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20 17:4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节日对孩子的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研究的目的
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指的是教育者利用节日活动中的人、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3~6岁幼儿施以积极的影响,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以传统节日为纽带,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情感的熏陶,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浸润并受益于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情怀,无论对于人的个体成长、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传统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厚的优秀文化,蕴藏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传承本国文明的重要载体。但遗憾的是,人们所熟知并热衷的却是“洋节日”。情人节、愚人节,很有全民皆乐的味道。特别是圣诞节里那位满脸慈祥,背着一口袋礼物的圣诞老人,更为孩子带来了希望和梦想。而我们的节日更多注重大人的感受,亲朋好友趁着节假日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撮一顿,对现在吃穿不缺的孩子来说,缺乏吸引力。所以节日中孩子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价值需要我们的关注。因此,利用传统节日,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开展传统节日教育采取的途径
(一)通过环境的创设,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既为节日,则需要气氛,气氛是由环境的设置而产生的,什么节日,什么气氛,就需什么的环境设置。如在进行春节的教育中,要有传统民俗食品,民俗饰物,就需我们师生利用废旧材料或原材料动手创作。师生共同动手创设了节日的环境,环境又反过来为活动过程服务。起到了烘托节日气氛,愉悦幼儿感官、情绪的作用。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最能代表中国传统节日的是农历新年。走进学校,迎面扑来的是浓浓的中国风情。学校的操场、走廊上挂满红红的福袋,孩子们踮起脚尖,伸长胳膊,摘下装满甜蜜糖果和温馨祝福的福袋,让幸福顷刻间在脸上绽放。教室的墙面上,孩子们动手贴春联、贴窗花,挂上红灯笼、中国结。主题活动区里,孩子们用十二生肖卡排序、接龙;用彩色纸、丝带等材料制作鞭炮、唐装,学编中国结;耳边听着家乡戏,用手绢、扇子进行自娱自乐的表演……每个孩子都陶醉在这浓浓的节日气氛里,感受着民族文化的璀璨夺目,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紧跟春节的是元宵节,我们开展了最佳亲子花灯展览活动。于是造型各异、别具特色的灯笼,集中展现在大家面前:有可爱活泼的兔子灯,有清新雅致的莲花灯,有雍荣华贵的宫灯,有流光溢彩的流苏灯,有红包制作的特色灯(后面有介绍)……虽不精致,却体现了家长和孩子的智慧。灯笼上挂着一幅幅对联,好多都是亲子共同创作的作品“欢欢喜喜闹元宵,小朋友们好运到”、“正月里来是新春,元宵节里闹花灯”、“今年元宵看花灯,明年元宵舞龙灯”……还有许多灯谜:“中秋节是几月几日”,“五谷是什么”,“八仙是谁”……动感的情景化环境,使孩子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二)通过幼儿自主活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看一看,捕捉节日的特色
每到传统节日来临前夕,教师们依然会将各种特色鲜明的饰物、图片等布置在活动室或校园的各处,如:春节时的鞭炮、春联、红包、春卷……端午节时的菖蒲、艾草、香袋、龙舟、粽子……等。教师不再主动介绍各种物品的来历用途,而是请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教室中细微的变化,多了什么,少了什么,这些东西叫什么?为什么要摆放这些东西,它们有什么用?这些是我们留给孩子的问题。我们以这些“为什么”,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通过对比,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各个节日不同的特点。
2、查一查,了解节日的内涵
有了兴趣,幼儿主动参与节日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抓住这一时机,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去解释这些“为什么”,大胆地去问一问、查一查,了解更多节日文化的内涵。幼儿通过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他们小时候怎么样过这些传统节日,了解了很多现在的孩子不知道的历史。幼儿还在成人的帮助下利用图书资料、网络等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来历、传奇故事、习俗等,主动了解了许多传统节日的初步认识。
3、说一说,丰富节日的知识
了解了那么多的节日知识,自然要与同伴分享,于是“说一说”这一活动也就顺理成章地展开了。其实,这也是节日氛围营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全班幼儿围坐在一起,介绍自己查问到的相关知识,了解到了的传奇故事和典故,一些原本不太积极的幼儿也会热情倍增。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和欣赏班级中的各种实物,及时进行补充和小结;还可以展示孩子们收集到的其它各种节日物品,并装饰在班级中,从而使孩子们对传统节日有更全面更正确的认识。
浓郁的节日环境不再是静态的摆设,而成为了孩子们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节日环境的有效运用,教师指导策略的及时改变,不仅丰富了每个幼儿对的节日认知,也更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了班级节日活动的主人,学习的环境氛围也会更加快乐。
(三)通过家园社区互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家园有效互动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经之路。《纲要》提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当前家园合作共育不仅是幼儿教育发展趋势,更是教育现实的需要。幼儿园的节日教育活动要取得最大化的成效,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生活化、自然化的特点,为幼儿社会性等诸方面发展提供了“实践场”,统整社会、家庭资源优势,调动家长合作共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家园教育在目标、价值和追求上的协同,才能使节日教育活动取得真正实效。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对元宵节具有特别的元宵情结。每到元宵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闹花灯、舞龙灯、踩高跷、城隍庙巡演等活动异彩纷呈,节日氛围非常浓厚。每家每户都要包元宵、吃元宵。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元宵节”主题活动。有的班级邀请家长到园与孩子共同制作花灯;有的班级的家长是街道舞龙队的成员,就邀请他们到园进行舞龙表演;有的班级干脆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在班上包元宵、吃元宵。到了元宵节晚上,孩子提着各色花灯与家长、老师组成了一队特殊的踩街队伍,成了元宵节庆祝活动一道独特的风景。通过这次家园合作的亲身经历,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唤起幼儿情感的共鸣,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构建主题活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为了使幼儿能全方位地了解传统节日中优美的传说故事、精巧的民间工艺、儒雅的文明礼节,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会交往关系,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把传统节日设计成一个个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涉及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五大领域,满足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等全方面发展的需要。
