39]636;[40]102;[41]240。这些非产茶区的祭祀用茶,均应来源于外地。本地不产茶叶,即使购买于市场,也要用茶来祭祀祖先神灵,这深刻反映了中原茶文化底蕴的深厚。豫中南、豫西的一些县市,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至二月二日“龙抬头节”之间,多用“米茶”(“面茶”)祭神祀祖。如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一带),正月十三日“炒茶面、蒸大馍敬神”[3]341。舞阳、泌阳、偃师等地,元宵节用米茶祭祀神灵和祖先[39]636;[42]166;[11]289。中国人有“食祭余”的传统,认为食用祭神之后的食物,可得到神灵祖先的保佑。因此,用于祭祀的米茶,最后也落入了人们的胃中。如偃师在二月二日“龙抬头节”,“作面茶,供献毕合家咸食,曰‘完茶’”[11]290。

饮用菊花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集中整治全县重点污染行业和重点流域、区域的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促进全县2009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重点及要求

(一)继续针对20*年省市检查中未完成的督办项目进行集中整治。加强挂牌督办,进一步完善挂牌督办制度。在省级环境违法问题挂牌督办管理办法出台后,进一步规范挂牌督办的范围、挂牌和摘牌的程序,明确被挂牌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监管要求、未完成挂牌督办任务的处置措施等。对20*年市级挂牌督办的菊花水泥厂粉尘无组织排放问题今年将继续挂牌督办,并借助社会舆论力量,达到查处一家、震慑一方、影响一片的效果。

(二)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执法检查。根据行业和企业排污特点,创新执法手段,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开展化工、建材、钢铁、果汁等行业专项执法检查,摸清行业污染现状,集中整治,提高行业治污水平,推进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采用国家明令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尤其对与邻县交界等比较偏僻的乡镇、村进行全面拉网式排查,并进行联合执法,集中整治,坚决予以取缔,不留后患。

(三)以专项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污染减排。继续开展专项行动,坚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提供保障。今年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用足用好现有法律法规的处罚规定,继续加大对化工、建材、果汁等重点企业特别是省控企业减排设施正常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坚决挂牌督办,依法高限处罚,限期治理整顿,切实提高减排效率。继续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和生产工艺为重点,对于一些突出的环境违法问题,不捂、不瞒、不怕曝光,必要时由县环保局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通过持续深入的环保专项行动,促进减排任务的完成和环境质量的不断好转。

(四)集中整治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严格按照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省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坚持把保障饮用水水质作为环境监管的首要任务,突出抓好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对影响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水质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重点对化工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完善应急措施;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整治力度,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五)加大生态环境治理,集中开展矿产开发环境污染整治。对我县辖区内公路沿线和旅游景点周围的采取落后工艺,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和我县对外形象的白灰窑和露天煤厂进行全面清理,坚决予以取缔拆除;对北部沿山周围公路两旁的采石、破石企业要采取限批、限建措施,规范开采,有效遏制乱开滥采;做好对冀东、声威、菊花三家建材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确保企业稳定达标排放。

(六)集中整治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问题。要对20*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的建设项目,重点是化工、公路、果汁等行业的建设项目(包括在建和已运营)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按照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从环评、“三同时”开始,加大日常巡查和处罚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环保“三同时”监管和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依法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告,对未按规定申请环保“三同时”验收,长期以试生产名义违法排污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

(七)集中整治工业密集区环境污染问题。要按照“规范工业园区生产,实施集中分类治污”的原则,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查处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和强化部门联动为手段,对我县工业密集区进行拉网式摸底,并建立相应档案,对无污染处理设施或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三同时”未执行到位的企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快从严处罚。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确定我县整治重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完成环保专项行动的动员部署工作。

(二)调查摸底和集中整治阶段。全面调查摸底和集中整治重点行业、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密集区、重点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严肃查处一批典型违法案件,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明显实效。

(三)总结阶段。认真总结此次行动的成效与不足,提出长效管理措施,并于11月底前将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总结报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这次环保专项行动工作的领导,成立泾阳县2009年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监察局局长

*县政府法制办主任

*县环保局局长

*县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县建设局副局长

*县司法局副局长

*县公安局副局长

*县发展计划局副局长

*县安监局副局长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县农林局副局长

*县水利局副局长

*县工商局副局长

*县电力局副局长

*县环卫局副局长

*县环保局副局长

*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县环保局副局长罗郝园同志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环保专项行动的组织、协调、督查等日常工作,同时实行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和领导包抓责任制。

