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十篇

时间:2023-12-21 17:3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

浅谈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篇1

一、企业职业病现状分析

1.我国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数以亿计,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三十多个行业,法定职业病名单达115种。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及新发病人数量,都居世界首位。

2.我国企业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其中主要是尘肺病检出率显著回升。

3.我国企业的职业危害主要以粉尘为主,职业病人以尘肺病为主,占全部职业病的71%,中毒占20%,两者占全部职业病的90%。尘肺病又以煤工尘肺、矽肺最为严重,尘肺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

4.职业病给企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

二、企业职业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防治检测不到位。近十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每年保持在七十万个点次,但检测企业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下降了近40%,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率则增加到75%。检测企业数的减少和达标率的升高这一相互背离的结果,反映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检测的数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的实际情况。疾病信息监测系统不健全。

2.企业不重视。一些企业,生产力低下,设备简陋,无任何防护设施;管理混乱,制度不全;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漠和愚昧无知等;个别企业无视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护。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多为职业危害严重的职业,其社会保障、职业防护等都难以得到保障,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3.企业对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将主要精力和任务放在经济效益上而极少对职业病的防治投入经费,导致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4.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仍存在盲区,企业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配套能力不能满足执法的要求,地方和企业的经济保护等导致职业卫生执法力度不够强。另外,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一个部门内部,也往往有职能交叉,职业卫生决策、协调、指挥不够充分,部门之间缺乏协同机制,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为企业防治职业病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此,谈谈企业应该如何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

三、企业在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上的具体做法

1.认识上要重视

职业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劳资关系的和谐;《职业病防治法》是维权最彻底、责任追究最严厉的法律之一,违法的代价非常大。职业病造成的后果很严重,如: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各种各样的损害,对患者及其家庭都是个悲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破产;可演变成社会问题甚至造成国际影响。

2. 了解和建立相关的制度,做好前期预防

企业负责人一定要知法、守法。要依法办厂,依法经营管理。办厂之前必须了解的基本内容:其一、工作场所的基本要求。要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企业使用有毒化学品,或存在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企业责任人要了解和建立职业病相关的制度:比如建立预评价与审查制度;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制度;明确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要求,知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3.将责任落实到人,抓好关键环节

职业病防治工作重在管理,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并抓好关键环节。

其一,人事部门:把好人事管理关。

在招工时要做到上岗前体检:防止把职业病人招进厂;把好职业禁忌关。上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合同告知:在合同中写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购买工伤保险,以防万一。

比如广东省公明街道某铸造厂1名工人从事粉尘作业,2004年6月1日被确诊为Ⅰ期尘肺,厂方赔付了9万多元。该厂吸取教训,入厂体检先拍胸片确认没问题再进厂上岗作业,2006年在招工体检的20人中就发现了4例尘肺病人,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在企业职工上岗后要做到:做好在岗期间体检和离岗时体检。体检工作应和体检项目应有针对性,即应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检查项目进行。要建立好工人健康档案。

4.企业采购部门把好物料采购关

企业的采购部门在采购原料时一定把好关。比如,采购化学品时应向供销商索取详尽的中文说明书,或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采购的材料应有合格的包装标识。应尽量选用无毒或低代替有毒、高。

5.企业生产部门把好日常管理关

一要落实防护措施。在使用原材料或化学品之前,先查看中文说明书,弄清其成份和毒性、中毒表现和防护。如果成份不明,可送样到技术服务部门进行成分分析。

二要了解所使用的原材料或化学品有无发生过中毒的案例,以吸取经验教训。

三要确保防护设施正常使用,督促员工使用防护用品等。

四要张贴警示标志,要按规定张贴相应的警示标志。

五要搞好监测评价。作业场所按规定监测评价,发现超标或一些特殊的成分及时整改。

综上,希望本文的浅显认识能对企业如何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潘立群.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思考[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年05期.

[2]陈玮.上海职业卫生立法与管理[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年05期.

浅谈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篇2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0.前言

我国是一个森林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全国森林病虫害种类共有8000多种,经常造成危害的有200多种,其中目前危害较严重的"十大"病虫害有:松毛虫、美国白蛾、杨树蛀干害虫、松材线虫、日本松干蚧、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大袋蛾、松叶蜂、森林害鼠。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它不仅影响树木的生长,而且还破坏生态环境。本文就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谈几点粗浅意见。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1树干涂白法

杨柳树栽完后马上涂白,可防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在树干上产卵。可预防腐烂病和溃疡病,延迟芽的萌动期。避免枝芽受冻害,还可预防日灼。树干涂白剂常用的配方是:水10份,生石灰3份,石硫合剂原液0.5份,食盐0.5份,油脂(动植物油均可)少许配制而成。涂白高度自地径以上1米―1.5米处为宜。

1.2农药埋施法

在树木根部土层挖坑、打孔,施入内吸性较强颗粒剂(氧化乐果、呋喃丹颗粒等),根部吸收后输送到地上部分的干、枝、叶中,害虫取食后中毒死亡。此法可防治介壳虫、蚜虫、蛀干害虫等。这种方法不受温度、降水、树高等因素的影响。且药效持久。如呋喃丹,药效可达3个月,1年只需埋施2次药剂即可。方法是:在距树干60厘米以外的根系密集区,围树挖3―4个半米深的坑(或孔)。每坑内放50克―80克呋喃丹后。将坑(孔)填平灌水,药水溶后加速根系的吸收。春夏两次施药可结合施肥同时进行。如与复合肥或尿素一起使用,可使得呋喃丹的药效更高、更快,治虫补肥一举两得。

1.3树干注药法

注药法是在干周围钻孔注药,使全树体都具有农药的有效成分,不论害虫在什么部位取进食,都会中毒死亡。此法操作简便,省工、省药、不污染空气,不伤害天敌,防治效果好。可防治难以除治的天牛、木蠹蛾、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和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各种食叶害虫及树毛毡病、煤污病等病害。注药的时期在树木萌芽至落叶前的生长期内都可以进行,但以4月至8月份施药的效果最好。树木落叶至萌动前的休眠期不能用药。农药应选用内吸性较强且对树木生长无影响的药剂。如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75%可湿性呋喃丹粉剂、50%久效磷乳油等。具体选择适宜的农药因不同害虫、树种而异。 注药方法:采取先钻孑L后注药的方式,用直径0.8厘米―1厘米木工钻或充电电钻,在距地面15厘米―50厘米的树干上,呈45度角向下斜钻8厘米―10厘米深的注药孔,深度以达髓心为度。在树干四周呈螺旋上升钻孔,大树可钻3―5个孔,中树可钻2―3个孔,小树可钻1个孔,将孔中的锯末掏净注入药液。注药完毕后,孔口要用蜡、泥巴或胶布封闭,注药孔两个月左右即可愈合。注药量:应根据树木大小确定。按原液计算,一般胸径在15厘米以上的大树。每株注药6毫升―10毫升:胸径在10厘米―14厘米的中等树,每株注药4毫升―6毫升: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小树,每株注药2毫升―4毫升。根据气温的变化确定注药的稀释浓度。气温不高时,可注射稀释1倍―2倍的药液,高温时要将原药液稀释3倍―6倍后注入,以免在高温下药液浓度过高而产生药害。

