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讨论法十篇

时间:2024-03-28 18:14:39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篇1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多地开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由单一走向多元。在国内对此方法研究正逐年增多,近几年研究更有突飞猛进的态势,但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数量上、质量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主要问题还是存在于研究角度的单一,对各角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问题性、批判性和理论性的研究较多,如何修正、传承并发展优秀的科研成果则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多数教学方法的研究仍采取的是问卷调查,而突出案例和实验性的研究很少。

关键词

体育教学;教育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国内中小学生的体质检测结果整体显示下降明显,虽然造成这一现状结果的并不仅仅是学校体育工作一方面的问题,但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则是作为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并树立终身体育理念等的主要途径,也是作为学校体育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国内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加速,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也逐渐成为体育教育领域中各个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它囊括了体育教学有的思想哲学,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在特有的教学环境氛围下实现其独有的教育教学功能,可以组成较为行之有效的体育教育教学框架。不可忽视的是在不同的体育教学思想和实践方法上,会出现更加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诸多专家学者研究发现,人在少年时期的体育技术水平与成年后的体育水平成正相关,尤其在12岁前参与过体育运动对成年后的体育水平影响最大。因此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对提高其运动技能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方面,以及对其以后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1]。目前我国在实践方面的探索比较广泛,但由于起步晚,发展历程时间短,体现在学校体育教学基础理论上,就显得尤为薄弱,诸多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多年来的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同时也有相对不错的成果,但体育教育教学的研究始终面对没有突破性进展的尴尬窘境。

1国外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国外对教育教学模式的科学研究已历经较长的时间,由于其各国本身的文化背景及其他方面的复杂性,导致对国外研究的理解出现了多种界定。体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大部分研究的出发点都是以人的未来发展为主要内容,并将其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来开展。例如:《美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后简称《美国体育标准》)就是以培养学生掌握自身“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为目标。《美国体育标准》中提出———“以参加体育活动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目标口号。认为针对学生进行的体育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其养成重视健康和主动健身的好习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能够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美国体育标准》中较为细致地描述了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指出若想达到高质量的体育教学目的,必须能做到提高学生的体质、体能,增强其责任感,使学生学会并能够享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愉悦感,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1]。

1.1教学方法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黑格尔说:“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观方面的某个手段。”[2]对人的认知能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描述,表明了方法、手段是人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1996年美国健康与人体服务部,通过外科杂志报告,报导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活动量不断减少。通过多位专家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参与健身的状况,与其成年后心肺功能、冠状动脉疾病等息息相关,并能够大大减少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多参加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1]。

1.2教师或教学教法的作用

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强调教师的指导、引导、诱导作用。通过教师教学激发出学生心中学习知识的潜能,并将其转化成有利于学生自身和心理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德国人拉特克在《教学论》中提出:“教学论思想着眼于研究如何教的问题,是以教学法和技术为中心,重点探讨如何使所有的人最容易、最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提高教养的方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中指出:“教学论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主要目的是寻求并找到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3]。

1.3学生或学习方法的作用

学生的已有经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已有经验是人与环境间的作用。教学是师生间教、学、做的和谐统一。大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学习五步法”,即问题情境———问题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假设———推论———验证五个学习步骤。而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也提出用最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4]这也是将各种教学要素整合,从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提高。基督教教育家奥古斯丁更强调教学要尊重儿童自身的兴趣,好奇心远比讨厌的强制更有力量。[5]针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单调枯燥,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中师生融合成一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目前美国的体育教育方向,已经由传统单一的体育技术为主转向关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例如,通过参与体育教学学习体育活动对身体的影响,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单一的体育知识技术。对学生在校内校外参与的所有体育活动来进行整体评价,而不是单纯关注体育教学测试的分数。

1.4创新性研究

例如: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行了“集团竞争学习法”,这种学习方法是由“快乐体育”的理论发展而来。前苏联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初实行“程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自学程序教材为主,由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和斯金纳首先提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法”,其实质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很多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中,广泛应用美国教育家威廉格拉塞提出的“合作教学法”,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外研究中以各种方式对教育教学进行整体把握和衡量的综合研究比重较大,仅仅针对体育教学方法一项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并不多,多数是把教学方法、程序和模式等融合起来进行研究。现今的体育教学活动远远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延伸至课外以及校外领域,而课堂体育教学也不能局限于体育知识技能和动作技能方面的传授,而是把各类的与体育相关的活动移到课堂中去,在满足学生对体育兴趣提高和身体素质提高的前提下,加强体育知识技能教学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之间的紧密联系,更好地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2国内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国外在体育教育方面的研究虽然给予我国在此领域中很多的借鉴。但是,完成好体育教学活动,更需要各种教学因素的融合,特别是教师、学生和环境等的融合。教师专业素质的差别、学生体质水平的不同、设施设备等条件的参差不齐等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体育教学的完成效果,因此照搬照套国外的体育教学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

2.1理论性研究

国内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大多数是从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层次、选择原则和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研究。例如,2001年高天明对教学方法变革的理论进行分析,既吸取了前人的实践经验,又在其探索出的成果中对理论进行总结提升[6]。2008年吕春枝对近代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展示了各种具体活动方式,阐述了体育教学方法的实用化、科学化[7]。董文梅在会能度理论的指导下,对运动技能的不同形成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对应的教学方法做了很多系统分析。[8]2003年曲红军系统阐述了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不同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要合理选择、使用教学方法。彭小伟和杨国庆按照技能类、方式类、整体类三个标准,构建了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毛振明和于素梅从微观、中观、宏观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进行了科学分类。2009年,朱建国分析了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各有优缺,体育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身及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任务、目的的不同,灵活进行选择[3]。这些研究成果都为研究体育教学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2.2应用性研究

