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4-01-06 10:29:41

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篇1

及对策建议思考

调研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职能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形式。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针对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一些重大问题组织有相关专长的委员来开展专题调研工作,建言立论和参政议政,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那么,为什么要重视调研工作?怎样搞好调研工作?调研工作要注意些什么?笔者就这几个方面略加赘述。

一、重视调研工作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政协工作的必须途径

新中国成立几十年以来的历史进程表明,人民政协在我们党执政兴国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不仅是过去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初期不可缺少的政治工作,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当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政治经济和整个上层建筑领域,发生了崭新的变化,与已往半个多世纪的情况相比较,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是政协工作以前未接触到的。历史给新时期的政协工作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可以说,人民政协工作当前所面对的是一个历史新旧碰撞中改革攻坚时期的全新境界。而研究这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矛盾的本质内涵、发展走势及其解决的具体途径与方法,为执政党提供智谋支持和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建议应是当前政协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要真正发挥其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其力量,依据其性质决定的职能、履行职责的主要方式是民主监督与参谋协助。从科学管理的角度看,打开管理黑箱的途径只有两个:一是调查研究,一是实践。因此,政协工作的重心也就理所当然一是参与实践,培养工作典型,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建设出自己的实验基地,形成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靓点,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证明其观点的真理价值;然后就是广泛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情况,甄别是非,抉择信息,为执政决策者提供其可靠的科学的意见与建议。因此,面对新的形式和任务,我们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把专题调研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充分认识政协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调查研究既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础性工作;既是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履行职责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提高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充分认识做好人民政协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一)调查研究是政协履行职能的基础环节。

搞好调查研究,对于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至关重要。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不能靠发号施令去履行职能。政协是组织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委员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机构,主要是通过提出意见建议的方式履行职能,要使政协的意见、建议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符合实际,对决策有参考价值,就必须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在新形势下,政协履行职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调查研究是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

人民政协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工作已成为新时期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一项主要形式。《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人民政协要选择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咨询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调查研究使参政议政更加主动,更为经常,更具实效,是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活跃政协工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渭滨区政协以专委会为依托,以课题为纽带,联合组织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围绕区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有重点地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内容详实、观点鲜明的调研报告,提出的不少中肯意见,得到了党政领导重视,促进了党政决策,助推了相关工作。

(三)调查研究是发挥民主党派作用的重要渠道。

调查研究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发挥参政议政作用的重要形式,是保障其履行政治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尊重和保障各民主党派参与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其在政协的作用,是各级政协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密切同各民主党派的联系与合作,与民主党派开展联合调研,既有利于民主党派发挥优势,拓展参政议政渠道,又有利于政协博采众长,广开言路,建言立论。

三、正确把握政协调查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政协参政议政水平的高低和实效的大小直接取决于调查研究的深度,取决于调研课题与党政决策的关联度,取决于对策建议的可行度。因此,“选准课题,深入调研,建议可行”是政协调研的总体要求。首先要精选课题。找准服务大局与发挥优势的结合点,贴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选择事关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选择党政重视、社会关注、群众期待、顺应时代、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课题,选择有利于发挥政协优势、能够拾遗补缺、政协有条件有能力做好的课题,才能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发展。其次要深入调研。在准备调研前,要精心挑选熟悉课题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组成精干调研队伍,为其熟悉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准备调研。在实施调研中,要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专委会的基础作用,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政协界别的独特作用,调动各方参与,加强互动合作,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全面了解、系统分析,取伪存真、提炼总结,找准问题症结,揭示事物本质,提出可行建议,为撰写调研报告奠定坚实基础。要善于综合论证,注意将重要调研报告提交常委会专题协商,听取常委意见,汲取大家智慧,使调研所提建议更科学、更全面、更专业、更具操作性。只有这样,调研才能与党政思路合拍,与群众愿望相符,较好地反映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心声和诉求,体现参政参在关键处、议政议在点子上的要求,才容易引起党政重视,促进相关问题解决。在成果转化上,注意运用跟踪视察、宣传报道等形式,不断促进工作落实、推广成功做法。

四、政协调研工作必须注重“三点”

一是思考的立足点。

人民政协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服务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这也是政协在开展调研工作时的立足点。唯其如此,我们在开展调研工作的过程当中,首先要立足于发展和振兴县域经济,通过务实求真的深入调查,掌握反映真实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了解平时难以听到的群众呼声,对调查材料进行认真研讨和论证,形成有政协特色的、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并精心选择好报送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调研成果的作用,促进党政部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二是研究的切入点。

在政协调研工作中,面对纷乱如麻,莫衷一是的问题,要注重发挥委员的专长的优势,集中智慧,认真思考从何入手,怎样入手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迅速透过现象,进入深层了解,抓准问题严重的症结所在,以确保调研成果的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这样工作才不会走弯路,也不会偏方向。

三是工作的着重点。

政府工作千头万绪,政协调研如何配合政府工作,找准研究方向,抓住当时热点、难点,甚至是焦点的问题,这也是政协调研工作中首要考虑的。目前情况看,我县地处湘东南,从地理和历史积淀和现存资源看,是一个农业大县、发展新县、财政发展县。政协调研应根据县委、县政府既定的经济工作思路和“主攻工业,提升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工作部署,在龙头经济、园区经济、板块经济的格局中寻找研究突破口,为振兴我县经济推波助澜。

五、政协调研工作必须注重“三性”

政协调研旨在为政府出谋划策,因此,政协调研工作所得出的结论,所提出的意见,应当突出以下几点。

首先,是运用理论的适应性。好的理论,如果脱离实际,那就是一文不值。然而没有理论指导工作,总少不了其盲目性、随意性,或者是敷衍失责的短期行为,因此,用什么理论运用于政协调研工作,是因其调研的课题而不同的。经济的、政治的、工作流程管理的、生产技术的、服务理念的,如此种种,应当依据其调研课题而选择,从而确保理论的指导性和策划的前瞻性,确保工作不滞后于形势发展。

其次,是调研过程的务实性。实事求是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也是政协调研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调研要深入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从生产管理的第一线中调研,发现问题,解析问题,探索出问题发生的根源与矛盾的症结所在,从而在广泛、深入、可靠的信息中,甄别抉择,并运用现代科学理论进行推论、演绎,得出适应合理的结论,这样的调研才有效度和信度。才具有应有的科学涵量。

第三,是工作策划的前瞻性。大家都知道马后炮的价值是有限的,虽然前车之辙,后车之鉴,但如果我们的工作、意见、事业策划都是在失败一次以后才能纠偏,才能调整,那么,付出的代价就实在太大了。政协调研工作是政协履职的基础工作,是为党委、政府工作提供智慧,提供镜子,提供借鉴的,其可贵之处应该是能帮助决策者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那么在政协调研结论意见(建议)中,就应当十分注意其工作的前瞻性,因此,应当要求调研者站得高,看得远,不滞后。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人才优势,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提出见解,确保调研报告中的现实价值,甚至超乎调研工作本身的指导意义。

