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古诗十篇

时间:2023-03-28 04:53:35

雨的古诗

雨的古诗篇1

Floating and sprinkling, pattering, the intoxicating drizzle dances smartly. I leaned on the window and listened to the cold rain. My memory seemed to become ethereal. Finally, it was the rain in the ancient poetry

雨·杜甫

Rain Du Fu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With the wind into the night, moisten things silently.

是谁,凭栏远眺,锦官城内繁花似锦,好雨啊好雨,是你昨夜踏着轻快的步伐,唤醒了沉睡一冬的生灵么?

Who is it? Looking out from the fence, the city of Jinguan is full of flowers. How rainy is it? Did you wake up the sleeping creatures last night with a light step?

是的,春风和着细雨,对杨柳耳语一阵,杨柳就抽出了嫩芽;轻轻抚着小草嫩嫩的发梢,小草就轻轻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绿得那么羞涩;轻吻着花儿的脸,花儿的脸就红了。

Yes, the spring breeze and the drizzle whisper to the willow for a while, and the willow will draw out the tender buds; gently caress the tender hair of the grass, and the grass will gently draw out the body, shaking the soil, so shy green; kiss the face of the flower, and the face of the flower will be red.

这一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这一切都细细无声。

This night, red cherry, green banana, and all these are silent.

雨·陆游

Rain Lu You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Lying in the night listening to the wind and rain, the iron horse glacier dreams.

是谁,仰卧在潮湿冰冷的土炕上,身上搭着一条破败的棉絮,老朽之年,尚有一股豪气,为国家愿意付出一切。

Who is lying on his back on the wet and cold Kang with a broken cotton batt on his body? In his old age, there is still a sense of pride, willing to pay for the country.

那场雨,成就了他的梦,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睡眼朦胧中,仿佛回到了沙场,金戈铁马驰骋杀敌,冰冷的雨中仿佛带着敌人温热的血。他从梦中醒来才发现,雨还是雨,梦还是梦。

The rain, the achievement of his dream, wind and rain, thunder roar. Sleepy eyes, as if back to the battlefield, the golden iron horse gallop to kill the enemy, cold rain as if with the warm blood of the enemy. He woke up from his dream and found that rain or rain, dream or dream.

于是,他又翻过身去,在梦中继续他的金戈铁马。那场雨见证了一颗炽热的心。

So he turned over again and continued his golden horse in his dream. The rain witnessed a hot heart.

“我(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文人墨客的心田。

"I (rain) is the sigh of the sea, the tears of the sky, the smile of the field." the rain not only watered the seedlings, cleaned the dust, but also infiltrated the hearts of the literati.

走进古诗中的雨,欣赏雨的诗情画意。

Walk into the rain in ancient poetry and enjoy the poetic and picturesque feeling of rain.

走进古诗中的雨,感悟雨的自古多娇。

Into the rain in ancient poetry, feeling the rain since ancient times more delicate.

雨的古诗篇2

雨·杜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谁,凭栏远眺,锦官城内繁花似锦,好雨啊好雨,是你昨夜踏着轻快的步伐,唤醒了沉睡一冬的生灵么?

是的,春风和着细雨,对杨柳耳语一阵,杨柳就抽出了嫩芽;轻轻抚着小草嫩嫩的发梢,小草就轻轻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绿得那么羞涩;轻吻着花儿的脸,花儿的脸就红了。

这一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这一切都细细无声。

雨·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是谁,仰卧在潮湿冰冷的土炕上,身上搭着一条破败的棉絮,老朽之年,尚有一股豪气,为国家愿意付出一切。

那场雨,成就了他的梦,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睡眼朦胧中,仿佛回到了沙场,金戈铁马驰骋杀敌,冰冷的雨中仿佛带着敌人温热的血。他从梦中醒来才发现,雨还是雨,梦还是梦。

于是,他又翻过身去,在梦中继续他的金戈铁马。那场雨见证了一颗炽热的心。

“我(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文人墨客的心田。

走进古诗中的雨,欣赏雨的诗情画意。

雨的古诗篇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3、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雨的古诗篇4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以凝炼见长,以意境见美。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抓住古诗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小学生感受古诗的精炼和优美。整堂课紧紧围绕“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打破以往古诗教学中由老师代替学生思考,逐字逐句讲解意思的枯燥模式,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略古诗的意境美,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前5个生字。

3.理解《春雨》这首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春雨》这首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儿童诗《春雨》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大家可以闭上眼仔细听,展开想象。(教师出示课件,有感情朗诵课文)

师:为什么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都那么喜欢春雨?

生:因为下雨了,种子可以发芽,然后开花。

生:因为下了雨,小朋友就可以种瓜,所以小朋友喜欢下雨。

生:因为下了雨麦会长高,所以麦苗也喜欢春雨。

师:对,春天的小雨细细的、柔柔的,她让播种的季节变得湿润,适合万物生长。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现代的儿童诗《春雨》,现在让我们去看一看古人写的诗《春雨》。

(投影出示整首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现代儿童诗《春雨》,既创设了情景,又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生活经验,理解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

二、初读

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你想读这首古诗吗?自己试着读一读,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课件出示)

(生自由读生字,读古诗)

师:你知道哪几个字是生字,指名学生在课件上的诗句标出生字读音。其他同学自己在心里默读这些生字,看看台上的同学标对没有。

(集体交流,检查读音是否标正确。请刚才标读音的几个同学认读生字,全班跟读。开火车读生字。)

师:读准了字音,自己再x读古诗,把它读流利(生自由读古诗)

三、细读

师:同学们,你们读了古诗,知道古诗写的什么?(课件出示)

生:古诗写的是春雨。

师:春雨是什么雨?

