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方案十篇

时间:2023-12-18 17:40:49

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方案

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方案篇1

关键词:高中政治;政治素养;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新课改背景下,结合其中的教育理论,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更好掌握学科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若干问题,引导与促进学生更好成长与发展。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政治素养,转变过去落后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共同探究,从而更好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传统上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忽视培养学生政治素养。传统上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是根据课程的知识内容与教学目标实施讲授式教学,较少与学生互动交流,学生不能积极自主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政治素养教育的内容很少涉及,无法有效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无法有效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次是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缺乏师生与生生地互动。很多教师只是单纯讲解课程知识内容,学生被动听讲,很少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究,不利于调动学生政治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有效培养学生政治学科学习的趣味性,教学效果往往比较差,不利于达成教学目标,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课堂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策略

布置课前任务,辅助学生预习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通过认真研读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结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时期培养学生政治素养,需要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教师需要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转变传统上教育思想观念,注重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位置,通过认真研读政治教材与教学大纲,进行全方位备课,制作电子课件与预习学案,布置课前任务,要求学生依据预习学案进行自主预习。这样可以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节约大量的政治课堂教学时间。例如,新人教版必修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目标分为三点:一是科学把握和认同中国梦内涵,更好理解个体梦与群体梦在辩证统一中实现中国梦;二是认识我党的历史使命,理解新征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是认识到当代青年应当坚定理想信念、铸就青想、努力奋斗,进而书写人生华章。教师结合课程的主要内容制作预习学案,并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依据学案与教材进行自主预习,熟悉课程的学习目标与主要内容,以此为课上回答问题与参与相关探究活动打好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指导解决问题政治认同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重要内容,是指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与思想意识的赞同或者认可,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例如,新人教版必修一的“伟大的改革开放”,需要指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开创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借助唯物辩证法等阐述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图文与视频资源,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现这些内容:1979年和2019年的GDP对照图,80年代初和2019年上海城市面貌对比图,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出现的变化文本。结合以上相关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以上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教师通过创设以上与本课重点知识和教学目标相关的生动问题情境,可以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眼球,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比如对于“改革开放的意义”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等方面讲解。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丰富,政治认同是最为基础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明确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引入针对性的图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创设生动问题情景,构建师生互动的政治课堂。教师讲解相关知识、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引导小组合作,培养理性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和共同探究意识,更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注重建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课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结合政治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创设自主探究任务,引领各个小组合作探究。例如,新人教版必修四的“把握世界的规律”,主要包括世界是普遍性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三大内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与理性精神核心素养,指导学生坚持唯物辩证法,运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联系观等。教师可以先运用图文资料讲述“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提出问题:这个故事说明了怎样的道理呢?还有哪些类似的故事?结合实际生活探讨对于联系的理解。之后引导各个小组结合本课基础知识,结合这个案例,共同探讨问题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总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与内部要素的相互影响、互相制约与相互作用,任务事物与周围事物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内部各部分与要素间具有联系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自然界的生物与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的各类活动、各种思想与思维方面等内容,举出相应的联系性例子,更好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指我们在认识与改造世界中体现出的理智,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思维品质和行为特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创设探究任务,引领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作出更加理性的解释、选择和判断,促进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在循序渐进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结合热点案例,启迪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也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的认可、崇尚和遵从等,是认真学习与运用法律知识、法治思维、法治思想的态度,一般有规则、程序、权利与义务意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法律相关的课程内容,在教授学生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热点案例,指导学生结合热点案例进行分析与探讨。教师可以运用法律知识与法治思维分析热点案例,以此启迪学生法治意识,更好培养学生政治素养。例如,新人教版必修三的“法治中国建设”的课程,包含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三个课时的内容,在第三课时的法治社会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具体事例的方式,指导学生认真思考与合作探究,从而让学生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借助图文资料,展示民事活动与公共参与过程中的一些不当行为,解释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意义,指导学生明辨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的正确方式,以此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在法治社会中人人应当遵守法律、学习法律知识与运用法律,实施法治社会建设也是全体公民与全社会的共同追求,进而启迪学生的法治意识。对于高中政治课堂中启迪学生法治意识,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引入时下一些热点案例,与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法治知识融合起来,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现相关案例的文本、图片与微视频,指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讨,然后结合法治社会的建设,具体分析案例,以此更好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政治素养,认识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养成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良好习惯。

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指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与国家治理,自觉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和能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之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其中,在探究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中更好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通过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意识,可以更好培养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新人教版高二必修二的“订约履约诚信为本”课程,教师通过课堂授课,让学生认识合同的概念、特点、意义,正确认识自愿原则,更好熟悉合同的法律特点与重要作用。结合这些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签订合同”的模拟探究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展示内容,以及之前所学的经济生活中的公司知识,分组模拟草拟合同、审定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等活动,以此巩固本课的合同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课知识,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对于其他部分的知识内容,教师同样可以通过开展探究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提高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效果。通过做好以上这些方面的工作,可以更好促进学生形成人民当家做主的意识,形成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形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在模拟探究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参与公共事项的方法、路径与规则,积累有关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知识与经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教师根据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政治课堂教学经验,研究相关文献与进行问卷调查,明确过去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引入丰富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创设与实践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政治学科知识,在小组合作中探究,更好解答相关问题,以此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方案篇2

