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十篇

时间:2023-12-29 17:52:58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篇1

 

1.1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概念 

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预定的控制目标对产品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使实际成本的各项支出限制在标准范围之内,以达到把产品成本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的目的。 

供应链成本管理除了注重企业内部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外,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并维持长期成本优势;当然,供应链成本管理最显著的特征还在于通过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使自身价值链与上下游客户的价值链结合起来,能动的协调和控制供应商、客户及自身的成本。供应链成本管理强调获取战略上的成本优势,在成本管理中注入全局思想,其定义可拓展为:企业为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制胜,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形成的成本进行管理,管理的范围包括企业内部及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价值链,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使实际成本限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1.2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特点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供应链成本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与传统的生产导向不同,它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成本管理模式。将顾客需求及客户订单作为生产、采购的拉动力,以控制资金占用成本。 

(2)同时实现了改善服务与降低成本。传统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单纯地追求企业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但在供应链系统中,改善服务和降低成本这两个目标可以同时实现。 

(3)成本管理范围由生产领域向开发、设计、供应、销售领域拓展。 

(4)成本管理活动具有整体性。供应链的整体性体现在企业自身流通环节的整合和与上下游业间的整合两个方面。 

(5)成本管理手段多样化。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现主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供求信息在企业间的整合,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采购系统(gpm)和电子商务系统(e-commerce)等技术支撑体系,改善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降低系统成本。 

由以上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特点可以看出供应链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经营的众多环节:采购、库存、生产、运输、销售,而且每个环节会涉及到整个链条上的不同企业、组织和部门,这使得供应链成本管理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大、成本信息来源多样化以及成本信息更新快。因此对供应链各个环节实行动态地控制和科学的管理的关键是要及时、准确地掌握供应链上的成本信息,以便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最优,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xbrl由于其自身开放性和集成性等特点,能很好地协调整个链条上的不同企业和各个环节的成本信息集成,必将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 xbrl及其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2.1 xbrl技术概述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是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在会计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xbrl能自动、清晰地转换信息使用者选择的包括数字和文字的所有企业信息,当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网页或把数据导入电子表格应用程序以便计算和分析时,应用软件能识别每一个数据。xbrl定义了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即将数据的显示格式、内容格式及结构标准化,用于企业信息(不仅仅是会计信息)的数据表达。它规定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表达方法,规范了企业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财务报表)的表达方式。xbrl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规范(specifications)、分类标准(taxonomy)、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s)和样式表(stylesheets)。 

2.2 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特点 

(1)快速、精确地集成供应链成本信息。采用xbrl的方式,统一了数据定义和格式,无需以人工方式汇总出供应链上各企业的数据资料后逐一进行比较,所以xbrl在数据处理方面的效率要远远高常用的pdf、word、html格式文件,有利于供应链上各企业间成本信息的集成处理。 

(2)便于成本信息的交换。xbrl语法简单,并且是非专有的,而且易于阅读和编写,可以被所有的机器解读,又可以在各种平台上使用,xbrl使数据可以进行自我描述。应用系统间交换的xbrl数据可以通过其文档中的标签推断其涵义,便于供应链上各企业间成本信息的交换。 

(3)强大的跨系统、跨平台数据交换能力。由于xbrl是一个免费的开放式标准,语法简单,可以被所有的机器解读,又可以在各种平台上使用,可以使用xbrl进行数据交换时无需担心系统不兼容的问题。 

(4)可扩展标记。而xbrl是xml关于商业财务报告的分支,继承了xml可扩展标记的特性,可由用户根据自身需要来增加xbrl标记。在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时,不同的行业可充分发挥xbrl的优势,建立适用于本行业实用的独特的信息元素及结构。 

 

3 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的相关建议 

 

数据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享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xml技术的应用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提供了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xbrl是xml在会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它将改变企业的交流方式以及业务的经营模式。加快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将对供应链上成本信息产生、流转到应用的各个环节带来深刻的变革。

参照其他各国xbrl的应用发展模式,从目前应用情况来看,推动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3.1 政府及相关行业机构应大力推动

自我国两所证券交易所实施xbrl模式后,我国的银监会、保监会、税务主管机关也对xbrl技术在监管功能上的潜力很有兴趣。但在xbrl的行业应用方面要发挥政府和相关行业机构的主导作用,加强对xbrl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与企业界接触,让企业家了解xbrl所能带来的效益,强化企业对xbrl的应用意愿。同时,应鼓励和支持对xbrl的研究。建议成立中国xbrl行业应用协会,推广xbrl在各行业供应链成本管理中应用,负责xbrl在行业应用的各项基础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充分发挥xbrl国际组织成员国的作用,密切关注xbrl的国际发展动态。

3.2 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元素及结构

xbrl对信息的描述是结构化的,加强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关键是要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元素及结构,由于xbrl的元素及结构是对供应链成本信息标签进行统一定义,供应链成本信息内容非常丰富,要保证每个信息项目的标签唯一,且定义的标签能尽可能涵盖供应链上所有企业所有的信息项目,因此,建立信息元素及结构需要会计专家与技术人员的精诚合作。

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信息元素及结构可参照建立xbrl分类标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结合具体供应链成本管理业务流程进行。xbrl国际公布了建立分类标准的六个基本步骤,依次为财务事实之来源(source of financial fact)、结构(structure)、收集数据(collect)、输入(enter/import)、更正(scrub)和输出(export)。建立分类标准的第一步是找出想要表达的财务事实,对想要表达的财务事实,应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认财务事实的范围,来证实财务事实的必要性。第二步是从财务事实中去找出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依层次将财务事实的数据名称及数据类型收集起来,接着将收集到的数据中间存在的错误进行更正。最后,依将数据名称、数据类型利用专用工具产生xsd文件。建立xbrl应用于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信息元素及结构的基本步骤也应遵循这个步骤。

3.3 建立xbrl应用的的多层次的信息安全体系

xbrl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供应链企业会计成本信息的采集、加工、生产、和传递的方式,给供应链成本管理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但在网络环境下,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网络上传递,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机密等安全风险。如何有效地防范这些安全隐患,是推广xbrl面临的重要问题。

建立企业供应链内部完善的计算机系统控制制度,在技术上对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数据的采集、加工、生产、和传递各个环节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充分利用防火墙、加密技术、数据签名、安全协议特别是身份认证等措施,确保供应链成本信息的安全。

3.4 加紧开发基于xbrl的供应链成本管理行业应用程序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篇2

关键词:供应链 战略体系 成本管理体系

供应链管理体系是现今国际上认可应用非常广泛的管理思想。它是现代管理技术的一种综合思想体现。是标准化、规范化、敏捷化、系统化的先进管理理念。并且基于目前的供应链竞争的现状,我们认为对供应链战略成本管理体系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思想

经济学家西蒙在最早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思想,其内容主要是要获取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因此就必须要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价格、盈利情况、盈利能力、资金流动量、业务量、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强调了学习曲线和成本在衡量竞争对手方面的重要性和了解竞争者成本的重要性。欧洲籍的经济学者格蓝迪教授是认为,欧洲成本管理体系的发展是和美国的成本管理体系发展是在同一个时期。虽然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但是其中心思想都是一样的,它们都认为成本管理被集中在操作层面上是不对的,并且战略和财务分析对企业经济是有帮助的。因此单单从发展方面来看成本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要将战略的构思加入其中构建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