如在开学的第一周,我们开展了“红红火火迎新年”活动,让全校学生一起共同延续和感受农历新年的热闹气氛,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小班组开展了“说说我的新衣服”、“鞭炮响,新春到”、“烟花真美丽”,通过撕纸放烟花、放鞭炮等游戏活动,激发他们的节日情绪。中大班组开展了“红包到,祝福来”、“敲锣打鼓贺新年”、“欢欢喜喜拜年去”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红包,摘下祝福,敲锣打鼓,分别给老师、阿姨和小朋友拜年。他们还进行了“十二生肖来排队”、“唐装秀”、“美丽的窗花”、“观灯猜谜亲子会”等等。在老师们精心策划的庆祝活动中,孩子们自信地展现自我,和同伴一起分享节日的喜悦。
三、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获得的成效
(一)幼儿能初步了解我国一些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知道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感受丰富多彩的节日氛围。
中国的民俗文化中,传统节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节日活动,孩子体验社会情感,获得社会化技能,促进其社会化的进程。主题游戏以它独特的兴趣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心,通过主题游戏,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初步了解了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节日的具体日期,和节日的风俗习惯。最让人欣喜的是孩子们对我国传统的节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从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尝试关心和尊敬别人。
通过重阳节的亲子游戏活动,充分激发了中班幼儿主动关心、爱护长辈的意识,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与长辈的充分互动,而且通过一种年龄差距上的合作,中班孩子在这种过程中自信也得到了提高。发展了孩子的德育水平。
(三)从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尝试与同伴、教师及家长共同合作参与游戏。
篇2
关键词:幼儿;传统节日;开展
一、紧抓传统节日文化之教育
1.择适合幼儿之年龄
我国传统节日很丰富,但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大家吗?相信老师们的回答都应该是一致的――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够同时对大、中、小班的孩子开展。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因此,我们要根据各年龄幼儿的发展水平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同样在开展关于春节的主题活动中,小班的孩子就适合美术绘画活动“大红灯笼高高挂”,音乐游戏“新年好”等等,使孩子在简单的绘画灯笼、唱唱“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的过程中感知过年的快乐之情;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活动过于简单了,所以可以通过手工活动“做鞭炮”、语言活动“十二生肖”来让大家动起手来,剪一剪、卷一卷、贴一贴,再在儿歌《十二生肖》的学习中感知十二生肖的先后顺序;大班幼儿的能力相对于比较高,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剪纸活动“剪窗花”、美术欣赏活动“年画”等教育活动来使幼儿动起手来,欣赏年画也需要孩子通过欣赏了解古代年画的构图及其所要表现的含义,并从颜色的搭配中进一步感悟过年的气氛和绘画的技巧。其他节日也不例外,在蕴含丰富教育的资源下,根据幼儿的年龄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精选促进幼儿发展,易于幼儿理解、接受的内容,让孩子快乐学习。
2.择形式多样之教法
同一个节日的教育活动可以用创新的方法来让幼儿学习、理解和操作,也就是说,同一个教育题材,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方法来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在不同的呈现方法中得到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元宵节的教育活动中,常常会让孩子学习关于灯笼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画灯笼、设计花灯、制作灯笼、猜灯谜……这样不仅使幼儿在动手、动脑中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使大家对元宵节的象征物“灯笼”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注重传统节日环境之创造
1.积极创造节日之活动环境
在生活中要使孩子学习、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就应该为他们创造一定的节日环境,更充分地发挥环境对幼儿的教育和熏陶作用。每到节日的到来,孩子们所在的教室就成为了大家布置的一个重要场所。以往我们老师都会包办教室的布置,孩子们只需要在布置好的环境里美美地过节日。但作为一名教师,应和孩子一起来想布置的方案、一起来做布置的东西,老师要在做上教,让孩子在做中学,这样才能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布置节日环境的快乐之情。如在主题活动“春节”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分享交流自己布置教室的想法,然后把大家的想法汇总起来,最终就形成了这样的方案:剪好窗花贴在窗户上,把完成的拉花、彩条、灯笼挂起来,用气球布满教室,每一名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带一些小零食到幼儿园,请阿姨帮忙做好饺子……这样不仅使教室的环境得到了美化,也使教室里充满了浓浓的过节气氛,更使孩子们在动手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过节的乐趣和了解了我们中国人是如何聚在一起过新年的。
2.感知传统节日之社区环境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社区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是幼儿园与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发展,社区的资源能量也不断提升,在传统节日的活动中,他们常常会举办许多丰富精彩的活动,这时我们幼儿园就能在社区的帮助下,为孩子提供过节的环境。如在端午节中,社区可组织幼儿观看赛龙舟比赛、晚会,幼儿园也需要配合着为社区的晚会准备相应的节目,让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体验节日带来的乐趣。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社区力量,请孩子和家人共同参与“包粽子”比赛,看看谁家的粽子包得既好看又好吃。相信在这几个活动中,一定能够使幼儿更深层次地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过节方式,也让幼儿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树立民族意识,感受传统节日对我们生活的重要影响。
三、重视家园合作之联系
我国许多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的习俗都不同,要使幼儿都能够体验,仅靠老师是无法实现的,也是不现实的。如,在开展节日主题环境的活动中,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材料(元宵节的花灯、中秋节的月饼等),需要家长完成相应的调查表(端午节之调查表“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春节之调查表“我们准备的年货”等),鼓励幼儿共同探索,需要家长在孩子的配合下提供关于节日的生活照片等。再如大年夜的晚上,孩子们都是在家与家人一起度过的,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也只有爸爸妈妈能够全身心地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吃年夜饭、拿红包、看烟火、守岁……,再如清明节时,只有家人才能带着孩子去踏青、扫墓,纪念自己的亲人。因此需要依靠家庭力量,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丰富孩子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
如果要让幼儿组织开展传统节日,要使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代代传承,就要摒弃形式化的说教,以“教学做”合一为实质,并让传统节日和现代化社会相融合,随时代而赋予新的生命,让民族文化世代延续。
参考文献:
篇3
