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明十篇

时间:2023-03-23 14:57:40

身份证明

身份证明篇1

这张“基因型身份证”与普通身份证有什么不同呢?又是如何提供独一无二身份证明的呢?

记者来到坐落于武汉市东湖之滨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该院的基因诊断中心,见到了中心主任周新教授。经过一段不算很长时间的采访,对“基因型身份证”有了较完整的了解。

独一无二特征的基因

周新教授对记者的采访似乎早有准备,寒暄几句后,就切入正题。一堂有趣的“基因课”开始了。

周教授介绍说,人体的任何组织细胞中都有基因,“基因型身份证”就是根据各人基因的差异而制成。由于采用国际规定的18个基因位点来分型(除了同卵双生子,在100亿人口中没有两个人的这18个位点的分型结果相同),所以利用它来进行个体识别的准确率可达99.9%以上。

周教授接着说,目前全世界有60亿人,同时出生或姓名相同、长相酷似、声音相仿者都可能存在,传统的身份证在某些时候较难区分个体间的细微差异。基因又是代表个人遗传特性,具有独一无二、永不改变的特征,因此基因可以成为个人的“独一无二身份证明”。

记者的问题随之而来:这些基因一旦暴露个人存在某些健康隐私问题,比如将来会罹患某种疾病,是否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周教授笑着说,这些担心都大可不必。

原来,人类的基因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内含子主要作为遗传标记,即证明与上一代的关系;外显子用于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其决定人的容貌、是否会患某种疾病等。制作“基因型身份证”的18个基因位点都是内含子,这与经常提及的“人类基因工程”并不是一回事。前者的只具有个体识别的功能,不能用于疾病诊断。所以,“基因型身份证”不会暴露自己的健康“隐私”。

当记者将此“基因型身份证”称作“中国第一”时,周教授马上纠正说,其实我国第一张“基因型身份证”早些时候已经在成都出现,但它只有9个位点,从理论上讲,只适用于10亿人群。而目前的“基因型身份证”的适用范围已扩大许多。

庐山真面目

关于“基因型身份证”的报道看了不少,但它的模样却始终未曾见到。此时,周教授拿出了一张“基因型身份证”,也就是鲁景轩所持有的我国第一张18个位点的“基因型身份证”。

该证正面印有鲁景轩的相片、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其父母的姓名,18个位点的基因分型(包括性别基因)和血型,反面印有“基因型身份证”字样以及鉴定单位、证件发放单位的名称和印章。周教授解释说,这是婴幼儿型的“基因型身份证”,此外还有成人型。成人型与婴幼儿型的惟一区别是少了父母的姓名。

当记者问起“基因型身份证”在用途上与普通身份证的区别时,周教授如数家珍地讲了以下的作用:①用于鉴定试管婴儿是否为其父母所生;②避免新生儿在住院期间错抱,万一发生,可以此作为依据进行确认,减少不必要的纠纷;③库和卵子库的建立尚存不规范之处,那些依靠他人生殖细胞诞生的孩子,在长大后可能相识相恋,如果能够及时了解彼此的基因分型,可避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男女婚配,减少由此产生的疾病;④有助于离散亲人相认。比如,当被拐儿童获救后,可以通过其基因分型很快找到父母,避免因年久失散、容貌改变等原因造成的错认。

持证说明

如何才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基因型身份证”呢?

周教授介绍说,需要办理“基因型身份证”者,必须提供检材,如血液(一滴)、毛发(带毛球)、骨骼、牙齿、皮肤等,较常用的是血液。不能亲自前往提供检材者,可以在干净的纱布上留一滴血,寄往该中心。周教授特别提醒,如在纱布上留血样者,应有足够的量,有些提供者血液留得很少,大多为组织液,这样较难进行有效的检测。

身份证明篇2

办理时,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出具所在地公安机关的户籍证明信。

(2)学生旅客出具所在学校的证明信。

(3)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现役军人持所在部队出具的证明信。

(4)外籍旅客持当地使领馆出具的证明信。

(5)凭其他有效证件购买车票的旅客持发证部门出具的证明信。

(6)通过其他方式能够证明本人身份的。请确认证明信内容包括旅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有效身份证件号码等信息,并加盖证明单位公章。购票后丢失有效身份证件的,请确认证明信内容与车票票面记载的旅客身份信息一致。

