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十篇

时间:2024-02-05 17:50:04

知识产权战略体系

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篇1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服务;政策;技术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198-02

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中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需要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支撑。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使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知识产权服务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性已取得共识[1]。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技术创新驱动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专利审查制度、知识产权的运用、专利侵权纠纷处理等提出了空前的挑战[2]。同时,对知识产权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为了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需要深入研究国内外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这就需要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检索和分析工作。又如,新兴产业成长是一个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应用并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其中每一步都面临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这就需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提供专利预警、专利维权等服务。

在国际社会共同承诺保护知识产权、遵守知识产权有关国际公约的前提下,知识产权壁垒既是保护自身的武器,又是阻碍对手的高墙,其战略地位和作用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近年来外资企业在华申请专利情况来看,发达国家试图通过知识产权布局来占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的意图非常明显。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也需要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其制定企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对知识产权进行合理布局,以抗衡国外竞争对手。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包括政策、技术、人才和市场四个方面。在政策方面,制定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方面的政策措施。例如,完善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程知识产权服务制度。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一些技术领域试行依请求的加快审查制度。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完善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的强制许可制度,并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标准化进程中的反垄断规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探索国际审查结果共享以及深化海外市场拓展目的国法律制度研究。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资助制度以及风险预警制度[3]。

制定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服务业专项行动计划,促进供需对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检索分析、预警、软件和数据服务、培训和咨询、评估和交易、经营和托管、质押融资等专利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以及国内外专利申请人的分布情况、专利布局、专利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发掘出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和做大做强的技术领域,指导企业结合自身技术基础、产业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以产生更好的专利技术[4]。

在技术方面,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文献进行加工,建设专利数据库和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开发专利检索分析系统和专利预警系统。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平台要配套强大的专利分析工具,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企业提供专利分析预警等服务,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信息的广泛传播与有效利用。

在人才方面,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服务专业人才。制定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服务人才培养计划,鼓励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信息利用和服务培训。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服务高级人才。

在市场方面,培育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对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要抓住历史机遇,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高知识产权服务质量。要专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服务业细分市场,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与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战略性新兴产业主管部门的合作,积极寻找市场机会。

结语

实践表明,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仅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有利于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目前,一些省市已经开始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例如,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信息开发利用、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深圳市知识产权局针对全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力量编制《深圳市重点产业专利分析报告》。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启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推进计划试点工作。其他省市的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快构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 孟海燕.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9):17-18.

[2] 李敏.试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N].知识产权报,2011-05-19.

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篇2

基本理论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的关系

在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是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并列的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以来,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得到大力推进和深入实施,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将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相混淆、等同或分离的误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厘清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之间的关系,对更好地发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的互补关系

知识产权法制强调对知识产权的确权保护,而知识产权战略强调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全面发展;由确权保护到全面发展,彼此构成了平面与立体的互补关系。

知识产权战略强调知识产权的全面发展

知识产权战略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为充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获得增创竞争优势并扼制竞争对手,掌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综合手段,谋求实现最佳社会经济效益的具有深层次、全局性、竞争性、对抗性的方略和举措。知识产权战略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彻底改变了以往法制对知识产权单一保护的状况;知识产权战略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注重全面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综合能力;知识产权战略针对所面临的形势及其竞争目标,引领创新主体以全面筹划和掌控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手段来参与竞争,从而赢得战略发展的主动权。相对于知识产权法制而言,知识产权战略实质上是对如何有效实施知识产权法制的总体谋划,它突出了知识产权全面发展的战略运筹。

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篇3

关键词:民族自治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区域创新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专项课题“西部民族自治地区知识产权战略构建与实施的法治保障研究”(08XFX024)及新疆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新疆地区知识产权战略构建与法律体系的完善”(XJEDU2007S2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国内外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现状

(一)国外知识产权战略确立情况。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时所必须实施的发展战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知识产权竞争将逐步成为国家之间的主要竞争。美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相应的知识产权改革,制定法律,重新界定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包括知识产权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及管理者的权益。在对外方面,谋求美国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全球利益的最大化,推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签署。日本于2002年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口号,通过了知识产权基本法,并在内阁成立了知识产权本部。同时,近年来英国、加拿大、印度、希腊等国也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创新,如英国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和发展知识产权体系,鼓励创新,推动技术转化;加拿大的知识产权政策突出两方面特点:一方面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总之,从国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情况以及各国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来看,各国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并因此而推动了知识产权发挥对本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国内知识产权战略确立现状。我国关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是从2005年7月开始的,国务院为此专门成立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领导小组,在全国各地进行了详细的调研。目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容包括20项专题和1个纲要,即“20+1”战略,20个专题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以及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等。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于2008年4月正式。在国家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之际,国内各地如上海、福州、江苏、西安等地也都开始启动实施了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措施,如福州市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开始启动知识产权实施和产业化基地项目;上海2004年9月《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激发创新活力。同时,有学者还对统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与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促进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实现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

(三)趋势。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最终确立和实施必然带动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的确立和实施,这样基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确立背景下的不同地区特色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及地方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必然成为此类课题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这有助于挖掘并发挥不同区域的特色和优势。如青海出台的实施纲要即以发挥特色优势为基点。

二、民族自治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的确立对促进区域发展的意义

(一)保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最终确立和实施从宏观上确立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基本政策,这必然带动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并起着指导和依据作用,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要求各地区必须要从属和进一步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但是,由于各地区的差异,区域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应基于地区区情为主,知识产权事业相对落后的民族自治地区需要在此背景之下结合自身的特色制定适合于自身地区发展的地方知识产权战略。

基于此种现状,为了能够有效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地方特色优势,在对民族自治地区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保护、实施的充分分析基础上,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实施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分析,构建适合区情的专利、商标、商业秘密、地理标志等方面的战略。因此,在新时期发展知识产权事业,构建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就具有了必要性。

(二)促进地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知识产权事业是民族自治地方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因此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对于促进民族自治地区的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完善,以及对于发挥地区的知识产权资源优势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西部地区,尤其是民族自治地区,资源丰富,多元民族共存,有着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优势条件,但从知识事业发展现状来看,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因此,基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确立之际,确立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对促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自治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将进一步应对加入WTO后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面临的挑战,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民族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并有利于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有利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完善,有利于提高民族自治地方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维护民族的团结。

(三)实施品牌战略,带动区域发展。总体来看,民族自治地区缺乏全国驰名的品牌和企业。不少企业经营管理者商标意识淡薄,还未认识到商标在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创立驰名、著名商标的积极性不高,没有使商标发挥出促进和带动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确立和推进工程,各区域将积极建设和实施区域品牌战略,这一方面将保证不断增加促进各地企业争创品牌,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实施形成一系列区内著名品牌和全国驰名商标;另一方面将提升企业的商标意识,促进商标注册量、“中国驰名商标”和“地方著名商标”的数量的增加,从而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丰富的优势,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提高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保证战略的实施。战略的确立与实施将采取各项知识产权教育措施以提高公众知识产权意识。如进一步推进实施了知识产权万人教育培训计划,开展以“科技活动”等为主题的一系列知识产权专题活动,开展知识产权科普进课堂活动,进行知识产权初级、中级教育,有针对性地讲解知识产权制度、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著作权法、打击盗版的意义、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等,从而使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机关团体及广大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而公民知识产权意识的整体提高必将对知识产权整体战略的实施提供保证。

