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十篇

时间:2024-04-17 17:31:53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

一、课程开发目标

1. 以陶艺文化的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优化学生有关陶艺文化相关知识的整体认知,发挥陶艺文化的育德、益智、溢美、创新等功能,主动学习、健康生活、团结合作、和谐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实践,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在陶艺特色文化的熏陶下,使学生彬彬有礼,知书达理,动手动脑有创意,争做谦谦学子;使教师乐观豁达,腹有诗书,陶乐陶情显魅力,乐做智慧园丁。

3.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4. 实现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逐步形成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陶艺校园文化,使“以陶养德,陶铸童心;陶情致雅,陶美致远”这一理念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二、特色课程开发原则

研究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自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三、陶艺文化特色课程开发的理论构建

1. 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主张“以陶育德论”。陶艺文化远古有之,博大精深。以陶艺引领,走进经典美德。

2.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张“主体陶乐论”。人本身有求乐求善的本能,这是道德的精神需求,当道德成为一种需要和愿望,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在追求中就能体验到满足与快乐,从而使乐善爱人成为一种自觉而快乐的事情。

3. 着眼教育的系统性,主张“多元陶美论”。让班级兴陶美风气,团体传陶美舆论,师生浓陶美情谊,校园创陶美情境,与家庭同话陶美新语,与社会同建陶美新风,多元整合,互促陶艺校园文化视野下的陶艺教育。

4. 重视陶香校园的升华,主张“道德陶行论”。要探索一条陶行教育模式:道德主体――陶乐认知――陶情需要――陶美体验――陶善行为――陶行信念。

四、特色课程基本框架

1. 与陶文化有关的美德认知教育。陶艺教育的最高心理层次是美德的道德信念的建立。充分发掘知识中美德因素的内涵,在课程中尽可能发掘或渗透对美德的认知教育。

2. 中国经典文化基础(国学基础)教育。咏读《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让学生了解本国的民族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3. 陶艺基本知识和技术教育。陶艺蕴含艺、泥、釉、火等有关制陶知识,针对少儿特点设计相关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爱陶、玩陶、学陶、创陶,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制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

4. 陶瓷艺术鉴赏。了解陶瓷文化,丰富学生文化视野,如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宋代的龙泉窑青瓷、国际统一命名的元代“高岭土陶瓷”、明代青花瓷、康熙的青花、五彩(古彩)三彩、雍正的粉彩、墨彩等珍贵作品。发挥陶瓷艺术的美育功能,鼓励学生创造有价值的作品,培养创新精神。

5. 陶艺文化与学科知识有机整合。课程设计中与各学科结合,寻找相互渗透点,如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利用电脑制作陶艺网页,在网上相互交流与欣赏;结合语文教学,进行陶艺征文比赛;结合美术教育,提高审美情趣等等。

五、对编写特色校本课程的几点建议

1. 校本教材内容安排上要以学生为本,可以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教学内容。

2. 内容编排上,针对少儿特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本衔接;课程衔接;陶艺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9-0024-03

作者简介

蒋雍君(1966- ),女,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无锡,214206);邓举青(1982- ),女,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副院长,讲师,工艺美术师

基金项目

2014年江苏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课题“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机制研究”(z/2014/10),主持人:蒋雍君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与任务。江苏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3]9号),明确提出发挥高职和本科两种院校的优势,探索“专本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方式,以吸引优秀生源、拓展办学渠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本文围绕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在“专本衔接”培养体系中的实践探索,讨论“专本衔接”的课程建设思路。

一、陶艺专业“专本衔接”的背景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自身还不完整,中职与高职、高职专科与本科在衔接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协调之处。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将会越来越频繁,甚至成为一种常态。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将在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而民众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在受教育层次上的要求,也是民众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旺盛需求的一种积极回应。此外,从实践来看,层次的不断提升也是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的要求。

正是基于这一发展趋势,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选择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明显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陶艺方向)开展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项目于2013年5月13日获批,2013年9月招生,至今,该项目已有在校生94名。两所学校在项目获批之后就多次安排讨论和研究,重构了课程体系,调整了教学内容,初步形成了专本贯通的培养体系。

二、陶艺专业课程衔接实践

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如何实现顺畅沟通与衔接这一问题上,研究者们有不同认识。有的研究者认为要从实体层面实现衔接,有的则持突出不同层次差异性的衔接观。“专本衔接”项目组经过研究后认为,以课程衔接为主要手段,形成专本贯通的培养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思路,也是今后不同层次教育实现沟通与衔接的发展趋势。因为不管是专科层次,还是本科层次,学校办学都是由多种要素构成,如师资、学生、校舍、设备设施、课程、管理体系等,而在这些要素中,处于核心的是课程,所有办学要素均是以课程为核心而展开的[1]。因此从衔接项目立项开始就确立了课程衔接的思路,从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来确定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并通过以课程衔接来构建专本沟通的培养体系。

在培养体系构建的具体操作方案上,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专本衔接”充分考虑了从课程体系进行衔接的相关要求。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趋势,针对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项目需要,对于“专本衔接”项目人才培养的方案重新进行调整与构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三个核心环节是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2]。首先,结合本专业特点,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召开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研讨会,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对于课程进行项目模块化设计,突出不同层次、不同学历要求的岗位针对性和技能应用性的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以行业标准为参考,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归纳出相应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再分析出岗位的职业能力。

突出岗位针对性和技能应用性的要求,逐步加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课程的设置,形成源自陶瓷生产一线、符合陶瓷艺术教育规律的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并不断深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初步建立了符合艺术课程学习特点的评价方式,探索课程资源组合模式,从而保证项目课程的全面有效实施。此外,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座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以及职业岗位的项目导向模块化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项目实施过程,搭建课程之间的联系,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建立项目式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课程和教材建设,使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三、实施专本课程衔接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基于课程衔接的专本贯通培养体系能得以顺利实现,不断提高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项目组从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充分考虑了专本课程衔接所应具备的外部条件与保障措施,从师资队伍、校企实习实训条件等多方面完善了专本贯通培养体系。

(一)专、本院校教师合作组建协同培养共同体

在“专本衔接”项目的总体设计上,项目组充分考虑专科层次与本科层次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的各自优势。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组建了专、本院校教师共同构成的协同培养共同体。前三年高职专科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围绕项目课程的需要,在进行项目课程模块化训练与实践的教学过程中,高职的陶艺专业师资(包括一些工艺大师和名人的兼职教师)对于具体的工艺制作流程进行集中地实践训练,如陶瓷造型设计、陶瓷模具制作、紫砂成型手工工艺、均陶堆花工艺等项目课程的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具体的工艺流程和具体要求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将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岗位职业能力有较直接的认识。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南京艺术学院专业师资的参与,比如设计原理、陶瓷概论、形式基础、设计史、实验性设计等课程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设计理念,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接触具体工艺之前能够充分的积累设计原理的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实践性训练做准备。

