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风十篇

时间:2023-03-21 12:23:58

自然的风

自然的风篇1

风和雨一样,都是有色的,它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

春天的风,是绿色的。它使正在冬眠的动物从梦中苏醒过来,唤醒了花草树木,给世界增添了几分美色和生机,让人感觉在天国似的。

夏天的风,是红色的。他把太阳公公的身体吹的炽热,放出万道光芒,使大地更加生机勃勃。不只这样,他把石榴装扮成穿着红色裙子的小姑娘。它称赞荷花姑娘的美,使荷花姑娘的脸微微起红。

秋天的风,是金色的。他把稻谷吹得金灿灿的,像一片万里金沙田一样。吹的梨子和橘子都黄澄澄的。还把香蕉吹得像挂在天上的月牙儿。

自然的风篇2

关键词:自然通风;建筑技术;设计

引言

建筑的自然通风从自然界汲取新鲜空气,改善室内空气组成的过程。通过室内外气流的交换来改变人们居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保证适宜的气候条件,改善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条件。自然通风技术是古代技术和现有技术的整合。自然通风技术日益受到低碳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界的重视。正在研究解决诸如:室外空气通风率的可靠性,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后的分布,室内空气流动和质量分析,室内增压,自然通风建筑湿气的控制,以及室外污染空气进入等问题。

1 自然通风的意义

目前我国对自然通风研究不多,但随着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的不断完善,建筑自然通风必然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自然通风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1)低碳环保可持续,自然通风不会消耗任何不可再生能源,并且带走污浊的空气,改善室内的温度、湿度,改善室内环境;(2)自然通风可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改善室内空气成分,有利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2 自然通风的形成原因

建筑中自然通风的形成是由于建筑开口处的室内和室外两个空间存在着空气压力差,包括风压和热压。

(1) 风作用在建筑面上产生的风压差。当风吹到建筑物上时,在迎风面上,由于空气流动受阻,速度减小,使风的部分动能变成为静压,亦即使建筑物迎风面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在迎风面上形成压区。在建筑的背风面、屋顶和两侧,由于在气流曲绕过程中,形成空气稀薄现象,因此该处压力将小于大气压,形成负压区。如果建筑物上没有开口,气流就从正压区流向室内,再从室内向外流至负压区,形成室内外的空气交换。

(2) 热压作用取决于室内外空气温差所导致的空气容重差和进出气口的高度,当室内气温高于室外气温时,室外空气因为较重而通过建筑物下部的开口流入室内,并将较轻的室内空气从上部的开口排出去。进入的空气被加热后,又变轻上升,被新流入的室外空气所代替而排出。反之,亦然。这样室内外就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换气。

3 建筑设计要求

(1)建筑群的合理布局,合理的建筑朝向和间隔。风吹向建筑后,会在其背面产生涡流区,涡流区在地上的投影称风影,在风影以内,风力弱,风向不稳定,如果一栋房子位于其它建筑的风影以内,便难以借风压通风,因此,在建筑群布局中需考虑风影长度的影响。风影长度主要受风向投射角和建筑物高度的影响。欲使建筑物获的良好的自然通风,周围建筑物,尤其是前栋建筑的风影遮挡情况是决定的因素。要根据风向投射角对室内外风环境的影响程度来选择合理的间距。从室内通风来说,风向投射角愈小,对房间通风愈有利,但屋后的漩涡区较大,为保证后一排建筑的通风,两排房屋的间距要求达到前排建筑物高度的4―5倍。这样大的距离,用地太多,在实际建筑设计中是很难被采用的。当风向投射角从0°加大60°时,风速约降低了50%,对室内通风效果有所减低,而屋后漩涡区的深度却极大地缩短,有利于减少间距,节约用地。综合考虑风向投射角与房间风速、风流场和漩涡区的关系,选定投射角在45°左右是比较合适的。据此,建筑间距以1.3―1.5H为宜。建筑群的布局和自然通风的关系,可以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考虑一般建筑群的平面布局有行列式、错列式、斜列式、周边式等,从通风的角度来看,以错列、斜列较行列、周边为好。建筑高度对自然通风也有很大影响,高层建筑有利于室内通风,高低建筑合理排列对自然通风也有利。

(2)合理的建筑单体平、剖面处理和通风构造措施。在处理单体的平、剖面时,窗设置对自然通风的影响较大,窗的设置主要包括开口的平面位置、高度及进出风口面积比。房间开口的位置和面积,决定着室内能否获得一定的空气流速和室内流场是否均匀的问题。通常情况下,进风口面积愈大,空气流动范围愈均匀;但如果开口距离太近,就使气流导向一侧,室内其它地区会产生涡流现象。进风口的高度也影响者室内气流范围,当进、排风口都在高处时,在人体高度不能产生期望的风速,当采用低进风口和低出风口,或用低进风口高出风口,气流可以作用于人体活动范围,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如用高进风口低出风口,气流仍在高处,不能吹向人体的高度。建筑物的开口面积是指对外敞开部分而言。对一个房间而言,只有门窗是开口部分,当进出口面积相等时,开口面积愈大,进入室内的空气量愈多。出风口比进风口面积大,对室内自然通风更加有利。门窗的装置方法对室内自然通风影响较大,窗扇的开启有挡风或导风作用,装置适宜,则能增加通风效果。建筑的平面与剖面设计,除满足使用要求外,应尽量做到较好的自然通风,基本原则为:①建筑布局采用交错排列或前低后高,或前后逐层加高的布置;②正确选择平面的组合形式,主要使用房间应布置在夏季迎风面,背风向则布置辅助用房,并以建筑构造措施改善通风效果;③利用天井、楼梯间等增加建筑内部的开口面积,并利用这些开口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

