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作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6:47:30

农业工作总结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篇1

2005年以来,农业股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职,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与各兄弟股室团结协作,较好地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服务辣椒生产

一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为保证“益都红”辣椒推广种植工作全面顺利开展,配合县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了六次“益都红”辣椒种植动员会、加油会,分解了“益都红”辣椒种植目标,制定了辣椒目标责任书,对11个重点乡(镇)推广种植“益都红”辣椒进行了全面督导落实,对其交付的种子定金额,落实种植面积,签订合同份数进行了动态统计。二是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技术保障。①制定培训计划。根据辣椒生产各个时期的不同生长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整个培训计划从育苗、苗床管理、移栽、苗期管理、田间管理、辣椒采收到后期管理7个阶段都作了周密部署。②筛选技术员和示范户。按照县领导的要求,从11个乡(镇)筛选了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乡级技术员、种植技术高的村级技术员和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种植示范户。③开展技术培训。为使“益都红”辣椒种植技术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块,组织蔬菜中心和先锋公司技术专家巡回10余个乡(镇)举办辣椒育苗、苗床管理、田间定植技术培训班30期,召开技术观摩会12次,聘请山东农业研究所张炎光教授召开千人参加的大型辣椒种植培训会一次,散发技术资料3万余份,举办电视讲座15期,培训乡、村技术及种植示范户1万余人次。三是加强工作督导,推动辣椒种植。为保证推广种植“益都红”辣椒工作真正落实到位,配合县政府办公室组成联合督导组对辣椒种植面积的落实、合同的签订、种子预交款的落实,育苗情况及移栽进度进行全程督导检查,每周将督导情况向领导汇报一次,关键时期采用日报表的方式,每天向领导汇报情况,有力推动了“益都红”辣椒种植工作的开展。

二、积极服务农业面上工作

特别是“三夏”、“三秋”季节,对麦收及收秋种麦进度进行动态统计,每天都加班加点及时上报给县领导。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今年七月下旬,我县普降大到暴雨,全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为搞好灾情统计,做到了24小时值班,每天认真统计汇总18个乡镇的灾情,并及时上报县领导,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积极服务了四次农业专题会,一次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会。

一是服务了8月25号召开的****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动员大会。分别以政府文件和农业局文件制定下发了小麦良种补贴领导小组名单及技术专家组名单。二是服务“三夏”生产会议,并对“三夏”生产进行动态统计,每天及时准确地把当天麦收进度汇总成表格上报给县领导和局领导。三是服务****农业工作会。撰写了梁红副县长在全县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四是服务9月底召开的“益都红”辣椒座谈会,制定了益都红辣椒实施方案,分解了责任目标,动员会后对全县益都红辣椒种植落实情况进行摸底统计。五是服务市农业产业化现场会。为迎接11月29日的全市农业产业化现场会的,积极主动搞好了一系列服务,包括宣传版面制作、会场布置等。

三、积极申报农业项目

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按照上级安排,2005年以来筛选上报的项目共有10个: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建设;二是****万棚无公害白灵菇生产基地项目;三是****5万亩无公害“益都红”辣椒生产基地项目;四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项目;六是****优质玉米保优节本标准化生产研究与示范项目;七是****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八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九是****食用菌龙头企业建设项目。十是****六塔乡大蒜种植项目。

四、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

2005年我县承担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900人,引导性培训任务1800人。一年来,通过建立领导组织,制定实施方案,认定培训基地,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指导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动了整个项目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实际完成示范性培训1129人,引导性培训2000人,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25%、111%。其中示范性培训转移结业率达100%,主要工种有电子666人,电焊185人,电脑192人,缝纫70人,车工16人。主要就业于厦门TDK电子公司(电子436人),厦门多威电子公司(电子202人),广东步步高集团、深圳富士康等(计算机155人),濮阳保成帆布厂(缝纫70人),上海港口机械厂、宁波造船厂、南京金陵造船厂、南京仪征造船厂、上海闽南造船厂等(电焊185人),江苏建湖县海盛机械厂(车工16人)等单位。经过培训的农民深受用工单位欢迎,月均工资在500—1000元之间,电子专业一般在800元以上,较未经培训的农民工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月均增资200—300元。经县阳光工程办公室调查回访,通过阳光工程项目转移的农民工工资都能按时发放,生活条件、工资、待遇都比较好,农民工本人及其家属对此非常满意。

五、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农业重点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对辣椒移栽情况督查。5月初,对全县的辣椒移栽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辣椒移栽进度进行动态统计,撰写了调查报告上报县领导。据调查统计今年辣椒种植面积达30万亩,瓜椒间作、林椒间作、麦椒间作等模式大面积推广。

二是配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全县农业重点工作进行了三次督查,对每次考核结果都做出了客观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宣传推广先进典型,鞭策后进,形成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报告3篇,为领导指导各乡镇工作科学依据。

六、集中全面进行了两次农业工作调查

一是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查。4月中旬,对全县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科学制定了“十一五”人才战略规划,提出了我县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对策。

二是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查。4月底,对我县的特色农产品(辣椒)区域布局种植现状,销售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辣椒产业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并选择仙庄乡作为我县“十一五”期间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

七、注重农情信息的挖掘、上报工作

为让领导能够及时协调工作,指导农业生产有准确依据。我们加强与各乡(镇)及涉农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全县农业工作动态和农情信息情况,并形成有条理的文字材料上报县两办信息科。一年来,共上报信息17条,其中被采用8条。按时整理上报县政府办第一季度、4、5、6、9、10、11月份及半年、年底农业工作总结。

做到了按时上报农情信息。一年来,累计向市局上报农情信息110余条,组织上报小麦分析、秋作物种植结构分析,夏种、秋管等技术文稿20余篇,特别在“三夏”、“三秋”大忙季节严格按照市局要求,保证每天9点之前按时上报农情进度,即使节假日、星期天也从未间断过。

八、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各种文字材料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篇2

一、工作计划

20*年,区农业系统抽调农业科技人员210人(含市级抽派到我区的27人及区、乡抽调183人)进住134个村,建立科技示范户1340户,辐射带动2.64万农户;完成新型农民核心农户培训2000户,带动与辐射4万农户;完成农村一池三改、“三位一体”8m3沼气池建设1750口;完成优质水稻样板18500亩,建立水稻科技示范户1000户;水稻主推品种展示1200亩;包谷样板28100亩;同时抓好大面积农业生产各项增产新技术的推广试验、示范。使重点村的主要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户粮食单产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二、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领导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探索和创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机制,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首要问题,是实施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措施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重点,为此,我区把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做为强化科技措施推广,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区制定下发了《隆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千名科技人员进百村(企)入万户帮扶致富奔小康行动的意见》(隆政发〔20*〕19号)文件,对全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进行全面安排,结合农业部门的实际,我局制定和下发了《隆阳区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实施》,施为了确保《方案》的落实,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种植业的两位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种植业股。同时,坚持把“千百万”工程、省级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水稻)试点行动、国家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示范户的能力建设,强化各项增产新技术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来开展工作。组织了由相关单位技术骨干15人组成的专家组,着力解决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指导广大农科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在省、市专家小组的指导下,结合隆阳区的实际,确立了主导品种。水稻上,热区主推“Ⅱ优2186”、“隆丰优1号”、“502-7”三个品种;坝区主推“滇系4号”、“滇杂31号”、“滇杂32号”三个品种;在搞好示范户推广种植的同时,分别的潞江乡、蒲缥镇、金鸡乡、河图镇举办“Ⅱ优2186”、“隆丰优1号”、“滇系4号”、“滇杂31号”、“滇杂32号”等品种展示各300亩。包谷上,重点推广“保玉7号”、“海禾1号”等品种。甘蔗上,重点推广“新台糖22号、25号”、“粤糖93/159”等品种。确定了主推技术。水稻上,重点推广旱育、稀植、浅插和平衡施肥、病虫害综防技术,包谷上,重点推广规范化种植、平衡施肥、小斑病防治技术。甘蔗上,重点推广规范化种植、平衡施肥技术。蔬菜上,重点抓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蚕桑上,重点抓桑园的规范化种植、管理和小蚕共育、蚕病防治技术。