后两年的本科阶段的学习,学生进入在国内外卓有影响的综合性艺术学府进行专业技术与设计实践的提升。围绕项目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主要由南艺的师资团队进一步引入工程项目进行教学,如设计创意与方法、实验性设计、综合材料设计、主题设计等课程,学生在参与项目实践过程中,对于除陶瓷之外的一些材料的运用有更多的认识,对于设计创意的方法和实验性的设计有了更多接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职的师资也参与到具体项目教学中。

专、本院校师资组成的协同培养共同体是当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思路下的一种重要的尝试。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与本科师资的一些缺陷,能够各取所长,共同培养学生,对于学生不仅是一种获益,对于师资团队的教学实践能力、设计理念的提升,以及整体团队的协作等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校企协同创新项目化实训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具备鲜明的跨界性特征[3],因此,从招生到培养,从课程到教学,从教师到学生,都体现了职业教育跨越不同主体、不同领域的特点。因此,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除了理顺教育体系内部的关系,还要注重职业教育培养过程所涉及的外部联系。对于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专本衔接”而言,构建校企协同创新项目化实训体系,是专本沟通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具体的实训体系建设实践中,校内外实训基地的项目实践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不断完善从基础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的项目化递进式的实训体系。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营造真实生产场景,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项目导入为引领,积极探索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在模块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明确岗位的任务和专业技能的要求。

基于校企协同建设与创新的基本思路,以开放、共享的思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认知实践与生产实践对接,技能实训与实际项目对接,顶岗实习与实际岗位对接。通过与企业建立更为完善的产学关系,与企业共建、互惠共赢的形式进一步推进实训基地的持续发展,加大投入培训设备的同时不断开辟新的合作形式和渠道,不断完善实习项目,拓展实践能力,并为保证实习考察和顶岗实习的质量,优化运作流程,加强监控措施,通过校企共同协商,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管理制度,使校企合作的途径与方式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且可操作性强。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现代化专本衔接课程与教学资源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高职业教育课程的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覆盖面。因此,在“专本衔接”项目立项之后,项目组就确定了一系列的信息化资源建设思路。一方面,通过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及相关的资源进行数字化覆盖,面向专业需求,开发与专业与课程相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使得原有的难以直观化和可视化的艺术课程教学资源逐步数字化,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也突出了优质资源的扩散水平,逐步建成了陶瓷艺术设计的专本一体化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项目组积极探索与实践教学过程与陶瓷艺术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保证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徐国庆.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 教育研究,2012(5):69-74.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大源.职业教育立法的跨界思考――基于德国经验的反思[J]. 教育发展研究,2009(19):32-35.

On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Linking of Courses between Junior College Education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e Case of “3+2” Training Project in Ceramic Craft Specialty of Wuxi Craft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ng Yongjun,Deng Juqing

Abstract The linking between junior college education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Focusing on curriculum articulation to establish the training system of junior-undergraduate linking, will realize smooth communication and close linking between junior and undergraduate level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aspects of personnel cultivation objective,training contents and cultivation method. 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co-cultivation community and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roject-oriented practice system through promoting the teachers cooperation in junior an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Meanwhile,making use of information mediums and establishing modern courses and teaching resources linking junior college education with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o make sure the practicable of junior-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linking work.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3

学校占地面积__公顷,建筑面积__平方米。校园改造后,学校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改善,文化建设得到了加强。现拥有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保管室、陶艺室、档案室、美术陈列室、多功能教室等各一个。

自特色学校挂牌以来,学校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和个性发展,始终将美育特色教育内涵的再拓展与再延伸作为学校的重点发展项目;同时,学校以清华英语“一条龙”教学实验和低年级英语说唱教学为切入点,将学科教学与美育特色资源进行整合。近年来,学校着重以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为发展平台来整合学校有效课程的“资源库”、彰显校本课程的“软实力”、延展课程涵养的“文化场”,藉此以拓展特色教育的内涵、提升特色教育的品味。

1、特色教育的精神内涵: 至善至美

2、特色教育的办学目标: 培养艺术特长,实施愉快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3、特色教育的办学思想: 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怡情。

4、特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全员美育、全程美育;以课程文化建构为载体,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5、特色教育的办学思路: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内涵,拓展途径,以教育科研引领特色教育的发展,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的品位。

6、特色教育的培养目标: “合格+特长”:面向全体、培养特长、全面发展。

7、特色教育的发展模式:(1)拓展以儿童绘画、剪纸、陶艺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美育校本课程;(2)构建“美育大课堂”(以学科教学与美育资源的整合和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为主体)。

自19__年起至今,我校美育特色教育的发展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迈出了三大步:

1、创建阶段(19__—19__年):自19__年起我校开展了以“培养美术特长”为突破口的“优化整体办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19__年市教育局组织专家领导对我校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授予我校市两星级“美育特色学校”称号。从而确立了“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怡情”的特色办学思想和“培养艺术特长,实施愉快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特色办学目标。

2、发展阶段(19__—20__年):尤其是在20__年后,在区教育局“一校一品”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调整办学思路,延伸拓展了美育特色教育的空间和内涵。我校把中国传统艺术——剪纸和陶艺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组织专家和教师编写了剪纸、陶艺校本教材,并纳入课堂教学;同时,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并积极参加相关的陶艺竞赛和交流活动。初步形成了我校以儿童绘画、剪纸、陶艺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美育发展模式,在20__年市教育局组织的特色学校验收评估中得到充分的肯定,并顺利通过验收。

3、提升阶段(20__年至现在): 20__年和20__年,我校在编制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时, 定位了我校美育特色教育发展的发展目标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内涵,拓展途径,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品位,争创省级美育特色学校。明确了美育特色教育的发展策略为:以课题研究引领美育教育内涵的延伸与拓展。在省陶研课题研究已取得的阶段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我校在研的两个省级课题:《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与美育资源的整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和一个市级课题:《小学数学高年级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为突破口,做到美育教师人人有课题,事事能研究,在全校形成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从而在教育理念、课程开发、实施途径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给与美育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回顾我们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创建阶段,我们的口号是:“以特色求发展 以美育塑新人”,是在一片朦胧中探寻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发展阶段,我们的口号是:“特色引领,深化内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理性地看到特色学校的建设不是一个短期的“流行项目”,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有长期发展的目标和潜力;提升阶段,我们的口号是:“以课程文化建构为载体,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我们认识到,只有把课程文化这个载体做强做实,特色教育才有“本”可依。