综合上面的观点我们认为,战略成本管理不应该在依赖传统的管理体系,而是应该从时间、空间、层次、三个方面进行拓展。时间上,战略成本关注的应该是产品的生命周期,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直到回收。空间上突破企业界限,将从企业内部发展延伸到企业外部。并且认为战略的成本很大程度上是由上下游企业共同决定的,将成本管理从运作提升到战略层面上,贯穿整个战略管理过程,其中包括了战略成本分析、战略成本控制、战略成本评价。

二、供应链成本分析

供应链在运作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将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其中包括物化劳动力和活动劳动力。而消耗的这些劳动力的货币表现就是供应链的成本。基于现今经济市场的复杂性,因此还没有完整统一的供应链成本标准。据了解,目前研究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很多,但是对供应链成本的分析研究还很少,这使得很多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的成本分析还很模糊。供应链成本相对于单个经济体系的成本分析要复杂的多,所以要深入的了解供应链成本的内容、层次、分布。

(一)供应链成本的构成内容

从供应链为顾客提品或服务环节出发,我们建立了一个供应链成本内容框架。框架中的机会成本、研发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物流成本及资金流和信息流成本构成了供应链成本内容。

(二)供应链成本的四个层次

在经济管理学中,Seuring博士将供应链划分为了直接成本、作业成本、交易成本三个层次。其中直接成本和作业成本是能够被单个企业影响的,交易成本是供应链影响的。从对Seuring博士的理论分析中我们可得看出,Seuring博士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单个企业基础之上的。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片面性,我们在Seuring博士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供应链的基本性质及参考资料,我们将供应链的成本划分为四个层次。我们在原有的交易成本、作业成本、直接成本基础上根据供应链的特点及企业上下游的关系增加了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成本。这样供应链成本层次由交易成本、作业成本、直接成本、关系成本四个方面构成。

(三)供应链成本的阶段分布

我们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将会对供应链进行阶段性的划分。这里我们将供应链的成本划分成了供应商成本、制造商成本、销售商成本三个阶段。其中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计算,所以规定下游企业的成本不包括向上游的订购价格。供应链成本中包括了上下游企业的成本,以及供应链共同支出成本。因此供应链成本和企业成本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三、供应链战略成本管理目标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为了使竞争地位和产品成本因素建立起联系,为企业寻求一条即可提高竞争力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的捷径。根据研究我们可以得知,取得竞争力的根本是成本优势和价值优势。其中成本优势主要的作用是运用较低的成本来收入较高的利润,价值优势是通过增加产品的价值增加消费团体人数,从而达到扩大竞争力的作用。当产品具有的功能相同时,价格低的一方往往会收入更多的利润。当产品价值相同的时候,则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同时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那么就要确保企业能够分享到更多的利润。所以供应链战略成本管理目标是追求供应链利润和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我们可以将上个世纪的企业管理称作是成长管理,这个世纪的企业管理称作是成本管理。而成本管理是打破了以往的企业边界,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战略成本管理仍然任重路远,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供应链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韩萌.基于供应链的跨组织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体系构建[J].财会研究,2007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篇3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企业应用;问题;策略和建议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1.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对从原材料的获得、产品制造到最终消费在顾客手中的整个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包括售后服务和资金回收,以及物料回收整个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领导。它主要涉及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四个领域。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系统观念、共同目标、主动积极的管理、采取新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开发核心竞争力。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对整个供应链(从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使供应链所包含的企业群体整体利益最大化,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最大化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加值,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2.供应链管理的特点。(1)以顾客为中心:客户服务战略、需求传递战略、采购战略。(2)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3)相互协作的双赢理念。(4)优化信息流程。

二、我国企业在应用供应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信息共享不够。目前国内的许多企业或部门往往过分看重自己的利益,把周围所有的人看成他们的对手。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大多数企业还是单独作战,企业之间的合作观念淡薄,很少有企业将自己的各项职能与贸易伙伴集成起来。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合作的意义,各自只想利用对方或从对方那里获取利益,这种做法显然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格格不入。

2.现行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不合理。现行的企业组织是建立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这种组织形式及其相伴的业务流程适合于市场相对稳定的环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环境日趋不确定,顾客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员工强调自我实现,在企业不仅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更强调时间经济的情况下,这种企业流程也就越来越难以使企业满足多方的要求,其组织结构显得越来越僵硬。

3.思想观念的转变问题。在企业的传统观念中,生产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流通,这种影响使得长期以来我国流通领域得不到重视,导致对物流业投资少,发展缓慢,各种物流基础设施分布分散,装备落后,物流企业运作水平低,且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企业员工缺乏对现代物流运作规律的把握,极少数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平台,目前供应链观念在国内企业中的接受程度还很低。

三、对我国企业应用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和建议

1.通过利益引导,激励信息共享。要解决信息共享不够的问题,关键在于通过利益的引导去激励方的行为。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价格激励。这实际上为供应商在增加信息共享的成本同时,提供了一定的价格补贴。(2)减少零售商的提前期。降低整体的平均库存水平,使零售商订货模型更加稳定,提高制造商生产决策的准确性,实现两者的双赢。(3)制定信息共享的标准,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应当设计合理的评价系统,定期对信息共享成员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做相应调整。

2.重建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企业应认真清点自己的业务,精心挑选出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关系,能够发挥其优势的核心业务,将那些非核心业务分离出来交由供应链中的其他合作企业去完成。在挑选核心业务后,企业应重建业务流程,以使业务流程更连续化,流程界限更模糊化,流程的生产和服务功能更多样化,流程中员工的权力更大化,员工能够自主决策,为了适应重建后业务流程的需要,企业还应调整其组织结构。

3.转变观念、重视供应链管理。我国企业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创造外部环境来促进企业观念的转变,增强供应链管理意识, 利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方法, 创建畅通无阻的供应链,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针对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对供应链管理概念理解程度较低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企业经理就企业供应链管理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研讨,请一些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成功的企业介绍经验,请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咨询。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和培训,让大多数企业及人员真正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树立供应链管理的观念。

参考文献

[1]陈荣秋,马士华.《生产运作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3,259~260

[2]程国平.《生产与运作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2:200

[3]郭捷.《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1:308~327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篇4

现代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企业竞争,赋予了成本管理全新的含义,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再由利润最大化这一短期性的直接动因决定,而是定位在更具广度和深度的战略层面上。从广度上看,已从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供应链成本管理;从深度上看,已从传统的成本管理,发展到精益成本管理。

现代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既要求得生存,更要求得长期成长和发展。因此,成本管理目标必须定位在“客户满意”这一基点上,立足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目标观,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以利润或资产等价值量为惟一准绳的目标规,它服务于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形成长期有效的经营能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己扩展到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之间的较量。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表现为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供应链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商、客户等各环节的资源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整个供应链成本低于相互竞争的其他供应链,该供应链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处于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的成本随着供应链成本的优化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会得到加强。