一、优化教育环境,注重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教育的隐性渗透
皮杰指出:“幼儿思维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还要借助于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他如何与客观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即如何活动。”所以要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环境来实施幼儿传统节日教育。从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差异,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在活动室区角上画装饰画,渲染传统文化的气氛;利用班级的各个区域,创设“娃娃家”、“图书角”等区域角,孩子们在各个区域里阅读图书、玩积木游戏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游戏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环境作为一种隐形教育资源,使幼儿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加强教职工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教育
幼儿的模仿性是非常强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往往成为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幼儿园要从师德修养、执教能力、业务水平、教育理念、身心素质五个方面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激励全体教职工忠诚于幼儿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自觉力行师德规范,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爱岗敬业、关爱幼儿、为人师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幼儿。
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传统节日中大都蕴涵着深刻的情感,例如重阳节和清明节蕴涵着深深的感恩情感和孝道,春节和中秋节洋溢着浓浓的家庭温情,端午节则包含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在“清明节”主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就可以一起动手做缅怀革命英雄烈士,幼儿在聆听革命故事的过程中既为爱国主义英雄的精神所感动,又深深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同时也获得一颗感恩之心,从而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进行“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教育时,就要通过多种手段向儿童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充分感受爱国诗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同时还可以组织亲子活动包粽子,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让家长们有了不一样的亲子体验,在活动中观察到平时不知道的细节,从而更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再比如中秋节是中国人合家团圆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就可以组织幼儿走进养老中心,让幼儿带着自己精心排练的小节目和幼儿教师为老人送上水果、月饼等食物,在感动了这些节日里儿女不能在身边的老人的同时也让幼儿能有一颗爱他人的心。重阳节期间幼儿园可以以“我向爷爷奶奶献孝心”为主题开展主题活动。互动时请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到幼儿园一起听老师讲重阳风俗,给幼儿讲“尊老敬老、感恩回报”,并设计一些适合老少一起的亲子互动的环节,比如送爷爷奶奶一件自己精心制作的小礼物;为爷爷奶奶剥橘子等等,并让幼儿回到家中为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妇女节、母亲节和父亲节这样的节日时幼儿园也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请妈妈爸爸来到幼儿园,幼儿在向父母表达关心、祝福的过程,不但能增进亲子感情,还能收获一起受教育的效果。六月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每逢“六一”儿童节时可组织文艺演出,孩子们带着自己排练的一个个节目在舞台上,展示着自己,锻炼自己的勇气与自信。
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所以幼儿园也应好好利用这一活动特点将节日教育融入其中,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团结意识,明白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就会胜利的道理;在跳绳、玩皮球等为主的小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谦互让,不争抢活动器械;在自由活动时,幼儿突然摔倒,其他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去帮助他;当幼儿走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我们都及时地进行勇敢与尝试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善于抓住契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从常规教育入手,使传统文化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也可选取《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国学的部分内容来辅助传统节日教育,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并使之落到我们的行为培养中,如:自己用小匙吃饭、穿衣、叠被子、系鞋带……经典国学的精华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篇4
关键词: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因素;途径
在西方文化强势进入我国的形势下,传统节日文化正受到巨大的压力。寻求有效的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障有深远意义。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障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需要幼儿园、社会、教师、家长等的共同努力。
一、幼儿园的关注是实现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价值的基本途径
1.幼儿园要举办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活动
在我国传统节日时,幼儿园要根据节日特色举办精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营造中国特色的节日氛围,向幼儿宣传传统文化特色。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爱上我国传统节日。在活动的准备工作中,教师应当充分做好调研工作,不仅要考虑传统文化特色,还要考虑用何种形式呈现,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从幼儿的生理特点、接受能力出发,适应幼儿的审美情趣。教师要在活动现场,向幼儿进行耐心讲解,营造轻松活泼的节日氛围,增加与每位学生互动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班级里多才多艺的小人才,班级自导自演一个小节目,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手工创作评比竞赛的活动,让班里每位儿童都参与进去。这样不仅激发了教师和儿童的节日热情,还促进了儿童对于传统文化节日的理解。
2.幼儿园要在日常教育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内容
幼儿园应当在日常教育中注重熏陶教育。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范围较广,而且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教师要将其隐形地放在日常教育当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节日的知识,运用讲故事的形式传达出来,在课堂创设情境时,可以将传统文化节日作为大背景。