总结三个阶段以来的工作,我们主要的工作或经验体现在以下几点:

由于各校的内外部环境、各种教学设施(含师资、设备)、学生构成(本地、外来儿童)等方面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有适合本校优势和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资源。

为此,我们结合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制订和完善了《健康路小学美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和《美育校本课程评价方案》,对学校的课程开发作了初步的设想,确立了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美育为先,人文见长,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

经过反复论证,学校决定抓住陶艺、书画、剪纸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特色教育的主渠道。在普及方面,学校以课题组成员为主编写的校本教材——《陶艺》作为课程资源,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实施。至目前为止,我校已完成1-6年级陶艺、剪纸课的普及工作,低年级每周各有一课时的陶艺、剪纸课,中、高年级均能保证每周两课时。真正形成了我校以儿童绘画、剪纸、陶艺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美育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校还在各班培养了剪纸、陶艺、书画骨干,带动各班开展活动,定期举行全校剪纸、陶艺、书画比赛;在提高方面,学校组织了兴趣小组,请专职教师辅导。首先,以美育渗透为手段,构建和谐课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美育,在学科教学中挖掘、整合美育资源。

这方面我们主要以正在做的几个课题的研究为切入点:

我校是马鞍山市首批清华英语“一条龙”实验学校之一,自2003年以来,分别以三个省级课题:《清华大学“大、中、小一条龙”英语教学管理模式研究》、《马鞍山市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究》、《小学英语低年级说唱课实验研究》为平台,一直坚持对低年级英语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通过几年的低外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低年级的学生更需要形式多样的英语学习活动,因此我们选取他们最喜欢的歌曲歌谣作为校本研究重点进行了低年级英语说唱课的探索、实践和研究,我们分别从低年级说唱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说唱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说唱课教学方法的探究、说唱课与清华一条龙英语教材进行教学整合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

在三年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低年级英语说唱课”,制作并使用了三本一套的校本教材—《说唱集》,在说唱课教学中探索并形成了富有成效的说唱课教学模式。

为推广、拓展省陶研课题和美育校本教材的研究成果,我校申报了另一项省级课题--《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美育资源整合的实践研究》,于20__年1月开题研究。课题组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各年级段的不同学情,对三个学年段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做了不同的要求:

低年级以贴画写话为主要形式。教师对写话的内容并不做过高的要求,只要是写清楚图画的内容即可。随后,发展为孩子自己为写话配图,这更加体现我校的美育特色教育。低年级学生对美有了初步的概念,能够做出普通的陶艺作品,画出自己想画的画,并且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与此同时,他们还能用一些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作品制作的过程,以及一些感受。

中年级以剪报写话为主要形式。采用周记的方式,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每个月教师规定主题或自定主题制作一张手抄小报。这是对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培养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高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日益加强,这一学年段的综合性学习以了解国家大事与国际形势为主。采用小小新闻发言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分析理解的能力。每月一张小报的形式继续保留,主题为要是自定,充分给予学生一定空间。

该项课题的研究目标为: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与美育资源整合的教学模式。

其次,以美育资源为依托,营造校园“美术园”,提升环境育人的功能。

在学校教育中,特色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样,能共同铸造出学生的全面素质。我们的目标是营造一个情境化的“美术园”,把特色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美育资源,结合美育特色,重点加强了“美育大课堂”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实施“画廊”工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校园进行整化、美化、人文化处理,精心设计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赋予学校的每个细节都有育人功能。在校园走廊和班级设立了“美文、美字、美画欣赏栏",学生的绘画、剪纸获奖作品被制成精致的画框悬挂在教学楼的每层走廊和楼梯间;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个活动地点都有学生亲手绘制的校园文明警句,既有警示效果,又充满美感。

二是举办每学期一次的“班级文化”评选活动:我们以“小画廊”、艺术园地、班级艺术角为美育文化宣传阵地,发动师生,对班级文化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定期开展交流、评比活动,在“人人有作品、班班有创意”同时,让孩子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

同时,利用学生课间时间,在校园广播网中播放学校自己制作的《艺术星空》内容。近年来,学校还举办了多项大型参与性的艺术活动和师生美术、书法作品展,陶艺、剪纸作品展等。欣赏音乐、参观画展逐渐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1、特色教育的发展还没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原因之一是缺少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深入的科研指导,使特色教育活动总是局限于经验水平上。鉴于此,我们将加强教科研的整体规划和行动实施的力度,加深对特色教育的深刻理解,坚定发展特色教育的决心,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分解特色教育的要素,探寻各方面的规律,发现新的生长点,加深、拓宽特色教育的发展。

2、校本教材体系的开发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下一步学校将继续组织专、兼职美育教师进行专题学习培训,重点解决在已完成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完善剪纸校本教材,编制美育校本教材的体系框架。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4

本刊讯 (记者邓园生)为了增强普通高中校长的课改意识,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江西省于2008年底分三批组织全省549所高中学校校长进行了集中培训,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占铭出席开班典礼并讲话。

王占铭强调,课改有实效,校长要先行。参训校长要统一认识,充分认识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性,坚持开展校本教研,科学推进新课程实验。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管理机制,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做到“我与课改共同成长”。

据悉,这次培训先后聘请了教育部课程与教材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志祥、湖南师范大学石鸥教授等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专题报告的主题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解读、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

培训期间,培训班还组织了参训校长分别赴广东、海南、江苏等新课程实验区样本校学习考察。

集中破解五大难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丰城市教育局党委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选准“做科学发展标兵,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集中破解阻碍推进素质教育的五大难题:一是破解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各类教育发展不协调的难题,下大力气解决城乡之问、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不平衡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二是破解师资队伍素质不强的难题,建立起能出能进、优胜劣汰的有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校长和教师培训,更新校长办学理念,引导城市教师到农村执教和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三是破解学校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的问题,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向管理要质量,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人文化:四是破解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坚持配、管、用并重,以用为目的,努力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利用率的最大化:五是破解教育教学评价单一化的问题,坚持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科学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引导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饶水仔胡剑辉)

特色育人成效显著

景德镇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以陶瓷文化、陶瓷艺术为特色,坚持服务于青少年和公益性的原则,积极开展陶瓷艺术培训、作品展示、陶艺研讨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省内外乃至国外青少年的欢迎。从2004年10月投入使用至今,已接待国内外中小学生、幼儿22万人次。