自1982年夏书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把行政学的研究提上日程是时候了》一文后,行政学开始受到国家和学术界的关注。198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在吉林市召开了行政管理研讨会,表明了政府开始正式对这门学科的重视。同年底,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筹备组在京成立,1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这是我国行政管理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并且,关于行政管理的教材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行政管理这个学科在我国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各大高校也相继开设了行政管理专业。但是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相比国外来说起步晚,虽然发展较快,但跟国际上这一专业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据统计,目前国内共有34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行政学类的本科专业,而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绩效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规模相当庞大。从人才培养和接受教育的层次上来看,既包括本、专科层次的人才,又包括了博、硕士研究生层次的人才;从人才培养的特点来看,既有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又有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从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院校来看,不但有文科院校、理工科院校,甚至还有少数的农学、医学院校。从表面上看,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好像已经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各具特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笔者在对国内各大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国内高校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研究还较薄弱,无法适应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参与性和研究性的要求。而且国内高校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滞后于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都没有符合时展的要求以及结合各大高校自身的优势专业。用一句话概括:高校开设行政管理专业范围广而内容杂,缺乏自身的特色,尤其是缺乏相关的实践活动。

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迫切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但从现实状况来看,国内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存在许多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没有真正明确,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智能的培养。

首先,尽管国内各大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基本上都是将行政管理人才定义为一种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这种定义是沿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它没有从职业分类的角度来加以定位,使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根本不清楚毕业以后自己该从事何种职业。这样就造成行政管理专业的泛化、边缘化。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做;但是一些适合其他专业的工作,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很难胜任。所以,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毕业要么升学,要么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其次,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智能的培养。从各大高校开设的行政管理课程来看,很大一部分的课程都是知识的传授,高校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是传授知识为主。而相对缺乏对于行政管理人才的智能的培养。例如,教师讲授的知识和方式很少有启发学生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结构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首先,由于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渊源,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科设置的政治学取向突出,政府管理偏向明显。从行政管理学发展历程来看,行政学最早是脱胎于政治学,行政管理专业也是从政治学中分支出来的,伴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之后,行政管理学也从政治学科分离出来纳入到公共管理学科门下。然而由于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渊源,尽管行政管理专业所授予的是管理学学位,但是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依然是介于政治学和管理学之间。从其所属的教学机构来看,既有把它放在管理学院的,也有不少是放在法政学院、文法学院的,还有将其归入政史系的。而且,即使是管理学院内,前面还会冠有“政治”两字,称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现今这种管理体制,必然会导致行政管理专业长期受政治学科的影响,使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政治学色彩。其次,行政管理学的课程设置跟不上时代,部分课程设置不符合社会和学生就业需求。由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一直受我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改革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的政治制度和体制的日益完善,政府的行政活动的日益高效,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也应适应不断变化的各种情况,如果课程设置不符合新时代的变化或者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那么该专业必然落后于时代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于时展。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课堂教学质量日益成为一个关注的重点。而现阶段,各大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滞后于时展,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有待于更新和丰富,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落后。通过对我国高校各专业的培养特征分析,行政管理专业不管从培养的能力要求、素质要求还是从其教学理念来看,都有其一定的代表性。这个专业是培养具有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这恰恰体现出行政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特征,这要求专业知识的传授必须要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检验和强化学生对公共行政知识的掌握。但是,长期以来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知识的传授而轻智能的培养,往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教法”而忽视“学法”。虽然近年来,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了这方面的不足并进行了一些改革,增加了实践环节,但是力度远远不够。

(四)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迫切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但从现实状况来看,我国各大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行政管理专业对实践性依赖非常高,而国外公共行政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例如,法国国家行政学院的学生有一半时间在校外学习,加拿大行政官员培训学院的学生有70%的时间在课堂外。但是,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很低,与国外差距很大,也与本专业的培养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此外,我国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也不完善,缺乏比较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目标体系,很难结合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培养和训练。

2.校外实习基地少,远不能满足学生岗位实习需要。岗位实习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最为有效。虽然各高校为了培养创新人才,会与多达几十家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是由于大部分高校不完全了解和掌握合作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流程以及改革趋势,不能结合学校自身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合作单位提供科技、决策等服务,导致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很难接触其行政事务的核心。

3.高校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不完善,管理不到位。良好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和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也是使实践教学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顺利实施的前提。但是,许多高校的实践环节缺乏系统的大纲、考核办法等,这样大大影响了实践效果。参加实践的学生大多去做一些繁琐的小事,很难在较短时间里了解组织的运作情况、演变过程等最为重要的实践操作活动。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中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现阶段,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而行政管理人才都是将来在政府部门担任管理职位的人员,他们素质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度。行政管理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社会主义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干部,核心在人才。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已经成为新时期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性任务。在新时期政治、经济、行政体制改革日趋深化的过程中,在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时,也对行政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理念、内容、水平、方式都必须要跟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我们要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中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各种模式不断地进行探索,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要使行政管理人才掌握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培养行政管理人才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个大环境下应具有的新的素质要求,即要培养以人为本的服务素质、培养公仆意识,提高责任素质、培养公平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培养效率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开拓进取的创新素质。

(一)结合时展,创新和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

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起点,就是各大高校中行政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设置。各大高校对于行政管理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应照搬传统的习惯,应该结合当今知识爆炸时代的步伐,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将一些过时的教材进行更新,引进一些新的教材,并可以根据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各大高校的优势资源、优势专业进行研究教学,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思路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形成特色,扩大研究的领域,缩短与国际上研究的差距。还应更新学科知识体系,凸显时代特征和各高校优势。高校开设的专业必须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有快速应对力,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保证专业体系的时代气息。因此,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结合时展的要求,引进一些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的课程。

