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加工十篇

时间:2023-03-28 11:22:01

饲料加工

饲料加工篇1

1柠条的天然饲用价值

枝叶繁茂的柠条,其枝梢和叶片都可作为饲草,其种子经加工后可作精饲料。柠条枝叶的营养价值较高,含粗蛋白质22.9%,粗脂肪4.9%,粗纤维27.8%;种子中含粗蛋白质27.4%,粗脂肪12.8%,无氮浸出物31.6%。柠条一年四季均可放牧利用,尤其在冬春枯草季节和遇特大干旱或大雪,即“黑白灾”,柠条更是一种主要的饲草饲料,称为“救命草”[2]。生长5年以上的柠条草场,其可食的枝叶部分折合成干草为13.4kg/hm2。由此可见,柠条饲料加工工艺研以北方大部分地区5-6月柠条的平茬枝叶为宜,此时的柠条营养价值最高,但是枝条枝叶的收获量大、枝条韧性好、含水率高,所以加工难度极大,这些特性决定了柠条加工工艺的研究方向。

2柠条饲料的调质与酶制剂应用

柠条草粉的营养价值虽然较高,但粗纤维含量也高,降低了柠条草粉的适口性、消化率和利用率[3]。因此,在柠条草粉中,采用体外酶解法,按照不同畜禽的不同生育期对营养的需要,可在柠条草粉中直接加入适量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等酶制剂,促进畜禽体内的氧化作用和消化作用进而提高其转化率。由于酶制剂具有活性高、性能好、稳定性强、有效期长等特点,以添加酶制剂的柠条草粉或压制成颗粒饲喂畜禽,不仅可提高其消化率和转化率,还可以延长其保鲜期。纤维素酶等酶制剂的添加量一般为0.1%~0.3%,添加某一种酶制剂或几种酶制剂混合添加均可。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已被广泛应用,我国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国产“多酶宝”“采禾秸秆发酵剂”和“鸿龙复合酶制剂”等的零售价为10元/kg左右,一般添加量为0.1%~0.3%(1~3kg/)t,柠条草粉添加酶制剂添加剂的成本仅增加1.0~3.0元/t,对柠条草粉加工成本和销售价格影响不大。在柠条草粉中,加入适量的腐植酸钠(以含黄腐酸60%的腐植酸质量为最好)效果更佳。可有效地减少畜禽的胃肠疾病,提高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4]。上述添加剂可按不同畜禽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以一定比例加入到柠条草粉或混、配合饲料中,一般养殖场(户)也可使用。在兽药店或饲料门市部均有销售,最好是在饲料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条件的养殖场(户)也可按上述添加剂的使用说明书使用。

3柠条饲草加工工艺

根据平茬柠条枝叶、枝条的特点,柠条饲草的加工工艺如下:柠条切断、压扁柠条打击、揉搓柠条粉碎成草。

3.1柠条切断、压扁工艺灌木切断机见图1。先将柠条平茬枝条压扁、压裂、切断成长度15~20mm的裂段,满足下一步加工过程工艺要求。割灌机收获的柠条枝条直径大多为10~30mm,5年以上的柠条平茬枝条可达60~70mm,木质化程度高,柠条皮含麻、蜡质成分,且多刺、枝条长。为加工柠条草粉需要,先将柠条平茬枝条压扁、压裂、切断,解决灌木粉碎机、秸秆饲草粉碎机等喂入或大负荷冲击等问题。

3.2柠条打击、揉搓工艺将压扁、压裂、切断成长度15~20mm的柠条裂段,通过锤片、铸铁齿板的打击,揉搓成直径2~3mm,长度10~15mm的丝状枝条,为柠条草粉加工工序做准备。

3.3柠条草粉的加工工艺柠条饲草破碎机见图2。将直径2~3mm,长度10~15mm的丝状枝条通过锤片尖角打击、与筛片的摩擦,揉搓成直径1mm,长度3~10mm的柠条草粉;通过负压作用,合格的柠条草粉通过筛片经风运送到成品区,完成柠条草粉加工。

4柠条颗粒加工工艺

柠条颗粒饲料加工的目的是根据动物生长需要,按照动物营养配方要求,将纯柠条草粉或柠条草粉与其他饲料原料混合成全日粮饲料,加工成纯柠条颗粒、全日粮柠条颗粒饲料。项目区柠条颗粒饲料见图3。4.1纯柠条颗粒加工工艺将合格纯柠条草粉通过喂料器喂入,调制器内柠条草粉与蒸汽充分接触,草粉水分达到15%~18%,温度达到60℃时进行柠条颗粒的压制;纯柠条颗粒压制一般选用直径8~12mm,压缩比1∶5~1∶6。纯柠条颗粒可作为饲料原料形态贮藏,粉碎可参与配合饲料,或是作为单一饲料直接饲喂。

纯柠条颗粒加工工艺条件如下:(1)柠条饲草。直径1mm,长度3~10mm,含水率15%~18%,占比100%。(2)工艺条件。蒸汽压力≥2MPa,环模孔径8,10,12mm,压缩比1∶6。实践证明,在柠条草粉水分合适的条件下,不加蒸汽可直接压制纯柠条草粉颗粒。4.220%柠条草颗粒饲料加工工艺柠条颗粒压制机见图4。根据饲料营养配方要求,由20%柠条饲草、70%玉米和葵花秸秆草粉、10%精料补充料混合而成,经过专用柠条颗粒生产线压制成羊专用柠条草颗粒饲料,完全可以满足动物营养需求。20%柠条草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含水率15%~18%的柠条饲草占20%,含水率5%~13%玉米和葵花秸秆草粉占70%,精料补充料占10%,经过全日粮混合机混合,进入待制粒仓备用,成品粉料经过喂料器进入调制器,与蒸汽充分混合、调质,温度、湿度合适的粉料进入制粒机压制成合适的柠条草颗粒饲料。

20%柠条草颗粒饲料加工工艺条件如下:(1)柠条饲草。直径1mm,长度3~10mm,含水率15%~18%,占比20%。(2)玉米和葵花秸秆草粉。直径1mm,长度3~10mm,含水率5%~13%,占比70%。(3)精料补充料。粒度直径≤4mm,含水率13%,占比10%,混合均匀度≥90%,蒸汽压力≥6MPa,环模孔径6mm,压缩比1∶5。4.310%柠条全日粮颗粒加工工艺根据羊饲料营养配方要求,由10%柠条饲草、10%花生秧秸秆草粉、80%精料混合而成,经过柠条专用柠条颗粒生产线压制成羊专用柠条全日粮颗粒饲料,可以完全满足动物营养需求。10%柠条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含水率15%~18%柠条饲草10%,含水率5%~10%花生秧秸秆草粉10%,精料80%,经过全日粮混合机混合,进入待制粒仓备用,成品粉料经过喂料器进入调制器,与蒸汽充分混合、调质,温度、湿度合适的粉料进入制粒机压制成合适的柠条全日粮颗粒饲料。10%柠条全日粮颗粒加工工艺条件如下:(1)柠条饲草。直径1mm,长度3~10mm,含水率15%~18%,占比10%。(2)花生秧秸秆草粉。直径1mm,长度3~10mm,含水率5%~10%,占比10%。(3)精料。含水率13%,占比80%,混合均匀度≥90%,蒸汽压力≥6MPa,环模孔径4,5,6mm,压缩比1∶5。

