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林长制工作简报十篇

时间:2024-01-19 17:49:33

村级林长制工作简报

村级林长制工作简报篇1

××乡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林改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把林改试点村选择在密马村进行。密马村辖密马、大院子、爱其、张家坡4个村民小组169户715人,有彝、汉、苗等民族。海拔2400米,植被良好,生态优越。

这次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后农村经济改革的一件大事,乡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加快林业发展改革林业产权制度工作领导组”,全面负责这次林权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工作。由于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措施到位,工作得力,历时三个多月的试点工作,取得丰富经验和成效。

一、组织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工作队伍,

密马村虽然面积小、人口少,但是林改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富恒乡党委、政府及时成立了富恒乡林改试点工作领导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同时组建了乡、村、组三级林改工作领导小组,由46人组成。其中从全乡6个挂钩村中抽调业务骨干13人,组建4个驻村工作组,与县驻村工作组一道进驻试点村。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立了林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配合县、乡工作组负责本村的林权改革工作。各村民小组也组建了由村民小组长、原林业“三定”时的社长和村民代表3人组成工作组,负责本村民小组的林改工作。乡党委政府还充分考虑到林改工作将要全面铺开,从试点村外的五个村委会主任或书记中,抽调出一名得力村干部到试点村参加林改工作,为全面铺开林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再困难也不耽误林改

乡党委政府一班子人意识到:林权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农村革命,这次改革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到富恒乡经济发展的快慢。为开展好林改试点工作,在乡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挤出1.7万元资金用于林改工作的资料制作、车旅费、宣传费以及驻村工作组人员的生活补助费,有效促进了林改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三、抓死痕迹管理,强化规范操作

为了严格按照《实施意见》的“五条原则”、“六个明晰”和“七点政策”,保证公平、公正、透明,群众满意,乡党委政府对工作组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制定驻村工作组管理办法,严明学习、工作、生活纪律,强化工作队员的管理。二是严格要求县级工作组和村组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办事公道,禁止,,严格按程序开展工作,不得违规操作,更不得自行其事,另搞一套。三是坚决防止出现借林权改革之机乱砍滥伐林木、乱开滥垦林地,坚决制止未经规划设计和林业部门批准擅自改造低产低效林。对违反《森林法》等有关法规、政策的,林业站依照“林业行政执法委托事项”依法处理。四是重视痕迹管理。召开群众会议必须进行会议签到,各类材料、表格、记录都必须做到字迹清晰,内容详实,规范整洁,便于查阅、监督和保存。各类调查表格需由参加人员签名,实行长期负责制。五是加强集体资金管理。

富恒乡在这次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做到“五卷”管理规范。五卷,即:县、乡、村组机构卷;各级会议记录卷;方案、表决、结论卷;调查摸底情况及调处、解决纠纷情况卷;确权情况卷。

四、工作组扎实工作,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一)工作组成员责任到人,落实到户。县、乡、村工作队员分别编为4个小组驻组入户开展工作。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试点工作有条不紊。

(二)宣传发动扎实。首先,非常重视抓好骨干培训,工作组成立后,及时集中县、乡、村、组四级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为期2天的业务培训,确保参加林改的干部全面、准确掌握林改的内容与政策;工作组充分利用会议、标语、黑板报、简报等形式,宣传中央和省、州、县的林改试点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县林改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大力宣传林权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使广大农户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工作组共召开村、组、户会议20次,1800人参加,张贴宣传标语80幅、出黑板报5期、简报3期,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抓死调处林权纠纷环节。在开展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林地林权关系是老百姓最敏感的问题。工作组认真细致的调处好矛盾纠纷,做到户与户的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的纠纷不出村,在调处工作中既尊重历史,又结合实际。在林改试点工作中调处纠纷25起,其中户与户之间的纠纷20起,组与组之间的纠纷5起。

村级林长制工作简报篇2

同志们:刚才,**书记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深刻阐述,就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深化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了总动员、总部署。**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请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我县是**省林业大县之一。全县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7.7%,通过长期的核桃产业化发展,核桃已经成为山区农民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充分发挥林业这块大资源的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了体制、机制方面不利于林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为了解决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切实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县委政府决定,在我县全面铺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为顺利开展好我县改革工作。下面,根据全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回顾我县于2009年4月至6月开展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州林改领导组及指导组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安排,结合我县实际,我县在每个乡镇确定了一个村进行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分别是苍山西镇光明村、漾江镇抱荷岭村、富恒*村、*镇高发村、顺濞乡*村、*乡*村、鸡街*街村、瓦厂乡瓦泥午村、太平乡罗士登村。9个试点村涉及130个村民小组,已涉及的林地面积102966亩。其中:自留山33586亩,责任山28580亩,集体林23716亩,退耕还林地2480亩,“四荒”山13760亩。2009年4月26日,召开了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培训会,会后,县乡两级成立了领导组、指导组和工作组,村级成立工作小组。全县共抽调了250多名县乡工作人员参与此次改革试点工作。工作组于4月29日进驻试点村组。三个多月来,采取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工作组工作人员扎实工作,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绩。[大秘书网文章-d大秘书网帮您找文章]一试点工作的组织机构、领导到位。县级成立了林改工作领导组,负责全县的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组建指导组和驻村工作组,指导和协助乡村开展试点工作;乡镇成立了林改领导组和工作组,负责本乡镇的林改试点工作;村组组建工作组负责本辖区内的林改工作。二工作组工作扎实到位。县委、县政府把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纳入县对乡“三文明”考核内容。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做到定目标、定责任、定人员、定进度,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制定驻村工作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纪律,保证驻村人员到位,安心工作。遵照“一村一案,一组一策”的原则,各乡镇、村、组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并严格进行报批。试点村的林改方案的制定坚持“两上两下”的办法。即村组方案初步拟定后送县乡林改办把关,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返回村组继续补充完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三分之二以上户长表决通过后,再报乡镇政府审核,县领导组审批,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和严密性。工作组成员进村入户,与人民群众同吃住,工作有广度又有深度,实事求是的作风,体现了“三个代表”的精神,使这次工作队又成了一支我们的党在农村的宣传队。三宣传、培训工作到位。县、乡、村层层召开会议,宣传中央、省、州关于加快林业发展改革的政策精神,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标语、黑板报、简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并在《漾濞时讯》上开设专栏,对相关的政策和主要做法进行宣传,使广大农户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变“要我改革”为“我要改革”。实行层层业务培训,县领导组培训指导组、县驻村工作组及各乡镇领导小组,指导组培训各乡镇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各乡镇领导小组和县驻村工作组培训村民小组林改工作人员,使参与林改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和政策,确保了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宣传工作做到“六个一”。即开好一个大会,县、乡、村、组层层召开林改动员大会,把林改政策宣传到户、到人;由县文体局、团县委牵头,精心编排一台与林改相关的文艺节目,深入到各乡镇、试点巡回演出;编写《致全县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发至每家每户;编印一册林改政策问答林改政策100问发至每个乡、村、组;办好一份林改简报;在县有线电视台和《漾濞时讯》开设一个宣传林改工作的专栏即三级干部谈林改。四指导、协调工作到位。试点工作展开后,县领导组不定期深入各乡镇进行调研指导,激励先行,鞭策后进,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各指导组经常到各挂钩村进行工作指导;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全面掌握全县林改工作动态,交流工作经验,推动林改工作。目前,所有试点村已经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法人、到地块,个别试点村和自然人已填写林权登记表格,并已经进行张榜公布,试点工作基本结束。在试点工作中,由于原林业“三定”时,界定到户的林地四至界线标注不清,权属界限争议比较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扎实开展工作,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二、把握政策,开拓创新,有效推进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这次改革的核心是林业产权制度,重点是集体林的制度改革。同时,进一步明晰“两山到户”、“四荒拍卖”、退耕还林的产权;落实公益林、商品林的区划;理顺林业改革中的基础环节。这次改革涉及到家家户户、每一个人,在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会很多,我们的工作队必须把握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政策。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这次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两个《决定》,建设我县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用足用活现行国家林业政策,从改革和完善不能适应林业发展的机制入手,破解我县林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有效加快林业发展,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政策。1、林地使用权确权期限及规定。1首次到户的期限。在这次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中,首次确权认证的林地使用权时间为70年。2换证确权及期限。对已明确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到户的,要重新确权发证,按70年减去已承包或使用年限来确权发证。2、林地、林木使用权的确权。1退耕还林工程林地的确权。在集体林地上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并取得合法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给予认可,但该林地面积应该纳入均山的范围。面积大于本户均山的部分的,应该向村组集体以出让方式确权或以该户全部退耕面积以出让方式确权。2责任山的确权。“两山”到户时的“责任山”承包合同已经超期。各组的这部分集体林地,原则上可由原责任人确权。采取补缴出让金的办法或其他形式,无论哪种形式,经过组社讨论,三分之二以上户长同意后给予确权。3公益林的确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区划界定的公益林,要参照这一次改革给予确权发证;县境内的320国道顺濞河段面山的集体林,在这次改革中可以均山到户,但要纳入生态公益林进行管理和补偿,禁止改变用途和采伐林木;苍山西坡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自留山、责任山可以确权,但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管理,禁止采伐和改变用途,由国家统一标准补偿;乡、村、社集体林中的水源林、风景林、防护林等应当纳入公益林管理,不提倡均山到户,但要股权到户,采取承包管护等多种形式落实收益权;天保工程区的天然林部分,可以给予确权,但按照天保工程进行管理。4开荒造林的确权。未取得林地使用权证,在集体林荒地上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或其他林木的,可以补办确权手续。5开荒种植非木本植物林地的确权。未办理林地使用权证,在集体林地上轮作粮食作物等的非绿化行为的集体林地,可无偿收归集体进行均山到户;已经在集体林地上进行非农建设的,报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非法占用林地处罚后,无偿收回并进行均山。以上可以补办林地使用权手续的,应当向社组集体补缴林地使用权出让金,补缴标准由乡镇人民政府制定,也可参照这次改革中公开拍卖的价格,也可通过评估机构评估或者社组成员会议协商确定。3、改革的基准日。2009年1月1日零时起。无论集体林均山到户或股权到户或收益到户,户数和人口都必须以2009年12月31日24时前的户数和人口为基准数。4、林地林权纠纷调解责任。县与县之间的争议由州人民政府负责调解;乡与乡之间的争议由县人民政府负责调解;村与村之间的争议由乡人民政府负责调解;村组与村组之间的争议和农户与农户之间的争议由村民委员会负责调解。三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我县是全省的重点林业县之一,林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林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77%,林木活立木蓄积量达到569万立方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县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部分集体山林不同程度的存在归属不清、权责不明、经营机制不活、利益分配不合理、产权流转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再不进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林业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窄,林业包袱将会越背越重,矛盾纠纷将会越积越多,林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艰难。只有深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加快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发,站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1、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积极性的根本举措。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县的很多地方集体山林没有落实到“人”,管理粗放,成为“无主山”,效益不高,有的地方在没有经过农民同意的情况下,将原来划分给农户经营的自留山和分包到户的责任山收归集体,或者转让给其它个人和经济组织,随意打乱原有的承包关系,有的甚至损害了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使群众对山林的经营管理缺乏热情,一些地方只砍不造,或造而不管,甚至存在掠夺性经营的现象。因此必须通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真正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让农民群众更多地从林业经营中得到实惠,从而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促进林业更好、更快地发展。2、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破解当前林业发展难题、加快林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县林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经营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管理粗放、森林质量不高、林地产出偏低和山林火灾不断等,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出路就是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来调整林业生产关系,合理配置林业生产要素,激发林业发展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化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改革中破解难题,加快发展。3、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4%。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大力发展股份林业、民营林业、个私林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形成市场带企业、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市场化开发、产业化经营的山区资源开发格局,做大山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四把握重点,开拓创新,有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林业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核心内容,是我县整个“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繁荣山区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各乡镇和县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县委、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吃透改革政策,突出改革重点,开拓创新,扎实有序地推进我县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1、政策理解要到位。这次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精神、政策,大家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才能用足用活各项改革政策,也才能在实践中开拓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把工作落到实处。2、人员培训要认真。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一次政策性、法律性和业务性都非常强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一批有责任心、事业心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人员,更需要一大批了解法律、懂得政策、熟悉业务的“明白人”。组织培训是提高工作人员政策法律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此次改革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作中,要搞好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培训,使行政线的领导干部准确掌握林改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原则、主要内容和程序步骤,全面掌握林改政策和法规,成为林改工作的“明白人”,发挥好林改宣传者、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重要作用;使业务线的技术人员做到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标准和要求,全面提高具体操作的业务水平,为提高林改质量提供人才保障。3、具体操作要灵活、依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林区利益格局的大调整,涉及到林区各方面利益,而林业又是较脆弱、生长周期长、经不起半点折腾的产业。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方法,求真务实,始终做到坚持“政策统