(二)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注重实践的作用。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很强的实践性。在学校教学中,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性,培养活学活用的专业意识。各大高校应积极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学生接触行政管理的全过程,掌握办公室事务管理的相关技巧,使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升华。同时,也要鼓励行政管理专业教师深入实践一线,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往往能够很轻松地讲解清楚各种复杂的理论,但是却难于把理论化为实践指导。要想上好行政管理类课程,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需要有更多的管理实践经验和感受。只有身在一线作为管理人员,才能够有对理论深入浅出的理解和讲授。因此,要鼓励和积极提供各种途径使教师也深入实践,更好地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讲授知识。

(三)完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因人因时制宜地进行行政管理教学。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活动要注意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游戏的形式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为了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模拟科学研究活动所设计和组织的一种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另一方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进行探究式学习。高校应该为行政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研究和实践平台,推动行政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探索。高校应该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增加实践与研究课时,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减少课内讲授学时,改革与加强课内外联系,让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或进行自主课题研究,走开放性、研究性教学之路。

2.“案例分析型”教学模式。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是近来较为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行政管理专业是培养管理人才的,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结合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调查和总结的话,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际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而言,“案例型”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以行政管理领域的实际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开发自己独特的风格,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开展案例教学。推行“案例型”教学模式必须要注意以下三个点:首先,案例选择要恰当,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前提。其次,任课教师准备要充分。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更要对案例的背景知识有充分的掌握,这样才能增强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最后,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时刻记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是永远的主角。

3.“实践型”教学模式。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对于实践的要求很高。只有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并在实践中积累管理经验。对于实践型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通过校外实习来进行。高校可运用自身掌握的资源,积极和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签订合同,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岗位。二是邀请一些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担任管理职位的从业人员来现场为同学们解答各种问题,这些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巧,可以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大量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三是观看教学录像。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入校开始就为他们安排大量的国内外与公共部门及管理相关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公共事业,热爱公共事业,让他们从成功的公共事业管理的案例中得到管理理论的感悟。

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方案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价值观;讨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策划和指导下,以案例为载体,让学生深入角色,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他们不仅掌握思想政治的基础知识,增加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而且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课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课实施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把相关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

案例教学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案例中主动参与、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自立、竞争、创新意识。

(2)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由于知识、能力、经验各不相同,所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案例教学的分组中,每个小组的成员任务和目标都是一致的,只有彼此之间学会合作,才能够实现共同的任务和目标;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培养他们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通过案例师生互动,学生探究,从而共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在这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各种观点产生碰撞,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以免误入歧途,形成错误观点和认识。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特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广大高职学生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不仅与法律专业课的案例教学有共同之处外,还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具体表述如下:

(1)意识形态的导向性。导向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案例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的宣传和引导,用社会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2)行为能力的启发性。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主要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思想政治道德行为能力、认识能力,通过让学生进入案例或在案例中充当角色,亲身体验,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每一个学生认真研究每一个案例,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深刻的教育。

(3)结果的多元性。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主要特点就是每个案例中的问题都不存在着绝对正确的答案。学生在参与思想政治课案例讨论过程中,由于个人的知识水平等都不一致,所以对同一问题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案例教学不会单纯地去追求一种正确答案,而是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去分析、讨论,教师作为组织者参与,最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潜力。

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过程要根据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分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两个部分。课前准备主要是教师准备教学案例,评估课堂出现的突发事件,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背景;课堂教学主要结合课堂内容,如何实施教学。这两部分有机衔接,就是教师在现实教学中具体运用的过程。

(1)精心设计案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务必精心设计案例。在设计的案例中尽量多蕴涵教材的概念和原理,不仅能够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而且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引领正确方向,用积极的案例鼓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以知识为基础来培养学生能力,同时保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旺盛生命力,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2)正确展现案例。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案例材料,相应地采用合适的方式,把案例展现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展现案例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文字材料、口头描述、组织学生表演、运用多媒体再现案例等方式,也可以把几种方式组合在一起共同使用。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为接下来的讨论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恰当提出问题。在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中,教师展现案例之后,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恰当提出问题。问题设计有梯度,由浅入深,以便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问题提出后,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地参与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主动性参与,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 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是一种操作性强、内涵丰富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中的发展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必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交流和合作的意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陶明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多样化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学理论,2011(06).

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方案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化、全球化、市场化,使高职院校育人环境日趋复杂,高职院校认识上的差距、能力上的不足等自身存在的问题,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受到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从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标准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机制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对策。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高职院校育人环境日趋复杂对学校与学生产生多种不利影响。首先,网络化、全球化使得传播渠道急剧增多,各种思想引入。虚拟的网络世界冲击着大学生的眼球,多元复杂的网络信息导致大学生自我意识膨胀化,人际交往非情感化。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更加多元、更加外放。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等法则,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引发的不良思潮冲击着师生,考验着师生的辨别力。其次,高职学生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不强,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出现交际障碍、思想困惑、压力增加等情况,心理问题也日渐凸显。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不懂得感恩,不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等等。

2.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效。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整体性不够。从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注重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的培养,综合素养目标的设定较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工匠精神的培养,口号较多,落地不够,没有完全纳入培养目标。二是课程教学设计针对性、实践性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碎片化的学习较多,导致学习不系统、不深入,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距离学生太远,学生感受不到,更不会感动。针对身边、现实中的热点问题的分析、研讨不够,价值引领不够,容易被网络非主流观点冲击。专业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不够,强调了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对职业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涉及不多或者没有涉及。其他课程没有深入挖掘育人元素,没有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三是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协调育人模式还未完全形成。理论学习与实践践行结合不够。学校专业教学体系、学生教育体系、文化活动体系、党建育人体系建设虽然有各自的方案和实施细则,但各体系间协同性不够。管理服务育人体系没有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等育人要素,没有构建以他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的育人体系。四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不完整。在育人成效方面,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不够,对其他管理岗位的评价几乎没有。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注重对理论课的考核,对实践活动课等其他课程的考核不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中没有形成整体考核效应,管理与服务育人岗位没有根据岗位要求设计育人指标,缺乏对育人成效的考核。