(五)促进地区优势发挥,提升地方企业创新能力,强化地方核心竞争力。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将促进该地区知识产权的管理、运行和保护,将推动地区经济、科技、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将促使地方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将促使企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确立企业自身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强化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技术,并加强企业自主品牌的发展,从而在深化企业发展的同时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的确立将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运用和推广,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最终促进地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的确立涉及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具体知识产权的管理、实施及相关知识产权成果的保护问题,尤其是关于企业知识产权问题,它的确立必将对企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六)促进地方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完善。知识产权战略的确立将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按照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观点,“制度是决定发展,进而决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加强地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对提升地区经济、社会、科技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影响。事实证明,随着西部大开发及创新性国家建设等一系列战略的提出,自治地区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大幅度增长,这些都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指导、支持以及地方法制建设的健康发展,得益于西部一系列创新政策和制度确立与实施。但从目前关于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这些地区还缺少直接鼓励知识创新的法律措施,也缺少快速转化知识产权的法律措施,缺乏体现地方特色的地方立法和自治立法以及一些全国性法律的配套立法。因此,在知识产权战略确立之际,完善的法律体系对于保障区域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并针对区域实际情况,解决地区知识产权纠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从而对促进地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及早制定体现区域特色的知识产权战略将是完善地区法律体系的需要,也是促进地方法制的建设、健全法制环境的的需要,是最终进行地方和谐建设的需要。

三、民族自治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定位

(一)基本定位。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应当是有别于具有宏观性质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同时又应当区别于体现微观性质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它应当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体现中观性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既不失宏观指导性,又有具体可操作性。因此,民族自治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应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导,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全盘规划,以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点,突出地方特色产业为重点,服务地区经济为目标的基本定位。地区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区域知识产权战略要服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约束与指导,同时在确立地区知识产权战略中注意统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与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的关系和衔接,寻求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

(二)基本战略目标。民族自治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应选择发达地区转移出来的成熟产业作为自己的主导产业,同时根据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形成优势产业,最终确立和实现以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相互促进融合的战略目标,并最终形成以营造区域知识产权发展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知识产权创新成果转化,提升全区知识产权意识,加强人才培养及提升区域竞争力为基本战略目标。

(三)战略重点任务。民族自治地区拥有丰富的优势资源,因此战略重点应结合本地区资源特点、产业特点、科研水平,地区知识产权确立应以优势产业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解决区域特有问题,搭建适合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战略指标。

1、寻找地区战略突破口。由于各地区的差异,民族自治地区资源丰富,但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较为落后。因此,区域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应基于地区区情,结合自身的特色,选择以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和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制定适合于自身地区发展的地方知识产权战略。

2、进行区域知识产权的SWOT分析。进行区域范围内的知识产权现状调查,考查地区知识产权成果、管理、运用和保护等现状,了解地区知识产权事业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面对的机遇和威胁,然后结合现状进行战略组合分析,从而确立发挥地方优势的区域战略。

3、选择体现地区特色的重点领域,确立区域知识产权战略。战略任务应在坚持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并重的原则指导下,在现有的环境下,通过引进、转化、合作、自主创新等方式,选择体现地区特色的优势产业作为重点领域,如棉花、石油、矿产资源、旅游、民族医药、民族手工艺等为战略突破口,建立区域特色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篇4

关键词 企业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战略 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X9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的竞争即为知识经济的竞争,谁拥有高新的知识谁就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谁拥有了知识产权谁就在竞争中拥有了主动权,因此,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中,知识产权已成为市场经济、科技竞争的焦点。是否拥有知识产权以及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现代企业也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始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然而再实施的过程中并不尽人意,系统中还存在着很多缺陷。知识产权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国际上一直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的一个制高点,在企业开拓市场和保护市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知识产权对跨国企业的技术形成与保护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代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通过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的评价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影响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制定有效措施,使现代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其运行效果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衍生性,对其进行定量化评价的关键环节是构建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和独立性的原则,从企业知识产权开发能力、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企业知识产权市场运营能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五个方面构建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构成,具体见表1.1所示。

2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模糊综合评价

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根据表1.1中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采用邀请专家对指标进行打分,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和模糊关系矩阵,并判断一致性通过情况,进而确定现代企业知R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隶属度。

(1)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现代企业知识产权运行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层次分析结构图,并邀请专家构建各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见表1.2-1.7.

(2)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得,各层次一致性比率CR分别为:0.06、0.048、0.082、0.041、0.032、0.051,由结果可知,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进行模糊综合评价。① 评价标准的确定

指标评价标准见表1.8

表1.8:指标评价标准

②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根据各指标的特性,以及实际易操作性,拟定其隶属度函数为线型函数,求得隶属度函数解析式为:

其中,,,,,分别表示指标隶属度于“差,较差,一般,较好,好”的隶属度:u为指标无量纲化结果。根据上述隶属函数即可求得单个指标的隶属度:

将上述评价结果作适当排列。即得评价矩阵

,设下层中同隶属于上层某个元素或指标的n个元素或分指标的单元(下转第160页)(上接第147页)素隶属度向量为,又知该n个元素的权重向量,则该上层元素或指标的单因素评价为

=(b1,b2,b3,b4,b5)=(0.04,0.16,0.34,0.14,0.06)

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最大隶属度为0.34,根据评价结果可知我国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为一般。

3 评价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通过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结果显示影响我国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为现代企业知识产权开发能力、现代企业知识产权设计能力、现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以及现代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1)宏观方面,政府要健全知识产权相关法规,完善知识产权配套政策,如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和政府专利奖,强化各类评奖与考核中的知识产权导向,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扶持力度等,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工作,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开发、保护、实施的支持。

(2)微观方面,提高现代企业知识产权开发能力,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知识产权运营能力,从现代企业自身做起将问题解决,改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彻底提升企业竞争力。① 通过培训提高研发部门工作人员的研究能力,加强现代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行业的技术壁垒;② 建立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管理系统运行机制,形成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的相关评价、保护和运行机制;③ 大力宣扬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将知识产权战略融入到现代企业文化当中,使知识产权战略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不断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明珍.中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04).

[2] 龙泉.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绩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7(02).

[3] 陈伟,于丽艳.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

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篇5

在所有贸易壁垒中,对中国企业限制最大、范围最广泛的无疑是知识产权壁垒。DVD专利收费案断绝了大部分中国DVD厂商的出口之路,而中国3G牌照又因为专利费问题迟迟没有解决而一再延后,更有不断发生的各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都在证明着知识产权在今天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难题。

知识产权对于中国而言是个新的课题,但是,该制度的存在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西方企业娴熟地运用这个制度,并且远在GATT和WTO之前,就开始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内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形成了阻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要障碍,并且正在中国范围进一步压缩中国企业的本土化生存空间。

如何认识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关系?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包含了哪些方面?本文尝试从几个方面简要述之。

企业商业模式与知识产权战略

从企业竞争的角度看,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永恒不变的法则。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脱颖而出成为优胜者,是每个企业领导者都要思虑的核心问题之一。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有很多,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竞争理论的日趋完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要素是企业经营的商业模式。

一般而言,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方式,以及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商业模式包含了很多的要素,其中,既有众多企业共同采用的红海部分,也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蓝海部分,而恰恰是这两者的有机组合,构建成了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商业模式基础。