5结论

饲料加工篇2

各区县(自治县)饲料行政管理部门:

全市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以来,经各级饲料管理、执法和检测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饲料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饲料品种繁多,生产企业和使用场(户)量多且分散,给饲料专项整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从全市目前的情况看,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特作如下通知: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

各区县(自治县)饲料行政管理部门要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特别是要按渝农发〔2010〕40号文件要求,组织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配备得力的人员,落实经费,配足设备设施,认真做好2010年饲料质量安全整治的各项工作。并按照整治方案的要求,每月10日和25日前都要将整治工作情况及时报市农委畜牧业发展处(统计表用传真,文字材料用电子邮箱发送)。

二、切实做好饲料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

各区县(自治县)要认真做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农业部1224号公告的《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等饲料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我委将委托*市兽药饲料检测所于年内举办《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饲料法律法规的培训班,使全行业人员做到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

三、加大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

各区县(自治县)饲料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农业部2006年第73令颁布的《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的要求,对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单一饲料和精料补充饲料生产企业进行严格审核,条件不合格的企业,坚决不能发给《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对已经获证的企业,要加大监管力度,做好经常性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生产条件不合格或没认真执行相关规定的企业,要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依法注销其《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对农业部颁发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也要按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监管,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进行惩处。

四、加强饲料经营企业和畜禽饲养场(户)的监管工作

各区县(自治县)饲料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饲料经营企业条件审查及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工作,凡是不具备饲料经营条件的,不能发放饲料经营许可证,对获得饲料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要切实做好日常监管工作。要认真贯彻《农业部办公厅关于集中治理畜禽饲养环节非法添加违禁药物的通知》(农办牧〔2009〕64号)精神,按照“全程监管、重点监控、及时处置”的原则,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强化对畜禽饲养环节的监管,严禁购进“无证”、“无号”等有问题的饲料饲养畜禽,严禁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和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严禁用动物源性饲料饲养反刍动物,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问题饲料的违法违规行为。各级饲料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对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加大检查和抽检力度,加大监督检查的比例、频率和覆盖面。对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要依法严惩,绝不手软,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司法部门处理。总之,要通过严格执法形成高压态势,对违法人员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从而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六、建立健全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

饲料加工篇3

玉米秸秆饲料加工技术是采用机械工程、生物和化学等技术手段,完成从玉米秸秆的收获、饲料加工、贮藏、运输、饲喂等过程的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秸秆饲料加工新技术也层出不穷。玉米秸秆除了作为饲料直接饲喂外,现在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多种加工技术在实际中得以推广应用,实现了集中规模化加工,开拓了饲料利用的新途径。

1.玉米秸秆青贮加工技术

属于生物处理技术,将腊熟期玉米通过青贮收获机械一次性完成秸秆切碎、收集或人工收获后将青玉米秸秆铡碎至1~2厘米长,使其含水量为67%~75%,装贮于窖、缸、塔、池及塑料袋中压实密封贮藏,人为造就一个厌氧的环境,自然利用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乳酸,使大部分微生物停止繁殖,而乳酸菌由于乳酸的不断积累,最后被自身产生的乳酸控制而停止生长,以保持青秸秆的营养,并使得青贮饲料带有轻微的果香味,牲畜比较爱吃。

2.玉米秸秆微贮加工技术

这也是生物处理方法,把玉米秸秆切短,长度以养牛5~8厘米、养羊3~5厘米为宜,而养猪需粉碎,这样易于压实和提高微贮窖的利用率及保证贮料的制作质量。容器可选用类似青贮或氨化的水泥窖或土窖,底部和周围铺一层塑料薄膜,小批量制作可用缸或塑料袋、大桶等。秸秆含水量控制在60%~70%,在秸秆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使玉米秸秆发酵后变成带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饲料。微贮就是利用微生物将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并转化为菌体蛋白的方法,也是今后粗纤维利用的趋势。

3.玉米秸秆黄贮加工技术

这是利用微生物处理玉米干秸秆的方法。将玉米秸铡碎至2~4厘米,装入缸中,加适量温水闷2天即可。干秸秆牲畜不爱吃,利用率不高,经黄贮后,酸、甜、酥、软,牲畜爱吃,利用率可提高到80%~95%。

4.玉米秸秆氨化加工技术

氨化是最为实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先将秸秆切成2~3厘米长,秸秆含水量调整在30%左右,按100公斤秸秆用5~6公斤尿素或10~15公斤碳酸氢铵兑25~30公斤水溶化搅拌均匀配制尿素或碳酸铵水溶液,或按每100公斤粗饲料加上15%的氨水12~15公斤。分层压实,逐层喷洒氨化剂,最后封严,在25℃~30℃下经7天氨化即可开封,使氨气挥发净后饲喂。氨化秸秆饲料常用堆垛法和氨化炉法制取。氨化处理的玉米秸秆可提高粗纤维消化率,增加粗蛋白,且含有大量的胺盐。胺盐是牛、羊反刍动物胃微生物的良好营养源,氨本身又是一种碱化剂,可以提高粗纤维的利用率,增加氮素。玉米秸秆氨化后喂牛、羊等不仅可以降低精饲料的消耗,还可使牛羊的增重速度加快。

5.玉米秸秆碱化加工技术

这也是一种化学处理方法,用碱性化合物对玉米秸秆进行碱化处理,可以打开其细胞分子中对碱不稳定的酯键,并使纤维膨胀,这样就便于牲畜胃液渗入,提高家畜对饲料的消化率和采食量。碱化处理主要包括氢氧化钠处理、液氮处理、尿素处理和石灰处理等。以来源广、价格低的石灰处理为例,100公斤水加1公斤生石灰,不断搅拌待其澄清后,取上清液,按溶液与饲料1∶3的比例在缸中搅拌均匀后稍压实。夏天温度高,一般只需30小时即可喂饲,冬天一般需80小时。当前发展的是复合化学处理,综合了碱化和氨化两者的优点。

6.玉米秸秆酸贮加工技术

酸贮,也是化学处理方法,在贮料上喷洒某种酸性物质,或用适量磷酸拌入青饲料贮藏后,再补充少许芒硝,可使饲料增加含硫化合物,有助于增加乳酸菌的生命力,提高饲料营养,并抵抗杂菌侵害。该方式简单易行,能有效抵御“二次发酵”,取料较为容易。此法较适宜黄贮,可使干秸秆适当软化,增加口感和提高消化率。