景德镇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系20()1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中小学陶艺培训的实训、实践基地,面向国内外青少年学生和陶瓷艺术爱好者开放,建有陶艺制作、学习培训、活动展示等几大中心区域,被列为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之一。(谢文彦)

江西省教研室专题调研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最近,江西省教研室将高中学科教研员组成四个调研小组分别到南昌、新余、上饶、吉安、赣州、景德镇等设区市,以听课、交流、研讨、座谈等多种方式对普通高中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5

【关键词】艺术教育;康复;课程

福建省龙岩市特殊教育学校积极落实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艺术活动相结合,注重艺术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开展艺术教育与康复提供有力保障。学校近几年从全国各地高等院校招聘了一批按摩、美术、舞蹈、计算机等专业人才,同时聘请多才多艺、精通民乐和曲艺的专业教师及美容、手工(串珠、十字绣)等技能教师。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培养“双师型”教师,抓好职业教师和康复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同时,学校建立了“分管领导—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艺术教育教研网络,要求每位艺术教师都必须为每个学生在不同时期定制不同的教育方案,努力寻求艺术教育与康复训练相融合的途径,坚持为学生量身打造舞蹈(聋生)、器乐(盲生)、书法、绘画等特长教育课程,努力开创艺术康复特色办学新局面。

一、舞蹈———突出分层训练

舞蹈类课程,主要包括音乐律动、舞蹈等。教师从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进行分层训练,通过精心编排的舞蹈增强学生自信心。学校配备两位专职舞蹈教师,在聋部开设舞蹈课和舞蹈兴趣课,成立舞蹈队,对舞蹈特长生进行形体和民族舞蹈等舞蹈技能的训练;在培智部开设唱游与律动课,针对智障儿童的不同差异,开展音乐视听、节奏模仿、旋律演奏等音乐康复教育。学校学生的文艺节目多次参加国家、省残疾人文艺调演,在各类舞蹈竞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二、音乐———给予美妙体验

学校将音乐和文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文学和音乐中感受美和实践美。歌舞、说唱、戏曲、童话剧、音乐剧、配乐诗歌朗诵等,都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良好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培养孩子的各种感情,给学生更多的生活体验。学校重视挖掘盲生在音乐、器乐方面的潜能,盲部每周开设3至4节的音乐课,还开设了古筝、二胡、笛子、树叶吹奏等乐器课。通过让盲生触摸键盘、拨弄琴弦、吹奏管叶,聆听美妙旋律,与大自然交流,与同伴合作,增强触、听觉功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增强盲生的自信心,康复盲生的心理,愉悦盲生的身心,丰富盲生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学校定期开展艺术节活动,为盲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加强对有潜质学生的个别辅导,培养一批音乐特长生。对于中、重度智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疏导和管理情绪是很重要的教育内容。学校在培养他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我们开设了唱游与律动课程,对言语障碍儿童,在唱游中促进呼吸发声、共鸣、构音,提高语言能力。对于社会适应障碍的儿童,采用集体游戏和律动,使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体验集体合作的默契。对个别有潜质的学生,进行二胡等乐器的个别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成立合唱、舞蹈等兴趣小组,充分创造条件让智障生有机会上台表演,展示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书画———培养个性特长

近几年,学校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开设书法课,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书法比赛有60人获奖。学生的美术、手工作品参加省、市、区级比赛多次获奖,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开发书法校本课程

学校自2008年起进行聋校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设置书法校本课程计划,拟定实施方案,在全市特教学校中率先开设了书法课,以“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宗旨,对聋校书法教学进行积极探索。组织开展每周两课时的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在书法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书法教学的育德、启智、修心、审美等功能,着力培养聋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德艺相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开展聋生写规范字、工整字活动。语文教师和书法教师加强对低年级聋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握笔姿势,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另外,坚持每天开展20分钟的“天天练”活动,积极开展写规范字、写工整字竞赛活动,班级张贴学生优秀写字作品,举办学生书法作品展等,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成立学生书法社团。2011年3月,学校成立了书法社团——小荷书社,有35名聋生书法爱好者入社。小荷书社每周一辅导,每月一笔会,每季一参观,极大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社员的作品参加区、市书法作品展,12人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二)进行个性化美术教学

学校在实施美术教育时,依据“最近发展区”原理,对不同残疾类别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1.儿童画:面向聋部、培智部中低年级学生及盲部低视力学生实施儿童画教学,以培养孩子天真的、富有节奏感的色彩感觉,培养孩子在直观感受下的造型、色彩构图等能力,发展儿童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2.素描:聋部高年级学生学习素描。素描是美术基础,注重技法的学习与运用,可以开发学生的认识与表现性,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3.国画:中国画是我国的艺术瑰宝。聋生在高年级开始学习国画。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基本技巧,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怀。4.动漫:聋部高年级、高中学习电脑动漫制作。5.油画:聋高中部开始学习油画,掌握油画的基本技法、创作方法,感受色彩美。6.手工艺制作:主要有陶艺、串珠、布艺、丝袜花、十字绣、剪纸等。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在陶艺制作时,学生的手部小肌肉协调发展,能促进左右脑的活动。儿童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学陶艺不仅可以开发残疾儿童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在培智中低年级、聋低年级、盲中低年级开设每周两节的陶艺课,让学生在反复的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提高个人艺术素养。串珠、布艺、丝袜花、十字绣、剪纸等作为兴趣课进行教学,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取得很好的康复效果。

四、园艺———促进社会化发展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6

(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雅戈尔中学,浙江宁波315151; 2.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浙江宁波315151)

摘要:积极探索和尝试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当下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使学生能够全面、和谐、自主、有个性地发展,笔者所在学校大胆尝试了走班式特色课程教学,为学生的特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并在陶艺琉璃课程走班式教学中注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四性”及教学方式的“三培养”。实践证明,陶艺琉璃课程走班式教学的实施有其自身的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师向“双师型”转型;加快学校特色进程。

关键词 :走班式;特色课程;教学方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4—0114—03

收稿日期:2013—09—29

作者简介:詹盈雅(1978— ),女,浙江宁波人。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雅戈尔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美术教育。

金华祥(1977— ),男,浙江舟山人。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中学美术教育及当实油画。

一、缘由

“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已成为中小学追求的理想办学境界。新课程改革呼吁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出现,并将教学改革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自主、有个性的发展上。近年来,形式各异的社团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主旋律”。

笔者所在的学校一贯坚持“诚信为本、厚德育人、特色纷呈、科研兴盛”的办学理念,努力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特长,教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向,并开设了走班式特色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走班式课程,即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其水平以更快的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能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套餐”,并通过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学生的组合教学,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