乘坐旅客列车临时身份证明仅供旅客购票、退票、中转签证、验证检票以及乘车使用,请妥善保管。

身份证明篇3

______同志,在我单位任_______职务,特此证明。

单位全称(盖章)

一九_年_月__日

附:该代表人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明篇4

一块普通的猪肉究竟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食品追溯系统可以轻松展现这个过程,给客户一个安心的理由。

在顺发的屠宰车间,每一头猪都配有一张卡片。这其实是RFID技术的应用,每头猪是哪个客户交过来的,什么时间进场、上线、下线、入库到销售出库,发给哪个市场,哪个客户购买等各个环节,都可以被完整地记录下来,而这都是追溯系统的一部分。

临沂顺发食品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在北京、河北、山东三地的工业项目年屠宰生猪1000万头。这3家分公司都是当地规模大、标准高、设备和工艺流程一流的现代化大型肉食品加工基地。

按照米、面、油、肉、奶等重点食品加贴电子标签,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链条和食品安全数据库的要求,顺发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全国首个猪肉追溯体系。

按照食品安全可追溯的要求,开展产品可追溯性管理。该系统从生猪的育种、养殖、运输、分割、肉制品加工、仓储配送等方面实现全流程跟踪。一旦发现问题猪肉,立即可以通过贴在每块猪肉上的条形码查明原因。

身份证明篇5

1、本人带身份证去当地的交警队更新身份信息。

2、12123作为公安交管部门对公众统一的服务标识,能树立在公众意识中有品质、有规模、服务意识强、值得信赖的形象。采用全国统一服务后,手机短信将能发送至全国范围车主、驾驶人等交通参与者,彻底解决外省市手机告知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3、另外还能节省群众资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拨打全国统一的公益类服务短号,仅需支付市话通讯费。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身份证明篇6

论文关键词 公证申请人 身份 审查

《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虽然规定了公证机构在审查公证申请人身份时应当履行的义务,但对公证机构应当如何履行身份审查职责、履行到什么程度算是尽到了身份审查的义务,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实务中已出现不少因公证机构对申请人身份确认有误引起的公证复查和诉讼,如明明尚在人世,却成了火葬场里的死人;明明是自己的房子,一觉醒来却成了别人的财产。对于公证申请人身份审查标准的界定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试从公证申请人身份审查问题的提出、对公证申请人身份审查的标准、关于公证申请人身份审查的外国立法、笔者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促进公证行业对身份审查标准的研究和探讨。

一、公证申请人身份审查问题的提出

1.委托、声明、遗嘱、赠与等具有人身性质的公证,都涉及到通过权利人的意思表示对不动产或是其他重大财产进行处分,对身份的认定可以说直接决定了整个公证事项的对与错,并且辐射到交易领域的安全问题。

2.从目前行业内部执业的情况来讲,因为旧有的公证工作惯性,对申请人的身份审查多以收集身份证、户口簿等证明材料作为公证执业审查义务履行完毕的证据,对于审查到确认这一心证过程,却缺乏有效的形式反映即心证审查的外化,这是客观现实。

3.就现有的法律法规而言,《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不可能细化、穷尽公证审查工作的操作标准,作为专业的法律证明机构,如果靠外来人确立我们自身的工作审查标准或是法院在判例积累中形成审判惯例,这两种消极状态都会造成公证员执业的困扰和风险的不可预知性。

二、对公证申请人身份审查的标准

所谓审查标准,是指在公证的过程中对申请人身份的真伪的审查所必须达到的要求,从而免除其审查责任。在公证的实践中,审查标准的确立至少有两重意义:一是实体意义,在证据量及其证明力不变的情况下,审查标准设置和实际掌握的宽严在一定情况下决定公证案件的实体处理;二是程序法意义,审查标准是审查任务完成从而责任得以免除的客观标志。根据以上对审查标准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