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地消除不为客户增值的作业,杜绝浪费,从而达到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特殊化多样化的需求,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精益成本管理是构建在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前提,以供应链成本最小为目标,从而实现对整个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如何实现供应链成本最小,正确确认和计量它,显得十分重要。从总体说,供应链成本应是为保证供应链正常运作而支付的各种成本和费用的总和。供应链成本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国外有的学者提出供应链成本应包括:取得成本、运行成本、培训成本、维护成本、仓储成本、环境成本和回收成本。这种供应链成本划分方法主要基于供应链作业过程来进行的,但并没有考虑不同类型成本对整个供应链成本产生的影响和重要程度,不利于对供应链成本中关键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鉴于这一原因,在考虑供应链成本作业过程相关性的同时,对关键性的影响供应链竞争力、客户满意度的成本予以足够的重视,供应链成本可划分如下:采购成本、设计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和服务成本。

精益成本管理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成本管理。它从采购、设计、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本,以达到企业供应链成本最优,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精益成本管理思想十分丰富,管理方法很多,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体系。如果孤立地看每一个思想,每一种方法,不能准确把握精益成本管理的精髓。精益成本管理的每个管理思想,每种管理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之间有联系的,一种方法支持另一种方法,方法又保证思想的实现,只有把供应链的精益管理思想与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精益成本管理系统,才能发挥每种方法的功能,才能达到系统的最终目标-质量是好的、成本是低的、品种是多的、时间是快的。精益成本管理不断追求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这是系统的最高层次的目标。

精益生产的宗旨是在企业整个供应链环节“杜绝一切浪费”;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动因为切入点,作为整个精益成本管理的基石;敏捷制造的目标是“速度”和“满意度”,以达到综合性竞争能力;ERP系统实现了整个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梳理了业务运作流程。精益成本管理以供应链作为整个成本管理的连接纽带,以ERP汇集供应链各方的信息,达成精益成本管理目标。

1.精益采购成本管理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采购费用约占销售收入的40%一60%,采购成本在企业供应链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降低采购成本,成为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关键点之一。

精益采购成本管理正是以采购为切入点,通过规范企业的采购行动,实施科学决策和有效控制,以质量、价格、技术和服务为依据,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采购需要的物资,杜绝采购中的高价格和一切浪费。

精益采购成本管理依托于精益采购来实现,精益采购要求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使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决策透明机制,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使隐蔽的信息公开化,防止暗箱操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采购价格降到最低;以公正、公开的原则,来选择好供应商,采用定向采购的方式,即对每一种所需的物料,按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几方面的竞争能力,来选择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需要的品种的物料协议,实施适时采购,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精益采购使采购的每一环节、每一过程的成本实现了精益化控制的目标,精益成本管理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

2.精益设计成本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产品开发阶段,并将其看成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国外资料表明,在成本起因上,80%的产品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形成的,因此,成本规划工作要贯穿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大体上要遵循以下程序:

(1)确定新产品开发任务的同时规定新产品开发成本。目标成本是按照市场预测的销售价格、企业中长期计划目标利润应用售价减法公式来确定的;

(2)目标成本按照产品结构分解落实到产品的各个总成本和零件上;

(3)产品开发的每个阶段对目标成本实际达到的水平进行预测和对比分析;

(4)根据分析对比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方法,研究和采用降低成本措施,保证不突破目标成本。

新产品目标成本在产品设计任务书中,与主要性能指标、质量指标一样,对指导产品开发工作有刚性指令作用。当开发出来的新产品达不到目标成本又无法改进时,它就会像一把锁一样把开发出来的新产品锁住。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产品投入市场的命运。作好新产品目标成本控制工作,产品开发人员的业务素质至关重要,设计人员既要精通产品设计开发技术,又要掌握必要的成本业务知识;而成本控制人员应当是既懂技术经济分析,又懂产品设计制造的复合性人才。

3.精益生产成本管理成本改善是在生产制造领域进行的降低成本的活动,也是通过彻底排除生产制造过程的各种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的活动,精益生产成本的改善有下列几种方法:

(1)改善制造技术降低成本。制造产品有两种技术:一种是生产技术,又称固有技术;另一种制造技术是指能够熟练地掌握使用现有设备、人员、材料和零件的技术,又称之为管理技术。精益成本管理方式之所以能够超越传统成本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技术的成功运用;

(2)开展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考虑,在确保必要功能的前提下,求得最低成本;

(3)依赖精益生产,消除一切浪费,实现精益生产成本管理。精益生产方式的成功实现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支持。团队活动和全体员工自觉化,是精益生产方式很重要的特征。精益生产是一项革命性的变革,它不仅要求生产技术自动化、生产管理现代化,而且要求员工的现代化,要求全体员工发扬团队精神实行自觉化,没有全体员工自觉化,精益生产是不可能实现的。对员工的素质有下列要求:思想观念新,要树立适应精益生产方式的市场观念、集体生产观念、精益思想和主人翁意识,能自觉地进行自主管理;业务技术精,要求员工一专多能,能一人多工位操作,并有能力参与管理和技术工作;团队协作好,要求员工发挥团队精神,依靠集体智慧去解决生产中的难题;精益精神强,要求员工把精益思想付诸于行动,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

(4)采用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它将管理重心放在作业上,并以提高客户价值为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使美国企业获得再生的管理方法。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下,通过作业对资源的消耗过程、产品对作业和资源消耗过程的成本动因分析,判别作业和产品对资源的耗费效率,识别有效作业和无效作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从而消除无效的或不增值作业,使成本控制从产品级精细到作业级,在一定意义上真正体现了精益成本管理思想。

4.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成本在企业供应链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在制造业或零售业中更为突出。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费用等。在保证客户价值需求的情况下,追求物流成本最小,这是精益物流成本管理的根本目标。

精益物流成本管理可以通过精益物流来加以实现。精益物流要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客户的立场来确定什么创造价值,什么不创造价值;对供应链中的采购、产品设计、制造和分销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及时创造仅由客户驱动的价值,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

精益物流成本管理融合在精益物流之中,实现了物流的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同时达成了物流成本管理的精益化。

5.精益服务成本管理精益服务成本是指在满足客户一定价值需求情况下的最小服务成本。服务成本是企业的支出,旨在通过服务从而增加客户价值,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吸引更多的客户。服务成本与消费者购买成正比,企业支出的服务成本越大,为客户提供的各种服务项目就越多,方便和满足客户程度就越大。为了增强竞争力,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客户的服务,服务成本已成为企业供应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篇5

关键词:维修器材;供应链;装备

中图分类号:E246 文献标识码:A

装备维修器材是海警部队进行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影响装备保障费用和效能的重要因素。作为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资源,维修器材不仅直接影响到故障装备的及时修复,也是保障工作中经费投入最大的方面。据资料统计,在装备全寿命周期内,维修所需要的器材保障费用约占整个维修费用的一半以上。因此,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的效果直接影响车辆装备保障的军事、经济效益。

1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由进行原材料获取,加工原材料成中间件或成品,再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的一些企业或企业部门构成的网络。从供应链管理的构成来看,参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实体主要是供应商(还包括供应商的供应商)、制造商、配送中心、零售商、最终用户等。从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参与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实体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同步与协调问题。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在给地方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军事物流的发展,特别是装备维修器材保障模式的发展突破提供了新的契机。假设:依托社会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依靠国家经济力量,立足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可以降低装备维修器材保障成本,实现海警部队“保障有力”。

