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问题十篇

时间:2023-03-21 12:3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经济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经济问题

农业经济问题篇1

当前农产品供给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对策思路张红宇,杨春华,杨洁梅

河南小麦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收益研究秦富,李先德,吕新业,卢向虎

食品安全可追踪系统的信息传递效率及政府治理策略研究施晟,周德翼,汪普庆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胡铭

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实证研究李大胜,李胜文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创业投资及其风险控制刘明辉

地区生产专业化与产业集聚——内蒙古畜产品加工业集聚趋势分析李力,安玉发

城乡统筹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的数据杨振宁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重委托-关系——兼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马彦丽,孟彩英

农民认知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基于拓扑模型的分析徐美银,钱忠好

千户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现状的看法——基于29个省份230个村的入户调查夏锋

我国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的比较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农村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李宪印,陈万明

短信息实现农村信息化的创新模式与建设效果分析——基于四川省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吴结兵,童晓渝,杨跃

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杨惠芳

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打工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基于辽宁省的实证分析李旻,赵连阁

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参与的影响因素——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吴海盛

城郊农户处理农作物秸秆方式的意愿研究——基于济南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朱启荣

农民集中居住:现状、问题与对策郑风田,傅晋华,ZHENGFengtian,FUJinhua

新形势下农民创业能力来源的基本判断黄德林,宋维平,王珍,HUANGDelin,SONGWeiping,WANGZhen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的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曾福生,匡远配,周亮,ZENGFusheng,KUANGYuanpei,ZHOULiang

中国农村能源政策:回顾与展望朱四海,ZHUSihai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政策需求分析李滋睿,屈冬玉,LIZirui,QUDongyu

对政府推进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分析于冷,YULeng

四川省水果产业化体系组织模式探讨肖洪安,伍桂清,王永清,贾宪威,方玉梅,XIAOHongan,WUGuiqing,WANGYongqing,JIAXianwei,FANGYumei

崛起背景下的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研究胡文海,HUWenhai

农业灌溉管理制度变革研究——对山东省SIDD试点的实证考察及理论分析姜东晖,胡继连,武华光,JIANGDonghui,HUJilian,WUHuaguang

基于网络媒体的农民技能培训效果研究谭英,蒋建科,凌莲莲,胡刚,高嵩,TANYing,JIANGJianke,LINGLianlian,HUGang,GAOSong

构建太湖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虞锡君,YUXijun

中国国内纤维需求发展的因素分析税尚楠,柯炳生,SHUIShangnan,KEBingsheng

小农户参与大市场的集体行动——以浙江省箬横西瓜合作社为例的分析黄祖辉,梁巧,HUANGZuhui,HANGQiao

农民工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粮食主产区的调查寇荣,,谭向勇,KOURong,LIPeng,TANXiangyong

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促进机制对我国的启示于孔燕,YUKongyan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对物流战略管理的需求研究李翠霞,宋德军,LICuixia,SongDejun

"后农业税时代"中国农业税制改革方向研究李新,席艳乐,董怡,LIXin,XIYanle,DONGYi

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探讨刘颖,LIUYing

"组织、制度与农村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李晓红,洪名勇,宋山梅,LIXiaohong,HONGMingyong,SONGShanmei

国际农业虚拟水贸易国别研究刘红梅,王克强,刘静,LIUHongmei,WANGKeqiang,LIUJing

美国政府在发展农民合作社中的作用及其启示苑鹏,刘凤芹,YUANPeng,LIUFengqin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邓汉慧,邓璇,DENGHanhui,DENGXuan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刘志澄,LIUZhicheng

农业增长和经济发展:全球化视角的观点普拉布·平加利,朱允卫,黄祖辉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思考柯炳生,KEBingsheng

我国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减免农业税政策效果分析王姣,肖海峰,WANGJiao,XIAOHaifeng

农区传统畜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以中国"牛都"安徽蒙城县为例江永红,JIANGYonghong

发展生态农业:广西恭城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乐其顺,雷海章,LEQishun,LEIHaizhang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珍珠产业升级机制研究——以诸暨市珍珠产业为例陈劲,张高亮,陈中,杜坤林,CHENJin,ZHANGGaoliang,CHENZhong,DUKunlin

信贷约束下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实证研究韩俊,罗丹,程郁,HANJun,LUODan,CHENGYu

企业主导的农业推广服务供给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沈贵银,张应禄,SHENGuiyin,ZHANGYinglu

试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财政投入张利庠,纪海燕,ZHANGLixiang,JIHaiyan

江苏省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实现程度与区域比较研究曲福田,何军,吴豪杰,QUFutian,HEJun,WuHaojie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妇女发展汪力斌,姜绍静,WANGLibin,JIANGShaojing

广州市番禺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探讨谢小蓉,傅晨,XIEXiaorong,FuCheng

建立中国特色农业中介组织体系——国际经验、构建原则及总体设计池泽新,周晓兰,CHIZexin,ZHOUXiaolan

农村产业集群品牌创建分析——基于浙江大唐袜业集群的调查李大垒,LIDalei

论反贫困中的逆向激励与政策纠偏李学术,LIXueshu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许勇军,XUYongjun

经济学视角:日本农业现代化经验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研究卢荣善,LURongshan

国外兽医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向刁新育,宋琰,DIAOXinyu,SONGYan

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发展现代农业张晓山,ZHANGXiaoshan

建设新农村应切实解决"三个公共"问题熊清华,XIONGQinghu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几个问题的思考李农,LINong

基于项目管理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研究侯军岐,任燕顺,HOUJunqi,RENYanshun