六、政协调研工作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人民政协献计出力、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政协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离开调查研究,政协的各项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笔者多年工作的体会是,做好政协的调查研究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在主观认识上,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总结得失、揭示规律、提出建议,为解决问题或为决策服务,这些是一般调研工作的共性。但是,人民政协既不是决策机关,也不是执行机关,它是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参政议政、团结合作的重要场所。政协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政协的调查研究是献策不决策,监督不操作。因此,政协的调查研究既要遵循调研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政协自身的特点,彰显政协的个性。一是位置超脱。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决定了他“亦官亦民”。因此,政协的调研远离了利害得失,更多的是客观理性,能够更全面更真实。二是人才荟萃。政协内部聚集了众多的精英人才,他们或是各阶层的代表,或是各行业的专家,或是经验丰富的领导,因此,政协的调研有自己的先天优势。三是献策不决策。政协不是决策部门,政协的调研成果是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和咨询服务的,所以政协的调研要做到“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四是不单纯注重结果,更注重参与和过程。政协的调研结果有个是否被采纳和如何转化的问题,调研过程是委员了解情况、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广交朋友、扩大共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协调研的过程意义大于结果。

(二)在课题选择上,要处理好“热”与“冷”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热”是指党政重视、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冷”是指那些党政部门暂时没有想到或没有精力顾及到的边缘问题。“热”与“冷”二者相辅相成。只有选准“热点”,政协履行职能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才能服务大局;“冷点”不可忽视,“冷点”是相对于“热点”而言的,只不过有个轻重缓急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冷点”也可能变成“热点”。政协的调研课题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向党政部门征求,二是向委员征集,三是党派、团体、专委会提供。课题收集结束后,要根据少而精的原则,量力而行,认真做好分析、比较,与党政部门加强沟通,从中选择既事关全局,又适合政协调研的课题。首先要选准“热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服务发展是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要紧扣党政工作重点,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精心选择调研课题,做到与党政目标一致,与部门工作同步,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其次要兼顾“冷点”。要拓宽思路,根据群众需要关注那些党政部门没有想到或暂时无暇顾及到的领域,多做拾遗补缺的工作。一方面要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出发,选择党委、政府重视,事关全局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一方面要眼睛向下,选择容易被忽视的“冷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提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课题,党政支持、部门欢迎、群众拥护。

(三)在调研力量的组织上,要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

“内”是指政协组织内的政协委员、各组成单位、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外”是指政协组织外的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一线的具体工作人员。“内”与“外”的关系是互补关系。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各组成单位是政协工作重要的依靠力量,政协专门委员会是调研活动的具体组织者,但他们不可能对所有的课题都熟悉,不可能对所有的议政领域都涉猎。政协组织外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一线工作人员,他们对相关政策了解更多,对具体情况更明,对相关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把握更准。但是,他们往往缺少施展才华、建言献策的舞台,缺少与党政领导面对面畅所欲言的机会。因而,他们许多好的思路、观点、建议很难进入领导的视野,更难进入决策程序。政协的调查研究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政协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最广泛的代表性,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优良传统。在这里,各种观点都可以充分表达,各种建议都可以直接提出,理论与实践可以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在调研组成员的配置上,一方面要将热心政协工作、对本调研课题有研究、熟悉相关情况的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吸收进来,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和政协各组成单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根据课题需要,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参与调研,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和咨询作用;邀请具体工作部门的领导和一线工作人员参与调研,发挥他们在介绍情况、研究论证、协调支持、决策实施方面的作用,努力做到内外结合,取长补短。这样,情况才能摸准,分析才能透彻,措施才能可行,调研的质量和水平才会更高。

(四)在调研过程中,要处理好“调查”与“研究”的关系

“调查”与“研究”是调研工作中的两个环节,调查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调查的升华。没有调查,研究就失去了基础,没有研究,调查就失去了意义。调查是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研究是在调查的基础上,自觉运用科学的思想观和方法论,进行理性思考、综合、提炼。调查与研究都为目的服务,它们目标一致。调查是研究的基础,必须全面准确。一是要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对调查的对象、重点、难点、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学习和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及调研课题的相关背景和研究现状。二是作风要踏实,切忌走马观花式的听听、看看,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产一线,倾听民意,了解真情。三是事实要准确,每一件事、每一组数字都要反复核实,确保准确无误,切忌片面理解,听取一面之词。研究是调查的升华,必须深入细致。一是不仅要有定性分析,而且要有定量分析。不能满足于堆砌材料和已有的结论,要对掌握的材料进行深刻、系统、科学的分析、提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中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二是要边调查边研究。有的同志调查时不注意把问题想全、问透,调查结束后,或对情况若明若暗、似是而非,或重新查问,既废时间又难以保证准确,从而影响了研究的质量。因此,调查研究一定要边收集、整理材料,边梳理、研究问题,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贯穿于调研全过程,用研究促进调查的进一步深入全面,让调查占有的材料能满足研究的需要。三是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除了要肯下功夫,还要善于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方法论,对占有的材料和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如分析、比较、分类、综合、推理等。只有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揭示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

(五)在建言立论上,要处理好“可行性”与“前瞻性”的关系

可行性,就是所提意见和建议要切实可行,政府能够接受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落实或整改到位。前瞻性,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所提意见和建议具有超前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这样才能显示政协独有的价值和作用。

第一,政协的建议要有可行性。古人云:文可载道,以用为贵。政协的调研成果要能被党政部门采纳,直接或间接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建议就不能笼统含糊和空发议论,要做到符合实际、思路正确、措施具体,要同时兼顾需要和可能。第二,政协的建议必须具有前瞻性。许多决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更是如此。作为“智囊团”、“人才库”,政协的调查研究必须超前思考,从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中预见到潮流所在和大势所趋,既要立足当前,又要面向未来,这样才能领先一步,高人一筹,所提的建议才能有战略眼光,具有前瞻性。这样的建议,可能由于实施条件不具备,或由于认识和时机问题,没有被采纳,但正如李瑞环同志所说,只要是付出了心血,只要是有真知灼见,不用不等于无用,现在不用不等于将来也不能用。

七、切实提高政协调查研究工作的水平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没有调查就没有参政议政权。因此,切实提高调查研究水平是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协各界别的共同任务。要提高政协调查研究的水平,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一)要在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

注意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实现新发展。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自己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求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服务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

(二)要在树立创新理念上下功夫。

政协调查研究能否得到党委、政府重视,关键在于“新”字上,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敢于突破传统、勇于超越他人,以新的视角、新的信息、新的见解、新的对策,给人以“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打造政协调查研究的新品牌。

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篇2

一、调查研究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法宝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由此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从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始终是以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的。也就是说,我们党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实践和探索,实现并且不断深化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和统一,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不断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是在我们党长期奋斗的历程中逐步形成、不断发展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进行调查研究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找到一条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通过艰辛探索,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找到了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即一个用马列主义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一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人民军队、一条团结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我们党进行调查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找到一条在人口众多、一穷二白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国家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积累了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通过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强调从中国实际出发,同时注意学习、借鉴外国有益成果和经验,走出了一条改革开放的新路,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最终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而赋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新的强大生机与动力。

