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课程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8 04:53:09

陶艺课程总结

陶艺课程总结篇1

【摘 要】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经过几年的调整,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合理,已开设陶艺通识、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生活陶艺等课程。课程体系在强调造型原理和制作技巧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及艺术理念。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设置了产、学、研相结合“第二课堂”。在不同知识的合作中引导雕塑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的陶艺方向人才。 【关键词】陶艺实践课程;合理;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15-02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经过几年的调整,现在在大二开设理论课程陶艺通识,大三开设实践课程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大四开设总结性课程生活陶艺。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陶艺成型方式,装饰方法、烧成的技巧。在陶艺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陶艺教学的一个重点,实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实践中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尝试着解决问题,并进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陶艺教育的实践,正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点。陶艺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老师的职责主要是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创作的经验及技巧,为学生提供指导,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创作,并在实践中检测自己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程度,从而加以针对性的学习与提高。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陶艺有更深刻的体验和了解,通过创作陶艺作品,对学生设计思维,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强调开阔的设计思路、反复训练、学会技能、形成技巧,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一、实践课程需要艺术理念针对陶艺的特殊性,雕塑专业开设了陶艺通识课程,此课程为理论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传统陶艺、近当代陶艺与陶艺技法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陶瓷概述、百花齐放的中国传统陶艺、博采众长的西方传统陶艺等;第二部分包括现代陶艺分类及风格流派、中国近当代陶艺;第三部分包括陶艺的成型技法、装饰技法、烧成技法。此课程使学生了解陶瓷艺术在中国美术历史上的发展,以及各个时期陶瓷艺术在世界发展的状态,了解不同艺术形态的变化,制作手法的进步以及装饰手法的发展。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日后的陶艺创作有一个铺垫,结合传统的艺术理论从而更好地理顺自己的创作思路。所有的实践课程都离不开理论方面的学习,而理论的学习必须规范化,整体化,即可指导实践又可与现代的艺术思潮发展水平接轨,同时弥补作者的创作修养的不足。因此,实践课程需要渗透理论学习,需要有生命力的艺术理念的介入。二、实践课程的合理设置好的实验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课程设置,我学院雕塑专业的陶艺课程内容涵盖了理论与实践,从设计到成型制作,到装饰再到烧成全方位的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得学生们能综合运用陶艺的基本成型技法(诸如泥板成型,手捏成型,拉坯成型,泥条盘筑等)进行作品的创作,完成好基本坯体后再运用刻、划、画等各种坯体装饰手法以及运用釉色进行装饰,最后装窑进行烧制。陶艺方向课程的学习从大二开设理论课程陶艺通识为起始,而实践类课程为大三开设的陶艺基础、陶瓷装饰、现代陶艺,生活陶艺为大四开设总结性课程,为毕业设计做准备。各门实践课程层层递进,并各有侧重点。(一)陶艺基础陶艺基础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掌握最基本的陶艺成型方式,如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拉坯成型等几种基本成型技法,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熟悉泥性,并解决立体的造型能力。(二)陶瓷装饰陶瓷装饰是陶艺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装饰课程现有设置主要包括彩绘装饰、雕塑性装饰、原料的装饰与火的装饰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釉上彩绘、釉下彩绘等;第二部分包括刻划、镂雕、堆雕、压印和粘贴;第三部分包括绞胎、色釉、泥浆;第四部分包括素烧、乐烧、盐烧及柴烧。通过对每一种装饰方法的实践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每一种装饰方法的魅力,进而使学生学会自由运用并形成综合装饰的能力。(三)现代陶艺现代陶艺课程在学生掌握陶艺的基本成型技法之后,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成型技法以及装饰方法,并且加以创作。创作是最能体现学生素质的关键,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专业只有在设置好课程,预想所能达到的效果,有步骤地实践,才能摸索出科学的教学规律,逐步提高教学的内在质量。三、设置产、学、研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在现代创新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和实践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现代陶艺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创作和生产工艺为主线,设置了产、学、研相的结合“第二课堂”。安排开放性的课程内容和开放性的实践过程,使学生以工学结合的方式主动地建构自己的审美情感、审美认知和创作与生产技能。(一)校外实践基地窑炉烧制等一直是陶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考虑到安全和场地等因素,我专业于校外设立“东崖柴窑”。校外实践基地的设立主要是方便学生对于陶瓷烧制部分的学习,实践基地现有大小两个柴窑以及一个中型电窑,陶艺作品完成后,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进行烧制的学习和实践,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趣味性。实践基地的设置同时方便了学生与陶瓷手工艺人的交流,我们经常会邀请当地的土陶艺人进行技艺传授,比如拉坯制作大缸花盆等等。同时也常邀请各地的陶艺爱好者来基地进行交流讲学,使得学生能集各家所长,更好地将学校与社会进行有效的链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二)“第三学期”的设置学校把每年暑期定为“第三学期”,设立了1―3年级学生每年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习,以及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大三的“第三学期”为现代陶艺方向对的实习,通过暑期实习,利用暑期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江西景德镇,深入产区进行教学实践,坚持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把教学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把学生放到社会生产、技术应用中去培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出了解社会,了解技术应用状况,能够服务社会经济第一线所需要的人才,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陶艺课程的积极性。四、总结在实践课程的学习中要注重全面发展,综合学习。陶艺本就是一个综合的,知识交叉的学科,在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上需要集聚艺术理论、材料、设计、雕塑等领域人才的智慧,以及综合的实力来完成陶艺创作。在实践课程中就更力体会到陶艺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中培养的是综合创作能力,这就需要将不同课程的知识融合到行起,通过老师的指导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理念,新的创造,最终通过实践活动以淘艺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综合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实践学习,在不同知识的合作中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出务实、全面的陶艺人才。参考文献:[1]竹内雄敏.艺术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91.[2]曾成平.教育实践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210.[3]杨永善.国陶瓷艺术教育回顾[J].装饰,2000,(3):125.

陶艺课程总结篇2

关键词:陶瓷艺术设计 教育 改革

中国是陶瓷大国,中国的陶瓷历史悠久,在技术和艺术方面,都取得过辉煌的成就。陶瓷艺术的优良技艺也世代承传,不断地丰富,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陶瓷艺术一直是通过师徒制的教育模式来传承,直到1906年,湖南醴陵创办“湖南瓷业学堂”,这标志着中国陶瓷艺术职业教育的开始;随着中国工艺美术教育蓬勃发展,20世纪40年代,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开设陶瓷科,中国高等陶瓷艺术教育真正开始;发展到90年代,陶瓷艺术的兴起引起了教育产业的关注,一些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陶瓷艺术课程和专业,以满足社会对陶瓷艺术产业人才的需求。

陶瓷是人类创造性劳动最初精神的凝聚,是人类文化精神的载体,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陶瓷文化,贵州也不例外。众所周知,贵州省平塘县牙舟镇所产的牙舟陶曾享誉中外。但发展到现在,因为设计人员的缺乏、技术的落后等原因,导致牙舟陶面临失传的危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最重要、最基本的便是从教育入手,培养一定量的陶瓷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方能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市场的开发,方能谈得上弘扬贵州的民族民间手工陶瓷艺术。

作为贵州省唯一一所民族院校,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从2003年起,在民族民间美术专业的教学中设置了陶瓷艺术设计课程,填补了贵州陶瓷学术研究、教育、及市场研发的空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教学实践中却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弱;专业面狭窄;专业能力单一;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学与社会、市场脱节,学生很少有机会了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了解陶瓷市场的趋势;了解现代社会对陶瓷艺术的需求,导致陶瓷艺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没有真正得到明确,学生也处在盲目创作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这种现象,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采取大胆的教学实践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工作室教学模式,建设系列化实践教学平台