4 结语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让我门享受当代文明给我们带来舒适,同时使得我们过分依赖于现代科技方式,又容易削弱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性关系,回归自然,亲和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时下人们共同的呼声。自然通风技术是绿色节能和减少建筑运营开支的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是有利于流行疾病防治和有益于人体的身心健康的技术, 我们应当重视它的推广和应用,在建筑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充分应用自然通风。

参考文献

自然的风篇3

2011年,我参加了一个由澳洲摄影师组织的新西兰摄影团。那次摄影经历让我大大地开阔了眼界和摄影思路。之后,我开始到更多的地方去拍摄。

在拍摄风光的过程中,有两位摄影师兼探索家对我影响很大。一个是澳大利亚的Peter Dombrovskis(1945 C 1996),他是澳大利亚现代风光摄影的先驱,一生都专注于澳洲塔斯马尼亚州的自然风光摄影和地理探索。他那看似不加修饰却非常震撼真实的风光照片给了我极大的灵感,也从此奠定了我将风光摄影和自然探索相结合的摄影之路。美国摄影师兼探险家Galen Rowell (1940 C 2002) ,是另一个对我摄影有较大影响的人。我现在致力于新西兰高山摄影也多是看了他的书籍和摄影作品后所产生的初始动力。他的探险经历以及一套完整的摄影理念和方法至今让我受益匪浅。

国内外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

近些年,我在国内、国外都拍摄过风光,但无论在哪里拍摄,我所遵从的拍摄理念和方法其实都是一样的。不过由于国内外的地理环境差异比较大,特别是天气的差异,也就造成了国内拍出的风光片和国外拍出的看似差别较大, 比如色彩方面,但是,如果我们比较国内和国外的众多风光摄影师的作品,的确会发现两者在审美方式和拍摄手法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可能追溯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上来。

从审美上讲,国内摄影师非常注重整体画面和气氛,对表现出场景之恢宏壮观尤为重视。在国外方面,比较关注细节,很多时候,即使是在拍摄大场景时,也多有考虑选择适当的前景作为整个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审美差异部分源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我们中国文化中比较讲究天人合一,模糊抽象,而西方文化中则注重个体和细节。

另外,从历史上看,在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艺术中,追求真实和个性,将自然现象的物理原则和艺术家的审美视角相结合,是其重要的创作手段。在这样的方法学指导下,对色彩和光影的作用自然要求极为精细。一幅绘画作品通常有着鲜明的色彩对比和光线透视效果,反映出艺术家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知的美学表达方式。这样的审美原则也直接影响了包括摄影在内的西方现代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所以,国外风光摄影对光影和色彩的注重和追求有着它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根源。

与其他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在摄影上,没有对与错的审美观念,多元化只会使摄影变得丰富多彩。在具体的拍摄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拍摄方法和技术。在我个人的摄影历程中,受西方这种强调色彩和光影的审美思维比较大。但是,随着摄影实践的深入,我现在认为只有形成自己的审美视角才能给作品赋予长久的生命力,而这往往是现在众多风光摄影师所忽视的。

滤镜在拍摄中的应用

在拍摄手法上,我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到2010年左右,国外的风光摄影师广泛地用到了各种滤镜技术,如ND镜、渐变镜、偏振镜等,这算是现代风光摄影一个重要的技术进步。在我的印象中,滤镜技术的应用在国内风光摄影师中似乎不是非常普遍。这样从拍摄的效果上看,国外的风光摄影作品一般更细腻地表现了光影的平衡。

不过,现在国内外拍摄手法上的这一差异正在缩小。由于近几年来数码相机在动态宽容度上的大幅度提升,以及以Photoshop为代表的图片后期处理软件的功能增强,很多情形下的光影平衡都可以通过后期来达到,这样使用滤镜来拍摄风光的摄影师近年来渐渐减少。

就我自己来说,目前我依然在风光摄影中经常使用滤镜,一方面是因为个人的拍摄习惯,同时在一些特定情形下,使用滤镜拍摄出的效果仍然是后期处理难以替代的。另一方面,目前国际上主要的专业摄影比赛,对参赛作品的后期都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排斥过度的后期。因此,如果要拍摄出一幅参赛的佳作,滤镜的使用常常成为必须的了。

细腻而复杂的弱光拍摄

在我近期的风光摄影中,我对表现特定场景下的夜空和昼夜交替特别有兴趣,因为夜空下或昼夜交替过程中的色彩光影有着神秘和超现实的气氛。但是由于这些都必须是在弱光条件下拍摄,要把这样的氛围真实而又艺术地表现出来,非常具有挑战性。特别是昼夜交替的过程,远比我们通常理解的日出日落要复杂细腻得多。

为了把弱光下的色彩和光影变化准确地表现出来,除了要掌握通常题材所需要的常规技术外,还要懂得如何利用自然暗光来拍摄天空和地面(前景)。由于天空和前景的巨大光差,两者一般需要以不同的参数分别曝光。不过在特殊情形下,一次曝光也能获得完美的效果。比如,在全月之夜,当月亮从相机的后上方照射过来时,一次曝光可能就行了,“新西兰塔纳瑞卡火山”这幅照片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拍摄的。只有对弱光下的整个画面的所有部分有了较为准确的曝光,才可以充分地将画面的色彩表现出来。