3.幼儿园要顺应幼儿生理特点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幼儿有着十分明显的生理特点,学习兴趣是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他们对某项任务不感兴趣,那么就不会去有效完成。而且幼儿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自控能力较差,活泼好动,喜欢集体活动。教师要充分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渗透进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内容。例如,教师在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时,安排一些游戏环节、知识竞赛等,表现好的同学有奖励。这种方式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增加传统节日文化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社会的帮助是实现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重要力量
1.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
我国教育部门曾经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在儿童基础教育当中的重要价值,提出要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来引导幼儿感受我国传统文化,从幼儿开始就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增强国家人民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文化保护意识。我们应当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去执行。幼儿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幼儿学科知识点上的掌握,而是培养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习意识。传统文化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工具,因此,要将幼儿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活动之中。从现在的情况进行分析,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积极号召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开发调研工作,鼓励研究者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入分析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教育相结合。
2.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手段的宣传作用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传媒手段多种多样,而且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媒手段已成为我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幼儿本身就对画面、乐音等很敏感,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电视、电脑、手机等增加传统节日文化宣传的内容。例如,媒体可以专门制作一些儿童喜爱的节目形式,精心制作一些动画、公益广告等,还可以在传统节日期间,专门开设与儿童观众的互动节目,通过媒体宣传,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吸引儿童家长与儿童一起参与,增加节目感染效果。
三、家庭参与是促进儿童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坚强后盾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家、社会、学校、家庭等共同参与的活动。父母对于孩子的思维、行为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与当中,家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父母要与幼儿园保持紧密的联系,积极配合幼儿园系统的教育工作,在语言上和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而且特别爱模仿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有新鲜感的事物。如果幼儿感受父母特别热爱传统节日文化,那么也会与父母一起接受传统节日。这就要求幼儿家长要先热爱传统节日,树立正确的节日文化价值观念,并认真了解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背景、风俗等。然后家长再根据对幼儿心理特点的了解,运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传达传统节日文化。
传统节日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工具。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利于保障国家在未来发展中的民族凝聚力,有效地保护我国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不良渗透。幼儿作为国家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其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需要传统文化的辅助。因此,国家、社会、幼儿园、家庭等要发挥自身的独特力量,促进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沈婷.当孩子与古老大节相遇:传统节日文化园本化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
篇5
尊敬的家长:
您好!感谢你对我校工作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今年4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8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明电〔2017〕 号)文件精神, 2018年清明节假期为4月5日(星期四)至4月7日(星期六),放假3天,4月8号(星期日)正常上课,补上周五的课程。希望您在孩子放假期间自觉履行监护人教育和监护职责,并严格要求孩子,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一、“清明”期间,指导孩子安排好假期休息和学习时间,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教育孩子要有安全防范意识,无大人陪同,不要让孩子单独外出玩耍。
二、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提醒孩子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乘车等交通安全。
三、加强防溺水教育。天气渐渐回暖,请您认真履行监护人职责,加强对孩子的防溺水教育,向孩子讲清楚私自外出游泳的危险性及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切实让孩子做到游泳“四不去”:即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没有家人陪同不去;私自结伴到河塘、水库等水域进行的涉水活动不去。有条件的家长可教会孩子掌握游泳本领和溺水自救技能。家长一旦发现有学生私自在水边玩耍或游泳,要及时进行劝阻和制止,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四、确保孩子过上一个安全、文明的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同学们也将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随家人上山扫墓,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但野外用火、燃放烟花炮竹极易引发山林火灾或意外伤害事故。为此,我们倡导文明祭祖,不烧纸钱,不燃放鞭炮,提倡用植树、献花等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方式拜祭。家长要切实履行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加强对孩子的防火教育,严禁孩子私自上山野炊、燃放烟花炮竹等一切用火活动。在家庭中正确使用煤气、家用电器,确保家居安全。
尊敬的家长,孩子的安全,是您和我们最大的牵挂。安全关系孩子的一生,也维系您全家的未来。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为孩子撑起一片平安的蓝天!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祝愿您全家平安、幸福!
