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管理方案十篇

时间:2024-04-03 11:49:47

高中教学管理方案

高中教学管理方案篇1

[关键词]教学 档案 管理 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204-01教务档案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在教学管理活动过程中直接积累形成的文字、图表、相片、音像等资料,是教学内容、方法、途径和效果的真实记录的文件集合体,具有保存、查证、参考和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进行教学情况研究的重要条件和依据。目前,在高职院校教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档案资料不齐全、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等问题。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务档案管理,应该树立良好的管理工作观念、建立档案管理体制,落实教学档案管理责任制等。

一、当前教务管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资料不齐全

教务处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这是教学的核心工作。在教务档案管理工作中,要认真做好学生期末成绩的存档工作、历次缺考、补考的存档工作、历次过级考试的存档、日常教学的资料存档等工作。目前,在教务处存档过程中,有的工作人员思想懈怠,认为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资料都存档保管,致使有相当一部分资料比较分散或没有记录,从而导致档案资料不齐全。例如:如果学生所有科目的补考科目不做存档,我们就不了解学生在哪些科目方面比较欠缺,就不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方向。

(二)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

档案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既需要责任心,又需要很强的业务能力。例如,在归档的过程中,要做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统一结合。然而,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却做不到高效工作,造成档案资料管理混乱。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在档案管理方面,发展的方向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由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或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管理。在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是纸质档案,然后纸质档案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表现出弊端。例如:纸质档案要求的人工多,存贮的空间大,会出现损毁现象等。在新形势下,现在的高职院校正在向电子档案管理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转化的过程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实现。

二、规范、科学的管理教务档案

(一)保障档案的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教务档案工作内容丰富,比较繁杂,在教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例如,学校从校外聘请专家,召开了一次学术交流会,对交流会的图片、文字资料要及时进行整理,存放到学校对外交流学术那一类中。如果只是单纯地用几个字来记录这件事,就失去了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不利于以后做参考。作为档案管理资料,要有档案管理意识,从各个方面收集资料,保证档案管理的高效运行。

(二)保障人员的素质

教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质量的好坏。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务档案管理人员,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理论学习;另外一方面,要参加档案管理技术方面的培训,以达到短期内提高教务档案管理的目标;第三方面,教务档案工作人员,要自觉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耐心,要有一种很高的敬业精神,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做精。

三、加强高职教务档案管理措施

(一)树立良好的管理工作观念

在高职院校中,实行的院系管理体制,因此,做好教务档案工作,不仅仅是教务档案管理人员的事情,应该进行全校动员,使各院系充分认识到教务档案的重要性 ,每学期结束要将分散存放的档案材料收集起来,统一管理,并且要对档案管理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以强化其档案管理技能。

(二)建立档案管理体制,落实教学档案管理责任制

档案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为目前的工作提供依据。因此,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为档案管理者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把教学档案管理作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同时,落实教学档案管理责任制,让每一方面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有专门的人员去管理,保证档案工作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三)加强学校间档案管理的交流

现在,很多高校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应积极向其他学校学习,密切同其他院校的业务交流和学习,以便改进自身档案管理水平。

总之,教务档案工作是学校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合理利用教务档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高中教学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教务管理;信息化档案;规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工档案已逐渐被信息化档案所替代,其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同样出现了信息化趋势,在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包括使用方面都越来越表现出自动化、网络化与实时性等特征。这不仅减轻了相关管理人员日常的工作负担,同时使得档案在查询与共享上也变得十分简单与便捷。教务管理工作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机制正常合理运行的枢纽,教务档案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在资料查证参考、数据统计分析及管理控制决策方面提供了重要且真实的数据资料,同时也为教学评估分析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撑与评价依据。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的不断开展,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模式也得以不断丰富与更新,其教务信息档案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从客观层面上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规范化的教务信息档案管理将为学校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基本保障。

一、教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教务信息档案是学校教育教学中一种特殊的工作资源。它不单提供数据资料的查证,还可以为学校在管理决策上提供重要的数据分析与数据支撑。因此它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数据资源。但目前在教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档案管理的共性问题以及信息化管理所带来的特殊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教务管理人员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部分学校的教务管理部门,尤其是学校内部的各个教学部门在教务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安排或设立专门的教务档案管理人员。一般由教务管理人员来对相应的教学教务档案进行管理,而这些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因教务教学管理工作所累,档案管理意识不强,没有更多的精力去面对繁杂的档案管理工作,从而造成了档案归档不及时、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遗失等问题。