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1.从目标入手,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人才培养目标链。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如铁道类专业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根据铁道类专业特点进行细化、具体化,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核心内容,形成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素质目标,然后结合公共课、专业课、素养课的要求细化、落实到不同的课程中,形成课程目标内容,最后细化到课程中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单元目标,从而构建与专业特点相一致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链。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融合,构建“六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充分挖掘党建、教学、管理、服务、实践等领域的育人资源,如铁道类专业突出“家国情怀、宽广视野、阳光心态、火车头精神”四个特质,培养、构建集“理想信念、思政理论课、课程思政、主题班会、主题文化节活动、志愿服务”等“六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如图所示)。一是理想信念教育课。将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党性专题知识培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并实施基于党校全覆盖的党性启蒙教育(新生第一课)、党性专题选优培训即“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基层党务工作者”全周期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调研、收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典型案例、研修专题”,并针对这些内容,通过教师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分析、归纳、提炼形成具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主流观点。学生根据的热点问题或典型案例、研修专题,组成项目团队,进行调研、学习、分析、讨论,形成项目学习成果并定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热点问题讨论、专题研修等—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学生评价—教师引导—总结评估”等五步教学法,实现理论学习过程与问题解决过程、专题研究过程对接,导正纠偏,引导学生应知、应会、应信。三是课程思政改革。围绕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等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环节,开发微视频、微课等相应的教学资源,改革知识点考核、作品考核、素养考核、育人成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能力培养教育、素养养成教育的有机统一。四是开设主题班会课。班会是学校集体活动中最主要的组织活动之一,是学生思想碰撞和交流的场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阵地。开发并实施以“算账课”为主题的感恩教育,以“从日常行为说起”为主题的文明规范教育,以及以“红色文化、铁道文化研讨”为主题的文化传承教育等内容的主题班会内容体系。通过“算账课”感恩父母的付出、老师的付出、学校的付出。通过“从日常行为说起”文明规范教育,从见到老师打招呼,到与同学间有误会时会主动说“对不起”;从打饭、买东西时排队,到坐车时主动让座等,规范学生日常文明行为。通过“红色文化、铁道文化研讨”的文化传承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奉献、敢为人先的火车头精神。通过主题班会分享朋辈经验和体会,推介身边的榜样。五是开设主题文化节活动课。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每一个主题活动中,围绕红色文化、铁道文化等打造“一院一品”校园文化精品项目。组织学生自主开发、自主设计,基于不同专业群集“党性知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技能大赛、文化与技术服务、才艺展示”等于一体、并贯穿全年的系列主题文化节活动,并自主组织实施,打造系列品牌主题文化节。引导高职学生在活动中既服务同学、服务学校、服务社会,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六是开设志愿服务课。将“春运社会实践”、暑期“精准帮扶三下乡实践”、日常“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等活动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课程,纳入大学三年全周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党校选优培训课程方案,针对学生的不同年级、学生干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预备党员等提出不同内容要求、时间要求和考核要求。学生通过必选和自选相结合,实施志愿服务千日成长记录,做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三年不断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践规范,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完善课程标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一致的课程标准体系。借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标准的开发思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理想信念课、主题班会课、系列主题文化活动课、志愿服务课”等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开发设计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设计(含教学单元设计、活动或项目实施设计)、课程考核(含考核评价标准、活动或项目评价细则)等课程标准框架”。教学单元设计包含“单元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主要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参考学时”等环节设计。活动或项目实施设计包含“活动或项目描述、活动或项目目标、教学设备、教学资源、考核评价、参考学时”,以及实施步骤包含“调研学习、方案规划编制、活动实施、实施检查、实施评估”等设计。

4.完善育人格局,构建六层次“一对一”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建立从学校党委委员、中层干部、党总支部委员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职员工、学生党员等“一对一”联系二级学院、专业群、教研室到辅导员、学生班级、宿舍的六层次“一对一”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通过六层次“一对一”机制,定期参加二级学院的党政联席会议或教职工会议;定期找辅导员谈心;定期深入教研室、课堂、学生寝室和学生活动;定期参加班会、晨会;关注师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工作、生活状况,特别是学生的成长和思想动态,分析把握教育对象,及时提供指导和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师生思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

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方案篇5

关键词:本科生;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209-02

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思维能力,指的是培养学生从专业角度出发去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进行专业划分,势必希望通过专业教育,赋予大学毕业生与一般思维能力相区别的专业思维能力,从而在毕业后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并且为更加长远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国高校的四年制本科专业中,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作为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在实际操作层面,呈现出种种问题,需要我们从教者不断研究并且提出解决的办法与对策。