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科学分析、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和阶段性特征,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全党范围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党中央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一年多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的这一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再次生动地反映了调查研究在我们党的决策工作和领导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表明,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是我们共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确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途径,是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制度。正如同志所指出的:“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调查研究,就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脱离,造成工作中的失误,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损失甚至挫折。因此,加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

领导机关在党的工作全局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对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要更加深刻地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更加自觉地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工作越忙、任务越重,问题越复杂、矛盾越突出,越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第一线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发现、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顺利、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深刻领会、努力实践我们党关于调查研究的科学思想方法

搞好调查研究,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毫无疑问,我们现在面临的建设和发展环境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手段、条件也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但调查研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变,调查研究的科学思想方法不能丢。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大力提倡、身体力行调查研究,以实际行动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而且在深刻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调查研究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调查研究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精辟、深刻,贯穿着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历经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始终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成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更为复杂的情况和问题,必须坚持以这些科学思想方法为指导搞好调查研究,并以此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我们体会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着重领会和把握:

——牢固树立正确的决策来源于调查研究的观点。同志有一个著名论断“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邓小平同志强调“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始终是制定政策的基础、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采取闭门造车、主观臆断的办法,是不可能提出好的政策建议、作出正确决定的,结果必将是极为有害和危险的。领导机关在任何时候都要自觉把调查研究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定的基本前提,用更多的时间、花更大的气力去弄清情况,并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始终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对于任何问题的探索和解决,须臾离不开调查研究;而真正求得对于事物正确认识的调查研究,须臾离不开实事求是的态度。调查研究不是立竿见影、轻而易举的事情,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作长期艰苦的努力。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就是要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人民群众最期盼我们做的事情出发,开展深入系统而不是粗枝大叶的调查,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现象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研究,科学总结和升华实践经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就是要有一种追求真理的勇气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反映实情,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意见,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紧紧依靠群众进行调查研究。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么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总是在社会矛盾的运动中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也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寻找、揭示和发展指导自己前进的真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是我们调查研究的对象,又是我们获取正确认识的不竭源泉,更是我们检验和深化认识的客观依据。调查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我们搞调查研究,要有满腔的热忱、“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态度,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拜群众为师,和群众交友,“问问家长里短事,听听鸡毛蒜皮言”,同群众一起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既要了解群众盼什么,也要了解群众怨什么;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进行调查研究。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要善于运用矛盾的观点指导开展调查研究。一方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突出重点,不断深入。“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耗费精力,而且往往不得要领、难以深入。同志曾形象地比喻道,“假若丢掉主要矛盾,而去研究细微末节,犹如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仍是无发言权的”。另一方面,要通过分析事物的特殊性来把握普遍性。事物的普遍性总是寓于特殊性之中,而特殊性总是在一个方面或一定程度上反映普遍性。对于同一类别或相同性质的问题,要采取抓住典型、解剖“麻雀”的方法开展调查研究,既选择好的典型总结经验,又解剖坏的典型吸取教训,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要善于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指导开展调查研究,不就事论事,对事物进行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研究、分析,搞清楚内部和外部联系,真正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要善于运用发展的观点指导开展调查研究,不能期望在一个时间段或者一定条件下得出永恒不变的结论,而要根据事物不断运动、变化的特点,不断研究新情况、获得新认识、解决新问题。

三、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搞好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

当前,我国已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很不容易。可以说,与以往相比,我们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影响决策的因素增多,正确决策的难度增大。这些都说明,搞好调查研究更为重要、迫切,要求更高。加强调查研究的任务又一次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搞好调查研究,最重要的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同志强调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领导机关的调查研究直接服务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坚持求真务实极为重要。只有坚持求真务实,才能了解真实情况,调查研究工作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在决策工作和领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我们在推进事业发展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调查研究,必须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大局。调查研究要着眼于解决问题,着重在谋全局、抓大事、管方向上下功夫,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要重点调查研究本地区、本部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调查研究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调查研究影响全局、关系长远的战略性问题。2003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力量,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等方面开展调研,形成了一批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为领导同志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领导干部带头。重视不重视调查研究、会不会调查研究,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思想是否成熟、工作作风是否扎实、工作方法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领导干部要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掌握实际情况、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复杂问题、实现科学决策的钥匙,亲自了解基层的情况,亲自下功夫对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亲自撰写调查报告。这对于防止和减少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对于正确地判断形势、制定政策,对于改善领导机关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都是不可或缺的。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调查研究,必须创新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如召开座谈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这些方法具有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互动性强、人情味重等优点,应继续坚持。与此同时,还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要积极使用统计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等现代方法,提高调查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为调研乃至决策提供快捷、全面、翔实的信息资料;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以及规划与优选、预测与评价、计算机仿真等方法,对已掌握的调查材料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系统研究。只有把传统调研方法和现代调研手段结合起来,才能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篇3

一、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

调查研究工作在人民法院工作中虽区别于一线的审判工作,但它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硬性工作,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首先,调查研究工作可以提高干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以及文字综合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干警业务素质,从而提高执法水平。其次,调查研究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审判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审判工作的不断提高;第三,调查研究工作还可以提高审判工作的预见性和超前性。通过调查研究,对今后一个时期审判工作的重点及着力方向提出预测性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和可行性参考。因此说调查研究工作是一项“实”工作,必须作为一件“实事”来抓。

但是,调查研究工作也需要务“虚”。由于调查研究工作并非是一个或几个专职调研人员即能解决的问题,调查研究,调查的是审判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的是新方法、新思路、新对策、 新途径。因此,它需要熟知情况的审判一线全体人员的参与与配合。而当前由于审判工作任务较重,加之很多人对调查研究工作持有偏见,认为审判机关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审判工作,调查研究工作是一项不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工作,是多余的,可有可无的,不乐于或不善于搞调查研究工作。因此,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从务虚入手,首先加大对调查研究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从思想这一根本上提高干警对调查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评比之中,这样虚实结合,才能使调研工作贯穿于审判工作的每一个方位,扎扎实实的开展起来。

二、处理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

调研工作既然是法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要搞好这项工作就必须领导重视、群众参与。首先,领导重视是前提。俗话说羊群走路靠头羊。领导领导,顾名思义,他要起到“领”和“导”的作用,也就是领路和导航人即指引和带领。要搞好调研工作必须领导重视,所谓领导重视,第一,要领导认识到位、宣传到位,即“言传”;第二,要布置到位,检查到位;第三,要领导率先垂范,以身做则,作出表率即“身教”这一点尤为重要,人命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领导以身作则了,群众自然也就重视起来了,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好群众。其次,群众参与是关键,实践出真知。因此,调查研究必须来源于实践。法院的实践,就是一线的审判及与之相关的各项工作,因此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单凭某个人或某几个人是不行的,调查研究它是一项实践性、体性较强的工作必须有各个方位全体干警的参与。这样,才能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因此说,做好调研工作必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领导重视,群众参与。

