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职业理想十篇

时间:2023-12-27 17:43:56

计算机职业理想

计算机职业理想篇1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已经开设了很多年,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依旧不尽如人意,致使信息服务类企业出现了招人难,用人难的局面,严重的影响了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提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质量的问题,是各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面临急待解决的难题。计算机专业又不同于其他专业,具有逻辑思维性强,抽象枯燥,更新变化快等特点,由此,对高职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现状,然后提出了高职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字:

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成败,关乎着企业能否顺利招到人,用好人的成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不高,将会使高职院校毕业生难于就好业,用人单位难于招到人。通过对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调研,发现高职院系教学质量依旧不理想,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期望值。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依旧是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面临的重大研究问题[1]。本文首先调研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现状,发现了教学质量差的一些本质问题,然后针对教学质量差的缘由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现状

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实地调研和毕业生问卷调查,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现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一)高职教师教学方面的现状

1.教学热情不高,混日子现象严重

目前,高职院校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态度比较消极,对计算机教师职业出现了工作疲劳。在授课课程内容上,从不关心难度与重点,仅仅按照教材和电子ppt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在授课过程中,从不关心课堂纪律,对学生是否在听课毫不关心。上课时,声音低沉,课程讲解乏味,无耐心,漠视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学内容过时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旧技术不断淘汰,这给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想适应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就需要不断的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换代升级。而现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更新换代慢,教学内容过时已成常态。

3.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式依旧单一,一般是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师进行电子ppt教学,实践教学采用在机房进行指导实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理论知识讲解不清,实验指导缺乏理论依据,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二)高职学生学习方面的现状

1.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不大,贪图享乐现象严重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进校时学生成绩基础差,自我控制能力差,造成进校之后,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再加上没有老师的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低,兴趣更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贪图享乐想象严重,具体表现在,课上不认真听课,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对学习冷漠,对老师教育麻木,热衷于游戏等一切享乐事情。

2.依赖思想严重,被动学习现象严重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还有部分学生被迫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学习时,主观能动性差,只会被动的接收教师授予的知识,对新知识和新技术不能自主学习,依赖思想重,被动学习想象重。通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现状分析,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比较差,存在很多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生存在问题,同样老师也存在问题,一方面我们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如何加强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我们急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策略研究

根据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现状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和自己多年的教学一线工作经验,特提出以下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一)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其课程标准

高职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专业大类,可以划分出多个专业子类别和专业方向。高职计算机专业可以细分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等子类别。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还细分专业方向,如Java方向,c#方向,c/C#嵌入式,移动互联网Android方向等。因此高职计算机专业必须精细化专业目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大纲,规定了本专业的课程组成结构。课程标准是规范课程内容的大纲。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使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更加科学合理,使课程理论点和实践操作涵盖企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使毕业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2]。

(二)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高教师教学热情

目前教师教学热情不高,存在着各方面的原因。通过各种调研,发现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执教环境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难度大,容易产生惰性

高职计算机专业更新换代快,讲授好一门课程难度大,不仅需要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更需要时刻关注专业动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并及时的更新课程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职计算机教师产生了惰性,久而久之使自己对课程讲授失去了热情。

2.欠缺科学合理的授课情况检查机制和评价体系

现在高职院校对教师授课情况管理不严,缺乏科学合理的授课情况检查机制和评价体系。大多数高职院校只重点检查教学计划和教案,对授课过程和授课效果基本不做检查。为了提高检查效率,对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检查也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教学计划就看课时是否达标,教案就看字数是否达到,相反,这种检查机制还是有害的,优秀教师授课重点关注的是授课过程,授课教案的优劣怎么能用字数来衡量,反倒增加了授课老师的负担,恶化了教师执教环境,这就叫本末倒置。有些高职院校对授课过程和授课效果进行了评价,评价方法也仅仅是采用全体学生打分的方式。很显然这种方式也是不合理的,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热情不高,甚者还存在部分学生对高要求,高标准的授课教师产生厌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出现优秀教师还不如其他教师分数高,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规划科学合理的授课情况检查机制和评价体系,使优秀老师得到表扬,使不太优秀老师感受到压力和动力,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升教师教学热情。

3.优化高职教师课酬结算标准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酬结算标准比较单一,主要是根据高职教师的职称进行课酬结算。在这种标准下,就会指引着高职教师去重点关注职称评定工作,而忽略授课质量。因此我们要对课酬结算标准进行多样化,应该对高难度课程提高课时报酬,应该对授课质量优的教师提高课时报酬。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高教师热情。