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专业思维能力培养中所面临的问题

1.学生对于专业的定位模糊。本专业在定位上有自己独特之处,虽然主要内容均来源于国外,但是与国外的类似专业在设置上有一些区别。单就这个专业名称而言,就具有浓郁的本国特色。很多学生入学时对于专业的定位并不太了解,把该专业与相近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者行政管理学专业相混淆,在对于专业的认知方面也存在困惑。没有准确的专业定位,从专业角度去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就会存在障碍,其专业思维能力培养就无从谈起。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学生培养方面的总体定位和实际实施,因此,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①专业课程设置。由于本专业在定位上的特殊性,国内数十所开办此专业的高校,除了常见专业课程之外,均根据自己的学校特色设置了特色课程。特色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与就业起到了好的效果,如华中理工大学该专业的课程中强调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很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甚至可以达到程序员水平。但是在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高校特色的同时,特色课程也有可能会对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随意性较大,或者在目的上急功近利的课程会对专业思维产生限制和误导。毕竟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立足于根本、立足于长期的过程。与一般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同,它要求一个区别于其他专业其他学生的思维培养目标,它要让学生拥有看问题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围绕一个确定的、科学的、长远的专业思维能力目标来进行。②实践教学设置。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能力培养一般依托在实践教学部分来完成,也就是说,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专业思维能力培养也不例外。实践教学部分,一般由认知实习、社会调查、实验室建设、毕业实习等等方面组成。总体上而言,本专业在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室建设方面显得比较滞后。部分学校此专业并没有形成规范的实验室教学。而对于学生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言,实际动手所形成的经验其实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实践教学的支持,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不能上一个台阶。

3.师资结构等等其他因素对于学生专业思维能力的影响。我国的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相关专业培养的高等人才,体现在博士学位获得者层面,相对于该专业的师资需求来说,还不太充分。尤其是在专业成立之初,很多任课教师都带有其他专业或者领域的学科背景。这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和思路,但是也可能会使学生在专业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惑。

此外,学校和学科的其他硬件和软件的问题,也制约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生专业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专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原因。如前所述,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在国内高校的四年制本科专业中,属于新兴专业,在国外也只有近似专业。因此在专业发展方面,没有现成的成熟的榜样可以学习和借鉴。专业从设置到发展成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历史过程。这种特殊的背景,造就了学生们在对专业认识方面的模糊性。此外,这种背景,也让各高校在此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尤其是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探索性质。

2.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现实原因。目前,很多高校都把实验室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重点改革对象。但在我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法学门类下,招生也偏向文科学生,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上体现出文科生为主的法学类专业的特点,侧重于课堂纯理论教学,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存在欠缺。此外,就业的压力,也可能导致在专业思维培养方面出现偏差和误区。比如地方高校的本专业常常选择以公务员考试为导向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在解决了目前一部分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专业思维能力方面的疏忽和长远发展的困境。

3.师资力量培养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从学科特点而言,该专业教师应该来自于政治学理论专业和行政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高等学位获得者。但是,国内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数量相对较少,且人才容易被分流,因此专业在师资力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失衡。教师对于学生专业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没有专业的教师,很难有专业的学生。

此外,资金等硬件条件不足等等原因,也可能造成专业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综上所述,种种历史与现实的原因,造就了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学生专业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困境。

三、加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专业思维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通过专业的不断完善、发展积累的经验,以及结合对部分相同专业的先进单位的学习考查,提出如下针对性的意见。

1.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文科生的特点和专业特色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的具体化,是培养学生专业思维能力的总提纲。针对该专业鲜明的文科特色,顺应实证研究的大趋势,应该确立经验研究方法的主体地位,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主导思想中引导学生注重经验研究;同时,传统的哲学研究方法对于文科学生而言也是一种较为有利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应该在方案中得到兼顾。同时,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结合专业所在的学校特色和地域特色,可以在方案中增设特色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起到独辟蹊径地提高学生专业思维能力的作用。

2.加强专业导论课建设,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正确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对于专业定位感到模糊的新生,进行专业导论课教育,是专业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要让学生清楚,本专业的历史与现状,学习的大致内容,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走向。了解专业的历史,明确了专业学习内容,让学生基于对专业的理解而进行自我肯定,学生才有可能产生对专业的兴趣,并且从中选择自己愿意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大一新生中开设专门的专业导论课程,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3.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实验室建设。2000年左右,最早的一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一些国内高校中产生。截至2014年,国内已有98所高校开办了此本科专业。十四年以来,该专业稳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改进。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与2004年专业承办之初相比,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进行了三次修改,期间不断征求学生及教师的意见,以及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专业特点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部分课程进行了删减、调整和增设,在兼顾学生需求(尤其是就业需求)的同时,一直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专业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越来越获得学生们的好评。比如增设方法论课程,把学生的专业学习从较单一的经验学习,提升到方法的教授层面上来,对于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训练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外,实践教学的改进也刻不容缓。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有相当一部分课程和实验相关,尤其是学科的发展,促使电子政务的兴起和计算机软件在政治科学中的广泛运用,单纯的理论教学早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对于本专业学生的要求。因此,转变观念,进行实验室建设,是每个开办本专业的学校都应该意识到的任务。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如前所述,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师资相对短缺的问题确实存在。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稳定的具备科研和教学能力的人才团队,是各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当务之急。但是,作为从教者而言,积极利用现有的条件,提高学历学位层次,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以科研促教学,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前者需要学校在资金条件上的大力投入,后者则需要为青年教师的进修创造必要的条件。

综上所述,对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而言,在学生专业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教者应当不断探索解决的路径,使专业思维能力成为本科生毕业之时的宝贵财富,使他们从全新的角度认可自己、发掘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也促使专业朝着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也希望通过对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为类似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方案篇6

1.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黑龙江大庆 163312;2.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黑龙江大庆 163312;3.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科部,黑龙江大庆 163312