(二)上半年,已集中培训人员、指导员183人、培训时间3天,主要培训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的政策要求,以及优质水稻、包谷栽培技术等。完成示范户遴选1340户,带动农户2.68万户,完成新型农户核心培训1036户,入户指导均超过了5次,并建立了科技入户示范户档案,完成科技培训(水稻旱育技术、包谷高产栽培技术、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等)11.75万人次,发放《隆阳区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资料》、《隆阳区甘蔗栽培技术手册》、《隆阳区包谷高产栽培技术手册》、《隆阳区的玉米小斑病防治技术手册》等技术资料6.5万余份。

(三)共投入对示范户的物化补助222万元,其中:优质水稻补助123万元、玉米补助99万元、技术资料费12万元、各种培训费用16.5万元。共完成优质水稻高产综合示范2.31万亩,品种展示1200亩。

(四)包谷高产栽培技术示范2.81万亩,“双高”甘蔗示范0.3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0.33万亩,桑园高产示范0.08万亩,专用肥样板1.5万亩、包谷大小斑病防治样板0.19万亩;推广旱育秧床0.96万亩,占计划的96%,可移栽大田17.28万亩,比上年增4.93%,推广抛秧320亩,占计划的1*.67%;实施水改旱0.85万亩;已推广专用肥61.48万亩(小麦13万亩、水稻16.33万亩、包谷14.2万亩、烤烟7.45万亩、甘蔗10.5万亩),占计划的98.37%。

示范户种植品种良种覆盖率、科技措施到位率分别达到了100%。对全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已完成“三位一体”8m2沼气池建设534口,完成计划的31%。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篇3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十三五”以来,我县以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为动力,全力以赴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促进了全县现代高效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取得主要成就概括如下:

(一)全县粮棉生产持续丰收

作为农业大县,近5年年均粮食播种面积80万亩以上,年产粮食40万吨以上。单产持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年均统防统治面积50万亩以上。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稳定全县粮食生产,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22万亩,全县“两区”划定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26万亩。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速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发展。成功创建2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西小王镇列为农业产业强镇,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3家,其中省级14家;全县家庭农场达768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600余家,实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累计发放“鲁担惠农贷”贷款额达2亿余元,惠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62个。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负增长,农业生产标准化得到大力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成为现代农业主旋律。

(三)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

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三权”分置体系初步确立。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顺利完成,全县共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总额80799.89万元。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结束,全县589个行政村全部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开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40.45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了72.81%。耕地二轮延保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获批,将在我县5个镇9个村率先开展试点。

(四)乡村振兴取得良好开局

建立了各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机制,基本形成了规划先行、梯次推进的工作局面,乡村振兴的政策框架基本构建,我县乡村振兴重大工程有序推进,探索形成了人居环境整治、现代农业园区、美丽乡村建设、乡风文明等一批典型范例。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达18006万元,年均增速8%左右,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全县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二、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县农业农村局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有关工作为重点,结合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了以下工作工作:

(一)扎实抓好农业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2020年我县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全县小麦面积44.7万亩(统计数据),总产18.66万吨,平均亩产417.4公斤。玉米种植68万亩(农业数据),亩产420公斤/亩,总产28.56万吨。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2.7万亩,粮食总产47.2万吨。植棉10万亩。大力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和盐碱地吨粮田建设,在小泊头镇建设2000亩的试验田,盐碱地小麦最高亩产622.5公斤,创历史记录。

(二)全面开展惠农项目建设,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完工并通过验收,完成投资689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5.3万亩。今年计划投资1.05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现已全面开工,预计2021年4月份完工。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1501万元,建设了两处有机肥料加工厂,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3.22%,实施4.6万亩耕地深耕作业。组织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项目,完成投资1180万元,改造中低产棉田5000亩,建成1处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产业强镇创建工作基本完成,共完成投资1600万元。

(三)精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培育高素质农民

新认定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家,申报省市级“新六产”示范主体2家,申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家,全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市级50家。全县合作社达1608家,家庭农场达753家,并申报2家省级示范场,建设益农信息社457处,打造运营中心1处。开展省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认定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11家,全县共托管实施面积为3.9万亩。

(四)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大力建设美丽乡村

目前,120个清洁村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完成投资240万元,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开展废旧房屋“清零行动”,累计拆除房屋7000余处,拆除户数、拆除面积、工作进度均居全市第一。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今年共建设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6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共统筹整合资金2580万元。

(五)严格落实惠农政策,提升乡村振兴评价满意率

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结束,全县589个行政村全部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40.45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了72.81%。耕地二轮延保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获批,将在我县5个镇9个村率先开展试点。积极开展“惠农贷”工作,切实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疫情期间资金瓶颈,今年发放“鲁担惠农贷”贷款额达2亿元,惠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62个。

(六)强化监管,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我县高度重视农产品安全工作,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示范镇(街)认定工作,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了主要农产品全链条全程追溯监管。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质量认证,到目前取得“三品一标”认证43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32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有机食品7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我县粮食生产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水源条件差,粮食生产、蔬菜大棚、设施林果发展受限;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常规性工作推进较好,但亮点性工作谋划不足;落实农业农村“四个优先”工作面广量大,涉及组织、财政、人社、教育等11个职能部门,力度不够大;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政策不足,企业纳入统计的积极性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在基层,但基层监管力量较薄弱,目前各镇街监测机构缺少专职监管人员;部分村庄基础较差,缺少科学规划,村集体收入薄弱,美丽乡村建设缺乏内生动力等。

四、市对县考核完成情况

县农业农村局共承担8项市对县考核指标,分别是:

(一)粮食生产稳定度

当前完成情况:2020年我县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全县小麦面积44.7万亩(统计数据),总产18.66万吨,平均亩产417.4公斤。玉米种植68万亩(农业数据),亩产420公斤/亩,总产28.56万吨。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2.7万亩,粮食总产47.2万吨。粮食生产稳定度考核指标市局分配给县的任务是完成111.0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和43万吨以上的粮食产量,该指标已全面完成,预计排名全市第一(并列)。

存在问题及工作措施:主要是我县粮食生产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水源条件差,减灾抗灾能力差。下一步主要是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粮食种植。着力开展盐碱地吨粮田建设,大力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二)现代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增加值比重及增长率

当前完成情况:今年,我县设施农业面积增幅较大,三季度设施农业个数161个,设施内面积325亩。设施畜牧业中,前三季度生猪、牛的出栏量分别为27.9万头和3.58万头,羊出栏10.91万只,畜禽出栏3747.69万只。设施林业方面,今年新增冬枣大棚209个,新增面积747.16亩,新增产量959吨,产值1924.18万元;设施水产方面,预计全年工厂化水产养殖的产量为1.6万吨,比去年增长13%。预计排名全市前三。

存在问题及工作措施:受水土条件制约,蔬菜大棚种植比较效益低,成本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我县设施林果、设施花卉发展缓慢。下一步,积极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蔬菜大棚;协调推动我县在建规模化生猪、肉牛、肉鸡、水产养殖生产项目建设进度;加强沟通交流,农业办、统计站共同审核上报有关数据,及时对接统计、畜牧、林业和海洋渔业等相关部门,做好各项工作跟进,做到应统尽统。