7.玉米秸秆压块加工技术

利用饲料压块机将秸秆压制成高密度饼块,压缩可达1∶15~1∶5,能大大减少运输与贮藏空间。若与烘干设备配合使用,可压制新鲜玉米秸秆,保证其营养成分不变,并能防止霉变。目前也有加转化剂后再压缩,利用压缩时产生的温度和压力,使秸秆氨化、碱化、熟化,提高其粗蛋白含量和消化率,经加工处理后的玉米秸秆成为截面30×30毫米、长度20~100毫米的块状饲料,密度达0.6~0.8克/立方厘米,便于运输贮存,适用于公司加农户模式,生产成本低。

8.玉米秸秆草粉加工技术

玉米秸秆粉碎成草粉,经发酵后饲喂牛羊,作为饲料代替青干草,调剂淡旺季余缺,且喂饲效果较好。凡不发霉、含水率不超过15%的玉米秸秆均可为粉碎原料,制作时用锤式粉碎机将秸秆粉碎,草粉不宜过细,一般长10~20毫米,宽1~3毫米,过细不易反刍。将粉碎好的玉米秸秆草粉和豆科草粉按3∶1的比例混合,整个发酵时间为1~1.5天,发酵好的草粉每100公斤加入0.5~1公斤骨粉,并配人25~30公斤的玉米面、麦麸等,充分混合后,便制成草粉发酵混合饲料。

9.玉米秸秆膨化加工技术

这是一种物理生化复合处理方法,其机理是利用螺杆挤压方式把玉米秸秆送入膨化机中,螺杆螺旋推动物料形成轴向流动,同时由于螺旋与物料、物料与机筒以及物料内部的机械磨擦,物料被强烈挤压、搅拌、剪切,使物料被细化、均化。随着压力的增大,温度相应升高,在高温、高压、高剪切作用力的条件下,物料的物理特性发生变化,由粉状变成糊状。当糊状物料从模孔喷出的瞬间,在强大压力差作用下,物料被膨化、失水、降温,产生出结构疏松、多孔、酥脆的膨化物,其较好的适口性和风味受到牲畜喜爱。从生化过程看,挤压膨化时最高温度可达130℃~160℃。不但可以杀灭病菌、微生物、虫卵,提高卫生指标,还可使各种有害因子失活,提高了饲料品质,排除了促成物料变质的各种有害因素,延长了保质期。

玉米秸秆热喷饲料加工技术是一种类似的复合处理方法,不同的是将秸秆装入热喷装置中,向内通入过饱和水蒸气,经一定时间后使秸秆受到高温高压处理,然后对其突然降压,使处理后的秸秆喷出到大气中,从而改变其结构和某些化学成分,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经过膨化和热喷处理的秸秆可直接喂养家畜,也可进行压块处理。

10.玉米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技术

饲料加工篇4

[关键词]加强;科技饲料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黑龙江史志2015.4(总第341期)】

科技档案是国家科技资源储备的一种形式,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科技档案是进行科技研究和设计活动不可缺少的凭证和参考材料,是科学决策的条件和依据。它对于科技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对科技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中国古代也有科技档案

科技档案曾被历朝历代所重视、收藏和保管,如清朝“样子雷”绘制的北京故宫建筑图档案,现部分收藏在首都博物馆内,使人大开眼界,亲眼看到了古人绘制的平面,立体建筑图。使人叹为观止,对于保护建筑的维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科技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首先表现在科技档案工作是一定专业技术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产物,反映着一定专业的特点,并服务于本专业技术工作,是本专业技术工作不可缺少的依据。其次表现在科技档案工作本身是一项专门性的工作,具有自己的独立的科学体系和工作规律,如饲料科研档案。

(三)科技档案工作是科技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首先科技档案工作为企业的各种职能性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条件。以设备管理为例,设备仪器是科研、生产活动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及其管理工作的实现设备仪器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四)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为科研、生产、建设活动服务的一项工作。科技档案是一种宝贵的科技资源,它被运用到科研、生产、建设活动中,就会促进这些活动的发展。现代化的大生产和各项科技活动离不开科技档案这个条件。

二、现代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产品可行性研究,开发论证,报告,产品说明书,工艺流程,设备说明书,产品效果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图片以及录像,光盘,硬盘、拷贝、证书等科技文件材料。

科技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饲料企业的科技档案工作是科研管理或技术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统计开发和利用等工作。

三、目前饲料行业科技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饲料行业的科技档案工作和其他行业的科技档案工作一样,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逐步建立,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科技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科技人员甚至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科技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认为科技档案工作只是一般的事务性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轻视档案工作,缺乏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忽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部份人的思想已无法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二)档案管理不够规范。

在现实工作中,有些企事业单位或部分档案馆在科技档案归档和保管工作中存在一些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第一,档号不规范。第二,案卷标题不规范。第三,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第四,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

(三)档案室硬件环境设施不齐全。

个别单位对建立专业档案室的硬件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有些单位甚至没有专用的档案室,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新时期档案保管工作的要求,硬件设施的不健全,势必会造成各种档案材料的保存质量难已达到保管要求,易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

(四)饲料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饲料档案科技事业还比较年轻。饲料科技档案工作较之其他科技档案还未完全健全,部份饲料企业只注重科技工作,不注重科技档案工作,有些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科技档案室,科技文件材料散存在个人手里,有些单位虽然有科技档案室,但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办法。

四、加强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1)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

(2)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3)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领导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制度的顺得执行,而职工是单位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制度的主要约束对象和执行者。

(4)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档案部门既是制定档案规章制度的主管部门,又是规章制度的执行部门,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赏罚分明,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二)档案管理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功能与作用

(1)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

(2)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案卷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势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

(3)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4)应用计算机对本饲料科技档案编目成档,收藏,备份,开发利用等。

(三)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

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应引进聘用具有专业本科文化知识、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同时,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档案人员应努力学习、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一切为了科研一线服务“的观念,在工作中以服务意识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本单位科研生产服务。

五、结束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工作必须要紧紧联系时展要求,要从观念上更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科技档案现代管理模式,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饲料加工篇5