4.改变和优化高职计算机专业职称评定标准

高职计算机专业职称评定标准依旧有本科院校职称评定的影子。依旧看重的是论文的撰写和课题的申报。本科院校是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本科院校当然要重视教师的科研水平,而高职院校是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应用技术人才,那么高职院校就不应该像本科院校借鉴,以科研作为最重要的标准进行专业职称评定标准。应该改变和优化目前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职称评定标准,应该将高职院校教师的执教质量,项目能力作为最重要的标准进行职称评定,这样才优化教师执教环境,提高教师热情。

(三)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职计算机教师没有过硬的知识,即便你巧舌如簧也是无法讲授好一门课程的。高职计算机教师所谓的教学能力,包含两个方面,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要成熟老到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要想达到这两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教学能力提升。在这里,提供了三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途径一,通过校企合作,派遣学院专职教师到企业去进行培训,学习企业新技术,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途径二,鼓励学院专职教师走出去,到企业去任职,担任企业的技术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途径三,利用互联网+,在互联网云上,搜索和购买优秀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通过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进行快速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方法。

(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课外学生管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院校招生的学生入学时普遍分数较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致使他们入学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特点,心理状况较本科院校的学生有明显的不同。他们具有文化基础差,接收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能力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一系列的问题。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多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道德提升的社会活动,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学生课外时间多,对课外学生进行课外管理,避免学生上网上瘾,玩游戏上瘾等等。通过在课外进行身体力行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和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中来,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人生充满信心[3]。

三总结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依旧较低,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依旧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依旧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低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将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与专业发展整合一起,通过各种办法消除不利因素,使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使毕业生学到扎实的工作技能,进而给企业提供有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完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任务和使命。

参考文献

[1]张连峰,王栋.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0,(12):160-161.

[2]王茶生,刘金花.高职高专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研究[J].新余高专学报,2010,(01):99-100.

计算机职业理想篇2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教学改革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益,电脑、网络应用的广泛普及,现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让我们的教育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中职教育尤其是这样。要让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教学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我们就需要由现状着手分析,寻找出有效的改善方法来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提高办学效益。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

1.选择专业认识不足,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目前,由于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分流了中职教育的大部分生源,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对于专业的选择只能由学生听之任之,从而造成中职学校的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很大一部分人是跟风式的。很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认识不足,认为学习计算机专业,就可以更好地上网打游戏,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础几乎为零。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跟不上,老师讲的消化不了,久而久之跟不上学习进度,于是学习普遍存在着消极、被动的想法,生源的层次问题日益严重突出。

2.专业设置太过系统化,求广不求精。中职计算机专业课设置一般从基础知识计算机构成原理学起,教师习惯于从计算机的起源、产生、发展,讲到它的作用意义,再讲到它的构造特点,尤其是讲它的编程语言和方法,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云里雾里的境界,让学生对学好计算机产生了恐惧感。我们教育对象是中职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因此,要因材施教,选取学生够用的、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计算机知识可谓无穷无尽,而且知识更新快,稍有懈怠就难以跟上最前沿的技术,中职学生利用二年或三年的时间,就想全面地学习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知识根本是不可能的,专业设置里求广不求精的做法不可取?。

针对以上现状,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要想适应专业设置、适应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求就必须进行专业教育教学的探索与改进。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

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目的定义为:“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说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给学生谋生的能力是首要的地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的属性。

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是由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方向和就业导向决定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不同于普通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计算机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能从事计算机专业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本设置方向应该以从事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和培训综合的职业素质为目标。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

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能力水平以及课程本身的对应关系,教师应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先易后难。在熟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循序渐进、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1.加强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计算机重要,但对计算机在其专业的具体应用尚不了解,因而学习起来有点茫然。所以我们在学生入学时,专门组织计算机专业介绍报告会,让学生了解社会各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和需求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我们还不定期地举办全校范围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比赛结束后,对部分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批计算机应用较好的学生,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2.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智能水平、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要对自己所代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调查研究学生的这些特点,掌握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制定讲课的内容、重点和进度。这样有的放矢,因人因时而异,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求新、求异思想欠缺。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发展知识,而不是停留在书本或讲课内容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解法,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在讲课中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体意识。教师要做的工作不仅要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他们是怎样接受知识的,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知识。只有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我们在授课时应从具体问题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大量例题说明讲解课程内容,然后归纳总结出几点结论,说明使用规则。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思想跟得上,学了就能用。每一章为学生制定一个小目标,让学生一点点的深入学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计算机职业理想篇3