2 可行性分析

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优化海警装备维修器材管理是否可行,主要从军事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其军事目标的可达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

从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所采用的“即时后勤补给”战略来看,其采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的效果是明显的,在战争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海警装备维修器材多侧重于平时保障,同时要做好战时储备。其目标是将各级装备维修器材机关部门、基层单位等和地方器材供应商链接成为一个协调一致、相互支援、可发挥最大整体效益的集成系统,从而在正确的地点和时间,为海警部队各级别单位的正常运输勤务提供恰当数量的正确器材。优化的目标与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一致的。即:紧密结合用户需求,以系统和整体观念进行供应管理。

技术可行性分析主要从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优化海警装备维修器材管理,是否具备必要的条件,如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物流装备、运作流程和信息系统等。海警部队已基本具备了装备维修器材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物流装备和信息系统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上级领导大力支持优化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系统,许多相关部门从切身利益出发也非常配合工作;第二,海警部队具备一批懂物流、精管理、会保障的专业人才,为成功应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装备维修器材保障储备了人力资源;第三,随着地方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和近年来海警部队逐步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立足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海警部队能实施装备维修器材供应链管理和“保障有力”。

我国物流业在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与管道运输等各种运输方式和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大了投入,公路和铁路建设投资成数倍增长;另外,从优化项目经费的费效比分析,海警装备类型和使用情况,以及对装备维修器材需求的种类和频次有很多相同之处,这为供应链环境下装备维修器材的联合供应和协同保障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提高装备维修器材管理经济效益。

通过从军事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三个方面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利用供应链思想进行海警装备维修器材管理是可行的。

3 供应链设计

3.1 供应链设计目标

利用供应链思想进行海警装备维修器材管理,主要是通过设计供应链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系统集成。通过供应链设计,把装备维修器材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单位或部门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供应链思想进行一定程度的集成优化。

(2)技术先进。通过供应链设计,海警装备维修器材管理的运作采用更加智能的物流设备、更加先进的物流技术,在物联网环境下实施装备维修器材管理。

(3)需求拉动。通过供应链设计,实现基层部队“需求”拉动装备维修器材“供应”的保障模式,即根据需求拉动确定供应。

(4)协同合作。通过供应链设计,协同合作意识将贯穿整个装备维修器材保障过程。主要体现在信息共享、围绕基层部队的需求共同解决问题、业务上不再有重复性工作、信息能实时准确获得等方面。

3.2 供应链类型选择

供应链类型的合理选择借鉴不同的军事供应链和企业供应链。军事供应链分析有助于明确军事需求,企业供应链分析有助于明确效益需求。军事供应链一般分为平时的军事供应链和战时的军事供应链[1]。平时的军事供应链主要是为了满足部队训练和战备建设的需要,强调压缩后勤规模,强调充分利用可支配的后勤资源,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和质量;战时的军事供应链主要是为了满足部队作战任务的需求,强调的是产品和服务的速度、柔性和质量。传统的供应链类型主要分为推动式和拉动式两种。推动式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出发,经由半成品、产成品、市场,直至最终用户的物流主导过程。拉动式供应链是指从客户需求出发,按照客户的需求设计产品或服务,再根据设计组织材料进行生产,这是一种以需求信息流为主导的供应链。

供应链类型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突发事件、通用性不同、器材需求量差异等。综合考虑海警装备维修器材需求不稳定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装备维修器材需求发生波动或需求不确定需要将“推动式”和“拉动式”供应链综合起来。配送中心可以灵活地根据保障任务的突变做出快速响应,将其作为“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的分界点比较合适,如图1所示。

3.3 节点设计分析

根据海警部队装备维修器材保障过程的特点,设计的供应链节点包括装备维修器材供应商、配送中心、部队用户。

(1)器材供应商节点。器材供应商节点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描述:一是供应商的规模;二是供应商所处的地理位置。供应商的规模大小决定了其能为部队提供的服务水平,供应商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是否处在海警部队最佳的供应保障范围内。

(2)配送中心节点。配送中心是装备维修器材供应链中连接上游器材供应商和下游部队用户的核心环节,在海警装备维修器材保障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求配送中心节点要使器材供应适应部队需求变化;配送中心节点要经济高效地组织储运;配送中心节点要提供优质的保管、配送和信息服务。

(3)部队用户节点。海警部队保障有四级单位,从装备维修器材供应保障的实践出发,需要进一步明确供应链中部队用户节点的粒度。依据海警部队财务制度,综合分析,三、四级单位没有独立的财务结算权限,经费开支需经过二级单位统一预算。另外,二级单位有保障经费预算权限,在制度上也符合保障要求。因此,选择一、二级单位作为供应链中的部队用户节点最为合适。即:由配送中心或供应商将器材直接配送到一、二级单位,其他单位由二级单位另行组织。

3.4 保障模式设计

海警部队装备维修器材供应保障模式设计遵循了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和反应性的原则,并考虑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动态性。保障模式大致可以设计为两种:直达配送保障模式和中转配送保障模式。直达配送保障模式的优点是订单一次配送到位,过程简单;减少配送中心运营成本;系统内总物流成本低。不足是及时响应时间长、供应速度慢;收货响应时间长;增加了各使用单位重复备货成本;企业仓库库存金额增加。中转配送保障模式的优点是实现配送运输规模化,增强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配送中心的建立分摊了器材供应商库存成本;缺点是增加了配送中心的采购、库存、配送和运输成本及器材中转次数。

论文认为海警部队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系统供应链设计,应兼具以上两种供应保障模式的优点,即:建立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枢纽,部队的需求信息在这里汇总;配送中心可以保障通用性较低的维修器材和应对突发事件造成波动的器材需求。器材供应商仓库,以就近原则保障部队用户需求,避免器材的重复运输,也减少了配送中心的采购、库存、配送、运输工作。

假定A省有i个器材供应商,B直辖市有j个器材供应商,C省有k个器材供应商。图2表示了两种供应保障模式相结合的供应链框架。图中实线箭头表示由配送中心配送部队用户的器材流动方向,虚线表示部分由供应商直接配送部队用户器材流动方向。

直达配送保障模式和中转配送保障模式相结合的供应链框架具有动态性特点。供应商、配送中心和部队用户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保障任务的变化和供应商与部队用户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同而改变。

基于上述供应链框架的器材保障流程描述:以系统整体效益最优为目标,根据器材的通用程度和供应商的地点,选择不同的库存策略和配送方式。这里的库存策略有配送中心是否零库存两种,配送方式分为供应商配送和配送中心配送。通用性的高低影响器材库存策略,通用性高的器材采取配送中心零库存,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配送中心的库存成本,而当器材供应中断时,部队用户也可以直接从市场采购所需的器材,不会影响部队任务的完成;对于通用性低的器材采取配送中心安全库存,这样既满足了部队用户的需求,提高了部队用户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供应商与部队用户之间的距离影响配送方式的选择,距离较近时采取供应商直达配送模式,距离较远时则由各个供应商将器材运送到配送中心统一分拣,然后再分别配送到部队用户。以就近配送原则决定是否由供应商直接供应,不仅降低了器材运输时间和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配送中心的配送成本和库存成本。

4 结 论

论文结合现行海警部队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系统分析,论证了装备维修器材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军事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明确了车辆通用器材供应链设计目标和类型。最后,对供应链框架结构中的核心——配送中心进行了规划设计,说明了供应链节点和供应保障模式,给出的海警部队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结构对现行的供应保障模式有一定的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宪刚. 中美军队后勤管理比较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4.