生:春雨是春天的雨。

生:春雨是好雨。

师: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好在哪些地方?(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师:也许你找到的答案和别人不一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注意专心听别人发言也是一种学习。

(四人小组交流,品读诗句)

生:我觉得春雨是好雨,因为她很细,下起来没有声音。

师:从哪一句看出春雨没有声音,“细细的春雨”通过你的朗读能表现出来吗?

(学生读该句,“细无声”弱读很明显。全班模仿读。)

生:春雨是好雨,好在把这些树木、花草(指图)淋湿了,让它们生长。

师:是啊,多好的春雨啊!淋湿了大地万物,还悄无声息地不让人知道。

(师生有感情齐读“润物细无声”)

生:我读了“随风潜入夜”还知道她是在夜里跟着风悄悄来的。

师:从哪个词知道春雨是悄悄来的?

生:从“潜”这个词知道的。

(师生共同学“潜”这个动作,模仿春雨悄悄地来)

生:我知道了,春雨这样悄悄地来是为了不打扰人们,因为她来的时候是晚上,人们都在睡觉呢!

师:那该怎么读呢?(生自由试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师:还从哪些地方看出春雨是好雨?

生: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看出春雨是好雨。因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雨知道人们要播种了,需要她,她就来了。所以说春雨是好雨。

师:说得真好,春雨真是了解人们的心思。大家能美美地读读这句吗?

(自由试读、指名读、评议、范读、齐读)

(指导朗读全诗:试读、抽读、师评议正音。愿意美美地读一读的孩子都站起来读,可加上动作、表情。配乐。)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略古诗的意境美,激活其情感体验。】

四、品读

师:(在“春雨”前加上括号,课件出示)你认为这是怎样的春雨?(课件出示)

生:美丽的春雨、温柔的春雨、善解人意的春雨、令人喜爱的春雨、闪闪亮的春雨、无声的春雨、细细的春雨……

师:你知道是谁把春雨描写得这么美吗?怎么知道的?

生:是杜甫写的。我是看书的下面知道的。

师:会看书下面的补充介绍,你真会学习。

师:同学们,你想和美丽的春雨交朋友吗?比比谁先把这首诗记下来?

师:同学们,在我国古代,诗人们还写了很多赞美春天的花草树木、风、雨的古诗,希望大家回家以后,翻翻《唐诗三百首》等书籍,找找描写春天的诗,介绍给大家好吗?

雨的古诗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诗词 鉴赏 大学语文

引言

我国高校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一直是教学重点,这些经典作品是以古汉语语言为表现手法为我们提供古典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经验。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应以诗词文本赏析为主,避免教学形式大于内容。目前,语文课堂广泛应用多媒体等现代计算机技术,这种形式超过内容的模式喧宾夺主,淡化了语文诗词教学内容。教育部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文课堂上,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所理解的,才能成为自己的,这才是真正掌握的知识。”因此,高校语文课堂上的文学诗词教学要体现并达到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避免授课形式的过分花样化,在基于古典诗词文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上,应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选择,认真思考,探索创新。以下笔者就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文学诗词鉴赏教学来具体分析。

一、语文课前预习:知诗人,解诗题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这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对文学诗词创作的一种概括。中国古典诗词创作通常是将自然风光、四季交替与明月阴晴圆缺或周边人事的悲欢离合巧妙糅合,构筑出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诗词常常是作者的经历、思想、情感的外现。因此,在高校语文文学诗词鉴赏课程中,学生在课前要对诗人所处的创作时代、人生经历、诗词精神内涵等“创作背景”有所研究,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情感。

一是要在课前查询预习,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主要成就以及一些趣闻轶事,用这种方式来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与创作经历。在语文课前,让大学生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图书、网络、媒体等)进行了解诗人,通过收集整理作品的背景,培养了学生对资料的整合能力,并且有助于学生对文学诗词意境的理解和对整体感情基调的领悟。二是了解文学诗词的创作背景,解诗题:从《文心雕龙》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些流传千古的文学佳作都是诗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相对独特的自然环境下、所处事情中等情况下因触动内心情感而创作的文学诗词。例如:唐代诗仙李白的七言绝句《赠汪伦》的赏析中,授课教师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轶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人相聚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于是这首诗就成为歌咏友情的千古名篇佳作。如此,学生会在兴趣大增的同时加深对此诗题的理解。

二、文学诗词鉴赏要求:抓字眼,明诗意

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其独特的特质,作者利用前后字词内容的“对仗” “平仄”“押韵”等文学手法,使作品内容丰富多变并突出了汉语的表现力。文学诗词的前后呼应与内容升华,诗词具有抑扬顿挫的鲜明节奏,回环往复的韵致读来令人豁然开朗,为作品带来诗句的形式建筑美和深刻的内涵。而前后语句的押韵与平仄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带来诗词的音乐律感之美。