21世纪体育新课程实施以来,此方面的研究文章就层出不穷。2009年边静波以新课程理念或以其为指引,对一主多选、情景、分组合作、尝试等教学方法做了分别阐述。2010年唐开荣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新型体育课堂特征进行研究和阐述。2011年曹科枢就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在新时期教育理念下,如何改变思路进行了阐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著作都是从新课程理念入手,通过多角度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2.3实证性研究

此类多数是从合作、自主、探究等多角度着手展开研究,然后再针对某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实践,从而证明出该教学法的作用。例如:2009年彭跃群经过两次教学实验研究,证明得出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在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运动思维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同年胡永红在研究中对关于有效体育教学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等进行了深入阐述。2010年,吴哲将传统体育教学和合作体育教学两种方法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证明了团队项目训练更适合采用合作教学法[3]。

3存在的问题

国内的研究多数是移植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开展的。虽然对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实际操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3.1研究的针对性不清晰

目前对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是包含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对体育教学方法选择性问题的研究,提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体育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只要涉及到体育教学,三个因素缺一不可,都应在考虑的范围内,虽然由理论上分析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但基于教学实践方面,相当于没有说,研究角度较窄,研究深度达不到,例如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概念和分类方面的研究过多。

3.2理论的可操作性弱

目前很多科研类文献,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影响要素等较笼统的方面进行讨论,或是只针对特定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际研究。这样的研究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很少,还出现了较多的重复性研究。

3.3缺乏前瞻性研究,研究的预见性不足

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学方法研究仅仅由理论性入手,例如:有些论文只将概念性理论研究从以前回顾到现在,总结性叙述比较全面,但从未来体育教育教学的前瞻性考虑,在具体教学方法手段和对以后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上,以及根据各自特点所进行的改良和创新等教学方法的预见性研究更是不足。

4结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低为学生们提供了与其自身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经验,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自信心,对他们以后参与体育活动和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等各个方面都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形势下,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健康体魄与终身体育的意识已经深入到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之中。大量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上,虽仍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但也显示出了不同的特点,如能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就可以为未来体育教学方法的构建提供较为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作者:吴春明 单位:唐山市路北区荣华道小学

参考文献

[1]冯红静.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6.

[2]列宁.哲学笔记[A]//列宁全集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36.

[3]霍军.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6.

[4]杜殿坤译.教学:与发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21.

[5]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69.

[6]高天明.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D].兰州:两北师范大学,2001.

[7]吕春枝.中国近代教学方法史论[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8.

[8]董文梅.体育学理之探究———关丁运动技能教学原理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9]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10]俞国良.创新教育理念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科乎研究,2002(1):40-44.

[1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12]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

教学方法讨论法篇2

【关键词】化工原理;理论教学;教学方法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the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or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emphasis on theory with practice. We must be good at using the teaching method. It 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form knowledge chain between segments of learned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of each teaching method. Therefor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are improved.

【Key words】the 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ory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的主干课之一,是学生由理向工过渡的入门课程,是学生接触工程实际的第一门坎。化工原理是一门以典型的单元操作为主要内容,以传递过程和研究方法论为主线的工程技术基础课。然而,与以前学过的课程相比,该课程研究问题的方法有较大不同,化工原理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单元操作组成的,各单元操作彼此独立,相差很大,甚至同一符号,在不同章节,代表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学生不习惯。根据课程的性质,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以下方法,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采用“过程原理数学描述过程及设备的计算与分析”的教学模式

突出工程问题的处理方法在教学中以单元操作为主线,对每一单元操作的讲授,均采用上述教学模式,在充分体现各单元操作间统一性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各自的特殊性,强调工程观点,注重工程问题的处理方法。

二、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紧密联系起来,适时开展课堂讨论

例如,输液用的一次性注射器,为什么能够使输液过程以恒定速度进行呢?轮船与长江大桥桥墩相撞事故,迄今已发生多次,除了主观原因之外,客观原因是什么呢?新棉衣为什么比旧棉衣暖和?自然界的旋风与旋风分离器的原理、应用等,通过课堂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讲授知识点和思想方法并重

化工原理是化工等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工程技术基础课,其中有许多内容,既是重要的知识点,又是化工原理课程有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例如,传动、传热和传质类比;传质边界层和传热边界层的简化处理;讲授时,不仅要将它作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积累知识和学习、借鉴前人的思想方法是同等重要的。

四、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与渗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针对本课程工程性的特点,教学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者相互促进。一方面理论课与实验课紧密衔接,实验内容与教学内容互相渗透与加深,另一方面采用分层次教学,即采用验证型、设计型及综合型三层次教学,尤其是综合实验,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而且综合应用理论知识。

五、注意共性和个性的对比讨论

如何更好的掌握和记忆公式,是学好化工原理的关键之一。我们将个性和共性进行比较研究,帮助学生学习和思考。例如,流体静力学方程是柏努利方程的特例,全回流精馏操作线方程是有限回流操作线方程的特例等。个性寓于共性之中,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理工科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思想方法。

六、采用对比式教学法,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动、传热和传质存在普遍的类似,前人甚至将看起来毫无联系的传动、传热和传质过程,科学地抽象出了著名的三传类似关联式。将类比讨论贯穿于整个化工原理课程的讲授中,能够帮助学生将各章内容通过类比建立联系,巩固了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类比也是一种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学会应用这种方法,一是使学生易于理解新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能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想,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讲解吸收塔内的传质过程时,指出该过程与在间壁式换热器中进行的传热过程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如过程速率的表示、总阻力的计算均采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进行计算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吸收塔计算能否用类似换热器中“传热效率-传热单元数法”,而换热器的计算能否用类似于吸收塔中的“吸收因数法” 。

