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教师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4-04-03 11:50:10

高级教师管理办法

高级教师管理办法篇1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101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教育部令25号)精神,加强民办教育规范管理,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民办教育规范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充分肯定民办教育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我省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民办教育已经成为全省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对于增加教育多元化投入,推动教育改革,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国家培养各类适用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成绩必须给与充分的肯定。要进一步认真落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落实民办教育有关的扶持法规和政策,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2.清醒看到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些民办学校(含民办幼儿园,下同)在招生、管理、教学等方面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些民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法人财产权未落实,办学行为不规范。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要认真贯彻党的*届六中全会关于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要求,在发展中加强规范,在规范中促进发展。要对民办教育中存在的不规范、不稳定、不重视的问题认真开展排查和整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把规范民办教育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切实建设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

二、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责任

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全省民办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全省民办教育的发展;负责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以及经其批准设立的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和年检;总结推广办学经验,表彰、奖励对发展民办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省教育行政部门设立民办教育管理办公室,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统筹管理全省民办教育。

2.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职责。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办教育的统筹管理与综合协调,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民办教育发展政策、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民办教育的各项奖励、扶持政策;按照规定权限及时办理民办学校的审批、申报事项;组织实施对民办学校的办学评估、财务监管、年度检查;做好民办学校的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三、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设置标准

1.民办学校设置基本标准要求。举办民办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举办民办学校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政策规定的其他相应条件。

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和条件执行。申请举办民办学校应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提交申报材料。审批机关应当认真审核申办者资格、资金来源,考察办学条件是否符合设置标准,严格把关,按程序审批。对办学条件达不到要求,办学资金没有保障或以营利为目的不予审批。

申请举办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要有规定面积的自有用地,提供校园《建设用地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没有达到自有用地面积标准的不予审批。

2.民办学校审批权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民办学校设置委员会,按照下列权限审批和管理。

(1)实施本科教育以及师范、医药类专科教育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2)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省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3)民办普通高中、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4)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民办幼儿园以及文化教育类非学历培训机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3.民办学校的登记。批准设立的民办学校,应凭《办学许可证》及时到有关部门办理非企业法人登记、组织机构代码、收费许可、国税地税登记、开设银行基本帐户等手续。

4.民办学校的变更。民办学校的分立、合并、终止,在依法进行财务清算后由举办者提出,经民办学校理事会、董事会同意后,报审批机关批准。

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同意,民办学校不得自行设立分支机构。

民办学校举办者的变更,在依法进行财务清算后由举办者提出,双方履行签字手续,经民办学校理事会、董事会同意后,报审批机关核准,并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四、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建设和谐校园

1.建立健全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机构。民办学校要依法建立健全理事会、董事会等决策机构,推行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网络、安全、稳定等各项管理制度。民办学校校长要依法独立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民办学校要依法建立健全教师、学生申诉渠道,依法妥善处理教师、学生的申诉。

2.建立健全民办学校党团组织。民办学校凡有3名以上正式中共党员的须建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一般要建立党的基层委员会,选配好党组织负责人。共青团组织的建设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要求进行。

3.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例配备辅导员。

4.建立民办高校督导专员制度。省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我省民办高校的实际,制订民办高校督导有关规定,向民办高校委派督导专员;督导专员要监督、引导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依规办学,保证办学质量,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工作建议,同时承担有关党政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五、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财务和资产监管制度,切实防范办学风险

1.依法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民办学校的借款、向学生收取的学费、接受的捐赠财产和国家的资助,不属于举办者的出资。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办学积累等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并分别登记建账,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或侵占民办学校的资产。

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的资产必须于批准设立之日起一年内过户到学校名下;资产未过户到学校名下前,举办者对学校债务负有连带责任。学校存续期间不得以任何方式和名义抽逃资金和挪用办学经费。

2.依法规范民办学校财务管理。民办学校应当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要求,遵照国家关于学校财务制度、会计制度的规定,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编制会计报告。

从事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具备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3.规范民办学校收退费行为。民办学校对受教育者收取学费等费用,要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物价部门批准(备案),并向学生进行收费公示。学校要按照物价部门审批或备案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学习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按学期或学年收费;学习期限在一年以下的,按实际学习期限和标准收费。严禁任何学校和单位自立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和跨学年收费。民办学校收费应使用财税部门规定的统一票据。

民办学校学生退学退费应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得拖延、推诿。对拒不执行退费规定的学校和单位,根据情节轻重,教育主管部门应依法予以处罚,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4.加强对民办学校的财务监管。教育主管部门对其批准设立的民办学校要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和工作指导。建立学校财务状况定期报告制度,定期组织财务状况审计;学校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应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查鉴定。学校的年度检查,要重点检查学校执行财务、物价政策的情况,学生收费、退费情况,资金、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财务管理混乱,弄虚作假,抽逃办学资金等情节严重的,要依法终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

六、建立和完善民办学校招生广告备案制度,切实加强民办学校招生管理

1.依法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应当按照办学许可证核定的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办学层次、办学类型等组织招生工作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未经教育主管部门许可,不得在办学许可证核定的办学地点之外办学,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不得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

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必须载明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办学性质、招生类型、学历层次、专业设置、学习年限、收费项目和标准、资助政策、退费办法、招生人数、证书类别和颁发办法等。

2.建立健全民办学校招生广告备案制度。学校刊登、张贴、招生广告和招生简章,必须按照规定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宣传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夸大其词,不得作虚假许诺,更不得作带有欺骗性、诱惑性、模糊性的失实宣传。的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必须与备案的内容相一致。未经备案的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不得。

凡实行跨省招生的学校,须经学校所在省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进行。

七、加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1.切实加强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民办学校聘用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学校应与聘用的教师签订聘用合同,保障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按有关规定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学校聘用的管理和其他行政人员,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履行聘用方应负的责任。经批准聘请外籍教师的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选聘教师。民办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的个人档案,做好教师的各项考核工作。

支持符合条件的教师申报职称和科研项目,表彰、奖励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人员,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民办学校教师要按相关要求参加继续教育。

依法对教师进行管理,切实维护民办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得随意解聘教师。对出现重大过错不再适合担任教师工作的人员,应当依法履行相应的解聘手续。

2.建立健全民办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办学层次、专业设置与办学规模,不断加强和改善办学条件,建立相应的教学、实验、实习设施和生活、运动场所,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从事学历、学位教育的民办学校,要按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基本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计划,保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包括实验和实习课),不得随意缺课、漏课、删减课时。未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延长或缩短节日、假日时间。

3.加强民办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民办学校要按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要求对学生实施管理,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严格校风校纪,严格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考风考纪,准确、完整记录、管理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时为学生办理毕(结)业手续。

八、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年度检查制度,保障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1.建立民办学校年度检查制度。为加强和规范民办教育的管理,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自*年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管理权限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年度检查制度。年度检查工作于次年3月上旬完成,在办学许可证副本上加盖年度检查结论戳记。年度检查时,民办学校要向教育主管部门提交年度学校自查报告、财务审计报告和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年度检查主要内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年度检查的主要内容:

(1)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

(2)党团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情况;

(3)和谐校园建设、安全稳定工作的情况;

(4)按照章程开展工作的情况;

(5)办学条件基本情况;

(6)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7)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8)招生广告备案和宣传及收退费情况;

(9)财务收入支出情况或现金流动情况;

(10)法人财产权的落实和资产管理情况。

其他类型民办学校年度检查可参照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年度检查的主要内容执行。

3.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管。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出现以下行为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可给予减少招生计划或者暂停招生的处理:

(1)学校资产不按期过户的;

(2)办学条件不达标的;

(3)未经备案的招生简章和广告的;

(4)年度检查不合格的;

(5)其它违法违规招生办学行为的。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其他民办学校的监管和处理,可以参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的监管和处理办法。

4.建立民办学校督导评估和信息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建立对民办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对民办学校进行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评估。

高级教师管理办法篇2

一、专题转制升本教学类档案材料的情况汇总

根据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通知中提出了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共有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8个,观察点38个。7个一级指标中均涉及到教学档案,18个二级指标中有15个涉及到教学档案,38个观察点中有25个与教学工作密不可分,从我院改制办移交专题转制升本的88盒档案来看,我院评估材料分别从专业设置、师生比、师资结构、教师荣誉、学生实习实训场所、市级教学成果、部级市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质量控制、培养方案、教学效果、教学管理制度、学风建设、学生素质拓展等方面着手。从表1可见,教学类档案占评估材料的86.4%,说明教学类档案在学院转制升本中的重要性,做好教学档案既是学院档案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务处作为教学工作的牵头部门,如何利用部门职能功能,做好教学档案服务教学,是阐述的重点。

二、教务处做好教学档案工作,服务于教学

高校教学档案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管理与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等诸项活动的原始教学记录,是教学活动从计划到组织,从规划到落实,从预测结果到信息反馈,它是普通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真实写照。

(一)做好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档案从我院转制升本的评估材料88盒档案中,教学质量控制有8盒,占9%,可见教学质量控制的比重。众所周知,教学质量始终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院制定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实施办法》《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关于开展学年度系部级教学工作考核的通知》以及期初、期中、期末检查等文件和办法,建立和坚持实施“三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全过程的教学工作检查,全方位的系部教学工作考核。我院实施系部级教学工作考核,突出了规范管理,保证了教学正常运行,加强了教学基本建设,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互评以及系领导评价等,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全民参与,这样就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务处制定了学年度系(部)级教学工作考核的办法,通过对教学单位的全面考核,进一步规范院系的教学工作;制定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学检查规定》,明确了开学、期中、期末检查以及随机抽查的办法和具体内容。学院狠抓教学质量,每两年举办一次“优秀教案”、“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鼓励教师注重教学基本环节,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学院每两年举行一次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我院开展了“五说”(即书记院长说办学、教务处长说教学、系主任说专业、教师说课程、学生说学习)系列活动,组织了教师说课竞赛,在全院范围内营造了教师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的良好氛围。这些教学工作包括了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时间段,教学工作落实后都以档案保存,系统的教学质量控制档案真实反映了教学质量监控的全过程。复杂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档案,需要教学质量科花点功夫整理档案,把学生评价、督导听课的意见和建议汇总成册,反馈给教学单位及任课教师,既是我们考核教师的佐证材料,同时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科要根据这些重要的教学档案来探究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案。教学质量科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有效评估,而评估的主要依据就来自于教师的教学执行计划、教案、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等,把这些资料装订成册,建立档案,有利于教学质量科做好监督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工作。

