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主题报告十篇

时间:2024-01-19 17:51:15

乡村振兴主题报告

乡村振兴主题报告篇1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今天,我围绕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为大家作个辅导报告,也是一次党课,更是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在所作的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那么我们如何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呢我想,针对我们同富村而言,当前重要的是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要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目的就在种出好的产品。党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要使种植结构科学化、现代化。首先,要顺应市场规律。今后种什么品种,农民朋友要先考虑市场需求,市场急需什么,大家就种什么。要研究市场经济,研究市场规律,改变靠天吃饭的境遇。其次,要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要推进“三减”进程,也就是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要带领群众按照市场需求,多种植无公害、高质量的农产品,转变靠农药化肥砸产量的观念。这几年的粮食市场证明,产量高农民的收入不一定高,重要的还是看品质,要鼓励大家精耕细作,多种植绿色无污染的农作物,提高市场竞争力,卖上好价钱,鼓起钱袋子。要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我们的产品,引导农民群众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途径。比如,xx。第三,要用好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一定要重视品牌效应,真正认识到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就卖不出让人满意的好价格,农民增加收入就有难度。品牌意识必须树立,这种思想不能断,要致力于培树品牌。比如,xx。二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就给广大农民群众吃了“定心丸”。农民最关心的土地,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金饭碗。的一席话,告诉农民朋友,土地这个饭碗还是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那我们就要认真做好土地文章。要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转变观念,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把剩余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虽然我们是农民,但是不一定非得自己去种地,咱们可以把土地流转给种田能手和种田大户,流转给真正懂经营,懂技术的农村“土专家”“田秀才”,这样才能不断增加覆盖在土地上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种植的科学化水平,提高产量,保证土地高效率利用。那么土地流转了我们农民做些什么呢可以搞其他产业,这样把地承包出去,我们可以获取土地承包红利,还能通过外出务工创业增加收入,再加上国家好的政策,“两免一补”这些补贴,咱们就富了,增收的途径就宽了。通过土地流转,搞合作经营,让村民加入到合作社中,获取分红,如果是村集体带头干、领着干,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这是个一举多得的事情。比如,xx。三要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报告将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要求概括凝练为二十个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其中“生态宜居”是基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已经写入了党章,说明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建成山青水绿、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才更有吸引力、农民才更有归属感、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要认清,现阶段主要的优势,xxxxxx。

二、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报告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关于精准扶贫工作,大家都很辛苦,同富村驻村工作队是省派工作队,大家都克服很多困难,能够呆得住、沉得下、接地气,能够在村里和老百姓经常在一起,打成一片,帮扶单位和镇村干部都付出了很多辛苦,可以说只要群众有需求,大家就都能及时把党的政策宣传到位,也能及时进行沟通,解决问题,成效很明显。前段时间我们抓精准扶贫主要是精准识别、宣传政策、完善档案,应该说做的很到位,该纳入的纳入,该退出的退出。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不能单纯的从生产生活方面进行帮助,不能够单纯的“输血”,帮钱帮物确实解决了问题,但是根上问题还没能解决,我们还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要求,积极地谋划产业,让贫困户都能够依附在产业上,都能够有固定的收入。一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党的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可以说,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在扶志方面,要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帮联干部和乡村党员作用,加大农村致富典型的培养,通过典型引路,找准脱贫产业路径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打消顾虑,树观念、开思路、增信心,实现从“他扶”到“自立”的转变;在扶智方面,要对有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员免费培训全覆盖,彻底改变缺技能而脱不了贫的困窘。同时,针对现在有的贫困户出现了攀比逐利心理,大家要带着感情、耐住性子做好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政策宣传工作,让群众理解支持,让政策顺利实施。二要抓实产业扶贫落地见效。党的报告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现在看靠政策兜底是兜不住的,仅有政策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产业方面多做功课,从增强“造血”功能入手,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比如,xxxxx。在此基础之上,要建立好扶贫产业和贫困群众利益分配机制,让贫困群众利益有保障。同时,也要利用扶贫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要抓好分类施策扶贫。党的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此,我们要针对贫困户的实际分类施策,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多关心贫困群众的冷暖,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生活质量确实有提升。就拿咱们同富村来说,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的群众,在保证他们能够享受各级政策基础上,还要为他们研究一些帮扶措施,让他们更有保障。耕地少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咱们就要积极帮助他们找工作,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尽快脱贫。四要抓强驻村扶贫工作。党的报告指出,“坚持大扶贫格局。”可以说,驻村工作队是扶贫工作大格局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比如,xxxx。驻村工作队还要做好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驻村工作队队长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抓好党建是本职工作。要注意从农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建强基层党组织,当好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带头组织村党支部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真正让村党支部强起来,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乡村振兴主题报告篇2

尊敬的黄振书记、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群儒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羊国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报告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是省委书记亲自批示在全省推动的。我们和舍镇委、镇政府召开本次动员大会,充分体现了镇委镇政府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作为群儒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本人坚决拥护镇委镇政府的这项决策部署,同时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为保证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代表群儒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表态如下:

一、统一思想,戮力同心,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做好统一行动。

“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工作队将团结在镇委、镇政府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镇委镇政府、村两委、村小组,团结带领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十抓十好”各项工作。第一,我本人将认真学习关于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实施意见,吃透精神实质,明确目标导向,传达各位队员,以统一队员思想。第二,我们将定时召开工作队例会,认真学习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文件,提高队员对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工作的认识,增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把乡村振兴工作细化到每名队员头上,把责任落实到队员身上,确保每一名队员尽心、尽力、尽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第三,我们将利用村党支部例会、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以及村委例会等会议,团结村两委、村小组共同学习乡村振兴工作的文件精神,研究讨论群儒村目前突出问题,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推动中央和省委有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在群儒村落地见效。