工作室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求知、做事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重视理论与技能并重。由于陶瓷艺术制作的周期性和连续性,以及工艺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只有工作室制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在国外和国内的一些专业院校,都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如四川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是系列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这个平台应该涵盖陶瓷工艺制作的早期、中期和后期所涉及的核心能力和关键工作过程。具体需要建立陶瓷工艺工作室、材料研究工作室、陶瓷设计数字化工作室、陶瓷作品展示室,以及陶瓷教学实践基地。陶瓷工艺工作室需配置拉坯机、各式窑炉、模具车床等基本设备;材料研究工作室是对泥料、釉料等材料进行科研和开发,因为在陶瓷艺术中,任何材料、釉料上的突破,都会推动陶瓷设计和装饰的创新;陶瓷设计数字化工作室需配置学生电脑、多功能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维扫描仪等设施,配置平面、三维设计软件及数据管理软件,满足数字化教学与设计训练的需要;陶瓷作品展示室主要是展示教学示范作品及优秀学生作品,供学生观摩和学习;陶瓷教学实践基地建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实训,使学生在具体而真实的工作过程中,了解和学习泥料、釉料、烧制等工艺的每一个环节,尽量减少对现成材料和工艺制作的心理依赖。

工作室制教学平台的搭建,使陶瓷艺术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很好的融合为一体。通过工作室制教学,培养学生陶瓷工艺基础知识、技术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特别是能突出培养学生将设计构思具体化,最终转化为现实产品过程的实施能力。所以,工作室制的教学体制是陶瓷艺术教学改革的基础。

二、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教学团队

以“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突破现有体制,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专业教学团队。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现有的陶瓷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中,六人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其中四人具有专业院校陶瓷艺术专业背景,有省内最集中而且最强的陶瓷专业素质和教学科研队伍。但陶瓷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仅仅以在校教师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学校还应该邀请贵州当地优秀陶瓷艺术大师和民间艺人来校讲课,传授他们精湛的技术技艺,打造贵州民族大学的民族和区域特点。并且针对专兼职教师的不同背景和特长,设立合理的职教能力提升机制,促使教师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给予学生全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在陶瓷艺术大师和民间艺人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还应对他们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整理,使之上升为理论知识,记录保存下来。现在很多院校的陶瓷艺术设计课程都采用这种“双师型”进行教学,甚至还邀请国外或国内陶瓷产区的优秀陶艺家或民间艺人进行讲学和示范,弥补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的问题,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陶瓷艺术和国际现代陶瓷艺术的全面再认识。

三、建立合理的课程配置

目前在高等学院陶瓷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都是依据几千年陶瓷制作的经验,以理性的方式予以总结和分析,然后填鸭式地教授给学生。总的来说,是以技术理性为根基。因此,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欠佳,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所以,必须对现有的课程配置进行调整。首先,结合国际陶瓷艺术发展趋势和社会对陶瓷产品的需求,开设多元化的新学科,如装置陶瓷艺术、环境空间陶瓷艺术、陶瓷旅游产品开发、现代陶瓷艺术等,提高陶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其次,根据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立足贵州民族民间陶瓷艺术历史和现状,制定适合贵州陶瓷行业发展需求的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突出地域特点。例如开设贵州本土陶瓷(平塘牙舟陶、威宁白陶、织金沙陶等)研究和开发方面的课程。这样,陶瓷教育才能推动和促进贵州陶瓷产业的发展,提升特色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再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同时在传统教育内容中加大创新实验课程的开设,如新彩装饰等课程。也可以将作品的形式、内容、题材、手法做新的引导,开拓其专业课程的表现力。并且,加强对部分薄弱环节,如釉的配置、胚体的烧成等方面的教学。最后,在课程的安排上,由于陶瓷艺术工艺上的特殊性,现有阶段式的教学使学生很难快速进入创作状态,因此,应该把相关课程设置成一个系列进行循环教学。这样,学生的基础才会扎实,工艺和制作经验也才能得到提高,创作也才能得心应手。

四、校企共建,加强学校与市场的联系

谈教育就该谈市场,了解教育或更好的发展教育必须重视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在社会建设中发展有效的作用。而教学与市场脱节是目前陶瓷艺术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在课堂上,我们侧重于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技巧和工艺,忽略了市场意识的培养,学生由于对市场概念的缺乏,在课堂学习中显得比较盲目,要么一味模仿,要么追求自我,做出的作品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教学措施:一是学校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合作,通过对本地经济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把真实的设计任务引入教学,并将由此衍生的学术成果投入商业运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和模仿性设计转化为开放性的、动态的过程性学习和创造性设计。这是陶瓷艺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关键。这种合作充分利用和开发企业拥有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确保特色专业与产业的零距离接触,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推动当地陶瓷产业的良性发展。二是组织学生到市场、到陶瓷产区、到博物馆等地进行考察调研,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陶瓷文化的氛围,了解陶瓷的历史,了解陶瓷的生产过程,了解陶瓷产品市场的需求,这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种实践性教学的重视有助于消除现有教学中存在的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弊端。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古老文化,曾辉煌灿烂。目前,陶瓷产业的市场日趋衰落,陶瓷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推广和普及工作做的却远远不够。特别是贵州陶瓷产业的发展正面临困境。学校是培养陶瓷艺术设计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培养的人才将直接影响到贵州陶瓷行业的发展。因此,培养一批真正具有专业素质的陶瓷艺术创作人才迫在眉睫,所以陶瓷艺术设计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民族院校还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贵州民族大学的陶瓷艺术课程教育应立足于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基础,以贵州民族大学的办学定位精神为依托,结合当下时代特征,为贵州特色文化产业培育和输送人才,为当地的陶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秦锡麟、金文伟.现代陶瓷教育比较——中、日、美陶瓷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8.

[2]黄振伟.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陶艺教学[J].美术大观 2009(8).

陶艺课程总结篇3

课程改革卓越计划陶瓷工艺学一、课程改革意义

教育部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辽宁科技大学于2011年9月获批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试点专业。国家、省、校对本专业发展的重视,给全体专业教师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进行深入培养注入了强大的源动力。

在专业骨干课程《陶瓷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现在的大学生整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倾尽全力地讲授,都不能完全地调动学生的全部兴趣,无论是在讲台上讲,抑或是走到学生当中去讲,无论是绘声绘色的讲,还是音调忽高忽低的讲,无论是精美图片的展示,还是工艺视频的播放,总是有学生木然地呆坐,或是看似学习着总也学不够的English。在课堂教学中,有十几名学生与教师进行着眼神的交流,或是能够简单回答教师的提问,我们就感觉到很幸福,觉得被人尊重,觉得起早贪黑的备课都是值得的,觉得没有辜负学校对我们的信任。

教育部公布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已达2484个,在适龄生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对学校和本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是优秀的、卓越的。通过对课程的综合改革,学生能够对《陶瓷工艺学》这门课程更加感兴趣,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学一些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得起毕业证上的专业名称。