五、职责分工

县环保局负责开展泾河流域泾阳段污染治理,严格限制和规范泾河入河排污口,严肃查处未经批准和不符合规范的入河排污口,对不能稳定达标的排污企业坚决实施限期或停产治理。将群众反映强烈、污染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典型环境污染问题作为重点,分批进行挂牌督办,做到处理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积极抓好污染物在线监控系统和监控平台的联网建设。加强监管,提高果汁、化工、食品等重点企业污水处理达标能力和环境排放标准。

县监察局负责依法依纪追究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

县发展计划局负责把严立项关,严防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落户我县。

县经济发展局负责对全县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明令取缔的“五小”企业进行排查,联合有关部门坚决予以取缔。

县工商局负责依照法定程序,吊销被依法关闭企业的营业执照。

县司法局负责环境保护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县安监局负责危险化学品的监管。

县电力局负责对违法排污企业采取停电、限电措施。

县建设局和环卫局负责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建设。

县农林局负责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农村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引导农民减量使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清查破石场、白灰窑的开采经营情况,对于证件不全的勒令停产。

县公安局负责对于污染环境、无任何防护措施的矿山企业,要停止供应炸药;严厉打击暴力抗法的人和事,确保环保专项行动顺利开展。

县水利局负责划定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要对2000年以来在饮用水水源周边新、扩建的建设项目进行清理,限期清除。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部门协调。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通力合作,并严格履行各自的监管职能,切实加大监管力度,按照职责分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对列入淘汰、关闭名录的企业或生产线,以及治污设施不能实现达标排放,治理无望的,应采取提前关闭措施,防止这些企业在“关停时限”内突击生产、违法排污。

(二)加强挂牌督办,做好案件管理。要继续将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作为重点查处事项,挂牌督办,落实责任,跟踪督查,做到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要围绕阶段工作重点分期挂牌督办一批社会影响较大和长期未能解决的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对企业违法排污屡禁不止、屡查屡犯,群众反复投诉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挂牌督办。要明确挂牌督办要求和解决时限,并将挂牌督办结果向社会公布,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逾期未完成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同时,要加强挂牌督办案件的管理和后督查工作,建立重点案件管理档案,完善督办制度,公示督办结果。

饮用菊花范文篇9

【关键词】白菜;益生汤;感官评定;总黄酮含量

淮阴大狮头又名黄芽菜[BrassicacampestrisL.ssppekinensis(Louv.)Olsson],既是淮安特有,也是目前淮安栽培面积较大的大白菜品种之一,其植株较大,单株4500g,外叶较多,叶面皱缩明显,外叶呈伞状外披,叶色浅色,故名大狮子头[1]。该品种白菜富含纤维素、钙、铁、钾、VA、VC等多种营养物质,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具有利肠通便、消食健胃、防癌抗癌[2]、预防心血管疾病等药用价值。目前,居民食用白菜多以烹饪、腌制为主,个别家庭会搭配其它果蔬榨汁饮用。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对白菜深加工的研究并不多。另外,白菜水分含量高,不易储存,易发生腐烂。腐烂变质的白菜、放置过久或半生半熟的、反复加热的白菜都会产生有毒的亚硝酸盐,它可与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导致体内缺氧,使误食者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3]。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地方特色资源,本研究以狮子头大白菜为原料,辅以菊花和金银花提取液制成白菜益生汤产品,为提升白菜的商品价值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狮子头大白菜,选自淮安市城南市场;金银花、菊花和白砂糖购于淮安乐天玛特超市;柠檬酸,食品级;无水乙醇、甲醇、氢氧化钠、磷酸、亚硝酸钠、硝酸铝、氯化铝、丙酮等均为国产分析纯。

1.2实验设备

WAY-2WAJ阿贝折光仪:杭州汇尔仪器有限公司;BS224S电子精密天平:郑州南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722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LDZX-40KB高压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无菌操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HH-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GYB60-6S高压均质机:上海东华高压均质厂;TGL-16G型高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pHS-3C精密pH计: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1.3白菜益生汤的工艺流程