村级林长制工作简报篇3

一、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全体镇干部、职工、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

成员单位:林业站、消防站、派出所、供电所、医院、财政所、党政办公室、电信、移动、联通分公司

领导小组负责全镇森林防灭火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督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村镇所,由副镇长杨彦通同志任主任,常见强任副主任,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职责要求

1.在重点时段各联片领导、相关部门要安排人员对重点部位进行巡逻守护,防止因不在指定地点燃放烟花爆竹、放孔明灯、烧香引发森林火灾。各村要建立火灾巡查台账,配备专人定时巡查,特别对于我镇凤凰山、青云公墓、合兴林场、中兴长梁子几个重点监管区域要加强巡逻。

2.加强值班备勤工作,本镇工作人员在接到处突指令后在规定时间必须按要求迅速赶往指定地点参加处置工作。

3.办公室要加强对车辆的维护和管理,保障车辆随时拉得出,用得上,并保障车辆安全运行。我镇配备了专门的应急物资运送车辆,车牌号:川F9D5J0、川FC7970、川F3H8B2。发生火情时,由舒洪宽、肖纪管驾驶车辆从器材室运送扑火工具和应急物资,以保证前线物资足够。

4.火险预测预报:各村两委及时关注镇党委政府发送的火险天气预报,并在该村居以广播,村民微信群等方式预报。

5.信息报送和处理:发现火情,事发地村干部要在第一时间向镇森林防灭火领导小组办公室、值班室报告火情,镇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一小时内向县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报告火情,综合火场情况,起草《火灾简报》由镇领导小组审签后,报送上级部门。

6.值班制度和要求:

(1)镇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森林防灭火值班制度,镇值班人员应积极关注上级部门的预警监测,并给各村发送。

(2)值班备勤人员必须保持通信畅通,坚守岗位,尽职履责,服从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和指挥。

(3)严肃工作纪律,凡因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问责。

(4)办公室要加强对春节、清明、五一节期间安全稳定和森林防灭火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5)火灾报警电话:

三、任务划分

1.领导小组: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领导小组组长指导,负责全体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调度,全面指挥灭火工作。所有领导小组成员,场镇部门领导必须全部到场,全力配合指挥调度。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指导起火地村委尽快扑灭火灾。

2.林业站:由林业站工作人员同志负责,发生火情时负责火情的报告和传达领导的相关指示,严格按照上报制度逐级上报。负责器材室物资的采购和维护。

3.消防站:由消防站站长同志负责,发生火情时积极配合领导组织调度,指挥第一时间组消防官兵赶往火灾现场,确保做到“三打”,即“打早、打小、打了”。

4.供电所:由所长同志负责,发生火情时立即将火灾区域内电路电源切断,在火灾影响电力线路时及时处置。

5.派出所:由所长同志负责,发生火情时主要负责引导受灾群众迅速、有序撤离现场。组织民警参与森林火灾扑救,实施火场交通管制和火灾案件侦破,做好火灾现场的秩序维稳工作以及协调化解因火灾引起的矛盾纠纷。

6.医院:由院长同志负责,发生火情时第一时间组织急救队伍到达现场,开展伤员医疗救治工作。

7.武装部:由副镇长同志负责,发生火情时召集并指导民兵配合扑火和搜救工作,协助派出所转移安置受灾居民。

8.财政所:由财政所主任同志负责,主要负责保障消防扑救经费,将所需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9.通讯组:由组宣统委员任组长,电信、移动、联通分公司承担起火地的通信应急保障工作,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讯设施。

10.后勤组:由党政办主任同志任组长,其他人员配合。发生火情时主要负责灭火装备、运力保障和扑救现场人员的生活物资调拨。

村级林长制工作简报篇4

一、基本情况

(一)“形”方面

1.林业生态及资源利用情况。谷七村共有林地面积为8000亩,其中八角林6000多亩,其他为油茶和芒果。谷七村地处自治区级大王岭保护区腹地,一直以来坚持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多年来积极管护2002-2003年退耕还林工程。

2.村容村貌情况。一是协助开展住房安全改善专项行动,通过规范化程序,完善房屋户籍档案资料等方式,不断改善方案住房安全,确保群众住房安全;二是积极配合乡里开展“三清三拆”,提升乡村风貌,大力宣传教育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改善促进村庄整体环境的提升;三是落实各屯保洁员,并做好全村垃圾统一清运工作,有效解决“脏乱差”现象,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谷七村无“两高”沿线风貌提升以及房屋内在形象塑造。

3.耕地、森林、湖泊等生态保护和利用情况。谷七村地处大王岭自然保护区范围,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内林地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林长制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林,稳步推进本村生态公益林、天然林等重点生态林区的保护、修复工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但是谷七村地域宽广,森林茂密,村里没有护林员,各级林长没有劳动报酬,森林防火、森林资源监管等管护工作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偷伐滥伐、毁林开垦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实”方面

1.产业发展“实”情况

(1)甘蔗、八角等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谷七村主要产业包括甘蔗、八角、油茶和芒果。谷七村甘蔗产业种植面积大约1260亩,主要集中在谷七大屯、巴怀屯和合务屯;八角种植面积6000亩左右,主要集中在谷七屯和坡平屯,其他屯组均有零星分布;油茶种植面积约500亩,主要集中在坡平屯后山,根据国家禁止耕地“非粮化”的要求和国土三调数据,谷七村现可利用发展种植林果业的土地面积较少;芒果种植面积也比较少,大约有200亩,大部分面积已进入盛产期,但是局限于管理水平较低,产值不理想;畜牧产业较少,基本上属于满足自家消费情况,目前仅有谷七屯卢冠澎在大屯养羊和鸭,据了解规模在60头左右。谷七村发展情况(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要提供某产业数据,比如八角产业,2020年亩数、产量、产值数据,未来最大可以发展到的亩数、产量、产值,其他产业类推,下同)、农业产业园区(或综合体等平台)、家庭农场、农业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广智能化农业等情况,以及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服务平台等建设情况。

(2)目前谷七村辖区内没有加工业,建议由乡里引进企业发展八角烘干等深加工,提高八角产业的附加值。

(3)村级集体经济。2020年,谷七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主要收入来源于入股分红、铺面租金、光伏发电收益、百川山鸡养殖销售和甘蔗销售。当前谷七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项目较多,自我发展并有所收入的项目较少。2021年,除了几项入股分红外,仅有2019年发展种植的甘蔗销售收入4.9万元,其它旱藕、山豆根等产业项目均处于荒废状态,没有任何回报。预计2021年谷七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左右。

2.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方面

(1)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定期开展排查工作,按照村民小组网格化互排查筛选,重点排查“两不愁三保障”不达标和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且因病、因灾、因残、因意外事故、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原因导致可能出现致贫返贫风险户,将确实存在致贫返贫风险户列入报贫名单。二是对控辍保学、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以及就业稳岗、产业发展等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学有所需、医无所虑、住有所居,保持现享有政策,巩固脱贫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重点排查右江区监测组根据各部门提供的线上疑似有致贫返贫风险名单,将确实存在致贫返贫风险户列入报贫名单。经右江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审核后,我村未有脱贫不稳定户。

(2)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扶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开展“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主题活动,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奠定了人民群众在脱贫新起点上迈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二是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和外出务工就业;三是帮助、指导脱贫人口申报小额信贷、学生雨露计划等惠民政策资金。截止当前,谷七村共有50户申请小额信贷共计贷款19万元,14名学生申报雨露计划。

3.人民生活殷实方面

坚持常态化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宣传引导,努力克服疫情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影响,加大对脱贫群众就业、产业帮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使群众钱袋子持续增长。6月底,根据上级工作部署,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入户核实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家庭基本生活情况并填写“一报二查”等月监测表,无脱贫不稳定户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谷七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潜力进行简要自我评估:谷七村资源较缺、技术落后,加上受限于自治区级大王岭保护区,农业产业未能形成规模发展,林业优势资源未成形成产业竞争力,给当地群众带来真正红利。借助泮水乡地处滇桂两省(区)四县(市)(右江区、德保县、靖西市、富宁县)五乡镇(大楞乡、东凌镇、魁圩乡、谷拉乡)交界处和323国道贯通的区位优势,结合谷七现有八角和甘蔗等特色产业种植情况,今后引导群众科学管护八角和甘蔗及推广种植良种油茶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三)“魂”方面