(二)做好学科专业建设档案我院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专业建设为通览,坚持把教学作为提高学院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点和关键。在学院改制评估材料中,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共7盒档案,占整个评估材料的8%。学院与时俱进,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先后撤销了“声像技术”等人才需求趋于饱和的专业,新增了“学前教育”、“动漫设计与制作”、“小学教育”、“商务英语”、“食品质量与安全”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人才需求紧缺专业。目前,我院已基本形成了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师范类和服务地方第三产业的应用类两大专业群。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重庆市高职教育示范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经济信息管理、物业管理、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5个专业被批准为市级高职教改试点专业。这些学科专业的建设,有利于优化学科,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通过查阅招生就业处移交的档案,我院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0%左右,略高于重庆市同期平均水平。通过做好学科专业建设档案,既是教学本科评估的需要,同时又是下一步我院申请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需要。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专业评审是在硬件保证的情况下评审学校本科办学的基本质量,是对学校本科办学资质的认定,对学校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见,学科专业建设档案在申请学士学位授予权中占有相当分量。

(三)做好日常的学籍管理及等级考试档案工作教务处教学档案除了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质量工程、精品课程等宏观的档案,还有常规的档案管理就是学籍管理及等级考试档案。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成绩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最直接关心和关注的,最能直观感受的,所以对于等级考试科来说,教学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也非常重要。我院作为师范类学校且在向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每学期学校都有很多不同的考试,如:期末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专业四八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书法等级考试、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等等。这些考试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些考试的档案资料也是学生们经常要查阅利用的。从查阅档案的类别统计表4可以看出,学籍类档案的查阅占整个查阅的55%,学籍类查阅主要是学生毕业证遗失补办、核实学历证明、出国留学、过级证明(英语四六级、计算机、普通话、书法等过级证明)、部队深造、考研等都需要查阅学籍档案,因此教务处运行科做好日常的学籍管理及等级考试档案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不管是教学质量科、考试考务科,还是教务处的其他科室,都有利用档案资料的需求和存档的必要,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能够方便各科室利用所需资料,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从我院改制办移交的教学评估档案来看,它不仅仅只是来源于教务处,还来源于学校其他部门,尤其是教学单位。因此,教学档案需要在教务处的宏观指导下,携手系部教学部门做好档案工作。

三、教务处联手教学单位做好教学档案工作

(一)教务处健全规章制度,有效指导教学档案工作教务处教学档案的宏观管理,需要制度保障,学院要完善规章制度来保障教务处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的拟定,需要根据高校教学档案的特点制定出可操作、便于执行的管理制度。有效的规章制度是教务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依据。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之一。学院以加强规范管理为目标,以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基本原则,以相关法律和法规、教育政策为依据,以依法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的宗旨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使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我院相继制定和完善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改项目管理办法》《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课程学习及考核管理办法》《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特色专业建设》《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自编教材管理规定》等教学管理制度,有了规章制度的保障,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才得到迅速提高,因此,健全规章制度对于有效管理教学档案发挥重要作用。在规章制度的保障下,教学处对教学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各二级院系在教务处的统筹安排下,对档案工作有了大体的了解,便于教学档案的归档工作。

(二)院系教学部门实行全员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实行教学档案的全员管理,有利于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我院岗位职责对各部门都有明确的要求,对教务处各科室、二级教学部门教师各自承担的角色都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其中教学处是“领导的助手和联系各系主任和教师的桥梁”、各系主任“是联系各系教师的纽带”,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是“教学管理的总指挥”。具体操作就是每位教师将本学期所上课程教学日志、教案等交给教学秘书,教学秘书负责检查验收各类教学材料并进行归档管理;各系分管教学主任负责期中教学检查材料、毕业论文、听课记录、实习实训安排等材料的检查验收,在期末或者学年度末按照教学档案管理的相关文件,部分交学院教务处,部分系上留存查阅,通过这样管理模式,教学单位任课教师、教学秘书、分管教学的系主任的通力配合,确保了教学档案的归档。

高级教师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二级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21-02

自2003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200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后,民办教育已经逐步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民办高校中有5所具有专业硕士招生资格,近50所本科院校,这些院校的规模都在万人以上,有些民办高校规模达3万人。民办高校发展已经到了关键转型期,面临生源数量进一步下降、办学资金来源单一、优秀师资大量流失、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科研与社会服务功能薄弱及社会声誉下降等风险,但是外部约束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也在逐步解除。民办高校需抓住机遇,加强内部治理,固化和放大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探索出一条有别于公办大学、有利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是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在民办高校中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是加强民办高校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民办高校推进校院两级管理的优势

1.体制机制灵活。民办高校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内部管理机构精简,办学负担轻,容易集中办学资源强化办学特色,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多元化,针对社会需求开设专业,教师聘任机制灵活,教师队伍年轻,可塑性强。这些都是公办院校不具备的优势,也是成功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必要的基础。

2.强调目标管理。民办高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管理经验,探索管理方式。尤其注重强化目标管理,如招生目标、就业目标、教学质量目标及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等,在管理中将各项工作的目标进行量化分解,责任到人,促使全校教师艰苦奋斗,整合校内外资源,取得今天的成绩。

3.注重教师绩效考核。民办高校教师聘任机制灵活,并建有不合格教师的淘汰退出机制,在如何评价教师的业绩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4.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的管理者经验丰富。这些院长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都直接参与过招生就业、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尤其在教学管理方面研究深刻,管理实战经验丰富;组建具有很强战斗力的工作班子;调动全院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领导作用,为推行两级管理奠定了领导基础。

二、推进民办高校校院两级管理的措施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我国民办高校目前通行的内部法人治理模式是“董(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从坚持公益办学,优化董事会的成员结构,明确董事会和校长的职责范围,健全董事会会议章程及运作程序,充分发挥校党委及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参与重大决策与监督的功能等方面进行完善。

2.转变观念,调整部门职能。学校领导层应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是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部分,只有领导层的思想统一,才能将全校教职工从思想上一致起来,发展目标上统一起来。校级及职能部门应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即为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及管理提供后盾服务,帮助学院克服面临的暂不能自行解决的困难,而不是从教学及管理层面直接发号施令,更不能越过学院负责人对下属职员直接下达指令或安排任务。

3.合理分权,推行校院两级目标管理。简政放权,管理重心下移,这是现代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二级学院处在人才培养的最前沿,能够克服以往学校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迅速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方向的弊端。在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问题和困难,所以应给予二级学院权责。学校管理部门则要把握宏观行政权力,贯彻学校的决策与措施,并确保高校的正确办学方向。在校院两级目标管理过程中,高校强调为实现学校目标给各个二级学院下达二级学院目标,二级学院为达成目标,可以发展和制定适合本院的管理办法。各个学院应根据各自不同的条件,采取各种不同的办法,使得各个学院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二级学院在实现学校目标的前提下,拥有较大的自,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自己进行有效管理,根据本院的特点发展教学,分配师资及物资,解决问题,达到目标。

4.完善组织结构,下放人权。学校应实行大学教师聘任制,将教师的聘任权下放至二级学院。二级学院也应成立学术委员会与教学委员会,完善组织结构,加大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力度,要从无到有,从有到不断完善。责、权、利重新划定后,属学院责任和权限内的事,要把它办好,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可操作化,就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包括引进、培养、考核、奖惩、聘任、职评、分配等一系列制度。

5.加强财务管理,下放财权。学校应将人员经费和学生经费下放到各学院,由学院自主支配管理。财务管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现行的校自然年度编制财务预算改为按学院学年编制财务预算,以使财务预算与教学计划及其他工作相一致;二是进一步扩大学院办学的自,将教学业务费交由学院管理,并逐步将学院的教职工人员经费和学生经费下放。

6.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学校给二级学院下达目标,同时也下放了人权、财权及物权。这样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二级学院就具备了招生就业、人事、财务等重大权力,所以就必须对二级学院加强监督考核,充分发挥校院二级管理的效率。监督考核体系应该制度化,如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各项工作业绩考核奖励办法等。实行二级学院政务公开制度,对决策失误或没有完成相关目标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在整个监督考核体系中,要强调工程过程的监督,工作目标的考核,对监督考核情况做到奖罚分明。

在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转型期,能在校内大力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对解决民办高校发展中碰到的一些关键问题会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如民办高校资金来源单一、优秀师资流失严重、产学研一体化不足(实践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薄弱)等问题。学校授予了二级学院相应的权力,那么二级学院可以依托自己的学科专业及实验室设备的优势,及时根据社会需求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工作,从而增加学校的办学经费来源,相应提高了教师的收入水平,鼓励教师深入社会企业,反过来就促进了教师发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亚荣,李志明,等.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0,(2).

[2]刘亚荣,高建广,等.我国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3).

[3]王海骊,张兴.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4).

[4]王庆如,司晓宏.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高原现象”探析——以陕西民办普通高校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1,(11).