事实上,知识产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商业模式中的重要内容,正在由少数企业所采用的蓝海战略演变成为所有企业都采用的红海战略。知识产权战略的缺乏对于一个高度依赖知识产权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灾难。即使是知识产权弱相关的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也将会损害其市场竞争能力。

知识产权对于不同企业的价值区别仅仅在于是进攻还是防守、是关键性战略还是支撑性战略。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知识产权在商业模式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变化。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不可回避的要素,也必然成为中国企业商业模式中的核心内容。唯其如此,才有机会成长,并进一步成为长青藤企业。

以赢利为核心目标的商业价值,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生存态势的首要基础。当商业价值的目标一定程度上得以满足后,才会进一步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很多时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此同时,企业在其发展中,还面临着包括企业形象、税费处理、法律规则等外部环境,以及组织结构、执行力,劳动关系、后勤行政等等一系列的内部管理问题,这些规则、活动必须有效协调推进,才能真正达成企业商业模式的最终目标。

企业文化与知识产权文化

如何保证企业有机协调地发展,并进一步形成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一般认为,稳定而有效的制度流程体系是达成该目标的核心手段,但事实上,真正能够影响和决定商业目标的,不仅仅是制度流程,企业文化在其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关于企业文化,其定义有很多。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在其所著《企业文化塑造》一书中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就是企业文化”,而特伦斯(Trrence)和阿伦(Alln)合著的颇具影响的专著《企业文化》中对企业文化所作的定义则是:“用以规范企业人多数情况下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不成文的规则体系”。概括而言,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活动中的价值观及其相应行为的无形规范体系。

企业商业模式是达成企业关键商业目的的基础性因素,知识产权则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商业模式中的重要因素,相应地,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商业模式推行、达成企业商业目的的核心要素,那么,知识产权文化也应该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和互动性。

就知识产权文化的概念而言,目前较为主要的一种观点是“知识产权文化是人类在知识产权及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影响知识产权事务的精神现象的总和,主要是指人们关于知识产权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方式。”具体到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文化也可以作类似的阐述,就是在知识产权战略及其相关活动中,企业和企业员工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总和。这可以理解成为对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广义理解。而笔者更愿意从狭义角度看待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简言之,就是一致性的知识产权认知、协同性的知识产权思想和层次,l生的知识产权价值观。而知识产权行为则更多地从可测量的角度体现为知识产权战略的体系内容,是知识产权文化的自然表现。

相对于企业的产品,服务。甚至于企业的制度,流程而言,企业文化乃至知识产权文化均表现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无形性。作为一种文化,无形性确乎是其必然具备的特征,但是,文化也同时具备另外一个特征――渗透性。无形性和渗透性是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事实上,知识产权文化是企业在知识产权活动中的各类思想和行动的总和,是企业从上而下的一种氛围和活力程度体现,也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无形载体。

知识产权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其价值和地位一定是有所区别的,如高科技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高度依赖,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对知识产权相对弱化,这都是正常的体现。所以,就不同的企业而言,是否需要知识产权战略。需要何种知识产权管理,都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从而使得知识产权在企业中恰如其分地发挥应有作用。与此相对应的,知识产权文化在不同的企业中其价值和内涵也应有所区别,过度关注或者漠视知识产权及其文化,都是有害于企业的。

知识产权文化的战略价值

当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商业模式的重要内容时,就必须适时拟定和推进知识产权战略(鉴于知识产权具有滞后性的若干特点,知识产权战略往往更需前瞻性,也就是说,当知识产权尚未成为企业商业模式重要内容时,企业领导者就应有预见性地启动知识产权战略),这样才能保证知识产权不至于成为商业竞争的短板,甚至于

有机会帮助企业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而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推行,绝非简单的目标和数字可以概括,需要上下一致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组织形态和简洁明确的知识产权行动能力,这些往往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有形因素

缜密有序的知识产权策略和管理,一个是无形因素,自上而下、一以贯之的知识产权文化。

对于创业型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往往是企业领导者的性格体现,即使是成熟企业,企业文化也会在保持延续性的同时,深深烙印上现任高管的性格特征。而企业知识产权文化较之企业文化,则更多地体现了当前企业领导者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和决心。作为一个耗资甚巨、耗时甚久的体系,知识产权战略往往更需要企业高层的关注与支持,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高层对知识产权战略的认识和支持程度,往往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内涵和渗透力。所以说,企业知识产权文化,首先是决策层文化,进而形成贯彻到全企业范围的知识产权文化。

另外一方面,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自身的内容往往不很复杂,战略关注更多的是一种愿景、一组目标,或者包括一些数据。而对于企业而言,不仅需要战略去“做正确的事”,同时也需要知识产权策略和管理去“正确的做事”,否则推行战略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归于失败。

知识产权策略主要确定了知识产权业务的实体内容,如专利布局策略、商标部署策略以及软件知识产权竞争策略等,这些策略必须围绕战略的核心目标而制定,进攻型的战略目标必须有以进攻型策略措施支撑,防御型战略目标则又需要防御型策略措施给予支持,但是,就策略本身而言,并不意味着进攻型战略下的策略都具有进攻特性。在具体策略的制定中,企业文化往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个温和敦厚的企业很少会制定进攻性极强的知识产权策略,而一个嗜战好斗的企业也很难制定出温和稳健的知识产权策略,知识产权文化在策略的制定中往往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知识产权策略中,有三个要素非常关键,但是,也往往容易被企业忽视。一个是知识产权资产价值观念。知识产权的客体涉及广泛,几乎所有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都涉及到知识产权,而很多企业,尤其是自认为同知识产权弱相关的企业,往往不认为知识产权是自己的资产,而更多关注企业的有形资产,这不仅造成企业资产的浪费与流失,也会给对手以可乘之机,形成对手的竞争优势。

第二个是尊重知识产权概念。知识产权需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趋全球化和完善化的今天,尊重知识产权已经不再是道德范畴的问题,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市场竞争法则中。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将会在诉讼和纠纷的泥淖中难以自拔,不尊重自己的知识产权,则将丧失自己的竞争优势。尊重知识产权绝不简单地意味着交费,更需要通过有效策划降低费用甚至避免,并设计长期竞争路线,扭转知识产权的劣势。

第三个是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深刻理解国际和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并把这种理解结合到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则将获得更多的知识产权活力和优势,这种优势或者体现在成本的降低,程序的简化,或者体现在风险的管理、投资的多样化等等。

知识产权管理主要确定了知识产权业务的程序内容,包括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流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以及知识产权支撑体系等内容。这些制度流程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策略能否形成一个通畅的“绿色通道”,进而以一个高效、准确的方式向企业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传递知识产权策略和文化。

就知识产权策略和管理而言,不仅仅是知识产权业务本身,其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知识产权业务对企业其他业务的渗透能力和支持能力上。一个好的知识产权战略,透过知识产权文化的力量和执行的力量,能够有效地传递其使命和措施,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其实,知识产权对企业各类业务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如在采购环节,需要关注采购产品的知识产权瑕疵和知识产权担保,进一步考量能否通过知识产权措施提高供应商的忠诚度或降低采购成本,再如在研发环节,需要关注知识产权风险的辨识和预防、知识产权财产的积累与组织,而在市场与销售环节,则需要关注知识产权风险的控制和机会的挖掘。虽然关注的侧面有所不同,但是知识产权战略对于公司各类业务的价值是毫无疑问的――或者是成本降低,或者是市场准入,或者是差异化优势的保持,等等。事实上,通过知识产权业务对公司主营业务的支撑,也在有效地向各个业务单元传递着知识产权文化。