二、认真调研,了解实情,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理顺工作思路。

要根据各项工作的要求,立足镇情村情,因地制宜,科学创新,注重实效,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二十个字的总要求,把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把工作的着力点落脚到工程项目的推进落实上,推动我们群儒村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第一,工作队将制定调研方案,理顺十抓十好的各项工作,推进调研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拿到第一手真实资料做充分准备。第二,在实施调研过程中,我们将重点调查村里的突出问题,将棘手问题解决掉,“打得一拳开”,后面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第三,我们会重视听取民意,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时刻放在心上,记在本上,一切从群众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一套符合群儒村的可持续发展方案来。

三、着力紧抓基层基础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力保障。

党的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休制机制和政策休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此,我们将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健全培训制度,增加培训投入,积极开展科技普及和科技培训,通过典型带动、科学示范,让农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增强其科技意识,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第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充分发挥宣传文化站的作用,定期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举办群众文艺晚合、组织舞狮、腰鼓等文艺演出;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资的示范引领作用,拓展和构建乡村文明新风尚,将文明乡风培育融入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第三,进一步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各村联动、全民参与、综合整治为原则。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方式,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清理三堆、清残垣(yuan)断壁和路险、清庭院、拆除违章建筑,切实抓好保化、硬化、美化、改水、改圈、改灶、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规民约,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第四,进一步搞好基屋组织建设。强化党建示范点建设,搭建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建立党员之家。以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乡村振兴为重点,抓好村干部特别是新进来的“村两委”成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农村干部队伍的履职能力,切实转变镇村干部作风,为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总之,今后我们工作队,将在镇委镇政府领导和指导下,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各村组长以及广大群众,以“十抓十好”为中心重点工作去推进落实。我相信,在我们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地努力奋斗下,群儒将迎来美好明天,群儒的群众一定会越来越富裕、安康、幸福!

乡村振兴主题报告篇3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农问题;人力资源投资;社会主义矛盾

虽然已经步入了工业化阶段,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还是一个未来问题,更是新中国自成立到现在一直努力的目标。党的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可谓是顺势而为,“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忽视农村、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忽视农民”[1]。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潜力得到了激发,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指日可待。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意义

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科教文化生活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实施乡村战略对于新农村建设意义非凡,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1.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举措党的十九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背景和趋势提出的战略构想,对于当前解决主要矛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稳定,基本上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人们的需要不再仅限于物质水平。对于处在农村地区的农民来讲,已经过了物质紧缺的时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需要已经由物质需要转换为对文化、生态、法治等方面的需要。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振兴乡村经济,更要振兴乡村文化、法治等,两者缺一不可。众所周知,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镇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农村发展速度,城乡之间存在的差距问题,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社会公平缺位的一种体现。我国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差距也较大。乡村战略的提出,对于振兴农村发展,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是无疑是一项重要措施。2.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召开后,各地积极响应和学习其精神,召开动员会、宣讲会、各级领导班子下乡调查等,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党和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振兴提高到战略层面,原因之一是乡村振兴关系我国农民的民生问题。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乡村稳定,国家才长治久安,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两个一百年”目标中,第一个“一百年”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正在处于全面建成社会的决胜时期,建成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近年来的夙愿。小康社会在于“全面”,不仅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农村的农民生活水平也到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我国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慢慢地步入小康生活水平,而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离小康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举措,对于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振兴战略促使我国农民过上幸福的日子,我们的国家经济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也就说,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一定要准确全面认清我国目前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只有这样,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以下从四个方面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阐述:1.资源富足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从总量来说是富足的,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巨大的耕地面积,需要较多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需要过着依靠土地吃饭的生活。一方面,虽然我国耕地面积较大,但农业人口较多。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农村人口为5.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数量的42.65%。[3]由此人均耕地面积就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意味着一定量的土地情况下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去从事农业生产,农村的劳动力就会出现闲置。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农业生产效率相比传统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较少的人就能办较多的事,这将一部分农民从土地解放出来。2.受教育程度较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从总量来说较为富足,但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国家统计局2016年的相关数据表明,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3.2%,初中文化程度占59.4%,高中文化程度占17%,大专及以上占9.4%。[4]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农村人力资源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准。农村地处偏远地区,交通较为闭塞,尤其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村人口,一辈子几乎没有走出过大山。虽然偏远农村也有农村教师,往往这些教师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学识、见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一个先天性的因素影响着农村人力资源的受教育程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即农村的生存环境与大城市相比是天壤之别,工资待遇也远远低于大城市的工资水平,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怀揣着去大城市的梦想,而不愿意留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农村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匮乏,即使有部分大学生励志扎根农村,这也仅是极少数,依然改变不了农村教育资源落后的现状。以上两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导致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较低。3.农业生产技能缺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依靠人口取得的“红利”确实可观,人多力量大的观念深入人心。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依靠人口数量是无法获得经济飞跃发展的,必须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才能立足于经济发展的不败之地。截止今天,我国的农业生产仍然受传统农业技术的深刻影响。一些农村依旧是粗放式的农业耕作方式,缺乏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加之农村地区又缺乏农业技术培训类的学校,无法给农村人力资源一个良好的学习农生产技能环境。农村人的思想观念受到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他们送孩子读书就是为了高考,通过高考这条唯一的出路走出农村。对于辍学的孩子,家长并没有把他们送到职业技术类的学校接受教育。因此,农村人力资源接受的农业技能培训不足,农业生产技术得不到提高,进而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绊脚石。4.精神文化生活贫瘠我国农村劳动力不仅在教育、农业技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精神文化生活贫瘠。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农村,受传统封建思想观念影响根深蒂固,例如“养儿防老”“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等等,这些思想束缚着农村劳动力的思想。他们对于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优秀传统文化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甚至对于政府宣传的主流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比较冷漠。再者,农民长期被土地束缚着,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物质条件去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共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没有专门为农民提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设施。而在城镇社区,有为居民提供娱乐、健身的活动城所。例如,居民跳广场舞的场地、健身活动室、各种文化艺术节活动等。农民除了在土地上劳动,没有条件享受到这样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劳动力精神文化生活贫瘠无可厚非。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投资的路径