高级教师管理办法篇4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坚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市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基本概况

截止2015年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57所(公办40所,民办17所),教职工6514人(专任教师5165人),在校生81204人,年招生规模4万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设备总值28245万元。部级改革发展示范校5所(数量全省第二,唐山6所),部级、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10所、18所,省名牌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学校11所(数量全省第一),部级、省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分别为1个、3个,省级骨干专业29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

其中,主城区33所(公办19所,民办14所),公办学校中,市教育局直属学校4所(市职教中心、二职、四职、六职),市属中专学校4所(工业学校、农业学校、一财校、二财校),部门行业企业办7所(市卫校、建筑中专学校、理工学校、轻化工学校、纺织中专学校、工贸学校、城建中专学校),其它学校4所(技师学院交通学校、艺校分校、学院中专部、电大中专部)。

县域24所(公办21所,民办3所),公办学校中,市属师范学校3所(学院武安分院、大名分院、曲周分院),县级职教中心16所,部门行业企业办2所(永年卫校、峰峰卫校)。

(二)发展情况

1.资源整合情况。2006年,市政府投资近2亿元新建了占地近250亩的市职教中心,并将市一职、四职、职业工业中专、邯邢冶金矿山局技工学校整合重组并入新校,当年晋升为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市政府拟在主城区南部建设具备一流办学条件和实力的职业教育示范园,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实现。2016年,以工程大学整体搬迁为契机,按照市政府要求,市教育局拟定了《关于中专学校资源整合的建议方案》,拟整合主城区8所中专学校和3所学院分院,分别建设科技学院、商业学院、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目前,方案已经提交市政府研究。

2.经费投入保障情况。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2015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教育部门办)财政性经费投入达6.61亿元,比2014年增加0.93亿元;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达8325.62元,比2014年增长32.19%。同时,自2008年起,市、县两级设立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市本级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经费,人口在50万以上的县(市、区)设立100万元专项经费,人口在50万以下的县(市、区)设立50万元的专项经费。我市还积极落实按每人每年1元标准安排成人教育费用的政策。

3.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截止2015年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总计6514人,其中专任教师5165人。专任教师中,文化课教师2261人,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2904人,“双师型”教师1435人,占专任教师的27.8%。

4.校企合作情况。为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我市出台并于2014年6月1日起施行了《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建立了政府主导、校企互动、行业指导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全市中职学校先后与200多家市内外企业开展了订单培养、联合办学,为企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县职教中心和成安县职教中心被省认定为校企合作试点校。

5.招生就业情况。2015年完成中职招生32060人,数量居全省第二位;职普比40:60,居全省第四位。2015年全市中职毕业生数为19533人,就业人数为18684人,就业率为95.65%,对口就业率为75.13%。

6.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我市部级、省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分别为1个、3个,全市共16所县级职教中心,199个乡镇成人学校,2015年招生人数15699人,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能力达到10万人以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到30万人次以上。自2009年起,通过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全市共计培训2万余人在乡务农人员,深受农民欢迎,被誉为“启民智、授民技、帮民富、化民风”的惠民工程。2015年,省教育厅又安排我市4所部级示范校招收1000名“送教下乡”学员,实际招收1156人。今年,涉县职教中心被确定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试点学校。

(三)主要做法

1.突出战略地位,落实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统筹规划,落实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是强化各级责任落实。我市将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对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市教育局也出台了专门的考核办法和监测意见,加强了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县级职教中心的考核和监测,监测结果全市排名并向社会公布。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不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加大督导巡查力度。我市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定期巡视检查制度,把职业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职业教育的评估检查。四是实行年度通报制度。我市实行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年度通报制度,接受人大、政协及全社会的监督和指导。

2.加大经费投入,提升基础能力。我市各级政府严格落实国家、省关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大力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14所学校获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另外,各县(市、区)积极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新建扩建职教中心,广平县投资2.5亿元新建职教中心,新校区占地面积402亩,建筑面积90000多平方米,目前正在建设中。曲周和肥乡也正在规划新建职教中心。

3.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育人质量。一是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办学模式。大力推行了引企入校、前校后厂、校企一体化等办学模式,广泛开展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举办教育与企业、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主题论坛和校企合作洽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职业学校与企业对接,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二是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拟定了《主城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调整方案》,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设置,形成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专业体系。开展了市级骨干特色专业评估活动和省级骨干特色专业创建活动,先后创建省级骨干专业29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三是加强师资培训,促进专业成长。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5年,组织部级专业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等各类培训近500人次。同时,广泛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德育课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等活动,大批教师获国赛、省赛一、二、三等奖。四是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深化教学改革,适当压缩文化课比例,大幅度增加实践技能课程,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开发了一批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规律的校本教材。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五是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制定了《市中等职业学校常规管理办法》、《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细则》和《考核细则》,建立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每学期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切实促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市中职学校对口升学连续十几年领先。六是举办技能大赛,营造良好氛围。定期举办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大赛,连续3年承办了省汽车驾驶与维修大赛,先后承办了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各学校也建立健全了技能大赛制度,定期举办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七是强化招生措施,扩大招生规模。出台了中职招生工作指导意见,把招生计划完成情况和职普招生比例作为对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实施普通高中分流教育,本着自愿的原则,让有意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升入高二时或高二下半学年转入职业教育,接受两年或一年半左右的职业教育,毕业后参加对口升学考试或就业,扩大中职招生规模。八是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各县(市、区)以创建部级、省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为契机,进一步健全了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村化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校、其它培训机构为基础,覆盖县、乡、村的职业教育网络,广泛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企业职工入职培训、成人教育培训、退伍军人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各类技能培训,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类农业管理和技术人才。此外,各县职教中心围绕县域农村经济特点,建立了农业技术便农服务平台,设置了便农农村技术网络咨询站,组成专门队伍广泛开展“送教下乡”、“送技术到产业园”活动,使广大农民真正学到了实用的新技术,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九是组建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于2015年11月26日正式成立,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给予支持,成立了市长任主任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指导委员会,集团内成立八个专业委员会,直接负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具体工作。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为市级区域性、紧密型职教集团。是以政府为主导,由中高职院校和相关行业协会、金融科研院所、工商企业等按照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则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合体。集团首批成员单位共有63家,其中,中高职院校24所、行业协会5家、金融和科研院所9家、工商企业25家。十是加强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着力提升我市职业学校办学品质。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15年12月和2016年1月,市教育局组织19名职业学校校长赴北京跟岗学习。通过跟岗学习和主动对接,6所学校与北京有关职业学校进行了对接,签订了职业教育友好合作框架协议。本月18日,又组织10名职业学校校长赴天津跟岗学习。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大力开展“招校引智”工作,主动与京津职业院校对接,通过整体搬迁、联合办学、设立分校、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力争引进3—5所京津名校在办分校或附属学校,着力提升我市职业学校办学品质。

(四)存在问题

1.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虽然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但县级财政投入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严重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大部分学校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仪器设备不达标。

2.职教资源分散,办学规模较小。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分散,特别是主城区职业学校普遍存在规模小、资源少、办学层次低等问题,缺乏优化组合,急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3.管理体制不顺,办学水平较低。我市中等职业教育主管部门除教育和人社部门外,还包括政府及有关部门、行业和企业办学,涉及主城区11所职业学校,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造成在财政拨款、项目补贴、资源分配、招生政策等经费使用和管理方面不统一,影响了职业教育整体质量。

4.师资数量不足,补充渠道不畅。职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专业教师缺乏、补充渠道不畅是长期困扰职教发展的主要问题。市教育局直属四所职业学校岗位编制数731人,实有教职工569人,缺员162人。市属四所中专学校岗位编制数519人,实有教职工数353人,缺员166人。

5.专业设置不合理,与市场接轨不紧密。多数学校专业设置存在小而全、重复设置、低水平竞争的现象,不能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和设施设备多年不更新,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距甚远。

6.东部和中西部县域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东部10县没有部级改革发展示范校,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省级重点学校7所,在校生超过1200人的学校只有3所。中西部6县有部级改革发展示范校4所,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省级重点学校1所,拥有省级骨干特色专业的学校6所,在校生都超过了1200人。另外,县级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和落实相关投入政策方面,中西部县要好于东部县。

(五)工作建议

1.加大经费投入,落实投入政策,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各级政府应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严格落实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严格落实成人教育费每人每年1元的政策,严格落实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政策,严格落实生均公用经费的政策,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同时,要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完善体现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内部分配机制,研究完善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制度,落实好职业教育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研究制定职业学校经费使用政策,允许职业学校从所收学费中划出30%,作为教育教学教研奖励经费。

2.加大整合力度,理顺管理体制,优化专业布局,提高办学品质。进一步强化政府对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统筹和主导作用,依法落实各级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学校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统筹规划职业院校布局,理顺管理体制,除人社部门所属院校外,其他所有职业教育资源(职业院校)统一划归教育部门管理。同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统筹区域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符合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体系,推进职业院校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畅通补充渠道,优化队伍结构,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按照学校专业设置和岗位编制数配齐配足教师,同时安排招聘计划,补充师资数量。允许公办职业学校采取“定编不满编”的方式,划出20%的编制指标用于外聘教师,财政部门要按照核定编制总额划拨教师工资的政策。改进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制度,健全职业院校多种形式的培养教师机制,全面提升职业学校教师整体素质。

4.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以涉农中等职业学校为主渠道,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面向“三农”,扎实推进职业教育“送教下乡”和“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加大对县级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支持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5.强化督导评估。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加强对各级政府,特别是对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情况的督导评估,重点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职普招生比例、经费投入保障、办学条件改善、发展水平提升等方面开展督导。督导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推动职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促进职业学校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教育局围绕教育中心工作,紧扣“扶持与规范并重、发展与清理并举”的工作思路,树立“安全、有序、规范、优质”的工作目标,民办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新成就。

(一)基本概况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853所(幼儿园596所,小学110所,中学22所,中等专业学校17所,各级教育培训机构108所),在校生近40万人,专任教师15000余人,固定资产总值近18亿元。基本形成了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别、多功能的多元化民办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主要做法

1.以建章立制为引领,推进规范办学。2011年,市教育局在市政府、市人大支持下完成了《市民办教育条例(草案)》,出台了《市民办学校设置标准》、《市民办学校事项变更核准备案办法》、《市民办学校评估考核细则》、《市教育局进一步明确民办学校管理职责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从事前审批到事中指导再到事后监管,推进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指导民办学校建立和完善了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提高了民办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大名县、肥乡县以政府名义出台了《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实施意见》和《民办幼儿园规范管理的实施方案》。