二、综合改革内容

1.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教师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为学生借助多种工具、资源自主学习方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相结合,课后作业与课内演讲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将全部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首先由任课教师讲授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然后每组学生分别重点自学1个章节的内容,它们是:陶瓷原料、陶瓷显微结构及性能、坯料计算、坯料制备工艺、成型与模具、釉料性质及制备工艺、烧成与窑具、日用陶瓷缺陷分析。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制作幻灯片,并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进行讲解,自学和演讲的心得体会形成自学报告,教师对全过程进行点评,课程结束后对核心知识进行书面闭卷考试。

通过小组辅导了解学生自学的进展和小组活动的有效性。通过小组演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激发出来,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勤于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演讲、组织、创造、自主学习、制作幻灯片、实践动手、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参与小组活动,学生可以提升陶瓷工程师应有的能力,以及形成对未来成为陶瓷工程师的一些想法和规划。

2.与实验相结合

与课外的“陶瓷工艺综合性实验”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学生掌握陶瓷三大基本原料,熟悉配料的计算过程,掌握石膏模具的制作过程,实际进行陶瓷制品(杯、壶、碗、人物、动物等)的制作,并对其进行强度、白度、光泽度等相关性能检测。理解制品缺陷产生的原因,修补方法,外观质量检验等工程实践知识。任课教师全程跟踪参与,与学生良好互动,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

3.增加实践环节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带领本专业2011级全体学生深入到实际生产现场,学生能够将实际观察与动手相结合,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学习真正的日用陶瓷生产工艺过程,先进的陶瓷生产、检测设备。到生产厂家去学习、讲课,这是最货真价实的实践,完善对学生的卓越工程师基本技能的培养。

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掌握陶瓷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原理,普通陶瓷和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品种及应用,培养陶瓷行业的卓越工程师。

三、结束语

在《陶瓷工艺学》课程的综合改革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分组学习,受到科学研究、产品设计等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卓越陶瓷工程师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为人生合理规划和生产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师生及时交流,互通有无,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满乾,尹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14-15.

陶艺课程总结篇4

【关键词】陶艺 创意校本 创新

一、陶艺"漫塑"教学的作用

对于小学教学而言,除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以外,还要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教学。陶艺"漫塑"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真实的接触到艺术,将传统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小学生在进行捣泥、拍打、塑性、刻制、彩绘等操作时,除了能够学习到陶艺的制作工序和技巧,还能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将陶艺"漫塑"创意课程加入到小学校本课程中,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实现创造,通过手上的操作来带动脑部的思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陶艺"漫塑"教学的策略

在陶艺"漫塑"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感受到陶艺的内在精神,并且将漫画和雕塑结合,在动手操作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创作思路的多元化。泥土是不具生命的,但是通过人为的塑造能够为泥土赋予生命,将其创作成造型各异、富有生气的人或物。在陶艺教学中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拟人法:通过拟人的方法将塑造的物体或者动物拟人化,能够让物体更加具有灵性,并且能够为其赋予新的生命,著名艺术家毕加索的陶艺作品就大多采用此种手法。

形态重叠法:该方法就是从视觉上将形态进行重叠以构成新的形态,该手法能够将整体形象的表现力强化,使得视觉感受更加强烈。

空间交叉法:以往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书本上的平面几何,学生在进行陶艺制作的过程中能够将平面思维扩展到立体思维,在创作中融入空间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

夸张变形法:该方法是将正常的事物通过局部或整体的夸张塑造成与众不同的事物,漫画相比较素描等其他画作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形象更加生动突出。漫画作品会运用头部放大或身体缩小等手法,从而重点突出局部,因此陶艺"漫塑"也常用该手法。

总之,小学陶艺"漫塑"创意校本课程对于教学而言是一项突破和创新,该项教学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的观念,也突破了传统陶艺手法,将漫画进行融入。该课程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对学生进行教导,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认识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陶艺课程总结篇5

关键词:陶艺课?教学?培养习惯

美术课中陶泥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但因为美术课时间较短,美术工具袋中的陶泥也比较少,孩子们在做的过程中容易犯以下错误:不会保管陶泥、没有一些好的做陶泥的习惯;缺乏一定的技巧导致作品缺乏细节。我把自己带陶艺社团的经验总结出来,分享给美术组同事,同事们在课堂上实践运用后说挺实用的,今天就在这里总结一下这些经验。

一、陶艺学习的育人功能

学生爱陶、乐陶,与泥巴打交道是孩子们的天性,玩陶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益处:1、通过对泥的抓握,锻炼孩子手部肌肉的发展。揉搓,摔打泥团使儿童的体力及身体机能得到训练。2、通过与陶泥的接触,培养孩子对物的喜爱及亲和力,改变孩子的性情。3、通过做陶,尤其是孩子要全力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时,对孩子的体力及耐力都是一个考验。经过这一过程使其树立自信心,成就感,锻炼其魄力及对事物的控制力。4、通过玩陶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5、通过陶艺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爱动手,爱劳动的品德。

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儿童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而学习陶艺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陶艺对孩子的发展有较明显的育人功能。

二、陶艺学习的习惯培养

(1)学会保管陶泥,做好课前准备

上陶泥课,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尴尬,上课时发现有部分同学的陶泥由于保管不善,干干的,有的甚至硬得像石头,美术用品学具袋是按人数订购的,一般也没有多余的,这部分同学上课质量就受到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个情况,我是这样解决的:在上陶艺课的前一天晚上,把陶泥包在湿毛巾中,用塑料袋套好,放在书包里,经过一个晚上的时间,陶泥充分吸收好水分,到上课时陶泥水分充足,软硬适中,非常方便学生塑造。由于小学课堂时间短,有时一节课不够,作品没有做完,需要下节课继续制作,也用相同的方法保管自己的作品,用湿毛巾包好,用塑料袋套好,下节课来继续做,陶泥也能保持较好的软硬度,较好的解决了两节课之间材料的衔接。有了好的材料,孩子们做起来非常轻松。

(2)养成练泥、分泥的好习惯。

陶泥中一般会有杂质、气泡,练泥通过对泥的摔打,让泥中的水分和结构均匀、致密、无气孔,可塑性提高,干燥强度提高,减少成型制品的变形。分泥是做之前,孩子先统筹安排大概要把泥分成几部分,避免还只做好作品的一部分,陶泥却不够了,导致作品深入不下去。练泥、分泥是做陶泥之前要养成的好习惯,但孩子们性子比较急,拿起来就做,由于泥没有练好,泥的强韧度不够,做好的作品容易变形,例如《泥塑大象》这一课,有的孩子的象腿做好了,却由于泥的强韧度不够,承受不了身体的重量变形、倒塌。有的孩子刚做好身体,泥却不够了,最后只好做四条细细的腿,也很难支撑大象的身体。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生们失败后认识到练泥、分泥的重要性,在以后的课上,学生都会先花一分钟时间做好练泥、分泥的准备,因为孩子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磨刀不误砍柴功。”

(3)养成随时收拾陶泥的好习惯。

上课过程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孩子们做作品时,会产生一些细小的泥屑和小泥块,这些泥屑小泥块有的被孩子们散落在桌子上,有的被孩子弄到地上,踩的扁扁的粘在地板上,打扫卫生时扫不掉也拖不干净,这既浪费了陶泥,又为打扫卫生制造了麻烦,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孩子们想想办法如何解决,孩子们有的说用盒子装,有的说放在纸上。我拿起一块大一些的陶泥,只听见“啪!啪!啪!”几声,桌上的小泥块全不见了,原来被我大块头的陶泥粘住了。这个方法操作起来简单、轻松,听着“啪啪”的声音,孩子们也觉得很有趣,边做边收拾,下课时地面没有难看的泥块了,桌面也干净了许多。给后面的卫生打扫省去了很多麻烦。