1.1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属于应用型的专业,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然而中职院校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经常会忽视这方面,对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学生多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相关的理论知识,而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实践能力自然无法提高,学校也就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目前许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并没有细分,只是笼统的教授学生一些计算机的知识,学生各个方面的计算机知识都会学一点,但是都没有深入的研究,学地不精。有些中职院校虽然进行了细分,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技能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单调乏味。

1.2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多数中职院校都配备了齐全的计算机教学设备,建立了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为开展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备。大多数中职院校都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配备了专业教师,但是如今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所教授的知识自然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中职院校的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很少,学校无法提供高等进修和锻炼计算机教师能力的机会,许多计算机教师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今许多中职院校的老师教授的计算机课程缺乏实用性,过于刻板,内容比较陈旧,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2.1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特点、社会需求,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开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教师应对教材理解透彻,对教法有全新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有全新的指导方案。计算机教师在平面设计教学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平面设计知识概念性的讲解与分析,还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联合教学,才能使学生全面深入的掌握计算机平面设计技能,并且自如的运用到实践中来。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学生才会敢于与老师沟通交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向老师询问,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主动的学习平面设计知识,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

2.2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

中职院校应该注重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老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学校应经常对计算机专业老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提供高等进修的机会,锻炼计算机教师的能力,培养技能型的专业计算机教学老师。计算机教师自身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更好的教授给学生。学校还要完善计算机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积极性。中职院校应积极引进能力高的计算机教学人才,能切实的教授学生计算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来,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2.3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大量的社会实践,因此学校应多为学生提高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构建实习的平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到企业中实习的机会,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了解企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使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学习。学校可以将实训作为学生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学生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从而珍惜学校提供的实习的机会,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职业理想篇4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计算机基础教学 教学模式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实践技能。而在高职发展过程中,相当一部分高职学院都以“本科压缩型”或“专科型”的模式办高职教育,其教学模式和结构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需求。特别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深化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深化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改革

在高职教育中,应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坚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施性教学计划,针对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编排的方法,建立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在以素质培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三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下,走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适应多元、多变的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适应社会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人才的需要,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所以,在计算机教学和教材中必须从学生运用信息工具、主动获取信息、善于处理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学习和信息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毕业后对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改革计算机教材模式,突出高职特色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是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也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高职教材改革必须突出它的职业性、实践性、技能性,与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相适应,与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软件和新技术反映到新教材中,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教材内容要有新意。要同非零起点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相结合。教材中尽可能选用当今比较先进的、使用广泛的应用软件和较新的知识技术。增加常用软件,补充实用的多媒体技术和最新的网络技术等。另一方面要删减过时、陈旧的内容以及在中小学就已经掌握的内容等。

教材编排要有新意。急用先学,不拘一格,打破传统的编写顺序,以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各个模块(技能点)的安排顺序应遵循纵向组织原则,先简后繁,承上启下,循序渐进。

教材与实训教材一体化。因为该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突出实用操性,技能教学的课程。为了使教学与练习紧密结合,在每章末尾都附有本章小结和上机练习题,便于学生总结、思考和练习。反之,如果把实训教材分开编写就会出现重复现象,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三、改革计算机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授课时尽量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效率,如多媒体教室的应用,可将文字讲述部分制成课件,以提高课堂的含金量;而操作部分的讲解可进行现场演示,使之直观化、具体化;网络机房的使用,即可以做到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如讲解的内容广播到每台学生机上)外,还可以演示完某些操作后让学生立刻自己操作,这样就克服了这一节课讲解,下一节课才能上机练习的不足,做到边讲边练,效果明显。

为提高课堂效率,除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外,对课程的部分内容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习指导法”、“讨论研究法”、“学员试讲法”等,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培养既有专业技能的高职毕业生,除了在教学上进行改革外,考试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期终考试应分为笔试和上机两部分,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为了使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里所说的“能力”除包括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外,还包括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五、学历教育与资格证书教育并重

在以往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由于受用人单位对学历证书要求的影响,许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是以理论考核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课堂教学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的实习只是验证理论的正确性、熟悉常用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简单程序的编制与调试,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偏离了高职教育的轨道。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应用普及,各行各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大专毕业证书上,还要求高职毕业生必须具有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计算机操作等级证书和其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因此,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走文化教育、综合技能训练和资格证书教育联合的模式。

计算机职业理想篇5

关键词:整体哲学思想;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效果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在整体哲学思想的引导下让学生去尝试和发现事物特点,也就是说所谓的整体哲学思想就是以哲学的角度为出发点,使得教学应变“理在事先”为“理在事中”,让学生主动发现未知的内容,从而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由此,教师通过整体哲学思想所进行的计算机教学,正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以下就是笔者的具体分析。

