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安全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5 21:58:41 版权声明

饲料安全论文

饲料安全论文篇1

关键词: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开放式教学;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258-02

一、课程的重要性

饲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产品品质的好坏,水产品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卫生、无公害的水产品将会备受消费者的青睐,而正是动物饲料、水产品、人类食品这样一条食物链,使饲料的质量安全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源头。对饲料进行分析和检测,则是饲料质量与安全的技术保障。

二、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饲料原料,饲料的加工工艺还是饲料成品的保存都关系到饲料的质量,因此通过《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们既能掌握各项检测技术及原理,熟知相关仪器的操作,又能根据饲料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挖掘影响饲料质量的因素,成为一名具备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现有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模式下,该门课程的教学实验以验证型实验项目为主,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一个实验充其量有三个学时,学生们因为没有全程参与,故对某些环节半知半解,质疑或改进技术并在管理工作中加以灵活应用的锻炼机会较少。为通过饲料分析与检测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在饲料质量安全评价和管理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必要利用课余时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基础上,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成为有思考能力的管理人才,是我们在目前的教学实验课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饲料分析检测课程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顾名思义即整合教学和科研资源,打破教学和科研界限,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产学研平台,让学生在接受最基本的理论和实验学习的基础上,以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为契机,以创新思维培养为导向,在校内外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中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1)实验内容的改革。根据饲料质量评价要求按部就班检测饲料原料、配合饲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各项营养指标、卫生指标,再与相应的标准相比较,得出待检物是否符合质量安全要求,是本课程所应达到的最基本的培养目标。为顺应创新人才的培养趋势,结合课程学习进行科研成为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1]。建议采用由简到繁的培养方式,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原来的单一验证实验调整为综合实验,针对某一种饲料原料或配合饲料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饲料质量评价实训,鼓励大学生进入专业教师的研究队伍,开展相关创新实验或毕业论文设计,经历一个从无到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2]。①综合实验方案的确定:以3人小组为单位,首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撰写针对特定原料或配合饲料质量安全评价的实验方案,选择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再由教师修改实验方案。②饲料原料的识别: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配合饲料学》等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展示常见的饲料原料实物,给同学们最直接的感官认识。③检测分析过程:每组派出若干名代表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熟悉实验仪器使用的基础上,在课堂上配合老师指导其他学生正确地使用实验仪器[2];在实验教学课堂上,老师给每个实验小组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④数据的处理:除计算检测结果外,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实验结果可靠性的能力,分析出现非正常结果的可能原因,提醒学生避免用实验指导书上的“注意事项”代替可能原因。设置三人小组的目的是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确保每一小组至少得到三个“平行”数据用于统计分析,若条件允许,还可比较三人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同一名学生得到的三平行结果的异同,让学生在教学实验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⑤安全质量评价:根据选定的单一指标和多项指标综合评价饲料或原料的质量,并分析影响原料或饲料质量的可能因素。此过程须以熟悉原料及饲料标准,饲料及添加剂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为前提。⑥作业要求及反馈:实验报告的撰写,强调对结果的分析讨论;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及时讲解分析。据笔者六年的教学经历,发现学生尽管在实验初期不能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但只要经过2~3次针对性的反馈和辅导,就会写得非常流畅。模仿小论文的结构和要求书写实验报告,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饲料分析与检测质量安全评价实训。校园内的教学不容易给人紧迫感,因此有必要把学生派到公司或专门的质检机构强化饲料分析与检测能力、饲料质量安全评价和管理能力。据笔者几年的带教经历,发现饲料企业是非常不错的实训平台。与学校里比较枯燥的说教相比,在企业进行的现场教学显得更为生动。在那里,学生可以亲眼目睹各种饲料原料,真真切切了解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在两周左右的实训中,同学们除了巩固、强化原料和配合饲料成品的质量安全指标检测能力外,配合饲料半成品的车间质量监控也能弥补因校内无成套饲料加工设备而缺少相应学习内容的遗憾。实训中,与一线工人同工,能让学生快速高效地学习到多种技术;与相关部门领导的交流,能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学到针对性强的饲料质量管理方法。期间,邀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开设专题讲座,更能针对性地解答实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践六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与水产饲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或拔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聘请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领导或部门经理作为校外兼职导师,能切实有效的为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3)饲料分析与检测的延伸。通过分析与检测,获知了饲料或原料的质量与安全性能,但还不能从根本上了解其对水产动物安全性的影响,为此,通过创新项目的开展以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均能使饲料分析与检测结果用生物学的方法加以验证,在科学研究中使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内容得到升华。①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创新项目的开展。对于1~2年级的学生而言,专业水平有限,因此开展创新研究有相当大的难度[4]。笔者指导的几名学生尽管当时没有取得预期的研究结果,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远远超过未做过创新实验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大有提高。因为任何创新实验的实施,学生们都经历了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原料营养成分的检测,饲料配方的设计,实验室条件下配合饲料的制备以及饲养试验;实验结果的处理和项目结题材料的汇总,对饲料或原料的质量安全评价已经有了大概的框架,因此到三年级参加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学习时,就会有较强的全局驾驭能力,也具备了多角度分析、解决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推荐优秀学生参加专业教师的课题研究也能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在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自身的科研思路会更开阔,这样,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就能达到双赢的效果。②毕业论文设计。尽管毕业论文设计是独立于实验教学的课程,但是从培养专业人才角度而言,如果能把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专业课程的延伸,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因为实验教学课时数不够,学生无法全程参与实验,或创新项目限项申报,受益面不广的不足。因此就人才培养的整体性、逻辑思维的连贯性而言,建议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这样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失为变零散的专业知识为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有良好的科研训练基础的学生,较易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也较易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从而也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开放时间的保证。为保证学生能在课余时间参加实验,就必须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指导老师和教辅人员也应该在开放时间内继续上岗,这就需要学生层面划拨经费给予劳务支持。另外,可适当安排研究生参加实践教学指导本科生,实现大学生培养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双赢局面。允许学生跨学期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也是不错的方法。