为了特色课程能够稳步发展,作为战斗在一线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通过进修、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陶艺、琉璃的专业技能,最终摸索出一系列适合初中生学习陶艺、琉璃的教学内容及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教学内容的“闪光点”

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立足学生,根据本校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专业特长来进行相应的教学,与其他美术特色课程在教学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操作性——充分考虑社团本体学习的规律性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篇、创作篇、拓展篇、欣赏篇四大模块。这一学习过程遵循了内容的内在推进和结构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并结合了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其中,第三篇(拓展篇)在陶艺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了备受学生欢迎的琉璃制作,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内容安排上主要通过“活化”的状态来进行陶艺、琉璃的教学,这种“活化”不仅体现在对技法的传承上,更要求师生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创新而形成特色课程。为此,教学内容总体安排如下:

(二)合作性——小组合作活动成为学习的主力军

古谚语云:“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课堂教学改革也呼吁我们实行小组探究的课堂模式。在教学中,内容大多数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现象及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进行陶艺创作活动时,先给学生定好主题,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小组调查、探究,寻找到适合本小组的创作内容。如:何佳缘小组的《让我们一起歌唱祖国》作品结合了陶罐中泥片成型的方法,用夸张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三个同学唱歌的表情;郑央央小组的《幸福》及虞庐斌小组的《父亲》作品都结合泥塑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他们对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的个性化理解。这些作品都很好地说明,学生在进行小组创作活动时能将生活融入其中,并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成果。

(三)创造性——内容依托文化资源巧妙地进行创新

地方文化资源能够反映地方的传统特色,是当地精神文化之“根”,让广大学生了解本土文化能够引导他们参与本土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这些丰富的地域资源。为此,笔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因地制宜,大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资源(如民俗文化中的梁祝传说、它山堰十兄弟、元旦等;民间艺术中的余姚河姆渡黑陶、鄞州黄古林草席编织技艺、鄞州朱金木雕等;传统手工艺中的红帮文化、雅戈尔服装文化、编竹筐等)来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活动。学生进行陶艺、琉璃制作时,将梁祝文化、红帮文化、春节、元旦等题材作为作品的表现内容,并创造性地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巧妙地将剪纸、面塑、草席编织等制作技法嫁接到陶艺琉璃制作中来,并且能够合理地将文化资源“为我所用”,这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表现。

(四)文化性——涉猎各方知识,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在教学的安排中,笔者妥善处理陶艺、琉璃作品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并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教学内容不但涉及中外传统陶艺、琉璃的历史与发展,还包括现代陶艺、琉璃的发展及特点这样的知识点。当然,教学的内容不光有线性知识的呈现,还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让学生在感受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能更直观地学习更多的制作技巧和表现手法,进一步认识到美术创造活动中创新的重要性,让学生站在世界多元化的背景下,不断探索、实践,形成鲜明的个性,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陶艺、琉璃作品。

三、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教学方式的“关注点”

教学内容是陶艺、琉璃社团活动的“航向”,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做一个优秀的“舵手”来加强学生的“三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的成员是由七年级、八年级两个年级的学生自主报名组成的,有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些则刚刚起步。面对学员程度参差不齐的情况,我们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我们将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分插在各小组中,这样就能让优秀的学生带动暂时落后的学生,能将繁杂的作品当堂完成,从而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加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并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良好的合作意识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社团活动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成功的基础。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认真、自觉地学习。因此,在社团里,更多地呈现出这样的现象,即下课了,部分学生也不愿离开,自觉地“拖课”成了社团的常态。很多学生认为,这是他们从小到大体验过的最快乐的课程。笔者认为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从学生喜好出发,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如:动物大家族、缤纷储蓄罐、创意小花瓶、交通工具总动员、小小建筑师、身边的人物等都是学生喜欢表现的内容,并通过对优秀作品进行展出、比赛、施釉、烧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作品的原创性

创新意识是学习美术的重要品质,也是目前我国普遍欠缺与亟须培养的国民素质。然而,对初中生来说,“美术创新”谈何容易。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笔者认为,我们也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可以通过对中外优秀陶艺、琉璃作品,尤其是对中外现代陶艺、琉璃作品的欣赏、评价,不断学习新的表现手法、新的艺术观念。笔者努力引导学生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最终让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在实践中不断迸射出来。

四、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教学实践的“显著点”

在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实践中,其教学内容与形式有着显著的特色:

(一)学生“乐参乐学”,享受成功喜悦

从实施效果来看,孩子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聪明才智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使美术课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课程、体验的课程、生态的课程,让学生乐参乐学。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级的各种比赛,作品多次上传到市教育网、区教育网、吾爱艺术、校园网等等,让学生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此外,特色课程活动通过有效地组织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地方文化艺术,理解传统文化思想,引导、启发学生学会珍惜、继承文化遗产。

(二)教师不断发展并向“双师型”转型

为使特色课程活动能够稳步发展,笔者不断地和本校团队成员及校外的同行、专家进行积极的交流、探讨,并多次参加陶艺班的培训,同时,还参加了上海大学琉璃工作室的进修,在交流、合作、培训、进修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撰写教学案例、论文、课题,编写校本课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及理论素养,成为一个符合时展的“创新型”及“探究型”并存的“双师型”教师。

(三)学校“办学特色”提升成果显著

在社团成员的不断努力及教师团队的通力合作下,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稳步发展,并不断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成为学校的品牌课程。凭借着本课程,学校通过了区中小学办学特色学校的评估;社团被评为区中小学优秀社团;学生也在省、市、区级比赛中屡屡获奖;教师也多次获得省、区级优秀指导教师的殊荣;本课程在市区内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结语

陶艺琉璃走班式特色课程实践以来,我们寻找到了一条适合社团师生的共同发展之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课程套餐”里乐参乐学,尽显特长,敢于创新,体验快乐,享受成功;让教师团队在特色课程教学中不断向研究转型,做一个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但这仅仅是我们成功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如果要让特色课程更上一层楼,就要在实践中勇于创新,不断进步。我们相信,通过社团成员的共同努力,必将获得更多沉甸甸的成果,我们的特色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远。实践告诉我们:陶艺琉璃课程走班式教学有着诸多的成功之处,我们不妨借鉴这一先进的教学方法,将其合理地应用到其他的美术课程,乃至文化课的教学当中来,也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洪琪,唐杰.美术教育资源[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

[2]曹明亮.论当代中国陶瓷艺术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陈雅玲.怎样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资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彭赞宾.传承与创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建校50年而写[J].中国陶艺家,2008(2).

