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十篇

时间:2023-04-10 04:04:24

煤矿事故

煤矿事故篇1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事故

1目前煤矿安全形势分析

我国大多煤矿采用井工开采,煤层地质复杂,地下水含量较大、瓦斯爆炸、自燃发火及顶板事故经常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矿井的延伸更加大了开采的难度,矿井灾害也呈上升趋势。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一般说来,管理的因素决定管理的质量。从表面上看,管理的因素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因此就给管理人员造成了一个误区。实际上,管理因素一直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成动态变化趋势。煤矿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一系列安全生产政策措施的出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我国煤矿安全基础薄弱,事故发生量仍然偏高,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重要思想的总体要求下,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更是煤矿企业安全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呈现下滑的趋势的原因,除了矿井自身灾害影响和科技水平、设备的原因外,安全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原因如下。(1)我国现行的安全监管制度。虽然我国的管理体系已很成熟,也在煤矿监管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法制化轨道奠定了坚实基础,安全生产形势也有了突破性的变化。但由于在监管过程中的执行力不够、大多监管人员走过场等,导致矿井仍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矿井生产依然不容乐观。(2)煤矿安全管理技术落后。矿井的安全生产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在技术上有了进步,才能在安全生产上解决一定的生产难题。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技术水平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安全管理上,要加强安全思想管理、目标管理、技术基础管理、经济管理、安全科技进步管理、安全培训管理、安全信息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群众网络管理10个方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并把这几方面有机联系综合运用,运用在安全生产的全部人员和全部的生产过程。(3)矿井生产要重视人的因素。安全管理中的三要素:人、机、环境,人的因素在安全管理中占有主要的指导地位,煤矿安全事故大多来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通过分析,通过人性化管理,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3可行化建议

(1)应用现代化监测监控技术,对井下瓦斯、水、火等自然灾害进行实时、远程监测和警报,改变人工对危险源的单纯监测方式,从而能更加全面的监测矿井自然灾害的变化,能够及时处理。应用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实时反映井下人员的动态信息,为矿井发生灾变后的救援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性依据,更好的进行救援工作。(2)应用虹膜的生物特征,识别具有精度高、具有使用性、保密性高的特点,采用虹膜考勤更容易得到用户的认可。建立矿井虹膜考勤系统,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对安全事故公开化,强化执法,规范安全管理行为。(3)强化制度管企,文化管企,更好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强调的是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奠定稳定的安全管理基础。“超前预防”强调的是标本兼治,重视政策治本,源头治本。“贯穿全程”的安全生产工作方法,就是规范人的行为,落实岗位责任,强化行为规范。“关键落实”强调的是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文化管企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安全文化是安全理念的升华,是指导每位员工安全生产的行为准则。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矿井生产设备也有了较大成都的改善,这主要是影响采矿系统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环境和人的行为作业并未得到提高,进而影响到了安全系统的稳定性。

煤矿事故篇2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机电设备;思考

中图分类号:TD61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2(C)-0204-01

引言:随着煤矿机械化的不断发展。煤矿机电技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煤矿机电技术中存在的供电、通风、排水以及提升运输系统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矿生产以及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矿机电管理在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增强。并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一、事故原因的分析

(一)设备检修不到位。如今正规煤矿大多采用了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迈进,但长时间运行和在运行当中职工操作的失误都会引起设备的损坏,这就要求对设备检修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全面。现在的煤矿职工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设备陈旧,本身维护工作量很大,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哪坏修哪,年检月检工作很难进行下去。(二)配件规格和质量不过关。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各种设备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生产煤矿设备配件的企业结构小而散,对于配件的尺寸、规格、材料性能没有统一标准,只要不是一个厂家的配件,90%以上不相匹配。各个厂家所生产的配件在细节上存在差异,更有一些小厂家为了自身利益,偷工减料、降低成本,这也给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检修带来了一定影响。(三)设备陈旧老化。在煤矿建设时,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难以承受。由于投入不足,致使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设备相对老化。另外,我国煤炭行业的设备制造业,由于科学技术、工艺设计、原材料、加工制造及检测手段等综合配套能力较低,加之涉及的材料、电子、液压及机械零配件等行业的能力不相匹配,导致煤炭行业整体装备相对落后,设备维护工作量大。(四)设备造型不合理。我国煤矿生产设备品种少、水平低、质量差,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械基础产品还不能满足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现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机电设备的选型要求配套化,对不同的地质条件、使用人员及管理水平等有较强的适应性。而实际情况则是设备与条件不相适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磨合期内,往往事故率较高。

二、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的措施与建议

(一)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完善煤矿机电专业管理组织。(1)严格按照设备的规划、型号使用、维修、更新,对设备的总和管理进行全过程的改造,从源头上保证购买的机电设备质量可靠、技术过硬、售后维修有保证。(2)加强机电设备的基础性管理.争取做到机电设备图纸、技术资料完善,机电设备工作状态清晰明了,使用方法正确无误,力求达到零失误管理。(3)主动引进和采用计算机设备进行网络智能化管理,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化水平。(4)坚决按照国家最新出台的煤矿机电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规定,建立17种基本制度。加强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管理。做到考核到位、落实有力;加强决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和兑现率;有计划地对目前实行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建立起责权明晰、内容完善的煤矿机电制度体系。(二)加大投入,不断对机电设备进行优化升级,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维持设备的新度系数水平,是预防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坚决改造落后的机电设备,淘汰高耗能、低效率、不安全的机电装备,提高主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严禁拼装、改造机电设备。要严格按照“科技保障、灵敏可靠”的要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来更新代替老式的设备。(三)改善培训效果,提高煤矿机电专业人员素质;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煤矿机电专业人才队伍。(1)加强在岗员工培训工作.对在岗工人的实际操作技能、安全规范知识等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避免员工因从业时间较长而产生工作、学习惰性.要使员工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习惯化的正确理念。(2)提高煤矿行业工资、福利待遇水平,加强煤矿机电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物质上、精神上对员工进行关爱,稳定专业人才队伍,防止人才流失。(3)完善煤矿专业、安全培训手段和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师资水平。提高煤矿企业员工参加、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实用性。(4)改变原有的招工模式,对新招聘进入煤矿工作的机电专业工人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系统强化培训,经过一年左右的培训后,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煤矿机电专业的从业资格。