(一)审查公证申请人的法律资格是否具备

笔者认为,公证申请人的法律资格应该具备两个方面,即公证申请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一种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亲自申办公证,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申办公证;另一种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征得其法定人的同意后才可申办公证,或是由其人代办公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由其法定人申办公证。

(二)真实、合法

真实、合法是公证的基本原则,但笔者认为,它同时亦应该是公证申请人身份审查的标准之一,真实、合法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与证真实、合法,人与证相符;(2)意思表示真实、合法,没有被胁迫、被欺骗的情形,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3)提供的证明身份的材料真实、合法。

(三)证明公证申请人身份的材料形成证据链

在公证主体审查公证申请人提供的证明身份的材料时,如果只有材料的真实、合法,这是远远不够的。在审判中,法官判案不能孤证,同理,在公证的过程中,亦应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公证的过程中,要尽力收集能证明公证申请人身份的材料,使之成为证据链。证据链至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是相互印证性。证明身份的材料之间相互映证,能够互相支撑,互相说明;其二是不矛盾性。证据之间、证据与已经证实的事实之间,证据与情理之间不应当存在不能解释无法解决的矛盾;其三是证据链锁的闭合性。证据之间、证据与事实之间、各事实要素之间环环相扣,不出现断裂,以保证证明身份的各个事实环节均有足够的证明。

三、关于公证申请人身份审查的外国立法

1.《西班牙公证人员职业法》(1862年5月28日颁)第23条:“……公证人在不认识当事人的情况下,确认其确系本人的补充方法如下:(一)由民事行为能力、认识当事人,并与公证员相识的,对确定其为本人负有责任的二人出具证明。(二)由契约当事人的一方确认他方确系本人,但进行确认的一方需要与公证人相识。(三)参照政府机关以证明该人身份为目的而发的附有照片和签名的身份证明书或确认其确系本人的文件。(四)公证人对在证明与签名人相识之前所办理的公证文书上的可靠签名进行的对照。

2.《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证书法》第10条:“【确定当事人】在笔录中必须详细注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不准未确定或调换。在笔录中,必须注明公证人是否与当事人相识或是如何确定当事人的身份的,在不能确定而又必须制作笔录时,公证人应当在笔录中注明。”

3.《俄罗斯联邦公证立法纲要》第二编第九章第42条:查明请示实施公证行为的人的身份——在实施公证行为时,公证人查明实施公证行为的公民、其人或是法定代表身份。查明身份应当依照护照和其他排除对请求实施公证行为的人的身份的怀疑的文件进行。”

上述国家的公证立法在规定公证人的身份审查义务上均以实质审查为主,以公证人与当事人相识为一般原则,对于不认识的当事人要找相关证人证明身份,并在笔录中记录如何确认的当事人身份。这些国家的立法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证据原则对确立公证申请人身份审查标准的重要性。

四、笔者建议

从目前公证事务情况来看,受工作惯性的影响,对申请人的身份审查多以身份证、户口簿等证明材料作为公证执业审查义务履行完毕的证据,但从材料的收集到审查到确认这一心证过程,却鲜有公证机构或是公证员自觉进行心证依据的外化,从而易使公证身份审查流于形式,不能正常发挥公证在保证社会交易安全方面的职能。对于以身份为证明对象的公证事项,公证员应当对当事人的身份审查尽到审慎义务,具体操作可以进行:

(一)对身份证件本身的审查

第一,要求申请人提供法定的身份证件原件,如身份证、户口簿、护照、军官证等。因特殊情况不能提供直接证据的,应当记明原因,对间接身份证明进行必要的核实或收集的间接证据可以形成完整的证明链。第二,对审查无疑义的身份证件,应当在复印件上加盖原件与复印件相符章,并有申请人和公证员签名。第三,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技能,公证员应根据司法部相关审查文件,掌握我国身份证件的基本情况,比如学历要经过网上查询以证明其真实性。