(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当前完成情况:据向统计部门了解,我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产值有所增加。今年,我县又创建4家省级、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发展潜力大,经营状况良好,并呈现稳定增长趋势。预计排名为全市前四。

存在问题及工作措施:主要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基数大,但增幅较慢;目前我县对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扶持政策不足,企业纳入统计的积极性不高,应统尽统难度大。下一步要积极与统计部门联系,掌握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名单,积极开展镇街农产品加工企业调研,摸清底数,鼓励加工企业积极上报数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项目;积极落实信贷惠农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强与统计部门沟通,建立定期联系机制,确保做到应统尽统。

(四)农民教育培训

当前完成情况:今年市下达我县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数333人,按照超任务20%的要求,我县将完成培训400人。目前,我县农民培训工作任务基本完成。预计排名为全市第一。

存在问题及工作措施:由于参训学员扶持政策少、不得重复参训等原因,造成组织学员难度加大;考核标准中仍有学员在线满意度测评,存在一定的失分隐患。今后要强化培训组织、过程监管、跟踪服务、能力评价和规范管理,确保培训效果,重视学员在线满意度测评。

(五)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当前完成情况:今年共建设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6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共统筹整合资金2580万元。目前,整体施工形象进度达98%,预计到12月底将全面完工。预计排名为全市前三。

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措施:村庄规划缺乏特色,规划档次低;个别镇街开工慢;招投标、资金拨付等工作流程以及档案管理有待规范和完善。下一步要加强工作指导,加快进度,及时完工验收;进一步完善档案;突出文化元素和乡风乡韵,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六)村庄清洁行动开展情况

当前完成情况:至目前,120个清洁村庄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完成投资240万元,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今年集中2个多月的时间,4月底在全市率先实现“清零”,累计拆除废旧房屋7000余处,拆除户数、拆除面积、工作进度均居全市第一。预计排名为全市第一。

存在问题及工作措施:部分村庄乱搭乱建、小广告、乱堆乱放仍需整治;散养畜禽仍比较多,群众卫生习惯和意识有待提高。今后,要进一步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全面完成“三清一改”任务;督促县住建、综合执法、交通、生态环境等成员单位根据部门职能,分领域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工作,合力攻坚,整体推进;强化督导考核,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排名,在全县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

(七)乡村振兴评价指标

当前完成情况:我县各级党委农业农村机构健全完善,建立了乡村振兴五个专班和工作推进机制,运行有效。做好乡村振兴财政保障,积极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编制了《县2020年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开展乡村振兴观摩和座谈活动,让其深入了解全县的乡村振兴有关工作。预计排名全市前三。

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措施:主要问题是部分镇街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不够有力,乡村振兴专班牵头协调作用仍需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常规性工作推进较好,但亮点性工作谋划不足,落实农业农村“四个优先”工作面广量大,涉及组织、财政、人社、教育等11个职能部门,统筹协调工作较多,力度不够大。下一步,要严格落实农业农村“四个优先”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切实发挥五个工作专班作用,进一步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开展亮点工作创建,推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同时积极向上级汇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八)农产品安全事件

当前完成情况:我县高度重视农产品安全工作,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示范镇(街)认定工作,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了主要农产品全链条全程追溯监管,保障了全县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一考核指标不扣分。截止目前,省市级共抽检农产品110批次,经检测100%合格。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质量认证,到目前取得“三品一标”认证43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32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有机食品7个。加大农资检查力度,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共收集农药包装废弃物14.38吨。至目前,暂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预计排名全市第一。

存在问题及工作措施:基层监管力量较薄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在基层,但目前各镇街监测机构缺少专职监管人员;基层检测数量不足,当前基层农残快检室标准不高。下一步要加大质量监测力度,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抽检原则,实施全县范围内“全覆盖”监测,全年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强化违法查处力度,实施农安、食安、公安“三安联动”,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实现主要农产品全链条全程追溯监管,确保年内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五、“十四五”时期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统筹抓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县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

(二)目标任务

粮食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单产年均增产5%以上;全县现代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发展水平进入全市前列;建设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部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建设2-3个农业产业强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形成良好格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充满活力,2025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25000元。

六、2021年工作目标和计划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当前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形势总体稳步向前推进。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要积极争取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统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技术指导服务,全面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的指导培训,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及时农作物病虫情报,特别是做好突发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及时指导各农作物的防治工作,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及单位面积产量。投资1.05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切实将“藏粮于地”战略落到实处。全面推广“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在前期2万亩小麦、2万亩玉米绿色认证的基础上,将面积扩大到4万亩。促进棉花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诚宸实业,钟金燕家纺等龙头企业带动,纺织产业产值由现在的6亿,发展到10亿元左右,衔接好原材料、育种、种植、管理、仓储、销售到物流的整个产业链,带动当地纺织企业智能化升级,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棉花产业生态圈”。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实现农业技术成果组装集成、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的无缝链接。

二是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开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充分依托枣、芝麻等产业资源禀赋,发挥好3000万元奖补资金作用,凝聚产业龙头,全面推进枣产业和芝麻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提升,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休闲食品加工、枣木根雕加工及芝麻渣、枣核的资源化利用,挖掘医疗保健价值,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园区经济收入。引导设施种植业、畜牧业健康发展,实施以水果、蔬菜为主要品类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程。积极培育发展一批作用突出、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争创农业“新六产”示范县。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我县农产品知名度。

三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工作亮点。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项目,项目总投资51772.17万元,新建六处生活垃圾转运站,达到日分类、分拣、收集和转运生活垃圾600吨/天的建设规模。新建4000m3/d污水处理站1座,对全部村进行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新建农村公厕84个,厕所粪污有效处理率或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建设省级示范村5个;市级示范村10个;美丽乡村全覆盖镇1个;自主打造省级示范村22个;提升村和补课村120个。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4317户,市级巾帼文明示范街10条。严格落实农业农村“四个优先”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切实发挥五个工作专班作用,开展亮点工作创建,推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篇4

一、特色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按照“顺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上下“两叶”,中间“两果”,见空种菜、全民养畜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做精做优烤烟产业、改造提升果茶产业,稳步发展蔬菜和畜牧产业”的思路,使烟叶、核桃、畜牧、柑桔、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09年农业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9%,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5.7%,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7.8%。

一是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年种植烤烟3.88万亩,比去年增长9.9%,收购烟叶5350吨,比上年增长18.9%;均价13.22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购金额7246.07万元;实现税收1594.14万元,比上年1097.59万元增长45.24%,烟叶种植面积、烟农收入、烟叶税收、烟叶均价等创历史新高。

二是核桃产业发展态势很好。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我县第一大农业产业进行培植,严格按照“六个一”的技术标准和“四个一”的质量要求,坚持整村推进核桃产业建设,核桃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2009年,全县定植核桃5万亩,初步形成了峡口泗湘溪、黄粮冯家槽和高桥伍家坪三个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积超过500亩的核桃重点村。全年累计完成核桃育苗530亩,建采穗圃130亩,完成核桃嫁接44万株。在职教中心举办了第一期农民技术员培训班,共培训核桃技术员65名,在8个乡镇开展了8场专题培训。全县核桃产业在全省已小有名气。

三是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改良、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畜牧产品的升级。全年出栏生猪31万头,增7.5%;出栏山羊8.9万只,增11%。鼓励回乡创业农民工发展特种养殖,现有山鸡、黑豚、绿壳蛋鸡等多种特色养殖场7个。全县标准化规模化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千头生猪养殖小区10个,发展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5户,300头以上的19户,100头以上的93户;发展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20户,50只以上的150户。