结束语:煤矿机电系统是一个较为庞大复杂的系统,涉及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因此我们机电部门工作人员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扎扎实实地搞好煤矿机电管理工作,消灭机电事故隐患,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并要跟踪产业科技前沿,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导的核心技术。

作者单位: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刘庄煤矿

参考文献:

[1]王建明.如何减少煤矿生产中机电事故的发生.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煤矿事故篇3

今年刚开始,我们**一矿就发生了“1.13”运输死亡事故,事故的发生,使全矿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然而8月6日,由于我们的管理不到位,违章指挥、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我们矿又发生了“8.6”透水事故,造成了6人被困井下,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流泪了,如果这6名工友不能获救,那么将有6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远去,那么**一矿也可能长期处于停产整改的阶段,全矿1000多名职工将失去稳定的工作……幸运的是经过全矿干部职工的努力,6名工友全部获救,这次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给公司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也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次事故也充分说明了安全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

今年“1.13”事故后,四川师范大学的刘熙鹏教授给我们讲课时曾经说过:人的第一需要是安全,那么什么是安全,对于我们职工来说,就是不出事故,就是人身不受到伤害。而一旦发生工伤事故,有的将失去工作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自己带来无尽的伤痛。特别是伤亡事故,他的逝去使幼小的子女失去了父爱,使年迈的父母失去了依靠,使朝夕相处的妻子失去了伴侣。这种伤痛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恶劣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很难在短期内能够消除的。通过这次事故,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事故造成的危害。我们应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扎扎实实地把安全工作做好,促进全矿各项指标的完成,以此来消除事故的消极影响,把**一矿建设成为让上级放心,让自己安心,让职工满意的现代化矿井。

“8.6”透水事故充分暴露了我们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事故的发生,他与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职工安全意识不强、现场隐患排查情况有直接关系。“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为了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抓好今年后4个多月安全生产,努力实现今年安全生产奋斗目标,扭转我矿安全生产被动局面,重塑古叙煤电公司新形象,我作为一名基层现场管理者,结合我队实际,坚决做到以下几点:

一 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决制止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必须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坚决服从安全。

二 加强对规程措施的学习,作业现场严格按作业规程和措施要求作业,严禁出现习惯性违章和拿规程措施如无物。

三 坚决做到现场不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狠抓现场违章作业行为,始终把职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四 严格加强“一通三防”管理和水害的防治,每个班必须加强对工作面上下出口及通风设施的全面检查,上下出口必须畅通,通风断面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挡风帘必须施工规范。

五 加强顶板管理,顶板管理不到位发生事故的概率最高,必须把顶板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必须抓好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质量管理和风机巷超前支护质量管理,加快工作面推进度,控制好工作面端面距,坚持敲帮问顶和杜绝空顶作业。

六 加强瓦斯管理,今年发生的瓦斯特大事故较多,伤亡人数也特别多,我队必须严格加强工作面割煤期间上隅角瓦斯管理,防突措施必须到位,杜绝瓦斯超限作业。

七 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必须树立隐患就是事故、抓好隐患排查就是减少事故的理念。

煤矿事故篇4

[关键词]煤矿产业 煤矿采矿 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334-0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大规模建设,以及各领域的煤炭需求量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因此,煤矿业的发展得到快速进步,但针对我国面前煤矿业的现状来看,过分的注重产量而忽视了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工作,导致煤矿企业事故频频发生。对于煤炭行业带来的安全隐患,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且要有合理的应急方案。

1 试分析我国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1.1 安全生产观念认识不够强

我国的煤矿企业大多发展不平衡,很多煤矿企业的老板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意识薄弱,没有把安全问题放在生产的首要位置,没有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在安全防范措施的器械上投资甚少,生产缺少足够的安全保障。一些中小型煤矿企业瓦斯超限时间过长,或者通风口过于狭窄,致使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当企业事故发生时,一些企业领导并注重寻求事故发生的原因,而是看重事故给企业造成了什么经济损失,损失了多少,过分的注重于企业的利益。

1.2 疏于对安全事故措施的投资及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矿企业的发展渐渐被重视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了这个大家庭,但是由于大部分的企业老板都是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的,对于煤矿内部安全措施的投入以及煤矿工人的安全问题考虑的不够全面和具体,当真正发生事故时,往往不能采取积极合理的措施进行补救,导致人员伤亡惨重。

1.3 培训工作不到位,预防工作不彻底

我国有明确规定,在煤矿工人进入工作岗位前,要进行严格的培训,而我国大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时间和金钱,把这一规定流于形式,煤矿工人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直接进入了工作岗位。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明明知道施工现场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可是依旧不闻不问,最后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加大。

1.4 采矿人员的素质问题

进入煤矿事业的采矿人员大多数都来自偏远的小山村或者贫苦家庭,他们大多都没有经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质偏低,即使经过了安全教育的培训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度遵守与执行率较低。由于煤矿产业大都是在井下作业,工作环境相对危险,加上煤矿工人不愿意遵守生产纪律,就加大了不安全的因素。出现紧急情况时,对于那些安全意识薄弱,防范意识不高的工人们来说,自救的几率几乎为零,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我国煤矿产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 对于安全问题采取的安全策略

煤矿产业在我国是一个安全事故频发的高危产业。由于其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具有不可知性、条件多变性等特点,安全管理和预防问题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命的安全问题,因此建设安全型煤矿企业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

2.1 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落实煤矿工人的培训工作

对于施工现场疏于管理的这种情况,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给予重视,看到不合理之处要尽快解决切勿不了了之。由于煤矿产业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很少随工人一起下矿,对工人的工作环境、井下安全措施与防护情况不了解,管理人员要定期的对作业环境进行考察,及时对那些出现安全漏洞的区域进行补救,以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对于煤矿工人的培训工作,要确保落实到位,不要把安全培训流于形式,要重视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问题。要让煤矿工人清楚的意识到遵守工作纪律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遵守工作纪律不仅仅是对自己生负责更是对工友生命的负责,这不仅仅关乎生命的问题,这更是一种责任。