1.文化建设情况

结合实际情况,谷七村没有优秀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亦无传统特色文化产业,有零星部分农户自酿白酒。多年来,谷七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村里各组共建有篮球场5个,文化室1个,村部建有农家书屋室1个,戏台1个。因疫情影响,今年以来,不能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谷七村与各地大多数农村一样,都存在大力操办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的陈规陋习情况。结合本村文化建设现状及未来潜力进行简要自我评估:一是谷七村需要加强各屯组文化场所的建设,包括议事厅、篮球场等文化体育场地建设;二是组建本村的文艺团队,积极参加泮水乡歌圩节等传统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动村里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摒弃过去大力操办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等陈年陋习,倡导爱国敬业、尊老爱幼和拒食野生动物等思想道德。

2.组织建设情况

(1)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谷七村辖8个自然屯8个村民小组,220户880人。全村共有党员37人,设立1个党支部,党小组3个。谷七村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突出党的领导作用,努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现属于自治区四星级党组织,2021年荣获右江区泮水乡先进基层党组织。

(2)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建设情况。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方面,谷七村民委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员3名。设有1个团支部,1名团支部书记,配合协助乡团委开展本村团的工作,积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谷七村妇联组织有1名妇联主席,11名执委委员。存妇联积极落实上级妇联的各项工作安排,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妇女群众思想教育,开展一些走访慰问、妇女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妇联职能作用,推动本乡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积极服务妇女群众。设有基层工会1个,协助配合泮水乡工会开展工会方面工作。

(3)基层德治、法治建设的基本思路。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推行“四议两公开”,全面完善并严格实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法治教育宣传,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加强德治建设,以规立德筑牢德治基础,将模范遵守《党员干部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纳入党员考核内容,开展遵纪守法示范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着力培育勤劳、节俭、文明、健康的现代文明新风。

(四)“人”方面

一是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方面。谷七村目前有八角、甘蔗、油茶等特色产业种植大户有,但是真正的实用技术人才相对欠缺,需要多加以培训。

二是创新、创业、致富带头人(能人、种养大户等)方面。目前,谷七村这方面人才比较少,致富带头人:谷七大屯卢冠澎养殖山羊和西洋鸭,辐射周边群众养殖一些家禽产品。合务屯农先任积极推动本屯蜜蜂养殖产业,但是存在销路问题,每年都积压蜂蜜无处销售,希望乡党委政府引进电商平台,助农脱销。

三是乡贤等其他队伍。谷七村均有多个在企事业机关工作,但无技艺传承人。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一是谷七村地理位置偏远,产业薄弱,缺乏有实力有技术的龙头企业带动;二是缺乏产业深加工配套设施设备;三是谷七村受大王岭保护区的制约,辽阔的森林资源无法合理开发利用,比如山上的八角林因未通产业路,导致老板收购八角时候价格压低,群众收益受到严重损害。

(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领导对生态建设不重视,很多事情都停留在会议上,对生态发展和生态保护没有拿出可操作行的指导方案和意见,对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没有纳入政府重点管理体系。比方说林长制,落实到了屯组一级人员,但却没有落实工作经费、报酬。

(三)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一是基层社会治理的负担过重。由于承担了上级下达的各种任务,责任重大,事情繁杂,力量薄弱,基层工作人员往往疲于应付;二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并且理论水平不够,思维方式陈旧,治理方式单一,部分村干部不会运用办公软件;三是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缺乏主体参与意识,也缺乏对社会治理的认可。四是基层党组织无法放手发动群众的问题。基层组织力量薄弱,缺乏强大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无法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四)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党员干部队伍管理的问题。一是村党(总)支部班子队伍不够强,文化水平偏低,部分委员责任心弱化,得过且过,缺乏干劲和冲劲,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二是党员老龄化和长期外出问题突出,发展党员跟搞好党内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五)农村各类人才引进、管理、培育的问题。一是因待遇等问题,具备农业等技术知识的人才不愿留在基础农村。二是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致富带头人、乡贤队伍等各类人才稀缺,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农业产业需求。

(六)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问题。一是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二是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垃圾分类观念,废弃农药瓶、废弃灯管未处理随意丢弃,给乡村风貌建设带来一定的难度。三是缺乏资金投入。谷七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没有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全靠上级补助资金和屯里的公益林资金。目前,谷七村还未完成屯屯有球场等休闲娱乐基础设施。

(七)上级政府政策或体制机制建设需要完善的问题。针对如何鼓励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建议出台相关衣食住行的鼓励政策,如高薪聘请、颁发证书、专利研发支持等,既要能吸引人,又要留住人。

(八)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的问题。一是随着村里脱贫摘帽任务的完成,部分党员干部对脱贫户帮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部分脱贫户文化水平不高,劳动技能缺乏,自信心不足,内生动力不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三是特殊困难群体帮扶难度大。目前虽然我村没有脱贫不稳定户,但是存在重病患者、老人、丧失劳动力人员,未来可能会发展迟缓,甚至导致脱贫不稳定因素,帮扶难度较大。

(九)其他需要提升的短板弱项问题。加大资金投入,提升道路、饮水、生活用电等基础设施设备。当前谷七村急需资金修复饮水灌溉工程,改善当地群众的农田灌溉困难,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

三、主要打算

(一)“十四五”期间本村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理论。结合谷七村林长制工作,加强对公益林区、野生动植物的巡察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毁林开垦、偷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二是调动各屯组发展建设的积极性,主动申报项目,调动屯组公益林资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群众力量,建设宜居美丽家园;三是基于谷七村现有产业情况,引导群众积极开展八角产业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治理,提高八角产量、产值效益。另外,积极推广良种油茶种植,进一步扩大谷七村油茶种植面积,促进农民增收;四是把防止返贫致贫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常态化开展摸排、监测工作,在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基本医疗保障政策,建立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有效巩固脱贫攻坚取得成果。

(二)今年乡村振兴工作重点。

1.“形”的工作。一是严格落实林长制工作,加强对本村的公益林、野生动植物的巡察力度,确实担起守护责任;二是配合乡里开展好乡村风貌改造、“三清三折”等工作;三是做好巴怀屯的那来、坡平屯球场和戏台建设以及谷七大屯饮水灌溉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实”的工作。一是引导群众继续做好甘蔗、八角等产业发展,同时推广、宣传良种油茶种植和油茶保收保险试点;二是计划发展八角村集体经济项目,增加集体收入;三是继续按照要求开展防贫、致贫监测工作,重点关注低收入人群和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因病、因灾、因学等突发性因素导致收入减少、家庭困难的群众。落实防贫各项措施,补齐短板弱项,防止新增返贫致贫,确保脱贫户有稳定收入不返贫、边缘易致贫户稳步发展不致贫。

村级林长制工作简报篇5

素有“第一清南山宫”美誉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山宫,位于福建省华安县良埔村南屏山上,由麒麟山脉下南山收尾,依势建成,地势清秀,稳风聚气。火烧麒麟山峰(有巨大石簇五颜六色)位于良村乡西部,系南山宫主母山;它北接南头尖,南连南山宫,从北到南、青山环绕、绿水拥抱、地理格局为“三狮五虎拜麒麟“形成一体,自然景观独具一格,是闽南名山之一。在名山四周,分布着以南山宫为主体的几十处古建筑物、石刻及文化遗址,从而形成方圆二、三里的名山胜地相连系地带。南屏山于1995年被福建省政府受于省级文物、自然风景保护区保护单位。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里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到破坏,近期以来的非法毁林、采矿事件屡禁不绝。

站在麒麟山上举目四望,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麒麟山周边一些原本林木茂密的山头和坡地,已被剃出了难看的秃头和疤痕。记者看到,一条长约2公里的新修简易土路宛如一道蜿蜒的伤口,岭上光秃秃的一片,是挖掘机寻找矿石而挖出的大坑,最大的矿坑面积约达10亩、深约50米。被毁坏后出来的红土地已连成一片,采矿后留下来的巨大土坑也未填平,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石块堆零乱地起伏着。

采石场就位于该村的上方。这里共有200多户村民。由于平地较少,许多村民的住房只能依坡而建,一些民房与采石场皆在可视范围内。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无序采挖,取矿之处皆是坑坑洼洼,一些地方甚至变成了人工“峭壁”。

在村里,许多群众纷纷向记者反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采石场施工时的爆炸声震耳欲聋,震感明显,许多建在坡上的民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为此,有些村民搬离原来的住宅。村民气愤地说,采石场根本不执行定时爆破的规定,想什么时候爆破,就什么时候爆破,我们整天提心吊胆。

村民们还告诉记者,他们的用水都是从山上引取,以往从未缺水。这些采石场开办后,不仅破坏了村里的引水设施,还破坏了水资源,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前年甚至出现干旱。现在,群众都要到山沟底去挑水。他们多次与采石场交涉,但至今未果。

村民指着一处变成断层的山坡地,气愤地说:“这上面有一条引水渠,现在没了,渠道基底被挖空崩塌,一旦汛期来临,山洪暴发,洪水不但将冲垮路基,冲毁位于路旁的良田,还将严重威胁全村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植被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每逢雨天,取矿地的红泥水顺着路基流到农田里,给他们的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矿点多次非法转包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这样的乱砍滥采事件在几年前曾经出现过。仅1998年至2000年间,未经华安县林业局批准,多家企业擅自与良埔村委会暗箱操作买卖森林,非法毁伐南山宫保护区内麒麟山东侧的25年树龄杉木林一万株,面积30多亩,同时改变良埔村集体所有经济林地80亩做为采矿地,现已毁掉了大部分森林,并且改变了林地用途。

当时有1000村民联名向有关部门反映,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批示,在当地有关领导的重视下,关闭了那些非法开采的石场。当时的县委书记、县长还亲自带队到被开采过的山坡植树,以确保恢复原貌。如今五、六年过去了,当时种的苗木已长成碗口粗了,可不知为什么,那片林又被砍伐掉了。

在调查中,记者看到仍然有一些矿场在进行开采。在一个矿石开采点中,从山上到山下到处可以看到忙碌的工人,这个采矿点为什么仍然在施工呢?记者找到了承包这个矿的老板,老板说这个矿点是他从村里承包的,村里办理了林木砍伐许可证,但是他自己并没有看到。

大量的山林植被破坏了,使整座山到处是秃顶。对于这种现状,不仅老百姓担心,有关的环保专家也非常担心,他们所担心的不只是目前看到的森林被毁,泥石流冲毁村里的农田,还有不可再生的南山宫。南山宫周围同岭重叠,江水迂回环抱。每当旭日东升,常有淡烟落霞徐徐从山谷飘过,民间称南山宫地理格局为“群峰叠翠拥道观,北枕西岳下南山。右傍凤凰毛架岭,左腾青龙碧玉楼。两垂角带胭脂美,中局伟岸万人参。百里回水如飘缈,清泉煮茶味自甘”的自然景观。

按规定,封山育林区的采矿需要省一级的林业部门颁发森林采伐的许可证,省一级的国土部门来颁发采矿许可证。但是从村民反映的情况看,当地采矿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县林业局、土地局可以直接审批。有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审批手续。

按照我们国家现行法律的规定,采矿权是不得擅自转让的。但是村子有它的理由,村委会主任在接受村民代表的质问时说,是为了解决整个村子里面修路的大事,才把矿场转让的。这个理由在法律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但据我们的调查,村头上的矿场村委会主任是大股东。

谁为非法毁林、采矿负责?