中国乡村传播及其优化模式研究旷宗仁,谭英,左停,KUANGZongren,TANYing,ZUOTing

台湾省农民健康保险制度及启示刘丹,兰庆高,LIUDan,LANQinggao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性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的关系研究——基于江苏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谢正勤,钟甫宁,XIEZhengqin,ZHONGFuning

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负面效应及改革思路探讨李明贤,LIMingxian

广东农村劳动力流动分析王丽萍,张日新,许德斌,WANGLiping,ZHANGRixin,XUDebin

关于农业类展会发展的思考于孔燕,YUKongyan

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规制及其专业化发展李晓锦,范秀荣,LIXiaojin,FANXiurong

积极应对农产品隐性贸易壁垒研究张红玉,ZHANGHongyu

我国乳业成长的阶段性分析及政策取向赵云平,张宏升,ZHAOYunping,ZHANGHongsheng

我国肉牛养殖户纵向协作形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王桂霞,霍灵光,张越杰,WANGGuixia,HUOLingguang,ZHANGYuejie

农产品品牌识别系统及品牌组合战略研究宁昌会,NINGChanghui

我国退牧还草政策研究综述包利民,BAOLimin

浅谈工业化与化解新疆"三农"问题张春林,宋岭,ZHANGChunlin,SongLing

粮食主产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效应、问题与对策——基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实证分析梁世夫,王淑霞,易南文,LIANGShifu,WANGShuxia,YINanwen

日本农业政策调整及其原因分析李应春,翁鸣,LIYingchun,WENGMing

美国治理农业问题的经验及启示庄岁林,谢琼,ZHUANGSuilin,XIEQiong

关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思考尹成杰

我国农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理论层面)综述吕新业

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实践层面)综述赵翠萍,唐华仓

对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几点思考叶兴庆

关于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若干思考柯炳生

人民币升值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以大豆为例的可能性研究李小云,李鹤

福建省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调查与思考童万亨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机制改革的若干对策阳义南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陈天宝,许惠渊,庞守林

中国农村金融行为与金融创新研究鲁靖,邓晶

制度创新与中国食物安全保障章政,林卫斌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体系的探讨崔卫东,王忠贤

县域农业创新系统:以莱州市为例涂俊,吴贵生

池州市有机茶产业发展研究沈佐民,许信旺

中国食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胡晓鹏

美国农业支持政策效应评估翟雪玲,张晓涛

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刘振伟

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分析朱希刚,XigangZHU

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金融思考田永强,YongqiangTIAN

试论国家粮食专项储备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刘颖,YingLIU

新时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十大对策顾焕章,周曙东,HuanzhangGU,ShudongZHOU

"十一五"期间我国水产品供给与需求预测研究朱信凯,李萌,李海鹏,XinkaiZHU,MengLI,HaipengLI

论农业产业带建设与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乔娟,张宏升,JuanQIAO,HongshengZHANG

高等教育对农业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测算及政策引导宋华明,王荣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方向及政府作用喻国华,GuohuaYU

农业科技进步的组织制度研究于永德,胡继连

地区专产性小品种农产品价格风险规避机制的演变--基于浙贝交易模式的案例分析金雪军,王利刚,XuejunJIN,LigangWANG

论农地征用的经济补偿与失地农民的安置於忠祥,李学明,朱林,ZhongxiangYU,XuemingLI,LinZHU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探讨陶纪坤,JikunTAO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问题研究乔桂明,陈晓敏,GuimingQIAO,XiaominCHEN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推广的实证分析张越杰,邵喜武,YuejieZHANG,XiwuSHAO

农业经济问题篇2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结构;交易成本;制度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001-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面分析中国农业经济现状的基础上,站在时展的高度,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指导,从包括社会成本在内的诸多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沉淀成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在农民逐渐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农业生产投资中存在的大量的潜在沉淀成本,严重导致了农民投资的不足,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沉淀成本降低了资源的流动性,影响了农户的投资行为,使标准竞争模型难以成立,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难以实现。具体来说如下:(1)沉淀成本也构成了潜在农户的进入壁垒。由于潜在农户考虑到了沉淀成本的存在,与在位农户相比,他进行投资的可能性要小,即他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或产业会由于沉淀成本的存在而受到阻碍。(2)沉淀成本造成的潜在农户的进入壁垒也会阻碍在位农户进行负投资。因为在位农户退出后,在重新进入(投资)新的市场或产业时有沉淀成本,这种沉淀成本越大,农户进行负投资(退出)的激励就越小。(3)沉淀成本对在位农户投资有逆向影响。一旦经营亏损,农户在进行负投资时需要承担沉淀成本,沉淀成本越大,在位农户就越不愿进行投资。这就意味着沉淀成本对投资有负面影响。(4)沉淀成本可能会使农户没有任何激励参与资本市场。(5)沉淀成本可以产生不可逆行为和滞后效应,而滞后效应以不可逆效应为特征。