古代文人在进行创作时利用词序的倒置、语句的浓缩、前后成分的省略等手法,这成为今天大学生赏析文学诗词的障碍。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语文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具体的教学方法简称“换、留、扩、补”四个关键点来对赏析的佳作进行解字析句、排除难点疑点,从而达到明意和扫除赏析障碍的目的。1.在赏析文学诗词时,更换一些古今用法、意义存在差异的字词,把这些字词更换为另一个词称之为“换”。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古今意义差异较大。但更换的词语通常不及原文中的词语传神,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更换为“到、过、来、回”等字,与原文比照不能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意蕴。2.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赏析文学诗词时理解文学作品要保留古今通用的人名、地名、词语等称之为“留”。例如:在诗仙李白名作《赠汪伦》中的地名“桃花潭”、 人名“汪伦”和古今通用的名词“岸上”“声”等词语,在解析全文时候中要有所保留。3.把古典诗词中浓缩的词语,按照今译展开称之为“扩”。例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扩展为今译: 有一位头戴斗笠、身着蓑衣的老渔翁,在一条孤单的小船上。4.对古典诗词进行补充,来增添诗词中留白成分称之为“补”。如唐代诗人贾岛的古诗作品《寻隐者不遇》中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句诗词中省略了人物是谁问和问的内容,在对诗词赏析时要给予补充使之意思完整。高校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学诗词通常是篇章构思新颖、主题立意高远、语言底蕴深厚的千古名篇佳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诗词中生动传神的字词来引导学生在剖析其语言中品味赏析。

三、品读文学诗词:想意境,悟诗情

古典文学诗词往往只有短短的几句,所描绘的内容通常是自然场景、生活场景或表达个人所思所感的情景相融而成的文学境界。文学诗词语句精美的标准是看其内容是否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的境界,优秀的文学诗词在字里行间中满是意与境的和谐统一,字句珠玑所传达的感情表达的总是淋漓尽致。文学理论类学者把“意境”作为衡量文学诗词优劣的标准之一,意境之美也是基于通过优美的字词搭配来表达。因此,高效语文课堂中的文学诗词鉴赏的教学难点是对诗词的深层感悟。宋代诗人陆游曾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这句诗道出了文学诗词鉴赏的真谛――“诗贵悟”。由于优秀的古代诗词本身所包含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等,对于读者的感染力非常强,因此高校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引导学生感受诗中蕴涵的情感及对诗中意境的想象与感悟。为了达到这个教学要求,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理念,使语文文学诗词鉴赏教学丰富起来,通过渲染意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例如,在赏析诗人陈子昂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这首诗中并没有描绘很具体的场景与人物,但因在诗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空旷时空,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词中透露了诗人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壮志难酬的复杂心情,令我们久久回味。

文学诗词鉴赏中意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笔者以文学诗词中与“秋雨”相关的作品进行说明:伴随着斗转星移与四季交替,走过风花雪月的时空,那些风雨相伴的日子中,触动了诗人细腻多感的心田,吟咏出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今天,让我们品读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流年,感受那时那地作者独特的思绪与感悟。诗人王安石的代表作《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风格萧散疏朗,清丽婉约,传达出浓郁的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诗人白居易在《秋雨夜眠》中写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秋夜的雨声敲打着人们的心灵深处,在四季的年轮中,秋夜的雨就如同人生的中年后阶段,经历了沧桑,有着人生浮沉后的沧桑之感,然而更多的是岁月洗礼后的沉静。诗人李商隐在《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中描绘了秋雨的场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春天的雨浪漫,夏日的雨倾盆,而秋日的雨淅淅沥沥,点点滴滴地融入诗人的心田。秋雨对于历尽坎坷的人而言,更多的还是惆怅和哀伤。有时候反而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了。王维中年时期的作品大多带有一丝感悟与禅意,在佳作《秋夜独坐》中描写了秋夜的雨,诗人在雨天的孤寂场景中忘怀得失,在灯下心静如镜,悠然听“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山果落地、虫鸣山岩的声音夹杂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像是山林中一首优美动听的小夜曲。此外,宋代诗人文同的《北斋雨后》描写了秋雨之后的美妙场景,“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在他们的笔下,秋季的雨天是空旷的、静谧的,带有浓浓的安闲而疏淡的情感,就像生命的自由境界,随遇而安般的自然适意,在宁静淡远之中透出生机勃勃。

有意境的诗,都是有“韵味”的诗。诗人李商隐以《锦瑟》为意境的代表作也值得我们反复细细品读:“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诗词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作者的感怀情思,可算是韵味之致的典型佳作。因此,一首诗要有隽永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

结语

对于高校语文中文学诗词鉴赏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之美和作品中所升华的精神意境之美的作用,让大学生在赏析佳作的同时提升个人文学修养。这是高校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也是文学诗词鉴赏教学的“文学属性”所决定的,使得它能够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发挥自身优势,更能够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诗人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是文学诗词的生命。古代诗人作诗时的心态与感受我们现代人无法确知,所以语文教师对文学诗词的情感意境与内涵应主张多元化的认知,不仅汲取了古诗营养,加深了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对诗情的感悟,还促使学生在品读中提高了文学素养。语

参考文献

[1]陆永品.诗词鉴赏新解[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2]程亚恒.再谈为押韵而以古音诵读古诗不可取[J].语文建设,2011(10).