四、考核方式的转变

考核方式是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难点,没有标准答案可供参考,全凭指导教师主观打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果实,以高度的责任心,用伯乐识骏马的慧眼发现学生任何可能的闪光点。任何一项能力的培养、实验项目的实施都是以充足的时间保证为前提的,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投入是本课程的考核基础。其次,在注重实验技能考察的同时,把每一个实验的方案设计、实施过程、结果的呈现和分析讨论等环节都作为考察要素,将综合实验的整体性作为重点考察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接受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五、结语

开放式教育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分析、检测饲料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切切实实提高科研能力,这无疑是新教育背景下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人才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张志刚,殷科生.加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1):8-49.

[2]龙激波,阮芳,王平,钟珊.以创新实验计划为契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人才培养改革,2012,(13):29-30.

[3]任洪涛.《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1):56-57.

饲料安全论文篇2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饲料业稳定健康发展,保障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巩固2008年饲料专项整治成果,根据农业部有关要求,2009年我厅决定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为契机,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以下简称“饲料执法年”)行动,即2009年饲料专项整治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保安全、促发展为总目标,以规范饲料企业生产经营,查处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为重点,以抓法制、抓监管、抓源头、抓基础为手段,着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提高饲料基础支撑能力,全面促进饲料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有效防范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 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二)重点单位: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

(三)重点区域:饲料原料生产企业,饲料原料及饲料产品批发、集散地,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安全隐患大、问题突出的地区。

四、整治任务

(一)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二)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三)扩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查处力度。

(四)提高饲料行政许可门槛,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

(五)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饲料企业,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

五、总体要求

(一)统一组织,落实监管责任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按照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抽调得力骨干,切实落实行动方案,将职责任务层层分解到州(市)、县的具体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派出督导组,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地区及时进行督导检查。

(二)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根据总体方案,制定本地区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验收、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交流,及时报送信息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从2009年2月开始,每月14日和28日分两次向省农业厅“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内容包括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查处情况和量化指标,及时反映进展和成效。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立即报告,及时处置。

(四)加强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围绕本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形成合力,突出成效。

六、工作安排

“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2月20日-3月10日)

1. 2009年2月,根据农业部有关要求,制定我省饲料执法年总体实施方案。

2.2009年3月,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成立全省“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 各州市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成立“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要求各州市于2009年3月10日前将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上报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二)集中整治阶段(3月10日-11月底)

1. 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9年全年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测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检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通报、及时查处。各州市饲料管理和饲料质检机构在本辖区内开展监测和执法工作,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对饲料生产企业及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检查,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省农业厅每季度对重点地区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饲料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记录等进行重点检查。各州市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也要安排督导,加强检查。

3. 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7月,组织各州市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督促各地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组织对州市(县)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4. 举办饲料安全宣传月活动。9月,开展以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事业单位为主体,以展览、宣传册、新闻媒体专题报道等为手段的宣传月活动。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充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主题宣传。一方面通过对曝光的案例进行报道,对掺假售假和添加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另一方面正面宣传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质检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等对饲料安全所做的工作与成绩,向社会公众介绍饲料管理、科研、检测等方面的成果和成效,介绍企业保证饲料质量安全采取的措施,宣传科技成果,彰显监管成效,为饲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总结表彰阶段(12月)

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总结大会,全面总结活动成效与经验,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附:

云南省饲料专项整治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张泽军 省农业厅副厅长、省畜牧局局长

副组长 徐祖林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处长

成员 马兴跃 省草山饲料工作站站长

宋学林 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

张思东 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张存焕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副处长

王文惠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赵梦莹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高婷婷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徐祖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2009年云南省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安排表

阶 段时 间工作名称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目标

第一阶段2月20日-3月初启动部署成立全省“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月1日-3月10日各地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全省“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各地成立“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验收、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要求各州市于2009年3月10日前将方案、进度及领导小组名单上报省农业厅。

3月10日-3月15开展自查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辖区企业开展自查。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重点单位: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重点区域:饲料原料生产企业,饲料原料及饲料产品批发、集散地,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安全隐患大、问题突出的地区。

第二阶段3月15日-11月底开展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测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各地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监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通报、及时查处。州市饲料管理部门要组织饲料质检机构在本辖区内开展监测和执法工作,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3月15日-11月底督导检查省农业厅对重点地区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记录等进行重点检查。农业厅每季度督导一次,各地畜牧饲料管理部门也要安排督导,加强检查。

7月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组织各州市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并组织对州市(县)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督促各地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在全省范围内培养一批能执法、敢执法、会执法的基层管理人员,提高饲料执法能力。

饲料安全论文篇3

关键词:水温;液态发酵;液态转固态;pH值

中图分类号:S81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8-1637-03

Effect of Beginning Water Temperature on pH Variation of Feed Liquid Fermentation and Fermented Solid Feed

WEI Jin-tao1,LI Shao-zhang1,LIU Shou1,YANG Xue-hai1,YAN Nian-dong1,ZHAO Na1,ZHANG Wei1,

HUANG Shao-wen1,CAI Ying-hong2,WU Zheng-jie2

(1.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 Institute,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Wuhan 430209,China;

2. Hubei Jianfeng Animal Husbandry Co. Ltd., Huangshi 438204,Hubei,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 of beginning water temperature on pH variation of feed liquid fermentation and 0 h and 24 h solid fermented feed was studi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when the beginning temperature was 17~20 ℃, the pH value decreased obviously and matched linear model. The variation of pH of liquid fermentation feed and solid fermented feed according to beginning water temperature could be estimated by function y=-0.179x+7.584 and y=-0.142x+8.587, respectively. When the beginning temperature was above 20 ℃, its effect on pH was not significant(P>0.05). The pH variation of 24h solid fermented fe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range wasn’t significant(P>0.05).