1.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机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总量丰富,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只是在量占有优势,而在质上处于劣势。我国目前还未形成有效健全的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农村人力资源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的管理机制处于缺位状态。只有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机制去,才能使农村劳动力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具有开拓创新的观念、自身综合文化素质较高、有新能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能力、特色农业能力等。新型农民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管理机制主要做到:一是政府要注重对农民的培养,培养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二是农民自身的角度,要鼓励农民树立把农业作为终身职业的信念,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农业继承人。培育新型农民不仅解决了农村中的土地由“谁来种”的问题,还能解决“如何种地”的技术问题。2.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国民大计在于教育,科教才能兴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抓起,其是造福后代的长远之计,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质量具有推动作用。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是客观存在且棘手的现象,多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交错导致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政府、社会、个人等三个层面要积极合作、多重并举,大力发展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一是政府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力度,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在公共财政支出中逐步加大财政支出,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建设。同时政府还应该设立基金会,针对一些因教育致贫的家庭,要给予助学金支持,让农村的孩子都有平等享受受教育的机会。二是企业不仅承担着经济发展的责任,还有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通过政府牵头,企业把投资转向民生这一块,投资农村基础教育,兴办学校,为农村基础教育贡献出自身的力量。三是作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立志到边远的地方去,立志到农村去,去支援农村的基础教育建设,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只有抓好教育工作,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才会有所提高,乡村振兴战略中教育才能振兴。3.加强农业相关技能培训目前,我国农业产品发展仍以中低端为主要趋势,大部分农村以粗放式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农业耕作还未形成产业化、精细化的耕作方式。农民掌握的农业技能还是传统的耕作技能,缺乏现代的农业生产技能。简而言之,增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让农民掌握一计之长,对于提高劳动力生产要素意义非凡。首先,政府应作为投资主体,把投资相关农业技术类的学校提上日程,进行高校分类的改革,把农业类的学校与综合类的高效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凸显出农业类的学校的重要性。其次,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要重视农业的发展,不能把农民看作是一份代表身份低贱的职业,农业生产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农民同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角色,要把农业产品的种植从中低端向高端迈进。农村劳动力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以积极的热情投身到农业生产中,积极参加农业技能培训,进而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4.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城乡之间的精神文化建设差距较大,尤其是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贫瘠。精神文化生活是衡量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只有拥有阳光的心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才能够更加反作用于农民积极进行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做到:第一,党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意识形态力度,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风”和“家训”。要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更加增强。同时,除了意识形态的宣扬和灌输外,还应该加大科学思想宣传,解放农村人的传统思想。农村中很多农民相信迷信,比如,通过占卜等来预测未来的事情,把希望寄托在祭拜神灵上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让农民相信通过勤劳可致富。第二,要加大农村娱乐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在农村兴建小型的广场,农民在闲暇时可以进行娱乐活动;兴建健身设施,为农民提供健身的场所。做到在农闲的时候,能够有时间和场地让农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乡村振兴关系着亿万农民的福祉,更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性”。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人,其关键在于人才的振兴。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实施的质量。报告中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因此,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的开发,这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其艰巨性,这样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8(1):6.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18).

乡村振兴主题报告篇4

【关键词】乡村儿童;美育;创新课程

一、新时代振兴乡村儿童美育的战略意义

党的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初心、灵魂和方向,以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铸魂工程。然而,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乡村文化面临着资源流失、“空心化”的价值困境,乡村文化的“失落”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对文化的渴望与需求。在此现实境遇之中,大力发展乡村儿童美育,促进乡村美育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第一,促进乡村儿童本真发展。囿于传统价值理念的思维桎梏,我国中小学教育进程之中普遍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而对美术、音乐这种所谓的副科则置之不理,这种情况在乡村学校尤甚。此种价值理念的异化衍生,严重阻碍学生素质的全面、本真发展。“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在反思传统“分数至上”价值理念的基础之上,在乡村学校大力推进美育课程的创新实施,其在促进学生美育素养提升的同时,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第二,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目前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具体来看,城市的学校美育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在教学资源等方面,均是乡村美育无法比拟的。由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开发的“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以“爱”之名,以美术教育为载体,运用先进的课程理念建构课程体系,通过培养新乡村美术教师,提高乡村学生的美术素养。它的实施与推广,对于振兴乡村儿童美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振兴乡村儿童美育的实践困境

(一)应试主义理念盛行致使乡村美育缺失立足点

在传统功利主义、应试主义价值理念的影响与制约之下,学校举全校之力发展与“应试”相关的教学科目,是以将多数教学资源仍集中到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科”,而忽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课程的发展。此即造成美术课程被所谓的“主科”大量侵占甚至取消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学校也是对此种现象司空见惯、置之不理。此种重应试轻素养、重形式轻内容价值理念的异化衍生,造成乡村美育缺乏基本的立足之地,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二)职业地位致使乡村美育教师队伍缺乏着力点

美术教师的稀缺是乡村学校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2016年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颁布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师资状况分析报告》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有美育教师占全部专任教师总数比例达6.5%,但美育课程的课时量应占全部总课时的9%至11%。若要满足最低标准开课目标的需求,全国尚缺美育教师45566名,美育师资的绝对缺额主要分布在乡村学校,占了83.4%。之所以缺口如此巨大,究其原因,是因为乡村美育教师的职业地位相对较低,从而造成乡村美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受限。

(三)办学条件致使乡村美育教学资源缺乏突破点

教育资源匮乏且不平衡是乡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应试主义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盛行,致使多数学校将并不充裕的教学资源投入到所谓的主科课程之中。在此境遇之中,乡村学校很难再将教育资源投入到美术教育之中。此即造成乡村学校很难设置专门的美术教室。同时,教学教具和绘画材料时常面临短缺的困境。此种境况的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乡村美育的长足发展。