尽量“复原”拍摄现场

目前,不少西方摄影师,也包括一些海外华人和国内摄影师,有一种倾向是通过后期追求作品的超乎自然的色彩和光影效果,以迎合当下大众流行的视觉口味。这和我前面说到的西方摄影艺术中对色彩光影的表现原则不是一回事,不应该混淆二者的本质区别。我个人认为,在现代风光摄影中,虽然摄影师必须通过必要的后期来完成自己对一幅作品的诠释,但是保持最后作品符合当时拍摄现场的基本真实性是摄影与影像绘画的区别。比如,在国家地理等专业摄影竞赛中,要求作品的真实性(authenticity)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近年来,我看到不少风光摄影师,为了追求作品的视觉效果,通过后期置换天空、改变场景光线等手段来加强效果,这已经与我理解的自然风光摄影相去甚远了。

自然的风篇4

1、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晖寸草、春回大地、春兰秋菊、春暖花开、春*撩人、春*满园、春山如笑。

2、天气晴朗,天空万里无云,温暖的阳光洒在人的身上,就像是一位母亲轻轻地抚摸着我们,微风徐徐,波光粼粼,站在美丽的湖边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3、当北风呼啸,山川盛着银装时,冬天来了。辛劳的冬姑娘为麦苗盖上厚厚的棉被,为大地铺上银色的厚地毯,小伙伴们在银色的世界里打雪仗、堆雪人,无忧无虑的跑着、笑着,尽情地游戏着。

4、走进大自然,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梦黄多彩的世界。她多姿多彩、色彩斑斓。它是那样的美妙,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壮丽,又是那样的可爱。我渴望走进自然,因为我爱它;爱它的春夏秋冬,爱它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来吧让我带你走进自然。

5、秀丽、神秘、清新——只有如此来形容玉龙雪山了,对她也只能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来笼统表达我的感受。毛泽东曾描写的北国风光是如此: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那么,玉龙雪山则是玲珑秀美,连绵起伏,给人神奥的朦胧感。在开满黄花的草地上,在一片绿茵的衬托下,“冰清玉洁”的玉龙雪山如她名字般有玉的光泽,龙的庞伟大气。灰灰的天似乎把玉龙雪山分成了好几层,这儿一块明晃晃的亮,那儿是被云雾所缠绕的黯淡的白。某个山峰的边缘上,围着一圈如火焰窜起的苗头般的白雾,这是玉龙雪山所散发出来的光泽,还是她的魅力所在?无人知晓,她,不可向迩,太神秘了……

6、当嫩绿的小草从地里探出头来张望世界时:当杨柳抽出新芽换上新装时;当小燕子站在电线上“叽叽叽”的演奏出春的第一乐章时……,春姑娘来了。她来看望久违的朋友,为它们带来珍贵的礼物---春风、春雨。她让这个春天更美丽,更富有生机。

7、春天,生机勃勃,各种各样的植物被春天唤醒了,树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芽,小草伸了伸懒腰,从土里钻出来,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一路上欣赏着春天迷人的景色。和煦的阳光下,我们自由自在地放着风筝,真是“草上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啊!

8、近处的大树枝叶茂盛。小草叶子又肥又美。小花绚丽多姿。一阵阵风吹来,花、草、树、木,一起奏出了“森林交响曲”,一只只蝴蝶随着“交响曲”跳起了舞呢。

9、春晖寸草、春回大地、春兰秋菊、百花争艳、春暧花开、姹紫嫣红、娇艳欲滴、含苞欲放、万紫千红。

10、春天到了,鸟语花香,花儿们争奇斗艳,鸟儿们“叽叽喳喳”唱着动听的歌,像是在赞美春姑娘。()春雨也“沙沙”的下了起来,在这迷人的仙境中,怎么能少了他呢?小河弟弟也“哗啦啦”的流着,看来他也在欣赏春姑娘布置的一切呢!

11、柳绿花艳、莺歌燕舞、蜂围蝶阵、松鹤延年、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山清水秀、古木参天、云遮雾绕。

12、从近处看树林十分茂盛,浓密的树叶挡住了灿烂的阳光,像片绿色的海洋。小花装点嫩绿的草地,像是在微笑。小河清澈见底,像条蓝色的丝带。河对岸的小草更加富有活力与生气,一个个精神抖擞昂首挺胸,又像是在对小河说:“谢谢你天天伴着我们,使我们不再孤独寂寞。

13、苍山叠障、茂林修竹、清静幽雅、风光旖旎、春风和气、春光漏泄、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华秋实。

14、高山是那么巍峨而高耸,有多少人想到那峰巅观赏那美丽的风光啊!但要想到达那峰巅,必须得通过高山的考验,它是一名精神的考验师,它身上蕴藏着各国的沙石,它是那样的陡峭。崎岖,它只让不怕艰辛,有顽强毅力的人到山顶上观光;而那些半途而废的人们永远看不到山顶的美丽风景。

17、花开富贵、寒梅清香、柳绿花艳、莺歌燕舞、蜂围蝶阵、松鹤延年、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山清水秀。