(二)档案管理规范及分类标准不统一

教务档案应根据学校在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对其所产生的归档件进行相应的分类,并对归档的形式进行统一。但目前仍然存在档案整理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存档形式,大多是按照各个教务管理人员平时的工作习惯对档案进行存档归类,从而造成了在档案收集和数据调用的时候出现资料数据查询困难或有重复数据产生,使得档案的整体利用价值下降,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务档案管理工作中。但在教务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由于大部分教务教学部门很难找到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教务管理能力同时都能够达到要求的工作人员,而又没有足够的人手和精力去对工作进行分解,从而在信息化档案管理操作能力、信息化系统使用及维护能力、信息化档案安全保障等方面产生诸多问题。

(四)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规范

档案管理工作在部分学校已经有一套基本的管理规范,但随着信息化档案运用越来越普及,对其信息化的管理从工作流程到具体工作内容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信息化档案的存档与提交,通过什么载体对信息化档案进行共享与,信息化档案如何与纸质档案进行相对统一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设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及规范。

二、规范教务信息化档案的构成与分类

高职教务管理信息化档案是学校在各级教学及管理实践活动中所形成并具有一定价值的文字、表格、图表、图像、影音视频等相关电子档案;随着电子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其文件类型也在逐渐增多,但无论其如何增加,教务信息档案仍然应该按照教务档案管理的规范进行相应的分类,以方便将来对这些档案进行查找与分析。

(一)教务档案的分类

关于教务档案如何分类,不同的院校可能会根据不同院校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务管理人员平时的工作习惯进行不同的划分。笔者认为,从教务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上来看,教务管理档案主要分成教务行政职能管理档案、教学管理档案及学生学籍档案三大部分,确定这三大类档案后再根据各院校不同特点进行相对细化。

1.教务行政职能管理档案

此类档案主要应包含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政策及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学校及各院系有关教务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学校及各院系教务及教学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相关档案等。

2.教学管理相关档案

此类档案主要应包含各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关文件资料,各类课程开课及课程安排相关信息,教学实施与教学过程控制相关内容与信息,教学研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规划相关记录,各类考试安排与考务管理相关表格文档,各类学生竞赛文件、照片、视频等相关资料,教学质量情况调查统计及教学设施设备的采购与管理等相关材料档案。专业建设方面,相关档案资料可细分为重点专业建设与普通专业建设相关材料、专业建设调查报告与专业建设相关规划以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计划进程等。考试管理方面,相关档案资料可细分为各类课程考试安排及考务管理相关表格、考试试卷及各类考核成绩档案,学生参与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英语、计算机等部级考试相关信息表格等相关档案。课程建设方面,相关档案资料则可细分为精品课程、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建设相关文档表格资料等。课程建设方面档案包含的种类较多,其存档形式应以课程为单位分别包含了课程教材建设材料,课程师资(包含教师的个人相关资料)及教学团队相关材料,课程相关教学文件、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课程演示文稿总结等相关材料,学生的实习实训作业及相关照片、视频,同时还应包含实践课程等相关信息资料档案。

3.学生学籍信息档案

此类档案主要应包含学校及各专业每学年的新生录取情况报表,学生相关电子照片、身份证复印件或扫描件,各专业班级情况表,每学期学生注册登记及学籍异动情况表,每学年毕业生情况信息表等相关信息档案。

(二)高职院校教务档案分类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在原有的理论教学基础上,高职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验实训及创新能力,实践教学、顶岗实习越来越多地融入到高职教学范畴中来。教务档案管理本身就涉及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若在原有的教务档案管理分类的基础上对这类档案进行规整的话,不但增加了档案规整的复杂性,容易产生错误,同时在档案整理与查询方面也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笔者认为,在高职教务档案管理分类上,应在原有的教务档案分类基础上再增加一项“校企合作与实践实习”信息档案类别,从而能够更好的对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及实践实习方面的教学档案进行整体的分类管理。这其中可包含校企合作相关规章及协议、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模式与计划、企业专家讲座教学、企业实践教学、学生顶岗实践实习及企业专家信息资料等相关信息档案。

三、教务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规范性

高职教务信息档案不但涉及到学校日常教学中方方面面的信息,同时在校企合作、学生实习实践等方面也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档案,因此在管理方面一定要采取必要的规范化措施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规范信息化档案的类型

教务档案管理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必须保证真实性,然而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其文件载体与文件类型也多种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务信息档案的统一性,对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同时也增加了档案的数据分析难度。因此,在教务信息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严格规范其文件存储类型和操作载体,以保证信息档案文件的统一性。