三、新时代振兴乡村儿童美育的实践探索

“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是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组织专家研发而成的创意公益活动课程方案。“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以“爱的启蒙”儿童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为核心内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6-15岁儿童,优先关注教育资源匮乏群体,尤其是乡村儿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美术模块课程。该课程由“我爱生命”“我爱家园”“我爱生活”“我爱梦想”四大主题共十六个单元构成,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水平分为初、中、高三个课程阶段,对应和涵盖整个小学阶段(见图1)。该课程方案力求通过美术学科教学手段,以主题式教学为特色,以美育工作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侧重儿童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心灵教育。培养具有积极情感、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的新时代接班人。为充分落实国家政策,促进乡村儿童美育发展,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积极探索落实国家美育战略的实施方案,策划与运营“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实践公益项目。具体来看,基金会积极为项目合作学校无偿提供创新活动方案,提升乡村美育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与创新性。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解艺术、接触艺术与学习艺术的机会。通过美术教育的载体,促进乡村儿童美育的发展。例如,自2018年起,基金会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教育和体育局合作,在区内5所乡村小学引进“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活动,进行试点教学。同时,基金会还为这5所小学建设艺术教室、培训美术教师。通过双管齐下,提升乡村学校艺术教育的软、硬件条件。另外,基金会还配合乡村美育以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基金会为试点学校举办“艺术之旅”“艺术家进校园”等主题艺术活动,引领学生接触最经典的绘画、舞蹈、音乐、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截止目前,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在河北省保定市、四川省成都市等地进行的乡村美育公益活动,累计受益学生人数已经达1,600人次,并受到了广泛好评。

四、结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积极探索乡村儿童美育教育的新模式,新时代的价值理念开发出“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方案,并在乡村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推广与运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为振兴乡村文化、促进乡村儿童成长、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进路。

参考文献

乡村振兴主题报告篇5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这其中,乡村女性的力量不容忽视。

据2021年5月的《农村女性经济赋能研究报告》,我国目前在乡镇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16-70岁女性约有2.5亿人(不包含离开农村或乡镇到城市打工的流动农村女性),这个数量庞大的女性群体在承担着主要的农业生产和家庭照料工作的同时,也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挑战,如受教育程度低贫困程度高、非农就业需求大但培训资源少、主体意识弱造成家庭地位较男性低等等。

友成基金会副秘书长xx认为,女性人才是乡村振兴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是乡村社区的建设者、乡村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乡村文化的创造者,集合公益影响力,进一步发动乡村女性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xx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妇女工作是深入人心的,公益组织要通过为乡村女性赋能,关注她们的全面发展,给她们提供急需的、有产出的、有效果的、带来改变的项目服务,用创意的形式让社会看到乡村女性向上的力量。我们的愿景就是让每一个乡村妈妈经济自立、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乡村振兴的社会创新力量,共创富足、自信、有爱的美好生活。”

乡村振兴中的“她”力量

乡村女性是知识社会中被“遗忘”却又渴望成长的女性群体。2015年友成基金会启动了乡村女性赋能项目“香橙(乡城)妈妈大学”,搭建了一个集线上课程、线下培训、互助小组、陪伴孵化于一体的乡村妈妈学xxx台,以期通过经济赋能,让更多乡村女性掌握就创业技能,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提升社会参与能力,实现自我改变与全面成长。

来自甘肃临洮县的汪小燕就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作为村里为数不多受过教育的留守妇女,2017年在村妇联做妇女工作之前,她和大部分乡村女性一样,全职照料家庭。丈夫外出务工、工作琐事、家中老人相继离世、儿子“学坏”,长期的家庭压力和无助的情绪让她几近“崩溃”。201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乡村女性赋能项目,迎来了人生转折。

培训的第一节课就是“女性领导力”。“我们女性要大胆地‘往桌前坐’,主动参与对话讨论,勇于表达自我,战胜内心恐惧和不自信,满怀热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项目老师的这番话给了汪小燕极大的触动,从第一次颤抖着在几百人面前发言,到逐渐“觉醒”,看见自己的闪光点和领导力,再到将这份领导力和培训所学的电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带领村民们销售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短短一年时间,汪小燕从“自卑的村姑”蜕变成了“乡村振兴的排头兵”。2020年底,汪小燕竞聘村副支书,全村全票通过。

对此,xx坦言:“我们没想到女性领导力的课程对乡村女性的影响会这么深,甚至以为她们可能听不懂。”实际上,像汪小燕这样在乡村振兴中“崛起”的女性力量还有很多。从事赋能乡村女性事业多年,xx在每一个“觉醒”的乡村女性身上,都看到乡村女性的精神在闪闪发光。

xx告诉记者:“在相伴16000多名乡村妇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更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去帮扶她们,乡村女性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坚强、更努力。她们有创意、也非常渴望改变,她们会主动寻求机会,面对当地的商机,她们比我们更敏锐。一旦通过赋能为乡村女性打开这扇窗户之后,她们做出的成果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每一个我们陪伴过的女性,都经历了很多挫折和不幸,除了家庭的重任,她们的资源也很匮乏,但是她们努力上进、珍惜学习的机会。很多女性每天背着孩子来上课,她们一节课、一个字都不想落下。某种意义上看,乡村女性的精神和中国女排精神很像,我们称之为女性向上的力量。”

集合影响力为乡村女性赋能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女性赋能项目取得了一定成就。据记者了解,仅仅是“香橙妈妈大学”这一个单项,就开展了“贫困地区女性电商就创业培训项目”“让妈妈回家创业”等以电商为主要就创业手段的乡村女性赋能系列项目。截至2020年12月31日,“香橙妈妈大学”在贵州、广西、山东等11个省98个县落地实施,共培训16413名乡村女性学员,其中67%的学员通过电商领域的就业创业改善了经济收入,人均收入增加500-3000元不等。