2.以管办评分离为目标,推进体制改革。按照教育综合改革要求,积极探索推进民办学校管、办、评分离,逐步建立现代民办学校管理制度。根据我市实际和民办学校设置特点,依法对审批许可权限和对市直属民办教育集团及民办学校下放属地管理,制定完善了工作方案,主动转变政府职能,调动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引进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民办学校多元主体评价,最大限度激发了民办学校办学活力。

3.以严格年检为抓手,推进优胜劣汰。建立了民办学校年检工作台账,制定完善年检评估标准和细则,引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专家、社区、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年检模式,提高了年检的公平性和公正力。近年来,全市通过加大年检力度,共发现问题隐患400余处,提出整改建议190余条,下发整改通知书30余份,依法责令停止招生学校12所,撤销学校5所。

4.以整治非法办学为突破,推进环境优化。近年来,联合综治、公安等有关部门,全市共摸排非法办学544所,清理取缔180所,整改完成256所,并通过晚报、校讯通等形式印发《告家长通知书》和《致家长一封信》5万余份(条)。制作了非法办学停办、取缔法律文书样式,梳理和公示了执法依据。特别是在大名县率先试点推动教育摸排、联合整治、法院执行“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复兴区、丛台区、邯山区、馆陶县、肥乡县、永年县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清理整治工作,阶段性工作任务目标顺利完成,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优化。

5.以优质服务为重点,推进质量提升。一是新审批学校设置达标率实现100%。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方便群众的基础上,严格民办学校设置标准,规范审批程序。近三年,全市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新审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幼儿园和教育机构达标率达到100%。二是深入开展民办学校“学先进,提质量”活动。在民办学校中开展了学习江浙等先进地区教育经验,并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对标先进公办学校,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涌现出了育华中学、新曙光小学等办学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较好的民办学校。2015年,我市有5所幼儿园和19名举办者、园长、教师被全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民办幼儿园和优秀举办者、园长、教师称号,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三是积极搭建民办教育协同发展平台。2012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地方性民办教育协会。近年来,充分发挥学会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积极搭建民办教育发展平台。先后邀请国家知名专家来邯为全市民办幼儿园园长、教师报告讲学,举办了“民办教育高峰论坛”。《晚报》集中时间和版面对我市民办教育办学成果进行了报道、展示。同时,组织专家针对民办学校特点就学校常规管理、教学教研、教师专业发展、校园安全等方面建言献策120余条。四是狠抓民办学校安全稳定。对全市民办学校校安工程和校车安全进行排查整治。期间,摸排全市民办学校校舍893栋,已实施校安工程132栋,并指导县(市、区)制定了民办学校校安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确保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设施达标安全。

(三)存在问题

1.优惠政策还未完全落实。民办学校在规划布局、建校用地、税收优惠、经费扶持等方面未完全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优惠政策。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教师在身份和待遇上存在较大差别,教师队伍不稳定。如:《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七条指出:“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还对民办学校教师在社会保险、职称评聘、获奖评优、福利待遇、退休养老等问题上做出了原则性的法律规定。《省民办教育条例》中第十七条指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对民办教育机构在业务指导、教研活动、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教师人事档案管理、表彰奖励等方面,应当与国办教育机构同等对待。”由于这些法规对民办教师合法权益主要提供原则性的指导意见,结果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民办学校教师按照民非企业职工标准缴纳各种社会保险,缴费比例高于公办学校教师,退休后待遇属于企业退休职工标准而不是事业编制退休教师标准,形成“缴费成本高、退休待遇低”的结果。同时,由于事业编制的公办教师和非事业编制性质的民办教师在自身权益方面差异性,使民办老师社会认同感较低,想方设法进入具有事业编制的公办学校,导致使民办学校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公办学校师资培养的培训平台,造成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民办教育投入不足。省、市公共财政支持民办教育的机制还未建立,与民办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优惠政策也未配套,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和民办教育的投入。

3.非法办学清理取缔难度较大。非法办学整治涉及综治、公安、城管、物价、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虽然前期做了大量协调管理工作,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和刚性的处罚措施,使非法办学整治难以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时而出现反弹现象,影响了对民办教育办学风险的防范和办学行为的监管,也给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工作建议

1.建立健全民办教育法治保障体系。建议修订完善《省民办教育条例》,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省民办教育管理实施细则》、《省规范和扶持全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省教育、财政、人社、发展改革等部门制定相应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我省民办教育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以《省民办教育管理条例》为核心的地方性民办教育政策制度保障体系,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2.加大民办教育投入,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借鉴北京、深圳、宁波、金华、东莞、太原、潍坊等地经验,建议省财政设立民办教育发展基金,列入省级财政预算,由教育部门统筹使用,财政部门监督管理。同时,对实力强、诚信高的社会人士踊跃投资举办民办教育的,建议以省政府名义给予一定荣誉称号。

3.加大对民办教育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土地政策扶持。建议省市各级政府尽快出台针对民办教育的相关土地扶持性政策,将《促进法》、《实施条例》和《省民办教育条例》有关民办教育土地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让民办教育真正享受和公办学校一样的土地扶持政策。在建设规划、项目审批、土地供给、规费减免等方面使民办学校应该享有公办学校同等优惠待遇。民办学校的校舍建设享受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基本建设优惠政策。民办学校在水、电、气等供给方面享受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政策待遇。二是教师待遇扶持。建议尽快出台我省有关公办民办教师地位平等的具体可操作政策,明确民办学校教师事业编制,对不同学校核定不同数量的事业编制,事业编制中由国家承担的费用部分,主要由民办学校承担,财政可给予一定补贴。逐步探索民办学校教师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按照事业单位投保,财政予以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以解决民办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稳定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完善教师流动机制,避免优秀教师从民办到公办的“单向流动”的现象,公办学校招聘教师根据教学周期规律,提前半年面向社会公告进行招聘,即公办学校须给出所招聘教师在民办学校为期半年的“换岗过渡期”,避免民办学校在教师安排上经常遇到措手不及、打乱正常教学计划的被动局面。

高级教师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转设;对策

一、独立学院转设的标准

(一)总体建设要求: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教发[2006)]18(号) 要求: 普通本科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应达到 60平方米以上,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应达到30平方米以上,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理工农医类应不低于20平方米,人文社科管理类应不低于15平方米; 学院建校初期的校园占地面积应达到500亩以上,总建筑面积应不低于15万平方米。除此之外,与此相关的监测办学条件合格指标还有: 生均宿舍面积不低于8 平方米,生均运动场面积应不低于3平方米。

(二)师资要求: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 教发[2006](18)号规定:专任教师总数应使生师比不高于18:1,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 1/4; 称为学院的在建校初期专任教师总数不少于280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0%,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一般应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30%,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应不少于10人; 各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1人,各门专业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1人,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人。

二、独立学院转设面临的问题

(一)前期投入不足。独立学院在学院总体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完全依赖主办高校,或是让学生与主办高校的学生同学习、同生活,只是在管理时多了一套人马。

(二)师资严重不足。根据笔者的调查,现实中,若是不算与主办高校共享的师资社会上招聘的临时代课人员,独立学院自有专任教师总量偏少; 而独立学院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基础与特点,则在管理队伍方面加强了建设,比如班主任辅导员等人手够用,一般的管理人员基本上能够满足学校实际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动力不强。随着生源减少高校债务化解高等教育市场的开放,独立学院也面临着发展后劲与发展方向的问题。尤其是办在地方的规模大的情况下,大多数呈现出被动发展的态势。独立学院考虑的仅仅是学生人数学费收入学校稳定,缺少凝练特色及进行改革的勇气与胆识,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规律;没有认识到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时代要求,模仿有余而创新不够;没有形成稳固的校园文化,不能很好地吸纳人才吸收建议,进而积极改变现实。

三、独立学院积极面对挑战的主要措施

转设后的独立学院其发展也将面临诸多挑战,应科学量力定位发展模式,坚持以本科教学为办学核心目标;以培塑品质带动向内涵式建设转型,坚持“两个取胜”的办学方向;凸显办学公益性,坚持主动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借力各级地方政府,坚持为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严格遵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综观当前形势,现在正是独立学院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多主办高校不希望自己举办的独立学院转设,因为害怕失去这一“钱袋子”。当初一些公办高校积极举办独立学院,也仅仅是希望借此缓解自身办学经费的不足。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壮大,利益总量也随着扩大,主办高校会因为经济利益而更加舍不得其转设独立。目前,主办高校投资方或独立学院本身应该切实加大办学投入,对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要求,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即校园占地面积要达标,校园规划要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建筑物应富有现代大学的气息,既要考虑到目前达标,又要预计到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及早做好人才储备,加强独立学院自有师资队伍的建设

人才是独立学院建设发展中的主要"瓶颈问题,也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独立学院的人才储备刻不容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23 条规定: 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聘任的专职教师数量应当不少于其教师总数的1/3。因此,独立学院要想转设为普通民办高校,必须要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其发展与壮大首先得是师资队伍的壮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36条也提到:独立学院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善教师聘用和管理制度,依法落实和保障教师的相关待遇!独立学院本身要有效维护广大教职员工的权益,让他们共享独立学院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成果,切实体现发展惠及于民。另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主办高校应该从法规和政策层面给予独立学院自聘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同样的地位,确保他们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住房户口医疗等待遇的落实。

(三) 完善内部机制,落实法人治理,高起点地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主办高校或投资方要自觉实践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相应的职责权利,而不能照搬公办学校的模式,造成独立学院的院长仅仅是被动地执行上级指令或意图。按照现代管理的理念,扁平化的管理是首选。独立学院的机构与职务设置要克服公办高校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按大部制来科学设置一些部门,竞选或是公开招聘一些中层管理者,逐渐控制主办高校派遣的干部人数。人员要精进理念要先进制度要跟进,独立学院内部管理要坚决杜绝人治化行政化官僚化,培植自身的组织文化,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独立学院,进而形成自己学校管理的特色。管理者要树立服务至上的思想,以服务求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以发展促转设。管理者要有民主开放的心态,科学决策,民主管理,要问计于广大师生,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对内尽量少用或不用行政的权利,要尊重学者弘扬学术,领导力争做一个有学识有涵养懂教育懂管理的现代教育家型的管理者。