七、运用启发、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教师讲授为主,兼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如讲授流动阻力与边界层概念时,启发学生列举生活中流线型实例;讲授自然对流时,引导学生分析暖气与冷气设备的安装位置。又如上讨论课时,选择有启发性、思考性且有一定工程意义的题目,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老师也预先准备一些问题,课堂上设问、引导。有了一定的准备,课堂上师生讨论热烈,学生广开思路,通过讨论,最后提炼出工程观点。学生听课难免有些疲倦,师生互动,就显得特别重要。例如,讲完一个内容后,老师编写一些选择题或问答题,请学生回答。既总结了讲授内容,又促进了学生思考,起到了师生相互交流和相互激活的作用。

八、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改平面、单一的教学方式为立体、丰富的形式,通过多种媒体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课件可根据需要,在讲解时播放动画、录像或插入图片等,利用这一功能,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提问、思考、演示、总结等一系列步骤,进行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介绍夹套式换热器时,指出其主要缺点是热阻大、传热面积有限,因而常常不能满足生产所要求的传热量。用动画演示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釜内设置蛇管式换热器以弥补传热面积的不足;釜内安装搅拌器,提高釜内液体的湍动程度,使传热系数提高;用泵将釜内液体抽出,通过设置在釜外的换热器换热后再循环回釜内的外循环流程。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强化传热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九、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精心备课,将内容合理整合,部分作为浏览,将精力集中在讲深、讲透主要知识点上。由于教学节奏加快,可增大信息量,将新方法、新技术介绍给学生,以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以气液传质设备一章为例,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段,需6小时才能完成,采用多媒体技术后,4小时即可完成,提高了学习效率。

使用课件提高了教学节奏,增加了信息量,但不能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注意学生在教学中的接受、理解能力,避免学生听一堂课笔记记不下来,影响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提前上网或校园网“教育在线”进行预习,提高了上课效率。结合作业、期末成绩评定分数,期末考试采用考教分离模式,并进行试卷分析,为考试质量的控制奠定了基础,保证了评卷质量,使得学生考试成绩公平、公正,经得起检验。开学第一节课给学生留下老师的邮箱、手机等联系方式,方便学生与老师进行多途径的交流。学生给老师发短信或邮件探讨学习和作业问题,不管在哪里、不管多忙,及时给他们回复,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柳海兰 韩顺玉.化工原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广东化工,2008年03期;

[2]李德莹 田毅红 龚大春.提高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广东化工,2008年05期.

[3]余美琼 杨金杯 陈文韬.《化工原理》理论教学的几点体会.广州化工,2010年09期.

教学方法讨论法篇3

【关键词】自主探究讨论教学法有效教学

布鲁纳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讲究教学策略,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究活动.其中,讨论活动能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各自的表达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讨论教学方式已融合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了.教师在课堂教学合理的使用讨论教学方法,能有效提课堂教学效率.

一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提出了相应要求

1.教师应创设讨论的空间和氛围,使学生能针对疑问进行探讨,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质疑,与同学交流想法。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同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3.使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敢于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二、课堂教学中讨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讨论教学法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学生知道讨论什么吗?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出示一些问题后,不管问题简单还是复杂,就马上组织课堂讨论,有的学生可能对要讨论的问题还没有弄明白,就开始乱说一气,有的学生干脆天南海北,高谈阔论,产生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不着边际的“题外话”,偏离了讨论的主题。到最后自己也不清楚到底讨论了些什么?

2、学生果真在参与讨论吗?

课堂讨论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任何课堂讨论都是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先决条件的。学生没有经过思考、体会和感悟,他们又能讨论什么呢?讨论中有的学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没有组织小组全体参与讨论的责任感或意识,使讨论的参与率降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有班干部或尖子生的小组中,班干部和尖子生甚至部分小组在讨论时不以自己的理由去说服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而产生争执。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们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学生大多“各自为政”。这样的课堂讨论,学生实质上没有认真思考,更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

正是由于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观点,讨论时要么冷场,要么东拉西扯,课堂讨论形同虚设,往往成了空热闹、假正经。其实,学生只有自己先有了想法,才能有和小组成员交流和讨论的源泉。

3、教师参与讨论指导了吗?

一旦学生进入了课堂讨论这一环节,很多教师确实像蝴蝶般地穿梭在每个小组之间,看似很忙,实际上大多在摆样子,装门面;有的教师不知所措地在讲台边等待;有的教师正在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学,等等。此种情况下,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和投入到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去,更没有对学生的课堂讨论进行指导和调控。这样的课堂讨论能收到实效吗?

4、课堂讨论多多益善吗?

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取悦于听课教师,根本不考虑内容是否需要,一堂课总免不了几次搬出课堂讨论这一环节。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程理念。课堂讨论成了上公开课必备的“行头”,成了花瓶。笔者曾聆听过一堂公开课,该任课教师前后共安排了5次课堂讨论,而所讨论的内容几乎是清一色的识记层次的“是什么”,这样的课堂讨论有必要吗?

三、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讨论教学

为了使讨论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环节.