三、处理好专职与兼职的关系。

调研工作既是一项专项工作又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全方位工作,既需要具有一定功底的专职人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又需要有兼职人员辅助配合,要专兼结合,互相配合、互相促进。首先要发挥专职人员的特长与主脉的作用,发挥其指导、协调以及质量把关作用。其次要充分发挥兼职调研人员支脉的作用,调动起各个方位的兼职人员的骨干作用,利用他们熟悉“一线”情况,扎根群众之中的优势,带动起广大干警积极开展调研工作。使它们成为调研工作伸向各个方面的“触角”,及时对各个方面情况变化产生“反映”。使调研工作不断从“实践”的土壤中吸收营养,补充血液。形成主脉与支脉接通,支脉与血肉相连的脉络贯通血肉相连的调研结构和态势。

四、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

审判工作要重视质量,调研工作同样要重视质与量,要质量并重。量是基础、质是关键。

调查研究工作的目的是指导审判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所以无论是调查、分析还是预测,都要扎扎实实的深入实际,加以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切合实际和切实可行的见解,这样才能起到调研工作对审判工作指导和对领导决策的参谋作用。如果调查的情况不实或调研成果脱离实际,使领导的决策失误、对审判工作起不到指导作用,甚至影响或贻害审判工作,那么就丧失了调研的真正作用。因此调研工作要特别注重“质”。但从法院目前的人员情况看,一是机构改革后人员偏少,审判任务过重;二是人员素质和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要使调研文章都能达到要求的标准和水平是不可能的,但是差距是可以靠勤奋来缩短的,只要勤思索、勤动笔、勤写、勤练,通过互相交流、学习、借鉴,调研水平是可以也一定会提高的,因此,在目前情况下,数量是质量的基础,强调数,也就是强调人人参与,这是保证和提高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篇4

一、提高认识,增强调查研究的自觉性

调查研究是制定行政决策、行政法规和行政措施的重要依据,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科技已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因素,我局是全市科技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负有进一步推进全市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大责任。要使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必须加强调查研究。科技调研工作必须适应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新形势、新任务的新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途径。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及时掌握科技面向经济的新情况、经济依靠科技的新问题;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发展规划,出台行之有效的科技扶持政策;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正确编制各级科技计划,及时解决计划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调查研究的自觉性,真心诚意地听取基层和企业的意见,重视和发挥各类咨询机构及专家、学者的参谋作用,使各项决策严格建立在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

二、点面结合,提高调查研究的主动性

讲究科学的调研方法,调查研究必须注重点面结合、突出重点、优化选题,立足实践、博采众长、勇于创新、讲求实效,保证调研质量、促进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调研要源于实践、着眼应用,并有效地推动实际工作。

(一)加强专题调查,确保科学决策。

开展以下工作时应进行专题调查咨询与研究:

1、贯彻落实国家、省重大科技政策,重要会议精神的实施意见和措施。

2、编制全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3、编制全市各类科技计划。

4、评定市科技成果奖。

5、拟定市重大科技政策及有关实施方案。

对上述工作,应组织专门力量开展调查论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二)加强面上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加强对平时工作的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寻求第一手资料。坚持坚持定期走访企业制度,健全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局领导每年下基层调查研究的时间不少于2个月,各处室应围绕全市科技工作的热点、难点和处室工作的重点,每年选定1-2个调查课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三)点面结合,科学地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要科学地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注重点面结合,不断完善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要充分发挥咨询机构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注重与乡镇、企业的经常性联系,认真听取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对科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善于从点上发现问题,解剖麻雀,使调研工作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三、求真务实,促进调查研究的有效性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大兴调查之风时要切实把握调查研究的基本环节,注重求真务实。

1、每年年初局内各处室自报调研课题,由局办公室汇总平衡后拟订调研计划,然后提交局务会议审定。

2、把调研工作列入局全年岗位目标责任制,局办公室按计划检查各处室研究成果,并将优秀调研报告汇编成册,提出采纳应用建议。

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篇5

一、提高认识,增强调研工作的主动性

调研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认识。只有认识到位,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才能增强做好调研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志有一句关于调查研究的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说明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老干部部门调查研究的过程,说到底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老干部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现行老干部工作的政策规定落到实处的过程。离开了调查研究,老干部工作要有创造性是不可能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更加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这些都会程度不同地对老干部的思想产生影响。就管理服务的对象而言,离休干部高发病期、高龄化的特点日益突出,深化管理、优化服务的要求很紧迫。这些变化给老干部工作带来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主动出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情况,向实践学习,向老干部学习,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新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二、与时俱进,体现调研工作的超前性调查研究工作要与时俱进,超前进行

必须紧紧围绕事物的发生、发展,摸清来龙去脉,搞好提前预测,实现超前调研。老干部部门的调查研究,必须时刻关心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改革动向,与时俱进,密切关注每个时期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自觉把老干部工作放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考虑,切实体现调研工作的超前性。无论是调研课题的确定,还是具体建议、对策、思路的提出,都要以是否吻合当前需要,是否有利于推动老干部工作前进作为根本出发点。通过扎实有效的调研,把老干部工作做“大”、搞活。只有把适应形势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研的思路才能开阔,方向才能找准,而脱离于形势需要,就调研抓调研,因循守旧,没有创新意识,工作就抓不到点子上,路子会越走越窄,不会有作为更不会有地位。

三、拓宽渠道,实现调研方法的多样性

搞好调查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仅靠单一的思维、单一的渠道、单一的方法是不可能做好的,必须积极开阔思维、拓宽调研渠道,实现调研方法的多样性。同志曾形象地将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概括为“走马观花”和“下马看花”两种。前者指的是面上调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了解面上的情况;后者指的是典型调查,通过下功夫分析一朵“花”、解剖一只“麻雀”,从个别中找出一般,从特殊性中找出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来,以取得经验,指导全局。调查研究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在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老干部调研工作也要围绕老干部工作的重心,拓宽渠道,注重调研方法的多样性,全面开展调研,为老干部工作“保驾护航”。在调研中,要从政治上、全局上观察事物,善于识别正确与错误、主流与支流、全局和局部。要着眼于老干部的优势和特点,从老干部老有所养、安度晚年的需要出发,深下去、沉下去,贴近老干部,深入老干部,蹲点调查,“解剖麻雀”,掌握原汁原味的材料。要善于问计于老干部、问计于基层单位、问计于专家学者、问计于其它专业部门,既有定性的研究,又有定量的实证材料,科学探索老干部管理服务的有效途径。

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延安时期;调查研究;机制制度;方法;成果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2)01―0132―05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基本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真正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调查研究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彻底冲破主观主义的土壤和温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的有效武器,因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经验。

一、始终高度重视调查研究

1.领导干部带头调查研究。深知调查研究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尤其是领导干部带头进行调查研究更具有率先垂范的作用,这也是开展好调查研究的关键环节。延安时期,不仅号召大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自己更是身体力行的典范,他对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情况都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刘少奇、任弼时、陈云、、林伯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纷纷带头调查研究。在领导干部的带动下,全党上下开展调查研究蔚然成风。