[3]潘树广.古代文学研究导论[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4]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雨的古诗篇6

我国高校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一直是教学重点,这些经典作品是以古汉语语言为表现手法为我们提供古典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经验。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应以诗词文本赏析为主,避免教学形式大于内容。目前,语文课堂广泛应用多媒体等现代计算机技术,这种形式超过内容的模式喧宾夺主,淡化了语文诗词教学内容。教育部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文课堂上,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所理解的,才能成为自己的,这才是真正掌握的知识。”因此,高校语文课堂上的文学诗词教学要体现并达到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避免授课形式的过分花样化,在基于古典诗词文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上,应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选择,认真思考,探索创新。以下笔者就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文学诗词鉴赏教学来具体分析。

一、语文课前预习:知诗人,解诗题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这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对文学诗词创作的一种概括。中国古典诗词创作通常是将自然风光、四季交替与明月阴晴圆缺或周边人事的悲欢离合巧妙糅合,构筑出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诗词常常是作者的经历、思想、情感的外现。因此,在高校语文文学诗词鉴赏课程中,学生在课前要对诗人所处的创作时代、人生经历、诗词精神内涵等“创作背景”有所研究,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情感。

一是要在课前查询预习,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主要成就以及一些趣闻轶事,用这种方式来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与创作经历。在语文课前,让大学生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图书、网络、媒体等)进行了解诗人,通过收集整理作品的背景,培养了学生对资料的整合能力,并且有助于学生对文学诗词意境的理解和对整体感情基调的领悟。二是了解文学诗词的创作背景,解诗题:从《文心雕龙》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些流传千古的文学佳作都是诗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相对独特的自然环境下、所处事情中等情况下因触动内心情感而创作的文学诗词。例如:唐代诗仙李白的七言绝句《赠汪伦》的赏析中,授课教师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轶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人相聚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于是这首诗就成为歌咏友情的千古名篇佳作。如此,学生会在兴趣大增的同时加深对此诗题的理解。

二、文学诗词鉴赏要求:抓字眼,明诗意

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其独特的特质,作者利用前后字词内容的“对仗” “平仄”“押韵”等文学手法,使作品内容丰富多变并突出了汉语的表现力。文学诗词的前后呼应与内容升华,诗词具有抑扬顿挫的鲜明节奏,回环往复的韵致读来令人豁然开朗,为作品带来诗句的形式建筑美和深刻的内涵。而前后语句的押韵与平仄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带来诗词的音乐律感之美。

古代文人在进行创作时利用词序的倒置、语句的浓缩、前后成分的省略等手法,这成为今天大学生赏析文学诗词的障碍。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语文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具体的教学方法简称“换、留、扩、补”四个关键点来对赏析的佳作进行解字析句、排除难点疑点,从而达到明意和扫除赏析障碍的目的。1.在赏析文学诗词时,更换一些古今用法、意义存在差异的字词,把这些字词更换为另一个词称之为“换”。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古今意义差异较大。但更换的词语通常不及原文中的词语传神,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更换为“到、过、来、回”等字,与原文比照不能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意蕴。2.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赏析文学诗词时理解文学作品要保留古今通用的人名、地名、词语等称之为“留”。例如:在诗仙李白名作《赠汪伦》中的地名“桃花潭”、 人名“汪伦”和古今通用的名词“岸上”“声”等词语,在解析全文时候中要有所保留。3.把古典诗词中浓缩的词语,按照今译展开称之为“扩”。例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扩展为今译: 有一位头戴斗笠、身着蓑衣的老渔翁,在一条孤单的小船上。4.对古典诗词进行补充,来增添诗词中留白成分称之为“补”。如唐代诗人贾岛的古诗作品《寻隐者不遇》中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句诗词中省略了人物是谁问和问的内容,在对诗词赏析时要给予补充使之意思完整。高校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学诗词通常是篇章构思新颖、主题立意高远、语言底蕴深厚的千古名篇佳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诗词中生动传神的字词来引导学生在剖析其语言中品味赏析。

三、品读文学诗词:想意境,悟诗情

古典文学诗词往往只有短短的几句,所描绘的内容通常是自然场景、生活场景或表达个人所思所感的情景相融而成的文学境界。文学诗词语句精美的标准是看其内容是否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的境界,优秀的文学诗词在字里行间中满是意与境的和谐统一,字句珠玑所传达的感情表达的总是淋漓尽致。文学理论类学者把“意境”作为衡量文学诗词优劣的标准之一,意境之美也是基于通过优美的字词搭配来表达。因此,高效语文课堂中的文学诗词鉴赏的教学难点是对诗词的深层感悟。宋代诗人陆游曾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这句诗道出了文学诗词鉴赏的真谛――“诗贵悟”。由于优秀的古代诗词本身所包含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等,对于读者的感染力非常强,因此高校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引导学生感受诗中蕴涵的情感及对诗中意境的想象与感悟。为了达到这个教学要求,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理念,使语文文学诗词鉴赏教学丰富起来,通过渲染意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例如,在赏析诗人陈子昂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这首诗中并没有描绘很具体的场景与人物,但因在诗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空旷时空,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词中透露了诗人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壮志难酬的复杂心情,令我们久久回味。