四是柑桔档次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多方筹资,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基金、退耕还林、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低温雨雪冰冻等项目基金2950万元对全县柑桔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其中2009年投入2170万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三峡河谷地区甜橙品种更新改良现场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Xx近五年甜橙品种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为全省甜橙产区学习的样板。2009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8万亩,其中今年新增2120亩,实现总产量5.4万吨,比上年增长4.9%,实现收入8500万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亩,超计划17%。精品果园达到5000亩,精品果园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

四是茶叶效益实现大幅提高。通过引进推广茶园配方施肥、机剪、机采、机制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第三届Xx市十大名茶暨名优茶评选”活动中,我县参加评选的6支茶全部获奖,其中昭君白鹤获得“第三届Xx市十大名茶”称号,绿缘银针等5支茶获得“三峡杯”金奖和“优质茶”称号。2009年,全县茶叶面积2.4万亩,完成茶叶产量519吨,比上年增长83%,名优茶、春茶均价都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茶叶收入3510万元,新建优质茶叶基地5000亩,新建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条,完成无性系茶叶苗木扦插繁育1200万株,出圃无性系茶苗800万株。

五是“菜蓝子”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机构、抓基地、建市场、抓检测”四项措施,以城郊蔬菜为抓手,蔬菜产业发展加快,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蔬菜价格有所回落。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4.5%。其中建城郊蔬菜基地5000亩,大棚蔬菜面积500亩,今年新建大棚150亩;在永安二市场建蔬菜自产自销区,发放自产自销证1200个。“榛子乡”牌蔬菜通过“农超”对接,成功进入Xx雅斯超市和武汉白沙洲农贸大市场,年销售量达1.5万吨以上。

二、现代农业加速推进。

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全县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新建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对基地进行水电路配套,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带动现代产业发展。2009年,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等项目资金2200万元,在古夫麦仓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移土培肥、土地整理、普安灌区、三峡后扶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在峡口普安打造连片万亩现代茶叶生产基地;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张家河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省级农业配套发展基金1100万元,在峡口文家山打造现代柑桔基地。

二是农业企业发展较快。围绕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各项税收优惠、金融信贷支持、减免有关规费、执行农业电价、优先供应建设用地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企业,集中力量支持昭君生态、大丰收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萧氏茶叶加工,大丰收脱水蔬菜、马铃薯加工,Xx龙联食品有限公司有机蔬菜加工,昭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柑桔加工,绿缘茶叶专业合作社小水果加工,天源核桃加工,航行食品、三峡牧业肉食品加工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起步良好。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开展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009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农民合作组织达到96家,使用注册商标8个,申请产品质量标准认证32个,合作组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万多亩,年销售各类农产品6.5万吨。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土地流转,在南阳、古夫、黄粮3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构建了镇村土地流转信息收集网络,2009年,全县规范合同流转面积达到8200亩。

四是农业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种养业新品种和设施农业新技术,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促进作用。2009年,全县推广“两杂”优质良种新品种25万亩,推广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25.5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5万亩。全年新增农机总动力8000千瓦,机械化耕整作业面积达到21.29万亩,共投入农田作业机械2332台(套),农田作业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启动测土配方二期项目,采集土样2000个,布置田间试验32个,验收测土配方肥料对比试验17个,制备样品900个,开展作物配方施肥2万亩。通过科技手段及时准确病虫预测预报,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猪禽防疫密度达到了100%,牛羊防疫密度分别达到98.2%和98.5%,实现了防疫面、免疫率、佩戴耳标率三个100%,将稻温病、柑桔大实蝇危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三、新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一个突破口,多方争取,重点投入,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09年,整合涉农资金,全年共投入2.2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以“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为目标,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以集中供水为主和分散供水为辅的办法,全年投资40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19处,建生物漫滤池13处,解决13个村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完成了水毁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工程,对39口塘堰进行了除险加固,修复水毁工程202处,维修灌溉及排涝沟渠21条41公里,完成了古夫河、南阳河等地7处2477米河道的治理工程;投资890万元完成滩坪、田家坪和拱桥湾3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年完成5512口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建成8处乡村服务网点、2处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8处联户沼气工程全部完工;投资3641万元完成278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

二是农业基础更加夯实。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争取国家、省、市投入不断夯宵我且农业基础,农业抗灾救灾能力不断加强,农业产出率不断提高。2009年,全县共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资金6184万元,其中古夫、高桥、峡口和水月寺四个乡镇3万亩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目前正在抓紧实施。省级投资1750万元的黄粮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完成投资的60%;省级投资1829万元的黄粮镇基本农田整理已完成工程量的30%。投资1987.49万元,在4个乡镇建设完成水池17口容量15650立方米,管网272.87千米,烟路41条15.09千米、密集式烤房140栋,烟草通用和专用设备860套,烟水配套和烟路工程受益面积1.5万亩,烟机项目受益面积1.69万亩。投资1360万元新建3个烟叶收购站点。顺利完成了黄粮镇水磨溪“民办公助”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共完成渠道整治16条15800米,塘堰整治7口,新建取水口15处、沉砂池12座和控制闸12座;新建人行桥11座、放水口109处、涵管762米;完成黄粮镇集雨灌溉工程,新建蓄水池12口,366m3,建粗滤、漫滤池各1口,取水口2处,新修堰塘1口,蓄水3000m3,安装引水管道26000米,供水管道2030米,节水灌溉配水管网5721米。完成了“长治”七期工程中2008年30.30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务和2008年新增的19.8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计划,总投资达627万元。完成张家河现代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黄粮镇张家河村、界牌垭村建小水果基地800亩,其中农田整治坡改梯25亩,兴修田间工作道路及排洪沟11条,蓄水池13口,1575立方,整修堰塘2座,建取水坝2座,机耕道路2条,完善基地内管网灌溉设施,已定植苗木4万株。完成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改造任务,改扩建县级兽医诊断室200㎡,新建乡镇兽医站业务用房面积120㎡,添置各类仪器设备县乡共计93台套。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篇5

一、工作亮点

十二五以来,我县农业工作取得了多项殊荣,2013年被列为农业部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唯一的试点县,颁发了第一证和实现了农村土地抵押贷款实现首贷;同时五年来,我县相继被评为“全国基本农国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茶叶生产十强县”、“全省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先进单位”、“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茶叶生产先进单位”、“全市第七届文明单位”等荣誉。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把抓粮食生产放在首位,保持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县始终坚持把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促进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生产的主要途径。通过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产出率;通过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水稻高产创建、病虫综合防治等先进增产科技措施的推广和运用,提高群众生产技能和种植水平。

1、粮经作物生产稳步有增。2015年水稻总播种面积99821.28亩,其中,早稻560亩,中稻99102.04亩,种植面积与上年相当;旱粮总播种面19699.8积亩。其中玉米399.8亩,早红薯4300万亩,早马铃薯3500万亩,早大豆4700万亩,其他旱粮作物6800万亩。同时,通过加大粮食生产宣传力度、切实抓好了粮食播种面积的核实,落实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全县农作物补贴面积共计106218.6亩,补贴资金8406454.52元,已通过“一卡通”全部发放到位。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进一步完善。全县24560户农户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合同已打印完成,并逐步发放到农户手中,证书打印和数据建库完成率达95%,剩余10个村正在抓紧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全县管理系统建设也已基本完成,购置建库软件3套,管理系统服务器1个,台式电脑10台,针式打印机1台。完成市、县联网对接调试及联网测试。全县9个乡镇完成管理系统建设调试。全县土地转流面5.8万亩,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30笔共计570万元,通过财政惠农通信用贷款90余笔共计4000余万元。

3、现代农业(有机)示范园建设有序发展。园区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7家,家庭农场3家,种养大户67户。我县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园区以有机水稻与白茶、有机蔬菜为主导产业,规划面积4289亩。其中有机水稻示范园1546.81亩,有机白茶示范园2487.24亩,有机蔬菜示范园229.38亩,白茶加工厂25.55亩。