2.将调查研究作为共产党人永恒的课题。始终认为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1941年9月13日,对中央妇委、西北局联合组成的妇女生活调查团发表的《关于农村调查》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是信奉科学的,不相信神学。所以,我们的调查工作要面向下层,而不是幻想。同时,我们又相信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着的,进步着的。因此,我们的调查,也是长期的。今天需要我们调查,将来我们的儿子、孙子,也要作调查,然后,才能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获得新的知识。”[1]378在陕甘宁边区就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堪称我们党开展调查研究的典范。抗战胜利后,主动要求到东北做地方工作,在工作中,他依然是继续深入调查,并首次在1948 年9 月15 日代表东北局给中央写的《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提纲》中,对东北解放后的经济构成作了概括, 提出五种经济成分, 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并存的思想,丰富了我党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延安时期开展调查研究,为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脉搏,进行科学决策,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组织架构、完善制度保证

1.构建严密的组织架构。为了有效地促进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在1941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中规定,在中央下设中央调查研究局,内设情报部、政治研究室、党务研究室三个部门,同时,还要求北方局、华中局、晋察冀分局、山东分局、南方工委及各独立区域之区党委或省委,也一并设立调查研究室,这样就搭建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更加深刻地认知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的有效平台。为了增强调查研究的力量,1941年7月中央还将马列学院改组为马列主义研究院,9月,又把马列主义研究院改为中央研究院,并设立了中国政治研究室、经济研究室、文化思想研究室、教育研究室、新闻研究室、文艺研究室、国际问题研究室等,以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深入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

2.建立科学的分工协作和成果共享机制。为了使调查研究机构真正形成整体,形成合力,中央《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对各研究机构进行了科学的分工,并建立了成果共享机制。在分工协作方面,中央调查研究局中的情报部,在晋察冀边区、香港、重庆、延安设立四个分局,分别担负欧美、日本、国内(包括沦陷区、大后方以及根据地等不同区域)的材料收集;政治研究室设立中国政治、经济、敌伪、国际等四个研究组,负责对材料加以整理并研究;党务研究室下设根据地研究组、大后方研究组、敌占区研究组,担负研究各地党的现状与党的政策的重任。在成果共享方面,要求各地方的材料书籍和总结性文件,除了为该局委工作服务之外,还要将所得材料供给中央调查研究局。这就实现了中央与地方及各地方之间信息材料的共享,为中央把握全局、地方配合中央以及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全面系统地了解客观实际,相互借鉴实践经验提供了有力保障。

3.将智力、财力支持制度化。为了保障调查研究工作的有力开展,《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针对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提出:“各局委之调查研究室设主任一人,必要时由各该局委的委员之一兼任,内设若干有能力的研究员;拨给必要经费,给予各种便利,以达系统的周密的调查与研究一切必要情况之目的。秘密工作区域的省委必须周密研究客观情况,但专任研究人员则应是最少的。”[2]178此项规定为调查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和必要的财力支撑。1941年成立的中央调查局就由亲自担任局长,任弼时为副局长,同时,还兼政治研究室主任,其中经济组组长为邓力群,国际组组长为张仲实。中央政治研究室成立伊始,从各处遴选研究工作人员40余人,其中包括曾担任秘书的田家英。七大以后,政治研究室又由负责。由如此精兵强将的配备,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对调查研究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调查研究成功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调查研究的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共产党人在调查研究中,既研究国际形势,也研究国内实际情况;既重视研究对象的历史和现状,也重视对研究对象的未来进行判断,凸现了调查研究的全面性。同时,共产党人还注意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调查研究对象根据其性质进行详细的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1.组织各类调查团。延安时期,共产党人把调查团作为开展调查研究的主要形式之一,共组织了西北局考察团和延安农村调查团两个大型调查团,以及数百个其他类型的调查团。西北局考察团在高岗、贾拓夫的率领下,对绥德、米脂一带的经济工作、政权建设、文化教育、社会阶级关系和党务状况等问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查,并编写了《绥德米脂土地问题初步研究》小册子,为西北局高干会议的召开和中央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延安农村调查团在的率领下,在陕北和晋西北根据地等地开展调查研究,考察了党在抗战时期的农村经济政策,编写了《贺家川八个自然村的调查》等专题调查报告,以及《米脂县杨家沟调查》一书,为进一步完善党的抗战政策提供了依据。其他考察团,例如中央青委考察团、妇女生活考察团,通过调查研究写出了《绥德延家川经济材料》等多份有价值的调查材料;八路军政治部战地考察团100多人对抗日战争现状进行了调查;西北局在延安也作了不少调查,写出了变工队调查、延安南区合作社调查等等材料。这些调查团使全党在开展调查研究方面不断深入、持久,为广大党员干部把握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积极深入第一线,虚心向群众学习。对党内的很多同志存在的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进行了深刻的批评,他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绝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践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3]115要求全党同志务必深入到第一线去调查研究。为了使调查研究富有成效,向广大党员干部告诫道:“没有满腔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伸,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4]790同时,也非常谦虚地说道:“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4]791-792带领“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在神木调查期间,为了了解到第一手材料,就住在农民家里,每一次调查都亲自口问手写,仔细整理,并且发现问题后就立刻到群众中再调查,同时还积极请教当地干部群众,看调查的情况是否属实,他提出的意见是否切合实际。这种积极的精神感动了当地的干部群众,大家纷纷向他提供真实的情况和资料,使此次考察获得丰硕成果。

3.注重研究典型。为了使全党同志在调查研究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善于调查研究的亲自教导大家如何开展调查研究。他认为,研究典型就是一种十分不错的办法。他强调:“要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 [4]789为此,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十分注重研究典型,然后由一典型再及另一典型。这样可以很好地做到由此及彼,由个别到群体,从一个典型中掌握相同事物的普遍规律。1942年,赴米脂县杨家沟进行了农村地主经济典型调查研究。当时米脂县杨家沟居住着55户地主,是典型的地主经济集中的地区。在地主马维新家里,仔细地翻阅了其家族近百年大量买地、典地、收租等各种账簿,对马维新30年的收支情况进行统计,对他39年来兼并土地、租佃关系、借贷关系、雇佣关系、商号经营等情况开展深入分析。通过研究这一典型,在《杨家沟地主调查》报告中,科学地分析了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现状,科学地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全党干部正确认识当时抗日根据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及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搞好减租减息,发展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4.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认为,调查研究的主题必须要明确,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以便使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如果没有主题就犹如盲人摸象,只会见部分不见全部,甚至可能造成“连象都摸不着”的情况。因此,每次调查研究最好围绕一个主题,抓住客观事物的主要矛盾,只要把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强调,如果十样事物调查了九样,但都是次要的,把主要的东西丢掉了,仍然没有发言权。1940年,陕甘宁边区面临严重经济困难,深知如果解决不了“养活军队”这一个难题,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不仅无法发展壮大,连政权都无法稳固下来。解决“吃饭”问题成为当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为此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寻找能够进行屯垦的地方。在的多次调查研究下,最终确定把南泥湾作为军队屯垦的主要地点。在中央决定开垦南泥湾之后,又先后七次来到南泥湾调研,指导三五九旅干部战士做好开垦南泥湾的工作。在“屯垦南泥湾”政策的正确指导下,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从南泥湾走向各个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不仅使我们党战胜了困难,积累了做经济工作的经验,而且在大生产运动中培育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更是我们党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5.科学开展会议调查。认为“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我用这个方法得了很大的益处,这是比较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4]790对于如何开好调查会,说“必须给予时间,必须有调查纲目,还必须自己口问手写,并同到会人展开讨论。”[4]790延安时期召开的文艺座谈会就是一次典型的会议调查。由于当时大批文艺工作者从敌占区和国统区来到延安,带来了诸如主张把艺术放在政治之上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央决定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会前,等共产党人用很大的精力就文艺方针、文艺创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会上,、等领导人与各文艺团体负责人及文学艺术工作者共百余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指出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4]847并提出如何解决文艺工作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供大家交流研讨。通过充分的讨论,座谈会最终结出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硕果,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文艺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服务的基本问题,把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艺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6.时时处处开展调查研究。延安时期,随着共产党人调查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越来越认识到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越来越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共产党人也开始自觉地时时处处开展调查研究,将各种材料点点滴滴地汇集起来,作为指导自己工作的有益补充。陈云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每次与干部谈完工作之后,他都会询问当地干部群众思想、工作、生活状况,以及党的组织建设情况,面对即将奔赴其他地区工作的干部,也会询问他们对机关单位干部状况的看法。陈云领导中组部期间,就是靠着时时处处做好调查研究为我们党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但其必然环节是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继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从错综复杂的各种表面现象中研究寻找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规律,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再以结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寻找规律、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两个重要支撑。共产党人在延安采取了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调查研究,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规律,为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开了大门。