[5]何炳钦.从传承中谋发展 从创新中求生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特色办学理念[J].美术观察,2007(5).

[6]刘红.新中国学院式陶瓷艺术教育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7]金文伟.我国古代陶瓷传授思想的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4).

[8]李砚祖.中国的现代陶艺及陶艺教育的走向[J].中国美术馆,2006(6).

[9]李正安.我国高校陶瓷设计教育发生探究[J].装饰,2005(3).

[10]白明.关于中国现、当代陶艺的思考[J].文艺研究,2003(1).

[11]冯绍华.试论陶瓷美术教育[J].景德镇陶瓷,2002(3).

[12]钟莲生.论我国的陶艺教育思想[J].陶瓷学报,1996(2).

[13]齐皓,王伟,张俏梅.江西中小学陶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陶瓷,2007(11).

[14]王青海,顾萍.艺术教育创新探究[J].北京教育,2001(8).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陶瓷专业 教材建设

[作者简介]陆小荣(1963- ),男,江苏靖江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工艺系主任,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与研究。(江苏 宜兴 2142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高职材料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式教材建设的研究实践”(项目编号:ZCZ34)和2013年度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材料工程技术专业(陶瓷工艺方向)特色教材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572013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88-01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从2008年以来开展专业改革,通过职教专家的悉心指导、企业人员的积极参与、专业老师的共同努力、兄弟学校的互相协作,编写出版了高职陶瓷专业项目式系列教材。在此过程中,我们针对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结合高职陶瓷专业教材现状,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和项目设计方案,编写了工学结合的项目式系列教材,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高职陶瓷专业教材建设现状

1.课程体系混乱。我国开设高职陶瓷专业的学校较少,专业教材建设相对落后。所用教材仍然为中专教材或本科教材,仅仅是老师在使用过程中作一定的删减或增补。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严重偏离,难以满足高职教学要求。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陶瓷生产的工艺技术、热工过程、机械设备等内容相对孤立、同时又有较大篇幅的内容出现重复,课程体系结构混乱不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材内容陈旧。陶瓷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生产工艺值得继承与发展。但陶瓷行业能耗高、污染高,一些落后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逐渐被淘汰。但是,与此同时产生的很多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当前的高职专业教材中却很少有体现。

3.缺乏实践教材。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性教学学时一般占总学时数的一半以上,但实践性的教材却很缺乏,这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与理论教材相比,开发实践教材需要更多的创新、更大的投入和更具针对性的内容,开发实践教材有很大的难度。现行教材大多由教师编写而成,没有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企业员工参与,导致教材针对性不强、实用性差,缺乏工学结合特色。

4.教学资源奇缺。高职教育中,纸质教材、网络课件、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软件、试题库与考试系统等资源形态,是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而目前高职陶瓷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从其内容和形式上来看,仅仅是将教材内容草草地按各章节整理成教学用的PPT,很难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作用。教学资源开发薄弱,立体化程度不够。

二、高职陶瓷专业教材建设路径

1.认清高职教育特点,转变高职教育理念。高职教材的建设过程中,应组织教师学习高职教育理论,转变高职教育理念,明确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教材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高技能人才展开,专业基础课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从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实训条件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特点。

2.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应广泛开展行业企业的调查,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人才规格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了解学生就业岗位及其工作任务,分析其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进行课程项目设计,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实施教学过程。

3.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教学改革是教材建设的基础,教材建设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打破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传统,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教材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线,实行“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分析岗位的职责任务,归纳岗位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及知识结构,制定专业课程标准。

4.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践教材。没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编写的教材,企业生产所需的知识技能无法搬进课堂,所以学校要加强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让学校教师联合企业、行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教材编写。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课程建设的岗位性、实用性,实训环节的开放性、综合性。

三、高职陶瓷专业教材建设措施

1.构建课程体系,重组课程教学内容。过去高职陶瓷专业主要有陶瓷工艺、陶瓷热工、陶瓷机械三门核心课程。我们通过调研和分析,根据企业中的生产岗位分配情况,将核心课程调整为陶瓷原料分析技术、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陶瓷成型技术、陶瓷烧成技术、陶瓷装饰技术、陶瓷生产检测技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属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后既能直接从事生产一线的基层工作,又能在工作中解决基础技术问题。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选择过程中,理论内容以“必需、够用”为主,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

实习实训教材也是高职教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陶瓷专业的实践课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集中进行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另一类是与理论课对应的实习实训,学习理论课的同时,通过实习实训课练习实际操作,解决实践技能问题,强化动手能力训练。实训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训目的、内容,操作规程及步骤,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等。

2.聘请企业专家,编写理实一体教材。高职学生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只有用人单位最清楚,所以,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十分重要。通过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教材编写思路和教材编写大纲,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和内容由企业技术人员主笔编写,教材建设的每一步都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质性参与,提高了教材编写质量。教材编写注重实用性,教材内容少而精,循序渐进;注重先进性,对内容进行增删、修改与重新组合;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体现现代职教理念。

3.实行双证融通,对接职业资格标准。高职院校实行学生“双证书”制度,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我们在进行陶瓷专业教材编写过程中,核心课程均对应有职业资格。如“陶瓷原料分析技术课”对应“化学分析工”,“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课”对应“陶瓷原料制备工”等。建立了课程教学、岗位培训、职业资格鉴定一体化的教材。

4.重视资源建设,开发立体教学资源。教材开发过程中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材建设的立体化水平。利用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和素材,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使教材内容和教学环节实现立体化,注重教材的文、音、像统一的配套建设。我们开发了陶瓷窑炉仿真系统,陶瓷计算软件系统;建立了陶瓷原料资源库、陶瓷产品资源库、陶瓷缺陷分析资源库;通过网站、题库、课件等使教学双方能接触到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内容。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曹志平.创建高职特色教材,提高高职教学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2]顿新兴,王凯,陈红丽.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3).