文学诗词鉴赏中意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笔者以文学诗词中与“秋雨”相关的作品进行说明:伴随着斗转星移与四季交替,走过风花雪月的时空,那些风雨相伴的日子中,触动了诗人细腻多感的心田,吟咏出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今天,让我们品读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流年,感受那时那地作者独特的思绪与感悟。诗人王安石的代表作《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风格萧散疏朗,清丽婉约,传达出浓郁的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诗人白居易在《秋雨夜眠》中写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秋夜的雨声敲打着人们的心灵深处,在四季的年轮中,秋夜的雨就如同人生的中年后阶段,经历了沧桑,有着人生浮沉后的沧桑之感,然而更多的是岁月洗礼后的沉静。诗人李商隐在《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中描绘了秋雨的场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春天的雨浪漫,夏日的雨倾盆,而秋日的雨淅淅沥沥,点点滴滴地融入诗人的心田。秋雨对于历尽坎坷的人而言,更多的还是惆怅和哀伤。有时候反而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了。王维中年时期的作品大多带有一丝感悟与禅意,在佳作《秋夜独坐》中描写了秋夜的雨,诗人在雨天的孤寂场景中忘怀得失,在灯下心静如镜,悠然听“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山果落地、虫鸣山岩的声音夹杂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像是山林中一首优美动听的小夜曲。此外,宋代诗人文同的《北斋雨后》描写了秋雨之后的美妙场景,“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在他们的笔下,秋季的雨天是空旷的、静谧的,带有浓浓的安闲而疏淡的情感,就像生命的自由境界,随遇而安般的自然适意,在宁静淡远之中透出生机勃勃。

有意境的诗,都是有“韵味”的诗。诗人李商隐以《锦瑟》为意境的代表作也值得我们反复细细品读:“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诗词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作者的感怀情思,可算是韵味之致的典型佳作。因此,一首诗要有隽永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

雨的古诗篇7

关键词:古典诗词;语言;素材;表现手法;作文教学

一、古典诗歌的语言优势

诗歌的语言凝练隽永,高度概括,富有韵味,是最佳的语言材料积累对象。

1. 词汇之美

诗歌可以用非常俭省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因此,古典诗歌中会有一些用词非常有特色,着字少而意味无穷,用在我们的作文表达上会有奇特的效果。

2. “炼”字之趣

古诗文用字精练、优美,含义深长,可谓字字珠玑。通过反复推敲与斟酌,所“炼”出的字常有难以言说的妙处。如果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培养古典诗词中推敲字句的精神,那何愁写不出妙语传神的佳作呢。

3. 音韵之妙

音乐是诗的灵魂。古典诗词的押韵、节奏、平仄等要求既体现出一种音乐之美,同时也可以感受作者情感的律动,读来朗朗上口,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有着很强的美育作用。

4. 哲思之味

中国的古代诗词大都意境深远,蕴涵哲理。古人善于从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中发掘其蕴涵的深刻哲理,从自然现象感悟到人生哲理,并把对人生的感受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古典诗词和文章的这些内在优势,如果合理运用,必会内化为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二、古典诗词的素材优势

古典诗词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现成的意象,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丰富诗词中已有的意象,创造性地再现生活情境,如张晓枫的《不朽的失眠》就是借助《枫桥夜泊》中月、乌啼、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扩展开来,并结合作者的际遇,细致地描写出了一幅萧瑟凄绝的画面。《枫桥夜泊》固然是名诗,而借此为契机,展开来写的《不朽的失眠》也便成了散文中的精品。古典诗词中所涉及的题材极其广泛,可以说囊括了生活常遇的各种境遇和情感,可以作为中学生作文现成的素材。

三、古典诗词表现手法优势

诗歌的表现手法多样,是写作中上乘的借鉴对象。而这些表现手法在我们的中学生作文的表达中它依然是实用的,可以借鉴的。

四、古典诗词在写作中的渗透与实施

1. 创设情境,拓展延伸,大量诵读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以理解为基础,以培养初步欣赏能力和陶冶性情作为最终目标,引导学生走入诗歌的意境,自主地体味其中的魅力。除了课内的文章,更要以此为中心点,点燃学生兴趣,多拓展延伸。

2. 在作文教学渗透古典诗词的内容与技巧

(1)巧用诗词,美化语言。

①引用化用古诗句。适当地引用或化用相同情境的古诗文的时候,会使作文语言变得诗意盎然,文章骤添华彩,平生理趣,读来让人怦然心动。如“问君哪得诗如许”“寂寞沙洲更逍遥”“试问心事都几许”等,都富有诗意且提纲挈领,效果不言而喻。

②交错运用整散句。学习古诗词中的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句式灵活,富于音乐美和节奏感。使用长短句能使文章参差错落,使用整散句结合能使文章节奏明快,舒缓自如,读来语式磅礴,朗朗上口,文采斐然,富有韵味。