一、以整体哲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

常规的计算机教学中,“理在事先”的教学组织通常表现为先讲理论,再上机检验。“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运动是认识论的基本规律,以这一规律为出发点来指导实际的教学活动,是有好处的。在进行职业中学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这一理论,并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故而,在职业中学计算机课堂上,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让学生产生认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以此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提高计算机水平。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中第三章《Windows 2000操作系统》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教理论,让学生对这一章节的知识有所认识,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机操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理论是有相对独立性的,它既可以与实践同步运行,也可能先于实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实施了。

二、以整体哲学思想转变课堂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但职业中学计算机学科教学有其特殊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的教学,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计算机这门学科具有工具性,若只是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技能很难提高。所以,教师只能将一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能代替学生对这些技能产生自己的认知,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应努力打破这种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教学中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教师根据学生意愿,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学生用教师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己找题目,利用课堂学习的知识编写软件,使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就必须严格贯彻“尝试―发现―经验”这一整体哲学思想的理论。故而,教师在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以整体哲学思想来转变课堂教学形式,变为让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发现、积累经验,最后认知。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了计算机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中第七章《Powerpoint 2002的功能与使用》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与研究,尽管可能花费的时间会有点长,但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认识印象就会加深,有效地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促使学生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得以有效的提高,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以整体哲学思想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

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培养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式。而整体哲学思想中,深刻诠释了这一理论与方式。故而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式,从而能够逐渐脱离教师,自己进行学习。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不断分析与研究整体哲学思想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进行运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水平,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其在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版中第四章《Office XP的功能与使用》中的《Office XP的组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对这一小节的内容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对课本内容的认知,进行实践,进行学习。

通过整体哲学思想在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希望通过笔者的一些分析与建议,能够更好地帮助其他计算机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水平。

参考文献:

计算机职业理想篇6

关键词:职业能力 计算机基础 教学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门课必须考虑职业能力的培养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彻底打破了毕业生就业由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工作体制,这一改革形成了“双向选择找市场,立足市场靠竞争,竞争制胜靠实力”的局面,这些对广大大学生来讲,无疑将面临新的更大的挑战和考验。每年都有相当没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据统计全国大学毕业生07年有100万人、08年有160万人找不到工作;政府已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当作重点来抓,从政策到措施,到落实,并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考核高校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群体就业后因不能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面临失业或第二次择业!昔日的“天之骄子”已经变成了“天之焦子”了。有人说现在是“职业危机时代”,“毕业就失业”。

一边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刚毕业的大学生因其尚未具备适应社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心态,充其量是有知识基础的人,是“半成品”,对于“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的职业发展如何?”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认识,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越发需求有经验、有准备的“职业人”。因此,学生在大学阶段迫切需要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2 职业能力的定义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更注重以学生为本。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必须考虑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在认清目前的形势后,如何引导、如何培养就成为我们教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是不是专门开设相关的形势教育课就可解决问题吗?显然不是,其实能力培养与教育体现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平常的活动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门的教学尤为突出。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也有很高的理论,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把一门学科的内容介绍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它是公共基础课,学生必须掌握,同时它也容易让学生感兴趣,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诱惑及吸引力,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教学相结合。

3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体现职业能力是毕业生的需要,也是企业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及日益普及,计算机已不再是高端科技,而仅是一门类似于驾驭汽车一样的通用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已是一般大型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中小型企业也已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包括人事,财务等,对录用的大学毕业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已成为一项技能要求。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法律知识等方面能力等就可在计算机操作中体现。

3.2 教学中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增强社会竞争力。

计算机教学中这一点尤为突出。计算机教学尽管是相同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但其本身具有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显而易见的,同样的做法但得到的效果却因人而异,在教学中及时把学生的新思想、新思路进行鼓励表扬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3.3 教学中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推进教学的改革。

强调职业能力就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从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改变,使其符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与教学相结合。

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学思想,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教学的方向,我们要及时研究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来研究、探讨、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认真考虑学生的能力培养。

其次,根据教学思想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大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门课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这一门课教学的影响非其它课程可比,它所涉及的范围广,且有一定的深度,一部分内容又是学生感兴趣或爱好的。如果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教学有机地结合,将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己管理能力等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有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3.4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改变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认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培养的教育,即如何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门化人才的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以使大学生看到自己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加强,会增强自信心,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由此可以影响高职大学生对树立正确的职业、择业观,正确定位,根据社会及企业需求,可以更客观、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安排在校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增强学习效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

3.5 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来引导、推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门课的教学达到较高的层次。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来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参加计算机竞赛、参加计算机职业资格考试及其它类考试、讲座、参观等多种方式来影响、引导学生。