2.2 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煤矿产业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紧抓安全科学技术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煤矿产业的安全指数,才能把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降到最低。实现煤矿企业的采矿安全,必须紧紧抓住科学的力量,做好安全技术的基础研究,科研成果的推广及其应用,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要落实好“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战略措施。把科学的力量带到“作业”环境中去,带到生产环境中去,带到工程的管理中去。要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但应注意的是切忌盲目加大投入,而是科学合理的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只有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煤矿产业带来的收益,才能使煤矿产业更快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3 加强监督的力度,深化企业的管理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安全监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整个煤矿的命脉。安全监督管理的深化可以有效的预防施工人员不合理的操作,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损失降到最小化,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建立安全监督小组,把具体的区域落实到每个人,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监管的效率而且还避免了监管过程中出现的应付了事的现象。做到了出现事故,有迹可循,有人可问,有人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使煤矿产业事故发生的频率降到最低。

3 结语

综上所述,采矿的安全不仅仅涉及到煤矿工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甚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只有不断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使煤矿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才能促使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我国煤矿企业开采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发展具有现实的作用和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礼军,邱全礼,万建辉.煤矿开采技术应用现状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3年01期.

[2] 周鹤寿.剖析煤矿采矿的新技术与开采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16期.

[3] 杨双珠.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J].科技资讯,2013年08期.

[4] 敏.浅谈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0(22).

煤矿事故篇5

论文关键词:煤矿事故,企业社会责任建议

我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7%左右,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80%左右,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等先进国家的30——50倍。尽管2009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到1以下,死亡人数也比2008年下降13%(表一),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煤矿安全事故总量仍然过大,其中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煤矿生产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等违法违规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一些地方和企业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监管不到位、安全生产培训不见效,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安全生产基础依然十分薄弱,事故隐患依旧大量存在,在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历史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引发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煤炭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没有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煤矿企业强调社会责任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 ,对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年份

死亡人数(人)

百万吨死亡率(人/百万吨)

2001

5670

5.07

2002

6995

4.64

2003

6702

3.71

2004

6027

3.08

2005

5986

2.81

2006

4746

2.04

2007

3786

1.485

2008

3092

1.182

2009

2700

0.892

综上所述,我国煤炭企业所应该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努力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制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实现国家和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以正确的价值观投身公益事业,促进社会的和谐统一(图二)。

图二: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图示 二 、我国煤炭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家创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指导下,我国煤炭企业都能够相对自觉地承担起了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在经济责任方面,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满足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法律责任方面,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执行情况较好,但有一部分小型煤炭企业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情况,在国家加大对小煤矿关停并转的改革之下,违法违纪现象有所好转;在道德责任方面,企业的认识水平、承担能力和有效行为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工人工资水平、改善矿工工作环境等。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原因的差异,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责任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生产问题 安全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国家也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进行了大力整治,但煤炭企业生产安全问题依然突出,事故不断。有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40%左右,而煤矿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80%,从百万吨死亡率的绝对数上来看,2009年中国是0.89,而美国只有0.03,中国的煤矿工业仍然是世界上高危行业之一。

安全生产的问题由来已久,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有客观自然环境的原因,也有主观思想意识的因素。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的历史悠久,而其中多以中小煤矿为主,中小煤炭企业片面强调利益,安全生产的意识薄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最近几年,国家加强对煤炭行业的改革,对中小煤矿实行关停并转的方针政策,事故发生数量与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需求总量过高,要求煤炭工业维持较高产出,是造成煤矿超能力开采,不惜一切代价赶工期的宏观直接原因,超能力开采已经成为全国煤炭工业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成为我国煤矿各种事故的重要导火索,也是国有大中型煤矿屡发重特大事故的重要原因。另外自然条件的变化也使煤矿安全面临新的危险,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差,瓦斯灾害严重,地下水的防治难度大。这些原因对我国加强对煤矿安全事故的控制带来一定困难。煤矿安全事故另外一方面重要原因就是安全管理的放松,历史欠账多,而后期的投入又严重不足,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氛围不浓厚、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领导不作为,这些统统都给安全事故埋下了重大的事故隐患。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多方面的,煤炭企业的经济责任是基础,但不能把经济利益作为衡量企业好坏的唯一标准。从安全生产的方面来看,企业更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企业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也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所有煤炭企业都必须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同时,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安全生产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社会责任建议,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和对安全科技的引进,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责任心,担负起作为责任主体的重任,最终实现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资源浪费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能源短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的相对短缺。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煤炭资源破坏和浪费较为严重,以煤矿回采率指标来算,我国的煤矿回采率只有大约30%—40%,而西方国家回采率一般在85%以上,不少煤矿因为采掘方式落后、管理跟不上等原因造成大量的煤炭资源浪费。

煤炭的开采和利用本身就存在环境问题,如果存在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严重。如矿井的开采会带来生态的破坏:露天开采导致植被、耕地等遭到破坏;矿井开采导致地表坍塌、地下水资源流失等。而煤炭的燃烧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温室效应等,我国煤炭企业大量存在类似问题。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煤炭企业不应该只把煤炭视为主要资源,而要将空气、土地、地下水、周围环境和人力等这些构成环境生态的主要因素都当作重要资源,科学开发,综合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效益,做到投入相同产出更多,使能源、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这是煤炭行业的社会使命,更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3、矿工权益问题 在煤矿企业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却很少有人关注煤矿工人的权益问题,特别是井下工人的权益。煤炭企业的很多矿工是临时合同工。因工作条件的艰苦,很多矿工并未想长期干下去,而有些企业也为了避免较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的职业病问题而隔一段时间换一批员工,所以不少随后生病的前矿工因得不到相应的补偿而利益受到损害。另外煤矿的安全事故极大地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员工因受伤、死亡而得到的补偿不足以弥补其损失。生命安全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劳动者又怎么有尊严地劳作。实际上,现在煤矿工人的主力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即农民工,他们不少是迫于生计才从事这种高危职业。尽管工作的危险性极大,他们所拥有的劳动保障却相当不足:很多人在受雇期间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更谈不上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一旦遇上重大安全事故,往往只能由工人自己和家人默默承受论文格式范文。

矿工权益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劳动合同问题,就业与职业歧视问题,还有就是工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早有法律规定,只是由于煤矿企业有法不依,政府部门执法监察不力,劳工自身维权的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提升劳工权益保护策略。加强劳工权益保护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形成法制——政府——企业三者联动的保护策略,不断改善矿工权益。