Key words: water temperature; fermented liquid feed; liquid change into solid; pH

发酵饲料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质性物质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合成,产生更能被畜禽采食、消化、吸收的养分的饲料。从2006年起,欧盟全面禁止在饲料中使用促生长类抗生素,液态发酵饲料开始在欧洲广泛的应用而且研究的热度不断提高[1]。

液态发酵全价饲料在发酵过程中分解了饲料中的游离氨基酸,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和生物胺,导致饲料pH值过低,适口性下降,最终导致畜禽生产力降低[2]。液态发酵饲料还需要价格高昂的全自动液态饲喂系统相配套,显然不适合目前中国的国情。本课题组率先将部分饲料经过液态发酵后加入全价配合饲料,将其转为固态饲料饲喂畜禽,并对该液态转固态发酵工艺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证实该工艺能发挥液态发酵饲料的既有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是适合目前中国国情的一种理想的发酵饲料生产应用模式。

发酵可以使饲料pH值降低,李军等[3]综述了温度在控制液体饲料发酵和降低其pH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达到较低的pH值并保持稳定,最低需要25 ℃,25~30 ℃效果会更好。Hugo Holm报道,发酵液体饲料在料槽中的pH值应控制在4.5左右。因此,pH值的研究和控制在发酵饲料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研究了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pH值变化规律及将液态发酵饲料转为固态之后0 h和继续发酵24 h后pH值变化规律,从而为液态转固态发酵饲料在畜禽养殖现场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于2009年4月20日至6月4日在湖北健丰牧业有限公司恒健猪场进行,每天早上5∶30和下午16∶30各进行一次液态发酵和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试验。

1.2液态发酵

1.2.1液态发酵基础饲料的制备基础料主要由玉米、豆粕等成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置,粉碎、混合后经过热处理后制成液态发酵基础饲料。

1.2.2液态发酵称取1份发酵基础饲料,9份自来水,按照105 CFU/mL植物乳酸杆菌量接种,室温放置发酵48 h之后取样测定。

1.3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

1.3.1全价饲料配方用于转固态的全价饲料配方见表1。

1.3.2液态发酵饲料转为固态饲料将液态发酵饲料和全价饲料按照4∶6混合,用湿拌饲料搅拌输送机搅拌均匀后一部分取样测定pH值,另一部分装入密封袋中继续发酵24 h后测定pH值。

1.3.3湿拌饲料搅拌输送机本课题组专利产品,由孝感朗夫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4pH值测定方法

1.4.1液态发酵饲料搅拌均匀后,直接取50 mL料水混合物进行测定。

1.4.2固态发酵饲料取样10 g加40 mL蒸馏水(使含水率为80%),搅拌均匀后,直接取50 mL料水混合物进行测定。

1.5数据分析

各组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SAS8.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初始水温对饲料液态发酵pH值变化规律的研究

初始水温对饲料液态发酵pH值的变化规律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从17~20℃温度之间发酵基础饲料经过48 h的液态发酵pH值降低十分显著,通过SAS 8.0软件对其分析表明,这个温度阶段初始水温和液态发酵后pH值的关系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直线回归方程为.179x+7.584(液态发酵后pH值,x为初始水温,r2=0.857 3)。初始水温在20℃以上时用SAS8.0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初始水温对基础饲料液态发酵24 h后pH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在初始水温20℃以上时对基础饲料液态发酵后pH值的影响较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后pH值变化规律的研究

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后pH值变化的规律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从17~20℃温度之间由于基础饲料液态发酵pH值降低较快。因此,转固态后和液态发酵呈现出同样的规律。通过SAS 8.0软件对其分析表明,这个温度阶段初始水温和液态发酵转固态后pH值的关系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直线回归方程为-0.142x+8.587(液态发酵转固态后pH值,x为初始水温,r2=0.918 2)。初始水温在20℃以上时用SAS8.0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初始水温对基础饲料液态发酵转固态后pH值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在初始水温20℃以上时对基础饲料液态发酵转固态后pH值的影响较小。

2.3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后再发酵24h后pH值变化规律研究

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后再发酵24 h后pH值变化规律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再发酵24 h后pH值变化并不明显,用SAS 8.0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再发酵24 h后pH值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可能是因为液态发酵转固态饲料发酵24 h后发酵已经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