[摘要] 目的 以该校编写的4520特长态度培养方案为研究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4方面教育内容,分别在方案中划分的适应、丰富、实践、发展4个阶段下的培养模块中进行实施,旨在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且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体系与实施途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校2012级学生干预前后思想政治状况及道德品质的转变情况进行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 随机抽取的1301名学生在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干预前后的得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到高职学生的特长态度培养当中,对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

关键词 ] 特长态度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177-02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专项)项目(1254xs502)。

[作者简介] 王腾(1976-),女,山东乳山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和团务工作。

[通讯作者] 王永(1963-),男,山东烟台人,教授,研究方向:物理学。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实用、多元化趋向。在新的形势下,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管理上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便摆在了高校管理者的面前[1-4]。因此,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为此,该项目组于2013年3月—2014年10月在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基础上,以学校的(技能+特长)×态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总纲,以该校编写的4520学生特长态度培养方案为载体,系统研究在学生特长态度培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效果,进而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且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体系与实施途径,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2012级、2013级三个年级学生中进行随机整群抽样,抽取2012级1301名在校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全体研究对象从一年级开始统一按着4520特长态度培养方案中4个阶段20个模块下的活动载体实施既定培养,并同时采用4520特长态度培养考核评价方案中的考评标准进行全程跟踪考核和评价打分,以保证人才培养的统一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1.2研究方法

1.2.1 确定思政教育内容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和时代精神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品质教育)4方面内容开展教育。

1.2.2设定融入途径 首先将该校高职学生三学年6个学期划分为适应、丰富、实践、发展4个阶段,每个阶段下分别设置5个培养模块,4个阶段共设置20个模块,形成4520特长态度培养模式;然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包含的以上4方面内容与4520特长态度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进行对照,进而确定与相应培养模块进行结合的思政教育类型,最后通过模块下的活动载体具体实施思政教育。

1.2.3制定保障措施 一是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在项目研究基础上制定该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特长态度培养全过程的制度规范和实施办法,建立长效机制,以利于把课题研究转化为常规工作。二是建立学校、系部、辅导员三级管理梯队。要求各级管理人员按着各自的分工,依据已制定的4520特长态度培养方案和考核评价方案中的阶段培养目标和培养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2012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在思政教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全程跟踪考核和评价打分,保证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实。

1.3效果评价

自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干预前后的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的得分情况进行有效评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T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主要采用u检验法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意义分析。

2 结果

2.1 政治教育评分效果比较

从思政教育干预前后学生政治教育评分情况对比分析来看,干预后学生思政成绩、学习态度、日常操行、入党意识方面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理想信念教育评分效果比较

从思政教育干预前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评分情况对比分析来看,干预后学生学业成绩、职业规划、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方面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评分效果比较

从思政教育干预前后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评分情况对比分析来看,干预后学生爱国意识、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求职创业方面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道德品质教育评分效果比较

从思政教育干预前后学生道德品质教育评分情况对比分析来看,干预后学生行为礼仪、心理素质、感恩意识、团队协作方面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3 讨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实践活动[5]。学生的日常培养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具有极大的教育潜能和力量,它形式多样,潜移默化,可以结合许多具体的场景和事件开展,教育效果更直接、更深刻、更有针对性[6-8]。因此,高校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生培养之中。本项研究首次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特长态度培养之中,通过三学年4个阶段下的20个教育载体进行有效实施。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政治教育中的日常操行评分(12.42±6.23,19.17±7.07)、入党意识评分(9.55±2.21,16.15±2.98),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职业规划评分(23.34±5.17,26.44±6.11)、志愿服务评分(10.53±3.79,15.55±4.28),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中的文体活动评分(15.68±8.67,24.43±9.17)、求职创业评分(6.98±1.51,13.59±2.67),道德品质教育中的行为礼仪评分(33.53±2.13,35.92±2.17)、感恩意识评分(11.35±1.31, 15.97±2.18)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这些评价指标都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元素。说明经过该项目构建的思政教育体系的系统培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政治素养、理想信念、时代精神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加强,有效地提升了该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特长态度培养的研究结果可以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培养体系提供有效借鉴。

[

参考文献]

[1] 张晓鹏,王晓兰,张殿福.加强学生管理改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92-193.

[2] 朱亮,许婕,齐大波,等.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z1):510.

[3] 张娅婧.“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2(26):106-107.

[4] 学生工作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回顾与展望[N].南华大学校报:电子版,2011-11-15.

[5] 刘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J].科技视界,2014(17):136.

[6] 逄锦聚,李毅.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57-62.

[7] 徐丽媛,张敏,祝玮.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3(6):251.

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方案篇7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长久以来我国高校各个专业均逐渐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由专业课教师承担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由思政课教师承担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一些教育者难免认为专业教师应该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造成教育与意识形态分离现象日益严重,忽视了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一些教师只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形成了专业教育中教书与育人相分离的现象。许多专业教师只注重专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此种只强调人对社会的工具性价值而忽略了目的性价值的培养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但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与专业素养。对于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国家发展而言,高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只能满足社会操作层面的工具性需求,是一种相对较浅层次的服务或贡献。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只有具备专业能力的专业人才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政治素养坚定、专业素养过硬的能够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能够坚守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许多高校的广告学专业重视传授广告学专业知识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然而对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与专业素养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的政治素养与专业素养未能与专业能力同步提高。

广告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且影响受众的意识形态,广告不仅承担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担负着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尤其是公益广告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广告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从事广告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还要同时具备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坚定的政治素养,具备广告行业健康发展需要的过硬的专业素养,唯有如此才能够做出优秀的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作品,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基于广告行业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提高广告专业学生的政治素养与专业素养,在广告学专业中进行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广告学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尤为重要。