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作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无形载体,必须渗透到知识产权策略和管理中,才能更好的窥其价值所在。文化无形,文化也无处不在。知识产权策略与管理,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的有形载体,与知识产权文化这一无形载体互为倚角,共同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与培育

对于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企业对知识产权依赖的程度。以此为基础,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首先取决于企业高层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决策,其次,知识产权战略对各业务单元的渗透与支持也是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良好的社会性知识产权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培训与教育,同样也是知识产权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公民,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文化同样也脱离不了社会性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氛围。目前而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和文化的形成,同时在充分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助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社会的知识产权环境对于企业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财产的角度看,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性体系化的知识产权环境,企业很难从知识产权战略中收获到实质的利益,也不会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过程里遭受到应有的惩罚,更不用说重视知识产权,形成企业的知识产权文化。从人员的角度看,进入企业的员工如果在社会上没有形成知识产权的初步认识,则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促使其形成知识产权基本认识,再进一步使其融入到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中。而在此过程里,企业员工仍然受社会知识产权环境的影响,而相对较差的社会知识产权文化会削弱其在企业氛围里的认知。可以看出,社会知识产权文化和企业知识产权文化之间存在着相当强的互动性,彼此之间的影响既有可能是正向的、也有可能是负向的。

与此同时,企业知识产权文化的形成,必要而有价值的培训和教育体系是不可或缺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不是简单的知识产权概念的灌输,而是一个分层次,分阶段的持续教育过程,这个过程必须紧密围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就一个企业而言,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对于知识产权战略理解的层面和方向一定是有所区别的。企业高管需要在战略和方向把握上获得更多的专业支撑:而中层管理者则更需要在战略落实、策略部署等方面得到有价值的启示,对于基层员工,如何将智力资本转化为知识产权、如何防范风险发掘机会等实务和技能成为其最需要获得的知识。就一个员工而言,进入企业之初,其需要的是知识产权基本概念的灌输,而在其随后的工作中,需要根据其工作性质和知识产权理解深度,逐步提高知识产权素质和能力。在这个知识产权教育过程中,需要每个员工都能够理解知识产权战略,并把这种理解进一步转化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形成渗透到每个业务单元和每个员工的知识产权文化。

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篇6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我国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

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强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使其成为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之间存在高度统一的内在联系。吴汉东教授认为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主要在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知识产权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分为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品牌创新驱动战略、文化创新驱动战略三大子战略,而这三大子战略分别对应于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专利战略、商标战略和版权战略。由此可见,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就是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需要大批知识产权人才,因为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和主导力量。2008年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

目前,不少国家争相实施创新战略,积极发挥知识产权人才在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国也不例外。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存在巨大的缺口。近几年,不少原无任何知识产权教学基础的高校纷纷开设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根据《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截至2015年底,我国有50所高校开设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其中不乏有盲目跟风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的,培养的知识产权专业学生的数量、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我国目前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高质量知识产权人才的缺乏大大地阻碍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乃至知识产权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存问题

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尚不成熟,目前主要存在三个弊端:知识产权师资队伍不够强大、知识产权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这些弊端使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难以成功进行,进而影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一)知识产权师资队伍不够强大

目前,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数量问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第二专题研究报告《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稳定建设和宣传普及研究》提到:到2020年,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总数预计为8万-9万人。[1]我国现设知识产权本科专业高校有50所,如果按平均每所10个(以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为例,现有知识产权专任教师10人)知识产权教师计算,那么全国高校知识产权教师才只有500人。面对我国的将近10万的知识产权人才需求,目前的知识产权师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第二,教育背景问题。大部分设有知识产权专业的高校都是在知识产权战略被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才开始的,负责知识产权课程的教师大多是从其它法律专业(如民法专业)转向教学知识产权,这些老师往往既缺乏系统的知识产权教育背景又缺乏理工科教育背景,其本身不属于复合型人才,因此很难培养出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第三,实践经验问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往往没时间从事实践工作,而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又往往没精力进行科研。即使高校知识产权教师可兼职律师,但是大部分知识产权教师都以研究知识产权理论为主,没时间从事实践工作,因此很少知识产权教师具有实践经验,无法教与学生实践技能。知识产权师资队伍的数量、教育背景、实践经验三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质量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二)知识产权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完善

知识产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专业,从属于法学学科却又与理工学科有关,还很可能涉及英语学科。我国知识产权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很多高校尚未开设知识产权专业,而已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的高校也仍处于课程设计的摸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课程体系,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第一,课程体系设计较为混乱。正如前面所述,知识产权专业涉及的学科较多,所设计的课程应该既要包括法学学科课程,又要包括理工学科课程,还要包括英语学科课程。课程设计的复杂性程度让很多高校不知道应设计哪些课程,哪些课程设为必修课,哪些课程设为选修课。[2]总而言之,国内目前已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的高校的课程体系设计仍较为混乱。第二,缺乏实践技能课程。很多高校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职,几乎没有司法部门、大型企业、专利商标事务所等实践单位的工作经验,因此他们在教学模式上无可避免呈现出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倾向,在授课过程中大多偏重于法理教学而缺乏实践技能教学。实践技能课程的缺乏导致学生对各种知识产权实务问题极其生疏。

(三)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如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人才、知识产权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人员、知识产权国际人才等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一批学科交叉型的、复合的、高水平专利撰写、精通信息利用分析、专利转化与运用、专利布局、精通并运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擅长知识产权谈判、妥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诉讼的高端知识产权人才。然而,目前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却不能满足这样的社会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数量不足。目前我国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的高校数量不多,而成立独立的知识产权学院的高校则更少(不到20所),各个高校每年所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这直接决定了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人才数量远远达不到社会发展的需求。第二,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质量不够。上文提及的知识产权师资队伍不强和知识产权课程体系设计不完善因素直接决定了高校很难培养出来高质量的、“接地气”的、能够满足知识产权需求单位岗位要求的知识产权人才。

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良好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将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有积极促进作用,然而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要求,因此,为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很有必要对现有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进行一一改进。

(一)加强知识产权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要求高校具有一支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师资队伍。首先,对于师资队伍数量的问题,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充分整合资源,积极发挥我国各个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作用,充分综合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统筹规划、系统科学地开展实质性的知识产权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同时吸引出国留学生回国就业、引进国外知识产权人才。其次,对于师资队伍教育背景问题,建议高校整合其内部相关学院的力量,对内部具有理工科背景的青年教师进行有规划的知识产权培训,使他们尽快扩充到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当中;另外,加大具有理工科教育背景知识产权博士的培养,并且对其进行留校或到其他高校做教师的就业引导。最后,对于师资队伍实践经验问题,由于校内教师无过多时间精力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建议高校返聘在实务单位工作并有能力的在职人员或离退休人员,由高校教师和实务界在职人员共同进行授课,分别负责理论部分和实务部分,或由实务界离退休人员直接主讲一门科目。

