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现状十篇

时间:2024-01-15 17:50:35

电影市场现状

电影市场现状篇1

>> 中国电影与市场营销 中国电影营销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与未来展望 探讨中国电影市场营销团队专业化 中国电影市场的整合营销 2009-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浅析中国电影市场与票房 中国电影营销道路探讨 浅析中国电影营销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与未来 中国电影 全球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特点分析 云蒸霞蔚的中国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现状分析 “中国梦”与中国电影 就中国电影市场论艺术电影生存现状 蔡元培与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低谷与转折 与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与“戛纳品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③⑦《英雄》,《南方周末》,2002年12月19日。

④邵培仁:《媒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页。

⑤《张伟平:与张艺谋是“背靠背”的兄弟》,《深圳都市报》,2006年11月2日。

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254页。

[参考文献]

[1] 李道新.消费逻辑的建立与贺岁电影的进路[J].影视艺术,2005(08).

[2] 玉雪石.冯小刚:中国电影导演中的“另类”[J].影视艺术,2001(03).

[3] 李春利.贺岁片:专家说短长[N].光明日报(京),1999-02-04.

[4] 陈尚荣.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游走――论冯小刚[J].影视艺术,2005(07).

[5] 朱墨,陈静雅,等.多媒体互动条件下的大学生电影消费调查分析报告――第1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调查问卷[J].影视艺术,2006(12).

[6] 唐榕.中国电影产业改革脉络及发展状况――电影产业化问题系列思考之二[J].影视艺术,2006(11).

[7] 王一川.中国大陆类型片的本土特征――以冯小刚贺岁片为个案[J].影视艺术,2006(10).

[8] 韩鸿.参与式观看――电视剧营销方式的创新[J].影视艺术,2006(10).

[9] 王韵.2005年贺岁片市场分析[J].影视艺术,2005(01).

[10] 詹庆生.营销视野中的中国电影[J].影视艺术,2005(05).

电影市场现状篇2

关键词:数字电影; 发展特点; 发展现状

 1 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概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影产业的发展就蒸蒸日上,从1978年的电影产业发展国际化中就可以了解到电影产业的市场巨大,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创造出新的发展辉煌。我国2008年后极力推出数字电影的发展,强调数字电影的技术,1992年数字电影的出现就引起一股数字化的风潮在整个电影产业兴起,并且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且很快成为现代电影发展的主要趋势。所谓数字电影就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的故事片、美术片、纪录片、专题片以及体育、文艺节目和广告等,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符合技术要求的数字信号还原成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近年来我国数字电影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使用这种数字化手段拍摄的电影越来越多,在北京有亚洲最大的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国家广电总局建立了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有完整的电影数字中间片工艺生产线,我国城市数字电影正向着专业化的道路蓬勃发展。

2 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的特点分析

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城市化数字电影的需求程度也越来越大,数字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新增长点,数字电影的制作与放映不仅提高了电影的观赏品质,营造更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可以改变传统电影的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拓展了电影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并且带动了电影体制、管理和产业的变革。其中3D电影成为中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的新动力,直到2010年6月,我国已拥有2679块2K数字银幕,其中1460块支持数字3D立体放映,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3 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数字电影的监管力度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导致了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速度太快,而发展质量过于低俗,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对数字电影放映的监管力度不够,造成数字电影在传输、制作、存储以及放映的过程中存在漏洞,这就无法保证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文化安全与交易安全,无法实现对数字化技术环境下电影市场的有效规划和监管。

3.2 城市数字电影成本太高   在国际社会发展数字化电影实力的市场竞争中,我国数字化电影的独立探索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数字化电影的成本也随之升高。由于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放映技术还没有标准化所以并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化,以至于制作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影院在放映数字电影时前期投入设备和放映过程中的成本太高,利润回收慢,直接影响了各影院放映数字电影的积极性,这就无法促进城市数字电影的进一步发展。

3.3 我国数字电影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本身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就造成了数字电影化产业发展的无法律可以依靠的现实状况,导致了城市数字电影发展的难题不断产生。由于数字电影的技术含量高,在很多环节上都会存在一定的版权问题等法律纠纷,目前讨论最多的就是有关数字电影著作权的问题。由于我国数字电影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存在很多漏洞,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可能会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这种对法律问题方面的担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影产业向数字化电影迈进的步伐。

4 解决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建立健全城市数字电影的监管力度   我国数字电影产业需要建立健全城市数字电影的监督管理力度,保证数字电影的正常运行与发展。为了防止数字电影的非法放映,保障数字电影在节目制作、传输、存储及版权内容的安全,加强城市数字电影在传输、发行、放映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亟待建立健全一套安全有效的管理体系,保证我国城市数字电影放映的安全性,为我国城市电影数字化进程营造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这也是我国城市数字电影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4.2 加大对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经济支持   我国从政府或社会组织出发都应该出大量的资本保护和改善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数字电影发展的状况。正是因为数字电影的发展欠缺一定的经济支持和发展理念的创新,所以才造成了数字电影的发展障碍。我国要尽快完善数字电影的制作技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支持我国重点科研基地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大量培养相关人才,提高技术和人才的保障,为技术的研发与实验创造必要的基础和条件,降低数字电影的制作与放映成本,降低影院的放映成本,提高利润空间,促进数字电影在各影院的普及。

4.3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数字化电影产业   数字电影发展要加强对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人性化、科学化的建立与健全,要充分保护每一个数字电影受益人的利益,要充分了解国内外市场中对城市化数字电影的了解和受欢迎程度的分析,要保证数字电影的接受度和市场潜力的发展状况,实现新的突破和飞跃。要不断完善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法律体系,尽快研发网络实时监控系统技术,保护和解决好电影再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以及版权纠纷问题。避免电影产业在对电影数字化过程中有关法律问题的担心,增加对我国城市数字化电影发展的投入,促进其不断进步。

5 结束语 

    数字化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已经预示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动向是朝着高科技、精细化、尖端化的产业模式迈进步伐。因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低碳经济的转型与变更才让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新的依赖和依靠,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还需要面对更多的难题和障碍,尤其是在数字电影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数字电影行业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人员的问题和管理制度的问题,还要在经济上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补助,需要投入更多的社会支持,要取得城市电影产业发展的信任或者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实现新的突破与飞跃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理念的打造。

参考文献

[1] 李铭. 国外数字电影技术发展现状. 现代电影技术.  2011(8):90-91.

[2] 张丕民,加快中国数字电影发展. 影视技术.   2010(8) :90-92.

电影市场现状篇3

关键词:高价电影票;成因;应对措施

1 高价电影票现状

2010年,电影阿凡达在世界掀起了一股观影热潮。为对比各国电影票价现状,笔者选取了这部在各国主要电影院都同期上映的影片进行国家间电影票价的横向比较。

阿凡达在各国电影院的票价

通过分析上表数据,笔者得出结论:我国高电影票价负担超过一般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

从上表中看出,我国2D和3D电影票价均超过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都在巴西票价2倍左右,而我国的人均收入还不到巴西的1/2。这样看来,我国民众看电影的负担是巴西的4倍多,电影票价远超其他发展中国家水平。而我国在2D和3D电影票价格上也均超过美国,2D票价约高出美国20%,而3D票价则高出67.4%。与日本相比,我国2D票价约低23.3%,3D票价却高出22.7%。我国的电影票价在绝对水平上远超美国,在3D电影票方面远超日本。结合《2010-201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数据进一步分析,2010年中国、美国、日本三国的电影平均票价占月收入比例是:中国1/57,美国1/490,日本1/204,中国的票价在三国之中最贵,我国民众看电影的负担超过日美等发达国家。

2 高价电影票原因探究

我国电影票价的居高不下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既有体制原因,又有市场运行中各主体相互影响的原因。

2.1 根本原因

电影票高价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各方面运作机制不够成熟,主要表现是电影院的市场化水平不够、电影票的定价机制不合理。

1)电影院的市场化水平不够。目前,光中影一家国有企业就拥有国家70%的电影播放影院,形成了严重的市场垄断。处于垄断地位的电影院依赖高额垄断利润而缺乏降低电影票价的动力,同时垄断壁垒又阻止了其他想要降低电影票价的企业进入电影院市场。这样缺乏竞争的市场状况催生了不合理的高价电影票。

