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导十篇

时间:2023-04-05 01:01:52

高考指导

高考指导篇1

一.考前了解两个明白——明白评分标准、明白存在问题

考场如战场,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在考场上写出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高分作文,必须了解如下两个明白:

(一)明白考场作文评分标准

高考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曾在2009年阅卷会议上说:“今年是阅卷评分的转折年。从今年开始,取消切入分,杜绝保险分,五个档次,散点拉开,严格评分。从今年起,我们要动真格了,以前,我们太善良,对一部分人同情就意味着对一部分人不公。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补充一句,种草得草,不好好写作文,将来要吃大亏。作文写好,可上名校,写不好,回家种草。优上劣下是提高语文地位的一个标尺,明年肯定要延续。”

考生要想使高考作文获取高分,必须明白等级评分标准的含义,按照等级评分标准的要求围绕题意完成构思、布局和成文。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大部分。其中基础等级分为六点:(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 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发展等级分为四点:(1)深刻;(2)丰富;(3)有文采;(4)有创意。

基础等级又分为内容等级和表达等级,各占20分。发展等级24分,书写、错别字6分。如内容第一等级评分标准为“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内容第二等级评分标准为“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内容第三等级评分标准为“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内容第四等级评分标准为“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阅卷老师将视考生各点达到的程度给0—5分。从上述基础等级内容部分四个等级采分点中可以看出,符合题意非常重要,一旦偏离题意,中心就无法突出,即使内容充实也是徒劳的。基础等级表达第一等级评分标准为“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表达第二等级评分标准为“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表达第三等级评分标准为“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表达第四等级评分标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也分四等评分:第一等级评分标准为“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第二等级评分标准为“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第三等级评分标准为“略深刻、略显丰富、略有文采、略有创意”;第四等级评分标准为“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评卷时,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不拘泥于表现形式,而是根据四个项目中16个采分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的。

我们只有明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才有可能写出符合标准的高分作文或满分作文。

(二)明白考场作文存在的问题

纵观近年来高考作文,我们发现仍存在不少问题,比较普遍的有:一是基本写作能力缺失。包括正确审题能力、准确表情达意能力、恰当选材取材的能力等。二是追求怪异,文风不正。形式花哨、语言浮华而内容空洞。如有的考生在行文中夹用英文,或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或特殊的表情符号。岂不知,高考作文的语言是必须规范的。三是随意涂鸦,文体不明。不按记叙、议论的基本规范写作,故事不像故事,说理不像说理,四不像文章大量出现。四是缺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缺乏应有的阅读和积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五是思维混乱,条理不清,前言不搭后语。六是思想不够健康,甚至感情灰色。如2008年,作文题“好奇心”,有的写因好奇去吸毒,有的甚至写小姐开房间等等。七是胡编乱造,表达幼稚、低俗。不少考生动辄写幼儿园、小学时的生活。八是无谓的人生攻击,拿自己前途开玩笑。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只有考前明明白白,考场上方能防微杜渐,用足力气,完成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切实做好三“多”训练——多向梳理、多元思考、多方审视

(一)对材料进行多向梳理。高考作文不仅要速度快且要质量高。要想在考场上脱颖而出,考前一定要对自己占有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多向梳理。

梳理自己看过或读过的有特色的材料。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鲜活素材,不妨梳理一下2008年以来的那些富含时代感、现实性的材料,特别是事例,如2009感动中国的人物及其事迹等。我们不仅要梳理、积累,更要思考其意义,关注其内涵,以利于写作时的运用。想一想能记住哪些名人名言,哪些歌词诗文;想一想看过的对你有触动的新闻材料,如玉树地震、冰岛火山等;想一想背过哪些珍珠段落,哪些美文;想一想学过的课文。梳理一下课本上那些底蕴深厚、意义多元而富有写作价值的历史材料:杜甫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苏轼的乐观豁达、随遇而安;龚自珍的爱才惜才、不拘一格、春泥护花等等。特别是课本中一些材料,像《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身残志坚,矢志不移以及他对人生的思考等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和触发点。《指南录后序》《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等可以引发我们对人生境界,人生价值、意义的哪些思考,而这些又恰恰是高考命题所关注的。

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在考场上“有备无患”。全国著名语文专家章熊先生曾讲过:“在阅卷过程中,起作用最大的仍是内容。”而内容的组成是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对命题进行多元思考。

高考作文冲刺阶段,我们要对所有已经练习过的作文,已经阅读过的作文以及每套试卷上的作文题目进行多元思考,既横向多角度探究、思考、梳理其丰富的含义,也要纵向联系,聚焦其基本内涵。通过命题的多元思考,我们在考场上将可以很快打开写作思路,激活思维。

从近几年试题来看,高考作文主要命题作文(标题作文)。尽管题型比较单一、稳定,但其内涵和考查点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社会、人生、思维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 那么如何写好标题作文(不使用“命题”是为了让概念更准确,不出现属种概念的交叉)?

1、关键是审题。审题时要字斟句酌,认真从事,不可掉以轻心,应努力做到“一字不可忽,语语悟其神”,否则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一失“题”成千古恨。标题作文的审题可以按以下四步进行:第一步,辨文体,即辨明文章体裁要求。第二步,找“题眼”,即找准写作的重点(关键词),比如“品味时尚”,重点在“品味”。第三步,抓“题眉”,即抓住取材范围,比如“品味时尚”,范围是“时尚”,内容应扣住什么是“时尚”来展开。第四步,悟“题魂”,即领悟题目的确切含义,既要弄清题的字面意义,又要掌握它的比喻义、引申义。比如“人与路”中的“路”,内涵甚丰,可以任考生自由联想,在写作时必须悟出其深层含义。

2、要紧的是立意。无论哪一种作文命题,在审题之后最要紧的是立意。曹雪芹在《红楼梦》八十回中,借黛玉之口说道:“词句究竟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要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句话通俗地告诉我们立意的重要性。古人云:“意犹帅也。”帅威则军盛,帅危则军垮。在全面、正确的审题基础上,立意应努力做到四个“要”:第一、立意要正确。立意要有思想性、科学性,要有审美价值。第二、立意要鲜明。文章的观点要集中,不能混乱;作者的爱憎感情要分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态度明朗,不含糊其辞。第三、立意要深刻。文章的观点开掘要深,不做表面文章,能透过现象揭示客观事物的实质。第四、立意要新颖。文章的立意要有新意,能从新的角度找出新的观点、新的见解、给读者以新的思考、新的启发。总之,立意时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要在“人无我有”上开拓新意。

当然我们对新材料作文也应有所关注,只有这样多元思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三)对文体进行多方审视。

虽然最近几年江苏高考作文“文体自选”,但这绝不是意味着可以不要文体。评分标准“表达”项中第一条就是“符合文体要求”,它有两层含义:一是符合试题本身规定的文体要求,不能随意更改。二要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考生如果选定了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记叙文就要写得像记叙文,

还文体以真面目,决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章。具体说,记叙文中记叙的文字或议论文中议论的文字要达到全文字数的2/3。如果什么表达方式都有,且平均使用笔墨,不伦不类,即便全文能扣题,也得不了高分。

首先,凡事都有规律,只要我们认真研究。为此,我建议备考后期考生要按文体分类整理近三年可借鉴的高考佳作,结合自己的作文,进行研讨、审视,切实掌握各种文体的一般写作规律和要求,在反复比较研讨中逐渐内化成自己的写作意识,考场上方能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作文部分明确要求:能写记叙类、议论类、说明类文章。其实每类文章只要研究五六篇即可,关键是把握其基本的写作思路、常见的开头结尾方式等。

其次,审视、提升自己所擅长的文体。在第一步基础上审视、研讨各种文体尤其是自己最擅长文体得高分的种种元素,并借鉴内化,适当辅之以科学、实效的训练。具体说,擅长理性思维的侧重审视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及其规律,喜欢形象思维的可侧重审视记叙文的相关特点及谋篇布局规律。

三.懂得区别三组关系——从容机智,稳操胜券

考场作文有它的特殊规律性。它是在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写的特定文章,与平时作文不全相同。平时作文与考场作文的差异,主要有两点:其一,考场作文的时间限制与平时作文不同;考场作文不考虑写作者的主观兴趣,平时作文可以来自于兴趣灵感。

既然如此,写考场作文一定要从容机智,要区别三组关系,讲究点辩证法。

(一)慢与快。审题要慢,写作要快。综观前几年话题作文,确有淡化审题的趋势,减少了因审题带来的失误,但并非不需要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考生都必须过好审题关,因为审题是考场作文的第一关。从近年高考作文看,仍有不少考生因不注意审题而几乎失去“半壁江山”。审题失误造成的损失几乎是致命的。一旦审题方面出现偏差,那基本上等于宣告作文考试的彻底失败。审清了题目方能充分展示个性。审题没把握,你写得再快,也只能是“满纸荒唐言”。为了避免写后流下辛酸泪,请记住,审题要慢,写作要快!