三、增强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1、从政府角度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首先是完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企业行为的底线,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强化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制其履行社会责任,如国家已经制定了《劳动法》、《妇女保健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但是由于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均衡,很难在立法上形成统一详实的细化标准。以今年丰田的“召回门”为例,丰田公司对中美的消费者实行差别对待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美国法律对召回有详细的法律规定,而中国却没有,这就造成了我们只能从道义上去谴责丰田公司,而不能从法律上制裁。我国的《煤炭法》于1996年8月29日颁布实施,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走上法制化轨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煤炭行业管理体制、煤炭企业经营机制,行业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亟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我国应该启动煤炭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包括煤炭规划、资源管理、煤炭建设、生产经营、煤矿安全、资源综合利用、矿工权益保护、环境保护等几大类,以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煤炭法规政策体系的构建,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煤炭行业法规体系不完善的局面,也可以从法律层面上敦促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

其次是依法进行监督,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顺利执行。如果没有好的监管,法律只是一纸空文。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严肃处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严厉查处违反我国用工、环保等社会责任方面的企业行为,建立良好健康的社会经济秩序。同时,还要建立起社会监督体系企业社会责任建议,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以及行业协会、环保组织、工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监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通过国家手段和舆论力量促进煤炭企业切实承担起应尽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最后是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教育,提高其社会责任意识。政府部门首先要基于中国的国情和煤炭行业特点,加快对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的研究工作。其次是将研究成果向煤炭企业进行宣传,使其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然后是对煤炭企业进行教育和培训,能够在煤炭企业中形成社会责任的文化氛围,把承担社会责任看做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最后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把社会责任落实到企业日常的行为规范中。

2、从企业角度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首先是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社会责任观念来对待企业的经营活动。以科学发展的观点,把企业、社会、环境、员工、消费者当成一个有机的利益相关体,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人本主义精神出发,以人为本,人的价值高于一切,煤炭企业在关注人身安全的同时,兼顾企业的利润、社会环境等其他方面。

其次是建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把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渗透到企业的价值观中,用强大的企业文化影响力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自觉履行。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争力的积累方向,所以企业一定要把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放在企业文化的层面去体现,牢牢植根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有为了保证人的价值而进行的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措施的强力实施。

然后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当今国际上通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是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这一旨在“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的社会责任标准,尽管尚未转化为ISO标准,但其影响力与日俱增。我国煤炭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主动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既有助于企业自身更好的完成企业社会责任,又能够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要从长远考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的煤炭及环境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坚持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方略才能为社会的未来奠定长远的发展基础。不断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社会的前进、企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和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更不能以剥夺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一次次血的事实告诉我们,煤炭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才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华夏出版社.2008.

[2]楼建波、甘培忠.企业社会责任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启军、顾庆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战略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任荣明、朱晓明.企业社会责任多角度透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叶陈刚.公司伦理与企业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6](美)世界资源研究所.国际著名企业管理与环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煤矿事故篇6

关键词:能源; 灾害事故; 对策

一、 煤炭的地位和煤炭生产的基本特点

(1)煤炭工业是资源性行业,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炭企业的寿命取决于其拥有的资源量,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受其资源条件的制约。由于资源条件差别很大,煤矿发展不平衡性在行业中十分突出。

(2)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以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不会改变,煤炭工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它支撑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我国的煤矿种类多、分布广,在我国所有省、市、自治区,1264个县均有分布。

(4)煤炭工业是高危险行业。我国煤矿以井工矿为主,煤矿的生产系统在地下数百米,甚至上千米,且呈管网式布置,半封闭式结构,瓦斯、煤尘等多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致灾因子共存于同一环境,使煤矿容易发生多种灾害事故。煤矿作业场所又处于移动和变化之中,不断有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生产条件和灾害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增大。因此,在各工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发生率高,伤亡最为严重。

二、煤矿的主要灾害及灾害事故现状

2.1 煤矿的主要灾害

(1)我国煤矿均为有瓦斯涌出的矿井,全国煤矿的年瓦斯涌出量在100亿m3以上。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数量占49.8%,煤炭产量占42%。煤与瓦斯突出是我国煤矿灾害中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所以,我国是世界上煤与瓦斯突出很严重的国家。

(2)我国煤炭资源的埋藏条件复杂。大中型煤矿中,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于复杂或较复杂的煤矿占33.09%。开采深度也大,2005年,平均开采深度约为430~450m,而且每年平均增加10~20m。这种复杂的煤田地质条件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事故隐患。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我国煤矿的主要灾害有瓦斯、水灾、火灾、尘害、热害、煤岩动力灾害等。

(3)我国绝大多数煤矿的煤尘具有爆炸性。国有重点煤矿中,87.37%的煤矿存在煤尘爆炸危险,而且60%左右的矿井的煤尘爆炸性强烈。1960年,山西省大同老白洞煤矿发生的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684人,矿井被毁。2005年,黑龙江省七台河东风煤矿的“11·27”矿难,死亡171人,也是煤尘爆炸所致。

(4)从我国煤矿主要灾害的变化态势可以看出,随着开采强度加大、开采深度逐年延伸,煤矿的开采条件呈现出逐渐恶化之势,自然灾害的威胁也呈加剧之势,对灾害和隐患的治理难度在加大,对需要的防灾技术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我国大中型煤矿中,煤炭自然发火严重或较严重的占72.86%。国有重点煤矿中,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51.3%。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分布范围较广,几乎所有产煤区都存在,尤其是重点产煤区更为严重。我国煤矿发生的火灾大多为自燃火灾。

2.2 我国煤矿灾害事故现状

(1)我国煤矿各类自然灾害类事故,如瓦斯、火、水、煤岩动力灾害,生产性不安全因素导致的事故,如机械伤害、人员触电、提升运输事故等均有发生。

(2)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以及对自然灾害的控制能力不足,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频发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在我国工矿商贸企业中最为严峻。煤矿灾害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约分别占全国工矿企业总数的30%和40%,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灾害事故占全国工矿企业的80%。