在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妇女经济赋权项目分析师王青看来,即便在脱贫攻坚阶段已经取得了瞩目成就,农村女性发展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实际上,乡村女性能发挥作用的巨大潜力与其获得的资源并不成正比。xx告诉记者:“相较于大病救助、儿童教育等议题,社会对于乡村女性的关注度较低,为乡村女性提供服务和支持的社会组织极少,所提供的公益资源有限。同时,对于部分企业和县域政府而言,他们可能更关注经济效益,因而忽视了这些体量相对较小但是注重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乡村振兴主题报告篇6

为进一步推动XX委“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经XX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在全XXXXXX两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代表在本选区的农牧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监督作用,最广泛地把XXXX两级人大代表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活动主题

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

三、主要任务

人大代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者和监督者,XXXX人大代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适应新常态,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有效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引导和桥梁作用,让履职之根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

(一)提高站位,带头执行XX委的决策部署。人大代表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引领方向、指导工作。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依法办事,确保XX委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开展“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要把党的领导摆在首位,无论是开展代表活动,还是开展监督工作,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听取党委的意见,确保在政治上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安排上,突出大局意识,自觉贯彻党委意图,统筹安排人大监督、代表工作等各项重要活动,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部署上合拍。

(二)强化学习,带头做乡村振兴的宣传员。XXXX人大代表要不断创新学习载体,带头学深学透乡村振兴战略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涉及到的农村土地、环保、农林牧渔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内涵和目标任务,增强依法监督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有效发挥监督职能,更好地开展监督工作。各XX人大要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家和站”等平台,在广大代表中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要充分发挥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要宣传涉及农牧民切实利益的政策,当好上情下达的宣传员,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营造“人人参与,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一线,带头参与乡村振兴规划制定。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根植于人民群众,密切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移风易俗、厕所革命、土地“三权分置”等重点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难点、找焦点、访热点,全面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的前期调研,为制定出符合XX情、乡情、村情,多规合一,标准高、操作性强的乡村振兴战略长远规划、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更加符合规律、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四)积极实践,带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充分利用部分人大代表是乡村发展“能人”、产业“大户”的优势,完善代表履职管理体系建设,打造人大代表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载体,创建

“人大代表+基地+农牧户”的模式,形成一人带一群、一群带动一片的“头雁效应”,打造一支有实际本领、能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人大代表。鼓励引导人大代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培育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在思想观念、社会认知上得到提升,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

(五)依托平台,带头在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XX人大要积极引导代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切实发挥代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带头作用,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聚焦“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通过“人大代表之家”“代表工作联络站”平台,通过开展代表联系选民群众、督办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开展代表小组活动、代表述职评议等多种途径,激励鞭策人大代表主动联系群众掌握实情真情,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当好群众的代言人,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将人大代表锻造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四、活动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是动员全XXXXXX人大代表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成全面和谐美丽小康新xx的有效途径,更是XXXX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有力抓手。各XX人大要根据通知精神,结合各XX实际,认真安排主题实践活动。

乡村振兴主题报告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闪闪”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坚持党建引领 推进乡村振兴

——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由实施精准扶贫全面转向推进乡村振兴。结合当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契机,就如何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现实背景

(一)政策机遇。国家层面,党的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三步走”的安排,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21年,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吹响了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和动员令,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2021年6月1日,《乡村振兴促进法》开始施行,现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各有关部委必将陆续出台促进乡村振兴的

政策“大礼包”;省级层面,2019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以黔府办发〔2019〕22号文印发了《贵州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1年)》,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部署,2021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黔党发〔2021〕14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黔委厅字〔2021〕8号)要求,省乡村振兴局于2021年7月14日组织专家对78个候选试点村“一方案两规划”进行评审,经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研究,确定贵阳市清镇市红枫湖镇民乐村刘家寨等50个自然村寨(片区)为第一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今年春节前夕,在视察贵州时对贵州发展提出了“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总体要求,围绕这个总体要求,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作为主抓手,全力以赴围绕“四新”抓“四化”;州级层面,2021年6月11日,黔东南州县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县层面,2021年6月11日县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乡层面,2021年,白垛乡白垛村被纳入全省23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之一。只要我们积极备战、主动作为,乡村振兴必将大有可为。

(二)成功经验。脱贫攻坚形成了精准扶贫“花垣经验”。精准扶贫“花垣经验”先后在全省、全国作为典型推介;十八洞村成“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是全国脱贫攻坚最生动的案例和最鲜活的教材,也是花垣县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政治高地”、“金字招牌”和“实践样本”。2018年,我乡新光村、半河村两个贫困村实现整村退出,也形成了脱贫攻坚白垛经验做法,必将为我乡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启示、发挥重要作用。

(三)主要优势。白垛乡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全县较好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5.65%;全乡国土面积约五分之二位于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舞阳河部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是名副其实的景区乡镇;白垛乡烤烟种植总产量和人均种植面积全州第一,常年烤烟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年均收入5200余万元。

二、当前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基层基础需强化。一是基层党务工作力量略显不足。虽然我乡配备了专职党委副书记和组织委员,但在乡镇难以做到专职专岗,同时党建办党务工作能力有待加强培训,村级党务工作规范化开展越来越依赖大学生村主干。二是村干部能力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村支书、主任“一肩挑”人员缺乏以党建引领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责主业意识,抓党建党务工作吃劲费力,面临“不会管、不敢管、不常管、不善管”的困境。村干部大专以上文化比例偏低,普遍缺乏村庄建设发展的规划意识,工作开展人浮于事,推动发展实绩不优,群众难以信服。三是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不够。多数农村党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青壮年党员多数外出务工化身“流动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很多村50岁以上党员成为了参加村级组织生活的“主力”,开展组织生活存在不经常、走过场的活动化现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流于形式,特别是民主评议不合格党员顾忌人情,处置力度很弱,对无职党员教育监督和有效管理难度加大。