四、开展调查研究的成果丰硕

1.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而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正是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的认识不断深化,成功破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过程中的文化重构和实践诠释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38年10月,在六届六中全会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并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他要求全党同志,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要按照中国的实际来应用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实现中国化。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在全党范围内持续、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从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从最初的“尽信书”到后来“理论联系实际”,使全党自觉地用马列主义原理对中国现状和革命实际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梳理、总结、升华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人又再次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成功地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最终掌握了通往胜利大门的钥匙,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2.为整风运动的胜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整风的重要目在于全党要真正树立起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克服主观主义的束缚和危害。思想上的问题,决不是靠强制手段就能解决的,它必须要使人真正意识到错误思想的危害,从思想上真正想通,才能有效地解决。思想上真正想通的前提是,有大量实践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教训来作为证明,才能从灵魂深处改变人们的思想。说:“非经过各种步骤,使大家觉悟成熟不可。”[5]625这“各种步骤”就包括了调查研究。就从1940年下半年开始,亲自主持收集、编辑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在六大以来的主要历史文献,最后形成历史文献集《六大以来》。中央把该文集发给大家,要大家认真阅读,结合实际进行比较和分析,看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使党的领导层对必须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大体上取得了共识。随后,在党的整风运动中,全体党员干部纷纷开展调查研究,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主观主义的危害,从而自觉地将主观主义从自己的思想中剔除出去,使达到了把我们党从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目的,使全党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3.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的党性。由于主观主义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非常容易造成领导干部在处理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时候,主、客观的脱节、知与行的分离,甚至造成整个政党在实际上失去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变得涣散、虚弱。而没有坚强的统一的集中的党,便不能应付革命过程中长期复杂残酷的斗争,便不能实现党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任务,这一点,早就被历史所证明。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深刻地剖析到:“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4]800在这里一眼看穿了主观主义的本质,就是党性的缺失造成的。针对党性缺失,提出全党注重调查研究,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作风。他要求全党同志要认真研究中国革命的内在规律,“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4]801避免党员干部重蹈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覆辙。1941年8月,在亲自主持作出的《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号召全党进行调查研究,克服主观主义习气。可以说,没有调查研究,就不可能切实有效的增强全体党员党性,更不可能建设一支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

4.实现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首先,开展调查研究,是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只有真正深入人民群众之中,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才能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才能获得最真实的资料。其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使调查研究真正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才能使党在制定方针政策时,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说道:“要和群众做朋友,而不是去做侦探,使人家讨厌。群众不讲真话,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你的来意究竟是否与他们有利。要在谈话中,给他们一些时间摸索你的心,逐渐让他们能够了解你的真意,群众才能把你当作好朋友,然后才能调查出真情来。” [1]383按照的要求,共产党人纷纷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通过调查研究,党与群众、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逐步拉近,感情逐渐深厚,最终形成了鱼水情的党群、干群关系,将延安时期变成了我党历史上党群、干群关系最好的时期。

总之,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调查研究工作,不仅在理论上使我们党对调查研究工作的认识系统化,而且在实践中更使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应该说延安时期的调查研究工作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看,都是极其成功和值得称道的。其积累的经验,对于今天建设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前进,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一九四一―一九四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央文献研究室.传(1893-1949):下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责任编辑 赵 春]

Investigations and Studies by the Communists in the Yan’an Era

JIN Ming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Yan’an, Yan’an, Shaanxi 716000)

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篇7

一、对20**年全市组织系统调研工作的基本评价

去年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围绕组织工作中心任务,着眼于组织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突出重点课题调研,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组织工作。主要有3方面的特点:

一是围绕组织工作大局,精心组织重点课题调研。调研选题的确定和调研工作的开展,始终围绕组织工作大局,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求突破。市县组织部门都确定了一批重点课题,集中力量突破。比如,市委组织部在年初根据全市组织工作重点,确定7个重点课题,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也都结合实际确定重点课题。据统计,20**年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共开展了56个重点课题调研,这些课题都是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通过课题调研有力地推动了这些问题的解决。

二是采取科学的调研方法,调研质量进一步提高。在组织课题调研过程中,各地都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调研方法和工作措施,确保调研成果取得较好质量。比如,在组织协调上都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调研组,制定周密细致的课题实施方案,许多课题还整合各个单位力量,变组织部门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在具体的调研方法上,都能积极采取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定量分析和蹲点等调研方法,普遍召开调研分析会,对调研得到的大量而翔实的素材进行总结、提炼、分析,并确定精干力量撰写调研报告。市委组织部对各地上报的调研报告,进行了认真评选,共评选出15个优秀调研报告,刚才进行了表彰。

三是重视成果转化,调研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各地在调研工作中,把实现调研成果的转化,作为调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许多课题成果都得到了有效转化。比如,有的课题调研形成的对策思路比较成熟,时机也比较合适,就直接转化为方案、意见、办法、规定等文件或者领导讲话要求,用于指导实际工作;有的课题是针对组织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研,提出的对策全面推行的时机暂未成熟,各地也能积极进行探索试点,转化为工作创新;还有些课题成果直接转化为今后的工作思路。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不足。比如,工作的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有的县(市、区)对调研比较重视,课题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比较高,有的县(市、区)抓调研工作不够到位,课题成果仅1-2个,质量也比较低。另外,市委组织部在指导、协调、检查、沟通各地开展调研工作的力度上还不够,刚才大家也提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予以研究考虑。