(二)、多与少。多用现实素材,少用“历史符号”。高考作文评分主要在“内容”和“表达”两项,因此,争取高分就一定要在这两项上有突破。作文应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避免空话、套话、大话。多一些现实素材,少一些“历史符号”。不要动不动就把苏轼、屈原这些古人的事例摆出来说。不是说古人事例不可以用,只是建议多一些新颖、现实点的例子,充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三)平实与华美。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日趋成为高考作文的重要方面,在评分标准中对语言表达项也日趋强调。国家教委“高考作文评分误差控制”课题组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无论从控制评分误差来看,还是从高考选拔的要求和学生未来的需要来看,都应该把评分的重点真正转移到语言方面来。可是从历年作文试卷上看,语言混乱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一味追求词语的华美,结果造成辞不达意;有的一味追求发展等级分,注重形式忽视内容。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是好的语言?我们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把意思表达清楚的语言就是好的语言。当然如果能在文章的关键之处,如开头、结尾以及段首稍加点化、修饰,以显示文采与功力,也未尝不可,只是不要刻意追求华美。

四.着力打造五种结构——曼妙身段,夺人眼球

为了我们的作文能让阅卷者“眼睛一亮”,透过近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我认为考场作文曼妙身段的五种“闪亮”之法,值得同学们借鉴。

1、一线串珠法。这种方法指文章的好几段都使用同一句话,用这句话串起若干片段,如同一线串珠。由于文章非常清晰地使用了同一句话,使读者感觉文章虽然由多个片段组成,却紧紧联成一体。如,叙写家门前路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人情世态的变化的优秀作文《人与路》:

我家门前有一条路,田埂一样的质地,中间被来往的行人用脚板踩得结结实实,但仍有不听话的小草探出调皮的脑袋,挠人脚丫子??

那时的日子,快乐而纯粹,天空明朗常有笑靥。

我家门前有一条路,铺着细碎的沙子,没有杂草,偶尔在路的边上,未被覆盖的泥土里,会钻出几棵营养不良的小草的脑袋??

那时的日子,明媚夹着忧伤,天空只供我们想象。

我家门前有一条路,水泥浇灌,棱角分明,边沿整齐,让我陡然生出深深的恨意??这篇文章以“我家门前有一条路”作为段落的开头,使得全文呈现“一线串珠”的结构,加深了人们的情感。这“串珠”之“一线”,有着回环叠唱的节奏,给阅卷者以强烈的视觉撞击力,更使这篇作文也变成了一条“晶莹的珍珠”。

2、二龙戏珠法。也就是把文章思想、感情、观点、过程等都分为两种对立的方面。如道德方面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对立,感情方面悲和喜的对立,矛盾方面的外因和内因的对立等等,以及其他的一些能构成反义词语的两个方面,使得文章层面不显单一。

3、三足鼎立法。指文章的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也是通常所说的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或者递进,显示文章的深度;或者并列,显示文章的丰富。这是常见的文章结构。如叙写对奶奶的感情的《人和路》就用“小时候”“再大些”“后来啊”三个时间段依次递进;叙写家门前的路的变化的《人和路》就用了“田埂路”“铺沙路”“水泥路”三种路来依次递进,感情也依次变化。这种三足鼎立的方法,使得文章既不单薄也不烦琐,清清朗朗,恰到好处。

4、四季分明法。指文章的正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即按照自然界四季顺序或人生四季顺序组材,这四个层次,或并列或递进,眉目清楚,这种片断构思的审美性体现在线条美上。如“高考作文杯”现场作文大赛第一名淮安中学峁家焱同学写《曲线》,开头这样写道:“春雨夏风,秋霜冬雪,都是凝结在我心间最美的画面。但当这一切都被爱与思念所包围时,它愈发显得沉甸甸,压弯作我心头那条熟悉的曲线。”接下来回忆小时候的事。

高考指导篇2

【关键词】 美术 特长生 专业培养

随高考的脚步日渐临近,学生的综合压力也愈加沉重,在此时难免会出现各方面的问题。而美术专业考试要先于高考,既要面对联考又要面对各院校的专业考试的高中美术特长生,他们面临的压力则更加巨大。美术类的考生每年都在增长,竞争也愈演愈烈,美术类考生怎样才能在这激烈竞争的浪潮中成为佼佼者,则需要学校及教师的集体重视努力,为学生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

1 对高考目标的确立

如何才能让考生在这漫长的考试过程当中从容应对,首先就应该对美术专业高考的目标进行树立,按照学生自身水平及美术功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什么样的大学真正适合自己,从而考入符合自身条件的高校进行学习,成为真正有用的美术人才。美术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即是督导学生完成这一目标。为了这一目的的完成,师生间要达成共识,切勿让学生脱离自身现有实际条件,盲从的追求高目标而无法实现。在美术专业高考前,必须要树立适当的高考目标,才能使学生自己在美术专业的学习侧重上建立全面性、针对性的学习方式,以此加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文化课及心理方面的辅导,增加美术类考生的自信心,从容应对各种压力,实现目标,超越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术人才。

2 因材施教

美术专业高考的考前培训所面对的学生有功底不一、潜力不一、接受能力及学习态度不一等特点,教师面对这些迥然不同的学生时,要对其充分的进行了解,并因材施教。任何实行学规划的教育方式都是不科学的,因此,要求教师在最短期间内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各方面特点,及时的为每个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既有研习多年水平较高的也有临时入门毫无基础的,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对待,让基础好的学生提升进步,让毫无基础的学生尽快入门,以达到适应美术专业高考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普遍存有大多数教师按照同样地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情况,在教学目标、方式与感情上,没有分别对待。在教学上,基础较好的学生没有得到拓展提高的辅导,而基础差的学生也难以跟上教学的步伐,教学普遍存有中庸的病态;在教学感情上,两类学生都会产生不受重视的心理,这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激发有很不利的影响。对于天赋好的学生,既使基础较差也要大胆的提高教学难度,充分开发其潜能;对学习刻苦,但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则应巩固其基础,循序渐进;对于基础不扎实,成绩平平的学生,过高的要求会让其丧失对学习的信心,要适当的安排学习的难度,将门槛放低,让学生看到自己一天天的进步,从而增强其对学习的信心。

3 统一专业教师的授课思路

专业教师在从事美术专业高考考前培训的教学中存在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个人画风不同、教学方式不同及专业不同等几方面。如果不能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则必定会让学生觉得迷茫。如,美术专业的学生今天从一个老师处学到的技法,第二天又被另一个老师全盘否定,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学产生厌倦,觉得什么都学不到。因而,培训机构应该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统一的教学思路的确立,并细化教师的授课范围,在基础训练阶段,一切教学风格要集中于主教的风格、思路,不能让学生感到盲从。这样教学思路明确了,才能使学生专业培养达到健康发展的效果。