二、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农产品从以前的短缺到现在的供过于求,由此形成了农产品的买方市场,随之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困难。分散农户小规模的生产与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新阶段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农户的分散、弱小以及非法人状态的经济属性。具体来说:(1)科技和资金投入不足由于中国农业经济底子薄。主要是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农村经济还带有半自给自足的性质,使得分散农户难以成为农业经济的投资主体,加之农业多元化投资体制以及完整的市场财政调控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由此导致整个农业经济的资本投入相对不足。另外,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科研体制和科技服务体系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上分散、弱小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对农业科技的吸纳能力很弱,使得整个农业经济的技术含量低,技术供给不足。(2)农产品面临买方市场,农民增收难度大。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市场机制使得农业生产按照整个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来配置资源,资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产品比以前大为丰富,由此形成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受市场约束的状况。农产品供大于求,增产不增收,全面买方市场业已形成。(3)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消除。虽然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近年来二元结构和二元制度渐渐松动,但二元制度的骨架依然存在,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之间依然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农民并没有真正进入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领域。这一因素反过来也阻碍了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进而限制了人才和其他要素的流动与配置,制约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问题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面临这样一个现实:在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基本制度下,小规模农户经济将与现代化经济共存。纯粹的市场组织、企业组织、政府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对中国农业经济来说都不是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1)集体经济组织普遍对农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步改造为企业化的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总体上存在着服务功能不强、积累功能弱化、封闭性强、合作属性较弱以及很难以独立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经济活动等一系列问题。(2)目前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规模不大,覆盖面小,实力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育和成长相当缓慢,在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等服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目前合作组织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管理制度不健全、改组、解体过于频繁、稳定性较差等问题。(3)中国农产品行业协会几乎是空白,在体制上没有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和团体。仅有的几个行业协会都靠政府“输血”,业务范围往往仅是引入新的品种,指导生产,几乎不涉足流通领域。建立农民协会的设想早就提出来了,但一直没有付诸实施。

四、农业经济交易成本问题

根据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研究,可供选择的主导组织形式主要有市场组织、企业、政府及中介组织(即中间性组织)等几种。如果把企业与政府一并列为等级组织,则大体上就是市场组织、等级组织和中间性组织(中介组织)三种形式。假定这三种组织形式都是可行的,那么,相应的选择就意味着:(1)若通过等级组织完成交易,亦即将农户按照等级制度组织起来,则农户的直接交易转变为组织内部的管理交易或配额交易(实质为计划交易)。这两种交易均为完全间接交易,所不同的在于前者以企业为间接体,后者以政府为间接体,亦即农户的交易行为由直接交易转变为管理交易是以企业组织的直接交易为依托的,而转变为计划交易或配额交易则是以政府安排的直接交易为依托的。相应地,这种情形可称之为间接交易模型。在这种情况下,农户的市场交易行为转变为组织内交易行为,相应地,其个别交易成本转化为组织内的管理交易成本或计划交易成本。这样一来,社会交易成本或制度运行成本就等于组织内管理交易成本或计划交易成本与等级组织的个别交易成本之和。若将组织内管理交易成本或计划交易成本定义为间接交易成本,则社会交易成本等于间接交易成本与等级组织的个别交易成本之和。(2)若通过市场组织完成交易,则农户各自在互相独立的情况下以单个主体的角色进入市场,通过直接与有关的组织或个人完成交易。这种情形可称之为直接交易模型。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农户都要直接发生实体内容基本相同的交易行为,产生个别交易成本;总体交易成本或社会交易成本就是个别交易成本之和。(3)若通过中介组织完成交易,亦即通过“准市场、准企业”或“准企业、准政府”的组织形式达成交易,则农户的直接交易将发生更为复杂的变化。当通过“准市场、准企业”的中介组织完成交易时,农户的直接交易转变为组织内的准管理交易与准市场交易;相应地,这种情况下的社会交易成本等于这种中介组织内的交易成本与各种中介组织的个别交易成本之和。当通过“准企业、准政府”的中介组织完成交易时,农户的直接交易转变为组织内的准管理交易与准计划交易;相应地,其社会交易成本则等于这种中介组织内的交易成本与各中介组织的个别交易成本之和。

五、农业技术扩散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农业技术转移过程中,一个较严重的弊病就是近年来农技推广事业受到很大冲击。由于对农技推广性质上的认识不清和对市场机制的片面理解,以及受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影响,不少地方政府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放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对农技推广的组织和支持,在机构改革中大幅度地削减了农业推广事业经费,实行所谓的“脱钩”、“断奶”政策,致使农业推广体系出现了危局。

在中国农业技术扩散转移过程中,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与农民教育培训彼此分离,缺乏统筹协调。一方面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与农技推广工作间缺乏有效联系,结果农民不仅文化素质低下,而且获得新技术信息的机会严重缺乏,致使技术创新成果扩散的速度大大减低;另一方面农业科研和推广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二者之间没有建立起经常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机制,这种科研与推广工作的不衔接不可避免地使农业科技系统内部技术转移的效率低下。

六、“等靠要”思想阻碍科学技术从而影响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篇3

1 农技推广的含义及重要性

1.1 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

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就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示范和指导等形式,将农业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农业技术推广适用于很多方面,例如农、林、牧、渔等行业。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提高种植产量、合理使用肥料、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农副产品的加工和运输。由此可见农业技术的使用范畴还是很广泛的,通过对农业科技技术的推广,使得农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进行着发展。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对能源的使用加以重视,同时也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新型的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能源合理使用等技术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农业技术推广,各级政府与基层管理人员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1.2 农技推广的重要性

农技推广对于农业、农村地区以及农民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积极的农业技术对于农业的长远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而我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并以积极的政策进行鼓励。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的水平,并且加快农业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给农民创造更多的财富,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意义深刻。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中农技推广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好农村经济中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才能够保证农村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小康的目标。

2 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外农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也是屡屡受挫,这主要是因为其还存在着一些不成熟和不完善的问题。为了寻求解决农技推广问题的措施,本文针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了探讨,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和基础设施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等方面的不足给予了科学的分析,希望从中找出问题的关键,从而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

2.1 农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农村社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更是支撑着农业经济继续前进。但是由于政府未能充分认识到农技推广对于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农村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直未能得到健全。当前我县、镇农技推广机构30个,基本涵盖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林业、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再加上技术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很多科研结果都付之一炬,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应用。很多先进的科研成果由于缺乏完善和严谨的推广体系,而不得不被搁置。农民缺少好的技术,农村资源得不到很好地开发,农民也无法获得真正的效益,这就阻滞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2 农技推广人才较稀缺