(3)结合我国煤矿安全历史资料分析,可以发现,煤矿的灾害事故呈现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在20世纪,无论在事故起数,还是在死亡人数上,瓦斯事故逐年上升。瓦斯事故的百万吨死亡率由1981年的0.995,上升到2000年的3.135,反映出瓦斯威胁逐年加大。进入21世纪,在政府提出贯彻执行治理瓦斯的“十二字”方针后,瓦斯事故逐年下降,说明技术方针的重要性、贯彻这一方针的重要性以及贯彻这一方针的巨大作用。

三、灾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3.1 灾害防治能力不足,煤矿防灾系统不健全

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灾害危险与灾害防治能力必须实现动态平衡。在灾害危险程度增大的情况下未能及时调整灾害防治措施,提高防灾治灾能力,就容易发生灾害事故。2003年专家会诊结果表明,我国煤矿的防治系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对灾害的防治能力。2004年,近18%的国有煤矿存在超通风能力生产。

3.2 煤矿自然条件差,伴生灾害多,容易造成严重灾害事故

我国煤矿以井工矿为主,井下巷道呈管网式的空间布置和多种致灾因素共存在同一环境,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发生各种致灾因素作用的耦合,形成继发性的灾难,波及邻近区域甚至全矿井。这种机构性特点也是煤矿灾害事故严重度高、特大事故多的原因之一。

3.3 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欠账巨大

煤矿灾害治理需要技术与装备,技术难题需要科技攻关,这些都要有可靠的资金保障。煤矿经济一直处于低位运行,效率不高,亏损面宽,加上社会负担重,造成煤矿的安全投入不足,近几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下,煤矿效益有所提升,在国家的支持下,治理瓦斯等灾害的专项费提取比例也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煤矿企业深层次的问题未解决,提取的费用仅能维持当前安全生产的需要。

3.4煤矿职工素质不高,技术人员匮乏,职工的安全意识亟待强化

煤矿职工队伍庞大,素质偏低,且流动性大,不能满足高危行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煤矿灾害防治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切技术措施和管理必须依靠人来实现。但是,当前不但职工文化程度、整体素质不能满足灾害事故的防治,技术人员也严重不足。初步统计,国有重点煤矿一线主体专业技术人员缺口约7万人,96%的煤矿缺机电专业人才,88%的煤矿缺采矿专业人才。

3.5安全管理水平低,制约机制和责任体系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我国煤矿发生的灾害事故大多为责任事故,反映出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现场管理混乱,很多安全技术措施在现场没有落到实处,现场检查发现的隐患未得到及时整改,导致事故不能有效控制。煤矿内部规范有序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尚未健全。有些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和责任体系的建立不适合灾难治理的要求,不能保证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

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人事司.全国煤矿特大事故案例选编

[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煤矿事故篇7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对策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分析

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一,但煤矿死亡人数却占到世界的百分之七十九。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正在稳定中呈现好转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事故多发的势头并未得到遏制。同时,中国煤矿安全设施欠账达五百多亿元人民币,安全基础薄弱。。

1)煤矿事故数量和人员伤亡

当前,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但事故总量仍居高位,重特大事故反弹势头尚未有效遏制,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2007年,发生了15起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损失惨重、影响恶劣。四月份与06年同期比虽然煤矿事故总起数有较大幅度下降、死亡人数总体持平,但一次死亡3-9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75%和90%,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增加2起、多死亡32人。

2)事故类别

1)瓦斯事故

在煤矿的采掘生产中,给安全生产带来最大威胁的是瓦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瓦斯事故是导致人员伤亡最多的事故。也是煤矿安全生产防范事故中的重点。在目前的科学领域里,瓦斯依然是一个不能治愈的癌症。2013年,1―5月份,全国共发生瓦斯事故11起,其中吉林省吉煤集团通化矿业公司八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八宝煤矿)连续发生两次瓦斯爆炸事故。1月7日,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寺家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一起较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该矿为建设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年,2005年8月1日开工建设,事故发生前各系统已经基本建设完成。该矿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06.37立方米/分,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1.02立方米/吨,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矿15112工作面在切巷施工顶板锚索钻孔时,钻杆穿过上部积聚瓦斯的内错尾巷密闭区域,因钻杆接头断裂,钻杆断裂两端接触面旋转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1月18日,贵州省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金佳煤矿发生一起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量约1571吨,突出瓦斯量约33.11万立方米,造成13人死亡、3人受伤。该矿设计生产能力180万吨/年,绝对瓦斯涌出量为82.69立方米/分,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2.70立方米/吨,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2)其他事故类别

煤矿其他类别安全生产事故包括顶板事故、气体/粉尘爆炸、气体喷出、坑内火灾、水灾。顶板灾害是煤矿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在煤矿五大灾害中,无论是发生次数,还是死亡人数,顶板事故都居煤矿各类事故之首。随着工作面的开采,煤层上面的顶板岩层失去了支撑,原来的压力平衡遭到破坏,煤层顶板在上覆岩层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破坏。如果我们支护不及时或支护强度不够,很容易使工作面的顶板岩层发生断裂和冒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及设备的损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冒顶事故。

3)三大类煤矿事故分析

2004年以来,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的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特点是呈下降趋势,乡镇煤矿比例居高不下。除2005年略有上升(国有地方矿除外)外,整体呈下降趋势,乡镇煤矿的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起伏不定,但都保持在72%以上,与2004年相比,整体有了上升的趋势。

二、产生煤矿安事故的原因

深究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出发可总结为一下几个方面:

1.自然条件的变化使煤矿安全面临新的危险

煤层赋存条件差,瓦斯灾害严重。地下水防治难度增大。我国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并且采、掘、机、运、通各大系统新技术与新设备开发相对滞后。大多数新技术与新设备处在摸索阶段,尚不成熟、不稳定。

2.小煤矿违规开采引发煤矿事故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约有2.5万个煤矿,其中2.3万个是乡镇煤矿、个体煤矿,几乎都由个人承包经营。每年发生的煤矿事故中,乡镇煤矿占70%,而重大或特大事故占80%。较低的市场准入门槛使小煤窑业主竞相逐利行为变得轻而易举,而较小的事故风险成本又不足以使他们望而却步。由于当前煤炭行业风险与收益的严重不对称,加之有关部门监管乏力,导致在矿难事故频发的情况下,小煤窑的破坏性、掠夺性开采屡禁不止,接近疯狂。小煤矿的掠夺性开采在损耗煤炭储量的同时,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安全投入少,引发的恶性安全事故必然居高不下。