1.4树干涂胶法

对于一些具有上、下树迁移习性的害虫,如为害杨、柳、榆、槐、桦、槭等树木的春尺蠖、杨毒蛾,为害松树的松毛虫,为害槐树、构树、枣树等树的朱砂叶螨等害虫。使用粘虫胶将其粘住致死。该产品粘着力强、药效长、无毒、无污染、成本低。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使用方法:一是可直接将粘虫胶涂在树干上:二是先用1.5厘米―2厘米宽的胶带在主干光滑的部位缠绕一圈。然后将粘虫胶均匀的涂在上面。涂抹时不要粘着杂草,以防杂草搭桥,产生离体,使害虫摆脱粘胶逃离。

1.5树干疗伤法

因树木病、虫、冻、日灼、修剪、风雹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园林树木干枝及苗木伤口,往往是病虫的侵入口。对伤口及时治疗,促进伤口愈合,尽快地恢复树势,是防止病虫侵入的有效方法。去除枯死干枝。对已经枯死的苗干及树枝。要从伤折处附近锯平或剪除。对于轻伤枝、发生抽条的枝干,在死活界限分明处切除,切口要光滑并涂保护剂或涂蜡,以利伤口愈合。刮除腐烂树皮。用快刀及时刮净病部树皮,涂刷75%的酒精或1%一3%的高锰酸钾液消毒,然后涂蜡或保护剂,促进伤口愈合。对于被大风吹裂或折伤的枝干,可把裂伤较轻的半劈裂枝干伤口消毒处理后吊起或支起。用绳或铁丝捆紧,使伤口密合无缝,半年愈合复原后便可解绑。

2.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途径

2.1推广应用先进防治技术

林业主管部门对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要加强科学管理,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检疫技术,营造有利于林木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森林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对已发生病虫害的森林要从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入手,协调运用生物农药、仿生农药、营林措施和局部使用化学农药等各种先进的防治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控制病虫害大面积发生。要积极推进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加强森林病虫害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工作,提高测报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防治森林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

2.2依法防治森林病虫害

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森林病虫害限期除治制度,对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成灾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责令其限期除治。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要严格履行检疫执法职能,搞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要定期开展检疫对象普查,及时检疫对象名单,划定疫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3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资金投入

政府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建设,对长期没有经济收入的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特种用途林等公益林,以及发生大面积爆发性或危险性病虫害的森林,所需防治病虫害资金政府要予以适当扶持。政府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等财政专项投入,应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林业主管部门应将育林基金按不低于当年实际支出3%的比例,安排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事业。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不懈地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林业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森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浅谈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篇3

[关键词]职业卫生;存在问题;措施方案

引言

我国最早提出职业卫生这一概念是在建国以后,经过几十年来发展,职业卫生问题也逐渐成为影响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职业病的隐秘性、迟发性等特点,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一旦职业病发病,通常患者往往难以痊愈,更有甚者会因此死亡。职业病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职业卫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而其发展困境与引发的问题亟需我们解决。

一、职业卫生概述

用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定义来解读职业卫生一词,其指的是:促进和维持劳动者的身体、精神和社会福利于最佳状态,预防工作条件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有害因素危害身体健康,使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学特征适应于职业环境。通俗地来讲,职业卫生就是为了使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不受到外在有害因素影响,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作为劳动者的雇佣者,企业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外在和身心),防治劳动者因为自身职业特性而患职业病。总而言之,职业卫生是针对劳动者实施的劳动保护措施。

二、当前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1、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个问题的发生往往是人们意识与认识没有到位,国内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片面地将自身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不会重视职业病的危害。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通常会相应地降低“门槛”,对职业卫生审查不严格,致使一些没有经过职业病评价的项目开工生产。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明明知道该项目有一定的职业危险,且该地区目前还不具备消除危害的措施,但是还是义无反顾地引进,这种状况使得一些地区出现很多没有经过职业病危害控制的项目投入生产,从而导致职业病危害进一步地扩大。

2、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由于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在国内没有大范围普及,因此地区职业卫生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还不够,职业卫生部门要想展开工作,就离不开其它政府部门的配合。但是实际上,因为政府部门之间的管理职责的不清晰,造成很多部门在展开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部门的利害关系。而这样也容易使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使卫生部门在实施监督时缺乏有力地支持,从而影响职业病的防治措施无法有效地落实。

3、职业卫生工作监管不到位

就像前文所说,部分地区政府部门对于职业卫生的重视程度不足,相比于学生卫生、食品卫生来说,职业卫生的监督力度显得微乎其微。官方数据表明:我国职业病危害检测覆盖率仅为11%。此外,在监督企业职业卫生工作时,由于卫生部门自身权力的限制,往往会造成对违反规定的企业惩罚力度不足,没有起到警示作用等问题,从而致使职业卫生部门在执法时无法做到“有法必依”,严重地削弱了职业卫生部门的公信力。

4、企业难以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

虽然,我国早已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也强调了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义务。但是实际上,许多的企业都没有履行该项义务。以2014年湖南省职业卫生部门对该省15000家公司的抽样调查为例:从样本调查中可知,该省90%的公司没有职业病防治法定代表人;91%的公司没有设置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大部分企业没有相应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预案。这从侧面反映出很多企业甚至都没有成立职业病防治部门,更不用说有一套完善的企业职业病防治规范制度。作为职业防治的主体,企业应充分地认识到自身要承担的责任,积极地开展职业卫生工作。

5、地区政府投入力度不足

由于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对于职业卫生工作的不重视,因此缺乏对职业卫生的有力资金投入,从而造成了该地区的职业卫生工作难以开展,也使得地区职业卫生部门无法引进更先进的职业病防治设备。另外,投资力度的不足也影响了职业病防治人才的引进。由于设备与人才的缺乏,则导致了职业卫生部门对一些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难以为继,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

三、新时期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管理工作发展路径与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政府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领导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制定一套完善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并将其纳入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另外,各级政府部门要对职业卫生工作加强领导,形成统一的领导部署,减少因为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影响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要将职业卫生工作尽早提上工作日程,增加政府对职业卫生的重视程度,以此来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各级政府部门建立相对应的管理目标,并实行奖惩制度,以此来建立部门责任制。

2、强化企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意识

企业要加强职业病防护意识,根据国家公布的规范标准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针对员工的自身特点采取一定的劳动保障措施,使员工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另外,企业也应有一套职业病防治体系,要确保相关的制度规范能够有效地实施;其次,定期对员工工作环境进行检测,及时排除危险因素;建立相应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制、危险源告知制度、职业病医疗制度。从责任主体方面防治职业病的发生。