(二)产业发展要着力。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不快。乡域经济发展长期依赖烤烟种植,制约乡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经济总量小、产业层级低、产业格局“一烟独大”等矛盾和问题并尚未完全破解,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支撑乡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农村产业发展不强。乡级财政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基本上无能力协调资金投入乡村振兴建设。虽然全乡精准脱贫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农村产业路、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及引导一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多数村产业发展限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低,精深加工和科技含量不够,附加值低,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靠天吃饭、吃“政策饭”的问题,产业做大做强任重道远。三是集体经济发展不优。由于村地理区位、交通设施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整体质量不优、可持续“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资源禀赋差、资产来源弱、难以发展集体经济的脱贫村,没有成熟成型的集体经济产业,仍需要政策兜底“输血”。一部分村集体经济抗风险能力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适用人才待培引。一是农村党员“老龄化”。农村后备力量储备不足,新发展年轻党员数量不够,后备力量不足,全县农村党员平均年龄 55 岁,老龄化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二是部分农村“空心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男耕女织”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在很多村庄已不复存在,大批农村劳动力纷纷流向基本公共服务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城镇,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体的留守群体,农村“空心化”现象成为一些村庄发展的“痛点”,缺乏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三是人才外流“常态化”。农村40岁以下年轻党员留在村内发展的偏少,留下来的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能力难以适应乡村振兴需要。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不愿回村创业,驻村服务的大学生村主干因经济待遇低、发展前景渺茫等队伍难以稳定。

(四)生态文明须坚守。一是发展理念待转变。调研发现,我乡芹菜塘、何家坳、火麻山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已经实现村容村貌的明显改观,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如滥用农药化肥、垃圾不分类、滥倒污水垃圾、秸秆乱烧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生产生活垃圾储运处置成本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由于基层环保意识不强,农业面源污染难以根除,农村绿色发展理念有待加农村大宣传力度。二是乡风文明需改观。农村社会风气虽然持续好转,但封建迷信在一些群众中间仍有“市场”,信命信鬼信神、红白事大操大办、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较为普遍,尤其是打麻将娱乐的不正之风没有禁绝,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管理缺位的问题,势必影响了农村农民奋进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三、 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聚焦基层组织这个关键,推进组织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进一步推进实施基层党建引领提升工程。一是全面加强村支“两委”班子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用好村党组织书记“领头羊”,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选拔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进入村支两委班子,把建好“领头羊”队伍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关键。二是发挥党员引领示范作用服务于民。坚持团结和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本职,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根本任务,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亲民,以实实在在的工作行为为民,以丰硕的工作绩效富民。三是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培养、发展、纳新工作。加大农村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力度,把农村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致富能人吸引在党组织周围,通过各种形式党的培训,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党员培养成为村干部,提高基层班子和党员队伍“双带”能力素质。建立村校共培机制,加大对党员后备力量的培养。

(二)聚焦产业兴旺这个前提,推进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一是做好产业融合文章。切实做好“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抓好原有规模种植、养殖基地扩建,创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着力提升烟、果、茶、畜禽等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二是加大涉农资金整合。要持续加大涉农资金资源整合投入力度,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农产品流通和服务市场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体系、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三是加大惠农政策实施。要进一步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烟、果、茶、牧、药等特色产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产业;四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经营。引导耕地、山林、水面等农业资源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集中,推进集中连片开发,因地制宜地发展粮食、油料、畜禽等特色农业基地,形成集体经营和规模经济;五是引进高新技术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进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特色品牌,以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质量带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六是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推进旅游与农业、交通、文化、林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大旅游商品开发,提高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化率。

(三)聚焦生态宜居这个要求,推进生态振兴。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一是实行“理念先行”。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二是实行“一体化”统筹规划。高质量编制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确保一个优质规划凝聚人、一幅美好蓝图干到底。突出以建设生态文明宜居城市与和谐美丽乡村为目标,对村庄发展实施战略同向、规划同编、设施同建、环境同治、改革同步、机制同创、产业同兴、成果同享,在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等方面实行一体化统筹;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寻求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配置,公共交通、电力、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让农民群众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乡村振兴主题报告篇8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和“魂”,它不但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而且为乡村振兴始终沿着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定位导航。没有乡村的文化振兴,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作为与地方经济发展最紧密联系的高职院校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高职院校每年暑假都要组织数量庞大的学生开展“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送文化下乡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动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繁荣乡村文化的各种途径,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一、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涵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界对此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如范建华、秦会朵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乡村文化振兴是在继承原有优秀乡土文化基础上,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出贡献的具有中国特色乡土的文化。李军明、向轼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对原有乡村文化进行重新整合构建成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新型乡村文化。孙喜红、贾乐耀、陆卫明从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角度出发提出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需要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现实需求。沙垚、王昊从主体、空间、时间、实践的四维框架出发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能够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文化、能重新钩连历史和当代的文化、也能超越职业化的文化实践。从上述所列的内涵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内涵的表述虽然不同,但是他们所表述的都体现了共性的东西对原有文化的重新构建。综上观点,笔者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对原有传统乡土文化的重新构建,在重构的过程中通过剔除其不合时宜的传统乡土文化因子,顺应时展潮流,融合现代优秀文化因子,从而把乡村文化打造成具有独特韵味的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优秀乡土文化,从而使传统的乡土文化得以振兴。