4 考前报考辅导

作为专业老师在美术专业高考前期,不但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辅导帮助,更加要掌握大量的高考信息以备对考生的应变能力培养。从省联考到各个院校的专业考试;从考试内容到录取信息;从考试中的纸张选用的不同到专业加试是实物写生还是默写作画。考点是什么,采分点是什么,院校风格是什么,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大量深入了解。对于那些对艺术有着强烈追求、向着国内“美院”及重点高校努力的美术特长生来说,这一点也极为重要。例如,鲁迅美术学院的风格就是“擦画法”,如果没有针对性的辅导,很容易就会从风格上被其他考生所击败。只有树立了目标,对于各个美术类高校的特点了如指掌,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高考美术教师的任务极其重大,美术专业高考作为高考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几年竞争愈演愈烈,希望通过本文,能让考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完胜,在艺术的殿堂里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 徐丹.高考美术教学小议[J].美与时代,2003(08)

2 韩霞.谈高考美术教学中的感受[J].内蒙古统计,2005(01)

高考指导篇3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分析了辅导员在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向前推进,高等教育已经从先前的精英式逐渐走向了大众化,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随之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急剧增大。高校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高校就业工作队伍的重要成员,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作用,对于当前做好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参与就业指导个这方面有着诸多有利的条件,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影响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1.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明显不足 

近年来,高校新引进的辅导员逐渐以研究生为主,越来越趋向于高学历化。但是,很多高校在引进辅导员的时候对专业的要求比较宽松,所以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十分复杂,以文史类、管理类的学科背景居多,而与就业指导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人员较少。由于对专业的职业指导知识的掌握不足,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功,理论知识相对匮乏。 

多数高校的辅导员都是由刚刚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担任,他们年轻,对工作充满激情,因为与学生年龄相近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也愿意在就业上求助于辅导员。而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辅导员未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缺乏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很难在有些问题上给予学生及时又必要的帮助。 

2.辅导员的工作主动性普遍不强 

辅导员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学生党建和团建的指导、学习与成长的指导、就业指导与心理问题的一般咨询与指导外,还要进行日常管理、评奖评优、违纪处理、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辅导员整天被这些琐事缠身,疲于应付,形成了一种防御型、任务式被动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让辅导员很容易放松对自身工作特别是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使得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就业指导中的各种问题,影响其有效的给学生提供专业性的就业指导。 

职业指导需要从业者热心热情、积极主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辅导员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热情跟积极性普遍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长期以来,辅导员的作用得不到重视,威望不高,因此与成长为职业指导领域的专家相比,辅导员更加倾向于选择升学深造,或者是另谋出路;其二是由于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普遍起步晚,发展缓慢,辅导员对就业指导的认识普遍不深,简单的认为是学校又加派到自己身上的一项任务,从思想上排斥,不能很好的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工作被动的结果只能是敷衍塞责和效率低下。 

3.不重视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的培训 

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但目前高校辅导员一般是由刚毕业或是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担任,由于其自身工作的局限性,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显得力不从心,指导也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就业相关知识的需要。而目前高校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培训体系。高校辅导员普遍缺乏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的相关培训。这就导致辅导员在做就业指导时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接近学生,广泛收集第一手学生就业动态的这一优势,有效的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提高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1.明确工作职责,将就业指导纳入到辅导员的工作之中 

改变当前辅导员在参与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责、权、利呈模糊状态,明确地把就业指导列辅导员的工作之中。其一是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将辅导员各种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在减少辅导员各种非必须的事务性个工作的同时,要大力推进学生事务的自主化和自治化的建设。其二是通过明确工作职责,给辅导员有效的施压,使辅导员明确哪些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做的心中有数的,改变以往可做可不做的状况,使辅导员在思想上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自觉提高自己在就业指导上的业务水平。 

2.建立有效的工作模式 

建议科学高效的工作模式,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一方面可以使辅导员从学生事务中走出来,增强自身对于就业指导知识的理论储备,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学校层面加强对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规范与检查,检验其工作实效。因此,高效应当借鉴国外高效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一种科学高效的辅导员工作模式。 

3.健全学习机制,加强培养培训 

大力加强辅导员的培养培训是提高辅导员各项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条件。健全学习机制,丰富辅导员的就业指导知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其一是加强辅导,邀请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对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的专题辅导。其二是制定科学完善的就业指导培训体系,学校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批选送辅导员参加省或国家的就业指导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就业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求职技巧等,培训可以采取组织参加就业指导类的资格培训、到企业实地调研等形式。其三是健全学习督促机制,及时督促辅导员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不断总结经验,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督促指导。 

辅导员在完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成才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服务。这需要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高校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关于支持辅导员职业指导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他们的指导能力,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马玉玲.浅谈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 

高考指导篇4

作文历来是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展示才情,锤炼思想,评判社会、他人、自己的自由平后,这一点已得到广大考生和语文教育界的认可与肯定。了解高考作文的特点,掌握其写作技法,高效备考应是一个实际而又重要的问题,下面就本人多年执教高三语文,指导学生备战高考作文的一些尝试做一些简单介绍。

一、范文引路,找准效仿的目标

作文教学,尤其是高三的作文教学,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困难。如何有效的进行作文教学确是很重要的问题。在近年的高三教学中,每年高考一结束,我就及时的了解并收集当年全国卷和各地自主命题卷的满分作文及优秀作文进行分析整理,分类、筛选。然后适时的通过宣读,推荐,出版报等形式与学生共同欣赏,评析,借鉴,以采它山之石以形成攻玉之能,这样做使学生学有榜样,效有范例,增强了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技法指导,掌握写作的要领

在欣赏评析一定数量满分作文和优秀作文的同时,我还根据结合这些范文对学生进行技法指导,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一)审题与拟题指导:要提醒考生看清题意,包括卷面上的所有文字提示。审题时,要特别注意有无明确要求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题目是否要自拟,文体有无限制。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与你的习作接触的第一个因子,会对你文章产生重要的第一印象,特别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

考场作文的拟题原则为:确切、精练、生动、新颖、有意蕴。教给学生常用的拟题方法,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

(二)提醒学生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用什么文体写作,就要符合该文体的要求,要写什么象什么。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少写深奥的科幻小说,写童话、寓言不要过于含蓄,“允许”编写故事,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

(三)关于写作内容:不要单纯发牢骚,不要写中学早恋等敏感话题。记叙文最好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情而“抒情”,无病,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告诉学生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尽量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去写。

(四)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

(五)应试作文宜说大白话。所谓大白话,就是朴实大方,干净利索。严禁文白夹杂;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

三、拓展阅读,积累写作的素材

学生的作文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对社会生活的触及力,这又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直接接触感悟社会生活的面较狭窄,另一方面是读书少的可怜,积累的素材有限。因此,写作时除了瞎编乱造外别无他法。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高三时指导学生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内外阅读和素材的收集。进入高三我所带的班级就订阅了《杂文报》《读者》《语文报》《少年文摘报》等报刊,供学生阅读,另外又积极筹措经费购买了《时文选粹》《名家散文作品集》等三十多种书籍充实班级图书角,既在读物的数量上予以保障,又每周用一课时专门用于学生的阅读。此外,进入高三的学生随笔每周教者确定一至两个话题要求学生从名人名言,典型事例,拟写题目三方面注意训练,充实学生的素材库。

考前作文备考除了要求学生磨合、锤炼积累语言材料,还要有意识的盘活学生的手头的写作素材。盘活素材要立足挖掘课本这一重要的素材“宝库”。现行的语文必修课本、选修课本及其读本素材我分“抒情篇”“哲理篇”“事例篇”做了深度挖掘,合理编排。同时引导学生积累课内外名言精句,关心时政,关注社会热点,熟悉并熟记那些最能叩击时代脉搏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以解决考生作文无“米”之炊之问题。