除了以上叙述的几点原因以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稀缺成为限制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本这主要是由于许多高素质人员选择了待遇好、环境好的职位,而避开了技术推广人员这一行业。例如:我县核定编制数为260人,但实际在编在岗只有194人,受现行人才招聘机制限制,缺编名额短期内难以得到较大补充,导致农技推广部门长期缺编。而且科技人才年龄结构老化,呈现学历高、职称高、年龄高的态势,后备力量不足,难以形成梯队,呈现“头重脚轻”现象。

2.3 投资较少、基础设施差

资金的投入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很多基础设施的配备都还欠缺。但是现实情况确实不尽人意。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农村地区没有能力配备先进的设备,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进行科研和开发,自然而然农业技术推广受到限制。除此之外现代化信息设备的购买,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而被搁置,农村技术推广的热情严重受到挫败。

2.4 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也是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很多农村地区的人民思想不够进步,总是安于现状并且习惯于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对农业技术的兴趣不是很大,这就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

3 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以上提出的几点问题给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措施,首先各级政府和基础工作人员要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其次农机推广的宣传也是十分重要的,有关部门应做好对农业技术基础理论的推广;然后资金的投入也是十分关键,尽管将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最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3.1 提高对农技推广的重视程度

政府是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因此在这期间政府应给予农业技术推广以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不但稳固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进程。同时为了扩大农业技术的推广范围,基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充分提高责任感,同时也要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只有充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才能够真正意义为农民谋福利。

3.2 加大对农技推广的宣传

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要从方方面面进行着手。首先有关部门应印发专门的宣传手册供农民去学习,其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经常组织下乡“手把手”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提供给农民群众更多学习的机会,也能够帮助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好地实施。最后媒体也应该对此类加以重视,多做宣传从而帮助农民群众认识到农技推广的重要性。

3.3 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的投入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政府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先进的机器设备以及其他与之配套的设备,都应该进行生产和引进。同时政府也应该拨出一部门的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科研开发,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3.4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加强对农民素质的提高,不仅要从文化着手,其次还要考虑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对农村的素质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其次要想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农业科技,技术推广部门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下乡指导,帮助农民群众学习科技文化。

农业经济问题篇4

【关键词】农业经济 发展 问题

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基本生活都离不开农业经济的支持,立足于长远角度,为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必要性。然而,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到农民素质、基础条件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处理好此项问题,必须正确对待农业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处理好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一、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基础条件相对薄弱

通过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农村的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科技含量与经济含量相对较低,基础设施相对缺乏,外部基础环境存在限制性,大大制约着农村经济的科学性发展。若基础条件相对薄弱,会对生产效率、技术水平等产生遏制,最终会威胁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在农村地区,市场认知不足,无法及时了解市场中农产品的发展趋势,对农业技术把控力度不足,这样会逐渐与市场相脱离,进而竞争力会大大降低。

(二)农民素质相对较低

我国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且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农村当地的劳动力素质都偏低,村中的优质人才纷纷涌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大都是老人、妇孺,导致农村生产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会降低生产效率,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展农业生产时,由于农村素质偏低,生产加工与管理水平受到制约,缺乏先进的技术要素,进而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构成威胁。

(三)缺乏完善的农业经济制度

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而言,若想实现对农业经济的约束,必须建立相配套的农业经济制度,借助经济制度来约束农业管理行为,继而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由于部分政府对在农业技术投资、资金投入等方面不够重视,农业经济投入制度相对缺失,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与资金支持,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限制。

(四)环境污染问题相对严重

当前,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资源匮乏等问题变得异常突出,一旦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形成一定的污染。由于农民的思想意识相对缺失,缺乏水资源保护、耕地资源保护思想,进而导致污染面积逐步扩大,最终会减小农业生产面积。此外,环境污染问题与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再加之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更为严峻,最终会威胁农业经济。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农业基础建设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重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准备基本的农业技术需求与基础条件,在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必须要投入更为先进的技术要素与资源要素,以此来提高基础设施的应用效果,以带动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展农业生产c加工,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要素,只有具备足够的技术保障与技术要素,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撑。此外,相关政府部门应重视发展农业经济,及时培育新品种,重在发展低碳经济,加强对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予以治理,引进先进的农产品栽培技术,以求更大程度上的提高农产品产量,这样能实现农业生产的创新,利于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为满足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农民必须具备足够的素质要求,掌握最为专业、精良的栽培技术,掌握更为熟练的栽培流程,是提高农业经济水平的重要前提。因此,当地政府部门应给予高度关注,在农村成立农技培训中心,针对多种种植技术进行培训,这样才能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利于提高劳动力生产水平,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大学生深入到基层,及时为农村带来一些先进的技术与思想,以乡镇企业为发展的重点,进而接受更多的劳动力人才,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三)科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均衡性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而对农业生产结构予以调整,结合农业经济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农产品,以求实现农产品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为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应充分根据地区与政策来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将农业与其他产业类型相互融合,以实现农业经济相互带动的效果[4]。为达到理想的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应适时适地的改变农业发展形式,提倡集约化发展,将发展的重点集中在技术革新与规模化经营方面,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

(四)重视发展生态化农业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发展生态化农业成为必然要求。若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遵循社会的发展趋势,面对农业经济中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与资源问题等相对严峻,为处理好此项问题,必须重视绿化农业的发展。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既能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还可提高农产品经济水平。在开展农业生产时,必须做到节水、节能,将“绿色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之中,这样可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适度降低资源的损耗率,利于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我国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且提出要建设新农村,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突破。为实现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优化农业经济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关部门应及时了解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将农业经济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提倡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周毅.浅析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13).