4 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4.1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门课的教学源于传统教学,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通常的教学实际并没有认真考虑职业能力如何有机地结合,而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4.2 学生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认识程度及关注度尚需加强。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很多学生都不懂得何谓“生涯规划”、“职业能力”,不知道自己想从事或能从事何职业、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素质。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将找到工作作为自己根本且唯一的目标,他们将职业能力的培养简单等同于“找工作”,对于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根本谈不上主动设计、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4.3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但至于学生的特长是否得到了发挥,是否从事专业相关性工作,在就业的岗位上是否有“发展力”,则无从知晓了,学生步入企业后往往有诸多的“不适应”。

5 关于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的建议和对策

5.1 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修订学期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对教学计划进行修改。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究,通过多年来对企业员工培训的经验,以及收集到的企业对计算机操作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编写教学内容,使教学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学生所学知识才能为企业所用。例如哪一部分内容可能与某一方面的能力培养有关,应如何结合。

5.2 根据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分类,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先讲授理论,再介绍相关操作的方式,应以案例教学为主,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制定不同要求,每次课有每次课的要求,基础好的与基础差的分开要求,使其能够完成,增强其信心;所选取案例必须有特点,与实际应用密切关联,并能充分体现计算机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可多介绍一些有趣的小型软件,一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时候,学生是因为感到有趣才会去认真研究,注意引导,就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只有这样,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才真正落实到实处。

5.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学水平。

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及日益变化,各种软件更新变化太快,教师也需要及时有效地学习,才能及时了解、掌握计算机的相关新技术、新发展方向。尽管当今计算机已细分成十五大类以上,教师无法一一学习及掌握,但可选择某一方面进行认真研究学习,也才可能去真正从职业能力方面掌握最新动态,把握发展方向,为提高教学水平做好准备。

5.4 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当然,如前所述,仅通过一门课的教学,要想提高其职业能力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如在今年学校组织的计算机竞赛中我们把题目定为要求“根据毕业时所具备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份个人求职简历”,这就是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主要就是要引导学生尽早认识并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类似的方式可以很多,如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请毕业生回校作报告、谈体会,使学生真正了解企业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相关要求,认识到计算机不只是游戏机,而是一个工具,是能对工作有极大帮助的、顺手的工具。

参考文献:

[1]《大学计算机基础》张洪民.云南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职业理想篇7

高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热门与紧俏到日前的招生与就业困难,其中的变化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作深刻的反思。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以一专多能的专业定位培养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导致计算机应用专业举步维艰。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中有近90%的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计算机行业,绝大多数毕业生走上社会后需通过其他的社会实践或学习才能获得工作。学校的生源质量及人数也都在下滑,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招生从早期的3个班直降到1个班。可见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形势将越来越严峻。

1 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困难的原因

1.1 社会发展的必然

计算机应用专业最初热门的主要原因是大家都认为计算机是门高科技的学科,对其崇拜,都去追宠,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升级更新,计算机已经不像早期那样神秘,现在的计算机就像电视一样走进了普通老百姓家,计算机的操作也十分简单,于是报考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便随之减少。

1.2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定位问题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他们制定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有扎实的计算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机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数据库等常用软件应用、网络基本应用等能力,毕业后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相关工作,其核心思想是一专多能。

这种专业定位在早期的确合理,同时高校用这样的专业定位为国家培养了很多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不过这种专业定位所带来的隐患在当时并没有显现出来。首先,上世纪90年代人学毕业生实现分配制,所以没有就业难的问题;其次,当时信息化水平不高,很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只用计算机进行打字、复印等比较简单的工作,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单位后,体现不出个人能力的好与坏,这种假象迷惑了很多人。

现在这种一专多能思想专业定位所存在的问题已显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为了多能,专业课程开设过多,但由于课时总量的限制,每门课程只能讲到一定的程度,并不能深入进去。

(2)学生掌握的知识多而肤浅,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3)专业课程理论过多、过旧,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平时实践类课时少且远离社会实际应用,学生所掌握的操作技能不能达到企业用工需求,最终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4)学校的学生成绩测定方式存在问题,现在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局限在一纸试卷上,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够。

上述问题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用工的条件越来越现实,他们需要上岗就能工作的员工,招聘会上的常见词“有工作经验”是最好的体现。这对于那些在学校里学了很多计算机专业知识但缺少职业性的动手能力的毕业生来说是不小的打击。

(2)计算机的工具特性使计算机在社会上的应用呈现多样化趋势,现在很多职业要求是既要懂计算机,还要懂其他相关知识。对于那些仅学习计算机应用但水平不高的毕业生来说,找份满意的工作相当困难。温州地区的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工作岗位,如平面设计师和网页设计师的职业,公司希望招聘美工好的员工,对于那些PS,CORELDRAW,网页三剑客等应用软件操作非常熟悉的毕业生来说,他们还要去学习美工方面的知识。