(2)化用素材,大笔渲染。

①借助古诗词中的特有意象。如枫叶、柳影、菩提、雪莲、子归、雨丝、风色、青鸟、鸣蝉等特殊意象,营造诗境,创造诗意。借助古诗词中的特有意象,会使文章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其中。

②借助古诗词特有的意境。抓住古诗中的“点”通过想象进行补白或细化。如《夜雨寄北》这首诗,“君问归期”就是一个很好的点,君在哪里,如何能问,怎样问,问后我的反应等。多扩写,多渲染,加修辞,细描写,定然能写出美文来。

③借助古诗词特有的人物。例如:以“心事”为话题的作文。有些同学素材积累较少,观察不细致,就容易把心事写成琐事。如果以古人为素材,写苏轼直言上谏被谪他乡之心事,辛弃疾空有才能报国无门之心事,这样的素材就大大开阔了文章的境界,化小为大,体现出人的历史责任感。

(3)巧引诗词,扣题如钟。“任尔东西南北风”,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扬帆击楫戏中流”,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引用诗词句直接扣题,远比自己语言的议论更加醒目,更加深刻,更加精美。

(4)以诗结构,文序井然。套用古诗文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如学生在《聆听》的作文中写了词人蒋捷的听雨,段落分别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映昏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这样,不但写出了人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人生境遇,而且其结构也因每一段的古诗词的引用而一目了然。

总之,古典诗词对我们的学生的写作大有益处。我们将沿着这条路继续探索下去,让古典诗词之花绽放在孩子们的笔间,让他们在古典诗词中成长。

参考文献:

雨的古诗篇8

先以《春雨》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理解“好雨”是怎样的一场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已经读了《春雨》这首诗,觉得诗中描写的是怎样的一场雨?

生:描写的是一场好雨。

师:什么样的雨才是好雨呢?

生:庄稼正需要雨水的时候下的雨就是好雨。

生:不耽误人做事、不给生活带来麻烦的雨。比如,在夜里下的雨是好雨。

生:能浇灌花草树木的雨是好雨。

师:从哪儿能看出来?

生:我是从“随风潜入夜”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场雨来得及时,它对万物生长的作用可大啦!

生:说明它爱帮助别人。

生: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老师就帮助我们,老师,我们能说你是及时雨吗?

全班:老师也是及时雨。

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孩子们稚嫩的话语打动了我的心,我一时语塞,我是吗?我只不过在尽一个教师的责任:传道授业解惑。这原本就是我义不容辞的呀!他们那绽开的笑脸感染着我;他们那纯净、真诚的童心,牵动了我对自己已逝童心的追忆,至今无崇拜偶像的我,猛然间有一种崇拜童心的驿动。这小小的瞬间感动,使我从另一个层面,领悟到“教学相长”的含义。孩子啊,其实你们才是我的及时雨:是你们的纯真,涤荡着我渐已俗气的灵魂;是你们的童心,牵引我对教学的真心追寻;是你们渴求知识的双眸,推动我不倦地探索教育教学中的真知;是你们……

我的眼睛湿润了,做教师原来可以这么幸福!教师一句话可以激励学生的一生,学生的一句话同样也可以是我一辈子的欣慰!回想自己走过的每一个普通的日子,或多或少都因伴随着孩子们带给我的感动而变得不再平庸。教学中的每一次感动,都将是我今生的巨大财富!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我崇拜童心,且感谢童心!

一直以来,教学古诗总是侧重于诗句的疏解和思想的分析,较少涉及古诗意境的感悟,认为意境感悟对小学生而言是比较深的,意境感悟一度在诗歌教学中缺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诗歌意境教学渐渐被重视,只有意境才能使诗歌发挥陶冶心灵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那颗幼小的心灵深入到那优美而又深邃的古诗意境中去呢?我以为对话就是一道通向诗意的桥梁。教师应该根据古诗文本,去唤起或开掘学生隐藏着的文字文本或经验文本,构建广阔的“对话场”,在交流碰撞、相互作用中加深诗意的理解。

再以《枫桥夜泊》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另一种体会:

同学们,诗,是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中的一个高峰。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请闭上眼睛欣赏配乐诗,听了这首诗,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体会诗的意境)

生:我感到有一种淡淡的愁。

生:我有一种孤独的感觉。

生:霜满天,很冷。

师:在诗中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谈谈你的理由!

生:“江枫”与“渔火”用得好。

生:它们一静一动,一远一近。

生: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

师:全诗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境?

生:一个“愁”字。

师:诗人不仅听到乌啼,还听到了什么?什么时候听到的?诗人感受如何?