2008年3月5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联合下发的全国独立学院工作会议参阅材料《关于的工作说明 》强调:考虑到独立学院的复杂性和实际情况,国家对已设独立学院给予了五年的过渡期,并明确了相关政策: (1) 基本符合《办法》要求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向教育部提出考察验收申请,教育部组织考察验收,并对考察验收合格的独立学院核发办学许可证。(2) 符合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设置标准的,可申请转设民办高等学校,颁发民办教育办学许可证。(3)既不申请考察验收,也不申请转设民办高等学校的,可继续教育教学活动,但必须按照办法’的要求,规范体制机制,充实办学条件,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有序地做好报请验收或申请转设工作,过渡期结束后,严格按照《办法》的要求办理。这里把考察验收转成民办维持现状三种情况并列,通俗地讲,就是要么回归母体,要么转成民办,要么自生自灭。在今后的过渡期内,只要独立学院迎难而上把握机会,加上举办高校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独立学院一定会出色地完成转设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高级教师管理办法篇6

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步伐,实现建设教育强市目标,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精神,结合当前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1.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形成以公办为骨干、多种形式办学前教育的格局。各县区城区所在地要创办2所以上公办示范性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中心幼儿园,人口4000--5000人的城镇社区要建设1所标准化幼儿园。市本级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全市学前教育规范有序发展。

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加强合格学校建设,至2015年,全市完全小学以上义务教育学校90%建成合格学校,全面提升全市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3.加强城区义务教育学位建设。落实就近入学规定,城区小学、初中分别按服务半径1.5公里和2公里,或者按每8000居民建设一所小学、每15000居民建一所初中设立,同时积极发展社区小学。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积极探索城区学校建设融资模式,采取政府财政全额投资建设、房地产商在小区内可以独资配套建设、一家房地产商牵头多家企业共同参与建设或者房地产商按10元/平方米的面积分摊出资建设、其余财政兜底建设等多种模式新建城区中小学校。

4.加强普通高中建设。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普通高中学校债务化解责任,制定消债计划,逐年化解普通高中学校债务。加大高中学校软硬件建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切实加强高中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德育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加强对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6.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确保全市普职招生比、应届初中毕业生普职分流比均实现大体相当。

7.各县区重点办好一所示范性中职学校,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县区政府(管理区)要指导、帮助和支持职业学校按标准重点办好1—2个专业大类,建好实习实训场地,配齐实习实训专业设施设备。各级财政在职业教育经费预算中单列安排专业教师培养、培训经费,各学校学杂费收入的3%以上用于教师培训、技能考核和专业带头人培养;编制、人事、教育部门核定公办职业学校编制后,实行“编制到校、经费包干、择优聘用、动态管理”。“十二五”末,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力争达到80%,其中“双师型”教师达到70%。各职业学校至少要与本市一家以上企业进行全面对接合作,或依托本校专业、实训基地举办一个与当地产业对接的校办实习工厂或实习农场。县区政府(管理区)要制定奖励措施,鼓励职业学校为当地培养技术人才,引导职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创业,确保职业学校毕业生20%以上在本地就业。

8.以示范性职业学校为依托,增强职教中心的统筹功能。市、县区政府(管理区)要加大整合力度,按照“政府统筹、部门支持、中心实施、群众受惠”的机制,将各部门的各类培训归口职教中心管理,职业教育计划、招生、教学、经费、考核等,均由职教中心统筹安排。

9.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能力。城市教育费附加年初按30%足额预算职业教育经费,年终超收部分必须按比例安排职业教育,且全部用于基础能力建设。从2011年起,各县区政府(管理区)在财政预算中设立人均1元的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积极鼓励支持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兴办、联办职业教育,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经费可以在税前列支。

三、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10.采取优惠政策,扶持民办教育发展。鼓励市内外行业、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采取独办、联办、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投资举办政府规划新建、扩建、改造的各类学校。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民办学校(幼儿园),在规划、土地供给、报建等环节和规费、基金、税收等费用减免方面,可享受市、县区(管理区)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批举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人事、编制、财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按公办学校标准对其定岗定编,在编制内按规定的公开招聘专任教师的基础工资,由财政预算安排解决。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市本级民办教育发展资金从现在每年5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县区(管理区)每年应按不低于20万元安排,并逐年增加,专项用于表彰奖励对民办教育有突出贡献者和扶持民办学校特色项目建设。

11.落实民办、公办学校一视同仁的法律地位,维护民办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民办学校的办学方向、教学业务、师资队伍、办学环境、安全体系建设等纳入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的管理、考核、评价和奖惩。民办学校排污、环保、卫生、城管等税、费和用水、用电、用气等公共服务,与同类公办学校同等对待。维护民办学校办学自,允许民办学校在其发展规划、办学规模之内,自主确定办学思路、办学机制和招生的对象、范围及方式。民办学校收费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应严格遵守《省民办教育收费管理办法》文件规定。制定或调整民办学校学历教育的学费、住宿费标准,由民办学校提出书面申请,按学校类别和隶属关系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由教育行政部门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同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民办学校对非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标准,由民办学校自行确定,并在向社会公示或印发招生简章前15天,按学校类别和隶属关系报同级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民办学校教师的社会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各县区(管理区)要制订具体管理办法,允许公办、民办学校教师合理流动,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保留其原身份,在民办学校工作年限可与公办学校工作年限合并计算。

12.采取可行办法,加强民办教育规范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县区、管理区行政辖区),县区政府(管理区)及相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本地民办教育发展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实行民办学校办学准入制和退出机制,对申请办学的举办者及其举办学校的条件要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标准、程序要求进行审批。县区政府(管理区)要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查处和取缔非法自行办学机构。

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13.理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依法落实和完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教师工作、学校自主进行教师管理的体制。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依法依规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能。

14.做好教师录用工作。各县区(管理区)每年按现有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额的2%—3%补充新教师。各县区(管理区)要完成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分配的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招录教师要严把质量关,严格考试考核,中学教师必须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小学教师以师范毕业生为主要对象。

15.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学习,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好教师培训基地,每个县区要办好一所合格的教师进修学校,保证所辖区域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个学时的学习。市、县区政府(管理区)要按教师工资总额1.5%的标准安排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费,并按照每培训一人200元的标准拨付培训学校培训费。学校要按5%的标准留足教师培训费。到2015年,50岁以下中学教师要有本科学历,小学教师要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16、建立名教师选拔制度,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中评选名师,市级选拔300名名教师、50名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县区(管理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拔计划。名教师和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实行动态式选聘,每三年评选一次。市级名教师和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由市教育行政部门颁发证书,任期结束各种待遇自动取消,教师可以争取连选连任。市教科院应聘请教研水平高、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为特约教研员,引领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17.实施农村教师工作周转房建设工程。从2011年起,用三年时间在农村(不含县城)中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完全中学建设农村教师工作周转房。享受对象为在上述学校工作、在当地无私人住宅并且在学校无成套住房的在职教师。建设标准为每人建筑面积30—40平方米/套,兼顾双职工需求可以适当建设60—80平方米/套。建设资金采取多渠道筹措,政府投入一部分,住房教师适当垫资(缴纳押金),以息抵租,垫资不得超过50%,产权归学校所有。教师工作周转房建设享受廉租房建设、住房公积金贷款等优惠政策。各县区(管理区)根据实际制定周转房具体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

五、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18.理顺校长管理体制,科学规范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完全中学、高中学校校长按干部管理权限管理,省示范性高中学校校长的任免要征求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并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其他中小学校长的选拔、聘任、考核、培训、调配、任免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19.逐步推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中小学校长聘任制、中小学校长目标管理考核制。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订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就校长的选拔、考核、任用、权责等作出具体规定。各县区(管理区)要从2011年开始,用3年时间逐步实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目标管理、任期考核制度。校长每届任期三至五年,任期届满,经考核称职的可以连任。

20.推进名校长选评制度,市教育行政部门每三年开展一次名校长评选工作,确定50名名校长,其校长绩效工资可在原标准基础上上浮。任期结束,恢复原标准,但校长可以争取连选连任。

六、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

21.以电大为主体,大力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根据电大四级办学的布局,在各县区(管理区)建立和完善电大工作站。按照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优势,创办以政府为主导、以市电大为主、以县级电大为辅的社区大学,保障教育经费,按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保障需要。探索社区教育教学运行模式,提高全体市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2、要大力推进终身教育和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发展,各单位都要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职工通过参加成人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及各种非学历证书考试,提高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

七、落实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23.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决算中单独列项反应,教育经费支出的总额及所占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有所提高。

24.本级应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入、学生资助体系投入、新增政策性人员经费、项目建设经费要足额纳入财政预算。教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除政策规定由个人负担部分外,单位负担部分由财政预算安排。

25.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经费中的乡村两级办学经费、教育集资支出部分,除省里规定可用于发民转公教师工资外,其余全部用于教育发展。新增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26.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分别按照实际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和2%征收。税务部门要足额征收入库,不得转为其他税种,每季度与教育部门交流征收入库情况。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由财政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编制专项预算,不得因教育费附加纳入一般预算管理、地方教育附加纳入基金管理而抵顶教育事业费拨款,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不得用于教职工工资、福利和发放奖金。

27.城市建设维护税收入按15%—20%比例用于中小学、幼儿园校舍修建,主要用于城市义务教育设施建设。

28.从2011年起,各地要从当年以招标、拍卖、挂牌或者协议方式出让国家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

29.有关部门对政策规定减免的涉及教育的税费,要减收免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教育,个人教育捐赠允许税前列支。

八、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30、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县区(管理区)要坚持议教制度,县区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要召开三次以上议教会议,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每年教师节都要对教师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31.积极创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县级及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统一部署的检查以外,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加强对教育收费的日常监管。对学校的执法检查一般采取联合行动,原则上在每学期开学后进行一次综合执法检查。同时,结合对教育乱收费的举报、投诉,开展专项检查。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对检查中查处的各种违纪违规资金,除清退给被收取对象以外,一律上缴财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对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进一步优化我市教育发展环境。