(二)规范信息化档案的文件命名格式

规范信息档案的文件命名格式,主要是为了方便档案有效的归类与查找,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档案的重复存储造成的数据冗余。

(三)规范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操作流程

任何的管理模式都必须要有一套规范性的操作流程,在当前信息化的条件下,档案的收集整理与检索统计等工作,都可以利用自动化的信息技术来高效完成。这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效能。

四、教务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安全策略

当前,是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载体随处可见,这也给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变革,使得其信息的查询与共享没有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由于当前网络环境复杂,部分教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且教务档案有其一定的隐私性,因此,加强教务信息档案管理的安全意识变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教务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及能力培训,提高其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操作能力,同时也要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如不要将各种管理档案存放在公共的网络平台上,每一台服务器、计算机要确定其安全保障范围,服务器和计算机要有专人进行管理并设置相应的安全口令。

(二)从技术上完善安全防范措施

在教务信息档案系统中,设定专属的用户账户、权限及口令,规定和限制访问用户的合法性及操作权限。由专人通过定时备份和及时备份等相关手段,保存好教务信息档案相关数据,确保档案信息在遗失或系统瘫痪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教务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服务。在完善教务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强化教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加强其档案管理的业务能力,强化管理流程和管理规范,从而使得教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加规范、有效且顺利地开展。总之,教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而教务信息化档案只是教务档案中的一部分。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只是为档案管理工作所提供的一种工具,并不是档案管理的全部,因为纸质档案具有明显的原始性、真实性和权威性,这是信息化档案所无法替代的,如“学生相关信息”、“校企合作协议”和“相关的审批材料”等。因此,我们在对教务信息化档案进行规范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坚持重视纸质材料档案的存档与管理,并要做好两者之间的相对统一,以免在档案查找、利用、检查与评估的过程中出现材料缺失等相关问题。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会对高职院校的教务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资源和方法,科学有效地管理好教务档案,使其能够在学校今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王田荣 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文华.高校教务档案的功能及规范化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36-37.

[2]叶建国.论高校教务档案管理[J].考试周刊,2011(15):191-192.

高中教学管理方案篇3

关键词:职业学院 档案管理 思考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职院校对档案管理的制度越来越趋向规范化,教学档案的规范化,不仅对教师及时总结教学规律产生积极的影响,还能为学院开展教学研究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职业学院在加强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正确的方式妥善解决问题,促进职业学院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职业学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

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是职业学院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很多职业院校在开展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教务处很少会把档案管理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相分离,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进行行政管理的时候将档案管理工作顺带进行,造成学院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很多失误,没有明确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操作,大多是由教学管理人员兼职进行,造成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1.2缺乏统一管理的概念

在很多的职业院校中,各系都实行自主管理教学档案的政策,使得学院的教学档案缺乏统一管理,造成档案文件保护不周出现丢失、损坏等现象,各系在管理教学档案时,由于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室,也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员,致使很多的档案文件资料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教师在查阅档案资料的时候不知从何入手,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由于职业院校缺乏教学档案统一管理的理念,造成了工作中很多失误,学院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制定专门的档案管理制度,保障学院档案管理的有序性和专业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

1.3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职业学院不仅缺乏专门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也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很多院校都是直接将档案管理工作交给教务管理工作者处理,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相应的硬性要求,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过程中,缺乏对这一部分人员进行正规的管理和培训,对这一项工作没有进行正规的专业化管理,致使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院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作出足够的重视,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地开展,影响了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各院校必须提高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积极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

2.加强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2.1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

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记录,能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随时将教学档案拿出来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教学档案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存在明显的误区,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积极进行思考研究,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哪些不足,有哪些教学方式和方法还需要进行改进,从教学档案中发现学生和自身所存在的问题,然后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

2.2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有利于为学校的各项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

学校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而进行改革的主要依据就是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保存下的教学档案,通过对教学档案进行分析,学校能够公平公正地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做出评价,考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对学生富有责任心、是否具备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在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校领导要及时检查、归纳和分析教师的教学档案,从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教师工作的经验教训,并合理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3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有利于帮助年轻教师尽快熟悉业务

很多年轻教师刚从事教学工作时,由于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老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交给年轻教师教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年轻教师就需要借助教学档案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档案中保存了很多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包括一些质量较高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年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档案尽快熟悉教学流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3.结语