3.利益当先促成了矿井超能力生产

近几年来,煤炭市场逐渐好转,煤价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态势。面对难得的机遇和可观的利益,煤炭企业抢抓时机,夜以继日地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长期超通风能力和矿井提升能力生产,必然导致矿井积弊丛生,隐患重重,发生事故也就在所难免了。

4.机制不健全且安全监督乏力

安全管理的放松埋下了事故隐患,例如安全监督检查形式呆板,方法单一,以罚代管,职工群众的安全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一些地方和部分企业当中群众监督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生产相脱节。

三、安全预防对策

一是要立即开展煤矿“一通三防”集中整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对存在重大隐患的矿井,要集中人力物力和技术手段进行有效排查。重点从通风系统、通风设施、通风装备和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整改。对于达不到“三专两闭锁”要求标准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通风系统设施装备不完善以及煤尘超限、防尘措施不到位的矿井,要坚决停产整顿。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要认真落实、严格执行各项综合防范措施。要推广和采用煤矿瓦斯超限报警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下井人数必须明确定员,下井人员必须百分之百佩带自救器。

二是要杜绝一切超能力生产,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例如乡镇煤矿不得超过生产许可证上载明的生产能力组织生产,国有煤矿不得超过核定能力组织生产。凡是超能力生产的,经过查证后,不仅要没收一切生产所得,在予以相应的出发的同时,严令其停业整顿,对相关人员追究有关刑事责任。要分级抓好煤矿超能力生产的监控,省属重点煤矿由省煤炭局负责,其它煤矿由各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

三是要强化煤矿安全整治,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矿井要立即停产,排查隐患。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继续深化煤矿安全整治的决定》,全省各煤矿都要认真对照《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排查解决隐患,加大整治力度。为确保整治取得实效,省政府决定区别情况,分类采取措施:一是在年度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审核评价中达到A类、B类并取得安全生产评价核准书的矿井,在严格按规定组织生产的同时,要认真进行排查,确保安全,一旦发现重大隐患,立即停产整顿。二是未能达到A类、B类,也就是不具备基本安全条件的矿井要立即停产、排查整顿,整顿时间因矿而异,由各市、县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恢复生产。三是现在正在进行停产整顿的市、县,按原安排部署,结合此次决定原则,继续搞好安全整顿。煤矿整顿期间,要严格控制井下作业人数,严禁以整顿为名组织生产,防止在整改过程中发生事故;停产整顿期间组织生产发生死亡事故的矿井要实施关闭。

四是要规范煤矿生产秩序,加大打击非法生产的力度。各市、县人民政府要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地区小煤矿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在排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2001〕68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关闭小煤矿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和省政府打击非法私开矿井决定进行。第一,严厉打击非法私开矿井,凡是已列入关闭范围至今仍未关闭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按照关井六条标准彻底关实;第二,清理证照不全、违法生产的矿井,一经发现,依法关闭;第三,对越层越界的矿井,限期退回原界,按规定构筑永久密闭,拒不执行的依法给予处罚,直至吊证关闭。

五是依法实施许可,严把煤矿安全生产准入关。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矿井要一律停产整顿。各煤矿企业要充分认识安全许可工作的严肃性,符合申报条件的要认真准备申报资料,尽快申报,不符合申报条件的要加快整改,争取早日申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的有关规定,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依法实施许可。凡在法定时限内不能取得安全许可的煤矿,必须无条件停产整顿,违者依法给予处罚或实施关闭。

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不断完善对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有着积极作用。它不仅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而且也推动者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对我国社会的繁荣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综合分析我国煤炭的存储量和开采地址环境,在遵守国家法律的条件下,高效安全地进行生产,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采用高科技技术等,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大大提高我国煤矿未来的安全形势。

参考文献

[1] 俞启香.矿井灾害防治理论及技术[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煤矿事故篇8

关键词:煤矿机电事故 原因 对策

我国煤矿机械化进程在不断加快,煤矿机电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是煤矿生产的重要保障,针对机电事故产生原因的分析,为解决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煤矿机电管理,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优化机电设备水平。

1、煤矿机电事故特点

(1)煤矿机电事故具有单个事故,零散,多发,涉及面广的特点。在管理上存在对事故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2)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为避免机电事故发生需要掌握其发生的原因和规律。(3)工伤事故,设备故障事故,维修和设备非正常运转情况下事故。(4)机电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的比重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2、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结合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从设备,管理,人力等方面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2.1设备质量

煤矿的生产建设需要成套的煤矿设备,然而由于一次性投资金额比较大,导致一些煤矿的机电设备没有及时更新,设备比较陈旧,另外受到我国煤矿设备科学技术水平低,制造工艺差,原材料不足,检测手段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设备品种少,生产水平低,设备安全性差,缺乏高新技术产品。都给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影响,降低了设备的质量,也给维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2.2设备维修

随着煤矿行业逐渐由机械化转向自动化,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先进设备也逐渐应用到煤矿生产当中,而引起设备的损坏的原因是设备长时间的运行和使用人员操作失误。对设备的养护和维修工作就十分必要,有关数据表明,机电事故约有75%-80%是因为设备操作失误引起的。机电设备技术人员没有在日常的维护中对设备进行监管,例如出现设备运行中的异常,设备带病运转,设备相对老化,设备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等问题,会造成机电事故的发生。

2.3设备管理理念

煤矿生产企业一直以来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以提高产量完成生产任务为主,而管理理念仍处于落后水平。在20世纪80年代,煤矿设备管理存在“什么时候坏,什么时候修”的观念,而现今的机电设备管理倡导“重点部位点状监测性检修”的新理念。管理理念的滞后会增大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率,煤矿事故的30%-40%都是由于机电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例如以往发生的煤矿机电事故,多是因为缺乏监管,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缺少安全考核,安全奖罚不及时,管理人员不遵循管理原则,对没造成重大事故的人员处理不严格追究责任,缺少安全意识。落后的管理理念造成事故频发,制约煤矿产业的发展。