—《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研究》项目课题组

一、立项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动物食品的消费,要求养殖业的产品质量有空前提高。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关注的重点是食物的安全性,要求畜产品无污染、无残留、优质、安全、营养。传统畜牧业是靠大数量、低水平,以牺牲环境和消耗资源作为代价而发展,且畜产品内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和污染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目前我国农产品和国家行业标准近700个,安全畜产品生产标准对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以及畜禽饮用水),生产操作规程(添加剂、兽药、农药、化肥使用准则),产品标准以及包装标准都作了相应要求,但安全畜产品合格率仍然不尽人意。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成都)对来自川、陕、云、贵、藏、蒙等地区93-97年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畜产品进行抽检,乳粉平均合格率仅为70.3%,肉制品合格率96年度仅为83.3%;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水分、微生物、杂质、有毒有害元素,其他没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畜产品情况就更加复杂,主要是农残(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有害元素(以重金属为主,有机砷制剂预防疾病促生长造成环境污染,添加高铜、高锌促进生长)、兽药残留(抗生素为主)、添加剂与污染物类(色素、甜味剂、防腐剂、黄曲霉素、苯并芘等为主)、病原微生物(以大肠杆菌为主),导致畜产品出口数量只占总产量的1%,中国在2000年3月份之前的6个月共有634批出口食品因杂质、食品卫生、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沙门氏菌等卫生问题被美国FOA扣留。纵观同类食品工业的产品现状,与入世后国际食品市场的要求与标准相距甚远,这与我国农业大国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生猪生产在农业经济中占很大比例,且养猪生产技术在不断兴起;但都只是从局部进行技术创新,没有把这些技术综合用于畜牧业生产,且养猪业都是以追求高饲料报酬、高生长速度,以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猪肉安全生产不能确保,所以必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无公害养猪生产技术要求猪肉无污染、无残留、优质、安全营养,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增进人民的身体健康,是我国畜牧业发展必然之路。欧盟于1991年制定了《欧盟有机农业规定EEE2092191》法规,美国于1998年颁布了国家有机食品标准,日本农林水产省也于今年4月份颁布有机食品标识规定,我国天津、上海等地先后颁布了绿色畜产品生产标准,且国家饲料安全工程也以启动,所以发展无公害化养殖技术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和业界人士所共同期待的。必须合理使用营养性饲料添加剂逐步减少直至取消药物饲料添加剂,使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有机微量元素、酶制剂、酸化剂、低聚糖类合理应用,都为无公害化养猪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在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食物消费上,越来越注重安全和质量。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有些国家或地区如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土地资源有限,为减少环境污染,宁愿不养动物而依赖进口,这种趋势只会有增无减,这样的时代背景,为我们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无公害猪用添加剂生产的应用国际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为发展安全、高效、优质的绿色养猪业,全面提升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市畜牧兽医站共同承担了《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研究》项目研究,该项目由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主持,*****等同志参与,项目于2003年6月开始实施,至2005年3月已完成项目所规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二、课题目标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在于避免在猪日粮中有机砷、抗生素的添加,通过对功能性寡糖、有机微量元素、有机酸钙等在养猪生产中的综合使用,提高了微量元素的利用率,解决了养猪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的问题。主要达到以下指标:

1.充分利用本省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胴体品质,提高经济效益5%以上。

2.猪肉达无公害标准,应达到NY/5029-2001标准。

3.15—90kg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日增重725-775g,料肉比2.9:1以下。

4.通过合理调制配方,减少了重金属铜、砷、锌以及N、P的排泄,使土壤板结程度降低,可间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因药残对人体的影响,有效推动畜产品安全生产。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措施

项目主要的研究内容为:1.减少重金属污染的添加剂预混料技术研究;2.前营养物质在添加剂预混料中的综合应用技术研究;3.适合无公害养猪饲料配方综合技术研究。

项目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根据猪生理特点,提供适宜饲料配方水平,利用平衡氨基酸合理调制配方,减少氮、氨和硫化氢的排出;同时配方上注意减少重金属对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使用鳌合或蛋白质结合形式的高利用率微量元素替代无机矿物元素,提高生产性能,利用益生素竞争排斥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以及作为有益微生物的特殊营养源刺激肠道内有益菌群增殖竞争性排斥病原微生物;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外源酶加强幼畜的消化能力,从而提高氮、磷及其他矿物元素的利用率,另外利用低聚糖类调控机体微生物区系,增强免疫力,逐步控制抗生素使用,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四、课题实际完成情况

通过对功能性寡糖、有机微量元素、有机酸钙等的综合利用,课题组研制出的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配方,在替代抗生素方面的技术基本成熟,达到了减少在饲料添加剂中使用药物对人体造成的残留危害,减少了生猪的氮、磷、钙等的排泄,降低了重金属过多排泄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1.通过寡糖复配对仔猪生产性能、IgG水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在替代抗生素方面的作用研究:①果寡糖与甘露寡糖最好组合为果寡糖+甘露寡糖(0.30%+0.15%)或(0.45%+0.10%),能提高仔猪的日增重,降低仔猪的饲料消耗。②果寡糖与甘露寡糖不同配比对仔猪腹泻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③聚糖能诱导各种免疫功能的活化,具有免疫增强剂的功效。④果寡糖与甘露寡糖联合使用在较大程度上可替代抗生素。

2.有机微量元素对猪生产性能以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有机微量元素的不同组合,按添加高铜和普通水平铜的赖氨酸盐以及赖氨酸亚铁、赖氨酸锌,与无机组相比,提高了仔猪的日增重;有机高铜组提高了仔猪血清中的铜、铁、锌水平,降低了血清尿素氮水平,但差异不显著,且两个有机组之间,血清铜、铁、锌水平以及尿素氮水平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中等水平的有机铜组合即可以达到满足仔猪生长需要。

3.岛西神水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肉质、粪便中菌群以及血清水平的影响:饲用岛西神水组整体来讲,提高了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提高了肉的品质,极显著降低了仔猪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数,增强了仔猪的免疫力。

4.在临产前一周母猪日粮中开始添加润生源、钙酶(替代等量的碳酸钙),至哺乳结束,试验组母猪日粮不添加抗生素,试验组仔猪与对照组在腹泻率、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等指标上差异都不显著。但试验组腹泻率下降;日增重提高;料肉比降低。

5.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添加钙酶与润生源,不添加有机酸、抗生素减半或不添加抗生素,①仔猪阶段,各个试验组均能提高仔猪的日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钙酶与润声源联合使用能降低粪便中钙、氮、磷的水平;且所有含钙酶组,粪便中的钙水平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②中、大猪阶段能够明显提高中大猪的日增重,降低饲料转化率;③钙酶与润生源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抗生素在中大猪中的利用。

6.通过对有机微量元素、功能性寡糖、有机酸钙等的综合使用,①在15-90kg生长肥育猪阶段,日粮中不使用抗生素、有机砷等,试验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近,料肉比试验组比对照组略有下降。②试验组比对照组在屠宰率、眼肌面积、瘦肉率等指标方面有明显提高、降低了背膘厚度。同时,试验组比对照组猪肉的pH值有明显提高,失水率和滴水损失明显降低。肉色评分试验组为3.5分,对照组为2.5分有明显提高,大理石纹等级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7.试验组猪肉各项指标均达到无公害标准,同农业部无公害猪肉标准相比,允许残留的物质远低于农业部标准。原创:

五、推广应用及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目在边试验、边推广阶段,通过向饲料厂或无公害养殖基地提供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用于生产过程中,无公害基地出栏的生猪经有关部门检测,全部符合无公害标准,结果表明该产品能适应养殖生产需求,且使用该产品后,生猪的胴体品质均有所提高,容易被屠宰场和顾客接受,相对价格高0.2元/斤以上,提高了经济效益约5%。从推广以来,共向三个饲料厂(**华达牧业有限公司、**天龙饲料有限公司、**正达饲料厂)和三个无公害养殖基地(**畜牧良种场、畜牧良种场、银三角种猪场)提供约530吨预混料,累计新增产值2241.9万元,新增利税161.22万元。