篇6
1 结合主题教学与中国传统节日,深化幼儿的中国文化知识
幼儿园的双语节日活动不仅是要有所遴选,更是要有所创新和发展,在孩子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并提炼出适合他们的活动。我们幼儿园结合我们的主题教学,在主题教学中精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意义的节日。在选择好中国传统节日后,多方运用社会资源联系好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户外场所。
元宵佳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及主要习俗。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吃元宵是元宵佳节的一项重要民俗。寒假过后开学正好是即将迎来元宵佳节,我们在给幼儿介绍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时,幼儿的第一反应是兴奋地说:“老师我们喜欢吃元宵,今年元宵节我们要自己做元宵”。因此我们河景幼儿教师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并结合我们的主题教学,开发了《彩色元宵》这一实践性的主题活动。首先我们通过综合活动《元宵从哪里来》,幼儿了解到制作元宵需要米粉,那么米粉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特征?在科学活动《认识米粉》中,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捻一捻等形式了解了米粉的主要特征,可是米粉又是怎么来的呢?孩子们深深好奇着。为了解开孩子的这一疑惑,河景幼儿园的老师们带着所有的小班幼儿去参观了米粉加工厂。
制作彩色元宵不仅要米粉,还需要彩色水。那彩色水从哪里来呢?为了扩展幼儿的思维,河景幼儿园的老师又带着孩子们去参观了菜场,在菜场上,孩子们看到了绿色的青菜、橘黄色的胡萝卜、黄色的橙子、红色的草莓……在综合活动《彩色水从哪里来》中,孩子们就“怎样制作彩色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统计出多个品种的可食用的彩色水,如草莓汁、苹果汁、菠萝汁、胡萝卜汁、青菜汁等。在材料区,摆着孩子需要的各式材料,如苹果、菠萝、猕猴桃青菜……在工具区,一一整齐摆放着取彩色水所需要的工具或替代物品有:纱布、筷、调羹、碗、盘子等等。活动中孩子们自主地选择自认为最棒的方法制作着彩色水:有的孩子用纱布拧着西红柿在挤着红色的汁;有的孩子双手用力地挤压着结子水;有的孩子用调羹压或者掏着……真是一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情景。在场的每个老师无不为每个人的聪明能干喝彩,为他们的专注而感叹。在制作完彩色水,孩子们纷纷加入了制作彩色元宵的行列,不多久,一盘盘彩色元宵制作完成了。孩子们纷纷介绍、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的红色元宵做好啦!”“我的绿色椭圆形元宵好看吗?”“这黄色的、红色的元宵都是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 精选有趣而富有西方文化的节日,拓宽幼儿的西方文化视野
加德纳教授认为:“如果我们以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孩子,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很有天赋,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方式”。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对节庆活动设计、组织、反思应用有了进一步地深入,改变以往智能一元化支配的做法,找寻与每种智能相应的核心线索,并从幼儿实际生活活动出发去解读和获取这些线索,以有意义和有效率的方式激发幼儿各种智能、激励多种智能的组合,并通过各节庆活动有机渗透的双语来提高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兴趣,为幼儿后继学习第二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立足于节日双语活动来拓展教师、幼儿的视野,来体验西方民族之间的风俗、获得不同文化的冲击,也成为当今社会成人与孩子的共同需要。
万圣节是西方国家传统的鬼节,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国家传统的鬼节,我们幼儿园为了让幼儿更多的了解一些西方的文化,同时让幼儿体验西方国家节日的别样风情。这一次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选择了,在幼儿园附近的莱蒙广场开展好玩的万圣节活动。这次活动家长的参与热情还是比较高的,很多家长都为自己的宝宝准备了万圣节活动所需的服装、面具以及南瓜灯等等。小朋友都打扮得很炫的跟着老师一起去莱蒙广场参加万圣节活动。由于莱蒙广场离幼儿园不是太远,所以我们就选择了步行。这样不仅可以让小朋友沿路注意观察运河边以及明城墙的景色,而且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
篇7
1 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在玩中学习传统游戏
我在组织幼儿游戏时,有意识地把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的游戏中。如语言活动课中教幼儿朗读《弟子规 》、《 三字经》、绕口令、给幼儿讲一些宣扬传统美德的一些故事如《司马缸砸缸》、《孔融让梨》等等;体育游戏时,我们和幼儿玩跳房子、仍沙包、滚铁环等游戏,使幼儿既体会到传统游戏的快乐,又丰富了运动技巧,有效的发挥了身体运动的潜能。
2 尊重幼儿的学习规律,在生活中学习传统经典
幼儿的学习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他们学习的途径和内容,生活即学习。因此,幼儿教育不应只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更应注重幼儿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根据幼儿学习的规律,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使幼儿从一点一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彩。
《三字经》是中国启蒙教育传统的结晶,是传统启蒙教育长期积累的结果。它句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而且内容丰富,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是一本微型的百科全书。我们为孩子营造一个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喜欢学习、喜欢阅读,终身受用,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的。
饭前、教学活动之余,我们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给孩子们讲解一些《三字经》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小故事,激发孩子学习《三字经》的兴趣。这样,我们可以借助学习《三字经》,为孩子营造一个书香门第的氛围,每天在家利用茶余饭后抽出十分钟的时间和孩子来读书,让孩子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自愿地学习,同时促使孩子人格健康发展,通过故事也达到了教育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的目的。
现在幼儿挑食的现象相当普遍,经过多次的谈话,效果不大,有一天,又发现这种情况时,我给他们朗诵了古诗《锄禾》,并解释了它的意义,描绘了农民伯伯劳动时的辛苦,幼儿一下子好像理解了它的意义,赶紧把丢在桌上的米粒都捡了起来。以后,吃饭前我们都朗诵一下这首诗。
3 尊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在探究体验中学习民间工艺
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反映了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民间艺人的慧心巧手,另世人惊叹,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了让孩子了解、学习、传承,这些传统工艺,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有选择地把这些工艺重现在幼儿的生活中。
我们还开展了许多民间游戏坊,如:“民间剪纸”、“绣花”、“捏泥人”、中国结”、“缝沙包”等活动区域,让孩子通过多种材料、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引导孩子在探究中学习,引导孩子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美,体验中国人的伟大智慧,从而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做中国人而自豪。在活动中也学习了与同伴合作的方法。