(二)认证相符审查记录

身份证明篇7

2、如果没有办理临时身份证的自助终端机,可以想想用其他文件取缔,比如你身上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凭证。当没有身份证时,也可以使用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户口本、驾驶证、临时身份证明、护照,军人相关证件等。

3、公安制证窗口(一般在售票大厅),跟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并且请他给一张单子,需要填上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日期等。填好后把照片和单子都交给窗口工作人员,然后他会盖章后把单子返还给你,这就是你的临时身份证明了(提示:只在办理当天有效)。

4、如果时间足够,可以到最近的公安局或高铁站派出所进行办理临时身份证明,它只要乘客提供身份证号码和姓名。另外时间效力:公安机关颁发的临时身份证有效期为15天,可用于购票、取票和坐车。

身份证明篇8

国家规定带身份证、准考证,缺一不可。如果身份证丢失,可以补办一个临时身份证。临时身份证也是身份证明之一。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里的规定如下:居民的身份证明,是《居民身份证》或者《临时居民身份证》。在暂住地居住的内地居民的身份证明,是《居民身份证》或者《临时居民身份证》,以及公安机关核发的居住、暂住证明。

(来源:文章屋网 )

身份证明篇9

第二条 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的申领和发放,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长期固定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

第四条 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内容,以本人档案记载内容和公安机关编制的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由本人所在团级以上单位统一组织文字信息和人像信息的采集、录入、审核。

第五条 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填写《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由本人所在团级以上单位向本人长期固定住址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代为申请。

第六条 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由本人长期固定住址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签发。

第七条 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办理。

第八条 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在服役前已经领取居民身份证,服役期间居民身份证仍在有效期内的,不再换领新证;但是,应当向其所在团级以上单位登记备案。

第九条 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申请领取临时居民身份证的,由本人所在团级以上单位代为申请;公安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居民身份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十条 军队、武装警察部队团级以上单位代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领取居民身份证、临时居民身份证后,应当及时发给本人。

第十一条 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从事有关社会活动,需要证明公民身份的,凭居民身份证证明;执行任务、办理公务、享受抚恤优待等,需要证明现役军人或者人民武装警察身份的,凭军队、武装警察部队制发的身份证件证明。

第十二条 军队、武装警察部队团级以上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所属人员居民身份证的申领登记、备案等制度;在所属人员的本人档案中,应当载明其公民身份号码。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军队、武装警察部队及其有关人员,在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申领和发放工作中,对所涉及的国家秘密和知悉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十四条 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国人民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

(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四)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五)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对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予以收缴。

第十五条 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有本办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从事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军队、武装警察部队有关人员在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申领和发放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中国人民纪律条令》的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审查不严,致使登记信息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利用办理居民身份证工作的便利,收受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三)故意提供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虚假信息的;

(四)泄露国家秘密或者个人信息的。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申领和发放工作中有前款第(四)项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军队、武装警察部队管理的离休退休干部和待移交人民政府安置的离休退休干部、退休士官居民身份证的申领和发放,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2007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身份证明篇10

但你可曾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全国通行的身份证明只有一种:介绍信。薄薄一张纸,离了它,出门、办事寸步难行。

60年间,证明我们身份的这个小小物件,经历了多么巨大的跨越……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兴镇的冀忠学是村里有名的精明人,在1975年时,他常常被村长派去林场联系工作。每次出门时,他的包里总要带上厚厚的一摞介绍信和证明材料。因为,“我”是谁,完全是介绍信说了算。

1987年,湖南妹子赖春梅跟着村里其他的年轻人南下广州打工,刚开始大伙都揣着一大包证件:户口本、学生证、毕业证、介绍信、结婚证……不小心丢一个,到了广州都办不了暂住证。后来他们有了身份证,除非要结婚,一般只要一个“小卡片”就够了。

2004年,浙江省湖州市劳模秦兰英第一批领到了二代身份证,之后的两三天,她去银行给自己的轴承配件厂贷款,就是因为这张小小的身份证,银行甚至调高了她的信用额度,让她成功地贷到了款。

现在,冀忠学和赖春梅也都领到了二代身份证,回忆起过去拿介绍信的日子时,他们不禁感叹:“一张小小的身份证,方便了多少人啊!”