2.4设备管理队伍

随着我国煤矿机械化,智能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的机电技术人员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都需要技术人操作使用。然而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中存在人力资源缺乏,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差,业务技能培训少的问题。由于煤炭行业工作环境和待遇方面相对其他行业具有险、脏、累的特点,导致缺少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而在岗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缺少机电技术知识,缺少设备操作维修的技术手段,在机电设备操作过程中,达不到安全操作要求。

3、预防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有效策略

综合分析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要预防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应积极采取以下策略。

3.1更新设备,加强设备维护

煤矿企业在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对一些机电设备进行更新,因为一些机电设备超期服役会给设备安全管理带来隐患,所以煤矿企业应该增加购进先进设备的资金投入,使用先进的节电节能新型现代化机械设备,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保障新设备投入生产使用。同时,要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日常维护,针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到时时掌握,消除设备故障隐患,提高机电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工作效率。

3.2提高安全意识

提高煤矿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以“重点部位点状监测性检修”为指导理念,加强煤矿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通过组织多种途径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使员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例如利用典型的事故案例,消除员工的安全侥幸心理。把煤矿机电安全工作摆在第一位,落实安全职责,使煤矿安全生产观念深入人心。

3.3健全煤矿机电部门管理

构建机电部门管理组织结构,制定部门管理制度和煤矿机电管理质量标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健全煤矿机电部门管理主要从四方面做起,一是组建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机电管理队伍,合理分配人员的工作,促使每个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职能。二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执行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确保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三是协调机电与生产的关系,制定机电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好机电管理工作,才能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四是建立管理机构,制定规章制度,使机电管理工作有据可依,规范机电管理,重安全促生产。

3.4组织技术培训

要大力加强对机电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机电队伍的稳定性,保障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机电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就是技术培训,提高在岗人员的机电知识水平,掌握机电技能,提高现场操作能力,能够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投入安全生产。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加大技术培训的力度,为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支懂技术,重安全的专业队伍。

煤矿事故篇9

关键词 煤矿机电事故;致因分析;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144-02

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煤炭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煤矿机电管理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受技术、设备以及人员素质的影响,煤炭机电事故仍大量存在。煤矿机电事故往往有电机设备导致,事故不仅造成设备与人员的伤害,而且有可能引起瓦斯爆炸,致使整个煤区受到严重破坏。

1 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煤矿机电事故主要指机电设备所导致的事故,存在于机电设备工作的各个过程,以及低、高压电网、直流架线间,造成人身伤害以及人身触电等,其发生的原因集中于外部设备的不安全性以及内部人为的不规范性。

1.1 外部因素

随着煤矿机械化进程的加快,很多煤矿进行机械设备更新,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被引入煤矿生产过程中,这一方面促进了机械化的实现,而另一方面造成机电事故隐患。在设备购置上,机电市场的扩大,使一些质量低劣的产品进入市场,这就造成设备质量缺陷;在设备配备上,受技术能力的影响,许多矿井机电设备的型号、强度等不能与矿机的地质条件、煤层基础、矿井需求等相一致,不配套的机电设备实际功能缺失;一些高新设备引入后,缺乏实际操作性人才的配置,造成机电设备闲置等。

对于大多数煤矿来说,设备的采用远远落后于煤矿发展的实际要求,这就造成机电设备落后与老化。由于受资金以及发展规模的限制,很多煤矿抱着机电设备能用就行的态度,对老设备不加更新,造成设备老化,功能下降,而老化的设备危险系数升高,最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再就是,由于科技能力的限制,适合各个煤矿实际的设备应用的材料、技术、液压以及机械零件等都不能适应其要求,这就导致整体机电设备落后,不利于煤矿的安全发展。

就电网触电事故来说,很多煤矿缺乏相关管理,出现一些停错、送错电的现象,这就直接造成电力错误,危害机电安全;由于技术缺陷,对一些漏电、保护安装失灵等现象不予管理,或是管理强度不够,而造成机电事故的发生;在一些人员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带电检修,带电安装等,这就增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系数。

1.2 内部因素

从内部来看,煤矿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层素质普遍较低,其专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较差,这就为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来源。

一方面,煤炭行业作为暴利性行业,一些煤老板往往是一些文化素质水平较低人员,其管理经验往往停留在人员管理与经济管理上,随着忽视了对设备的管理,造成一些事故的发生;同时,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造成管理滞后,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的管理在很多煤炭企业中一片空白,而这些技术往往具有监测功能,技术的缺失造成安全管理预测性狭隘,从而不利于机电安全防御。

另一方面,设备的运行是通过人员操作进行的,要保证煤矿安全,必须要求人员的规范化操作,可是煤炭行业工作环境差,危险系数高,工资待遇低,劳动力消耗大等特点,造成一些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远离此行业。同时普通员工大多是体力劳动者,其并没有任何安全知识的学习与培训过程,这就加大了机电事故发生的概率。

2 煤矿机电事故预防措施

煤矿机电事故的严重危害性,使我们不得不关注其预防,在高危行业的煤炭行业,采取有效措施“防祸于未然”,成为有效控制机电事故发生的最有效策略。

2.1 建立健全机电安全制度

制度作为一种约束机制,指导着机电工作进行的方向,要全面预防机电事故的发生,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制度制定,规范各方面的机电操作行为,如在设备检查上规定检查事项、时间、程序等,要求做检查记录;在设备实际操作中,规定员工的机电操作与使用范围;在触电管理上,细化各种电网作业,如低压电中电气设备安装要合理,绝缘水平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高压电不准带电作业等,以保证各项电机作业安全进行。同时,实行生产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公众岗位制度等,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及个人,强化机电安全责任,做到“机电安全,人人有责”。

2.2 加大机电安全管理

机电事故的发生关键是因为设备不合理或是设备老化,这就要求进一步改善设备,提升设备质量,为保证机电安全提供硬件支撑。

加强机电设备日常检修。一是,进行全面化检修。这要求对全部机电设备进行检查,以及对每个机电设备的各组成零件进行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与零件,并给予及时维修与处理。二是,提高检查频率。煤矿中很多机电设备处于老化阶段,其安全系数低,这就要求检查反复,反复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老化机电设备的危机。三是,进行检查核验。依据各机电设备标准,进行调查检验,对于供电保护系统、防雷接地设置、主通风等相关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将隐患缩小到最低点。