[3]苏德利,任大鹏,宋殿文.土建类专业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8

同志曾书面发表致辞:“特殊艺术,是人类艺术百花园里绽放的一朵新蕾。”让残疾人参与社会文化生活,是残疾人回归社会的重要方面。国家对残疾人参与文化生活十分重视,并从法律上给予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努力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并提出了“残疾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应当面向基层,融于社会公共文化生活,适应各类残疾人的不同特点的需要,使残疾人广泛参与”等指导原则。因此,要推动残疾人广泛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必须推动残疾人文化生活融于公共文化生活,由此可见,培智学校开设艺术休闲课堂是非常必要的。

一、什么是艺术休闲

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一种业余生活。艺术休闲,不仅是一门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还是一幅有效促进能量的储蓄和释放,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有着积极作用的良药。

二、培智学校开设艺术休闲课程的重要性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出艺术休闲课程,是通过程度适宜的音乐、舞蹈、美术、工艺等多种艺术活动,使学生尝试学会感受美和表现美,丰富、愉悦学生的精神生活;学习若干种简单的休闲方式,陶冶学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味,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培智学校开设艺术休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多重形式的主题性休闲娱乐教育活动课程,发掘智障儿童的潜能。我校在新的课程设置方案实施后,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尊重智障儿童的教育需求,通过一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求,促进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在艺术休闲课堂中,儿童不仅习得了丰富的知识,娱乐了生活;陶冶了情操,挖掘了潜能;掌握了能力,有益了身心;还培养了良好的心态与生活素质,让智障儿童在艺术的课堂中学习感受科学、文明、道德、休闲,有益于儿童自身的健康,培养性情、陶冶情操、愉悦精神。

三、培智学校如何开展好艺术休闲课堂

(一)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艺术休闲等同于“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以致抹杀了它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使“艺术休闲”一词完全变味。甚至有人认为智障儿童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还学什么艺术,玩什么休闲,开设这样的课程根本没有意义,还浪费了学校资源。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首先,教育理念不断地发展和更新,我们必须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当今的教育,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不再适合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同时,艺术休闲课堂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是儿童的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自由方式。培智学校的课程设置是比较特殊的,正是因为课程设置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选择性课程必须是适合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有利于智障儿童全面成长的课程。其次,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出台肯定有着它可取的价值和意义,教育的功能是挖掘孩子潜能,而不是任其发展。我们必须及时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让新兴的,学生易接受和学习的教育方式引进课堂,艺术休闲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将艺术课程和休闲活动完美地结合起来,将课堂开放、自由,让儿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第三,富于娱乐性的休闲活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对性情的陶冶有长期的作用。我们根据不同内容的艺术休闲活动,进行活动设计,根据儿童的喜好和特长有意地进行教学安排学习,让儿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意识地进行自由学习。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学校艺术休闲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激发智障儿童潜能、康复儿童身心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同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深化课堂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的艺术休闲课堂主要开设有舞蹈、音乐、折纸、朗诵、书画、折餐巾、陶艺、棋类、纸牌、自理、语言治疗、音乐治疗、运动、康复等十四门课程。每门课程安排有一或两位老师负责教学,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课程进行教学。在组织儿童进行艺术休闲活动时,我们充分考虑到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及课程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等,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进行活动设计。如康复课堂中的内容有丝网花制作、软陶制作、十字绣、缝制、织补等。自理课堂中的洗菜、做饭、糕点、蛋糕制作、饼干制作等一系列的特色教学内容,不仅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也让儿童在快乐的动手中掌握了一项生活技能。

(三)强化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每一位负责艺术休闲教学的教师都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个人修养,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种休闲、愉快的教学课堂,老师们每月都有一次“艺术休闲开放课堂展示活动”,面向全区、全校的教师展示自己的艺术课堂。我们的老师们不仅拥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每一位负责艺术休闲的教师都是经过专门培训与学习过的。如语言治疗的汪老师,专程到上海的“小小虎幼儿园”进行语言治疗的培训与学习;如折餐巾教学的徐老师,也是专程到四星级酒店里经过一周的专业培训学习;还有陶艺的刘老师,专程到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手工、陶艺的专业学习;音乐治疗的吴老师,也是专程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进行奥尔夫音乐的专业学习。我们的老师专业技能深厚,在艺术休闲的课堂中为儿童营造了一种轻松、快乐的课堂,使我们的儿童喜欢这样的课程,真正地在艺术的课堂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营造校园品牌文化

一直以来,我校致力于打造“平江培智,幸福特教”的甜美校园文化品牌文化,校领导非常重视校园人文环境与文化氛围,因此艺术休闲课堂就成为了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最好的实验田。为更好地营造“甜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学校不仅优化了校园基础设施,改善了艺术教育设备设施,为每一个艺术休闲教室配备了齐全的教学教具,添置和更新了消耗性器材,增加了各种艺术休闲活动的经费等。力争使艺术休闲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支持、鼓励艺术休闲教师用好教学光盘等多媒体设备,积极开展各类艺术休闲展示交流活动。当我们走进古色古香的校园大门,一幅和谐美好的校园风景将我们吸引;当我们来到了家政教室,清新、自然、美好的生活物品编织着美好的生活情境;当我们走进音乐治疗教室,乐符和着轻松的音乐将我们深深吸引……美丽的校园环境,甜美的校园文化,都为我们的艺术休闲教室提供了完美的环境资源,让我们的智障儿童徜徉于幸福、快乐的教室里学习。同时,校园文化的发展带动着艺术休闲课堂的成长,艺术休闲课堂也成为校园的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源泉。

(五)面向社会展示自我

智障儿童在艺术休闲课堂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学会了很多的休闲方式,在艺术休闲的课堂中儿童的自我价值得到了认可。为了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我们的儿童,认识他们的价值,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一个义卖活动,与共建单位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的大学生们进行互动活动。义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儿童在艺术休闲课堂中亲手制作的软陶作品、陶艺作品、丝网花、布艺、编织品等,通过让儿童自己义卖自己的作品,来体验自身的自我价值感,给智障儿童营造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树立自信心和荣誉感。

在我们的艺术休闲课堂中儿童还有着更多的精彩,如舞蹈课堂中,我们排练的舞蹈“环保时装秀”节目就荣获了苏州市首届智障儿童时装表演一等奖。我们的江苏兰同学就是通过艺术休闲课堂中的写字教学,在平江区中小学生书法比赛中赢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通过向外界的多种展示活动,我们的儿童们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体验了社会生活,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儿童的文化艺术感。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9

关键词: 包装专业 陶艺教学 课程设计

包装专业陶艺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提高器型设计的想象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包装专业中的容器设计要求学生充分调研调查企业和市场等相关信息,当然学生对各种容器的造型和成型方法,材料的前期研究也必不可少。此外,陶艺课程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包装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一、包装专业陶艺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部分高校的包装专业开设了陶艺课程,这一以泥和水为基本材料的造型艺术,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方便在课堂上以简易的工具材料展开创作,其材料可塑性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也可以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包装产品设计。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酒类包装就有不少是以陶泥为主要材料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如湖南湘西的酒鬼酒,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结合产品的品牌及营销诉求,其包装迅速被广大消费者认知,成功跻身一流酒企品牌行列。可见包装在产品的营销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包装材料、成型方法,为今后的包装项目策划与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