职业学院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职业院校在档案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学院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学院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充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要积极改变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顺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教学资料,推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萍.高校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2]王斌、张秀娟.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现状调查[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3]张君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探讨[J].警官文苑,2008(02)

[4]李敬.学校教学资源的档案管理[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8(02)

[5]胡超英.高职学院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高中教学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教学档案 管理 信息化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07-02

高校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主体和重点部分,包括高等学校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教学工作中对学校和社会、学生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及电子载体等历史记录材料,反映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历史,同时也承载着学校教学工作的未来。因此,教学档案管理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也是评价高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校教学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教学档案不仅记录了学校教学活动,体现了教学活动管理的过程,为学校教学研究提供了系统完整的资料,而且是高校各类教学评估的第一手资料。但教学档案工作是一种教学行为之后的管理工作,属于事后行为,容易被大家忽视,而导致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滞后。对高校教学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主管教学档案的领导不重视,普遍认为只有学校档案馆才需要档案管理专门人才,在教务处、各学院不需要设置专门人才,可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即可,这就造成在工作繁忙时教学档案管理往往是经常被忽略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往往为兼职,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仍保留在重保管轻利用的意识,平时不注重及时收集整理建档管理,也不重视档案管理的学习,很少去主动思考教学档案的现代管理理念,工作不够严格和规范,有得过且过的现状。这就造成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滞后,更谈不上优化档案管理、提高教学档案利用率及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了。

(二)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滞后

目前,很多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模式仍然以传统的封闭式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经费投入不足,档案管理设备陈旧;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欠缺,导致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不规范、责任不清;高校教职工普遍认为档案管理是档案馆及部分部门的事情,没有收集教师档案的意识,导致有些教学材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失;高校内部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档案管理各自为政,没有共享,导致各部门的教学档案存在重复收集的现象;教学档案仍以纸质版为主,没有专门的档案室,主要存放在教学管理部门的库房中,电子版的档案资料也仅仅保留在计算机或硬盘中;教学档案管理仍为手工操作阶段,收集、整理、立卷等质量不高,缺乏高效、便捷的查找途径;学校档案馆和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档案的及时归档工作方面仍存在推诿现象,导致一些珍贵的教学档案未及时入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教学档案的利用率较低

陈旧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是造成教学档案使用率低的重要原因。目前各高校非常重视校园网的建设,信息化水平较高,但教学档案管理因不受重视,教学管理部门的教学档案各自为政,没有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内教学档案交流、共享也较少。尤其在高校面临各级评估时,往往还需要对各种教学档案重新整理、建档,部分高校往往存在评估一次,就整理出一套教学档案,已有的教学档案未能在评估中发挥出高效、便捷的作用。部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未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导致教学档案在收集、整理及立卷等方面效率较低,也使得教学档案利用率较低。此外,高校教学档案的使用仍以校内为主,未对社会广泛开放,这也是高校教学档案利用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二、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对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教学管理部门、各学院系部负责人要重视教学档案工作,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从上至下提高教学档案的认识,重视和支持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其次,要设置教学档案专项经费,加强软硬件建设,设立档案室,配备档案管理仪器,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最后,要配备专业档案员,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教学管理部门如教务处应由副处长主抓档案工作,科级管理人员应纳入档案管理专门人员。此外,要重视档案管理软件研发,提高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及检索,从而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

(二)规范和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教学档案管理范化和标准化是提高教学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等制度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和需求,完善和制定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教学档案资料收集的完整、鉴定准确、整理有序、保管安全及利用便捷等方面,逐步建立健全档案鉴定考核体系和岗位责任制相关规章制度,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教学档案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档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作用。

(三)建立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首先,要重视数字档案的收集,制订数字档案归纳管理制度,将教学数字资源收集纳入教学管理部门、各学院系部的立卷归档制度中,学期教学检查应把教学档案作为检查的内容之一。其次,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建立教学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和可共享的数据库;同时要充分应用校园网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实现教学档案的网络资源共享,尽量向社会开放教学档案,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最后,要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完善能够为学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谋作用和信息咨询作用,也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建立完善、系统的教学档案数据库,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是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英玮.专门档案管理(第2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5-26

[2] 刘芳,周晋阳.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9)3:69-71

[3] 杨文.论高校教学档案的收集与信息化管理[J].科技信息,2009年(15):351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教务处 宁夏银川 750004)

高中教学管理方案篇5

论文提要:案例教学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管理学中普遍推崇和倡导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受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阻碍与问题,使其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阻碍;对策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1]欧阳桃花.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2]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叶祥凤.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八种误区[J].经济管理教育教学研究,2007,(4).