3、坚持科学发展、合理建言建策、加大地区政府投入力度

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是开展职业卫生工作的有力保障,要想保证职业卫生工作的科学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那么职业卫生工作就必须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在国家实施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各部门关于职业卫生制度规范、划定责任人,从领导层面上提高职业卫生工作的影响力,从而带动资金投入量,以此来实现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4、促进职业卫生服务的社会化发展

我国目前的职业卫生防治体制造成了我国职业卫生服务的单一化现状,也使得职业卫生防治发展较为缓慢,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地区政府可以通过将职业卫生的审批、监督、检查引入社会层面,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来促进职业卫生的发展,从而提高社会职业卫生的服务水平。

5、进一步健全职业病诊断报告制度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健全职业病诊断报告制度,定期地对职业病诊断队伍进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技能。同时,要整合政府资源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探索职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鉴定模式,明确鉴定程序,提高鉴定效率。从制度上做到有序分工、明确责任人,以此来保障患职业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结语

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满足了员工的利益需求,而且还有助于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的提升,减小因职业病引发的问题。然而,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劳动者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而使职业卫生这项工作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作用。

浅谈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篇4

感染科是医院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一方面,感染科收治了大部分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易传播疾病,治疗难度大;另一方,护理人员经常需要对病患进行注射、穿刺、插管、采血等操作,时常暴露在传染源中,不仅威胁到护理人员身体,也给护理人员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采取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感染科护林人员职业伤害,对感染科护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1.危险构成

1.1 外在危险因素

病患传染危害。感染科收治的病患具有传染性,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感染,如经血液传播的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病原体,可由刺伤传播和感染护理人员;另外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空洞型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等病原体,可由病患的唾液传染给护理人员;其他的如霍乱、戊肝等由肠道传播,狂犬病和破伤风可由接触性传播。这些情况让护理人员被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

药械药剂伤害。感染科日常工作中,锐器割伤和输液针头刺伤在医院比较常见,但对于感染科护理人员来说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这些已经被污染的锐器很容易让乙肝、丙肝等这些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传染给护理人员;另外,感染科日常消毒过程中用到的甲醛、酒精、过氧乙酸等,会使护理人员发生皮肤红肿、疼痛等反应;含氯制剂可刺激人的呼吸道、眼睛,由可能引起哮喘、皮炎等反应,对护理人员神经系统和消化道有一定的不良的影响。

其他危害。感染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还会受到辐射危害、粉尘伤害等。辐射伤害中紫外线可伤害皮肤和眼睛,甚至引起皮肤炎和角膜炎;经常放疗病患的护理人员,稍有不慎轻则白细胞下降,免疫降低,重则分泌紊乱和造血功能损害。

1.2 内在危险因素

心理压力。感染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一般处于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结构,工作环境压抑,经常面临职业性危害,亲人和患者的误解,致使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明显大于其他科室。在感染性疾病高发季节或突发中东呼吸综合征、非典型肺炎等特殊传染病时,护理人员在繁重的工作之外,还需要接受相关知识培训,以应对相应的传染性疾病,又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护患纠纷。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在临床实践中推广c应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护理人员不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服务于病人,尤其在沟通方面缺乏技巧,主动性差,遇到工作繁忙时限于时间和精力,与病人交流沟通少之又少,不能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造成病人及家属不理解或误解,使自己处于被动中。

2.防护措施

2.1 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技术操作程序,规范使用隔离防护用品,如一次性手套、隔离服等;护理人员对病患抽血化验或者接触到病患污染物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有条件的话可以戴护目镜和防渗性口罩;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认真落实预防接种工作,如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等。

2.2 提升自身防护意识。护理人员被传染性疾病感染,除了一些客观因素造成外,自身防护意识不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真实案例讲解,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参加职业性损伤等相关业务学习,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提升自身防护意识的重要性。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的提升需要长时间的养成,不可一蹴而就,尤其是刚参加工作护理人员更需要从一开始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

2.3 加强药械药剂管理。感染科日常使用的消毒剂一般具有高刺激性、易挥发性等特点,护理人员在使用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流程。护理人员在使用消毒剂过程中要做好防护,若不慎溅入眼睛里,应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做进一步处理。医院要建立完备的药剂使用制度,为护理人员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药械的使用过程中要避免注射器针头、玻璃碎片刺伤,规范操作流程,并加强业务安全培训。

3.讨论

综上所述,由于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并存,需要多种措施多管齐下,才能保护好护理人员的安全。通过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提升自身防护意识、加强药械药剂管理来把职业危害降低到最低水平;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提升生活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唯有如此,才能减少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伤害,确保职业安全,并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凌峰 浅谈感染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及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

浅谈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篇5

论文关键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自2002年5月1日《职业病防治法》及部分配套法规颁布以来,职业病防治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职业卫生工作的内容,同时也对职业卫生工作的方法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进行源头控制的最佳途径,在职业病防治管理中占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我国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各地开展情况不平衡,目前职业病危害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阐述并探索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与评价工作中,如何完全准确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正确选用评价方法、客观科学的作出评价结论,其目的在于为建设单位做好职业病一级预防,为新的评价技术规范修订提供实践依据,并促进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质量。



1 认真熟悉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职业病危害评价主要依据我国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进行的。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有的预评价报告缺少有关的行业法规、规章和标准,以致对某些内容没有评价到位;有的引用过期或已经作废和与职业卫生法规不一致的法规标准、行业内的法规标准等[2]。



由于国家的法规标准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修订,建议评价人员需要认真学习职业病危害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全面了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正确理解法规标准,切忌将原则性的法规、标准直接引用作为建议;对于不同建设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都有差别,不能遗漏,做到引用信息的完整准确;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对技术标准、规范进行及时更新,对于那些在评价中涉及不到的标准及法规,则不需再报告中,避免冗长。因此,只有认真贯彻执行相关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才能使我们的评价工作符合客观、公正、科学、真实的原则。



2 评价范围要全面



按规定对于新建工程评价范围就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设计资料中被列出的工程组成部分,但是,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改建、扩建项目,建设单位原有的辅助设施、原有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往往会被忽略。因此,只对设计资料中列出的工程组成部分作为评价范围,显然是不完整的[5]。对于技改、扩建和技术引进项目往往会涉及到部分旧设备的利用问题,在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对建设项目有关的的旧设备利用内容的评价易被评价人员忽视,甚至缺少改扩建项目和旧设备之间相互影响的评价内容,把改扩建项目按照独立存在的新建项目进行评价,使评价结论不完整[3]。



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要按照《评价规范》和《技术导则》规定的范围进行全面调查。在全面调查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将建设项目的辅助设施、旧设备的利用问题纳入评价范围作评价[4]。