(二)完善知识产权课程体系的设计

教育学中有多种课程理论流派,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便是其中的一种,该种理论认为设计课程时应该以学生的能力和态度、动机和需要、兴趣和爱好为基础,设计出来的课程应该具备以下两个特征:一是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而非学科内容或社会问题;二是课程内容应该随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而非一成不变。因此,高校在设计知识产权课程时应该尽可能考虑学生的发展,并根据就业方向进行系列课程设置,以解决课程体系设计混乱之问题。知识产权从属于法学学科,扎实掌握法学学科通识课程(如法理学、民法、诉讼法等)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方向开设不同的课程,如针对就业方向为中介服务岗位的,开设知识产权战略咨询、专利分析与评议等课程;针对就业方向为行政管理岗位的,开设知识产权侵权判定、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等课程;针对就业方向为企业知识产权相关岗位的,开设专利检索与分析、专利申请与保护等课程。知识产权课程体系不仅应该设计理论课程,还应该设计如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检索、维权方面的实践技能教学课程,教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技能,该实践技能课程可聘请在实务单位工作并有能力的在职人员或者离退休人员主讲。为能设计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课程体系,高校应该在设计课程前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知识产权专业各就业方向单位的人才需求。

(三)改革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高校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均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很有必要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可知,截至2015年5月,全国高校共2845所,其中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有1188所,而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的仅有50所,不及高校数量的1/5。为解决知识产权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增开知识产权专业,已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的高校则在加强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进行扩招学生,特别是已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的理工科高校,可以积极引导理工科学生报考知识产权硕士研究生并增加其保研到知识产权专业的名额。针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建议高校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其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根本,只有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有效开展经验性学习,才能促进创新人才培养。[5]高校在设计实践环节时,可采取与实务单位相结合建立双导师制度,尽量让学生每学期(而非仅仅一个学期,持续学习和实践的效果更佳)都有机会到相关行政部门、企业、律师事务所、中介机构实习,这样既能让学生攒取实践经验,又能针对实务单位的需求而培养出相应的知识产权人才。

4 结语

高校是知识产权人才的主要输出处,在我国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不断调整改进现有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以确保高效率地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人才,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吴汉东.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N].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1-18(08).

[2] 马一德. 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1.

[3] 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课题组.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究报告. 2011.

[4] 张B. 高等学校实务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2008.

[5] 谢惠加.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专业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2,11:152-155+174.

[6] 张平. 中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二十年论坛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探讨[J]. 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11:29-34.

[7] 顾晓燕. 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统计与管理,2014,08:108-110.

[8] 郑辉,苗培.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 知识产权,2012,11:82-85+94.

[9] 施良方.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41.

[10] 王迎军. 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 中国高等教育,2010,21:9-11.

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篇7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跨国公司;中国企业

知识产权的国际化是当前各国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日益成为企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核心。因此,研究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有助于扭转我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牵制的被动局面。本文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概况入手,通过分析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构成、跨国公司在华的知识产权战略以及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得出中国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时的对策。

一、跨国公司在华知识产权战略分析

(一)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构成

知识产权战略是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公司整体性战略目标服务的。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一般由以下战略构成:1)专利战略:跨国公司在进入我国市场之前,一般采取专利先行的方式,先申请专利保护。通过抢先注册专利,缩小我国企业技术开发的空间,以减少竞争对手。2)技术标准控制战略:技术标准是现代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之一,是技术及其产品参与竞争的基本条件。对行业或产品关键技术标准的控制,是跨国公司进行技术和市场控制的最高手段。3)商标管理战略:现在世界上各个大的跨国企业对于商标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商标经营、商标收购和商标保护等方式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而商标经营和商标收购是其中的主要战略运作方式。4)商业秘密控制战略:在跨国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要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为了控制核心技术,跨国公司往往倾向于采用绝对控股的方式来独立经营。

(二)跨国公司在华知识产权战略的概况——以跨国制造企业为例

国外跨国制造企业在华的知识产权活动已持续多年,已形成一个以专利为重点、以商标为先锋、以商业秘密为辅助的一体化经营模式。由于专利的排他性特征,拥有一项专利就拥有了一方市场。跨国公司以专利为武器,已经抢占我国很多专利领域。商标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知识产权。我国的商标保护状况堪忧,国内市场上,跨国公司的商品、商标已长驱直入,充斥我国城乡大小市场。从日用品到高新技术,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里,我国的民族骨干企业都纷纷落败。商业秘密的状况同样如此。在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企业开发、经营、保护、维持其特有的商业秘密已上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因此,获取商业秘密也成为各国跨国公司关注的要点。

二、中国企业的对策

跨国公司十分重视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与实施,中国企业应有效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从而以应对跨国公司在华知识产权战略,赢得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一)增强知识产权战略意识

运作知识产权,使其成为企业开辟市场、获取利益的重要手段,这些都需要有较好的知识产权战略,这些对企业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企业必须提高知识产权战略意识。

(二)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

在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中,专利战略以其具有的技术性特点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有着独到的功能和作用,也显示出技术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紧密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的竞争,而技术创新又与专利技术、商业秘密、商标等知识产权联系紧密,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内在源泉。

(三)实行品牌战略

坚持树立自己的商标品牌,确立全面的品牌保护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品牌越来越在于产品的知识含量之高,企业应保持产品在知识含量上的优势来谋求产品的竞争优势,只有企业掌握了过硬的知识产权,才能在市场上推出优秀的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四)企业设立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各方面的人员组合,是通过对企业的经济实力、技术竞争、经营状况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才能确立的,因此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同时包括专业人员、技术研究人员、法律事务人员、管理人员及营销人员等。

三、小结

国外跨国公司对华知识产权战略具有系统严密性、全局性、长远性等特点。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知识产权的战场上,我国企业要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抗衡,我国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国家政府从宏观上给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体系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行业和企业从微观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对WTO规则及国内、国外法律的学习研究,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应对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保护中国企业合法的知识产权,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马一德.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翁建兴.美日技术型跨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探析[A].长沙理工大学,2005.

[3]曾立.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进攻性知识产权策略防御性知识产权策略

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E-Business,EB),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它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企业的市场竞争方式和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就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是企业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所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举措。面对国际大公司对国内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包围的战略,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施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战略,对于我国企业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内涵

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市场环境,主动地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有效地保护自己;并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情报信息,推进知识产权技术开发,控制知识产权技术市场,为取得知识产权竞争的优势,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知识产权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进攻性知识产权策略(OffensiveIntellectualPropertyPolicy)和防御性知识产权策略(DefensiveIntellectualPropertyPolicy)。进攻性战略的基本精神就是夺取主动,以达到在竞争中压制对手,使本企业市场份额最大化。为此就要求对新技术进行抢先申请,或异议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使其申请不符合专利要求的新颖性、创造性或是实用性。此外,还可以对拥有特定专利的企业实施收购、兼并等措施,掌握专利控制权从而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属于此种类型的专利战略有基本专利战略、专利战略、专利收买战略以及商标申请策略等。防御性专利战略则主要是在公司内部实行,目的是防止由于公司本身的原因而导致的知识产权的权力损失。具体如对已申请专利的基本发明创造进行改进,申请与基本专利相关或与周边技术相对应的改进专利,使最低的投入能够获得最大收益。它包括交叉许可战略、公开战略、取消战略等。

2国外企业实施的知识产权战略

在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产权成了刺激技术进步和开发,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发达国家的企业通过实施成功的知识产权战略,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使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而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和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是最为成功的。美国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的创始国,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已有一个世纪之久;日本则是在二战后遭遇美国知识产权战略攻势后急起直追的,最终形成与美国知识产权战略攻势相抗衡的知识产权战略。