六、结论与应用前景

饲料加工篇6

    1饲料工业的发展现状

海东地区的饲料工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饲料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从原来附属于粮食加工的副业发展成为新的产业,已占全省饲料总量的28.38%。为提高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水平,推动我区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海东饲料工业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包括饲料原料、饲料加工、以及行业管理、饲料人才培训及饲料检测组成的饲料工业体系。根据2007年底调查统计,全区饲料生产企业(饲料加工点)26家,经过几年的规范管理与属地整治,现有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的饲料生产企业19家,年饲料生产能力8万吨,其中年生能力5000—20000吨的较大型的饲料企业6家、中型的1000—4000的饲料生产企业8家。

    实际生产能力4000—6000吨的饲料厂4家,1000—3000吨的6家、100—1000吨的小型饲料厂9家,生产的饲料产品主要有混合饲料、全价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等产品。据2007年的不完全统计,我区饲料工业企业生产的各类饲料产品总量达3.69万吨,占全省饲料生产量的28.38%,其中配合饲料23552吨、精料补充料4510吨、单一饲料660吨,反刍料7890吨、禽料300吨,各占总量的63.83%、12.22%、1.79%、21.38%、0.81%。饲料从业人员达120多人。实现工业产值近6644万元。全区饲料销售点达109处,年销售饲料4.5万吨,主要销售兰州正大、江河源、海东金穗饲料、乐都恒源等饲料公司(或厂)的饲料。饲料销售点大部分以粮油门市部和兽药经销店等形式代销。

    2饲料工业的发展特点

2.1饲料生产稳中有升,饲料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与2000年全区的饲料工业调查统计相比,配合饲料、混和饲料的产量由1.22万吨上升到3.6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在28.22%以上。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技术人员比例明显增加,加快了饲料工业的发展。

    2.2产品结构趋于合理,饲料质量明显提高。原来我区饲料主要以生产低档混合饲料、单一饲料为主,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现在能够生产不同畜禽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营养需求的全价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反刍料、禽料混合饲料和浓缩饲料等系列产品。通过近年来的饲料质量抽检表明,我区饲料产品合格率逐年提高。2007年抽检各种饲料47批次,合格率为97.87%,抽检合格率逐年上升。同时在养殖企业配合饲料及饮水中连续几年尚未检出盐酸克伦特罗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违禁药品和有毒、有害物质。

    2.3饲料生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骨干企业的作用更加明显。饲料生产企业通过多年的技术改造,生产设施设备有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较大型的饲料加工厂的加工设备引进、更新换代较快,饲料生产设施设备比较齐全、配套,自动化程度明显有了提高。2000年生产配合饲料近3150吨,占全省总量的3.94%,2007年23552吨,占全省饲料总量的18.12%。产品辐射到我省各地以及周边省区。今后饲料业将基本形成微小企业日渐减少并退出市场,较大型饲料企业将整合趋强盛,逐步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2.4饲料科研和技术推广成效显著。近年来,饲料科研成果显著,特别是在较大型的饲料企业更注重与科研部门、大学等的联合,开展饲料动物营养研究、积极利用当地小麦、菜子饼等饲料资源开发,反刍动物饲料配方、禽料、奶牛预混合饲料研究、饲料检化验室的建设,人才的培训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有些科技成果应用到饲料产品中,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

    3饲料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饲料企业生产规模小、品种少、效益低下。全区绝大部分饲料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导致饲料企业单位生产成本过高,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现仅有几家大、中型饲料加工企业的生产设备先进,配套性较好,能够生产不同品种的全价配合饲料,其他大部分小型企业设备简陋,饲料品种单一,技术含量低,只能生产低档混合饲料、单一饲料,产品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理想。

    3.2宏观管理能力低,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由于各地对饲料管理职能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管,使饲料产品的生产、经营不规范,市场上还存在无标准、无标签、无产品合格证和无生产许可证的“四无”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侵害了养殖业的经济利益,危害了广大消费者身心健康,严重影响了饲料工业的稳定发展。

    3.3养殖水平低,市场开发不足。养殖业以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为主,缺乏有规模的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农牧民的观念滞后,缺乏科学养殖知识,养殖水平不高,部分养殖户还是主要以自产自配料为主,对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认识不足,市场发育不完善,优质饲料入户率偏低,配合饲料入户率还有待提高,饲料市场相对狭小,饲料的产销量与我区畜牧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3.4企业生产管理及特有工种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缺少和具备与饲料生产管理工作相关联的专业知识和培训。由于我区饲料生产企业除个别由国有饲料生产企业改制而来以外,大多数由原来的“一台粉碎机,两把铁锨”形式上发展壮大起来。因此,生产管理人员不熟悉饲料行业管理法规。有关动物营养,以及电、炉、维修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管理人员较少;生产工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员工可塑性差,对生产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够。生产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欠缺全面系统的生产管理理念;内部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机制、约束机制不科学,员工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管理创新少,服务意识差,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认识与了解。

    4发展饲料工业的有利因素及发展前景

4.1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保证了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关于青海省加快饲料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农业部《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等为合理调整饲料产业布局,加快饲料原料基地建设,减轻企业税赋,保证饲料工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政策方面的保障。

    4.2我区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了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

    4.2.1农区实施了“西繁东育”工程。我区每年投入财政贴息资金200万元左右,2007年贷款达6200万元,贩运育肥户达16953户,贩运牛羊143万头(只),自繁自育120万头(只)。

    4.2.2畜牧业“良种工程”的实施,年财政投资达150多万元(只),同时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扶持,为良种工程无偿投资558万元;2007年畜种改良达56.42万头(只)。

    4.2.3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几年来由于猪肉价格持续走高,生猪出栏和补栏逐步增加,2007年生猪饲养量达到139.78万头,同比增加2.1%。

    4.2.4奶牛养殖形势看好。我区相继引进了省内两家大型乳业企业,加之周边省份也开始在我省收购鲜奶,牛奶需求量上升,奶牛业呈现较快发展的势头,2007年底存栏奶牛及改良牛6.36万万头,同比较上年增加0.73万头,产奶量达33661吨,比上年增长903.61吨;4.2.5全区2007年畜牧业产值达14.69亿元,占农业产值的45.49%。这些有利因素将有力的拉动饲料生产的快速发展。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目前我区饲料生产仅为3.69万吨左右,与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形势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预计我区今后各种饲料的实际需求量将达到在10~15万吨。才能满足我区畜牧业的发展。