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引领。乡村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生态五方面统一协调发展的全面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乡村振兴中起价值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形成乡村文化产业拉动乡村产业振兴。我国在几千年的农业耕作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各有特色的乡土文化,这种经过长期改造、传承和发展积淀而成的文化资源形成乡村文化产业,以此拉动乡村产业振兴。二是通过挖掘乡土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生态理念,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三是通过挖掘传统乡村社会中长期形成的治理智慧,如乡规民约、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淳朴民风等促进乡村组织振兴。四是通过挖掘古代商人长期在外闯荡过程中形成的“注重诚信”、“敢于打拼”、“勤俭致富”等的优良品质激发农民创业活力促进社会振兴。(二)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总书记强调:“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1]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漫长的农耕社会所积淀的农耕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的农耕文化是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和源泉,是中华文明流传至今生生不息的灵魂,传统的农耕文明在凝聚乡村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代表传统文化传承的农耕文明不断受城市文化的冲击,广大乡村地区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不复存在,淳朴、敦厚的民风逐渐衰落,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且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乡村的逐渐流失。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三)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内在要求。总书记强调指出:“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对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期盼有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步伐滞后,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改变落后的农村文化面貌,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期盼和需求。

三、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途径

(一)助推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乡村文明水平。思想道德建设在乡村文化振兴进程中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因此,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大力推进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提高广大村民和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高职学生可以利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借助于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优势,积极参加到乡村思想道德的建设中去。一方面,高职学生可以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与深入各乡镇党支部,并与之结对共建,还可邀请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他们作新时代党的最新方针政策的专题报告,提高村民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政治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高职学生通过参与举办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帮助广大乡村群众树立正解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明辨是非,在传承优秀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去其陈观陋习,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跟时代步伐,真正做到“听党话,跟党走”。(二)助推拓展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乡村基层文化机构的建设与发展,这给乡村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文化建设开启新征程,但还存在着文化资源缺乏、文化内容单一、文化建设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高职学生社会实践的加入,可以拓展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一是高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文化资源,给予乡村文化建设的直接的帮助。二是高职学生通过开展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深入农村并协同乡村文化人员共同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增厚地方文化底蕴,增强地方文化自信。三是高职学生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帮助乡村建立电子图书馆,集合网上文化资源,这不但实现高职院校与乡村基层文化机构可共享图书资源,而且还能引领村民健康学习,拓展网络文化资源。四是高职学生利用自身社会活动面广和活动能力强的优势,向社会各界宣讲乡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向乡村文化机构捐赠、捐购其所需要的书刊资料,联系城市各类文化组织给乡村基层文化机构传经送宝,不断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三)助推开展乡村文化活动,提升乡村文化品位。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乡村文化活动进行,因此乡村文化活动是乡村文化发挥作用的主渠道、主阵地,对于提高乡村群众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文化活动具有天然优势。一是高职学生既可以为乡村文化活动出谋划策,也可以出人出力,协助乡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具有朝气活力高职学生的参与不但为这些活动增光添彩,而且大大增强活动效果。二是高职学生发挥高职院校自身文化优势,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独立为村民举办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宣传活动。三是提升乡村文化活动品位,促进乡村文化活动繁荣发展,从“送文化下乡”到“种文化下乡”,发挥高职学生较高的文化活动能力,通过言传身教,帮助乡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提升组织和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的能力。(四)助推创建乡村特色文化,培树乡村文化品牌。乡村特色文化,既是乡村文化品牌的源泉,也是乡村文化中的精华,更是乡村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挖掘和创建乡村特色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高职学生可以借助本校具有文化研究资料和自身人才的优势,在开展社会实践时,协同乡村文化干部和当地有较高文化修养的行家里手,从历史、地方、经济、人文、区位等方面入手,挖掘或策划乡村文化品牌,寻找可以打响乡村文化品牌的路径和内容。具体可以通过查阅当地乡村文化的历史文献资料,通过文献资料疏理并挖掘当地乡村文化的特色和亮点,着力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名片。也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相关人物,深入了解乡村特色文化传承,形成相应的调研报告,为创建乡村特色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加强宣传推广,实现乡村特色文化与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相结合,打造响亮的乡村特色文化品牌。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前景广阔。为了进一步地发挥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还需要高校、地方政府与乡村的通力合作,进行无缝对接,资源共享,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8-9-23(1)

[2].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4

[3]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J].山东社会科学,2019,4:176~181

乡村振兴主题报告篇9

—摆也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

(2021年8月)

根据中共从江县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从江县委组织部《关于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从党建办发[2021]1号)和中共从江县委组织部《关于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的通知》(从组通[2021]30号)文件要求,摆也村驻村工作队已在摆也村工作接近8月了,全体驻村工作队员都从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向基层工作者转变,从不适应农村基层工作向逐步熟悉农村基层工作转变,从工作陌生向工作融洽转变。半年来,在停洞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摆也村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联系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摆也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工作队的职责,坚守为民初心,甘当村民的服务工作队,积极为民排忧解难,在党群干群中架起暖心的桥梁,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知识,丰富了工作经验,经受住基层锻炼,收获良多,感触颇深,现将工作述职如下。

一、工作成绩

(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指导驻点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等情况

1、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乡村振兴日常工作和“三会一课”制度,始终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排头兵,不断提升自身政治思维的敏锐性。

2、按照停洞镇党委统一部署,积极组织专题学习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内容,着力强化担当作为,牢记党和人民重托,自觉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

3、指导摆也村党支部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积极组织支部党员潜心学习、专题学习、专题研究、专题宣讲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历史,重点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始终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和“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组织党支部党员按期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集中学习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党课,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二)加强驻村队员的日常管理,严格考勤和请销假制度,督促驻村队员遵守纪律,加强作风建设等情况

1、摆也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始终认真落实对驻村工作队员日常管理的主题责任,进一步强化驻村工作纪律意识,,加大对日常的管理,确保驻村工作队员住得下、沉得去、出成绩。坚持从严管理、教育提升、关怀激励措施,扎实做好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2、强化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考勤制度,坚持驻村上下班签到制,进一步规范驻村队员请销假审批,严格履行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双重审批,执行请假事前申请、上报、审批、备案等程序,严禁事后不假。此外,认真做好驻村考勤登记工作,将结果与驻村工作年度考核直接挂钩,鞭策驻村队员自觉遵守驻村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增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的组织纪律性,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提高群众服务水平。