3讨论

饲料发酵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提高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降低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4-6]。畜禽饲喂发酵饲料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肠道健康状况、降低养殖业环境污染[7,8]。另外,饲料发酵可以产生大量的益生菌,对解除养殖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对饲料药物添加剂的严重依赖性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可以抑制肠道病原菌生长,具有整肠、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乳糖消化等作用。乳酸菌还是发酵食品的主要发酵剂,对传统发酵食品实行专业化、安全化生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9]。利用植物乳酸杆菌发酵固态基础饲料后和全价饲料配合配制的发酵饲料可以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提高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利用率,降低仔猪断奶时的应激性腹泻,可以配制不含抗生素的仔猪全价配合饲料[10]。但是这样的饲喂方式操作不便,工作量大,不适合发酵饲料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但是先将基础饲料经液态发酵再利用专业的搅拌机和全价饲料按比例混合转为固态饲料,既能发挥固态发酵的优点,又能降低其缺点带来的不便,是一种规模化养殖场利用发酵饲料进行养殖的可行性方法。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pH值变化规律及将液态发酵饲料转为固态之后0 h和继续发酵24 h后pH值变化规律,发现初始水温从17~20℃温度之间发酵基础饲料经过48 h的液态发酵pH值降低十分显著,可能是因为在这个温度段不适合植物乳酸杆菌的生长繁殖,所以发酵后pH值较高,而初始水温达到20℃以上后,乳酸菌生长速度较快,经过48 h的发酵后即达到稳定状态,所以发酵后的pH值变化并不明显。该结论和Jessen等研究结论有所差别,可能是因为在实验室条件下发酵环境温度控制较好而在生产条件下的环境温度差异较大。液态转固态再发酵24 h后各个温度段的pH值变化都不明显,可能是因为经过液态发酵后乳酸菌含量已经比较高,再经过24 h的固态发酵后发酵已经处于稳定状态,因此pH值变化不大。

4结论

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pH值变化规律及将液态发酵饲料转为固态之后0 h的变化规律均为初始水温从17~20℃温度之间pH值显著下降,并且呈线性相关,分别可以方程=-0.179x+7.584和=

-0.142x+8.587估测,而初始水温在20℃以上时发酵对pH值影响不大。液态转固态再发酵24 h后各个温度段的pH值变化都不明显。

参考文献:

[1] 李军,张日俊. 发酵液体饲料的研究进展[J]. 国外畜牧科技,2001(6):21-23.

[2] 马文强,冯杰,刘欣. 微生物发酵豆粕营养特性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08,23(1):121-124.

[3] 魏金涛,赵娜,杨雪海,等. 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2009,24(2):129-133.

[4] CANIBE N, JENSEN B B. Fermented liquid feed and fermented grain to piglets-effect on gastrointestinal ecology and growth performance[J]. Livestock Science 2007,108:198-201.

[5] CANIBE N,VIRTANEN E,JENSEN B B. Microbial and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ig liquid feed during fermentation[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134:108-123.

[6] FENG J, LIU X, XU Z R ,et al. The effect of Aspergillus oryzae fermented soybean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 digestibility of dietary components and acitivity of intestinal enzymes in weaned piglets[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134(3), 295-303.

[7] FENG J, LIU X, XU Z R, et al. Effects of Aspergillus oryzae 3.042 fermented soybean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plasma biochemical parameters in broilers[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134(3):235-242.

[8] HANSEN E B. Commercial bacterial starter cultures for fermented foods of the future[J]. Int. J. Food Microbiol., 2002, 78:119-131.

[9] HIRABAYASHI M, MATSUI T, YANO H, et al. Fermentation of Soybean Meal with Aspergillus usamii Reduces Phosphorus Excretion in Chicks[J]. Poultry Science, 1998, 77: 552-556.

饲料安全论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保安全、促发展为总目标,以规范饲料企业生产经营,查处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为重点,以抓法制、抓监管、抓源头、抓基础为手段,着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提高饲料基础支撑能力,全面促进饲料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有效防范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二)重点单位: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

(三)重点区域:饲料原料生产企业,饲料原料及饲料产品批发、集散地,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安全隐患大、问题突出的地区。

四、整治任务

(一)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二)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三)扩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查处力度。

(四)提高饲料行政许可门槛,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

(五)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饲料企业,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

五、总体要求

(一)统一组织,落实监管责任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按照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抽调得力骨干,切实落实行动方案,将职责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市)区的具体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派出督导组,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地区及时进行督导检查。

(二)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根据总体方案,制定本地区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验收、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交流,及时报送信息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从2009年2月开始,每月10日和25日分两次向市农业局“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畜牧局畜牧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内容包括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查处情况和量化指标,及时反映进展和成效。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立即报告,及时处置。

(四)加强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围绕本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形成合力,突出成效。

六、工作安排

“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2月20日-3月10日)

1.2009年2月,根据上级农业部门的有关要求,制定我市饲料执法年总体实施方案。

2.2009年3月,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成立全省“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各县(市)区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成立“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要求各县(市)区于2009年3月15日前将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上报市畜牧局畜牧处。

(二)集中整治阶段(3月10日-11月底)

1.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9年全年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测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检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通报、及时查处。各州市饲料管理和饲料质检机构在本辖区内开展监测和执法工作,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对饲料生产企业及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检查,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市农业局每季度对重点地区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饲料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记录等进行重点检查。各县(市)区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也要安排督导,加强检查。

3.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7月,组织各县(市)区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督促各地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组织对州市(县)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4.举办饲料安全宣传月活动。9月,开展以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事业单位为主体,以展览、宣传册、新闻媒体专题报道等为手段的宣传月活动。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充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主题宣传。一方面通过对曝光的案例进行报道,对掺假售假和添加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另一方面正面宣传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质检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等对饲料安全所做的工作与成绩,向社会公众介绍饲料管理、科研、检测等方面的成果和成效,介绍企业保证饲料质量安全采取的措施,宣传科技成果,彰显监管成效,为饲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饲料安全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草鸡的饲养管理