    5对策及建议

5.1加强各部门间相互协作,促进饲料工业的健康发展。饲料工业涉及农牧、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各个部门应明确管理职责,相互配合、强化管理,为饲料工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地县级饲料管理部门应按照农业部颁布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饲料生产企业的设立审查登记工作,符合条件的发放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只有通过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互为因果,使饲料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为我区饲料工业的稳定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5.2加强培训,提高饲料企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饲料监管部门和畜牧部门要充分发挥相关专业和技术人员多的优势,认真做好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邀请省内外动物营养和饲料加工方面的专家,加强饲料企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工作,提高饲料配方技术水平,科学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制定、完善饲料标签,严格执行各种饲料产品的技术标准,规范饲料生产经营行为,同时定期举办饲料科技培训班,推广新技术和科技成果,提高应用科技的能力。

    5.3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大型的饲料生产企业要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骨干带动作用,在提高现有饲料产品质量的同时,与省内外科研部门加强合作,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饲料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加速饲料科研成果的转化;充分利用我省青稞、小麦和菜籽粕等饲料原料资源,提高饲料产品的利用率。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浓缩饲料、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反刍动物饲料的系列饲料产品等高新饲料品种,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量。中、小型饲料生产企业要加大生产设施、设备的技术改造,尽快改变饲料加工的落后局面,调整产品结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饲料科技推广和技术咨询服务,普及饲料生产、使用的科学知识和先进的实用技术,积极生产各种全价配合饲料,提高饲料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发展后劲。

    5.4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饲料产品的入户率。目前我区就现有的猪、禽、牛奶和反刍动物的年生产量计算,我区饲料年需求量在15万吨以上。今后针对我区养殖业市场对饲料的需求潜力大和工业化产品入户率低的特点,引导饲料生产企业根据我区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推广一批适合我区及全省奶牛饲养、牛羊育肥、放牧牲畜补饲、羔羊、犊牛育肥需要的反刍动物系列饲料产品,进一步提高优质饲料产品的入户率,促进养殖业的全面发展。

    5.5继续结合项目实施,开拓和培养饲料市场。近几年来我区相继实施了“西繁东育”、“畜禽良种”工程等项目,对加快饲料推广,开拓农区饲料产品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应继续结合我区发展特色畜牧业的实际,进一步带动饲料工业的发展。我区现有饲料加工企业单班生产能力已达到8万吨,而且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此,要紧密结合草地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在冬春牧草枯黄期提高牛羊补饲水平,达到减轻草地压力,有效缓解草畜矛盾的目的。

饲料加工篇7

膨化水产饲料具有很多优势,从水产饲料的营养成分上分析,饲料中所包含的营养物质能够被养殖物吸收,营养物质利用率提高。从水产饲料在水中保持时间来分析,膨化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时间与其它类型饲料相比,稳定时间延长。此外,由于膨化水产饲料在加工上的特殊工艺,使得养殖者便于观察与控制养殖物的摄食。为此,下文针对膨化水产饲料的养殖优势进行简要分析。

2膨化水产饲料工艺研究背景

在饲料工业中,膨化技术首先应用于宠物食品中,在逐渐演变中推广到畜禽饲料中以及水产饲料生产中。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膨化工艺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相当成熟,硬颗粒的饲料逐步被淘汰,实现规模化的膨化颗粒饲料生产。然而,我国的膨化水产饲料产生起步比较晚,在水产饲料市场上硬颗粒的饲料仍占据大部分。膨化饲料成本比较高,因此在企业中的更新速度较慢。近年来,基于挤压膨化技术的水产饲料加工应用优势被人们认可,挤压饲料、膨化饲料的产量逐年增加。在我国海水鱼和部分高档淡水鱼品种养殖中实现了膨化饲料养殖,例如金鲳、黄鳝、草鱼等的养殖。膨化工艺中的高温、高压以及高剪切力的过程能够将抗营养因子钝化,实现营养物质的高效率吸收[1]。

3膨化水产饲料在水库养殖中的优势

3.1优质水产特性

3.1.1结构特性膨化颗粒饲料与硬颗粒饲料在加工上存在着工艺的差异性,因此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将膨化水产饲料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膨化饲料结构为疏松多孔,淀粉的颗粒镶嵌于多孔结构中。经过挤压够的膨化水产饲料中的蛋白嵌于纤维扩张而形成的多孔蓬松结构中,而碳水化合物内容物和蒸汽空隙包含在蛋白框架中。在这样的结构特性中,膨化饲料中挤压出来的物料就是一种纤维和多孔结构,饲料的多孔结构能够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2]。3.1.2吸水特性膨化水产饲料因为其特殊的多孔结构而表现出很好的吸水特性,将饲料至于水中,水体能够从饲料的多孔结构中迅速进入到饲料的内部,饲料内部的淀粉等物质具有一定的吸水性,促进膨化饲料吸水而膨胀。在饲料浸泡的初期,其吸水速度较快,水体的温度与吸水速度以及吸水容量呈现正相关,但是膨化水产饲料吸水过多将会导致饲料破碎形成资源浪费。因此,要想实现膨化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需要保持水体温度不宜过高[3]。

3.2膨化水产饲料利用率高

与膨化水产饲料相对应的是硬颗粒水产饲料,硬颗粒水产饲料的原料粉碎细度在50目左右,而膨化水产饲料的粉碎细度在80目以上。饲料原料的细度越大,水养殖物对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水率越高。一般的硬颗粒饲料中淀粉在水中是糊化率至只有30%左右,但是膨化饲料的淀粉糊化率比硬颗粒的糊化率高出很多,超过85%。淀粉糊化率的提高促进了水产饲料中碳水化合被养殖物的吸水。从数据研究中发现,鲤鱼对于硬颗粒豆粕的消化率为92.1%,而对于膨化豆粕消化率则达到了96.4%,经过膨化后的营养消化率提高了4个百分点。

3.3饲料水中稳定性与养殖观察提高

膨化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时间延长,在水中的时间高达12-36小时,时间的延长能够促进鱼类等水产养殖物的觅食时间,进而有效较少了资料的浪费。硬颗粒水产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时间比较短,对水质造成污染。在水库水产养殖中,建议采用浮性膨化水产饲料,在进行养殖物饲料喂养时,饲料漂浮在水面上。一方面能够便于观察鱼类的生长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观察鱼类对饲料的摄食情况,便于控制饲料投放量,进而有效降低饲料浪费以及对水产的污染[4]。

3.4加工工艺特殊

膨化水产饲料的加工工艺比较特殊,经过高温、高湿热以及强力揉搓等工艺处理,将饲料中携带的病原菌杀灭。例如物料在进行高温加工中,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60℃以上,持续的高温能够将对水产物有害的病菌杀死。水产饲料的特殊性需要与养殖物的生活水层、摄食习惯以及消化道长度相匹配,例如,陆生动物消化道为其自身体长的10倍,而鱼为其身体长的3-5倍,虾类只有1.2-1.6倍。膨化水产饲料在加工中充分注意了水产养殖物的消化道长度特点,实现了膨化水产饲料的分类。膨化水产饲料共分为两类,第一种为浮性饲料,注意适合于金鲳、美国红鱼、大黄鱼等高档海产品,以及草鱼、三文鱼、生鱼等。而比目鱼、多宝鱼、鲟鱼、虹鳟等鱼类比较适合膨化沉性饲料。