2)电影票的定价机制不合理。我国电影票的定价机制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电影发行公司掌握票价的主动权。对于每一部电影,发行方都会规定一个最低票价。国产大片最低票价一般是30元,而豪华影院的正常票价一般是最低票价的两倍。这种最低票价变成电影院固定成本的一部分,并且随着物价上涨最低限价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成为电影票价难以下降的根本原因。

2.2 重要原因

1) 制作和发行电影的成本虚高。电影从制作到放映的每个环节费用都在不断上涨。这其中有通货膨胀的客观因素,更有由于市场制度不规范导致成本上升的主观因素。以演员的片酬为例,近几年经常爆出演员单集电视剧片酬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新闻。演艺市场的不规范导致相当一部分演员“漫天要价”,从而拉动了电影成本的大幅上升。而且现在我国电影人纷纷舍弃国内优越电影设备竞相追逐“好莱坞制作”也无形中加大了制作成本,推动了高价电影票的产生。

2) 电影院经营成本上升。电影院经营成本的上升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房租的急剧上升。资料显示,我国几乎所有大影院均身处商业地产之中,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的升值,地租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影院经营成本的急速增加。数字显示,一线城市核心商业区的影院租金较三年前普遍涨了两三倍,某些地段达到600万-700万元/年。除此之外,地产商对影片的票房分成收入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某些核心商业区,部分地产向影院索取20%-25%的分账比例,是三四年前的四倍之多。房租的上涨极大地推动了影院成本上升。第二个因素是人力成本的急剧上涨。电影产业是旺季淡季很明显的产业,特殊的节日、假期是电影院的旺季,而更多的时候电影院处于淡季状态。即使如此,电影院还是需要雇佣数量不变的员工。在人力成本逐渐上涨的今天,员工工资成为电影院成本中急剧上升的一部分,从而推进了票价的上涨。

3)电影具有较大的交叉弹性。随着人们娱乐方式和休闲方式的多元化,电影越来越受到来自电视、DVD等其他娱乐形式的冲击,人们不选择看电影也可以很好地度过自己的空闲时间。同时,人们对电影院的需求弹性也很大。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不是十分健全,几乎在电影上映的同时,人们就可以从网上找到相应的盗版,可以以很低廉的价格甚至是免费的形式看到电影。消费者的减少使电影院不得不提高电影票的价格以维持利润,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

3 高价电影票的应对

3.1 限价令作用有限

2012年,我国电影局局长曾表示要出台建议性指导票价和最高限价来应对我国的高票价问题。因城市和影片类别而异的限价管理模式乍听之下很有道理,然而仅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对高票价进行宏观调控是不妥的。

现在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即使是在某一城市内,也有着贫富差距较大的不同阶层。单纯按照城市地域对电影进行限价的方法并不合适,反而有可能会使社会不公的状况有所加剧。对于电影供应方而言,限价措施直接降低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很可能通过一些对策谋取损失的利益。如:选择只在经济发达地区上映电影保证利润,或捆绑销售,变相创收。不管他们用什么方法弥补损失,最终都将使百姓利益受损。

因此,限价令的出台并不能根治高价电影票问题,结合电影产业的发展进行应对才是有效的对策。

3.2 加大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现在我国城市多厅电影院所采用的影院设备基本都依靠国外进口,每家电影院的投资都在上千万元,这样的巨额投资必然催生电影的高票价来弥补影院成本,保障影院的利润。然而,若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电影播放机,价格仅为几万元,不及国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见,依靠技术进步建设的数字影院将降低电影院投资成本,充分利用影院的资源设备,真正给高价电影票“降温”。

3.3 发展电影周边产业

另一个导致目前我国电影票价虚高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电影周边产业几乎为零。据了解,在好莱坞电影市场70%至80%的电影收益都来自电影周边产业的收入,即影院票房外的电视、网络、游戏等版权收入。然而,我国的现状是制片方、发行方和影院把弥补成本和赚取利润的希望全部都寄托于“高票价—高票房”这一单一渠道。因此我国降低电影票价的另一出路是加大对电影周边产业发展的支持。电影周边产业的发展延伸了电影产业链,增加了电影的附加值,实现了电影产业的良性循环,是我国电影市场由不发达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4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影市场的成熟与繁荣依赖于“平民消费”的宗旨。相信通过各方努力,我国一定能营造出更良好的电影市场,用最低的票价让更多的人欣赏电影艺术,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幸福感。

参考文献

[1]《2010-2011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R]

电影市场现状篇4

相关研究评述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电力市场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电价理论、竞价上网、电力负荷预测、新能源和市场力等方面,鲜有关于电力市场运营状态问题的研究。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之前,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DyLiacco[4]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划分,并定义了5种运行状态,构建传统能量管理系统在线静态安全分析框架,为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丁明等[5]在综合考虑电力系统静态和动态安全性能的基础上,提出完整的系统状态定义框架,通过概率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探讨用于状态分析和评价的基本模型;程向辉等[6]考虑调度部门对信息的采纳和对事件的响应,但不考虑系统的恢复状态,划分了4种运行状态,确定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关键性的实用量化指标,采用信息熵算法构建决策树对系统进行状态识别,在指标和算法上为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随着电力技术和市场模式的发展,除了电力系统的物理安全以外,电力市场的稳定运营也开始被国内外学者关注,但是专门的研究较少。简洪宇等[7]以市场状态参数指标及其判断原则为依据划分了6种电力市场运行状态,构建反映市场状态关键特征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决策树方法进行状态识别,发现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在研究期间内正常状态只占76%,且频繁出现警戒状态、紧急状态和极端状态,对电力市场运营状态影响最大的是电价,其次还包括市场供需比例、近期同一时段平均价格、辅助服务价格和阻塞影响等因素。由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时间较短,学者们探索性地向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研究领域发展,主要从电力市场稳定性和电力市场预警两个角度探讨电力市场的运营状态。虽然关于经济稳定性和经济系统预警的研究具有很长的历史,但是这些理论在电力市场领域的应用是近些年才活跃起来的。Alvarado[8]提出电力市场稳定性问题,利用数值方法研究平衡点附近的静态稳定性问题;Mota等[9]和Alvarado等[10]在动态市场模型中考虑电能不平衡因素和电力系统本身的动态因素,得到新的市场模型;卢占会等[11]提出将实用稳定性理论应用于电力市场稳定性的研究中,定义了实用稳定、一致实用稳定和实用渐近稳定的判定条件,通过实证分析确定在电力市场变化中起主要作用的参数,研究控制电力市场模型实用稳定性的方法;张集等[12]、黄仁辉等[13]和牟涛等[14]分别从电力市场的市场力风险预警、电力市场价格风险预警和电力供需预警3个方面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复杂系统理论[15]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复杂系统的预警问题,并将协同论和突变论应用于预警研究。Li等[16]利用协同论和运动学方程建立企业文化预警模型,分析福克-普朗克方程及其解的分布,并依此划定4种不同的企业文化状态。突变论在预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在水资源安全预警[17]、工业事故预警[18]、能源安全预警[19]、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经济预警和社会风险预警等各个领域都有应用。罗鄂湘等[20]研究突变论在经济系统预警中的应用,借助经济分析力学,以经济动能的函数和经济势能的函数为控制变量,确定突变临界点的判断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实际预警效果。目前,还没有学者将协同论和突变论应用于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识别和预警研究中。综上所述,现阶段无论是关于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研究,还是关于电力市场稳定性等内容的研究,都涉及到状态划分、指标确定和模型选择3个方面,这3个方面对于电力市场运营状态问题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在电力工业由传统模式走向电力市场模式引发机构重组的过程中,电力市场已经变成了一个复杂系统,但是上述研究内容都没有考虑电力市场的复杂特性。为此,本研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电力市场复杂特性为视角,运用协同论和突变论,对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识别和预警问题进行研究。