生:诗人还听到钟声,在半夜时。

生:更增加了诗人的愁思、凄凉之感。

雨的古诗篇9

论文摘要:古诗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教学地位很重要。广大教师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揣摩诗文,做足功夫,从诗内诗外细心挖掘古诗的教学内容。

古诗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新课标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古文及写作打下基础。原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和各省编教材中都录入了不少古诗,新课程标准中更是明确规定“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足见古诗教学地位之重要。

反观一线的古诗教学,其教学水平可谓是参差不齐。由于古诗语句简短精炼,内容往往缺省跳跃,加上古今词义的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很多教师都认为古诗很难教。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的古文功底不够深,加之没能勤查资料,感觉古诗就那几句话,无甚可教,干脆把古诗当作一般的课文,让学生认读一下生字词,然后对照着参考书讲讲诗文大意,笼统地说说思想感情,然后任由学生诵读一下就算教过去了,一节课上两首古诗,时间还绰绰有余,如此教学只怕学生是学不到什么的。古诗教学的内容需要我们教师立足诗文,兼顾诗外,细心挖掘。除认读字词,诗句今译,诵读古诗外,古诗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挖掘:

1从背景内容及相关知识点上挖掘

我国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陆游曾对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话虽然说的是学写诗,对分析理解古诗同样也适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篇幅虽然不少,总体来看,其所写内容大多可归结为三个方面:写景、叙事和抒情,当然有些的兼而有之。相对来讲,叙事、抒情的诗其背景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任何一件事,任何一种情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其背后往往有更深层的原因。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写的是一个风雪天里,一位老者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的场景。从表面上看,冒着严寒垂钓,似乎是在写贫苦百姓生活的艰辛,寄寓着诗人对贫苦百姓的同情。然而,如果能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读诗就不会这样理解了。柳宗元为人刚直,曾经参与王叔文推行的“永贞革新”,得罪权贵,被贬永州,而《江雪》正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下的诗。结合当时诗人的处境和心情来看,那漫天风雪无疑是政治风暴的写照,那寒江独钓的老翁更是一种坚韧不屈的孤傲精神的象征了。了解了诗文背景,无疑能对诗意的理解更深一层。在教学写景的诗文时,如能对诗中所写的对象有所了解,也能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了解有关庐山的知识,比如庐山有个香炉峰,香炉峰上常年水气缠绕,庐山山势险峻等,对诗文的理解也就容易把握得多。

2从诗题中挖掘

诗题就是诗文的题目。诗题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如能好好挖掘解析,也能促进对全诗的理解。如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诗题中有一动作的词“寻”,却缺省了“寻”这一动作的生发对象,“谁寻?”诗是贾岛写的,应该是贾岛寻。“贾岛是个怎样的人?”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僧人。“寻谁?”从诗题中可知“寻隐者”。“隐者又是怎样的人?”结合魏晋以来的隐逸之风来想,隐者常常是颇具才华,却又性格孤傲,与世俗格格不入,甘居山野避世的人。“贾岛为什么要寻隐者?”结合诗人和隐者的特点可知,也许诗人是向隐者请教一段诗文,也许是向隐者讨教某个佛法要义,也许就是慕名前往拜访。“寻”的动机已是够引人遐想的了。“寻着了吗?”从诗题的“不遇”两字可知:没遇上。“那他会遇着谁呢?”是“童子”……一个诗题,一番思考,吃透了,诗文内容也就理解大半了。像这样的诗还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3从诗文中所包含的主要物象上深入挖掘

古人写诗十分注重诗境的营造。诗境是由物象和诗情交融重新构建的一个虚拟的新的境界,其构建的起点是物象,真正的无象之境应该是不存在的。教学中紧扣诗文中的物象来挖掘教学内容是个不错的方法。如苏轼的《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中提及的物象有“云”、“墨”、“山”、“雨”、“珠”、“船”、“风”、“楼”、“天”等,在这许多物象中,诗人是有所侧重的。首句重在写“云”,云很黑,黑得像墨一样,而且那墨是打翻了的墨。为什么是打翻的墨而不是乌黑的墨块呢?只因打翻的墨是会流动的,正好和黑云的涌动有相通之处。足见诗人写云时观察得细致入微。“山”是用来作参照的,云还没有把山完全遮住,雨就来了,可见雨来得有多急。次句重在写“雨”,雨点是白色的,像珍珠,而且是跳动的珍珠,比喻形象贴切。“船”是雨侵凌的对象,由于雨来得太急了,船家都来不及摇船靠岸躲雨。第三句重在写“风”,迅疾的狂风贴地而来,吹散乌云,恰如一辆急驰中的快车戛然而止,雨中的人们都还没有回过神来,雨便停了。未句重在写“水”,“望湖楼下水如天”,风停雨住,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瞧那望湖楼下,留下的只有那一湖像天空一样开阔明净的湖水。诗中物像虽多,但却主次分明,概括起来写的主要是“一团云”、“一场雨”、“一阵风”、“一湖水”。仔细品味诗人是怎样来刻画这些物像的,理解透彻了,诗文的主要意思也就理解了。

4从诗文中描写声音、色彩、动作等有特色的关键词上挖掘

诗文中描摹物象,往往会用一些表现声音、色彩、动作的词,从这些词入手理解诗文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有一首诗——《鹅》,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

诗人首先从描摹鹅的声音入手,连用三个“鹅”,先声夺人。次句写鹅叫,鹅叫却又不写“叫”,写成是“向天歌”,一“歌”字用得极妙,突现了鹅在水中的欢快活泼之情。最后两句连用了三个表现色彩的词:“白”、“绿”、“红”,白色的鹅毛,绿色的清水,红色的鹅掌,令诗文如画,色彩丰满,美轮美奂。全文正是从声音、色彩、动作三方面将鹅的形象写活的。其他如王安石诗《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杜牧诗《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红”等,都很值得细细品味。