广告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首先,通过提升专业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要求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适时、恰当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与专业素养,使学生能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逐渐将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内化到自身的认知系统和价值判断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其次,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以专题形式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以专题形式强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理解。专题形式与内容的安排分为两类:

一是结合党和国家重要历史事件,学校在每学期统一设立3~5个“铭记历史”、“关心时政”的爱国主义教育“节点”,统一编写教学大纲,在“节点”纪念日,凡任课教师需按照教学大纲、结合课程特点编写教案,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专业课任课教师按照要求做好思政教育工作。

二是根据广告学专业课程与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结合时事热点,将党的精神从课程名称到课程讲授的全过程,深度与课程理论知识讲授及案例分析相融合。在讲授广告学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报告中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观点与广告创意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理解并牢记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广告人职业道德观念,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创作广告作品,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再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习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使学生的政治素養、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同步提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习实践深度融合,要求学生在实践、实习中创作广告作品时,注意作品的思想导向性,必须内容积极健康,在向目标消费者传播商品信息的同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单项设置8学分,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以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与良好的行业道德准则创作商业广告作品与公益广告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同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与专业素养。

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方案篇8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简要分析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所坚持的原则,指出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措施,以期能够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原则;措施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理论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沉闷、乏味,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不断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初中政治教师提高学生政治水平的重要方式。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所坚持的原则

1.坚持针对性原则

在选择案例时,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选择教学案例,以确保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例如,在学习“防患于未然”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讲解交友不慎所造成的恶果,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黑白,不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坚持实践性原则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选用案例时,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坚持实践性原则,加强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珍惜学习机会”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引入由于家庭贫困,而被迫辍学打工的事例,让学生明白读书机会的珍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措施

1.根据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案例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政治教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案例,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以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引用或者改编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政治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

2.采用多种方法,有效呈现案例

案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呈现案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合理呈现案例,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我们维护正义”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案例中所出现的现象,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3.通过分组讨论,深入了解案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应该结合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利弊,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及时总结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之时,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及时总结教学内容,合理评价教学效果,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提问、分析和讨论,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枯燥、乏味的政治知识,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政治水平。

作者:龚进华 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殊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8):24-25.

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方案篇9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班,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培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

1.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新形势。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年3月,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提出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在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20*年1月,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部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讨论通过了新课程设置方案。经中央同意,、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5号)和实施方案。20*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的教材编写提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全面把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2.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精神实质。

中央明确要求,从20*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在全国高校普遍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方案规定,四年制本科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专科开设“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门必修课。同时,本、专科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养,解决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势与政策”着重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相对于“98方案”,新方案的变动幅度较大,由原来的7门必修课减少为4门必修课。课程数目减少了,但思想政治理论课覆盖的内容并没有减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并没有改变。新课程方案充分吸收了“98方案”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和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实了教学内容,完善了课程设置,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了基础。它集中了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的智慧,适应了时展的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反映了中央决策的高瞻远瞩。

3.坚决贯彻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部署和要求。

要按照中央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各高校要按照新生新课程、老生老课程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新的课程方案。从20*级新生开始,要按照新的课程方案的要求,开齐开足规定课程。20*年以前入校的学生,原则上仍然按照“98方案”开设课程。原来我们考虑,今年秋季开学后,我省本科院校率先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科学校可以暂缓开设。但是,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秋季开学后全国所有本、专科新生都要开设这门课程。因此,各高校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保证为所有新生开设、开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合理安排学时学分。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学分。本科规定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4学时,3学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108学时,6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6学时,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3学分),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16学时,2学分)。专科规定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72学时,4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3学分),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16学时,1学分)。各高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压减学时和学分。要严格新教材的使用管理。根据、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有关精神,各高校不得再自行编写各种名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必须使用中央审定的全国材,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纪律,要严格遵守。教育部将对高校教材用书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这是对我们工作成效的一次检验。各高校一定要切实作好教材的征订工作,保证课前到书。

二、认真开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开好局、起好步

1.深刻理解课程定位。

中央决定今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校对20*级新生首先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具备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这些对于正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必将对奠定大学生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是原来两门课的简单相加,而是将“98方案”中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有机地融为一体,既继承、借鉴和吸收了这两门课程以往取得的丰富成果,同时又根据教学体系和教学目的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性定位和阐释,是一门崭新的课程。作为新课程方案确定后实施的第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是关系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成败的关键课程。从9月1日起,全国将有530万、我省将有30多万大学新生同时开始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后面三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影响到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这是影响全局的一门课程。希望广大任课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开设好这门课程的重大意义,认真备课,全力以赴,做好开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要有“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豪情,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这项政治任务。

2.搞好教师全员培训。

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教材是基础,教师是关键。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开展的,组建了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了由学术带头人任首席专家,理论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和实际工作部门同志相结合的编写队伍,按照定向申报、择优遴选、集中编写的方式,组织教材编写工作。新教材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充分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优势力量整合的结果,是博采众家之长、集思广益的结晶,是集全国力量编写而成的精品之作。在好的教材确定以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因素就在教师。教师能否吃透吃准新教材的基本精神,是高质量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关键。各高校要切实把教师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计划、分层次地搞好教师培训工作。要使广大任课教师尽快熟悉新教材,学习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新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思路、主题主线和应把握的主要内容,认真研讨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保证新课程开课质量。各高校要在全国培训和省级培训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好本校教师的全员培训,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教材基本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上,把行动统一到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上。各高校要对本校培训或备课活动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新课程顺利开设。教师培训要通过学习文件、集中讲授、专题报告、分组讨论、征求意见、问题答疑、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多种方式进行,确保在每次学生开学前都要对所有承担新课程教学任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轮训一遍,为高质量、高起点地开设新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梳理新课程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力量,重点攻关,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3.确保教育教学效果。