高中教学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教务档案管理;高职院校;方法

一、高职院校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1为教务管理人员提供学习资料

教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以往累积下来的资料,更加科学地安排课表和制订教学计划。新来的教务管理人员可以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并根据教务档案提供的资料,学习前人的工作经验及成果,提高自己的教务管理能力。

2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教务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积累的原始资料,它为学校管理层进行教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学校高层领导可以通过对教务档案中各种信息的综合研究,对每一个学科、每一个教师及每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减少领导在决策过程中的盲目性。

二、高职院校教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教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务档案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从收集、分类、整理,到最后装订成册,档案大都是教学过程中留下来的纸质文字资料,以人工方法来管理;电子文件就是将资料进行了保存,教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并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2教学档案利用不足

教务档案存档资料的最主要用途是将档案中的资料与信息为今后的教务工作所用。但是管理人员只注重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忽视了档案的利用和开发,忽视了档案的重新利用与借鉴功能,绝大部分档案处于闲置状态。当老师在查询相关的教学资料的时候,必须到档案管理室去一一查询,不仅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效果也很差。这样教学档案在为社会服务等方面没有起到明显作用,利用程度不够。

3教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养亟待加强

在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务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教务档案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教务管理才是教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归档应该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事情,不重视材料的收集和归档。教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做事不认真,对这个工作敷衍了事,而且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务档案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培训,他们只知道基础的存档,对档案管理没有系统的了解。

三、加强高职院校教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意识

教务档案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建立规章条例,对档案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岗位培训,让他们跟其他院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多进行经验交流,对档案的整理、收集、分类以及统计等档案管理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其次,管理人员更是需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主动加强管理方面的技能。要仔细地去审查老师提交的资料,积极地为师生做好服务。最后,还要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

2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各部门领导要重视和关心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档案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让档案管理人员和教职工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教学档案管理对教研教改和学校评估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具体实践中,可由学校的教务处牵头,配置设备和场地,给予管理人员全方位的支持,而且建立激励机制,对做得好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而且上一级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对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这样,教学档案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务档案的纸质资料对信息的收集、归档及信息分析处理等不到位。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这是一个跨度大、涉及面广的工作,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而作为一名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我们一定要主动地去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为教学和评估服务。

参考文献:

高中教学管理方案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阻碍;对策

本文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成果(课题编号:ZHJY08-59)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欧阳桃花.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2]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叶祥凤.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八种误区[J].经济管理教育教学研究,2007,(4).

高中教学管理方案篇8

论文提要:案例教学模式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管理学中普遍推崇和倡导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受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阻碍与问题,使其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针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1]欧阳桃花.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2]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叶祥凤.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八种误区[J].经济管理教育教学研究,2007,(4).

高中教学管理方案篇9

高等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分类有综合类、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类、学籍管理类、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类、教材类。作用表现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记录和反映教学、科研活动,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素材,提供信息传递与反馈中介,加强教学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学习和交流,提供编写校史和名人传记的素材。

2高等院校教学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教学档案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往往是看重教学过程,但忽视教学的管理,导致教学档案资料的不完整、不真实,使得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档案流失,得不到必要的记录和保护。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高等院校不论是领导层还是教师,在管理理念方面淡薄而且不够重视,管理力度不足,没有制订相应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也不明确,没有具体的界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没有系统的培训以及体制来约束和管理。教学档案的管理仅仅是流于形式,领导层和教师对收集相关教学实践活动的材料比较被动,认为教学档案的管理是档案工作人员的职责。另一方面,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教学的管理和实践活动常常是事后一段时间才记录,不能够进行教学档案的及时整理和归档,档案管理制度不明确,档案人员只是按章办事,流于形式地完成所谓的分内之事,很少别出心裁进行创新实现教学档案的及时有效的管理。负责管理的人员散漫,不进行定期的审核和检查,记录上也不按照相应的格式进行记录,使教学档案的管理流于形式而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效用。