18、古木参天、云遮雾绕、苍山叠障、茂林修竹、清静幽雅、风光旖旎、春风和气、春光漏泄、春光明媚。

19、美丽的大自然就像一支的动听歌曲,旋律优美而又抒情;美丽的大自然就像一支神奇的笔,有挖掘不完的新奇事物;美丽的大自然又像一首诗,我有着写不完的眷恋。

20、大自然她千变万化,她好似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数学题,深奥无比;她好似一位艺术家,把世间万物打扮得婀娜多姿;偶尔她还似一位脾气古怪的人,一会温柔,一会阴沉,一会暴躁。大自然给予我们无穷的快乐,她的魅力也是无穷无尽的。

21、春深似海、春生秋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笋怒发。

22、大自然真美呀!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像慈祥的母亲怀中抱着几个可爱活泼的小娃娃,让人流连忘返,放眼望去,一座座山连绵起伏,仿佛一条巨龙盘在蓝天下,在青山的映衬下,湛蓝的天空显得格外明洁。站在高山上往下望,成片的森林如同一块碧玉镶嵌在大地上。

23、下雨天气,虽然外面的人都匆匆回家,但是并不寂寞。雨点的声音感觉并没有什么规律,可仔细一听,欢快的乐曲在耳旁奏响,让人心情爽朗。有时还想在雨中激情地奔跑,让烦恼和雨点融在一起挥发掉。大自然是万物之母,她派雨水为植物提供营养,植物们又随着雨点的伴奏,左摇右摆,动人极了!

24、蓝天下面更美丽。远远望去,是一座座连绵超伏的山峰,就像一群保卫国家的士兵那样手拉着手挺立在大草原上。近处一棵棵的大树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巨人站在大地上欣赏着这里的景。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点缀着碧绿草坪,这是多么的美丽。

25、小河清澈见底,在蓝天白云的侄映下,看起来就像一条美丽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26、当秋妈妈忙着为数目披上金装时,秋天到了。一阵凉风吹过,树叶纷纷落下,似蝴蝶翩翩起舞:那红彤彤苹果,黄橙橙的柿子,亮晶晶的葡萄,沉甸甸的稻穗,挺着大肚子的玉米……,以及农民伯伯脸上洋溢的喜悦,构了一幅多么好看的图画,让我们充分感受当了秋的甜秋的香,秋的美。

27、当火辣辣的太阳晒到脊背时,夏天来了。我们走进林间,去倾听小鸟们的歌唱,去和友善的小动物追逐嬉闹:我们走向海边去倾听海的召唤,穿上潜水衣去探寻深海里奥秘:夜深人静时,遥望星空,那满天的星斗似颗颗珍珠镶嵌在天空,闪闪发亮,无限壮丽。

自然的风篇5

其实,这些好听的名字均属于今年7月在我国登陆的几股台风的称谓。据新华社报道,今年第4号强台风“尤特”于7月4号登陆后,造成台湾岛上7位渔民失踪,岛内不少地方因此停航、停工、停课,铁路交通几乎中断。而“榴莲”于7月初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登陆后,也肆虐不断,使许多地方房倒屋塌,树木连根拔起,它经过的地方一片狼藉。7月11日在我国登陆的强台风“潭美”也是“劣迹”斑斑,令人生畏。

台风,是发生于西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热带海洋上的猛烈风暴。您一定看见过江河中的旋涡吧,实际上,台风就是在大气中形成急速旋转的、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据记载,几乎世界上位于大洋西岸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无不受热带海洋气旋的影响,只不过不同地区的人们给它的名称不同罢了。例如,有的称台风,有的称飓风,有的称热带风暴,有的还赋予它浓厚的带有地方色彩的俗名。因此,常引起误会,造成使用上的混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于是确定了以英文字母为字头,以4组少女名称给大西洋飓风命名的办法。有趣的是,在七十年代,美国妇女对这种命名提出了抗议,她们认为,用女人的名字给凶恶的台风命名,是歪曲了妇女的形象。斗争的结果,她们胜利了,从1979年起,便改为用一男一女的名字为台风命名的方法了。

那么台风为什么能造成狂风暴雨、掀起惊涛骇浪呢?为什么在登陆时能造成海啸,甚至能吞没整个城市呢?这是因为台风这个自然界的巨人具有惊人的能量。有人计算过,一次成熟的台风,在一天内所下的雨,大约相当于200亿吨水,由于水汽凝结所放出的热能,相当于50万颗1945年投放广岛的原子弹的能量。正因它有如此大的能量,人类目前又无法约束它,所以它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例如,1956年8月1日,一股强台风在浙江象山港登陆,使4629人在这次意外天灾中丧生。1959年9月26日侵袭日本的“薇拉”台风,将一艘七千吨货轮推上海岸,摧毁了近6千栋房屋,造成4464人死亡,2000人失踪。1970年11月2日,孟加拉湾遭到一次最可怕的热带风暴的袭击,30万人瞬间被夺去生命。1973年的14号台风在海南岛登陆时,它似钢刀一样,将直径90厘米的钢筋水泥墙削成两段。1975年的3号台风在浙江登陆后,已经减弱为一般的低气压,但就是这个低气压移到河南时,竟下了几百年罕见的特大暴雨,使若干个县变成了一片泽国,家园被毁,人畜死亡惨重,连津浦铁路干线也中断了近2个月。据统计,全世界历史上一次造成死亡人数达5000人以上的台风至少有20次,其中死亡达10万人以上的就有7次之多。

台风生成的几个基本条件是: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即使在60米深的海水里,其温度也要高于26.5摄氏度;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在弱低压的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短命”台风从生成到消亡仅仅几个小时或十几个小时。但有的台风从萌生到成熟的时间却很短暂。例如,1967年7月31日在台湾登陆的一次台风,其生成后6小时便在崇武登陆,等到气象台发出警报时,它已经是上门的“不速之客”了,真让人猝不及防!