3 选择恰当的类比方法



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运用自身开展评价的资料累积和尽可能调查收集类比对象的相关资料、以及对多个类比对象的调查结果加以综合进行类比的办法,进行全面或者局部的比较评价。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找不到各方面均相似的类比企业,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建设项目中不断被采用,很多建设项目在国内很难找到与之相同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符合类比原则的企业作为类比,不仅要比较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职业病发病情况,还要比较选址、总平面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布置、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5],类推拟评价的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程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后果和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对于类比企业的选择要注重可比性,当确实找不到可比性较好的企业时,我们需要根据建设项目的各工序分别寻找类比企业,逐一进行类比,或者可以多选几个尽可能相似的企业,通过认真比较其间的差异,以确定评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人员应尽可能深入类比企业进行卫生学调查,了解职业卫生和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状况、存在问题、可取的经验与做法。注意比较生产规模、工艺、设备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劳动者操作方式、接触时间等的异同。对于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收集以前运行期间的危害监测、评价资料。



4 全面地进行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准确地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目前我国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中的评价人员多是以预防医学专业为主,缺乏工程卫生知识,对职业病危害评价内容中的工程项目没有进行分析,只是把设计书的工艺流程说明、工艺流程图、设备详细列表的电子版本原样照搬[2];对职业病危害评价内容中的工程分析包括技术路线、简要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及其自动化密闭程度、原辅材料、中间品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要求、各项防护设施、辅助卫生用室等工程卫生学方面多数情况下只是确认有或无,基本没有按有关设计卫生标准详细进行工程技术分析,对工程卫生学评价方面只做表面文章,形成走过场,严重影响评价的质量。



建议对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数据要求准确无误。重点是要识别到底有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于哪些部位,尤其是急性职业中毒好发部位,还有哪些部位职业病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没有到位;并且提出存在的问题,思考可能的建议方案。



5 合理地判定职业病危害程度



2006卫生部以第49号部长令的形式颁布了新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该令规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危害轻微、职业病危害一般和职业病危害严重三类。但是如何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类,只是做了定性的规定而无量化标准;同时也没有确定危害程度等级的定量分级法。由于目前所用的粉尘和毒物卫生标准,即粉尘和毒物职业接触限值和过去的分级标准已不能再用,而目前又无新的分级标准,所以无法对粉尘和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定量的分级和评价[3]。建议新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为基础加以完善后作为职业病危害程度判定的依据,是职业病危害程度的判定更为合理、更接近实际[6]。



6 准确地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辨识应重点分析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岗位或工种、接触人数或接触机会多、危险性大、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的岗位。识别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深入全面,否则,往往防护措施不到位,预评价结论也会出现偏差。将一些危害性不大的岗位忽略或简单分析即可。除要准确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外,还要准确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的评价报告对健康影响分析完全照抄书本,与所评价项目中的接触机会和作用方式所导致的健康损伤问题有较大差异,缺少针对性[5]。



认真、细致地研究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对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部位、种类、存在的形式以及生产过程的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拟采取的防护与应急救援措施[7],甚至废弃物以及生产设备等的名称、用量等都应充分了解,针对可能造成的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一个不能漏下,一一提出。



7 制定全面、科学、客观的预评价结论



由于缺乏定性的依据或规范,建设项目存在属于《高毒物品目录》中所列物质,即使极其微量也被确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有的建设项目的化学物质的用量和消耗量了解不够,对建设项目作业人员接触机会、作用时间、作业方式、投料方式等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实际操作中劳动者不可能接触到或造成危害的概率很小,被列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类[8];有的项目化学物质毒性不高,但用量大,接触机会多,极易造成职业伤害事故的却被列为一般项目,这样就极易干扰了预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预评价结论应简明扼要,包括定性(是否使用高毒物品的建设项目,是否可产生急性中毒事故建设项目等)和定量(危害程度第几级,综合指数,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率、符合率,检查表得分等)结论。最后,指出该建设项目是否可行,是否可提交卫生行政部门[9]。为避免预评价结论的扩大化,建议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论进行区域划分,实行区域管理[10]。卫生部门需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管理办法》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性质,分清一般职业危害与严重职业危害。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在对建设项目下结论时,常采用评价组和专家组会议的方式,结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评价结论更加准确。



8 综合建议



进一步修订完善国家有关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研究、制定更多的量化评价指标,同时不断公布有关标准修订的信息,使评价工作更趋科学。评价人员应掌握职业卫生、卫生工程、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支持,加强与相关专业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建立评价类比资料库[5]以及将各行业典型工种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整理,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数据库,评价机构之间实现资源共享。随着职业卫生标准的不断完善,这项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2007.10.27.

[2] 邹立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与评价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7,34(4):314-315.

[3] 李奎荣,余善法.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2007,34(3):225-226.

[4] 徐翔.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若干问题[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1):1758-1759.

[5] 沈月华,杜洪凤,徐涛,杜秋霞.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8,23(3):161-163.

[6] 林嗣豪,王治明,唐文娟等.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方法的初步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12):769-771.

[7] 王志勇,王心韬,罗颖,魏木水,吴安生,林文敏.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实践与认识[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5,11(6):64-66.

[8] 沈革,孙德臣.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3):208-209.

[9] 毛国传,冷朋波,陆蓓蓓.浅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与评价程序[J].职业与健康,2005,21(5):741-742.

[10] 张传会,徐秦儿,张鹏.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实践和探讨[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6,24(4):193-194.

[11] 武文方,刘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2006,33(6):489-490.

浅谈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篇6

[关键词] 乡村网络; 慢病; 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94-0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特别是城市化及工业化的推进,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而且高血压、肿瘤、糖尿病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如不加强防治,最终会严重危害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乡村卫生防治网络处于防治第一线,承担大量具体工作,其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防治成果的好坏,故加强乡村公共卫生防治网络建设尤为重要。现结合我镇近三年来慢病防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 组织和机构建设情况来源于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2010年的机构规划报表。慢病中的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管理情况,来源于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8-2010年慢病防治管理报表。

2 结果

2.1 施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人员组成情况 见表1。

表1阜宁县施庄卫生服务中心在职职工人数及组成情况

2.2 施庄村级卫生机构及人员组成情况 见表2。

表2阜宁县施庄卫生服务中心所辖村卫生服务站情况

2.3 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8-2010年慢病管理例数,居民健康档案份数及辖区人口数情况 见表3。

表3阜宁县施庄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情况

3 讨论 乡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位于基层第一线,承担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慢病的发现、转诊、督导管理、网络追踪、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任务,但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群众健康知晓率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足,专业防治人员素质量参差不齐,加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都给慢病防治工作带来了难度。所以,加强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做好乡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3.1 强化组织领导,提高工作效率 要强化服务中心对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人员的组织领导,把各项公共卫生任务细化分解到人,年初有目标、月月有考核、季度有评估、年终有奖惩。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人员,要造派业务精,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担任,不得随意调换岗位,服务中心对村级服务站人员要进行统一管理,每个行政村设一个服务站,根据服务人口,每个站设3-5名乡村医生,其中要有―名女乡村医生,每月实行一次慢病管理集中例会,检查布置交流慢病管理工作情况。

3.2 加大经费投入,稳定慢病管理队伍 对在公共卫生一线工作的人员,特别是慢病管理人员,必需保证办公经费,增加必要的办公设施,加大奖金及绩效工资系数,来提高慢病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村级服务机构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考核发放也应及时到位,这样才能极大的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3.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利用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学术交流,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开展慢病管理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此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机构人员的慢病管理水平。