电力市场复杂特性及其演化规律

电力市场的复杂特性复杂系统的复杂特性主要包括非线性、多层次、自组织性、开放性、涌现性和自相似性等,基于电力市场复杂系统的特殊性,本研究只研究电力市场的开放性、涌现性和自相似性3个特点。电力市场的开放性。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活动依赖于从自然环境中获得资源,一个封闭的系统,无法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最终会停止运动并失去发展变化的能力。电力市场建设和运营所需要的一次能源、环境容量、技术和资金等经济资源由宏观系统输入,电力市场向宏观系统输出电能。同时,电力市场发展受经济状况、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约束和影响,这些输入和输出主导着电力市场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是电力市场有序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传统的垂直垄断的电力工业是一种相对封闭的运营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充分的交换,无法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也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改革后的电力市场,其开放性不断提高,系统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换也越来越充分,保证了电力市场的有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关注的并不是开放性本身,而是由这种开放所产生的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各种交换以及在这种交换过程中不断演化生成的复杂性。电力市场的涌现性。涌现性即非还原性或非加和性,是系统成员按照系统结构方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制约而激发出来的,整体具有而部分不具有的特性。不同的结构方式、不同的相互作用都会产生不同的涌现性,一旦将系统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这种涌现性也将消失。涌现性是复杂系统区别于简单系统的根本特征。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涌现性取决于各市场成员不同的利益目标和行为方式以及成员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关系,由此形成的整个系统的功能、行为和结构完全不同于系统成员的个体行为。例如,电网经营企业希望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实现电网的安全运行,发电企业希望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利润,电力用户希望获得低价、高质的电能,调度部门希望实现有效的节能、经济调度,电力监管部门则注重对市场风险的控制。而电力市场要实现的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每个成员都不可能具有的功能和结构。电力市场的自相似性。自相似性即复杂系统的总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在结构、性质或过程上所具有的某种相似性。分形理论用分形维数研究复杂系统的自相似性,从而揭示系统内部所隐藏的层次性、规律性和不规则性。描述这种自相似特征的分形维数有很多种,如豪斯道夫维数、相似维数、信息维数、计盒维数和容量维数等,对于一些特殊的复杂系统而言,其状态变量较多,在分析系统的自相似分形特征时,通常不能对所有变量都进行研究,只能选择一两个变量的时间序列,关联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孙晶琪等[21]以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美国加州电力市场月平均市场出清电价的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加州电力市场的自相似性。电力市场的演化规律基于自组织临界性的演化:内部演化动力机制自组织临界性理论认为,有一种复杂动力系统,包含众多的发生短程相互作用的组元,不需要外界的干预,仅仅通过其自身的非线性动力机制和各要素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就能够自发地实现系统的演化,进入自组织临界状态。如果一个系统不需要明显的外界调节就能够表现出幂律行为,则具有自组织临界性。因此,幂律分布理论可用来验证系统的自组织临界性。孙晶琪等[21]以2008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美国PJM电力市场的日交易电价数据为研究对象,计算各时点电价的幂指数,幂指数介于2.262~3.375之间,且通过显著性检验,验证了电价的幂律分布特点。基于耗散结构的演化:外部演化动力机制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在外界条件达到一定阈值时,就可能从无序状态演变为一种在时空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复杂系统对外界环境和状态的适应过程导致系统从功能到结构的不断演化。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即由垂直垄断模式到零售竞争模式的转变过程中,系统成员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电力市场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电力市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功能和结构的演化。

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识别机理

基于协同论的序参量和支配原理协同论揭示了复杂系统中大量的子系统是如何通过自组织动力和协同作用,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协同演化。支配原理表明,在系统自发地向有序结构演化的进程中,虽然子系统间的协作和竞争是系统演化的动力,但变量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接近质变的临界点时,变量分成两类,一类为快变量,阻尼大、衰减快,对系统的发展起不到主导作用;另一类是慢变量,几乎不衰减,甚至出现临界无阻尼的现象,对系统的运动起主导作用。这些慢变量形成了系统的序参量,并支配系统的行为。序参量数值随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而变化,当系统达到临界区域时,序参量呈指数增长并很快达到某一饱和值,序参量的值对应了系统所处的不同状态。系统的结构变化是由少数几个序参量决定的,序参量代表了系统发展演化的主要矛盾。因此,找出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序参量,就找到了支配电力市场演化的主要矛盾。基于突变论的势函数和状态识别支配原理虽然说明了可以通过序参量对系统进行状态识别,但是并未严格说明序参量的不同数值对应怎样的系统状态。突变论运用数学工具描述系统状态的飞跃,给出系统处于不同状态时的参数区域,当参数发生变化时,系统状态也会随之变化,当参数到达某些特定位置时,系统就会发生状态突变。突变论用势函数的洼存在表示稳定,用洼取消表示不稳定。势函数是系统相对于自身变量所具有的势能,势能越大,系统偏离自身现状的趋势越大,系统状态越容易发生改变;势能越小,系统偏离自身现状的趋势越小,系统的状态越不容易发生变化。势函数的奇点对应系统的临界态,反映了系统的稳定和不稳定。研究系统所处的状态就是研究系统势函数的变化问题,序参量主导了系统的演化,研究序参量的势函数即能反映整个系统的运营状态。因此,构造电力市场序参量的势函数,通过势函数的特性反映电力市场的运营状态。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划分由突变论可知,势函数的梯度函数就是系统演化的动力方程。假设电力市场的序参量为x,其势函数用V表示,时间用t表示,则势函数与序参量的关系满足梯度动力系统方程,即dVdx=-dxdt(1)势函数存在以下几个特殊点。(1)稳定点,表现为势函数的极小值点,满足dVdx=0,d2Vdx2>0。系统处于势能最小位置,当系统出现干扰,令系统偏离稳定点时,势能增加,在扰动后系统将自动回到原来势能最小的位置。系统偏离自身状态的能力最小,系统处于稳定状态。(2)突变点,表现为势函数的分支点(集),满足dVdx=0,d2Vdx2=0。系统演化到突变的临界状态,势函数的结构发生变化,所以系统平衡状态稳定性变化也就发生在该点上。(3)排斥子,表现为势函数的极大值点,满足dVdx=0,d2Vdx2<0。系统处于势能最大的平衡点,任何微小的扰动都能引起状态突变,势能持续减小,不能再自动恢复原状,系统结构极不稳定。(4)当dVdx≠0时,势函数不存在定态。系统一直处于调整、变化的状态,既不是稳定状态,也不是突变状态,系统可能走向稳定状态,也可能走向不稳定状态。本研究从系统的变化特性角度出发,根据势函数的特点,将电力市场运营状态对应地划分为有序、警戒和临界3种状态,分别用A、B、C表示。(1)有序状态A。电力市场处于有序、稳定的运营状态,各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关系协调、有序,各指标的微小变化不足以使序参量发生大的波动,不影响电力市场的整体稳定性。有序状态对应势函数的极小值点,即稳定点。(2)警戒状态B。电力市场处于一种假象的稳定状况,各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作用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和潜在的危险性,各指标发生轻微变动时,序参量就会出现大的跃变,电力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此时的电力市场处于潜在的危险区,运营状态处于发生突变的边缘。警戒状态对应势函数的极大值点,即排斥子。(3)临界状态C。电力市场打破了原来的运营状态(可能是有序的,也可能是警戒状态),市场的整体运营情况出现突变,各指标的变化情况与突变之前相比出现较大差异。临界状态对应势函数的分支点(集),即突变点。对于任一时刻的电力市场运营状态,均可归为上述3种状态中的一种,但表现程度会有所不同。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识别规则任一时刻的电力市场都对应着势函数空间中的一个点,对于势函数中任意一点,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状态识别,以一维势函数为例。,将结果从大到小进行排序,选取最大值对应的状态作为此时的电力市场运营状态。可对任一时刻状态进行识别。对于二维势函数而言,需要选取一阶偏导数和二阶偏导数4个指标,其他计算步骤与一维势函数相同。