自然的风篇6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2、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3、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4、九寨沟的水,张家界的山。

5、云下山,地不干。

6、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7、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8、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9、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10、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11、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12、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13、泥鳅跳,雨来到。

14、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15、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16、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17、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18、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19、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0、鸡进笼晚兆阴雨。

21、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22、名泉七十二,趵突天下无(被誉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市,有名泉七十二处,号称“泉城”。在七十二泉中,趵突泉名列首位,人称“天下第一泉”)

23、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24、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25、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26、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27、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28、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29、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30、东风急,备斗笠。

31、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32、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3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34、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35、九寨归来不进沟,九寨归来不看水。

36、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37、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38、星星稀,好天气。

39、云绞云,雨淋淋。

40、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41、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42、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43、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44、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45、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46、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47、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48、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49、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50、星星密,雨滴滴。

51、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52、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53、、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54、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55、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56、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57、不到长城非好汉。()

58、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59、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60、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61、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62、扑地烟,雨连天。

63、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64、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65、星星明,来日晴。

66、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67、泥鳅静,天气晴。

68、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69、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70、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71、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72、不到文殊垸,不见黄山面。

73、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74、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75、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76、泰山天下雄 华山天下险。

77、燕子低飞要落雨。

78、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79、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80、青蛙叫,大雨到。

81、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82、细湖景致六座桥,一枝杨柳一枝桃。(描绘了杭州细湖苏堤的美景。苏堤俗称“苏公堤”,贯穿西湖南北,筑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圃、跨虹六座石拱桥,以使内外两湖湖水相通。堤上遍植杨柳,间植桃花,桃红柳绿,相映成趣。)

自然的风篇7

关键词:人防工程 自然冷源 坑道式

 

0 引 言 人民防空工程是战时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存城市战争潜力的基础,是赢得反空袭斗争胜利的可靠保障。我国人民防空建设的方针是:长期坚持,重点建设,平战结合[1]。近十多年来,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人防建设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平战结合的长期实践表明:人防工程机械通风降湿系统运转能耗大,成本费用高的问题,是阻碍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实践中我们尝试利用自然通风和利用自然冷源[2]替代冷冻机制作的冷源来完成坑道式人防工事部分降湿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山体坑道式人防工事冬暧夏凉,冬季工事外气温低、空气容重大,工事内气温高、空气容重小,容重小的热空气上升,从工事的高口部流出,容重大的冷空气从工事低口部进入补充,同时又被工事暧壁面加热变轻上升,从高口流出。如此不断地补充、加热、上升、排出,循环不止,就形成了冬季由热压造成的自然通风,即:低口进、高口出。夏季工事外气温高、空气容重小,工事内气温低、空气容重大,容重大的空气从工事低口流出,容重小的空气从高口进入补充,同时又被工事的围护结构冷却变重下降从低口流出。如此不断地补充、冷却、下降流出,循环不止,就形成了夏季由热压造成的自然通风[3],即:气流方向是高口进、低口出。利用山体坑道式人防工事高低口部和沿通道局部呈大厅式的使用现状,采用大断面全坑道自然通风的方式,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的送风量和换气次数。但在室内外温差不大的季节,要加强局部机械排风。自然通风适用于人防工事的平时通风和战时清洁式通风,不能用于战时过滤式和隔绝式通风,而战时过滤式通风和隔绝式通风还需要通过局部排风系统的平战转换措施来实现。

在春夏高温潮湿季节,人防工事自然通风不可能满足温度≤28℃、相对湿度≤70%的要求[4]。必须对室外新风进行降湿处理。夏季山体岩石温度一般保持在18~20℃,充分运用这一自然冷源,将自然通风进风坑道作为专用道,让室外新风在此段风道内冷却,当室外新风相对湿度为80%时,每温降1℃,降湿量约1.5g/kg干空气,可减轻机械降湿负荷,但是设置辅助降湿机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自然冷却降湿量有限,而且自然冷却后的新风相对湿度较大,不能直接送入使用房间。

2 工程实例 2.1 工程概况

某山体有一、二两层坑道式人防工程(见图1),高差38米,由一条竖井(未被复毛洞)连接,二层工事(200米长未被复毛洞)平时闲置,一层平时使用,总使用面积约6000平方米。该工事原分别设有三套机械通风降湿系统,共有LCT——25调温降湿机8台、GS——20降湿机4台,配用电机总功率148KW,除去送排风机和照明设备等用电量不计,仅降湿机用电(按每天运行8小时计算),日耗电量就达1184度,月运行费用约17000元(年平均电价0.48元/度),用户难以承受,常常甚至营业时都不开通风降湿设备,致使工程内电器、金属管道、风机和降湿机等设备锈蚀严重,甚至影响到人防专用防护密闭门、防爆波阀门等防护设备的正常启闭,削弱了人防工程的防护功能,平战结合效益不佳。

2.2 系统改造及效果

自然的风篇8

关键词 热压风压 通风设备 节能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通风设备作为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的机械设备,其耗电量占全国总耗电量10%左右【1】。在当今资源缺乏、电力紧张的情况下,合理选择通风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通风主要是通过热压、风压或二者共同作用完成的【2-3】。它可以促进空气流动,不消耗动力,是一种经济的通风方式。若能够合理利用这一通风方式,可以获得较大的通风换气量,从而可减少通风设备容量。本文从理论出发,结合具体工程,研究分析了自然通风对通风设备选择的影响。