4结论

饲料加工篇8

饲料安全法律体系是指有关饲料生产和流通的安全质量标准、安全质量检测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构成的有机体系。1999年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施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随后有关部门先后和修订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管理办法》、《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办法》等,初步形成了饲料安全法律体系。

虽然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饲料安全法律体系,但我们必须承认:我国饲料安全的法制化管理与国际水平还有差距;我国饲料安全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仍有待进一步的科学化、合理化。我国饲料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的不足主要有[1]:

1.1我国饲料安全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虽然有保障饲料安全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等,但这些法规仅对饲料质量与安全的有关方面做了一些概要性规定,相关条文过于笼统。由于这些法规出台时间早,标准低,覆盖面窄,所以不能充分反映新形势下消费者对饲料安全的要求。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针对饲料安全的专门法律。

1.2我国现有的饲料安全法规可操作性差

只要分析发达国家饲料安全法规体系就不难发现:其对所涉及的各项内容规定科学、严格、细致,有可操作性,对管理机构的职责、权利规定得十分清楚。尽管我国已制定了一些相关法规、条例和办法,却显得庞大而无序。由于制定者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难免使得相关条款有重复和矛盾之处,当饲料安全事件出现时,解决起来十分复杂。

1.3我国现有的饲料安全法规体系更新速度慢,不能与国际接轨

许多我国现有的饲料安全法规都是20世纪80~90年代制定的,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都没有进行大的修订和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国际饲料安全的需要。比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还是1999年5月29日并施行,20__年11月29日修订的。这几年来,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原有条例自然显得不相适应。

1.4我国现有的饲料安全标准系统性较差

由于我国在饲料安全管理中,没有把饲料安全建立在全部饲料产业链基础上,饲料安全法律体系的广度显得不够;具体标准和法规的制定上也不够协调和系统。有些法律法规在制定时,甚至没有充分考虑到饲料安全问题。当饲料安全成为突出的问题时,原有法规条例就显得很不适应。

1.5饲料安全体系中“角色不清、权限不清”

有些职能部门既制定和解释法规、标准,又行使执法功能,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滋生腐败,使饲料安全难以真正落实。我国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的体制,而不是垂直管理体制,即饲料管理部门是本级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接受当地政府领导,上下级饲料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业务上的指导关系,但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中规定全国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工作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但考虑到各地机构组成的差异,对基层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部门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只是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饲料、饲料添加剂管理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工作”。由于这样的规定并没有把职责落实到具体部门,所以有关工作自然属于失控的状态。

2建立和完善我国饲料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2.1尽快制定《饲料法》或《饲料安全法》,进一步完善我国饲料安全法律体系

以发达国家为例,美国涉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职能的联邦机构有10余个,它们与州、县等地方政府密切合作,通过贯彻执行30多部联邦法律法规以及各地方的法律法规,共同构筑了较为完善的美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了美国饲料具有很高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很好的公众信任度。据资料介绍,美国涉及饲料安全的联邦法律有35部。其中涉及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联邦法律有《联邦肉类检查法》、《禽类产品检查法》、《食品质量保护法》等[1]。

此外,日本等国家也都有比较完善的饲料安全法律体系,日本内阁成立了饲料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农林水产省成立消费安全局,科学饲料协会成立饲料安全评价委员会,全面协调饲料安全管理。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饲料法制化管理模式较为先进的国家,饲料管理法律体系齐全配套,法律制度设置比较科学、合理和严谨。日本于1953年颁布《饲料安全法》,经过50多年的11次修改,现已形成从饲料原料生产(进口)、饲料加工、经营和使用,以及新产品审定、企业登记与变更、饲料标准、监督检查和处罚的完整饲料法律体系。为适应《饲料安全法》的不断修改和变化,日本农林水产省及时公布了饲料安全法相关的5个配套法规,增强了该法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2]。

由于这些国家具有完善的饲料安全法律体系,他们的饲料安全均得到了很好的保证,所以,我国也应学习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我国的饲料安全法律体系。

2.2建立健全饲料安全标准体系

发达国家的饲料安全标准体系也是十分完善的,如加拿大就有配套统一的饲料产品质量和检测方法标准系统。其饲料质量标准涵盖了饲料原料、饲料产品、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等各类饲料产品,规定了产品质量规格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限量标准。饲料检测标准涵盖了所有明确的营养成分、限量物质和化学合成物质的分析方法,并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国际兽医局(OIE)的标准接轨。加拿大不仅公布了允许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质量标准,而且也公布了其在饲料中的检测方法标准和畜产品中的残留限量标准。

近年来,我国虽然也制定了一大批饲料原料、饲料产品和添加剂质量标准,颁布施行了饲料卫生标准、饲料标签标准和部分检测方法标准,为饲料工业标准化生产和饲料安全监管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与加拿大等国完善配套的标准体系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必须加快我国饲料安全标准的制定步伐,进一步完善我国饲料安全法律体系,应尽快制定颁布动物源性饲料检测方法标准,抓紧修订完善饲料安全卫生强制性标准,修改完善《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

2.3加大政府对饲料安全工作的支持和监管力度

饲料安全监管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饲料安全工作。各级政府应当积极实施饲料安全工程,进一步加强饲料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饲料和养殖产品重点区域饲料检测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饲料检测机构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应将饲料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稳定并逐年增加饲料安全监管财政专项经费,保证饲料检测机构的正常

运行和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保证经费的同时,对违规企业的严惩也是十分必要的。日本对饲料安全违法处罚也很严厉,他们对生产经营不合格饲料产品的企业,农林水产省或地方政府首先责成违规企业严格执行召回制度,收回处理不合格产品,然后视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处以10~30万日元罚款;对卫生指标严重超标的企业,处以50万日元罚款,并对法人处以1年以下有期徒刑;对违禁生产经营药品和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处以100万日元罚款,并对法人处以3年监禁。我国在有关条例里也制定了一些处罚细则,如违反其中规定会给予勒令停止生产、吊销营业执照、处以一至五倍罚款、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但与上述国家相比,力度还有欠缺,系统性也有待加强[3]。

2.4加快推行HACCP管理步伐

HACCP英文全称是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是保证饲料和食品安全面对生产全过程实行的事前、预防性控制体系。该管理体系已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纳,其中,一些国家还将其作为强制性管理模式加以推行。与传统的最终产品质量检验相比,HACCP管理是一个确认、分析、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的系统方法,是一种全新的质量保证系统。推行HACCP管理是做好我国饲料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因为我国饲料管理实行的是事后监督制度,迫切需要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加强事前管理,消除各种安全隐患。HACCP管理的事前性和预防性,将大大降低事后监督成本,提高事后监督的成效。通过推行HACCP管理体系,认真分析和确定每个企业的关键控制点,研究预防措施,确定关键限值,制定监控和纠偏措施,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档案等,将有利于饲料安全事件的责任追究和树立企业的信用[4]。

2.5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饲料安全监督

饲料安全与畜禽水产品安全乃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有关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饲料安全法规,安全饲料及相关产品的选购和使用常识;要通过公布举报电话等形式,为社会监督提供便捷的渠道和必要的手段,向社会各界征询饲料安全问题的线索,以期尽可能地解决业已暴露出的饲料安全问题;要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回复社会各界的咨询和建议,及时通报有关问题的处理结果;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对提供重要线索和建议的人员给予表彰或奖励。

参考文献

[1]张仲秋.饲料安全是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基础[J].广东饲料,第14卷第6期.