[2]罗一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6,(05).

农业经济问题篇5

关键词:街镇农业;经济发展;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把科学技术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区县街镇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中央和地方地府的重视。天津市宝坻区农业经济的状况不只是关乎局部的发展,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天津市宝坻区街镇要认清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提高农民的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一、天津市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情况来看,天津市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首先,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是发展街镇农业经济的主要力量,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不是特别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那些学历和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员很多都选择离开街镇去城市务工,老一代的农业劳动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其综合素质普遍跟不上。其次,天津市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为实现街镇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科学、合理经济管理体制的支持。但是,该地区还是有部分街镇在经济管理方面管理的不是特别到位,从而限制了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第三,农业机械化程度有待提高。在该地区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其劳动观念相对比较守旧,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低,特别是一些新型农业机械在操作的时候还存在难度,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受到了限制。

二、天津市宝坻区街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按照天津市宝坻区当地农业特点与发展需求,通过在基层推广农业技术,让农民能够接受新的技术手段,在提高农民群体提文化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其生产管理水平,为增加其经济收入服务。选择合适的品种与技术,建设重点农业项目,加大农业技术的培训,从而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实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包村到户制度,重点培养示范户的农业种植技术,用示范户带动普通户。利用科技下乡、科技大篷车以及科技示范园区等活动方式来开展多样化的农业经济知识普及活动。此外,还要积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以及农村合作社等组织,让这些组织提供技术承包与技术培训等服务,把龙头企业作为骨干,补充其他社会力量,使专项服务跟综合服务结合,从而建立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加大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改革力度

首先,天津市宝坻区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农业经济的投入力度,让农民走“科技致富”的道路。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建立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机制,用现代传媒来推动农业科技服务现代化工作。要使科技入农户工作的速度不断加快,可以发展农业科技园区以及示范农场等服务模式。其次,积极构建特色农业经济,把宝坻传统知名的企业进一步的做大做强,让企业与合作组织联合经营培育一些新兴品牌,提高农民收入,比如,黄庄洼大米以及稻蟹稻鳅等。再次,把粮食作物的面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蔬菜、花卉以及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比重,积极培育良种,发展稻渔立体种养殖等优势和特色产业,不断的强化跟京津地区的科研部门之间的对接与合作,发展一些农业龙头项目。

3.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程度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改变天津市宝坻区部分农村地区落后的经济面貌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民发家致富、解放劳动力的重要途径。要加大农业机械的宣传力度,让农民知道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束缚。以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为前提,提高农民的认识,能够主动接受新的技术和知识,从而享受农业机械带来的成效。可以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实际,建立农业机械推广实验田,在试点中先行建设相应的信息化平台,并且安置一些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技术人员,把工作制度制定出来,还要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探索相对比较有效的农业机械推广模式,使其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展,从而满足农民在这方面的需求,让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街镇农业作为天津市宝坻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新形势下实现创新是当地政府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天津市宝坻区地区要结合自身实际,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探索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发挥农业经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

作者:张雅新 单位: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王继翠,李桂荣.浅析街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存在的问题[J].现代商业,2014(10).

农业经济问题篇6

关键词:农业经济;问题对策

一、相关概述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基础,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不断重视,围绕农业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围绕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切实保障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落实。通过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和分析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切实发挥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相对偏低。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农产品供求关系和市场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正逐渐向多样化、高品质、个性化需求方向发展,这也使得原先的农村产业结构跟现实的市场发展需求之间越来越脱节,农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农业经济效益偏低。总体来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仍然比较单一,仍然是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偏重于种植产业,对于蔬菜、水果、畜牧、花卉等其他相对高效的农产品产业关注度不高,尤其对于一些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缺乏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传统种植产业价格低,附加值低,使得种植业农业经济难以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对于提升农村农业整体经济效益不能进行有力支撑。并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跟区域经济发展和布局在结合上也不够密切,并没有形成有利的规模效应,农村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上缺乏科学的政策引导,在品种选择、产业布局和区域规划上缺乏成效,农村经济区域化布局不准确,专业化政策实施不到位,也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农村经济规模效应的发挥。不仅如此,对于农村市场经济来讲,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还不够充分,尤其是围绕农业内部经济结构,缺少对农业资源配置的有效引导,资源配置不科学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相关的农业经济要素也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资源的效益发挥,不利于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整体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农村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经济差距扩大化趋势不断凸显。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对农村经济给予了许多惠农优惠,对农民生产进行了相关的财政补助。但是总的来看,我国农民在经济收入的增长方面仍然比较缓慢,尤其是跟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相比较,增长速度差距就显得更加明显。在我国农村现实环境下,农村的青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这也是我国农村农民经济的重要收入来源。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农业经济生产大都由老年人进行操作和管理,尽管老年人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但是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不够科学,对于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和新的管理模式接受比较慢,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技术在传播上具有滞后性,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生产方面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往往比较低,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年度波动幅度也比较大,这些都使得我国农民在生产劳动积极性方面不够高,这既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难以创造良好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产环境。第三,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量不断减少,经济产量不断降低。我国农业生产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并且近些年来伴随着荒漠化不断加剧,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在总量上正不断减少。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用地不断向城市郊区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占用了大量的农业用地,导致农业生产土地资源不断减少。除此之外,在发展中农业土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些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同时也对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三、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分析