3.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慢病知识的知晓率 要把慢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作为全民健康工程的一项实事纳入当地规划,采用电视、广播、网络、标语、宣传栏、宣传单、科普讲座等手段大力宣传,向群众宣传慢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促进健康的行为方式,减少慢病的发生,并加强慢病的发现,及时登记管理,通过有效的干预,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危害。

3.5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发现、登记、管理病人 积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传输技术,建立和不断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完善慢病统计报表、监测、进度及评价系统,及时掌握慢病病情动态,不断完善防治措施,加强病人网络追踪,归口管理。

3.6 加强县乡村三级网络交流与合作 乡村网络应加强与县级专业慢病防治机构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反馈慢病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人员组成及思想状况,工作进度及管理完成情况,借鉴和推广国际、国内先进的慢病管理科学技术和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全社会共同参与,切实、有效遏制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慢病的产生、发展与危害。

参考文献

浅谈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篇7

关键词: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检验科属于医院比较重要的科室,主要工作在于负责患者或动物实验标本检测,从而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1]。该科室人员应经常接触化学性、物理性及生物性等危害物质,从而极易受到职业危害影响,若不加强防护,可能引发相关职业疾病,影响检验科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需加强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中心检验科成立已久,近5年(2010年~2015年)该科室人员未发生巨大变动,虽然期间有一些实习人员,但并未影响整体结构。共计人员9名,男性6名、女性3名;年龄25~54岁,均值(32.1±2.4)岁;专科4名、专科以上5名;工龄5~26年,均值(12.3±2.4)年。

1.2方法 对我中心检验科人员近五年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本中心自制问卷对存在的或潜存的职业危害进行调查,并进行分类与记录,进而制定合理的措施防范。

2 结果

检验科人员主要的职业危害有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化学试剂危害、紫外线危害、放射性元素危害、医学微生物危害等。其中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中已确定的血液传播疾病高达20余种,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化学试剂危害则包括酸碱气体(硝酸、盐酸、二氧化硫等)、有毒化学物质(苯类、甲醛、氰化钾、氰化氢等)、化学消毒剂(高浓度84消毒液、戊二醛、二甲苯等)。

3 讨论

检验科属于临床诊断比较关键的科室,承担着各类标本分析处理的重任,自从"非典"出现后,检验科人员职业暴露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卫生部等管理机构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越来越重视检验科人员职业防护。为了降低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我中心针对近几年检验科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检验科人员主要的职业危害有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化学试剂危害、紫外线危害、放射性元素危害、医学微生物危害等[2]。笔者参阅文献及结合自身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的防护。

3.1不断学习防护知识,强化自身防护意识 检验科人员应对自身职业存在的或潜存的危害有清醒的认知,尽量自觉规避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平时检验工作中应重视自我防护,时刻保持清醒的防范意识。此外,医院定期开展检验科人员职业防护培训,实施员工检查制度,不定期检查防护是否到位,积极防患于未然。

3.2 重视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细节 ①检验科人员必须重视洗手与手消毒,及时洗手可有效隔绝病毒感染,要求工作前后均要严格按照洗手规定、步骤进行,切勿因戴了橡胶手套而忽视洗手;②不断改进操作步骤与更新操作仪器,比如采集血样时以往以注射器为主,目前逐渐以采血针头代替,并配制锐器盒,采集完毕后将针头及时放入盒内,减少刺伤[3];③集中处理接触标本的针头与仪器,并集中销毁针头,切勿再次使用已用过的针头,减少交叉感染;④工作人员应及时处理皮肤损伤,若发生皮肤损伤后应正确处理,先让脏血流出,然后采取肥皂水反复冲洗,并消毒伤口后注射相应疫苗;⑤检验科人员应定期对自身身体彻底检查,看有无相关病症发生,加强预防,若有相关病症要及时就诊。

3.3加强各类职业危害防护 根据本次研究中各类职业危害,应重视防护处理,具体有:①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防护:无论患者是否被诊断已患传染病,都应视为传染者进行预防控制,要求医院将所有患者的体液与血液都视为具备危害性,同时标本、试剂、使用中的锐器、接触过的标本仪器设备等都应当作传染源,不管使用中还是维护时都应小心,彻底消毒,减少感染。严格做好物品分类,比如检验后的废弃物应装入不同污染袋内,检验人员接触污物时,必须戴上口罩、手套,之后要消毒洗手,减少皮肤黏膜接触,严格隔离程序,减少意外损伤。洗手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也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简单的方式,尤其在高危区域,可采取0.5%洗必泰或酒精消毒[4]。此外,检验人员应了解与掌握血源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危害因素、传播方式及途径,尽量消除恐惧;②化学性危害防护措施:要求检验科人员应加强化学性危害防护,在应用化学试剂前应穿上专业的工作服,同时戴上口罩与橡胶手套,必要情况下应戴帽子与防护镜,减少化学气体对眼睛与头发的损伤;③物理性危害防护:检验科人员在操作中应避免紫外线直接对人体照射,尽管紫外线有很少的杀菌效果,但其应用不当可能导致结膜炎、皮肤红斑等[5]。同时,紫外线照射会产生臭氧,若臭氧浓度>0.3mg/m3,则会引发严重后果,为此必须严格控制臭氧浓度,要求紫外线杀毒时宜在无人情况下进行。放射性元素除了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外,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建议采取底部宽、上面窄的烧瓶,搁置放射性元素以便其衰变,而且在下垫上纸垫,防止底部碎裂。使用过的试管、试剂等不能乱丢乱放,应专人、定时及定点收集与销毁;④医学微生物危害防护:一些有传染性的医学微生物都会导致检验人员发生感染,为此检验科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是否有传染性,从而及时做好预防与控制;⑤其他危害防护:其他危害的防护措施笔者认为主要有高压灭菌锅在应用时噪音可能危害身体,为此需加强重视,尽量降低噪音或戴上降低噪音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应禁止吸烟与进食;未消毒过或洗过的手应禁止接触暴露皮肤;不宜留长指甲;离心、加样及生化仪等工作时产生的气溶胶可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里,这是潜存的巨大危害,为此在离心机未能完全停止工作前禁止将保护盖揭开。

综上,检验科人员经常受到职业危害的威胁,若不做好防护可能引发相关病症,为此检验科人员应加强自身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要求他们做好相关知识培训,不断强化防护意识,医院则要尽量为他们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尽量降低职业危害发生,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高莉.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770,773.

[2]欧柳清.基层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J].中外医学研究,2014,16(14):158-160.

[3]管崇欣.社区医院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与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0,08(9):1159-1160.