1.3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素质下降

随着高校的扩招,其生源素质也逐渐下降。学生的英语和数学知识掌握不够,学习计算机的深层知识困难较大,最终导致很多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感觉到自己处在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上,很难实现就业。浙江东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方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计算机应用专业2007级的3个班中,高考分数基本都在350分以下。还有部分学生是从职高通过学校的自主招生上来的,他们在职高基本没有学习英语和数学,升到高职院校学习,感觉知识跟不上,最后发展到学不下去,不想学的程度。

2 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之路

2.1 拆分细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针对目前的社会需求,应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拆分和细化,把早期的一专多能思想改变成一专一能的思想,可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拆分成一些生命力更强的专业。如企业办公自动化(MIS,信息管理方向)、企业Ⅵ设计(平面设计方向)、Internet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企业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WEB设计与开发(软件技术方向)、数据库应用开发(软件技术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印刷,模具设计,服装设计等方向)等。目前在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设置中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迈进,下面是对一些高职院校的纵向和横向分析: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9年计算机相关专业变化情况详见表1。从表中可清晰看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分离出计算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

浙江省其他主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分离情况详见表4,其中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分离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软件技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等新专业。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电子商务、通信网络与设备、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在新专业中,最明显的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细分出来专业就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该专业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网络工程方向应用。

从全国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情况详见表5,该表列举了我国几所非常著名的高职示范性院校,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分离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专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分离出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上分离出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信息管理、游戏软件、IBM软件测试、IT智能楼宇,值得一提的是 该校新专业中的游戏软件、IBM软件测试、IT智能楼宇专业都是面向某种具体应用的专业,这些专业具有很好的前景。

2.2 培养方式必须坚持以职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

计算机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的工具性决定了计算机必然成为其他职业的附属技能。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文化已经融入到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故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职业为导向进行教学。如企业办公自动化专业,除了要讲授OA的相关软件,还应该讲企业管理,企业的信息化,业务流程等专业知识。

走工学结合之路是大势所趋,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目的。该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以职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只能暂时解决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上的困难,因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可违背,计算机应用专业被拆分细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 结语

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计算机应用新的需求,计算机应用专业一专多能的专业定位已经失去了生命力,计算机应用专业必然会在未来的几年内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社会上需求广,生命力更强的从计算机应用专业中拆分和细化出来的更多新专业。我们在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的问题研究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招生计划及报到率没有详细数据对比分析。为了更好地研究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之路,今后的工作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研究。

参考文献:

[1]林来杰.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需求社会调查与培养模式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41-44.

[2]项霞.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J].太原科技,2009(1):49-51.

计算机职业理想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专业设置;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1009-3044(2016)31-0112-02

1引言

物联网是1999年提出的,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包含RFID射频技术、有线传感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数据交换与网络异构、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

在国外:美国提出“智慧地球”;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日本在2004年提出了U-Japan计划,2006年提出了I-Japan战略2015;韩国在2004年3月提出了U-Korea战略等。

在国内:2009年8月和12月,提出建立"感知中国"。2011年11月末国家又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及各地方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深入,“政策先行、技术主导、需求驱动”成为了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经从2009年的1700多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000多亿元,预计,2016年物联网规模将达到8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到2020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要比信息互联网大30倍,是典型的朝阳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有近40所知名院校获批开办物联网专业、2012年又有30多所院校获批开办物联网专业,2013年有些中职学校也开始开设物联网相关方向的专业,我校在《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厦府[2011]219号)文件精神下,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战略,根据我校办学及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下与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了物联网方向的5年制高职班)。

1在中职学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意义

中职学校当下的教育目标是将学生造就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使学生成为会学习,能工作且自立于社会的人;成为探求新知不断完善自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革的人。中职学生有了宽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础能力,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人身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广泛就业的适应能力,成为一专多能、一专多技的应用型人才。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普及,急需大量的相关研究人才,高等学校争相开设的物联网专业,培养的大都是这一类型的人才,主要为企业培养物联网技术系统设计,系统及设备的硬件设计制造及软件代码编写等方面的人才。同时,在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推广等,还需要大量中低端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这类工程技术类人才。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普及,在工程技术领域,还需要大量的一线技术人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物联网设备的规范和统一,为中职学生成为物联网工程技术一线技术人才创造了可能,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也成了当务之急的事。