拜拜,介绍信

“以前没有身份证的时候,出差、探亲,不管干什么,只要出门,就得带着介绍信。”冀忠学回忆道,那时候无论是谁,只要出门,不管是联系工作还是出门旅游、坐火车或是住招待所,甚至去邻村走个亲戚,都得开介绍信。介绍信就是每个人的身份,“没有它,简直是寸步难行”。

介绍信本身其实很简单,一般就是手写的两行字的证明材料,告诉接待单位你是谁,什么时候去他们那儿,干什么,然后盖上公章。而“公章是介绍信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加盖公章,介绍信就是废纸一张。

“每次开介绍信都特别麻烦。”冀忠学说,那时候工人开介绍信相对容易一些,只要工厂里的公章就行了,而且有时候,工作证也能稍微管管用。但是农民的介绍信必须大队、生产队和三级都证明,也就是说,每办一件事,都需要三封介绍信。

直到改革开放后,各种经济活动变得活跃起来,证明身份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根据史料统计,1985年,城市有关单位要求证明公民身份的事项多达数十种,比如参加选民登记、升学、就业、办理公证、到邮局提取汇款包裹、到信托商店寄卖物品、购买车船机票、外出探亲访友、旅游、投宿旅店等。找单位开介绍信的次数越来越多,也颇为繁琐,而且开始有更多人认为,自己的私事必须要经过单位、领导批准,这是“不合理的”。

身份证就在这时应运而生。1984年4月6 日,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公安部的工作人员开始进行有关技术和具体实施方法的研究,在自行研制并且借鉴外国之后,第一代居民身份证的形式被确定为聚酯膜塑封的单页卡片。

1984年8月30日,首批试点的北京市380名居民领到了新中国的居民身份证。当天,首批身份证的颁发是在北京朝阳门内大街的文化部大院里举行的,经过上级单位层层考虑,当时38岁的中国歌舞剧院的歌唱家单秀荣,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领到身份证的公民。

1985年9月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12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条例中规定所有年满16岁、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除服现役的人民军人、人民武装警察、依照法律正在服刑的犯人和被劳动教养的人员之外)都应当申领居民身份证。

用科技保护身份

截至1992年,全国基本完成了身份证的普遍发证工作,约8亿公民领到身份证。居民身份证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中国公民的生活。但第一代身份证的聚酯膜塑封技术过于简单,这导致了问题也接踵而来。

2006年,北京市石景山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关于身份证的官司――李先生5000美元的定期存单丢失后,被人用伪造的身份证冒领,于是李先生以没有尽职核对证件为由,将工商银行告上法庭。

究其原因,这起案件最终归咎于第一代身份证的弊端:存储量小,有时会产生重码的现象; 科技含量低,安全防伪、安全使用性能较差; 容易被伪造,而且无法迅速有效地对公民进行人、证统一认定等。

考虑到种种不利因素,1996年,第二代身份证更换工作开始正式立项进行。2003年6月28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2004年1月1日实施),更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新一代身份证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浓缩了IC卡和无线射频识别等多项技术的二代证,正反两面都是彩色印刷,正面有签发机关和证件有效期限,背面则是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彩色照片、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等。二代证表面的9项可读内容经过加密,被存储在芯片内。并且,读写身份证的设备完全不需要接触身份证本身,在一定的距离内,阅读器可以通过无线射频信号感应读取。

此外,最初为防伪而研发的第二代身份证,由于采用了智能芯片技术,具备了大容量的存储能力,可以将写入的信息分级管理,按不同的安全等级加密,设置权限保护,并随时对数据进行修改。“第二代身份证与我们现在使用的身份证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机读功能,可以进行个人信息检索,通过计算机和信息化系统核查。”

相关人士指出:“造假证者可以把第二代身份证表面做得和真的有点像,但其不具备读写芯片的能力,犯罪分子的造假难度将大大提高。”