(4)养成巧擦桌子的卫生好习惯。

每次上好陶泥课,打扫卫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情,孩子们不愿意擦桌子,因为陶泥粘在桌子上,比较难擦干净,一般最少要擦两遍才能擦干净,因此,孩子们嫌麻烦,我从洗车行的工人身上学了一门技术,并将它推广到我的课堂上,我还美其名曰“懒人擦桌法”,我教孩子把毛巾对折,正面擦一遍,反面擦一遍,翻过来,正面擦一遍,反面擦一遍,一块毛巾可以把桌面擦了四遍,自己面前桌子这么一小块面积擦3-4次,当然擦得非常干净了。抹布也由原来的清洗两次减少为一次,做完还评比一下最清洁桌子。把一件枯燥的任务变得有趣,孩子们很乐意做。

三、加强陶艺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陶艺一般有四种成型方法:捏塑成型、泥条成型、泥片成型、拉坯成型,而美术课常用前三种成型方法,我觉得这几样技能很重要:①在学习捏塑成型的时候,教会孩子掏空的方法。比如在学习第九册第7课《生动的泥塑人物》这一课时, 孩子们一般搓个圆球表示头,圆球是实心的比较重,常把身体压弯或直接掉下来,我教孩子们把圆球掏空,开口处用水糊平整,外表看来和泥球没什么不同,但重量减轻很多,而掏出来的泥正好可以用来塑造五官。(图1)学会这个技能之后,在学习《泥塑大象》、《金鱼》时,孩子们就能把这一技能灵活运用到他们的作品中了,孩子们把大象的身体也掏空了,大象身体重量减轻后,作品稳固性大大提高。而且掏空后对后期烧制也是很有利的,避泥作品爆裂。

②学习粘接的方法。因为陶泥有一定的粘性,孩子们喜欢把各个部分直接粘贴,但作品在干燥的过程中,常由于没有粘牢而脱落。我让孩子们带来废旧牙刷,用废旧牙刷蘸水,将要粘接的部位刷毛,用水粘接,这样能让作品粘的更牢固,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图2)在掌握了这个技能后,孩子们的作品保存得非常完整,在作品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我把它们烧制出来,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非常开心。

③学习正确的泥片擀的方法。在学习孩子们在用擀面杖擀泥片的时候,常常直接在桌子上擀,泥片粘在桌子上拿不下来,失败一次后有的孩子在下面垫张纸,可纸也容易被粘在陶泥上,颜色难看,孩子们就有问题问来了,我让他们把包陶泥的废旧毛巾铺在桌子上,试一试在毛巾上擀泥片,孩子们发现擀好拿下来很方便,(图3)在上第5册第15课《自制棋子》时,孩子们用这种方法擀好泥片为棋子上的士兵做出了各种衣服,由于毛巾花纹不同,还形成了各种有特色的肌理效果呢。

做完作品,我给他们烧制出来,孩子们小心翼翼拿着自己已经烧制好的作品,脸上露出兴奋、喜悦的神情,我心里很安慰,我一直坚信,只要我们坚持把陶艺课上到位,落到实处,孩子们对泥的感情会越来越深厚,我们的后代有了良好的欣赏陶艺眼光,也培养出一个大范围的陶艺欣赏群,更有利于陶瓷艺术的发展,对我们这个以陶瓷命名的国家“China”的陶艺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陶艺课程总结篇6

一、剖析现状,立足瓷都创特色

德化县现有常住人口约28万人,瓷厂1340多家,70%的财政收入来自陶瓷产业,从事陶瓷工作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65%。根据德化县的实际,陶瓷进课堂具有深层次的意义。

1.学生智能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陶艺成了一种时尚,又被少年儿童所喜爱,用“泥”塑型既符合孩子爱玩泥巴的天性,又可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通过陶艺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可以提高儿童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陶艺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想象、情感、意志、动作的协调,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让学生在“以瓷悟性、以瓷辅德、以瓷促智、以瓷健体、以瓷铸魂”的文化氛围中成长。

2.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德化县尚思小学拥有10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为陶艺特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足够的场所。宽敞的地下室陶吧开辟有陶瓷作品展览区和陶瓷作品创作区。创作区包括泥塑、绘画、手拉坯、雕塑、炼制等专用室。同时创建陶瓷回收站,把用过的瓷土浸放在泥槽内,实现瓷土资源再利用。另外,学校周边的许多瓷厂,以及月记窑、屈斗宫古遗址、陶瓷博物馆、职业中专学校、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资源,为学校建校外陶艺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学校还取得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协会、省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市教科所特色教育办公室等的支持,为开展特色教育研讨活动提供了智力保障。更重要的是学校95%以上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父母大部分从事陶瓷工作,为孩子营造了学瓷的氛围,树立了学瓷的榜样,提供了学瓷的动力支持。

3.德化长远发展的需要。

千年不熄的窑火锻造了中国瓷都德化,勤劳聪慧的德化人赋予瓷泥鲜活的生命。德化人离不开陶瓷,德化人的后代更需要从小接受陶瓷文化的熏陶,接受陶瓷技艺的教育,树立热爱陶瓷、热爱家乡的意识,才能让德化窑火传承不息。德化县已有职业中专学校、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却没有从小学开始形成完整、系统的教育链,所以在小学开设“陶艺特色教育”校本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为瓷都培养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石,而且符合德化陶瓷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明确目标,群策群力谋发展

学校陶艺特色教育以“弘扬陶瓷文化,继承陶瓷事业,培养瓷都接班人”为宗旨,以“从小培养学生热爱陶瓷,让学生懂得基本的陶瓷知识,了解一些陶瓷历史,学会一些最简单的瓷雕技能,为将来从事陶瓷制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目标,全员参与,打造精品,争创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1.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1)确立正确道德观念。通过学习陶瓷文化史,动手制作陶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度的责任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亮人生底色。

(2)掌握陶艺知识技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强陶艺知识与技能教育,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设不同目标,即低年级学生通过玩瓷,培养他们热爱陶瓷的兴趣和良好的学瓷习惯;中年级学生通过学瓷,掌握简单的陶瓷技能,初步了解德化瓷史,激发爱陶瓷、爱家乡的情感;高年级学生通过研瓷,掌握基本的陶瓷技能与技艺,初步了解全国乃至世界陶瓷发展史,并学会创作具有儿童特性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培养陶艺创作精神。这种精神主要包括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和研究态度等。

2.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

(1)更新教育观念。破除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2)改变教学方法。确立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方法,由注重教转变为更注重学,由注重结果转变为更注重过程。

(3)提高科学素养。努力吸收新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

3.学校陶艺特色更加鲜明。

(1)校园文化布置具有明显而独特的陶艺教育风格。

(2)积极开发校内外陶艺教育资源,建立校内外陶艺教育活动基地。

(3)结合课改实验,编写陶艺校本教材,开设陶艺校本课程。

(4)陶艺教育与美术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工艺设计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工艺美术素养。

(5)陶艺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唱瓷歌,跳瓷舞,绘瓷画,写瓷作,摄瓷影”中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搭建平台,活动引领求实效