3、始终坚持把驻村工作纪律挺在前面,不断强化对驻村工作队员的监督管理,通过强化选派,优化组合;强化管理,严明作风纪律;强化奖惩,激发干事创业;强化组织关怀,落实保障措施等,使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选派精准、成效明显、群众满意,驻村工作队员工作能力得到了锤炼、工作活力得到了充分激发、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三)落实驻村工作例会、信息公开、重要信息和突发事件信息速报直报工作制度等情况

1、完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例会制度,坚持执行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分析总结工作经验,部署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工作例会,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始终坚持信息公开的相关要求,切实推进村级信息公开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二是健全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不断做到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有序;三是规范信息公开渠道,接受群众监督。

3、不断提高重要信息和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实效,按照乡镇速报时间要求,建立健全速报机制,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向上一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明确村支书专门负责突发事件信息速报直报工作,压实工作责任,严肃责任追究,对迟报、漏报、误报、瞒报重要信息的,将进行执纪问责。

(四)指导推进村“两委”换届选举,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帮助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致贫;帮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组织劳务输出、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产销对接;帮助健全完善村级相关制度,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做好汛期救灾和地质灾害防范;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等情况

1、始终悉心指导摆也村推进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把做好此次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作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实抓牢,严格按照换届选举要求,做好选举前的宣传部署和精心安排。上半年共计组织村支“两委”班子开展选举专题讨论3次,向广大村民宣讲换届工作纪律5次。半年来,一直加强换届的督促指导,把好程序关,确保依法衣规进行,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提升基层组织班子整体素质,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制定防返贫致贫工作方案,加强防返贫防致贫监测预警工作,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兜住防返贫致贫底线。

3、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党建引领、书记带头、团结互助、求实创新”的崇新精神,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合作经济上谋出路,在集体股份上创新路,在发展模式上拓宽路,在资源利用上闯富路,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增加产业效益,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4、组织劳动力输出729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次120人,帮助农产品产销服务3次,基本实现全村富余劳动力有事做、有技术,农村农产品销售有平台、有渠道、无滞销。

5、健全村级“四议两公开”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村级自治和群众监督,提升村级党务、政务公开透明,推动基层治理效能。

6、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上级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着力做好防范监督巡查、防范化解,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认真做好突发事件隐患排查,分类监测管控,努力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主动担当履职,不畏艰险,迅速行动,始终做到守土有责,上半年共设置防控执勤点2处,张贴宣传资料600份,动员完成接种疫苗862人次,排查外来返乡人员162人次,督促完成核酸检测162人次。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基层工作经验缺乏,工作热情不高;

二是驻村工作队员日常管理有待加强;

三是“材料数据”推进工作形式偏重,驻村工作量大,思想压力大;

四是关心关怀关爱力度不够,特别是保障性政策落实不力,没有让驻村工作队员吃下定心丸。

三、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驻村工作队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热情;

二是落实驻村保障性政策,关心关怀关爱驻村工作队员,特别是进一步充分保障驻村工作队员的津贴补贴落实,让驻村工作队员都能安下心来扎根基层服务,切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乡村振兴主题报告篇10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基础,是农村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对我单位联系的中坪镇艾州村党组织建设、支部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困难进行了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中坪镇艾州村地处中坪镇西部,离县城23公里,离镇政府6公里,全村辖16个村民组,34个自然村寨。东邻中坪高枧村、西邻中坪镇中坪社区、南与建中镇果水村毗邻、北与中坪镇水耳村相依。全村1421户,人口5289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为223人,2020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265人已全部脱贫。全村交通便利,G354省道穿境而过,瓮安到开阳高速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建成通车,全村通组公路现已实现全覆盖,村内有红岩水库、堰岩水库、干溪水库、白茨湾水库等,水资源丰富。电网、通讯网络已实现全覆盖。全村主要以农业产业为主,除粮食作物外,主要产业有茶产业、精品水果、养殖业、烤烟等,茶叶种植规模1300亩、经果林1500亩、烤烟1100亩、规模养殖户二十户。

艾州村党总支下设有3个党支部,有上坝党支部、艾州党支部、珠沙党支部。共有党员84名,其中男性党员63名、女性党员21名,20-29岁党员14名,30-39岁党员14名,40-49岁党员10名,50岁以上党员49名。初中学历以下53名,高中学历9名,大专学历11名,本科以上学历9名。在家党员46名,外出务工党员38名,外出务工40岁以下党员18名,占42%。

二、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从村党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党员外出务工,村党支部对他们信息往往了解掌握不详,平时的一些支部活动也很少参加,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培训不够。如何加强对外出党员的教育管理,如何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手段,这也是村党员平时活动到位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2、近年来,全村党员发展工作虽然有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来说,力度还不够大,发展数量不多,而且发展对象主要以村干部为主,加上党员的年龄偏大,且文化层次偏低,这对于改善村党员结构、扩大党员覆盖面、增强党员活动影响较大,党员队伍尚需充实和壮大。

3、党支部阵地建设需得到改善。艾州村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3个支部只有艾州支部有党员活动室,其余2个支部均无服务阵地,党员教育培训均需到较远的艾州村级场所,很多农村党员因中途远参加不到教育培训和组织活动,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老百姓传播。

三、工作建议

1、目前乡村振兴是村级工作的重点,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起到关键作用。首先,要坚持党建引领,使基层组织强起来,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改革措施落措施落实到位,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其次,坚持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动”起来,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思想先进、立场坚定的政治优势,熟悉政策、引领发展的能力优势和扎根基层、战在一线的群众优势,带领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在党的领导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