3高等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建立严格的高等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制度上要层层分级,体现专业性和科学性,每个工作都落实到人,明确管理员工的职责档案部门不能只注重移交后的档案管理,根据档案特点,坚持前端控制的原则,提前介入,及时将教学档案跟踪收集,才能真正保证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在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等阶段,档案部门应分阶段地进行跟踪管理,密切与教职人员沟通,了解教职人员所需材料和取得的教学心得,及时准确地归入教学档案中,方便日后管理查询。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高校档案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严肃的工作,档案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严格督促,定期进行业务指导与培训,创新思路,改变原有的落后管理模式,不断加强业务指导,在教学任务的下达中要与科研文件相同步,确保系统性和准确性。转变理念,重视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对广大教职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其意识,说明其重要性。提升档案管理者综合素质,强化为档案工作服务的能力。人的素质是关系到工作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一方面,档案的特点,要求档案人员要有较为广博深厚的知识基础,系统学习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等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扩展知识领域,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唯此,档案人员才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增强科研档案工作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档案部门要转变观念,克服“坐等上门”等传统封闭的工作意识,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对教职员工兼职档案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技能;主动加强与教研组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指导教职员工做好平时的预立卷归档,定期检查或抽查立卷归档工作,逐步提高档案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开发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建立教学档案的目的就是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应该积极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信息化的档案管理,通过使用计算机,将档案记录在数据库中,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建立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制定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出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工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有效管理教学档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档案的时效性,及时完成建档工作,制定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严肃持久地进行下去。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确保教学档案工作的完整性。

4结语

高中教学管理方案篇10

关键词:教学档案;管理;建议

建立和完善教学档案,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是考察一个学校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记录学生成长学习过程、记录教育教学改进和提高的重要载体。

一、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1.教务管理。教务管理主要包括:各级教育主管单位对教学工作的年度安排,学校教学过程中的进度安排以及教学安排,教师队伍集中学习及分散学习的安排计划,各类教学活动的安排及记录,学校年度工作总结,与学校日常管理活动有关的图片和影像等资料,学习结合自身实际编制的教学资料,年度考核及教学测评结果等,学校教学工作相关各类资料。

2.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包括:教师备课笔记,教师上课情况记录,班主任工作记录,教师教学计划、教学总结及学习报告等,定期组织学科教研组教学交流记录,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评比及获奖情况记录,实验室、图书馆使用情况记录,各种文体活动情况记录等。

3.学生档案。学生档案主要包括:新生录取情况,学生毕业升学去向记录,毕业证、竞赛证明等证件影印件留存,学籍注册,每年学生学籍变动记录,学生教学质量检测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等各类考试成绩记录,学生评优记录,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及文体特长,学生干部及党员团员名册等。

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思想认识不够。很多学校在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归档整理过程当中,仅仅将一些有形的资料,如教学的相关文字资料、教师备课的记录等,简单地进行整理,之后堆放在一个角落里面束之高阁,没有再进行科学、系统地整理。甚至有些学校的管理者认为,教学档案就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一个摆设,往往是在上级下发专门通知要进行检查的时候,才匆忙补齐,很难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

2.管理方式落后。目前,在教学档案的收集、汇总、整理等各个环节,一直沿用以前的档案管理方式,很多学校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需要和教学安排,对学校的档案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大多数情况下,为管理档案而管理档案。这样的管理思想,直接导致很多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停留在档案盒加日记本的阶段,一些现代的特别是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和方式没有在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3.人员队伍难以满足需要。随着档案管理方式、方法的改进和提高,以及档案利用要求的更加严格,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水平和熟练掌握程度的要求也大幅提高。但是,目前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中,一方面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是从教学一线退下来的,年龄偏大,对档案管理的专业技术、专业理论熟练程度不高,掌握内容不全面,难以胜任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一些年轻的档案管理人员受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方法的影响,很多时候沿用以前的方法,没有积极地进行创新,造成档案管理成了一成不变的工作。同时,档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梯队,也是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有效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提高学校教学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

1.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特别是学校的主要管理者,要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抓,做到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尤其是在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档案管理工作所需设备的保障上,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和进行。

2.推进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积极学习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对原有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善于运用新思想分析新问题,运用新方法解决老难题。特别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起来,以全新的管理思想促进教学档案管理上一个更新的台阶,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提高,使教学档案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3.着力提升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素质。队伍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教学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之前,要根据学校建设需要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合理制定档案管理人员引进培养计划,确保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胜任各项工作要求,要结合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时代特点和技术要求,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梯队建设,构建合理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从根本上打好教学档案服务学校管理的基础,为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教学档案管理是强化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是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记录学生成长经历的重要载体。学校要更加重视教学档案的作用,采用更加高效、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档案管理方法,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档案资料支撑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作者:马银凤 单位:新疆林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斌,魏扣,马晴,吴琼,吴向波.我国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述评——基于2002-2012年中国期刊文献的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3

[2]W.JamesPopham.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