1、营造讨论氛围,激发孩子的讨论欲望和热情,是实施讨论式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在当前数学教学中,教师针对某个关键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但学生都只是独立解题,未能加入讨论的行列,使讨论在课堂上的存在流于形式。而要真正的实施讨论教学,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形成一定的讨论小组,适当调配讨论人员,使大家有想说话的感觉.学生在这个小集体中都获得了发言的机会,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进入讨论的情境中。同时,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这种机会外,在课后也应适当创造机会。

其次,精心设计问题.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总会觉得空洞无味,无话可说.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觉得有话可说,有讨论的必要.这样,才能为大多数学生所能够理解和接受,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2、教师的情感投入及适时调控的主导性,是讨论式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讨论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学生的知识基础不一样,领悟程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成为课堂进程的调控者,要适时应变,使讨论有效地进行。

首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课时数少,师生交流少,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古板,严厉的印象.因此,数学老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融洽师生感情。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肯定,赞许的言辞情感,鼓励孩子积极思考,敢于提问,发表看法.这样,在讨论中,充分发挥积极的思维,提高讨论的效略。

其次,教师在讨论中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加深并强化孩子的认识.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加以去粗取精,得出完美的结论。这有利于完善孩子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而如何正确实施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究知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是教学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教学方法讨论法篇4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是前提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是增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前提条件。新时期,我们面对的是高职学生,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学好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提高能力,以面对岗位竞争及未来职业竞争和长远的生存竞争。教师要改变过去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旧观念,与国家培养高职人才的目标相一致,坚持综合性与丰富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主导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学生所学专业,把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讲清楚。这既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实效性。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根本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增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根本条件。要改变政治理论课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改变理论课枯燥无味的现状,就必须使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这是必须解决的难题。我们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积极探讨课程教学规律,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教与学相结合。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传统教法外,还结合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教师从理论高度把握纷纭复杂的生活现象,并从中筛选提炼出一些典型的人物与事件,将其浓缩为一个个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剖析这些案例,在分析过程中融会贯通有关原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千言万语,不如一个好例子。如讲授“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的内容时,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选取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洪战辉的事迹并附加了颁奖视频资料。他的事迹使学生产生了共鸣,很多学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讨论:如果你是洪战辉,那么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同学们都有感而发,认为应该做一个有作为的高职生,从点滴做起,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2.影像资料教学法。放映影像资料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可以使教师在较短时间里,集中、准确地获取大量与教学相关的典型实例和资料,从而加厚教学底蕴,为优化教学过程做好准备。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二章时,我在课前准备了大量的有关爱国主义的视频资料,全面展现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爱国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义务,同时也从心底感受到了做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更提高了学习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课堂研讨教学法。学生往往会对许多问题产生疑虑,我们在找准学生关心的问题的基础上,要及时组织课堂研讨,进行正确引导,并通过研讨和总结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学生的思维盲点等相链接,展开讨论探究,既能满足其关切的问题,又能促使其形成正确认识和结论。如热点问题:如何看待“范跑跑”事件。学生思维盲点:金钱是否万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有没有过时;人生的价值何在,等等,这些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并更加灵活地运用。

4.组织讲演教学法。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自我教育方法。对于振奋人心的事件,具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的内容,可以选择讲演的方法。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前三章内容,我们为学生设计了讲演的形式,通过讲演,大家交流了看法,得出了比较正确的结论,也锻炼了思维和表达能力。

5.学习文献教学法。主要是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文献,或者在讲课中以文献为主要依据组织学习。如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宪法》、《民法》、《刑法》、《劳动法》等,教会学生新的学习方法,提高接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进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关键

教育的核心是人本性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掌握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要尽可能地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启发学生刨根问底,理论课实效性的症结就不解自开了。我们还要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适合学生口味的案例和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把道理讲深、讲透,让他们信服,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可有可无的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是为他们综合素质提高奠定基础的课程。这样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便可得到预期的落实。

四、多种方式强化考核是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法篇5

关键词: 电气工程导论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引言

本世纪初,为适应高校大规模专业目录调整、专业口径大大拓宽的要求,我国高校各相关专业普遍开设了专业导论类课程,旨在帮助大学一年级学生在正式学习专业课之前,对本学科、专业有一个概括的、全景式的了解,这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乃至职业生涯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导论类课程根据其覆盖面,大致可以分为“学业导论”、“学科导论”、“专业导论”、“课程导论”四个层次,各层次导论课的任务目的不同[1]。《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是我校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导论”课,总学时为16学时。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和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大学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1.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对教学活动认识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教学活动中各种行为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与观念。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搞好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开始课程教学之前明确表达教学理念是有必要的。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开展教学活动的意义及教学的目标是什么?(2)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3)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才能客观、科学地评判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怎样?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人性化、人道化,尊重学生和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课程观,使课程由过去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转变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由教师引导的探求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主要在于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在于对学生学习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导引。课程内容的组织从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综合化和更具启发性的方向发展,从强调知识的掌握与积累向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发展。

教学要讲效果,同时要讲效率,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掀起数字化教育浪潮。世界各国争相实施各类教育信息化工程,日益重视以多媒体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现代教育方法,表现方式主要有: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远程教学、虚拟现实技术等。教育信息化对现行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角色、教育目标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究其原因,在于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效率高,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兴趣。

课程考核方式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注重突出评价的发展和激励,采用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能力,能促使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考核方式。进行评价时,不是简单地区分学生学得好与差,而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动力和潜能的评价,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能力发展。为使评价更加科学、客观,结合课程的特点,应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即不由教师单方面进行评价,而应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2.课程教学实践