调配均质杀菌冷却成品糖、酸、稳定剂菊花、金银花称取浸提中药汤白菜挑选清洗沥干热烫切块榨汁过滤白菜汁

1.4白菜益生汤的操作要点

1.4.1白菜汁的制备

(1)原料挑选选取成熟度适中,白色叶子部分紧绷且有光泽,尾部圆鼓、丰满,无霉烂、老叶、腐烂叶的新鲜白菜,剔除损伤的不合格的白菜。(2)清洗处理将选好的白菜除去根部的泥沙,切去根柄,剔除含有异物污染的菜,用流动的自来水清洗干净。清洗干净的白菜沥干备用。(3)热烫处理将清洗沥干的白菜放于沸水中热烫处理5min,热烫处理过程中注意保持水一直处于沸腾状态[4]。(4)榨汁过滤将热烫处理好的白菜切成大约2×2cm的小方块,用榨汁机将切好的白菜榨汁,用0.2mm的不锈钢滤网分离出菜汁与浆渣,即得白菜汁。

1.4.2中药汤的制备

称取0.7g金银花置于烧杯中,加入200mL80℃-100℃热水,置于80℃-100℃的水浴锅中水浴3-5h,每隔一定时间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菊花处理同上。水浴完成后用滤布过滤,即得金银花和菊花的中药汤,将其以1∶1的比例混合,备用。1.4.3白菜益生汤的制备(1)调配:按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配方调制白菜益生汤,再加入稳定剂。(2)均质:将调配好的白菜益生汤加热到50℃左右,在15-20MPa的工作压力下均质4~5min。(3)杀菌:将均质好的白菜益生汤在温度90℃±5℃下杀菌12~15min。(4)成品:待加热杀菌的白菜益生汤冷却后即制成白菜益生汤的成品。

1.5实验方法

1.5.1单因素实验

固定其他材料不变,依次改变白菜汁与中药汤的配比为2∶1、3∶1、4∶1、5∶1、6∶1、7∶1,柠檬酸用量为0%、0.05%、0.1%、0.15%、0.2%、0.25%,白砂糖用量为4.0%、5.0%、6.0%、7.0%、8.0%、9.0%,以益生汤的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研究确定白菜汁与中药汤的配比、加酸量和加糖量三个因素的最佳添加量。

1.5.2正交实验

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白菜汁:中药汤(A)、加酸量(B)、加糖量(C)主要因素。利用正交实验原则,选择L9(34)正交表,因素水平设计见表1。

1.6稳定剂试验

稳定剂可以使饮料长时间保持质地均匀稳定[5],其在果汁饮料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稳定剂对复合蔬菜汁饮料稳定性的影响不同,为了获得良好的感官品质,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海藻酸钠和复合稳定剂(CMC-Na+海藻酸钠)的稳定效果进行比较(静置五天后观察)。试验方案见表2。

1.7白菜益生汤感官评分标准

白菜益生汤的感官品质从颜色、气味、滋味和组织状态四个指标进行评价,各指标权重依次为10%、20%、30%和40%。请10名同学进行感官品评。感官评分标准见表3。

1.8白菜益生汤产品的部分测定指标

(1)白菜益生汤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采用阿贝折光仪测定;(2)pH的测定,采用pH计测定;(3)总黄酮含量的测定,采用硝酸铝显色法[6]测定。以芦丁作为标准品,以零点作空白,在505nm下进行检测,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黄酮含量计算公式如下:x=A×C×100m×V×1000式中,x:样品中总黄酮含量(mg/g);A: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液中黄酮含量(以芦丁计,μg);C:样品定容体积(mL);V:待测液体积(mL);M:样品质量(g)。(4)稳定性的测定,采用文献[7]的方法,沉淀率(%)=WW1×100%式中,W1:待测样液的质量(g);W:离心后残余物的质量(g);(5)菌落总数的测定,采用国标GB/T4789.2-2010的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白菜益生汤单因素试验结果

图1复合料比对白菜益生汤的影响不同复合料比对白菜益生汤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白菜汁与中药汤的添加比从2∶1到7∶1变化时,感官评分先升高后降低。当复合料比为3∶1时,产品的感官评分最高,随后产品的感官评分随中药汤配比的增加而一直降低。由图1确定白菜益生汤的复合料比为3∶1。图2加酸量对白菜益生汤的影响不同加酸量对白菜益生汤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产品的感官评分随加酸量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很明显可以看出,当产品的加酸量为0.1%时,感官评分最高,前后的感官评分都明显降低。故确定白菜益生汤的加酸量为0.1%。不同加糖量对白菜益生汤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产品加糖量的感官评分趋势线较平滑,评分都相对较高。当产品加糖量为6.0%时,感官评分最高。所以确定白菜益生汤的加糖量为6.0%。

2.2白菜益生汤的最佳配方

由正交试验结果表可知,按极差R的大小得出影响白菜益生汤产品品质的各因素由主到次的顺序为A>C>B,即复合料比>加糖量>加酸量,可见,复合料比对白菜益生汤的品质有显著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白菜益生汤的最佳配方为A2B2C3,即复合料比3∶1,加酸量0.10%,加糖量7.0%。结果见表4。