1.了解陶瓷,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

以土石为基本原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各种各样的器具或装饰物品,然后置于火中烧炼,使其坚固定型成为陶器或瓷器,这便是制陶或作瓷。它不仅改变了材料的原始形态,赋予了思想内涵,并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功效的器具,既是科学技术的发明,也是文化艺术的创造。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实地考察,从中感受家乡制陶的悠久历史,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烧制陶瓷的方法,欣赏、认识各个时代的陶瓷作品和代表人物。在博物馆,认识了作品格调高雅、肃穆大方、不施彩色,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质地美而独擅瓷坛的一代宗师何朝宗;清末民初以捏瓷梅花见长的艺术大师苏学金;民国时期以五百罗汉瓷雕大群像传世的许友义,以及当代杰出的许兴泰、苏清河、邱双炯等瓷雕工艺大师和一批瓷坛新秀。在陶瓷厂,了解了泥土成分,了解了瓷土加工——瓷器成型——成品加工——瓷器包装的制作流程。通过参观,学生身临其境,领悟到陶瓷的独特魅力。

学校还经常邀请校外知名陶瓷艺人到校讲课,让学生知道陶瓷艺术是我国伟大文明之一。学生通过欣赏,获得美的享受,懂得了陶瓷艺术作品除具有美的特征,还打动人的情感,净化和陶冶人的心灵,从而激发创作激情。

2.参与活动,提升陶艺教育的实效。

学校把《陶艺》列入校本课程,从一年级开始,每两周开设一次课程,每次为2课时。初教学时,学生拿到泥巴就莫名的兴奋,急于求成,乱揣乱捏一团,制作不出一件像样的作品。这时,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学生一些制作方法,教他们如何揉泥、搓泥条、捏泥、粘接、拉胚等,学生掌握了技术要领。更重要的是结合学校实际, 开展系列陶艺活动,进一步拓展了陶艺的内涵与外延。根据陶瓷生产各个流程的主要动作特点,自编自创了“快乐陶瓷”广播体操,丰富了陶瓷文化;2012年11月10日,组织了800名学生参加泉州市陶瓷文化生态旅游节十大项目之一的“快乐陶瓷”活动,展示了瓷都少儿的风采;2012年、2013年春季举办了两届校园陶艺节活动,让学生在“说瓷史、唱瓷歌、诵瓷诗、跳瓷舞、展瓷艺”等文艺表演中了解瓷文化;在“百人比设计、共追陶瓷梦,百人比手印、同育文明心,百人比拉坯、旋转见神奇,百人比泥塑、指尖展瓷艺,百人比彩绘、七彩画未来,百人比心愿、从小树理想,百人比习作、笔抒陶瓷情,百人进瓷厂、拜访传承人,百人陶瓷操、舞动瓷风采,百人亲子赛、窑火代代传”等竞赛活动中增强学瓷兴趣;在“为了理想,我们共同许下心愿”为主题的陶瓷心愿作品制作活动中播下陶瓷种子。学生在不同的平台上学习技能、展现风采,大大地提高了陶瓷教育的有效性。

3.注重宣传,打造陶艺特色的品牌。

学校实施陶艺特色教育三年多来,取得了累累硕果。学生创作的陶瓷作品有40多件在各级大赛中获奖;120多件作品烧制成瓷器,在陶瓷街“德化尚思小学学生陶瓷作品专卖柜”销售;1300多名学生获得了少先队大队部自设的特色章——陶瓷章。陶艺特色教育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等11家报刊做了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泉州电视台等进行采访报道;记者专程前往学校录制了陶瓷特色活动专题节目,并在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人民网、新华网等16家网站进行转载。学校先后承办了市美术研训会、省高中高级职称美术教师高级研修陶艺教学研讨会、全国非物质文化校园传承研究课题开题会;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教育先进校、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四、拓展延伸,与时俱进谱新篇

1.精心规划品瓷味。

德化县尚思小学是2010年9月新创办的县直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张“白纸”。学校充分发挥身处瓷都的优势,在楼梯的转台设计了以《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为内容,以德化名瓷背景为衬托的文化用语;在楼道开辟了展示学生陶艺作品的陶瓷长廊;在陶吧设计了介绍陶瓷历史和名家名瓷的大型宣传画,绘制了以陶瓷生产流程为主线的陶瓷“清明上河图”;在操场建设了以匣钵为材料的陶瓷角。让学生在浓浓的“瓷味”中陶冶情操,激发爱瓷情感。

2.多管齐下练瓷能。

学校将陶艺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学习过程中感受陶瓷文化,体验陶艺乐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在摄影课中进瓷厂,拍摄陶瓷生产流程,展现美丽瓷都的风景;在美术课中设计造型,彩绘瓷器,描绘心中的陶瓷梦想;在书法课中在素瓷上刻字,既体验篆刻之艰难,又体验艺术之魅力;在作文课中挖掘陶瓷题材,富有真情实感地把学瓷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倾注于笔端;在音乐课中唱《瓷国名珠》《陶瓷之梦》《放飞梦想的摇篮》等,陶冶爱瓷爱乡的情操;在体育课中学陶瓷操,潜移默化感受陶瓷生产各个环节的动作要领。通过这样全方位、多层面的体验、感受,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陶瓷文化,掌握了一些陶艺技能。

3.出版书刊塑瓷魂。

给尚思小学每一个孩子播下一颗陶瓷心,种下一个陶瓷梦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目标。为了把陶艺特色教育做大、做强、做细、做实,学校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校园陶艺节,出版了两期《尚思》陶艺特色专刊;更重要的是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教学中收集的资料,调查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编写成校本教材《陶瓷》,从陶瓷历史、陶瓷成型、陶瓷装饰、陶瓷炼制、陶瓷鉴赏等方面系统地呈现出学习内容,做到内容生动有趣,图片清新活泼。全书图片来源于学生平时活动的情景,来源于学生自己做的夸张、卡通、幽默的陶艺作品,无疑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兴奋剂,增强了内驱力。

陶艺课程总结篇7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陶艺课程;项目化教学

中国陶艺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现代陶艺教育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结合高职高专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院校非专业陶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陶艺课程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装饰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与教育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陶艺不仅仅是传统的“道器并存”以实用形式存在的精神产物,同时也更多融入到环境艺术之中,成为环境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成为了专业必修课。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相对保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笔者经过多年的陶艺教学,不断实践与研究,进行陶艺课程的改革,以装饰艺术设计为载体,以陶艺创作为手段,在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养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对整体装饰空间的氛围营造以及风格把控能力。

一、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设置背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审美也在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要求较之以往也有所不同,不仅要满足其功能性,同时还要具备精神意味的满足。比如自身的居住空间,以及除了自身居住空间之外的其他空间环境,如购物空间环境、休闲空间环境、娱乐休闲环境等,人们对这些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就担负着去创造美好空间环境的重任。

(一)教学对象。

陶艺课程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教学对象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均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对于绘画,电脑设计等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立体造型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教学师资与设备。

相对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陶艺教师队伍相对薄弱,很多陶艺教师甚至都是由雕塑专业的教师担任,或者是其他艺术专业的教师来兼职,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陶艺教学设备具有相对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一般非专业艺术院校在教学设备上都只是具有完成相应教学成果的一些简单设备,例如一些拉坯机,手动转盘,电窑等。像球磨机、练泥机、泥片机、吹釉机等都还达不到专业院校的水平。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陶艺课程无论从教学受众群体还是教学主体上,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高职院校装饰艺术专业陶艺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的以培养陶艺设计人才为目的,而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艺术素养与审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并且能够设计与制作出符合环境空间风格的陶艺作品,以陶瓷为材料最终创造出更好的环境空间装饰效果为最根本目的。