1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计算方法

1.1自然通风的计算方法

自然通风的计算主要包括三部分:热压单独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计算、风压单独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计算和热压、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计算【4-5】。

为了方便计算,建立建筑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1-1断面表示窗口,2-2断面表示表示烟道出口。烟道出口与窗口中心高差为h,窗口外侧静压为p1,内侧静压为,烟道出口外静压差为p2,内侧静压为。设室外空气温度为tw,空气密度为ρw,室内空气温度为tn,空气密度为ρn,且,tn>tw,ρn<ρw,假定只有1-1断面与2-2断面两个空气进出口。

1.1.1热压单独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计算

图1中1-1断面和2-断面热压差为

Δpr2-Δpr1=gh(ρw-ρn)(1)

式中Δpr1和Δpr2分别为热压单独作用下窗口1-1断面和烟道出口2-2断面的内外压差,Pa。

1-1断面和2-2断面连续性方程为

μ1F1=μ2F2(2)

式中μ1和μ2分别为1-1断面和2-2断面处的流量系数;F1和F2分别为1-1断面和2-2断面处的面积,m2。

联立式(1)和式(2)可得

Δpr1= (3)

Δpr2=(4)

1.1.2风压单独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计算

某一建筑物周围的风压分布与该建筑的几何形状和室外方向有关。风向一定时,建筑物结构上某一点的风压值pf(Pa)可用下式计算【6-7】:

pf=k(5)

式中k为空气动力因数;νw为室外空气流速,m/s。

但是k值要在风洞内通过模拟试验求得,所以对现场和设计应用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有关规定计算风压值,计算如下:

wk=βzμsμzw0(6)

式中wk为风荷载标准值,kPa,βz为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1+,其中ξ为脉动增大系数,υ为脉动影响系数,φz为振型系数;μs为风荷载体系数;μz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w0为基本风压,KPa。

所以,

wk1=βz1μs1μz1w0(7)

wk2=βz2μs2μz2w0 (8)

式中下表1,2分别代表窗口1-1断面和烟道出口2-2断面。

1.1.3热压、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计算

某一建筑物受到风压、热压同时作用时,风压与热压在同一平面是简单的代数叠加,可以完全分解,风压不影响建筑物内热压本身的压力特性。由此可得

Δp1=Δpr1+wk1(9)

Δp2=Δpr2+wk2 (10)

式中Δp1为热压、风压共同作用下窗口1-1断面内外压差,即-P1,Pa; Δp2为热压、风压共同作用下烟道出口2-2断面内外压差,即-p2,Pa。

1.2机械通风的计算方法[5]

G= (11)

式中G为通风量,kg/s;Q为室内余热量,KJ/s;c为空气的比热容,KJ/(kg·°C);tp为排出空气的温度,°C;t0为进入空气的温度,°C。

P=p1+S (12)

式中 p为风机提的压力,Pa;S为阻抗,kg/m7;为流量,m3/s。

2工程实例

2.1工程概况

江苏省南京市某厂房主体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基本计算数据见表1。

表1 工程基本计算数据

厂房(长×宽×高)135m×45m×26.6m

冬季热力车间内空气平均计算温度30°

冬季热力车间内空气密度1.165kg/m3

冬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 0°C

冬季室外空气密度 1.293kg/m3

热力车间窗户个数 10个

热力车间每个窗户面积 5.0m2

热力车间每个窗户流量系数0.4

烟道出口面积 0.64m2

烟道出口流量系数0.8

热力车间的余热量526.5KJ/s

排出空气温度35°

2.2建立计算模型

现以1层热力车间与烟道作为研究对象,其计算模型见图1,其中窗口1-1断面中心到热力车间地面的距离为1.6m,窗孔1-1断面中心到烟道出口2-2断面的距离为h=25m。

2.3自然通风的计算方法与机械通风的计算方法

2.3.1自然通风的计算方法

2.3.1.1热压单独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计算

根据式(3),(4)得,

Δpr1==0.019Pa

Δpr2==31.379Pa

2.3.1.2风压单独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计算

根据表1数据经推导得到的数值列表于表2中。

表2 推导数值

——————————————————————————————————

W0/kPa βz μsμz

——————————————————————————————————

1-1断面 0.41 0.8 1

2-2断面0.41-0.6 1.335

——————————————————————————————————

注:该工程处于B类地区,且高度小于30m,高宽比小于1.5,所以βz=1。

由式(7),(8)可得wk1=1*0.8*1*0.4*103Pa=320.0Pa,wk2=1*(-0.6)*1.335*0.4*103Pa=-320.4Pa,

其中正号表示风压作用方向垂直建筑物表面指向建筑屋内,负号表示风压作用方向垂直建筑物表面指向建筑屋外。由于室外风的风速和风向是经常变化的,为了保证自然通风的设计效果,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的规定,在实际计算时,仅考虑热压作用,风压一般不予考虑,但是必须定性的考虑风压对自然通风的影响。这里风压组合值按频遇值取0.4[1],所以修正后的1-1断面风荷载值wk11 和2-2断面风荷载值wk22分别为

wk11=0.4βz1μs1μz1w0=0.4*320Pa=128Pa。

wk22=0.4βz2μs12μz2w0=0.4*(-320)Pa=-128Pa。

2.3.1.3 热压、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计算

由式(9),(10)可得Δp1=Δpr1+wk11=0.019 Pa+128 Pa=128.019 Pa, Δp2=Δpr2+wk22=31.379 Pa+128.160 Pa=159.539 Pa.