2.3稳定剂试验结果与分析

按照正交试验确定的白菜益生汤最佳配方,制作白菜益生汤成品,进行稳定剂试验。结果见表5。的益生汤感官质量较好,无沉淀分层现象。不加稳定剂时,分层和沉淀现象较明显。故该白菜益生汤产品以0.01%CMC-Na和0.02%海藻酸钠作为复合稳定剂。

2.4白菜益生汤产品的测定指标

3结论

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及稳定剂试验得到白菜益生汤的最佳配方为:复合料比3∶1,加酸量0.10%,加糖量7.0%,添加复合稳定剂0.01%CMC-Na+0.02%海藻酸钠会使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根据该配方制得的白菜益生汤产品为淡黄色,颜色柔和,无杂质,均匀一致,流动性好,久置无分层和沉淀,滋味酸甜可口,口感细腻柔和,风味协调,具有原料白菜和花茶的特殊香气。白菜益生汤产品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为11.5%,复合标准≥10.0%;pH为4.26,与果蔬汁呈酸性的标准一致;生物总黄酮是指黄酮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金银花和菊花的有效成分[8],通过对白菜益生汤的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得到每1g样品中含有7.22mg黄酮,可以发挥益生作用;经过检测,白菜益生汤菌落总数≤100CFU/mL,符合标准GB/T4789.2-2010的菌落数要求。白菜益生汤成品性质稳定,无沉淀分层,口味受人喜爱,未来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焦云鹏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明超,王伟中,罗伯祥,等.江苏淮安地区特有地方蔬菜品种[J].江苏农业科学,2003,(5):71-72.

[2]王晋.大白菜这样吃才营养[J].祝您健康,2010,11(10):38.

[3]郑朝辉,罗海希,王静,等.酒发酵、冰箱、室温、储存条件对白菜品质及储存时间影响[J].食品工程,2008,4(12):42-45.

[4]何清,牛志刚,程卫东.果蔬饮料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措施[J].饮料工业,2006,9(7):37-39.

[5]邹磊.葡萄胡萝卜复合果蔬汁饮料的研制[J].现代食品科技,2012,28(9):1190-1192.

[6]李艳提,赵金凤,张卫明,等.罗布麻茶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食品科技,2010,35(6):274-277

饮用菊花范文篇10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盆栽君自菊植株,每月用2%。的NaclO消毒液对其进行l次消毒。实验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进行取材,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茎,剪取顶端以下3一4个幼嫩的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实验材料。

1.2微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1.2.1最佳消毒灭菌体系的建立实验采用酒精和NaC10作为灭菌剂。对带芽茎段进行初步灭菌,用75%酒精浸润材料305后,迅速用无菌水冲洗4次,然后再分别用2%、3%、5%、10%的NaCIO溶液消毒smin,消毒结束后用无菌水冲洗4次。最后,将灭菌后的带芽茎段接种在MS培养基上,每种处理接种外植体10个,实验重复3次。IOd后观察统计,根据外植体的污染率、死亡率、成活率等指标筛选出最佳的外植体消毒灭菌体系。成活率=外植体数一污染率一死亡率

1.2.2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增殖的影响实验采用MS作为基本培养基,以细胞分裂素6一节基嘿吟(6一BA)和细胞生长素蔡乙酸(NAA)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共设6种处理(见表l)。将消毒后的带芽茎段置于增殖培养基中,对其进行不定芽诱导,每种处理接种10个外植体,3次重复。培养30d后,统计其增殖系数(接种后死亡茎段不计人其中)。

1.2.3不同基本培养基对生根的影响将增殖培养基中诱导出的不定芽进行切割分离,一部分继续留作增殖培养,一部分则切割成约1.5一2.ocm的带芽茎段接种于1/2MS和Ms两种基本生根培养基中,每种培养基都各加NAAlm梦L,每处理接种10个左右的外植体,重复3次。25d后统计生根率。

1.2.4不同生长素种类和浓度对生根的影响外植体的切取方法同

1.2.3,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每种培养基各加不同浓度的蔡乙酸(NAA)和叫噪丁酸(IBA),共计6种处理组合(见表2)。每处理接种10个外植体,重复3次。20d后统计生根率(死亡、污染外植体不计人其中)。

1.3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1.3.1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