二、当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育“单向化”显著,学生创新能力缺失。

高职院校的教育,不仅是要教授学生学习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多数学生仍然保留着初高中时期的教师单一的传授式的学习方法,学习被动,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以及缺乏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设计本身就是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的活动,学习的主动性、研究性、创造性是决定设计成败的关键。这种“单向化”教育直接导致学生创造力的缺失。大多数学生在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缺乏创新能力,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赏析,不但不能用来借鉴与激发创作灵感,反倒是成了学生们直接拿来进行抄袭的样本。这种抄袭性、模仿性设计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教学模式。

相对于专业艺术院校陶艺专业,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设置时间较短,一般都只有60学时到80学时左右。陶瓷制作是一个复杂的工艺,一是要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历史以及陶瓷的制作工艺,二是在对陶艺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陶艺作品的设计,三是在以上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进行陶艺作品的成型、烧制。陶艺作品的制作要经历这样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然而作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下的陶艺课程,不可能给我们足够长的时间去完成一件陶艺作品。当前我们的陶艺课程,大多时候都是顾头顾不了尾,时间短,任务重,制作工艺又相对复杂,很多工作例如上釉、烧窑等,在安排的教学时间内都无法完成,只能占用教师和学生的业余时间去进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形中对下面的课程造成了影响。依据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陶艺课程教学目标,制订出一套适合本专业的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三、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传授技能与改变思维模式并重。

教学改革的重点不仅在于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思维模式的改变,从设计模仿,改良,转向创意理念的提升和原创性设计理念的开发。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如同社会上电脑速成班里的学生,只是单单掌握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同时我们的任务在于传授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审美和艺术修养,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难等问题。

(二)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突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特色。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下的陶艺课程设置,要突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要有别于陶艺专业的陶艺课程,以及其他专业范畴内的陶艺课程。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强调环境空间的设计,在这样的前提下,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环境空间而展开,以空间环境为主体,进行相应的陶艺作品。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课程中更加明确陶艺作品的创作目标,同时也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一个东南亚风格的休闲会所设计中,需要设计一件陶瓷香薰器皿。这时,我们所设计的陶艺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它一定是要与东南亚风格会所相融合的,无论是它的造型、装饰都要与大的环境空间相统一。这样很好地避免了学生盲目进行陶艺创作,节省了大量的前期构思的时间。同时,制作的陶艺作品还能够很好地运用到整个项目教学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语

陶艺课程在高职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与重视,是因为陶艺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立体造型能力,同时让装饰艺术设计变得更加丰富且具有趣味性。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改革,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可以通过陶瓷这种特殊的材料,结合自己设计的空间风格去创作相应的陈设元素与摆件,在提高了学生们艺术修养的同时,使他们的设计作品更具有原创性,进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参考文献】

[1]陈淞贤.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J].现代陶艺,1995

陶艺课程总结篇8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

在当代艺术格局这方面,陶艺在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陶艺课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去学习的一门课程。学习陶艺相关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审美素养。学生要想获得一个全面的发展,不但要去对外国经典艺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体验,而且要学会发展个性、陶冶情操,激发创造力。陶艺体现了装饰美、材料美、科技美以及造型美,自身具备了很丰富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意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1陶艺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陶艺课程的教学而言,培养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全面人才是一种最合理、科学的教学方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我国目前高校对于陶艺课程的相关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很多学校在进行授课时,不是在通过理论分析以及总结方法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去进行实践操作的,而是采取直观操作的方式。老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加以引导,导致学生的相关能力与素质培养出现完全脱节的现象。老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强的局限性,其手段也很单一,没有考虑设计类专业存在的特点去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这样看来,改革其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改革陶艺课程教学的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老师的讲,很少将精力与时间放在学生“学”上面,所以要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把以前那种注重老师“讲”的教学方式向注重学生“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让学生从“不会学”向“会学”转变。所以,学生对于陶艺课程的学习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对实践感兴趣。在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会要去对陶艺制作的相关方法加以掌握,要自己亲自进行参与,体验到其中的奥妙。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体验学习的模式,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他们自己主动地参与到制作陶艺的相关实践中去,构建学会不同的个体经验。例如,在进行教学“陶艺手工制作”的内容时,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如下。

2.1学生参与实践

进行陶艺课程的教学,重要的还是要“做”。在中国的传统教学中,其方式一般都是口头进行讲授,而不是运用让学生进行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提出“教学做”三者合一的观点,在一些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很重视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陶艺课堂中所谓的“做”就是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学习。陶艺课程的实践操作教学要求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去用心感受,从而提高学生们学习陶艺的兴趣以及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2.2进行分组合作

在进行陶艺课程的教学时,老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展他们自由创作的空间。首先,老师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通过讲授理论知识把教学过程加以解释,让他们对合作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其次,老师需要制定比较合理可行且详细的合作目标。最后,老师要对实践所需要用到的材料进行充分的准备。陶艺教学可以运用主题合作的方式,通过对市场进行调研、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研讨交流等,让学生们制定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去进行作品的设计,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创作能力。陶艺制作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进行分组合作的时候,老师要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合作、尊重他人,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

2.3小组学习以及探索研究

在课堂上面,老师可以出示一些作品范例,引导学生对其陶艺内容进行分析,并将需要完成的任务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从而完成任务。在进行陶艺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创设一种与科学研究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让他们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去对课程的内容加深理解。让他们学会自觉学习,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4进行成果交流小组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予以展示,让老师和其他的同学对其进行评价。老师对于他们取得的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3结语

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陶艺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其教学模式上应该加以改变,老师要去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让陶艺教学可以完全融入设计学院这个大家庭,让其成为设计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作者:刘雅丽 单位:九江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园园,张冬冬.新课程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探索[J].大众文艺,2014(01):238.

[2]杨润.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2):196~197.

陶艺课程总结篇9

关键词:产学研;教学改革;动力制度

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往北,沿湘江东岸十里河滨,来到望城区铜官镇至石诸湖一带,透过一片被葱绿环绕的田野就能见到被考古学家称为千年前的世界工厂——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长沙铜官窑遗址。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有陶瓷生产企业38家,从业人员1.3万人,铜官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约800人,拥有国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0余位;生产铜官陶瓷的企业已拥有各种生产机械560余台(套),窑炉30余座,其中微电脑控制全自动高温烧成辊道窑3座。以上企业生产的釉下多彩日用餐具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台湾、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年出口逾千万美元。经过不断研究发展,这门古老的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陶艺热的逐步升温,陶艺制品已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亲手做陶艺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放松精神释放自我的休闲方式之一。中国陶艺正处于发展中,近几年来各地陶吧的兴起,逐渐让人们了解了陶艺,陶艺正在走进家庭。同时有关的教育部门从素质教育出发,把陶艺列入了教学课程,这样从小就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非常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针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设计系产品设计、环艺、视觉传达和园林专业的特点,如能把陶瓷艺术引入到课程体系中,可以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可以把设计图立体化,做出实际的模型,从而指导实践生产。另外如能在学院选修开设一门陶艺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造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艺术设计系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今年的招生中对生源要求做了调整,往年是以文化生招生,没有绘画基础,今年生源不一样,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都参加了绘画专业的考试,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生源是一样的,所以,这些学生有一定的绘画的基本功和艺术创新的能力。