2005年6月中旬,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制定下发了《福建省查处无证非法采矿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坚决依法查处无证非法采矿,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举报一件查处一件。

据悉,为确保查处工作落实到位,该厅研究决定,把查处无证非法采矿列为年度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一,并层层下达国土资源2005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该厅还提出,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分解和明确查处无证非法采矿的目标责任,主要领导必须对目标责任制负总责,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对工作予以强有力的督促和指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认识到无证非法采矿的危害,使打击无证非法采矿工作深入人心,确保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的落实。

《福建省查处无证非法采矿工作实施方案》已出台一段时间了,为何华安县还存在非法毁林开矿的现象,记者拔通了国土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

记者:“我们从漳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漳文管字[2000]34号关于协调处理华安县在省级文保单位‘南山宫’保护范围内进行华安玉开采及其环境保护的汇报中了解到,现有的采矿点均处于95年划定的省级文保单位‘南山宫’的建设控制地带地,采矿主和地矿局未经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并未向省级主管部门履行采矿申报。现有的采矿行为虽未直接影响‘南山宫’古建筑安全,但因生产无序与不规范,引起对矿点周围山林、农田及水土植被较为严重的破坏,造成乱搅滥采现象,并对‘南山宫’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至今,采矿商未对上述环境破坏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村民也多次向你们反映情况,你们有何处理方案?”

办公室:“文件的内容我们知道,但它只是汇报。我们不一定要执行。对于非法毁林、开矿事件,我们历来都很重视,我们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于你提供的线索我们会安排调查处理的。”

村级林长制工作简报篇6

按照市政府办公室要求,现将××市2006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及2007年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6年工作情况

1、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情况

2006年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要求为指导,结合本市实际,开展了“十、百、千”工程。(即十屯示范、百屯规划、千屯整治)。重点抓了省、地、市三级试点,其中省级一镇两村:红石镇,八道河子镇李家村、二道甸子镇新风村;一个地级试点村:常山镇清水村,我市在省市试点的基础上,扩大了试点范围,增加了9个本市级试点村:夹皮沟镇苇沙河村、桦郊乡东柳树村、永吉街道集厂子村、桦树乡平和村、苏密沟乡先锋村、公吉乡永胜村、横道河子乡文华村、红石镇鸡冠砬子村、金沙乡密胜村。

2006年全市新农村建设共投入建设资金8516万元,其中国家、省、地级投入3120万元,占总投入的36.7%,本市级投入659万元,占总投入的7.7%,乡镇投入1745万元,占总投入的20.5%,村集体投入88万元,占总投入的1%,农民自筹2904万元,占总投入的34.1%。共修建水泥路238.46公里,砖砌围墙48011延长米,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合计13963户,建设沼气池442个,围绕“四清”,投工投劳47440个,清理垃圾11454吨,清污泥18734吨,清路障41088延长米,清柴垛2436处。村屯美化、绿化植树31.66万株;新建村级文化室42个,新通有线电视3740户,新装电话3796户。

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和服务系列化的要求,全市以项目建设和基地建设为突破口,集中扶持了一批有较强带动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个,总投资4.51亿元,二道甸子镇新风村的年加工6万吨糖化秸杆饲料、年出栏1500头育肥牛的金牛公司已建成并投产,现已育肥牛500头。建设了67个园区(基地),其中黄牛园区34个,优特粮园区11个,中药材园区9个,食用菌园区6个,其它类园区7个,通过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带动了我市五大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优特粮种植面积达5161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136公顷,食用菌达1783.7万袋,黄牛饲养量达18.3万头,林蛙养殖面积达到27.64万公顷。

本着先行试点、循序渐进、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对全市179个行政村880个自然屯进行全面系统调查摸底,逐镇、逐村、逐社建立了档案。在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标准的同时,认真开展“十、百、千”工程,即抓好12个试点村屯示范建设、100个村屯规划和880个村屯整治工作,示范和带动整体工作的扎实开展。全市12个乡镇街道分别委托××市规划设计处、蛟河市规划设计处、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等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编制。目前全市完成16个村屯新农村建设的短期、中期、长期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及建设实施方案,75个屯已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收集,其中30个屯完成了现状图、地形图测绘,正在进行规划编制。

2、试点村建设推进情况

(1)经济发展方面:试点村在产业发展上都有各自的优势主导产业。优特粮552公顷、黄牛9064头、中药材409公顷、食用菌17.5万袋、林蛙9783公顷。二道甸子镇新风村、公吉乡永胜村、横道河子乡文华村等黄牛饲养量都在千头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八道河子镇李家村首冠苗木公司、桦郊乡江山木业、二道甸子镇新风村金牛饲料有限公司。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农业机械化播种面积达到5500公顷;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2511公顷;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3665公顷;农田灭鼠4460公顷;生物防螟面积1092公顷;其他新技术推广面积1771公顷。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31个,3391户,占总户数63%。转移劳动力3867人,年人均可实现劳务收入0.8万元。农田水利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共投入6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最高达到6500元,最低收入3200元,平均增长幅度18%。最高增长幅27%,最低增长幅14%。12个村集体经济积累总计392万元。

(2)社会发展方面: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共投入资金200万元。新建学校1个,新建村部1个,新建文化体育广场4个,新建村文化室、活动室6个。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农民达18003人,占应参合人数的96%。贫困人口比上年降低2.1%。

(3)人口素质方面: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农民职业技能培训905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82%。

(4)生活质量方面:投入资金915万元,改水、改厕、改厨、改圈2464户;建设沼气池325个;新通有线电视447户;新通电话355户,电话普及率达到95%。砖砌围墙26281延长米,修建水泥路32.4公里,道路硬化率达87%。村村通达到93.4%,屯屯通达到73%,巷道硬化达到87%。

(5)民主法制方面: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挑选政治思想过硬,遵纪守法,思维超前,群众基础好、威信高,敢于挑战,有一技之长能够带领农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带头人,通过民主测评、选举进入村级“两委”班子。调整充实村“两委”班子13个。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对农民关心的集体积累、财务支出、计划生育指标、土地使用、扶贫救济等焦点问题及时开展村务公开,增加透明度,对公益事业建设的专项资金使用、农民投工投劳、建设的内容做到一事一议。通过开展“五五”普法提高了农民遵法守法自觉性,净化了社会风气,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6)资源环境方面:围绕“四清”农民投工投劳7968个集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清垃圾4762吨,清污泥6629吨,清路障7372延长米,清柴垛349处,村美化、绿化植树8.5万株。彻底改变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7)其他方面:按照吉新农村办[2006]8号文件要求,全市12个试点村委托××市规划设计处进行规划编制。现已全部完成,其中省级试点村二道甸子镇新风村、八道河子镇李家村的规划已上报到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规划处。

2006年,省市下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共计210万元。其中:省级试点红石镇100万元、省级试点村二道甸子新风村50万元省级试点八道河子李家村50万元、地级试点常山镇10万元,全部用于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编制。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相关市级领导为副组长,农业、财政、建设、水利等42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市2006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市2006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市市直相关部门新农村建设责任分工表》、《××市市直相关部门2006年度新农村建设计划表》等系列文件,对我市新农村建设做了具体安排。二是成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市编委以桦编制[2006]73号文件核定了7个事业编制,专门组建了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督查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是全省第二个实现定岗、定职、定编市。各乡镇同时按要求也相应地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实现办公网络化。三是引导农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使农民积极、主动、自觉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四是加大了督查力度。全年由两办督查室对新农村建设情况督查四次。同时对各试点村镇工作进度情况定期实行“半月报”调度制度,及时准确掌握试点村镇新农村建设动态。

2、搞好学习培训和宣传发动

一是学习引导。06年4月下旬,由我市市委书记朱淳、市委宣传部长孙全仁为团长,市直相关部门一把手、各乡镇党委书记和全市12个试点村党支部书记37人参加组成新农村建设考察团,赴江西、河北、山东、辽宁等4省11县(市)21个考察点进行考察,通过考察学习,考察团成员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宝贵的先进经验。二是聘请资深教授、专家学者,开展多种形式培训班,提高三级基层干部,督查员、指导员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全市共举办各级干部、农民培训班27次,培训3万余人次。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通讯》等新闻媒体开设新农村建设专题专栏,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创办《××市新农村建设简报》,编制印发宣传标语,积极宣传国家、省市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及时介绍、总结、刊发试点村镇在新农村建设中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已出刊20期。

3、全面调研,科学规划

按照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吉新农村办[2006]8号文件“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通知”的精神,首先,我们对全市12个乡镇(街道)179个村880个自然屯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摸底,建立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其次,从实际出发,制定村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各乡镇、街道分别委托××市城建局规划设计处、蛟河市规划设计处、吉林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等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编制。已完成了两个乡镇、16个村屯新农村建设的短期、中期、长期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制定,有75个屯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基础资料收集,有30个屯完成了现状图、地形图测绘,正在进行规划编制。