 

草鸡鸡肉的肉质细嫩,滋味鲜美,适合多种烹调方法,并富有营养,有滋补养身的作用。鸡肉不但适于热炒、炖汤,而且是比较适合冷食凉拌的肉类。鸡的全身上下都可以食用,且营养功效丰富,随处可见,故民间称鸡为“济世良药”。该鸡习性活泼,觅食能力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体形适中,皮肤黄,脚细长,饲养比较容易农业论文,经济效益较好。

一、草雏鸡的喂养

1、适时饮水与开食。在雏鸡入舍后,1~2小时即可给以饮水。初饮时可在水中加入5%葡萄糖与电解质多维,以增强鸡的体质.缓解应激,便于胎粪排出。水温一般要接近舍温(16~20℃).雏鸡,一般在出壳24小时后开食,最初时可喂给碎米,3日龄后改喂全价颗粒料。

2、控制好鸡舍内的小气候。舍内温度的控制,在育雏期最为重要.其具体要求是:0~1周龄为33~31℃;2~3周龄为30~25℃;4周龄后25~20℃。舍内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雏鸡出壳后第1周内,每天需要20~23小时的光照;第2周以后,每天光照可减至13小时,以后可逐步采用自然光照。一般灯泡距地面为2米,每平方米1.5~2瓦即可。

3、舍内喂养密度要适宜。每平方米放养的适宜密度:10日龄40~50只,20日龄40只,30日龄30只,60日龄15只,90日龄10只,120日龄8只。

二、青年期的喂养

草鸡青年期是指60~130日龄。青年鸡要公母分栏喂养。这样便于管理与减少饲料消耗。其具体要求分别如下:

1、小公鸡的喂养中国学术期刊网。小公鸡一般在100~120日龄其体重可达0.8~1.2公斤,即可上市。为使小公鸡按时达到商品化体重要求,在喂养上要求喂给全价配合饲料,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饲料饲喂,增大采食量。适当放牧锻炼,有条件的农户,可进行放牧,让小公鸡能够吃到一些活食与青绿饲料,并充分活动,使鸡肉达到味美、细嫩的要求。

2、母鸡青年期的喂养。采取限制喂养,限制其日粮中的营养水平,适当降低日粮中蛋白质与能量的比例。在管理上,应适时进行转群,到120日龄,就应将青年鸡转到产蛋鸡舍进行喂养。若到开产时再进行转群,易产生应激反应农业论文,会影响到鸡的产蛋率。转群应在傍晚进行,尽量使鸡保持安静。

三、草鸡产蛋期的喂养管理

1、创造与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鸡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3~24℃;每天光照时间为14~16小时,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2.5瓦左右,同时还应保持鸡舍内安静。

2、制定或选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应根据鸡的产蛋量的变化,适时变动饲料配方,以满足产蛋期鸡的营养需要。

3、要定时饲喂砂粒。每天下午,可在饲料中放入砂粒,供鸡群自由采食,以增强鸡的消化机能。

四、日粮的配合要求

1、当草鸡在育雏期时,饲喂最好选用肉用鸡前期全价颗粒料。

2、青年期时小公鸡建议饲料配方为:玉米60%、豆饼20%、鱼粉3%、麸皮10%、壳粉6.5%、多维、微量元素等0.3%、食盐0.2%。母鸡配方为:玉米52%、豆饼10%、鱼粉1%、麸皮15%、糠14.5%、壳粉7%、多维、微量元素等0.3%、食盐0.2%。

3、产蛋期饲料配方:玉米58%、豆饼20%、鱼粉4%、麸皮10%、骨粉贝壳粉7.5%、多维、微量元素0.3%、食盐0.2%。饲料配方应根据鸡的产蛋量进行适时调整。

五、疫病的预防治疗

1日龄时马立克皮下注射,10~12日龄小三联(法氏囊、新城疫、传支)油剂肌注。20~40日龄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球虫药,同一球虫药不宜长期使用,70日龄Ⅰ系苗肌注并同时进行驱虫,130日龄,新城疫油乳剂肌注,并再次进行驱虫,平时每隔半个月用1次抗菌素类药物,10天1次鸡舍内外消毒即可。

饲料安全论文篇6

为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全国、全市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决定在全市开展畜禽养殖环节“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现将有关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紧急部署,深入推进专项整治

近期,国家公安部会同有关省市主管部门,成功破获全国首起全环节的“地沟油”加工生产食用油的重大案件,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个案件再次证明,“地沟油”不只是危害畜牧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明显伤害,必须深挖严打,彻底切断其生产、销售、使用链条。将畜禽养殖环节“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是畜牧兽医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从上半年5个半月的餐厨废弃物专项整治行动情况来看,我市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饲喂畜禽的不法行为时有发生,对此,各区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认识上再提高、措施上再加强、工作上再部署,推进畜禽养殖环节“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二、拉网排查,明察暗访,重点把好两个环节

(一)拉网排查饲料生产企业,严防“地沟油”流入饲料产品。对全市160家饲料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排查企业《饲料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工商登记证明》是否齐备,是否有超许可生产行为;饲料原料购进记录是否齐全完善,尤其是重点查验饲料原料有无使用油脂,油脂的来源是否正当明确,一旦发现来源不清的饲料原料用油脂及其饲料产品,应立即予以查封,并及时移交公安部门立案查处。