我们学院在开设产品设计的课程中,沿用原有的课程,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市场的需要,如果能增加一些课程的设置,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比如陶瓷艺术设计课程和陶瓷制作课程的设置。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即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两大基本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训练如果掌握具备了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艺术与设计、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等各方面的训练和知识积累;有着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就能在设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础理论学习重要,比如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工业设计课程,系统介绍了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其中怎样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材料与结构、外形与工艺、人与产品、产品与环境及市场的关系的方法和工具。但通过学生亲手制作陶瓷产品将学到的这些知识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上的动手能力更重要,能快速提高学生专业自信,且学生毕业后会有挑战更强个性和市场竞争力。

本次铜官窑考察,我们设想了一个适合于我们设计系基础教研室的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具体如下。

产学研结合是现代大学教育的显著特征,众所周知,现代大学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被社会、企业认可,就必须融入社会、紧贴企业,适时调整自己。因此,可以说,产学研结合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多年来,就设计系基础教研室而言,多年来也一直在探索新路子,本次铜官窑考察,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进行一定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摸索设想出了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一、构筑产学研结合的大平台——校企合作

林科大涉外学院坐落在丁字镇,与历史名窑——铜官窑仅8公里。距离短,离校近,交通方便,因此,与社会、与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便。近两年来,我们求真务实,确实想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抱着“创新务实、讲究实效”的宗旨,在为企业服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创自己的特色。

1.依托支柱产业,把我系办成一个培养产学研结合的设计基础系

如今政府准备投资5个亿重修打造铜官窑,相信在这里又会出现一个红红火火的热闹场面。炉火旺旺,交易火爆,川流不息。在这种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下,我们深切认识到教育必须依托支柱产业,根据地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来确定自己的办学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办出自己的特色。经过充分调研,我们发觉铜官窑瓷器生产,特别需要有艺术设计背景的学生。于是,我们设想出了“为企业培养合格人选”的办学定位,并围绕这一定位,做好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整;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加大教学投入,增添先进实验设备,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校企合作向纵深推进,与铜官窑知名企业合作,成立“铜官窑瓷器研究所”,并在企业设立学院的实验实训基地。此外,我们根据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将适时开设陶艺制作,雕塑等一系列适应地方经济,尤其是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的课程。

2.面向大众企业,把我系办成铜官窑的研发中心

长沙窑属于青瓷体系,其装饰手法多样,有刻花、划花、镂刻、堆塑、印花、贴花、绘花等。绘花最富创造性,在釉上和釉下绘出各种花纹。这种釉上彩绘不是在烧好的有白釉的瓷胎上绘彩,而是将釉施在坯胎上,待釉阴干之后,直接在上面作彩画,入窑煅烧,一次性完成。这种釉上彩绘一般是绘彩云、彩山、彩带、彩斑、彩树叶等纹饰,这种彩绘,由于彩、釉交融在一起,所以显得自然、生动、流畅,有水墨画淋漓尽致的生气。

现代铜官窑它们的产品大多科技含量较高,不断需要更新产品,可苦于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现在正在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开发。针对此种现状,我基础系要做两件事。一是动员、鼓励基础系教师下企业。一方面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一方面参与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盼望学院资助基础教研室老师去工厂学习。二是拟建立研发中心,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我们通过与铜官窑工厂协作,可以将铜官窑瓷器科技人员组织起来,与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起来搞研发。这样,双方得益。学院一方面培养、锻炼了“双师”队伍;另一方面,吸收了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参加一些项目,使他们的技术应用研发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奏响产学研结合的主旋律——教学改革

多年来,我院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实践环节教学、教学管理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勇于实践、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系也做出了积极反应。

1.课程体系的改革——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地方性、时代性

我们在课程的调整与设置应突出地方性、时代性,坚决淘汰那些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课程。我们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了解到的各种信息,例如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向,企业急需哪些人才;通过对收集的信息资源加以综合、分析,明确课程方向。建议聘请一批企业的老总、行业专家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来改造老课程、设置新课程。例如这次铜官窑考查,我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了解到铜官窑企业和市政府将在近年投巨资,建成铜官窑生产线和旅游基地的信息,于是主动与企业联系,并根据企业的要求,准备开设陶瓷课程和选修课,培养瓷器爱好者学生。

2.教学环节的改革——突出实践性、先进性

我系首先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教师中实行角色轮换制,规定各系部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第一线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特别鼓励、支持部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企业去兼职或担任一定的职务;建立校外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来院讲授专业课。通过以上几种途径,迅速提高“双师型”队伍的素质。同时我们应加强校内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希望学院在资金相对紧缺的情况下,每年投入一笔资金购置实习实验设备和培训老师。除此之外,为了使实践环节教育得到落实,将制定规范周密的实践环节教学总计划与执行计划,使实践环节教学的总时数达到教学计划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在设计实践环节教学考核办法时,规定学生除要拿到学分外,还要完成10倍于它的不拿学分的实践环节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改革——突出实用性、灵活性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大胆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势,提倡多样性、实用性。院系可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如现场教学法、讲练结合法、案例教学法等等。在教学管理上,我们也将进行大胆改革,采用学分制,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从而使他们的优势得到最理想的发挥。

三、拨动产学研结合的生命弦——动力机制

现实中,我们感到要使产学研结合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使学校与社会、企业各方,学校与系部各方有效接轨,建立一定的利益机制来构造或营造这种结构是十分必要的,其关键就是要建立起动力机制。

陶艺课程总结篇10

关键词:德化产瓷区;日用陶瓷装饰设计;数字辅助

1德化产瓷区日用陶瓷装饰设计产业现状

中国作为全球的第一陶瓷生产大国,日用陶瓷装饰工艺从局限的传统手工进展到了数字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多元化设计。我国日用陶瓷装饰逐浪在数字媒体洪流中的同时,国内各大产瓷区也在寻求更多的变化创新。德化产瓷区位于福建泉州,制瓷历史悠久,至今已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特色陶瓷产业集群。提到德化产瓷区,业界人们对它的印象就是瓷都之一、大批量生产陶瓷小工艺品、国内最发达的茶具生产流水线、陶瓷生产速度惊人、陶瓷雕塑举世闻名、巧夺天工。在这些抢镜的陶瓷生产基础环境中,往往忽视了日用陶瓷装饰生产的这一片发展,日用陶瓷装饰花纸产业在铭丰、新佳兴、锋华等大小企业拼搏发展下,生产线日益稳健,除了常见的釉上花纸、釉中花纸、釉下花纸外,同时也生产免烧可撕胶花纸。德化产瓷区虽然日用陶瓷生产工业化发展迅速、工艺成熟,但日用陶瓷装饰设计相关人才仍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2日用陶瓷装饰设计课程简介与问题分析