学生在毕业后要能够依据行业及社会现实,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合判断,对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发展趋向有所预测。现在一生从事多种职业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就要求中职毕业生要想得到很好地发展,不仅要对本行业的前景有预测能力,还要对相关行业或可能从事的行业乃至社会的发展做出预测。进而能够根据行业及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调适自己,以适应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2用物联网思想向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渗透

2.1入学的专业介绍

现阶段的初中生在中考结束,报考中职学校时选择专业具有盲目性,对将要学习的专业认识严重不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本专业有着认识的误区,片面地认为学计算机网络就是“玩”电脑联网游戏。因此,中职学校在新生入学时,非常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内容和特点,同时也把物联网介绍给学生。从物联网的技术支持到物联网的现实应用,让学生真实地感知“物联网时代”就像“互联网时代”一样已经汹涌澎湃地向我们走来,并且我们所学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正是这浪潮的最前峰技术甚至是主力技术。这种学前的引导,对每位选择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都是一种激励。

2.2 学生的专业学习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上,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与物联网联系紧密以及相关联内容的是多方面的。在信息传输技术方面,关于信息的物理传输介质、组网技术、信息传输方式、路由协议和算法等知识内容都与网络技术相通;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关于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加密、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安全机制、海量数据处理等知识内容也是相类似的。对于文化基础不是很好的中职生来说是比较难于理解掌握的部分,也是需要我们计算机教师想方设法利用各教学方法手段来完成这个教学目标,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应用上,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普遍都会开设的图形图像设计、网页制作、动态网页制作、动画制作、视频剪辑等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物联网上应用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物联网的真正内涵是让人们去真正实现“物―物”相连,“物―人―信息―社会”相通,即是让人们能轻松去“感知”这个物的世界,因此,“交互性”是各种物联网应用的重要体现。据此,教师在教授像Photoshop、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调试等课程时,应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利用项目教学法、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微课教学、Mooc教学、混合式教学、顶岗实习等模式进行教学,这些对于物联网即将来临时代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他们职业生涯的珍贵的基石。

2.3 学生的就业指导

职业类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安装、调试、维护、生产、营销和推广等工作。物联网是一个智能的网络,它在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应用,涵盖了交通、建筑、家居、环境监测、农业、食品安全、健康医疗、军事车防、电网、物流等很多行业。纵观物联网的从业岗位,对于技术人员,尤其是建设调试、维修保养、技术服务、营销推广等工作,不需要非常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掌握相关的操作规范与标准,具备最基础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岗位必备的技能技巧即可以,正符合中职学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动手能力强、适合奔波式工作的职业特色,所以对于当前人才需求量大的物联网技术相关行业中必然会有相关岗位需要我们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去就职。

3用物联网思想向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调整

3.1 调整网络技术专业化方向

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主要有网络技术专业化方向、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化方向。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化为例,该专业化的学生学习以网络硬件操作为主线,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维护、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配置、中、小型网络建设、管理和安全维护的能力。能够从事网络结构化综合布线、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和调试、网络运行维护与安全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网络设备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但对物联网系统的概念、RFID、各种传感器、物联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不了解。需要适时调整专业化方向,在课程设置上融入物联网思想。为物联网产业时代的到来储备好人才。

3.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化课程设置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化课程。原来的网络技术专业基础课程由:网络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PS图形图像处理;专业核心课程有:Acess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Linux)、网页制作;专业化方向课程有: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动态网站开发,网络布线技术。以上专业课程均没有涉及物联网思想的内容,因此可以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途径,在专业化课程设置时融入物联网思想相关的课程,如:专业基础课程加入物联网技术导论,电工基础、C/C++程序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加入电路分析、传感器及WSN技术、RFID及二维码技术、SQL Server安装配置与管理;专业化方向课程加入.NET应用程序开发、智能家居综合实训、安卓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智慧生活综合实训、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智能追溯综合实训等课程,提升专业课程与物联网产业的吻合度。

将学生的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应贯穿始终。重视文化基础课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化方向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企业意识、岗位意识、工程意识和规范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为物联网产业服务的能力。

3.3 教师更新物联网新思想,更新教学内容

当前,物联网技术正在蓬勃发展,而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跟不上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更落后于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与生产、生活实际脱节。所以,学校应安排一线教师到物联网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学习物联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等新知识;一线教师应把学到的新知识带回学校并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跟上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步伐,为学生今后能够顺利地在物联网相关行业、产业找到合适的岗位,并为学生晋升高一级学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总之,物联网时代已到来了,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中低端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摇篮,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用物联网思想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渗透,调整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业课程。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占领人才培养的制高点,紧跟时代步伐,为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从而使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能顺利踏入社会,找到理想的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进行就业。

参考文献:

[1] 刘鑫国.浅析物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J].福建电脑,2013(4).