4、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

年初,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制定并下发了《××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市2006年农民增收实施方案》等文件,对发展生产,促农增收给予政策扶持,市政府拿出300万元专门扶持产业发展。各乡镇和各部门也相应地落实了一些扶持政策。夹皮沟镇党委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认真领会贯彻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0余万元用于试点村新农村建设,提前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八道河子镇筹措资金30万元用于李家村苗木产业发展,目前该村已发展苗木60公顷,年内可创产值48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量的54.73%。市农业局以“阳光工程”为依托,先后成立市农广校、市农机校、市就业培训中心、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市新春美容美发等五个劳动力培训基地,大力培育知识型、创业型、守法型、文明型农民,2006年,通过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质量年”活动,目前已转移劳动力1,1045人。

5、争取支持,搞好帮扶

一方面,我们经常向省和吉林市包扶部门请示汇报工作,积极主动争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2006年,按照省和吉林市的安排,由吉林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吉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吉林北华大学,吉林市委办公室、吉林市文化局等单位和部门分别包扶我市红石镇、二道甸子镇新风村、八道河子镇李家村、常山镇清水村。帮扶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意见》,科学制定帮扶工作方案,深入到所帮扶村镇,对帮扶对象进行资金和物资帮扶,共落实帮扶资金689万元。其中省、地级帮扶单位30万元,本市级帮扶单位659万元。省国资委为××市提供28套沼气池模具,价值20万元。吉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华大学发挥自身在信息、科研和技术等方面优势,多次深入帮扶村镇进行科技培训,普及科技知识,为农民在养殖、种植等方面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6、突出重点,典型引路

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注重从村镇实际出发,因村而异、突出特色,在全市范围内以发展产业经济,带动农民增收,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容镇貌,以村屯环境整治净化美化家园为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二道甸子镇新风村依托本村资源优势,引进新建了金牛饲料养殖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现已投产。金牛饲料养殖有限公司的建成,带动了新风村黄牛产业向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金沙乡密胜村结合本村实际,建立健全提高农民素质的长效保障机制,先后投入资金9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民文化活动室,购进文化活动器材和相关影音资料。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了村民整体素质活跃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在沼气池建设上我们注重以典型引导,先后两次组织全市各乡镇领导和村书记到公主岭市学习沼气建设经验,在苏密沟乡先锋村进行“一池三改”沼气建设试点,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全村70户农户中建成了沼气池70个,并投入使用。市政府两次在先锋村召开全市能源建设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沼气建设进程。

四、2007年工作安排及进展情况

1、抓好调研,明确任务。3月12日-14日,副市长陈辉带领市政府办、农业局、牧业局、财政局等14个涉农部门主要领导深入各乡镇、街判处道,对2007年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等工作进行调研,理清了思路,明确了2007年的重点工作,为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明确了新农村试点村镇。在巩固完善2006年1个省级试点镇和2个省级、1个地级、9个本市级计1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同时,按照市政府的要求,2007年扩大试点范围,各乡镇(街道)重新落实了一个试点村,试点村总数达到了24个。同时按照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我市初步确定了夹皮沟镇、金沙乡密胜村、横道河子乡荒山村为2007年省级试点镇村,月末前将有关材料报送到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批。

2、搞好规划和合村并屯工作。一是村屯规划。07年计划编制完成11个乡镇和50个村的三个规划和一个方案(乡镇、村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试点镇村新农村建设方案)。同时,每个乡镇要抓好1个合村并屯的试点,要求各乡镇要首先拿出合村并屯规划,经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现有的乡镇已着手落实。

3、抓好沿路村屯村容村貌的整治工作。计划从2007年6月到9月,利用3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公路沿线59个村、119个屯开展一次以“四清”、“五改”、“五建”(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青黄贮窖、建无公害示范基地、建现代文明家庭、建生态村屯)为整治内容的环境整治活动,进行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使试点村镇和省市沿线村分别屯达到水泥道路巷巷通,自来水改造户户通,沼气池、青黄贮窖、畜禽圈舍家家建,“四旁”(宅旁、村旁、水旁、路旁)达到绿化美化,村屯环境卫生整治达到净化的新农村建设标准。

4、集中力量,发展“一村一品”。各乡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依托本村实际和产业发展基础,推进实施“一村一品”,集中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项目等优势主导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业支撑。2007年全市实现“一村一品”的村要达到39个。全市已落实一村一品的村个,涉及到中药材、黄牛、食用菌、优特粮等个产业。

5、加大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通讯、××市新农村建设简报等宣传媒介,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程度,增强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村级林长制工作简报篇7

县林改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第一次调度会。主要是通报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互相交流学习林改经验,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全面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的贯彻落实情况

全县林改动员大会后,各级认真贯彻,狠抓落实,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取得初步的阶段性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各级重视。各乡镇、林场及时召开了会议,进行专题学习贯彻,研究部署。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各乡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或乡镇长为组长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组成了驻村林改工作组;二是加大了宣传力度。各乡镇、林场利用标语、公开栏、专栏等各种形成进行了广泛宣传,全县累计向农户印发公开信16.7万份,印发《林改政策问答》1500册,开展各类林改政策咨询活动36次,出动林改宣传车20余次,书写标语1500余条;三是各乡镇能够把林改工作当做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葛坳乡规定每次党政联席会先听驻村领导汇报林改工作,安排林改工作,再研究其它工作;四是领导亲自挂帅。乡镇领导亲自做好、做实、做细林改具体工作。如罗坳镇林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纠纷调处组、案件查处组,分别由镇党委3位副书记兼任,禾丰镇、靖石乡领导带队到全省林改试点县之一的崇义县考察学习,段屋乡领导亲自参加林改咨询活动,小溪乡领导参加各村村民座谈会,梓山镇领导坚持每天到林改办了解、安排林改工作,贡江镇领导建立林改示范村;四是督导组成员领导经常到乡镇督查指导。县商业局、国土局、审计局、林业局、总工会等单位驻乡镇林改工作的负责同志吃住在乡镇、深入基层,沉下乡村,亲自参与研究、检查指导林改工作;五是积极筹措林改经费,大多数乡镇在资金紧张的情况,想方设法筹足资金。祁禄山、小溪、禾丰、铁山垅、靖石、山、沙心、宽田、葛坳、银坑、桥头、车溪、段屋、贡江等乡(镇)足额上交了林改内业资料经费,并将有关表格资料全部领回,确保了林改按计划进行。六是安排了林改工作力量。23个乡镇都派出了驻村林改工作组。大部分乡镇有专门的林改办公室,罗坳、梓山、葛坳等乡镇林改办,有办公设施,有办公人员,制度上墙、资料齐全。

2、组织严密。一是培训了骨干。绝大部分乡镇按照县里的统一安排,组织了乡镇干部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二是制定了方案。各乡镇都制定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安排意见》。三是强化了措施。各乡镇能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工作措施,罗坳、靖石、车溪、马安、梓山等乡镇制定了林改工作目标考核办法。银坑镇每个村都聘请3—5名懂政策、有威信、参加过林业“三定”的老同志参加这次林改。罗坳镇在目标考评办法中明确了考评目标、对象,量化细化了26项考核内容,考核总分1000分,对第一、二、三名的村分别奖励800、600、500元,考核分低于950分的,每少1分对有关责任人员处罚5元钱,倒数一、二、三名的处以500、300、200元的罚款。四是加强了检查。大多数督导组能够坚持向县林改办汇报工作情况,乡镇林改办也能及时报送进度表,县林改办做到每周编发一期《林改工作简报》,通报工作情况。版权所有

3、行动迅速。截止5月30日,各乡镇都先后召开了三级或二级干部动员大会,村、组先后召开了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以及村小组户主会议;县督导组、县林改办、县林改外业勘查人员也全部到位。绝大多数乡镇的驻村林改工作组进驻村组开展了工作。目前,各乡镇陆续进入调查摸底阶段。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各乡镇工作进展很不平衡,前阶段工作存在不少问题。表现在:一是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没有到位,少数乡镇林农至今还弄不清楚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怎么一回事;二是部分乡镇林改经费筹集不力,至今还有黄麟、岭背、罗坳、罗江、利村、梓山、仙下、马安、新陂等乡镇林改内业表格资料经费未筹足,表格还没有领回,影响如期开展工作;三是还有些乡镇没有进入实质性工作,停留在会议、文件上;四是部分乡镇驻村工作组领导和人员力量不足,有的乡镇只安排3—4个领导任组长,这样出现一个领导要负责四、五个村的林改工作。五是大多数乡镇对林改工作没有制定严格的考核责任制。工作无责任、无压力;六是县督导组工作作风不实,部分同志只是到乡镇开了个动员会,就不见影子等。

二、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扎实深入推进林改工作

1、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林改宣传发动工作

林改工作进展快与慢,宣传发动是基础。群众发动起来了,许多事情都好办,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因此,各级要在林改宣传、发动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逐家逐户登门宣传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目标要求,使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林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关键所在,是保护生态、发展林业的迫切需要。改革的成功与否,事关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全县广大林农增收致富,事关全县社会政治稳定。要通过宣传改革的内容、范围、步骤等,使70多万农民,户户知林改、人人懂林改、大家支持林改,全社会参与林改。在思想上为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顺利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要进一步加强林改工作组织领导

林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是搞好此次林改工作的关键,必须做到“领导、精力、时间”三集中。为此,一是要充实乡镇林改工作领导力量和驻村林改工作组领导力量,明确职责分工,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干部共同抓。各乡镇党政“一把手”要始终牢记自已是林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林改工作的指导、督查力度。对领导组织不力,进度缓慢,拖全县后腿的,就要在这个乡镇召开全县调度促进会。二是要充实工作力量。乡(镇)、村要设立专门林改工作办公室和林改接待室,抽调的人员要集中办公,具体负责好林改的日常工作和组织协调工作。版权所有