(二)明察暗访生猪养殖环节,杜绝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饲喂生猪。结合我市“瘦肉精”专项整治开展的“四个全面排查”,以明察暗访为手段,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对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和生猪散养户进行重点排查,查清有无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饲喂生猪的现象,一旦发现违法使用的,立即移交公安部门严格惩处,并列入“黑名单”。以保障畜产品质量的安全。

三、加强领导、常抓不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一是加大检查督查力度。要制定扎实有效的整治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督导检查,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环节加大检查频率,不留监管盲区,确保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强化主体责任。要督促畜禽养殖场(户)及饲料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增强其诚信守法和行业自律意识,督导企业守法生产经营。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面引导;畅通举报渠道,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对任何一条举报线索,都要进行认真调查核实。

饲料安全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安全养兔常备五草药

 

金银花主治家兔流行性感冒、口腔炎、肺炎、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母兔在怀孕期和哺乳期,经常用金银花藤叶做饲料,不但可消除母兔本身的隐性疾病,还能使药物通过乳汁的传递,进入仔兔体内,达到预防和治疗仔兔疾病的目的。

幼兔在断奶、饲料变换等应激条件下,用金银花或藤粉做添加剂,可防止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平时可用鲜枝、叶、花喂兔,干品粉碎后可按20%的比例用药,连用3~5天。

二、大青叶、板蓝根

以叶入药称大青叶,以根入药称板蓝根,具有清瘟解毒、抗菌消炎、凉血等功效。主治家兔口腔炎、肺炎、肠炎、败血症等疾病。治疗可用干品煎水内服,连用3~5天,也可用鲜草直接喂兔。此外,该药对繁殖母兔有明显的催情、促乳和复膘作用。将大青叶、板蓝根晒干粉碎,按2%的比例掺入饲料中,能有效地预防兔瘟、巴氏杆菌等烈性传染病。

三、车前草

前草又名车车子、车轮菜。有利尿、止泻、明目、祛痰功效,用于防治呼吸道、肠道疾病和球虫病感染。可采鲜草直接喂兔,或用8%的干品加工成颗粒饲料。

四、马齿苋

马齿苋又名马齿菜、长命菜。有清热解毒、散血、驱虫、止血、止痢等功效。可治疗家兔的急慢性痢疾,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显著的抗菌作用,既可鲜喂,也可将干粉拌入饲料中饲喂,其拌入量可占饲料总量的8%。马齿苋是家兔喜食的青料,梅雨季和饲喂能防治兔腹泻病和球虫病。

五、石榴皮

石榴皮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驱杀肠型球虫等作用。用石榴皮与其他中草药配合,可以治疗家兔以下常见疾病:

1、治疗粪稀性消化不良:石榴皮10克农业论文,煎水后趁热加入高粱面50克,木炭末3克,调成稀糊,给兔1次饲喂,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

2、治兔拉稀:石榴皮8克,生姜5克,大枣树皮10克,大蒜5克,共研捣烂,加热米汤100毫升冲调,给患兔灌服。

3、治兔肠型球虫病:石榴皮2克,槟榔1克,乌梅2个,共研为末,掺入饲料中拌匀,大兔1次饲喂,幼兔酌减,每日1次,连用3~4天。

4、治兔痢疾:石榴皮适量,炒焦后研成粉末,每次取2~3克,混入饲料中饲喂。

5、治母兔子宫脱出:石榴皮、地肤子各25克,白矾20克,花椒5克,煎汤熏洗脱出的子宫,每日1~3次。

饲料安全论文篇8

关键词:重金属;微波消解;干法灰化;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火焰法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10-02

在饲料-饲养动物-人类这条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食物链上,饲料营养级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饲料安全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因此,若想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首先必须保证饲料的安全性。饲料的不安全性因素很多,其中铅(Pb)、镉(Cd)、铬(Cr)是饲料中有毒有害的成分,是我国饲料安全卫生控制的重要指标。动物长期摄入含重金属高的饲料,重金属可在体内蓄积,就会危及动物的生产和健康,而人会通过食物链而受到危害。因此准确测定饲料中重金属的含量和有效控制饲料中重金属含量有着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瓦里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SpectrAA-Duo,240Fs240z、氘灯、铅、镉、铬空心阴极灯;微波消解仪及消解罐 MILESTONE-ETHOS(D);瓷坩埚;分析天平(感量0.000 1 g);样品粉碎机。

1.2 试剂

色谱纯硝酸、优级纯硝酸、优级纯盐酸、优级过氧化氢、超纯水;1 000 μg/mL的Pb、 1 000 μg/mL的Cd、1 000 μg/mL的Cr标准溶液;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生长肥育猪浓缩饲料、4%生长肥育猪预混合饲料。

1.3 试验方法

1.3.1 试样的制备

(1)按国标方法中干法灰化处理不同种类的饲料[1-3]。称取5 g粉碎均匀的样品于瓷坩埚中,小火炭化至无烟,然后放入550 ℃马弗炉灰化2~4 h。冷却后取出加入5 mL混合酸,水浴加热直到消化液2~3 mL,分次用5 mL左右的水转移到50 mL容量瓶。

(2)按微波消解法处理不同种类的饲料。称取粉碎均匀的0.5 g样品于微波消解罐,加入5 mL硝酸(色谱纯)和过氧化氢(优级纯),浸泡放置大约5 min,轻轻晃动使样品混合均匀,盖好内盖,旋紧外套,放入微波消解中,设定好微波消解程序进行消解(表1)。消解完后取出内罐,待完全冷却后开罐,用超纯水转移并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双层滤纸过滤,待用,同时做试剂空白对照。