4 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互动中感知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灿烂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天地万物,融会贯通了乡土、乡情、乡音、乡风等普普通通老百姓的审美追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及相关活动、礼仪、与相应的食品,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许多民俗民风是和中国的传统节日联系在一起的,如:元宵节、重阳节、端午节等一些传统节日,在城市的小家庭中,已经很少重视过这样的小节日,最多买几个汤圆、几只粽子和几块重阳糕吃吃。
在教学实践中让我体会到:只有尊重孩子的学习特点,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探索、自主地学习、在互动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真正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培养出文明、儒雅、有个性、有创造力的孩子。
篇8
【关键词】节庆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实现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189-02
中国的节庆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内涵,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节庆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还能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 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
节庆活动是不同国家、民族、区域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是在特定时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或表达人们图腾崇拜的心理,或诉说某种美好的愿望,或宣泄某种极端的情绪,或体现某种民族的精神,或流露某种价值取向。总之,节庆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庆活动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许多节庆活动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它揭示了自然的发展规律,将人类的社会活动与自然规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论是在万物萌动的清明,还是月明如镜的中秋,都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让人们学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第二,节庆活动表达出人们浓浓的情感。节庆活动的举办形式多以家庭聚会为主,如在春节、清明节等节庆活动中,人们表达出了对亲人的无限关怀和对先人的思念。人们通过这些节庆活动,互相表达美好祝愿,密切了人际交往、维系了人际情感。由此看来,节庆活动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
第三,节庆活动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任何一种节庆活动都寄托了人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从微观角度来看,人们祈求健康长寿、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等。从宏观角度来说,人们通过节庆活动盼望国家富强、人民安定、社会繁荣等。总之,节庆活动这一重要载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 节庆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凝聚功能
节庆活动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节庆活动的许多内容都是在中华民族与自然界斗争、与异族侵略者的斗争中形成的。因此,节庆活动从各个角度显示了中华民族乐观、自信、自强的个性和健康的心态及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强敌面前不折腰的精神。
节庆活动有助于促进民族认同。民族认同是逐渐培养而形成的,节庆活动以其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天然特点,去氤氲、渲染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在节庆活动中,人们遵守着同一个节庆模式,使用同一种语言,共享和体验着节庆活动中流露出来的各种情感和思想,不断受到节庆活动的熏陶,人们的民族认同感会油然而生。唐代的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种一致的情感心理,表现的正是民族认同。
节庆活动有助于增进民族向心力。每一个节日、每一种节庆活动实际上都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向人们倡导坚强意志的民族向心力,所以,中华民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能以一种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精神去面对。这种向心力正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2.协调功能
节庆活动有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的节庆活动大多与节气时令有关,是岁时变化的体现。以冬至节气为例,冬至过后白昼渐短,气温渐寒,容易冻伤,人们通过吃水饺来驱赶寒气,防冻耳朵,这都是应天时、顺自然的表现。节日中蕴含有周期而作的自然规律,举行节庆活动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节庆活动有助于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节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种种情感,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是加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纽带。如中秋时节的举家团圆,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都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节庆活动很好地协调着人们的人际关系。
节庆活动有助于协调人与自身的关系。这主要是指节庆活动帮助人们调节自身心理的功能。俗话说:“馋人盼节,懒人盼年。”这说明节庆活动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节庆活动已经不仅仅保留在物质层面上,同时还有精神层面的东西。在节庆活动过程中,人们从繁琐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去享受节庆活动带来的欢乐和轻松,能适当缓解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节庆活动就像一支兴奋剂,能给人们带来崭新的希望、别样的慰藉,使人们对生活有盼头、有奔头,因此才有了“佳节清明桃李笑”的诗句。
3.引导功能
节庆活动能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政治观。节庆活动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毋庸置疑,它会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以国庆节为例,通过国庆节系列活动,能向全国人民展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实力,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人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从而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节庆活动能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节庆活动拥有许多道德资源,可以为我们今天所汲取利用。尊老爱幼是首要的道德资源,如逢年过节给长辈拜年,幼儿在春节可得压岁钱等。节庆活动还拓展了普天同庆等道德观念,强调了家国意识,如端午节对屈原的纪念,浸透了浓郁的爱国道德信念。此外,腊八节以饮食之法祛病驱邪,体现了人们“反对邪恶,珍爱生命”的人伦美德。七夕节对牛郎和织女忠贞爱情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爱情道德的态度。总之,节庆活动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节庆活动能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节日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人们能明白自己人生的价值,明白自己应做一个怎样的人。如端午节时人们会纪念屈原,因为他用有限的生命阐释了什么叫爱国,从而换取了人生无限的价值,正是这种无限的价值鼓舞后来人,引导后来人时刻怀有一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所以节庆活动能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约束功能