[2]王敏.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考察与启示[R].农业质量标准,20__(1).

[3]农业部饲料安全监管考察团成员学习借鉴务实发展――日本和韩国饲料安全监管考察纪实[R].中国饲料,20__.1.

饲料加工篇9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为契机,以饲料生产经营中的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继续深入加强饲料生产经营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强化执法监管,严格执行饲料经销许可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类药品或其他禁用药品行为,着力构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饲料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饲料及养殖环节违法使用“瘦肉精”等案件的查处率达到100%,饲料产品及养殖环节“瘦肉精”等兴奋剂类物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铅、砷等重金属监测合格率提高3个百分点,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100%,饲料生产企业100%持证生产;坚决查扣销毁市场上经营的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产品,进一步加强饲料生产企业和经销网点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饲料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全县饲料质量安全工作形势持续稳定发展。

三、整治重点

1.重点产品:饲料原料(特别是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2.重点单位:饲料生产企业、饲料经销网点和畜禽养殖场。

四、整治任务

1.严格饲料行政许可程序,提高企业准入门槛,淘汰不合格企业,规范饲料生产行为,净化饲料秩序市场。

2.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和激素药类物质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3.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4.提高饲料准入门槛,同时加强对辖区内饲料生产企业和饲料经销网点的日常监管。

5.组织开展饲料经销网点大检查,建立健全购销台账,严禁销售“三无”饲料产品和拆包、分装饲料。

6.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饲料生产企业,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

五、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5月1日—5月30日)为动员部署阶段。我局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明确阶段整治重点,在整治中突出重点,狠抓热点难点,明确责任分工,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措施到位。第二阶段(6月1日—10月31日)为集中整治阶段。

1.组织开展饲料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

严格查验饲料生产企业采购的饲料原料、单一饲料、预混饲料、饲料添加剂,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农业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任何物质。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含“三聚氰胺”“瘦肉精”以及对人体有害的饲料原料和产品。严格查验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制度、产品召回制度、原料台帐、购销记录、生产记录、留样记录、检验记录、设备维修记录,以及许可证件、有关合同、票据、帐簿等相关资料。严格查验亚硒酸钠等危险化学品的存放保管,杜绝过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和非法添加违禁物质行为。

2.组织开展饲料经营企业网点的监督检查

进一步严格饲料行政许可,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对凡进入我县销售、使用的饲料产品由饲料经营或供货单位到县畜牧兽医局饲料牧草站进行备案登记,要求企业提供营业执照、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身份证明、企业生产执行标准、标签、包装图片、添加剂和预混料产品批准文号、检验合格报告等相关材料,提高饲料产品准入门槛,逐步淘汰手续不健全的饲料产品。

3.建立饲料质量追溯体系

继续督促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完善饲料产品进、出、使用台账,严查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产品,查封取缔生产经营“三无”产品的企业。

4.组织开展养殖场使用饲料的监督检查

查验养殖场户遵守自配饲料使用规范,禁止对外提供、销售自行配制的饲料;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中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禁用物质;禁止在反刍动物中添加乳和乳制品以外的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做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投入品和生产过程使用记录,进出台账等。

5.加大饲料中“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的抽检力度

特别是对肉羊、生猪、肉牛、蛋鸡养殖场使用的饲料产品,进行常态化的抽检,及时报告发现的可疑产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严厉查处问题产品。

第三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为总结验收阶段。

认真做好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汇总情况,并报县食安委和市畜牧兽医局。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整治成效。

县畜牧兽医局成立“县2014年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兽医局饲料牧草站。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是按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全县饲料行业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包括拟定方案,组织督导检查,查处重大饲料质量安全问题,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上报有关部门。

2.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监管责任。

充分认识饲料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明确监管责任,按照《县2014年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统一部署,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采取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整治措施,切实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强化违禁物质监测与监督执法,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3.切实落实责任,严格责任追究。

着力构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要按照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工作要求,确认监管区域、监管责任人、明确监管内容,履行监管职责,并监督做好本区域饲料生产企业、饲料经销网点和畜禽养殖场的责任落实工作,做到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办。加强专项整治行动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对失职渎职、监管不力的站所和个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4.强化制度建设,坚持科学化管理。

按照新颁布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坚持严字当头、强化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制度,规范行为,夯实可追溯的全程质量安全体系。并加强饲料法律法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生产技术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饲料加工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保安全、促发展为总目标,以规范饲料经营,查处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为重点,以抓法制、抓监管、抓源头、抓基础为手段,着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全面促进饲料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有效防范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二)重点单位:饲料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

(三)重点区域:全县经营饲料及饲料原料的单位和个人。重点是:田园镇、柯街镇、卡斯镇、漭水镇、湾甸乡勐统镇。

四、整治任务

(一)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二)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三)扩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饲料产品。

五、总体要求

(一)统一组织,落实监管责任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按县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认真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区域及时进行梳理和排查。

(二)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要根据总体方案,制定本辖区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交流,及时报送信息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2009年4月开始,每月14日和28日分两次向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内容包括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查处情况和量化指标,及时反映进展和成效。

(四)加强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围绕本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形成合力,突出成效。

六、工作安排

“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4月20日-4月30日)

1.2009年4月,根据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制定我县饲料执法年总体实施方案。

2.2009年4月,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成立全县“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成立“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责任,要求乡镇畜牧兽医站于2009年5月10日前将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上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二)集中整治阶段(5月10日-11月底)

1.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9年全年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查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检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管。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上报、及时查处。

2.对饲料经营企业及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检查。县领导小组将对重点区域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饲料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产品合格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合格证等进行重点检查。

3.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7月,组织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同时督促各乡镇畜牧兽医站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组织对各乡镇畜牧兽医站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4.举办饲料安全宣传月活动。9月,开展以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位主体的宣传月活动。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充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主题宣传。一方面通过对曝光的案例进行报道,对掺假售假和添加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另一方面正面宣传管理部门对饲料安全所做的工作与成绩,向社会公众介绍饲料管理、科研、检测等方面的成果和成效,介绍企业保证饲料质量安全采取的措施,宣传科技成果,彰显监管成效,为饲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