4、农业产业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4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到144户,同比增加10%,平均每个合作社吸纳95户农户,覆盖全县51.7%以上农户;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数达12家,同比增长33.3%,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和大户、能手的带动,全县新增300亩以上基地15个,新增100亩以上种粮大户30多户,是前三年的总和。

5、绿色有机农业平稳发展。十二五期间以来,我县全县有机农业示范园区面积扩大至23万亩,涉及全县所有乡镇。其中耕地7万亩,旱地及野生采集地16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产品26个。

6、茶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十二五期间以来,我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全民参与、社会服务”的工作思路,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制定各项优惠政策、落实补贴,建立良种示范园,应用各种媒介积极宣传推介,加大物资投入等实措全力支持茶产业发展,为茶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到2015年我县现有茶园面积达9.06万亩。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参加各场农博会、茶博会的同时成功举办了县第一、二届茶文化节,省市领导亲临指导,接待省内外客商3000余人次,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招商效果。现全县茶企业21家,专业合作社8家,涉茶人员1.2万人;落实建园、苗圃、肥料等各项补贴计200多万元。在茶业联合会举办的“2012名优茶评比”活动中,由鑫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选送的春腾牌“有机白茶”、大段古桥山岚茶场选送的“山岚春有机绿茶”和县一杯红民茶有限公司选送的唱红牌“宁红一杯红”分别荣获金奖。

(二)扎实抓好农经、土肥、植保、执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各项强基工作,全县农业基础得以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生产及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增强

1、农村经营管理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完善了村级财务委托乡镇服务制度,全县9个乡镇开展了2011年、2014年村级换届选举审计工作。加强了农民负担监督、检查,执行了减负各项制度,健全了长效监管机制;规范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一步落实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机制,深入推行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信息化建设管理,并进行了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建设,各乡镇接入财政内网,建立“三资”管理平台,配备了电算化管理设备,举办了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建设培训班。

2、及时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植保植检。五年来,全县累计组织防治各种病虫草鼠害约45万亩,挽回产量损失约108万公斤。其中今年组织防治8万亩,共计挽回产量损失约20.8万公斤。2015年共深入田间开展病虫调查52人次,向上报送病虫信息24期,病虫情报12期96份。

3、推广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十二五期间以来,共组织实施了5年度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累计完成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50万亩,在全县9个乡镇98个村(居)委会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和土样采集工作,开展样品测试2600个,发放施肥建议卡9.2万份,累计完成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大面积推广150万亩次。

4、加大了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一是加大各种涉农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法制观念和依法经营意识;二是切实加强国家禁用、限用等危险化学农用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强化宣传、指导和检查,有效保障农业生产环境资源;三是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无证经营农资等违法行为,共检查企业、个体农资经营户经营门点68个(次),收缴销毁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农药5个品种,查处退回未经登记公示种子330公斤;2015年农业局组织农资打假活动12次,在县城区域及9个乡镇对经营农资的单位及个体进行执法检查,净化了农资市场,2015年未出现种子、化肥、农药坑农害农事件,保护了农民利益。

5、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健全县、乡、村三级监管体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于2012年立项,项目总投资32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40万元,地方配套80万元,于2015年10月通过项目验收正式投入使用。全县9个乡镇均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每个行政村均设立了1名监管员。二是开展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控制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的使用。2015年,完全面成省监督检测抽样、例行监测抽样任务和快速检测抽样400个,定量检测抽样400个的任务。三是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全县通过“三品”认证的产品共13个。

6、大力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十二五以来,我县按照“阳光工程”项目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要求,累计完成了10345人培训任务。同时,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阳光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特别是今年,我们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了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创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采用课堂讲授、实训基地操作、疑惑解答等方式开展培训,全年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200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200人,11月底已全部完成。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我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源的支撑;

三、主要经验及体会

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促进全县农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不但实行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生产资料增资综合补贴及农机购置补贴等极大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二是县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时机,及时制定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全县各级各部门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切实调动全县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力的保障了农业的顺利发展。

2、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县农业部门积极主动向农业部、省农业厅等上级政府部门争取到各种农业发展建设项目50余个,种粮大户工程、农村能源建设、阳光农民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粮食高产创建等各个方面,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4500多万元。通过项目资金的投入建设和实施带动,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有力推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收,为积极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十三五规定”工作计划

“十三五”时期,我县农业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发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增强“兴农富民”的意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全县整体推进有机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提高农业产业水平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努力实现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跨越。

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个核心,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增收能力。在稳定土地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改善粮田的基础设施和土壤地力,推进高产、优质、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建设,稳定发展粮、油、菜等常规产业,确保农产品供应安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健全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信息发展,打造休闲旅游农业品牌。到202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06953万元,比2015年增加2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32元,比2015年增加强3164元,其中粮食总产达到62033吨,油料产量达到767吨,茶叶面积达到10万亩,有机蔬菜3万亩,经济作物产值达到4.6亿元。发展国家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场龙头企业15家,全县整体推进有机农业发展。

五、二○一六年工作计划

2016年,我局继续进一步理清思路,把握发展主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建设,积极营造向上争取良好氛围,为改善我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扶持扶强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再作新贡献。

1、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继续抓好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力争上半年全面完成土地确权发证工作。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赋予农民对承包土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认真执行《关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办法》,建立完善的县级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实现有服务场所、服务人员、服务制度、服务内容,试点耕地经营权、林权和水权流转合署办公、交易,规范流转程序,为居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土地提供优质服务。

2、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涉农资金的整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资金的整合力度。加大“财政惠农信贷通”试点工作推进力度,落实财政风险补偿金,扩大信贷规模。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拓宽农村融资渠道。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

3、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依托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加大对农业农村贷款贴息、财园信贷通、品牌等扶持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力争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1家,新增或引进部级1家。加大对华裕、荣通、奔步科技、金源等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年销售过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以上,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对外贸易。

4、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强化物质装备能力、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全力打造全国首个整体有机农业县,建立检测、执法、监管体系,确保有机耕地、山林面积占全县总量的比重分达到50%和20%,以金源、春韵、鑫贸、一东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茶叶、竹笋、水稻、魔芋、蔬菜等有机农产品基地。

5、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大力推进“百县百园”工程,重点抓大塅镇古桥、交山示范园建设,以茶叶、有机水稻、有机蔬菜生产加工、生态农业观光为主导产业。加快园区“三通”、玻璃温室、有机农产品加工车间、办公楼的基础建设,完成耕地高标准改造,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现代种养业,引进1-3家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6、进一步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以化险福地、汤里温泉、燕鸣温泉、天柱峰景区、仙姑坛等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以特色产业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创建一批精品休闲农业示范点。把生态休闲农业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保护、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规划引领,强化政策扶持,推进统筹发展。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篇6

今年以来,围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以培植新型农业市场主体为抓手,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层次,发挥特色农业效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2009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5246万元,比去年增长6.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900元,比去年增长7.69%,回顾今年附海镇农业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深化土地经营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农业产业体系

积极引导土地承包使用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随着大批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附海镇立足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不失时机地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在稳定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使用权向龙头企业和经营大户适度集中,优化资源配置,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为推进土地流转,对土地由村集中流转并签订好规范性流转合同的村进行补助,至2009年11月,全镇土地有序流转面积已达12033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45.7亩,新增规模经营面积347.36亩。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镇除8500亩花卉传统种植面积外,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满足市场需求,深化无公害产地认证,实施品牌战略,在七塘—九塘之间规划3000亩种植基地,镇农业服务公司统一制订标准化生产规范,统一投入管理,统一包装,打响了“附海”品牌等一批农产品。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搞好镇村农田水利建设,全镇共投入资金369万元,用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方12.2万方,其中镇级投资282万元,完成土方6.9万方,主要对九塘横河、郑家浦两侧低洼地治理工程,共疏浚河道15080米。三沟修掘水利建设,共修掘三沟7331亩,完成土方10.3万方。