节庆活动往往蕴含着人们在生活中所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如节庆活动中的各种礼仪、仪式,实质上是一种道德的约束和节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而起到规范和教化作用,且这种规范和教化无论人们贫富贵贱,都要遵守。此外,节庆活动中的言行禁忌也体现了节庆活动对人们的道德约束。
三 节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
节庆活动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维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实现节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1.社会要重视节庆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一方面,党和政府要积极保护节庆活动。节庆活动能否大力推行并发扬光大,进而让人们感受到它的思想政治魅力,关键还要看政府是否懂得保护它、继承它、规范它、挖掘它,为它注入时代的气息。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政策加强对节庆活动的保护,不仅要继承优秀传统节庆文化,更要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不断推进节庆活动的创新。另一方面,大众媒体要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大众媒体应利用节庆活动,发挥其对受众群体的正面引导作用。如在重阳节可以播报大学生走入敬老院真诚献爱心的事例。另外,大众传媒还应加深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创新宣传报道形式,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灵活利用节庆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学校要推进改革,使节庆活动校园化
第一,改革课程设置。一方面,学校应充分利用节日契机,组织开展节庆活动的系列讲座,讲座围绕具体节庆活动的来源、内涵、活动等内容展开,其中巧妙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学生听完全部讲座给予相应的学分,让学生通过系列讲座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开辟节庆活动第二课堂,组织学习兴趣小组,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读一些与节庆活动有关的书籍,从而提高学生对隐藏在节庆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认识。
第二,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节庆活动为切入点,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就避免了简单地向学生进行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第三,改革教学形式。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不仅要在课堂中给学生传授节庆活动的相关知识,还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校园活动。如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重阳节去养老院开展敬老活动等。另外,还可以开展节庆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活动的参与、体验过程中,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家庭要重视通过节庆活动对子女进行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首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平日的家庭文化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的,那么节日中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则是大张旗鼓、立竿见影的。父母要力行节庆活动的传统习俗,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形成正确对待节庆活动的态度。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除了有形的节日习俗如重阳节关爱老人,还有那些无形的家庭文化如父母的言谈举止、社交方式等。每逢佳节,不要只是停留在吃喝玩乐的庸俗化节庆形式上,而应挖掘节庆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父母要带领孩子参与到整个节庆活动中,让孩子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领悟节庆活动的内涵。如在中秋节,一家人团坐一起,品尝月饼,畅叙亲情,其间可以为孩子讲叙中秋节的来历、风俗等,让孩子深刻理解团圆之意。清明节要带领孩子去亲人的坟上祭奠,通过这些活动对晚辈进行无声的教育,启发他们热爱生命,敬重长辈,遵从孝道,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总之,节庆活动是历史的积淀,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思想政治教育宝藏,它在社会中又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极高的参与度,因而,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再合适不过了。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董宜彦.论传统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学理论,2011(13)
篇9
一、我国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
1.学校感恩教育效果不佳
在我国的小学道德思想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承担了过多的德育责任,而普通的任课教师,尤其是负责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承担的责任较少。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并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品质的培养。此外,小学感恩教育的方式比较形式化,大多数时候采用学生发言和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感恩教育,缺乏感恩实践活动,这导致我国小学的感恩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2.感恩行为没有得到落实
虽然,很多小学生也存在一定的感恩意识,也从内心深处认同父母为自己的付出、老师对自己的关照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但在学习生活中,小学生的实际行动和感恩行为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大多数学生是在学校规定的感恩活动中付出行动,但不能将感恩的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所以,学校的感恩教育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造成小学生感恩教育面临当前现状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目前,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我国尚未形成科学系统化的道德价值规范体系,个人自私自利、社会极端个人主义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感恩教育的推行。另外,社会上的负面事件也对感恩教育起到了负面影响。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大部分的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而且,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也会导致孩子不懂感恩和付出。另外,传统教育观念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不够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孩子的感恩方式。