二、今年组织工作课题调研的重点

今年全市组织工作课题调研,仍然是要紧紧围绕市委和组织部门的中心工作来展开,具体的重点课题分工安排,我们已经通过文件下发。这里我再做一强调。

一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研究。这个课题是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新命题,省委组织部把它作为今年的第一个重点课题。斯部长多次讲到今年组织工作最重要是两项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如何提高干部工作公信度(还有一项是如何扩大党内民主),并亲自担任课题主持人。课题重点要从干部工作的实际出发,把调查研究、实践探索、总结经验结合起来,突破影响和制约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性问题和关键性环节,进一步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课题成果形式之一是调研报告,同时采取边调研边试点的方法,开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综合改革试点,形成一批配套制度。

二是温州籍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调查。这个课题是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从温州籍大学毕业生切入,研究和解决温州的人才问题。邵书记非常关注温州的人才流动情况,这个课题也是邵书记点的题。温州每年有4万人考上大学,但每年回温就业的仅1万人。另外3万人流向哪儿?为什么不回温就业?都是哪些专业领域的人流向外地?温州的就业环境有哪些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等等,都是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课题成果形式是调研报告,并且在时机成熟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三是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这个课题主要是解决干部监督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问题,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如何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建立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研究进一步深化审计结果运用。课题成果形式主要是调研报告。

四是改革开放

30年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这个课题是全国党建研究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研究专委会2008年的重点课题,也是温州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系列研究之一,温州作为率先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地方,研究这个课题意义非常重大。课题的任务是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温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发展历程、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深入研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路举措。课题成果形式是调研报告,并配之以有关史料、照片、数据、图表,汇编成书。

五是加强流动群体党建工作研究。开展这个课题调研,是从温州的实际情况出发。温州作为民营经济先发地,既吸引了大量的“新温州人”,又促成了为数众多的“温州人”在外谋生创业,这些流动群体的党建是区别于固定群体党建的新模式。课题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加强这一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课题成果形式是调研报告,时机成熟时出台规范性意见。

六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问题研究。这个课题主要由市委组织部干部三处、调研室和市国资委承担,县(市、区)基本没有任务。

七是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研究。这个课题之前没有列入全市重点课题,是省委组织部另外下达的任务。该课题由赵洪祝书记主持,共分四个子课题。我市承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对党政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及当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

以上7个重点调研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由市委组织部承办处室各自部署给相关参加单位,希望有关县(市、区)委组织部按照分工安排,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力量,抓好落实。同时希望县(市、区)委组织部结合本地的实际,自行确定一些重点调研课题。在年底,我们将一并列入全市组织系统调研成果的评比。

三、进一步提高组织部门调查研究工作水平

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必须积极探索新时期调查研究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提高调查研究内容的针对性、提高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提高调查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上下功夫,从而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起点要高,切入点要低。组织部门的调查研究是直接为部里的决策服务的,必须把握党委和组织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和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开展调查研究。只有这样,调查研究工作才能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起点要高。但是在坚持高起点的前提下,调研选题的切入点要低,尤其是市县两级组织部门选题的切入点要放在对解决具体问题的研究上。为什么这样说呢?从组织工作的调查研究内容来看,可分为组织工作发展方向、发展趋势的研究;某一时期组织工作某些重大政策的研究;如何运用党的组织工作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具体问题的研究。对我们市县两级组织部门来说,主要是第三类研究,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抓住组织工作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选准题目,集中力量开展调查研究,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确定调研选题时,有一个很直接的判断标准,就是现在的课题调研能不能转化成为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把握住这一点,就能保证调研成果是否有实效。

第二,调查要实,研究要深。调查研究,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方面,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和研究就是调查研究工作中的两大关键环节,调查是基础,研究是根本,重在调查、贵在研究。要想捕捉坐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预料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就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调查基础工作,发扬两眼向下的精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大量地占有第一手资料。蹲点调研、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常用的调查方法,从事调研工作的同志都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深入调查之后,必须对获取的大量材料进行综合、消化、加工,进行全面分析、理性思考、认真研究,真正把问题把握准确、把原因分析透彻,找出问题的症结,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都必须正确处理,重调查轻研究、重研究轻调查都不可取。市委组织部今年对怎么让调查做实、研究做深,有一些设想,比如,准备在各县(市、区)选择若干个不同的基层联系点,作为调研基地,使调查更实;在调研中采取一些联动研讨的办法,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使研究做深。

第三,报告要精,转化率要高。调查研究的成果首先要形成调研报告,调研形成的文字材料直接关系调研成果质量的高低。好的调研报告既要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结构严谨,又要简洁生动,有说服力,还要有新的观点、新的思路、新的结论、新的判断、新的对策、新的点子。这就要求从事调研工作的同志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调研报告形成后,调研工作还只是完成一半。调研的目的在于应用,调研报告能否得到有效转化才是最终目的。调研报告形成后,不能满足于评个奖,要在后期的综合开发利用上多下功夫。检验和评价调研工作成效的标准,调研报告质量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看这些调研报告有多少得到转化得到了利用。套用经济学上的说法,我们要有一点市场经济的观念,不仅要善于“生产”,更要善于“销售”,完成调研报告只是做成了产品,要把我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这个销售就是成果转化,调研报告得不到转化,那就是废纸一堆、废话一篓。调研成果的转化有很多种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转化为规范性操作要求,其特征是既有文字要求,也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也就是把调研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思路,转化为方案、意见、办法、政策、规定或者领导讲话要求,用于指导基层实践。这种成果转化是最基本的形式,通常这种形式的成果转化比较多。第二类是转化为创造性工作举措,其特征是不一定有系统规范的文字,调研中形成的思路和举措直接运用到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推进工作。第三类是转化为人们的思想理念,其特征是有文字阐述,但不一定马上转化为操作性的措施。不管是哪类的转化,关键是要看对实际工作产生了多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自身要硬,整合要好。俗话说“打铁要靠自身硬”,做好调研工作的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调研队伍。从目前各地的现状,我市这支队伍还是参差不齐的。建设高素质的调研队伍,一是要加强调研室的建设,有个综合协调的科室是有利于提高调研整体水平的,现在绝大多数县(市、区)委组织部没有单独的调研室,有条件的话还是要设置,至少要配备专职的人,部委要关心、爱护从事调研工作的同志,创造较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二是要提高全体组工干部调查研究的水平。有的地方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有一批调研水平相对较高的组工干部,因此每年就能出若干个质量较好的调研成果。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整合资源,壮大调研力量。我们常常感到需要调研的问题很多,而调研力量相对不足,注意在组织系统内整合资源、整合力量,但仍然不够用。特别县(市、区)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怎么办?这就需要把眼光再放开一些。现在对于党的建设,研究的部门很多,研究的人员很多,比如党校、高校、机关工委等党委工作部门等,还有一些从事其他工作但对党的建设研究有兴趣的同志,对这部分资源,我们要加以整合、使用。一些课题本身内容就牵涉到其他职能部门的,更加需要整合资源。

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篇8

今天,集团公司组织召开这次办公室系统调研工作研讨会,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通过听取总经理关于加强办公室系统调研工作的指示精神,可以看出集团公司对办公室系统工作,特别是调研工作的重视。