第一,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规模效应。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要围绕优势产业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逐步淘汰劣势产业,增强优势产业。围绕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对农业结构进行多层次科学化调整,推动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发展。积极发挥传统农业优势,不断创新农产品和发展模式,培育农业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经济模式,提高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效应,增强农业经济整体实力,结合自身条件和资源优势,逐步转变原有的传统种植业模式,积极尝试新型高效农产品,通过传统种植业和畜牧业养殖业等其他农业经济的有机结合,增强相互带动作用,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第二,进一步保护农业土地资源,提高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率。通过资源高效重复使用,确保农业土地资源安全。我国农业生产要基于城镇化不断提高这一大背景,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浪费来,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逐步推广新兴技术,逐步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减少此类物质对农业用地的破坏,通过提高土地营养成分和土地质量为土地长期使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应当进一步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切实保护农业生产发展环境,逐步解决农业发展、城镇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通过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土地浪费。第三,积极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要将先进农业技术的研发作为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根据区域特点,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单位土地农业产量,并提升有机肥料的使用率,建立健全相应的土地测量系统,对土地的营养状况和质量进行及时检测和改进。依靠监控系统,实现农业区域卫星检测。对于农业区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并充分利用剩余秸秆等资源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减少环境污染,依靠农业技术的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农业科技产业化与农业科技企业发展战略[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程洪兵,2011

[2]中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王军民,2009

农业经济问题篇7

 

农业经济往往要考虑农产品的生产特殊性,要考虑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生产者不可预测的生产条件。而且因为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生产供给需求,价格的调整也时时受到影响。关于农业经济生产与消费在时空上的不一致,使得储备和运输环节也成为影响农业经济的重要因素。

 

1.农业经济的相关内容

 

1.1农业经济的分类

 

农业经济主要持续关注的是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律;研讨农村生产关系的完善和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反映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观点;介绍国外农业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农业经济主要分为农业现代化的组织与现状、农业生产资源要素、农产品市场供求与调节及消费、农业生产宏观环境和宏观调控四个部分,沿着农产品产业链体系,从农业生产的发生,发展到产品的流通消费全过程来研究农业经济问题。

 

1.2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传统农业大国,长时期的农业社会运行形态,牢固地奠定了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使得农业经济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起点。20世纪30、40年代,受苏联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的影响,形成了以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群,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农业经济学家就曾撰写《中国农村》等著作,它们都从租佃制度、农产品运销、农业合作、农产品成本与价格等方面不同程度的论述了中国的农业经济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与国际经济接轨农业也随之由自给、半自给农业向市场化农业转变,新的农业经济学体系才开始逐步形成。

 

1.3宏观角度下的农业经济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从事农业劳动生产的人数随着机械化的发展也日益减少,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国家甚至出现了农业萎缩、农村消亡的现象。由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和农民问题的特殊性,农业经济学不能简单套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经济学原理的基础假设或边界条件作适当修正。现在农业管理和产业政策、国际贸易、公共决策和私人决策、农产品价格形成、加工、运输、流通、消费都被纳入到农业经济的范畴中。

 

2.宏观角度下的农产品供给特性

 

2.1农产品的自给性

 

目前我国粮食商品率仅30%~40%,其中一半以上又是国家定购、议购部分,农民在市场上出售的只有产量的15%~20%。农户自给型生产结构的存在,不仅弱化了供给对价格反应的灵敏程度,易产生地区性、结构性过剩,而且使农户成为粮食等农产品的重要储存环节,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空上的不一致性,以及生产与消费的高度分散性,储运能力是农产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兼业化经营倾向

 

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工就业机会的增多,农民在收益最大化原则的驱使下,兼业化经营日趋明显。兼业农户一般有两种类型,即兼业农户Ⅰ(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和兼业农户Ⅱ(以工商业收入为主的农户)。兼业农户尤其是兼业农户Ⅱ的大量存在,却限制了农业经济的规模化、将降低农产品的供给。

 

2.3供需易受影响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的城市化、中国经济的转型及其与世界经济的接轨都依赖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如果农业生产的经济技术条件和需求的变化所引起的供给的增加赶不上由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所引起的供给的减少量,将减少农产品的供给总量。在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研究农产品的供求、价格、价值、流通及消费问题都影响价格,总的来说,土地、劳力、资本、技术几大生产要素的构成及配置使用的特点和规律,都是供需易受影响的原因。

 

3.宏观调控农业经济的方法

 

3.1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对于农业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问题,化学试剂和显微镜是无济于事的,这就必须借助于定性分析法,即在深入实际调查,占有大量客观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加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在研究农业集约化经营问题时,必须对农业集约经营的性质、条件进行分析做出基本判断并对集约经营的集约度进行数量分析,从而实现对事物的更精确把握,即运用生产函数法分析最佳投资的适合度,选择最佳投资点。在运用定量分析法分析问题时,通常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大量复杂的运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大规模计算成为可能,定量分析法在分析农业经济问题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2动静结合分析法

 

静态分析研究的是经济现象相对静止的状态,而动态分析研究的是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如由于风调雨顺,粮食获得了大丰收,会引起供求曲线向右移动,均衡点也会沿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形成新的均衡,新的均衡价格会小于原来的均衡价格,新的均衡交易量会大于原来的均衡交易量。当产品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会形成环形蛛网模型,以一定的幅度波动;当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会形成收敛型蛛网模型,供求会自动达到均衡。,如果去年价格高,那么农民就会增加今年的产量,产量增加又引起农产品价格的较大的下降,所以要国家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合理调控农民产量,在宏观上保证农民的利益朝着适合的方向发展。

 

3.3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法

 

为了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各国政府对农业都或多或少地制定了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宏观分析,是指从整个社会或国民经济总体上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的过程。微观分析,是指研究的出发点和领域以组成国民经济中的局部小范围地区或个别企业(或农户)为对象来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既要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又要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农业经济系统的效益。