实证研究

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关键指标结合一般市场效率理论和电力商品特性,在不考虑物理约束的情况下,将体现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因素划分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供需、市场交易和市场绩效5个子系统。市场结构反映电力市场的市场力和市场竞争程度,主要指标包括勒纳指数、市场集中度(HHI)等。市场行为反映电力市场交易双方的策略,体现在申报行为方面,主要指标包括报价达上限率、报高价比例、市场机组容量物理持留率、报价与成本相差幅度指数等。市场供需反映电力用户和发电厂商之间的电力需求平衡程度,主要指标包括申报供需比、系统可用容量、系统负荷等。市场交易反映电力交易的结果,主要指标包括成交电量、结算电价、中标率等。市场绩效体现在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等方面,主要指标包括产电比、生产者剩余指数、消费者剩余指数、社会总剩余等。5.2电力市场协同演化模型研究电力市场协同演化的序参量,需刻画电力市场协同演化模型。电力市场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经济系统,市场结构、市场供需等子系统之间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电力市场的运营状态。因此,电力市场的协同演化模型是一个非线性动力系统模型。记录电力市场交易的统计数据是非连续的,灰色理论模型一方面能很好地处理离散数据序列,另一方面也能揭示数据的变化规律,刻画数据的演化发展情况,本研究在灰色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电力市场协同演化模型。传统的灰色理论GM(1,N)模型为dxidt=-aixi+∑Nj≠ibjxj(3)其中,-aixi为发展项,反映变量在演化过程中的增长情况;bjxj为驱动项,反映其余变量对第i个变量的驱动作用[22],N为变量的数目。结合协同论,反映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各指标之间既有驱动作用也有抑制作用。令t时刻第i个指标的发展项为-aixi(t),ai为阻尼系数,反映第i个指标的衰减速度;其余指标对第i个指标的驱动作用为bjxj(t),bj为驱动系数;抑制作用为cj(xj)2(t),cj为抑制系数;外界的干扰为fi(t)。电力市场运营的协同演化模型可表示为朗之万方程的形式,即dxidt=-aixi+∑Nj≠i[bjxj+cj(xj)2]+fi(t)(4)对变化率进行离散化处理,令dxidt=xi(t+1)-xi(t),t=1,2,…,k-1,k,k为研究的时间范围。在电力市场演化过程中,外界干扰对市场的发展起随机因素的作用,在本研究中令fi(t)=0。5.3序参量方程和势函数在(4)式中,指标i的阻尼系数ai越大,该指标的阻尼越大,变化越快,是系统的快变量;反之则为系统的慢变量,慢变量即为系统的序参量。对于只有一个序参量的系统,很容易求解势函数。张品一等[23]研究单序参量情况下的电力市场运营效率问题。当系统出现多序参量状态时,方程组的定态解性质比较复杂,无法运用势函数进行分析。本研究运用相关矩阵赋权法将多序参量转化成综合序参量,依然借助势函数的方法进行状态分析。定义系统综合序参量为r,r=∑mi=1ωixi,xi为序参量,m为序参量的个数,ωi为权重,0≤ωi≤1,且满足∑mi=1ωi=1。采用相关矩阵赋权法求解权重ωi,设指标体系中包含n个指标,相关矩阵为R,有R=r11r12…r1nr21r22…r2nrn1rn2…rnn令Ri=∑nj=1|rij|-1,Ri为第i个指标对其他(n-1)个指标的总影响。Ri较大,说明第i个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影响较大,即其作用较大,故其权重也应较大。因此,第i个指标的权重ωi=Ri∑ni=1Ri,从而得到系统综合序参量表达式。电力市场运营系统序参量协同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将高维问题转化为低维问题处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识别序参量最科学、最严谨的方法依然是绝热消去法,但是绝热消去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于数量较多的指标无法构建协同演化方程,也就无法实现对序参量的识别。因此,建模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恰当地选取进入模型的解释变量,即状态变量,灰色关联理论能很好地实现状态变量的筛选。对某区域电力市场24个月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确定HHI、报高价比例、申报供需比、结算电价和社会总剩余5个指标分别代表前述5个子系统,用x1、x2、x3、x4、x5表示。HHI为某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衡量一个产业的集中程度,通过申报电量来计算。报高价比例是一定时期内售电方报价过高而导致的未成交电量占申报电量的比例,报高价比例越大表明发电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愿意冒更大的风险。申报供需比是申购电量与申售电量之比,申报供需比越小,市场越趋近于垄断型市场;申报供需比越大,市场供应越充分,竞争性越好。结算电价是买卖双方最后的成交电价,平稳的电价水平是电力市场稳定运营的标志。社会总剩余是按申报和结算价差计算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为剔除数量级的影响,对数据做归一化处理,用SPSS软件计算得到该区域电力市场的协同演化方程为由(5)式可以看出,5个指标的阻尼系数分别为a1=0.58,a2=0.81,a3=0.19,a4=0,a5=0,由小到大依次为a4=a5<a3<a1<a2。根据协同论,阻尼系数越大,指标变化越快,对系统演化的影响越小,这种指标是系统中的快变量;反之则为系统中的慢变量,即序参量,这种指标是系统演化的主导者。由此可知,x4和x5的阻尼系数最小,即结算电价和社会总剩余两个变量在电力市场演化过程中几乎不衰减,由此可判断,这两个变量是电力市场运营的序参量。5.4.2电力市场序参量的势函数令综合序参量为r=ω1x4+ω2x5,采用相关赋权法求得ω1=ω2=0.50。用泰勒级数展开法构造综合序参量的协同演化方程,拟合结果为drdt=-0.32+3.12r-9.09r2+7.88r3(6)由(1)式可知,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势函数为V=0.32r-1.56r2+3.03r3-1.97r4(7)势函数的演化如图1所示。

电影市场现状篇5

【摘要】文章结合近几年来我国票房收入的状况来分析我国电影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通过分析,提出要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电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电影市场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票房收入;电影产业;竞争力

电影业是大电影产业,电影经济是大电影经济,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主体产业之一,电影是整个文化工业的创意核心。它为明星经济、唱片产业、广告业、演艺业、服务业等提供内容资源和经济动力,如何构建大电影产业观、如何培育和健全电影市场、如何提高电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一点,不仅对于我国电影业,而且对于中国整个媒介产业、文化产业的转型、整合和发展都可以带来冲击。本文拟从票房收入来分析我国电影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一、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影产业近几年来的票房收入状况

2003年我国票房收入10.5亿元左右。2003年,国产影片总票房已首次超过了进口影片的票房,把全国的前十名国产影片与进口片的前十名相比较,国产片票房超出进口片2100多万元。中国电影产业的总收入在2004年达到了36亿元,在这36亿人民币的总收入中,只有15亿元是电影票房收入。2005年底,电影局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影数据,中国电影产业总收入达到48亿元,票房收入为20亿——绝对数字增长了三分之一,票房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原地踏步。迄今全国已发展37条院线,加入院线的影院达1300多家,拥有的银幕超过2500块。

(二)以票房收入为例分析我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

我国电影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200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肯定更加让人乐观。当然,票房水平与韩国相比,与我国的人口规模相比,仍然令人相当悲观。2003年以前,内地电影市场的盈利的比例60%来自好莱坞大片,30%来自香港电影,仅有10%来自国产电影。随着电影产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2004年、2005年国产电影继续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除少数几部国产影片以外,多数国产影片的市场现状仍然是惨淡经营,能够上千万票房的影片屈指可数。应该说,200部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难以超越20部进口影片的票房收入。190多部的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不如4~5部国产大片的收入,这种严重的市场不平衡,一方面说明中国国产电影的制作与营销观念、水平、能力的不平衡,也说明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这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全面繁荣,仍然相当不利。

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在于电影本身——电影市场产品仍然不够丰富。电影的题材范围比较狭窄,类型也比较单一,武侠、爱情占据了商业电影的绝大多数。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电影导演、明星、制片人等仍然严重匮乏。导致中国电影产业活跃程度不足,市场规模也难以扩大。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多样化电影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英雄》《七剑》《十面埋伏》等影片都以其充足的商业元素和娱乐元素受到青睐,丰富的想象力、强大的高科技手段和明星化阵容使得它们创造了一个个骄人的票房业绩。国产电影的海外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上面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国产电影在海外的票房收入是逐年上升,而且幅度挺大。这些海外票房成绩客观上提升了国产影片的海外影响力,有助于提高国产影片海外发行的议价能力,也有利于增加海外发行合作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我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挑战