[2] 宋方,蒋长兵. 现代物流案例教学与实例[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篇6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 问题与对策

一、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概述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是伴随着供应链竞合理念的出现而在管理领域形成的一种崭新的、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是对整个供应链中各参与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其目的是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最大化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加值,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供应链管理不仅关注三大流(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管理,也同时强调供应链中各个合作伙伴之间关系的管理。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实质是倡导一种商业流程的集成思想、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思想以及战略协调的思想,其业务内容包括采购与供应管理(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运营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和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三大部分。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 EC)有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是指以网络为平台的买卖活动;宏观层面则要宽泛的多,不仅包括直接带来利润的商品买卖活动,而且还包括所有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的支持利润产生的其他活动,如产品产生、需求服务、销售支持、用户服务、业务协调等。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宏观层面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起了挑战,它不仅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变革,同时也对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1.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Purchasing Studies, CAPS)指出,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两大挑战是协调和连接。协调是指在商务关系层面上使供求双方的目标、关系协调一致,包括供应商早期介入、长期合同关系、供应商开发等。连接则是指在执行层面上,保证供求双方的信息通畅、有效,其中信息共享和电子商务是该范畴的重要内容。电子商务是将先进的管理思想运用到企业内外各个层面,实施企业流程再造,应用信息技术,借助于计算机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所以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而电子商务又促进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这一论点也使得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实现了紧密的结合。因此,电子商务成功实施的关键也就是供应链管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

电子商务是未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拓展市场的有效方式,它的出现对现代供应链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它改变了商品交易的形式,更是因为它也改变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传递与结合方式。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相互结合,产生了供应链管理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其实质就是利用电子商务技术,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将供应商、经销商、物流企业结合为一体,构成一个面向最终顾客的完整电子商务供应链,降低企业整体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有机结合,即企业导人电子商务改善其供应链管理的表现,并借助供应链管理来拓展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供应链的集成程度大大提高,以更快的速度响应顾客要求,迅速建立其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有利于保持现有的客户关系

电子商务使竞争从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演化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吸引、保留现有客户,必须为其提供更快捷、成本更低的商务运作模式,保持和发展与客户达成的密切关系,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而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直接沟通了供应链中企业与客户间的联系,并且在开放的公共网络上可以与最终消费者进行直接对话,从而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保留住现有客户。

(2)有利于促进现有业务增长

通过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供应链系统内的各相关企业对产品和业务进行电子化、网络化的管理。同时,供应链中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统一管理,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供应链管理达到更高的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供应链绩效看齐,促进各相关企业的业务发展。

(3)有利于开拓新的客户和新的业务

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的业务重组,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保留现有客户,而且由于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业务,必然会吸引新的客户加入供应链,同时也带来新的业务。本质上讲,通过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无论是企业还是客户都会从中获得利益,产生新的业务增值,降低成本,实现“双赢”目标。

(4)有利于分享需要的信息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的交易涉及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供应链中的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从而有利于各企业掌握跨越整个供应链的各种有用信息,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及供应商的供货情况。

(5)有利于降低成本

电子商务技术可以缩短企业的采购周期。在电子商务的平台上,企业可以直接联系供货商、工厂、分销商和客户。这不仅加快了订单处理和产品的发送,而且还缩短了商品的循环周期;供应链中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统一管理,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企业之间的商务合作成本,减少企业内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供应链管理达到更高的水平,促进各相关企业的业务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

任何导致供应链内不同阶段只注重自身局部利益的最优化或者信息扭曲和变动性增加的因素,都是电子商务条件下实现供应链管理有效性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1.激励问题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虽然信息流和资金流可以更迅速、准确地在供应链中的各节点之间传递,但仅有这些远远不能实现各节点的无缝连接,只有将物流管理纳入进来,大量缩短供应链中物流所需时间,使物流管理符合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要求,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快速的、无缝连接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为此,就必须对参与物流管理的环节进行相应的激励。这种激励本身是从改善物流目的出发的,必然存在局部的本位主义思想——只注重局部影响的激励措施。如果物流管理的参与者单纯的以业绩评估的指标最优化作为采取行动的标准,当各阶段业绩评估指标不匹配时,就会导致供应链失调。

2.牛鞭效应问题

牛鞭效应是关于在一条供应链中,消费市场需求的微小变化如何被一级级放大到制造商、一级供应商、次级供应商的现象。牛鞭效应往往导致对市场的过激反应。企业在信息流和物流的传递过程中,决策者往往会根据经验或预测,对最终需求者的最满意需求做出判断,这种判断会在发出订单和完成订单的过程中采取增加变动性的各种行动。如大批量订货、补给供货期延长、定量配给和短期之间的博弈等。需求信息在供应链的不同阶段之间的传递过程中,牛鞭效应的存在导致信息发生扭曲,从而引起供应链订购量的变动性增加。

3.信息实施环境问题

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问题,必然涉及到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的匹配问题,只有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供应链的协调运行。硬件环境是指硬件基础设施,它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供应链管理得以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从电子商务技术的实际含义来讲,供应链策略的实施和优化是围绕电子商务来展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供应链的管理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技术支持。不同性能的电子商务支持技术,制约着供应链上的各节点无缝连接的效率和方式。

4.供应链协同管理问题

供应链协同管理问题是传统条件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在供应链内建立协调合作的关系,目前主要有约束和流程两种观点。前者认为,供应链的各方应以各种正式合同来保证合作,一旦合同确定下来,各方就以信任的方式展开合作;后者认为,供应链的各方存在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关系,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的磨合。合同虽然对双方构成了约束,但并不必然导致两者利益一致的合作。多在数实际情况下,无论采用哪种观点来指导实际运行都会存在协同管理问题。因为供应链的每个阶段都可能出现在合同约束下追求自身目标最优化,而不考虑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的行为,这种行为最终会影响整条供应链的有效性。

四、对策分析

1.应用电子商务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功能,使供应链的各链节、各功能实现最佳配合与完美的协调,共同保证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首先,企业内部供应链集成。利用Intranet协同各职能部门,整合主要的业务过程,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其次,企业外部供应链集成。利用Extranet,通过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上的接口,协同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电子商务通过减少在分销和零售产品或服务之间的中间环节来降低企业的整体成本,成本竞争优势明显。最后,基于Internet的各参与方集成。在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平台下,包括分销商、零售商、物流配送中心、银行在内的各参与方通过实时了解和获取有用信息,做出有利于供应链整体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2.准时制管理思想的借鉴

准时制是电子商务条件下对生产领域物流的新要求。其目的是使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制成品能高效率地在各个生产环节流动,缩短物质实体再生产过程中停留的时间,杜绝产品库存积压、短缺和浪费现象。准时制生产方式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首先暴露出生产过量和其他方面的浪费,然后对设备、人员等进行淘汰、调整,达到降低成本、简化计划和提高控制的目的。在生产现场控制技术方面,准时制将传统生产过程中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送货,改为后道工序根据“看板”向前道工序取货。