2.1教材建设

《电气工程导论》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导性课程,其内容应紧跟相关领域科技的飞速进步,目前出版的教材,其版本的更新速度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因而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组织了电气工程相关教研室若干位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各自研究领域分别编写了教材的总论、电机电器、电力电子、电力系统、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测量、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部分的讲义,编写时尽可能采用新材料、参考最新研究成果,保证教材的新颖性和前沿性。讲义着重介绍电气工程专业相关的基本概念、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涉及的专业面宽,而不涉及过多的理论。除文字形式的讲义教材外,还收集整理了丰富的以现场教学为主的视频教材,以及扩充阅读网络链接地址等,作为学生的自学材料。

2.2课堂教学

随着专业口径的大幅拓宽,作为专业前导课的《电气工程导论》所涵盖的知识也开始广泛。不积累必要的基础知识,现场教学、课堂讨论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按照教学方案,《电气工程导论》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由前述编写了教材相关部分的教师各自负责讲解,教学中采用丰富的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师的专业性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保证了讲课的质量和效率,同学们也能感受到我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听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3案例及现场教学

从2013年实施教学改革以来,我们在《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教学中增加了案例及现场教学环节。在学生完成必要的基础知识学习后,针对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两个专业方向――发输变电和供配电,设置了电厂、变电站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对电厂、变电站的构成和基本原理有了一定认识,之后组织学生到案例教学原型电厂、变电站进行现场参观学习,通过现场学习,了解了电气安全、电气生产及系统运行等内容,增加了感性认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对案例的理解更加深刻,提升了对专业课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让学生用一个下午时间写出电气工程导论学习报告。

2.4课外自学及课堂讨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宽口径的特点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广、学习能力强,课外自学及课堂讨论正是为强化这一教学目标而设立的。课外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通过上网等方式,就电气工程感兴趣的领域自选主题,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并做好演示PPT幻灯片。小组的选题如“为什么电能会成为能源的主要形式?”、“发电方式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电动汽车是汽车的发展方向吗?”等。各小组制作的PPT幻灯片在讨论课上作为讨论材料,首先由小组每位成员分工合作,对选题进行阐述,保证每位同学都参与讨论过程,其次由其他小组根据讲述内容提问,进行课堂辩论,教师引导讨论的进行并作必要的点评,最后小组进行讨论后总结。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它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适当的考核方式更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

《电气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及特点,决定了传统的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是不合适的。依据教学的方式方法及要求,采用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综合测评。考核项目分为:①课堂考勤与平时作业(占15%);②案例及现场学习报告(占15%);③课堂讨论(占30%);④期末考试(占30%);⑤课程学结报告(占10%)几部分。通过这些方面的考核,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知识积累及总结提高的能力。其中课堂讨论和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占比较大,原因分述如下:课堂讨论要求小组学生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收集原始资料,加工整理并制作PPT幻灯片,在课堂上阐述并进行答辩,在这一过程中,每位同学对小组的贡献率实际上是每位同学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它由小组全体成员经过民主评议给出,是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的具体体现。这种学生间的互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我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课程要求掌握的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应知应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对电气工程基本问题的认识,这是构建学生电气工程知识体系的基石,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重要的铺垫作用。

结语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已成为国内各高校的共识,但如何根据课程特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尚值得探讨。我们在总结我校《电气工程导论》课程开设以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对该课程实施了教学改革,通过三年的实践,学生对电气工程学科和专业的认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习专业课的期望、对课程的满意度都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学习过程中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观,这些都证明了我们对《电气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成效。

参考文献:

[1]Griva G,Profumo F,Bojoi R,et al.General adaptation law for MRAS high performance sensorless induction motor drives[J].PESC,IEEE 32nd Annual,2001(2):1197-1202.

[2]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黄志武,阳同光,桂卫华,等.一种改进的基于MRAS的速度辨识方法[J].微特电机,2007,(6):32-35.

[4]师黎,陈铁军,李晓媛,等.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5]黄永安.MATLAB 7.0/Simulink 6.0建模仿真开发与高级工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工程导论课课程建设研究

教学方法讨论法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呼声越来越大,并受到很大相关人士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他们提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不但有效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还有效培养了初中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对此,我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原则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实质上是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执行的过程。高效教学构建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所以在进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一定要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尤其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设计。这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时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实现“做数学”概念的树立,并淡化“知识对话”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做数学”概念的树立能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引导,不但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学生对数学的注意力,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拓展。第二,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数学积极性,还要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鼓励等形式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的形式,了解到相互之间数学想法中的局限性和合理性,以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培养,进而实现学生学习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提高[1]。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原则数学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不但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基础,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逻辑。这就要求学生要对数学具有很高的兴趣,才能将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学习好。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教师可以将直观教学方法应用到数学课堂中,以此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形象的实体,降低数学知识难度,方便学生理解。第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意识。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程度可以从学生的数学意识来判断。学生如果能够潜意识的发现数学中的美,那么他们数学学习兴趣肯定只增不减,所以要从意识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启迪和数学视野的开阔。第三,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且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因为良好且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构建高效课堂第一,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并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数学课堂上。这不但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第二,教师要持以公平、公正和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一个民主的环境下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提高,也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要求。第三,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生活上及学习上的交流,并构建与学生友好的师生关系,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主体地位被尊重,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的数学学习态度[2]。

(二)通过渗透数学思想来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数学意识渗透中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而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思想渗透前,要将渗透的数学思想进行分类,以此培养学生对不同数学知识及思想的分类意识,使学生能够使用分类思维去解决数学难题,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图形特点进行思考,然后要求他们根据其特点思考不同图形之间异同,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图形的特点,同时要求他们根据图形形状和特点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划分,让他们学会利用分类思维去解决图形分类问题。

(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拓展教学空间联系生活实际简单地说就是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将生活中数学实例引用到数学课堂上,然后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数学课堂上模拟出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实践能力。第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认知度及基础,将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每小组中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作组长,带领他们积极参与到数学情境教学活动中,如数学故事演绎、数学游戏等,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社交能力及意识的提高[4]。第三,教师还可以联合其他数学教师一起举办数学实践活动,如初中数学生活应用比赛、初中数学建模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数学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把知识生活化,实现数学课堂与生活现实的密切联系。第四,教师可以单独开展数学故事会,让学生在故事会活动中了解数学,同时还开展课件创作知识大赛,以实现对学生好胜心理的激发,让学生持以积极乐观态度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方法的分析了解到,无论哪一种方法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使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师进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时一定要坚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原则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原则,以此作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重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海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79-180.