浅谈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篇8

短期二氧化硫吸入对小鼠免疫器官的损伤作用 白剑英,孟紫强

甲基叔丁基醚对小鼠肝细胞周期及DNA含量的影响 杨红,赵进顺,李红艳,高锦伍

砷化氢中毒患者肾肝脾脏B超的动态观察 吴立文,富博,沈旭光,邹天娇,谷妍

电离辐射对作业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班永宏,陈敏,姜秋霞

高压氧治疗急性磷化氢中毒18例分析 汤建,冉秀荣

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孙鹂,赵正言,李荣,陈汉云

常规胸片、CT和HRCT对养鸽者肺诊断价值的探讨 史东惠,张庆安,许天培

太安染毒大鼠病理学观察 刘黎阳,刘亚杰,陈亚妮,贾治峰,王彤,岳红,刘晓峰

颁布实施《职业病防治法》给职防工作带来机遇 谢德兴

60Co源致手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甲襞微循环变化的观察 赵风玲,曹建霞,程晓军

中西医结合治疗钢铁工人Ⅱ度烧伤258例分析 裴砚涛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孙晓莉,霍鹏飞,辛光大,苏洁平

制鞋工接触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伏代刚,宋宇,程崇泉

亚急性汞中毒致肝肾功能损害的观察及护理 郭焕美,姚承香,谢洪霞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观察 靳波,岳长华,刘秀链,张海东,李凯,史丽华

急性肺损伤的中性粒细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王和枚,丁日高,阮金秀

某私营手袋厂苯治理效果观察 顾玉芳,李陆明,郑步云,朱顺元

职业接触丙烯腈对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金复生,孙忠欢,陆荣柱,周元陵,王卫群,陈自强

镍对小鼠外周血红细胞膜ATPase活性的影响 孙应彪,朱玉真

低浓度苯对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李华,刘欧,于文杰,李雪欣,苏树祥

1998~2001年泉州市蓄电池行业铅危害调查 潘宝忠,相葵,郭庆奋

CS2对作业人员眼底和血脂的影响 高源,徐忠玉,陈敏,夏刚,赵建

接触木尘工人胸片和肺功能改变的探讨 邱美华

火电厂作业工人眼鼻咽喉疾患分析 张莉莉,陈丽琼,张丽清

丙烯腈作业工人健康现况调查 柴秀芳,关键,王洪艳,王雪艳,张玉燕

煤矿职工死因调查 周卓轸,黄天明

三明市职防院15年住院病人概况 戴延生,陈东辉,周锦英,段志,黄奇松

粉尘作业工人免疫球蛋白与脂质过氧化的调查 王玲,王蓉,丁继红,阿依努尔,吴世晖,赵利娟

某陶瓷纤维制品生产企业的粉尘危害调查 杜春玲,孙志杰,赵修海,刘岳文

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职业卫生状况比较 喻金勇,金莉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探讨 张坤海,张莘,于信波

甲胺生产工程竣工验收卫生预评价报告 李承柱,王先松,安静

急性化学中毒性肺损伤治疗的几个技术问题 王莹

职业中毒中常见元素检验的分析与评价 代建云,刘淑波,朱敏,邝佩琴

一起焦油沥青致光毒性皮炎事故的调查 姜先龙,毛立臣,张丹萍

工作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许佳章,陈卫,陈湘莹

工业企业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 董华,王迎春

25例职业性铅绞痛临床分析 李晓凤

急性砷中毒9例报告 李刚森

急性氮氧化物中毒4例报告 苏丹颖,宋莉,伏宜赞

血浆置换成功救治急性重度毒鼠强中毒12例 任长龙,牟壮博,张丙杰,曲玉珍,王同成,迟青,菅向东

潜水作业致耳气压伤1例报道 张铭强,蔡祥平,廖俊强,徐健

血液透析成功抢救急性重度氯化高汞中毒1例 韩萍,张蕾,苏丹颖,彭艳彬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氟乙酰胺中毒 孙晓莉,魏仲航,马丕勇

呼吸机治疗矽肺合并急性心肺功能衰竭1例分析 阎波,邸晓莹,孙金凯,马林,孙玉洁

苯中毒致视神经萎缩并周围神经炎1例报道 许淼,苏蔚,谷晓新,吴红卫

职业接触木尘致过敏性哮喘13例临床分析 孟凡静,陈学文,周汉升,菅向东

外来化合物诱发膀胱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巢健茜,顾兵,王心如

血红素氧合酶抗损伤作用研究进展 刘和亮,赵金垣

石河子市尘肺发病现状及发展趋势 刘成风,韦建国,王付宏,王新华

氟对大鼠脾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刘建东,陈容安

1,2,4-三氯苯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范来富,梁英杰,李革新,李建明,王慧敏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中个人剂量的分析 赵士义,郭平

淄博市主要工业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情况的调查 王龙义,满瑛,夏猛

黄麻纺织工人肺功能损害的分析 王喜庆

矽肺合并肺性脑病的初步分析 蔡洁,潘杰

某独资鞋厂职业危害的初步调查 王蕾,宋爱莉,韩发祥

接触苯酚混合物料猝死1例调查报告 刘军,潘学军,陈彬,王可心,朴永德

2,4-二硝基苯酚中毒死亡1例报告 朱美芳

氟作业工人血清氟含量分析 蒙仕江,梁峰

铝作业工人血糖水平的观测 郭湘云,余霞,魏周邦

职业健康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高星,罗会英

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10例报告 胡丹丹,姚洪礼,黄莉纯

广州市劳动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的经验 伍郁静,何健民,徐尚斌,刘薇薇

一起急性职业中毒行政处罚案的分析 张坤海,刘金荣,王诚华

粉尘监测合格率预测方法的探讨 夏猛,何漪,郭平

药物穴位按摩联合治疗失眠症 曹殿凤,马洪娟

一起罕见的三甲胺中毒事故 周素梅,郑河新,杜立华

一起矿井急性二氧化碳中毒死亡事故调查 覃义荣,黎有萍,莫静飞

一起发生在废品收购站的氯气中毒事故 彭延洁

分子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叶细标,倪为民,傅华

急性CO中毒引起ST-T改变1例报告 高兵,吴海川

二硫化碳对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宣登峰,唐国慧,李劲松

铸造粉尘职业危害调查 徐旭东,周永田,柳美兰,王瑞,郁东

4103名退伍坑道兵晚发性矽肺调查 杨恩芹,王洪涛,菅向东

某金矿离尘人员现状调查 张建华

877例尘肺死亡病例分析 赖纯米,江华丰,高云,苟路秀

某制盐企业职业危害的调查 田国彬

农用机动三轮车噪声对听力损伤的调查 杨跃,魏玉文

二硫化碳对作业工人的眼部损害 曹雪枫,薛晓波,常美莲,高翊

三硝基甲苯白内障患者脱离接触后晶状体混浊的变化 张天尧,肖方威,陆代凤,王建平

电焊工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与分析 曹煜红,王改仙

无烟煤尘肺通气功能测定分析 肖方威,葛毅榕,陈建超

氢氧化钠气溶胶对工人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周伟民,赵培青,刘玉红,白平,石春燕