32.优化学校及周边治安安全环境。加大教育执法力度,依法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保障师生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制。县区(管理区)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切实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各级公安、司法、工商、卫生、文化、交通、城管等部门应将学校列入重点保护单位,公安部门要在中小学校设立警务室或联络点,加强校园周边的警力巡逻,及时侦破各类针对学校的违法犯罪案件,依法严厉打击犯罪分子。要及时排查和清除危害学校的各种污染源和安全隐患。校园周围200米以内不得开办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台球室等娱乐场所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的场所和设施。依法取缔校园周边非法经营的小卖部、饮食摊点。学校门前道路要设置规范的交通警示标志,施划人行横线,根据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减速带等设施。

九、强化教育督导在推进教育强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3.加强对市直有关部门落实教育强市职责情况的考核,每年开展一次教育强市工作督查考核。建立教育强市建设工作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各县区(管理区)教育强市工作进展情况。

高级教师管理办法篇7

发挥政府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职业教育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中应发挥规划、指导、投入和监督的作用。在规划方面,政府要统筹配置职教资源,包括职业院校布局,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各级政府应承担不同的统筹任务,资源统筹应以市级政府为重点。在指导方面,政府要平衡老百姓对学历教育需求和企业对产业技术人才需求;要办好一些示范性职业院校,以此带动其他职业院校和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投入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按照《职教法》规定,制定职业学校生均费用,对中职全额供养。在监督方面,中央、省、市、县应承担不同的责任,中央一级应通过立法和宏观政策指导,省级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具体制度实施中央政策,县市一级则要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对于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举办的职业院校,政府要加强监督和指导。

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当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教育部门和人保部门共同管理职业教育,出现政出多门、管理多头、统筹困难、资源浪费等现象。为此,建议统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关于统筹管理的层级,有人认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统筹的关键在中央一级,即从国务院、教育部开始到基层,形成系统的管理体制;还有人认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统筹重心在地市一级,因此,从地市层面统筹教育部门和人保部门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而针对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中职与高职分开管理的现状,建议应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中职和高职,目前,湖南省教育厅已经实现中职、高职统一管理。在职业教育微观管理体制层面,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建设职业教育品牌与特色;实施职教师资队伍分类管理,建立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的职教师资评审制度;以市地为单位进行专业统筹和学校的布局调整。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措施,大家建议应从招生制度改革、学位体系建立、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招生体制方面,建议削减高考入学比例,试点高职单招,提高中职生进入高职比例,降低普通高中学生进入高职的比例。在学位体系方面,建议打通职业教育通往大学和研究生的通道,增加专业学位、减少科学学位的比例;建议在本科院校中建立专业硕士学位,高职学生毕业后直接攻读这一学位,学制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两年;在学历教育之外建立“现代学徒工制度”,面向一线生产技术人员,招收没有经过技术培训的产业工人,采用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对学徒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在课程方面,要统筹设计中职和高职课程,避免学生学习的重复与浪费,提高中高职衔接的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职教师资人事管理制度。当前职教师资人事管理与普通高中一致,这种管理方式忽视了职教师资的特殊性,不利于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建议改革职教师资人事管理制度,应建立职业院校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聘请企业技能型人才,送职业学校教师去企业实践;改革职业学校工资管理制度等。为解决技能型人才入编问题,安徽淮北市允许没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技能型人才先入编,进校叁年后通过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书。重庆市南岸区也在政策上给予职业学校新任专业技术教师一定的优惠,即可以在聘任后的一定时间内拿到教师资格证书。

高级教师管理办法篇8

一、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民办教育事业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更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民办教师队伍现状与民办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严重不相适应。目前就民办教师队伍的整体而言,数量不够、素质不高、水平不齐、心态不稳、管理不顺的现象相当严重。

二是社会偏见与政策歧视并存,导致地位不高。由于社会上对民办学校有偏见,因而影响到教育系统内部对民办学校教师也存在偏见,不是视为“正规军”,而是视为一支“杂牌军”;有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公、民办教师还远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对教师的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医疗和社会保险,表彰奖励等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措施还远远没有落实。

三是主雇关系较为普遍,教师合法权益难以保障。不少举办者以“老板”、“雇主”自居,高高在上,把教师视为“雇工”,拼命延长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也加班加点,不付报酬。甚至用各种名义扣发教师工资。

四是政治经济权益的失落,严重影响教师主人翁作用的发挥。至使不少教师感到待遇不公,教学负担重,身心疲惫,后顾之忧多,心理压力大,诸如“临时工”心态,“打工仔”心态,短期行为等 较为普遍;如何做到奋发向上,改革、创新,为人师表,争创一流,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与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还要作出巨大的努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1)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成员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民办教育事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确认识,没有把公办、民办放在同等地位,而是把公办学校看成“主角”,民办学校看成“配角”。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和普通老百姓,依然对民办学校心存偏见、歧视,“多余论”、“冲击论”、“杂牌论”还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与市场。

(2)政策法规不健全。虽然《教师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学校教师广为关注的民办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等问题,作出了“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地位或权利”原则性规定,但还没有具体的政策法规对民办学校的教师聘任和教师职务制进行规范。也有政府机构去监督实施。民办学校教师“聘与不聘、聘多聘少”,政治、经济待遇高低等等,往往由教育机构主办者“个人说了算”。

(3)行政监督不履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履行相关法定职责,部分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政府其他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侵害教师权益的事情不过问、不监督,诸如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超时工作不付报酬等涉及广大教师切身利益的事听之任之,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甚至愈演愈烈。

(4)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每年几百万研究生、大学生、高职专科学生待业、失业、抢岗,使广大民办学校教师感到自己工作岗位是朝不保夕,随时都有被老板炒掉的“弱势群体”,只能委屈求生,为了生存保住饭碗,被迫接受苛刻的条件,敢怒而不敢言。

2.学校原因

(1)办学目的偏向。一些学校举办者以赢利为目标,不是把教育当作社会公益性事业来办,而是视学校为他们赚钱获利的企业,把教师当作获取超额利润的工具。急功近利,盲目追求“高效率”,尽量压缩员工,使教师工作负荷太大,同时克扣教师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费。使教师倍感委屈、压抑、无法安身立命。

(2)人际关系分裂。一些民办学校举办者把教师视作雇工,缺少必要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也往往是针对教师违规的经济惩罚性措施,带着浓重的商业味,忽视教师的心理感受。导致教师缺乏主人翁感和安全感,在管理者和教师之间形成一道无形的人际隔离。

(3)家族式管理盛行。在一些民办学校,校长、人事、财务、基建、后勤等重要岗位均由举办者亲属或亲信担任,家族式管理取代民主管理,学校的民主管理虚化使教师主人翁责任感丧失。学校教学管理没有真正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抓生源、抓资金"上,使常规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学计划流于形式,教育过程相对简化,教学内容“短斤缺两”,影响了民办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形象。

3.教师自身原因

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是以“高薪”来吸引教师,但随着公办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加大,民办学校的“高薪”优势渐失,加之民办学校生存风险的客观存在,使教师的心态难以稳定。一部分民办学校的骨干教师大都是从公办学校跳槽来的,他们大多是有经验、有资历、有名气,年龄在三四十岁左右,职称在中级以上的人,在民办学校任教,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旦壮志难酬,必定“另谋高就。”或再回归公办。一些老教师退休以后到民办学校“打工”,发展潜力空间有限,其作用也很有限,不可能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与中坚。一些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多以民办学校为临时落脚地,等待条件具备,必要远走高飞。

二、规范民办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有地方政策措施

加强政策规范,依法治教,是规范民办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例如湖南省就历来重视在这方面进行政策引导。对民办学校教师的资格、流动、权益保障提出具体的政策要求,并在工作督察中给予特别关注。早在《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1995)中就对民办学校教师权益问题作出了规定,其后出台的许多政策文件更是将该问题纳入重点考虑。《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通知》规定,“民办学校要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适当、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1.拓宽民办学校教师的来源

民办学校的教师可以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录用,也可从公办学校教师中选择。《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通知》要求:“公办学校教师和专科以上毕业生可到民办学校应聘,在民办学校工作的原公办教师也可回公办学校竞聘。”这一精神在岳阳、郴州、常德、娄底、益阳、衡阳、邵阳、湘西、湘潭等地文件中得到了贯彻。

⒉ 规范民办学校教师管理

教师人事档案管理是民办学校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关于这方面,湖南省一些市州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定》要求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教育人才交流服务分支机构,统一对公、民办学校教师进行分类管理;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一并实行年度考核,其考核结果报当地教育人才交流服务分支机构备案;教师在公办学校的工龄、教龄与在民办学校的工龄、教龄应当互为连续计算。民办学校教师按照公办学校教师档案工资的设置、调整标准,设置、调整档案工资;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其人事档案可以保留在原地,也可由聘任学校所在地教育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管理。《衡阳市全日制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受聘于民办学校的教师,其人事关系实行制,档案寄托市、县(市)区教育局教师流动管理站。湘潭市要求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搞好被聘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的人事档案管理和聘任合同管理,搞好教师培养培训、职务(称)评聘、考核奖惩等管理,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条件成熟时将人事档案直接归入人才交流中心管理。郴州市明确:在民资民办民营的民办学校任教的教师实行人事制度,由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中心代管;其他形式民办学校的教师,其人事关系档案由教育部门管理。岳阳也规定在民办学校工作的教师,其聘任期间的人事档案可由当地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管理。

⒊切实保障民办学校教师的合法权利

⑴依法签定劳动合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第十九条规定:“ 民办学校举办者应当与教职工签订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合法权益。”《衡阳市全日制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管理暂行规定(试行)》对此进行了细化,要求民办学校与受聘教职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聘用合同一式三份,当事双方各执一份,一份存于受聘人员个人档案。