美国实施"企业进攻性"知识产权战略。美国为了维护巩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实现其维护技术优势和谋取经济利益,实施企业进攻性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包括:利用专利法的发明原则和实质审查制的规定将先发明创造成果予以保密,最大限度地限制竞争对手的利用;美国企业为了维护其技术优势,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将专利战略融于其贸易政策之中。阻止侵犯美国专利权的国外进口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中,面向全社会的经营性律师事务所承担了公司企业和个人的大部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日本实施集专利技术开发、引进、转让于一体的主体化知识产权战略,是日本企业经济实现飞跃的成功经验。日本企业专利管理工作被视为企业发展、竞争、再创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视知识产权为一种经营资源。其知识产权战略主要包括:重视海外专利申请,进攻他国市场;注重技术的消化与吸收,并不断加以改进创新;将专利战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专利发明商品化发展。日本在专利实施这方面一直居世界前列,其平均实施率为52%,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我国企业面临"知识产权战略"的新挑战

就目前国内企业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尚不能成为有效管理和推动"科技专利"发展的手段。我国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还仅仅是初创阶段,还不能利用网络有效开创新的专利,还不能通过网络有效利用别人的专利发展自己,还不能利用电子商务的各项新技术建立起行业的"专利网络"。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产权战略无措施。在我国,设置专门知识产权部门、安排专职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企业是非常少的。而且企业不注重自身智力劳动成果的保护,有发明不申请专利保护,不知道创造与积累无形资产。

(2)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特别是涉及高新技术领域专利标准严重缺乏。2003年,江苏省新增内资出口企业3034家,相当于全省历年内资进出口企业总数的3/4,但其中2701家私营企业的出口总额只有30亿美元,平均每家只有110万美元,而且绝大部分出口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核心专利、关键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内申请不到国外申请的25%。

(3)专业专职人员缺乏。美国的IBM公司仅专利工程师就有500余人,德国西门子公司在为知识产权服务的工作人员达1500人。而我国配备专职人员管理知识产权事务的企业所占比例较低,没有任何配备的企业仍占不低的比重。(4)资金投入少。我国企业一直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不愿在核心技术领域投资,进行自主研发,更没有及时地将技术专利化、将专利标准化、将标准许可化。从研发投入上说,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上的投入,一般在GDP的3%~5%以上,一些中等水平的国家也在2%以上,而2001年我国用于研发的投入仅占GDP的1%,仅相当于西门子一家公司用于研发新产品的高新技术上的投入。

(5)政府工作滞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性较差,专利侵权诉讼时间过长,已经严重损害了企业申请专利的信心。一部分企业已经不敢申报专利,而采用技术秘密方式加以封锁保护。

4结合实际情况,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建立以知识产权管理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实施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知识产权战略,这是入世后国内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电子商务无疑为建立这种模式提供了最现代化手段。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应该从五个方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知识产权意识战略。企业要设有知识产权部门,负责收集在全球范围内与企业有关的情报和信息,及时了解整个行业中发生的变化、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等,以帮助企业负责人做出正确的决策。政府要有创建有利于加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制度环境意识,通过扩大工业企业的对外经营自,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要加强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2)知识产权创新战略。①专利创新策略。企业要加强自主专利的研究,大幅度提高我国拥有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增加专利研究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原始创新的力度,并在取得研究成果后,及时申请海内外知识产权;②标准策略。专利标准,在世贸组织规则中对我国企业影响是最大的。专利标准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利用世贸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多边协议与协定中允许的保护措施,大力保卫企业贸易,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护我国的知识产权;加大打假力度,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要尽快进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商业秘密保护,防止被跨国公司抢先注册专利、知名商标、窃取商业秘密。

(4)知识产权应用战略。包括:企业合作,组成战略联盟;善于将无形资产转化成资本;跨国申请专利;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并举,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5)知识产权人才战略。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对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关系重大。应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步伐。企业要培养知识产权创造人才,让更多的发明创造者能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来促进创新,增强创新能力。此外要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以促进知识产权制度的实施,增强企业的科学决策意识。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关键是知识产权人才。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公平合理、有效运行的激励机制来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技术研究能力和经济实力,结合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灵活地、主动地、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同时,无论是选择哪种战略,企业都应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管理工作、经营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战略的保障体系,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从而形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最终促进我国社会科技、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东.企业电子商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祝晓莲.美日两国知识产权战略比较与启示[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2(4)

3朱怀国,钟娟.企业知识产权战略[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篇9

【关键词】知识产权 新兴产业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a】A

当前在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战略性转变的双重压力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切实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是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经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谁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就意味着谁抢占了新一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知识产权是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科技创新和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资源消耗量较少、长远效益好、发展潜力较大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网络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微电子和光电子等产业。这些产业代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对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成为现今世界各国在新一轮科技与经济发展中争相抢占的制高点。在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时,知识产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生产要素和创造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科技创新,谁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就意味着谁抢占了新一轮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知识产权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的内在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最终又必定会回归到知识产权的竞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没有知识产权作为内在核心驱动要素的情况下,是不会有任何发展机会的。因此,知识产权不仅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它可以通过打造外在舆论支持,对一些侵权仿冒者进行惩罚,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技术不被不法分子所用,从而形成产权立公道、产权入人心的良好局面。

知识产权是保护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武器。自主知识产权一般指的是在本国疆域内由本国公民、企业法人或者非法人机构对其自主研发、生产的“知识性产品”拥有的权利,它赋予了产权持有人阶段性的社会市场的垄断权力,保障其在研发阶段的大量投入能够取得应有的效益。特别是针对于专攻技术突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知识产权是保护其健康发展的一大武器。在研发初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必须保证每一件产品必有其专利,每一专利必须研发成产品。新兴的技术产品生产出来,投放市场后,在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其他商家也会竞相仿制,这时候知识产权设置的“技术专利壁垒”就会依据法律条例阻止仿冒者,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的产品和市场,从而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知识产权有利于组建产、学、研三者相结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企业、科研院校建设产权明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联盟。

构建国家层面、产业层面的知识产权体系,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谋划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助推战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近些年,我国有许多企业因为忽视知识产权而在不经意间就侵犯他人专利权,以至于支付高额赔偿。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国家在宏观层面知识产权战略的相对不到位有一定关系。对此,我国应制定相关的知识产权助推战略。一方面,我国需要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的知识权益,并针对当前国内外对知识产权的竞争状态提出国际公约。相关领域专家也应根据不同的企业机构的产业特征、形态、需求,制定出适应不同产业的知识产权的制度、政策,完善产、学、研三者合作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鼓励优秀企业开展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政府也可以设立专门的产学研管理机构,方便信息沟通和交往,并且需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合作风险测评转化体系,最大程度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规避风险。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应该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措施需要科研单位、企业、专业机构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构建产业层面的知识产权助推创新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科技创新不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且是申请知识产权的前提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大多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很多重大技术还依赖国外引进。因此,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知识产权的助推创新体系,已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首先,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不定期检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专利创新与申报工作,来保障企业或法人在遭遇外国知识产权陷阱时,能够有专门机构来引导其跳出知识产权侵犯的怪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其次,还应该大力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严格把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进出口,遵守国际化的知识产权规则,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我们处理好创新和引进之间的量与度,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内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的合作优势,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最后,需要以市场为发展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培育和发展一批以知识产权、科学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激励、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由“制造型”向“知识型”转型。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积累,从而推动专利技术标准化、商品化、产业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强化企业层面对知识产权的掌握和运用,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