四、熟悉标准,明确备考的要诀

高考指导篇5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就业指导课程 思考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针对学生在就业择业、职业生涯设计、求职心理及技巧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推动学生自主创业而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所讲授的主要内容符合学生在求职、择业、创业等方面的要求,理应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尽管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并且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面不断调整和更新,但是由于课程偏重理论讲解,理论色彩浓厚,内容空洞枯燥乏味而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因而很难吸引学生。这其中的原因很多,除了内容枯燥乏味,讲课形式单一,讲授手段单一,学生重视程度不高等因素以外,还与任课老师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低有关。所以,要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际效益,就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素质入手,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体系,不断强化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紧紧围绕学生在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设计、职业心理方面的现实需求,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搬进教室,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同时,还要随着社会经济变化而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更新和丰富教学手段,使就业指导课程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因此,就业指导课程不仅要讲授就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国家的就业政策,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做好承受就业压力的心理准备,并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及个人的实际情况与职业发展要求选择适合本人需要的职业发展道路。与此同时,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求职技巧及心理指导,还要针对学生当前最关心的找工作的实际需要专业、客观地加以指导,重视学生就业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

一、就业指导课程要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就业指导课程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产业布局、区域经济状况,特别是严峻的就业形势,正确理解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关系,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择业观。要特别强调:在职业选择时要清楚生存才是发展的基础,职业生涯发展要与本人现状、家庭条件等实际情况相结合,切不可好高骛远,想入非非;要不断调整和修正求职期望值;要客观、实事求是地分析自身条件和具备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珍惜每一次就业机会特别是首次就业机会,提醒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就在于迈出去的第一步;在找到工作不满意或找不到满意工作的时候要不断调整心态,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不放过每一个锻炼能力的机会,向老职工虚心学习,积累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不管是就业做工还是自主创业,都需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首次就业机会将会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知识面,为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业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就业指导课要特别强调首次就业对学生职业选择与发展的积极意义。

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应强调首次就业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是生活方式质的变化。没有首次就业,职业生涯就不可能开始,就不可能有职业经历,不可能对职业有真正地理解,不可能真正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因此,要告诫学生首次就业选择的目标定位一定要准确,要务实;首次就业的岗位可能与你的目标有距离,与你的专业没有任何关系,甚至根本就不是你感兴趣的工作,但一定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从基层岗位做起,脚踏实地,力戒眼高手低;要顺应形势,不断调整自身定位。同时,也要避免互相攀比,从众、自卑、焦虑的心理,现实、冷静而不失自信,让学生明确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未来职场竞争取胜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眼前起点低尤其是工资收入低并不意味着将来发展空间小,相反,未来的职业空间将是广阔的。而实现条件取决于个人所掌握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强调在校学习期间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放过任何学习锻炼机会,根据自身特长不断调整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不梦想通过一次就业就能得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三、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就业指导课程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选择职业,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具有专业性、职业性的特征。因此,授课老师应具备行业背景,或对相关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要求有深入的了解,了解行业特点及行业发展前景,知晓相关行业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职业要求,并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和设施设备,引导学生通过实习尽可能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了解工作常识。然而,目前承担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来自学校学工部门,具有行业背景或实际现场工作经验的很少,绝大多数没有相关的从业经历和经验,因而只能为学生进行理论上的就业指导,在书本上就业,在黑板上创业,缺少实战效果;说法多,支招少;观念多,信息少;脱离实际的理论阐述多,直接、适用可操作性的东西少;缺少针对性的“一锅烩”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坚持以学生为本,重点突出,注重实效,将一般阐述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四、不断调整和更新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真正实现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统一。

现有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发展、职业特性、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职业分类及创业知识等,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实用性、操作性不强。所以,建议将教学内容分成普通理论课和职业实践课两部分,普通理论课可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承担,职业实践课则由行业培训师或来自企业或有企业背景的专兼职教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师等教师承担,这样有助于发挥不同特点教师的特长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效果。同时,根据学生每学期的学习要求,分别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强调实效。比如:第一学期,学生初入校,对学校环境、学习方法、专业要求都不甚了解,引导学生认识专业是重点;第二学期,在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静和了解专业要求的基础上学生逐步有了职业生涯设计的需要,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我;第三学期,课程重点放在对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即我能做什么,我具备哪些职业技能,还欠缺和补充哪些职业技能;第四学期,学生将要面临职业选择,所以课程重点应放在求职方向和就业心理准备;第五学期,学生实际选择单位及岗位,为学生提供如何投简历和面试技巧、礼仪规范、职业心理准备的指导是重点。

以上是我对就业指导课提出的一些思考。我认为要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水平,就要根据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将一般讲授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对学生在职业生涯和未来发展予以科学指导,才是这门课程的生命所在。

参考文献:

[1]郝文静.论基于需求理论的毕业生就业分类指导.教育探索,2010,(6).

高考指导篇6

一、命题规律

1.选材方面。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Ⅱ的文言文阅读分别选自《宋史・孙傅传》《北史・来护儿传》,可见其多从二十四史里选文,人物多为忠直、爱民的官吏和勇敢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等。省命题的地方试卷只有广东卷、四川卷的文言文选文与全国卷风格相近,其他试卷多将目光投向古代文人文集,体裁有碑志、书信、赠序、杂议等,如安徽卷的清代王士G的《御史梁皙次先生传》,重庆卷的元代揭菟沟摹对医者汤伯高序》,福建卷的清代方苞的《与王昆绳书》等,内容范围更为广泛,专业人士的技艺、个人的理想追求等都有所涉及。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的选文,可能会继续坚持正史传记文的取向。

2.考点方面。

2014、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Ⅰ、Ⅱ的文言文试题与2013年相比,有两大变化:一是2014年将筛选信息题改为断句题,二是2015年将文言实词题换成了文化常识题。对文意的分析与概括、翻译文中画线语句两类题仍保持不变。此外,2015年地方试卷涉及的考点还有文言虚词(安徽卷、广东卷、山东卷)、筛选信息(福建卷、天津卷)、归纳概括内容要点(四川卷、广东卷、江苏卷)等。值得关注的是,除全国新课标卷外,其他试卷都考查了文言实词。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文考点仍有变化的可能,无论对实词的考查是否单独命题,对文言文的学习都应该以实词为重点,毕竟翻译、文意的分析概括等,都必须以实词的理解为基础。

3.题型方面。

对实词、虚词、断句、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的考查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对翻译、归纳内容要点的考查等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一般为20分左右。翻译题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句式、修辞、语气、古代文化常识等,重点突出对实词的理解,特别是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等。分析概括题是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综合性最强、涉及内容最多的一类试题,多为四选一的选择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简答题是近两年出现的新题型,不排除未来被全国新课标卷采用的可能。

【真题回顾】(2015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试题。

卢象N,宜兴人。象N虽文士,善射,娴将略。([ZZ2]崇祯)六年,贼流入[ZZ2]畿辅,据西山,象N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N设伏大破之。象N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N额,象N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N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N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注主和议。象N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耳。”决策议战,然事多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N,关、宁诸路属起潜。象N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N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N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N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N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N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ZZ2]驿闻。象N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N。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N传》,有删改)

【注】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射,娴将略 [WB]娴:熟习

B.逐贼危崖 [DW]危:高峻

C.督天下援兵 [DW]督:督促

D.次顺义 [DW]次:驻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多义词(次、娴、督)和古今异义词(危,古代常用义为“高峻”,现代常用义为“危险”)。解题时要结合语境进行推导,C项“督天下援兵”中的“督”字,根据其宾语“天下援兵”,并结合下文的“象N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可以确定,其确切的意义是“统率、指挥”。