入世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不仅指在设备等硬件方面,更多的还在“软件”——电影从业人员素质、电影的管理机制、全国电影市场的宏观规划和电影产业的营销等方面。近年来,国内生产了一批优秀影片,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尝试,在国际电影节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但国产电影的总体现状却不容乐观,据业内人士估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仅有10%~20%的影片盈利,约一半亏损,而这一阴影至今仍未有散去的迹象,一大批影片由于缺乏吸引观众的手段而难觅“知音”;另外,由于资金短缺,一些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30部影片的制片厂,一年才拍摄

七、八部影片,而且其中仅一两部是自己投资拍摄,其余则靠社会投资才得以完成;已有的片子在市场上资金难以回收,又没有新的资金来源,于是就少投产,进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引进的外国大片近年来又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电影市场。总之,国产电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二)面临的机遇

从经济基础上看:由于中国的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因而电影的生产和管理成本远远低于西方电影,这种低成本生产和流通作为发展中国电影产业一种积极的经济策略。从文化上看:全球化环境下东方文化提供了一种参照性的“还乡”意义从而逐渐被西方人关注,中国电影因而具有一定的文化优势;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华语地区,日本、韩国等亚洲其他泛华文化地区,以及世界

各国的华人群落等则构成了一个具有共同性的接受中国电影的文化交流空间,中国电影具有市场潜力的优势。从西方电影来看:近年来由于片面地走上数字虚拟化、大制作、单纯追求商业价值最大化的道路,电影的人文意味和社会公益品质都明显下降,为其他国家电影文化的乘虚而入带来了契机,中国电影也具备了时机优势。

从政策方面看:为进一步吸纳外资,2004年11月广电总局和商业部联合了《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43号令)和《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规定》(44号令)两个文件,由此不难预测,今后势必将有更多的国际资本被引进来参与影视合资制作(包括由外资合股的电影院线组建),文化开放的空间势必越来越大,这就为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化市场上的主体性拓展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三、对提升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

国家应该制定一系列完善的电影法规、政策来保证电影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进入电影产业的优惠条件和激励机制,规范电影市场,促进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更多地在法制框架内管理电影,多些宏观调控、少些具体干预,通过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和电影规律,加快体制机制改革,重塑市场主体从而提高电影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采取多种措施,培养、选拔和使用一批适应世界电影艺术、电影市场需要的创作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研究人才,克服中国电影人才老化的瓶颈,推动中国电影人力资源的整体升级。鼓励电影产业的竞争性和多样化,努力培育几个具有先进的制作生产能力、完善的发行放映网络以及较强的后电影产品开发经营能力的现代电影企业集团,以使它们在市场上相互竞争,形成较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以激活整个电影市场,从而使电影业成为系统的文化产业。

(二)高度重视消费主体和消费客体的作用

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善于从蓬勃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发现创作的主题,从平凡的社会生活中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从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中明确创作的方向,努力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优秀作品,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农村题材作品的创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要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改变影院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提高服务设施和服务态度,如建立综合性影院和多元化、多层次的票价系统。

(三)不断加快电影产业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要利用电影产业其他产业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以资本为纽带,为电影业的多元化经营开拓思路,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大电影产业——不仅要开放电影产业,而且还开放媒介产业,以发展数字电视、新媒体为突破口,促进以电影产品更新换代为核心的大媒介产业链条的纵向和横向整合,像时代华纳、迪斯尼一样,逐步形成跨领域、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媒介集团。要走信息产业和娱乐产业相结合的道路,形成有商业价值的品牌,特别要和信息传媒产业中的网络部分紧密相联系,使中国电影保持高度的新闻性、文化性与时尚性,成为“新闻富矿”、“大众话题”、“社会时尚”、“娱乐先锋”。

(四)不断改革电影发行和放映市场

要打破电影生产、发行、放映业目前存在的脱节和对立状态,应该继续鼓励和支持电影业各个环节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形成制片与发行、放映利益共同体,逐步实现“影、视、录一体化,制作、发行、放映一条龙”的目标。不断推进院线改革,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强化中国电影的发行能力。政府应该逐渐有限度地向外资开放发行领域,改变进口影片的垄断发行方式,鼓励形成多元投资的以发行为中心的大型投资—制作—发行一条龙的电影企业或者媒介集团,提高中国电影海外市场发行和多媒体渠道扩展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中国电影产业链条中的“腰”的硬度。

(五)不断加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要积极创造和培育国内市场,扩充市场容量。要抓住国际社会渴望了解中国的历史机遇,扩大中国电影的海外宣传力度,开发海外电影市场,积极争取电影二级市场,包括复映市场、电视播映、音像制品和其他附属产品的开发,同时注意把握国内电影与国际电影竞争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巴里·利特曼.大电影产业.尹鸿等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孙献韬,李多钰.中国电影百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4]孙安民.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电影市场现状篇6

中国电视自1958年诞生至今已经47年了,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与气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它更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十年来的成长使其赢得了当今中国第一大众传媒的地位、角色与影响。那么,面对未来中国电视可能的前景我们该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电视呢?笔者以为,有五种视角是不可或缺的。

一、政治视角

电视与政治的关系历来是至关重要、至为关键的,从政治视角来看中国电视可以从三点获得基本的判断:第一,电视对于政治的工具性。我们历来把中国电视视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尽管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出现过左或右的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无论是主流电视媒体的管理者还是大多数的电视从业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都是明确和坚定的。正因此,中国电视对于自己的工具性的特质从整体上看占据着主流判断和主流认识的地位。第二,中国国家政治的状态直接决定着中国电视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视每一次大的发展和进步首要的因素往往取决于政治状态的发展与进步。改革开放使中国电视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而90年代以来转型期的政治风云,无论是国际政治还是国内政治如民主化、制度化、公开化、亲民化等等,都直接影响着中国电视的内容系统和运营系统。第三,电视反作用于政治。在西方,关于电视的说法如“社会公器”、“第四势力”等等都表达着电视对于社会政治的反作用力。在中国,电视的成长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国政治的风云变幻,如央视的“焦点访谈”在十多年的时间内通过正面和负面报道极大地发挥了舆论监督的功能,其中不少节目直接构成了中央重大政策的决策依据,三任总理对“焦点访谈”的题词和关怀也从一个侧面显现了电视对于政治的巨大反作用力。

二、经济(市场)视角

经济(市场)与电视的关系也是相当密切的,西方电视一开始就进入了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运作之中,成为传媒产业和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我们对电视的市场属性、产业属性、商品属性的认知是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逐渐形成的。目前,人们普遍可以达成的共识是:第一,经济(市场)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电视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电视媒体的成长,无论是速度还是效率(包括质量)往往是与经济发展的状况相吻合的。一般说来,电视发展的状态是和经济发展的状态成正比的,经济发达往往带来电视的发达,而经济薄弱则往往导致电视薄弱。当然,在个别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与电视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不成比例,有的地方经济发达电视薄弱,有的经济虽然欠发达电视却相对繁盛,但从总体上看二者还是成正比的。第二,电视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经济的繁荣。电视依靠自己独具的传媒优势,在信息、舆论引导以及活跃经济、繁荣市场等方面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市场)的繁荣与活跃常常离不开电视媒体的支持与参与,不论是生产还是流通乃至消费,电视媒体在经济生活和市场运行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在某些领域,电视媒体既可以塑造市场品牌也可以销毁、打击市场品牌。第三,电视媒体自身构成了经济市场系统中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和部门。中国电视从1979年播出第一条广告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自觉地改革,再到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它在资源配置、产业运营等诸多方面的巨大潜力,无论是内容生产还是营销推广,乃至于电视自身的品牌打造,几乎电视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构成相应的产业链而营造出整体的电视产业。可以说,中国电视在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对其产业属性、商品属性认识的自觉,相信未来中国电视产业对于国家经济、市场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三、社会视角