二是开展生态河道建设,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以花木村为代表的生态村建设,共投资62万元,疏浚河道11条,疏浚土方10436方,两岸绿化9388平方米,并落实河道保洁、绿化护管责任制,形成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极大改善了农村的生态条件,提高了农村环境质量。

三是积极配合市重点工程。积极做好半掘浦—郑家浦(附海段5000亩)围涂地造地项目工程建设,一期已经完成,二期工程已完成河道、道路等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取土造地工程正在顺利进行。

三、实施专业农民培训工程,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多种形式地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镇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民素质培训力度。利用镇成职教中心和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结合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通过学历培训,劳动力转岗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等多种形式来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和道德修养,今年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0期,培训农民2580人次,发放绿色证书70人。开展科技兴农工作,花木村创建为宁波市科普示范村,花塘村、花木村、海晏庙村成立了村级科普协会。

培育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提升农民专业化程度。引进农机装备,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镇引进推进耕作机械25台。组建专业合作社7家,农场5家,花木苗圃44家,农资服务点4个。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组织结构,确定镇村两级农险协调小组,定险理赔小组及农险业务代办员。落实补助政策,在市财政补助50%的基础上,镇财政补助25%,农户负担25%。镇农办积极协调好理赔,做到有险及时理赔。继续推进村级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去年在花塘村级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已取得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向全镇推开。

四、开展动植物疫情防控工作。

1、扎实开展动物疫情防疫,镇成立了动物疫情防治领导小组,定期开展动物疫情知识培训,实行时时监督检测,并对养殖户做好疫苗防治服务工作。接种疫苗禽类53100只,畜牧434头。今年10月份开展狂犬病防控工作专项行动,犬类疫苗1822只。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篇7

按照“顺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上下“两叶”,中间“两果”,见空种菜、全民养畜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做精做优烤烟产业、改造提升果茶产业,稳步发展蔬菜和畜牧产业”的思路,使烟叶、核桃、畜牧、柑桔、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09年农业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9%,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5.7%,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7.8%。

一是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全年种植烤烟3.88万亩,比去年增长9.9%,收购烟叶5350吨,比上年增长18.9%;均价13.22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购金额7246.07万元;实现税收1594.14万元,比上年1097.59万元增长45.24%,烟叶种植面积、烟农收入、烟叶税收、烟叶均价等创历史新高。

二是核桃产业发展态势很好。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我县第一大农业产业进行培植,严格按照“六个一”的技术标准和“四个一”的质量要求,坚持整村推进核桃产业建设,核桃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2009年,全县定植核桃5万亩,初步形成了峡口泗湘溪、黄粮冯家槽和高桥伍家坪三个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积超过500亩的核桃重点村。全年累计完成核桃育苗530亩,建采穗圃130亩,完成核桃嫁接44万株。在职教中心举办了第一期农民技术员培训班,共培训核桃技术员65名,在8个乡镇开展了8场专题培训。全县核桃产业在全省已小有名气。

三是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改良、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畜牧产品的升级。全年出栏生猪31万头,增7.5%;出栏山羊8.9万只,增11%。鼓励回乡创业农民工发展特种养殖,现有山鸡、黑豚、绿壳蛋鸡等多种特色养殖场7个。全县标准化规模化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千头生猪养殖小区10个,发展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5户,300头以上的19户,100头以上的93户;发展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20户,50只以上的150户。

四是柑桔档次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多方筹资,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基金、退耕还林、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低温雨雪冰冻等项目基金2950万元对全县柑桔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其中2009年投入2170万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三峡河谷地区甜橙品种更新改良现场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Xx近五年甜橙品种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为全省甜橙产区学习的样板。2009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8万亩,其中今年新增2120亩,实现总产量5.4万吨,比上年增长4.9%,实现收入8500万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亩,超计划17%。精品果园达到5000亩,精品果园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

四是茶叶效益实现大幅提高。通过引进推广茶园配方施肥、机剪、机采、机制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第三届Xx市十大名茶暨名优茶评选”活动中,我县参加评选的6支茶全部获奖,其中昭君白鹤获得“第三届Xx市十大名茶”称号,绿缘银针等5支茶获得“三峡杯”金奖和“优质茶”称号。2009年,全县茶叶面积2.4万亩,完成茶叶产量519吨,比上年增长83%,名优茶、春茶均价都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茶叶收入3510万元,新建优质茶叶基地5000亩,新建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条,完成无性系茶叶苗木扦插繁育1200万株,出圃无性系茶苗800万株。

五是“菜蓝子”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机构、抓基地、建市场、抓检测”四项措施,以城郊蔬菜为抓手,蔬菜产业发展加快,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蔬菜价格有所回落。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4.5%。其中建城郊蔬菜基地5000亩,大棚蔬菜面积500亩,今年新建大棚150亩;在永安二市场建蔬菜自产自销区,发放自产自销证1200个。“榛子乡”牌蔬菜通过“农超”对接,成功进入Xx雅斯超市和武汉白沙洲农贸大市场,年销售量达1.5万吨以上。

二、现代农业加速推进。

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全县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新建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对基地进行水电路配套,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带动现代产业发展。2009年,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等项目资金2200万元,在古夫麦仓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移土培肥、土地整理、普安灌区、三峡后扶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在峡口普安打造连片万亩现代茶叶生产基地;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张家河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省级农业配套发展基金1100万元,在峡口文家山打造现代柑桔基地。

二是农业企业发展较快。围绕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各项税收优惠、金融信贷支持、减免有关规费、执行农业电价、优先供应建设用地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企业,集中力量支持昭君生态、大丰收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萧氏茶叶加工,大丰收脱水蔬菜、马铃薯加工,Xx龙联食品有限公司有机蔬菜加工,昭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柑桔加工,绿缘茶叶专业合作社小水果加工,天源核桃加工,航行食品、三峡牧业肉食品加工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起步良好。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开展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009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农民合作组织达到96家,使用注册商标8个,申请产品质量标准认证32个,合作组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万多亩,年销售各类农产品6.5万吨。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土地流转,在南阳、古夫、黄粮3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构建了镇村土地流转信息收集网络,2009年,全县规范合同流转面积达到8200亩。

四是农业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种养业新品种和设施农业新技术,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促进作用。2009年,全县推广“两杂”优质良种新品种25万亩,推广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25.5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5万亩。全年新增农机总动力8000千瓦,机械化耕整作业面积达到21.29万亩,共投入农田作业机械2332台(套),农田作业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启动测土配方二期项目,采集土样2000个,布置田间试验32个,验收测土配方肥料对比试验17个,制备样品900个,开展作物配方施肥2万亩。通过科技手段及时准确病虫预测预报,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猪禽防疫密度达到了100%,牛羊防疫密度分别达到98.2%和98.5%,实现了防疫面、免疫率、佩戴耳标率三个100%,将稻温病、柑桔大实蝇危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三、新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一个突破口,多方争取,重点投入,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09年,整合涉农资金,全年共投入2.2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以“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为目标,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以集中供水为主和分散供水为辅的办法,全年投资40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19处,建生物漫滤池13处,解决13个村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完成了水毁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工程,对39口塘堰进行了除险加固,修复水毁工程202处,维修灌溉及排涝沟渠21条41公里,完成了古夫河、南阳河等地7处2477米河道的治理工程;投资890万元完成滩坪、田家坪和拱桥湾3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年完成5512口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建成8处乡村服务网点、2处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8处联户沼气工程全部完工;投资3641万元完成278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