 

3.4宏观调控的具体政策

 

建立市场动态预测网络,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为农民准确及时地发布市场新闻,提供市场价格信息,包括当期价格、近期价格和长期预期价格;建立市场农业的风险保障机制,完善农产品储备制度,主要是提高和加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储存能力,逐步减少农民储存活动;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和支持价格政策,用于防止和补偿因市场波动给生产者带来的损失。建立高效、快捷、广泛的供销渠道,缩短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间环节、时间;制订相应政策,引导农产品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发展。制定正确的农业科技发展与推广政策。政府应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工作力度,缩短农业科技更新周期,降低科技进入均质、分散、小规模农户的成本和阻力。

 

4.结语

 

影响农业经济的原因有很多很多,宏观角度下农业经济可以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重要的是我们要在遵循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产品生产供给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民情以及经济体制转轨的具体情况等,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好农业经济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以保持农产品生产和供给的不断增长,实现供求平衡。

农业经济问题篇8

【关键词】农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要采取一个正确的解决对策。对此,本文分析了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仅供参考。

一、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化肥农药使用量比较高,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一直以来,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很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远高于其他的发达国家。我国的农药使用消耗量呈现出了逐年递增的形式。针对有机肥的施用量来讲普遍不足,我国绿色种植面积普遍下降。许多地区的一些秸秆直接在田间焚毁,这样就造成了一些碳、氮和硫的损失,使这些肥料不能完全的计入到土地中,由于一些化肥农药量的过度使用,就会导致一些肥料品种在结构上不合理也不完善,缺乏一些微量元素,这样,直接破坏了土地的营养结构。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超大,不仅使农产品的质量受到了威胁,还使农村的环境受到了污染。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民长时间的习惯和省时省力促使农民使用一些化肥和农药。一直以来,化肥和农药对于提高农作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有关资料显示,化肥喝农药一直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所以,有些农民就认为只要有了化肥和农药粮食的产量就会提高,他们将对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厚望完全寄托在了化肥和农药身上。另外,自从农村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以来,农业生产以每家每户为单位,化肥和农药随处可以买到,加上农民外出打工的时间比较多,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比较少,对于地里的除草和治虫完全都是靠农药来解决,农民为了省时省力直接首选农药和化肥。

2、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比较重视引进但却忽视了开发

很多科技园培养出了一些高素质、具有研发科技能力的科技人员。目前,很多农业科技园的研发技术能力比较差,存在着重视引进轻视开发的问题。例如,我们国家的农业园在园区建设的时候需要的一些设施建设和温室栽培的蔬菜品种都是从其他的发达国家进口的,当这些设施和品种引进之后,因为自身特点适应能力不高,由此可见,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的一些技术要不断的创新和推进,同时还要重视对技术的开发和引进。一方面,要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协作,引进和开发园区需要的一些高新技术。另一方面,创造完善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尽量聘请一些农业科学毕业的大学生到农业科技园区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科技园技术上的优越,使得园区的发展会更好。

3、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比较重视园区建设忽视了对园区的管理

农业园区需要建设和管理好才能顺利的发展下去,在建设好农业园区的同时还要抓好管理。但是,在目前的园区建设中,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在园区的项目合理的规划建设完之后,不要以为就是完成的任务,缺少对其管理。对园区的管理原则上是公司经营实际上是由政府部门管理,政府要将这种管理模式转换成企业管理模式,园区按照投资方投资的数量金额比例实施股份制运作,然后建立一个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向社会招聘一些有管理经验的优秀人员,通过以年薪的制度对于管理工作突出的人员加以奖励,进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益,使园区真正成为一体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的基地。

二、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1、政府要加大资金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投入,同时还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的今天,政府要不断的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要加强对农业设施建设的管理力度,还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活动设施的建设,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农村道路设施的建设,这样才会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其次,要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地把农田规划好,与此同时,还要适当的发展规模经营,政府要尽量的降低业主农业生产的成本,为农民创造出更有力的对农产品的种植环境。

2、要强化对农民的培训,加强提高农民的增收意识

政府要加大一些经费的投入,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的培训,同时还要鼓励一些农业生产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一起进行培训。另外,为了给农民创造一个更好的培训学习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的旧思想和旧意识,然他们认为没有技术和不提高技术就会没有稳定的就业的新观念,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提高农业增收的意识,提高农民接受培训的自觉性。

3、加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受到污染,尽量做到对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要促使农民使用一些配方肥,降低农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投入量。另外,要合理的利用一些农业资源秸秆的利用率,要引导农民通过多种办法,实现对农业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率,要降低因为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农业经济问题篇9