3.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学校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很少开展相关的感恩实践活动。同时,学校教育缺乏系统完善的感恩教育体系,导致教师的感恩教育目标不明确,没有充分整合感恩教育资源等,都导致了当前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相关建议
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要从小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着手。学校应多组织一些感恩实践活动,让小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快乐。
1.教师应加强自身感恩意识,为学生树立榜样
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教师要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为学生树立感恩的道德榜样,整合感恩教育的资源,比如从课本中挖掘相关的感恩教育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以身作则,让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感恩。
2.开展各类德育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1)组织感恩教育“月主题系列活动”。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寓意。学校可以充分挖掘各个传统节日及纪念日本身所蕴涵的感恩教育元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以月为单位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明确感恩教育的意义。
(2)创建以“感恩”为主题的快乐中队 。学校中队是小学生快乐、温暖的家,有着巨大的教育力量与凝聚力。因此,学校在进行感恩教育活动时,不可忽视中队的建设及中队教育的力量。学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时,可以以“感恩”为主题。创建班级快乐中队,结合各中队学生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开展各类感恩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篇10
为此,本学期,我们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入手,积极安排了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将有探究空间和发展余地的内容引入到了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主要活动总结如下:一、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通过主题开展活动
活动一:了不起的我
——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更加感兴趣了,进一步了解了身体一些部位的功能,为了拉近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彼此产生共鸣,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对自己上大班有自豪感,对自己的能力有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特别安排了此主题,通过介绍自己、绘画与分享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多了一份认识,有长大了的自豪感,对其他幼儿多了一份亲近和友爱,家长们和孩子们还积极参与布置了主题活动墙饰。
活动二:中国的传统节日
说到圣诞节小朋友都知道,而说起我们的传统节日,除对春节有点了解外,其他的节日就知道的更少了,为此,我们创设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目的在于让幼儿首先了解我们的祖国,喜欢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初步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在此活动中,小朋友们知道了年的由来,知道了清明节的祭祀、端午节的塞龙舟以及重阳节人们登高习俗,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对自己的祖国更加热爱了。
活动三:我们身边的标志
随着幼儿的年龄不断增长,幼儿的活动性也越来越强,但是许多幼儿在活动中很难控制自己的言行,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我们身边的标志这一主题作为我们引导幼儿增强规则意识的主要手段,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共同探讨:“没有标志怎么办?我设计的标志”,同时还结合我们向日葵年级的大型主题活动我是小小交通警—察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活动后幼儿的规则意识明显增强,游戏中自己遵守游戏规则的饿幼儿也越来越多。
活动四:恐龙
这次活动的生成来源于幼儿对恐龙的喜爱,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喜欢恐龙,无论哪个孩子都能说出好多种恐龙的名称及生活习性,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提问、求助家长、看书、听故事、上网等手段围绕主题“恐龙”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增加对恐龙世界的认识,
还主动将家里关于恐龙的图片、玩具带到幼儿园来和同伴们分享,幼儿通过自主选择、积极参与了解了更多关于恐龙的秘密,比如恐龙到目前为止发现了多少种,恐龙的生活习性以及人们对恐龙为什么灭绝的猜测都有了一定的掌握。
活动五:我们爱运动
于运动,小朋友还是比较喜欢的,可是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就有些怕“动”了,为了激发幼儿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初步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以及让幼儿学会简单的保护身体主要器官和自身安全的方法,积累应对意外情况的经验,我们通过动一动、跑跑、跳跳以及我喜欢的运动等活动内容来激发幼儿对运动的兴趣,
现在尽管天气比较寒冷,但是小朋友们都不怕寒冷坚持参加户外活动,即使是下学天也要到户外打雪仗。
活动六:科学泡泡
——“元旦”到了,这是新年的开始,也是小朋友最快乐的节日,我们和小朋友一起动手打扮布置节日教室,挂彩球、
做拉花、自制贺年片,我们还开辟了新年心愿栏目,孩子们用稚嫩的话语表达了心中美好的祝愿,为了培养幼儿不怕寒冷,坚持户外活动的勇敢精神,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快乐的冬季运动会。
活动七:捉迷藏
——随着天气的变化,孩子们有些怕“动”了,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设计了该主题,本主题的目的在于增强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平衡、钻、爬等技能,提高幼儿的灵敏度,同时也能学会爱惜、照顾自己的身体,在运动中注意安全,我们通过张贴“我”喜欢的运动员的照片,动手自制纸棍和纸球,提供迷宫版和迷宫书,让幼儿学习运动员不怕苦,积极参与户外活动,体验走迷宫的乐趣。
二、创设幼儿喜欢的环境,保证区域活动的开展
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了“幼儿园区域化教模式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这样的模式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我们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幼儿感兴趣,有探究空间和发展余地的内容引入课堂,“神奇的镜子”、“星星医院”、“大马路”等区域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区,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这些题材是幼儿熟悉的,且拥有较浓厚的兴趣,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孩子的积极性也很高,而教师指导时也注意以引导幼儿自己探索发现为主,这样幼儿的探索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的兴趣也较浓厚。
三、结合主题适时注重品德教育
- 上一篇: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
- 下一篇: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