二是农业基础更加夯实。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争取国家、省、市投入不断夯宵我且农业基础,农业抗灾救灾能力不断加强,农业产出率不断提高。2009年,全县共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资金6184万元,其中古夫、高桥、峡口和水月寺四个乡镇3万亩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目前正在抓紧实施。省级投资1750万元的黄粮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完成投资的60%;省级投资1829万元的黄粮镇基本农田整理已完成工程量的30%。投资1987.49万元,在4个乡镇建设完成水池17口容量15650立方米,管网272.87千米,烟路41条15.09千米、密集式烤房140栋,烟草通用和专用设备860套,烟水配套和烟路工程受益面积1.5万亩,烟机项目受益面积1.69万亩。投资1360万元新建3个烟叶收购站点。顺利完成了黄粮镇水磨溪“民办公助”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共完成渠道整治16条15800米,塘堰整治7口,新建取水口15处、沉砂池12座和控制闸12座;新建人行桥11座、放水口109处、涵管762米;完成黄粮镇集雨灌溉工程,新建蓄水池12口,366m3,建粗滤、漫滤池各1口,取水口2处,新修堰塘1口,蓄水3000m3,安装引水管道26000米,供水管道2030米,节水灌溉配水管网5721米。完成了“长治”七期工程中2008年30.30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务和2008年新增的19.8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计划,总投资达627万元。完成张家河现代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黄粮镇张家河村、界牌垭村建小水果基地800亩,其中农田整治坡改梯25亩,兴修田间工作道路及排洪沟11条,蓄水池13口,1575立方,整修堰塘2座,建取水坝2座,机耕道路2条,完善基地内管网灌溉设施,已定植苗木4万株。完成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改造任务,改扩建县级兽医诊断室200㎡,新建乡镇兽医站业务用房面积120㎡,添置各类仪器设备县乡共计93台套。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篇8

一、基础工作(自查得分10分)

1.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为成员的农业工作领导小组。

2.年初制定了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建设甜樱桃标准示范化基地和“千亩贡椒”基地,以点带面促进种销结构进一步优化,巩固原有农业产业规模。加大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电商平台建设,规范甜樱桃、花椒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管理,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体系。

3.及时上报各类材料、信息和总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计划、总结、信息12条,农业发展信息6条,农药残留检测报告360条,“瘦肉精”检测报告,畜牧防疫总结,林改资料,农机补贴资料,农经,“五个一”驻村农技员扶贫信息等资料全部及时准确上报。

4.按质按要求做好县相关部门下达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任务,通过发展标准化特色产业,提高甜樱桃、花椒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使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去年增长9%。

二、产业发展工作(自查得分15分)

1.基地建设。今年来,我镇完成一个甜樱桃标准示范园建设工作,完成“千亩贡椒”园建设工作。

2.产品销售情况。农业是我镇的第一产业,我镇大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甜樱桃、李子、花椒的修剪、施肥等管理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大力发展甜樱桃、李子、花椒种植。2019年,我镇甜樱桃种植面积2.8万亩,销售达1.4万吨,产值3亿元,李子等小水果种植面积0.5万亩,销售达100余吨,产值2200多万元,花椒种植面积1.1万亩,产出鲜花椒1275吨,产值3600多万元。现全镇甜樱桃、李子、花椒种植已具规模,发展良好。为提升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整体水平,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正在规划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加强项目间的协调发展,突出旅游型特色农业。

3.报表工作。及时上报农经报表,农业报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计划、总结、信息12条,农业发展信息6条,农药残留检测报告360条,“瘦肉精”检测报告,畜牧防疫总结,林改资料,农机补贴资料,农经,“五个一”驻村农技员扶贫信息等资料。

4.技术推广。我镇诚挚邀请农业大学龚教授、吕教授对辖区内农户进行甜樱桃、李子、花椒等的管理技术培训。我镇组织全镇9个村水果种植农户分批到镇学习,并实地进行修枝、肥水管理等技术的指导。

我镇在全镇范围内免费下发各种种植技术生产资料,覆盖到9个村48个村民小组的农户,鼓励示范户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发展新型职业农民达63户,及时做好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2019年我镇新增加农业技术合作社5个。各个专业技术合作社积极发展网络交易平台建设,发展微商50多户,大量将我镇的甜樱桃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向网络市场。

5.粮食产量,耕地地力保护。保质保量的做好我镇产业产量的发展。全面做好我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发放工作,及时将补贴发放至农户手中。

三、农业农村改革工作(自查得分15分)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镇领到土地确权证书共计3073本,成功发证2755本,截至目前农户返还存在问题证书318本,其中农户信息不准确153本,土地面积不准确165本。因纠纷未颁证农户8户,第三方未打印土地证书农户78户,解决纠纷并及时确权5起。

2.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开展工作,对辖区内9个行政村进行了资金、资产、资源的全面清理并登记造册工作,完成清产核资系统的填报工作。

3.农民合作相关工作。为提升我镇农业生产水平,全镇大力推荐“农户+合作社”的农业模式,现我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家庭农场13家。我镇工作人员及时完成对空壳合作社的清理工作。并及时报送相关表册和对合作社做成指导。

4.农经、农业统计报表。每年及时按质按量报送农经、农业报表,无推拉现象。

四、新型经营主体工作(自查得分10分)

1.新型职业农民和实用技术培训。为进一步加强农户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我镇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现有职业农民63户,已达到全镇48个村民小组均有新型职业农民。

2.驻村农技员工作。我镇共有一个贫困村,一名驻村农技员,每年按质按量完成贫困户培训工作并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形成工作日志、信息、台账等相关资料,2015至今在贫困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

五、品牌建设工作(自查得分10分)

1.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申报“三品一标”工作。我镇积极动员合作社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现已有1家合作社申请到绿色食品,2家合作正在进行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申请工作。我镇正在积极申报甜樱桃地理标志,已拥有花椒地理标志。

2.特色产品推介会。我镇积极配合县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县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本年6月5日由县委县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带队在成都宽窄巷子进行甜樱桃推介,我镇推荐3家合作社和1家家庭农场进行参加,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自查得分10分)

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认真做好农残检测工作,按每月至少抽样30样品个的原则,特色产业出产高峰期加大抽查力度,对辖区内蔬菜、水果进行抽样检测,全年共抽去样本360个,经检测,均无不合格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确保了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

每月还定期或不定期对我镇各个专业技术合作社、农资销售经营店进行抽查,未发现有使用、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还每逢重大节日期间,我镇还会加大力度对各个农资销售点、专业技术合作社等进行节前巡查,未发现有违规现象。

持续深化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的创建工作,积极配合县农业局执法检查和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

七、农机、渔业及安全生产工作(自查得分5分)

我镇在本辖区开展沼气安全使用大宣传,做到不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农机生产也未发生一起安全事件,完成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入户真实性核查。

八、畜牧发展及污染整治工作(自查得分20分)

1.我镇建立健全村防专职人员,以龚俊文、牟仕新两位同志为村防专员,对全镇各村开展防疫工作。

通过秋防消毒、防疫工作,对全镇的畜禽圈舍进行了全面的消毒,消毒面达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强制免疫达100%,对全镇猪瘟防疫1932头、猪口蹄疫1932头、羊口蹄疫病146只,牛口蹄疫391头,禽流感10382羽。进行了全面的防疫工作,免疫畜禽密度达到100%,达到净化了养殖环境、消灭了病原、阻断动物病疫的传播和流行,全面完成了我镇秋季防疫工作。

2.今年我镇党委政府组织力量分村包片摸底排查,对辖区内畜禽养殖业规模、位置、排污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根据调查摸底我镇一定规模养殖总户数为1户,其中禁养区0户,限养区0户,养殖区1户,已全部完成禁养区圈舍关闭工作及部分圈舍拆除工作。