企业是知识产权助推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最基本的构成主体。强化对知识产权的掌握和运用,展开专利布局并加大研发投入是企业当前唯一的战略选择。第一,企业需要提升对知识产权的掌握和运用,大力提高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使专利权商品化、产业化,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正常运转。第二,企业应该鼓励和引导科技研发人员开发新的技术,成为某些领域的拓荒者,并且重视企业专利的谋划和申请,避免后期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第三,把握好技术的研发方向,重点挖掘有可能会产生专利的技术领域,重点开垦未被人发现过的处女地,将研发方向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第四,企业应该加大专利分析与布局力度,把中国内外专利申请量、专利被引用状况,以及跨国企业专利布局情况调查清楚,从而结合自身的企业优势、技术基础有的放矢地开展研发与专利申请工作,扩展企业专利布局,力求挖掘最有可能突破的科学技术领域,从而壮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五,对于企业内部已经具备的知识产权进行二次创新,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当前,尽管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因而,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就必须建立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切实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从而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腾飞。

(作者为成都文理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院长、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莫守忠:《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创新能力评估》,《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②莫守忠、王曦等:《发达国家运用知识产权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篇10

论文关键词: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内容提要: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资源。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产权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即在生产、经营与管理中运用知识产权策略与手段,成为企业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谋求最佳经济效益的法宝。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工作中,知识产权战略对实现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运用依托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作保障。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利用知识产权资源的主战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如何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企业经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涉及到十分复杂的各方面问题,如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现行法律规范、国内市场和国际环境等。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注意到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产权资源在企业优化配置、企业发展这一“舞台”上,将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际上,在20世纪后半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资源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所作的贡献是在大幅度提高的。这在发达国家表现尤为明显。有资料统计,美国、日本、德国知识产权资源在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已达70%以上。我们还应该看到,知识产权资源在一个国家中的优化配置、有效利用,与这个国家实施富有成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西方国家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特别注重开发、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全方位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面对新世纪的到来,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已将如何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资源作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更重要的源泉,作为研究和决策的重头戏。 我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知识产权立法、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飞速发展无疑给知识产权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研究方面可谓硕果累累,这些成果涉及知识产权立法、执法、管理、保护、利用等,对于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些研究对知识产权战略运用,特别是对企业这一知识产权运用的极重要主体如何策略性地利用知识产权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的研究却很匮乏。企业界、经济界人士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倒是在加强,这是令人振奋的。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和知识产权战略运用上仍然感到十分生疏。这种局面如不逐步改变,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我国的许多企业将难以在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立足。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就成为我国知识产权研究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二、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 (一)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概念 在涉猎“知识产权战略”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战略”这一概念有个基本认识。“战略”一词最初源于军事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扩大,并广泛地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国外一些著名学者认为,国家战略是在平时和战时,组织使用该国政治、经济和心理上的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我国《辞海》对“战略”一词所下的定义则是:战略是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我们可以对战略归纳出以下几点认识:第一,战略涉及的是带有全局性的、影响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第二,战略具有系统结构,它包括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方案、政策法律、动态调节机制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战略思想属于观念范畴,是形成战略的前提,也是决定战略的总方针;战略目标是沿着战略思想所指引的方向应实现的要求,它应建立在对客观形势的分析判断上,应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战略方案是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方案、手段,包括实施战略的策略、战略步骤、战略重点等;政策和法律既是保证战略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条件,也是保证战略目标实施的基础;动态调节机制体现的则是战略实施的灵活性,即战略各要素应针对不同情况的变异表现出一定的可调节性。 第三,战略本身具有层次性。宏观方面的战略和微观方面的战略又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细分。 从战略的共性出发,结合知识产权的特点,笔者认为知识产权战略可定 义为: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充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并遏制竞争对手,谋求最佳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整体性筹划和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与手段。就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而言,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谋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策略与手段。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特点 1.法律性。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依托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这包括两个方面:(1)它具有依法确认的特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每一步利用都必须置于法律规范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的制约下,法律规范是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行为规则;(2)法律规范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律规范对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又具有可靠的保障作用。可以说,企业知识产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是有效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和知识产权战略性运用的共同结果,两者缺一不可。 2.保密性。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直接相关,实际上也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经济和科技情报分析、市场预测、新产品动向,以及经营者在某一阶段的经营战略意图,如果被企业竞争对手掌握,将对自己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这些涉及带有商业秘密性质的内容宜加以保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因之具有保密性的特点。 3.时间性和地域性。 这一特点是由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地域性特点所决定的。以时间性而论,与某一知识产权战略相应的知识产权期限届满或因故提前终止,相关的知识产权战略就应及时调整。就地域性而论,企业在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时应考虑到知识产权的权利产生地。这一点对于企业实施国际知识产权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是极端重要的。近些年来我国许多著名品牌在国外屡遭“抢注”,蒙受巨大损失,就是一个反面例子。 4.整体上的非独立性。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属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其目标的实施与企业其他战略往往是相互包含、相互交错的,单纯地运用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的商标战略为例,它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广告宣传战略、市场竞争战略、企业形象战略紧密相关。不过,整体上的非独立性并不排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相对独立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跨法律、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当然其立足点还是法律和经济两方面。我国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处于宏观层面,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微观层面的研究则尚未深入;即使是在宏观层面上,许多问题的研究仍是空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1.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理论;2.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3.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其他发展战略的关系;4.企业知识产权资源在企业经济中如何实现优化配置;5.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类型和具体的实施策略;6.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7.不同类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8.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法律保障问题;9.发达国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逐步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的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实体。其实这正是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因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就是产权明晰,除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外,企业享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 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一个目标,同时,现代企业制度也必然要求企业重视知识产权这一无形的财产权的作用。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权是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是决定一个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二)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实现企业产权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应有之义。在这两个方 面,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推行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看,产权安排属于制度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产权是“授予特定个人某种‘权威’的方法,利用这种权威可以从不被禁止的使用方式中,选择任意一种对特定物品的使用方式。”知识产权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权,在经济学上则表现为一种经济资源,在企业中还表现为一种经营资源。知识产权在企业产权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上升。经济学家测算,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值,在20世纪初只占5%~20%,到世纪中叶后升至50%,以后更快速上升到60%~80%,以至80%以上.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进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的“新增长理论”即指出,在信息时代,生产不仅是资本和劳动两大要素组成,科技业已成为组成生产的第三大要素。可以说,随着商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当前世界正由物化商品向非物化商品发展。作为重要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资源如何优化配置,就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从经济发展意义上说,所谓资源,是指对产出创造具备有效增长功能的各种投入的集合,但这些投入必须为创造产出的投资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所能选择。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和表现形式,资源配置(或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企业知识产权资源的优化配置则属于微观经济范畴,它是企业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对投入的知识产权资源与其他各投入要素的有机组合。