3、要进一步明确林改工作重点

一要认真制定村级林改方案。各乡镇在指导制定村级林改方案时,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在方案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的确定上,要坚持“山上要绿起来、林业要活起来、林农要富起来”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二是在方案内容的确定上,要坚持深入基层调查摸底,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三是在利益分配的确定上,要坚持从大局出发,确保大多数林农的利益;四是要坚持“二上二下”的原则,即村级方案初步拟定后,送县、乡林改办审核把关,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返回村级继续补充完善,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由三分之二以上代表票决(签名)通过后,再报乡(镇)政府审核,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要认真开展外业勘界工作。外业工作是确权发证的关键。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乡(镇)、村要充分做好外业勘界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技术人员上山之前,要由村、组组织林权所有者、使用者代表、相邻林权权利人上山确界,有关现场人员在勘界表上签字认定,再由技术人员及时勾图划线。在工作方法上,要采取从外至内、从小到大、从林地所有权到林地使用权的方法开展外业勾绘工作,先确定乡(镇)界、村界、组界,再勾绘宗地界。在外业勘界过程中,各林改办公室要针对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技术力量,全面推进勘界工作的进程。同时,各乡(镇)、村要做好勘界技术人员的后勤生活保障工作,解除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三要认真做好内业整理工作。首先要增加内业审核力量。每个乡(镇)要安排2—4名干部组成内业材料审核组,负责各村申报材料初审工作;要挑选1名熟悉计算机操作程序的同志担任输机操作员,并要明确其工作职责。其次,要规范材料完整性。内业申请材料必须做到法律依据充分、权源资料齐全、界址四至明确、法定程序到位;申请材料一律要用钢笔填写,字迹要清晰,填写要规范。再次,要加强业务指导。县林改办要对各乡(镇)、林场的内业材料审核工作进行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要强化内业材料的复审关。按照“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对申请材料进行三级复审,即抽查,逐份审核登记、输机检查,对存在问题的材料一律要退回返工。版权所有

四是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各级要高度重视维护森林资源管理秩序和社会稳定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要把防止乱砍滥伐、纠纷械斗、维护林区秩序贯穿于林改的全过程。一是要认真实行矛盾纠纷调处分级负责制,即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山林纠纷由村小组负责、组与组之间的山林纠纷由村委会负责、村与村之间的山林纠纷由乡(镇)负责。乡(镇)林改办可以聘请懂政策、责任心强的老干部负责纠纷调处工作,村级指定专职村干部协助纠纷调解。对林农反映的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到件件有落实,有回复。做到组内纠纷不出组、村内纠纷不出村、乡内纠纷不出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切实强化林区稳定责任制,把林区稳定作为林改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来衡量,严防林改过程中出现哄抢林木和群体性上访事件或其它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

4、要进一步保障林改经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费保障是做好林改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资金保障,要做好工作是一句空话。第一笔经费还没有筹集到位的9个乡镇,一定要在6月3日以前把钱筹到县林改办。各乡镇第二笔经费也要抓紧时间筹集,并按规定时间交到县林改办。总之,各乡镇不能因为经费问题影响林改进度。

5、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村级林长制工作简报篇8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县成立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县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林业局与乡镇分别签订了天保工程管护目标责任书,实行森林资源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落实行政领导的组织、领导责任和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的业务技术指导责任,以及目标任务和考核奖惩办法,使之进入角色,履行职责,齐抓共管,共同抓好天保工程建设,同时我们将森林管护任务具体落实到村,签订管护承包合同,明确管护任务和职责及奖惩办法,保证管护质量。在森林管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关键环节,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二、广泛宣传,动员全县人民积极投身天保工程建设

我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板报、印发宣传资料,在公路沿线和重点林区设置护林碑牌标语,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等各种形式,深入宣传天保工程建设的目的、意义及林业法律法规知识,让全县人民了解天保工程,自觉投身工程建设。

三、积极开展检查督促,促进工程建设平衡发展

县林业局采取年终检查从每年12月开始至次年2月前全面结束。在乡镇全面自查的基础上,县林业局组织抽查,采取一听汇报,二看资料,三走访了解群众的方法开展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随时抽查,了解工程建设情况,及时弥补不足,确保各地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四、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

天保二期工程后,我县公益林年采伐限额仅2000立方米,为防止超限额采伐,我们一是将公益林采伐仅限于公益林区域内的林农生产生活自用所需,二是实行县政务中心统一审批办理公益林采伐证,三是建立健全了采伐台帐登记,有效保证了不超限额采伐公益林,杜绝了公益林村的商品性采伐。

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

(一)明确范围,强化职责。按照公益林界定办法和天保二期控制指标要求(省2012下达的控制指标),我县集体部级公益林18.75万亩,集体省级公益林14.83万亩,共计33.58万亩的管护任务,具体分布在全县30个乡镇,2个办事处,1个县级经开区,涉及农户13万户,涉及村430个。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我们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管护任务具体落实到山头地块。

(二)严格标准,及时兑现。2014年,我县的集体公益林面积33.58万亩(其中,集体部级公益林为18.75万亩,集体省级公益林14.83万亩),中央和省共计下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495.34万元。对于资金发放,我们严格实行“一折(卡)通”管理,不层层转拨,更不允许代签代领,以14.75元/亩的标准,及时足额兑现到林农手中,共计兑现资金495.34万元,兑现面积33.58万亩。对于公共管护资金,我们也主要用于接待检查和病虫害防治等支出。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我们重视档案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实行资金兑现镇村公开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

六、严格实施2009年封山育林工程

2009年,我县启动实施了5000亩封山育林工程,涉及四个村19个小班。如今,在我们的所有封育区域,均设置有封育标牌,有专人管护,并严格填写管护日志,补植的柏木和椿树成活率也达85%以上,封育区的林分质量较之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七、严格执法,认真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我县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分别由森林公安局,护林防火指挥部和林业综合执法大队参与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同时,镇村设专兼职护林员470人,并在重点林区设置了专业消防队。对各种林业行政和刑事案件,我们严格实施了有问必纠,有案必查的原则,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八、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公益林比重大,采伐限额指标少。十二五期间,我县公益林面积达33.58万亩,但公益林年采伐限额只有2000立方米,容易引起乱砍滥伐。

2.集体公益林管护补助全部到林农,县、镇、村无任何工作经费,但管护任务又主要集中在镇村两级,工作开展难度大。

(二)浅薄建议

村级林长制工作简报篇9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指导思想: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依法开展蒙洼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以下简称“补偿工作”),支持蒙洼蓄洪区人民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工作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坚持阳光、规范操作,坚持补偿资金及时、全额发放给受灾群众,坚持政府负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

二、补偿范围、对象和标准

(一)补偿范围

蒙洼蓄洪区内保庄圩以外的所有受淹区域。

(二)补偿对象

l、蒙洼蓄洪区内具有常住户口的居民,在蓄洪区运用后,依照有关规定获得相应补偿。区内承包土地上的农作物、专业养殖和经济林水毁损失,无法转移的家庭农业生产机械、役畜(保庄圩内除外)水毁损失,都可以依法得到补偿。

2、蓄洪区内有承包土地、专业养殖和经济林的区外居民,在蓄洪区运用后,其财产水毁损失给予补偿。

3、承包土地为订立有合法承包合同的各类承包土地。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它方式流转的土地,实际耕作人为补偿受益人,但原承包人与实际耕作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4、受补偿的水产养殖户,承包国有水面的,必须持有合法承包合同、水产养殖证和承包费缴费凭证;承包集体水面的,必须持有合法承包合同和承包费缴费凭证。

5、受补偿的经济林种植户,必须持有《林权证》或者乡镇以上人民政府确认的林木权属证明;暂未取得林权证的,应持有相关土地合法承包合同。

6、根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国务院第286号令)第十一条第一款、《*省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工作方案》(*政办(20*)70号)的相关规定,蒙洼蓄洪区已从20*年安排移民建房,其住房和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水毁损失不予补偿。

7、蒙洼蓄洪区内行政事业、公益事业单位公共财产和设备的水毁损失,以及区内各类企业和公共设施的水毁损失不属于本方案补偿范围。

(三)补偿标准

1、农作物实行亩均定值补偿。农作物补偿面积为承包合同内的受淹面积,补偿标准由省按蓄洪区前三年同季主要农作物平均产值的70%确定,每亩补偿685元。

2、经济林(含杨树、杞柳、紫穗槐,下同)实行亩均定值补偿。经济林补偿面积为实际受淹损失面积(小班种植面积在1亩及其以上。按棵承包杨树的,可按每56棵折算成1亩的方法计算),补偿标准由省按蓄洪区前三年相同生长期平均产值的50%确定,每亩补偿712元。小班种植面积不足1亩的不予补偿。经济林套种农作物的受淹土地,按照就高原则,只计算一种,不得重复计算。

3、专业养殖实行分类定值补偿,非专业养殖不予补偿。畜牧专业养殖标准:年生猪出栏20头以上,牛存栏10头以上,羊存栏、出栏30只以上,蛋禽存栏500只以上,肉禽出栏2000只以上;水产专业养殖标准:精养鱼塘5亩以上,粗养鱼塘l0亩以上。专业养殖按水毁损失数量及一定标准进行补偿,补偿标准由省按蓄洪区前三年相同生长期平均产值的50%确定。其中:生猪每头补偿502元、牛每头补偿1761元、羊每只补偿166元、蛋禽每只补偿14元、肉鸡每只补偿4.35元、肉鸭每只补偿13.7元、肉鹅每只补偿23.6元、精养鱼塘每亩补偿1850元、粗养鱼塘每亩补偿727.5元。水产养殖实行最高限额补偿,最高补偿额不得超过100万元。

承包土地改挖鱼塘未达专业养殖标准的,可按实际承包面积比照农作物进行补偿。

4、无法转移的家庭农业生产机械、役畜,主要补偿因转移时间不足24小时而来不及转移所造成的水毁损失,但能转移而不愿转移的不予补偿。家庭农业生产机械主要包括电(动)机、柴油机等农用生产机械。役畜主要包括牛、马、骡、驴等从事农役的牲畜(不含幼畜)。以上两项按水毁损失的50%补偿,但登记总价值在2000元以下的,按照水毁损失的100%补偿,水毁损失超过2000元不足4000元的,按照2000元补偿。

5、上述补偿标准的最终确定,以财政部、水利部审定的结果为准。

三、财产申报和核查

1、蒙洼蓄洪区涉及乡(镇)政府要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乡村(居)民委员会根据汛前财产登记情况,核查区内居民的水毁损失,填写水利部制定的《蓄滞洪区居民财产损失核查(汇总)表》、《蓄滞洪区居民财产损失补偿(汇总申报)表》,逐级上报。

2、蒙洼蓄洪区居民财产损失核查分县乡两级、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居民财产损失核查公示阶段