【答案】C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事多嗣昌、起潜挠

②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

③背负二十四矢死

A.①因 ②且 ③乃

B.①为 ②而 ③以

C.①因 ②而 ③以

D.①为 ②且 ③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的能力。考查范围在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之内,突出对“为、而、以”等较为活跃、常见虚词的考查。解题时要将具体虚词放入句中,结合句意、语法结构等进行判断。①中“事”与“挠”是被动关系,应该填写表示被动关系的介词“为”;②句中“惧众之残其尸”与“伏其上”是前后相承的,应该填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而”;③句中“背负二十四矢”是“死”的原因,应该填可以表示原因的介词“以”。

【答案】B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涉及对句子结构、意义、虚词等的理解,综合性较强。解题时要注意理解句意、结构,借助句中虚词等。根据句子结构,“用矣”是一个省略句,即“一旦被任用”,应该单独成句,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然后,比较A、B两项,“要之”与“亦”关系紧密,不能断开,从句意来看,“人实为之要之”难以讲通。

【答案】A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象N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N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国家。

C.卢象N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侯弘文追随卢象N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N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侧重于对核心人物相关事件的分析及其性格品质的概括等。解题时要注意将选项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与原文对应内容进行仔细对照。D项中的“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N赶去救援,但未成功”错,与之对应的原文内容是“象N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卢象N“救”的方式是“上书”而不是“赶去”。

【答案】D

5.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象N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N。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涉及对实词、虚词、句子结构的理解等,综合性强。解题时可采用“对译”的方法,注意对关键实词的理解翻译。①句,麾,指挥;迄,到;穷,用完。②句,惜,对……感到惋惜;多,称赞。

【答案】①象N指挥士兵奋勇作战,(战场上)呼声震天动地,从早晨一直到晚上,炮药用完了,箭射完了。②天下的百姓因为这个原因惋惜弘文而称赞卢象N。

(2)卢象N为什么会兵败?请根据文本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着眼于对卢象N“失败”原因的筛选、分析,命题点比较集中。试题指明的对象是“为什么会兵败”,要求是“根据文本分析”。首先回读文本,找到相关内容,即文章二、三段叙述的与作战失败相关的内容,如“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往乞援,不应”等。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整合,表述为简明的答案。

【答案】①没有得到支援(象N遣廷麟往乞援,不应);②兵力不足(象N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③敌军势大(骑数万环之三匝)。

(拓展题目)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方剑,皇帝御用的宝剑,持有尚方宝剑的大臣,具有先斩后奏等代表皇权的权力。

B.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祠供奉时起的名号,如汉高祖、文中的“崇祯”等。

C.驿,驿站,指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D.畿辅,畿指京畿,辅指京城附近起辅卫作用的郡邑,如汉代的三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涉及古代器物、宗法、信息传递、地理等方面的文化常识。解题时要调动平时的积累,结合文意进行理解。B项的“崇祯”是皇帝的年号。

【答案】B

【参考译文】[HTK]卢象N,宜兴人。象N虽然是一个文人,但善于射箭,熟习用兵之策。(崇祯)六年,贼兵涌入京师郊区,占领了西山,象N击退了他们。贼兵逃回西山,围困冷水村。象N设下埋伏,大败贼兵。象N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跟贼兵格斗时,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失去战马就步行作战。他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一名贼兵从山顶上放箭射中了象N的额头,象N提刀更加勇武地作战。贼兵惊骇逃走了,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

(十年)九月,清兵驻扎牛兰。(庄烈帝)召宣府、大同、山西的三个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进京保卫京师,赐卢象N尚方宝剑,让他指挥全国各地来增援的部队。象N身披麻衣,脚穿草鞋,到京城郊外誓师。这个时候,嗣昌、起潜主张与敌人议和。象N得知后,跺着脚感慨地说:“我蒙受国家的大恩,只恨不能死得其所,假如有万分之一的不幸,我宁愿为国家捐躯断头。”于是下定决心作战。但很多事都受到嗣昌、起潜的阻挠。象N上书请求分编部队,朝廷就决定宣府、大同、山西三位总兵的部队归象N指挥,山海关、宁远等各路部队归属于起潜。象N名义上统率全国各地的部队,实际上统率的兵不到两万人,驻扎在顺义。

清兵南下,分兵三路……象N统领剩下的士兵,驻扎在京师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象N进兵到了巨鹿的贾庄。起潜率领山海关、宁远的部队在鸡泽,离贾庄只五十里,象N派廷麟前往求援,起潜不答应。象N的军队开到蒿水桥时遇上了清兵。象N带领中路部队,大威率领左路部队,国柱率领右路部队,与清兵展开激战。第二天,清兵几万骑兵里里外外把他们围了几重。象N指挥部队奋力作战,(战场上)呼声震天动地,从早晨一直到晚上,弹药完了,箭也射完了。象N挺身而出进行搏斗,后边的骑兵也都跟了上来,象N亲手杀死了几十个人,身上中了四箭,挨了三刀,于是倒了下去。杨陆凯怕敌人乱砍他的尸体,就趴在他的身体上边,背上挨了二十四支箭,死掉了,整个部队都覆灭了。

侯弘文,是位奇士,他散发家中的财产,招募滇军跟随象N讨伐贼兵。弘文率领招募的士兵到达楚地,巡抚王梦尹以其骚扰驿站上报。象N上书救援,没有成功,弘文最终被发配戍边。天下的百姓因为这个原因惋惜弘文而称赞卢象N。

称赞这样说:危亡混乱的时代,并不是缺乏人才,只是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即使任用了,或限制他而把他驱赶到必死的境地。像这样的情况,实在是人为的,终究也是天意吧。

【备考指导】

一、文言实词――重视积累,学会推断

1.重视积累。

(1)积累高中必修教材里的文言文注释里的实词,重点是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

(2)积累考试题、训练题中文言文选段里的实词,分类摘抄到笔记本里,时常翻看温习。

2.学会推断。

(1)借助实例,推断词义。高考文言文选段虽然出自课外,但所考查的实词大部分都在课文中出现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联想课内例句,来推断高考文段中实词的含义。如2015年重庆卷第7题“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中的“容”字,参照《离骚》中“竞周容以为度”,可确认将其释义为“容纳”是正确的。

(2)借助语境,推断词义。解答实词类试题,要把实词放在具体的句子、段落中,根据相关词语、句子,理解其语境意义。如2015年福建卷第2题“向人索衣食”中的“索”,其状语是“向人”,其宾语是“衣食”,根据“乃终岁仆仆”的语境,应该将其解释为“索要”“求取”。

(3)借助成语,推断词义。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文言词义。如2014年全国大纲卷第4题,将“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中的“数”解释为“屡次”,将“绳”解释为“制裁”,根据成语“数见不鲜”“绳之以法”,再结合文意,很快就能判断出两者的解释是正确的。

二、文化常识――分类整理,突出重点

1.突出礼俗文化。

文化常识内容多而繁杂,我们可以分类归纳记忆,如职官、礼俗、科举、地理、典籍、服饰、器物、历法、刑法、音乐等。分类识记一些经常出现在文言文里的文化常识,适当突出“礼俗文化”这个重点。

(1)祭祀类。

①牺牲:古代供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②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③少牢:诸侯祭祀时只有羊、猪,没有牛,称为“少牢”。

④斋戒:古人在祭祀或典礼前,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虔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2)社交类。

①冠礼:古代男子成年(二十岁)时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②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③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④顿首:古时的一种拜礼,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⑤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

(3)科举类。

①童生试:也称“童试”,是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称“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②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为在秋天八月份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③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④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会委派大臣主持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2.准确理解,避免差错。

高考考查的大都是古代文言文里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化常识,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准确的记忆理解。如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文帝、武帝、哀帝、炀帝),庙号(在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年号(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等。