高校包装专业陶艺课程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艺术想象力,满足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建立在发掘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感知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意。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的效果。课程设置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如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是强调实践还是强调基础设计,教师可以在其中只起调节和管理的作用,将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权交由学生,由学生决定教学的进度和方向。

从我校前两届的学生授课情况看,陶艺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学手段趋于单一,存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等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通过技法讲解和示范,指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些常规器型的制作,器型也多是模仿和借鉴,主要解决技术问题,大部分时间用于了解材料性能和成型技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短期内完成一个或一组完整的作品,但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不能促进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

(二)课程设计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64个课时的教学被零散地分割成几个小单元,学生盲目地跟随课程的进度完成相关阶段的课程作业。这一模式来源于陶艺专业的课程教学,强调学生对陶艺基本技能技法的掌握和对材料的了解,由于课程时间所限,学生难以在短期内进入创作的状态,包装专业的学生难以实现设定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以基础训练为目标的陶艺课程教学,大部分时间会消耗在作品的成型、烧制上。陶艺的制作工艺和流程相对复杂,揉泥、成型、晒坯、上釉、烧窑等工作比较细致,且相当耗费时间,这就造成创作过程需要占用许多课余时间,而且效果不明显。

二、包装专业陶艺课程教学策略设计

包装专业陶艺课程教学策略设计,首先应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参与整个设计制作的流程,而且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意创新设计。如何在课程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创意思想,举一个具体的实例,在刚刚结束的毕业创作指导过程中,由于联谊的需要,临时增加了乐烧的环节,当时没有现成的乐烧窑,只能购买相关的材料自己动手组装,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乐烧的学生,接到这个任务并没有为难,而是根据指导一步步实现了。这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完成乐烧后,其中一个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由柴烧改为乐烧,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更有主动性。

其次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包装专业的陶艺课课程设置,应根据包装设计的需要,突出包装专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包装专业开设陶艺课程,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学生的专业认识。在此基础上,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围绕包装容器的器型设计展开,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单形元素的设计和复形元素的设计;(2)组合形的设计和主题性的设计;(3)艺术化的处理及相关装饰性的设计。

其中主题性设计即项目化教学,以结果为导向,强调设计的有序性,设计的内在逻辑性。如需要设计一组黑茶包装容器,黑茶的相关要素及其文化特点都将渗透到这组设计中,而不是随心所欲的造型表达。

三、结语

包装专业陶艺课程教学设计应从社会大趋势着眼,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为企业所用的专业人才。同时应于小处着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课程教学的设计,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至于是培养综合能力还是专业技能,都需要通过不同的课程一起实现和权衡。要建立进行包装专业的陶艺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需要从本专业的整个培养体系入手。当然,可以首先通过项目化改革促进课程的设计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逐步完善,在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春平.作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陶艺教学实践[J].装饰,2010(10).

[2]杨珩.论陶艺介入现代包装容器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J].中国陶瓷,2008(05).

陶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0

[关键词]艺术设计 课程设置 地域化

[作者简介]张玲潇(1982-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传播学;杜(1978-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装饰艺术。(河北 唐山 06300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研究”的最终成果。(课题编号:Y1129-1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46-02

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指出:“注重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注重教育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是针对全球化语境下可能带来的文化教育模式大同化格局而提出来的,是对保护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和保持教育特性的应对措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旗下的一个重要分支,要保持自身的个性特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设置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学科专业。尤其是对于地方性艺术院校来说,结合地域特色设置专业,构建课程体系,是突出办学特色乃至塑造学校品牌的有效途径。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本着这样的宗旨,笔者对唐山当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现行课程设置进行了调研。

一、唐山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现状

唐山高校中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三所,分别为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师范学院和唐山学院。这三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设置情况分别为:河北联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三个方向。唐山师范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设有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唐山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有装饰艺术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其具体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下:从三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来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共有课程为:字体与编排设计、图形设计、标志设计、版式与书籍装帧设计、企业形象策划、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也大体相似,主要课程有:CAD软件设计、人体工程学、3D MAX、家具设计、室内陈设、景观设计、装修材料及构造、建筑制图等。除此之外,只有河北联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有陶瓷艺术设计方向,其主干课程有:泥塑、陶瓷工艺、陶瓷造型制图、陶瓷造型基础、陶瓷装饰基础、陶艺制作基础、陶瓷壁饰、陶瓷雕塑、陶艺创作、陶瓷装饰设计、陶瓷造型设计等。

通过调查了解,艺术设计专业在唐山的工科院校、综合院校、师范院校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些院校都以不同的优势为所在设计学科发展提供了各自的特色资源。唐山的艺术教育已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扩大它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但乐观景象的背后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唐山当地三所本科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大体一致,拉不开距离,没有形成自身的培养特点。唐山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民间艺术种类众多,其中泥塑艺术、陶瓷艺术、皮影等艺术形式都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而唐山本地艺术设计课程中并没有体现唐山的艺术特色和优势,优势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同时地方艺术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传承。因为缺乏特色,所以导致唐山的三所高校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之间较相似,同时也与全国其他地区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大体相同。因此,难以形成各自学校的特色,更没有体现唐山地方特色,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二、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地域化的必要性

1.准确定位,培养人才,保持专业特色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突出地域文化特征,注重本土传统文化形式或艺术审美取向的表现,能够体现不同的办学理念和专业方向定位,如果没有准确合理的定位,课程设置也就迷失了方向。所谓定位,就是要找到自身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全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所处的位置,找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每所学校因其发展背景、所处地区环境的不同,都会对各学科有不同的影响,每门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不可避免受其所在学校综合因素的影响,同时体现出地区特色。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以地域文化为根,构建自己相对独特的课程体系,做到“术业有专攻”,打造自己的拳头品牌优势,争取主动的话语权。

2.培养热衷于保护区域特色文化与艺术形式的人才,使本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从微观上讲要培养有用的设计人才,从宏观上对传承民族传统有重要的责任。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每个民族都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每个地区都有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情,地方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继承和创新。具体到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调研、挖掘地方文化特征,结合地域文化特征进行设计、创作,开设地域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或与其相关的艺术设计等倾向性课程,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力求打造一支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优秀地域文化的队伍。

通过各地高校对当地民间艺术、人文精神、地域文化的研究应用实践,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充分结合,丰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会在设计中运用纵向的历史继承和横向的文化借鉴手法,为其今后的设计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对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有着深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