中国电视成长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它与这块土地、与这个独特的社会生态从来是相互依存、共同成长和进步的。在中国电视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电视的发展状况。不论是某一时期社会的心理状态、情感状态还是社会组织机构的状态、社会阶层的变迁乃至社会道德、社会风尚等等的变动,都会直接地给某一时期电视打上深深的烙印。不同时期的电视的风貌甚至可以从一个侧面见证一个时期的社会状态,如积极与消极、正面与负面、健康与不健康等等状态都会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一定时期的电视内容之中。第二,中国电视也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状态。有人说,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是电视的一代,从他们所受的电视的影响再看不同时期的人们所受到的电视的影响,不论是什么样的电视内容,如电视剧、电视广告、电视纪录片、电视综艺节目等等,还是特定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乃至语言方式等等,都给当时的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特别是正在发育成长中的青少年。从成功人士或各界、各年龄不同人群、不同个体的成长中,我们都可以看出电视对他们的深刻影响。第三,电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毫无疑问,从西方到中国有一点是大家普遍达成共识的,这就是电视由于其巨大甚至不可代替的影响力,面对社会生活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电视媒介在它的市场诉求和社会责任之间常常扮演着相互矛盾的角色,一方面电视自身需要建构自己的注意力经济体系,需要获取利润,以求得再生产再发展,另一方面这种“惟利是图”的市场诉求又可能与公众普遍认同的社会伦理相冲突。在这种情形下,如何承担起自身的媒介社会责任,是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电视所必须思考和迎接的挑战。

四、文化视角

电视与文化更是天然的一对关系。人类在现代社会创造了电视这样的媒体,而这种媒体正逐渐发展并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文化生态,电视与文化的互动构成了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文化中令人瞩目、前所未有的景观。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以下几点:第一,文化传统和文化思潮极大地影响着电视。文化传统更多的是遗传意义上的历史积淀下来的一种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系统,对于中国文化而言,以儒家文化和近代以来的革命文化为主导构成了当代电视最重要的传统。而文化思潮则更多的是当下的,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锻造出来的时代文化,是人们当下的一种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系统。对于中国而言,当代文化思潮的冲击对于电视的价值观和话语系统不仅是背景而且直接呈现于电视的内容之中。第二,电视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当代文化格局与动向。中国电视在近二十年尤其是近十年中,由于其自身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而使文化格局由主流精英文化主导逐渐改变为大众文化地位的提升。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代文化取向相当大的动因来自于电视的冲击。由于电视深入千家万户而使大众文化几乎无孔不入,构成了当代文化不可忽略的乃至起决定作用的地位。同时,异域电视文化的进入也不断地改变着当代中国电视的文化格局,如韩国电视剧的风靡以及美国电视节目内容与样式的引入,都在极大地改变着当代文化生态。第三,电视自身构成了独特的媒介文化与艺术文化景观。所谓电视文化,主体是由其媒介和艺术娱乐所构成的,电视作为媒介在信息、整理信息(如议程设置)、传导价值观念、制造媒介事件、设置媒介活动等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当代文化的取向与发展趋势。作为艺术与娱乐,电视通过情感的宣泄、心理的疏导来营造特定的氛围,制造种种偶像,满足人们的情感心理欲求。正因如此,对于电视的媚雅还是媚俗、深刻还是浅薄、优良还是拙劣等等的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正是这样的争议使电视制造了我们时代不可缺席的文化景致。

五、科技视角

作为20世纪诞生的现代传媒与现代娱乐样式,电视毫无疑问是20世纪高科技的产物,是20世纪电子技术发展的结晶,从科技角度来看电视因此也就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视角。第一,科技的进步推动着电视的进步。作为一个高科技的产物,科技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电视的风貌与生产发展的状态,从无线到有线,从黑白到彩色,从微波传送到卫星传送,从模拟到数字,这一系列的科技进步都对电视的生产、制作、传播的方式乃至电视的内容变化产生着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与作用。第二,电视的进步也影响着科技的进步。一方面,电视自身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不断进步,它要求科技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另一方面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在推动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塑造人们的科学观以及推进新的科技发明与科技交流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各种探索发现类的节目都对人类的科技进步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第三,电视自身科技含量的提高离不开相关领域科技含量的提高。不论是电视的生产还是制作乃至传播,我们可以看到卫星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在电视科技含量的提升上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而催生了卫星电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这些相关领域的科技含量的提升与传统电视的结合,不断地改造着电视的景观和形象。

电影市场现状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对策

1、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伴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供电企业虽然供电质量有一定提升并且运行速率也跟得上时代脚步,但是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营销顺利开展不仅会使服务质量得以提升,而且供电企业用户增多,进一步实现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

2.1、居民用电市场趋于饱和

这几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追求服务质量。在居民用电市场,市场已经形成并且趋于饱和,难以形成新的市场,这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来说是一个大挑战。供电企业要与时俱进,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上加大力度,同时电力营销要把握好时机。

2.2、理念创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地深化改革,但大部分供电企业对电力营销对策并没有跟得上发展,没有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是传统上的管理策略。电力营销策略应该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真实情况,加强服务理念,使客户的满意度得以提升,促进供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3、供电合同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在供电企业,由于没有专业的人员和组织机构负责管理电力营销管理,供电企业的合同管理不能很好地结合市场用户供电需求和供电企业的需求,就会遗留下很多问题。合同管理程序比较复杂,而且供电合同管理内容比较多,在签订供电合同时,没有全面有效地进行监督,就会使用户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甚至出现不合合同规定的相关问题。

2.4、市场调查不合理

为了让供电企业合理科学地制定出电力营销对策,就要先对用电市场调查进行全面科学的调查,对用户的用电需求要及时掌握,做有针对性的营销。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很大一部分供电企业采取的调查方式不合理,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调查方式,得到的调查结果很不准确,根本不能准确地反映用户用电的需求,没有有效的点差结果,就不会得到详细的电力营销对策,影响了供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改善对策分析

3.1、推广新型用电理念,开拓市场用户数量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中,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重视开拓用户,并且加强用电理念,只有这样才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目前市场经济影响,只有基于市场调查的前提下,要把握营销重点,与时俱进,在用户中推广新型用电理念,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开展私人订制的电力营销,只有这样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才会持续良性发展。

3.2、制定符合时展要求的营销策略

近些年,由于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供电企业想要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顺应时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电力营销策略。只有这样,才会使用户的服务质量得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才会提升,更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具体来说要做到必须围绕用户的需求,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只有这样才会使供电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得以提升,实现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3.3、创新合同管理方式,构建岗位考察制度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中,为了加强供电合同的管理,从根本上杜绝问题出现,一方面,健全供电合同签订制度;另一方面,重视建设人员体系制度。并且,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构建岗位考察制度。通过建设法律顾问的咨询制度,保障供电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全面把控合同在进展和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只有全面对合同进行管理与监督,才可以使签订的合同具有该有的价值。

3.4、扩大市场份额

由于供电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升竞争力,供电企业要开拓扩大在供电市场的市场份额,只有这样才会使电力营销管理策略得以实施。一方面,供电企业可以采取措施和影响力鼓励用电企业和居民加强对电的需求,加强对其电力宣传,节能设备的使用。另一方面,供电企业为了稳定市场,要遵循供电市场定价,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及公平竞争的原则,由于每个用电企业的用电需求不同,所以要根据需求实施相应的营销策略。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供电企业的市场份额。

3.5、树立企业形象

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上,一定树立企业的自身形象,在扩大企业影响力的前提下,使经济效益得以提升。目前来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环保意识也在加强,而且国家也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倡绿色能源的使用,减少不可持续能源的利用。在这一大背景下,供电企业更应该使自己的品牌发展起来,加强宣传供电企业的电力环保理念,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使供电企业持续发展。

3.6、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建立考核机制非常有必要。定期检查营销人员营销工作效果,而且为了加强营销人员工作积极性,就要给以口头表扬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加强营销人员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提升供电企业营销质量。总而言之,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状况会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发展,研究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变得很复杂,在这种环境下,就应该加大对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问题的重视。基于目前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现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才能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更进一步促进其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东时轮.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其策略[J].管理观察,2014,35:106-107.