3.缓解牛鞭效应的对策

(1)VMI库存控制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

VMI把客户的库存决策权给供应商,由供应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从而打破传统的先产生订单再进行补货供应模式,以实际的或预测的消费者需求作补货的依据,减少了多方预测而导致的重复次优选择,消除了传统方法需求信息从分销商向供应商传递过程中的放大和扭曲,大大降低了牛鞭效应的影响。

(2)联合库存控制

在供应链环境下,实施联合库存管理,首先要有一个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在协调管理机制中,建立供需双方共同合作目标。其次,要以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为依托,充分利用供应链节点企业EDI平台或电子商务系统,将条码技术、POS系统、订单自动处理系统等集成起来。在信息系统中,要做到信息共享以及信息获得具有透明性和及时性。

(3)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

第三方物流系统(TPL)是供应链集成的一种手段,它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如产品运输、订单选择、库存管理等。第三方物流服务是由一些大的公共仓储公司通过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演变而来,另外一种产生形式是由一些制造企业的运输和分销部门演变而来。把库存管理的部分功能委托给第三方物流系统管理,可以使企业更加集中精力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第三方物流系统起到了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联系的桥梁作用。

(4)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

供应链中相对强势企业可以通过设计利益协调机制,促使供应链内的每个参与者的行为都以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努力使每个参与者将供应链视为相容性利益集团,引导各结点企业将价值创新的着眼点放在“将蛋糕做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同步实现。

(5)提高信息的准确度

通过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供应链内各企业的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内不同结点企业之间所获得信息的准确度, 既能实现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又能有效削弱牛鞭效应。

参考文献:

[1]赵先蕾,谢金星.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几个基本概念.南开管理评论,1999,2(1)

[2]徐贤浩,马士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蓝伯雄,郑晓娜,徐心.电子商务时代的供应链管理.中国管理科学,2000,8(3)

[4]刘宝红.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篇7

【关键词】 供应链 成本控制 目标成本法 作用成本法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壁垒不断消减,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但要面对本土的竞争对手,还要面临来自世界各地强劲的竞争对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想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还不断降低产品的成本,从而将产品的成本压到尽可能低的水平。这对企业或者行业的成本控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供应链成本控制的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对于我国的家具企业而言,在经营的过程中与其他的企业一样,依然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也面临着同样的成本控制难题,针对我国家具行业存在的这一问题,下面将基于供应链成本控制的思想,研究家具企业供应链成本控制的方法和体系。

一、供应链成本控制的意义

1、降低供应链成本

基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思想是从整个供应链的高度去控制成本,这样的成本控制思想和方法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企业的内部,而是横跨了整个产业的不同企业。以家具企业为例,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着眼点在于控制企业的内部成本,并未从整个产业的高度去研究控制成本的有效方法,从而导致产业内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将成本控制的目标仅仅放在企业内部,缺乏从企业外部控制企业成本的方法。而供应链成本控制的思想,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新的管理方法,相同产业内的企业可以依据共同的成本控制目标,采用协同成本控制的方法管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从而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2、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论是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还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都使得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选择的成本不断降低。对于家具的潜在购买者而言,可以通过互联网便捷地了解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价格,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具企业能否获得相应的订单,相关产品的价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相同的产品,在价格方面存在优势的,获得订单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家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就能使企业的产品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就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促进产业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家具产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的家具市场,也要主动地开拓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家具业构建供应链的成本控制系统,降低我国家具业的供应链成本,提升家具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能有效地促进我国家具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的发展规模下,我国的家具企业会遇到一些强劲的竞争对手,这些企业不仅有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具有较强的产品设计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可见,我国家具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构建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不断降低我国家具产业供应链成本,提升我国家具的价格优势,对于促进我国家具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家具企业供应链系统组成分析

1、供应链采购物流

家具企业的供应链采购物流是整个供应链活动的起点,对于家具企业而言,其供应链采购物流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采购物流活动将家具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从供应商处转移到家具企业内部。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家具业供应链采购物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家具企业在采购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收集供应商的信息,选择合理的供应商,从而降低采购物流的成本。由于家具业的特点,使得家具业供应链采购物流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在采购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按照企业制定的生产计划进行采购,还面临着来自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同时还要充分地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特别是部分生产原料的采购还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2、供应链生产物流

供应链生产物流是家具业在完成采购活动后,将所采购的物料生产成产品的过程,是家具业供应链系统中的中心环节。在供应链的生产阶段,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有步骤地加工所采购的物料,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对于家具业的生产物流而言,以产品入库为整个供应链活动的终点。与其他的产业相比,家具业供应链生产物流一方面具有依附性强的特点,且整个生产过程都依赖于家具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依附于整个供应链活动,并不能独立的存在;另一方面具有专业性的特点,不论是产品的设计还是生产加工的过程,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甚至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设计具有个性化要求的产品。此外,在供应链生产物流中,要特别重视成本的重要作用,家具业供应链生产物流是整个供应链的重要成本中心。

3、供应链销售物流

供应链销售物流是将所生产的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活动,只有通过供应链销售物流才能将家具业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往市场,才能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同时,在供应链的销售物流阶段,家具企业还要及时地收集市场对企业生产产品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家具业在供应链销售物流活动中应当建设比较完善的销售渠道,以便于企业能够及时地将所生产的产品推向市场,并收回资金。此外,在供应链销售物流活动中,家具企业还应当加强仓储和配送成本的控制,降低供应链销售物流的成本。

4、供应链逆向物流

在家具业的供应链中,完成销售物流之后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供应链价值活动。但是对于家具企业而言,除了盈利之外还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家具企业在完成供应链销售物流之后还需要建立供应链逆向物流,将废弃的家具产品进行回收处理,避免这些产品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并能有效收回具有可利用价值的资源,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对于大部分的家具企业而言,由于在逆向物流中所回收的产品具有分散性和不可控性,并且整个逆向物流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应当加强逆向物流管理,降低供应链逆向物流的成本。

三、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构建分析

1、基于目标成本法的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构建分析

构建基于目标成本法的家具业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要求家具企业在构建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的过程中,依据目标成本法的要求,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依据市场的要求,制定产品的目标成本,从而对家具业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构建基于目标成本法的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对于整个供应链内的企业而言,既可以基于产品的价格制定产品的目标成本,也可以依据产品的价值制定相应的目标成本。在制定目标成本时,还应当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出发,从而将家具企业的目标成本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供应链成本控制效果。

2、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构建分析

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企业的业务活动的成本管理方法,在构建家具业的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的过程中除了基于目标成本法外,基于作业成本法构建成本控制体系,对于家具业控制供应链成本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具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产品的目标以及企业的业务流程,建立与企业的业务相符的作业流程,并对整个作业流程不断地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控制供应链成本的目标。

四、结论

研究表明,在家具行业运用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构建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家具行业的供应链成本,节省社会成本,还能提升供应链体系内家具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我国家具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家具企业供应链系统的组成部分方面,家具企业的供应链系统主要由供应链采购、生产、销售和逆向物流等四个部分构成,在构建家具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各个组成部分在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家具企业而言,应当充分地利用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和供应链成本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依据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要求构建供应链成本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俊、夏斌:现代成本管理创新方法:岗位成本法[J].财会通讯,2015(5).