图2~4分别表示热压单独作用下余压沿高度的变化,风压单独作用下余压沿高度的变化,热压、风压共同作用下余压沿高度的变化。

烟道出口2-2断面,考虑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其排风量和风速分别为

G2=μ2F2=0.8*0.64m2*=9.871kg/s,

V2=μ2=0.8*=13.240m/s。

2.3.2机械通风的计算方法

根据式(11),(12)及文献[7]得,G=

P=p1+S=0+0.195kg/m*

3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比较分析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最终参数比较见表3.

表3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最终参数比较

——————————————————————————————————

压力/Pa 流量/(kg/s)

——————————————————————————————————

自然通风159.539 9.871

机械通风31.871 14.894

——————————————————————————————————

由表3可知,自然通风的压力比机械通风要求的压力要大的多,而流量却小。机械通风所要求的压力是是为了保证空气输配过程中消除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所以自然通风提供的压力是完全可以克服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利用热球风速仪对现场进行测量,烟道出风口的风速保持在6.4~15.6m/s,这是因为室外风压和温度的变化影响而导致的。

4结论

对于该工程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所提供的压力(自然通风的压力为159.539Pa,机械通风的压力为31.871Pa),但是流量不够(自然通风的流量为9.871kg/s,机械通风的流量为14.894kg/s)。所以可以在利用自然通风的同时,增加备用通风设备,同时可以配套设置通风设备变频器,一同工作更加节能,日常工作时不必完全启动通风设备。有条件时应利用自然通风以减小通风设备的容量,降低初投资及运行费用,减小能源浪费,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09-2001建筑结构载荷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宋晔皓。利用热压促进自然送风——以张家港生态农宅通风计算分析为例【J】。建筑学报,2000(12):12-14

刘何清,徐志胜,室外风压、火风压对建筑物中和面位置的影响[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12(2):72-75

孙一坚。工业通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Givoni B. Comfort, climate analysis and building design guidelines[J]. Energy and Buildings,1992,18:11-23

自然的风篇9

关键词:自然通风 原理 优势 地域建筑 设计

在今天全球能源紧张、节能压力增大、空气品质恶化,人们不得不从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的气候适宜性技术,自然通风这种古老而有效的技术在今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空调的产生,使人们可以主动地控制居住环境,而不是象以往一样被动地适应自然;空调的大量使用,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应用。而在空调技术得以普及的今天,迫于节约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的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技术。

一、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

通常意义上的自然通风指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开口,产生空气流动。这种流动直接受建筑外表面的压力分布和不同开口特点的影响。压力分布是动力,而各开口的特点则决定了流动阻力。就自然通风而言,建筑物内空气运动主要有两个原因: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密度差。这两种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共同起作用。

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压力差。如果风在通道上遇到了障碍物,如树和建筑物,就会产生能量的转换。动压力转变为静压力,于是迎风面上产生正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5-0.8倍),而背风面上产生负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3―0.4倍)。由于经过建筑物而出现的压力差促使空气从迎风面的窗缝和其他空隙流入室内,而室内空气则从背风面孔口排出,就形成了全面换气的风压自然通风。某一建筑物周围风压与该建筑的几何形状、建筑相对于风向的方位、风速和建筑周围的自然地形有关。

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是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引起的,这就是所谓的“烟囱效应”。由于温度差的存在,室内外密度差产生,沿着建筑物墙面的垂直方向出现压力梯度。如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建筑物的上部将会有较高的压力,而下部存在较低的压力。当这些位置存在孔口时,空气通过较低的开口进入,从上部流出。如果,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气流方向相反。热压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开口处的高度差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而在实际中,建筑师们多采用烟囱、通风塔、天井中庭等形式,为自然通风的利用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得建筑物能够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3、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在实际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自的作用有强有弱。由于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因此建筑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风压和热压作用相互补充,密切配合使用,实现建筑物的有效自然通风。

4、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以实现自然通风。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

二、自然通风技术的优势

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普遍采取的一项改革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系统。而这一取代过程有两点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当室外空气温湿度较低时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气体,达到人体热舒适,即使室外空气温湿度超过舒适区,需要消耗能源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也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新风,而省去风机能耗,且无噪声。这有利于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是可以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新风),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三、自然通风系统设计中的限制性条件

(一)室内得热量的限制

应用自然通风的前提是室外空气温度比室内低,通过室内空气的通风换气,将室外风引入室内,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很显然,室内、外空气温差越大,通风降温的效果越好。

(二)建筑环境的要求

应用自然通风降温措施后,建筑室内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室外环境进行调节,除了空气的温、湿度参数外,室内的空气品质和噪音控制也将被室外环境所破坏。根据目前的一些标准要求,采用自然通风的建筑,其建筑外的噪音不应该超过70dB;尤其在窗户开启的时候,应该保证室内周边地带的噪音不超过55dB。同时,自然通风进风口的室外空气质量应该满足有关卫生要求。

(三)建筑条件的限制

应用自然通风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上应该参考以上两点要求,充分发挥自然通风的优势。

1、建筑位置

周围是否有交通干道、铁路等一般认为,建筑的立面应该离开交通干道20米,以避免进风空气的污染或噪音干扰;或者,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将靠近交通干道的地方作为通风的排风侧。地区的主导风向与风速根据当地的主导风向与风速确定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特别注意建筑是否处于周围污染空气的下游。周围环境由于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不同,对建筑通风系统的影响也不同,特别是建筑周围的其它建筑或障碍物将影响建筑周围的风向和风速、采光和噪音等。