⑵社会保险权。《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通知》要求民办学校要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按有关规定为教职工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岳阳、郴州、益阳、常德、邵阳、湘潭、湘西、衡阳都对这一点进行了强调,其中邵阳、益阳、衡阳还增加了对教师住房公基金的规定。

⑶户口迁移权。《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通知》第六条规定:凡具备教师资格、与民办学校签有1年以上有效聘任合同的教师,可凭聘任合同到学校所在地的公安和教育人事部门办理户口迁移和有关人事手续。这一规定在常德市、益阳市、湘西自治州的政策中都得以重申,《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第四条还规定:民办学校聘任的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及随迁家属子女,需办理户口转移,由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

⑷专业发展权。民办学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评先、表彰、培训、考核等方面应该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湖南省教育厅和人事厅1997年就下发《关于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意见》(湘人发[1997]93号),其中规定:“经相应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办学的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可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并就社会力量办学教师职称评聘适应对象和操作办法作出了规范。2004年,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省人事厅又联合下文《关于调整完善我省职称工作有关政策的通知》,对民办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开辟“快车道”,明确规定“不论户籍、档案、身份和单位性质,只要符合条件,均可参加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和考试”,“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不受岗位职数限制”,当年全省民办学校教师中共有132人申报高级,其中124人通过评审。

关于民办学校教师的培训与考核问题,益阳、衡阳两地有比较细化的规定。益阳规定:保障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专业发展权;民办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和中小学校长培训,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继续教育和中小学校长培训整体规划;民办学校必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制定教师培训、学习计划,切实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并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民办学校师训经费的收缴、管理、使用,比照公办学校的办法实行;其经费筹措渠道,一是按教职工档案工资总额1.5%的比例提取;二是比照公办学校从学杂费中列支;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认定工作,由人事、教育部门统筹兼顾,一并安排;民办学校教师申请国家设立的有关科研项目、课题等,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权利。衡阳市也要求:各民办学校要切实做好受聘教师任期内的继续教育工作,支持和安排教师参加师训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培训;民办学校和教师流动管理站要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成绩考核和登记制度,每年由师训主管部门审核验印一次,考核和验证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的必备条件;师资培训主管部门要把民办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年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加强指导和管理,市教师流动管理站配合做好民办学校教师培训的具体工作,负责民办学校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依托市、县(市)区教师培训机构开展民办学校教师的培训。

4.实施教师资源共享

河北省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建立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教师互通机制,实现教师人才资源共享。允许民办学校按人事管理有关规定,招聘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公办学校教师可以停薪保编到本市内的民办学校任教。民办学校教师可到公办学校竞聘任教。对利用市外资金举办的民办学校和投资较大、水平较高、社会信誉好的民办学校,以及协议承担当地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工资由财政拨付。公办学校教师应聘到民办学校任教时,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办理个人档案保存手续。在市内民办学校任教5年以上的公办教师落聘、解聘后仍可回公办学校。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和民办学校教师竞聘到公办学校任教应连续计算工龄、教龄。符合退休条件的,由有关部门办理退休手续,享受退休后的相关待遇。

浙江省绍兴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规定:鼓励民办学校招聘本县在职公办教师,且数量不受限制。民办学校招聘本县公办教师时,学校不得设置障碍。被民办学校聘任的本县公办教师,其公办教师性质不变;聘期结束后,经本人申请、县教育行政部门同意,随带聘任期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回原单位工作。

公办学校在职教师被民办学校聘用后,原学校停发其工资、补贴、福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一切费用,但遇工资调整、工资改革等,其档案工资由原编制所在的公办学校负责作相应的调整。

三、进一步强化地方政策导向的对策建议

加强民办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统筹“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协调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好“

体制不顺”的问题。所谓体制不顺,主要表现为“公办”与“民办”两种体制之间的不和谐所造成的歧视。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歧视。我们认为:除了要提高各级领导对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法”。在加大对“促进法”执法监督力度的同时,关键是各级地方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出台“促进法”实施办法,从立法、政策、制度的层面上来解决问题。

一是加快民办教育地方法规与政策建设步伐,使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法制化、规范化。民办学校教师应与公办教师一样享有人民教师的基本权利和各项待遇,除了按《教师法》有关的规定,给予民办教师以法律保护以外,各级地方政府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民办学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民办学校教师在住房、医疗保险、职称评定、进修评优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民办学校并非“私人”的事,民办教育也是公益事业,它是中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明确私立、民办学校的性质和地位,给私立、民办学校以相应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二是建立教师资格认定与准入制度。建议成立专门的中介机构,对所有教师,无论公办、民办,都进行教师资格的评估、认定,以保证师资的质量。私立学校的教师,同公立学校一样,均需在应聘之前,通过认定资格考试,获得任职证书。学校的师资聘用由各校自行确定标准,通常要对其学历、教历及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考查。

三是建立统一的教师编制制度。对民办教育机构按公办学校统一编制标准核定教师编制,并纳入民办学校年度检查评估内容,对缺编严重的应采取限期整改、限制招生人数等制约措施,以保证教师合法权益,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建立教师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民校教师队伍老龄化、兼职多、流动性强等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现有教师管理制度的弊端所致。教师由国家“统购统销”,缺乏开放的教师人才市场。公办、民办学校的关系尚未理顺,难以形成两种教育体制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机制,阻碍教师在公办、民办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因此,要打破民办与公办学校师资流动的壁垒,疏通民办、公办学校教师双向流动的渠道,建立师资市场十分必要。

高级教师管理办法篇9

一、   适度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

几年来,在各级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以“兴学育才,回报社会”为宗旨,以育人为已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充分发挥民办学校自主性强、体制灵活的优势,努力实践学校提出的正确的教育观、办学目标、办学思想和工作思路,在基本建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在社会中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因此,要求到我就读的人数大幅度增加。为适应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提高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潮阳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我校经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可行性论证,决定在本学期适度扩大办学规模,使教学班增加到82个,在校学生增加到4023人,其中小学部50个班、学生2412人,初中部32个班、学生1611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方面的困难,投资8000万元,争分夺秒完成了占地78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校舍的建设,使校园总建筑面积增加到11.8万平方米。新校区落成之后,我们又利用暑假时间,投资190万元,完成该区教室、仪器室、功能室、食堂、师生宿舍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的配套建设,其中仅多媒体平台一项投资便达到130万元;同时,我们对办学点进行调整,将原小学部改为小学低部,原中学部改为小学高部,新校区为中学部,并抓紧做好搬迁工作,确保新学期正常开学。

今年暑假,报读我校的学生达到5000多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招生工作于8月2日前圆满完成,中学录取率为10%,小学部录取率25%。

二、    积极推进民主管理,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本学期,我们在进一步完善三级管理体系、强化分块分层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民主管理。一是充分发挥行政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凡关系学校大局的事,一律提交校务会议讨论研究,使决策真正体现集体的智慧;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监督保障机制,不定期召开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座谈会,反馈信息,征求意见,形成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决策程序。三是经民主选举产生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审议学校工作,广征代表提案,使教代会真正发挥主人翁作用。四是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做到学校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公开,财务及校产管理公开,学校热点问题公开,以调动教职工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民主意识,避免决策的失误,努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五是倡导教育过程的民主性,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状况,逐步试行学生评议教师工作,即让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工作态度、课堂常规、知识传授、教法、学法指导、电教手段、思想教育、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和班级管理等进行评议的做法,从而发挥了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作用,促进教学相长。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的管理机制更加科学、民主,创造了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崇尚一流的高效率的教师群体,较充分地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议政民主、雷厉风行、注重效率的学校内部管理新局面。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整体素质进一步优化

本学期,学校以学习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开学初,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平时通过集体会议、个别沟通等方式,加强教师的思想工作,要求教师把教育事业、学校事业和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奉献进取、勤于学习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进一步形成。

高级教师管理办法篇10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及人大决议、决定

(一)坚决贯彻执行《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为了不断巩固“普九”成果,我多方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狠抓控流工作:建立“普九”“防流控流”责任制,级级召开会议落实职责;大张旗鼓向群众进行“普九”方面的宣传教育;实行流失生报告制度;局机关人员、中小学校领导、教师常规发动儿童少年入学时间制度;“防流控流”工作奖惩制度和贫困生助学制度等;举办了中小学学籍管理培训班,强化中、小学学生的学籍管理等。全区小学入学率达100%,小学生巩固率100%;全区小学升初中入学率99%,初中生辍学率1.86%,我区“普九”“五率”继续保持达标,我区初中三年保持率居全市第三位。(二)认真执行国家、省制订的教育扶贫政策。我认真抓好我区教育扶贫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落实每年省财政拨款用于资助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杂费的工作,共有6100名学生享受免收书杂费的待遇;近几年来在全区开展“一帮一”或“几帮一”活动扶困助学,局机关干部给特困生捐资5000多元,扶助100多特困生;学校对难困生生(除省减免的学生外)实行缓、减、免学杂费等做法;发动学校开展“每天捐一分钱”等活动,帮助特困生完成学业。(三)贯彻《教师法》,关心教师。努力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多方保证教师的医疗保障,组织慰问特困、患病、退休教师,开展向患重病教师捐款活动。组织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2009年举办了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先进教师文艺晚会和两期教师书画展。

(四)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发展我区民办教育。我重视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积极抓好民办教育,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今年下半年又将增加一所民办学校(新时代学校)。我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茂名市教育局《关于清理整顿我市民办幼儿园的通知》,在2009年4-8月分四个阶段开展了清理整顿幼儿园工作。我亲自动员布置对全区社会力量办的幼儿园重新进行了评估考核,考核合格才发证,不合格的则进行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则责令停办。通过清理整顿,规范了学前教育管理,提高了学前教育质量,受到市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好评,最近我局成功举办了“六一”幼儿园文艺汇演,获得社会的一致好评。