焦炉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结果分析 张红明

某钢铁企业尘肺防治现状与对策 郝佐红,贾珂君,刘亚静,纪玉良

私有企业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 李宗政,张新娟,徐建敏

Ⅲ期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氧疗康复护理体会 董欣,冯光敏,宋德新,马玉鹏

关于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书撰写格式的探讨 李树新,郎胜喜,刘毅

重症亚硝酸盐中毒65例急救体会 杨洪涛

某乡镇皮件厂“三苯”治理效果观察 戴兴康,孟兴寿

正己烷中毒16例临床分析 潘旭初,冯永仁,潘侃达

急性CO中毒17例并迟发脑病1例临床分析 周凯辉,高雁,程才育,马晓玲,周亚畅,王维先

煤工尘肺医院内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71例分析 李玉明

应用纯中药治疗矽肺的临床探讨 杨洋,邵丽黎

上海市正常人群血清丁酰胆碱酯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郑捷,周志俊

天然植物配方驱铅效果动物实验研究 葛宪民,黄曙海,陈晓琴,潘瑞辉,陈婷婷,李羡筠,韦国铭,苏旭

一起急性二氧化碳中毒事故的调查 曹婉娟,孙雅萍,陈剑华

镉对细胞钙稳态与相关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徐斌,徐兆发

细胞色素P450 2E1活性的测定方法 王爱红,夏昭林

口腔科医生汞中毒4例报告 付京秋,胡英华,杨惠敏

毒物危害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概述 孙承业

职业接触二甲基甲酰胺流行病学调查 顾玉芳,王明龙,孙晓楼,郑步云,朱顺元,李陆明

棉纺织业噪声危害状况的调查 王龙义,董恒兰,张伟

沥青烟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钟莹,李小红,潘举升,林萍,魏泽荣

铅作业工人铅暴露与血铅的剂量-反应关系 许辉强

十年43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 杜晨阳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毒鼠强含量 李晓华,葛晓伟,关蕾,郭君,吴宜群

车间空气中噻嗪酮含量的测定 陈景衡,杨俊,谈立峰,赵人琤

三明市不同经济类型厂矿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 戴延生,官湘建,陈建超

预评价指数在职业卫生学评价中的应用与体会 刘勇,王迎春,高进,白岩

某铅冶炼厂作业环境改造效果评价 杜成,杜芳莉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致冠脉Cypher支架内反复血栓形成1例报告 李彤

职业性健康监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黄昭维,唐玉樵,刘江风

粉尘危害程度分级作为发放岗位津贴依据的探讨 齐新周,黄跃兴,吴自全

一起炊事员铅中毒事故的调查 潘宝忠,相葵

挤压伤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王立金,王慧,方玉荣

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临床分析 管继如

婴儿铅中毒死亡1例报告 翟明芬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10例临床分析 菅向东,阚宝甜

急性重度氯乙烯中毒1例分析 张芃,韩伟,于书云,王适兴

急性多元混配农药中毒2例报告 万伟国,徐麦玲

次氯酸钠致接触性皮炎1例报告 林秋红,刘薇薇

羊膜移植治疗眼部中度化学性灼伤 陶军,魏云鹏

亚急性铅暴露对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李革新,金亚平,赵铭,刘轩军,陈爱莉,徐兆发

镍致小鼠中枢神经毒性机制的研究 孙应彪,朱玉真

硫酸镍对雌性大鼠卵巢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 王学习

稳恒磁场强度对小鼠骨髓细胞和精母细胞的遗传效应研究靠 端礼荣,唐艳玲,刘丽群,吴全义,刘芳平

急性有机磷中毒所致非神经系统损害 朱秋鸿,黄金祥

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董华,张学林,谢怀江

一起急性丙二腈中毒事故的调查 王福平,张迅,蔡青

四氯乙烯干洗的环境影响与清洁生产 陈军,余文静,郑利,周克萍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对生产工人免疫水平的影响 阚秀荣,王致峰,陈连生,范观澜

铸造工业砂芯烘干微波辐射危害与预防措施的调查 丁宇,纪生武,刘长胜,胡明

低浓度氯气对工人通气功能的影响 黄江

临海市21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 朱美芳,朱崇法,尹月英

某市辐射性白内障患病情况调查 靳波,赵津,刘宪斌,杨雯,李威,刘秀链

包头市蔬菜温室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分析 王素华,程子英,吴骏,王黎圆,马淑一

误服过氧乙酸3例报告 杜军,赵文静

浅谈化学品毒性鉴定的规范化 曲波,李雪飞,安刚

尘肺患者劳动能力技术鉴定工作的体会 邓长荣,肖方威,林潮,饶子龙,周才英

尘肺病的功能评定和劳动能力鉴定 史志澄

浅谈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篇9

遵义县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技术

水稻稻曲病药剂防治试验

道真治自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索

水稻旱育高产壮苗技术要点

临奥9号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肉仔鸡漂白粉消毒剂中毒病例报道

一种新型硫酸酸洗缓蚀抑雾剂的研制

专利技术在电石炉环保设备的实际应用

探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与水利设施发展管理的协调对策

护肝降酶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利胆柴胡汤”治疗胆囊炎

降脂胶囊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自拟“黄芪淫羊藿汤”治疗慢性肾炎

中国阴沉木的形成与分布探讨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农广校“会计统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计量方法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

医院处方流失现象的讨论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遵义市企业科技风险投融资正式启动

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举办全市科技服务机构项目申报培训班

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获得“贵州省十佳民营经济服务机构”称号

段开强局长在贵州航天医院调研因地制宜发展低碳经济优化调整传统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原因与对策简析

基于TRIZ理论的山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探析——遵义案例

基于低碳背景下利用EVA对企业绩效评价与价值创造持续性研究

浅谈低碳经济与遵义城市圈建设

浅谈低碳经济与我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及新兴战略产业发展

中小企业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

降低钛冶炼能耗的思考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就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

发展现代花木产业助推低碳经济

杂交玉米引种试验

习水厚朴规范化种植研究初报

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构建遵义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的探究与思考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戒除不良消费嗜好

遵义市政府召开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在遵义市科技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防患于未然——汶川地震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启示

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凤冈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成效明显

正安县新洲镇野木瓜基地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进程

绿色植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赤水河水质污染及防治浅析

杂交玉米单、双株不同栽培方式简比试验

电子汽车衡检定分度数的分析

建筑物中出现的基础局部塌陷的症害情况

152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论森林与农业的关系

如何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战略管理与竞争情报

《如何判别孪生质数》——初步探讨

折儿根栽培技术及病害防治

关注竹产业 推进竹产业进一步发展

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举办“遵义市资源信息平台”网络管理员培训班

浅谈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治篇10

2.奶牛业成功之路--使DHI记录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吴峰军,傅庆民,邓向海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唐贞永,TANGZheng-Yong

4.浅谈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王娟,崔广治

5.乡村社会资本及其效应王刚

6.发展职业教育创建和谐社会刘灿才

7.提高农科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用型人才卢奕坤,王蕴波,魏东华

8.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素质教育张彦华

9.运用多媒体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验研究孙仁杰,张换成,贾晓丽,SunRen-jie,ZhangHuan-cheng,JiaXiao-li