三、文言虚词――学会辨析,巧用方法

1.分析语法结构。

与实词相比,虚词多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因此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可以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ZZ1]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皙次其别号也”是个判断句,谓语是判断动词“是”,主语是“皙次”,宾语是“别号”,“其”作“别号”的定语,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其”是代词,可译为“他的”。“纨绔之习”作“喜”的宾语,是个偏正结构的短语,根据这一点可以推断“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2.语境推断法。

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可将虚词放在句中,根据相关文句的含义辨析虚词。

例如: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在“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的语境中,“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翻译成“向”;“其谁可而为之”中“谁”是主语,“其”作助词,可译为“那么”。

3.比较确认法。

比较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同一个虚词具有不同的用法,这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中的“故”是连词,表因果关系,而“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魏公子列传》)中的“故”是副词,有“特意”“故意”的意思。

4.词义验证法。

识记了常见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其代入句中,找出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中的“何”字,主要用法和义项有:①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②副词,译为“怎么”“什么”“多么”等;③通“呵”,“喝问”;④复音虚词,“奈何”“何如”“何乃”“何其”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怎么”这个用法和义项了。

四、文言断句――读懂大意,断句有据

读懂大意是断句的前提,切不可在不通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断句。断句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1.依据词性。

依据某一类词通常所在的位置来断句。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一般要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一般要断句。如果两个名词(特别是相同的)在一起,那它们中间一般要断句。

2.依据对话。

依据“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试题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的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

3.依据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或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初通文意、化整为零的过程,就是借助于虚词初次判断的过程。尤其是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景去猜测,因而运用虚词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会使断句变得很容易。常见的情况有:①句首语气词和表谦敬的副词前面可断句,如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②句首关联词前面多可断句,如苟、纵、是故、遂、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③句末语气词后面可断句,如也、矣、耶、哉、乎、欤、焉、兮、耳、而已等。④句中虚词前后多不能断开,如于、为、则、而、以等。

4.依据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被动句式,如“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以)……为”等。但是,在文言文中常常会有省略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依据语境补出被省略的内容,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文句翻译――对译实词,关注句式

1.对译实词。

(1)对译法。将文言文里的实词,翻译为与之相对应的现代汉语。这是翻译实词最基本的方法,采用对译法要注意三点:一是要逐字翻译,字字落实;二是将文言文的单音节词转化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三是将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词时,尽可能用上原来的单音节词。

如2015年四川卷第10题要求翻译的句子: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句中的实词可采用对译法来翻译:积――积聚,成――成为,累――堆集,微――细微,尘――尘土,峻――高峻,志――立志,勤――勤奋,理――(按)道理,无――没有,由――办法,济――成功。参考答案:然而积聚一勺勺水而成为江河,堆集细微的尘土而使高峻的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奋,按道理没有办法成功。

(2)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特别是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等,翻译时照搬即可。如2015年天津卷第13题“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一句,可译为“如果木鸢机件、枢纽完全具备,和木车马相同,就会一直飞翔不会落下来”,“木鸢”“木车马”等专有名词,就没有必要翻译。

(3)增补法。遇到词语活用的情况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内容。如2015年福建卷第5题的“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译为“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岩”“川”都是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在山岩上(居住)”“在河边(观景)”,这里的“在……上”“在……边”则是必须增补的内容。意动用法,翻译时增补表示意动的词语“把……看作”;使动用法,则增补表示使动的词语“使”。

2.句式翻译。

(1)调整法。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将文言文的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这是翻译文言特殊句式的最基本的方法。

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被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应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③谓语前置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④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⑥“……为……所”表示被动,要将其调整成现代汉语的被动句式。⑦“……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要将其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式。

如:2015年湖南卷第9题要求翻译的句子: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不能我救”为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翻译时需要将其调整为正常语序。另外,两个“为”字,第一个是介词,“为了”,第二个是动词,“做”。参考答案: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2)补充法。在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时,会发现类似于现代汉语的“成分残缺”的情况,我们称之为“成分省略”,翻译时,要将其补充出来。

如:2015年天津卷第13题要求翻译的句子: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句中的省略需要补充的有“般为(之)断一手”。另外,“大雨”是名词用作动词,词意也需要适当补充。参考答案:鲁班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六、筛选信息――判明性质,识别错项

“筛选文中的信息”在高考中表现为一种定向的考查,往往是题干提出明确的筛选条件,选择文中若干文句,组成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择能够完全满足题干要求的选项。从近年来高考的实际情况看,筛选信息题表现出以人物个性为核心的特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体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②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③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④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1.审清题干,明确方向。

题干是筛选信息的“纲”,明确题干要求是解题的前提。审清题干就是要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谁”“什么”“怎么样”等。明白了这些问题,就有了明确的筛选方向。如2015年天津卷第11题,“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班技艺高超的一组是”,解题时要牢记“鲁班”“技艺高超”两个条件。

2.判明性质,识别错项。

题干的要求往往是用抽象概括的概念表述出来的,而命题者所列选项又多为具体事实的叙述,这就需要考生能够准确判断“事实”的内涵、性质,由此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如2015年天津卷第11题,“九攻而墨子九却之”是说墨子打退了鲁班的进攻,“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是说木鸢飞行不超过三日的原因,两句都不能满足题干要求。

七、分析概括――题文对照,还原细节

分析概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对文章所写人物、所述事件或所论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该类题的错误项设置往往是以误扰正、以假乱真,即在大体正确的情况下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解答时一定要注意采用“题文对照”的策略,即将每个选项都还原到文中的对应区域,找到每一处内容的信息源,尤其要重视细节,仔细对照,看有无曲解文意。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题选项的常见错误类型有:

1.曲解文意。

利用文中较难理解的词句,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故意曲解文意,这是分析概括题选项的主要错误类型。解题时,要先找到原句,再细辨原文中的词句在进入选项后是否发生了释义错误,并借助语境仔细推敲。

如:(2015年广东卷)侯弘文追随卢象N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N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卢象N赶去救援”一句曲解了文意,原文说的是卢象N上书解救侯弘文,但没有成功。

2.无中生有。

这是一种添油加醋、无中生有的设误手段。解题时,要细审选项中的每一个信息点在原文中是否有相关表述,要留意相关的细节,识别选项中自行添加而原文中并未出现的信息。

如:(2015年安徽卷)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原文说的是“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说明他喜“淡泊宁静”,而皇帝当时“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文中并没有说梁熙“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所以“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属于无中生有。

3.错位嫁接。

以故意颠倒多个事件的先后顺序或因果关系来设置错误点。答题时要理清文段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并弄清楚事件的前后顺序与经过,留意相关事件经过转述后是否存在前后错位或因果倒置的情况,以便识别出人事混淆、顺序倒置、张冠李戴等错误。

如:(2015年江苏卷)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根据原文可知,苏轼“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的说法犯了错位嫁接的错误,原文最后说的是“而宪来求铭”,意思是欧阳宪请张耒写铭文。

4.以偏概全。

用部分代替整体的意思来设置错误点。答题时,要特别关注表示范围的词语或概念,对文段中所述的相关内容进行仔细核对,看事物的范围在转述的过程中是否被放大或缩小。

如:(2014年湖北卷)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会没有人代为赔偿”的说法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表述过于绝对。原文中吴德基说:“谁当代偿耶?”意思是说这件事的后果比较难处理,并不是说没有人来赔偿。

八、归纳要点――圈点素材,分条概括

高考指导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高考;教学要点;指导

一、前言

考虑到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做好高中生物教学时高中生物教师的重要任务。从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开展来看,除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之外,还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科有足够的重视,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促进生物教学的开展。同时,在高考生物教学中,考虑到生物学科的现实特点,应重点训练学生的学习技能,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满足教学需要。最后,应根据生物学科的教学实际,选择正确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保证高考生物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二、高考生物教学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从高考生物教学实际出发,要想提高高考生物教学质量,就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将提高生物学科的整体成绩作为高考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