关键词:隆德县;县域经济;农业经济;措施

1隆德县辖区内乡镇分布概况和经济发展

全县幅员面积985km2,辖10乡3镇1个街道办事处,118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8.21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13万人。由于隆德县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带,因此整体农业经济几乎都是靠天吃饭,再加上传统农业耕作方式,整体农户经济收入水平不容乐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前各个乡镇的交通建设基本能达到村镇道路硬化,这些对村民的出行和对外界的沟通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由于村民的文化水平有限,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优势还无法对农户的实际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因此,信息技术的推广举步维艰。在土地开发方面和现代农业发展方面,都是进步缓慢。在新农村建设中凸显出来的这些问题,都对当地农户的实际生活和经济收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山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山区长期封闭的生活环境中,当地农户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经济发展的概念比较模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更加趋向于传统的农业经济自然发展模式,观念的封闭和思想的僵化,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以及现代订单农业发展迟缓,在农业种植上大多都是趋同于盲目性,跟风种植,导致农产品价格无法提高。这主要也是对价值理论的理解趋向于空白,对市场规律比较陌生,对供求关系无法掌握。在村干部的选举上,由于农村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下,只要识字和比较有威信的人基本就是选举的对象,而这些人基本就没有什么科技和文化知识,用这样的村干部去带动全村人去发家致富搞创收,无疑是痴人说梦。更有甚者,由于村干部工资低廉,基本没有什么服务意识,因此产生的村霸存在压榨农民、挪用贪污用于农村扶贫的各种款项,中饱私囊,这样的村干部的存在,不仅没有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而严重的影响了党在当地群众中的威信,祸害了党群关系,引发了潜在的社会矛盾,致使当地群众的经济生活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对党和政府的政策理解处于真空状态。因此,解决广大山区村干部的使用问题也是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3对当前隆德县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农业协会可发展订单农业、手工产业,能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工业化出产模式。使农户联合起来破除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传统观念和习俗、结合自身特点、规范自身行为、谋求自身发展。农企结合、互补。引进企业、土地折股量化、农夫变“股民”、就地“工人化”。无工不富,农民若与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土地流转,集中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民变股民,离土不离村,月月领工资,按期有假日,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工农结合,这将是最有效的发展方式。应积极引进企业,充分施展其在市场开拓、技术立异、资金融通、信息收集利用、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农业结构晋级等方面的作用。

3.2大力培养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

农业现代化主要取决于农民的能力和素质,一个懂得并精晓运用泥土、植物、动物、机械的科学知识的现代农夫,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产出丰硕的食品。应全面培养农村学生,使得被升学淘汰出局的学生不会成为新一代有文化无生存技能的“科盲”。应把教育和农业相结合,施展职业教育的作用,使县域今天的教育成为明天的经济。县域缺乏哪种专业人才,公示给报志愿的学生做参考。施展市场经济对人力资源的调节配置作用。福利待遇要适当向农村倾斜,调节人才流向村域。抢占人才制高点,吸收高学历人才,优化智力资源配置。组建“人才库”、“军师团”和“专家网”等思维库。“思维库”的上风在于宏观与理论,政府的上风在于微观与实践。在村干部的选举和任命上,尽量做到德才兼备,严格杜绝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为非作歹,这个就需要乡镇一级政府在村干部的选取上严格把关,确保选举的每一位村干部都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作者:雍秦科 单位:宁夏固原市隆德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问题篇10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作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86-01

一、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是一切产业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及各项科技手段的发展,农业也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农业之路。在科技化的大浪潮中,农业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不甚科学的地方。所以,必须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加以足够的重视。我国的现行很多战略性发展计划,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计划都与农业的科学有序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加快农业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实力水平和百姓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的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必须不断深化加强创新,深化体制改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武装农业。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私营经济发展迅速。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管理创新层出不穷,农业经济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大变化。技术层面上,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节省了大量人力,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制度层面来说,土地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提高了农业劳动的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总量的大幅提高。然而目前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仍然不够高,多为人力从事小规模耕作,降低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小农意识较为强烈,部分农民素质不高,见识短浅,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因此不合理开发耕地、乱砍乱伐现象较为突出,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及时更新技术手段和农业观念,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农业经济发展之路[1]。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虽然我国的农业相比较于以前已经有较大进步,然而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兼之我国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晚,现在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充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打牢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

第一、这是由我国的现有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人口大国,社会的稳定必须立足于稳定发展的农业经济。我国的农业经济已经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要想继续保持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是经济转型的重要着力点。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经济转向集约型经济,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我国目前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提升的空间非常大,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强化农业经济是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着力点所在。

第三、是国际市场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国际市场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的经济格局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我国处于这一大环境中,必须不断加强经济的发展,以此来适应飞速发展的世界经济;农业经济是经济体系的基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经济体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农业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多问题。总体而言,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两大方面。一是受我国现行制度的约束。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体制改革,我国农业经济的相关制度已经较以往有较大改进,但是现行制度仍然不能适应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制度层面的约束依然存在。一方面,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仍然时有发生。以现阶段较为普遍的农村养殖业为例,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一条较为便捷的道路,然而养殖业与民争利的现象较为严重,伤害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另一方面,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对农业机械化造成了一定阻碍。由于农民每家每户都只耕作自己所承包的土地,不能形成大面积的土地规模,无法利用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二是优质生产资本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缺乏优秀人才。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去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在农村有关于农业只适合的相关培训课程,但是普及程度过低,绝大多数农民仍然按照传统的耕作经验来从事生产劳动。另一方面,我国对农业经济的投入不高,国家对工业产业领域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而对农业的关注相比较之下较少,投入不高。因此,某些科学合理的农业工作缺乏资金支持,一些创新想法无法付诸实践。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农业经济自身的原始资本积累数量有限,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缺乏。

四、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鉴于以上所列的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一般而言,可从如下两点入手进行改进。首先,提高农业经济的机械化水平。受各种因素所限,我国农业经济的机械化水平不高。部分农业领域仍处于主要依靠人力来进行的传统阶段。各级政府应当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提供性质优良的农业机械。提供适合本地开展农业生产的机械,并建设师范作业区,加大对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培训,提升农民使用大型机械的积极性。其次,培育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农业产业。我国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域条件都各有特点,各级政府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优先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并以此带动其他农业产业的发展。当然,对特色农业产业的培育仍然也离不开知识的储备,这也要求相关机构应大力发展专业的农业类人才[2]。另外,在大力培育特色农业的同时,也应将产销结合的理念融入到其中,从而保障产有所销,确保农民利益得到实现,也进一步调动农民开展生产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陕西省经贸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