办公室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主要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各种实际情况或获得各种信息,并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或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起到为领导辅助决策的作用。因此,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对提高工作质量、发挥办公室系统的参谋助手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公司办公室系统,现已在七个子、分公司分别设立了综合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办公室系统各项工作,并形成信息上报制度,定期于每季度、半年、一年向公司办公室上报各类信息和工作总结;公司党政办设有调研员,在办公室领导指导下,定期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我们还要求调研员参加所有公司高管会议或专业性会议,收集各类信息资料,全方位开展调研工作,确保调研工作的全面、客观。同时,我们还按照集团公司要求,针对不同时期的调研课题,结合企业实际,不定期开展专题性的调研,并做好向集团公司的上报工作。版权所有

为了做好调查研究,为领导提供高质量的辅助决策建议,我们在实际开展调研工作中,始终注意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一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调查研究是为了揭示客观的物质世界及规律,用以指导实际工作。办公室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常常是按照领导的意图和需要去调研,这就要求调研者根据领导的意见去客观的调研,而不能为领导的意见而左右。二是不先入为主。既不能把领导的意见或书本上的东西当做既定的、不变的结论,又不能在调研之前凭经验和成见抱定一个主观臆想的结论,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如实反映,客观判断。三是要充分占有材料,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掌握全面、系统的材料是贯彻实事求是原则的具体体现。调研时既要深入实际,亲自观察,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又要通过看文字材料、统计数字,听取别人口头汇报等方式获取第二手资料,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四是坚持正确的调研方法。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必须运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唯物辨证法的观点分析问题,反对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要把调研对象放到本单位各项工作的大局中,把握调研课题在企业发展建设全局中的作用和问题。当然,调查研究也不是漫无边际的搜集资料,必须有重点,必须注意从调查任务着手,围绕主要目的搜集资料,抓住主要矛盾开展工作,要使调查研究的结果有针对性、有操作性。

此外,确定调查研究的课题也十分重要,调查研究工作是为领导提供辅助决策,因此目的性、针对性、时效性都较强,因此选好调研课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讲,我们从三个方面确定调研课题:一是注意从领导意图中确定。我们实时注意根据领导者个人、领导班子集体或上级部门,在指导工作中提出的意见、决定、指示、交办事项中,发现需要调研的课题。二是从重点工作中确定。公司的某些重点工作开展后,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调查、不研究,不适时作出新的决策,就有可能影响重点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结合工作实际,既调查工作开展以后的进展情况、发展趋势,又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调研工作开展后的成功经验,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适时更新、持续改进的建议和意见,提高领导的科学决策水平。三是直接从群众反映中确定调研课题。了解群众意见是领导掌握基层情况非常重要的方面,但由于群众所处地位和认识问题角度的限制,意见难免存在片面、偏颇等问题,因此,我们不定期对此进行调查研究,将一些具有代表性、倾向性的情况及时想领导提供,一边领导适时作出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

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篇9

一、充分认识政策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县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需要创新方式方法进行解决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开展政策调研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调查,潜心研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全局的突出问题、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中需要破解的重点问题以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总结、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科学决策、科学贯彻的能力和水平。

二、切实提升政策调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抓调研;结合承担全县科技管理工作的职能职责,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系统地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围绕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探索性和对策性调研。

二是联系实际,认真抓好调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以调研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以调研促进科学决策,注重形成科学的调研成果。要做到没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不决策,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不决策,没有经过充分咨询论证的不决策。要深入总结提炼,形成报告或者文章,及时报送到县委政研室。

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政策调研的方式方法。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各种学习资源,如报纸、文件、网络等,科学有效地筛选各种信息,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在实践调研过程中,要在采用各种传统调研方法的同时,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水平。

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篇10

同志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自觉把它作为科学认识的前提、科学决策的基础、科学发展的途径,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摸清情况、认清形势,廓清认识、理清思路,改进工作、提升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预见性,把握科学发展的系统性、规律性和时代性,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

一、调查研究是知事之本

调查研究是贯通理论和实践的一座知行桥梁、一条有效途径。调查研究取向求真、方法务实、机制科学、蕴涵丰富。第一,它高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里讲的调查研究,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探求规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推动科学发展中更加注重调查研究。第二,它科学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调查研究坚持从物质到意识、从感性到理性、从客观到主观的认识路线,强调经过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多次反复,在永无止境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认识,揭示和提供了一条最根本、最正确、最科学的认知路径。第三,它集中昭示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化。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尤其是深化对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即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就能够较好地完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认识过程。第四,它真正坚持了党的群众工作路线。从思想方法上讲,调查研究是唯物辩证的;从工作方法上讲,调查研究又是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的实际运用和最好坚持。总之,调查研究代表着一种积极的认知态度、先进的获知方式和科学的求知精神。我们对调查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越是深刻,坚持调查研究的自觉性就会越强。不管多么聪明的人都要重视调查研究,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获得真知、把握主动;不管多么简单的事不可缺少调查研究,因为这是掌握实情、做到胸中有数的唯一可靠方法;不管多么棘手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总可以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我们只有长期坚持并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深入探索、认真总结和不断积累有益经验,坚决克服“耳目拘囿认识”、“手脚束缚思想”、“屁股决定脑袋”等弊病,才能做到“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二、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

谋事指的是科学决策。所谓科学决策,就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依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凭借科学的智囊和手段进行决策的活动。它是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真实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与论证而得出的结论、作出的选择,是在依靠经验决定策略和办法基础上的一种科学提升。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决策,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科学决策权,也就难以有效解决好各种复杂问题。

调查研究在科学决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它是形成科学决策的首要环节。在科学决策一系列环节和程序当中,调查研究居于首要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科学决策第一件事就是要开展调查研究。只有坚持这样做,使基本情况清楚明了、决策依据真实可靠、分析思考全面深入,真正做到汇聚民智、集思广益,才能使作出的决策更符合实际、更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否则,就可能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 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等过失,那就往往要被实践所嘲弄,让群众贻笑大方。为此,我们应当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没有开展调查研究不实行决策,没有做好调查研究不轻易决策,真正通过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更好地推动科学决策的形成和实施。其次,它是完善科学决策的基本方式。同志指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对我们分析判断形势,制定和调整政策增加了新的难度。仅靠经验,靠少数人的智慧,不深入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仅了解本国,不了解世界;仅了解局部,不了解全局;仅知道今天,不知道昨天,不前瞻明天,是很难作出正确决策的。”即使是在一般情况之下,我们的认识和决策也都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完善决策。调查研究是达此目的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及时敏锐地发现各种问题,真正把握趋势、找准对策,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保决策正确、防止决策失误,我们的决策思路就将日臻完善,决策能力就会日益增强,决策水平就能不断提高。再者,它是实行科学决策的机制保障。决策正确,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支持,打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决策失误,劳民伤财,影响工作大局,危害党和政府形象。有人说,决策失误是最大失误,足见其危害之甚。只有把调查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导制度来坚持,作为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来运用,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部署、落实和督查,大力加强发展全方位、工作全领域、任务全过程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加强对事关全局和有关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加强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调查研究,加强对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的调查研究,才能从整体上促进科学决策的形成,明确科学决策的责任,落实科学决策的事项,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