将微体繁殖中带芽茎段繁殖成功的无菌苗叶片切成0.somx0.scm左右的小块,作为叶片不定芽再生诱导的外植体,以MS作为基本培养基,将其置于添加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各种处理组合见表1。每处理6瓶,每瓶4个外植体。20d后统计其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诱导率=形成愈伤组织的叶片数/接种的叶片数x100%

1.3.2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将养基中进行诱导,其中分化培养基以表1中1一4号6一BA和NAA处理组合为依据,每处理6瓶,每瓶4个外植体,20d后统计其分化率和分化系数(褐化,死亡的愈伤组织不计人其内)。分化率二分化的愈伤组织数/接种的愈伤组织数x100%分化系数=分化的不定芽数/分化的愈伤组织数xroo%培养基均添加7留L琼脂,25岁L蔗糖,PH为5.8一6.0,高压灭菌121℃20min,组培室的培养条件为室温(25土2)℃,空气相对湿度60%左右,每个培养架的光照由2根40W的直管型荧光灯管提供,强度为2000~3O00h左右,采用每日光培养16h和暗培养sh的光周期(6:ooam一10:oopm)。LS数据处理数据统计分析采用MierosoftExee一和sPss软件处理,多重比较采用LSD检验法。

2结果与分析

2.1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2.1.1带芽茎段最佳灭菌体系的建立用75%酒精对外植体进行灭菌不仅是对材料的初步消毒,而且酒精还可以浸润外植体的表面,这样就能够使NaCIO消毒剂更容易均匀地渗透到外植体表面上,杀死细菌和真菌。其中,合适的NaCIO的浓度是最佳灭菌体系建立的关键。在经过不同浓度的NaClo消毒smin后,分别进行lod的启动培养,即可统计污染率、死亡率和成活率。如图1所示,2%NaCIO消毒液处理后的外植体污染率较高,可达到40%以上,而其他3种浓度的消毒液污染率都维持在较低水平,不高于5%。另外,10%NaCIO的消毒液处理后外植体的死亡率较高,为60%左右,其次为2%的NaCIO消毒液。综合来看,不同浓度的NaC10消毒液外植体的成活率为3%>5%>lO%>2%。其中,3%和5%的成活率都较高,都大于90%且相差不大,是君白菊带芽茎段外植体较好的NaCIO消毒灭菌浓度。

2.1.2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带芽茎段增殖的影响将带芽茎段接种于增殖培养基后1一2d,腋芽迅速膨大萌发成幼嫩小叶片,95%以上的外植体都可以完成启动生长,3od左右完成增殖培养的过程。1个月以后,外植体随着培养时间的进一步增加和培养基营养的流失,长势开始出现衰退,叶片有枯黄、枯萎的现象。因此,应在1个月左右及时进行下一代的转接和增殖。在增殖生长过程中,细胞分裂素是细胞增殖中一种重要的调节激素,它与植物生长素共同配合影响增殖的进程和增殖系数。如表3所示,在6一BA和NAA不同激素处理组合中,带芽茎段的增殖系数达到3.5一5.5,其中最大的增殖系数为5.5,出现在处理3中,说明MS+3.Om梦L6一BA+0.sm留LNAA是君白菊带芽茎段最佳的增殖培养基。此外,通过对不同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显著性比较可知,6一BA浓度为1.0、2.0、3.om梦L和4.0、5.0、6.Om梦L时,它们组内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两者之间差异显著,结合增殖系数可知,6一BA为1.0一3.0m妙浓度时对带芽茎段的增殖效果较好。同理可知,NAA浓度为0.5、一。、1.sm留L之间和0.1、0.2、o.sm留L之间时,它们组内间差异不显著,两者之间差异显著,0.1一0.5m梦L对带芽茎段增殖系数影响较大,最佳的NAA浓度水平为0.sm留L。2.2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2.2.1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叶片接种于表6的各种诱导培养基后15d,在叶片与培养基接触的地方开始有少量的愈伤组织生长,靠近叶柄的地方愈伤生长量较大。前期愈伤组织生长迅速,呈现黄绿色或淡绿色的颗粒状突起,愈伤组织很紧实,生长较好。经过1个月左右,愈伤组织生长缓慢,逐渐有部分愈伤呈现褐化的趋势,并趋于死亡。6一BA和NAA的各种组合均能较好的诱导出叶片的愈伤组织,其中处理2、4、5、6的愈伤诱导率可达到90%以上,不同种生长调节剂组合诱导的愈伤量有所不同,随着处理卜6细胞分裂素的增加,愈伤量逐渐增加。因此,通过对表6分析可知,诱导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处理4、5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