2 结果与分析

在同一个线性条件下(表2)两种处理方法测定值比较(表3)没有明显差异,微波消解条件能够满足3种重金属的处理,微波消解法能短时间内硝化样品至完全,并且损失少。

2.1 微波消解法加标回收试验

分别在不同种类饲料中添加Pb、Cd、Cr标准溶液,浓度分别为2.0 mg/kg、0.5 mg/kg、2.0 mg/kg,按照“1.3.1(2)”方法处理样品,测定结果见表4,其回收率能够达到试验要求。

2.2 微波消解方法的精密度试验

称取0.5 g饲料样品,用微波消解法处理并上机测定,做6次平行试验,其试验结果见表5。由表5可见,各元素测定值均在允差范围内,符合规定。

3 结论

(1)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处理的饲料样品检测结果与国标方法处理的样品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是国标方法处理样品耗费时间长,而微波消解法能缩短处理时间,方法简单快捷,并且回收率良好,能够达到试验要求。微波消解法所用试剂量少,且可以避免重金属在处理过程中的损失及样品污染,提高分析准确性。

(2)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过程中,加入的过氧化氢可以微波消解罐中氮气的产生量,以免造成微波消解罐压力过高,同时也加速了饲料样品中有机物的消解。

(3)根据处理样品数量,微波消解法中设定功率可根据数量做适当调整以便所有样品能够受热均匀。样品称量在0.5 g,加入硝酸和过氧化氢之后要放置5 min,以免样品反应产生气泡溢出造成样品中重金属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GB/T 13080-2004 饲料中铅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饲料安全论文篇9

论文摘要 阐述了动物源食品的安全性现状以及动物源食品中药物残留的原因和药物残留对人类的危害,并提出了控制动物源食品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的措施,以期为提高动物源食品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肉、禽、蛋、奶、乳等动物性食品在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为了预防和治疗畜禽疫病,在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兽药;为了提高畜、禽及水产动物的生产效率,在养殖业中广泛使用饲料添加剂。人们食用兽药残留量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后,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为了保障人类的健康,必须对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进行规范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动物源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兽药残留、农药及工业废物的污染、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感染等三大类。农药及工业废物等常通过饮水和动植物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对动物性产品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微生物及寄生虫等通过感染动物危及动物源食品的安全,如动物性产品及其制品中沙门氏菌超标,猪肉感染猪囊虫、包虫等;兽药种类繁多,各种兽药的作用和毒性不尽相同,因而兽药残留是动物源食品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污染源。

1我国动物源食品安全性和药物残留的现状

从公共卫生观点来看,人兽共患病是动物性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在人兽共患疫病中许多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的,尤其是患有某些人兽共患病的畜禽,在屠宰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烹饪等环节,直接或间接地经肉品传播给人,危害人体健康。食肉是导致人兽共患病传播和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动物性食品都是来源于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在畜禽和水产动物的养殖、屠宰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受到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导致我国动物源食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的原因很多,一是滥用兽药和饲料药物添加剂;二是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销售对人体有严重危害甚至明令禁止的物质(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安眠胴、雌激素等)获取高额回报,造成药物在肉、蛋、奶及水产品等动物源食品中残留;三是治疗动物疾病使用抗生素,甚至还有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在大量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又不遵守有关食品卫生法规定和休药期规定,而任意宰杀或销售,从而造成了抗生素在动物产品中残留;四是老百姓对动物源食品药残危害性认识不足,养殖户存在麻痹心理,只想到如何把病治好不理药残后果;五是政府部门对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监测投入不够,对动物源食品药物残留超标打击不力;六是食品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主要来源于核试验、核爆炸的沉降物。现代原子能工业和人工裂变核素的广泛应用,使环境中放射性物质最终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2动物源食品中药物残留对人类的危害

2.1药物中毒

在目前使用的兽药中,有一些可能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磺胺类药物能诱发人的甲状腺癌及造血系统障碍;类固醇激素化合物能引起女童早熟、子宫癌及男性的女性化,对人的肝脏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氯霉素能引起人骨髓造血机能的损伤;硝基咪唑及硝基呋喃类药物能引起人体细胞染色体突变和畸胎;人食用具有较高残留量的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的动物产品后,会出现心跳加快、肌肉震颤、心悸、神经过敏等中毒症状,克伦特罗还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蓄积,从而对子代产生严重危害。

2.2过敏反应

由动物源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引起的过敏反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常引起过敏反应发生的残留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和某些氨基糖甙类药物,其中以青霉素类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青霉素能引起人的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及过敏性休克,严重者甚至死亡。在我国就曾出现因食用牛奶而造成皮肤过敏和荨麻疹的病例,尤其是婴儿,出现这种情况的很多。这主要是由于用药治疗奶牛乳腺炎时不遵守弃乳期,造成牛奶中药物残留引起的。 转贴于

2.3耐药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抗生素被普遍用作促进动物生长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但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添加剂,使得动物体内(尤其是动物肠道内)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细菌对这些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后往往对人使用的同种或同类抗生素也产生耐药性,或交叉耐药性,致使抗生素无法控制人体细菌感染性疾病,其后果不堪设想。到目前为止,尽管有关细菌耐药性传递会给人用抗生素治疗疾病带来困难的问题尚未完全定论,但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鉴于此,瑞典于1986年开始禁止在家禽饲料中使用抗生素添加剂,欧盟从1999年开始禁止使用磷酸泰乐菌素、维吉尼霉素、杆菌肽锌和螺旋霉素等4种抗生素作添加剂。2000年6月21日,欧盟通过EMEA/CVMP/411/00-FINAL规定北里霉素、氯霉素、硫酸多粘菌素B等26种药物或物质不再作为兽药使用。