10.论乡镇部门与人民法庭间和谐关系的构建李永军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1.再论"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胡海滨,刘港

12.新课程理念下高校体育教育实习的调查研究杨峰,YangFeng

13.论软式排球在高校女生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王虹,党卫国

14.农村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王墨玲

15.试论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乔虹,QiaoHong

16.关于"老师"称谓的社会性考察纪飞,于金燕

17.关于"三公"原则与职业权的探讨付令,唐卫贞

18.欧盟扩大农产品需求的政策及其启示--兼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牛利民

1.绵羊多胎性状机理研究进展宁立娜,贾青,NingLina,JiaQing

2.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陈东梅,张爱军,姜波,张芹,李秀敏

3.邯郸市猪伪狂犬病的现状及综合防治赵素杏

4.浅谈农村环境污染及防治陈东梅,李秀敏,张芹,姜波,张爱军

5.家兔饲料配方设计要点王继华,王聪明

6.奶牛炎卫生保健措施王绥华,王聪明

7.我国农村合作社与政府关系的法律研究--以农村合作社发展模式为视角李长健,江晓华,唐欢庆

8.LB50-160型离心泵叶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轮转子有限元模态分析周玉丰,尹存涛,ZhouYufeng,YinCuntao

9.培养调动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对基础生物化学学习积极性的点滴体会郭红祥,刘卫群,石永春,王德勤,苌建峰

10.再考虑农村师资素质问题王墨玲

11.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刁群,杨锦伟

12.略论东南亚的威权政治与市场经济袁灿兴

13.从康有为的思想看中西文化的交汇叶春涛

14.论阿拉伯人民族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赵相群,ZhaoXiang-qun

15.近代西欧知识分子对伊斯兰的认识及其原因马静,MaJing

16.汉语歧义初探凌云,LingYun

17.张嘉璈公债思想及其与近代中国银行发展关系孟川

18.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阮红波,RuanHongbo

19.情感诱导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邢瑞改,邢瑞雪

1.影子价格/灵敏度分析与饲料配方调整王继华,张乐颖,梁立军

2.几种菊科植物SOD和POD同工酶的比较(简报)孙焕顷,贺字典,郑云翔,韩九皋,SUNHuan-qing,HEZi-dian,ZHENGYun-xiang,HANJiu-gao

3.不同施氮量对免耕播种玉米产量影响试验张文广

4.脱毒草莓与非脱毒草莓对比试验张文广

5.高美施对红地球葡萄生长和结果的影响李素芳,樊新军

6.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汪宏侠,王焕菊

7.对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的探讨王锐,WangRui

8.太白红杉DNA的提取与鉴定张二芳,阎桂琴,杨红爱,ZHANGErfang,YANGuiqin,YANGHongai

9.论陶铸的农业观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孙绍旭,李政,SunShaoXu,LiZheng

10.谈谈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借阅合一的优势付素琴,FuSuQin

11.改进园艺专业教学技术,提高蔬菜学教学质量廉华,马光恕,Lianhua,Maguangshu

12.浅谈新形式下高校二级学院的办公室管理赵益俊,宋宁华,YijunZhao,NinghuaSong

13.上好"思政课"应抓好四项工作陈幼华

14.化学学习中如何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刘军辉

15.论注释在古籍整理与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马玉红,MaYuHong

16.分子标记技术在畜禽种质资源保存中的运用赵振华,王继华,贾青

17.果品腐烂原因及防治对策综探李素芳

1.平菇DNA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郑素月,朱美霞,ZHENGSu-yue,ZHUMei-Xia

2.基因沉默与植物抗病毒的可能机制陈占洲,ChenZhan-zhou

3.有效微生物群(EM)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宋育红,周斌,SONGYu-hong,ZHOUBin

4.不同穴盘及基质对樱桃番茄穴盘苗的影响梁伟玲,LiangWei-ling

5.试验设计中的统计学错误浅析赵振华,贾青

6.蜗轮-蜗杆模糊可靠性设计徐辉,刘志强,李炜

7.植物学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王建书,马晓娣,庞建光,尹会兰,赵敏

9.《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重要声明

10.《动物卫生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王雪敏,石玉祥

11.黄芪研究现状卢彦琦,贺学礼,LUYan-qi,HEXue-li

12.PCR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常世敏

13.免疫猪群发生猪肺疫的诊治报告孙兰英,杜守信,刘淑华

14.猪咬尾症病因分析及防制措施刘淑华

15.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王继华,林东梅,王莹

16.从断奶到母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猪管理注意问题张瑞金

17.一例肉仔鸡甲磺酸培氟沙星中毒的报告张瑞金

18.大曹庄农场奶源管理规范傅庆民,张培真

19.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栽培关键技术杨秋英,梁伟玲1.MI百事达生物制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研究崔美香,杨雪梅,张淑芳

3.噻唑磷颗粒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试验王聚将,张建英,WANGju-jiang,ZHANGLian-ying

4.如何控制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产生陈凯,刘颖,ChenKai,LiuYing

5.大豆化学诱变遗传学效应及育种技术的研究王志国,杜连恩,魏玉昌,于秀普,WANGZhi-guo,DULian-en,WEIYu-chang,YUXiu-pu

6.棉酚的形成及其抗生、抗肿瘤机制研究朱美霞,刘海青,ZHUMei-Xia,LIUHai-qing

7.同工酶技术及其在食用菌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郑素月,张海花,ZHENGSu-yue,ZHANGHai-hua

8.怎样购买猪饲料王继华,刘清印

9.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病例张瑞金

10.仔猪慢性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张瑞金

11.养猪场消毒用药方法王绥华,樊玉峰

12.奶牛场卫生防疫规章制度傅庆民

13.牛胎衣不下张培真

14.草莓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郭佳林

15.中棚温室五茬特菜无公害高效栽培郭佳林

16.《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重要声明

17.双条杉天牛危害侧柏的调查贾学苏,王永生

18.搞好土地流转是搞活农村经济的必要条件康建林,杜宪宁

19.农村师资现状与思考王墨玲

20.信息采集编辑中关于图像和图形的小知识董丽萍,姬志刚

1.灌溉水质属性的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方法研究朱长军,李树文,杨卫华,周继红,赵秀娟

2.河北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定量分析尹会兰,崔雁英,曹自云

3.阿维菌素EC防治山楂叶螨田间试验刘海清,朱美霞

4.制度创新与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廖红丰

5.《家畜遗传育种学》教学实践与改革马发顺

6.基因工程在研究植物抗寒方面的应用郑明刚,崔百明,楚敏,乐锦华

7.猪的引种技术王继华,赵三元

8.鸡群常见拉稀性疾病的鉴别要点王绥华,张永英

9.奶牛炎崔东起,王绥华

10.甜糯玉米真空软包装罐头加工技术贾庄德,徐关印

11.北京地区高尔夫球场果岭区草坪的建植张宝军,樊会敏

12.李树整形修剪和花果管理技术潘平武

13.盆栽栀子的铁素营养分析李文蕾,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