良好的教育效果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落脚点。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坚持正确方向,努力把道理讲清楚,同时还要用爱、用情、用心感染、感动学生,既要有逻辑说服力,更要有情感震撼力。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课内课外活动、个别交流、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特点,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活动真正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系统教学与专题讲授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育效果。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名师大班讲授和小班辅导的教学经验。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实践教学,围绕教学目标,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效果。要改进和完善考试、考核方法,综合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三、扎实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整体规划,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

1.切实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

各高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学校要明确一名副书记和副校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校宣传、教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等部门要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要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规划和指导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要制定新课程方案实施的具体措施,组织好本校教师的日常培训。学校党政一把手要亲自参加、指导本校教师的培训工作,经常听取本校新课程开设的情况汇报,解决在新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把问题和困难想得多一点,把措施和办法定得实一点,把准备工作做得再充分一点。要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组建教学单位,整合人力资源,积极调配任课教师,妥善安排换岗教师,严把新进教师准入关。要加大投入力度,保证所需经费。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学工作评估和德育工作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评价和衡量学校及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指标。

2.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俗话说: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善于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善于做育人树人的人师。广大教师一定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高校要抓好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真正让懂马列、信马列的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要建设好、稳定好这支教师队伍,关心教师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做到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在职务聘任、科研立项、学习进修和物质待遇方面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特点,予以政策扶持。近年来,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历层次,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选送了200多名优秀教师到中国人民大学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明年,还计划安排20名左右的教师在职攻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专业硕士学位。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奖励基金,迄今已经奖励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373人次。为妥善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称评审问题,省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专门设立了德育学科组。按照省委8号文件要求,各高校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要专门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申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职称,也可以申报其他相关学科职称。各高校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与其他专业教师同等对待,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际收入不低于其他专业教师的平均水平。

3.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为了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国家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就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撑。我们要不断总结学科发展经验,探索学科发展规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要把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认真研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我省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建设力度,同时要加大培育力度,努力再新增一批硕士点和博士点,提升现有学科层次,增强学科综合实力。要加强科学研究,重点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以及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加强各门课程、各相关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回答学生关注的重大问题,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追求新发展,力求取得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超越性的理论成果,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发展和学术繁荣。

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方案篇10

一、思维能力的分类

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中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分析思维能力

纵观当前教育环境,大部分高中学校的教育条件都得到了良好改进与完善,但学生仍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练习题,这无疑造成了学生解题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低的现状。为此,大部分学生都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加之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注重教材内容的简单,没有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以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阻碍了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2.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要求学生在基础思维能力上对所触碰的知识与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伴随创造性的认识与理解,属于高级思维能力。通常,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不是先天所具备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即需要教师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将高中政治教学课堂发展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基地。

3.实践思维能力

良好实践思维能力不是所谓的没有错误的产生,而是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思索与总结出自己产生错误的缘由,并及时改正,保证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高中政治课堂的支持,即教师需要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从而不断帮助学生积累更好的实践经验,以及增强实践思维能力。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1.基于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维

学生思维打开之前,一般需要对某件事物提出疑问,主要原因在于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如在选用微课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引用多媒体设备与教学工具,进一步提供给学生更为直观与形象的视觉冲击,从而充分发挥课堂作业,提升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课堂语言转为通俗语言,并合理利用诗词、俗语与成语等。通俗语言的讲解生气勃勃,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引导学生集中精力,主动参与课堂思索之中。例如,在讲解哲学知识时,可以合理利用相关成语进行讲解,通过成语知识拓展哲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

2.重视学生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即依据这个问题思索另一个问题的解决方式,以这样顺藤摸瓜的方式解决更多问题。在处理学习过程中较多问题时,激发与培养学生深层次思维,以改进与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另外,在学习各个政治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合理联系,激发学生思索,进一步探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指的是基于一个知识点,在思索过程中不断扩散思索问题的方式,并从不同角度思索所有相关的信息,以得出符合常理的答案。

3.激发学生求知欲

求知欲是激发学生创造的内在动力,可以合理科学地教育与指导学生的研究探索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最大限度地设计良好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将所要讲解的理论知识合理融进一段生动有趣的事件中,一旦学生对其产生好奇心,自然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主动进行思索,这不仅灌输了学生基础知识,而且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培养学生个性,激励独创精神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独特时期,这一时期是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及人文精神培养的关键时期,但这一时期的学生也充满着极强的个性。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学生的个性都没有得到重视,甚至得到打压,这无疑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与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政治教师,不仅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而且需要积极培养与开发,借助学生的个性锻炼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部分较为开放的题目,并单反面设定一个标准答案,引导学生围绕此答案进行分析与讨论。随着讨论的逐渐深入,便会有部分学生发现这个标准答案存在错误,随后有理有据地向教师提出质疑与反驳,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进入讨论中,最终得出合理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营造了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5.培养学生想象及洞察能力

想象是创造力的主要来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它不是不切实际的瞎想,而是在具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工与拓展所学的知识,从而思索与总结出新见解的心理过程,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开发思想,积极拓展课本内容,以及在充分了解与掌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与完善课堂教学方式。

学生求知欲与创造精神的激励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洞察,因为良好思维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生活,并需要在生活中进行创新与总结。另外,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丰富的生活元素,创建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生活体验进行观察与总结,真正启发、引导学生创新,从而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