在高考生物教学设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教学目的,围绕着高考这一总体目标,将提高整体教学成绩作为高考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其次,要明确高考生物教学任务,使高考生物教学有科学合理的定位,能够在高中教学阶段完成并达到这一目标。

2、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高考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

在高考生物教学中,除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还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方面都能有较大的提高。为此,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应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高考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以此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3、将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水平作为高考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

从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在高中阶段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才能满足高考生物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而达到教学要求。基于这一认识,在高考生物教学中,应将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水平作为高考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切实提高高中生物的整体教学水平,促进高考生物教学的发展。

三、高考生物教学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从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2、常言说得好,学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法,力求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对教师教法的研究,对改善学生学法的探讨也更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四、高考生物教学要重点训练学生的学习技能

在高考生物教学中,除了要做好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生物教师还要做好学生技能的训练工作,要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重点训练和指导,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技能进行摸底调查

为了达到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培养和指导的目的,应在培养之前,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技能进行摸底调查,弄清楚学生的整体个性特点和技能水平,以此为制定训练和指导计划的依据。由此可见,高考生物教学在对学生学习技能进行培养和训练中,摸底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2、根据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技能水平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应根据前期摸底调查的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满足高考生物教学要求,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整体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使高考生物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提高高考生物教学质量,促进高考生物教学发展。

3、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指导

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培养和训练之外,还应根据教学实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指导,对高考生物中的重难点进行归类和梳理,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学生能够得到有力的指导,能够在学习中及时解决遇到的具体学习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是高考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只有切实做好高考生物教学工作,才能满足教学需要达到提升学生高考成绩,提高学生实际技能的目的。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应明确自身任务,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重点训练和指导,满足高中教学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周秀丽;培养兴趣 提高生物学课堂效率 [J];河南农业;2007年06期

[2]李国胜;注重学生参与 提高课堂效率 [J];科技信息;2009年09期

高考指导篇8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53-02

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指那些由于自身或环境因素而导致相对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一般是指在心理、学业、综合素质、身体、经济等方面处于弱势的毕业生。这些特殊群体目前在高校中人数较多,让他们顺利就业,直接关系高校发展。本文从高校各类就业困难群体概念等方面进行简单论述,重点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的原因,以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找寻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帮助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

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及其主要构成

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心理脆弱的毕业生

现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百般呵护,对社会、对人际怀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与认识;从小受到的应试教育压力,缺乏其他方面的锻炼,单调的生活经历可能使他们的心理年龄小于实际生理年龄,心理发育成熟远远落后于知识与智力的进步;心理成熟的滞后,使当代大学生心理负担过大。这类群体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易产生自卑、压抑、烦躁等心理障碍。

2.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

这部分学生占据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绝大部分,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家庭生活困难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主要涉及来自偏远、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生活保障低下的家庭。他们为了求学使家庭负债累累,大部分需要借助于助学贷款完成学业,自身背负着债务,因而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巨大的就业成本对贫困生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只求较高待遇,想尽快还债,或因经济困难而没有等待时间,不得不接受不合适的工作等。

3.学习能力不强的毕业生

人的能力是有高低之分的。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其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重点依据。这一群体学生由于主观努力程度低、学习目的不明确等个人原因导致学习成绩差,无法正常毕业或成绩达不到标准。同时,也存在欠缺基本的理论知识,缺乏吃苦精神和专业技能等,因此不能胜任就业岗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特别注重对求职者综合素质的考核,但有部分毕业生自身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能力不高,与此同时,学习能力不强导致在具体工作岗位上不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因此加重就业困难。

4.社交困难的群体

社交困难群体是指因人际交往能力差而形成的就业困难群体。这部分毕业生群体,在与他人交往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焦虑、恐惧,以致局促不安、语无伦次,对自我成功的认同少,个体缺乏自信,总认为“我不能”,从而产生低自信行为。学习成绩十分优异,但不善人际交往,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也有可能由于性格、秉性、成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自卑及不善交流。但是,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很大程度上会考察应聘者言行举止等方面素质,可见人际交往能力低会给大学生求职带来极大的影响。

二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存在的原因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其主要成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自身职业定位不准

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能力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是导致形成就业困难群体的原因。同时,大学生自我定位越来越模糊,正是由于定位的模糊才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部分原因在其自身定位不清,价值导向产生错误,从而在求职道路上走得更艰难。主要表现在求职过程中,毕业生自身没有契合自身特点和能力进行思考,导致职位定位没有做到有效匹配,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概念模糊,而学历与报酬的高低,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由于自身条件和不务实的选择,工作机会一个又一个从身边溜走,从而出现就业困难。

2.学校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学校存在就业指导工作执行效果不佳和针对性不足的情况。广东省部分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工作,每年针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开设不同提升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员的选拔多数以自愿报名择优选拔为原则,对于一些内向消极不主动寻求帮助的就业困难同学不能深入挖掘,实行针对性指导与帮助;集体教学,缺乏互动交流,缺乏对学生个体化教育与辅导;同时就业指导人员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也给针对性指导的执行造成现实困难。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重点在于如何契合高校实际,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提高就业指导的执行力。

3.社会主观方面偏见

毕业生因身高、容貌、性别等情况,不符合招聘单位的苛刻要求,而被排挤在就业大门之外,失去了一个公民应有的权利。在这一原因中,身高、容貌歧视最让人无奈,健康状况歧视最残酷。用人单位招聘人员在面试中确实“独具慧眼”,他们给予容貌好、气质佳者、主动者以较多的沟通交流机会的同时,也较多地给他们就业机会。而一些语言表达欠佳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关注,成为了陪衬。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带有主观色彩。

三 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的途径

高校进行就业指导,必须严格遵守就业指导基本原则,在进行不断思考和总结的基础上,本着帮助个人、成就社会的心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多种方式,根据不同对象和具体情况进行就业指导。总的来讲,要做到提早发现问题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以有效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问题。

1.全程化帮助就业困难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

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是把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对就业困难群体应着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热爱所学专业,专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培训。积极引导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通过模拟面试训练等,帮助就业困难学生掌握有效的求职面试技巧,提升求职能力。此外学校通过教育育人,塑造学生诚信做人、感恩的优良品格,使就业困难学生能够真实客观地评价自我,积极悦纳自我,从而做到帮助就业困难学生解决就业难的本质问题。总的来说,做到提早发现并有针对性的指导是关键。

2.积极关注就业困难群体,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

在提高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正确定位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群体类型,实施不同的有侧重点的个性化指导。要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要契合实际,多渠道了解问题,明确学生存在的问题实质,有效展开教育。在进行教育时,能帮助学生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这就使得工作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开展。在帮助过程中,始终坚信每一位存在暂时困难的学生都有改变目前状况的能力,帮助每一个独特个体正确自我定位是解决就业困难的关键。

3.帮助学生进行正确职业定位

大学生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做到兴趣和职业结合,明确优势所在,确定人生目标。大学生一定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因此,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比如志向是什么,专业与志向是否一致。文科专业性格外向擅长与人打交道,而性格腼腆的愿意做具体事务。学理科的善于创新搞研发,还是愿意循规蹈矩搞工程做维护。自身所学专业和所要任职的工作性质有没有冲突等,要分析职位、行业是否存在一定的发展机会。因此,解决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关键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深入了解自身,根据别人的经验来选择,推断自己可能的工作方向。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社会潮流,做到定位职业的喜好、擅长、谋生三者结合,才能马到成功。