电影市场现状篇8

一、营销管理的概念 营销管理就是在市场经济的行为中以营利为目标,把组织、架构、人员、培训、绩效、考评、薪资等众多要素综合制定、优化实施的行为。电视剧作品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形式,其生产企业势必会在整个电视剧的经营管理方面整合运用营销管理的概念,以优化电视剧的综合要素,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电视剧产业链的营销管理便成为电视剧生产企业的重中之重,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整个产业链的架构中,营销管理的作用便显得尤为关键。 二、中国电视剧产业链的构成 电视剧营销价值链上的主要节点是:上游的内容资源、中上游的宣传效果、中游的播放规划和下游的客户价值。这些节点不是线性的、孤立的,而是网状的,共同制约电视剧营销的成败。三、我国电视剧产业链在营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上游:中国电视剧制片方营销管理问题 1.生产的无规划性 20世纪90年代后期,电视剧市场政策的逐渐放宽,大量社会资本的涌入提高了电视剧的制作水平,同时也间接地导致了电视剧生产的无规划性和无序性。很多社会资本对电视剧市场缺乏了解,进行大量非市场化行为,破坏了市场秩序,大量粗制滥造电视剧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电视台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加剧制片方与电视台在谈判桌上的劣势。 2.电视剧投资的盲目性 电视剧产业的投资和一般企业的投资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就是指生产制作方为了生产产品并通过市场获得利润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就目前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状况来看,投资环节仍处于相对无序的状态,投资方对电视剧市场缺乏准确的了解,就盲目进行投资。 3.制作方与电视台的地位失衡 目前,制片公司和电视台两方的利益分配严重不均衡,制片公司的利益持续受到挤压,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电视剧制作机构的平均收益只有6%左右,只有仅少数的电视剧能达到40%,而电视台则仅以占制作成本20%左右的资金买进电视剧版权,最后的收益则可达到70%以上,双方的地位严重失衡。 (二)中游:市场机制问题带来的营销管理问题 1.专业化分工程度低 目前,我国的电视剧产品在交易发行方面,大多还是以传统的自主发行方式为主,在空间上还是以传统的全国、省、市三级的行政划分为主要手段,各级市场之间缺少真正的竞争。以此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种现象真实的反映了我国电视剧的生产、销售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依旧较低。 2.电视台的强势地位 在电视剧产品产业链的交易环节中,各级电视台具有一定的买方垄断性,这样自然就确定了各级电视台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而作为卖方自然相对弱势一点。 3.引进剧受追捧,国产剧遭冷遇 据AGB尼尔森媒介调查公司2005年针对某城市进行的调查数据表明,“引进剧虽然在播出量和平均收视人数上略逊于都市剧,但收看时长高于都市剧,位于各类型电视剧之首。”由此可以看出,国产剧在国内遭到冷遇,而引进剧在国内确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市场非常广阔,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三)下游:消费环节的营销管理问题 1.营销推广乏力、衍生品开发不足 目前中国电视剧在营销推广力上面有明显不足,除了少数的强势电视台的自制剧外,中国大部分的电视剧作品往往仅仅限于电视剧前后的贴片广告或者中插广告,而所谓的特殊广告形式也仅只特约播映,或剧场冠名,或角标等极少的几种情况,相对电视剧本身丰富多样的明星和娱乐资源,在利用形式上依旧有差距。其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就明显不够。而与此切身相关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就更无从谈起,没有了电视剧本身的知名度,就难以得到公众的认可,再加上后期衍生品开发的意识薄弱,很多优秀的剧种未能真正发挥其影响力,这是中国电视剧目前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2.广告主为电视剧埋单,消费者消费意识被动 不论是电视台还是制片方,最终为电视剧埋单的是广告主。这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目前,广告主是跟电视台之间进行交易,制片方处于旁观状态。作为一个文化产品,自然具有产品的功能,因此它必定会有最终的消费者。在目前中国电视剧的营销环节中,没有考虑受众的因素,这些忠诚的消费者还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 四、对策与建议 (一)市场环境方面:建立公平的电视剧市场机制 公平的电视剧市场机制包括电视剧交易的公平机制、创新电视剧交易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等三个方面,从体制和政策上入手,首先为电视剧市场培育公平的市场机制,整合优势资源,为电视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剧目内容:提升剧本质量形成核心竞争力 剧本是电视剧产业链的源头,是影视制作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要想提升国产电视剧的竞争力,必须紧紧抓住剧本策划阶段的基本要素,实施优秀剧本战略,提高剧本质量。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编剧在电视剧制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还要加大编剧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电视剧作为典型的内容产业,必须注重内容的提升,形成剧目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经得住市场的检验。 (三)娱乐营销:借鉴电影产业的模式,尝试电视剧营销的“大片化” 要想在激烈的电视剧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设法做大、做强电视剧的播出效应,采用发散型、多元化的营销模式,将电视剧的推广和商业品牌的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从而,促使电视剧和商业品牌合力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近年来,电影的营销发展迅速,尤其是电影的娱乐营销。电影营销在炒作与整合传播方面、在广告形式的利用上都远远超出电视剧营销目前的发展水平。因此可以看到,电视剧营销在整合营销传播方面还是有很大创新空间的。我们可以将电影大片的营销手段融入到电视剧的营销当中,这也是一种产业的创新手段,可以提升电视剧产业的营销空间和营销规模。目前,电视剧营销在剧目的媒体传播和市场营销、炒作上还很不成熟,电视剧的娱乐性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放大。如果能让广告主看到电视剧是一种空间极大的娱乐营销,他们自然会迅速延伸合作的空间和长度,并不仅仅局限于广告的投放,而是在电视剧的制作、宣传推广、播放编排等等多个环节进行深入合作。#p#分页标题#e# (四)产业链:完善电视剧产业的价值链,创新品牌化运营 因为电视剧产品所具有多重属性,如物质属性、精神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等等,所以我们对电视剧产品进行不断扩展的多轮销售行为,将变成为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不断增值的驱动力。通过品牌等各种经营手段延长产业价值链,同时,利用品牌开发各种衍生品,获得最大的利润,电视剧产业的高附加值就体现于此。各种文化产业的融合,新媒体产业的兴起,将开放竞合的理念注入电视剧产业,使提供商、运营商、电视剧播出平台以及受众都参与到其中,以此来实现电视剧品牌资源互补,竞合多赢。在电视剧的品牌化营销方面,投资方要将项目的长远规划和编剧的才能这两者结合起来,以此来保证电视剧的戏剧结构和衍生产品开发的关联;除此之外,还要定位准确,艺术与商业要结合,让商业品牌深入人心,利于电视剧的品牌延伸。产业价值链的品牌延伸是电视剧营销的高附加值的具体体现。在电视剧产业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发展过程中,电视剧产业价值链上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被挖掘出来。

电影市场现状篇9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措施

电子信息工程作为新世纪的产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应该研究电子信息工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现状,寻找电子信息工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存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措施,使电子信息工程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

一、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以及电子信息处理的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行业逐渐影响人们的生活,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电脑,还是在忙碌的工作中使用的内部网络体系,都是电子信息工程的产物。可见,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中的必需品,影响现代社会的发展前景。虽然电子信息工程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深远,但是,电子信息工程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的改正。目前,电子信息工程缺乏专业化的人才。正所谓,21世纪最需要的就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化人才数量少,将严重影响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小也是电子信息工程在发展中的弊端。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电子信息工程无法义无反顾的创新,没有新颖的创新成果,自然就影响电子信息工程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前景。电子信息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弊端,需要我们努力发现,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使电子信息工程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可以影响更多人的生活状态。

二、 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一) 加大电子信息工程的资金投入

为了使电子信息产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应该大力提升技术研发手段,在创新的过程中,提高其科学技术含量。但是,电子信息工程的资金投入少,是电子信息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弊端。在电子信息产品创新与研发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作为产品研发的保障,将严重影响电子信息产品的应用能力。面对电子信息工程资金投入少的现象,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从政府政策支持与政府资金支持两方面,改变其发展缓慢的现状。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可以扩宽电子信息工程的融资途径,使其可以在不同领域中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在资金支持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电子信息工程的资金投入,用实质性的力量促进电子工程的科技研发,使电子工程行业可以在创新的过程中,建立核心技术,引领社会发展。在资金力量的支持下,电子信息工程可以创造出更多新颖的科技成果,促进其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

(二) 培养专业化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

21世纪最需要的就是人才,人才可以影响社会的发展。目前,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中,缺少专业化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面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稀少的弊端,应该尽快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平稳、健康的发展。首先,学校应该加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人才培养力度,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真正的实践操作,增加自己研究电子信息产品的能力。其次,应该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人员的自我提升意识,使其可以主动的学习电子信息工程知识,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的产品。最后,电子信息行业应该为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工作人员提供发展的机会,利用固定的时间,为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人员提供出国交流的机会,使其学习国外的发展技术,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专业化人才培养对社会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影响社会的发展那水平。社会应该重视人才培养的问题,努力增加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数量。