[2]丰静林.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2):90+104.

[3]王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15+119.

教学方法讨论法篇7

化工原理理论教学教学方法

化工原理是研究化工单元操作的课程,主要内容是介绍以动量传递、质量传递及热量传递为核心的各种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操作原理、工艺计算及设备选型等,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如何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化工原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一直是不断探索的目标。

化工原理是我校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药物制剂等制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通过利用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等先修课程的知识来解决制药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为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学等后续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向工程学科的专业课过渡的入门课程,化工原理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学以致用的课程。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工程的观点,从工程和经济的角度去考虑技术问题。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验训练,使学生能掌握典型制药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设备,并具备初步的工程实验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技术。对学生而言,努力学好本课程,将来无论是在科研院所,还是在工厂企业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近年来我们在化工原理理论课程的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立足教材,联系学科特点

因为本校是药学类的专业学校,为了更好地与制药生产的各个环节相结合,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由本校王志祥教授主编的《制药化工原理》。制药化工单元操作的种类很多,每种单元操作均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根据制药工业的特点和制药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要求,该书精选了若干个典型单元操作进行介绍,力求全面系统地阐明制药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方法。全书共分十四章,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设备、液体搅拌、沉降与过滤、传热、蒸发、结晶、蒸馏、吸收、萃取、干燥、冷冻、吸附与离子交换、膜分离技术等内容。制药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与化工专业不同,课时较少,学生工程基础知识薄弱,故对制药专业进行化工原理教学又与化工专业有很大的不同。以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为例,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原理理论课的课时数是92学时,分为两个学期来进行学习,由于课时不多,而化工原理涉及的单元操作比较多。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了与制药工业联系最紧密的几个单元操作进行教学。我们把整本教材的内容分为了上下两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学期来教学,上册侧重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主要学习流体流动、过滤、沉降、传热等单元操作,下册侧重质量传递,主要学习蒸馏、吸收、干燥等单元操作。在教学内容方面,因为是技术基础课,所以应重视强调扎实的基础。为此,在每个单元操作中对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计算作重点讲解;在设备方面,由于不具备开展一些大型实验的条件,因此,我们通过用大量仿真动画模拟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方法,来降低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理解的难度。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化工单元操作的情况,而且也让学生明白所学理论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情况。与主线无太大关系的内容可不讲或一带而过对纯理论推导过程只介绍推导方法,直接给出结论,将讲课重点放在介绍结论的应用上,即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二、联系实际,树立工程观念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工程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在化工原理课程之前,我校学生基本上接触的都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基础课,例如高等数学,有机化学等因此缺乏相应的工程概念,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际脱离,偏爱理论推理推导,对实际工程规范了解甚少,不会使用工程手册,缺乏查图查表工程意识,缺乏技术经济观念等方面,课堂讲授是树立并强化学生工程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向学生介绍工程观念的要义,即“可行、安全、经济”,也就是理论工艺上的可行性、操作上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改革,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比较、思考和总结中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培养出素质较高、技能过硬的工程型人才,有效地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

三、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1.开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所倡导,其方法是采取独特的案例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此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领会案例涉及领域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基本技能及内在原理。在化工原理的理论教学中我们进行了案例教学的实践,教师尽量避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授课时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责任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使他们肯学、会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在每个章节讲解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供一个相关专题案例进行讨论,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在图书馆、科研网中查找资料,通过讨论并提交小组分析报告的形式完成课外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既可以培养同学们在学习中的团队配合意识,又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把同学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为了提高一部分有志于考研同学的能力,笔者整理了多所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目,并附了部分答案,方便同学们的课外自主拓展学习。

2.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常常会花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板书,画图,甚至有一些大型设备只能依靠教师语言描述,讲解十分抽象,学生只能凭想象,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各学科的教学上。我们在化工原理课程中也采用了新型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不仅仅是以幻灯的形式机械的播放,而更多的采用三维动画和录像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化工设备、化工生产流程及模拟的仿真实验,这种课堂演示方式使原本枯燥的课程变得有声有色,学生也反映通过多媒体教学,他们对单元操作的流程,基本原理,整体结构都有了更形象更深刻的理解,教学效果大大改进。

四、结语

几年来,我们在化工原理理论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等方面的改革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何使化工原理课程更适应社会发展,使学生能更有效的学习,仍然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志祥.制药化工原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巫传玲.制药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2010,(1):122-123.

[3]王士财.浅谈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0, 22(2):157-160.

[4]贾绍义,夏清.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0,(3):78-81.