[2] 赵蕾:基于供应链优化的集中采购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4(15).

[3] 刘宜鸿:浅谈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供应链决策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4(32).

[4] 张博、高旭阔: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探讨[J].物流技术,2013(17).

[5] 霍红、华蕊: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6] 薛祖凯:加强比价管理控制采购成本[J].上海会计,2003(7).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篇8

作业成本管理(ABCM)是在作业成本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它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将成本管理的起点和核心由商品转移到作业层次,根据“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原理,将作业成本分配到特定的成本对象中。价值链分析是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最先提出的一种战略管理方法,它以价值链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价值链的构成,价值链上的每项价值活动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价值链上每项价值活动的成本等,以期发现本企业价值链及价值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价值活动、优化价值链的途径,从而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际应用中,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既能避免作业成本管理可能出现的单纯改善作业而忽略价值链整体的缺陷,也可为价值链分析发挥作用提供现实基础。 一、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结合的理论基础——过程观 (一)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蕴涵的“过程”思想在作业成本管理这一领域,托尼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二视点模型”率先提出了“过程观”分析方法。过程观分析方法反映了一个组织对新型信息的需求,这种信息就是影响公司业绩的信息,即什么因素引起作业和怎样妥善地实施作业,企业可以利用这类信息改善业绩和增加顾客价值。作业成本管理思想就是建立在“过程观”基础上来认识作业和成本的关系的,所指过程其实就是作业的集合即作业链。为了有效的控制成本的发生以及进一步降低成本,作业成本管理把成本视为“作业过程的成本”,借助于作业过程分析全面实施联系的、动态的管理控制。 而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把企业看成一系列价值活动的集合,该理论是对企业及其相关方面的“过程”的一种颇具特色的解释。人们在波特价值链理论基础上对其进一步拓展,把企业的价值链分为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企业内部价值链就是指企业内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主要活动及相关支持活动。企业外部价值链是指与企业具有紧密联系的外部行为主体的价值活动,主要包括供应商价值链、购买商价值链以及竞争对手价值链。内部价值链其实是一种初级的过程思想,它主要针对企业内部业务过程以消除无效、浪费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而外部价值链则体现了一种进化了的过程思想,它把一种超越企业自身的、全面的作业链导入业务过程,是一种高级的、战略性的过程思想。 (二)过程观在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中的体现过程观在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中的体现其实就是作业链和价值链。在过程观基础上,作业成本管理把企业看成为满足顾客价值而进行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即作业链,而价值链分析把企业看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的集合即价值链,本质上讲二者是统一的。企业的每项经济活动,在作业成本管理看来是一项作业,而在价值链分析看来是一项价值活动,由此,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按功能、业务流程和性质进行有序排列所形成的链条,从形式上看是一种作业链,而从内在认识看是一种价值链。“从作业成本管理的观点看,由投入到产出的过程,是由一系列作业构成作业链的过程。每完成一项作业消耗一定量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价值量的产出转移到下一作业。作业的转移伴随着价值的转移,最终的产出既是全部作业集合而成的作业链的结果,也是全部价值集合而成的价值链的结果,因此,企业作业链的形成过程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价值链是作业链的货币表现”。从这一点来说,企业的价值链就是作业链,价值链和作业链只是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表述而已。 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是作业链,价值链分析的基础是价值链。认识“作业链—价值链”的本质统一,对于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的结合运用具有重要意义。价值链分析蕴涵的战略思想使得作业成本管理在实际应用中不至于偏离企业的战略,不会与顾客满意的终极目标脱节。作业成本管理关于作业链的活动流程和成本耗费的确认和计量,为价值链分析提供最实际的“成本—价值”变动的路径指引和分析依据,为价值链分析在实际中发挥作用提供了现实基础。 二、作业成本管理对价值链分析思想的借鉴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篇9

一、传统税收筹划的特征与误区

(一)传统税收筹划的特征

1.企业内部税收筹划

传统的税收筹划基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从而导致税收筹划思想和方式是零散的,基本上是单一税种筹划,筹划的整体性不强。另外,由于传统的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降低企业税负,这样出于税负目的的经营活动有可能与出于企业其他目的的活动产生冲突。例如,企业广告费可以无限期向后转而且没有限制,而业务费和招待费却有数额的限制。如果企业纯粹为了节省税负而大打广告却对企业的其他宣传活动较少(有些费用要被记入业务费和招待费),税负可能暂时降低了,但是企业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产品的销量可能没有多大提高,这就违背了企业的宗旨。

2.企业外部的税收筹划

有些大公司在考虑其他的成本时,对收入这一项重视的方向不正确,仅仅注重于降低短期成本,有意把自身的某些成本转移到价值链的上下节点企业上。虽然从短期来说,大公司处于优势地位,其他节点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大公司本身可能有一些更高的盈利,但是从长期来说,由于价值链上成本的不合理分配,会使弱势企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使弱势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改进设备提高效率,长此以往,原材料的价格成本可能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另外,大公司的做法会引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对抗,使价值链的总成本上升,使公司在收入上遭到打击,结果反而使公司的长期利润下降。

同样,这些企业对于税收筹划也是如此。他们一般想到的不是如何进行合作让整体获利,而是考虑如何将税负转移出去,使自己的税负最低,结果也是导致了双方的对抗。

(二)传统税收筹划的误区

通过以上的描述,作者认为传统的税收筹划存在一些误区,具体如下:

1.仅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税收筹划的目的不仅仅是减少税收负担。税收筹划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它不能脱离财务成本管理的研究范畴。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或者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企业价值或者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减少企业税负并不是最终目的。相反,在某些情况下,税收筹划还得选择税负较大甚至最大的纳税方案。

2.财务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那么它必须服从企业的战略管理。而战略管理在很多方面是不能用纯财务数据来表达的,如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生产流程等,因此,税收筹划的评价也不能只用纯财务的方法去评估和取舍。

3.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具有优势,因此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任何作业或者流程都必须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不能创造价值的部分都应该分包出去或者消除。实际的操作应该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能为自己创造价值的企业合作,使整个价值链上的价值最大化。所以,税收筹划的操作应该从整个价值链的角度来考虑和操作。

4.在一些书籍或者报刊上的实务操作上,税收筹划是基于传统的组织结构和手工操作的。但如今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度发展改变了这一基础,企业税收筹划也应该随之改变。

二、基于价值链的税收筹划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价值链

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是:企业的所有活动都应该为企业创造价值,不能创造价值的活动都应该被摒弃或改善,努力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提高企业利润或者降低成本。

一般而言,价值链可以分为两种:企业内部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在公司战略管理中,价值链的核心思想是:公司的价值体现在价值链的末端,公司需要为最终顾客创造价值,甚至要创造高额价值,这样才能保留老顾客,并吸引新顾客。因此,公司的所有活动都要创造价值,不能创造价值的活动都要清除或者加以改善。