3动物性食品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的控制措施

3.1加强对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管理

国务院1987年的《兽药管理条例》和1999年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规定了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销售;1997年农业部了《允许作饲料添加剂的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1999年农业部了《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生产企业和使用者必须严格遵守各有关规定。

3.2严格规定和执行兽药的休药期和兽药允许残留量标准

严格规定和执行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以及休药期等,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和未被批准的药物;限制或禁止使用人兽共用的抗菌药物或可能具有“三致”作用和过敏反应的药物,尤其禁止它们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3.3对药物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在药物和药物添加剂正式投产前,需检验其毒性,证明其确实安全有效后,方可用于生产。毒理学评价包括一般毒性试验和特殊毒性试验。

3.4建立并完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监控体系

饲料安全论文篇10

摘 要:S着肉羊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提高了饲养密度,同时也加大了疫病防控的难度。为了更好的控制疫病流行,羊场需要构建合理的生物安全体系。从规模化羊场的布局和选址入手,构建完善的防疫体系、消毒制度、免疫程序以及监控方法,并加强饲养管理的水平,建立疫病预警与诊断系统,更好的对疫病展开防治工作。

关键词:生物安全体系;舍饲肉羊;规模化

中图分类号:S8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93

近几年,国外学者提出了生物安全理论,主要的内容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如何加强与保护畜禽群体的健康。这种理论是管理畜群的有效计策,利用此理论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引进病原体的概率,并以原有环境为基础,将病原体清除。此管理方法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同时可以有效的控制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1 选址和布局

通常选址地带的特点为地势高、向阳背风、电力充足、水质安全、通风良好、交通与排水便利等,并且远离屠宰场、居民生活区、污水污染区等地点,同时与交通公路间隔千米以上。规模化舍饲肉羊场布局主要包含了生产辅助区、生活管理区和生产区,将生活管理区与生产区分散开,使生产区、生活管理区两者间有防疫隔离带,在生产区的周边需要设置防疫保护设备。用围墙或者绿化带将各个区域隔离,在生产区周围建设围墙,把值班室、消毒通道、装卸羊斜台和消毒室设立在入口处。

2 建立消毒制度、构建完善的防疫体系

定期对羊舍进行消毒,可以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并清除病原体。在一般情况下,羊舍每年需要空圈消毒,次数为2~3次,每半年就需要对羊舍、用具和运动场进行1次大消毒及大清扫,平常需要每周消毒1次,在特殊情况或冬季,需要每周消毒2次,羊舍内需要维持空气干燥;食槽、饮水槽采用浓度为0.1%高锰酸钾溶液来消毒,间隔为15d;器械(医疗、哺乳、采精输精等)在使用前后都需要消毒。在每批肉羊出栏之后,需要先冲洗羊栏并开始消毒,在空圈一周以后,再进羊。

成立防疫小组,组内需要由兽医人员、畜牧人员和防疫负责人,确定防疫的职责,防、检疫的工作方案由兽医来拟定,落实监督防疫制度,承担起羊群健康的驱虫、防疫、检测、监测疫病;羊场卫生定期检查,饲养人员需要每天巡行视察羊舍,以便出现异常状况,可以及时报告兽医。同时需要对出入车辆、人员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被带到羊场内,危害到羊群。

3 制定免疫程序及驱虫计划

在规模化羊场内,若是发生了传染病,则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预防办法就是接种疫苗,提高肉羊的免疫能力,达到抵挡疫病侵害的目的。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羊场实际情况来制定免疫程序和免疫接种计划。

在肉羊养殖过程中,寄生虫病是常见的一种疫病。如果羊群出现这种疫病,会导致羊肉品质下降,降低羊场经济效益,严重的会威胁到羊群和养殖员的生命安全。由于寄生虫具有生命力强、生活史复杂、繁殖能力强等特点,所以养殖人员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理办法并根据流行病学、寄生虫生长史的所有环节进行驱虫。

4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预警及疫病诊断系统

南方春夏两季降雨较多,易造成饲料霉变,进而导致肉羊霉菌毒素中毒。羊场疫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与消化道,被污染的饮水与饲料也会导致引发传染病。

确保饲养管理的合理性,可以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在饲养中,应该确保饲料原料质量,饲料的配制应根据饲养规范来搭配,做到营养均衡。最大限度上达到各生长阶段肉羊的日粮需求,并做好饮水卫生清洁工作,确保羊群健康处于良好状态,提高羊群的抵抗力。创建良好的羊舍环境,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羔羊保育舍与产房。

使饲养管理向制度化、常规化以及标准化发展,同时也要对羊群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

规模化养殖场需要与各大科研机构加强沟通,多参与兽医相关学术类的活动,并增强与农业部门的关联,做到随时把握疫病传播的信息,以便根据不用的状态选择对应处理办法,避免疫病发生。养殖场还需要具备健全的疫病检测措施,工作人员需要对羊群健康情况做好记录,有可疑病例出现时,应该第一时间送去检测。定期对羊群开展疫病监测工作,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和记录。另外,及时确诊快速传播、高死亡率、高发病率的疫病,同时选择合理有效的处理办法加以控制。

5 总结

在规模化的舍饲肉羊场中,构建生物安全体系既要控制疫病的发生,也需要研究多个方面,将饲养管理、营养、气候季节、环境条件、遗传等相关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从而达到控制疫病的发生、发展的目的,保证羊场的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