教学方法讨论法篇8

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学生视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不再是绝对的主导者,而是扮演着组织者、领路人、协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1],做到对学生“严中有爱”。“以学生为中心”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在课堂教学中的现有问题,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从“知识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发展。

二、引经据典,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由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思想方法与其他数学学科不同,因此比较难以掌握。很多学生对该门课都有畏惧心理,因此在每学期的第一次课,首先可以向学生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起源和发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一些热门运用,比如在经济、保险精算中的应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可以列举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比如各大商场的促销活动,随处可见的销售中心,马路上的车来车往,到街头小摊设奖的骗局,班上同学的生日和身高,自己接到的一个保险电话,父母的一次投资,甚至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谚语,摸球、掷骰子等游戏,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本门课程的学习,学习积极性无疑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合理设疑置障,激发学生思维[2]

疑问式教学法是指通过提出疑问、分析疑问、解决疑问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该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批判、勇于超越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在讲概率部分时,教师可以给出概率论中的几个经典问题,并且合理设置疑问。如生日问题,在给一个有90人左右的班级授课时,可首先提出一个结论:“在座的同学中,至少有两名同学的生日相同。”这一结论表面上并不是一个问题,但学生听了以后无不产生疑问,因而迫切希望知道其中原因。又如:在讲授概率的统计定义时,由于事件A的概率P(A)是当试验次数n较大时事件A发生频率fn(A)的稳定值,因此初学者会误解为概率就是频率的极限。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叙述了概率的统计定义后,教师可直接提出:“由概率的统计定义,能否可简单地概括为■fn(A)=P(A)?”引导学生对极限定义的回忆及将其与概率的统计定义对比,从而不但看出了它们本质上的差别,而且对概率的统计定义的认识更清楚、更准确。有时,为了使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引起重视,也可以故意设置障碍,甚至进行误导,通过纠误寻源,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投两颗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之和,试求事件A={点数之和等于4}的概率。考虑到考察的两颗骰子出现的点数之和,因而样本空间可构造如下Ω={2,3,4,…,12},而A={4},故由概率的古典定义得P(A)=1/11。仔细分析,就可以看出结论是错的。错的原因是该样本空间中的11个基本事件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从而注意到用概率的古典定义解题时所建立的样本空间必须满足“有限性”及“等可能性”的要求。总之,合理地、恰到好处地设疑置障可以打破学生的认知结构,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

四、实施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式教学法[3]是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以实际情况为背景,对客观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根源,并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方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应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两赌金分配问题[4]:1654年,赌徒德?梅累向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提出一个使他苦恼很久的分赌本问题:甲、乙两赌徒赌技相同,各出赌注50法郎,每次赌局中无平局。他们约定,谁先赢3局则得到全部100法郎的赌本。当甲赢了2局,乙赢了1局时,因故要中止。现问这100法郎如何分才算公平?事实上,很容易设想出下面两种分法。

(1)考虑到甲、乙两人赌技相同,平均分配赌金:即甲得50法郎,乙得50法郎。这种分法没有照顾到甲已经比乙多赢1局这个现实,对甲显然是不公平的。

(2)考虑到已经进行的3局比赛结果,按照赌局输赢次数的比例分配赌金:甲得200/3法郎,乙得100/3法郎。这种分法没有考虑到如果继续比下去就会出现什么情形,即没有照顾2人在现有基础上对比赛结果的一种期待。那么,这更合理的第3种分法又该怎样分呢?提醒学生思考如果赌局进行下去,会出现的情况:最多只需再赌2局即可结束这场。而再赌2局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以有序对表示,如(甲,乙)表示第一场赌局甲赢,第二场赌局乙赢。由于2人赌技相同,这4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应相等,2场赌局结果的分布概率如下表所示。

2局结果及概率分布

教学方法讨论法篇9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阅读水平的高低亦是衡量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着力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讨论方法的分析,由此提出了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和选择阅读文本、精心运用讨论工具和技巧、以及灵活遵守讨论规则五种提高自主讨论教学的方式,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自主讨论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以获取知识,但在某些学校,却依旧处在一个陈旧的语文学习模式中,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就像一个盛放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的容器,其自主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讨论时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他们讨论的积极性,在主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

1.师生关系需要正确处理

在阅读教学的自主讨论中,教师扮演者引导者和提供有效的话题的提供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充当着这一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首先,教师要选择一些合适的、有效的话题供学生自主讨论,其次,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观点,但众多学生的观点难免会有一些冲突,此时,教师需要进行及时的提醒和合理的化解,并将它们往正确的教学中引导,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合适的契机下,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交流各自的观点,并对学生的思考方式做一些适当的引导,以培养他们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阅读文本需要科学选择

阅读文本是一堂阅读教学自主讨论课的基础,是学生开展讨论的立足点。因此,在一堂阅读讨论课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阅读文本做慎而又慎的选择,以保证阅读文本的质量,在选择阅读文本时,需要从文本内容是否适合当前年龄阶段小学生阅读、文本难度是否适合当前年级的小学生、文本信息是否可以引发讨论、文本信息是否能顾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文本主题是否深刻、文本的文学素养如何等方面考虑。阅读教学的自主讨论课不是单纯的为了讨论而讨论,它更加注重学生在这种讨论活动中提高的学习能力。因此,阅读文本必须具备涵义深刻、文学素养较高、语文技巧明显等要求。但对于文本的选择范围,我们并不做太高要求,这些文本可以来自于报刊、书籍、网络等渠道。

3.讨论工具与技巧需要灵活使用

在进行自主讨论时巧妙的运用一些辅助工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辅助工具有阅读反应日志、快速笔记和自读提示单三种。阅读反映日志记录了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思路和想法以及产生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一方式,进行自主讨论的效率可以被有效提高。快速笔记是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阅读疑问以文字材料的方式进行记录,如此在讨论时,便能对学习中的疑问和重点内容作更加集中的关注。自读提示单由教师提供,是辅助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材料,在自读提示单中,教师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标注,让学生在注意到这一问题的同时对文本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这三种辅助工具的运用,学生可以将阅读体验和感受进行实时的记录,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本并融入发问讨论之中,由此,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得以提高。