3.及时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至非洲猪瘟发生以来。我镇每天做到电话排查,每周在农贸市场进行抽查,未发现疫情。并及时将防疫档案资料进行归档上报。

4.全面做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做好防治工作。

九、项目工作(自查得分5分)

1.积极开展镇“千亩贡椒”基地建设工作,现目前即将完工。

2.积极配合农业农村局,建设镇甜樱桃标准示范园工作。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篇9

一、任务完成情况

2014年县下我局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目标任务为两项:一是新增林果产业基地面积3万亩;二是种植“四旁树”200万株。今年完成了新增干果产业基地面积3万亩,涉及黄龙乡、乡、北城乡、白庙镇、镇等乡镇。完成种植“四旁树”200万株。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搞好我县2014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局党组、领导班子多次研究,此项工作的责任领导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天炳和责任股室造林绿化股,根据《县干果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县现代农业奖励扶持办法》(岳委办〔2013〕147号)文件精神。明确了在北部山区重点发展林业干果的工作思路。为确保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行了领导分片负责,职工包乡指导,细化目标,明确职责,包乡人员主要是负责指导和督促该乡镇的核桃、花(藤)椒栽植、绿化工程造林及森林管护等工作。

(二)狠抓产业基地发展

在农业农村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局实行了“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引导林业业主参与创建林业产业基地。在实施过程中,依托造林试点补贴、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现代林业产业基地、新增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等项目,大力发展我县林业干果产业。截止目前,已建成林业产业基地22个,完成林业产业造林11.79万亩万亩,其中在黄龙、兴隆、花园、白庙等乡镇建优质核桃基地7万亩,在等乡镇建优质花椒基地4.79万亩。现在引进的主要优质核桃品种有:清香、云新等,优质花椒品种有:九叶青、藤椒等。今年结合退耕后续产业、造林试点补贴、低产低效林改造、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引进壮大了汇森林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丰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林典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了县尹欣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县绿源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林业企业。

(三)大搞义务植树,增加绿化总量

今年三月,县“四大家”领导带领县级机关干部在石垭镇玉屏湖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建立县级机关义务植树基地200亩,县绿委办制定了2014年县义务植树方案,并作出规划,引导全县人民大搞义务植树,在山头地块,田坎土边,水旁、路旁及房前屋后,共栽植柏树、香椿、桂花、核桃、花椒等各类苗木145万株。

(四)切实巩固造林成果

1、认真抓好补植补造工作。2014年9月我县遭遇了特大暴雨灾害,林业苗木严重受损,为全面巩固造林成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我局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各工程造林乡镇进行补植补栽,栽植各类苗木55万株,确保了苗木保存率达到85﹪以上。

2、认真开展退耕还林、造林试点补贴、产业基地建设等林业工程年度检查验收。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供真实准确的政策补助兑现依据,我局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坚持开展年度检查验收工作。一是认真实行乡镇自查申报验收制度。今年8月份指导工程乡镇认真开展新造林自查工作,主要做到“六查”:一查小班位置、面积、树种是否与设计相符,二查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是否达标,三查管护是否到位,四查是否有毁林复耕现象,五查档案资料是否齐全。乡镇自查后及时上报自查结果,提出县级检查验收申请,县林业局退耕办牵头组织人员进行县级检查验收。9月底至10月初,由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股室技术人员参加,实行分工负责制,集中20天的时间,对工程建设质量、政策兑现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严格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保证县级自查验收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政策兑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在县级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责任单位制订了整改方案,限期进行整改,督促整改到位,并对乡镇自查工作弄虚作假的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林业产业基地发展速度滞后;二是全社会办林业的氛围不够浓;三是部分地块的新造林工作实施难度大,四是相关林业政策的补助标准较低,后期管护资金不足。鉴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尽力克服,确保“发展现代林业,打造绿色”目标的实现。

农业工作总结范文篇10

今年以来,环绕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培植促进农业增效、农人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周全可持续成长供给撑持,以培育抬举新型农业市场主体为抓手,晋升农业财富结构条理,阐扬特色农业效益,增强农产物市场竞争力为焦点,鼎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2009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5246万元,比去年增添6.0%,农人人均收入达到11900元,比去年增长7.69%,回首回头回忆今年附海镇农业工作,首要表此刻以下几方面。

一、深化土地经营机制更始,不竭完美农业财富系统

积极指导土地承包使用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跟着多量劳动力转向二、三财富,附海镇安身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本操作率和农业劳动出产率,不失踪机缘地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在不变承包关系的基本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使用权向龙头企业和经营年夜户适度集中,优化资本设置装备摆设,为现代农业成长缔造基本前提。为推进土地流转,对土地由村集中流转并签定好规范性流转合同的村进行津贴,至2009年11月,全镇土地有序流转面积已达12033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45.7亩,新增规模经营面积347.36亩。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财富化经营,全镇除8500亩花卉传统种植面积外,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扩年夜蔬菜种植面积,知足市场需求,深化无公害产地认证,实施品牌计谋,在七塘—九塘之间规划3000亩种植基地,镇农业处事公司统一制订尺度化出产规范,统一投入打点,统一包装,打响了“附海”品牌等一批农产物。

二、增强农业基本行动措施培植,提高农村生态情形质量

一是搞好镇村农田水利培植,全镇共投入资金369万元,用农田水利培植,完成土方12.2万方,其中镇级投资282万元,完成土方6.9万方,首要对九塘横河、郑家浦两侧低凹地治理工程,共疏浚河流15080米。三沟修掘水利培植,共修掘三沟7331亩,完成土方10.3万方。

二是开展生态河流培植,提高农村情形质量,以花木村为代表的生态村培植,共投资62万元,疏浚河流11条,疏浚土方10436方,两岸绿化9388平方米,并落实河流保洁、绿化护管责任制,形成水清、岸绿的生态情形,极年夜改善了农村的生态前提,提高了农村情形质量。

三是积极配合市重点工程。积极做好半掘浦—郑家浦(附海段5000亩)围涂地造地项目工程培植,一期已经完成,二期工程已完成河流、道路等培植,确保如期完成。取土造地工程正在顺遂进行。

三、实施专业农人培训工程,社会化处事水平不竭晋升

多种形式地开展农人培训,提高农人素质。镇财政每年放置专项资金,加年夜对农人素质培训力度。操作镇成职教中心和外来平易近工后辈黉舍,连系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经由过程学历培训,劳动力转岗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农业适用手艺培训,“绿色证书“等多种形式来晋升农人的科技素质和道德涵养,今年共开展各类手艺培训30期,培训农人2580人次,发放绿色证书70人。开展科技兴农工作,花木村建树为宁波市科普示范村,花塘村、花木村、海晏庙村成立了村级科普协会。

培育农业经营处事系统,晋升农人专业化水平。引进农机装备,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镇引进推进垦植机械25台。组建专业合作社7家,农场5家,花木苗圃44家,农资处事点4个。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完美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组织结构,确定镇村两级农险协调小组,定险理赔小组及农险营业代办员。落实津贴政策,在市财政津贴50%的基本上,镇财政津贴25%,农户承担25%。镇农办积极协调好理赔,做到有险实时理赔。继续推进村级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更始,去年在花塘村级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更始已取得试点成功的基本上,总结试点经验,慢慢向全镇推开。

四、开展动植物疫情防控工作。

1、扎实开展动物疫情防疫,镇成立了动物疫情防治率领小组,按期开展动物疫情常识培训,实施不时看管检测,并对养殖户做好疫苗防治处事工作。接种疫苗禽类53100只,畜牧434头。今年10月份开展狂犬病防控工作专项步履,犬类疫苗1822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