5从诗文的表现手法上挖掘

诗歌等古典文学是我们学习吸收文学知识的一大宝库。中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双关等大多能在古诗中找到典型的范例,教学中如能重点留意,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及今后的写作都是极有帮助的。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写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把九月初三夜的露珠比作珍珠,月亮比作弯弓,喻体形象而富有诗意,真是绝佳的比喻。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尽写危楼之高,高得一伸手就像能摸到天上的星辰,连大声说句话都怕吓到天上的仙人(仙人正在睡觉呢),真是极度的夸张。“摘星辰”、“吓仙人”,夸张中分明充满了幽默和童趣。难怪人们常常称赞李白的想象力是“想飞天外”。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诗句中的“暖风”既指和暖的自然之风,也暗指统治者声色犬马的淫逸之风。“游人”既指普通游客,也指游湖的王公贵族们,一语双关,而又自然天成。其他如对偶句在古诗文中更是比比皆是。

6从诗情、请理上挖掘

文章具有传情载道的功用,诗歌也同样。每首诗或多或少的都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即便是写景的语句往往也饱含了诗人的深情。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毕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繁花似锦的三月天里,本是好友携手畅游的好日子,可孟浩然却要到扬州去了。写景中饱含着惜别之情。朋友乘坐的小船已不见踪影了,可李白还痴痴地望着长江水不停地流向天际,无限惜别之情跃然纸上,表达的是热情真挚的友情;其他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传扬的是感人至深的骨肉亲情;陆游的《示儿》表现的是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则是警世哲理。以情理入诗文可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大特色,教师在教学中追本溯源,好好把握诗情,挖掘诗理是十分必要的。

古诗的教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同的诗歌可以抓住不同的侧重点来教。古诗教学绝不是走走过场就能教好的,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特点、诗歌特点,认真挖掘,一定还能找到更多有益的、值得教学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石延博,周玉梅.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1.

[2]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9.

雨的古诗篇10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诵读

对于春天,古往今来,太多的诗人用太多美丽的诗句对她进行了讴歌和赞美。是的,在这样的季节,无论用怎样华丽的辞藻去形容她、描绘她都不过分。春天一直是文人的宠儿,是他们笔下的骄子。古往今来歌春咏春的诗句便如雨后新芽,不胜枚举。虽然诗人的心情不一,让落在纸上的诗句或热情、或伤怀、或慨叹、或喜悦,但每一首诗句的字里行间都融汇着挥不去的春色春情。

明媚的春光里最适宜读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里有70篇古诗词,其中描写春天的诗词有13篇,从中足以看出从古诗词中感受春天是多么重要。教材的编写者也是用心良苦,一般都会把这些描写春天的诗词编排在春暖花开的第二学期,以便W生能入情入景地感受春天。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古诗词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在遇到古诗词时,采用诵读中感受春天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口诵心想,咀嚼感悟,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更需要诵读。我国自古就有诵读诗词的传统,因为古诗词本身就是语言艺术,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具有极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性,古代诵读诗词用“吟诵”的方法,即接近于歌唱的诵读,但也同诵读一样,诵读古诗词会创造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诗词诵读中不知不觉感受春天的美,感悟作者在其中表达的情感,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从而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诵读方法来促进学生实现对诗歌的理解,提高对春天的感悟。

一、大声朗读法

大声读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因为大声读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本身就能刺激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书籍,从而可以将这种美还原。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时,让学生大声读,在大声朗读中熟悉诗歌,因为大声朗读,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让学生更快地熟悉诗歌。在熟悉诗歌后,让学生大声朗读时,在大声朗读中体会诗人杜甫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失所的生活后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只有大声朗读,才能体现诗人的“喜”,只有大声朗读,才能体会春天带给人们的“喜”。

二、诵读想象感悟法

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将作品的形象在大脑的屏幕上描绘成一幅画,然后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中蕴含的意义。儿童是最富于想象的,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涌动着探索的欲望,尤其是有着大胆的甚至梦幻的想象力。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呈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例如,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时“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何美?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甚至是闭上眼睛想象,才能感受到春天“红胜火”和“绿如蓝”是如何的美。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进一步张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诗意的深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想象中描绘它、欣赏它,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和创造,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真正感觉到春天如诗如画般的美。

三、感情朗读法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情感、思想,感受春天的美。为了更好地领悟古诗词的意境,通过感情朗读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基调,把握诗的节奏、重音和语速,并通过边读边体会,边体会边读,揣摩古诗词中的情感、形象,以实现诵读中感悟春天春暖花开的意境,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例如,教学《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让学生用一种节奏读感受诗人笔下“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春天,然后再换一种节奏读,再从中感受,让学生仿佛听到不同节奏的“莺啼”,或者快,或者慢,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在重音的运用方面也可以变换。例如“多少楼台烟雨中”,先是把“多少”作为重音进行朗读,感受楼台的多;再把“烟雨”作为重音进行朗读,感受春天烟雨朦胧的迷离。

四、吟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