日用陶瓷装饰设计课程为德化产瓷区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陶瓷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花纸装饰是日用陶瓷产品装饰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装饰方法,具有效率高、美观性高、成品率高等特点。本课程主要是通过讲授日用陶瓷装饰基础理论、练习日用陶瓷产品装饰设计和制作实践,使学生掌握日用陶瓷装饰设计中常用方式———花纸装饰的种类、特点、设计手法、作用、工艺等等。掌握陶瓷载体材料、实际生产工艺与花纸装饰设计的关系,掌握花纸装饰设计的一般规律。该课程现存问题与分析如下:(1)传统教学模式的过度依赖以往的陶瓷装饰设计类课程都是以讲授与示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国内多所艺术院校日用陶瓷装饰设计、陶瓷装饰画面设计类课程目前还是采用传统手绘并手工分色,个人实训的环节过多。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实训操作又极度依赖教师,甚至出现学生不调研、重实训、轻思考的现象。虽名为设计,但还停留在手绘纸稿这一步,很少深入现实市场需求、去下陶瓷工厂调研,去真正把数字软件结合课程应用。(2)学生整体审美素质有待提升手绘设计图基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技能,能直接表达设计者的意图,但这项技能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拥有高级的审美素养。当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参差不齐,虽然在院校中接受了相关课程,但很少去关注校外的社会上真正有品位的设计,接触的设计赛事、设计市场、设计产品、设计书籍还远远不够,看的东西太少。同时对于日用陶瓷装饰设计的审美,多凭个人年龄段的喜好,自我表现意识过强,而不是去了解当下市场风向、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做不到百分百理解:“设计是为他人而服务”。(3)课程部署欠缺专业方向合理性据了解,大多数院校陶瓷艺术设计类课程还是偏向于手工制作为主,例如拉坯基础、陶艺成型。但也出现一些情况是:方向不一致的工业设计、数字媒体等专业出现了陶瓷设计类相关课程,另一边真正陶瓷设计专业的学生却得不到相关的课程上课,还在传统的手作教学模式中,这是课程部署、人才培养方案的最大不合理之处,是岌岌可危之处,也是所有作为陶瓷课程教学者最该反思的一大痛点。在课程的部署安排方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上,应该先满足陶瓷设计专业类的本专业课程需求。(4)学生缺少工艺流程的实践根据传统教学的模式,一般日用陶瓷装饰设计的课程学时在64学时至96学时之间。在这短短几十个学时中,学生要掌握日用陶瓷装饰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装饰设计在陶瓷产品中的应用和作用,掌握日用瓷装饰设计所需工具、材料的使用以及特点,设计出审核通过的装饰图稿并能最后手工分色、制版完成个人作业和作品。实际操作时间也是有限的,对颜料的料性、制版的事项、工艺流程的掌握不会如企业样板间工人般熟悉,最后成品也较粗糙,成品的几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压到学生的积极性。(5)产教融合趋势下成果转化的迟缓我国现多个艺术高校陶瓷相关专业设有日用陶瓷装饰设计类课程,但最终教学成果还是有“自娱自乐”、“圈地自萌”的现象,作业仅仅是个学生作业、仅仅是个考试成绩、仅仅是个艺术概念作品、仅仅是个结课带回家的上学纪念品,并没有大批量成型并投入市场,也极少与当地产瓷区产业链真正接轨,合作企业研发,服务于地方产瓷区。这不仅仅是所有产瓷区日用陶瓷装饰设计课程所存在的传统旧问题,也是国内许多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通病,更是德化产瓷区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办学思路与一直致力于突破的方向。

3数字辅助日用陶瓷装饰设计课程创新优势

(1)数字辅助设计教学运用PS与AI平面设计软件,不仅可对图文排列及其图形图像文字进行合成操作,并且在色彩运用上更为准确,能呈现出许多创意创新效果。在日用陶瓷装饰设计中,计算机对花纸进行分色和最后制版主要还是运用PS软件,每套色版可单独显示进行对比和质检。作为位图软件,其功能多样、制图细腻、可调整分色等参数,尤其是适合具有渐变效果的画面;而AI是针对工业标准矢量的图形制作软件,利于日用陶瓷装饰设计中的图形设计和排版创作,更适合设计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的花纸制版设计,并可直观预览一套完整的二维平面设计。通过数字软件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设计思维,更可提升应用软件能力。除了制图软件提高教学效率以外,还可运用各数字问卷调查等手段,学生围绕设计主题展开进行真实的消费市场调研,完成数据统计,进一步设计出受大众喜爱的日用陶瓷产品。(2)企业数字设备辅助教学产业制造的水平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数字机械设备,先进的数字辅助设备可以大大优化提升产瓷区的产业结构。德化产瓷区虽然不如其它产瓷区手工制造、创意集市集中,但极具潜力,其陶瓷工业化水平位于全国领先地位,除了普遍的陶瓷成型工业企业,大批花纸制造企业也引进了多款高质量、高效率的新型数字设备和材料,譬如微电脑网印机、特种丝网印刷机、印刷风干一体机、花纸印刷特种纸等等。在课程开始前期,教师做好企业合作与沟通工作,学生在数字辅助设计图稿后下到企业工厂,经过企业专业人员的协助指导和数字设备的实操学习应用,相关企业数字设备辅助对日用陶瓷装饰设计课程的成果对接,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产区效益。(3)校企合作网络连线点评受到2020年疫情的影响,数字辅助线上教学改变了线下传统教学模式,弥补和优化了线下传统教学的不足,同时大大提升了教育效果与教学质量。按照传统线下教学模式改革,可邀请知名陶瓷企业的资深设计师、总监等技术人员来课堂进行设计指导、技术指导、项目合作进度指导等,甚至是可以参与最后结课的教师共同测评,从不同角度去解决课程问题。但数字辅助的线上教学平台大大促进了这一改革方式,足不出户便可使用钉钉课堂、腾讯课堂等数字软件进行直播讲授、在线互动、翻转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企业与教师、学生三方的沟通时间,企业可以通过线上节约成本,也可以远程对接辅导,通过任务型教学法由企业方提出合作方案主题,要求学生修改设计方案,同时学生提前感受实习与氛围,进一步为日后产瓷区的发展物色满意人才,留住所缺人才。(4)提升实践师资综合能力任课教师的自身审美水平、实践技能水平、教学思想观念等方面,对于培养日用陶瓷装饰设计学生都至关重要。德化产瓷区甚至包括其它产瓷区的高校,线下日用陶瓷装饰类课程教资队伍种类有专业技能型的专职教师、企业单位或坊间专业技师。这两种主要的师资力量在实际教学中各有优缺点,第一类作为专业性的指导教师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与专业技能,过于立足于理论知识且博而不精,专业技能欠精深,实操工艺水平不高,市场实践能力不够。第二类教师具备市场实践经验和工艺技能,但审美水平不够先进,过于片面甚至较传统,过于迎合接地气的市场,且知识素质水平不足。通过这两种主要师资力量和教学效果对比,双方更应该互相学习、加强合作,加强教师实操能力培训或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更注重双师型人才,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在数字辅助生活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数字辅助设计能提供并满足人们更多需求。日用陶瓷装饰设计课程应与时俱进、紧跟步伐、联企活校。近年来,福建德化产瓷区紧紧围绕陶瓷这一支主心骨产业,立足陶瓷技能人才基础和环境现状,着力打造陶瓷产业人才的成长沃土。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陶瓷企业不定期联合举办陶瓷数字化培训班等,将各方面数字化手段应用内化,结合产瓷区本土特色,解决产研学实际问题,提升人才质量。同时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自身能力,充分了解所在产瓷区和社会实际市场趋势,提升审美认知,掌握日用陶瓷装饰设计潮流方向。

参考文献

[1]曾文光,邱镇沪.花纸技术开发在日用瓷装饰中的应用[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9(5):10-12.

[2]程艺鹏.审美活动如何影响日用陶瓷设计[J].陶瓷研究,2019(6):62-63.

[3]应丛丛.“互联网+”时代的陶瓷贴花装饰工艺课程教学改革[J].东西南北,2019(10):226.

[4]夏怡.浅析我国日用陶瓷装饰工艺[J].西部皮革,2020(13):21.

[5]杨晓兰.基于“互联网+”的陶瓷装饰彩绘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陶瓷,20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