乡(镇)政府组织由乡(镇)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临管会主任、村文书、村纪检组长组成村(居)民委员会登记核查组,乡(镇)包村干部为组长,负责全村居民财产损失登记核查工作。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由县派驻庄台干部、村包组干部、村民组长、教师和党员代表5人组成的登记核查小组,县派驻庄台干部为组长、教师为登记员,对本村民组居民财产损失进行登记核查,填写《*南县蒙洼蓄洪区居民财产损失核查表》(表3)和《××乡(镇)××村(居)民委员会××村民组蓄洪区居民财产损失核查公示表》(表11),并以村民组为单位将核查损失实物量张榜公示(第一次公示),公示期为5天。同时,以村民组为单位,由村(居)民委员会主持召开全体居民参加的大会,逐户公布居民财产损失情况;并利用有线广播对全村居民财产损失情况再次逐户公布,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和监督。居民有异议的,由乡(镇)政府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登记核查组进行复查(乡镇核查)。公示期限届满,居民无异议后,村(居)民委员会必须将公示情况以书面形式写出专题报告,并经村(居)委员会登记核查组共同签字后,上报乡(镇)补偿办公室。同时由村(居)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将《*南县蒙洼蓄洪区居民财产损失核查汇总表》(表15)逐级汇总上报县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农委、林业、畜牧、水务等有关部门在乡(镇)政府的配合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再次进行全面核查(县级核查)。

第二阶段:居民财产损失补偿核查公示阶段

由村(居)民委员会登记核查组填写《*南县蒙洼蓄洪区居民财产损失核查(补偿)表》(表6)和《××乡(镇)××村××村民组蓄洪区居民财产损失核查(补偿)公示表》(表12),将核查损失实物量和损失价值、补偿金额以村(居)民委员会为单位逐村民组进行公示(第二次公示),公示期为7天。并以村民组为单位逐户签字盖章后,发放《××乡(镇)××村××村民组蓄洪区居民财产损失核查(补偿)公示表》,接受监督。居民有异议的,由乡(镇)政府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登记核查组重新进行复查(乡镇核查)。与此同时,县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农委、林业、水务、畜牧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进行复查(县级核查)。公示期限届满,居民无异议后,村(居)民委员会必须将公示情况以书面形式写出专题报告,并经村(居)民委员会登记核查组共同签字后上报乡(镇)补偿办公室。乡(镇)政府按照补偿标准,提出补偿方案,填写《蓄滞洪区居民财产损失补偿汇总申报表》(表16),经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共同签字,并加盖乡(镇)政府公章后上报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汇总后,逐级上报。

四、资金发放和管理

l、补偿资金的发放由蓄洪区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补偿方案,县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补偿资金具体发放方案,乡(镇)政府据此逐户确定具体补偿金额,并由村(居)民委员会张榜公示(第三次公示),公示期为7天。

2、第三次公示居民有异议的,村(居)民委员会应及时核实,无异议后,乡(镇)政府负责统一编制补偿资金发放清册,并报县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县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审定后的补偿意见批复给乡(镇)政府,由乡(镇)政府向补偿对象填发补偿通知书(即补偿凭证)。补偿对象领取补偿通知书时在补偿资金发放清册上签字。县财政局要根据县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批复的补偿资金发放清册,按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程序,通过“一卡通”方式,及时将补偿资金打卡到户(区外居民以其他流转方式承包区内土地获得补偿资金的,则实行单独打卡发放)。补偿对象持存折随时到当地金融机构支取补偿款。

3、补偿资金由县财政局统一管理,实行专账核算,专户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改变资金用途,不得滞留、挪用、抵扣补偿资金,对不应发放的补偿资金全部收回,逐级上交财政部门。县财政局应规范资金发放程序,定期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资金使用情况,并认真做好补偿资金的财务决算工作。

4、蓄洪区所在地乡(镇)政府在补偿资金发放完毕后,应及时对补偿工作进行总结,并上报县人民政府,同时抄送县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时间安排

补偿工作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建立各级补偿机构,宣传发动,制定补偿工作方案,组织培训等,时间安排在8月中上旬,原则上在8月15日前结束。

2、损失的统计核查上报阶段。开展蓄洪区内居民财产损失的统计、核查、上报,9月10日前结束。

3、迎接检查和申报补偿资金阶段。迎接国家有关部门检查,落实国家和省级财政拨付的补偿资金,时间安排在10月和11月,11月底前结束。

4、补偿资金发放阶段。县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补偿资金发放方案,按规定程序发放补偿资金,20*年元旦前结束。

5、总结阶段。接受审计,进行检查、验收和总结,原则上20*年汛前结束。

六、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1、组织机构。成立*南县蒙洼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纪委、县政办、县财政、县水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财政局、水务局、监察局、审计局、民政局、农委、林业局、统计局、物价局、畜牧局、宣传部等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全县补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补偿办公室,并设立十个职能组,各成员单位一把手为领导小组成员,同时兼任相关职能组组长。蒙洼各乡(镇)要按照县补偿工作领导机构的构架,成立相应的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和补偿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办公。

2、职责分工。乡镇职责:负责组织各村民委员会、村民组蓄洪补偿工作的登记、核查、公示、汇总、上报和补偿资金的发放工作,对本乡(镇)范围内的补偿工作全面负责,具体实施,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是直接责任人。部门职责:县财政局负责补偿工作相关政策咨询和补偿资金的审核、申报,补偿资金的下拨、发放等工作;县水务局负责居民无法转移的家庭农业生产机械、役畜水毁损失的公示、核查、监督工作;县农委负责农作物、水产养殖水毁损失的公示、核查、监督等工作;县林业局负责蓄洪区内经济林水毁损失的公示、核查、监督工作;县畜牧局负责专业养殖户中的畜禽水毁损失情况的公示、核查、监督工作;县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县乡补偿工作人员在岗在位情况的督查工作,同时负责补偿工作中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县委组织部负责抽调四名干部,派驻蒙洼四乡镇任工作队长,管理监督县驻庄台工作人员;县审计局负责补偿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工作,实行事前审计制度;县委宣传部、广电局负责做好补偿工作相关政策的宣传及新闻媒体的接待等工作;县局要安排专人坐镇县补偿办公室,并负责做好补偿工作期间来信来访人员的接待处理工作。

七、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广泛宣传。补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群众的切身利益,政治性强,政策性强,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补偿与赔偿的差别,引导干部群众顾全大局,实事求是,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做好补偿工作。遇到矛盾和问题,要做好说服教育工作,防止因方法简单,作风粗暴而激化矛盾,引发群众上访和恶性事件。要加大补偿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会议、广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务院、财政部、省政府“三个法令”和县《实施方案》。在居民财产损失、损失补偿和补偿资金发放“三榜”公示中,采取张榜公示、群众大会、有线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宣传,使补偿工作做到阳光操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2、加强协作,履行职责。县乡补偿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补偿政策精神,加大宣传力度,细致周到地谋划工作,严格依法办事,确保补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谁走样,谁负责。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明确部门和工作人员职责,严明纪律,加强沟通和协作,按照全县既定的补偿工作进度要求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提高补偿工作效率。

3、加强监督,严明纪律。补偿工作期间,凡抽调的工作人员要一律到岗到位,按照分工安排,尽职尽责,积极工作。在整个蓄洪补偿过程中,蒙洼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格执行上级有法规法令和政策,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把各项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各村(居)民委员会登记核查组、村民组登记核查小组要对本村(居)民委员会和本村民组的登记核查工作承担全部责任。登记核查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如有违规违纪问题,将严惩不怠,决不姑息迁就。县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对补偿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尤其在登记、核查、公示、申报期间,对群众举报的有关问题要及时查处。对失职渎职、虚报谎报、暗箱操作、优亲厚友、借机收费,以及利用签订虚假承包合同等手段骗取、套取、贪污补偿资金的,将按照有关规定,层层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党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对补偿对象干扰、阻碍补偿工作,重复申报、虚报冒领,以及无理取闹,故意谩骂、殴打蓄洪补偿工作人员者,由政法机关视其情节,予以从严、从重、从快处理,确保补偿工作顺利进行。

村级林长制工作简报篇10

关键词:

集体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森林管护;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S7272;S7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168(2012)06-0068-05

收稿日期:2012-11-12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学研究与科研基地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汪锦辉(1982-),男,安徽黄山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可持续经营。

通信作者:邓华锋,男,湖南涟源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经理。

林业调查规 划第37卷第6期汪锦辉,等:北京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情况调查分析

北京市位于华北大平原西北部,全市林地总面积达1054万 hm2,生态公益林751万 hm2,其中,山区生态公益林684万 hm2,占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911%,森林覆盖率3547%。山区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河流、水库上游集水区、水土流失易发区、生态脆弱地区、重点风沙危害区、历史名胜景区和重点林区,其重要地区多为交通不便、集体经济薄弱、就业困难、农民收入低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主要功能对改善首都生态环境、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分布、地位、特点决定了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探索农民养山就业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保护生态,巩固绿化成果,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为了山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保护生态,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建立山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截至目前,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已经在10个区县的102个山区、半山区乡镇的1 577个山区村全面地展开,近46万名管护人员上岗[2]。

北京市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占山区生态公益林的911%,是首都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目前,生态补偿机制进展顺利。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公共财政投资绩效,在对北京市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客观评价生态补偿机制对山区生态、经济的影响,分析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调控体系提供方法依据,更好地为宏观决策服务和规范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行为,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健康发展。

1调查方法及范围

11调查方法

1)本次调查采取半结构访谈、关键人物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对象为管护员,调查内容为管护员基本情况、管护员意愿。考虑到调查对象基本是山区农民,问题设计尽量通俗化。问卷发放采用随机的方式。

半结构访谈以生态公益林管护运作的最小单位,村集体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围绕村基本情况、村级组织形式与运作方式、生态公益林管护成效、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问题展开。

2)调查区县选择上以生态公益林数量、管护员多少、经济发展状况为主要依据,在镇、村3级调查中采用按管护员人数的非等概率抽样法,在区内抽取2~3个镇(乡)作为样本,在调查镇中抽取2个村作为对象。在村级调查中采用了以户为单位和管护员个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区、镇调查中座谈,了解各区、镇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开展情况,并进行了二手资料收集,如生态管护工作文件、档案、统计表等。

3)进行预调查。为了更好地设计问卷,全面反映管护运作及管护员意愿,在正式调查之前选取了1个镇及村开展预调查,并随机抽取了管护员进行访谈。根据调查情况和结果修正调查问卷、调查方式和内容,以使调查更符合实际情况,保证调查工作顺利。

12调查范围

村级调查是本项目调点。围绕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公益林管护模式,课题组进行了将近2个月的调查,共涉及5个区县,12个乡镇,15个村,其分布如图1所示。