(五)认真执行国家和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决议、决定。其一,去年4月8日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建区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区教育工作会,会前我与局班子、局秘书股及区府办有关领导共同起草、反复推敲修改《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茂南发[2009]5号)文件,强调抓好“改危”、“改薄”和老区学校改造及积极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会后,我高度重视,重力狠抓,在去年4月下旬至6月初我与区委区府的分管领导和局包点镇的领导分别深入到各镇(开发试验区)召开有镇委书记、镇长、镇分管教育领导和各镇中学校长、中心校校长及部分村委会书记、主任、部分面上小学校长参加的教育座谈会,具体研究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及老区学校建设。各镇领导一致反映,这样的会议是建区以来从未有过的。此后,在全区掀起了改造学校危房的热潮,促使“改危”工作和学校建设取得突破,成效显著。2009年以来共投入1250万元新建校舍和改造危房,新建或续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师住宅楼共17幢,总面积25000平方米。全区原有危房共77131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学校50所,已改造完成的12所,在建的14所,尚有部分正在规划报建,全区所有d级危房已全部拆除或封存。2009年以来我区老区学校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区委、区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支持下,我与局分管领导和相关股室人员及老促会领导,经常深入学校抓规划、抓资金、抓招投标、抓质量、抓管理、抓进度,使第二批老区学校建设(共五所)按时按质完成,受到市的表彰奖励。现在第三批老区学校(共七所)亦全面动工兴建。

学校的布局调整正在进行第三次研究制订之中,规划以山阁镇为试点全面实施,其它各镇先搞一至二个点,逐步推进(全省布局调整资金区级均未到位)。

年底开始调研及规划建设区示范性高中,目前已正式筹建,力争两年建成投入使用。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学校一年来投入体卫经费约167万元。并开展学校防雷整改工作,对全区57所学校进行防雷改造。全区学校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二,根据上级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部开设英语课,鉴于我区英语师资严重缺乏的情况,我们决定自行培训英语师资,从现有教师中通过口语面试共挑选了100名非英语专业的年轻教师进行培训,克服欠缺英语专业教师的困难,使我区从2009年秋季开始所有小学从三年级起均开设英语课,在全市各县(区)中我区实施最好的,受到市的表扬。

二、积极发挥所长,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想方设法力求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完善规章,科学管理。我认真履行对全区教育系统廉政反腐工作所负职责。主持完善和坚持实行一系列规章制度,有力地推进我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深入开展。制订完善了财务、人事、教师管理、局机关工作等制度,局财务实行每月、每季由财务监督小组核帐并公布,规定超编的近郊镇不再调进教师,缺编的近郊学校采取听课考核的办法择优调入教师。结合实际实行了中学和中心学校月计划交流、局机关月工作计划总结制度、中学校长和中心学校校长年终述职制度,力求向管理要效益。

(二)狠抓依法治教和教育规范化管理。重点抓了学校规范化建设和等级学校的创建评估工作。我到茂南区教育局任职不久便于2001年提出要制定出茂南区中小学规范化办学考评方案,在我和局分管领导及相关股室人员的努力下,几经修改,几经征求基层学校意见,历时二年多于2009年初制定了《茂南区中小学规范化办学考评方案》及其《实施细则》,并于2009年下半年对全区20所中学进行了规范化办学考评,目前又对全区各镇11所中心小学进行规范化考评,极大地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促进了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提高。今年对袂花中学、山阁中心小学等七所中小学实施了上区级学校评估,和市四中、市十中上市级学校评估。有效地推进等级学校的创建工作。同时狠抓学校收费管理,对教育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全区中小学收费实行“一费制”,成立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局际联席会议,我任召集人,定期开会研究,切实加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坚决执行“五统一”制度,做到了中小学收费“十不准”,我区中小学收费为全市最低。收费工作受到市检查组的好评。同时认真抓好预防与控制非典型肺炎工作,我局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单位。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我主持下,我局于2009年下半年,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决定》和《茂南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进行严格考核,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师德师风考评。认真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积极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班,加大实施“一、十、百”工程的力度,对名教师名校长重新确认,对名校长、名教师实施定期培,我亲自讲课。探究学校管理和教研教改问题。认真做好教师调配和录用新教师工作。在我的提议和局领导的努力下,2009年首次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做法,择优录用了79人到我区远郊学校任试教教师。我提议和起草的2009年秋季起教师调入近郊学校的考核办法,得到了区委、区府同意并以区府办发文实行评课择优调入;同时从近郊学校选派了80名教师到边远学校支教。近年来,我区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在教师学历达标率方面,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已达99.4%,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已达87.9%,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达39.6%。达到全市的中等水平。2009年我区评选出市级优秀校长2人、优秀教师5人、优秀班主任3人,区级优秀校长5人、优秀教师30人、优秀班主任20人。

(四)深化教改、教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加强政治学习,德育工作有成效。全区学校实现无学生犯罪受刑律处理,学校无重大事故发生,学生中无吸毒现象。我区涌现了禁毒教育示范学校山阁中学和高山黄竹小学。全区2009年涌现了400多位市、区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我十分重视教研教改工作,多次在全区的教研会议上发表自己对课堂教学和教研教改的意见,在我和局分管领导和教研室全体人员的努力下,我区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大批教师的课例、论文获得省、市奖励。2009年茂名市举行了中学数学、政治、语文、英语,小学语文、数学的课堂教学及说课比赛共6次,我区获得了四个第一、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好成绩。2人获省课例比赛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2009年在市举行的初中数学、英语、物理说课比赛中,我区教师均获一等奖并代表市参加省说课比赛。一年来我区教师写的教学论文500多篇,送市年会评选86篇,其中获一等奖26篇,二等奖43篇,三等奖17篇。我历来非常重视高考备考工作,亲自到学校视导听课,亲自和分管领导召开备考会议部署高考备考工作。2009年高考取得好成绩,全区高考上省大专b线以上451人,增长244%,是全市增幅最大。学科竞赛捷报频传。在全国初中数理化竞赛中,七中、山阁中学各有一名学生获得物理科全国一等奖。2009年全区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93.7%,比上一年度增加1.2个百分点。

(五)维护学校稳定工作效果好。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制,想方设法解决学校欠债,妥善解决近郊学校教师到边远学校支教以及当前影响学校稳定的突出问题,排除学校不稳定因素,切实维护学校稳定。2009年元旦期间,有教师因我区教师工资待遇与市直教师的差距太大,要到市政府集体上访,我获悉后,即及时了解情况,作好化解工作。假日我都不休息,与局有关领导和局机关部分人员坚持值班,组织中学、中心学校领导向教师讲明政策,做好解释、说服等教育疏导工作,曷制了教师集体上访、游行的现象出现。今年3月,经我们多方努力,又兑现了久拖不决的部分教师的职称工资,进一步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严于律已,勤政廉政

本人力求做到勤勉务实,廉洁守纪,作好榜样,努力确保全区教育系统成为一块净土。

(一)勤政。工作中我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和。平时多下学校了解情况,多作调查研究。我每天上班都坚持早上7:30到,出席各级会议提前到达会场,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树立区教育局的良好形象。

(二)以身作则,廉洁从政。其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团结合作。对人事安排、经费拨付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坚持领导集体研究决定,严格按规定办,不搞个人说了算,如经费开支3000元以上均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同时管好班子,做到分工合作,友好共事。其二,严于律己。以郑培民等同志为榜样,自觉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对《廉政准则》、《廉政守则》、《八项规定》、《领导干部31个不准》等廉政法纪规定,我都能自觉遵守,没有大吃大喝、“卡、拿、要、报”、利用公款出国出境旅游等行为。工作中能坚持原则,办事公开、透明,对经费、人事、基建工程等敏感问题,都坚持公开公平原则,接受群众监督。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以权为他们谋取利益。

(三)依法行政,从严治教。首先,做到依法治教,以德服人。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坚决摒弃“人治”的家长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务求使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按法规政策开展,真正做到依法治教。在工作和生活上,则要求自己做到以德服人,以情动人。其次,健全人事制度。我主持制订了教师调入近郊学校的规定。力求做到用人所长、能者上、庸者下。2009年初21名竞争上岗成绩优秀的行政股室机关干部走上工作岗位。三是重视纪检监察工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端正行业风气。重视群众反映、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严治乱。推行财务公开,严格经费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使基层单位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对局的财务进一步加强管理,制订新的规定,成立了局财务监督小组,使局财务更公开,管理更民主。加强对查办案件工作的领导,对上级批办的件和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及时组织力量严肃查办。2009年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共22件(次),我能督促及时进行了查处。

(四)加强作风建设,局机关和学校作风明显好转。局机关实行值日、考勤、会议申报、政务公开、热情接询、行风评议制度,促使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大大好转。我把局政务、财务公开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并在中小学、中心学校广泛推广政务、财务公开经验,促进了学校作风的转变,受到区政务公开检查组好评。

四、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着力抓好中考报考工作,促进我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我注重中考报考率的提高,在全区实行中考任务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措施努力提高高、职中毛入学率,争取全面提高我区劳动者的学历水平。通过不懈努力,我区高中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我区高一学生在读人数2000年1231人,2001年1543人,2002年2457人,2009年在市一中、市实验中学、市十六中在我区扩大招生的情况下仍达2637人。今年我区计划高中招生人。

(二)狠抓职业与成人教育,力促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抓高山、新坡二所省级示范性技校迎接省市复查之机,促使全区成人技校在硬件、软件建设更上一个台阶。全区成人技校共举办各种长短培训班达628期,其中种养培训班368期,培训了42691人次;乡镇企业技能培训班296期,共培训了2861人次,为我区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我们还通过抓合格职中验收,改变了金塘职中的面貌。争取了区财政拨款支持建好了该校建了几年都未建好的综合楼,添置了一大批教学设备,总值达138万元,使该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通过了省、市合格职中的验收,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从而为我区培养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创设了较好的基地。2009年该校高考上线率达68%。

一年多来,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全区教育系统教育欠债大,局办公经费极端紧张,学校校舍欠缺,“改危”资金缺口大,学位紧张,教学设备跟不上,教育信息化水平低,我区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偏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