4.发挥基层学生组织作用,及早发现问题和扩大个性化指导

高校就业指导在学院就业指导协会指导下,成立各个系就业指导协会,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完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契合专业特色和开展帮助活动。例如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与相关公司开展实习基地签约活动,并发放一定报酬。班级作为就业指导的基层载体,可成立班级就业小组,并设置小组长,建立通畅的信息流通渠道,收集准确的学生信息,做好就业登记工作,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做好相关保密工作。同时,各个班进行有效的经验交流,探讨促进班级学生的就业方法。就业指导人员必须加强对管理干部的培训和跟踪工作、保密协议工作,做好和毕业生的沟通工作,不是全权放手,而是要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地工作。总的来说,依靠学校就业指导协会——系就业指导协会——班级就业小组三层,层层管理模式,可以做到责任明确,分工负责,有效统筹毕业生的指导模式,有利于提高对就业困难群体个性化指导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米学芹、夏林、刘家友.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成因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45~46

[2]梁绍斌.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J].当代职业教育,2010(9):15~16

[3]牟顺海、刘海琼.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J].机械职业教育,2010(10):38~39

[4]潘瑞、扬桦.浅议高校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36~38

高考指导篇9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8)

摘 要: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对当前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从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本科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本科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220-02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不断地深化,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努力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包括课程本身、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问题,必须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使之适应当前严峻的基业形势。

一、本科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1)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不足。目前大多数院校没有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和保障,没有积极开展质量监控和保障的相关工作,很多监控和保障工作都流于形式。(2)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就业指导课程随意性较大主要表现为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等方面的不规范,以至于教学大纲不科学,不稳定,教学进度缓慢,内容理论化色彩严重,不具有实践性,教学考核也不规范,不严格。(3)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投入不足。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能在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以及良好就业上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因此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同时认为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是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所以,对于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经费、师资和设备等方面的支持。

2.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与系统性

从目前来看,本科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还是侧重于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和临时性的就业技巧方面。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体验与实践、求职技巧等对自身实际能力有较深影响的内容是他们最需要的指导,但是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却主要集中在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心理等内容上,造成课程的针对性不强;而且,许多高校的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只对毕业生开设,对低年级学生则缺少就业指导服务,造成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缺乏系统性。

3.教学指导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许多本科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既没有科学规范的教学大纲,也没有具体系统的教材,而且普遍以大班制进行教学,这就决定了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形式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在教师讲解、互相提问及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与交流等诸多教学指导形式下,就业指导课程只能以教师讲解为主,以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方式进行,学生缺少实际的感受与良好的互动。同时,在教学中常使用一种教材、一种教学方法和模式,缺乏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就业教育;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指导,导致学生在遇到就业难题时缺乏应对的能力和经验。

4.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力量不够

(1)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数量不足。一些就业指导老师还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就业指导的教师更为紧缺,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教学进度也就大受影响,难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内容知识。(2)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力量欠缺。大学的就业指导课程老师普遍存在缺少相关专业知识的问题,加上这部分老师都主要是忙于行政工作,负责大量的管理和服务,很少有时间去深入研究就业指导课程。另外,因为这些就业指导课程老师的特殊身份和繁忙的工作,所以大部分老师都没有时间参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交流活动,或者相关的研讨活动,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就难以实现了。

二、提高本科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时效性的对策

1.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

学校及各级学院都应以坚决的态度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工作予以落实。但是,一切具体工作实施都是取决于各级领导的思想意识重视程度上。因此,学校及各级学院应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度,在这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效果的责任制,以及监督机制,迫使各级领导都认识到开展好就业指导课程相关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开设好就业指导课程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也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唯有如此在思想意识层面对就业指导课程予以重视才会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顺利开展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

2.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自身建设

(1)完善课程理论体系。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实现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面向全体学生,明确大学一至四年级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制定完整的教学规划,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2)建立教学组织机构。在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下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室,负责组织、筹划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负责制订教学计划和大纲,组织集体备课和教学交流,实施教学检查,辅导学生进行职业测评,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和就业市场分析及预测,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相关培训及职业资格认定等工作,使课程建设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

就业指导课程的课程性质就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应该具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共性与个性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因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动有趣、灵活多样、轻松活泼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来吸引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此外,还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与互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4.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门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首先要保证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业务培训,取得资格后方能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注重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学科研究,明确学科属性,把就业指导与行政工作相剥离,使就业指导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进而实现就业指导的专家化。此外,各高校应该加大对这支队伍的重视程度,主动为他们创造学习深造、学术交流、职称评定和职业资格认定的条件和机会,鼓励他们到学生中去、到用人单位中去、到其他高校去进行调研和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和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而且还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高校作为帮助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其有义务也有责任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开设高质量的就业指导课程满足大学生需求,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李升兴.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及实施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3).

[2] 谭蔚沁,罗雪红.对高校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的思考[J].昆明大学学报,2007(01).

[3] 易文君,李娜.高校就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2).

高考指导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教育“*”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有利于高等学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优秀新生,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中课程改革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有机结合、平稳过渡的原则,积极稳妥地组织好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二、考试模式

(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实行全省统一考试。

(二)普通高校招生分为文史类、理工类、体育类和艺术类四个报考类别。报考类别由学生自主选择。

(三)考试科目设置:3+3+基础会考。

文史类3+3科目组合:语文、数学(文)、外语(加听力)、政治、历史、地理;

理工类3+3科目组合:语文、数学(理)、外语(加听力)、物理、化学、生物;

基础会考是高中毕业水平考试。文科类基础会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理科类基础会考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依据课程标准,文科类与理科类的数学科目考试范围不同。

体育类考试科目组合:为理工类考试科目组合,再加考相关术科。

艺术类考试科目组合:为文史类考试科目组合,再加考相关术科。

(四)考试时间和分值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值150分;

数学分文科和理科试卷,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满分值150分;

英语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值150分。其中纸笔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听力测试20分钟,分值30分。

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考试时间均为90分钟,满分值均为100分。

基础会考的考试时间为1天,其中:上午考地理(或物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下午考思想政治、历史(或化学、生物)。地理(或物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场分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思想政治、历史(或化学、生物)合场分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各科考试时间分别为:物理、地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均为60分钟,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卷考90分钟。物理、地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满分值均为100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满分值共100分。

3+3科目的考试成绩按卷面实际获得成绩计入录取成绩总分,基础会考成绩按卷面实际获得成绩的10%计入录取成绩总分。

20*年非应届毕业生的考生,可参加当年举行的基础会考,会考成绩按规定比例计入考生当年录取成绩总分。

体育、音乐和美术的术科考试时间和计分另文确定。

(五)考试日期

3+3考试科目的考试日期为国家规定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时间。

基础会考安排在高二学年结束时举行,考试日期紧接当年高考日期,并按高考要求严格管理。

三、考试范围和难度要求

(一)3+3科目的考试范围为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模块和选修I的部分选修模块。同科考试试卷,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两类试题。必修模块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修模块提供超量试题供学生限量选做。

(二)基础会考的考试范围为各学科必修模块和毕业必修学分要求的选修模块。

(三)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各科课程标准。试题在考查课程标准规定的核心知识的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注重知识获得的方法过程和知识应用,并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

(四)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科目按照全省统一制订的课程评价标准由学校组织考查。成绩评定采取等级制,并在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中呈现。

四、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一)为全面反映普通高中毕业生发展状况,应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定。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要抓住学生基础性素质表现的主要活动领域,与相关课程的评价结合起来。完成国家各门课程规定学分是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的必要条件。

(二)全省各高中学校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电子档案。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过程与结果是学生报考高等学校的必备材料。

(三)省教育厅将对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和结果呈现形式制订实施细则和评价工具,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应依照省里制订的细则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

五、招生录取

(一)学生3+3科目考试成绩和基础会考成绩的10%合成的总分,是高等学校录取的主要依据。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全程电子档案,供高等学校选录学生时参考。今后的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要逐步加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运用。

(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要坚持“公平竞争、科学选拔、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六、组织和管理

(一)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精神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新方案的宣传,加强对高中新课程推进的指导和管理,促进高中课程改革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的有机结合。省教育厅要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命题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管理。

(二)省、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指导和诚信度督查,建立学校学生评价诚信度档案,评选并公布学生评价诚信学校,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