选用、使用配套、标准机电设备。由于矿井阴暗、潮湿特点,以及煤矿的地质条件、水文因素、煤层分布等特点,进行相关机电设备的选择;由于机电设备一般在于矿井下作业,受挤压程度强,电缆绝缘层易遭破坏,这就要求在机电选用时将带电导体,电元件,电缆接头等封闭化,同时进行供电路线选择,防止短路现象发生;机电设备必须具有保护装置与防爆性能,以避免机电事故的发生。

2.3 提升煤矿人员素质

首先,加强煤矿员工安全教育。煤矿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展开全员安全学习,以安全事件的形式,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展开安全竞赛,通过开展机电安全实践活动,以演习的形式,使员工获得机电知识。其次,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展开机电知识专项学习,增强员工对机电设备工作原理的了解,防范普通机电事故的发生。对一些专业操作人员,实行岗位持证制,岗位竞争制,选取机电技能强的人员担负机电专项操作工作。最后,加强机电安全管理培训,增强管理者的机电管理能力。

3 结论

“安全第一”是煤矿作业的基本条件,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机电事故作为煤矿安全主要事故之一,危害着煤矿自身的发展与人员的生命,这就要求煤矿树立机电安全理念,正确分析事故原因,提升职工素质,加强机电安全管理,全面预防机电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凤伟.煤矿机电事故原因与预防浅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0(29).

煤矿事故篇10

【关键词】机电事故;趋势;原因;预防措施;安全生产

引言

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运行一直是世界各主要产煤国极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产煤与用煤大国,煤炭安全生产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党和国家从未放松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关注。近年来,国家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生产思想,要求安全生产专业管理与业务保安相结合,走规范化、法制化的安全生产道路,并要求各生产单位大力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坚持装备、管理和培训兵种的原则,保持安全生产的平稳局面。尽管如此,近年来,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机电事故的发生率在煤矿事故中仅次于瓦斯事故、放炮事故、顶板事故和运输事故,排在第五位,并且瓦斯事故中,机电事故是重要的导火索,在煤矿事故中所占比率呈上升趋势,需要安全生产相关人员给予高度重视。

1、煤矿机电事故特点

据统计,目前所发生煤矿机电事故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多为单个事故,具有零散、多发的特点且涉及面广,较难管理,因而常被忽视,通常作不可避免事故处理,缺乏重视;第二,多为重复性事故,在煤矿生产中,事故多为重复事故,经有关数据统计,事故发生多有侧重点和规律,有迹可循,可以预防;第三煤矿机电事故多发自设备故障、维修和非正常工况下,缺乏对设备维修和故障处理时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第四,煤矿机电事故近年来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2、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

2.1 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组织不完善

各矿场制度规范不能得到统一,缺乏相应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以及科学的考核指标。煤矿机电管理制度简陋,奖惩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安全生产。煤矿机电管理工作要求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以及对相关行业知识有全面准确的掌握,这样就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加之监督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检查深度与力度不够,面对存在的问题,疏忽大意,不能提出系统整改的指导意见及整改措施。

另外,矿场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储备机制也十分匮乏,导致出现人才断层或者缺少专业人才,为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2.2 设备使用不当,换代速度较慢

当前形势下,由于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安全系数越来越高,但相应的对于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的检修周期虽然加长,但是运行维护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缺少相应技术骨干的矿场、矿井就无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并且缺乏对于设备专业的检修与护理,错误的运行使得设备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机器硬件故障频出,运行安全性愈发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大幅度增加。

目前运营的矿井、矿场还存在机电设备投入过少,在注重煤矿深处的同时,忽略了对于其配套设备的投入,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设备陈旧老化,检修周期越来越短,检修投入增加,与之对应的运行安全系数却急剧下降,事故频发。

2.3 运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煤矿生产从业人员从资料统计来看,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匮乏,安全生产技能不过关,特种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专业性较差,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存在违反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现象。参差不齐的从业人员素质也是导致煤矿机电事故频发的原因。

煤矿生产是高危行业,工作环境恶劣、风险大,无法吸引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投入本行业,进而导致煤矿行业整体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事故频出,形成恶性循环,对于高端人才更加缺乏择业吸引力,本行业优秀人才改行,导致人才流失。目前煤炭行业的高素质人才群体,比如采矿、安全、机电等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紧缺,是导致煤矿机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3、煤矿机电事故预防措施

3.1 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组织构成

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根本措施是在规章制度上下大力度进行整顿,首先应健全基本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配以有效的奖惩制度,建立科学的安全生产考核指标,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程进行生产作业,确保安全生产长记心间。

建立安全生产大比武制度,采取奖励措施,提高生产人员安全意识。同时,也应建立竞争上岗机制,特种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定期进行职业技能考核,采用岗位技能工资等具有激励性的措施组织生产,确保特种工作人员工作的固定性,减少人员流动。

安全管理以及监督人员的上岗应配备相应技能考核标准,达到标准方能上岗进行工作,并定期进行技能培训,保持相应人员工作技能的熟练性,确保安全生产。

建立人才引进及储备制度,完善人才培养制度,确保安全生产中足够的人才供应。

3.2 更新机电设备,培训运行技能

各生产单位应当及时更新陈旧老化设备,采用新设备进行生产,确保生产安全进行。同时,应当对运行操作人员以及检修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及培训结业考核,确保运行人员能够正确使用机电设备,减少因缺乏相应操作知识导致的错误操作,防止对设备造成重大损伤。检修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检修技能,并积极更新相关知识,生产单位应当向检修及运行人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

3.3 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加上安全生产意识。生产单位应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知识,观看安全事故影像,分析事故原因,提高职工对于安全生产的认识,树立安全生产大于一切的观念。

4、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既要从基本的规章制度做起,又要重视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作用。用人单位应提高用工人员素质,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技能的熟练度,确保生产的安全进行,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和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尽一切力量降低事故发生率,改善当前安全生产疲软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吕梁.浅析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分析与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

[2]姜基波.浅析煤矿机电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2(27).

[3]姚书波.煤矿机电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J].民营科技,2012(2).

[4]崔爱民.煤矿机电事故的成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理论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