2结果与分析

21 生态公益林管护实施情况

211生态公益林管护执行情况

自2005年以来,北京市确定近42 990名管护人员,分别来自于40 000多个家庭。在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前提下,生态公益林管护在各个山区井然有序地进行,初见成效。为了加强管护员培训,制定管护员培训方案和相关培训手册,开展专业培训,累计培训管理人员和管护人员13738万人次,4万多名管护人员平均每人培训达4次以上;生态公益林抚育和森林防火是管护员主要职责,政策的实施使得生态公益林抚育得到了有效开展,火灾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在资金投入上也加大了力度,主要用于管护员日常工资发放;检查监督上,北京市对10个区县先后开展了多次全面检查,对于不合格的管护人员采取扣工资,取消资格等措施。为了保障生态公益林管护顺利进行,北京市在管护基础设施上也作了巨大投入:①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②建立北京市生态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使生态公益林补偿进入信息化管理阶段;③建立定期报告和联系会议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做到文字图表资料齐全。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实施,扭转了“造林有补助,成活是包袱”的局面,提高了山区农民的收入。但调查中发现,生态公益林管护目前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管”和“看”上。如何有效

图1调查样点和调查问卷分布

Fig1Distribution of surveys samples and questionnaire

地组织好这支队伍,提高管护员认识,发挥管护员作用,加强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将“管护”与“经营”相结合,成为了下一步工作的关键。

212管护组织及制度建设

1)普遍成立以常务或主管副区县长为组长,农委、财政、林业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或协议小组,在林业部门设立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办公室,实行各级政府负责制度。区县与乡镇,乡镇与村委会、村委会与管护人员逐级签定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书,在明确责任下,健全管理体系。

2)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山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通知》要求下,相关部门制定了配套政策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和管护标准;各区县结合本地区实际,分别制定山区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补偿范围、补偿标准、管护人员的选择条件、职责、奖罚制度和生态公益林管护标准及补偿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各乡、镇进一步细化,制定符合本乡镇、村的实施方案。管理制度形成村长、队长、组长、管护员逐级责任制度、管护地块与管护责任书及管护员相对应、检查结果与管护工资挂钩、管护员工资发放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22生态公益林管护特点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管护存在以下特点:

1)生态公益林管护建立在自愿原则下,补偿方式以“养山就业、规范补偿、以工代补、建管结合”为方针。通过农民上岗务林,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实现就业,获得补偿。

2)建立在补偿基础上的管护,其过程及机制从区级到镇级基本相同,在村级运作上模式多样:①从区林业局——镇(乡)林业站——村委会——管护员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并将责任落到人头、地块;②在村级管理中建立了组长、队长负责制,采取联合管护和分户管护方式,责任区划分上采用了按流域、沟、片等形式。管护员的产生上有自己申报直接产生、自己申报抓阄产生、村民小组会议表决、村委会指定等方式;看护方式有防火期的24 h轮岗,平常时期的小组半天制、隔天制、全天制;监督上有插旗上岗制、组与组之间交叉复查岗制、接力式站岗等方式。

3)注重生态公益林抚育与森林防火,并兼顾森林资源保护和病虫害防治。

4)各区之间经济条件、自身特点决定了生态公益林管护不尽相同。具体体现在享受补偿的山区生态公益林界定、补偿资金配套力度上。

23管护成效

231增加了农民收入

生态补偿年投入管护资金192亿元,使山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多元,在4万多名管护员中,安排低保、低收入户人员5 036名,选用弃牧护林人员2 609名,由于生态补偿机制采用了直补的方式,农民切实获得了现实收益,购买力增加,农村消费水平有一定程度提高。深山区农民收入增加更加明显,如延庆千家店镇大石窑村人均增收1 800多元,怀柔喇叭沟门乡帽山村人均增收1 692元。

232缓解就业压力,收入稳定,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生态补偿采取了生态公益林管护的方式,使具有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低保护、散养放牧人员基本实现了上岗,在全市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231 469名中,管护员占186%,极大地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对于管护员稳定、不需轮换的村贡献更加突出,收入快速增长,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管护成为了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管护员管护前务农(种地、果园)占747%、外出打工占212%、从事民俗旅游占1%,其他占3%,相当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转移,促进了农村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33山区生态效益改善,保证首都林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扭转了“造林有补助,成活是包袱”的局面,禁牧、禁薪、禁垦、禁伐、禁猎措施得到全面落实,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增强了森林资源的水土保持、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同时,为市民提供了旅游、娱乐、绿色休闲带。在调查中,81%的管护员认为管护后不仅保护树木意识增强了,而且火灾隐患得到了很好地控制。

24存在的问题

241补偿方式

现行的补偿政策是通过农民上岗务林获得补偿资金,其性质是对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劳动报酬。近似于“造血型”补偿方式,由过去的以政策扶贫为主转变为以项目扶贫为主,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公益林质量,又可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问题,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其缺点是被补偿方缺少灵活支付能力[3]。

1)竞争与平均机会主义并存,管护员由轮换机制产生,增加了管理难度与不稳定性。村生态补偿资金、400元/月补偿标准决定了村级管护员数量,按照管护员选择标准,符合标准的实际需求人数往往小于供给人数,供需的失调,只有竞争抓阄上岗,为了利益的权衡,在管护员的产生上往往平均到户或平均到人,采用轮换办法享受政策,执行职责。

2)资源参与分配,导致收入差距加大,存在村与村、人与人之间的收入不平衡,以及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调查的村中,村与村之间管护员工资存在差异,但同村内管护工资相同(组长一般略高),有的村月工资达700多,有的村仅100多。

3)对生态公益林管护产生了依赖性,自立能力弱,这尤其体现在20多岁的青壮年上。管护员年龄限制在18岁以上,而目前的管护还停留在简单看护上,年轻人在其中很难获得生存技能的提升,一旦停止管护补助,就会失去生活来源。

长远来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补偿方式上,应该帮助农村建立特色产业,扩宽就业途径,形成自我发展机制,使外部补偿转化为自我积累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此外,对于生态补偿机制来说,补偿途径和补偿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4]。

242补偿标准

1)补偿标准难以满足管护员现实生活的需求

北京市的补偿标准是管护员平均400元/月[5],以务林的形式获得补偿,补偿前提是农民必须付出劳动,这个标准对农村人均收入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林农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但农民因生活得不到切实改善而参与生态管护的积极性不高,脱岗、漏岗、人员替代、干私活现象时有发生,这跟管理不到位有一定联系,但是从现行的补偿标准和实际生活需求分析,这个标准在农村确实能维持基本生活费,但同时也剥夺了管护员从事其他劳务的机会。管护员往往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是家庭经济主要支撑,但补偿费并不能满足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开支,更谈不上富裕。在管护员意愿调查中,认为管护工资偏低的占794%,期望工资在400~600元/月的占783%。

2)补偿标准相对静止性与村级运作的两头兼顾性

管护员工资年均变化不大,虽然相关文件规定了补偿标准会随着经济生活水平提高有所增加,但在一些村调查发现,由于各种原因,落实到管护员人头上的工资还有所降低。在村级运作中,如果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管护员名额,势必降低个人补偿标准;如果在原有基础上减少管护员名额,村整体补偿相应降低。

3)补偿标准一刀切的形式忽略了地区差异

补偿标准一刀切,没有根据各区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欠缺科学性和公平性。

243管理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文件中规定了管护人员由村级组织负责管理,落实管护责任制,做到人头、地头、责任相对应,签订责任书或合同,明确奖罚措施和办法;林业站负责培训、业务管理、技术指导和管护工作情况检查验收等。

1)缺乏管理经费,管理积极性降低

由于生态补偿机制中忽视了管理者的利益需求,不仅缺乏对负责生态公益林管护组织部门、日常管理者的贡献补偿,而且加重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负担和财政负担,造成管理者积极性缺失,责任感降低[6]。管理者迫于目标责任制,上级部门巨大的行政压力,其积极性、责任心值得思考,即使存在一定的补助,但补助远不足以满足生态管护工作的执行成本,比如办公经费、管理经费、通信设备、防火设备、汽油费等。另外,市政府没有配套的管理资金,而各区由于财政状况差异,配套资金得不到有力、稳定的保障。农村基层干部来自于农民,在管护执行中,群体利益的丧失很难保证他们发挥有效的管理监督作用,导致了对管护员管理环节的真空。

2)所扣发的管护资金缺乏支配权,弱化了监督力度

生态补偿金严格独立的管理机制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管理监督的力度。对扣发的管护资金,林业站、村级组织均没有支配权,形成有罚不奖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管护人员的责任心。

3建议

北京市生态补偿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完善补偿机制,强化管理体制,细化基层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村级监督审查制度,同时建立良好的生态补偿金的使用管理机制,奖罚分明,探索科学的生态公益林经营管护模式。

1)积极探索多种补偿方式,如区域补偿、要素补偿等,并将其与新农村建设和地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帮助山区农民建立替代产业或生态经济产业,形成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积累。通过素质的提高、职业技能的培训,真正转变为山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力量。

2)合理制定补偿标准。根据北京各区经济特点,制定不同的生态补偿扶持政策,在补偿标准上加大对比较落后的远郊区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扶持力度,促进远郊区县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在区一级水平上实行“层次补偿,专业管护”。另外,建立生态管护配套资金,加强管理,维护管理者的利益,防止管理环节出现真空。

3)引进协调发展机制,探索村级参与模式。生态公益林管护提高了农民在资源保护中的参与性,但参与式的有效机制还未得到有效发挥。可通过建立综合决策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区域合作机制,探索生态公益林管护村级参与模式,提高农民参与森林资源保护作用,提升村级社区发展能力。

4)在管护员产生方式上纠正平均机会主义。从生态补偿“养山就业、规范补偿、以工代补、建管结合”八字方针出发,引进竞争上岗淘汰机制,纠正目前近似于福利、普惠的运作方式,在国家提供机会基础上,增强农民责任心、积极性。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改变“好坏一个样”的局面。

5)生态公益林管护应与经营管理相结合,在管护中切实提高生态效益。在明确生态公益林区域性、功能性前提下,引导生态公益林保护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履一,王希群提高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质量的对策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4):17-22

[2]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通知 [京政发(2004)25号][Z]

[3]王薇,张征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探讨[M]//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2005:209-218

[4]李文华,李世东生态补偿的意义与研究进展——以林业为例[M]//生态科学:创新与发展,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