2、建筑形状

形状建筑的宽度直接影响自然通风的形式和效果。建筑宽度不超过10米的建筑可以使用单侧通风方法;宽度不超过15米的建筑可以使用双侧通风方法;否则,将需要其它辅助措施,例如烟囱结构或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的混合模式等。

3、建筑内部设计

层高比较大的层高有助于利用室内热负荷形成的热压,加强自然通风。室内分隔的形式直接影响通风气流的组织和通风量。建筑内竖直通道或风管可以利用竖直通道产生的烟囱效应有效组织自然通风

4、室内人员

自然的风篇10

【关键词】自然通风 建筑设计 建筑节能

一、引言

通风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减少建筑对能源的使用,确保其能够和环境有效地协调,成为了符合其基本功效之后的最主要的追求。在当今的设计里,不但重视其自然通风工艺,最主要的是看中把这个传统的手段和所处地区的气候特征等多种要素融汇到一起进行分析,得到多层面的,综合的建筑工艺。总之,自然通风技术作为一种生态技术,相信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发展,自然通风这种廉价、健康的通风方式将会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到建筑设计中去。

二、自然通风的意义分析

目前,许多建筑中都开始使用自然通风技术,之所以大力推崇此项技术,就是为了用其带替空调体系,降低能耗。在此步骤中有两项内容是非常关键的。首先是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在外界的温度以及湿度等非常小的时候,它能够在不使用能源的状态下进行降温减湿活动,将室内的温度和水分降低,确保给人一种舒适感。它不仅能够降低对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而且是一种完全和谐的发展理念。其次是能够带来非常清新的新风,对于提升人的身心健康来讲意义非常的重大。目前空气质量下降的关键问题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新风进入其中。长时间的使用空调,引发了许多问题,使用自然的通风能够将屋内的不清新的气体去除,而且还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

三、自然通风的原理

建筑的自然通风从动力来源上可分为完全自然通风和机械辅助自然通风两种模式。而完全自然通风的有两个主要的原因: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密度差。则自然通风的原理有以下几点:

1.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压力差,而风压作用下则是指利用建筑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压力差来实现空气的流通。当有风从左边吹向建筑时,建筑的迎风面将受到空气的推动作用产生正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5-0.8倍),而背风面上由于受到空气绕流影响产生负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3-0.4倍)。这样就形成了全面换气的风压自然通风。但需注意的是,某一建筑物周围风压与该建筑的几何形状、建筑相对于风向的方位、风速和建筑周围环境有关。

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是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引起的,就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建筑物上部设排风口,排出室内被污染的空气,吸入室外新鲜的空气。由于温度差的存在,室内外密度差产生,沿着建筑物墙面的垂直方向出现压力梯度,如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建筑物的上部将会有较高的压力,而下部存在较低的压力。当这些位置存在孔口时,空气通过较低的开口进入,从上部流出;如果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气流方向相反。热压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开口处的高度差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在设计中,可利用建筑物内部贯穿多层的竖向空腔,如楼梯间、中庭、拔风井、管道井等,满足进、排风口的高度差,将建筑各层的热空气排出,使得建筑物能够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与风压自然通风相比较,热压自然通风更能适应常变的外部风环境。

3.风压、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在实际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自的作用有强有弱。由于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如同一建筑物,迎风面下部热压,风压作用的方向一致,进风量要比热压单独作用时大,如果迎风面上部的风压大于热压,就不能从上部开口排气,相反将变为进气,进成倒灌。但由于室外风速,方向甚至在一天内也变化不定,为了保证自然通风的效果,风压在计算中一般均不予考虑;不过由于风压是客观存在的,故定性地考虑风压在自然通风中的影响,使风压和热压作用相互补充,密切配合使用,仍是必要的。

4.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在一些大型建筑设计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以实现自然通风;且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可借助一种机械辅助方式加速室内通风。

四、实现自然通风的方式与设计理念

通风是建筑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它能降低建筑能耗,使建筑的室内环境和自然环境达到动态的平衡,将是建筑在满足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和美学要求后应追求的更高、更完美的目标。

1.合理控制建筑布局与设计体型

建筑布局受很多因素控制,不同布局的建筑群和建筑体型对于自然通风的效果影响很大。从生态的角度上,影响布局的主要因素有阳光与风向。防止单体建筑吸热与太阳辐射过度的同时,应该尽量使建筑的法线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对于建筑群体,若风沿着法线方向吹向建筑,会在建筑物背风面形成很大的漩涡区,对后排建筑的通风不利。所以在建筑设计中要根据风向投射角对室内风速的影响来决定合理的建筑间距,同时还要结合建筑群体布局的改变以达到缩小间距的目的。在单体设计中还应结合总体布局对建筑的体型,包括进深、高度、面宽乃至形状等实行一定的控制,解除前幢建筑对后幢建筑通风的影响。

2.优化设计建筑物门窗开口

建筑物开口的配置以及开口的尺寸、窗户的型式和开启方式、窗墙面积比等的合理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动以及通风效果。若进风口大,则流场大;进风口小,流速虽然增加,但是流场缩小。根据实验研究,当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时,开口大小为地板总面积的15%~25%时,通风效果最佳。另外进风口与出风口应相对错开位置,这样可以使气流在室内改变方向,使室内气流均匀,通风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