通过对讨论技巧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令讨论的质量更上一层。而提问、倾听、和回应是讨论技巧的核心与基础所在。在开展阅读教学自主讨论的过程中,先导条件就是提问环节,提问对于整个讨论过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质量高的提问势必会引起一个课堂气氛活跃而高质量的讨论课。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但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也会提出一些问题,此时,教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倾听对于自主讨论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小学生可能会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别的小学生的想法,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在讨论过程中倾听学生的发言,还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如此,学生们才能在倾听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问题,才能对文本有一个更加立体的认识。最后是回应部分,试想一堂自主讨论课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回应,该是多么失败的一种“讨论”。因此,学生不仅要会倾听,还要有回应,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要求了学生在倾听时要保证高度的精神集中,而高度的精神集中下,学生的思考必然会更加深刻,回应环节也会更加活跃。

4.讨论规则需要精心制定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很容易在兴趣被引起之后,将有目的的讨论课变成随心所欲的发言,而在出现学生观点不统一的情况下则更是容易由于观点的争执不下而导致课堂的混乱,由此讨论必然会偏离预定轨道。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自主讨论课程时,课堂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和纪律,对于发言顺序、发言多时间、分配原则、礼仪规范和内容要求等都要有一定的规定,当然,教师在制定规则时,还是要根据阅读文本内容、教学目标以及班级学生状态做合理的安排,一次约束讨论成员的行为,保证讨论活动可以正常有序的完成。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全程规则和纪律的关注者和约束者。一个合理的讨论规则势必能使一堂阅读讨论课开展的更加顺利,能使教学目标更有效的完成。

5.结语

自主讨论式阅读教学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但这一教学方式的开展依旧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准备和课堂引导。因此,虽然不同于传统教育,但教师的作用依旧很重要。通过这种自主讨论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和意识都可以得到较为有效的培养,自主讨论式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曾楣媚.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创新阅读教学初探[J].中国文房四宝,2014,21(09):89-90

[2]陈莉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研究[J].都市家教,2013,12(07):31-32

教学方法讨论法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在解答高中数学题时,有些学生缺少分类讨论的意识,解题能力水平较低,常常出现一道题解到某一步时,没有接下来的解题思路,解题思维受限,而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则能够让这道题目由大变小,将其分解,在得出答案后再把过程合并.学生通过合、分、合的方式,降低了问题的难度,扩大解题思路,提高了解题能力.

一、在高中数学教W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的重要性

1.明确运用的原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时,教师要明确分类的原因,才能化整为零,完成题目的解答.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教材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定理等内容的给出;课本中涉及函数、方程等内容的知识点,让参数值“质变”;由于几何图形的变化,引发出多个问题的结果;特别的排列组合方式;等等.

2.掌握正确的分类讨论方法.要想合理分解问题,就要按照固定的步骤和标准,不可重复和遗漏.正确的分类讨论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确定分类标准;讨论的对象不可重复,不可遗漏;如果要对多个对象分类讨论,要合理划分层次,每个层次都要有统一的标准.

3.注意分类结果的整合.分类讨论思想有很强的逻辑性,解答这些问题时必须全面分析,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和相关技巧.在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过程中,要分析对象是否需要分类讨论,如果可以用整体的解题思路分析对象,就不要使用分类讨论,以免增加解题步骤.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1.在函数中运用.在算式中包含参数的函数计算,参数值一旦发生变化,会直接影响最后计算的答案,让其发生质变.在这类问题的解答中,必须进行分类讨论,让问题简单化,快速接触问题.比如,函数y=x2-3x,x∈[-3,a],则函数的最小值g(a)=.在思考这道题时,学生首先想到利用对称轴,即x=1.5.但x=1.5可能超出题目给出的区间范围[-3,a].这就要求学生确定题目的性质,以便在后面的讨论中合理分层,明确使用的参数.分解过程如下:如果-3

2.在概率中运用.在解答概率问题时,学生可以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需要注意,在解题过程中,必须明确这道题目给出的信息及要求,再进行分类讨论,从而得出答案.比如,给出一个集合I ={1,3,5,7,9},要求选择 I集合中的非空子集A、B,让集合B最小的数字大于A中最大的数字,共有几种方法?由题目给出的条件可以知道:子集A、B都是非空子集;子集B中最小的数字大于A中最大的数字.首先,子集B中3是第一个数字,即最小,那么子集A只有一个选择,即A={1},这时子集B共有8种方法选择数字,5、7、9这三个数字可以在其子集中,也可不在其子集中.其次,子集B中5是第一个数字,即最小,子集A有三种选择,分别是{1}、{3}、{1,3},此时子集B可以有四种选择方法,7和9两个数字可以要,也可舍弃.接着,子集B中7是第一个数字,子集A有7种选择方法,即{1}、{3}、{1,3}…{1,3,5},子集B有两种选择,即数字8在子集B中,或不在子集B中.最后,子集B中,9是第一个数字,此时子集A共有15种选择,即{1}、{1,3}、{1,3,5}、{1,3,5,7},但子集B只有唯一一种选择,即B={9}.通过分层讨论,得出1×8+3×4+7×2+15×1=49,即共有49种分法可以实现这一条件.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严谨,并学会灵活应变.

参考文献

王艳青,代钦.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分类讨论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