[2] 舒松,喻会. 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

[3] 邓兆红,桑庆兵.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48- 51.

[4] 顾卫杰,王云良.对不同层次教育的物联网专业定位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182-183.

[5] 柴方艳.邵丹,李祥杰.物联网应用技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11(5).

计算机职业理想篇9

关键词: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现状 解决方法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对计算机的应用几乎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的素质情况。

首先分析一下当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对象的现状:

受大学、高职、高中扩招的影响,职业学校生源较差,总体水平偏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习兴趣低是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一大问题,“没意思”、“没劲”、“无聊”……成了某些学生的口头禅。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来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开始阶段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浓厚兴趣。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很难想象对计算机没有一点兴趣的人能学好计算机。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乏味的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一下子就难倒了一大片学生,让学生心生畏惧。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简单易学的东西入手,如教学生做精美的卡片、带学生上网冲浪、玩玩打字游戏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计算机的构造、信息的存贮及表示等,但期间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有些东西要求学生掌握,但有些东西只要求学生了解。激起学生对电脑的浓厚兴趣,这才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进行分层次教学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还需要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要大胆对课堂进行改革。课堂分为基础篇及提高篇,每节课的基础篇讲解占课堂的百分之七十, 提高篇讲解占百分之三十。基础篇是针对底子比较差的学生,讲一些简单的操作,确保他们能听懂、会操作;提高篇针对计算机能力稍强的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给他们灌输一些操作技巧,讲解一些计算机日常处理常识。

作业根据讲课内容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上机操作时,由底子好的学生辅导底子差的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 多加鼓励,个别指导,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指导他们把题目做完。

三、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师生双方面的配合。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领导和指导作用,调动和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要在教师的启发下,主动地进行学习,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协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内容和工具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比较,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设想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最终得出最优化的结论,选择最合适的内容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同时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升华,两者密不可分。有的学生讲起计算机口若悬河,操作起来却是笨手笨脚;有的学生操作如行云流水,可问及基础知识,却是目瞪口呆。作为职业学校教师,理论和实践应一起抓,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就应当让他去实践,检验自己的能力。

五、制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职业学校学生因为相当一部分都是中学学习成绩不理想者,很少能受到老师的赞扬(甚至于对所有老师缺乏基本的好感),看似满不在乎,实际上自尊心极强,非常“好面子”。很难想象,对一个不喜欢的老师所讲的知识学生能接收多少。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关心、爱护、理解每位学生,师生之间通过坦诚的对话与感情交流,建立起信任关系。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心情愉快、有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会回答时,教师要给予启发、引导,不能训斥、讽刺、挖苦学生,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把教师当作伙伴、知心朋友,才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因材施教,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机遇。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软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差异,计算机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计算机职业理想篇10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课堂效率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训课堂教学环境

中职学校开展计算机专业,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就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来看,计算机实训教学环境不够良好,未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此,想要在根本上提升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堂教学有效率,通过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对实训内容展开全面的分析,并加以合理的部署。提升计算机硬件基础设施,确保计算机的先进性,使其具有较大的内存空间以及提升显卡效果,将学生学习中需要用到的相关软件使其能够承载出来,确保计算机硬件设施能够满足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1]。此外,对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的影响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由于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较快,为确保学生实训相关操作得以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对计算机系统及时加以更新,使其能够安装最新版本,再结合学生实训课教学内容展开的基础之上,降低计算机软件对学生实训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率。

二、将计算机理论学习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

在长期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当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为深远,使得教师在教学期间往往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强调学生对于书本内容的消化和吸收。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在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学习中往往纸上谈兵,对计算机理论学习知识掌握的极其熟练,实际操作水平却相对较低,这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新时期想要在根本上提升计算机专业实训课堂教学有效率,需要教师能够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基于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学校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参观,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整个运行模式,加深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认知[2]。使学生在全面掌握计算机理论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操作当中,使理论学习与实际实训实践操作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从而实现计算机专业相关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以及充分理解,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知识内容的转化应用。

三、提升实训项目设计的合理性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结合中职学生成长阶段的实际情况,适应中职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之上,进行实践操作,并能够提升实践操作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突出实训课程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3]。借助合理的实训项目,为学生进行实训内容的开展,以此在根本上提升实训效果,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想要提升学生对于硬件的熟知程度,并对硬件每一部分的功能加以全面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使其能够主动进行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的安装,在完成计算机整体的安装之后,学生会从心理层面得到满足,从而实现课时训课堂教学有效率的提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