知识产权资源本身的投入,不仅是企业经济资源存量增加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企业各种经济资源和投入要素的有机组合,促使企业资源发挥出最佳整体效用。 知识产权资源在促进企业经济增长、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作用,与企业产权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协同进行的。这主要表现在创造各名牌产品上。名牌产品不仅是企业分化组合的主导因素,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创名牌产品正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名牌产品是企业长期经营的结果,其背后意味着企业有着良好的信誉、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名牌产品企业容易通过合并、兼并、联营、控股等多种形式建立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现代企业集团。在实现资产重组过程中,低效率资源被以各种方式步入效率高、科技实力强的企业,社会新的投资也逐渐向名牌优势企业集中,这样就实现了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也是我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目标。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即提出了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大课题,它是在我国经济进入工业化中期,市场竞争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动力的形势下提出的。 就企业而言,集约型经济表现为企业的集约经营,即用少量的投入得到同量的产出,或者用同样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生产的增加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而不是活劳动和物质投入的增加。企业集约经营的结果是形成产品开发与研究、产品生产与市场营销的规模经济,以低成本优势和产品高附加值利润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丰厚回报。 企业集约经营是当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从本质上讲,企业集约经营是以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为基础的。在当代,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取代劳动力和资本成为首要因素。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涉及到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等重大问题,而这些因素都与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内在联系。仅以商标战略,特别是创立驰名商标战略加以剖析,即可见一斑。 商标,就其形式而言,是商品的经营者或服务的提供者为区分其他同类商品或服务而使用的带有显著性的标志。就其实质而言,它又是企业信誉、产品质量和对消费者吸引力的综合载体。由于商标权具有专有性,商标从法律性质上讲是企业的一种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的强弱,与商标的知名度成正比, 商标知名度越大,垄断优势越强,拥有该商标的企业越能获得超额利润。例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但由于知名品牌少,产品出口仍以低附加值为特点,产品单价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我国的丝绸服装每年成批出口到美国,尽管质量优良,但如果用自己的商标每件只能卖20美元, 而换上美国的驰名商标,则可卖到300美元。正是由于上述特性,创立驰名商标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为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体现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体现为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则是通过品牌的竞争来实现的。驰名商标由于信誉卓著,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普遍的影响力,它已成为企业的一笔巨大财富。就一个国家而言,它又是民族工业的象征和经济实力的体现。而驰名商标实际上又是企业长期集约经营的结果,驰名商标的良好效用则正是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反映。毋庸指出,企业驰名商标的出现既是企业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企业坚持实施商标战略的结果。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企业市场竞争归结为品牌的竞争,品牌竞争则是以质量和技术为基础的。驰名商标商品意味着优良的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创立驰名商标的先决条件,只有在追求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才能创立驰名商标,而产品质量的提高归根到底是企业技术创新和进步。因此,企业驰名商标战略的实施不是孤立的,它应与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专利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由此可以进一步看出,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也是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就我国企业现状而论,集约型经营尚未实现。许多企业由于忽视技术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方面的运用,许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原材料消耗大、效益低。这种状况只有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进步运行机制、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的策略性运用等才能改变。 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法律保障 如上所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具有法律性特征。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是保障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一个现代化的公平的专利制度,通过对发明人及其物质利益的承认,鼓励发明和革新活动,为专利权人提供一种安全的技术保护方法,并为这种活动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一个有效的商标制度,对一个国家来说,能改善国内的商业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为接受先进技术作准备.具体而言,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其一,能够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充分的保护,使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行按预期目标推进。 其二,促使企业重视运用知识产权资源发展自己。一般地说,一个国家知识产权法制健全的程度与该国企业重视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程度是紧密相联的。在一个知识产权保护十分不力的国家,企业即使有再好的知识产权战略思想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三,吸引国外企业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并且积极有效地推进其知识产权战略。随着我国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外国许多大企业和名牌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它们不仅输出产品和资本,更重要的是通过输出品牌、申请专利欲占领、控制我国市场。目前我国许多技术领域与市场分别被外国企业专利和商标所覆盖,形势相当严峻。这暴露了我国许多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知识产权战略运用上的种种问题。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创造性的智力劳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被公认为是用以促进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也是进行国际间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的工具。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也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近些年来,日益完备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名牌战略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像海尔、长虹、康佳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就是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而迅速成长起来的。知识产权制度对于企业的巨大作用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所认识。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仅从企业发展角度看,我国知识产权现行法律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这里不妨以专利法、商标法为例略加剖析。 我国《专利法》经1992年修改后至今已8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朝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推进,以及国际专利制度的迅猛发展,专利法中若干不适应性已逐渐暴露。与企业有重要关系的如专利诉讼中无效宣告请求的适用对企业的长期困扰、发明专利申请审批期限的不确定、职务发明界定的不合理性以及实用新型审查制存在的问题都有待完善。鉴于此,2000年8月《专利法》第二次修订案通过,新的《专利法》于2001年7月1日施行。 我国《商标法》在1993年也经历了一次修改。应当说,这部法律与企业关系更为密切。因为商标使用的主体是企业。该法随着当今形势的变化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注册公告中的异议 制度,会使绝大多数企业申请注册的商标向后推延三个月。商标法缺乏对驰名商标、联合商标、防御商标的规定,对服务商标的规定也过于笼统。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修改商标法时加以完善,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开展商标工作,实施名牌战略。 五、研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意义 从国外来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像日本、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十分注重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运用,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日本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和运用上最为成功,它在“二战”废墟上短短几十年内即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形成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仅以专利战略为例,日本书刊涉及到这方面的远比其他国家要多。如1973年日本出版《美国企业的专利·技术战略》,1974年特许厅出版《欧洲企业的专利·技术战略》,发行《专利战略实用手册》(科普型)。 相比之下,我国对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迅猛发展是很不相适应的。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飞速发展,以及发达国家许多大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不断占领和控制我国市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滞后性日渐暴露。针对现实情况,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专利战略研究制定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旨在促进企业等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主体从战略高度有效地运用专利权、专利信息,积极适应专利制度等法律制度保护下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使我国的专利战略研究、运用和管理方面有一个大的发展。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就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而言,提出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这一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是一个边缘性的交叉课题,它既是知识产权研究方面的一个纵深发展,也是当前我国企业改革理论的一部分。因此,这一研究无论是在丰富和发展知识产权法学学科还是在企业改革理论上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产权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方面都具有紧密的联系。基于此,研究这一问题是适应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是进一步深化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有利于企业重视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有资料统计,近2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占72%,技术进步占28%.而现代社会商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越来越高。研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我国企业迅速赶上这一发展趋势。 (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有利于充分保护知识产权,防止和控制企业无形资产流失。近些年来,我国企业无形资产流失十分严重,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凡是无形资产流失十分严重的企业,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知识产权战略运用都是十分低下的。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促使企业珍惜和运用知识产权开拓市场。 (五)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有利于促使企业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确保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知识产权是一种垄断权,实现公平竞争也是知识产权制度追求的目标之一。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外部环境因素。研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利于促使企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使企业生产要素依市场化原则合理流动,获得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 (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是全面振兴我国国有企业,创国际知名品牌,增强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近些年来,由于经济体制不顺等多种原因,我国国有企业大多陷于困境。在国际上知名品牌如凤毛麟角,国际竞争力不强。而与此相反的是,西方国家的大公司企业不断以知识产权作为开路先锋,占领我国技术和产品市场。它们向中国实施投资战略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想方设法除掉我国同类产品有竞争力的商标。在这种情势下,加强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确立和维护我国企业品牌优势,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就显得更加重要。 注释: 陈昌柏。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8. 孙小礼。“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现实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 尚鸣,静雁。以名牌产品为支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J]·管理世界,1995:(5)。 俞兴保。知识产权及其价值评估[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6~8. 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40~41. 陈安祥。创驰名商标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J]·商标通迅,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