“二代证采用的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牵扯到太多环节和要素,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公安部科技委主任李润森告诉记者,从1996年申请立项到 2004年3月开始试点,二代证在探索中曲折前行了8年。

据介绍,二代证在研发过程中需要攻克以下三个技术难点:第一,二代身份证的使用环境十分恶劣,因为和银行卡不一样,身份证需要频繁拿出来使用,所以在抗外力、抗静电等性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二代证要求不同地区的公安部门实现联网和信息共享,这对公安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某个地区的信息没有上网,就会造成人口管理的盲区,整个信息中心的作用会大打折扣; 第三,二代证还涉及汉字编码标准的问题。大量人名和地名中的生僻字,给人口数据库建设提出了不小的难题。

身份证的意义变迁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身份证在人们心中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1984年初秋,新中国“第一公民”单秀荣刚领到身份证不久,就去邮局使用了一次。她回忆说,当时自己独自走在去往邮局的路上,不时往“的确良”衬衫兜里按按,感觉硬硬的东西还在,心里便踏实了许多。“的确良”的衬衫兜里有两样东西:一个是她为电影《归心似箭》录制主题歌《雁南飞》的200元汇款单,一个是她刚刚领到的“身份证”。

那时候的身份证,不仅是身份的证明材料,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单秀荣告诉记者,当时在考虑谁第一个领证时,首先要政治上可靠,不能发给有犯罪前科或者有可能出问题的人,其次在社会上要有一定的影响,还要年龄上合适,她当年38岁,事业也是最高峰。经过综合考虑,单秀荣被定为第一个领证的居民。如今,被称做“中国第一公民”的单秀荣,那张身份证已经被北京警察博物馆收藏。

而到了二代证,人们对身份证已经习以为常了,能较早领到二代证,虽然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也并没有多少值得炫耀的成分了,人们更多地回归到关注身份信息上。众所周知,一代身份证上面记录着姓名、出生日期、住址、发证机构、有效日期、身份证编号和一张黑白照片; 在更换二代证时,人们也对其上面需要记载的内容展开了一番讨论。

由于二代证是为了防伪而生,其上携带的信息要多于一代身份证,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二代证隐私问题的关注。“读写器会不会在我不知情的时候读取了我的身份信息?”“二代证上面是否应该加入生物信息?”“哪些信息应该被记录在身份证上?哪些不需要?”各种各样的问题应运而生。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段成荣等专家认为,身份证本身承载的信息只要是基本信息就足够了,因为身份证背后连着的,是巨大的公安人口信息系统。在规划这个数据库时,每一条个人信息都包括了40多个数据项。尽管身份证只储存了其中的9项,但只要进入公安内部网络和人口信息数据库,就可以很快查询到详细的信息。所以没有必要让身份证承载太多的信息,因为身份证只是提供数据库检索依据的工具。事实上,仅使用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基本上就可以辨识公民身份了。

身份识别技术演进

解放初期,身份识别几乎毫无科技含量可言。除了介绍信这种人工证明材料之外,有些地区有类似身份证的东西,上面除表示姓名、性别家庭情况之外,会特别标明十指指纹分别是“斗”还是“萁”,以供鉴别。后来随着照相技术普及,人们开始用照片比对。不过,这种方式除了人工识别不够严谨之外,造假也是非常容易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身份识别开始出现新的方式。比如银行采用密码来鉴别,这种通过密钥或口令的方式,避免了人工鉴别身份可能出现的差错,大大提高了身份鉴别的准确性――只要不把密码透露给别人,基本上可以做到安全。

然而,技术进步是把双刃剑,黑客技术让简单的密钥能够被破解。而人为制定密码,也往往利用生日、电话号码等,常常有规律可循。因此,密码也并不足够安全。

于是,相对于传统的以密码、钥匙等方式鉴别身份,生物识别技术开始受到重视。它使用脸相、指纹、虹膜、笔迹、声纹、步态、DNA等这些人体本身特征进行身份确认方式。这种技术相对传统而言,是一次重大飞跃,其特点是确认身份具有惟一性,不会遗失,难以伪造。它将最大限度地保证个人权益乃至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