(三) 改善电子信息工程的市场环境

盗版产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状态。由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弱,导致社会市场经济中出现了大量盗版的电子信息产品。这种盗版的电子信息产品,较正版的电子信息产品要便宜很多,在销售的过程中,严重影响了正版商品的销售量,阻碍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且,盗版电子信息商品在质量上无法得到保证,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状况。面对盗版流入市场的现象,政府应该加大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利用明确的管理制度约束生产盗版电子信息产品人员的行为,并明确标示出一旦生产盗版电子信息产品,将会遭受到法律的制裁。杜绝盗版商品流入市场,可以改善市场环境,使电子信息工程在广阔的市场中拥有良性的发展空间。并且,杜绝盗版电子商品,还可以激发行业中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利用自己的工作热情,研究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电子信息产品。为了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在社会中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应该重视对整体市场环境的改善,从发展根源做起,杜绝盗版。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已经逐渐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状态。为了促进电子信息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该重视电子信息工程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电子信息工程产业。

参考文献:

[1] 韩樟根. 试析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

电影市场现状篇10

1 电力企业营销工作服务水平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对于自然资源的需要也随着各种经济企业的发展而越来越大,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电力企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取得了相应的进步。电力营销工作作为我国各种电力企业经营与发展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根本上影响着电业企业的生存,只有对电力影响有足够的重视,才能够保证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相应的物质基础。同时由于社会用电量的快速增加,电业企业对于电力营销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如今在电力营销市场当中已经从以往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也就是说在以往电力企业能够对电力的营销状况进行掌握把控,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进步与新兴科技的发展,在电力营销市场中电力的消费者逐渐在双方的交易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为电力资源的过剩,所以电力公司要想尽方法对用电市场进行拓展,在这其中就要对潜在的用电客户进行发掘,并通过这种方法来将电力营销工作的面积扩大,在对电力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提供帮助的同时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与完善。但是从当下的市场经济情况来看,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着电力营销的具体情况,还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起着负面的作用。从具体情况来看,电力企业营销工作以及在进行营销时的服务状态有以下问题:

1.1 营销观念与营销理念过于落后传统

在我国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以用户为销售核心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只有电力营销市场能够找到电力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才能够切实地推出相应的营销方案,在不断的发展营销过程当中,电力企业发现只有拥有优质的服务才能够将消费者留在电力营销市场内部使其不会流失,这样不仅能够推动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还能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速度。但是就现在电力营销的市场情况来看,电力企业的经营理念与销售观念过于落后传统,对于电力营销工作的认识还是停在从前的模式,没有对营销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与转变,这是当下电力企业在营销发展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所在,同样也是制约电力营销中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

1.2 各种营销信息不畅,缺乏相应的服务内容与形式

从营销手段与整个营销过程当中的服务状态,可以看出两者都是在满足了客户合理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与市场的需要进行观念与方法上的调整。真正优质的服务在电力营销中是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来满足市场对于电力营销的要求,也就是说优质的服务不仅仅是对客户需求的满足,更是对市场的一种合理正确的反馈。这些方法进行的前提条件是电力公司要对客户的需求与市场的实际情况有着十分深入的了解,信息的缺失对于电力营销来说影响十分巨大,无法掌握客户与市场的情况就相当于无法掌握发展的方向,就会使在企业的电力营销过程当中服务内容与形式形成了缺失与漏洞,在营销的过程中对客户的服务出现了问题就意味着也会造成客户流失的局面,这对电力企业营销工作来说影响巨大。

1.3 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电力营销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深,各种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资源的依赖,尤其是作为经济生活当中最重要的电力资源更是需要大量的运用。虽然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力企业发展的态势一片良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也不断的发展进步,各种新兴科技在市场上不断的出现,同时新能源的运用也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不得不说在新能源广泛运用的前提下传统的电力资源行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使电力资源由短缺到过剩,这种情况的产生使原本的电力行业营销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电力公司都将眼光放在如何抢占市场如何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上来,这种环境的影响使电力公司全都忽略了对营销电力时的服务状况,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对电力的销售产生着影响。

2 在电力企业营销工作中优质服务的意义

在进行电力营销的工作过程当中,优质的服务水平与销售的效率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电力营销工作的完成从很大一部分来说取决于服务水平的提高。从具体的电力营销流程来说,优质的服务不仅能够提高客户的体验度,还能够为电力企业营造良好的口碑并树立正面的形象。从电力企业自身的营销观念来说,达到对客户的实际情况来诠释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营销方式,并且通过对营销服务质量的提高来对客户满意度与企业知名度进行改进与完善,作为电力营销市场的主导,优质的服务不仅仅体现在能够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满足,更体现在能够通过市场情况的变化来对自身的营销手段进行调整并使其更加适应在市场经济中的电力营销情况,并从服务市场的角度来切实的提高企业的自身效益。同时拥有优质的服务水平对电力企业开辟更大的市场来说帮助十分巨大,在没有目标客户的时候企业能够通过自身去创造以及发掘客户的需求,再根据国家对于电力资源营销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标准,引导客户进行相关产品的购入,在电力营销工作的过程中电力企业作为消费的主体要向客户全面地展示出电力高效便捷洁净的优点,并向客户展示电力资源给环境带来的好处。具体来说,在电力企业营销工作中优质服务的意义有以下两点:

2.1 加快电力企业迈向市场化的进程

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告诉我们,在市场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各行各业只有遵守了市场的规矩准则才能够得到发展,而作为能源产品来进行的电力营销同样要与其他行业一样融入市场的游戏规则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来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但是由于电力营销的产品与性质的不同,所以在市场竞争的过程当中其优势也不尽相同,只有通过提高自身优质的服务水平才能够达到电力营销的最基本要求,不仅如此,在平时对电力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培训时要将提高优质服务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位营销人员身上,使他们能够将优质服务的理念不断贯彻到平常的工作中,这对加快电力企业迈入市场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由于消费者对于电力产品的需求不同,就导致客户与客户之间出现了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出现对于电力营销来说,意味着电力企业要将市场上客户的需求分类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去,并通过优质的服务水平来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处理。电力市场本身的分类就较为丰富,从功用上大致分为工业用电市场、商业用电市场以及居民用电市场等,由于不同消费者的需要电力企业的服务内容也不同,所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电力销售人员要进行统筹规划,对不同层次与需求的客户进行分类,从根本上解决客户的需求,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双赢搭建桥梁,最后达到提高优质服务的最终目的,提高电力营销的工作效率,实现电力企业的盈利与发展。

3 提高电力企业营销工作中??质服务水平的方法

3.1 加快电力企业的电网建设工作

电能的质量是决定一个电力企业进行电力营销的最基本的因素,只有提高电力公司对于电能质量的重视,才能够使电力企业建立起完整的电网体系建设,结合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电力仍需要进行大量的使用,这对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来说是发展的好机会,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电力企业的市场份额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同时也能够提高供电部门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电网的建设是电力企业进行营销的最基础方法,只有加快对整体电网的建设,才能保证电力营销工作中的优质服务。

3.2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客户来说是选择的根本,只有当客户认定了电力公司自身优良的形象后才会选择与企业进行合作并进行电力产品的消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客户享受到优质的服务水平。良好的企业形象是通过对市场的理解来对自身的缺点进行不断的改正来建立的,而当客户在电力企业中享受到了优质的服务后更加建立了对电力企业的信任与好感,为电力企业以后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潜在客户。这种良性的循环不仅仅能够让客户对电力企业更加的信任,还有利于电力企业在市场化的发展过程当中更快的融入市场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营销策略方面的调整,所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电力公司提供优质的服务水平来说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3 解决电力营销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在以往的电力营销中,企业由于对市场情况的认识不清,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对营销手段进行调整,这样就会造成客户的流失与营销市场的缩小,更加会影响营销过程中优质服务水平的提高。不仅如此,以往的营销手段与经营策略太过于落后传统,已经无法跟上社会快节奏的经济发展状况,针对这一问题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模式上的调整改进,只有让电力企业的发展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才能够将电力企业营销工作中的优质服务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不仅仅对客户来说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对企业自身来说同样是取得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