因此,1.公司需要在公司内部进行价值链的分析和组织活动的重组优化,使公司内部的活动都为了公司的目标运作,让公司本身首先成为一个具有活力的企业;2.企业要清楚地认识整个行业价值链的活动。价值链上的活动包含了许多方面,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运输、存储等。显然,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的活动都包含进去,这就必然产生了上下游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达到行业价值链的价值最大化,企业与企业之间就需要合作与分工。如果大家合作密切,就能降低一些额外成本,这实质上也是在创造价值。企业税收筹划是减少企业成本的活动,它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因而是增值活动,企业应该从事这种活动。企业的其它所有活动实际上都和企业税负有关,因此企业税收筹划的空间很大。但是,企业的其它所有活动都应该且必须产生价值,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来进行税收筹划,这样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才有实际意义,否则是舍本逐末。税收筹划和企业的其它一些活动一样,如技术开发、资本运作等,都属于有创新意义的活动,企业管理层也需要象对其它管理活动一样对税收筹划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价值链思想的具体应用,它寻求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合作。供应链管理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

如图1所示,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找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

供应链管理关心的主要问题有:1.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和实物分销。2.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3.供应链的设计(全球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4.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5.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6.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管理。7.企业间资金流管理。8.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

总之,供应链管理注重总的物流成本(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费用)与用户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的各个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上的企业群体获利的目的。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税收筹划的本质同供应链管理一样,因此它也要关心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问题,需要从整体上对企业管理进行运作。但是,两者又有所不同。前者既考虑成本又考虑收益,而后者有时仅仅注重于企业成本的降低。

(三)作业成本分析法的应用

供应链一般是针对价值链上的核心企业,对于其他的节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企业内部价值链的管理,即企业内部成本的分配和计量。作业成本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成本计量和分配办法。

三、基于价值链的税收筹划分析

(一)基于价值链的税收筹划的含义及操作流程图

基于价值链的税收筹划是企业通过自身作业流程改造、组织结构调整以及同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企业合作,凭借现代化的网络和通信技术,保持整个价值链的同步化运作,运用法律的各种政策、各种财务、金融知识,对企业和行业价值链的税负预先进行整体筹划,使企业和行业价值链的总体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过程。

基于价值链的税收筹划的操作流程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显示了企业内部的税收筹划过程,它是基于价值链的税收筹划的基础。图3显示了整个行业价值链的税收筹划过程,它应用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对税收进行整体规划,是基于价值链的税收筹划的核心。

(二)基于价值链的税收筹划的特征

从基于价值链的税收筹划的定义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特征:

1.整体性。基于价值链的税收筹划不仅不是从纯税收的角度出发,也不是从纯财务的短期利益角度出发,而是从价值链的角度来考虑整个价值链。它将一些不能用财务数据来描述的指标,如质量、服务水平等和包括税负在内的财务数据结合起来,追求统一性。

2.目的性。基于价值链的税收筹划的目的是整个价值链的价值最大化,不是短期财务利益的最大化,更不是单个企业税收利益的最大化。

3.吸收性。这种方法在直接成本的筹划方面能吸收公司财务、金融工程等各项技术;在间接成本的筹划方面,它和供应链管理、作业成本分析法等管理思想结合起来,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4.复杂性。由于这种方法是基于价值链的,牵涉方面众多,如企业业务流程的改进、组织结构的重组和调整、与上下游企业以及第三方企业的合作等,因而实施难度较大,遇到的阻力和困难不少。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篇10

ERP是一种面向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我国企业应用ERP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外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尽快改变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而建立起一套新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管理思想。它是一个企业管理系统工程,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或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这不仅仅是因为整个系统基于ERP系统工程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而且是从本质上深刻地揭示了企业应用ERP与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和进行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然关系。ERP给企业带来了新的企业管理思想。

一、企业管理思想上体制的创新

新的管理机制必须能迅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成本。ERP帮助企业管理思想实现体制创新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种新的管理体制,其特点在于能实现企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并保证每个员工都自觉发挥最大的潜能去工作,使每个员工的报酬与他的劳动成果紧密相连,管理层也不会出现独裁现象。

ERP带给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手段,它所改变的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个人行为或表层上的一个组织动作,而是从思想上去剔除管理者的旧观念,注入新观念。

二、带来了“以人为本”的竞争机制

近年来,许多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什么是“以人为本”是不是企业以人为主导作用,就叫做“以人为本”?这种解释应该没有错误,但太笼统,会给企业员工造成模糊不清的认识。ERP带给企业新的管理思想认为:“以人为本”的前提是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竞争机制,仅靠员工的自觉性和职业道德是不够的。因此,应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竞争机制,在此基础上给每一个员工制定一个工作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对员工的奖励标准,使每个员工都必须达到这个标准,并不断超越这个标准。随着标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也必然跟着提高,这样“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就不会成为空泛的教条。

三、把企业看做是一个社会系统

ERP吸收了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巴纳德的管理思想。他把企业看做是一个社会系统,这个系统要求人们之间的合作。在ERP的管理思想中,企业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应用ERP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结合网络和通讯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有效信息交流沟通系统,这一系统能保证上级及时掌握情况,获得作为决策基础的准确信息,又能保证指令的顺利下达和执行,这样一种信息交流系统的建立和维护,是一个企业存在与发展的首要条件。

四、供应链管理是ERP企业管理思想的核心

ERP给企业带来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实质上就是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含有供与需两方面的双重含义,供与需总是相对而言。ERP系统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这样就形成了以供应链为核心的ERP管理系统思想。供应链跨越部门与企业,形成了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流程。这种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即企业不但要依靠自己的资源,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中的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ERP系统正是适应了这一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带给企业新的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的思想,即企业把客户、销售商和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需链。其二是敏捷制造的思想,当市场上出现新的机会,而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时,企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管理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另一方面,ERP通过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像南纤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南纤的ERP系统供应链管理思想上马之前,公司的供应、需求管理比较混乱,由于生产种类繁多、进出数量大,没有统一的台账,供应部门往往不能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的生产信息,导致需求方不能准确了解供应方的商品,给供应方和需求方带来了诸多不便,供需管理极为被动常引起抱怨或相互指责,极易影响供需方的合作。

ERP系统供应链管理思想上马后,公司组织相关人员狠下工夫,建立了完备的供应商品台账,保证了供应管理信息的准确、完整。随着应用的深入,运用该管理思想进行供需优势也越来越明显,给供应管理和需求管理带来了极大方便,改变了公司供应管理混乱的局面,适应了大规模需求的要求,这个思想也节省了公司资金的占用,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企业年节省资金费用达近百万元。

五、客户关系管理为前台重要支柱的管理思想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关注的焦点逐渐由过去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客户上来,由于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客户身上,关系营销、服务营销等理念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信息科技的长远发展从技术上为企业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ERP在给企业带来了以供需链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基础上,增加了客户关系管理后,将着重解决企业业务活动的自动化和流程改进,尤其是在销售、市场营销和支持等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前台领域。客户关系管理能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有形和无形资产),并将这些资源集中应用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身上,其目标是通过缩短销售周期和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寻求扩展业务所需的新市场和新渠道,并通过改进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盈利能力以及客户的忠诚度等方面来改善企业的管理。

六、ERP通过电子商务,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的管理思想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化管理思想的出现,ERP也进行着不断调整,以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网络时代的ERP将使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所引起的管理模式的变革,它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本地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